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5 18:47: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猾)
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
(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
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
53.只使坠
(纵使,即使)
54.充塞四虚
(四方)
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56.国人道之
(讲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指子女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文章的义理
今义:文章的意思
3.去后乃至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7.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用
8.不亦君子乎
古义: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9.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10.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11.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3.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14.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精力集中 今义:安静、不嘈杂
15.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不安全
16.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缓慢
17.少时
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小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19.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20.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21.身亡所寄
古义:依附,依托 今义:寄托
二、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就必须有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端正态度。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文言文是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所以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端正态度,积极致力于文言文的学习。其次,重视讲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由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讲读技巧。例如,对于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此文用词精准,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自己的讲读技巧,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文言文的美。
2.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文言文感兴趣才能学好文言文。传统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大都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文言文。另外,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在课外也主动地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在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传统的“串讲”的方式。对文言文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解释,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严谨认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单调无趣的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除了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自然风光。
三、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并不广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不到文言文,而且,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遣词用句有很大的差别,读起来很拗口,也就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通过诵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多多接触文言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可以让男女生分别读文章的不同部分,来表现兰亭流觞曲水的清脆水声以及文章中深沉稳重的思想感情。
2.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文言文与如今学生的时代背景相距甚远,语法习惯也与学生熟悉的白话文出入颇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晦涩难懂,不知所谓,渐渐产生抵触敷衍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重新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带领他们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魅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比如可以在学习前先让学生接触一些关于文言文的影视作品,可以是根据文言文内容改编的电影,可以是介绍文言文写作背景的纪录片,也可以是文言文作者生平介绍的小视频,通过影视作品的叙述可以使学生初步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以所学文言文为主题的多种语文活动。如果是游记类型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地重游。参考作者的游览路线,将观景的心情进行古今对比,甚至仿照文言文结构写下自己的旅游心得。如果是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改编成情景剧,以文言文形式演出来。可以改编成历史正剧,也可以改编成历史喜剧,甚至可以加入流行的现代元素,如穿越,改编成多个历史事件的串烧剧。如果是揭示哲理的文言文,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探讨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是否过时,或者组织一场知识竞赛,对学生的文言知识进行考查。
3.强化字词句的学习以夯实基础
(1)明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的话,就能使文言文的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重点。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古今异义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型,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针对这几个方面加强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学习。(2)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能使结果事半功倍。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启发推测法、连环翻译法、合作探究法“、以旧带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①启发推测法是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抛弃传统的“串读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只在一旁起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这种教学方法更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文章内容以及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②连环翻译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翻译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③合作探究法也是组织学生进行组织活动,把文章平均分给几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之后,向全班讲解负责段落的字词句,再由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全班同学一起合作探究。④“以旧带新”是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链接,以旧知识的记忆来带动新知识的记忆,以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强化记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字词句进行系统的学习。
1.教学生所想学,学老师所想教。任何一位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学到他所想学的知识,而教师总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他所想教的知识。如果两者能达到和谐统一,必定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但现实的文言文教学却并非如此。多年来的文言文教学,教师总是一厢情愿的尽可能的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以此让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却似乎忘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是否真正喜欢我们所教给他们的知识,或者说是否对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真正感兴趣。从现实情况看,答案显而易见,大部分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何不换个角度,从了解学生所想学入手,达到我们所想教的目的。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一般主要的问题会集中在烛之武是谁、他怎么击退秦师的等问题上,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和学生共同了解历史背景及人物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文意疏通、外交辞令和人物性格等教学目标。这样,在学生想要学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不断把课文的重要知识点融入其中,既解决了学生想知道的,也完成了老师想教的,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主动学习。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其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文言文学习的主题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为了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地进入文言文丰富的情感世界,获取文言文中的知识,而不是老师“霸占课堂”、按着牛头喝水。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可以引导学生逻辑推理,可以创设情境由己及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表现出“我要学”“我能行”的内在需求和学习信心,这是主动学习的有力保证和有效催生力。如《季氏将伐颛臾》一文,运用常规的“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集中精神听课。若先创设一个师生对话的情境,继而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并引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学生就能运用合理的推理,很好地进入课堂,主动去了解这次对话的内容和结果。相对于灌输式的教学,这种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将更具效果。
1.偏重于翻译,忽视了自我感悟能力的培养
部分初中教师在中考的指针下,着重对学生讲授词汇和句式的翻译,强化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将文言文解析为若干词汇和语法,忽视对语言本身蕴含的思想和美感的体会,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自我感悟和体验,降低了教学的层次和深度。
2.脱离文本,片面强调对艺术欣赏技巧的传授
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会直接脱离文本,大量讲授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特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但是其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1.提高文言文阅读素养
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必须加强对文本的阅读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其他教学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教师要确定科学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应该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中过分依赖教师和参考书的弊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大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体会,诵读中遇到生字词学生找注解或者资料自学,基本能弄懂文章大概意思,在诵读和自学中增加了语感和语文知识储备。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预习提纲,学生在通读和预习生字词的基础上,按照提纲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再次感悟文言文的精髓和重、难点,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实现自我提升。
(2)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文言文内容和形式距离初中生久远,教师应该搭建学生和传统文化的有效桥梁,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增强对文言文中的内容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参与到文本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讲授《桃花源记》《陋室铭》时可以配上优雅的古琴伴奏,学习《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时可让学生课下收集景观的资料,让他们讲述对景物的了解,教师播放景观的纪录片,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
(3)做好文言文阅读的课后拓展
教师应该关注文言文讲授完毕后的拓展工作,让学生及时归纳文言文知识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读写结合,根据不同文章特点,进行仿写、扩写、续写等训练,其中最有效和普遍的方法就是书写读后感。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学生必须从整体到细节对文章有准确和详细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真情实感进行深入挖掘,这就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再研读和再创作,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素养,把握文言文学习的精髓,在不断练习中摸索出文言文考试的规律和考点。
2.加强文言文中考训练
文言文是中考语文的重点题目,因此,教师要在增强学生阅读素养和情感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应试能力,加强对文言文题型的综合性训练。
(1)做真题把握规律
教师可以将近五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做题效率,了解出题的共性角度、思维等,结合自身实际,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联习。
(2)开展针对性练习
①翻译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多让学生进行口头即兴翻译,通过课堂比赛式训练和实时练习,提升初中生思考和反应速度,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中考打下良好的知识和效率基础。
②有效阅读能力训练:对教材的阅读和试题的阅读有所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升。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习题,在做典型例题中寻找语感,让学生适应考试。教师还要对文言文阅读题进行集中训练,让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进行快速阅读,再根据文言文试题的设问进行回答,学生与教师共同交流,在争辩和改正中提高答题的方向性,总结答题规律。
3.学生自主总结
老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考试重点。学生自愿总结,在总结中发现自己需要复习的重点,老师在其中仅仅起辅助的作用。发现学生关于复结的好笔记时,就拿出来在全班分享,或者让学生互相交换笔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复习中实现优势互补。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的基础用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言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对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辅助学生进行文言学习的手段方式[1]。当前阶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文言基础的考查,忽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文言文课堂较枯燥乏味,学生兴致较低;第二,文言文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字词积累,忽视相近字词的对照辨析;第三,教学内容局限课本,文言文拓展范围较窄。为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本文对其教学措施的革新策略进行探讨。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背景知识介绍,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总结与归纳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可以基本了解苏教版在文言文单元设计中以文章内容为单元选择与编排的标准,同时遵循以文育人的编排原则,注重文章的人文情感及社会价值。因此,教师在对苏教版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单元进行课文教学时,要注重挖掘作品的背景,对文章的时代信息、作者情感及人文意义进行深入探寻[2]。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背景导入,丰厚文言文的文学内涵,同时以淡化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时代跨越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探究的兴趣。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中编排了文言文课文《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衰变化,反映作者对历史发展循环往复的感叹,借此警醒唐朝的统治阶级避免重蹈覆辙。语文教师可根据课文写作环境,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杜牧所生活的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外敌入侵,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大背景下,杜牧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在其主张的巩固国防、加强统一、富民强兵等政治理想落空后,杜牧针对唐朝的统治阶级写出了《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此警醒统治者正视唐朝政权所面临的危机。通过背景导入,学生在课前对该文言文形成初步认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二)重点字词对照,细化课程知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文言文课文的选择,注重内在的人文价值及情感态度,在内容方面,对文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弱化处理。因此,在文言文的解读和梳理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辨析能力,包括字义、字形、词性等。具体可通过对照比较教学,指导学生对带有共性的词句进行差异性的比较,帮助学生审视并解决在课文学习中存留的问题,继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活动,最终实现对课文的透彻理解[3]。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编排文言文课文《师说》。该课文重点词句较多,具一定糅杂性。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可将字词句进行对照比较,梳理知识点。例如可首先进行古今异义的对照比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的“所以”一词,古义中代表“用来……的”,而今义中为因果连词;又如对一字多义进行对照比较:“师”在“古之学者必有师”中,作为名词,意为老师,而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作为动词,代表拜师求学,在最后一段“吾师道也”中,同为动词,但意为流传。教师通过对重点难点词句进行比较对照,帮助学生树立课程知识,增强文言文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资源利用,优化教学模式。
近年来,多媒体科学技术已不断应用于高中课堂,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技术设备,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课程优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及课文内容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易产生疲乏心理,为集中学生精神,教师可在文言文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4]。根据文言文内容搜集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具体化,以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普及,文言文教学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到了多媒体,但是其弊端也日益突出。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用其辅助文言文教学,使二者融为一体,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高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十分有帮助。
一、多媒体辅助文言文诵读
古人读书奉行的法则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是中国的古人所写,他们学习文章的方式就是大声的朗读,直到把文章全背下来为止。然而我们今人学习的时候,却很少诵读了。
我们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是对于学习古文诵读是十分必要的。如今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上缺少的是朗朗读书声,更多的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分析文本,毫无生气。大声地读文言文,在朗读中去感受文章的美,体会文章的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才能在我们的心中激起与古人同样的感慨和深思。
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普遍进入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同样,在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也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好助手。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找好的朗诵材料放给同学们听,在听之前,老师应给学生讲讲关于作者范仲淹的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范仲淹不平凡的一生中,让学生感受一代名臣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奠定了这种感情基调后,再使学生聆听朗诵材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共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时,就事先交代了民间艺人阿炳的悲惨身世,再放凄美的《二泉映月》乐曲,让学生聆听、品味、感触,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情感的波澜。未见其文,先闻其声,为学课文,先蓄气势。为文本的学习奠定了厚重的感情基础。[1]多媒体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因此不可滥用多媒体,一定要遵循辅原则使用多媒体,在深情的朗诵材料中,配上感人肺腑的音乐,让学生自己加以练习,或者跟着泛读一起朗诵,这才能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老师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学生的朗诵只是跟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的,而一些朗诵的技巧则需要老师的指导。《岳阳楼记》一共分为五个自然段,每一个段落的感情基调是不同的,最后一段的议论是全文的中心,在这一段的朗诵中,要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心系天下的感情读出来,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显然是有难度的,但是通过多媒体的配乐,在学生朗诵时,可以增强文本的感染力,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力,让学生先自己感知,自主学习,这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思想。我们认为,讲解《岳阳楼记》按两课时进行,那么诵读部分应该占到第一节课的二十分钟左右,才能达到让学生进入意境这个层次当中,也为后边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应运用较高超的诵读手段,指导学生在诵读中进入意境,诱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潜移默化,融古今名句于自己的语言系统中去,并且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去感觉,去联想,去认知,去汲取文章营养。使学生在诵读中真正感受到文言文的无穷魅力。[2]比如杜甫的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爱国诗人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教师都可以在学生的诵读中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深切的爱国情。
有了诵读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即使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是很到位,但是对文本的感觉却有了,对范仲淹心系家国的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这才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二、用多媒体讲解文言基础知识
学生诵读时,肯定会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这就需要接下来教师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讲解。
有了前面诵读的铺垫作用,讲解文言基础知识时,教师就不必按照传统的方法对知识点逐字逐句地解释,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解,使他们能够把自己对文本理解畅所欲言,而教师对一些重点知识和疑难点进行提示和引导,最后做出总结即可。
如找文本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老师可用多媒体举个小例:"百废俱兴"中的废,动词用作名词,指荒废了的事业。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词的用法与之相似呢,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其找出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此时教师是重在引导,而多媒体则起到展示知识点的作用,与传统课堂相比,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让学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谈”和“交锋”,从而使信息能够实现“零距离”的交互。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有一种“功成身退”的思想意识,要有一种“功成弗居”的精神境界,一成功的课堂是一个既有共同语言与思想,又有不同见解的个性与发展的“大观园”。[3]因此对于正确找出知识点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而不对的地方,教师要予以修正,并指出其真正的用法,直到所有的知识点找得差不多时,此时教师就要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将这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其有总体认识。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却是教师的一个难题。学生对文言文缺少学习兴趣,教师又缺少激情,使得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未能有很好的效果。
一、培养兴趣是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基础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文言文教学长期处于“费时低效”状态,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为文言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翻译课文。这样枯燥的教学难免会使人失去兴趣,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在教授文言文之前给学生先讲解一些相关的、有趣的故事,这样导入课堂,既营造了一定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庄子》时,庄子的思想对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教师不妨在课前先讲解一些关于庄子的故事,这样学生很快就有了想了解庄子其人的兴趣,教师在讲解庄子的思想时,就不那么抽象、枯燥了。在讲解有关战争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画一张简单的战争地图,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清晰明了。所以,教师只要突破学生的畏难情绪,继而想办法引发他们的兴趣,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基础,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反复朗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大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仅现代文讲究朗读,文言文更应该注重朗读。朗读是一种较为生动的教学方式,况且在高中文言文中很多句式都比较整齐,读起来比较顺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朗读不够重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很少主动去阅读文章。不读文章,就很难对文章的大体意思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多数文言文的妙处多在“沉郁顿挫”的朗读中流露出来。“沉郁顿挫”的朗读方式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学生“沉郁顿挫”的朗读文言文时,他们的精神比平时绷得紧,并且会在朗读过程中思考文章作者的主要思想。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朗读文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大意。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多读几遍文章。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表达出来的思想,以及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叹,为琵琶女和自己相似的遭遇叹息。在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以及感情基调后,在学习时,学生会更专心地听教师的讲解,并能很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思想。
三、通过字词句学习夯实基础
《高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规定: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在高中阶段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首先,在教学前教师应当明确教学重点。文言文文本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都是文言文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一定要确定,切忌细大不捐。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所积累,并能够较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其次,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的判断依据是是否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就分析目前课堂上的一些做法。串讲法。一看到这三个字,部分老师可能都会认为这是最无趣的教学方法,课堂是老师的“一言堂”。但其实,这样的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一目了然。我们以《兰亭集序》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都会设置让学生自读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找出作者“为何而乐?”之后在为学生勾画和归纳重点的文言知识。这种看似“保守”的做法,在笔者课后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时,效果确实最好。合作探究法。这种做法是提前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分配不同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到课下学习,课堂展示。由一组讲,其余组质疑和讨论,分歧较大时,由教师诠释回答。这样的做法,课堂是热闹的,也能保证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兴趣很浓厚,积极性也很高,但这也导致课堂节奏缓慢、知识点冗杂的现象。“导学案”形式。这种形式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下发给由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其中有基本知识点、重难点内容、拓展探究等板块,由学生课前使用,作为预习资料。这样就会让学生提前介入文本中,在课堂上也会格外关注自己所不了解的地方,在课堂学习上做到目的性更明确。同样,导学案可以在课堂中和课下使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自己归纳整理。这样的形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无疑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下负担。
四、利用多媒体完善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色上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音乐、画面等直观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整理和总结。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可以给学生播放影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丰富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历史学习,也可提高学习兴趣。
创建文言文教学之高效课堂策略还有很多,比如开放教学环境、拓展课外阅读等,但是不论哪种策略,都应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锻炼学生运用文言写作的能力。其实,只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和反思,在教学中融人文、科学于一体,就能提高文言教学效率,让学生意识到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失的构成模块。
老话说的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于懵懂时期面对文言文学习的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逐步培养起初中生ξ难晕难习的兴趣,是初中语文老师教学的基础策略。可以针对文言文内容讲述小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也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用学生熟知的成语或诗句作为整节课开始的引子,以学生原有的熟悉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木兰辞》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或者直接用播放电影片段的形式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木兰的敬佩之情,提高该篇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最终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养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仍旧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仍旧一味坚持对文言文的句法词义的表面翻译,完全违背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降低了文言文的魅力。
对此初中语文老师进行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应试教育的思想下解放出来,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以学生的主动诵读为教学重点。换句话说语文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以反复的诵读为媒介,在一次次重复的阅读中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文言文诵读中语音语调的变化,词句段之间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在潜移默化间令他们产生文言文学习的轻松感。例如在讲解《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部分池潭描写时,就可以令学生反复朗读,一方面感受柳宗元文章中选词用句的巧妙,音韵的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意境魅力。
三、从实践中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初中生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令学生将所学自觉融入到生活之中,体现在操作之内。同时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的原因就是因为其与当代生活的断线脱节导致的生疏。因此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验证,亲身实践。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与父母登上岳阳楼,将自己想象成范仲淹,从而深入体会范仲淹看阴晴晦明、云卷云舒的心境;体会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抱负。在讲解《爱莲说》的过程中可以模拟还原周敦颐当时所处的环境,在学生眼前构建一个香远益清的莲池,一个风谲云诡的朝堂,将学生带入到那个环境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理动向。
四、理顺知识,打好基础,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虽然文言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整个初中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但是想要获得更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更需要理顺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积少成多,掌握充足的词汇认知,以保证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79-01
长期以来,由于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足,学习状态不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我们能够有效的运用文言文知识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渗透教育,以便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这对于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与学生兴趣相符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与文字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感知,例如著名歌手腾格尔的《桃花源》就是一首以“桃花源”为背景的歌曲,歌曲中还有一些民族民乐融合在其中,通过歌曲或者视频的播放就能够引导学生去通过实实在在的情境感受去认识桃花源的美,之后教师再进行课文教学,就能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了解作者的表达目的、认识作者的处世态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以便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同样在的在教学《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截取《新还珠格格》里面的小燕子与四大护卫、四大才子、四大美女合唱的音像资料,这样既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记忆深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的知识积累
文言文与现代文有着较大的区别,特别是一些通假字、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等,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会话中很少遇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困惑,都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认知,这样才能够培养他们的文言文能力,所以就需要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进入初中之后,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别多,“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失其所与,不知”中“知”通“智”,“约从离衡”中“衡”通“横”,“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进行有效的知识整理,以便能够进行有效的对比记忆。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不可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以便学生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理解。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进行逐句的翻译,之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点、课文的背诵,简单的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体会与感悟,加深他们的学习认知。比如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个“情境还原”,将课堂作为唐雎与秦王会面的大厅,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唐雎和秦王,通过二者对话过程中语气、言辞的运用来重现历史的经典片段,看哪些学生表演的最到位,选出表演的比较好的一组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则可以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判:哪些地方演的不像?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等,让大家在参照课文内容与同学表演的同时加深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对于两人的对话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情感控制能力,另外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又比如在教学《狼》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屠夫,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创新教学模式,敢于改进教学策略,以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的学习,为他们的日后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学好文言文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的教育也非常重要。但现在大部分学生抱怨文言文太难学,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头疼,甚至害怕、厌恶学习文言文,这主要是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到位,不能吸引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乏味、困难。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展开讨论。
一、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有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越多,学习的动力就越大,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头疼甚至害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太多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就会有充足的动力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主动学习文言文的知识。因此,任课教师想要改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头疼、害怕的情况首先就要吸引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动力。学生感觉到文言文难学的原因是因为文言文的内容远离实际生活的内容,任课教师可以考虑一些教学方法,尽量让文言文所讲述的内容靠近现在所生活的内容,帮助学生增进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一)利用成语、典故等引入课文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大多来自文学原著,像《出师表》《岳阳楼记》《小石谭记》《桃花源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学生对原著所讲述的内容都有所了解,所以任课教师如果想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可以考虑增加学生对原著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增进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从白话文小说、文章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学生在了解原著故事的同时就会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增加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了解和学习中会逐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文言文。例如在讲解《出师表》前,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出师表所讲述的故事的背景进行介绍从而让学生增加对《出师表》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增加对《出师表》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言文的学习动力。
(二)根据与文言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引入课文
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不同时代的特征,在文学作品的风格表现上也是这样。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对文言文的背景加以了解会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课本内容,增进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以唐代和宋代为例,唐代的政治清明,科举制兴起,文化交流频繁,所以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表现为大气磅礴的风格,读后让人心胸非常开阔;而宋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两宋矛盾尖锐,因此在文学作品风格相对较为婉约。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时代的作品风格对文言文的风格、内容加以理解,也会对不同朝代的发展进行了解,从而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兴趣。不同作者的文学作品风格也会不同,相同的作者所处的时期不同文学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例如李白和杜甫虽然同处唐朝,但由于两人处于唐朝的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大有不同。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在人生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文学作品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学生对不同的作者的背景进行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加深对文言文作品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增加对文言文的学习。
(三)多媒体教学对文言文的背景进行讲解
多媒体本身对学生来说就充满了趣味性,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文言文进行讲解会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言文的背景了解,增进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三峡》这篇文章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长江、三峡的图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文章的背景有所了解。在讲解《木兰诗》《夸父逐日》等,任课教师也可以将一部分的影视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增加对文言文背景的了解,这样会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理解。
二、加强阅读,对课本内容进行领会
语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也非常的重要,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和翻译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语感进行理解和学习,所以任课教师需要考虑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语感的培养。很多人认为语感应当是与生俱来的,无法进行提升和培养,其实语感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接触而形成的一种直觉和理解,因此针对文言文的学习,任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篇幅逐步加深对文言文学习的语感,从而增强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了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关注单字解释和句子翻译
我们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是学习英语单词,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道理也是同样,想要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研究就要先掌握文言文中的单字解释,学会了单字解释后才能够结合一定的语法和句子安排进行句子翻译,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所传递的内涵、反映的深刻内容进行理解。
讲解单字时也有一定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相对来说脱离生活,所以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经常会遗忘重要知识点,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文言文中的相同的单字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一字多义,让学生可以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内容加以巩固、理解和掌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文言文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迁,文言文与人们的现代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增大,且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定的困难,加之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准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样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 小学高年级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性
文言文是指通过文言写成的文章,其是我国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即便是在今天,其发挥的作用仍很大。但文言文和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存在极大差异性,距离较远,文言文如何理解、运用难度较大,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难度更大。然而,小学时期的积累将为学习初中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且起到连接作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且能够达到学习有关知识点的目的。
1、学习文言文的可行性。通过研究表明,“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是可行的”。第一,其适应此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平。该阶段学生的年龄范围大概为10―12岁,其思维发展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其具有一定心理基础、认知水平,文言文学习具有可行性。第二,与该阶段学生而言,文言文存有一定基础。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为其主要表达形式,在课本内选取的古诗词,较为简单、易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种积累,学生将减小对文言文学习的厌烦感。
2、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现阶段,小学教学中,古代经典作品诵读已经成为课本学习的重要内容。将文言文渗入到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教学中,诵读经典,不仅能够实现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通过文言文学习,可以填补学生初中阶段的知识空白点,避免难以接受现象的出现,为学生后期学习提供了一个连接纽带。
2 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教材方面
观察现今实行的各种小学教材版本,发现选入小学教材的篇目主要是以白话阅读和汉字识别为主,加之少量的古诗词背诵,所占比率最少的应当属于文言文选材篇目,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建议学校或者所在地区教育部门,加大对文言文素材的选取比例,把解决不了的问题逐级上报,直至教育部切实解决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所占比例小的问题,彻底解决教材对教学的影响问题。
2、教师方面
如今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古文教学的问题上只注重背诵,缺乏教导学生对古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哪怕有些老师即使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也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无疾而终。对此,教师应该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将枯燥乏味的文言知识生动展现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真正为实现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高效率打好基础。
3、教学方面
关于小学高年级文言文的教学实践问题,也是本文的重点叙述部分,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实行教学,力求提高小学语文教W质量与效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于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图画激趣、情境激趣这两种手法,均可以达到显著效果。图画激趣,即通过文本插图激发学生兴趣,就拿《两小儿辩日》这一短片文言文来说,在课本上必然匹配有一幅生动的插画解释文章,或者老师可以将这篇文章的辩解流程用漫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促进小学生理解。情境激趣,则指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整合,为学生首先创设出接近现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角色,为文言文的教学做好铺垫。
(2)注重诵读思考结合。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的方式对于文意的理解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运用于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则就需要老师能够监督学生不断地读书,而且还要熟读成诵,并与脑中所思完美结合,从而真正达到对古文深意的理解。因此,老师应该在文言文教学开始之前给学生留够充实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检查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在随后的课堂教授中可适当提问一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现场阅读,究其错误、夸其长处,鼓励学生先行思考文章大意,注重学生诵读与思考的完美结合。
(3)强调思维能力开发。笔者个人对古典文献的内容和意义有所归纳,发现古代学者所著文章不注重表意而在于明理,每一个文言小故事背后都潜藏着巨大的深意,值得现今的我们细细体味与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限于告知学生文章的基本表意,而是应该注重对文章深意的挖掘,让学生切实体会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感性的认知转化到理性的思考,这才是文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老师还要将这种思考文言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做到授之以渔,便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满足以后学习需要。
(4)善于积累所学内容。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应该持有一种不断思考的态度,希望挖掘到更为深层的东西并不断付出努力,所以在熟读、理解与体味的基础上还应该注意积累经典,真正学习到文言的精髓和内涵。文言文相较于白话文来说,语言更加凝练,韵律更加规整,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抑扬顿挫、平仄起伏十分鲜明,具有一定的音韵之美,如果监督学生长期诵读文言素材,对于学生的语感、词汇都有一定的帮助,有心的学生还会积累一部分好词好句,用于基本的写作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5)拓展文言学习领域。新课改的内容有强调课堂教学资源需要与课外学习资源良好结合,展现出课外教学资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应该严格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课本内容的基础教授范围中添加一些课外教学内容,丰盈课本内容,使得课内课外的信息内容可以相互补充、互为结合,更好的为课堂所服务。同时,老师在课前语系或者课后总结,还应该告知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整合所学内容素材,最大限度的开发到足够丰富的课堂资源,为课程教学做好充实的准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程中开展是一项极好的开发内容,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而且还遵循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时展的脚步,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的教学手段,需要我么大家的开发与维护。
参考文献
[1]黄继华;;走进文言世界感悟传统文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关于小学高年段文言文教学的一点尝试――为学生初小衔接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添砖加瓦”[J].史胜娥.小学教学研究.2015(23)
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学生大多是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与实习过程中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懂得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意识到课堂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高校师范生一走上中学讲台,却不知道该如何讲起。究其原因,应与师范院校教学的两个盲区有关:一是教学法中教师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对中学的语文实际教学情景不够熟悉;二是相关科目的教师重视本科目知识点的讲析,对中学语文实际教学情景也很陌生。正是这两个盲点,造成了高校师范生面对中学教材无所适从的困境。鉴于此,笔者以古代文学为例,探讨中学古代文学教学情景在师范院校古代文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元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要素。所谓课堂教学情景就是教师面对具体的学生,以教材、教学设备为辅助,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形成的课堂教学状况。因此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实习时,应该熟悉古代文学教学情景。要做到熟悉教学情景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日常教学中,要区别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情景与中学古代文学教学情景的差异性,提醒学生区别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这种教学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重点的处理的不同:高校古代文学的篇目是为了佐证具体的知识点的,重在论证;中学的古代文学教学重在将古代语言翻译为现代汉语,同时渗透审美教育,还要对古文进行赏析。二是教学的对象不同:高校的学生是成年人,心智成熟,抽象思维能力强,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的积累,有自学的能力;中学的学生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文言文的积累还不够深,学习的依赖性相对较强。高校的古汉语教学教师要关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情景与中学教学情景的差异,学生在日后走向中学课堂,具体面对中学的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时,才会心中有数。
二、高校教师在古代文学教学前要精选古文,教学时要设想中学古文教学情景,与中学的古文教学作好衔接。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创设中学教学情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选取中学课本与高校古代文学都讲到的古文名篇进行比较。这需要上做到三点:
一是根据古文名篇,提示学生区别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情景与中学古代文学教学情景的差异性。首先教师根据具体的古文,明确告诉学生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情景与中学古代文学教学情景的不同。首先是教材处理的不同:高校古代文学选讲该名篇重在论证作家的作品思想与艺术风格;中学的古文名篇重在将古代语言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还要赏析古文,培养学生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思想艺术的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高校的学生是成年人,有一定古代文学功底,自学能力强,一般可以准确理解古文的语言,在教师的点拨下,完全能够消化和吸收相关的古文知识点;中学生接触古文名篇不多,对古文文意理解不透,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然而就中学生来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不同的,因此编者得考虑该篇被安排在中学语文的哪一册,关注此学段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二是教师根据古文的具体篇目,引导学生创设中学文言文教学情景。首先,明确该篇目的教学要求。这需要做到两点:明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文言文和古诗词阅读能力的要求;明确该篇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其次还要明确该篇目的体裁,根据体裁特点确定重、难点及选择教学方法。最后是根据该篇目所处的教学阶段,评估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接收能力。
教师在明确高校与中学教学的差异、中学教材要求、篇目体裁及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接受能力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情景,采用切合中学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小石潭记》,高校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学课本都有,教师在讲析此文前,先明确此文在古代文学课中的教学要求是理解柳宗元凄神寒骨的艺术特点,因此讲析该篇时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艺术特点讲析;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明确中学文言文教学与古代文学的不同,并根据不同预设中学教学情景,并撰写教案:
第一步,引导学生查阅中学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1]由此看来,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重点应是在语言点的解读方面。第二步,引导学生阅读中学课文该篇所在单元的教学要求:“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2]。由以上二点确定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就是采用串讲法疏通文义。串讲法是文言文语言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先讲字,再将词,再讲句,最后讲文,如同丝线串珠般的理解文意。第三步,明确本文的体裁为游记散文,确定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按照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分析该文的优美意境以及其后隐含的情感。第四步,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接受能力。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就是语言解读与游记散文的情感理解。本课在八年级下,就学生而言,自七年级接触文言文以来,已有三学期数十篇课堂内外文言文的积累。学生适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简单常见的字词、语法现象。
因此,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本文的常用字词、句式采用积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对较难的和初次遇到的知识点由教师讲解。由此确定基本的教案撰写思路:一是明确教学重点为理解的文章的语言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为分析文章的审美价值。二是明确授课思路:先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用串讲法疏通文义,教师讲析较难的语言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重点语句所描写的意境美及蕴含的作者的情感。随后可安排学生试讲,进一步感受古代文W在中学语文教学定的教学情景。
再如《观沧海》,高校的古代文学课引用该诗是用来论证曹操诗歌苍劲悲凉的艺术风格;中学课本此诗的教学目的不同。新课标对古代诗词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1]。 观沧海的教学目的要求:“朗读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价”[3]很显然诗歌的重点在该篇的审美价值。因此应该在串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广阔雄壮的意境以及该意境下作者广阔的胸襟与远大的志向。
当然,高校的古代文学课时也是有限的。为了保证高校古代文学正常的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古文的教学情景,培养师范生中学古代文学教学能力,教师也只有平时多研究高校和中学不同的教学理念,进行有关的教学实践,为学生布置有关古文名篇, 使师范生根据中学教材要求和学生基本情况预设中学教学情景,撰写教案,作为平时作业以便教师指导,提高师范生对中学古代文学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