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5 12:56: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空巢老人调查问卷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家庭结构的演变,我国空巢老人家庭发展迅速,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成家立业后离开老人另组家庭,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空巢老人亦包括独居老人[1]。空巢老人数量逐年增加,预计到2030年城市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高达90%[2]。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末,浦东新区老年人总数为37万,其中纯老人家庭即“空巢老人”家庭就有5万余户,共8万余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及时掌握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对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及更好开展老年社区卫生服务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于2011年5月对浦东新区浦兴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现状和卫生需求进行调查,旨在改善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浦东新区浦兴社区辖区内40个居委会2010年8月登记的空巢老人,且60-70岁空巢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参考国内有关文献[3]和本社区家庭医师根据当地老人生活习惯自行设计的空巢老人调查问卷,采用入户访谈形式。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家庭支持度、社区卫生需求、心理精神方面需求、现有卫生资源利用等。本文主要调查分析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本次调查由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经过统一培训后作为调查员,大部分空巢老人能够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对于文化程度偏低的空巢老人,由调查员以无偏向,无暗示语言讲读问卷内容,待其理解后自行回答,由调查员填写,所有问卷填写完整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3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 本次实际调查130位空巢老人,有效应答率100%。男8人(6.15%)女122人(79.2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人(3.85%),初中51人(39.23%),高中49人(37.69%),大专及以上21人(16.15%)。退休前职业:企业职工106人(81.54%),教职工17人(37.08%),机关7人(5.38%)。居住方式:1人单独居住104人(80%),夫妻两同住26人(20%)。94.6%独居老人有子女。
2.2 一般生活状况及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空巢老人以退休金为主要收入来源占94.62%,经济状况够用有余占50.77%,具有生活自理能力93.85%,自我感觉健康状况比较健康占48.46%,患一种慢性疾病占49.23%(见表1)。由此可见,空巢老人高中专以上学历占53.84%,经济状况较好占55.77%,说明空巢老人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济基础。
2.3 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空巢老人就医模式中有病就吃药的老人占70%,只有39%老人只要表示有病就去医院;陪伴人群中自己看病占43.08%,其次为保姆、老伴、子女及亲戚;在希望得到照顾服务中93%老人希望能有社区护士居家生活照顾,21.54%老人需要亲人经常探望得到情感支持;卫生健康需求中66.92%老人希望得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16.15%老人希望得到养生保健知识讲解,8.46%老人希望定期做全面检查或康复指导。对社区卫生服务非常满意占8.46%,比较满意占47.69%,一般满意占36.92%,不太满意占6.92;对目前生活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占10.77%,比较满意占33.08%,一般满意占28.46%,不太满意占27.69%(见表2)。空巢老人总体对家庭病床和康复指导需求较多,心理问题出现较多,所有老人都希望得到尊重与理解,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兴趣活动。3 讨 论
老年人群是社会的脆弱群体,空巢老人更是其中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整体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以其就近便利的优势,逐渐受到空巢老人的青睐[4]。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在空巢老人各方面服务需求中,对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与照顾需求急剧增加,尤其在家庭病床医生护士上门服务、定期体检、健康教育方面需求最高,说明空巢老人与普通人群对卫生服务需求明显不同。慢性疾病以较高比例困扰着空巢老人,空巢老人自评心理状态差,自觉健康水平下降引起他们的担忧,对目前生活状态满意度不高,对家庭与社会心理支持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这些情况与空巢老人年龄逐渐增长,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子女不在身边或独身居住,缺乏安全感有很大关系。
3.1 提升并延伸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及内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 本次调查中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就医模式不合理,健康知识和自我管理理念缺乏,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延伸和扩展服务内容,比如社区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定期做全面健康检查,讲解健康保健知识,指导患者康复等,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及时满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转变健康观念,有利于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3.2 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 空巢老人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心理问题出现较多,缺乏社会关爱和照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应增加心理治疗与干预的服务内容,取得子女、亲戚以及居委会的支持与配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多开展一些有益健康的多种形式活动,使老人们从中得到心理慰藉,更好地体现个人价值,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独居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本调查结果中显示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空巢老人医疗保健工作和慢病管理计划,通过不断调整和创新服务内容及形式,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给予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身心、健康等全方位照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社区其他部门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使老年人在社区能享受到方便、快捷、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建设安定、和谐的中国式社区。
参考文献
[1] 赵芳,许云.成是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5(3):61-67.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而空巢、独居、纯老老人因为文化基础、生活习性、自理能力、记忆减退、缺乏交流等的影响,往往服药依从性较差。区政府要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独居、空巢、纯老老人提供助医卫生服务,为了寻找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推进“助老”与“助医”结合,整合发挥医疗卫生资源,真正实现为老“助医”,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选择该类人群众中需要服药降压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 年上海市静安区古柏社区在册(户籍居民或居住满6 个月以上)的空巢、独居、纯老老人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192 例患者,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年龄60~92 岁,平均年龄(75±9) 岁,其中男性83 人,女性109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患病情况,药物治疗依从性,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其他情况等。问卷由调查人员发放,入选患者自行完成,对视力减退、文盲、行动不便者,由调查者采用问答方式记录完成。调查人员为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
1.2.2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定
采用Morisky推荐的Morisky-Green测评表,用4 个问题评价确定患者的服药依从性[2]。表中4 个问题为“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经历?你是否有时不注意用药?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当你服药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药?”根据回答结果评估服药依从性的高低。4 个问题均答“否”,即为服药依从性佳, 否则即为服药依从性不佳。
1.2.3 资料分析
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研究结果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17-02
随着经济、社会等飞速发展,空巢老人人数迅速增加。所谓空巢家庭, 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 但已成家立业或长期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年夫妇两人或者是夫妇中的一人独自居住的家庭周期现象。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人,即称为空巢老人。[4]目前,中国城乡至少有2340万老人独守空巢,老年人的平均空巢率已达26.4%。有关专家称,到2010年,我国“空巢老人”将达到80%(如图1)。多数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变大,人际关系发生很大改变,在生活方式和生活现状出现很多空缺,而子女因各种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会产生失落感,促使空巢老人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如图2),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郁,抑郁症状的发生对老年期常患的其他躯体疾病起到促进作用,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2]本文旨在分析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妥善解决空巢家庭带来的种种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图1 空巢家庭
图2 产生心理危机的症状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遵义市某县1000名空巢老年人和非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分析抑郁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收到有效问卷963份,其中非空巢老人278份。结果发现空巢老人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1000名老人中有963人(96.3%)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二)方法
1.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由笔者组成的调查组进行调查。首先对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答卷方法,并做到知情、同意。然后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问卷,书写障碍者由调查者向研究对象逐条询问代为填写,试卷发放1000份,收回963份,收回率为96.3%。根据调查情况分为正常、轻度抑郁和中重度抑郁[4],并通过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分析相关因素。
2.统计学方法:将调查资料检查、核实后,建立Epdate数据库,将数据进行整理,由笔者录入和计算机核对,对患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的空巢老人进行客观评估分析。
二、结果
第一,通过对患有抑郁症状发生率调查结果显示[5],其中空巢老人685例(71%),轻度抑郁507人,中重抑郁178例,非空巢老人278例(29%),均为轻度抑郁,表明空巢老人发生抑郁症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见表1。
第二,对调查的空巢老人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居住方式、与子女关系、兴趣爱好与社会交往、文化程度等情况看,都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各组间抑郁症状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2。
从以上结果来看,空巢老人与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不同兴趣爱好、社会交往、文化程度等抑郁症的发生率成常态分布。
三、讨论
抑郁症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它可导致严重的情绪异常、躯体功能下降并增加死亡危险[4],极大危害着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和生存质量。通过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6%,空巢老人患有抑郁的可能性较高,有孤独感的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是无孤独感老人的近9倍;更加证明抑郁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易产生的孤独感。[6]这种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孤独感增添了独居老人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空巢老人作为老人中的特殊群体,他(她)们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空间就显得更加狭窄,更多地感觉自己生活空虚、精神不好、不快乐、子女不在身边,心中的苦闷无人倾诉,显得整天闷闷不乐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再说获得的社会支持也相应少些。[7]因此他们会常常感到寂寞、空虚、无助,并对自我持负性评价,产生自卑感、无价值感,最终陷入抑郁状态。[1]
上述原因使得空巢老人心理更加脆弱,因而更容易引发抑郁症,因此要多方协同作战。一方面社会应加大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心理支持,如成立老年人互助协会,搭建空巢老人交流平台,增加老人之间的交流[3];另一方面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子女应支持丧偶的父母再婚,常回家看望父母,陪他们聊聊家常抑或通过各种通讯方式与之多交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精神赡养。[9]同时,空巢老人也应注重自我心理调节,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广交朋友,培养种花、养鸟、钓鱼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提高抵御不良情绪的能力,多方共同努力帮助空巢老人走出抑郁的阴影,从而减少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使老年人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祝雪花,余昌妹,姜文莉,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5):69.
[2]孙慧明.儒家孝道在老龄化中国的价值[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3):172.
[3]王艳坤.直面空巢家庭,关注寂寞老人.决策探索,
2006,(2):81-82.
[4]黄羿友.弘扬传统美德 关注“空巢老人”[J].经济师,
2009(3).
[5]Yesavage JA,Brink TL,Rose TL,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gariatric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a preliminary report[J].J Psychiatr Res,1982,17(1):37-49.
[6]秦侠,周成超,徐晓超等.GMS量表自动诊断系统用于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的信度和效度评价.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31-32.
【关键词】
跌倒;老年人;护理管理;农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跌倒也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原因,可致伤残、失能,甚至直接致死[1]。有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约18%[2]。农村空巢老人比例大,一个或一对老人带小孩在农村居住较为常见,加之农村特定的出入环境,导致农村老年人发生跌倒概率更高,后果更严重。针对农村老年群体的各种特殊性,积极开展跌倒的社区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宜宾农村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农村老年人跌倒提供指导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随机选取宜宾地区5个乡镇,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309人,资料完整回收302人,回收率97.7%。其中男138人,女164人;年龄60~88岁,平均(68.3±4.4)岁,在农村连续居住时间超过2年以上。
1.2问卷调查
采用相关问卷进行调查,包含4部分内容: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健康状况、居住情况、心理情况等。②跌倒发生的回顾性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过去1年内跌倒的发生情况、次数、原因、时间、地点、后果、是否接受过防跌倒健康教育等。③Morse跌倒量表[3](MFS)。预测跌倒发生可能性的量表,内容包括有6个条目:跌倒史、其他疾病诊断、使用行走辅助用具、静脉输液或使用肝素钠、步态、认知状态。每个条目评分为0~25分,总分为125分,评分越高表示跌倒风险越大,跌倒发生风险的建议诊断界值为45分。④修订后的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4](MFROP-Com)。MFROP-Com是针对我国国情修订后的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量表包括13个项目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nkert-4级评分(0~3分),得分越高跌倒的危险性越高。调查采取入户调查,调查前以村为单位开展宣传,征得老年人及家人的同意,调查前调查员需接受专业培训,现场填写调查问卷。
1.3统计学处理
将问卷内容录入SPSS17.0,对分类资料直接录入,并以频数、率或比进行描述,对MFS和MFROP-Com问卷进行评分,分数以数值资料进行录入,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其中空巢老年人占59.6%,身体有疾病者占63.9%。
2.2不同年龄、性别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
调查对象过去1年内共有44人发生过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4.6%,跌倒发生率无性别差异(χ2=0.48,P=0.30)。按年龄进行分组,跌倒发生率有年龄差异(χ2=9.74,P=0.01)。
2.3不同年龄、性别老年人发生跌倒风险评估情况
所有调查对象MFS和MFROP-Com评分分别为(31.9±8.1)分和(18.4±5.6)分,MFS评分有性别差异(t=3.17,P=0.00),MFROP-Com评分无性别差异(t=1.11,P=0.27)。若按MFS≥45分定义为高跌倒风险,其中26人属于高跌倒风险,占8.6%。
2.4老年人跌倒发生地点、原因及受伤情况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跌倒地点中,室内跌倒比例占所有跌倒的构成比为54.5%;跌倒原因中,滑倒和绊倒占58.2%;受伤情况中,软组织挫伤和骨折占82.1%。
3讨论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事件之一,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极大[5]。WHO报道:2002年全球有近40万人死于跌倒,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50%以上,70岁及以上者占40%[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跌倒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报道社区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13%~49%,我国关于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报道也不完全一致,发生率在15.6%~23.5%不等[7]。本调查结果显示:宜宾农村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4.6%,其中男性跌倒发生率为13.0%,女性15.9%,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在跌倒风险评估中,MFS和MFROP-Com平均评分分别为(31.9±8.1)分和(18.4±5.6)分。室内是跌倒的主要地点,滑倒仍是主要原因,应在高危风险的老年人群中改善室内环境,减少跌倒的环境因素。
总之,老年人跌倒是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积极有效的开展跌倒预防已变得刻不容缓,有效预防跌倒,关键是要寻找可逆的跌倒风险因素并针对高风险人群开展干预。农村老年人存在明显“空巢”现象,应关注空巢老人,加强对空巢老人的管理和关心,积极预防农村空巢老人跌到问题。跌倒的危险因素有老年人自身生理方面的,也有环境方面的,老年人要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合适选择运动或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或平衡能力,增强跌倒的防范意识,家庭、社会要有足够的重视,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静 单位:四川省宜宾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
参考文献
[2]夏庆华,唐传喜,钮春瑾,等.社区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3):207-209.
[3]唐玮,甘秀妮,刘章会,等.汉化Morse跌倒评估量表在中国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11):94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