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精神感悟范文

时间:2022-05-17 00:57: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抗美援朝精神感悟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抗美援朝精神感悟

篇1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资源重要作用,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续传承。6月19日,人力部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支部书记同志带队,支部党员及非党积极分子参加。

支部成员认真地参观了纪念馆的抗美援朝序厅、战争厅、运动厅、中朝人民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和全景画卷厅,聆听着讲解员讲述抗美援朝志愿军先烈们的战斗故事,回顾志愿军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深刻领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光辉业绩。志愿军先烈们的遗物,重现战争场景的立体画,镌刻着抗美援朝英烈模范姓名的纪念墙,…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献材料、新颖的展陈手段,真实再现了志愿军的英勇作战身影和光辉形象,大家不时驻足凝视、研讨注解文字,追寻历史记忆,缅怀先烈,感悟初心使命。

通过此次党日活动,每位成员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灵魂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铭记历史,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为党旗增光添彩。

篇2

《我的战争》观后心得体会范文1战争与爱情,是电影中亘古不变的两个重要元素。也许正是由于战争中太多纷乱复杂的东西,给爱情带来了障碍与磨难,比如战争中爱人的被迫分离、身份地位的差别、战乱的压迫等,因而这类电影特别容易打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悲剧的力量往往是伟大的,它会让人在心灵受到微折之后重新感悟到生活的真谛,通过一段发生在战争中的绝美爱情,观众也许会感受到超越影片本身的许多东西。

年度战争史诗电影《我的战争》,就是讲述抗美援朝时期,中国有一支英武勇猛的志愿军,他们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一起经历生死,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情感线丰富感人,有爱情、父子情、父女情、战友情,以及所有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其别要讲述的就是战争与爱情。

这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是一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年代。依稀记得这部电影的海报上写着一行字:“史上最牛的抗美援朝战争大片”,看完电影之后,我想说,这果然是我看过的最牛的战争大片。电影改编自巴金先生的《团圆》,导演彭顺很巧妙的从一个角色开始切入,纵观全局,大部分都是战火连天的戏份,到处都是坦克、战车和四处飞溅的弹光炮火,即便大部份都是战场戏,但与战争相得益彰的,就是片中孙北川与孟三夏之间的感情纠葛,可以说导演是把感情线巧妙在埋在了战场戏里面。

孙北川与孟三夏的爱情故事质朴、深沉又动人。感情戏在这部战争片中实际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非可有可无。虽然不是作为主线存在的感情线,但这段感情戏却推动者整部剧的剧情。重要的也不是感情戏如何渲染,而是感情戏究竟在整部电影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我的战争》中孙北川和孟三夏这段感情戏,实则就是在传达着电影中所要表达的一种精神。

整部电影传达的精神是“一起找回民族血性”,九连连长孙北川与文工团队长孟三夏的爱情故事则是在传递一种“心怀大爱”的精神。在那个抗战的年代,这两个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始终坚持“祖国至上”的原则,两个人有着共同的信仰,并为之共同努力着。虽然两人在彼此接触的时候早已对对方产生了好感,但在自己的“小情”与民族的“大爱”之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切以战争胜利为己任。

战争是残酷又无情的,但好在战士们都是有情之人。片中的志愿军们,一方面不畏生死追求革命理想,另一方便也描绘了一段经过战火洗礼的浪漫爱情故事。在抗美援朝的危难时刻,志愿军们救国救民的大无畏气魄与追求爱情的浪漫情怀相辅相成。正所谓“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英勇的志愿军们正是怀揣着一颗“国家太平”的心,才在打胜仗后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我的战争》观后心得体会范文2电影的开场让人还没有闻到战火的硝烟,轻松中几个主角的形象跃然纸上。孙北川的粗犷、小神仙的机灵、老爹对儿子的温情、还有孟三夏的淡定给观众在开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战争就是战争,它在不经意之间猝然来临。敌机的轰炸、漫山遍野的枪炮,几乎让观众闻不到一丝生机的味道。太过于惨烈和悲壮的场面在不经意之间来临。第一站就是数不清的伤亡,在初入朝鲜之时就预示着战争的艰难。

但战争中却不乏温情,孟三夏和孙北川的爱情,轻轻几笔便让情感充裕在心间,久久不能逝去。片中用了极为浓重的篇幅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让我们不禁想问: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何处?孙北川最后问:会有人记住我们吗?我们记住的可能是那些大人物,而像电影中的那些小人物只有亲人能记住他们吧,其他人不会认识他们的。但战争带来的那种残酷、那种无力感会充斥在每个人的心头,让我们去思考是否应该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呢?我们献出了无数人的`生命,当初是保家卫国,但现在回头想想,真的应该参与吗?

我的战争是为数不多讲述朝鲜战争的影片,导演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后面的思考是我们每个人的。我没看影评,有些人跟我说这部片子不就是一部宣传中美必有一战的片子吗?但我并没有看出来,我感触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恐惧,我根本不希望有这样的战争,更没看出这片子跟中美战争有任何的关系。影片见仁见智,希望大家都能走进电影院去看一看,有自己对片子的解读。

最后想说说演技,可能我对社长的要求较高,我觉得社长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更加的刚强一点,孙北川太细腻了,社长更多的注重了在战争场面的诉说,但人物上面有些小瑕疵。我更喜欢黄志忠的演出,只有1个小时的戏份,但人物已经诠释的很到位,毕竟是戏骨,确实点赞。王珞丹和杨祐宁的表演也确实很好,给战争增添了一抹清新和温情。

胜利的列车驶来,但姑娘却等不到自己的爱情。我不愿战争,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我的战争》观后心得体会范文3《我的战争》这部电影是由彭顺导演执导的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磅礴的气势,恢宏的场面顿时吸引了我的眼球,战争场面震撼惨烈,弥漫着浓浓的硝烟,我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观影。

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四大战役:江面大桥遭遇战,五里亭攻坚战,小镇突围战,537高地争夺战。由孙北川带领的钢铁九连乘火车奔扑前线,火车正在行进中。不料,敌机突然袭击,遭遇了密集轰炸,随着导弹一次次的抛下,一股股巨大的冲击向战士们袭来,整个战场都被火光包围,一大朵一大朵火焰四射的蘑菇云升上天空,战士们大量牺牲,孙北川带领部队奋勇冲锋,炸掉暗堡,夺得江面大桥战胜利。之后收到上级命令前往五义亭阻击敌军,到达五义亭,等敌人坦克靠近后给予重击。在大斧子等人的牺牲下,留给部队时间,小神仙和老爹成功引爆巨石,将美军坦克砸毁,守住五义亭,大家的欢欣喜悦响彻山谷。军队继续向敌军师部挺进,进入小镇时,不慎进入敌军布下的地雷阵。文工队队长孟三夏触到连环地雷,孙北川替她将雷按住,并成功除雷。而后被敌人包围,老爹腿部中弹,王文珺牺牲,后来老爹唱歌引敌人前往,拉响弹雷,消灭阻击了敌人。九连在537高地北坡时,经过激战,进入敌人坑道,反扑中,人数所剩无几,为完成任务毫无惧色,坚持到大部队到来,英雄们含笑而眠。

看后我被深深触动,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让我肃然起敬。敬他们的勇敢,敬他们的团结,敬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敬他们舍己的精神,敬他们的坚定,一幕幕场景再现了前辈们为胜利铺就的鲜血之路,每一场战役中都会有志愿军壮烈牺牲,知名的,不知名的,哪个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哪个不值得我们爱戴与尊敬?他们是我们的英雄!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电影是催泪的`,令人感动的。当孟三夏撕心力竭地让大家活着回来时,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活着就是战友间的深厚情谊,就是最大的胜利;当小神仙奋不顾身将孙北川扑倒躲避炸弹的一瞬间是美丽而震撼的,身后的火海让这一瞬变得永恒;当天寒地冻,老爹和小神仙冒着生命危险,用尽心血,历经苦难,满脸坚定爬出碎石时,我感受到他们的毅力。被深深感动!

中国所有英勇牺牲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他们为了13亿中国人现在的美好做出了巨大贡献。每段幸福生活后都有前辈们的努力与汗水,艰辛与坚持。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铭记于心。我们应珍惜现在的幸福,永远记住幸福后前辈的努力!

《我的战争》观后心得体会范文4《我的战争》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讲述了一群平凡又伟大的年轻人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残酷的战场上所发生的那些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传奇故事。

该片以孙北川为主角,他带领的九连是志愿军中的一支勇猛的队伍。在赶赴战场的火车上,他与干练又耿直的文工团团长孟三夏相遇,身为同乡的两人由斗嘴开始产生交集,孙北川对孟三夏一见钟情,而孟三夏则看不上这位"大老粗"。然而,孙北川没有多少时间用来追女孩,他带领着自己九连的弟兄沿途作战,在火车上躲过了美军的空袭,在五义亭追击美军的坦克部队,误入美军地雷阵陷阱之后又要与兄弟们拼死突围,最后还要领着兄弟们完成攻下537高地的任务。孙北川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可靠的男人、勇猛的战士。孟三夏对孙北川的感情也产生了变化。

小人物刻画温情场面

整部电影中儿女情长的元素所占比重不多,但能起到让孙北川的形象更为立体的作用。他追女孩子的招式都是直截了当地说"想和孟三夏亲嘴",这种看似直接的对白,刘烨却还能将其演绎出可爱又率真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的国产战争片不同,《我的战争》从小人物的出发,重点没有描绘朝鲜战争的宏大和历史意义,而是放在了一个个鲜活的战士身上。大胆的再现了在战争这台绞肉机中生命的渺小,又在残酷的战争中升华了最真实的人性,着实让人久久不能平复。

真实场景展现血性精神

对于影片中的战争戏份,着重凸显了场面的真实性和残酷性,许多观众表示"如同置身于战场"、"炸弹似乎爆炸在身旁"、"第一次这么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场",而对于影片战争戏之外,更多人表示"战争太残酷"、"庆幸自己活在和平时代"、"影片中残酷的战场上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更是有许多人在观影后,被影片所感染泪眼朦胧。并且在表现战争残酷性的基础上,影片注重刻画中国军魂,展现了中国军人能打胜仗和保家卫国的血性精神。

《我的战争》观后心得体会范文5个人对战争片的好坏之分,从不指在电影能有着多么宏大刺激的战争场面,而更在于其本身能否用那些鲜活真实的生命去承载战争之殇与和平之思,但《我的战争》中一味的战火渲染,剧情的散乱,人性的苍白,都只是使电影变的肤浅平庸。

篇3

二、发散学生思维,注入情感教学

学史能够明智,初中历史课程其实可以让学生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并且让学生做到古为今用、为我所用。要学习好初中历史知识,则少不了跟实际联系起来,也少不了将各种社会问题和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教师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把历史给予我们的启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辐射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然后在课堂教学上把书本上的历史知识点跟当前现实中的时事等社会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基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教材中的每一个历史事件之内涵与本质,让学生养成把历史跟日常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优秀习惯。教师只要做到了上述几点,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历史的真谛、科学合理地分析每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比如,在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西方历史,而这些历史都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生铭记在心的,并且要时刻牢记这条“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古训,同时也要明白“发展是硬道理“之具有历史意义的启发。又如,在传授文化史的过程中,教师则可加强情感教学,采用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史料,将其作出精彩的PPT课件,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与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提升其爱国主义的自豪感。同时也可以结合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积极举办多种课内外活动,比如国情知识抢答赛、影视评论,历史小报编辑、开展历史报告会、举办演讲赛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精设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启发式教学法笔者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运用了多年,此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益于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按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富有启迪性、启发性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常常在初中历史教材之关键处与转折处,甚至引申处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我们要主要问题的提问应该问到“点子”上,不能不分主次地问,而是要问的问题要问的有一定的分量,并且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问题太难了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到师生互动、师生共鸣的效果。比如,在传授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最可爱的人》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就这样向学生提问到:文章中讲述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原因和经过是什么?抗美援朝的背景和中国出兵的原因什么?从上甘岭战役,五次大规模战役等能否归纳出抗美援朝的意义?战斗英雄和的故事经过能否描述下吗?这一连串、有递进关系的提问让学生明白到:、等中国人民志愿军,人人敬爱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这种环环相扣的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对谁是最可爱的人有了深刻的认识。

篇4

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最好的德育、美育教材。语文教学对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既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如在进行《谈骨气》一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列举古今典型事例,学习闻一多、文天祥等人保持中华民族气节的精神。《变色龙》这篇讽刺小说,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抓往“变”这一线索,通过学生讨论,认识俄国皇家警察奥楚蔑洛夫的阿谀奉承、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教育学生做人要大公无私,要正直,要诚实守信。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从内心去体验、感悟,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学校图书室查找抗美援朝战争相关资料,利用节假日访问还健在的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前辈,然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主题班会课时间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这些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既锻炼了能力,又在思想上、情感上、知识上都取得了进步。针对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我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见面相互打招呼、问路、借用归还物品、探望病人等小节目,让学生自觉形成文明习惯。国内某知名德育专家曾说过:“生命在于运动,德育在于活动”,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篇5

现正值我区抗击疫情、加紧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新城区应急管理局为引导人们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同时做好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弘扬革命烈士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爱国精神,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活动通知,积极营造了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活动。

一是由党组书记、局长*同志讲述“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发展历史、假期变迁、风俗习惯、祭祀扫墓等文化史实。

二是全体干部职工起立,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集体诵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缅怀革命先烈。

三是由局全体女同志诵读《烈士颂》,表达思念和亲情,讴歌中华民族的英雄,引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是清明主题手抄报展示。

五是由办公室朗诵经典韵味诗文《感悟清明》,致敬中华传统文化,悼念逝去的先辈。

六是观看纪录影片《烈士纪念日》。

七是登陆网站进行网上祭扫。

篇6

《语文课标(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教材中的人文理念、人文情操、人文精神并合理地融合成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加以渗透,使孩子的心智得以健全,灵魂得以净化,从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谈点肤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负载着、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任,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语文教材则是实施德育的主要载体。语言文字不仅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交际工具,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一种意念的呼唤。如《小抄写员》中的父子之情,《穷人》中的邻里之谊,《梅花魂》中的爱国之心,《只有一个地球》、《蛇与庄稼》等所引发的哲理思考,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在充满人文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其次,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一步可分三个环节进行:(1)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的道德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是加深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可以再现作品形象,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情感和理念的共鸣,从而陶冶道德情操,使人文内涵的得到渗透。如引导学生朗读《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但达到了字通文顺的诵读要求,同时为特定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的中朝友谊深深感动,从而感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所带来的精神享受,也认识到国际间和平共处的重要性。(2)在领悟中把握语言的道德意蕴。语言不仅是意义的承载工具,更是道德意蕴的承载工具;不仅是符号系统,还积淀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类智慧。只要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用情去感悟语言背后的意境,用心去体味其中的人文精神、人性闪光点,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孩子们通过作者低沉的叙述语调,感悟到痛失圆明园的惋惜之情,更体味到作者对侵略者贪婪的厌恶与愤怒。从而教育孩子们:只有祖国强大了,圆明园的悲剧才不会重演。这样的德育比直接讲“要爱国”还要来得深刻一些。(3)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交流中渗透德育。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师生间、生生间一种心灵的交流,它充满人性和诗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活动中的师生本身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道德要素,如独立自主、坚强、勇敢、团结合作、勤劳善良等优良品质,都可以在交流中呈现出来,并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自觉挖掘教材所蕴涵的德育资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道德情操的陶冶,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相融并济。

篇7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这就告诉每一位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想法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导语设计表现力,调动学生热情参与的积极性。

一、浓郁深情扣心弦。于漪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派的名家,它的课堂导语设计总体上都包含一种强烈的感情因素,真正做到以情感人。最典型的要算《人民英雄纪念碑》这课的导语了:

“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我的眼里也有。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方位顺序,认识、了解、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导语以其浓郁深沉的感彩扣人心弦,瞬间就点燃了学生心中的激情。

二、调控气氛设悬念。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结果或文中某个突出的片断讲给学生,让学生尝到甜头,产生穷根究底的愿望。一位教师在讲《,你在哪里》一课时,开课就借用悬念:“多年前,我国的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在法国唱了一首歌,轰动了整个巴黎,因为他不仅唱出了我国人民的心声,而且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什么吗?”几句话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当他们知道这歌词就是要学习的课文时,学习兴趣立刻高涨起来。

三、侧向求新妙设疑。《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由于政论性强,文字艰深,属于冷僻型课文。如果教师直接解题,学生听起来就会索然无味。于是一位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便独具匠心:“同学们,首先请你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们突然合法继承到祖先遗留下来的一座老宅子,里面有鸦片,有黄金美玉,有燕窝鱼翅……你会怎样去面对?”同学们一时来了兴致,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老师最后总结说:“到底该怎么做呢?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将告诉你答案。”接着同学们便如饥似渴地去阅读课文了。

四、迁移延伸解哲理。由冷僻型课文的思想内容,展开丰富联想,迁移延伸出新颖的事例或观点,这样做也能使导语熠熠生辉。如《游褒禅山记》一文提出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迹之所罕至焉”的观点,一位教师由此联想到的两句诗设计出了一条新颖的导语。他说:“同学们,的一首诗中有许多同学熟悉的两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诗有着怎样的哲理呢?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从另外的角度讲得非常明白!请大家欣赏文章。”

五、曲径通幽释答卷。一次作文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故意在板书时少写了两个关键的字,当同学们指出时,老师微笑着面对大家问道:“同学们,我可不可以擦了重写呢?”“可以。”于是老师不慌不忙地更正了板书,并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答卷”,接着问:“那么人生的答卷可不可以擦去呢?”“不可以。”“对。写在纸上、黑板上的可以修改,但人生没有草稿。电脑里的文件丢失了,我们可以拿‘备份’应急,可生命无法备份,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填写人生的每一份答卷,用心体味人生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段华章。只要大家努力,每个人都可以交上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篇8

韩主任退休18年后,我进入市史志办工作并与之相识。韩主任于我,既是长辈、前辈、领导,又是朋友。他同我畅谈人生,赠我《回忆我的一生》,亲笔于扉页签名赠言,并请我读后写两句话。后生不才,勉力为之。

我是怀着对韩老的崇敬心情读完《回忆我的一生》的。一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修志人,用一支修出平顶山市首部市志的妙笔,将自己70余年人生历程呈现给读者。那些流畅饱含深情的文字,凝练的笔触,珍贵的图片,翔实的经历和感受,深深地感染了我。作者亲切朴实的叙述,使人仿佛坐在他面前,亲耳聆听他讲述在那中国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年代里,一个人的命运怎样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时而看波涛汹涌,时而享宁谧安详。

韩老家风淳朴,家教甚严。在那个教育率极低的年代,他先后读过小学、高小、中学、高中,而后相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参军,随即入军校深造。24岁的年轻少尉,青春之花耀眼绽放,前程似锦不可限量。然而,在那个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年代,只因说了一番“不该说”的话,命运之河便不可逆转的改变了方向,流向未知的远方。此后,便是近20年的沉寂,默默坚守、默默奉献。当世纪之页翻过,暮然回首,早已淡然。正如书中所言,“遗憾也是构成生命乐曲中的一个音符”。

一个命运音符的微颤,人民军队中或许少了一名横槊赋诗的将军,未来志苑里却实实添了一位羽扇纶巾的帅才。

小平复出,耀邦秉政;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成立不久,韩老即被任命为副主任、主编。一方面,他率先垂范,向崭新领域发起冲锋,以数十年积淀之深厚文字工作能力为基,刻苦钻研、上下求索,迅速成为史志专家、学术带头人,并撰写专业论文20余篇;另一方面,他充分发挥主编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培养人才、调配资源的作用,为《SXX市志》带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创造了一个合适的修志环境。他精于学习的毅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令人感佩不已。韩老不但是我市首轮市志的主编,还在退休后被聘为二轮市志的顾问,经他审定出版的县(市、区)志和参与评审的企业志、行业志、部门志达数十部之多,他在市史志办培育的团队意识和清风正气影响至今,他不愧是我市史志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从这部回忆录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的极强责任感。在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他并不是一番风顺的,也可说是受过很大委屈的,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始终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忠心耿耿,尽心竭力。韩老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岗位,也扮演了许许多多的角色,在每一个岗位上,每一个角色中,都折射着对党的领导和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迎接挑战、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高尚品质;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崇高思想;热爱生活、珍视亲友的赤子情怀。我们讲“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从韩老的回忆中便可以品味其深刻内涵。

读罢掩卷,韩老那种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从戎、修志、续谱,立德、立功、立言,为国、为己、为亲,他都经历过、都做到了。毫无疑问,《回忆我的一生》这本书,就是他赠给朋友们和后人的珍贵礼物。

篇9

那是2008年的七月,他做了一个手术,术后医生嘱咐他要适当地锻炼,才利于尽快康复。常规的锻炼活动量太大不适合,作为文人的曲成赋,自然而然的想到并选择了书法。这一练不要紧,结果练得入了迷、着了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奉献给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家园。原本“业余玩玩”,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书法虽为“馀事”,然于此用功颇深,又受到辽宁省书协副主席何连仁、张世刚等先生的悉心指导,并于中国书协举办的导师班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家了。

曲成赋的学书时间,相对于那些传说中的所谓自幼习书、临帖几十年书法家而言,可谓很短。可这并未影响他在书法道路上的发展,丝毫左右不了他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仅在2010年,他的作品就先后入展中国书法网庚寅年迎春网络展、中国楹联书画邀请展、“英雄赞歌”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活动书画名家作品展、全国中老年书画艺术家优秀作品北京香港巡回交流展、第二届“翰墨颂中华”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书法展、中国书画家赴新马泰书画艺术交流展、第二届“亚欧杯”国际书画艺术大奖赛、东北亚艺术展、第六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第十届中国一菲律宾一日本国际书法大赛等十余次展览并获奖。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它不仅是表达观念的符号,更是表情达意的形态。通过作品将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及情趣爱好等折射出来,即“字如其人”或“书为心画”。所以,古往今来,书法最能体现中国文人的文化素质与精神风貌,在文化人的精神生活与社会地位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书法艺术的创作靠的不是老鼠磨牙,也不是卖油翁的手熟,而是天赋、勤奋、意志和感悟以及自身的修养,这些曲成赋都是具备的。

他对书法的追求绝对不是外在形式上的东西,他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舒展中,蕴含着的张力。书法既要写字也要写情,写字兼写情,要书情并茂。古人讲,“开拓万古心胸,推倒一世豪杰”。写出书法的效果要放的开,首先要心胸要放得开,一个心胸放不开、很狭窄或不开阔的人,要他写书法,他也可能形式上可以写出来,但写不出真正的情感。曲成赋先生虽然看上去具有南方文人的斯文儒雅,但他的心胸非常的开阔,而且是典型的东北人那种胸襟开阔。所以从他的书法中,我们能看到他的人生哲学思想和他对文化的思考,这是他心灵情感与大自然的和谐对话,是他生命个体与天地间的无言交流。

“书为心话”是我们中国艺术强调的要和人品统一的观点。书品和人品的统一,画品和人品的统一,诗品和人品的统一,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书品高是因为人品高,人品不高书品不可能高,这一点在曲成赋的作品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他是个金融工作,者,每曰里有着繁忙的政务工作,练习书法的时间只能靠挤。但他从不马虎从事,对书法的要求如同他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一样十分严格。每当他进入创作之中,似乎周边万物全无,余下的只有他稳重而充满激情地、镇静而一泻千里地创作,时而似江水进发,时而若绕山云霭。这时,他的神态全然不像只在书写,而是与大自然一起呼吸,一起对话,一起沉缅,融为一体,尽享中国书法艺术、中华民族创造书法艺术的灿烂睿智。此时,他感受到书法艺术高尚的、妙不可言的精神乐趣,心灵由此得到净化。

曲成赋先生本就精于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虽是不惑之年才真正入书法之道,但对书法却有着独特的见解:“书法功夫,重在书外精神修炼和个人素养,是神为笔、情为墨,用心作书”。作为金融管理者,他把企业管理理念转化到学习中;作为诗人,他把诗人的那份浪漫与激昂潜移到书法创作中;作为书法家,他又用书法的品格与魅力来解读金融。就这样,曲成赋以独有的方式栖身于金融、文学、书法三界之中。照此发展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日后定会在当代中国书坛也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他写的《论书法》的诗中,已然看到一切:

端庄如山卧如松,浪透纸背听涛声。

风平浪静草飘动,龙腾虎跃显神功。

习古追法平常道,历久方可成体统。

篇10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加强思想修养、塑造完善的人格,是当前教师在推进新课改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利用多媒体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作法和体会。

一.结合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发学习诉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了选准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的教育。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社会活动中体会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热情,像《黄河颂》《土地的誓言》《邓稼先》等爱国主义素材的课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画面,给学生以直观性的感受,让学生身心受到震撼。例如,教《黄河颂》时,我是这样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华夏族的母亲河——黄河(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这些很好地展示了黄河的自然魅力。同时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百折不挠的母亲河而自豪。特别是课文最后部分“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让我们深深体会作者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还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年年底,我带领学生参观县烈士陵园,了解英雄前辈的事迹;组织学生调查我镇抗战史,撰写调查报告。年初,我又请抗美援朝作战的老战士做报告,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认真听报告,写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名篇名句赏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播下人生追求的种子。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名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斑羚飞渡》等,这些文章教会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善待人生,这些课文中的名句,更会使我们学生终生受益。

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体会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名人品德的高尚、人格的伟大。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让学生体会“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学习这些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老斑羚羊乐观勇敢的性格,对小班羚的种族大爱。我还适当利用课间展示穿插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洒脱、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浩然正气、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而使学生能从生命的高度看待自己和自然生命。

在教学中,除自己给学生讲透、拓展面尽量宽、让学生仔细品味外,我还从三个方面要求学生:一是摘抄名言,要求学生每人一本摘抄本,坚持收集和抄录,并在同学中展览。在摘抄过程中吸收精神营养,受到教育熏陶。其次是对照名言,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写日记、写读后感之类,并对学生所写感受一类的文章,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达到互相启发、教育、提高水平的目的。第三是抒写人生絮语,学生在感悟实践别人的名言中,会有自己对生活产生的新的体验,会冒出心灵的撞击的火花,把它写下来便是“人生絮语”。

三.重视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进入人生观教育的渠道。

文学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教育作用是值得探究的。没有人物的塑造,也就无从谈起文学作品。如《我的母亲》一文,小说中母亲是一个旧时的寡妇,她勇敢、聪慧、严厉、仁慈。正是这样的一位农村妇女凭借自己的人生智慧支撑着一个大家,使走出了一条光辉的人生之路。教师利用视频展示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不同人物感悟中提升认识,实现人格素养的提高。

当然,这里仅就语文课本具体篇目的教学及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浅谈几点我的做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还远不止这些,也不只限于课堂,更可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学习语文,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美德和文化传统,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有健全的人格,做热爱生活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11

以《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形成形象上的感知,再让学生反复、充分地读,读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在绝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语言描述感悟到桂林山水美的情况下,让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描写的生动之处,并把它找出来,说说好在哪里。这时学生由形象上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知觉,从对桂林山水的描写中感悟出它的奇、秀、险。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些句子,并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子写一段话。如“我们的学校真 ,我们的学校真 ,我们的学校真 ”教师没有过多的分析,只是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大自然的奇美全凭学生的自读、自悟体会出来,语言表达训练也水到渠成,既完善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又丰富和优化了学生的语言系统,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感悟爱国情感与训练语言积累的统一。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编排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呢?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问,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找出最让自己感动之处,好好品读,并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说说为什么感动,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文中有三次是对外祖父流泪的描写:一是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二是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三是送别时泪眼朦胧,这是全文的重点。如果单凭自然的感悟是不能全面、准确地体会出老人对故乡的爱,对祖国的爱,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讨论,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结合外祖父的话:“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来理解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在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诗句,同时拓展开去,让学生列举更多的描写梅花和思乡诗句,如的《咏梅》等,从而达到自我感悟爱国情怀和积累语言的目的,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乐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篇1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10-0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情感教学,要寓情于史、寓情于理,使得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兼得、相互促进。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例子,谈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情感教学的方法。

一、选择恰当的启情点,激发学生的情感

这里说的启情点,即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历史事实,它可以是整个历史篇章,或是一个史实的某一侧面。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以真实的史实为基础,挖掘教材中能启动学生情感的点,释放正能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同一个史实,启情点不同,传递的情感也会有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所选的史实其本身就具备相关的情感教育因素;二是要根据使用的对象(即学生的心理实际发展水平)选择教学内容。

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时,以的林则徐作为启情点,讲述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由来及相关史实。林则徐的伟大形象深入学生内心,与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产生共鸣,同时传达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由于笔者找到了适当的启情点,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该事件、该人物传达的精神和价值观,体会到了鸦片的危害性和林则徐的爱国情怀,收到了情感态度培养和知识掌握相兼得的教学成效。

二、进行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相关的教学内容,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适宜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最大程度地展示出角色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故事情节较丰富、人物特点较鲜明的教学内容才适宜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要谨慎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切不可一概而论。

例如,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人教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时,笔者请学生根据巴黎和会的史实进行角色扮演,3个学生分别扮演英、法、美的角色,1个学生进行旁白,具体过程如下:

生A(英国):我们希望得到海上霸权、殖民霸权,而且希望欧洲大陆各国实力均等,即大陆均势。

生B(法国):我们希望得到欧陆霸权。

生C(美国):我们要世界霸权。

生D(旁白):每一个国家都与另两个国家互为对手,而又都能与另两个国家中的任意一个联手。所以,这场会议足足开了5个多月……

生A(英国):你们法国占50%,我们英国占30%,怎么样?

生B(法国):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的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占58%。

生A(英国):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生C(美国):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你们两国都牺牲一些,让别的国家也得点好处,法国占56%,英国占28%,这样可以吗?

……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表演各战胜国代表争吵的情形,反映出会议存在的矛盾和争端,还原了当时的情景,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振兴本国,才能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道理,产生了“为中华民族强大而奋斗”的情感。这样教学,还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新鲜感,教学效果显著。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的情感渠道

多媒体融合了声音、文字、图像等要素,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给学生以多感官的刺激。在情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史实。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全方位地搜集与之相关的图片、歌曲、影片等资料,选取最适宜的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拓宽学生的情感渠道。

例如,教学《最可爱的人》(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课堂伊始,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最可爱的人”的照片,先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然后,笔者用PPT总结和展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播放访问抗美援朝老战士的视频,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最后,笔者播放歌曲《志愿军军歌》,让学生跟唱。另外,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播放电影《英雄儿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史实。这样教学,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加浓烈,加深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