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14:49: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美术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原有教学中的问题,必须重视对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的改革。因为美术素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且美术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存在差别。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再加上自身教育环境的差距,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但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异,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个性,导致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美术水平得不到提高。
2.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性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只是对美术教材机械地复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不了学生的美术水平。
二、初中美术教学改革
1.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制订教学方法,因为美术作品也是在传达作者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充分传达出来,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2.为学生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打造轻松、活泼的美术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同时还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形象化,借助视频、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1 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美术亦称“视觉艺术”。美术教学亦是图画教学,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有了美术课的名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图画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感官、观察力的发展,使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事物,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创造性,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想象中遇到的事物充分地通过雕塑、手工、绘画等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另外,美术教学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更加有益的途径。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雕塑等方式,学生可以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一些学生无法直接对老师表达的,这种方法就特别有用了。
2 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既然美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交流和学生自我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当前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授方法单一,教授内容比较枯燥的问题。通常,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基本上遵循的是“教师对绘画原则的讲解——学生练习”这样的一个过程。然而,我们知道,在这样的课堂上难免缺乏一些生气。美术课堂不仅仅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授,还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教授的内容更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从实践和生活中学习和发展。
(2)美术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激发。美术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的灵性与大自然充分融合的过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还要促进学生的美感和情操的陶冶。当前初中生的课业还是比较繁重的,对于美术课程本来就不够重视,因此,美术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一堂课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美术教师缺乏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具有创造性,也要教师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有些美术教师存在着对美术教学缺乏激情,在教学的准备上不做精心的设计和构思,一味地照教材生搬硬套,更不用谈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了。 转贴于
3 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美术教学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文具,贴贴纸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美版八年级下册《中国画的形式美》一课,单看题目《中国画的形式美》就觉得有点头疼,专业化,抽象。那些天刚好天气转暖,有些同学已经拿书当扇子用了,这给了我一些灵感,扇子的造型各具形状,而中国画的形式美中的章法之美就在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因此我把课题定为《扇?画》,将生活中的扇子作为道具引入课堂,这个小东西果然是作用非凡,学习效果很好。由于特殊情况,个别班级少了课时,结果这些班级的学生还讨着要上这一课。在课堂上,当我请大家折一把与众不同的扇子时,有学生说,扇子我在幼儿园就会做了,马上就动手作了。也有些同学又像是不相信一样,愣了,面对熟知的扇子,大家很快就进入角色。可要做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还得下一番功夫,终于创造了一把心仪的扇子。还不够,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知道扇子上有画有诗,还有一些关于才子、美人与扇子的故事,所以我们还要在扇面上添砖加瓦,怎么做好呢?顺水推舟引出中国画在形式美方面的几个因素,尤其关注章法之美。接下来大家在自己精心折叠的扇子上题诗作画,个个都是聚精会神,惜墨如金,看着自己独树一帜的作品,还有那似是而非的印章,成功的喜悦洋溢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中国画的形式美在这小小的扇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手持扇子到讲台上来再现一下才子佳人一幕,下课的铃声在欢声笑语中响起。课间摇着得意之作在校园里炫耀一番,既美妙又实用。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实施美术课堂生活化的关键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把比较抽象的美术概念如构图、色调适当变化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原动力,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课题,学生会觉得美术知识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讲解色彩知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什么是色彩的冷暖,估计没人愿听。但如果教师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提出:“相同样式的箱子,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深色的重?”“喜庆的场合,人们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不致失礼?”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校园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去实践。由于校园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多彩的活动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贴近学生,学生感到熟悉与亲切,会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3.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于一体,能够对真实情境进行再现和模拟,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生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丰富的资源展示和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三、多元展示与综合评价是实施美术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平台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态度也必然反映其中,美术课学习的实际效果是学生学习后最想看到的。学生是否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同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有密切关系,多元化的成果展现与综合评价是学生智慧生成的外在表现。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美术课堂的吸引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是运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比如,运用FLASH动画可以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再如: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或几本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图片,但那一张张小得可怜的图片使学生即使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如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也不会因为教学的语言不够生动、演示的画面过小而对美术失去兴趣。
二、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
当今的美术在现代艺术材料和艺术技术、交流传播媒体、视觉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老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美术教学和学生,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学生掌握某种绘画技法上。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拓宽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怎样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创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地方,法国的哲学家蒙田曾说:“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会因为教学内容的生动和教学形式的新颖而感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激发兴趣、自主参与”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充分互动,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效果。课堂上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那么,学生就会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必然会有成功与失败,尝试失败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要对学生的作品要多肯定,且形式多样。对学生作品中所蕴含的创新意识,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对那些构图能力强的学生,大可放手让其自我想象;而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则可根据他自己所喜欢的一小部分进行改画:可改动作,可改色彩,也可增删些什么??这样,能让学生看到画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创作,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愿望。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组织教学中,老师采用充满情感、亲切、热情的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开展教学。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学困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37-01
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生活当中的色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但是一旦涉及到一些绘画当中难以把握的色彩描绘时,学生们对于色彩知识的了解程度就水平有限了,在色彩搭配上就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学生们在回话当中就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加以融入,针对当前的现状,教师应该积极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们的色彩绘画技术。
一、提升学生的色彩理解能力
初中生都是美术学科的初学者,对于一些色彩写生课来说,都是初次接触,虽然大部分的绘画作品还是要依靠灵感,但是还是要有必要的技术性铺垫,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也是学生们发挥自身灵感的基础条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图画的次序,避免杂乱无章和毫无意义的作品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和强调学生们在作画过程中对于绘画知识的理解,比如说,在画面形体结构把握这一版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们对于色彩和光的协调以及光和色的变化规律掌握上,重视一些补色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完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绘画,最终达到最佳的绘画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构图方面基础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们绘画构图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无论是在色彩教学中还是素描教学上都是有所要求的。在进行绘画构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种因素,包括了大小设计、位置设定、主次选择以及实景虚景的结合,甚至是物体之间的亲疏关系,前后的叠加处理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利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绘画当中的主题或者是光线集中角度等等,教师应该在讲解构图方面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物品摆放能力,让学生们在物品摆放的过程中体会美感的存在和选择,然后再对学生们进行快速的构图训练,让学生们能够在大量的练习当中,提高构图的效率和速度,学生们就能够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于绘画构图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培养自身艺术修养。
三、革新教师的美术教学观念
除了日常对于学生们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东西之外,教师也应该逐步地提升自身的素质,我国美术教学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处于一种激发教学的状态,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学生们作品水平的好坏都是以技术作为主要标准的,甚至是以像与不像作为尺度,忽略了对于学生们观念和思维的培养,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美术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美术教育趋向于国际化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一些教学示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学生们进行实践之前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们遵循着这个示范进行作画,示范本身是有优点存在的,它能够让学生们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弄懂作画的内涵,但是这种教学示范模式无疑会限制到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们的创作思维趋于单一化,长此以往,将会让学生们陷入到懒惰和盲从的状态当中,将作画转变成了一种盲目的参照作画,学生们的作品丧失了特色的同时,在色彩的选择上也丧失了自我,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一种突破,引导学生们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色彩产生专属于自己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技法上的指导,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地体会美术色彩,绘画的思维也更加地宽泛和灵活,形成真正的艺术特点。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于一些评价标准做出合理的改革,在以往的作品评价过程中,多数是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主要对一些技法的好坏进行判定,并且将这两者作为标准给出一定的枫树,自从教学改革之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也融入到了最终的成绩评定过程中,这种观点的提出是有意义的,但是还没有应用到实践当中发挥出具体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进,比如说,在“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感受的表达,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定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对于同一组图片,有的人会感觉到是冷色调,而有的学生就会感觉到是暖色调,而且伴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变化,冷暖色调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评定学生们评论的同时也不能够采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该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见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色彩关系,形成更好的作品。
四、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对于学生们技巧的培训,更是要让学生们多体会生活中的色彩,通过春游等形式让孩子们对色彩产生兴趣,形成审美,并且善于运用,一方面应该重视对学生们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绘画审美的生活化。也为了学生们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色彩本身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色彩教学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来说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见解,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过程,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研究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
初中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对学生素养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而且可以健全人们的审美意
识。因此,作为老师必须要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选择适当教学内容,采用层次性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以写生绘画教学为主,减少临摹,通过分层练习的方式,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应主要进行物体绘画练习,对他们的观察要求也应相对低一些。例如,在初中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中,应从简单的造型开始画起,甚至可以从简笔画画起,如果一开始就用很大的难度来要求学生,只会让学生畏难退缩,无法达到预期要求,所以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绘画要求。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规划自己的未来,
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并制订具体的目标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提示学生准备什么材料,预习什么内容,自学什么知识,
为下节课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等到课上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重点笔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了解难点所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水平。
三、拓宽美术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我们要拓宽学习途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利用多媒体和挂图展示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将记忆中美好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本技能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外界的事物,引导学生多想、多看、多听,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体验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美术创作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作实际上是一个开发大脑,激发思维的过程,在美术创作中,欣赏、写生、积累素材、抽象构图、创作画作等都需要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由二维到三维,由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都能使学生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美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思维能力。
2.美术创作教学能使学生受到熏陶,有利于培育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魅力。完美的美术作品需要创作者以崇高的艺术境界进行创作,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创作教学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养成健全、高尚的人格魅力。
二、初中美术创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创作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致使初中美术教学水平很难取得显著成就。在江苏新教学大纲改革背景下,近年来创作教学已经逐渐受到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视,但新教学方式和观念的普及都难以摆脱固有教学障碍的束缚。传统美术教学遵从纯理论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激情。在这种背景下,在沿袭传统理论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创作教学可谓是举步维艰。
2.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创作兴趣的培养,不合理的美术评价进一步打击学生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创作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课程,只有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主动进行美术创作,初中美术创作教学才能有效开展。当前,初中美术教学恰好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学生易产生厌学心理。其次,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如果教师缺乏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一味地否定,会打击学生的创作自信心,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热情,不利于美术创作教学的实施。
3.初中学生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创作是一门主观性思维显著、个性特点鲜明的艺术展现,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当前初中美术的创作教学中,创作的主体并未回归学生,美术教学方式依然停留在依靠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怪圈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被埋没,创作教学难以发挥重要作用。
4.美术创作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缺乏营造良好的创作情景。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艺术创作具有主观性,所以美术创作才能够如此丰富多彩。在初中美术创作教学中,只有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和情景,更多地展现现实生活元素,使美术创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热情。我国初中美术创作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严重,在美术课堂创作教学中忽视对创作环境的营造,导致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激情大打折扣。
三、初中美术开展创作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1.高度重视创作教学,把创作教学作为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多年的传统美术课堂理论教学使美术教学水平难以获得提升,在新时期,结合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重视创作教学并将其作为突破美术教学瓶颈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堂情境教学方法基于新课标改革指导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趋势,按照学生实际发展要求进行教学改革,体现了当代教学模式的先进改革趋势。情境教学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思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调整,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潜能。
1情境教学法内涵
随着中学教育新课标不断调整,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成为现代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基于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重新定位美术课堂教学,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避免课堂环境影响到授课质量水平。“情境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调整授课方案,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从教材结构、内容布局、教学流程等方面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更多符合美术课堂学习的思路。另一方面,美术教育改革趋势下,情境教学课堂更加多样化,可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实现课堂学习目标。未来,我国中学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按照先进教学理念建立课堂关系,才能进一步实现教学流程的优化改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环境,引导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炼出更多新颖的知识学习要素,这些都是带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
2美术课堂“个性化”教学方案
结合美术教学内涵,教师要重视美术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美术教学需求的科学性方案。美术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这也是初中教育办学的最终目标。为了培养全面性美术人才,美术教学中需融入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提升美术课程学习水平。“个性化”是当代初中教育的新概念,美术教学工作更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个性化教育发展内涵。教师要懂得为学生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积极灌输美术教学理念,把握初中学生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改革目标。其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思考,也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与发展中,体现出美术教学个性化改革的实际意义。基于个性化改革理念下,本文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科学路径,为培养初中生人才奠定了基础。“个性化”是基于人为主体的思想意识,一切社会改造活动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从教育事业发展来看,个性化是立足于人本思想的特性,以学生为根本,采取一系列有关的教学改革措施。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改革阶段,要从学生实际需求情况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美术教学改革方案,才能体现出初中教育的先进性。
3美术课堂“创新化”教学
“创新”是当代教育的新思维,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倡导新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全新的课堂学习环境中,这些都标志着时代教育的新方向。中学美术是学生接触艺术的初始阶段,在艺术引导下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稳定的学习关系,及时解决传统教育流程存在的不足,带领学生更加全面地认知美术知识。“创新化”教学体制中,美术课堂要重视各类要素的综合调整,教师、学生、环境、教材等,均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创新理念下要考虑中学美术的整体思维,把艺术学习理念充分体现出来,解决原有授课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教师要结合新课标提出创新理念,帮助学生感受下创新教学思维,对美术课堂形成更加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提高课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要发挥其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美术知识学习内涵,融入到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
4美术课堂“项目化”教学
初中教育在社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美术是一门实用性学科,重视美术教学是初中学校教学发展的一部分。教师是课堂授课的引导者,教师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项目化教学流程,从多个角度实施教学方案,及时带领学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基于早期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要以兴趣教学为中心。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需积极引入新方法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实现优化改革。项目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先进方式之一,利用项目模式带领学生参与美术知识学习,体现了学生在项目执行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在美术课程中的引导价值。以项目教学法为中心,分析初中学校美术教学改革方式,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美术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转变教学思维可实现教学方式创新改革,为学生创设更为精彩的学习课堂。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体现了美术教学改革方向,也是实现学生艺术知识水平提升的保障,成为当代初中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5结论
总之,培养中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对提高其艺术涵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基于新教学模式引导下,教师要懂得构建更为优越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艺术学习目标及个人知识增长。情境教学是当代教育的新方向,为学生构建情境可激发其参与美术的积极性,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要懂得灵活调整课堂模式,带领学生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壮壮.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浅谈[J].新课程(中学),2015,(1).
[2]曾艺玲.试论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2015,(7).
[3]徐雪莉.基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示范的探究[J].艺术科技,2015,(5).
为了让学生对创新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是说,对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该采用这种创新性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还是以教师在课堂讲解为主,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发现并未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美术不属于中考内容,初中生对美术课还不太重视,再加上教学方式的单一,更遑论让他们对美术课感兴趣了。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采用创新性教学,让美术之美住进每一个学生的
心里。
一、营造创新性课堂环境
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习,特别是对于美术这种艺术性学科而言,更是如此。可以说,课堂环境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载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懂得营造适宜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在创新性环境中进行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如果学生是处在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课堂环境里,那么他们自然也就会受环境的影响,脑海里会闪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教师在上美术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些科技产品,给学生看一些中外名人的作品,让他们欣赏,让他们在那样的一种艺术氛围里进行熏陶。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比如沙画,让学生知道美术的唯美之处。然后根据这些别人的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比如这幅画的优点在哪儿,有何创新之处,等等。还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你认为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做,等等。沉浸在艺术的氛围里,创造创新性课堂环境,让学生对于美术学有更高的认识。这样一来,初中生对于美术课就不再感觉无聊,反而会喜欢上这门课。如此,创造创新性课堂环境,有利于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既然是开展创新性教学模式,那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虽然不同于小学生那般想象力丰富,但是他们毕竟也还是孩子,对很多事物,都存在着一些奇特的想法。作为教师,应该保护他们的这种想象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要求自己的学生“听话”,不能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想法,那样会耽误学习。因此,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好想法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中。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对,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为了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考虑,切切实实保护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不能再只注重讲授理论知识了,而要将一些实物搬上课堂,比如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品,类似于玻璃杯、筷子、苹果等,让学生说说它们都具有什么样的功能。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用处,是不是还能用作别的,该怎么用,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将新用途画出来。教师这么鼓励这些初中生,允许他们各种天马行空的思维,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大胆创新,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助于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
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严格,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始终供不应求,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综合•探索”教学模式,初中美术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各渠道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确保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倡导初中学生自主探究与尝试,鼓励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美术七年级教材《走进美术》为课例,某教师在课前收集了一系列流传下来的传统艺术,譬如动物图、山水画及中国画等,要求学生以著名画家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为背景,选择不同的绘画方式或风格,大胆发挥,将所想、所感用画笔呈现出来,自由创作出一幅作品。该教师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在一旁监督学生创作,对偏离绘画主题的元素给予针对性的提醒或纠正,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教师还鼓励学生对绘画中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大胆提问,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自主感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开展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主张让初中学生围绕现实生活,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内容。教师可创设学习情境,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学习即为学生自主探索各类专业性问题,并通过反复的信息收集、调查及互相交流,获取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的过程。新课标倡导的“综合•探索”教学,旨在跨越突破教学范围,紧扣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深入发掘校内外的新课程资源,定期组织实践活动,让初中学生在切身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提高其实践能力。某教师在讲授教材《你、我、他》这一课时,要求学生画一张人物肖像,且不限表现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漫画、素描、国画、油画、剪贴画等方式来完成肖像画的创作。该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特长来选择绘画方式;当学生画好肖像画后,教师让学生就肖像画中的主要特征进行完整地描述,让另外的学生说出自己在看到这幅肖像时的第一印象;此时,教师拿出了一张课前准备好的人物照片,要求学生传阅后,说出该人物较为明显的面部特征;最后,教师鼓励全班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艺术作品,有学生认为《蒙娜丽莎》《凡•高自画像》及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等堪称杰作,还有学生认为《现代版蒙娜•丽莎》与《蒙娜•丽莎》相比,做出了巨大的改变,该教师提出了:“同一人物的肖像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这一问题,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便于初中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人物肖像画中的明显特征,有助于初中学生准确掌握人体比例(坐五、立七)及人体结构(骨骼图),帮助学生打开了人物肖像绘画的新思路,为后期教学打下基础。
三、鼓励合作学习
“综合•探索”教学鼓励初中学生相互协作,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性及群体差异性,提高初中美术合作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体意识。且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初中学生享受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例如,在教材《你、我、他》这一课的学习中,某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三人为一组,让学生互相观察后,说出对方的显著特征;鉴于初中学生对认识人物面部特征的局限性,该教师出示了几种常见脸型的照片,譬如圆脸、国字脸、方脸、瓜子脸等,进而让学生找出与组内成员相符合的脸型;然后,该教师开展了一场《大家来做鬼脸》的活动,鼓励各学生上台做出各种表情(喜、怒、哀、乐),并让学生带着“大家在做表情时,五官变化最大的是?”这一问题认真观察,分组讨论后,将印象深刻的表情以素描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说出最为主要的表情特征;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张人物肖像画来临摹,并详细刻画其特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小组应合理分工,不定期开展互评、自评等考评机制,构建各学习小组的竞争机制,确保初中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最大限度发挥集体合作的力量,激发初中学生的创作灵感。
多年来我尝试着对初中美术进行愉快教学的探索,我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初中美术课实施愉快教学的重大意义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科学实验也已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半脑得到锻炼,这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准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较高。它对从事社会多方面职业都有极大的好处,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类的潜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愉快美术教学的作用
体现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愉快教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在谈到关于文化教育时,就曾强调“寓教于乐”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现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
三、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二)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重视导课艺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的感受。
(四)重视辅导环节
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来激发学生情趣,拓展学生的思路,课堂结构也优化了。
(五)创设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在教学中,我希望积极发挥美术的心育作用,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们轻松、愉快的健康成长。在给初一新生上《小伙伴》一课时,课前我偷偷抓拍了一些同学的照片,因为大家刚刚在一个班集体中生活,对于同学之间有的还并不太熟悉,上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几位同学不同表情的照片,问:看你们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有的学生异口同声的喊出这位同学的名字,大家的兴趣一下高涨了起来,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了,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望随之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恰恰这些都是在无形中自觉产生的。参与活动与实践已经内化为心理的需要,学生身心处在积极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