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15:08: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儿科学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午睡的时间又到了,我又是鼓励又是叮嘱,好不容易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可是一个个躺在那还是不时地睁开小眼睛看看这,瞧瞧那。我便说:“闭上小眼睛,才能睡觉觉。不管谁睡觉时都要闭上眼睛,小狗乖乖,小猫也要闭闭眼睡觉觉,小动物们都快快闭闭眼,睡觉觉吧!”这时,董文静小朋友却说:“老版权所有师,我是小金鱼,小金鱼睡觉是不闭眼睛的。”是呀!我应该感谢孩子及时纠正我的错误。我连忙说:“董文静说的很对……”
动物睡眠的方式千奇百怪,孩子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喜爱动物”、“和动物交朋友”永远是孩子的天性。另外,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幼儿卫生学的角度出发,午睡是为了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增强抵抗力,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午睡时,不能强迫幼儿入睡。我发现平时总是有个别孩子不喜欢午睡。有的孩子入睡前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动作,如:挖鼻孔、摸眼、咬衣服、缠绕头发等。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动物是怎样睡觉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觉的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分组布置在墙上。
2、音乐磁带:《动物狂欢曲》、《摇篮曲》。
3、多于幼儿人数的各种动物头饰。
4、录像带:录有班级幼儿午睡的情况,如:侧卧、仰卧、趴卧、被子蒙着头、挖鼻孔、打呼噜等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有关动物睡觉的资料
1、分组参观,互相介绍。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已了解、掌握了相关信息,图片也是孩子亲自剪贴和绘制的,讲起来头头是道,既满足了幼儿乐于交流、表现的欲望,又实现了信息共享的目的。
2、集体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要这样睡觉?”
问题一提出来,孩子们尝试从自己收集的信息中寻找答案,如“因为小鱼没有眼睑,要睁着眼睛睡觉;长颈鹿的脖子太长,要将脖子搁在背上睡觉”等等。找不到答案的,教师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想像。如:“马、非洲象为什么要站着睡觉?”有的说,如果敌人来了,便于很快逃跑;(有的说,它们的身体太大了,躺下去,再爬起来,不方便;还有的说,能够马上醒来,随时准备出发。
许多孩子对动物的冬眠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青蛙、蛇躲在洞里就不冷了吗?”
“它们是不是大懒虫、胆小鬼,特别喜欢睡觉?”
“它们睡那么长时间,要是饿死了怎么办?”
3、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归纳: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游戏活动:“睡觉了”
幼儿任意选一种动物头饰戴在头上,教师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情绪,自由地模仿小动物,如音乐很欢快,“动物们”跳舞,当音乐变成轻柔的摇篮曲时,就模仿该动物睡觉的情景。
师:“小动物们睡醒了吗?请你们过来看看谁也睡着了?”版权所有
“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
三、观看本班幼儿午睡的情景录像,组织幼儿讨论:“人是怎样睡觉的?”
看到自己和同伴的录像,孩子们感到特别高兴和新奇。有的孩子看到老师盖好被自己蹬掉的被子时,激动地说:“老师,谢谢你!”孩子们积极愉快地进入了关于“我们应该改掉哪些不良睡眠姿势?”话题的讨论。
“睡觉时挖鼻孔、用被子蒙着头,是不讲卫生、不安全的。”
“趴着睡觉不舒服,会打呼噜。”
“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
四、组织幼儿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午睡?”
有的孩子说:“因为我们是小孩子。”有的说:“午睡可以帮我们长大个子。”
师: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因此中午还要再睡一会,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
师:“你喜欢午睡吗?”“不喜欢午睡怎么办?”
儿科护理学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时代的“启发式问答法”,其宗旨是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进行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法最早被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中,是“哈佛特色”之一,以后又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的研究和教学中。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我国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由于医学也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均很强的学科,因此,国内许多医学教育者“洋为中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临床医学教育中,改变原有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案例,并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临床环境,在实际教学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临床医学问题的经验,从而高效、快速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直面教学实践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新世纪护理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案例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也已初见成效,现将其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归纳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从中学习课程基本原理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案例是包含问题或者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2 在临床教学中案例教学有特定要求
2.1 目标明确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案例的选编及其在每一教学环节中的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标,落实在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品质的培养上。例如:在婴幼儿肺炎的案例中,目标是掌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所以应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设计这个案例。
2.2 富启发性
教学中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可以给读者带来某种启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2.3 具真实性
教学中的案例来源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而不是一种“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有的案例从表面上看十分“热闹”,但实际上并无多少知识含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当坚决摒弃。
2.4 实践性强
由于案例来自临床现实,教师往往要让学生充当案例中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以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亲自参加医院临床见习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及费用成本的“社会实践”。
2.5 综合性强
案例教学的案例比一般的举例丰富,案例的求解也较为复杂。这样,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运用基本过程
3.1 选择案例,设置问题
首先,选择案例内容要得体,选择的案例是否切合实际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选用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其次,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整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性原则。再次,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学生的课前准备则在于阅读案例或预习教材,尝试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提示与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和案例,充分理解案例所描述的事实和情节,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前后联系,归纳整理,分析出案例所提供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经过认真的自学,就会为课堂进行案例讨论与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进行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可采取课堂随机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随机发言是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学生有针对性地阐述观点。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①要循循善诱,对学生要加以适当的引导;②要切中要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知识点”的发掘上来;③要节省时间,指导学生以最简捷的思维路径得到正确的结论。案例教学法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实现了教学相长,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讲授者和组织者,而且是讨论中的一员,通过交流,产生思维共振和学术共鸣。
3.3 完成案例作业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其在自学与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案例作业。通过书写案例作业,不仅可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思想,而且学生作业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
3.4 归纳讲评案例
首先,归纳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其次,对学生易出错的难点进行分析。最后,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4 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4.1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4.2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的往往是一个实际事件,没有分析,只有事实。案例讨论的结果也可能略有差异,没有人告诉你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校和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是个难题。案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在各个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切换。所以,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案例教学法将临床护理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它是中职学校乃至高校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案例教学法也只有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其他教学方法和谐运用,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并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杨放,张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的体会[J].护理杂志,2000,17(4):2-3.
[2]朱大乔,周秀华,刘燕燕,等.问题讨论式教学在《内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70-371.
[3]唐泓源.病案教学法在中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5):296-297.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因此。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加强。
2.案例教学的运用
2.1创造一个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案例教学环境。
创造一个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案例教学环境。主要是从组织、制度上调动教师和学生参加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就教师而言。实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临床护理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但教师受知识和经验所限,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2.2精选案例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
2.3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贫乏,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接收知识。案例教学法则是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发表见解。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的职责是引导和评判,让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意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小组其他学生补充,全班学生就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少插言,只有在学生偏离或者出现大的问题时才发表言论,将讨论引向正题。只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改革评价形式
案例教学与传统的面授教学不同,它不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和传授,主要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现行学校的考试的形式与案例教学法相冲突,客观题多,主观题很少,书本知识的记忆题多,案例分析题很少,这很难引起学生知识进行迁移。从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讨论的大方向。
中职生年龄大多15-17岁之间,思想仍然处于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使用这个教学方法。老师要有效的作指引。
3.2案例教学会消耗太多课堂上的时间,因而案例选择尽量选择能反应教学中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而且具有典型性。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授目的、内容及要求精心准备的典型案例并以此展开教学,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实践性的特点,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完成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认为小儿腹泻属于“泄泻”的范畴,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2]。然而,目前临床鲜少关于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教学的报道。对此,我们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儿科学中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教学,并与传统教学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级5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每班30名,采用掷硬币方式分组,1班采用传统教学作为对照组,2班采用案例教学法作为观察组。均使用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五年制《儿科学》(第七版),均已学习医学基础课程,进入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小儿腹泻专科课程学习阶段。1.2方法观察组采用问题教学法:(1)教学设计: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学生实际能力对临床诊治过程中完全真实的典型案例进行适当改编,使其符合教学要求。如:1岁男孩,3d前水样排便,腹泻7~12次/d,伴呕吐,尿量减少。查体:皮肤弹性差,口腔黏膜干燥,眼窝凹陷等,中医证型表现为腹胀、腹痛,口臭纳呆,大便酸臭,带有不消化食物之残渣,泻前哭闹不安,泻后腹痛减轻,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辅助检查:血钾3.0mmol/L,血钠125mmol/L,pH7.13,CO2CP13mmol/L。(2)问题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将病案以问题的形式提出,①患者的症状有何特点;②该病如何诊断,需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③西医治疗策略;④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则,代表方,辨证加减为何?⑤其他中医证型,治疗原则,代表方,辨证加减为何?(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5~7人/组,查阅资料,对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针对病例中所涉及的中西医症状、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判断,进行疾病诊断、中医症状分型,并根据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4)课堂讨论。授课期间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先由小组成员说明疾病特点、严重程度,说明中西医治疗方案及依据。研究对象均参与讨论,发言完毕后班长组织各组发言。教师结合病例评价学生发言,方案不足之处给予指正和补充。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教师提前3d安排学生预习,授课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采用知识点说教、解答课后习题等方式讲授知识。1.3考核方法教学结束后由儿科系其他任课老师结合课本知识点及临床案例设计考核试卷,评分范围0~100分,其中理论知识60分,案例分析40分,分之越高提示考核成绩越好。1.4教学方法评价发放自拟教学方法评价量表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态度,包括支持该授课形式、掌握中西医治疗方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记为是和否,是为1分,否为0分。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理论成绩、案例分析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教学评价比较观察组支持该授课形式、掌握中西医治疗方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儿科是医院重要科室,在婴幼儿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等中占重要地位。小儿腹泻具有季节性,长时间腹泻易致脱水及电解质调节紊乱,甚至死亡。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中西医结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后的工作能力,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教学强调小儿腹泻诊治中应用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进行疾病诊治,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难度较大,如何在规定课时内优化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难点。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基础,引导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研究指出,案例教学法使用高效的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习者了解医教学的复杂性、多边性,重视理论联系实际[3]。朱珠等[4]将护理大专班中的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实验组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寻找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思考,联系书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制定治疗方案,不仅能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2)案例教学期间,教师可利用小儿腹泻典型病例中的具体数据引导学生学习,说明小儿腹泻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并提出问题,如:小儿腹泻的典型症状、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中医辨证、中西医治疗原则等,让学生融会贯通,更好掌握该章节的学习重点。(3)确定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4)民主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中踊跃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能提高其对液体疗法认识,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此外,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理论成绩、案例分析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支持该授课形式、掌握中西医治疗方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案例导入法可提高教学效果,与周华等[5]研究结果一致。陈启雄等[6]指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儿科临床教学的教学质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进行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活跃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左恩俊,牛卫东,马国武,等.循证医学思维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口腔综合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5,25(12):758-761.
[2]王红平,孙秋华,戴燕波,等.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2):617-619.
[3]张冬,朱晗玉,耿文佳,等.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在肾脏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4):343-344.
[4]朱珠.案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37-638.
作为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1年多时间学习、3年的一线儿科教学锻炼,目前已能较好地承担儿科学教学工作。现就能尽快胜任儿科教学工作的个人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良好的素质是青年教师提高儿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儿科教师同时担负繁忙的儿科临床工作,对学生及患儿一样有爱心及耐心,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和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只有这样,儿科青年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和患儿;(2)具有良好的儿科专业知识结构。儿科教研室对刚分配来的教师,由教研室和其本人商议,制定出培训计划。第一年一般不带课,专门学习《儿科学》教材基本理论知识及在上级医生指导下临床一线管病人,次年可适当承担儿科学见习、实习等教学任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抓紧这一年时间,通读教材,对儿科学知识通过听课系统学习,掌握儿科学的精细内容。同时大量借阅本专业的参考书,进一步加深加强对儿科学理论的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翻阅期刊杂志,不断了解疾病诊治的新进展,扩充新知识,更新老化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尽快“消化吸收”。同时抓紧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如小儿查体不配合,如何解决与患儿的配合做好系统体格检查;(3)儿科青年教师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资深教师指导下,参加科研工作,提高儿科科研能力,为以后的儿科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基”。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进课堂,提高儿科学课堂教学的含金量。总之,良好的素质是青年教师提高儿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2学习教育学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工作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内容广泛,理论性强。多数青年教师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教育学,认为只有掌握本专业知识即可带教,没有必要去学习教育理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教育学告诉我们规范的教案写法包括教学题目、教学课时、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提问等)、教学过程、教学反馈七大要素。了解这些环节,就可使自己的教案准备的规范、严谨、有科学性。因此,儿科青年教师应争取学好教育学的理论,掌握教学规律,使儿科教学工作正规化、科学化。
转贴于
3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有些儿科青年教师往往根据儿科书简单地写一些内容,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差。这就要求我们儿科青年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全部内容,研究教学大纲,弄清教学目的、任务、教法,分清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如儿科液体疗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补充新进展、新知识,写好儿科学教案。另一方面要“备学生”,对被教的对象(学生)要有一定的了解。笔者曾承担过不同专业的儿科教学工作,如临床专业、影像专业、预防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护理专业等,这些学生的知识基础、社会背景、文化水平及兴趣等方面都不相同,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及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认真准备,讲究教学艺术,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 反复试讲,熟悉内容,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儿科教学能力
最近,幼儿园开始喝豆浆了,但经常有小朋友不爱喝,针对这种现象,我就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
知道黄豆可以制作豆浆、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
2.
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
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
每人一筐干黄豆,一盆湿黄豆,一杯豆浆、一盆豆制品(用牙签插好的黄山豆腐干和卤汁豆腐干),一块毛巾。
2.
电视机、录象机、豆浆机、电火锅、一大玻璃杯水,一只空玻璃杯,一锅事先煮好的豆浆,抹布、录音机、磁带。
3.
黄豆宝宝胸饰一只,豆腐、素鸡、百叶、油豆腐、豆腐干实物各一盆。
4.
小朋友隔天浸泡黄豆。
5.
参观菜场上的豆制品。
(三).活动过程:
1.
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
师:(教师头戴黄豆头饰)小朋友,我是黄豆宝宝,我还把我的好朋友都请来了。今天,大家就来和他们一起玩。让我们先来看看黄豆宝宝长什么样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里的黄豆宝宝,等会告诉大家。
(2)
师:“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
(3)
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评析:在组织幼儿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对黄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幼儿十分感兴趣,有的说,黄豆宝宝是黄色的,有的说我摸上去黄豆宝宝是圆圆的。)
2.
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师:我们的本领可大了,会变许多魔术,小朋友每天喝的豆浆也是我们变出来的。
(1)
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①
师:“做豆浆前首先得把‘我’放在水里泡上一天,所以,小朋友昨天也在自然角把‘我’泡一天,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盒,看看、比比,泡过的‘我’和没泡过的‘我’有什么不一样?你可以把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②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③师:“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幼儿说:“泡过的黄豆大,没泡过的黄豆小。”有的幼儿说:“泡过的黄豆的颜色有点淡,没泡过的黄豆的颜色有点深。”有的幼儿说:“我摸摸泡过的黄豆是软的,没泡过的黄豆是硬的。”)
>
④师:小结
: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2)
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①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看黄豆宝宝是怎么变成豆浆的?(教师操作,幼儿一起说:“变变变。”)
②师:倒出豆浆后提问:“黄豆宝宝呢?它没有了,变成什么了?豆浆是什么颜色的?”
③师:“豆浆是生的,还不能吃,应该怎么?”
④师:煮豆浆。
(评析: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其次,运用变魔术的口吻,请幼儿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幼儿身临其境,具有极大的兴趣,幼儿恨不得马上吃到“变出来”的豆浆,有的幼儿看到老师做出来的豆浆就说:“老师,豆浆能不能吃了呢?”还有的幼儿说:“什么时候能吃豆浆呀?”可见,将幼儿爱吃豆浆的兴致调动起来了。)
3.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观看录象,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师:“我们黄豆宝宝本领可大了,除了能做豆浆,还能做许多东西呢,现在请小朋友看录象,录象里的东西都是用黄豆宝宝做的,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仔细,等会告诉大家。”(看录象)
②师“录象里的东西都是黄豆宝宝做成的,今天它们也来了,哪些东西你是吃过的”
(幼儿边讲,边指。)
③师:小结:豆腐、百叶、素鸡、豆腐干、油豆腐、都是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
(评析:通过电化手段--看录象,进一步唤起幼儿的回忆,丰富幼儿的认知,知道黄豆还能做出各种豆制品。)
4.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1)
师:“什么东西这么香?”
(2)
请小朋友一起品尝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东西。并教育幼儿它们不光味道好,而且还很有营养,是我们的好朋友。
(3)
听优美的音乐,幼儿吃豆浆、豆腐干、卤汁豆腐干。并提醒幼儿吃好豆腐干后,牙签放在盆子里,擦干净嘴巴。
(四).
活动延伸:
去自然角观察黄豆宝宝的又一个魔术(黄豆发芽)。
设计意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
活动目标: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
3、录音机,有
“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
活动过程:
3、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
2、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
3、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
4、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
5、唱一唱:《
模仿声音》的歌表演
6、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
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3mins:Greeting and daily question.日常对话。加入星期、天气、时间。
6mins:树立课堂规则:我学小猫喵喵叫,我学小兔爱吃草,我学乌龟慢慢爬,我学小树,坐的正。
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黑板(看老师)。
宝贝宝贝谁最棒-我最棒!
5mins:复习并带入新图形
活动带入:看黑板做手势。⭕️/❤️/菱形/正方形/
听写练习:右上/左上/右下/左下/
完成后带入鼓励规则:宝贝宝贝谁最棒-我最棒!
1mins:圈出图中的数字。倒数计时。
9mins:带入数字活动:展示数字的卡片。将数字组合进行加减。
2对案列教学模式的概述
案例教学模式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提升,所提出的时间为上世纪,此教学模式一旦被提出,就被广泛应用到医学、法学、师范等多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且教学效果相对较为显著。我国教育学家也对案例教学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所谓的案例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让学生能够在所营造的情境中进行讨论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被进一步扩大,在应用案例模式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把教学目标作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切入点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加以相关问题的提出,在所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组织对案例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会更加直观的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把握,并能够促进其把所学的内容加以应用,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案例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3.1选择案例,设置问题
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内容必须要符合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案例内容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对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抱有谨慎的态度,所选择的的案例要和教学目标所符合,案例所涉及的内容要尽可能的丰富,这能够让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上课之前学生就应该对教师所准备的案例内容进行阅读并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在阅读与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提示对案例的情节和事实进行思考,为课堂的案例讨论做好准备。
3.2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案例讨论环节,案例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都为随机发言或者专题讨论的形式,所谓的随机发言就是在教师对案例进行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观点进行阐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向“知识点”发掘上,此外在讨论案例的环节中,师生之间要注重交流,加强对课堂氛围的活跃,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讨论者与发掘者,这对学生知识的把握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4对案例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4.1案例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对于案例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病例进行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案例可以掌握基本的和患儿或者其家属的交流技巧,能够让学生更加贴切的对知识以及技能进行了解,这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方式更加直接,这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贴切的理解。
4.2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个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授情况,而是在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案例教学的使用能够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更加真实的对知识进行理解,案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偏向于知识的构建者以及促进者,学生在这种氛围内更容易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5结束语
儿科护理学对于教学要求更加高,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案例的设置能够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讨的欲望,这对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儿科护理学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把案例穿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保证奠定基础。
作者:宋青梅 单位:濮阳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周丽萍,宋湘晋,周建平,等.案例讨论课应注意的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14,17(05):54.
[2]钱小芳,张水治.病例教学法在产利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6(5):299.
[3]尹志勤,耿桂灵,廉秀丽,等.三环式教学法在儿利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13,19(7):73.
2典型病案库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一年度使用传统实习带教方法的学生中,抽取53名学生,其中20名男生,33名女生,收集统计他们的儿科小出科考试成绩,同时对比使用典型病案库后学生儿科学小出科考试成绩(仍采用完全随机法抽取60名学生,其中20名男生,40名女生),同时在学生中做了对见习及实习中使用典型病案库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儿科典型病案库的建立在儿科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增加了学习积极性(见表1-2)。
2.1儿科典型病案库建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将数据核对整理后录入SPSS17.0,考试成绩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两组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出科考试平均成绩较上一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有明显提高,其中以病案分析题分数提高更为显著(见表1)。
2.2学生对应用典型病例库在临床见习、实习的满意度调查
笔者对今年进行见习及儿科实习的学生中抽取122名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男生48人,女生74人,将他们对在临床见习及实习中应用典型病例库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十分满意4个档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3讨论
3.1典型病案库的建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其学习质量及学习成绩
学生普遍反映,医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特别是儿科学,临床教学课时多、任务重,且部分教学内容与内科学、产科学、传染病学等教学内容重复,以致学生课时负担过重,接触患者机会过少,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并且如果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不能真正接触病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意识差[2],而通过儿科典型病案库的建立,配合目前的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在课堂中要分析讨论病例,这就促使学生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查资料、查参考书籍,在临床见习及实习中,即便没有实际的病人,也可以从典型病案库中寻找到经典的疾病和病患资料,这些方式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典型病案库中的多媒体应用能将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讲解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这一节内容时借助经典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案例,同时将多媒体教学中胎儿到生后血液循环状态及变化动态显示出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内容形象、直观、易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印象深、记得牢,而且也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男生总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儿科专业,轻视儿科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且儿科的内容相对琐碎,尤其是儿科基础部分,如婴儿喂养等,还是青年人的医学生根本没有生活经验,以至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总体上男生的儿科学成绩均较女生要偏低一些。从对建立儿科典型病案库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发现不仅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在比较考校临床思维的病案分析题上,其得分也有一定提高。由于女性在形象记忆方面要高于男性,所以经过典型病案库在学习中的应用,女生的成绩提高较男生要高,尽管如此,男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素质教育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典型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体现。临床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之上的,属于自然科学,但它的实践对象是人,人最大的特性是社会性,又属于社会科学,这就决定了现代医学不仅仅是技术的载体,还是一组范畴构成的精神张力的生命感,它是科学与人文的交织与冲突。医学生的教育有着其特殊性,需要理论结合实际,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也较之以往不断进行着改革。临床医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去优化临床教学方法,才能使临床教学不枯燥,一直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探索、发现、总结一种生动活泼、科学合理、浅显易懂的教学模式,从而赋予传统教学模式以新的内涵,典型案例教学法是这种探索、发现的总结,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儿科学的学习以基础课、专业课、见习及实习后毕业的形式进行[1]。随着社会发展,在传统的 “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幻灯片制作,通过多媒体,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但其专业理论教学仍采取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容易脱节,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极少,只能被动地、填鸭式地跟从教师的思路去理解,使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但现实中医生最为重要的技能恰恰就是独立自主的分析病因,从而采取对应的治疗手段。随着儿童患者及其监护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医学生在儿科见习、实习期间个人或者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发减少,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形式比较灵活、科学,典型案例教学法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学校纷纷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采用和推广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归纳和总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预选一些本专业的典型案例,在理论课结束后即给予学生,并开出相关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地分析研究这些典型案例,结合理论教学和相关的参考书目,重点解决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问题,自我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将更多时间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师不再完全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分析病例。最后对讨论案例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更为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消化书本知识。
儿科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先导。模拟现实场景,化无形为有形,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紧地联系起来,重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典型的临床案例充满探索趣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日后良好的临床工作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配角转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加强,扩展了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此,国内部分学者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试验,通过采用传统教学法与典型案例教学法对照试验。在学期末,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数据,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试成绩还是病案分析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2][3]。发现典型案例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临床思维、锻炼分析能力、理论与临床联系和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等方面很有帮助,对于广大的医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应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的教学中,应注意:①典型案例教学法一般需要较多的时间,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案例选择中,应有较为完善的总体规划,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在保持案例的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的同时,能准确地表达课程的理论知识,满足教学的需要,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②讨论题要准确,富有启发性[4]。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引导,起到一种“导演”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病案复杂的材料中,运用儿科学中相关理论知识、原理和方法对病案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获得疾病的处理知识,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及掌握儿科学书本的理论知识。
按照我国精神科教学工作的发展情况,要想保障精神科教学的质量,需要给予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案例引导生动教学,不但使医学生可以掌握儿童精神科知识,也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目前在临床上对进行儿童精神学科的课程教学的时间明显比较少,使得医学生无法提升自身对儿童精神心理知识学习的重视。因此可以针对这些问题,使用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致,促进医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5月的儿童精神科专业学生82人,均为医学本科学生,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研究组39人,男生为10人,女生为29人,年龄分层于20~23岁,平均年龄为(21.0±0.8)岁。对比组43人,男为19人,女为24人,年龄分层于19~23岁,平均年龄为(21.3±0.9)岁。两组医学本科学生在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使用常规的教学模式,即由老师按照传统方式讲述概念、学说、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流程进行规范化理论教学。研究组是使用案例导入式教学的模式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2.1案例准备阶段 由于案例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发展的事情,因此需要立足于现实进行案例的记录[1-2]。精神障碍患儿的特征多种多样,可以选择的案例比较多,可以先选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患儿的案例进行探究。同时在为了使真实案例可以被学生直观地解读,老师可以在课前做好以图片案例为主的PPT,吸引学生的注意焦点,做好通过PPT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准备,并且为学生设置一个相似的场景,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案例发生和发展的情况。
1.2.2案例应用阶段 在课堂上,首先在刚一开始就演示一个案例,然后在课程过程中充分利用大量案例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应用案例的时候,需要进行案例的引导,在必要时进行重建案例发生的场景,再根据场景当中运用的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3]。比如可以使用PPT将所准备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病例进行展示,使学生可以了解患儿的发病的原因、发病的特征、干预的方法等。然后使学生进行评价案例当中所使用的干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可以融入到案例当中,并且将对应的理论知识记入脑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2.3案例教学评价阶段 只有进行总结,才能知道教学的不足,然后及时进行改正[4]。为了更好地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可以再根据《精神病学》的内容,了解案例是否偏离了教学目标。并且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了解其在经历案例教学之后,在学习上有怎样的改变。如果出现学生回答不准确、学习效率低、无法提升的情况,要及时找出原因,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了解两组的教学效果和成绩得分率进行判断。其中学习效果包含学习氛围、学习能力、学习内容、综合素质等影响因素。而成绩得分率则通过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而得。
1.4统计学方法 把研究是数据输入SPSS 22.2软件包,使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所需要进行计算的数据使用例数(n)表示,计算结果使用百分数(%)显示,如果出现P
2 结果
2.1两组的教学效果对比 经过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组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成绩得分率对比 经过对两组成绩得分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组的成绩得分率明显优于对比组,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需要大量的学时[6]。使用案例教学法适合《精神病学》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精神病学》当中存在大量的章节,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②在使用对应教材内容的真实案例,可以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儿科精神科的教学框架,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③由于儿科精神科病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给学生讲解大量真实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在案例当中吸取经验,减少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误区,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案例教学法主要内容为: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进行介绍儿童精神病学的具体内容,然后老师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主线进行教学,并且其中需要融合具体的病例,使学生可以在理解案例的情况下获得临床感受。另外学生也需要提出自身的见解,老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其次需要选择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可以选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案例进行探讨,将患儿的具体情绪和行为特征进行况提炼归纳,使学生可以准确地了解到患儿的异常表现。最后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PPT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如何进行判断。同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可以在课后将PPT拷贝给学生,使学生可以结合案例的信息进一步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使用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应加以重视。
本研究结果说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使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最终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儿童精神科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文颖,顾兵,黄B,等.案例式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西北医学教育,2015(05):75-76.
[2]曾亮,潘涛,袁永丰.案例式教学(CTM)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96-97.
[3]张磊,王少清,周鹏,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0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