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21:34: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影视音乐鉴赏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升华影视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宣泄主人公内心情感、营造主题意境等基本功能,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开设了音乐鉴赏类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事实证明,大学生对这类课程比较喜欢,尤其是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的经典音乐。优秀的影视音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修正其偏执、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真、善、美有更深刻的领悟。影视音乐欣赏让学生对影视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在教学中再增加一些乐理知识、音乐常识,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尽管影视音乐欣赏是以电影和电视的视频片段作为载体,但必须以音乐素材为主要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影视剧转移到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尝试和乐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从大量的课程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多数都有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女生较喜欢文艺和清新风格的影片,男生则喜欢题材比较宏大的电影,不同风格的电影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新一代大学生都比较有个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去探寻影视音乐的奥秘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教师,笔者经常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同一主题下的影视音乐,并分别对他们进行评论,或者直接让学生在讲台上发表个人对影视音乐的不同看法,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影视音乐《家园》欣赏教学设计
电视剧《闯关东》作为2008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年大戏,在央视创下了收视神话,全国多数观众在同一时间观看了《闯关东》的大结局。长达52集的鸿篇巨制,生动再现了从到“九•一八”时期,在动荡中的人口迁徙和奋斗历史。一曲旋律舒展、风格多变、气势恢宏的片尾曲《家园》则成功地塑造了山东“闯民”的高大形象。此曲由刘欢作曲,王敏、张宏森作词。全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由刘欢演唱,曲调跌宕,充满浪漫情怀;第二部分由宋祖英和刘欢共同演唱,甜美动人的东北民谣《摇篮曲》结合富有律动的Rap说唱,“土洋”结合,形式新颖;第三部分再由刘欢演唱,此曲高亢、激昂的高音部分将音乐迅速推向。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以歌曲《家园》欣赏为主要内容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走近“家园”(1)欣赏默片《家园》。首先教师在课前将片尾曲的音乐关掉,课上播放无声的《家园》视频;然后让学生围绕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谈谈看完这段无声视频后的感受;最后教师概括总结音乐在影视作品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关注影视音乐。(2)联想《家园》音乐。教师先简单介绍电视剧《闯关东》的故事情节;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及所看视频联想片尾曲的音乐风格。2.走进“家园”(1)聆听《家园》。教师先播放完整的片尾曲《家园》;再让学生将听到的音乐与之前设想出的音乐做比较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歌曲《家园》的音乐风格特点。(2)剖析《家园》(谱例1)。教师将分段处理的《家园》分4段播放,每放完一段,让学生说出该段音乐的演唱者;再用PPT课件显示乐曲歌词;总结出第一段、第二段的Rap和第三段都是由刘欢演唱,第二段女声部分由宋祖英演唱,曲调选自东北民歌《摇篮曲》。然后让学生结合《闯关东》的主题,思考歌曲为什么加入东北民歌的片段;最后教师总结影视音乐具有的地域性特点,并具体做出分析。(3)学唱《家园》。教师用PPT课件显示乐曲简谱;然后教师弹钢琴,学生分段学唱歌曲简谱;待基本掌握旋律后,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词;接着请学生谈谈对Rap的认识;让一位学生演奏架子鼓,一位学生朗读Rap部分的说唱;教师再概述Rap的由来、特点和国内外代表性说唱歌手;再请学生模仿歌曲中刘欢说唱的内容,节奏律动可以自由发挥;最后教师弹伴奏,学生分三组演唱;一部分男生齐唱刘欢片段,全体女生齐唱宋祖英的《摇篮曲》;一部分男生配合女生演唱Rap片段。谱例13.走出“家园”(1)比较刘欢、宋祖英的演唱风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两位歌唱家,再让学生列举刘欢和宋祖英的其他代表性歌曲;接着让学生进一步谈谈两位歌手的唱法和音乐风格有哪些不同;最后教师总结:刘欢和宋祖英分别属于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前者演唱流行音乐居多,后者擅长演唱民歌。(2)“民族风”与“流行风”的相互融合先让学生列举“民族风”歌手与“流行风”歌手搭档演唱的歌曲;接着教师补充:玖月奇迹的《中国美》,宋祖英和周杰伦的《本草纲目》,谭晶和陈奕迅的《龙文》等;然后播放玖月奇迹演唱的《中国美》视频;请学生分组讨论“民族风”与“流行风”相互融合的优缺点;最后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代表分成两组,进行5分钟辩论会研讨。4.重返“家园”(1)了解影视音乐的种类。先让学生欣赏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头曲;再让他们分组讨论影视音乐中的其他类型;然后教师总结:除了片头曲、片尾曲之外,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还有插曲、背景音乐等音乐类型,讲解它们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的不同的重要作用。(2)3位学生代表演唱《家园》。先由教师播放《家园》的伴奏音乐,接着让一位男生演唱刘欢所唱的片段,一位女生演唱宋祖英所唱的片段,一位学生演唱Rap部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课程的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以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尾曲《家园》为载体,以走近“家园”、走进“家园”、走出“家园”和重返“家园”为主线,通过看、听、析、唱、辩等环节展开教学。具体教学理念体现如下:
一、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概念及特点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通常简称为电影音乐,其概念顾名思义,广义的是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但是我们在现实用法中,狭义指的是作曲家为电影专门创作的音乐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是影视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影视音乐在不断的发展运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乐艺术,成为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仍具有其本质构成要素,即旋律、和声、节奏和色彩,但是因为其置于电影的大背景中,其所表现出来的特质是音乐的听觉形象与语言、音响效果、视觉画面相结合起来。音乐元素受到电影情节的艺术构思、艺术结构的影响,受到画面视觉形象的制约。
电影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抒情性,但是因为其音乐本质决定了其叙事性较差,需要通过听觉来感受、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过渡、过程展现、通过演奏和演唱呈现等。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与电影题材、情节、风格的紧密相关性。音乐构思由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来决定,音乐的听觉形象与最终与画面的视觉形象紧密融合。电影中的音乐,除神话、童话、科学幻想类影片等,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很少有夸张和程式化的东西,这一点明显区别于音乐会乐曲和舞台歌剧音乐。
二是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当影视由无声电影进入到有声电影以后,音乐即与电影中的对话、音响效果、画面紧紧融合在一起。基于影视作品的美学功能和要求,影视作品中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
二、在学前教育音乐课中发挥影视音乐欣赏在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影视音乐的一些作品中流淌着不同的音乐情感。通过欣赏一些多媒体影视音乐,并结合教材讲解片中的剧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寓意。比如在欣赏了《祖国的花朵》、《妈妈再爱我一次》片中的主题歌曲时。让我们又想起和重温了童年时在影院里面的那份美好的时光和记忆。通过欣赏这类的影视歌曲,使学生切身地体会人们相互之间的亲情,教育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教会他们懂得如何珍惜,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所达到的效果,是通过说教难以达到的。在进行人性教育方面,让学生欣赏一些动画片中的音乐,例如《小鲤鱼历险记》、《宝莲灯》等影视音乐,通过欣赏和讲解音乐的内容,教育他们应该保持并发扬敢与邪恶势力作斗争,不畏艰险、不怕辛苦;通过欣赏《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曲《我心永恒》,更好地教育学生,爱情不只是甜蜜,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而是无私地付出、是双方心灵的交融。只有坚定世上存在纯洁的爱情,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爱情的滋味与可贵。总之,通过把影视音乐进行分类以及一些片段式的欣赏,并结合一定的剧中内容进行讲解,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促进今后的幼教事业发展。
另外,可通过影视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对影视艺术的了解、喜爱,来激发他们对影视音乐的热情和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在选修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看过电影,有的同学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欣赏不同风格的电影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在这样一个个性充斥的课堂中,给予大家更加广阔的开放空间去探寻影视音乐的魅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主题,让学生们到课堂外去找寻答案:或者通过学生站在讲台授课的方式,让他们亲自去体会把自己的所知与同学们分享的快乐。
三、在学前教育音乐课中发挥影视音乐对学生器乐演奏表演意识的提高
在器乐演奏中“演”的把握需要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诠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过程,是激发学生表演意识、表演欲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如何合理地表现音乐作品、表现其音乐内涵,使自己的演奏以情感人,感染所有的听众。将影视音乐融入到器乐演奏实践中去,是提升器乐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运用影视音乐来提升学生的表演意识。
首先,运用影视音乐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影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通过优美的旋律、跃动的节奏、悦耳的音响,结合跳动的画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去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景象,看到五彩的画面,使影视音乐的艺术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器乐演奏中,部分学生虽然技术比较熟练,演奏时却木讷、刻板,没有生气,这是缺乏想象的表现,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影视音乐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提示学生抓住音乐情绪抽象的关键,通过想象将音乐形象生活化、具象化。演奏作品时,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看到的情节画面,或者联想影视作品画面,再现其中情节,把握角色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使演奏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性和强烈的时代感,促进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其次,运用影视音乐的文学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就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音乐教学大纲强调,“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把美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去,这既是音乐教育的立足点,又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说在器乐教学中,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性、时代感尤为重要。从音乐教育的功能看,音乐对于心灵的塑造、道德的教化具有独特的功能,音乐具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在震撼人的心灵和感染人的情绪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穿透力,直撞心灵。利用影视音乐“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既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又完善其人格,因为影视音乐作品所表现主题思想是多方面的: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有对革命先辈的缅怀,有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有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有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的,有对人类社会美好情感和行为的赞颂与讴歌的等等,这些有利于学生体验作品的时代感,培养学生把握不同时代作品的能力,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情绪、艺术性与时代性。
四、结束语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影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得以广泛传播,它以独有的特性及魅力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生活。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我们要多运用影视音乐所独有的的特点,有效提高音乐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袁智忠.影视鉴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的自觉性、探究性为基础,以设定的音乐研究课题为对象,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主动地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音乐鉴赏》的教材容量非常大,要求在有限的36个课时内完成34节丰富的教学内容,据调查,每学期除掉期中、期末考试、考试前两周停课复习迎考及五一、十一假期外,一学期最多只剩12节,与教学大纲要求差距甚远。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条件下,音乐教师必须面对选择、整合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前课后收集、查阅、整理材料,配合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鉴赏音乐体验音乐,并缓解了教学内容丰富,而课时少的矛盾。如何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探究能力
“传统学习结构有三部分组成:学生――教师――内容。教师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一座桥梁,没有教师传授,学生无法直达彼岸。探究式教学结构仍由这三部分组成,但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可以直面学习内容,而教师则从传授者的角色变为音乐教学的设计者、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境,探究什么、怎样探究,学生有决定的权利。
案例片段描述一:在教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时,我是这样让学生探究的,探究之前,教师简单地交代,接下来两节音乐课准备学习《非洲歌舞音乐》,请全班学生共同做探究,做什么,可参考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的教学目标和课本的内容,怎么做都由学生们决定(例如:书面作业、图片、音乐、视频、ppt课件等)只要能说明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就行。老师建议学生们可先分组根据本课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在一起讨论决定课后探究的问题。按照老师的建议,全班分为4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自认为最合适的问题,并由组长汇报本组提出的问题和设想,全班同学一起比较、讨论,避免重复或遗漏。最后学生决定有关于本课内容的课后探究的问题,并在小组中分工(例如: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舞蹈动作、背景音乐等)。本节课中,主体是学生,老师起到辅助、促进和指导的作用,有时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你们提出的问题,需要用什么音乐、视频、图片、文字、道具等才能说明问题等。
学生在讨论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排练作品、分工合作等活动中形成了主动探究音乐的意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学生会从探究中感悟到乐趣,体会到探究学习的益处,提高探究的能力。
二、融入生活素材,激发探究兴趣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式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选题,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关心的音乐问题、学生有兴趣的音乐话题中来选择”。例如:非洲音乐与街舞、京剧与流行音乐、影视音乐、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广告、音乐与自然、音乐与诗歌、音乐与健康、礼仪音乐、音乐的社会功能等。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艺术化的表现。
案例片段描述二:在《非洲歌舞音乐》一课中,当学生展示爵士乐、摇滚音乐、街舞与非洲音乐的联系后,课堂上涌动着探究与讨论,学生万万没想到,他们最喜欢的流行乐、经常跳的街舞,鼻祖居然是非洲歌舞音乐,因此激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学生觉得这遥远的古代非洲音乐就如在自己的身边,音乐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旋律,激起了继续探究的动力。
案例片段描述三:在上《京剧》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探究,知道了许多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都融入京剧的元素,如,陈升演唱的《北京一夜》、周杰伦演唱的《霍元甲》、陶的《苏三说》、谢津的《说唱脸谱》、李玫的《刀马旦》、舞蹈《江山美人》等,通过对这些流行歌曲的演唱及创作素材的了解,让同学们知道京剧跟现在的流行音乐一样诉说着浪漫的爱情,诉说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它也可以很有趣、很流行、离我们很近。
音乐课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音乐生活的丰富性,获取欣赏音乐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其探究音乐的兴趣。努力寻找“人文性”与“探究性”的有机结合点。
三、师生角色转换,营造探究氛围
傅道春在《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文中指出:“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探究式学习的音乐课堂,是“开放”的“自由”的课堂,是学生的“探究室”,教师已无法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要考虑的是:①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②学生需要什么帮助;③准备充分的资料,为学生解决问题;④如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作出评价。学生考虑的是:①根据教学内容如何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②需要什么资料和帮助;③同学之间如何分配、合作完成问题的探究。课堂中,师生所寻求的是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案例片段描述四:在《非洲歌舞音乐》一课中,是这样完成课堂中的实践探究的。有一个小组在汇报了非洲音乐节奏的特点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们小组听了很多非洲音乐,觉得非常强烈和刺激,并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但是还是不明白非洲节奏的多线条、复合性特点是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三种不同节拍、节奏的节奏型,把学生分成三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如:矿泉水瓶、饭盒、脸盆、水桶等,每小组拍出其中一条节奏,等学生练熟后,在老师的指挥下,第一小组拍出第一条节奏,反复不断,接着第二小组加入拍出第二条节奏,同样反复不断,最后第三小组再加进来。老师一个手势结束了节奏练习,然后问。刚才我们的练习有多少条节奏?学生说三条,老师说,在非洲的节奏中,还可以加入更多的节奏线条同时进行,这就是多线条了。老师再问,这三条节奏的拍号一样吗?学生答,不一样,有2
拍子和3拍子,老师说,在非洲的音乐节奏中可以加入更多不同拍号的节奏线条同时进行,这就是非洲节奏的复合性,老师总结说,非洲音乐节奏因为他的多线条、复合性,造成多个强拍的互相冲击,所以你会感受非常的刺激和强烈。学生通过了课中的合作体验探究,真正体验了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这是学生在课后没办法单独完成的,需要老师在课中进行指导,教师要在课前就要考虑到,并准备好教学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总之,探究式的教与学,使音乐教师往日课堂“总指挥”的角色不在,而更像交响乐队中的那位“平等中的首席”。
四、布置音乐短文,检测探究效果
《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指出:“论文法,是通过命题作文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以及音乐文化素质水平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其特点是被测者通过文章描述或抒发对音乐的体验。”通过布置学生撰写课后音乐短文来检测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一)用论文法检测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后的效果
以下是学生学习《非洲歌舞音乐》后的课后短文评价表,分别从文章中表达的音乐情感体验,文章蕴含的音乐学习方法,文中阐述的音乐知识来进行评价: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后的对比
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后对学生撰写的音乐短文进行对比:图(一)是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学习《非洲歌舞音乐》后,学生撰写的音乐短文成绩统计表,图(二)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非洲歌舞音乐》后,学生撰写的音乐短文成绩统计表:
从图表可看出: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班级A分率是20%,B分率是12%,C分率是8%。运用传统教学的班级A分率是10%,B分率是12%,C分率是18%。说明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包括理解、态度、概括、评论),音乐学习方法(探究、合作、交流),音乐知识(特点、背景、文化)等的成绩都有所提高。学生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给予高度的评价,有位学生感慨的写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采用了课前探究――课中探究――课后探究――体会、反思的方法,进行了一次非洲歌舞音乐之旅,我们不仅感受了非洲音乐的魅力,更体验了非洲独特的节奏和音乐文化,让我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涤,灵魂得以升华,这样的音乐真想多上几节啊!”
综上所述,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把探究式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好地鉴赏、体验音乐,并缓解了教学内容丰富,而课时少的矛盾,对于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来说,许多课程都是探究的课题,请同行无妨尝试一下,让探究式教学之花在音乐课中常开。
参考文献:
[1]金亚文,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流行音乐(Pop Music),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开始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流行歌曲能否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
事实上,音乐教师已不再可能是社会音乐资源的垄断者和唯一提供者,教师的职责与功能必须转换,转换成为利用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音乐教育从冰冷的理性回归到温暖的人性。在德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音乐融入学生的个人生活世界。而我们忽视的恰恰就是为学生将来一辈子学会与音乐打交道的本领,忽视了提高国民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以兴趣为基点的原动力。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引进音乐艺术的广阔领域,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有民族的、古典的、有流行的,甚至将它们糅合在一起,使学生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一、激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教材上的歌曲虽动听,但总唱难免会有些厌烦;而流行歌曲则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学习,如果在这个状态下讲授一些重点内容和知识,复习一些常用的理论则能事半功倍。因此,我在各种类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尝试导入学生们熟知的流行歌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新知识的信心,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否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弹一首优美的通俗钢琴曲,或跳一段流行的街舞,就完全可以把学生吸引住。
其次是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吸引学生。“流行音乐”不应该只是流行歌曲的代名词,还应包括通俗钢琴曲、经典影视音乐和影视歌曲、轻音乐等。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可以引入流行街舞等流行元素。对于“流行音乐”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是肯定的,关键还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筛选,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有动感十足的《双节棍》,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花田错》,这三首歌曲虽是流行歌曲,但是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能大胆地使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歌曲引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以及对于民族乐器更广泛的认识。再比如在学唱或赏析京剧唱腔的曲调时,可以加入周杰伦的《霍元甲》,在欣赏云南风味的乐曲时可以播放郑均演唱的《灰姑娘》,这首歌曲的前奏非常富有云南特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云南歌曲旋律的感知。还有诸如恩雅、陈美的通俗器乐曲等。
流行歌曲的融入只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将其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聚焦点仍应投射于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教得学生乐意去学习。教师了解、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培养、发展、拓宽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到更广阔的领域。
二、以情促情,寻找共鸣
我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或已感知其美感的流行歌曲来进行渗透,使其与课本歌曲和欣赏曲产生“美感共鸣”,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
比如上《绿色家园》这一课时,我给同学们放了一首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听后,同学们的感触颇多,有的说:“听着那歌曲的旋律,仿佛自己亲身真的来到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有的说:“听着那歌曲的旋律,使我刹那间想起了自己久别多年的故乡。”……更有同学联想到:蓝天,青草在今天多么可贵,但要想把蓝天,青草永远地保持下去,必须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是不能强迫的,只有让学生在自由、自觉的享受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愉悦,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心灵的净化而乐意受教。
三、比中审美,提高认识
很多流行歌曲中有提倡环境保护的,有倡导人间献爱心的,有呼吁全社会关心父母的,有赞美伟大祖国的,还有表现爱国的,像这些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动听的经典流行歌曲,我积极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我认为,多听这些好歌不但能提高他们鉴赏流行歌曲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对美的感受。如歌曲《青藏高原》就以高亢嘹亮的音调,旷远悠长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令人深思的词意,将人们带到了雪域高原和那梦中的香格里拉。该歌曲所具有的那种摄人心魄并令人为之赞叹的美,确实能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可以给教师提供十分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教学空间。当我问同学们哪一首歌最能表达出“人间处处真情在”的主题时,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爱的奉献》。”我问:“为什么?”“每当唱起这首歌,使我们联想起了手拉手援助灾区人民时的一个个动人场景,曲调深切感人。”像这样的流行歌曲,内容好,曲调优美,又能在学生们中广泛流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音乐课堂充满了活力。
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要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首先要相信学生。我曾用一节课的时间请学生来谈流行音乐,喜欢流行音乐的什么?那节课,学生纷纷讲述了自己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比如喜欢周杰伦的学生说:“我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的歌曲风格多变,有的是说唱风格,有的是爵士风格,有的是中国民族风格。他是一个集作曲、作词、制作、演唱为一身的多面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听到这样的评价既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惊讶的是学生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只是喜欢明星们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而是能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
当然,对于那些内容不好,嘈杂或是软绵绵的,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流行歌曲,我则通过比较,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能在我的正确引导下,初步具备对于流行歌曲美丑、优劣、良莠、高下的识别能力,鉴别出哪类流行歌曲可听,哪类流行歌曲不可听,从而能在健康、活泼的气氛中感受流行歌曲。
四、挖掘新资源,拓宽新视野
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我在完成现有教材内容的同时,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每学期增加了两课时有关流行音乐的内容。
这些内容,有的需要教师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去收集资料,准备素材;有的需要学生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内容。在这准备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音乐,主动去探究、去辨别,从而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通过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我发现师生距离更近了;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民族、民谣、校园民谣、外国流行音乐……),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了,接触了多元的音乐文化信息,并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彭红梅.对大陆当代流行歌曲的立体透视.音乐探索,2000,(01).
[2]莫煜红.当前低级流行歌曲对学生危害及对策.中小学音乐报,2001.12.
流行音乐是音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它深受人们的喜爱。流行音乐与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其他音乐类别相比,更通俗易懂,易于流传,在年轻一代中有广泛的听众基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选择性地引用流行音乐,将流行音乐与其他类别音乐进行有效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
一、正确深入地了解和正视流行音乐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进行辅教学,就需要正确深入地了解流行音乐,正视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具有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浅显易懂的特点,虽然它不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有较强生命力,但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注定了给大众生活和社会文化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度地排斥流行音乐,在课堂上禁止学生谈论流行音乐,使学生对音乐课兴趣淡然。音乐新课标中提出“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音乐文化,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要求,其内涵就是音乐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教师也应该接受流行音乐,深入了解当前流行音乐的发展,了解哪些流行音乐是学生喜欢的,学生喜欢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流行音乐有什么特点,正视流行音乐的作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选择适合的作品进行辅助教学。
二、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引用
教师要运用流行音乐进行辅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引用。如果选择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流行音乐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了。在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有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影视音乐、戏剧以及外国音乐等,教师在引用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引用。以《梨园百花》一课为例,《唱脸谱》是一首戏歌,它巧妙地把通俗歌曲的演唱手法与戏曲音乐有效结合,既可以说是流行歌曲,也可以说是京剧,整首歌曲韵味十足。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几首歌曲的学习,了解京剧的特点。由于传统的京剧观众群小,学生了解不多,所以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如果加入了流行音乐辅教学,教与学的效果则会不一样。在欣赏完这首《唱脸谱》后,我穿插了苏见信的《北京一夜》、周杰伦的《霍元甲》、陶吹摹端杖说》、王力宏的《在梅边》,这几首歌曲中均加入了花旦的演唱,尤其是王力宏的《在梅边》,融入了大量的京剧唱腔。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到很新奇。通过这几首歌曲的比较欣赏,学生感受到了京剧和戏歌的魅力,了解和掌握了歌曲的艺术特点。
例如,教材第三单元的内容大多是欣赏外国民间音乐,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欣赏的难度更大,兴趣也不高,即使听上很多遍也无济于事,但如果引用一些国外知名的流行音乐,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以《欧洲民间音乐掠影》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先引用一些比较著名的欧洲流行音乐给学生欣赏,例如猫王、甲壳虫乐队、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再欣赏这些欧洲民间音乐,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流行音乐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引用,让流行音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引用
一些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往往只讲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然后再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作品。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现行音乐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较难理解的,所以很多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一些音乐教育家提出: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适当引用流行音乐扩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如何进行选择性引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都是学生喜欢的,而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进行选择时,学生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有调查表明,像S.H.E、陶础⑼趿宏、林俊杰、周杰伦等流行歌手的作品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如果能合理地引用他们的优秀作品,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以《辽阔的草原》为例,这是一首具有蒙古族风格的长调民歌,歌曲仅有四句歌词,每两个乐句构成的曲调进行反复的咏唱,旋律绵延起伏。教师在教学欣赏时,可以借助流行音乐,帮助学生学习。比如学生喜欢的歌手周杰伦,就有很多具有民族风味的歌曲作品,在组织教学时,我选用了一首传唱度较高的《自由飞翔》进行比较欣赏。这首歌曲融合了经典的民歌元素、电子音乐、Rap等形式,将民族唱腔与流行唱法结合,歌词朗朗上口,旋律悠扬动听,所以音乐一播放便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我趁热打铁,向学生提出问题:谁知道传统的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与这歌曲的区别在哪里?学生们愉快地交流讨论,表现得非常主动和积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兴趣。由此说明,在引用流行音乐进行辅助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引用是十分重要的。
四、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选择性引用
流行音乐有着无穷的魅力,合理的引用能够为教学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但是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却良莠不齐,其歌曲内容并非全都适合高中生。有些流行音乐的确是上乘之作,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有些流行音乐,没有什么“营养”成分,更不具有教学意义;有些流行音乐,过分渲染悲伤、失落情绪等负能量,也应该淘汰。高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歌曲进行辅教学。让学生在欣赏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音乐时,学习到歌曲中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如何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选择性引用?第一方面,爱国思想歌曲是教师选择的一个方向。具有爱国思想情感的流行音乐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王力宏的《龙的传人》、孙楠的《红旗飘飘》、S.H.E的《中国话》、谢霆锋的《黄种人》等,都是具有爱国情感的歌曲。第二方面,旋律优美、通俗易懂的歌曲内容是教师选择的一个方向。优美的旋律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这种美的感受,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另外歌曲节奏清晰,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节奏、内涵,如朴树的《那些花儿》、高晓松的《同桌的你》、何炅的《栀子花开》等。第三方面,具有鼓励性的歌曲内容是教师选择的一个方向。鼓励性音乐有良好的激励作用,能够激发人的斗志,如《阳光总在风雨后》《隐形的翅膀》都是很好的激励性歌曲。其实供教师选择的歌曲还有很多,但不管教师如何选择,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歌曲内容,选择性地引用一些流行音乐作品,把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开展探讨性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音乐知识,还进一步纯洁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