图书情报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1-17 07:46: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图书情报硕士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图书情报硕士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13-02

当前,世界各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都在加强对图书情报的研究,许多世界一流院校,比如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情报学教育体系。而比较而言,在我国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对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研究,明显要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有关情报学的招生和课题研究有所提升,并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然而由于研究内容相对较为高深,而且研究的靶场显得较为前沿化与多元化。基于关键词对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研究与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的范畴,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即以学位文献或学位文献的某些特点为标的,以聚集梳理一定数量文献为基础,由此展开对某一时域某一领域科学技术基本状况与基本特征的研究,并由此论述和预测该领域科学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趋势与特点规律态势。基于独特关键词进行图书情报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是情报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是一种将文献资料中的众多核心要素关联起来,进行统计分析的引证分析方法,其可以较为科学地评价文献所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揭示学科当时研究的热点,较为准确地评价文献所代表的学术水平。

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对象定位于对国内图书情报领域这一总体框架,并于此基础上将“靶向”集中于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将“靶标”聚集到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趋势、重点、前沿以及其变化情况,从而更加清晰地梳理出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我国情报学教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集中于国内著名的学位论文收集库――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论文数据库”,以及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中,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是国内收录学位论文最为全面的数据库,因此,为了确保分析研究的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与代表性,分析研究检索的数据源即来自该两个数据库,着重定位于“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分类”选项进行检索,而检索的时间区域定位于近10年,对于两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文献,对于相同的通过采用SQL 语句进行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

由此,以“情报学”作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获得1640篇硕士论文,从万方数据库中获致1315篇硕士论文,通过SQL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795篇,总共获得有效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2160篇。

2 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通过对获取到的2160篇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进行研究,综合统计论文的关键词,累计关键词有13976个,经过分析研究,去除不能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关键词3645个,共得10331个,平均每篇硕士文献关键词数为4.78个,由此可说明该统计是科学的,与国外科文献资料对关键词的标引规则相符(国内外科技期刊要求的每篇关键词应标出 3-8 个),接着对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分析,将关键词的频度大于60作为标准,将其定义为“高频词”,通过对“高频词”的统计分析,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有关“知识管理”这一主题的频次最高,多达126次。无疑,这也证实了近些年来,学术界对知识管理这个方向的研究热点。此外,“电子商务”为121次、“信息化”为118次、“信息技术”为112次、“竞争情报”为102次、“信息服务”为98次、“信息检索”为96次、“数据挖掘”为87次、“数字图书”为84次、“信息资源”为79次、“电子政务”为75次、 “知识服务”为71次、“知识共享”为68次、“数据仓库”为63次,从中也反映了我国对信息化建设、知识服务、数字化建设等关注在日益提升,也验证了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重新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实效,表明了情报学与管理学之间渗透和结合日益加强,也可以折射出当前研究的重点、热点仍然集中在情报学基础领域,并预示着今后情报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将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

3 基于聚类共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通常来说,仅仅通过孤独地察看论文的某一关键词,通常是难以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该论文所研究的主题,然而通过关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将可以给予人们更加充分的信息去把握论文的大致内容和论文的主题脉络。通过采取计算机数字高效处理作用,充分发挥Excel的数据透视功能,再次对出现次数高于60的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进行“聚类性”分析,统计在同一论文中两两同时出现的关键词,从而构建出60 × 60的“聚类共词矩阵”,通过这一矩阵的研究,非常清晰地显示出“聚类共词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其中位于矩阵对角线上的数据显示的是某关键词自身一同出现的频次,这个一同出现的现象就实质来说,就是论文之间的相关度,对于非对角线上的数据,则表示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次。通过这个矩阵可以从另一个侧反题出,关键词分布既有交叉、相互渗透又具有群组分布的独立性。通过Excel的数据透视处理得到共现频次较高的有:“知识管理”为124次,“电子商务”为106次,“竞争情报”为101次,“高校图书馆”为98次,“信息服务”为92次,“数据挖掘”为87次,“数学图书馆”为83次,“信息资源”为81次,“电子政务”为79次,“知识共享”为72次,“数据仓库”为66次。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中,当前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是个热点,同时也说明我国情报学教育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拓宽。

综合以上,关注独特关键词下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学科结构特点,获得了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以及基于聚类共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较为充足理由支撑的结论,那就是从中可以较为清晰地得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知识管理与数据信息挖掘”。

参考文献

[1]曾学喜.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11).

篇2

【摘 要】在迅速发展的数字信息环境下,研究图书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结合小型研究图书馆的工作实际,探索出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以时间轴线为顺序,将服务模式探析的过程分为准备铺垫期、初步尝试期、成长发展期和未来的发展四个阶段。

关键词 研究型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

The Service Pattern of Subject librarianinSmall Research Library

ZHAI Xi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Environment Entomology, Guangdong Entomological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0, China)

【Abstract】Research libraries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 in small research librar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ervice pattern of subject librarians. Chronologically, the exploring period of service pattern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eps as following: preparation period, trial period, growing perio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Research library; Subject librarian; Service; Pattern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2013B06050006,2013B060200011)。

作者简介:翟欣(1982—),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图书情报和科技期刊研究。

0 引言

在迅速发展的数字信息环境下,研究图书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种以馆藏为基础、解决“信息稀缺”为目标的研究图书馆的传统组织结构、实践以及观点都日益走向一个死胡同。实际上,国内外关闭不同规模图书馆的脚步已经开始[1]。以笔者研究所所在的广东省科学院系统为例,已有下属多个研究所图书馆陆续关闭,图书馆工作人员转岗,图书馆功能基本消失。笔者在这样形势下到图书馆工作,认识到虽无法改变潮流,仍可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重新梳理图书馆业务,尝试为研究所科研人员提供学科化的服务。学科信息服务的本质是向用户提供专业化、知识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升用户的信息能力,为相关人员的科研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与支撑[2]。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以时间为轴线,将小型研究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分析如下。

1 准备铺垫期

刚到图书馆工作的学科馆员,一般缺乏图书馆系统知识,故首先需要了解图书馆运作和构成,其次要掌握资源采访和主持流通借阅工作,根据原有资源情况建设数字化的馆藏,并且注重用户培训和解答用户的信息咨询。

1.1 了解图书馆运作和构成

学科馆员一般拥有研究所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背景,但是对图书馆的知识体系所知甚少。到达岗位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图书馆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应该了解所在研究所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构成;把握过往图书及期刊的积累方向,数据资源的使用技巧和权限配置;读者的类型和需求、工作量的分配等。

1.2 资源采访和流通借阅

学科馆员应从基本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学起,学习中国图书分类法,包括图书和期刊的著录和管理等。首先,应加强和保持研究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工作。学科馆员根据每年各大相关出版社新书目录,结合本研究所的研究需求和专业方向,进行图书采购;关注国内外大型书展,积极参加;在购买图书时进行成本管理,以谈判的心态获取尽量低的折扣,珍惜研究所的经费资源。其次,掌握图书分类和著录的技能,并能准确归类资源,继承原有分类体系,使得文献易于获得。

主持流通和借阅工作,以积极热情的态度面对全所的用户,帮忙寻找所需的资源,通过所述大型图书馆(如笔者所在的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或者国家科学院系统馆际互借等)平台,尽力满足用户的需求。

1.3 数字化建设

研究所原有的纸质馆藏资源,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极有专业特色且非常珍贵,但是陈旧的借阅和流通模式,无法满足网络数字时代用户的使用习惯,学科馆员应积极进行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符合用户的检索需求,是用户能足不出户,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中,就能查阅到图书馆的资源。

1.4 用户培训和信息咨询

学科馆员应培训新用户,为新招收研究生或新近职工提供图书情报资源介绍和导航,提供详细的数字资源使用说明,解决用户在使用数据库过程中的疑问。对用户提供包含信息检索利用素质、数据与知识管理素质、信息分析素质等在内的数字科研条件下的新型信息素质培训。并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用户可以把所接受的培训信息即时地反馈给图书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指出培训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学科馆员对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工作中的缺陷与疏忽,为以后用户培训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3]。

2 初步尝试期

在掌握了图书馆的基本构成之后,学科馆员应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始提供不同于普通图书馆员的服务。根据研究所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准确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英语优势,定期汇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并集成图书馆的所有服务,建立图书馆主页。

2.1 了解科研现状和历史

为了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必须准确的把握研究所的科研历史和现状。日常工作中,积极与科研人员进行科技交流,掌握他们目前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参加研究所举办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科研讲座,以及聘请所外专家进行的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硕博士生的开题、中期和答辩等。笔者还借着协助出版研究所五十周年所庆纪念书籍的机会,认真研读了研究所五十年的科历史和发展沿革,对研究所的过往积累有了充分的把握,区分各个年龄层的用户的不同需求,才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2.2 准确把握用户需求

为了近距离地了解用户需求,学科馆员建立用户需求登记表和用户服务反馈表,让用户有机会可以把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向图书馆反映。这样的举措便于图书馆更进一步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做出更完善的资源订购和服务计划。通过对馆员的评估和对用户信息的搜集,图书馆可以全面地了解用户提供服务和满足需求的状态,反馈到资源建设的工作中,及时更新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

2.3 国内外研究热点

学科馆员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英语语言能力,翻译科研前沿,探寻国内研究热点。国际部分,根据全球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 PNAS的报告,寻找出与研究所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献报道,翻译为中文;国内部分,根据大科研网站、各大基金会网站,搜集、组织、遴选和整理科学报道信息、产业与市场信息、经济与社会信息、战略与政策信息以及基金申报信息等。制作成PDF文档格式,以双周为周期,编制“科技快报”,以邮箱推送的方式定期发给用户。

2.4 集成资源

学科馆员积极利用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总馆的力量,合作建立图书馆的主页(portal.stlib.cn/web/gdei/),集成研究所人员常用的数字资源:包括中外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Elsevier 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 期刊、Wiley InterScience),文摘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Ei Engineering Village 2、CSCD),电子图书数据库(方正中文电子图书OCLC、NetLibrary电子图书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 博硕士论文库、PQDD-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网络检索平台和数据库(Google学术、百度、NCBI、CABI、PubMed),常用科技网站(科学网、维基百科、BBCnature、生物谷、生物通、小木虫)等。

还集成了研究所人员常用的数字服务:如虚拟参考咨询与原文传递平台(面向广东地区教学科研用户提供高效的虚拟参考咨询与原文传递服务,在广东地区形成完善的原文传递服务保障体系,为科研人员提供切实的科技文献服务,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总分馆联合目录检索平台(可以一站式检索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总馆和省直、市直和中科院驻穗科研院所建立19家服务分馆的馆藏信息)、远程资源平台(打破IP限制,为科研人员提供出差在外或者在家时也能使用数据库资源的高级服务)、科技查新平台(提供科研立项、成果鉴定、成果报奖等各种科技项目查新工作,以及论文引证检索服务,这项服务指通过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期刊名称及卷期、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文献篇名、发表时间等途径,查找文献被SCI、EI、ISTP、CSCD等收录及被引用情况,并依据检索结果出具检索证明)等。

还集合了上述2.3所述科技快报、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南都书屋、科图论坛及友情链接等都信息,都集成在一个网页上,用户有信息需求均能一站化实现。

3 成长发展期

但是经历了几年的发展,虽然上述的服务也获得了科研人员的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但是这些学科化服务总是处在一种“独角戏”的尴尬境地[4]。正如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指出的,科学图书馆的发展必须回归到研究图书馆的根本任务上,分析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知识瓶颈是什么,辨析当前和未来解决这些关键瓶颈所需要的服务能力是什么,重新确立图书馆服务与所服务机构的目标、需求及其关键瓶颈之间的关联,创造能高效率解决这些瓶颈和实现机构目标的能力,为所服务机构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未来[1]。学科馆员结合着信息服务技术的积累,开拓了以下服务。

3.1 科技查新

科技查新是我国独创的一项业务,这一发端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科技查新业务为我国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奖励申报、专利申请和技术引进等提供了很好的情报鉴证和信息支撑作用, 有力地避免了科研的低水平重复, 为推动科技发展和科研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基础支撑与服务平台的作用。科研人员为了申报项目、项目结题、成果鉴定及成果评奖等通常需要找有资质的查新机构进行查新。科研人员通常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与别的单位的查新员进行查新项目逐项事宜的沟通和交流。本研究机构的学科馆员依靠自己的学科优势,应寻找机会进行查新员培训,并到有业务往来的查新机构兼容查新员。笔者即为国家科学图书馆广州查新站的兼职查新员。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查新及论文收录引证报告等服务。极大的方便了本所的研究人员,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新颖性的保障,拓宽了学科馆员自身信息服务的宽度与深度,而且提高了自身学术地位和自身价值[5]。

3.2 服务于投稿和写作

确定适合研究所发展方向的核心期刊信息,供科研人员论文投稿做参考,同时供科技管理人员编制核心期刊目录与科研工作量计算、年终考核办法、科研奖励办法等文件做参考;整理SCI 、EI 等高级别论文收录月报、学科带头人科研产出能力及影响力分析报告,供学科评价做参课题信息追踪报道[6]。收集论文写作的要点、技巧等,为研究生提供论文写作指导。

3.3 研究所机构仓储建设

学科馆员积极申请政府基金的支持(本文即为该项目支持的研究成果之一),建立研究所的机构仓储,支持对机构知识资产的保存、管理及其分析利用,支持融汇机构知识资产、科学数据资源、机构的外部知识资源体系(例如数字图书馆资源体系和网络化来访获取资源)的综合知识能力分析。

研究数据除了通常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硕博士论文、专利、成果等,还包括观察数据、计算数据、实验数据和社会记录等多种形态的知识内容,对支持重复验证、全面传播知识激发新问题、开展荟萃研究等都有重要作用[7]。机构的外部知识资源体系建设是指,开发和逐步完善契合研究所科研方向的开放、多元、异构、动态的非文献信息资源的系统化发现、规范化遴选、可持续组织跟踪组织、知识化描述、开放化链接、集成化揭示的标准规范、技术方法、工具体系和服务机制。在此基础上支持数据驱动的科研发现(即现在广泛提及的大数据)和基于研究数据的知识管理[1]。

4 学科馆员的未来

研究型图书馆的未来将从“我有多少书”转变为“我能为解决你的问题做什么”,从“帮你找到你要的书或文章”转变为“告诉你需要关注的内容”,从把目录和网站作为图书馆“脸面”转变为把知识专家作为图书馆的代表,从关注资源技术、图书馆技术转变为关注知识技术和用户技术,从劳动力密集服务转变为方法、工具与计算密集型服务,从“在图书馆里做图书馆业务”转变为“与用户一起解决用户问题”。

4.1 嵌入过程的知识服务

学科馆员真正的优势不应该仅仅在帮助用户获得信息,而是应该嵌入到用户的数据是知识使用过程中去,以用户为中心,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服务的着眼点从媒介层面转化为知识内容层面。把知识服务嵌入到科技发现过程中(Bring a knowledge-level service into Scientific discovery)[8]。未来的用户和图书馆交流不再是相互孤立、单向、线性、被动的信息利用,而是基于网络、集群、交互、自组织的知识学习、分析和重构。是面向问题解决信息交互和分析驱动的知识发现[1]。

4.2 研究所机构竞争力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分析研究所的机构竞争力,揭示研究所的短板和优势,为研究所的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作出数据铺垫,为研究所领导决策提供战略情报参考。

4.3 科技动态监控分析

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所发展方向的科技动态监控,用文献计量方法、大数据分析方法确定学科发展热点,发掘交叉学科的新方向。

5 结语

小型研究图书馆体量小,力量薄弱,发展极为受限,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或者提供完全自创的创新型服务。故而应该找寻一切机会积极加入更大的平台,例如笔者所在的小型图书馆加入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总馆,积极参与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每年到国家科学图书馆进修和培训。开阔视野,紧跟潮流,在前辈专家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开展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服务。不满足于现状,亦不局限于传统,积极进取,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展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在前进的科研研究所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林.研究图书馆2020: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38(197):11-20.

[2]刘大维,刘文超,余忆令.学科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 6:78-82.

[3]徐月华.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方式及评估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9:78-81.

[4]王晓丽,季淑娟,王瑜.发挥查新人员在学科服务中的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4,增刊2:99-101.

[5]任湘,龙凤姣,余礼.中国科技查新研究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1):60-64.

[6]黎明.高校学科服务新视角:基于科技查新的思考[J].现代情报,32(4):77-79.

篇3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Resources Changes and Mission of Librarians

ZHU Chengxia

(Nanjing Library, Nanjing, Jiangsu 210018)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source changes and librarians' mission. First, make a brief description of in library resources and library resources changes. Secondly, the analysis of changes in library resources Library librarians interviewed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Again, one of the missions proposed gathering librarian is to complete the work of a number of library functions.

Key words resources; librarians; missions; functions

1 图书馆资源与图书馆资源变化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其职能体现在:图书馆是一种文化遗产;图书馆具有开发信息资源的职能;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的职能(思想教育、两个文明建设的教育、文化素质的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

图书馆资源分为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两个类别。纸质资源一般包括中文期刊、外文原版期刊、报纸等。而电子资源包括书附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图书馆资源在不断变化。一方面,图书馆资源的变化为基础资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电子资源更为丰富且成为图书资源的主流形式。另一方面,图书馆资源的变化为服务资源的变化,服务资源成为图书馆的三大资源之一。

2 图书馆资源变化对图书馆采访馆员提出的新要求

2.1 图书馆采访馆员要成为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

随着图书馆资源的变化,图书馆采访馆员的工作逐渐由照看图书馆转向搭建资源知识与读者的通道。图书馆采访馆员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与电子资源给予读者服务,还要成为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将技术与电子资源更好地传递给读者。

2.2 图书馆采访馆员要成为读者的知识主管

图书馆采访馆员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即是搜集多样有效的知识信息,并将这些知识信息编成一个资料信息库供学生搜集与检索。所以,图书馆采访馆员要成为读者的信息主管,更好地服务于所有的师生等读者。

2.3 图书馆采访馆员要成为博学敏捷的服务者

图书馆采访馆员需要沟通资源知识与读者,还需要搜集丰富多样的知识信息,甚至在图书馆采访馆员的具体实践工作,会面临着读者各式各样的问题与各式各样的困难,而完成以上这些工作需要图书馆采访馆员拥有博学敏捷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例如,读者在紧急需求信息的时期,需要图书馆采访馆员顺利提供资料,解决眼前困难与度过眼前的困境。这些对于图书馆采访馆员的根本要求即是学识渊博,能够熟知本馆的馆藏,并且善于利用基本的检索工具。

3 图书馆采访馆员的使命――完成图书馆工作的多项职能

3.1 图书馆采访馆员解决读者的多种疑问与难题

互联网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网络资源爆炸式出现,图书馆资源的呈现形式也在随之疯狂的变化,图书馆基础设施也增设了虚拟参考咨询台。许多读者在信息资料查询与搜索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疑问与难题,所以,图书馆采访馆员需要完成图书馆工作的多项职能,图书馆采访馆员首先需要解决读者的多种疑问与难题。

3.2 图书馆采访馆员为读者提供多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采访馆员需要完成图书馆工作的多项职能,图书馆采访馆员其次要为读者提供多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一方面,图书馆采访馆员需要将图书馆购买或收集的最新文献资源、最新服务项目、当前重点活动一一推荐给这一学科领域的重要专家、学者;另一方面,图书馆采访馆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图书馆采访馆员需要注意收集学科领域重要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3.3 图书馆采访馆员推广图书馆的新资源与新服务

图书馆采访馆员需要完成图书馆工作的多项职能,图书馆采访馆员再次要推广图书馆的新资源与新服务。一方面,图书馆采访馆员试用和评估所有新引进的信息资料资源,并建立引导界面去推广新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采访馆员需要注意解答所有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有步骤的进行搜索查询功能等的引导,向所有的读者推广图书馆的新资源与新服务。

4 采访馆员的使命――拓展图书馆服务资源

4.1 图书馆采访馆员为所有的有资料需求的学生提供跟踪服务

针对所有的读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就有不同的阅读与借阅的需要。例如,低年级的学生读者最基本的需求可能是借阅课堂学习的辅导资料,进而更好的辅助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图书馆采访员提供文献检索、图书馆内部网功能模块连接、信息查询与信息咨询、新书推荐与新书订阅等较浅层次的服务。高年级的学生读者最基本的需求可能是掌握一些拓展专业知识或者专业之外的数据资料,信息查询与信息咨询、代检代查、稀有文献的传递等较深层次的服务。图书馆采访馆员针对不同读者在不同时间段的需求,为所有的有资料需求的学生提供跟踪服务,快速的解决学生读者遇到的难题或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为学生读者阅读活动引航导向,指导学生有效的搜索与阅读。

4.2 图书馆采访馆员为所有的有资料需求的教师、教研组和科研组提供跟踪服务

一方面,所有的教师和教研组与学生的发展情况相类似,在不同的时间段,就有不同的阅读与借阅的需要,这需要图书馆采访馆员为所有的有资料需求的教师、教研组提供跟踪服务,快速的解决教师、教研组读者遇到的难题或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为教师、教研组读者阅读活动引航导向,指导教师、教研组快速高效的搜索与阅读。另一方面,不同科研组申报不同的课题及科研组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尤其需要图书馆采访馆员为其提供跟踪服务,进而有效的协助科研组查找课题来源、查找参考文献、查找需求资料、查找报告编撰格式等,推进科研组课题的研究进度。

参考文献

[1] 李尚民.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07.12.

[2] 熊小明.新时期人们的阅读特点和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2006.6.

[3] 王关祥.21世纪图书馆员工作的新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6.

[4] 苏海珍.影响图书馆员工作能力的因素及其提高策略[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3.1.

[5] 郑爱香.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馆员工作的改变与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4.

篇4

1、图书馆西文期刊引用统计分析

根据中山大学信息工程学研究所2006-2010学年度毕业的学位论文,逐一人工检视参考文献,挑选出引用西文期刊的8,929 笔资料,分别统计其期刊来源。由研究结果得知,此 8,929 笔引用资料分布于1,468 种期刊,每一期刊平均被引用次数为6.08 次。分布情况如表 5-2,被引用超过 60 次以上的期刊有 23 种,总被引用数为 2,865 次,占所有被引用数的32.09%,且每一期刊平均被引用124.57 次,意即 1.57%的期刊就占了所有引用文献的近1/3;而被引用 30 次以上的 62 种期刊,就占了所有引用数的 50.63%,换言的,4.22%的期刊即占所有引用文献一半以上。此外,其他49.37%的参考文献,则分散在其余的1,406种期刊,且其中有797 种期刊都只有被引用一次。由此见得,中大信息工程学研究引用文献的情况相当分散。

2 基于统计结果的布莱德福分区

在引用文献分析研究中,学者们多利用布莱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来探讨文献的分散现象。故本研究亦利用布莱德福定律来探讨中山大学信息工程学博硕士论文引用西文期刊的分散情况,看看此研究的结果与布莱德福定律的关系为何。本研究中,引用西文期刊的8,929笔资料分布于 1,468 种期刊,依照布莱德福分区,将 1,468 种期刊分成四区,其结果如表 5-3所示,第一区包含 15 种期刊,共被引用2,290 次,每种期刊至少被引用86 次以上;第二区则有 47种期刊,每种期刊被引用30~82次,共被引用2,231 次;第三区有 167 种期刊,每种期刊被引用 7~29次,总被引用次数为 2,233 次;第四区有 1,239 种期刊,共被引用 2,175次,每种期刊最多只被引用6次。由上述可见,四个分区期刊数的比值为15:47:167:1,239,等于 1:3.13:11.13:82.6。由上述结果来看,若以乘数 3.13做比较,符合布莱德福比例应该为1:3.13:9.797:30.664,与实际所得数据相比,前二区大致算是符合,但第四区期刊数的比值约为布莱德福比例的 2.69 倍,显示出离核心区愈远,则期刊被引用的情况则愈为分散,也就是说,近85%的期刊只占全部被引用次数的 25%。且此研究的乘数3.13,可以见得,中大信息工程学期刊引用情况略为分散。

3 布莱德福――齐夫定律的验证

由布莱德福定律的分区法得知,信息工程引用文献的核心期刊有 15 种,而运用布莱德福――齐夫定律的图形可看出,核心期刊为13 种。由于二种不同定律所取得的核心期刊数目相当接近,故本研究列出布莱得福定律分区的 15 种核心期刊,这 15 种期刊分别为被引用 86~372 次,包含了硕博士论文参考文献中25.65%的西文期刊引用文献,其中以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被引用次数最多,为372次,占所有引文的4.17%。而除列出 15种核心期刊外,另外列出第二区延伸区的47 种期刊,此 62 种期刊即可符合信息工程学超过 50%的引用需求,实属高度被引用期刊,值得作为图书馆期刊订购参考。

4 引用文献核心期刊与中山大学采购清单

由上述布莱德福分区所得出的15种核心期刊与中山大学97年度西文期刊采购清单比较,可以得知,仅2 种期刊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不在订购清单中。此外,前 62种的高被引期刊中,有13 种不在期刊组的采购清单中,所占比例为 20.97%,然而,以上 15 种期刊均能在中大所采购的电子资源中得以补充。而所有被引用期刊1,468 种的中,中大期刊组即订购了375 种,但是,部份引用数高的期刊却不在订购清单内,而有 201 种订购期刊的总引用次数低于5 次(即平均一年被引用不到一次)。

5 期刊评选模式结果比较

本研究核心期刊的评选模式订定,以中山大学信息工程学系 2006学年至 2010学年度毕业的博硕士学生学位论文为对象,由统计出的期刊清单排序出核心期刊,并依其引用数所占的比例给予评分,以作为评选模式的第一个评选项目。而期刊清单统计部份则分成二种标准期刊清单,第一种清单为JCR清单―利用JCR的电脑相关领域期刊清单,依照其Impact Factor 分别以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级距分成四组,分别给予100、75、50、25四种的分数,作为统计的一个基准;第二种清单为STPI 清单,以国家科学委员会民国92年评选出的全国核心期刊清单为指标,将其收录的电脑科学领域的期刊,依照其层级1~4四种层级,分别给予100、75、50、25 四种分数,作为另一个评分指标。

参考文献

[1] 李彦; 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订阅五题 [J].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祁文瑜;中学图书馆期刊订阅的调整[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年11期

[3]童俊;现代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J].科技资讯2006年20期

[4]王红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我的回国之路[J].中国科学基金2005年04期

篇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服务就是给用户提供不同于从前的崭新内容和新颖服务。继“云概念”和“微服务”之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引起了社会各学科领域学者和专家的密切关注。因需求而悄然兴起的移动阅读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一道亮丽的“风景”。

移动阅读,是指使用移动设备、终端进行的所有阅读行为,依托互联网络提供高校图书馆读者创新服务的一种方式,读者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随着品种繁多的移动设备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读者将加入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的阵营中。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读者移动阅读需求,拓宽服务理念,提升创新服务已提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日程。

1 移动阅读的特点

手机、平板电脑、阅读机等终端设备可借助飞速发展的无线通讯网络方便快捷地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的浏览、下载与互动。

1.1 广泛性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普及率极高。随着移动阅读设备的滋生、应用与普及,移动阅读俨然成为阅读方式的主流。

1.2 时效性

移动阅读借助互联网络的平台与图书馆完美联通,随时随地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提供给读者,让读者足不出户,可以获取最新的资源。

1.3 延展性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局限于纸质图书、期刊、文献,读者获取资源受限于开馆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移动阅读堪称小小数字图书馆,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使传统图书馆得以拓展与延伸。

1.4 自主性

读者可以通过移动阅读这一方式,根据个人喜好与需求预约及定制资源,从而享受到图书馆人性化、个性化的贴心服务。

国外高校图书馆灵活运用多种移动阅读服务方式,注重读者体验,给读者提供更多选择。国外一些数据库供应商推出了移动版本的数据库,与高校图书馆合作,可以“屏蔽”其他数据库的干扰。提供平面电脑等多种移动设备,提供读者个性化的特色创新服务。

国内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模式起步晚,移动阅读设备少,服务方式简单,服务深度和互动性不强。移动阅读服务内容多局限于图书馆概况、个人信息管理、资源检索等服务,服务方式和内容单一,信息量有限,读者归属感不高,用户友好性差。属于本馆、本校的特色资源,如:特色馆藏、有影响力的科研项目还保存在固定馆室里,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利用它的价值,让它们“移动”起来。我馆于2006年自建了我校博硕士论文库,通过镜像技术把论文的文摘链接到图书馆网站上,供全校读者检索与利用,这就是移动阅读在我馆创新服务的一个飞跃与进步。为了迎接我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我馆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在三个校区安放哥德阅读机、报刊阅读机等设备,引领读者进入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的大门。定期更新阅读内容,为读者提供便利的移动阅读,并结合超星移动图书馆客户端,实现阅读与下载的完美结合。

2 影响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工作发展的不利因素

2.1 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图书馆在为高校教学、科研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作为高校的教辅单位,高校经费投入还是倾向于教学单位。价值昂贵的哥德机、报刊阅读机、数据库电子资源等移动阅读设备及终端对于高校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经费投入。资金因素的制约致使高校图书馆软硬件环境建设进程缓慢,远落后于高校环境建设的整体进程。

2.2 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宏观调控的缺乏

移动阅读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起步较晚,这方面的探索还处在“摸石头过河”的起步阶段,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紧张缺乏。对于专业理论指导,对于移动阅读与高校图书馆的接轨及宏观调控也不系统。

2.3 创新服务理念的缺失

服务的创新一直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努力前进的动力。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拘泥于书刊的借借还还,服务理念不“推陈出新”。如何让高校图书馆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进行移动阅读,不仅让读者浏览高校图书馆的相关信息,还能够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知名度,这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工作值得深入探讨的事半功倍的问题。

2.4 维护监管力度的不完善

引进国内外先进移动阅读设备及技术的同时,没有深入学习研究设备及终端后期运行维护技术,没有专业维护的人员,导致了设备的不正常运行及使用,软硬件环境不相匹配。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资金。

3 推广移动阅读,提升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策略和措施

3.1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国内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大多只提供费用低廉、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设备及服务终端,并未提供多种移动阅读服务途径。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尝试在移动阅读设备上,一方面提供读者的阅读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学科馆员的参与,与读者互动。在扩大移动阅读服务面和服务内容专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移动阅读服务的含金量。

3.2 整合馆藏资源,完善移动阅读平台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同时拥有过硬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优秀团队,可以将资源优化重组,将不同学科的图书、期刊、数据库等分门别类,系统加工,提供各学科专业的研究导航,方便高校读者的检索及阅读。针对高校不同读者群,根据年龄、阅读习惯等需求,研制、开发适合高校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系统,完善移动阅读平台。也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积极性,开展学科定题跟踪服务,将学科前沿信息、文献以适当的形式提供给读者在移动设备上阅读。

3.3 加强通力合作,加大宣传力度

馆际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馆资源的整体效益。使每所高校图书馆特色、珍贵的文献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将特色资源整合,保证特色资源的系统性、权威性,从而提高馆藏质量,方便读者利用。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高校图书馆馆际合作,用最少的经费获得最大的服务效益。加大高校图书馆对当前移动阅读宣传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宣传海报、问卷调查、宣传手册、新生入馆教育、网站信息等形式渗透到每位高校读者心中,有针对性地在移动阅读方面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信息时代给移动阅读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移动阅读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流阅读方式。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移动阅读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体验,把4G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建成数字智慧型的图书馆,推广移动阅读,提升创新服务,完成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的里程碑式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张秀华.3G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扩展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3):112-115.

篇6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研究院图书馆作为研究院图书情报工作的主体,承担着为科研开发、技改技措等各项工作收集、存贮、加工、传递信息的任务。传统的图书馆形式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因此,有必要建立数字图书馆。

2 辽阳石化研究院数字图书馆的优点

2.1提供强大丰富的信息资源

数字图书馆通过多种技术将各种馆藏文献数字化,并将其组织成信息中心或数据库,便于读者查询和利用。同时通过购买各种资源,提供期刊全文下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下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下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下载等功能,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强大丰富的信息资源。

2.2方便科研人员查阅各种资料

研究院和整个辽化厂内每年都要在烯烃、聚酯、芳烃、炼油等方面进行大量的课题研究及技改技措创新,在做这些工作前,就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掌握这些方面的动态,了解最新动向,从而少走弯路,避免重复浪费。数字图书馆为我们的员工获取信息提供了统一的方式,它对企业已有的内部及外部资源信息进行优化整合,使我们的员工可以从单一平台访问、抽取、分析、储存其所需的资源信息。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现有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基于资源信息化的统一的数字图书馆,促进信息资源在研究院乃至全公司的共享,提供信息服务。

2.3节约资源

随着辽阳石化局域网的开通,我院己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网络系统,各研究室都配备了电脑终端,并接人辽化网,因此不需要再投人大量资金到基础建设,只需要支付购买数据库的费用以及每年更新数据的费用,相比传统图书馆的建筑费用、报刊杂志、书籍等纸质媒介的购买费用和保管费用、人员管理费用等要节约很多。

3 辽阳石化数字图书馆服务环境建设

服务是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的,辽阳石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以读者为中心,提供主动的定期服务,以及跟踪服务,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1建立功能完善的辽阳石化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

辽阳石化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建设要特别重视检索系统的完善,要本着尽可能方便用户出发,力求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直观简洁、明快方便充满人性化的入口,实现数字信息平台的检索功能、导航功能以及与用户交互功能和对用户咨询快速反应的功能,并根据用户需要经常更新页面。

3.2以用户为中心。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按科研开发人员的不同需求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设计用户所期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可以分为芳烃、聚酯、炼油、烯烃等个性化信息,便于用户查询和利用,特别是不同的研究室可以定制各研究室馆藏,提高检索效率,从而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3.3馆员与用户的互动。

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参考馆员根据不同的研究室进行的不同的化工科研领域的研究、分析和重组,形成新的知识单,提供给科研人员使用。同时各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使用数字信息的过程中,把自己研究的领域及需要及时反馈给馆员,馆员按着用户的需求改进信息传输与发送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4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实现。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内容定制服务的定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界面、资源、服务等,其中不同研究室科研人员最关心的资源是指自己的研究领域资源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网站、多媒体等等资源。该服务的流程如下:第一步,需要定制服务的科研人员需在系统中注册,并把定制信息提交给数据库;第二步,系统生成用户档案并存人科研人员信息数据库,如果科研人员在注册时没有定制服务内容,则系统自动跟踪科研人员行为,分析其偏好并将信息存入科研人员信息数据库;第三步,系统对科研人员信息进行处理,提供符合科研人员需求的信息;第四步,用户通过反馈系统,提交科研人员满意度信息,系统根据反馈信息修改科研人员信息数据库内容。

3.5服务方式的多向性。

允许科研人员充分表达个性化需求,能够对科研人员需求进行挖掘。目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有:不同科研开发领域分类定制服务方式、信息推送服务方式、信息智能服务方式、信息垂直门户服务方式、信息帮助检索服务方式、数据挖掘服务方式、信息呼叫中心服务方式等。

3.6加强参考咨询环境建设。

可以把Blog、QQ在线等技术应用于参考咨询系统,使参考馆员和研究院科研人员之间得以建立更广泛的互动关系,建设一个真正的知识交流平台,促进科研人员和咨询馆员之间、科研人员之间、咨询馆员相互之间实现无障碍交流。

4、辽阳石化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辽阳石化数字信息平台是以现有图书、中外文期刊,数字化为起点,以各种现有数字化资源为基础,以计算机新技术为手段,提供一种数字化信息的平台,避免信息资源浪费,促进现有信息、数据以及服务在公司的全面共享,服务公司科研开发、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4.1利用实体资源

在建设数字信息平台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实体馆藏信息资源,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的搜索引擎,使馆藏信息变为可开发链接和传递的信息资源,使科研开发人员方便、快速、及时的查阅,提高工作效率。

4.1.1石油石化专业精品文献数据库。

研究院战略信息研究室现有馆藏300余种外文科技期刊,中外文工具书2000余册,中外文图书15000余册,中文科技期刊100余种。由于图书价格上涨及购书经费的限制,导致因文献复本量的不足而无法使一些专业、精品文献做到“人手一册”,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建立中文期刊、外文期刊查询系统,中文图书查询系统,使一些专业、精品类文献数字化,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4.1.2研究院自办刊物数字化。

近几年来研究院自办优秀刊物《辽阳石化主体装置技术储备数据库》、《科研动态》《烯烃产业信息集萃》,将这些优秀刊物数字化,促进全辽阳石化公司的信息共享和服务。

4.1.3建立辽阳石化主体装置技术储备数据库。

科技查新是科研开发必要程序之一,我们会提供辽阳石化主体装置技术储备数据库的查询,《辽阳石化主体装置数据库》涵盖了辽化公司基础资料,已建立一个完备的可供检索的特色数据库,已搜集、录入数据3000余条,并链接到数字科技信息平台,为辽化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开发检索服务。

4.2 挖掘网络资源。

4.2.1建立专业的数据库网站镜像站点链接。

建设数字信息资源,这是一个比较省时而且省力的途径。目前,建立完整连续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检索系统》、《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等中文专业信息数据库或镜像站点的链接,丰富的电子资源是数字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方便而快捷的信息服务的保障。

4.2.2利用网络搜索引擎。

我们还可以利用国内外大型搜索引擎,例如百度、搜狐、google,以及Internet化学检索网站等进行全面检索,丰富馆藏资源。

4.2.3购买电子资源。

电子出版物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排列有序、无须再加工等特点。目前,研究院引进了《中国化工信息网》、《化工在线》和SciFinder数据库,为科研开发人员提供方便而快捷的信息服务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广建.小型专业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 (1): 100-104.

[2]赵叶蓓.浅析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其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 43-43

篇7

摘要:本文针对石河子大学各层次师生读者对电子资源需求方向及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子资源数据库进行电子资源利用情况及读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中文电子资源较外文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和满意度高,其中人文、社科类的中、外文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和满意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网络和检索方面的问题,其中读者信息能力的欠缺是制约电子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调查;评估

随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的应用已进入各个行业和领域。数字图书馆具有快捷方便、无时空限制、同时支持多用户使用等优点,因而受到科研院所和高校师生的青睐,也受到图书馆界的普遍关注[1]。其已成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部分[2-5]。

近年来,随着新疆高校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6],加强新疆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也成为当前各高校迫切的研究课题之一。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石河子大学(下称我校)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任务。目前,我校图书馆服务的读者对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教师中有高、中、初级职称各层次的读者,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方向不同,层次也不同。这些动态的信息需求使得我校图书馆目前的馆藏已不足以满足众多师生读者的需求。因此,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组织调查了我校师生对不同类型电子资源的满意度,以了解不同类型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了解特定读者群的不同需求,旨在查找我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使我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广大读者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

1评估对象与方法

截止2014年底,从我校图书馆购买的91个电子资源数据库中,按数据库类型选取较为常用、连续性较强、具代表性的数据库作为评估对象(表1)。

本次调查对我校不同专业师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回收108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是指:(1)认真有效地回答调查问卷的题目;(2)回答题目不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按照此标准计算,共有101份问卷符合要求。

2调查结果与评估分析

2.1调查结果

2.1.1中文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

中文电子期刊使用情况:目前,中文电子期刊主要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经统计,2014年点击率排序依次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由此可见,中国学术期刊网在我校师生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处于主导地位,而维普和万方则处于辅地位。调查显示,对3大中文电子期刊满意均值的排序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3种期刊库的使用情况和满意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满意度越高,点击量也越高。

中文电子图书使用情况:图书馆引进的中文电子图书主要有超星、书生之家、方正。调查结果显示,超星数字图书馆为我校主要电子图书来源库,其使用情况及满意度均较好。同时,北京超星公司以其雄厚的资源占有量在电子图书市场上长期占有主要位置,为我校图书馆购置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发展的电子书提供了有利保障。

中文学位论文的使用情况:中文学位论文库主要有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调查显示,这2种中文学位论文库的点击率和满意度均很高,其中以中国知网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全文数据库的使用率和满意度最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知网最新推出的系统具有更加友好的检索界面和人性化检索功能。

2.1.2外文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

外文电子期刊使用情况:我校外文电子期刊主要有EBSCO学术期刊库、Springer学术期刊库和Proquest学术期刊库。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数据库使用率较高,但满意度较低。这可能是由于EBSCO学术期刊库和Proquest学术期刊库收录的为二次文献,有一定时滞,所以查到的相关文献发表时期均较早。虽然Springer学术期刊库具有较大影响力,但其出版发行和录用的期刊文献量较小,涵盖学科少,已不能满足我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因此,今后我校图书馆应积极订购Elsevier综合类学术期刊库,以弥补EBSCO、Springer和Proquest学术期刊库的缺陷和不足。

外文电子图书的使用情况:外文电子书数据库主要有Wisebook和北京金图国际外文电子图书。调查结果显示,其使用率和满意度均较低。但从我校师生的实际反映情况看,这2个数据库使用率有上升的趋势。

外文学位论文的使用情况:目前,外文学位论文库只有天柱圣马博硕士论文全文库及文摘库。调查结果显示,这2种库的使用率及满意度和外文电子图书相似,均处在较低的水平。

2.2评估分析

2.2.1期刊数据库

期刊数据库中数据的实效性最高,覆盖面广,数据量最为丰富,是国内外学术界科技动态、信息成果最新最全的动态反馈,与传统纸质文献相比,其时效性、全面性、综合性、连贯性等优势十分明显。期刊数据库使用群体广泛,引进时要特别注重质量,最好集题录、文摘、全文、引文等相关信息于一体。在此基础上应当选择导航更为清晰、适用性更强、信息量更大的数据库。经调查,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的中文期刊收录种类、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均排在国内前三,不仅数据量丰富而且检索功能非常强。虽然这3个库的资源重复率很高,但如果单独购买会造成一定的漏查漏检情况。从我校对这3个数据库的使用情况看,目前中国知网最受欢迎,无论从收录内容还是检索功能等,均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较低的满意度反映了我校科研实力和水平的快速提升。目前,我校师生对外文资源的需求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大,现有的外文数据库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

2.2.2电子图书库

相对纸质书籍,电子图书覆盖面大、数据量大、下载不限次数,是对图书馆纸本图书资源的有力补充。同时,电子图书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无限下载,能够有效解决高校图书采购经费不足的问题。目前,我校图书馆购买了超星电子图书106万册,使用率较高。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目前,我校外文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较低,但其将来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3学位论文库

中文学位论文库是各学科前沿动向的有效载体,对于我校师生来说,在选题、、格式参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是高校图书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校图书馆只购买了中国知网的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但其收录的论文数量已不能满足我校师生的需求。

随着我校科研项目数量的快速增加和科研实力的提升,广大师生对外文学位论文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增加和采购外文学位论文库将对提升我校科研水平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2.4其他类型电子资源

目前,其它电子资源对我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有着较强的补充作用。例如,超星学术视频均由专家针对教学研究专门设计,报告内容凝结了本专业研究的精髓;维普考试系统几乎涵盖考研、英语、计算机、公务员、司法等所有类别,试卷解答评分等功能详尽丰富,注重学术特色,具有相当大的引进价值。还有一些专题数据库,如北大法意数据库、中草药验方以及国研网等等,虽然目前其读者数量较少,但其内容与我校某些专业息息相关,因而,也是十分必要的。

3小结

(1)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文电子资源利用率较高,而外文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较中文电子资源低,其利用中的主要障碍是网络问题和检索问题。此外,由于语言障碍,外文检索查准率相比中文电子资源的低,这些都是外文电子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2)在涉及人文、社科类的中、外文电子资源中,总体上利用率较低,满意度较低。(3)读者信息能力的欠缺是制约电子资源利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图书馆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通畅的信息公路,更要使读者学会如何快捷、高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我校图书馆应对现有电子资源进行主题揭示、分类、多元化资源整合等处理,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电子资源。(4)目前,我校中文电子资源基本已达饱和状态,应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同时,随着广大师生对外文库的需求日趋强烈,现有的外文库已远不能满足我校师生科研的需求,这将迫使我校图书馆必须不断扩充外文库,以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连明.工具书数字化进展及图书馆的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11(3):36-39.

[2]宋卫红.工具书利用率提升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3(10):28-31.

[3]王烨.关于提高高校图书馆工具书利用率的思考—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2):42-46.

篇8

安徽理工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基金号:基金号QN201548

1 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的现状

数字参考咨询也称为虚拟参考咨询、电子参考咨询、远程参考咨询、网络参考咨询、在线参考咨询。[1]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国外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评价研究已初具规模,比较有影响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主要有美国SERVQUAL服务质量评估模式、 LibQuAL+模式、美国“AskA 虚拟参考咨询台协会”的质量评估标准等。我国的数字参考咨询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有学者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初见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参考咨询服务系统(CS-DL-DRD) 制定的《服务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案》,从系统使用、服务水平、咨询队伍、用户满意度方面评价服务的质量状况。[2]该评估体系奠定了国内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估的理论基础。

与国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研究和现状相比较,我国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和一定差距。首先,服务方式单一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形式比较简单,只采用E-mail、Web form、FAQS等,而国外的数字参考咨询则逐步向实时服务和协作式服务发展,表单设计内容就有十几项。其次,服务内容和服务过程不规范,国外参考咨询服务的质量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而国内往往更多依赖于参考馆员本身的素质。第三,参考咨询馆员服务技能有待提高。参考咨询服务质量水平与参考馆员本身素质息息相关,馆员大多具备图书情报方面的相关知识而缺少专业知识背景,也就是学科馆员相对缺少,严重制约了咨询服务的发展。第四,服务政策不规范,国外图书馆一般会在其网站主页有明确的服务政策声明,对读者的隐私保护、参考馆员服务范围及行为准则都有规范性描述,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参考咨询服务政策的制定并没有明朗化。总之,我国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还没有建立起配套的控制标准规范,更加缺乏真正的实践应用,因此,如何规范控制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质量非常有必要。

基于对国内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规范控制的考察研究,分别从服务产出、服务过程、服务保障三方面对图书馆DRS的质量体系进行构建,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 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2.1 服务产出

用户利用图书馆的DRS,目的在于解决自己的信息需求,此方面的需求包括即时性参考提问、研究性提问、图书馆利用方面的提问等,针对这些问题,答复内容要准确、客观、及时及具有指导性,答复语言要礼貌、清晰、规范。[3]

服务产出质量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答案回复的形式和情况。答案回复形式主要包括是否有问候语、是否有重复的问题、是否有答案、是否有参考源、是否有结束语与致谢、是否有签名;答案回复情况主要包括答复时间、答复内容、用户满意度评价等。

2.2 服务过程

数字参考咨询的本质是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与用户进行数字化信息虚拟交流。因此,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与传统参考咨询服务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服务形式的改变,服务手段、技术资源的数字化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为用户带来个性化帮助,为用户带来最大信息价值。数字参考咨询是在网络环境下采用虚拟交流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易性的服务,因此具有强烈的技术相关性。而虚拟交流和相关技术内在变化、多样复杂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服务过程高效与否、是否服务易用、是否友好交流、服务经济性和可靠性等。因此,服务方便易用、经济、可靠成为服务过程质量的重要特征。此外,咨询馆员的服务态度和交流风格以及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也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参考馆员具有一定的学术专业背景和交互能力。

服务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服务方式和参考咨询馆员。服务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web表单、Email、频交流、电话、实时聊天、实时咨询、知识库、问题库等。参考咨询馆员的层次和类别以及如何进行选择也有以下几种:按自身需求不同在专家库里搜索适合的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根据专家导航选择咨询专家;自主选择成员馆的专家;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类的专家;按学科及职称分类的咨询专家;按理、工、农、医分类的咨询专家等。

2.3 服务保障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高效开展必须有保障性资源做后盾,本文没有一一列举,仅从用户角度出发选择了服务政策这项内容进行分析。公开透明的服务政策直接影响着用户对服务的期望和使用,最终会影响到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服务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隐私保护。服务对象一般是上网用户或者针对特殊群体(教育群体、科研团队等);服务内容有:全文检索服务和路径指导、学科文献信息指引、科技信息检索和策略指导、网络导航、目录查询、目次浏览、远程文献传递服务等;服务时间(每周有几个工作日及工作日内的工作时长);隐私保护,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直接关系到用户对数字参考咨询的信任和满意度评价。

本文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数字参考咨询的服务产出、服务过程、服务保障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较为全面,操作性强。但是,实施此评价标准还要综合考虑参考咨询服务具体环境,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某项或多项评价因素。

参考文献

篇9

2011132);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1032);黑龙江省高等

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HLJXHB1110011);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

究项目(2012100)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科研创新是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推动力,评价经管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研究生科研创新的直接产出成果,构建经管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灰色关联分析对黑龙江省具有经济或管理类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全部高校2008-2012年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黑龙江省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管类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灰色关联分析

科研创新能力作为科学硕士综合能力的核心素质,是衡量研究生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硕士读研期间的必然要求,经济或管理类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年,在科研工作中主要从事文献检索、阅读等信息行为,由于科研时间较短、科研创新平台较少,导致高校对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经管类科学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内学者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相关研究。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分析制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总结出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就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改善科研环境。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革现有的培养机制与科研体系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三是分析研究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利用等信息行为,提出学术信息平台可促进研究生的科研效率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往文献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多属于观点陈述型或通过对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相关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性不足。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经管类硕士2008-2012年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构建经管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利用面板数据对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发展态势的差异提出相关对策。

构建科研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评价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是科研产出的评价,硕士研究生科研产出评价的实质是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各种直接产出成果及其影响进行评价(田方林等,2011)。经管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位论文三个方面。

发表期刊论文情况主要通过CSSCI篇数占比、数占比、期刊影响因子平均值以及论文被引频次平均值来体现。CSSCI篇数占比是指在CSSCI上的篇数占总数的比例,高水平的论文具有较高的研究层次与学术价值,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是科研创新重要的表现形式。数占比反映了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的产出效率,在创新能力中代表科研创新产出效率的指标。影响因子既能够体现期刊的学术水平及影响力,也是评测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论文的质量决定了论文的被引频次,被引频次越大表示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论文的研究意义越大,实践证明,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与的质量呈正相关性。期刊影响因子和论文被引频次两者互为补充,能够反映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项目是研究生将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论文研究层次上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将科研项目级别分为三个等级: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市厅级,尤其是国家级别的科研项目常常能够实现重大的创新。因此,科研项目级别越高,研究价值越大,创新性越强。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优秀学位论文情况通过省优秀学位论文数和含国家基金学位论文比来体现,省优秀学位论文在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具有更高层次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国家科研项目支撑的学位论文表明对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根据系统性、可操作性、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原则(苏学等,2010),本文借鉴以往文献的研究并采取专家意见构建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经管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3个一级指标:发表期刊论文、参与科研项目、优秀学位论文(权重分别为:0.4,0.3,0.3);9个二级指标。其中发表期刊论文有4个二级指标,即CSSCI占比、数占比、影响因子平均值、被引频次平均值(权重分别为:0.5,0.1,0.2,0.2);参与科研项目有3个二级指标,即国家项目占比、项目级别加权平均值、科研项目占比(权重分别为:0.4,0.3,0.3);优秀学位论文有2个二级指标,即省优秀学位论文数和国家基金学位论文比(权重为:0.6和0.4)。

样本分类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黑龙江省内具有经济或管理类硕士授权点全部高校,共12所。基于它们在高校属性、科研机构、办学实力等方面有所差别,将其划分为A、B、C三类。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以及东北农业大学都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且都拥有经管学科博士点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设有国家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另外三所高校有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省级重点一级学科,都拥有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将以上4所高校归为A类。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东北石油大学都设有工商管理等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以及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重点共建高校,其他3所都拥有经济或管理学科博士点,将这4所高校归为B类。最后,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以及哈尔滨师范大学4所普通高等院校归为C类。

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CNKI与黑龙江省学位办网站,结合实际调研,形成三类高校2008-2012年的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的基本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在调查A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发表CSSCI所占论文比重中发现,除2009年稍有波动外,高水平论文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在科研创新的产出效率方面,虽然属于A类的4所高校都不是以经管类学科为重点培养对象,但是,经管类硕士有较好的创新意识,能够积极主动的,因此,数所占比例不低。经管类硕士所投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与含国家项目的论文比重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到2012年为止,科研项目占论文比重仍然只占38.8%,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硕士学位论文占比也比较低,可见经管类硕士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不甚理想。

由表2可知,B类高校经管类硕士发表高水平论文所占比例变化幅度较小。2011年,B类高校经管学科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占比高达56.9%,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A、B类研究生发表的CSSCI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重相差较大,这说明B类高校比较注重科研产出效率,而在的学术水平与创新性上与A类高校仍存在差距。

调查显示,2009-2012年,C类高校经管类硕士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与A类高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的数量也相对较少,说明C类高校的研究生整体来看创新意识不足。将表1和表3数据对照可知,C类高校经管学科硕士参与科研项目的学生比例高于A类高校,这里有A类高校导师项目多由博士研究生参与完成的原因。C类高校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偏低,说明近年来它们在经管类硕士的培养体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数据分析

为研究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产出的动态变化,比较三类高校科研创新情况的差异,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它能够量化比较分析事物动态过程的发展态势,研究两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以确定被评价对象的优劣。具体评价步骤如下:一是确定比较数列v0k,取每个指标的最佳值作为参考数列,即V0=(v01,v02,…,v0k);二是对各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规范化公式为:;三是利用AHP确定指标权重Wk;四是计算关联系数计算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之间的关联系数ζik,其计算公式为:,i=1,2,…,m;k=1,2,…,n;五是计算灰色关联度,关联度的评价值高低代表被评价对象科研创新能力的强弱。

为了更加清晰地评价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的变化趋势,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本文根据整理的数据绘制了动态分析图,图1描述了2008-2012年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论文创新性的变化趋势,通过图1可看出,三类高校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A类高校的论文创新性评价值最高,B类高校次之,C类最低。其中,A类高校的论文创新性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说明A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着重学科前沿的创新,发表的论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B类高校的学生在论文的创新性上随年份的不同无明显变化;C类高校的学生的创新性总体演变趋势大体呈倒U型曲线,一方面,是由于2012年的时间较短,导致被引频次较少,另一方面,与2011年相比,高水平的论文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图2描述了2008-2012年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A类高校经管类硕士参与科研项目情况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达到一个极小值点后再反弹急速上升;B类高校在2010年达到了一个极大值点,评价值高于A、C类高校,而后从2010年开始曲线变化幅度不大;C类高校参与科研项目情况呈波浪形的变化,有微弱的下降趋势。各 类高校硕士参与科研项目情况与情况的变化趋势相似,可推断出,科研项目的数量与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管类硕士的数量与水平。

由于每届黑龙江省经管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仅有3-6篇,数量较少,而更多的科研项目依靠博士生参与完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2008-2012年期间,A、B、C三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参与国家基金的学位论文数都比较少。由于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创新性变化趋势非常明显,由图3可知,A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在学位论文的创新性方面呈上升趋势;曲线B开始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达到了极点后转呈下降的趋势。C类高校的学位论文创新性在2008-2012年无明显变化。此外,从动态分析趋势图可以看出,期刊论文的创新性和科研项目的参与间接影响着学位论文的创新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A、B、C三类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究其原因,A类高校身为“211工程”大学,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等优秀的科研环境,重视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建设,将学科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B类高校同属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重点院校,它们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引领学科前沿,形成了商工、商法以及文理结合等特色突出的学科专业群,科研创新效率居于领先地位,虽然在科研创新效率与培养优秀人才方面比较出众,但经管类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一般,导致整体科研创新能力不是十分理想,因此,4所高校在培养优秀经管类研究生方面都有待加强。C类高校地处偏远地域,由于培养学科侧重点不同等原因,导致经管类研究生相对较少,发表的学术论文数少,在学术论文质量、国家级科研项目等方面处于劣势,与A类高校有很大差距,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差。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黑龙江省三类高校经管类硕士的期刊论文创新性、科研项目参与性以及学位论文创新性,实证分析了其变化规律。以上结果表明:近年来,黑龙江省各高校经管类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以及东北农业大学这4所A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在2008-2012年期间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东北石油大学这4所B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近年来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比较理想,在论文的创新性方面则差强人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以及哈尔滨师范大学这4所C类高校的经管类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总体来看虽有所增强,但是,论文的创新性发展态势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高校在培养经管类硕士科研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高校应强化校际之间的合作,创造有利于科研创新的科研环境。如果高校不及时改革现有的培养机制,将会造成各高校经管类硕士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据此,提出提高经管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建议如下:

(一)建设交叉学科师生队伍

研究生固守单一学科领域内的思维与理论去研究问题很难有突破性的创新,而科学发展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交叉学科的研究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前沿,有利于研究生形成整体科学意识并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发现问题。因此,高校应注重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鼓励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另一方面,不同学科的导师进行跨学科课题的研究,从而构建新的学科体系,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强化校际之间的合作

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培养模式,高校采用导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容易造成“近亲繁殖”,不利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因此,高校之间若能加强合作,互相带来新思想、新方法,不仅能够建立浓厚的学术氛围,还可以互相吸取优势。

(三)积极搭建科研实践创新环境

科研创新工作是排除主观因素的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是实证研究。经管类研究生平时主要进行教学辅助工作和科研工作,而科研工作若只局限于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理解,忽视社会实践的科研活动,则不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是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产学研合作,为研究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有利于研究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相结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欧绍华,徐亚纯.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5)

2.曹玉昆,唐梦凡,王玉芳.农林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原创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3.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

4.杨蕙馨.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培养机制变革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5.霍晶,葛岩.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6.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7.鄢娟,贺艳丽.省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5)

8.吴彦文,马艳梅,张干年.Web2.0环境下研究生信息需求行为模式与服务策略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1(1)

9.张群,彭奇志.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

篇10

1.物质环境及其内涵

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宏观环境是指人所处的社会及其自然环境,它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微观环境是指某一场所的人所直接具体接触的环境。而读者周围的环境困素称为外环境。读者本身所具有的心理、生理素质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决定因素,是第一性的,起关键作用;外环境起辅助作用,对内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内、外环境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外环境对人心理、生理的影响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如图书馆的外形建筑、馆边环境、微机检索厅、电子阅览室等,室内的陈设布局、杂志摆放、空气流通、卫生环境、绿色植物点缀、采光照明情况以及地面的颜色等一系列环境因素,通过视觉、嗅觉、感觉直接影响读者的心理、生理,对读者的内环境发生作用。另外,心理状态与读者修养、性格、情绪等有极大的关系。心理状态好的人对文献资料、信息获取会有很强的注意力,并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关联的资料或很快在脑海中闪现很多创造思维、灵感。心理状态好,必然使生理状态也进入良性循环,身心健康精神饱满。因此,良好的内、外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学生不仅在图书馆求知学习,而且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受到了影响和教育,这种教育是环境中所蕴含的一种文化、精神,给人的心灵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净化心灵,从而完成其理想人格的塑造,达到文化素质教育

的目的。

2.知识创瓤管理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与传统图书馆有很大的不同,图书馆员必须进行知识创新,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展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了解新的网络环境和知识经济环境,了解新的信息技术条件给图书情报学理论体系带来的影响和所增添的新内容;开展应用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一些理论;开展应用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知识加工、处理、传播、继承以及知识系统开发的技术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创新管理,除了依靠馆员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外还需要知识创新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经常促进和鼓励馆员不断追求新知识,组织一些知识讲座和学术报告。具采取以下措施:

2.1建立图书馆内部的专家知识库,形成图书馆的最佳实践知识指导链;

2.2在图书馆营造一个有利于知识交流和学习的良好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主人翁精神;

2.3建立知识资产管理组织,构建和维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源;

2.4建立图书馆内部知识局域网,促进隐含知识交流渠道的畅通,逐步建立起以知识创为核心的新型组织文化。

3.推动大学文化发展,探索图书馆文化建设途径

篇11

1初中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无保障

大多数初中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馆藏资源的建设、信息服务的提升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些学校图书馆存在重视信息通信设施建设,忽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随意。师生信息需求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1.2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少

馆藏信息资源的数量是评价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的首要指标。2003年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要求中学图书馆藏书生均最低25册,而部分初中图书藏书量少,不达标。

1.3馆藏藏书陈旧,质量低

对于大多数初中图书馆来说,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图书馆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馆藏信息资源的建设.为了完成上级的评估指标的数量要求,图书馆往往以牺牲馆藏信息资源质量为代价完成数量达标。还有的学校近三年都没购买新书,无法满足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由于馆藏图书数量少,为保持藏书量图书馆常年不进行图书替旧工作,一些陈旧的、破损的、不适合流通的书还在书架上。使广大师生置身“茫茫书海”中却找不到真正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1]

1.4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载体类型比较单一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初中师生越来越迫切需求音频视频资料、电子图书、数据库等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电子资源最大的优点是放在网上,全校师生可以共享。但是部分初中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仍以传统纸质书刊为主,而音频视频资料、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其他载体形式的文献信息资源少,难以满足广大初中师生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信息需要。

1.5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比较落后

初中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文献是其所在地区、学校历史文化、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特色馆藏文献已成初中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较为落后。

1.6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落后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初中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但在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方面,依然还在追求“小而全”、“一校一馆”的自我建设模式,你有的我也有,其结果是各校间信息资源建设低水平重复。在信息量迅速增加、购书经费日益紧张的形势下,任何初中图书馆依靠本馆馆藏信息资源很难满足师生的多样化需求。要提高初中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必须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道路。但是,目前初中图书馆在共建共享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和法规制约,没有建立一种利益平衡的机制,使得初中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落后,不能够提供令广大师生满意的服务。

2加强初中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健全初中图书馆法律法规

国外发达国家一般通过立法方式,确保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如美国,在国家层面上有联邦的图书馆法、中小学教育法案,在地方政府层面有各州的学校图书馆法。【2】这些法律法规有力地保证了美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而我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法,更不用说初中图书馆法了。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图书馆法律法规,保障图书馆经费投入,促进初中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2加大初中图书馆信息资源专项经费投入力度

图书馆作为非盈利的事业单位,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主管部门的财政拨款。初中图书馆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经费投入不足。因此要扭转这种情况,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初中图书馆经费投入力度,尤其是信息资源专项经费投入力度,保障信息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

2.3加强馆藏信息资源建设质量

2.3.1根据师生的需求建设馆藏信息资源

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多途径广泛征求师生的信息需求,使“书有其读者,读者有其书”。

2.3.2优化馆藏信息资源结构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要求,合理安排馆藏信息资源结构。具体是:

2.3.2.1学科结构

对于本学校教育教学设置的各学科的文献资源,初中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都要有所体现。

2.3.2.2类型结构

初中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设备条件和师生的要求,采集到所需学科各种载体类型的信息资源,如电子书、音像资料、数据库等,以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2.3.2.3文种结构

初中图书馆要根据本学校的师生的具体实际需要,采购不同语言文字的文献信息资源,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2.3.3丰富特色馆藏资源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学校越来越注重营造和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图书馆要关注并积极收藏本校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的纸质文献、音频视频资料、校本教材等各方面的特色文献资源。

2.4建立初中图书馆联盟,组织和协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初中图书馆联盟,指导协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在信息资源共建方面,由初中图书馆校际联盟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资金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资源、统一服务。开展联合编目,集团采购等工作。建立“虚拟联合目录系统”,通过检索联合目录实现“一站式”书目查询,共同组建一个学科分类齐全的信息资源体系。

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为学生办理联盟借阅卡,学生凭借阅卡可以到任何一所联盟学校的图书馆借阅,共享各校的文献信息资源。这样不但能降低各校图书馆的建设成本,而且能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和利用率。

篇12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3-0075-03

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图书(电子书)在20世纪末最先在美国出现。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数字化图书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专门的文献情报部门,在图书数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将在今后的图书数字化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大外图书馆)充分考虑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大连外国语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外语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以语言类专业为主)把外文文献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接收国外赠书是我馆外文文献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外图书馆”接收的国外赠书以“日本科学协会(以下简称日科协)”所赠外文图书所占比重最大,它们对图书馆的外文文献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1]。大外图书馆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建设就是对这些“日科协”所赠图书中的日文部分进行数字化。

1图书数字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1图书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图书的数字化是每个图书馆都在做或即将要做的工作。在国内,图书数字化规模较大的有国家图书馆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超星公司和书生公司所开发的数字化图书系统。这些数字化图书系统的开发成功,大大促进了图书数字化的进程,加快了文献信息的交流速度,拓展了信息交流的时空[2]。

国外的图书数字化发展超前于国内同行。如,Google联手世界名校,开创业内先河,进军数字化搜索市场。有人把这一创举与人类印刷术的发明相提并论,认为这将在全世界掀起一场信息化革命。2004年12月,Google在业内宣布联手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牛津大学和纽约公共图书馆共推图书数字化,把4,000多万册最优秀的图书和人类的知识精华放到网上,供所有的用户使用[3]。在图书数字化方面,中国最大的数字图书馆“超星”已完成了260多万册中文书籍的数字化工作,“超星”还发展了很多中文检索技术[4]。国内外学者对电子阅读行为的研究也呈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反映了电子书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的这样一个变化过程[5]。

12图书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121节约馆藏空间

数字化图书采用高密度存储,可以用很小的空间存储更多的图书,便于收藏。图书馆馆藏空间的不足是当前绝大多数图书馆面临的迫切问题。而数字版的图书现在只需要很小体积的磁盘就可以把过去整个图书馆的藏书尽收其中,大大节约了图书馆的馆藏空间,减轻了图书馆空间不足的压力。

122提高检索效率

图书数字化使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变得极为方便。数字化图书给读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检索途径,靠翻阅传统文献需要几天查询的东西,通过数字化图书的检索功能仅几秒钟就可以解决,让人们真正感受到高科技的神奇魅力。

123提高资源共享程度

数字化图书复制简单,便于图书的广泛传播。同时,由于联机操作,一时难以找到的纸质图书,也能立即获得其电子版来替代。传统的图书共享是通过各成员馆之间的馆际互借来实现的,这种馆际互借方式步骤多、速度慢、成本高、可控性差。传统馆际互借诸多的缺点促使了新形势下数字化资源共享[6]。数字化资源共享具有实时、高效、节能等诸多优点,已经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纸质图书的馆际互借方式。

2赠书数字化建设的保障及优势

21丰富的日文文献是专题数据库建设的资源保障

“大外图书馆”现有日文藏书45万余册,日文文献馆藏量位居全国高校图书馆之首。丰富的日文文献给专题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近年来,图书馆接收“日科协”大量赠书,从1999年7月开始,“日科协”向“大外图书馆”赠书301,151册[1],是国内接受“日科协”赠书最多的高校图书馆。“日科协”赠书包括日语、英语等多个语种的原版图书,图书种类包括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体育等,亦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如数理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这些赠书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日文馆藏,使图书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外文原版书籍的需求,促进了外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也确立了“大外图书馆”在国内日文文献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为今后“大外图书馆”建设日语文献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日文原版藏书已成为“大外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之一[1]。

22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项目获专项资金支持

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图书馆文献建设、图书数字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图书数字化需要大量的专项经费。按照特色的日文图书30万册计算,以平均每册图书500页计算,需扫描页码约15亿页,扫描费用为01元/页,总计需要经费约1,500万元。这只是用于支付图书扫描加工的费用,其他相关的软硬件升级费用约100余万元。2011年,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项目——“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共享平台”获省财政支持,借此“东风”,日文图书的数字化建设才得以正式开始。

23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技术保障

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建设考虑到本馆技术、人员等因素,把数据库的建设任务外包给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超星公司),图书扫描、数据加工、平台建设等所有相关工作由超星公司全权负责。超星数字图书馆因其在同行业中处于数字图书资源数量最多、专业资源最为权威、加工能力最大、技术最为成熟、用户最多的优势地位,已被公认为数字图书馆行业的第一品牌[4]。

超星公司已经和多家图书馆合作以业务外包的方式对各图书馆需要数字化的图书进行加工,笔者统计了2010年4月27日~2011年9月14日期间,东北地区图书数字化的情况(见表1)。[HT5”SS]

从表1可见,以外包形式委托超星进行图书数字化的机构有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研究所等;数字化文献的数量多少不等,从几十册、数千册到数万册;数字化文献类型有图书、期刊,以图书所占比重居多;数字化文献类型语种上中英文均有,绝大部分为中文文献。图书数字化外包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231成本优势

超星公司开展图书数字化经验丰富,在成本上同样具有巨大优势。“大外图书馆”之前由本馆人员进行图书数字化工作,由于设备、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数字化图书成本很高,经笔者统计,本馆进行数字化图书成本是17元/页,超星进行数字化图书付出费用是01元/页,因此,利用超星公司外包服务方式能够大大节约数字化图书的成本。

232效率优势

“大外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受到设备、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数字化图书效率很低,外包之后超星工作人员因为采取计件工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效率极大提高,扫描平均速度可达人均8,000页/天。超星公司数字化图书的高效率保障了图书馆大量的日文文献能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数字化,方便读者利用数字化图书进行学习、教学、科研。

233效果优势

从扫描效果上看,超星公司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强大的技术力量、高效的人员管理等使扫描出的电子图书不仅页面清晰而且可操作性强。本馆之前扫描的电子图书是JPG格式,无法实现复制粘贴等实用性的编辑功能。超星公司通过购买专门的日文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软件,降低了OCR的拒识率、误识率,提高了识别速度。对于识别不出、识别出错的文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校对,保障了数字化图书的质量。超星公司数字化的图书最为关键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复制粘贴等实用性的编辑功能,大大方便广大读者的利用。

3日语共享平台建设

31共享平台结构

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由超星公司设计完成,超星公司设计的数据库共享平台参照了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的读秀学术搜索平台,保留了读秀所有的实用功能。因为读秀平台是个通用版的平台(适合所有图书馆),所以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剔除了一些不适合本馆实际的功能模块,并且增加了一些根据本馆实际提出的独特功能模块,使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非常便于广大读者利用(平台页面效果见图1)。

另外,共享平台还支持Web20,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开放和互动。开放和互动是Web20的主要特征,也是Web20发展的一大基础[7],共享平台强调用户体验和社会[8],可实现读者写书评及专家推荐图书的功能[9],这些实用功能有助于充分调动读者参与图书馆信息组织建设的积极性[10]。

32共享平台的应用范围

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内的资源主要面向大连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使用范围采用IP控制的方法,只允许校内IP范围的用户使用,校外IP无权访问。这种IP控制的方式有利于保障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内的资源不被恶意利用,减少侵犯著作权的风险。但是出于促进资源共享的良好初衷,平台可以提供面向校外用户的文献传递,校外用户的需求可以通过文献传递窗口进行申请,由图书馆专门负责文献传递的工作人员负责办理其文献传递请求。对于文献传递的费用收取邮寄成本费、数字化图书成本费,不收取其他额外费用。收取成本费和使用范围限制在教学研究领域的措施保障了图书数字化不侵犯著作者的知识产权[11]。

33平台维护及升级

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工作均外包给超星公司,售后服务及升级的服务也由超星公司负责。日文赠书专题数据库共享平台设计上考虑到大连外国语学院是专门的语言类高校,学院共设有10个语种专业,因此,平台需要具有开放性及扩展性,能够支持多语种共享及增加新的外文数据库。

4结语

信息资源只用通过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信息资源共享需要一个平台来承载。数字化之后的国外赠书要想最大限度地予以利用也同样需要一个共享平台,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共享平台是数字化之后的国外赠书进行广泛共享的尝试,它顺应了图书数字化的大潮流,日文赠书的数字化工作是对国外赠书数字化工作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ZK(#]杨振力等高校图书馆接收国外赠书管理工作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39

[2]赵文龙等基于ASP的图书数字化平台[J]图书情报工作,2002(11):86

[3]靳生玺Google,图书数字化计划的三大硬伤[J]IT时代周刊,2005(7):20,62-63

[4]http://baikebaiducom/view/47727htmlwtp=tt20111109

[5]刘日升,杨振力国外用户电子阅读需求与行为研究综述[J]情报资料工作,2012(1):36

[6]卜世波高校图书馆印刷型图书馆际互借模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2):69

[7]董慧,唐敏语义检索在Web20环境下的应用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117

[8]高卫民Web20技术在图书馆采编业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9):51

[9]陈红艳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组织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9):36[ZK)]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