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内容总结范文

时间:2022-04-12 20:15: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数学内容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数学内容总结

篇1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学校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学生缺少展示自我的空间,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学学校必须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优化教学内容。小学学校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要想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素描,在课堂上就必须要创设和谐而平等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这样教师会从内心发出热爱学生的情感,从而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理解并尊重学生,对学生能够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认真研读教材,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想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般数学逻辑性以及严密性较强,首先,教师就必须对教材进行研究,对数学教材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将知识有效传输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最后,教师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把握,合理设计和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教师在讲解平均数这一知识前,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求平均数的方法设计为教学的重点,将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设计为教学难点,从而来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平均数。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充分考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优化设计教学目标,有效分解细化教学的重难点,增强教学的步骤性,从而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优化组合小学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学生的兴趣应当得到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优化组合教材内容,从而来促进学生能力与知识的提升。教师在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时,必须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要由详变略,一般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都是用较为简练的文字进行描述,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阐释,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对求解三角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以结合长方形以及正方性面积的求解方式,将这三者合并在一起进行讲解,从而使教学内容更为简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二是教师要合理运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了很好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往往结论较为简明,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充分运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三是教师要优化组合课时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活动。

四、及时总结反思

新课程的改革,小学学校在进行数学教学时,积极倡导反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使得总结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思维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促使学生能够及时总结反思,从而来发现问题自身存在的规律,提高教学实效性。如教师在对《乘法的简算》这一章节进行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总结交换因数的位置以及积不变的规律,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化理解这一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反思,从而制定出更为适合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素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62-263.

[2]徐珊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学周刊,2011,(08):112.

篇2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法出现在各阶段的学生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教育体系,目前来说,针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重视,并且有相关研究提到了“找规律”教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由此,本文对其展开分析。

一、“找规律”教法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的“找规律”教法实际上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总结,并将这些总结出来的知识内容,以一种“规律”形式的状态表现出来,学生对这些“规律”形式的状态进行总结,并且形成一定的概念,进而达到知识接受的目的。如教师在对“乘法。知识进行传授时,列举出来“2+2+2+2+2+2=12”让学生从中寻找“规律”,学生会发现,首先相加的几个数都相同,都是“2”,而且相加了6次,等于“12”,而“2×6”恰好也等于“12”,然后再按照这样的顺序列举几个事例,学生就会明白,所谓的乘法,就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运算。这样一来,学生对“乘法”的概念将会更加深刻,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找规律”教学法的正确应用

(一)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找规律”教学法进行正确应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学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当今,由于一些小学校园的师资力量有限,所以所录用的小学数学教师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甚至单单具备理论知识,而缺少相应的教学经验,甚至还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依旧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对原有的教学知识进行再次梳理,进而造成小学数学教师忽略“找规律”教学法的应用,无法真正将该种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降低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所以教师要对教学知识充分的掌握,进行再次梳理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令“找规律”教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二)要在教学过程中“活化”教学

所谓的“活化”教学实际上指的是在“找规律。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对课堂氛围进行“活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如在进行数学知识“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求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寻找到在正方形边长和面积求算过程中的相关规律,并加以总结,由小组内的一名成员进行阐述,进而提升学生的团队互助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和“找规律”教学法进行融合,活跃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对于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质量而言,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教师要对相关教学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

篇3

数学思想方法是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有效对策之一,它要求学生从数学视角出发,深入探究各项数学知识的本质,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进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借助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很重要,但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尤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授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法则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努力揭示这些数学理论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实际应用的全过程,并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努力挖掘出来,这不仅不会影响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反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将教师教授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由此可见,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具有尤其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1.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原则

尽管当前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没有具体的设定与陈述,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是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探寻哪一年级的哪些教学内容适合渗透哪一项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归纳、演绎、类比、分类、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在哪些具体知识中渗透,而且这个渗透过程如何符合不同年级学生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等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只有如此才能制定出明确具体、但是又恰当合理的渗透策略。避免出现不顾学生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理解与接受能力而随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况,如此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反而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进而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2.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的概括与形成,数学公式、数学法则或者相关数学规律,小学数学教师都不能直接将推导结果教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等)来帮助学生去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去亲身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并从中引出相关计算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要计算的心理欲望,然后再让学生学会借助问题中给出的数量关系来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再结合整数乘法以及小数点位置对小数大小的影响规律,从而先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加以计算,最后再反推回去得到原小数乘法的积。当学生计算出小数乘法的积后,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这个探索以及归纳总结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转化、归纳等数W思想方法的体会与感悟。

3.归纳与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不仅与其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程度有着密切联系,也与他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有关,而归纳与总结就是提升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在学习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当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从中总结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重点让学生归纳总结如何推导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回忆与归纳总结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确推导这些面积公式都用到了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

综上所述,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形成以及应用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认识与了解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效率,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增强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构建高效课堂,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通过有效教学策略而开展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效率,阻碍数学教学的发展进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促进小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对数学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性。首先,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使教育教学更具与时俱进性,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绩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能够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着重于增加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使其体验学习的乐趣。再次,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中,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最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构建高效课堂,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为小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条件。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议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要实现对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加强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数学教师应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以加快高效课堂的构建,并提高高效课堂的应用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高度的热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课前导入,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首先,教师设置新颖的导入环节,达到吸引学生眼球的目的,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基础。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带动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其次,在不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不同的情境,避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同时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实现创新教学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时,应创新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时期,只有对教学方式加以创新,才能为高效课堂构建创造良好的途径。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由教师所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进程。因此,创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不仅能够为师生提供广阔的教学和学习思路,而且可赋予课堂教学以新颖感,有助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和缓解课堂教学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吸收数学教学知识内容。首先,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加以形象化的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有效把握课堂训练时间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教师应有效把握学生的课堂训练时间,其时间不可过多或过少,以达到及时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内容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是必要的,通过练习训练,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能够使小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训练,并将疑问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更好实施教学跟踪计划。与此同时,如若学生反馈的问题相对较为集中,则表示教师的讲解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教师应适时对教学方式加以调整,并对教学成效加以检验,确保学生能够对数学教学知识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许多数学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未能给小学生以足够的练习训练时间。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延长课堂训练时间,以更为深入的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四)做好课后总结工作

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和把握训练时间之外,还应做好课后总结工作,以全面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成效。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后期更好学习数学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注重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能力,即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以形成知识网络框架,可进一步强化知识记忆力。其次,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总结,不仅能够对小学生的总结加以正确引导,而且能够帮助小学生理清课堂教学脉络,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利。

三、结语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积极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不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应构建高效课堂,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由此可见,有关人员应针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问题而提出合理的建议,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实现创新教学;三是有效把握课堂训练时间;四是做好课后总结工作。

参考文献:

[1]邱建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2,(09).

[2]张彬杰.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新课程(上),2014,(06).

篇5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部分内容是相通相融的,只不过是深浅与要求、呈现方式与教学方法不同而已。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都是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共同涉及的内容,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初中教师,都应该了解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相关内容的前后联系,切实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使这些内容在小学与初中教学中能够实现自然融合和有效链接。

例如:初一代数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及方程,这几章内容是小学数学到初中代数的过渡性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进入初中后,首先学的是《有理数》一章。本章是在学习了算术中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进而揭示了数的运算之间的相互联系。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因此对有理数一章的教学必须引起充分注意、足够重视,必须让学生把概念搞清晰,运算熟练,为以后学习代数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与小学的非负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基本相同,就是多了一个正、负号问题,这里关键是要弄清正数与负数的区别、联系和概念。在《代数式》这一章里,关键是要求学生能从“语言数学”过渡到“数学语言”,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思维内容。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和、差、积、商、倍、大、多、少、小、增加、减少、增加到、减少到”在代数式中用的很多,要让学生着重理解关键性语句及连接词的含义,从而正确地列出代数式。总之,初一数学不像小学数学那样具体、形象,学生绝不能用学习小学数学的方法对待初一数学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帮助学生适应这种变化。

二、把握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内容多以归纳的形式呈现,大多由具体情境导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学生练得熟。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考试中往往就可取得好成绩。到初中,由于内容多且抽象,呈现方式也由归纳转变为演绎,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各种题型讲全讲细,只能讲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设置操作实践活动,营造合作交流环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由“旧知”到“新知”的过程;通过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语言,以及打比方、举实例等方法,揭示知识内涵,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脱离老师这根“拐杖”,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重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适当突出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情境化,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多让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反思、总结的能力。

三、把握好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篇6

关键词 导学法;小学数学;教学

导学式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师课堂指导作为基础,然后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其中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教师的“导”,关键和根本则是学生的“学”。导学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将情境教学导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的魅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对于教学情境的创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创设游戏情境。例如在学法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刚刚刚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报数的游戏,从前往后开始,你们从数字1开始依次报数,每当那个数是3的倍数的时候击掌。老师来把这些数记在黑板上。”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在对3的倍数的数的规律进行总结,这样既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运用顺口溜等幽默方式加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四则运算的顺口溜“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运算聊一聊,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顺口溜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记忆。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体现数学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将问题情境导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任何思维都是由问题所引发出来的,从本质上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情境导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的数学内容,就要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问题提出、分析、解决过程等全部都搞清楚。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通常都是通过问题的提出进行展开,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问题的引出。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故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小刚和小明两个好朋友中午一起去食堂吃饭,但只有一个包子了,正好小刚和小明都特别想吃那个包子,但是怎么分才能让他们两人都吃到同样多的包子呢?对,有的同学说是一人一半,那我们接下来就学习怎样用数学来表示这个一半。”这样在课堂一开始就充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要学习的内容上。

三、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导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用来自主探索,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质疑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求圆柱的侧面积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用纸制作一个圆柱体,然后让学生动手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剪开,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总结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与组内同学的交流、沟通中不断发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也锻炼了学生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到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将课堂总结导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在每一次数学课结束前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更加深刻,并进行知识巩固。在进行课堂总结的时候,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例如本节课学习了几种图形?度量的单位分别有那些?各种图形的周长、面积算法分别是什么?除了这种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课堂总结,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不同图形面积的算法进行对比等。课堂总结能够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五、结束语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般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进行弥补,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实际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体忠.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23(09):78-79

篇7

数学归纳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是一种较为严谨的推理总结方法。通过数学归纳,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得出数学结论,提升数学知识水平,也能够在数学归纳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数学推理、归纳、总结等能力。教师要重视数学归纳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数学题材,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方法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思想。学生数学归纳能力的提高的根本在于其在自身原有的经验、认识以及数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推理、归纳等行为培养数学归纳思想。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生的自身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情境,逐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对于“生产30个机器零部件,要由小王和小李两人共同完成,其中小王做的数量是小李所做数量的2倍,那么小王和小李分别完成了多少个机器零部件的生产?”这个数学题目,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贯彻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思想,教师就可以把题目进行修改,改成“要将30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甲和乙,甲得到的苹果数量是乙的两倍,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各得到多少个苹果?”,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懂得表扬和赞赏的艺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推进。

二、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归纳能力,对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思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到数学问题间的本质联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推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解题方法也就是数学归纳方法。学生总结和归纳数学方法的过程也是思维体验和思维扩展的过程,要注意配合老师的引导和教学实践,根据老师的教学内容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数学归纳思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是一致的,所以数学归纳法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理解,进而学生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的推导和产生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规律。例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由于已经学习了长方体体积的推导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和归纳推导的方法,最后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鼓励学生自主推理和验证归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因此,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推理和归纳数学解题方法十分必要,在这一过程中数学归纳思想能够逐步渗透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实践中,而学生通过验证数学归纳法方法的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数学归纳思想的理解和应用。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推理验证和归纳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论证平台。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鼓励学生验证和证明数学归纳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答数学问题。其次,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验证数学归纳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归纳法和数学解题规律验证数学归纳法的合理性。最后,教师要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中充当着学习指导的角色,要注重数学教学的过程,找到学生的缺陷和不足,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为了加强数学归纳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出发,在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之后,引导学生熟悉和熟练掌握数学结论的推理和归纳总结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总结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有效地指导学生将数学归纳思想实际应用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水平,为学好数学这一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树高.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

2013(20).

[2]赵国胤.小学数学知识点的归纳与反思[J].新课程导学,2012(24).

篇8

应用题解题能力是衡量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提高应用题教学实效是促使小学生更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加强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1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教学现状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实效的快速提升,现将其总结如下:①应用题与现实生活脱节。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在解题方面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联系很少,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题意时存在较大难度,严重阻碍了教学实效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应用题解题方法时,只是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读,这也与小学生天生好动、活泼的性格特点相悖,造成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技巧,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②缺乏解题总结。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沿袭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自导自演、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即使对教师讲解的解题方法有一定理解,但多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遇到同类题目时,不能灵活运用。

2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依照上文总结的当前小学数学的应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制约教学实效快速提升的问题,笔者在分析形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优化应用题教学实效。

2.1实现题目的生活化,加深题意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数学应用题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由于小学生通常都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尽可能将应用题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以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题目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将应用题与现实生活恰当地联系在一起,就可使得学生很容易就将应用题中的数据关系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来,以熟悉的内容来思考问题,更易于准确而快速地理解。像人口数量、保险、利息、超市等,这些素材都是小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就可以根据这些内容中多牵涉的数据关系来设置题目。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加法与减法》相关问题后,教师就可为学生设置一道这样的应用题:爸爸在蛋糕店买了20个小蛋糕,乐乐吃了3个,花花吃了5个,西西吃了4个,还剩下几个小蛋糕?该应用题中所设置的问题情景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情况,教师将应用题内容与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易激发小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且还能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探究上面所述应用题时,经过仔细分析,学生会获得以下两种解题方式:20-3-5-4=8(个);20-(3+5+4)=8(个)。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两种不同解题方式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升,最终提高了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2善于总结解题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学生要想较好地解答应用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锻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解答应用题的机会,借助一定量的训练活动使得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解题规律。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就特定类型的应用题进行大量训练,使得学生在解题中逐渐琢磨出一定的解题规律,像读题、梳理、标注、解题思路、解答等是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流程。只有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才能使得他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应用题都能理出思路、找到解题突破口、准确捕捉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最终正确、快速解答。比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从A市到B市的某条公路总长为436千米,如果有两辆客车同时从两市出发相对而行,从A市出发的客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从B市出发的客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那么经过多长时间两辆客车能相遇?针对该应用题,小学生通常应该先通读题目,并捕捉应用题中的重点词语及数据,像“436千米”、“80千米”、“90千米”、“相对”、“相遇”等,然后再依据题意画出行程图,以帮助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与解答,在梳理好解答该应用题的思路后,将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用算式列出来并准确解答。其实,这种行程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大同小异,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只要遇到这样的题目就向解题规律上思考,就不难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了。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将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积极以生活化的应用题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应用题的解题规律,从而确保小学生能熟练掌握多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最终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刘娜 单位:新疆石河子149团小学

参考文献:

篇9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教育活动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作为传统教育理念之中“主科”小学数学,更是如此。但是,面对着目前许多竭泽而渔的数学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我认为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的探讨具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总结与归纳。

第一,深入浅出原则。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成人具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注重对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简化”,甚至可以“儿童化”。将相对复杂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简化为与儿童生活相关的数量关系的探讨,这便是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儿童对于所接受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无异,则会减少其数学学习的障碍,进而更好的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第二,兴趣性原则。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这条原则的遵循,甚至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育的成败。首先,小学生跨入小学教育阶段,与幼儿园教育阶段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以及知识的数量都有了本质的区别。大量的相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如果没有学生的兴趣支持,则很难取得实质的教学效果。从目前我国所采用的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教材来看,大量的直观的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被量化到学生的教材之中,这直接加强了小学生对于教材的可读性。同时,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从自身出发,调控整个班级的教学氛围,进而积极促进学生健康兴趣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三,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最早可追溯至《论语?为政》之中的“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简言之,即为“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遵循因材施教育原则。相似年龄的学生虽然具有着一定的相似生,但是,却不同由此抹杀学生的个性特征。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能够仅仅专注于讲台,仅仅专注于自己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而忽视台下的学生。

综上所述,以上教学原则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经常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律的归纳与总结。

篇10

1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

1.1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综合活动性

综合性体现在将语文、美术等其他课程与数学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得到全面发展,另外辅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数学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锻炼数学思维。活动性体现在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增设实践活动环节,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理解数学内容,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生活实践性

生活性体现在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实践性体现在学生要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并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即理论与实践结合。

1.3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开放趣味性

开放性体现在学生认识社会的方式是开放的,学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途径是开放的,不只是从数学教材中获得,还可以从实践活动、交流合作中获得。趣味性体现在设计的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故事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1.4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自主合作性

自主性体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来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是学习中的主导。探究性体现在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利用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

2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在数学课堂上引入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2.1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端,如果在此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内容比较基础但相对于其他学科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设计实践活动时,应注意将真实贴切的情境贯穿于活动始终,这样有助于实践活动的生动,更加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此外还应注意情境与数学内容相契合,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中,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例如,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教师设计《小管家》这一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可说:同学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消费,每个家庭也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交流一下班里同学家里一周开支情况,探讨开支规律,学会做小管家。由此引出实践活动主体。

2.2增强教学实践与课本的整合

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模式之一,它是为数学教材内容服务的而不是仅仅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先明确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然后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活动,教师还应结合学校特点考察学生的数学水平,综合所有因素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小管家》 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时间分好小组,并辅导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分工。教师讲解这一实践活动的流程和最终目标以及所需要的数学方法。即小组成员进行小组讨论后选定去一个同学家里记录其一周的开支情况,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表格统计,计算总额,最后用折线图表示出该同学家一周的开支情况。

2.3重视全员参与,鼓励独立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目标是所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能收获数学知识,因此实践活动必须全员参与。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和个性特征不同,教师可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每个学习小组应选出小组长协助老师开展实践活动,每个小组可根据自己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此外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中要先做到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在开展《小管家》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当参与其中。选定的考察对象应主动记录其家庭一周的开支,由具体同学进行数据整理和计算,绘制统计图也应有专门的同学负责。最后全体成员应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规律。

2.4及时进行评价反思,扎实累积丰富体验

在数学实践活动开展后学生应及时进行反思以便积累丰富的经验,老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学生在进行反思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老师应肯定学生的操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便下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具体方法有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专门开展一节实践活动总结课。鼓励学生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及在进行实践活动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想,教师最后做出总结。

结语

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产物,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以帮助数学课程更好地开展,还能丰富课堂内容。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习自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师生间的交流、同学间的合作都得到了加强。不过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仅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开端,还需要不断地探究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雪冰.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2.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43

Impact Factors in Primary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Guimei

(Hebei Longhua Hanjiadi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Chengde, Hebei 06816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education mission and goals are changing, prompting teacher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education to enable students to get real benefi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y factors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and countermeasures designed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education.

Key words primary mathematics; impact factors; coumtermeasures

0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和限制,只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试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就限制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无法迎合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得到改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要求更高,促使教师探究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1 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因素

1.1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随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已经逐步意识到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对教学的重要影响。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不愿意为某一学科投入时间和精力,导致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得不到学生的支撑与配合,最终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相对较低。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影响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就促使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1.2 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与束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试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长期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讲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也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使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如果教师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数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3 教学评价与总结

经过实践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评价与总结的重要意义,导致其没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评价与课堂总结,既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也没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鼓励和引导,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待提升。

正因为缺乏有效的课堂总结,导致学生无法发现自己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就导致学生无法对自己的缺陷进行改正,无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因为没有有效的教学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较低,无法获得成功体验,也就无法在日后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与主动。

1.4 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

与此同时,师生关系与课堂教学氛围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秩序的要求相对苛刻,对学生纪律的要求非常严格。

在这种意识和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经常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责备与审问,一旦学生犯错,教师就会当众对学生进行喝问。这就使得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导致学生不愿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表现得更加活跃,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

在这种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相对压抑和拘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相对陌生与僵化。基于此,教师与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互动,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

1.5 学生的能力与基础

最后,从客观条件来说,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也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已经逐渐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获得真实的能力,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并做到举一反三,得到真实的提升。而部分学生却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无法顺利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收获较低。

从客观上说,学生个体之间必定存在差异,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受到的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对小学数学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2 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因素

2.1 利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必须要引导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小学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并对数学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

以《加减法》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在超市中买文具的情境,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和营业员。这就需要学生利用加减法进行正确的计算,进而完成付款与收账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学生逐步意识到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意识到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并且意识到学好数学能够更好地生活。在无形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步增加, 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 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比较》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仅仅通过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对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将抽象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变得生动具体。

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的有力支撑下,教师就可以在视频课件中将不同高度、不同长短的物体排列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了解什么是比较,对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领悟。

又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交流法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条件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通过合作与交流,教师利用小组的力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让学生掌握了多种求出多边形面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3 积极利用有效的教学评价

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利用有效的教学评价,要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罗森塔尔效应,利用期待与暗示的力量对学生进行鼓舞与激励,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并在日后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和积极,爆发出更大的潜力。

2.4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意识,要以温和的态度和亲切的笑容面对学生。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对学生更加关心,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与关爱,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愿意与教师建立友谊。此外,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既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师者,也要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长者。

2.5 合理利用分层教学法

最后,针对学生基础与能力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分层教学法。简单地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的能力与基础对其进行合理分层,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为例,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要求其探究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并对正反比例函数有初步了解。针对低层次学生,教师就应该夯实学生的基础,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基础与能力,能够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获得提升,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与进步。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这些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更行之有效的策略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总结和交流,完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篇12

一、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概述

数学思想方法的B透实践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所谓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以空间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从中不断培养人们的思维创新意识。数学思想是对理论知识的分析概括,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创新研究出全面的解题方法。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设计比较全面多样,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实践主要以数字的归纳、分析、组合的方式存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理念的基本特征,能够将抽象思维变得简单化,比如说将数学的公式、点线进行研究,就是将复杂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转化,和重新组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实践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扩大,更加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教学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融入到学习中来,并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互关联,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自身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以后能够独立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实践,为学生以后高难度的数学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明显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需求。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实践对数学教学改革起着指导性作用,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大多数学校对思想方法教学改革不够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没有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没有拓展教学活动的开展,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来讲,其知识框架体系主要分为两种教学形势:一是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二是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式容易被忽略。但是这两种框架体系在数学教学发展历程中是缺一不可的,在进行数学要点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实践,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学生能够打下好的基础,而学习思想方法,学生能够更高效率的学习到更多知识,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并不仅为了交会学生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而是要通过数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如何掌握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提高数学素养,锻炼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实践的主要方法

(一)在备课准备过程中,明确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教材中,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蕴涵于表层知识中,处于潜在形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先深入挖掘具体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能够先将这些深层次的知识由潜在形态变为显形态,由对它们的朦胧感受转变为清晰的理解。另外,同一教材内容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不止一种,需要重点渗透的可能只是某种思想方法,不必面面俱到全面到位。即使同一数学思想方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也应该确定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教学备课时,要合理细致地确定某一课时需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在问题分析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实质上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比如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解法的思考过程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悟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在运用过程中,深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传统的练习教学习惯于就题论题,练习的过程仅仅是巩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经过练习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往往依然停留于原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可以看成是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在这样的反复运用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得到巩固与深化。

(四)在内容总结过程中,适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回顾“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等类似的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问题,是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的常用途径,但如果小结仅仅是停留在这样的问题归结上,忽视思想方法的提炼,将使数学教学停留于较低的思维层次上。例如,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时,不妨多问一句,“我们怎样学会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这样的总结既关注了知识与技能,又关注了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逐渐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学习后反思“学了什么”、“怎么学”的意识习惯。

四、结语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不管是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方面,还是在提高课堂质量方面,都起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应当重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推进数学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姜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2]陈海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