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5 13:15: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层医院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国著名医药专家、临床药学的积极倡导和开拓者刘国杰教授,曾提出临床药学是面向病人、以病人利益为中心的实践科学,特点在于它的临床实践性,尽力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及在用药上的方便与价格便宜,并能使药师在工作中始终和病人站在一起。
临床学科归纳起来有以下特征:按照疾病系统或诊治项目设置科室并收治病人;绝大多数临床医师专科化并直接为病人服务直至终身,其技能与医龄正相关并呈现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的“三高”特点,研究成果以临床为主体;临床医学有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医疗文书;临床医学专业刊物的内容名符其实是临床实践与科研。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晚,大多数基层医院尚未开展这项工作,本人认为基层医院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医院药师应该努力成为临床药师
服务对象是病人,医疗服务又属于对个体服务,因此,医院药师应该成为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的主体。对此,我国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医院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1]。可以看出,医院药师的主要任务将由过去保障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向临床药学阶段过度,把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直接面向患者,以病人为中心,研究临床药物治疗,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其核心是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维护病人利益。这符合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和国际化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面对众多临床学科,众多病情复杂的病人,配备足够数量的临床药师是实现医院药学技术服务的必要条件。
2 临床药师必须全方位紧密服务患者
随着医院体制改革和临床药学的发展,药学服务工作也从操作型转变为技术服务型。药师首先应把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服务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与各个病人直接联系,对其用药有关事项进行直接和负责的监督保护,使其可获得改善生命质量的有效治疗。其次要正确认清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转向临床,面向患者,充分发挥药学保健的服务功能,需者存,能者上。最后要勇于实践,既然没有现成的模式,那么就需要临床实践,和患者零距离接触,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做患者的朋友。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不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 临床药师须多环节紧密结合临床
临床药学是面向病人,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为最终目标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特点在于它的临床实践性。因此,临床药学的工作必须紧密结合临床。药物的利用与再评价,是药师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何利用药物经济学的原理为临床选择药品提供指导,利用药物流行病学知识进行药物在评价,是医院药学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药师临床药学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及时收集、上报分析出现的adr,是我们每一个医院药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药师只有深入临床才能及时发现、判断和收集adr病例,及时妥善处理adr,降低其发生率或减轻adr的症状。总之,紧密结合临床,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用药前的健康宣传教育,用药过程中的咨询和监测服务以及用药后的疗效监测和评价,进行合理用药知识的普及和病人的自我药疗常识,开展药物知识普及工作,真正做到与临床紧密结合。
4 临床药师要有医学知识
不同医院因为实际情况不同,实施临床药学的切入点不同,药师必须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如内科学、诊断传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检验学等等,这是从一名普通药师成为临床药师必备的基础知识。没有这些必备医学基础知识,药学知识再丰富,也无法立足于临床,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
5 临床药师应向专科化方向发展,要走专科之路
医学和药学发展迅速,药物和药物治疗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科化。药学知识也存在一个交叉问题,一名临床药师要想面面俱到,那是不容易的。因此,药师也要像临床医师一样向专科化发展。临床药师除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外,重要的是要具有厚实、渊博的药物和
转贴于
药物治疗知识与技能,并随时保持其领先水平,这样才有可能与临床医师产生互补性,在为病人服务中发挥实质性作用。目前,发达国家的临床药师已基本实现了专科化,成为药物治疗专家。在这方面,我们药剂科也做过尝试,比如,医院糖尿病专科是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专科内单设药房,药房药师注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药物与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积累,努力提升医学、心理学及交流沟通技能。在工作中认真做好用药交待与指导,药物信息收集与咨询服务,受到医护人员及病人的肯定。
6 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药师应该在临床
临床学科具有高知识、高技能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的特点。临床医学中的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人才坚持于临床、钻研于临床、成才于临床的特征,符合“临床”特点,是临床医学发展、壮大和提高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医院中的药师普遍存在轻医重药的心理,具体表现在高学历、高学位的药师多数不愿意熟悉临床,不愿深入临床直接为病人服务。这种与临床学科背道而驰的做法,十分不利于临床药学的发展。因此,医院药师必须遵循临床实践,才有可能使临床药学像临床医学一样健康发展。
7 论文、科研主流应体现药物治疗
医院药学论文和科研内容能反映其主流工作的内容与水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起到学科导向作用。强调医院药学论文和科研的主流向临床药物治疗倾斜,实际上是强调医院药学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现有的与医院药学或临床药学相关的刊物不少,其刊登的内容也应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而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对医院药学学科具有指导意义的刊物。让药物治疗学专家充实到编委,并多刊登药师从临床药学研究中产生的好论文、好成果。
8 临床药学应创立具有特色的医疗文书
下半年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三严三实”要求,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综合改革为契机,以五大项目为载体,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激活社有资产活力,着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围绕综合改革抓突破。以综合改革为重要契机,积极推进供销社体制机制突破。组织开展典型经验学习,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加强先进供销社的典型经验交流,科学制定方案,奠定综合改革基础。扎实开展基层文明提升工程,加强基层文明创建指导,举办供销系统文明评比,提升基层文明创建。实施“人才兴社”战略,深入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举办一期中级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和一期财务专管人员培训,进一步加强供销社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省、市、县政法工作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乡党委工作主题和工作基调,以“强管理、重服务、抓示范、夯基础、求突破、保目标”为工作思路,以打造社会管理示范县为工作目标,以“创新管理、改善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工作重点,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三、工作措施
(一)、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服务工作大局。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坚持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主题和工作基调,不断整合资源为经济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力求做到哪里有经济工作,哪里就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为重点工程服务,哪里有重点工程,哪里就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在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经济领域中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高度关注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认真开展“两会”活动和平安建设,努力实现平安和谐的总体目标,深化对盗窃破坏“三电”设施和油气田及输油气管理等突出问题的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贩假电信诈骗等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按照县社会管理综治委员会的安排,全力打造社会管理示范乡镇,认真做好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迎接市、县的检查验收,要把政府职能和工作重心切实转化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健全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站,推进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管理重点工作,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严防脱管、漏管,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协商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统一措施,反应灵敏、协商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置和舆论引导能力,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工作预案,加强日常应急管理。
(三)、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研判,经常性地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活动,围绕征地拆迁,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突出矛盾纠纷,密切关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健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完善专业调解与联动调解相结合的“无缝衔接”运行机制健全重点领域:攻坚破难的联动调解体系,有效调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的社会矛盾纠纷,强化化解社会矛盾责任,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暗访、下访活动,完善领导包案,部门包村、党员包户的社会矛盾化解“三包”责任,建立矛盾纠纷未能及时化解引发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事件等责任倒查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
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
二、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我院对基本公卫项目检查督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针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管理真实性、档案填写规范性等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规定整改时限,对辖区内卫生室确保每月一次督导,每季度一次全面考核,并将考核问题整改纳入考评范畴,严格按照考核进行资金发放,继续开展档案升级复核并加强慢病随访力度。
三、标准化建设工作持续进行。在购进所缺设备、对科室重新设置、提升就医环境和医院文化建设后,我院加大了人才队伍建设,年初,向博兴县人民医院申请,送去6名医疗技术人员进修学习。2020年4月,为营造浓厚的健康向上的养生保健氛围,我院利用门诊楼内可利用的空间,先后建成健康小屋、中医健康驿站。6月份,我院又投资10万元为中医科引进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
四、等级评审工作有序开展。根据省、市、县各党委部门安排,我院按要求对优质服务基层行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及工作细化,对院内各项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在依法开展有关执业活动的同时,建立健全院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工作流程以及评价和监管体系,加强源头管控,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
2020年我院在各级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院进行了自查自清,通过清查,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是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造成患者流失。二是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不强,个别医务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责任心较差,不能够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力度不够,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与度不高。
造成以上问题及不足的原因有:一是因基层医院一直以来工作量大,人员不足,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极大限制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条件有限,无法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来基层服务。二是个别医务人员还没深入理解以患者为本的含义与责任。三是医疗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没有做好相应的解释,在患者的认知中还没有把公共卫生与自身健康结合起来。
对于以上问题,我院将强化督导检查,找出问题与不足,持续改进,确保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及任务,下一步我院将围绕局党委的总体工作为主线,按照总体目标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医院诊疗环境
医院环境是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潜意识可以衡量医院的医疗质量,下一步我院将借鉴先进单位科室布局、装修装饰、便民措施、医院文化等,对我院医院整体环境再提升,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强化基础设施装修建设,重点提升门诊大厅、病房、医技区和预防接种门诊,突出医院文化宣传氛围,在院内显眼位置设置中医养生文化墙和健康知识文化墙,在院内绿化带增设健身器材,方便住院患者休闲养生,以努力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二、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医疗设备
我们在医疗设备存在的差距,只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我院现有的医疗设备虽较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离群众的需求还有距离,我院今后将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更新医疗设备,因资金紧张问题可采用分期付款的模式购置医疗器械,缓解目前我院临床需求。
三、打造人才,积极培育镇域内知名医生
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一定范围内的知名度决定一个医院的发展前景,患者在就诊时首先考虑的是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计划将继续派出年轻医务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结合我院实际重点以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和中医科为发展方向,发挥好多年资医生与年轻医生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对现有镇域内知名医生的宣传力度,在门诊安装坐诊医生信息电子显示屏,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院内县开展项目和医疗常识,让有限的医务人员发挥最大的带动作用。
三、规范诊疗,提高质量
认真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对重大疾病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重点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内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保障医疗安全。
四、改善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
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细节抓起,巩固改善医疗服务成果,创新和完善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医务人员思想认识、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努力构建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
一、基本情况:
1、基层医疗网络初步形成。衡东县县域面积1926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人,辖17个乡镇、233个行政村和23个社区。全县共有县级公立医院3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中心卫生院5个,一般乡镇卫生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480所,基本实现了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从2011年2月起,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至2019年底所有符合条件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农民群众用上放心药、平价药,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
2、群众医药负担明显减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收入利益链被切断,群众就医费用显著减少。自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以来,药品收入、药品利润、次均费用、门诊人次等与以前平均水平相比,呈现“三降一升”现象:一是药品收入下降,二是药品占业务总收入比例下降,三是门诊次均费用下降,四是就诊人次明显上升。使患者真正得到实惠,群众普遍好评,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制约卫生发展的“看病贵”问题。
3、临床用药逐步规范。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逐步改变了医生的用药习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及少量非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彻底改变了过去个别医生常使用新特药等不良习惯,既降低了患者负担,同时也有效控制了药物滥用带来的细菌耐药等医疗社会问题。
4、药品价格透明公开。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立基本药物零差率价格公示栏,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并定期对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采购和零差率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从而满足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切实减轻了群众费用负担,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问题
1、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缺:大部分乡镇中心卫生院设立了药学领导小组,但主要的药学服务内容仍旧停留在药物调剂和简单的用药交代,并没有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挥临床药师应有的作用,没有体现药学服务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2、药学服务人才短缺:基层医院药剂科服务人员普遍学历偏低,中专学历占大多数,还有部分为高中学历和非药学人员。技术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很少,药学专业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在岗药师再学习、再教育机会有限,药学知识陈旧。基层医院药剂科人员相对少,药师忙于日常调剂工作,加之公众对药学人员和药学服务工作认识不够,种种原因导致药学人员参与合理用药的积极性不高。
3、药学服务观念落后:目前基层医院的医、药、护、技四大骨干学科中,医、护、技的人次梯队建设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医院药学水平发展仍举步维艰,要杜绝群众“看病贵”问题,必然要求医院药师队伍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对医师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和跟踪处理。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和医院管理层对药事工作的重要性和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普通认识不足,基层医院药学工作转型困难。
三、以后发展建议
作为合理用药的宣传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者,药学服务的提供者,医院药学是医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骨干学科。而目前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存在,其中抗生素、注射剂等滥用是众所周知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因此,基层医院迫切需要高业务素质的药师提供包括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等评价的服务技能,以保证基层群众用药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关注衣食住行之余,开始更加关注日常就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1]。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除了医生的医技水平和医疗设备的科技水平之外,还应该包括医院后勤服务水平。因此必须在医院日常管理中强化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一、后勤管理问题
(一)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部分医院的后勤管理模式依然采用传统经验型管理进行,管理上缺少严格的制度约束,管理过程中随意性较强,缺少现代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2]。这种后勤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对医院业务的发展起到滞碍作用,并不能适应和配合现代医院快速发展的节奏。其具体表现为,后勤管理缺少合理且必要的管理流程,激励机制呆滞,对于员工日常表现的好坏缺少有效刺激,长期如此导致员工心理上出现懈怠且在工作有消极怠工的情绪。具体到工作上则表现为工作效率低下,业务处理能力差,和医院发展速度对比出现严重不协调和不平衡。
(二)后勤改革主动性不足
医院后勤工作涉及到医院各个科室的具体利益,因此进行后勤改革必然会损害相关利益科室的既得利益,这也导致了长期以来后勤改革的主动性不足[3]。具体到实践中,医院相关领导层和各科室一方面希望医院加强后勤管理,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同时又怕损害自身利益,其反应的本质问题是医院进行后勤改革的决心不足,对医院后勤改革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缺少合理认识。
(三)忽视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管理层忽视了医院整体管理中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对医院后勤管理的价值定位模糊,缺少明确的管理目标。而在医院管理的整体体制中,当前医院后勤管理已经是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专业,其同时具备高知识储备、高技术储备和管理难度较大的特征。后勤管理不仅为医院各科室工作提供后勤服务,同时也直接影响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关系到医院社会形象和市场价值的实现。
二、医院后勤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后勤员工思想建设
必须强调党政齐抓,全面加强医院后勤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党政干部要结合员工岗位职责,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重点和次重点,将基层员工的工作思路理清。后勤员工思想建设的开展,首先必须让基层员工放下思想包袱,转变工作思路,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而不愿意做工作。而具体实践上,相关管理人员要切实落实权责划分工作,为基层员工的顺利工作制定具体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彻底放下其认真工作反而被人责难的思想包袱。另外,必须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通过具体的岗位绩效考核和事故问责,为员工工作好坏做评价,对优秀员工给予正面的鼓励,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奖励鼓励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态度差和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要给予批评和适当处罚。通过多方面努力,力求在整个后勤管理队伍中形成积极端正的工作作风。
(二)优化业务技能
后勤管理中根据员工负责的后勤事务不同其业务技能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后勤管理中业务技能的优化更偏向于业务办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例如,同样是负责后勤物料的库管人员,医院后勤上又分为器械用物料和常规医护用物料管理人员,尽管都是物料,但两者在使用频率上和使用特点上却存在巨大差异。医疗机械用物料中的生化试剂盒在库房保管中需要进行低温保存,且规定了严格的使用规范。尽管器械用物料的使用和常规医用物料的使用在文字上看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具体到日常库管和使用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常规医用物料,即便包装规格不同,生化试剂盒等类物料尽管库房保质期为一年,试剂开封后的使用时间却只有一个月,而医院生化检验的标本量较大,一旦试剂盒发生物料短缺,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不仅会导致医院的直接经营损失,同时还会损害医院的社会形象。因此医院后勤各科室要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开展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后勤管理工作是必要且十分重要的事情。
(三)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
强化制度建设,要将后勤管理制度的大框架具体落实到后勤各班组日常工作的工作指南和工作章程上去,确保后勤管理中大制度和小章程的相互配合,从而督促后勤工作人员形成积极务实的后勤服务意识。而要优化后勤服务质量,则需要建立在“病人第一”的服务理念上,树立以病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方便和服务病人而工作,努力推行文明服务和限时服务,积极提高后勤服务的满意度,真正做到服务质量的优化。
三、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在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为必须强化后勤队伍的建设。强化后勤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必须强化后勤员工思想建设,优化业务技能以及增强服务意识和优化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医疗质量管理
随着经济市场的开放,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意识浓,医疗质量意识淡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落后,加之管理措施缺乏,致使医疗质量不高。为此,应加强全员医疗质量意识的教育,强化管理手段,完善制度,推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等多种活动,提高医疗质量。
一、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卫生院的经营意识增强,质量观念淡薄。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因素使乡镇卫生院处于“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到”。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卫生院只有想方设法提高经营效果,最普通的方法是吃药品销售的“回扣”,一些同志片面的认为医疗质量管理已失去意义,觉得“病人少,管不管均可”。
医疗质量管理网络不全,措施乏力。按照一级医疗机构管理的要求,卫生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多数卫生院虽有人管,但院长没有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力,加之大多数不懂得质量管理,如何管理如何进行,又缺乏医疗质量管理具体措施,质量管理不规范。
卫技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长期以来,卫生技术人员多数缺乏必要的在职教育,业务知识老化,质量意识淡化,严重影响医疗质量,甚至酿成差错事故。
医疗备件简陋,仪器设备陈旧,业务技术落后。当前卫生院医疗仪器设备陈旧、缺乏,有的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台高级显微镜,生化检验、心电超声等检查手段尚未全面普及。
卫生工作经费补偿渠道不畅。各级政府都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是真正落实到卫生院的经费就很少。这样卫生院就要竭尽全力找生存之路,还要完成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在此情况下,质量管理其难度更大。
二、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的对策
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新型“质量-效益”观。卫生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卫生院长的质量意识教育,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生存之源,发展之本”,提高医疗质量就是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失去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卫生院就难以生存。卫生院长要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头等大事,“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措施。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业务院长要配合好医疗组长和护士长,院长就赋予他们与职责相应的质量管理权限,根据需要还可以成立相关的管理组织,如“医疗管理小组”、“处方质量审查小组”、“病历质量评审小组”、“医技科室质量检控小组”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采取各种措施,完善管理制度。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添置、更新基本医疗设备,逐步配备较先进的诊疗器械,为临床医疗提供现代化诊疗手段。特别是近几年在我省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各乡镇卫生院更要全面加强管理。同时,要加快人才培养,加速知识更新,提高技术水平。在管理措施上,当前要特别强调各种医疗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要严格执行医疗文件书写、医嘱、处方、查房、手术、会诊、转院检查对等一系列基本医疗制度,用制度和规范化来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推动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实行质量目标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活动。为了帮助乡镇卫生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卫生局一方面要对卫生院强化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技术指导,组织市、县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如医疗质量全年安全竞赛、病例会审、医疗文件质量讲评,既评审又培训,既检查又提高;还可以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练兵活动,为医疗质量管理充实新内容。
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当前,我国医院分级管理和医院评审工作进一步深入,这对乡镇卫生院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遇。要结合医院评审,推动全面的质量管理,使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工作质量和医院其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三、使用解暑药需要注意的事项
解暑药是夏季必备药,但不同的解暑药其功能不尽相同,不能随意使用。常用的防暑药有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仁丹等。
1.清凉油主要用于闷热不适、中暑、头痛头晕、蚊虫叮咬等。头痛、头晕时擦涂太阳穴及头颈部,其余擦涂患处,擦后适当给予按摩,对提神、消肿、止痛痒十分有用,注意不要擦入眼内。
2.风油精用于预防和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牙痛、中暑和头晕等不适。取少量涂于太阳穴上,或以鼻闯之,可提神醒脑、祛暑镇痛,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宜使用风油精。因为风油精中的樟脑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对胎儿刺激特别大。
3.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等症。个别病人对此药有过敏反应:一般服药后数分钟至半小时之内,有全身发热、心跳加快及皮肤潮红、瘙痒等症状,甚至出现心悸、气短、血压下降等表现,所以用药也要慎重。另外,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
今天,您们一行来我院调研基层医疗﹑医改工作,充分说明了各位领导关心群众疾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我代表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就我院住院部的医疗工作及医改工作向大家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院住院部(内外儿科)医生3名(其中主治医生1名,执业医生2名)、妇产科医生2名,护士6名(其中一名兼职手术室):常用床位36张,分住院部一、二楼设置;护士站一个,设在住院部一楼。每年收治住院患者一千余人,诊治门诊患者三千余人次,住院手术约100台,门诊手术约400余台,住院部其中一名医生还兼职五官科。
二、2011工作情况,2012年工作思路、开展情况、目标任务及措施
过去的2011年,在住院部医护人员流失、员工待遇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同样圆满完成了医院的工作任务,保障了本镇及周边乡镇人民的健康,医疗事故次数为零。在开启的2012年里,我们将继续在局、院各领导的带领下着实完成住院部的工作。在此对住院部工作及值班条件的展望:因住院部医护人员严重缺少,希望能建立住院部电子病历、简易中心,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医护人员少,值夜班轮回快,特别是住院医生只有3名,两天一个夜班,若有一人休假,则是一天一个夜班,甚至是连续几天轮夜班,工作时间长。急需增加住院部的工作人员,希望住院部(内外儿科)医生人数能增至5名,护士人数能增至10名。最后希望在医护工作区安装空调。
三、重点调研内容
我院住院部从总体情况来看,基层医改、医疗工作是平稳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住院部(内外儿、五官科)总共三名医生,6名护士(其中一名还兼职手术室),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基本上是两人的工作量由一人来完成。
2、员工待遇不理想
特别是护士,一月满勤,工资加绩效也就一千多元的收入。与其他行业部门的职工相比,体现不出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务价值,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医务人员心理不平衡。
3、药品问题
一、创新规划思路,发挥好“规划先行”的作用
一是做好总体规划。2008年,河南省编制了《河南省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08―2012年)》和《农村医疗卫生建设“五年百亿”工程实施方案》,并积极落实地方政府建设主体责任,计划用5年时间,筹集资金百亿元以上,重点支持县级“三院一所两中心”建设,完成6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48064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建设。河南省把优先发展县级医院作为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分步实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倍增计划,在逐步改善县级医院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带动高素质人才倍增和服务能力倍增,逐步缩小县级医院与城市医院的差距,让群众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城市大医院的就医条件。在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中,着力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强化中心乡镇卫生院区域卫生中心功能。加强省财政专项投入,引导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全面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逐步将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建设升级成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探索资源整合。2011年以来,河南省针对目前县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起步晚、基础差、职能单一、规模较小的现状,出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投资、集合功能构建”的工作思路,要求县级政府做好整体规划和设计,统筹推动县级卫生监督机构、120急救指挥机构、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和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整合布局、合并建设,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管理,避免重复规划、重复征地、重复建设和用地低效的问题,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创新服务思路,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4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率视察组就全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和全省卫生工作情况到省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视察。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委员参加了视察。
视察组首先听取了省卫生厅厅长隋殿军关于全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省卫生厅对此次疫情高度重视,一是先后下发了有关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领导小组、防控工作、救治工作、技术指导等文件,并及时转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预案方案,要求全省各地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将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全省各市(州)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形成了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及时取样、及时检测制度。三是开展了对全省10家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培训工作,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已将H7N9禽流感病毒纳入常规检测。四是进一步规范新闻报道及防病宣教工作,确保新闻报道工作真实准确。五是认真贯彻落实王儒林书记在省疾控中心视察时的指示精神。六是对7家省级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隋殿军厅长在汇报关于全省卫生工作进展情况时说,一是新农合保证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三年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三是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公共卫生医疗急救体系、卫生应急体系、传染病防治体系、大病救治体系、卫生信息化管理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四是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五是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与会的各位委员对全省卫生系统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在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关于全省卫生工作情况,大家一致认为,省卫生厅的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保证了全省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人民健康幸福做出了贡献。希望在H7N9禽流感的防控中不能麻痹大意,在保护全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也要切实做好医务人员自身的保护,同时不能放松对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安全防控。
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从2012年开始,笔者在江苏省仪征市卫生局工作期间,围绕管理、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共享,在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仪征市城乡医疗卫生资料基本情况
2.仪征市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的措施与成效
2.1完善城乡卫生发展规划
2009年起,全面实施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经费、药品、绩效一体化管理,使濒临崩塌的农村卫生三级网络的网底重新建立并逐步完善。按每3000-5000服务人口设置1个村卫生室标准,在乡镇设置3个卫生监督分所、2个医疗急救站点,使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
2.2夯实农村卫生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建成一个标准化卫生室(服务站)给予25万元补助。二是改进装备条件。2013年全系统共购置医疗卫生设备1684件(台、套),投资2045.96万元。三是整合乡村资源。按照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的原则,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实际利用效率。四是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绩效考核与管理,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费用控制、社会评价等挂钩的绩效评价与分配体系,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2.3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市卫生局联合发改委、编办、财政、人社、物价等部门制定《仪征市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方案》。通过帮扶, 2013年,全市12家卫生院的住院人次同比增长59%,医疗净收入增长32.4%。
2.4拓宽对基层的帮扶渠道
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中的龙头作用,采取“走下去”帮教、“请上来”培养、物质上援助等做法,积极建立下乡巡回医疗服务制度。
2.5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认真实施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患者管理等为主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截至目前,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已完成,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
3.卫生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3.1卫生资源配置欠均衡
一是资源总量不足。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落后。二是在地域上配置欠均衡。优质资源、医疗设备大多集中在城区,就医条件急需改善。三是在结构上不合理。多综合少专科,民办医疗资源少,康复类、护理类、医养结合类等医疗机构缺乏。
3.2卫生人才配置欠合理
一是卫生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较为明显。按照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每千人执业医生数2.3”的标准,2013年卫生系统床位增加161张,而卫生技术人员却减少64人。二是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不足,名医缺乏,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仅43人占1.9%,副高以上职称137人,占5.7% 。三是基层卫生人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卫生发展的瓶颈。目前,12家乡镇卫生院编制数应为752人,实际在编人数为662人;村医在职村医仅有238人、退休返聘72人,在职职工中相当一部分为临近退休人员。四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由于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缺乏吸引力,特别是收入方面和发达地区同行业人员相比差距较大,也低于周边各县市,专业卫生技术人才“人往高处走”的状况难以遏制。近两年人民医院、中医院有52名医务人员辞职或考研,基层卫生机构近也有近50名技术骨干“跳槽”。
3.3居民就医流向需要引导
有调查统计显示,到医院就诊的病人, 80%-90%以上的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上没有显著差别,完全可以分流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同时,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花费明显少于在大医院的花费,医保报销的比例也较高。据统计,2013年市外住院人次占全市住院人次的19.96%,而市外住院费用占全市住院费用的40.87%。
3.4政策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实施城乡卫生一体化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各种政策障碍直接影响和制约一体化的深入和推进,解决卫生人才上下流动、柔性使用的问题等等。
4.下一步工作思路的探索
4.1县域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
进一步完善区域卫生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开展口腔、眼科、康复、护理等特需服务、专科服务,满足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结合仪征城市建设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异地新建,同步规划在城市新区和医疗机构老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布点,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医和基本保健。整合全市资源,以市人医、市中医院为依托,组建全市检验中心、影像中心、集中消毒供应中心,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2]。
4.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一体化实施
一是做强龙头,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为重点,推动城市医院对县医院的帮扶。二是夯实基层,强化分级诊疗。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总体要求,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便捷度和信任度[3]。三是创新机制,探索运用医疗集团、医联体模式,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多渠道多举措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执业,改善卫生人才队伍现状,为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进程提供最根本的智力支撑[4]。
4.3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推进
整合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保,在筹资标准和支付标准上逐步实现统一,消除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差别,实现城乡医保的一体化。改革医保支付方法,住院病人实行按单病种与按床日付费结合的混合支付方式,门诊病人实行按人头付费的总额预付方法,同时明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诊治病种及支付限额标准,引导病人在县域内就诊,在基层就诊,切实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4县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
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范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互取共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监管、绩效考核等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推行城乡居民健康卡,实行就诊保健一卡通,使所有基本健康信息和就诊信息能够及时调取,提升诊疗质量。建立县乡联通影像诊断和临床检验信息系统,使农民不出乡就能享受到上级专家的诊治。
4.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开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筹资提高到不低于人均35元,继续落实好国家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建立基本医疗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5]。
参考文献:
[1]雷继敏,吴彬,杨汉东,等.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统筹城乡社区卫生工作.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9
[2]石应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我见.中国医院.2008,2
现阶段,基层医院发展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医务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所导致的。因此,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
一、基层医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政工干部理念方法陈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院政工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但部分政工干部仍然抱守陈规旧念,对新时期的政工工作缺乏科学全面认识,还在沿用说教式、会议式、灌输式的老办法,对所有人员采用同一套教育说辞,不能从根本上进行说服教育,在提高医务人员思想政治观念、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甚微。
(二)政工干部使命感缺失。部分政工干部职业道德缺失、职业操守不强、责任感松懈,没有树立起政工工作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有甚者思想观念扭曲、价值观错位,在工作中不思进取、不务正业,非但没有起到教育带头作用,反而充当了反面教材。
(三)政工干部队伍规模萎缩。现阶段,基层医院从事政工工作的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干部,青年干部中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政工方面的工作,导致医院政工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加之政工工作在医院地位的弱化,很多政工干部想方设法调离岗位,转到行政、人资等热门部门,进一步加剧了政工干部队伍规模的萎缩。
二、基层医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困境形成的原因
(一)t院领导对政工工作不够重视。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医院确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目标,而政工工作因为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基层医院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甚至一些医院领导认为政工工作可有可无,“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无伤大雅”,这可以说是很多医院领导对政工工作的普遍态度。因此,医院政工队伍的建设、政工活动的开展很难得到领导方面的支持,这直接导致了政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降低。
(二)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现阶段,医院针对政工工作尚未形成稳定、系统的实施及管理机制,相关政工活动的开展全凭政工人员个人经验与意愿,导致医院政工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管理制度的缺失还导致政工干部的工作不受任何监督与约束,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消极怠工心理,导致政工队伍人心散漫,工作缺乏认真与干劲。
(三)政工人员本身存在的不足。政工工作繁琐枯燥,对政工干部专业性、技术性的要求非常高,但医院现有政工人员大多学历层次一般,未接受过系统、专门的训练,也没有接触过政工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先进工作方法,对政工工作的流程、职责等缺乏系统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导致医院政工队伍素质与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基层医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完善途径
(一)强化思想建设。一方面,医院领导要积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政工工作在医院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为政工干部的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不断优化政工工作环境②。另一方面,针对政工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思进取、“人在曹营心在汉”等消极心理,应针对性地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促使政工干部安于本职、服从分配,正视自己的岗位价值,进而主动加强自我学习,合理树立职业目标,以更加积极热情的心态投入到政工工作之中。
(二)做好业务培训。针对政工干部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手段落后等问题,应定期组织一些专业培训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拓宽政工干部的工作思路,丰富政工干部的工作手段,帮助他们掌握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对于培训表现不佳的政工干部,应派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去参加轮训,以切实转变其培训态度,确保培训实效。
(三)严格管理制度。医院应从人才任选、制度建设、考核奖惩等方面加强政工干部管理,建立良好的管理工作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竞争上岗制度,完善岗位竞争规则,激发政工人员忧患意识,消除怠工心理;二是明确政工工作的流程、方法和职责,使政工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推动政工工作的稳定化、系统化、条理化开展;三是制定奖惩措施,定期对政工干部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与其薪酬、福利相挂钩,实现赏罚分明。
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对基层医院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当前基层医院政工干部存在的问题,应从强化思想建设、做好业务培训、严格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不断端正政工干部思想态度,提高政工干部工作能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