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3 06:38: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远程教育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应是教师的事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援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应是教师的事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援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4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学生已经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收信息知识;同时伴随国家远程教育的发展进程,新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在这种形势下,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我们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既符合时代特征又符合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心理的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丰富新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缘由
1.当前远程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改革的紧迫性
1)远程教育的开放性要求教学模式多样化
远程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它具有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特点。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对课程选择有一定的自,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等方面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开放教育的这种特性要求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2)远程教育学生的生源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教育的教学对象是成人,学生来源一般可分为三类:部分过早进入社会的工作人员;部分是高考落榜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整体水平不高。另外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动机各有不同。
3)学生学习动机决定需要采取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动机有以下三点:一是继续深造,为工作的需要而来“充电”。 二是为了获得晋职升级的文凭。三是为了找工作而备一块“敲门砖”。由于这些学生的来源不同,有些学生本身就是社会工作人员,因工作的原因不能保证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到校进行系统学习,因此教学模式要结合成人特点和需要进行,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2.互联网发展给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可行性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收信息知识,2014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呈上升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近8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5%以上。移动网络建设和宽带普及等行动让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变得越来越高。网络作为现代传播速度最快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以其形式多样化和功能全面化深受大家的喜爱。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可以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既符合时代特征又符合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心理的新的教学模式。
3.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性给予了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
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青一代更喜欢通过网络、手机等工具获取所需信息。随着网络、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并且正在选择通过电子媒介的途径获取信息,这样,参加远程教育的在校学生可以不用到学校参加教师的面授辅导便可以了解相应的课程知识信息。
二、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基于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形势下,以网络条件为基点,发现新的教学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教学信息的传授关系,主要研究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环境下,开放教育的教育媒介、教学手段应该随之多样化的问题,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性原则是指该模式的设计要能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教师通过该模式的使用能授予学生科学知识。
实用性原则指这种模式的构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运用,一方面是教学工具的使用,学生能通过这些途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通过模式学习能学有所获。
可行性原则指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从实际出发,模式构建过程中应遵循客观规律,要做到符合现代成人学生的学习习惯,能满足学生学习方式多样性需求。
三、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1.通过观看高清视频进行学习
高清视频学习形式主要是通过电视的视频点播功能来进行学习。学校通过与广播电视台的联合合作将授课教师事先录制好的课程内容作为电视节目,学生通过视频点播参与学习。在一些暂时还没有接通网络的农村偏远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他们有学习的需求,但由于工作、交通、网络等原因不能参加面授、网络学习,对这类学生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2.通过互联网建立网络虚拟教室进行学习
全国电大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开设了网络虚拟教室,里面的内容包括教师介绍、课程说明、电子教案、教学大纲、作业与复习、教学辅导、实施方案、参考资料等内容。基本涵盖了本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另外参考资料中还有诸多学习辅助资料。只要是通网络的地方,学生都可以随时打开课程网页浏览资料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有利于方便上网的同学。
3.通过手机进行学习
目前智能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手机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综合平台而不只是一种单纯的通信工具,它融入了沟通交流、信息搜索、游戏娱乐、社会交往等各类互联网服务,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据统计,2014年下半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9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率达总人数90.0%,手机已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如何利用这种工具作为学生学习的平台,是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一大重要契机。区别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习形式,远程教育的面授时间并非贯穿整个学期,其中还有多种形式的辅助学习,手机学习主要是通过手机的接收信息的功能进行提醒学习,利用移动平台将学生学习的注意事项传送给学生,此外,也可以将每次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做简单归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四、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1.通过点播电视学习资源进行重难点学习
学校可以通过与广电网合作将事先录制好的教师视频放到点播台,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向学生提供有关课程重难点的视频资源,学员通过有线电视点播,可以通过课程视频资源的方式进行学习。
2.通过浏览网上资源进行全面学习
以广州电大开放教育的课程为例,从广州电大主页进入课程网页中浏览学习资源,比如广州电大《市场营销学》课程网上学习资源就有教学文件(主要有教师介绍、教学大纲、课程说明、实施方案)以及作业与复习、电子教案、教学辅导、IP课件、直播课堂、参考资料等资源,学生通过浏览这些资源可以对该门课程有个基本了解,并进行学习。
3.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交流讨论
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通过登录广州电大在线,进入教学活动讨论区,就可以参加相关的教与学,师与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就学习方面内容进行的互动交流和讨论。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远程教育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学生人数最多、自主灵活的教育类型,由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并集约了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最大化地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因而倍受推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里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1]
与此同时,远程教育也是人们争议的热点。如远程教育中教育资源的“简单复制”、互动性不强、利用率不高、共享机制不健全[2]等,教学支持在基层教学站被弱化,远程学习的自主学习、指导和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3],其教学质量也倍受质疑。
一、“双主体学习论”的内涵解读
“双主体学习论”是指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学生都是学习者(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主要通过“先学”与“后学”的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学习目标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习力的过程。
(一)时代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简单的说就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形态,确切的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4]。它的主要特征,正如经合组织(OECD)所提出的: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为代表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
知识经济时代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从19世纪的50年缩短到20世纪末的3年左右。[5]因此,现时代快速增长更新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多的信息,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要怎样来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不至于落后于时代呢?关联主义、个人知识管理等理论应时而出。
作为数字化时代应运而生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提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被又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这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使得学习者通过他们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域保持不落伍。”西蒙斯认为,学习是一种发生在模糊不清的环境中的过程,其核心成分——置于个人的控制之下,但学习可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因此,我们可将学习集中在将专业知识系列的连接方面。[6]这种连接能够使我们学到比现有的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简言之,在数字化时代里,我们只有在处于网络中心的节点进行学习和知识管理,才能具有强大的个人竞争力。关联主义的学习视角就是基于学习群体之间的信息关联:个人是起点也是基础,知识只有在关联群体中流通才能不断传播、共享、创新并被运用,学了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什么知识,还需要知道哪里存有什么知识,知道谁知道什么知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针对的是信息时代我们在学习知识时如何利用信息之间的关联、信息的关键通道来进行外在的学习、掌握,毕竟我们不可能通过经历所有的知识来进行全过程的学习,只有这样才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个人知识管理认为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个人竞争力,而个人竞争力的源泉就是个人知识力:个人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和创新的能力。但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习、保存、共享等。学习指你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有深度的专业知识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质;保存教会你找到有知识的人,或者用科学的方式把关于知识的材料分类整理,或者是借助软件工具等;共享是自己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一个过程,同时也让大家了解你的能力与学问,挖掘发展的潜在机会;使用与创新则是自己与知识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双赢。[7]个人知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关联主义理论的方法论,但其基础是关于知识的理论,特别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特征、关系,其重要观点如“谁能将隐性知识最先显性化,谁就是知识创新的开拓者”、“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力成为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别的重要方面”。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发展,为现时代知识分子的学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概念分解
1.适用范围: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习者有一定奠定自身知识基础的学习经历,培养了一定的思考力和学习力。
一方面,远程教育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双主体学习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人知识管理,没有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谈不上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知识管理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自我发展意识、时空自控能力、获取信息的技术能力等。
2.概念前提:学习力是个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双主体学习论”的核心目标。
学习力,是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的总和”。“学习力是学习者适应变化、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8]因此,它才适用于的继续教育。社会知识的快速创新迫使生活其中的人们不断地学习知识来保持竞争力,而能动是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唯有把外在的继续教育要求内化为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把知识的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保存、交流、传播、共享、使用和创新知识这一过程的乐趣。
3.两个关系:知识与方法,互为学习的手段,同为学习的目标;师生都是学习者,悟道有先后,师生就是知识管理过程中传播、共享等过程中的关联方,是合作学习者的关系。
知识与方法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知识与方法是互生的共体,每种知识都有其内在规定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也规定了一种的认知方法。但这里讨论的不是某种知识及其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所有的知识、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双主体学习论”,是在关于知识与方法的关系的一般认知上强调知识与方法并重,知识与方法互生共体的关系演义在学习的全过程中。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重点所在,如传统的师主生客,人本主义思潮下的师客生主,又或者双主体,等等。有学者就这些论辨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关于教育主体论争的主要原因:或由于没有从现代教学论意义来理解教学,没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或由于把“主体”局限在实践范畴,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实践,学生的认知过程就不是实践。最后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育教学师生的本质关系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9]其实这些观点,出发点都是教学实践过程中人的能动性,教要由教师主导,学要让学生作主体,即参与教育活动的教师、学生,都需要充分激发其能动性,才能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
同时,教法的不足在于不能全部满足于所有教学对象的学习条件、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而且由于社会与文化的大环境,传统的教育理念始终难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樊篱,学校、家长、社会的教育评价观念也为应试教育所影响。重分不重过程的教育理念不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因此,在继续教育的范畴里,远程教育把学习力作为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科知识的学习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性任务。唯有此,才能真正认清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双主体学习论”不是要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中主客体的本质属性。而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终身学习理念审视下,强调不断学习知识是师生发展、提高的共同的社会取向;强调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是师生在信息时代培养个人竞争力的共同的方法取向;强调知识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同一性与共生性;强调师生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的学习、保存、共享、传播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等等,都是主体,都以目标知识为客体,即师生共存在于知识相互关联的信息通道中。
(三)对传统远程教育理论的评析
远程教育理论主要发展于工业经济中后期,因而在其理论的宏观层面作为时代印记的工业化倾向明显。英国学者佩拉顿(Parraton)在1981年提出的一个由14条原理构成的远程教育的普遍理论。其中,第二、第三、第五条原理中表述了远程教育有增加教育机会、扩大教育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和较高的成本效益的优势:“第二条,传统教育由于教师和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空间,通常具有相对较低的固定的生师比。远程教学可能突破传统教育的生师比从而极大地扩大教育的规模。”“第三条,在一般情形下,远程教学比传统教育成本较低,无论是学习开支还是单位成本都是如此。”“第五条,远程教学可以为无法进入传统教育体系的对象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10]1967年,德国学者彼得斯首次提出了远程教育的工业化理论,其核心是将远程教育比作教育的工业化和技术化形态,而将传统的、面授的和集体的教育归结为教育的前工业化形态,即远程教育以教学过程的高度技术化为其基本特征,远程教学主要依靠技术媒体来实现,而传统教学则主要是面授的和以集体为基础。
在远程教育理论的微观层面,其技术化倾向明显。瑞典学者霍姆伯格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功能主要有两个:设计、开发和发送多种媒体的课程材料,以及在学生学习时通过各类双向通信机制实现师生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助服务;他把远程教育看作是一种有指导的教学会谈,认为远程教育的目标是针对学习,学生参加这种特有的成功会谈将促进学习,进而依据这一理论提出设计、制作远程学习课程的材料需要具必“学习内容呈现方式易于接受”、“鼓励学生相互交换观点”、“努力使学生真正对学科和有关产生兴趣”、“明确建议学生去做、去思考”、“个人讲话的方式包括使用人称代词和所有格代词”和“改变会谈题目时,可采用各种印刷标点符号或用录音会谈方式”等6个特征。[11]
从远程教育理论的宏观与微观层面来看,远程教育的最大功效是最大化地利用工业化的技术扩大教育规模和减低教学成本,其理论基础还是传统教育的东西,区别主要是“用什么教”及其基础上的“怎样教”;因此,传统远程教育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典型的器物教育或者说工具教育理论。
(四)远程教育发展的理论诉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三大战略目标。而一个具体任务,就是要“办好开放大学”。因此,全国规模最大的远程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杨志坚提出:“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更名或翻牌,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选择的战略转型。”“强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必须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主要载体”[12]来开展、运行。
同时,开放大学的建设,远程教育的战略转型,需要对远程教育的理论认知进行根本转变。国家开放大学要“建立起内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外部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枢纽作用”,“为普通高校、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出版机构、行业企业、社区等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远程教育的理论存在明显的工业化和技术化倾向,这是远程教育的优势,也是远程教育现时代的认识缺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远程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是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怎样的可持续发展的人,人的发展需要怎样提高个人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的个人竞争力的发展需要怎样,个人学习力的培养、提高需要怎样。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也是教育的基本属性所在。因此,远程教育理论的基本立足点就应该是培养人,培养现时代具有竞争力的人,具有学习力的人。正如丁兴富教授所强调的:“社会历史动力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个人发展的动力则是远程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根本所在。
远程教育一直以来都被教育界看作是优化教育资源、使学习者超越时空限制进行自主学习、扩大教育规模、降低教学成本、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直接就被视为学习者用来学习知识、管理知识的手段,不是个人(师生)竞争力、学习力发展的手段。因此,远程教育对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不断创新的依赖程度已到了迷失自我的时候,教学资源的优质与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的灵活、便捷并没有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能动性的发挥。这正是本文提出远程教育“双主体学习论”的基点。
二、远程教育“双主体学习论”提出的意义
(一)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极速创新、信息的过量呈现,知识已然成了生产的核心要素,信息的辨别能力也成了人们学习力的关键所在。因而对个人发展其竞争力就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提高不断学习知识的能力。“双主体学习论”使远程学习成了时下人们便捷、高效、灵活的主要选择方式的同时,引入知识管理理论则将使远程学习从传统的教学服务支持与自主学习的过程转变成师生互生互长的学习与提高过程,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也将从远程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积渐为个人学习力的培养方法。
(二)符合新时期个人竞争力提高的需要
个人竞争力的核心是培养学习力。同时,继续教育成了个体和社会的内外需求,社区教育的不断拓展,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全面建设,其中关键都是“学人”(学以成人,成为有竞争力的人,即有竞争力的人成其于学)的培养。“双主体学习论”以培养学习力为第一目标,把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融为一体,把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把个人的学习发展与社会的学习要求结合在一起,使人外在的学习成为自在的存在方式,师生在远程教育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学以成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渐成为其学习中与学习后的一种自在自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为传统的远程教育学习理论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理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关于人认识理论的发展。曾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思想的发展与引入教育领域,都对当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阶段性贡献,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如今,我们借鉴关联主义、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远程教育中提出“双主体学习论”,也试图让远程学习从根本上深入人心甚至成为师生自在自为的存在方式。
(四)对远程教育中的知识与方法、教师与学生提出新的认知
传统远程教育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功能主要归于设计开发和发送课程材料,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而学生则主要是在接受远程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社会对远程教育的使命则主要归于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甚至成为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双主体学习论”则认为远程教育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服务,不如说是一种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的体验过程,一种新时期知识分子(师生)的存在方式。知识与方法的关系,正如师生关系一样,在其实践过程中都有一种被社会性和目的性规定的主客体关系,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各自的主体性存在的尊严。因此,我们用某种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也可以用某些知识来熟悉并掌握学习方法,知识与方法同为我们的学习目的,教师与学生同为远程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认知将有助于将我们的继续学习开创一个新的境界。
“双主体学习论”作为一种对远程教育理念与存在的全新审视,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理论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大家对知识与方法、师生关系、远程教育理论与知识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反思,从而作好开放大学建设的思想准备。同时,理论本身作为一家之言,也存在诸多不足,还需要从内涵的深化与外延的扩展等方面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1-08-20.
[8]钟志贤,林安琪.赛伯人际管理:提升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力[J].远程教育杂志,2008,(5).
[9]陈信泰,孙振东.对近年来教育主体问题论争的意见[J].齐鲁学刊,1992,(3).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也是国家强盛、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严重的“诚信危机”。而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也没有逃脱“诚信危机”的冲击,当前,青年大学生党员的诚信现状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在同年龄段的群体中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影响了大学育人目标的实现,探究大学生党员失信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体系,对高校育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诚信教育的积极现实意义
如果说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是一次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那么诚信教育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而学校教育又是诚信教育体系的基础。现在提倡教育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外语、计算机、国际金融贸易、涉外法律等专业和课程都非常热门,不仅学生家长热衷于此,学生们趋之若鹜,办学者也高度重视。这本身没有错,但也要看到,仅有这些还很不够。工具理性要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交融,智商要和情商相平衡,良好的思想境界、道德素质也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适时进行诚信教育也是时代赋予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大学生成才立业建设祖国的人格要求。
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几点对策
(一)抓好教育,提升诚信意识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应注意改进教育方式,更新诚信教育理念,拓展诚信教育内容。一是要进行全程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内容加到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中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每个角落。二是要改进教育方式要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紧密联系大学生党员生活和社会实际,充分挖掘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之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诚实守信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并内化成自己的道德行为,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三是要把诚信意识与公民意识、平等意识、创新意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党员从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出发加强诚信修养,使学生党员从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中解脱出来,按规则办事,使大学走向公正平。
(二)抓好制度建设,建立诚信档案
首先,加强师德规范,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一方面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有教书育人和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提高为人师表的道德觉悟,以爱岗敬业和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做诚实守信的典范。另一方面,高校也应修订和完善有关教师条例,使广大教师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完善教师的教学规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此外,还要建立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和行为规范,通过他们影响大学生党员诚实守信良好习惯的形成。其次,建立大学生党员诚信档案,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轨迹,将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诚信,充分引起学生对个人诚信问题的关注,自觉地维护自己良好的信用,树立珍惜信誉如同珍惜生命的理念。大学生党员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有:基本信息、信用记录、各类意见等,可以包括学习诚信评价、工作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等五个方面。
(三)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诚信校风学风
通过营造自然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崇尚真善美,让大学生在人文熏陶中净化心灵、锤炼人格、提高觉悟,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首先,以先进人物为典范,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时代精神,使大学生党员学习有方向,赶超有目标,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现实感和吸引力。其次,组织学生党员诚信论坛,广泛开展诚信专题讨论,诚信演讲活动,诚信辩论活动,诚信主题团会、班会,诚信知识竞赛,诚信与失信案例评论等活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诚信、探讨诚信、研究自己及身边的诚信与失信状况及根源,更深层次认识诚信,挖掘诚信的内涵,让自身诚信由一般的认识内化为诚信信念,外化为诚信行为,上升为诚信理论,使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得到升华,达到人生的更高境界
(四)抓好诚信考核工作,构建评估机制
针对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特点,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要求,对其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党员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党员诚信度测评体系是当务之急。一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二要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党员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三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党员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四要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党员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进一步预测大学生党员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从而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大学生党员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大学生珍惜自己的信用,终身守信。
参考文献:
[1]杨慧中.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6):44.
[2]唐绍利.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J].商业经济,2008,(8).
[3]朱淑琴&罗慧.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分析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8,(7).
[4]黄晓利,黄文.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重塑[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00-102.
作者简介:
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要不断学习,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
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应是教师的事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援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三.通过远教的培训,使自己重新认识到语文教学重视交流与沟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目标是对检测所反映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与“析”。“评”指的是依据检测情况,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做出正确的全面的评价,“析”就是对检测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剖析。具体地说,从知识技能层面,要“查漏、补缺”,即纠正试卷中的各类错题,并举一反三,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过程与方法层面,会“交流、反思”,即对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有多种思路解答的问题会交流讨论,反思提高;情感态度层面,要“自觉、求助”,即对于试卷中所出现的一般性错误,要自觉订正,自己不能够解决或有疑问的题目要乐于求助同学或老师。
二、单元形成性检测题的设计编制
单元形成性检测题的设计与编制质量会直接影响以上目标的达成。在检测题的设计时,不仅要求题目能够巩固与检测学生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沟通题目之间的联系,体现检测题之间的层次性、连贯性和开放性。
(一)层次性
第1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识记情况,第2、3题则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情况,并且这两题又有一定的联系,第3题的思路可以从第2题中受到一些启发,而第2题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个实例。这三个题目虽然分布在不同的题型中,但构成了从多个侧面检测学生对“小数性质”理解情况的一个整体。
题目编制的层次性,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评析”,评析自己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同时,为了把这些分散于各个题型中的题目联系起来分析,我们在编制检测题中,在8K纸两栏的中间增加了一栏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解答完成每一个题目后,认为它与哪一个知识点有联系就与相应的知识点用线连接,从而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连贯性
第1题可以有多种思路,如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列举出所有结果后再进行选择,也可以分为用“四舍”时原数大于近似数、用“五入”时原数小于近似数这样两个步骤。第2题则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有多个结果,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第3题则需要根据对“小青说:我的身高约是1.42米”的不同理解结果,来决定小青与小红谁更高。
一般地,习题的功能主要是巩固与检测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开放性习题则更加侧重于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灵活、深刻、全面地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或解释现象。
三、单元形成性“预学单”的设计
在单元形成性检测后,教师要认真分析检测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同时,我们认为,教师分析检测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评”与“析”服务。为此,我们要求把教师的检测分析结果转化为可供学生自我评析的“预学单”。下面是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助学单(节选)。
“预学单”第2题中的典型错例,是教师通过对错题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而遴选出的班级典型错例,一般这组错例控制在5题以内,每一题所含的知识点不尽相同。由于学生的差异,不同学生需要评析的内容会各不相同,而且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预学单”与批改后的检测卷都在讲评课的前一天下发,让学生依据预学单进行自查、自纠、自评与自编。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形成性评析教学,学生已经有了自己需要评析的方向、内容与题材,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与评价的工作就可以了。
四、单元形成性评析课的教学样式
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的复杂性,在单元形成性评析课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差异作为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课前学生“自主评析”、课中进行“互助答疑―错例辨析―习题评析”这样一种教学样式。
(一)互助答疑
以小组内一对一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解答“改一改”时“仍不会”的题目,没有不会的,也可以在组内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学习心得。我们认为,“查漏补缺”是评析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每一位学生查到的漏和需要补的缺不尽相同,通过这一个环节,以“生教生”的形式克服集中讲评时一刀切的弊端。如果在小组答疑中还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还可以解疑,请各个小组提出在组内还无法解答的疑问或困惑,发挥全班学生的智慧进行思考与交流。这个环节一般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
(二)错例辨析
这个环节就是对在“互动答疑”时没有被学生提到的“预学单”中的典型错例组织辨析。在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对错题所包含的知识、思考方法等进行板书提炼,从而形成检测卷所涵盖的知识结构(如下图)。其中的难点问题,在辨析后教师可以补充相应的练习。这个环节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时间。
(三)试题评析
课前,教师可以收集学生上交的助学单,对其中“评一评”的情况做一个大致了解。尤其是对同一个习题,会有“好”与“不好”两种意见,这时可以请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对于认为“不好”的题,在提出改进意见的同时,可以进行修改与创编。如对解答题“小红和小青谁高一些”,大多数学生认为本题好,题目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但也有学生认为这个题目不够好,无法确定谁高一些,有一些学生还因此在“预学单”中写了自己修改后的题目(如下图)。
1.教学点设置没有全面铺开。共有16所基层电大,其中包括12个盟市电大和4所系统电大。目前,除校部外,只有包头、兴安盟、赤峰、鄂尔多斯和巴盟等5所电大建立了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学习中心或教学点,仅占31%。绝大多数盟市级地区残疾人高等教育是个空白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残疾人高等教育系统的全面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开展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是一项惠及广大残疾人的重大举措,由于教学点设置的局限性,致使这项惠民政策难以惠及到全区各个盟市的残疾人,全区绝大部分地区的残疾人还没有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在全区还未得以充分体现。
2.建设与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建设标准要求。发展规划是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保障,地方学习中心在残疾人远程教育办学实践中感到,残疾人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缺乏整体发展规划指导。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逐步推进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在全区各盟市电大系统的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盟市学习中心(包括旗县教学点)如何建设与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建设指导,制约了地方学习中心和教学点的建设与发展。地方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要求,造成地方学习中残疾人远程教育机构不健全,没有相对独立的办学机构、师资和管理人员队伍,以及没有适合残疾人学习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等等问题。
3.教学点设置没有向旗县延伸。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就是充分利用电大系统的教育资源,运用网络现代远程教育方式,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牧区,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为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开展学历教育和各种培训,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系统,为建立满足全民学习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做出贡献。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牧区,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是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内蒙古自治共有12个盟市、101个旗县市,目前,地方残疾人远程教育还仅仅停留在部分盟市级电大,还没有向旗县级延伸,覆盖面积极其有限。因此,系统优势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难以满足农村牧区、边远和民族地区残疾人的高等教育需求,教育公平在各个盟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4.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无论是校部学院还是盟市教学点,电大残疾人远程教育都是依托和借用原有电大开放教育设施开展办学活动的。尽管进行了一些改造和建设,但还难以完全满足残疾人求学者的需求。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适应残疾人学习的无障碍设施不完善,使求学者在校学习期间还感到诸多不便。诸如卫生间的设置问题、盲人通道、轮椅通道设置问题、机房设置和使用问题等等。
5.专业设置及招生对象具有局限性。目前,全区残疾人高等教育主要面对肢体残疾人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专本科、“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专科、“会计学”专业专科等两个层次三个专业,专业设置和招生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有些专业也适合其他类别残疾人学习,但由于受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制约,还没有能力满足所有类别残疾人的求学愿望。许多其他类型残疾的求学者诸如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等类型的残疾人,还很难享受远程高等教育的阳光雨露,很难实现自己的求学愿望。
6.政策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发展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党委、政府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先后下发了《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强调一定要“加快发展残疾人教育”,明确提出“对取得毕业证的残疾人学员学费给予全额补助”。内蒙古财政厅也表示同意对残疾学员的学费予以全额补助,而补助经费按照隶属关系分级负责,从各地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内蒙古学院对呼和浩特市残疾人学员学费补贴政策落实得好,学院在办学上与内蒙古残联及呼市和各旗县区残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内蒙古残联为学员全额补贴学费,呼市残联为学员解决教材费和学杂费,学员可以“零费用”上大学,旗县区残联帮助招生,有的区残联场所办学一直很稳定,值得学习和借鉴。然而盟市学习中心办学中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残联领导的换届或调动,使得政策难以有效执行。特别是组织残疾人招生报名时,一些地方基层管理部门的态度不积极。他们更热衷于把残疾人保障金用于补贴残疾人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更直接的形象工程上,而不愿把钱投入到教育上。
二、地方学习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一)地方学习中心建设是系统办学的客观需要
系统办学是电大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也是电大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校生规模就达到了8600多人,就是借助了电大系统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没有遍布全国各地的系统办学网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大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电大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也是如此,也必须加强和推进系统建设。地方学习中心是电大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基本单元,没有地方学习中心的存在,就没有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系统的存在,因此,加强系统建设必须以强化地方学习中心为根本,地方学习中心建设不完善,势必影响系统的协调运转,影响电大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
(二)地方学习中心建设是残疾人求学者的实际需求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大部分都生活艰难,经济拮据。由于受经济、生理等条件的制约,“距离”也是影响残疾人求学的重要障碍之一,就近上学是他们的最大愿望。地域辽阔,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居全国第3位。而且东西跨度长,呈狭长形,东西相隔近3000公里。这种地域环境的特殊性必将为广大残疾人求学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地方学习中心(或教学点)是学生就近上网学习及参加学习小组讨论、进行集中辅导的主要场所,如果布点不合理,覆盖面过小,延伸或拓展不到基层或边远地区,就会有很大一批残疾人求学者,望而止步。就近上学是残疾人的迫切愿望和客观需求,送教上门是电大办学的主导思想和方向。因此,只有稳步推进地方学习中心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或区域建设地方学习中心,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扩大覆盖面,才能满足更多残疾人求学者的愿望,使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政策惠及到更多的求学者。
(三)地方学习中心建设是推动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地方学习中心是残疾人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壮大残疾人高等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发展地方学习中心建设。地方学习中心是系统办学的基层单位,只有通过地方学习中心才能使残疾人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社区、深入农村牧区和边远民族地区,使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因此,加大地方学习中心建设力度,稳步增加设置数量,扩大残疾人高等教育服务覆盖范围,更广泛地招收吸引更多的求学者,是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地方学习中心又是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窗口,只有强化地方学习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维护系统形象,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地方学习中心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强化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应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残疾人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应当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特殊的教育教学方式,否则,教学质量和效果将大打折扣。目前,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高等教育主要依托电大的师资力量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很难从外界吸引高规格的特教专门人才。然而,这些电大系统的教师大多未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无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服务意识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需求对现有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门培训,既要使他们掌握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更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服务意识。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必要的无障碍设施,满足残疾人求学者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
(二)扩大延伸覆盖规模,完善系统网络
目前,全国电大残疾人高等教育累计招生8600多人,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0.1‰,而累计招生650多人,占全区残疾人总数的0.05‰,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数。据统计,在152.5万残疾人口中,各类残疾人所占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21.2万人,占13.9%;听力残疾26.7万人,占17.5%;言语残疾3.0万人,占1.97%;肢体残疾59.0万人,占38.68%;智力残疾11.8万人,占7.74%;精神残疾13.6万人,占8.92%;多重残疾17.2万人,占11.28%。其中,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人数达109万人,占72.05%。这些残疾人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城镇和社区,基本上都具有学习能力,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地方电大的系统和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在残疾人远程教育中的作用,稳步推进面向残疾人的远程高等教育在自治区的延伸与发展。盟市级电大要率先行动起来,积极完善办学条件,建立起盟市级残疾人远程教育地方学习中心,填补各个盟市级残疾人高等教育空白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旗县、社区延伸,拓展延伸面,扩大覆盖规模,完善全区的系统网络建设,构建相对完善的适应多类别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平台,满足全区更多残疾人求学者的学习需求。
教师能从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寻找到更全面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拓宽和丰富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远程资源网上的先进教育方法,运用于自身的教学中,从而弥补自身在教学上的不足,使自己的课讲解得更加细致、生动,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而学生也能在这们学习氛围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图、文、声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所学知识,从而弥补学生抽象思维和语言理解上的不足。
1、背景
我国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教学中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国内教育界已经开始以电影、幻灯等来作支持教学的尝试;随后出现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20世纪70年代,国家加大了对电化教育的投入,不管从政策还是从经费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为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等;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农远工程”的实施,让电视、DVD、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走入农村学校的课堂成为了现实,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师资等客观事实又限制了这些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为例,一方面部分教师觉得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不如传统教学方便,不愿意使用DVD、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年龄偏大的教师身上;另一方因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课堂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这不得不与繁重的教学任务发生冲突,部分愿意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教师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不得不放弃革新课堂结构的想法。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来看,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从长远来看,如何运用好“农远工程”配发的设备将直接影响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进程。
2、媒体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1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步培养教师运用媒体设备的能力。
很多人容易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混淆,或是认为两者本就是指的同一种东西,但实际上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别――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等同于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而教育技术是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教学资源的技术。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描述,即“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 现代信息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为什么是一个乘法等式?我们知道乘法等式中不管乘数或是被乘数为零,那么结果就一定为零,也就是说如果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那么“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缺一不可。
所以,拥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首要条件,也是“农远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有“思想”才能促使教师愿意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整合;有“理论”才能保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目前,还有大量的老师不具备或是仅有有限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这种情况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较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尤为明显,加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无硬性要求,所以导致“农远工程”配发的多媒体设备空置率较高。这不但造成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更是有碍于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在此情况下,应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教师进修学校或电教站组织,对各校抽派的精英力量进行系统培训,形成一支能力过硬的培训队伍,然后对各校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逐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2重视DVD等单向媒体的使用
在“农远工程”的三种配发模式中都涉及到电视和DVD,从表面上看,此类单向媒体与课堂的整合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不仅无太大优势,而且课前准备的过程比传统教学设计要复杂很多,这也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意使用此类单向媒体。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些问题,如配发的光盘中有大量的优秀师资的授课内容,他们完全可以在备课时参考其精品内容,辅助自己备课,并可用于自己的课后反思总结;图文并茂、声形俱全的动态影像有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内陆地区的学生接触“大海”的机会甚少,单纯的通过文字来理解什么是“大海”会显得极为枯燥,如果利用DVD放一段有关“大海”的视频,那么学生对“大海”的理解就会深刻很多。
总的来说,DVD等单向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为两类,即:
(1)全程依托式
这种模式一般较多用于使用单向媒体的初级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均以光盘中教学现场的范例为依据来设计、组织教学,其特点是教师基本按照光盘中的脉络来安排教学,且基本采用“播放暂停再播放”的操作程序,在暂停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给予适当的解释,这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气氛,有针对性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该模式对课堂结构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让课堂变得不再沉闷,让死板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影音,但其适用范围也有较大的局限性,通常这种模式多用于科普类学科的教学,而其他学科的教学若要采用此模式就需要教师注意对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的把握。
(2)组合式
这种模式是全程依托模式的进阶,它是建立在教师已熟练掌握DVD等单向媒体使用的能力之上的,它需要教师对DVD资源的理解更加深刻,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教师除了可以利用DVD光盘中按照常规教学方式组织的资源,以显性方式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外,还可以利用DVD光盘中的各种隐性资源,如DVD光盘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对事件的看法和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探讨等,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
组合式与全程依托式最大的差别是,教师有自己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光盘资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起主导作用。教师可光盘资源进行情景创设,如让学生与光盘中的“学生”之间开展竞争学习等,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使原来单向媒体变成互动课堂的重要的支持工具。
2.3计算机等交互式媒体的使用
通常我们把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这在沿海一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使用较早。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农远工程”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学校都配置了计算机教室,特别是城镇的中小学已基本实现100%的配置率。这也表明计算机网络教室进入每一所中小学、进入课堂是发展的趋势。
计算机等交互式媒体的使用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它不像使用DVD等单向媒体那样仅仅停留在应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它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功能,这是其他教学媒体不具备的优势,正是因为计算机具有这样的特性,使得我们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探究型的教学方式。如某数学老师要上一堂关于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老师一般会在课前就在黑板上画上几个不同类型的四边形,而将计算机引入课堂之后,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对一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例如由老师提供一张房子的户型图,以及装修所需的原材料的单价,让学生对该房子进行装修设计及预算。从表面上看,一堂本应是学习面积计算公式的数学课俨然变成了一堂美术课,但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却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课堂不在枯燥,学生情绪不在沉闷,教师不再喋喋不休,师生及生生互动更为热络,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在无形中让学生展开有效的竞争。实质上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提及的“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而计算机在此就充当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的工具。
诚然,有了计算机的课堂也不一定就是生动的课堂,最关键还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用好CAI。一般来讲设计并使用好CAI课件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
(1)直观性。教学媒体的优势就是能够呈现出影音俱全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和理解的情景,所以我们在CAI课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直观性,让整个课堂内容都能够“动起来”。例如在历史课上揭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的进程”,我们就可采用FLASH等软件,制作出动态的影音效果,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陆续加上《》、《》、《》等主要内容,可以看到割地的面积越来越大,赔款的数额越来越多,被迫开放的港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到内陆。
(2)创新性。在CAI课件设计过程中,应以探究型教学设计的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3)可操作性。这里的课操作性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试想要是整堂课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那么即或是使用了计算机等交互式媒体的课堂也犹如使用DVD等单向媒体的课堂一样,让交互式媒体的优势变得黯然失色。
3、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
3.1范例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倡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现代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那么在范例设计时就特别需要注意不要因为范例太过具体而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美术课需要学生画一个物体在光照情况下的影像,如果范例设计太过具体,就很可能出现一大批跟范例雷同的作品,但毕竟光照的角度不同,物体呈现的影响也不同。
3.2量规设计。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量规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后的电子作品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应该包括一些感性的因素,比如创新性,色彩的搭配等。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260-03
The Research on the Uighur_Chinese Bilingual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Standards of Long-distance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lnigar1, WUSHOUR Silamu1, NASIRJAN Tursun2
(1.Ini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2.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based on network already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it gave a scheme of design for Uighur_Chinese bilingual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referred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foreign major long-distance education technology norms and standards, it was based on the LAMP open-source software, and using B/S network computing model for the network curriculum. It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China's north western region.
Key words: standards of long-distance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teaching; network course; Uighur language; unicode
1 引言
本文选题来源于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中新疆远程教育网络双语软件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报道新疆约有400多万名学生、30余万名教师、各民族学校都需要远程教育系统软件、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计算机基础教育。可知远程教育是提高我区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网上教学已经正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场上各种类型的针对汉语和英语教学的远程教育软件已经很多,产品和教学课件资源很多。而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包括维吾尔文文字属于“复杂文本”语言,具有与上下文内容相关的显示形式,双向性,连字形式等特点,经过从维吾尔文文字特点和新疆地区教育的现状等角度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软件主要针对我国东部的学校教育情况而设计,不太适合新疆地区各民族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适合我区的双语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是新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中迫切的需求。
2 网络教学平台相关标准及技术
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是随着远程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史过程。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IEEE LTCS、ISO JTCI/SC36等。在国内,鉴于国际竞争和资源更大范围共享的长远考虑,标准的需求正在推动着我国教育技术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
2.1 我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研究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充分调查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特别是参照IEEE 1848的框架,根据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标委会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CELTS ,目前包含27项子标准,分为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五大类(如图1所示)。
2.2 本文依据的主要标准和技术
2.2.1 学习管理系统规范(CELTS-20)
本标准定义了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的原则和术语,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实现学习管理系统(LMS )互操作性的指导方针,包括:如何管理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如何在一节课上课前后,在课与CMI 系统之间交流信息;如何让原先在某种CMI 下运行的课程,在另外的CMI 系统下工作;如何保存课堂数据。本标准主要以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 (IEEE LTCS) 2000年9月的标准草案P1484. 11D3.4 为基础进行制定。
2.2.2 网络课程的SCORM规范
SCORM内容集合模型CAM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公共的方法,把学习资源组合成学习内容。还定义了如何确认和描述学习内容,怎么整合成一个学习内容或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学习内容如何在学习管理系统和内容知识库这样的系统之间移动。SCORM内容集合模型由下面四个内容组成:
1) 内容模型(Content Structure):描述了从学习资源中构造一次学习体验所需的SCORM的内容组件,定义了如何把一些低等级的、可共享的学习资源组合成一些高等级结构的对象的方法。内容模型由素材(Assets),可共享内容对象(SCO)以及内容组织(Content Organization)组成。
2) 内容包装(Content Packaging):提供一种标准方法用于组织和交换学习内容,其目的是使学习内容能够在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和内容知识库之间移动。
3) 元数据(Meta-data(from IEEE LOM 1484.12)):提供使用一个通用的方法和通用的命名来描述学习内容,通过元数据可以系统地搜索到学习内容并且返回学习内容以重复使用。
4) 序列信息(Sequencing Information):一组定义规则集的模型,描述了活动的固定次序,活动与学习资源可以相关也可以无关。
2.2.3 XML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在参考SCORM与CELTS_41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XML 的 Web课件制作模型,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引入组件化设计的思想,将一门课程分割成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资源组件,而学习资源组件可以是教学素材本身或教学素材的组合,并用元数据标注以便查找、复用。课程的生成就是按需动态组装相关学习资源组件的过程,使开发出来的课件可发现、可复用、可组装。
在课件模型的基础上,为了定义课件规范和保证XML文档的有效性, 本文开发了有关课程和知识点的 XML DTD文件(全称是document type defined 文档定义类型,用来定义页面的表示,浏览器根据你的DTD来解析页面)。定义知识点的DTD文件部分如下所示:
Knowledge_Type*,Difficulty,Importance,Master_Leveal)>
!ATTLIST Knowledge-Unit id #REQUIRED>
!ATTLIST Knowledge_Unit Schal_Type (unit|section meta) #REQUIRED>
………………………….
!ATTLIST Content_Type(compound meta)#REQUIRED>
………………………….
2.2.4 维吾尔文的特点及Unicode编码
维吾尔文字母与汉英文不同的是,首先书写方向相反,汉字和西文的书写方向是从左到右,而维吾尔文的书写是从右向左。其次,维吾尔文由32个字母组成,有120 多个字符形式,维吾尔文的一个字母依在单词中的位置不同会有4种变形。即 首写,中写,尾写形和独立形。在文字输入时要根据字母在文字中的位置来确定使用何种形式。字母不等宽而且某字母的4种形式也不等宽。每一个维吾尔语词是由这不等宽的120多个字符连接而成,书写出错率比较高,词缀直接连接在词根上表示不同的含义。
因为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都借用了部分阿拉伯语字母,所以编码时应该在阿拉伯语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充。所以针对此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维吾尔文字库编码选择的问题。国际Unicode协会2003年8月27日的Unicode4.0版本为所有维吾尔文字符都分配相应的Unicode 码,弥补了维吾尔文字信息处理上的一个空白,对维吾尔文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带来了极大的突破。在Unicode平面上每一个维吾尔文字符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不与其他文种字符冲突。因此采用的是基于Unicode标准的维吾尔文字库编码方案。因此在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Unicode编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双语教学网络平台的设计
3.1 双语教学网络平台工作模式的选择
目前,教学平台的工作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种: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混合模式。B/S架构具有许多优点,如有良好的增容性,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较好的安全性,具有优秀的跨平台性和高度的信息共享度等。
根据维吾尔文文本特点,地区网络结构与现状和用户需求,分析得出对于本网络教学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比较适合我地区远程教育水平要求的。该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体系是利用Web 服务器和php作为数据库操作的中间层,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处理流程与Web 技术密切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三层Web 结构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体系,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教师和学生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执行请求,Web 服务器读取相应的php文件,使用脚本解释引擎对文件进行解释执行,对后台数据库执行查询等SQL 命令,调用符合用户指令的应用服务,然后再将结果返回用户的浏览器并显示出来。
3.2 双语教学网络平台体系结构
在分析上述远程教学信息标准的基础上,综合我地区教育系统对于远程教育的各种需求,搭建了符合标准的网络教学平台架构,明确了最终的架构即一个完整的支持网络教学的系统主要由四个子系统组成: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其本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
1) 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是一套提供远程教学服务的系统软件。它以网络课程为核心,在教学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学科教学资源,为实施全方位的现代远程教学提供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有:课程管理系统、作业系统、答疑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师生交互、自主学习、个人信息等,在这些系统的设计过程当中, 维文文字的输入, 维文文本的分析, 维文文本的处理等等技术突出了该系统的主要特点。
2)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各种与教务、教学相关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角色权限、人员管理、课程管理、资源管理、考试管理、系统统计、缴费管理、信息管理等。该平台针对三类用户:学生、教师和管理员,每类用户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3)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建立教学资源库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探索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本质是让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学习的内容、发现学习的规律并得出结论。教学资源库中由于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并提供了先进的信息查询手段,学习者可以方便快速地发现学习内容,因此更加积极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教学资源库首先是按照学科来组织,其次按照素材类型来组织,每种类型的素材都需要标记不同的属性,便于归类存储和检索。教学资源库为各级各类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背景材料、扩展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分类多媒体素材。教学资源库也可用作教师备课使用的参考资料(包括各种史料、教参、优秀教案和优秀课例的分析等)。用户在资源库中可以实现资源检索和资源下载两方面的功能。由于该系统是针对少数民族使用群体而设计, 除了准备大量的汉文资源外, 还需要准备较大容量的维文文字,视频,音像等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正确显示需要Unicode编码技术。
4) 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网络课程开发工具主要提供了网络课程开发模板,可以帮助任课教师快速、有效地制作网络上运行的课件。该系统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设计了少数民族需求的网络课程开发模板,帮助更多的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用户使用该系统。
3.3 系统开发环境
目前,Linux+Apache+PHP+My SQL应该说是很热门的组合,也是最经济的选择,因为这样的组合几乎是免费的,成本与效益比也是最低的;Linux是跨平台的系统,同时,PHP和Apache在Linux/UNIX下还可以运行得更快更好更安全; My SQL 支持Unicode编码,适合维文的数据库设计。因此,本文采用Linux操作系统建立Web站点,并选用Web服务器Apache和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采用PHP来实现动态数据交换。这样,就可设置一个Linux下完整的Web服务器Apache、PHP编译于其中,并集成了对MySQL等数据库的支持。
4 结论
本文依据网络教育标准,搭建了一个双语网络教育平台,主要论述了双语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部分。本系统是一个支持双语言的,符合网络教育标准和学习规范的系统。由于符合标准,因此从理论上讲系统可以接受任何符合规范标准的学员和课件,并且也可以和任何符合标准的学员和课件进行整合。
参考文献:
[1] 苏来满・萨吾提.维吾尔语语法[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20-31.
[2] 姚奇富.网络辅助教学理论与设计[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77-90.
[3] 韩万江.软件工程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沈中南,史元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简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5):66.
[5] 李伟群.基于J2EE和XML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研究与设计[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6] 李浩.基于SCORM规范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04.
“文库”强调本土实践特色和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性,特别重视在内容维度与方法维度上具有创新特色的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实践研究成果,希望有益于推动学术成果在远程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转化和实际应用,如发展成熟、定位前沿、功能全面、使用方便、用户广泛的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或平台的运行,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及其应用案例,多平台、多终端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估,泛在学习应用模式和应用案例分析,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策略,网络课程的学习活动设计,基于学习分析的在线学生支持,等等。
“文库”强调聚焦问题研究,避免片面追求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宏大叙事”,针对远程教育及其发展进程的特点,重点呈现作者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成果及独特的见解。如关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和应用,远程学习者的自我管理,在线学习者的心理测评,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交互,混合学习的开展,网络课程设计以及导学、助学与评价等方面亟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和难点问题,展现应对以可汗学院、翻转课堂、MOOCs等为标志的新一轮教育教学信息化浪潮的方略,提供多元的参照视角。
“文库”倡导平实的文风,着力避免炒概念、贴标签,希望做到理念国际化、案例本土化、语言通俗化、操作方便化。遵从规范严谨的实证研究范式,通过元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话语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深入探究远程学习者的特征,聚焦既有研究的空白点和薄弱点,以专业化视角拓展远程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贡献本土化的相关理论模型、测评量表,以期为远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收入“文库”的一些专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等研究成果的延伸和拓展,力图体现学术研究的纵深感。有的专著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实践应用探索,强调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如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应用与评价,基于国内数百所院校使用的在线教育平台相关专利产品的深入研究;网络课程的导学与评价,基于作者定制的MOOCs平台和采用前沿技术的MOOCs课程开发。“文库”所涉及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设计、远程学习中的交互策略、基于学习分析的在线学生支持等研究成果,本身就具有实践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