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案范文

时间:2022-08-08 04:15: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园社会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绝大部分幼儿对于祖国节日的了解也就仅限于吃好吃的了,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本课,通过本科使孩子们了解中国的节日传统和风俗,激发他们的国家自豪感。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关于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的知识,了解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的由来及风俗。

2、通过系列游戏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节日气氛。

3、引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的由来及风俗。

难点:引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电脑、录音机、录音带、粽子、月饼、饺子、汤圆、厨师帽、围裙、面、馅、粽叶、糯米、枣、盘子、各种节日装饰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语引入:这几天,小朋友和家人交流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知识,你们知道我国有哪四个重大传统节日吗?你喜欢过节吗?过节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那好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乘时光列车,进入时光隧道,到这些节日去看一看。

2、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风俗

导语:看时光指针指向了五月初五,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呢?端午节?谁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呢?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1)幼儿说说端午节的由来、风俗。

(2)让我们一起进入时光网站,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教师小结: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定的节日,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包粽子、赛龙舟、戴荷包、挂葫芦、采艾蒿、扎五索、吃粽子、吃鸡蛋。

2、了解中秋节的由来、风俗。

(1)听音乐继续出发,到下一个节日看一看,时光指针指向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2)谁能说说中秋节的来历?风俗?

(3)进入时光网站,师讲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

3、了解春节的由来、风俗。

(1)听音乐到下一个节日看一看,时光指针指向正月初一,师简介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一个节日。

(2)幼儿说说春节的来历?风俗?启发幼儿回想有哪些活动。

(3)进入时光网站,师讲解春节的来历、风俗。

4、了解元宵节的由来、风俗。

(1)听音乐继续出发,到最后一个传统节日看一看,时光指向正月十五?这是什么节日?

(2)幼儿说说元宵节的由来、风俗。

(3)师小结

5、认识并品尝传统节日食品

请来四大名厨载歌载舞送来美食,用表演唱的形式介绍美食。再分发给幼儿品尝。

6、幼儿动手制做传统食品

四个老师扮演四大名厨,指导幼儿动手制作。

7、游戏:爱心传递

传节日礼品,教育幼儿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关爱他人,思想教育:我们的祖国和民族团结奋进。

舞蹈:娃娃过节

篇2

3、活动过程:谈话活动,引入主题。“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记者吗?”(引导幼儿回忆日常经验)“你们知道记者有什么本领吗?他们去采访的时候,通常要带上什么用具?”引导幼儿了解如何做一名“小记者”。“你们想当小记者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你们去看看他们是谁?在干什么?”让幼儿自由观看。提问:“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谁呀?在干什么?谁先来说说?”“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把照片上的一些园长、老师、阿姨请来了,你们都想当小记者,那么想问些什么问题呢?”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4、“哦!小记者,你们想采访的事可真多呀,这样吧,等一下,你们商量决定,愿意采访谁,就和他说说,问问你们想知道的事。不过,怎样才能让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呢?”请幼儿学习记者使用礼貌用语:我可以问你问题吗?你能接受我的采访吗?谢谢你的合作。“如果你真的是一位记者,你喜欢在什么电台、电视台或报社工作呢?等一会儿,有礼貌地告诉你要采访的人。”“采访完后,我们开个‘新闻会’把采访到的事告诉大家。小记者们记住啦:主办单位是 ,地点是 ,时间是 ,请准时参加。”

篇3

1、指导幼儿学习看表格菜单,并能根据菜单进行匹配买菜。

2、通过帮胖阿姨买菜,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表格菜单一张。

2、幼儿操作材料一份,浆糊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师:每天爸爸妈妈都要烧很多好吃的菜给你们吃,这些菜都是从哪里买来的呀? ;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菜场上买来的)是呀,菜场上有许多不同品种、营养丰富的菜,我们宝宝吃了才慢慢地长得高、越来越聪明。可是,今天有个胖阿姨身体有点不舒服,不能上菜场去买菜,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买菜,你们愿意吗?你们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学习看表格师:那胖阿姨到底要买些什么菜呢?这里胖阿姨给你们开了一张菜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出示菜单表格)师:唉,这是一张表格式的菜单,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意思好吗?先来看第一行,一个红色的椭圆形,胖阿姨说它代表要买红颜色的蔬菜,右边的数字3,告诉我们要购买的数量是三种,所以第一行告诉我们的是:要买绿颜色的蔬菜三种。(请个别——集体重复再说一遍,巩固对表格的认识)谁来说说第二行要买什么颜色的蔬菜,一共要买多少?(请个别幼儿来回答,然后请大家说说对不对)第三行、第四行、第五行同前。

3、学习买菜师:现在我们来买菜(出示蔬菜图片),这些菜你们都认识吗?一起说说看,有红颜色的辣椒…….胖阿姨给我们每人准备一只篮子,你们把买好的菜放在篮子里。胖阿姨说你们不能随便买菜,一定要按照菜单来买,所以呀你们一定要看清楚菜单上要买什么颜色的蔬菜,是多少,好吗?

4、幼儿买菜师巡回观察指导,关注幼儿是否按菜单买菜,帮助幼儿理解表格菜单。

5、收拾整理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检查买的对与错,并表扬大家今天你们为胖阿姨做了一件好事,你们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6、活动延伸:

师:今天你们为胖阿姨买了一蓝子蔬菜,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也来开一张菜单,去买买菜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节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肥胖”这一社会性问题的语言课。其目标主要有通过交流,了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增加喜欢运动的情感。

篇4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因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安全方面的指导尤为重要。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的指导,安全的出行,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活动的安全操作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那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进行安全的指导?指导哪些方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活动前的安全指导活动前,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否则就会有安全隐患

(一)确立活动的主题,明确安全防范的范围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幼儿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而获取直接经验,体现对知识社会运用的课程形态。这种社会课程是以幼儿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确定主题后,教师根据相关主题确定活动前安全的教育主题以及活动中的安全应急预案,活动中页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使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收集了解与活动相关的材料,为幼儿积累经验。

(二)建立合作小组,选择安全监督员

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活动的小组,在建立过程中,要坚持幼儿自愿的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合作活动的伙伴,教师要指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充分协作。同时,小组成员必须好、中、差搭配,而且每组必须有一个小组长,组织本组活动的开展,并负责监督活动中的安全,在活动中,通过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幼儿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安全意识在实践的检验下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聘指导老师齐为幼儿安全护航

教师是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园社会实践活动课都是由班老师担任,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需要大量的指导老师来保证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和指导。仅仅班老师来承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显然是难以满足全体幼儿开展活动的安全需要。于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力量,聘请部分热心的家长,幼儿园骨干教师等,作为实践活动的安全指导老师。

二、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指导

(一)提供活动安全开展的条件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的活动提供安全的物质条件,如场地条件、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有安全保障的工具、材料等。在活动中教师还要给幼儿提供需要注意的安全信息条件,让幼儿在家长帮助下对安全信息进行寻找、选择、处理、分析。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应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安全基础指导,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安全信息。同时也帮助幼儿掌握了利用图片、图夹文、文字记录等方式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技能。

(二)进行具体的安全指导

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探究的方式,教师的指导程度,取决于幼儿的需要。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幼儿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幼儿犯错误、走弯路。让幼儿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对幼儿感到困难时,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幼儿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讨论活动,指导他们及时调整计划,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指导幼儿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三)通过合作提高小组活动的安全性

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在幼儿心目中形成一个意识:“做任何事,几个人的智慧远远超过一个人”,使幼儿成为一个愿意合作、善于合作的人。教师对合作中涌现出来的互帮互助的行为要及时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同时对于活动中小组产生的有关安全的问题,教师可做适度的点拨,让幼儿在讨论、活动过程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促使他们在下次合作时,能达到更好更安全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调控,还能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幼儿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中安全意识的提高。

三、活动总结阶段的安全指导

(一)安全经验的交流与展示

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幼儿将活动中得到的安全经验予以分享。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博览会中哪些地方不能去,快乐农场中,哪些水果还不能吃等,把幼儿的安全经验进行分享和推广。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这样就能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二)活动的安全评价

活动的安全评价应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应经常性地开展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元化的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幼儿的语言记录下来,编辑成幼儿个人实践活动档案,以便总结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看到幼儿的进步与发展。总之,社会实践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是培养和锻炼幼儿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同时对教师的安全指导和幼儿的安全意识与积极参与也提出了共同的挑战。它需要幼儿的自主性,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手把手地指导,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幼儿,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幼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在参与安全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开展安全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素质,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幼儿活动时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导,为幼儿的安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篇5

在社会教学活动中,调查表的运用能帮助孩子有目的地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丰富孩子的感性认知,引导家长介入教学。教师也能从调查表中预知孩子的已有经验,为教学提供指导。

教学片断:

李老师在执教大班社会活动“南京的地铁”时,为全班35位幼儿设计了一张有关地铁的调查表,内容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的地铁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二:地铁里有些什么?

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带着这些调查表进入了课堂,教学开始了,当李老师分别提出这两个问题时,她发现了一个现象,由于大家调查的内容都相同,所以答案也几乎一样。交流时发言的孩子比较积极,但听讲的孩子不够专心,而且当李老师希望能够拓展这两个问题,丰富相关地铁经验时,孩子的思维始终还停留在那两个问题中,回答的内容不断重复。然后课堂上就只听见李老师介绍讲解地铁的声音了。

分析:

该教学片断中老师通过设计调查表来丰富孩子感性经验的做法是非常好的,那为什么课堂上还是出现孩子们无话可谈的场面呢?我想问题就出在那张调查表的设计欠合理上。不合理在于:有关地铁的信息调查过于单一,造成孩子们的谈话不丰富。可是李老师又担心:如果让每个孩子调查过多的问题不仅会给家长添麻烦,同时也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教学小窍门:

1.教师可以围绕地铁的信息设计出多个调查表,增加信息量。如:地铁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地铁的车厢里有哪些设备?地铁站和地铁里有哪些标志?地铁和公交车哪个速度快?地铁站的工作人员是怎么为大家服务的?等等。

2.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负责完成一张调查表,这样问题少而集中,便于孩子和家长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如:在完成地铁外形的调查中,孩子们发现了车头和车厢的外形不同;还数了数地铁共有几节车厢。

这样的调查方法,会形成围绕地铁开展的多个话题,一组孩子在交流中可以通过相互补充充实感知内容,而其他的孩子则会更专注地倾听,孩子们的交流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氛围。当孩子们有话可谈时,教师则可以对孩子们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升,从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困惑二:对于参观后的谈话,为什么我的组织方式总是不能调动孩子们交谈的积极性呢?

社会教学活动是孩子丰富社会认知、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组织孩子参观社区、超市等场所,增进孩子们的感知体验。参观结束后通常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分享交流,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孩子把零星的、粗浅的经验加以整合和提升。

教学片断:

孩子升入中班后的第一个主题是“我的幼儿园”,虽然孩子们在小班已经对幼儿园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幼儿园的了解只停留在自己曾活动过的范围,为了让孩子们全面了解幼儿园和幼儿园的文化,王老师带领大家参观幼儿园的每一个地方,并拍摄了一组照片做成了教学PPT。同时老师还设计了一节社会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拟对参观活动进行分享交流。

试教稿教案第一部分

一、回忆参观幼儿园的过程,感受幼儿园环境、生活的丰富

1.展示幼儿园大门口的照片,认认读读幼儿园的名字。

2.看课件再现参观活动中的幼儿园场所:上次我们参观了幼儿园,来看看我们都到了哪些地方?(教师播放PPT,幼儿根据图片回答)

小结:我们的幼儿园真漂亮,有宽敞的操场、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有好玩的大型运动器械,还有许多可以做游戏、学本领的活动室,我们都喜欢在幼儿园里玩游戏。

修改稿教案第一部分

一、回忆美丽的幼儿园,感受幼儿园环境、活动的丰富多彩

1.展示幼儿园大门口的照片,认认读读幼儿园的名字。

2.幼儿人手一张幼儿园景物及活动照片,结伴交流。

3.播放PPT,带领幼儿一起介绍“我们的幼儿园”,如美丽的花草树木、多种运动器具、好玩的活动室、丰富的角色游戏、可亲的老师们。教师围绕谈话内容设计多个与幼儿园有关的小问题。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我们的幼儿园真漂亮,有宽阔的操场、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好玩的大型运动器械、活动室和游戏,还有很多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

分析:

不难看出,这两稿教案中的教学环节,虽然学习的内容相同,也同样借助参观经验,但在学习的方式上却有很大的不同。第一稿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带领孩子进行参观后的谈话,教师的问题比较笼统,缺乏谈话的线索,因此孩子们的谈话内容不断出现重复。第二稿的学习方式则是教师让孩子们成为谈话的主人。同时孩子们手中的照片是教师PPT的经验拓展,因此王老师明显感受到第二稿的设计,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参与谈话的积极性。

教学小窍门:

1.细化提问聚焦谈点:参观活动一般内容比较丰富,如果问题笼统、单一,谈话容易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将谈话内容分解成多个小话题,这样教师不仅提问比较具体,谈点集中,也便于幼儿交谈和拓展内容。

2.运用照片留住记忆:我们知道参观的过程是流动的,谈话则需要回忆,而照片作为直观教具,能有机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让孩子有话可谈。教师在拍摄这些照片时,可以围绕谈话内容,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玩具、游戏和人进行亲密合影,因此留住的瞬间既是美好的,也是孩子们记忆犹新的。

困惑三:我很喜欢在课堂上采用互动交流的交谈形式,但交谈的结果如何才能达到促进孩子表达、分享经验的作用呢?

交谈片断:

我曾经遇到一位年轻教师,她告诉我她很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接下来就是我们之间的一段对话:

我: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交谈环节?

她:一是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二是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三是觉得这个环节会带给自己短暂的轻松(尤其是在观摩课上,孩子自由交流时,感觉听课的人就不再关注自己了)。

我:那这个环节你应该做些什么呢?

她:我就是来回巡视,提醒幼儿专注交谈不做其他的事。

我:对于这个环节的组织你有什么困惑吗?

她:主要的困难是孩子们交谈时不知道该怎么捕捉他们交谈的信息,集中交流时,结伴和小组交流的经验不能有效地进行分享。

分析:

从我们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这位教师虽然意识到互动式交谈可以为孩子提供表达和吸收信息的机会,但是这种认识还只停留在谈话形式的表面上。特别是对自己在这个环节应该发挥的主导作用认识不清。

教学小窍门:

1.合理分工。在孩子进行小组或结伴交流时,教师和配班老师应该有所分工,各自倾听一半的孩子的交谈内容。交谈结束前配班老师迅速地向主班老师提供孩子交流中的有效信息,为上课老师的下一步组织交流提问帮助。

2.有效倾听。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孩子交谈中的有效信息,

篇6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29-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简介:孟 昱(1986―),女,甘肃天水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通过绘本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图片、符号的敏感性;培养早期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发展、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及其变化,等等。若将具体的绘本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可在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与幼儿园的总体性教育目标进行紧密融合。

一、《小蓝和小黄》总述

抽象派代表人物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很熟悉和喜爱的作品。它讲述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色后不被爸爸妈妈所接受,后来哭成眼泪碎片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并且与其他的颜色伙伴互相拉手拥抱的温馨小故事。全书用看似很随意的几个色块,讲述了一个有趣又能引起成人和幼儿自由联想的故事。一百个幼儿教师拿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绘本可以设计出一百种特色的教案。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样一部优秀的绘本作品价值的深入挖掘,对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开展绘本教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价值分析

以《小蓝和小黄》这个绘本为中心,其教育价值的触角可以延伸至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四个领域中。笔者在艺术领域中做了实践尝试,仅供参考借鉴。

1.社会领域

长期以来,幼儿园社会教育所独有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使得幼儿园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时一直很难有一个有形的抓手。因此,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往往被架空,其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地位有点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被强调的很多,但实施的却不多。

其实很多绘本都可以拿来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所用,尤其是这本《小蓝和小黄》单从社会领域教育的角度看就蕴含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从故事内容看,涉及了小蓝和小黄的融合和分离,以及伴随此过程的情绪体验和变化;在故事结尾处所体现的更大范围的接纳与认同,仔细分析,似乎还能够挖掘出与幼儿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相联系的社会领域教育价值。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若想要将落脚点放在社会领域,则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教学设计重点:

(1)幼儿自我意识教育。

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促使其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发展积极的自我体验,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形成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过程。具体而言,自我意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自我认识”上利用绘本本身的故事情节来做足文章,在绘本的第16页,也就是只有一块不规则的绿色,写着“They are green”的那,这一块绿色不单纯只是一块绿色,而是代表了小蓝和小黄的结合。这时去问中班的幼儿:“小蓝和小黄怎么都不见了,他们去哪了?”幼儿们会回答说:“他们在这个绿色里面呢!”可见他们能够理解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知道外表颜色的更改并不意味着出现了除小蓝和小黄以外的第三个人物。等到小蓝和小黄的家长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时,对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及在什么情况下“我还是我”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就可以帮助幼儿澄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抓住故事中小蓝与小黄“情绪”发展的主线,着重引导幼儿识别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与儿童常见的七大情绪:思念、生气、害怕、难过、嫉妒、自信和同理心相对应,在挖掘每张画面蕴涵的情绪中展开讨论和教学,并最终形成一次以情绪体验和感知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2)人际交往。

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个绘本故事,向人际交往的方向来引导。人际交往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幼儿今后健康成长、与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技能。

2.艺术领域

对幼儿来说,好的绘本本身就会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刺激,与此同时,优美连贯的线条、明快跳跃的色彩、富有节奏感和张力的构图等都能够增强他们的艺术感受力,教师也能够很方便地运用绘本来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绘本和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绘本在幼儿美术、绘画方面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小蓝和小黄》故事的演绎本来就是基于两个不同颜色叠加后产生一种新颜色的原理,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到让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叠加的活动上来,最后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规律,帮助幼儿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色彩。

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包含了美术和音乐两部分,绘本教学延伸至美术领域,如何与音乐产生自然的联系似乎就没那么顺畅了。在这方面,笔者在《小蓝和小黄》的绘本教学中尝试加入了音乐的元素,探索了绘本教学的新形式(教案见下)。活动对象是北京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分别在三个班各实施了一次,这三个班的幼儿在活动前均未接触过这个绘本内容。因此活动目标仍是以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为主,但其中又贯穿了主人公情绪变化这条主线。音乐在整个活动中的定位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情绪,完整串联整篇作品的辅手段,因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次音乐活动。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在绘本教学中加入音乐,确实更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关于“情绪”的教育内容教师通常会想到采用表演、讨论、图示等形式来开展,调动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来模拟再现各类情绪,并讨论在各种情绪主导下的行为表现。笔者通过截取两段情感反差较大的音乐片段,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开始时愉快玩耍及最后的大团圆和中间爸爸妈妈不认得他们无家可归时的情绪。在这种经过精心挑选的音乐的衬托下,人物隐藏起来的内心活动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音乐的辅助下更加直接感受到了两个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小蓝和小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感性地了解故事中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2)听音乐,能在音乐中回忆故事情节,能把绘本中的不同画面与不同情感的音乐旋律相对应。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同伴之间一起游戏、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音乐《欢乐的牧童》《瑶族舞曲》片段1、2。

(2)绘本PPT中第7、8、19、21、29页,第23、24、25页图卡,磁扣,白板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幼儿坐好后唱《彩色世界真奇妙》。

2.基本环节

(1)播放绘本PPT,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初次感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2)回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出示代表性的图卡为幼儿回忆故事做提示,以高兴和难过两种不同情绪为线索,按故事顺序理解图卡的画面内容。

教师提问:

“它们是怎么发现能变色的秘密的?”

“在发现秘密之前它们和别的颜色的小朋友拉着手玩过吗?”

“老师在刚才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有音乐响起?这几段音乐是很不同的,分别是配合它们高兴的玩和爸爸妈妈不认识它们,它们回不了家时播的,小朋友们能听出来吗?”

分别播放瑶族舞曲1和2,小朋友们自己想出能代表这两段音乐的符号,分别对应标记在每张图片的下方,借助音乐加深幼儿对绘本中小蓝和小黄情绪的理解。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象做动作,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3)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现在老师想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一起把故事完整表演一遍,可是有一点难,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歌,和这个故事的情节特别像,大家就可以听着音乐做表演了,我们先来一起听一听,看看表演的时候能不能用。”

对应白板上的图卡及记号,对《欢乐的牧童》做标记(贴图和手画),一边请配课教师一起用语言和动作演示。

全体幼儿分为男孩和女孩两组,一组扮演小蓝,一组扮演小黄,在教师的提示下跟着音乐进行绘本故事表演。

3.延伸环节

小朋友们可以在回家以后或者区域活动时间在美工区试试别的颜色好朋友,看看它们拥抱后会变成什么。

这次尝试为笔者及其观摩的老师们打开了思路,将绘本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起来还有很多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用一小段旋律经过“变奏”手法处理后,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经过“变奏”处理的音乐最好兼顾到黄蓝两色本身散发的明快和沉稳忧郁的气息。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或者通过伴奏及和声的不同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还可以在幼儿已经熟悉了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况下,考虑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在图谱上为小蓝和小黄设计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在乐曲的最后形成二声部合奏,用以表示颜色家族的成员在最后都开心地互相拥抱。将音乐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和渗透进绘本后,不仅使音乐的形象变得不再是抽象和难以捉摸,而且还能给幼儿多方位的感官刺激。

3.语言领域

绘本的文学性特质规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故事为依托的,绘本教学也自然是以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讲述和理解为出发点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如何尽力自主理解故事内容等方面想出策略办法。教师可以采取表演、提问、假设、讨论,或借助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防止把绘本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讲故事的倾向。

4.科W领域

“颜色变变变”这样的科学活动早已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内容似乎被程式化、简单化了,教师很难教出新意来。如果将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在一次科学主题的活动中讲给幼儿听,势必会引起幼儿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篇7

《学前儿童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职后培养,对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技能,乃至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该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且需要在实践中体现理论的特点,加之传统观念对于专业技能(弹、唱、跳)的过于重视等原因,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着力“活化”这门课程的教学,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师生共同探讨,重构了学科知识体系

1.教师梳理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目前,我们采用的教材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分领域撰写)。就学科体系而言,是较为完备的。以《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与指导》为例,包括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理论基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目标等十一章。如果逐章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因而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和取舍。首先,突出重点教学部分,根据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重点讲授和实践的内容。其次,设定自学内容。例如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理论基础、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改为课后自学,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内容较简单易理解;二是诸如理论基础等内容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前导课程中已经学习;三是补充课外知识。再次,适当补充。现用教材列举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但未能按年龄阶段有效分队,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在校生理解,因而,我们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师用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版)作了一定的补充。

2.学生评估学习内容,体现主体性。开学初,教师便将修订后的教学内容初稿提供给各班,并告知在第一次课堂面谈,要求以寝室为单位派代表发言。讨论后,学生提出了许多意见,如删去集体数学活动“时间和空间概念”中的“空间概念”而补充“时间概念”的学时,因为大家对“年”、“时钟”、“一分钟有多长?”等对幼儿来说较抽象概念的教学感到更为棘手。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析、整理幼儿发展年龄阶段目标和典型性表现

了解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合理期望,是组织好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学前师范生应具备和不断充实完善的基本功。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研人员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对幼儿发展的正确理解和把握。鉴于此,我们专门给出6课时研读幼儿发展阶段目标和典型性表现。我们将此部分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各年龄段、各领域的幼儿发展目标和典型性表现。尽管《指南》给出了5大领域11个子领域32条发展目标和若干个典型性表现,但根据当地幼儿园的教育实际及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相关幼儿教师参考书,以《指南》为蓝本,作了一定的补充,使每一个目标在各年龄段的表现更具体,更有操作性,也算是“本土化”的处理。

能牢记学前儿童的发展目标及典型性表现必将为专业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已经梳理好的幼儿发展阶段特征。也就是说,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三、收集整理,归纳一般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从未有过教学经验的学前师范生而言,基本方法的积累非常重要。然而,时间和空间条件不允许我们在实践中慢慢积累,吸收前人经验,归纳和总结基本方法当是重要途径。目前,五大领域教学是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不论是哪种形式、哪种内容,归结起来都会有一般的教学方法。因而,我们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按教师给定的领域或是领域内的某个子领域收集、整理八至十篇教案,重点对导入环节、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活动延伸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在下一次课堂上,以随机点名的形式抽查完成情况。这样保证了人人都参与,课堂互动环节才也有了更多的知识生成。下表是师生共同总结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学基本方法。

表 音乐欣赏各环节基本方法

四、层层递进,模仿中积累教学智慧

基于学生的学情及目前幼儿园教学多以现成教材为参考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学生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能力的培养拟定为“模仿教学”,在模仿中体会教学的意味,积累教学的智慧。整个模仿教学环节“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由视频到教案;参与人员,由个体到小组;教学形式,由一课多研到同课异构;教学场所,由学校到幼儿园。

1.教学内容,由模仿教学视频到模仿教案。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进入模仿教学的状态,我们选择从模仿同一教学视频着手,待学生对幼儿园活动的组织有感性的认识和体验之后,再进入模仿同一教案。之所以强调“同一视频、同一教案”,原因在于经过几年积累,我们发现这种“同一性”能有效增强实训效果,只有大家熟悉了,都认真准备了,才会用心看别人试教,才会在研讨环节有更多想法和认识。在2010年修订的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学前儿童活动设计》共144课时,分三个学期完成。我们在第一个学期和第二个学期前半段,主要是进行教学视频模仿,后半段主要以教案模仿为主。

优质的教学案例好比一架扶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探索和收获教学活动的乐趣和智慧。教学视频,如中班的歌唱活动《快乐小乐队》、社会活动《找路》,教案科学探索活动《笔宝宝站起来》、综合活动《一分钟有多长》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实训学生,由个人参与到三人小组。在共同分析视频、教案,梳理出关键知识点后,紧接着就应实际操练。我们把参加模仿教学的学生由“个体”逐步过渡到“三人小组”。在此过程中,“个体参与”是关键。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个体参与”特指在模仿视频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准备到试教都由个体独自完成。因为模仿现成的教学视频相对简单,引导学生“背”课、“记”课的过程体会原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智慧。

经历七八周的个体视频模仿之后,便开始“三人小组”模仿学习,其主要学习任务是“教案模仿”,共同完成选择、修改教案,撰写说课稿,教学准备,执教,课后反思等工作。相较于“视频模仿”,这项学习任务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更能体现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另外,此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在交流中成长与进步。

3.教学形式,由一课多研到同课异构。“一课多研”与“同课异构”都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常用形式。“一课多研”,即不论是模仿视频还是模仿教案,我们都坚持每一次课后,先反思,再集体点评(此时,前期人人准备的作用便发挥出来了),提出应修改和完善之处,并要求执教学生在下一次课前提交修改后的教案稿,未执教学生要在原教案稿上用醒目的标记做教研笔记。下一次课前再抽一两名已试教的学生展示,以评价改进意见是否得当。为防止疲劳效应,同一活动一般进行两次课的试教。每次课上记录表现较好的学生留待实习、见习期间再组织学生执教、观摩。

“同课异构”也是幼儿园主要教研活动形式,比“一课多研”高一层次。在课堂中,主要是指对同一份教案,提出不同的改编意见,可以改动部分,也允许全部改编。学生对于“一课多研”之后的教学案例改编较少,而对于新案例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主要集中于改变导入方式、活动延伸等较容易把握的环节。也有个别案例,学生在实际执教之后,提出了大胆的想法,即“改教学目标”,这就意味着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的全部改编。

4.教学场所,由学校走向幼儿园。幼儿园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我们利用见习、实习、国培顶岗置换项目等机会,引导学生带着在学校里“磨”好的教学活动到幼儿园“试水”。例如,利用担任2011年顶岗置换进贤县片区指导教师的机会,组织学生将在课内模仿的《快乐小乐队》、《毛毛虫和蝴蝶》、《中国功夫》、分享阅读《我爸爸》在幼儿园中试教,同样采取现场点评、平行班执教,在“一次教学—发现问题—二次执教—发现问题—三次执教”行动研究式的“一课多研”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也逐渐领悟到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可以向其他领域延伸和拓展的,为其今后的教学和专业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尝试自主设计教案,组织教学

在学生经历前面很长一段时间的模仿和改编、仿编教案之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便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设计教案。即教师给定、学生自选一个题或一个案例,从设计教案说课组织教学反思由学生个人或三人小组完成。这个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创造力及机智的环节。由于教育价值观和对幼儿年龄特征理解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案例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个环节,同样强调案例的共享性。即每次呈现的案例,应是全班同学都做过充分准备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有效自评与他评。

通过以上环环相扣的“五步教学”,基本上实现了学生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之间的无缝对接,学生不仅基本掌握了幼儿园教学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方法,而且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教育的智慧,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班级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更加理解支持我们教师的工作,我们班级在这个学期开展了家长助教活动。家长助教,就是家长进课堂,直接参与教育活动,协助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一、我们的共识:坚持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完善班级课程结构

以往传统的家园共育,虽然与家长有了联接,但是,在这些过程中的主导者仍旧是班级教师,而家长助教这种新型的家园共育模式为家长们提供了直接参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契机,家长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主导课程,将实际生活融入课程,丰富了幼儿的眼界和班级课程结构。

瑞吉欧课程将家长参与视为“家长与教师、孩子创造的深度、信任、互惠联盟”的共建关系。美国的开端计划研究也证明,孩子的学业成就与其父母对教育的参与程度有关。在实践中,这些好处显而易见,因此,我认为,坚持并提高家长助教活动的积极性,会帮助我们开发更多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

二、家长助教过程中构建课程的重重阻碍

在家长助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们带来的课程新颖,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家长缺乏教学经验,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自信

在回访中,家长C这样描述当助教时的心情:“我以前只上到小学,在教他们折纸的时候,一遍教完,他们还有很多人不会,跑上来问我,太多人了,我怀疑我不会教,教太差了,才导致那么多孩子不会。”这类家长缺乏一些教育方法和策略,同时文化水平较低,上课时表述不够清楚,幼儿无法完全领会他们的意思,同时,他们也会产生很不自信的心理,这些都降低了再次参与家长助教活动的热情。

(二)家长助教课前与班级教师交流较少,准备不充分

家长们在上课前,很少主动与班级教师交流,致使一些家长课前准备很不充分。访谈中,当被问及对这节课的感想时,家长A说:“小朋友们居然不会绑蝴蝶结,所以后来绑的时候,我就手忙脚乱了。”家长D说:“应该先和你们说一下,我要用PPT的。”他们觉得上课应该比较随意,没有意识到课前是需要准备经验和材料的。这样的状况出现,一方面说明他们对幼儿园课程要求不够了解;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们对参与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部分家长家园共育意识不足

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来,教师就应该被消费,所有的保育和教育都应该由教师负责。平时很少和教师交流,只关心幼儿的吃饭、睡觉以及学到的知识量,但是缺少对幼儿心理上的关怀,亲子活动常常不参加,缺少家园共育意识。

三、家长助教参与课程开发的改进策略

在家长助教过程中,他们是幼儿信息的提供者,是活动的督促者,是课程材料的提供者,同时还是幼儿园活动的参与者。当家长助教活动暴露出问题时,我们要积极思考相应的改进策略,让家长助教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一)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家长助教进行方法指导

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参与,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工作”,也不是一方为主的“配合”,而是双方的平等互动,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班级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助教们分享一些教育方法、教育经验,这也是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首先要摆正心态,本着互相学习的态度与家长探讨适宜的教学

方法和经验,然后从家长的角度提供适宜于他们这节课的方法性建议,让他们有信心和能力参与课程开发,一起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师要加强其他方面的家园合作,促进家长助教活动顺利开展

家长助教活动可以看成是更加深入的家园合作,但是在助教活动前,一些家长没有与班级教师提前联系的意识,导致许多问题在上课的时候才暴露出来。比如,在纸工课“国旗飘飘”中,家长在教小朋友们画好国旗后,没有准备小棍子当旗杆,致使最后一个环节“国旗飘起来”没有顺利展开。这位家长在上课前没有先与教师沟通,所以,出现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在访谈中,问到这位家长为什么不提前与教师沟通时,他这样说道:“一个是这段时间工作比较忙,还有一个是怕提前说了后,老师会教案,重新来过。”从家长的反馈可以看出,家长们是在百忙之中准备课的,也对教师是否认同自己的课程持有怀疑的态度,因此,在助教没有上课之前,我们教师可以多利用其他的家园合作途径与家长们交流,打消他们的顾虑,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主动和班级教师交流开展课程的方法。

(三)让家长从内在认同家长助教的积极效应

香港研究者在对一些国家访谈后发现,在家长参与的幼儿园课程中,如果家长不能敏锐发现自己孩子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互动分享的感受或体验,那么家长成为一个积极的课程参与者将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家长助教的活动教案中,应该至少有一个环节是鼓励孩子互动分享的,这种互动和分享最好是双重的,助教与幼儿积极良好互动,幼儿与幼儿间也进行一些互动,这样不仅整个活动会生动起来,而且家长也切实体会到自己的活动给幼儿们带来了欢乐和成长,这样就容易从内心提高家长们对助教活动的认可度,从而更积极地投身到开发课程的队

伍中。

正确引导家长助教参与幼儿园课程开发,可以让幼儿更加充分地汲取社会资源、更加全面了解社会文化;同时把教育的权利赋予家长,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是,家长助教活动的开展对老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家长来说,要多与教师交流学习,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准备及反思工作。对于班级教师而言,应该多理解包容家长,并且给他们提供情感和方法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助教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同时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形成教育幼儿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刘彤.解读美国开端计划家长参与执行标准[J].学前教育研究,2008(9).

[2]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6(6).

篇9

职业中专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应该是理论够用、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应用本领多。

2.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性强

职业中专学生的教育与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性教育不同,职业中专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优良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要具有熟练的技能。职业中专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离不开“应用”,因此学生在校所学要紧密地结合实际,学生要为实用、有用、管用而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教,否则职业中专学生教育就失去了特色和生命力。

3.职业中专学生教育日益表现出其特有价值和不可代替的功能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的职业教育具有持续开发实践型人力资源的功能,具有将知识与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功能,具有对人的职业能力的调试功能,具有促进人的智能优势发展的功能,表现尤为突出。

二、对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专多能”培养途径的探索

1.根据职业中专学生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幼儿园的活动划分为五大领域,及幼儿健康教育、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艺术教育。我们把培养适应新《纲要》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作为探索目标,将《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活动教程》专业理论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中存在的共同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淡化理论,强调理论的指导性、针对性、应用性、适宜性。

2.对学生进行多项技能培训训练

在校期间,我们还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设《幼儿英语教法》技能培训班,并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必须参加计算机培训,并获得省级合格证书,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了幼儿园活动设计课件制作技能培训班,并颁发技能合格证书。

根据现在幼儿园开始向托幼一体化过度的趋势,又对学生开展了育婴师的培训,由辽宁省劳动厅进行考试并颁发国家级上岗证。

借鉴和吸纳国外学前教育经验,结合幼儿园对毕业生在技能上的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心理实验室、蒙台梭利实验室、感觉综合训练实验室,分别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培训、蒙台梭利学具操作培训、感觉综合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

三、对职业中专学生“一专多能”培训效果的检验

篇10

一、探究的背景

“孝”,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孝”,绝不单是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为了锻炼自己的道德情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社会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培养孩子“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的基本品质。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孝敬教材在幼儿园中广泛运用,老师们大多是结合幼儿园课程中的节日主题进行教育,但大部分的教师都比较偏向于口头说教,缺乏丰富的教育内容,生动的教学形式和幼儿参与的机会,教育的深度和持久性均不足,故孝敬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认为孝敬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会念几首孝敬儿歌,会唱几首孝敬歌曲,组织了几个孝敬活动上,而应该更系统地、更丰富地、更持久地付诸教育行为,让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从身边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去实践,从而形成生活中孝行的点滴积累。我园在2010年开始,以《开发区中大班幼儿孝敬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为切入点,对中大班幼儿孝敬教育内容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究。

二、探究的意义

对于我园中大班幼儿孝敬教育活动内容的探究,我们认为具有以下意义:

(1)有利于帮助我园中大班幼儿最大限度获得孝敬教育的益处,享受孝敬活动的乐趣,确保每个幼儿都有相同的机会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幼儿树立良好的孝敬情感,促进幼儿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2)有助于我园教师获取更多的有关孝敬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引发教师对介入幼儿孝敬学习的教育行为和策略的思考,更好地促进教师根据具体的、不同的孝敬教育活动内容和材料,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经验,根据学习的环境条件及教师自身的条件和素质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和选择“适合”的行为策略,以支持幼儿孝敬知识的感知和学习。

(3)有助于优化我园孝敬教育的活动过程,提高孝敬教育活动的效果。

(4)有助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幼儿园发展性的办园理念,形成并巩固“孝敬教育”的园本特色。

三、孝敬教育内容探究的途径及成果

(1)家园合作,从幼儿兴趣入手,精心选编《孝敬儿歌童谣集》。快乐童年,总有许多健康的儿歌、童谣伴随着我们一代代人成长。健康、积极向上的儿歌、童谣能引导孩子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为此我园发动教师、家长以“八心”即“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能自理、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懂道理,重安全,让父母放心;心灵美,手儿巧,让父母开心;讲文明,诚待人,让父母称心;语言美,能体谅,让父母顺心;讲卫生,行为美,待父母真心;重感恩,能迁移,献社会爱心”为主题核心思想,进行创编孝敬儿歌、童谣。

(2)家园合作,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精选古今孝心故事和孝敬题材动画片。我园每个班级都配有多媒体,因此我们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对孩子们进行孝敬教育。我们从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喜欢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出发,发动家长、教师选择古今孝心故事和孝心动画片,以此来牢牢抓住孩子的听觉和视觉。

(3)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孝育艺术、实践活动,精选《园本孝育实践活动方案集》。我们组织中大班幼儿开展四个“一”的孝育活动,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孩子们的孝育行为实践。首先是“讲一讲”,每个班级组织孩子讲孝心故事,中大班年段组织孝心故事演讲比赛,同时我们还把孝心教育辐射到中心村幼儿园,举行镇级幼儿孝心故事演讲比赛活动。让孝心故事引导孩子对孝行为的感知、体念,和内化。第二是“唱一唱”,每个班级组织孩子唱孝敬歌曲,开展年段幼儿唱孝敬歌曲比赛。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艺术爱好,更丰富了幼儿的孝敬情感。第三是“演一演”,中大班中开展孝敬题材的儿歌、童话剧表演,今年五月份,孩子们排练的孝敬童话剧《童梦奇缘》将参加斗门镇第二届教育共同体社团汇演,借此机会展现我园的园本特色文化。第四是“做一做”,每到一个节日,我们就组织孩子动手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件开心的事。如“三八节”给妈妈洗一次脚,父亲节,给爸爸捶捶背,重阳节给爷爷奶奶唱歌、送礼物等等。

(4)教师积极参与孝育教学活动设计大比武,收集优秀孝育教案,精编《园本孝育教案集》。我园将孝敬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幼儿园的各大领域和活动中,教师们通过精心设计的优秀孝育案例,在教学比武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有充满爱心气息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有运用肢体语言对父母传递密码的《爱的密码》;也有充满优美意境的诗歌,感受《家》的温暖;还有体验父母的关爱,学会为父母分担事情的《我的爸爸》、《老鼠的礼物》……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一副副栩栩如生的作品、一句句暖人心窝的话语,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互动中,显得更为真切有效。

篇11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汹涌而至,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逐渐走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多媒体这种教育手段与其它教育手段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特别是多媒体电脑,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提供人机交互功能,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化,从而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提起幼教信息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公开教育课上播放多媒体课件,而在我们幼儿园也没有教师自己能制作多媒体课件,都是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请计算机专业人事为我们量身订做合适的课件,很多相关的素材还需要我们自己从图书上寻找或是动手绘制然后再扫描……似乎电脑就是个播放器、存储器、打字机等.不可否认,硬件设施是幼儿园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但真正幼教的信息化不但是硬件的更新,更是软件,也就是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那么什么是幼教信息化的真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即信息化平台下的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幼儿园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充分利用网络最新的教育动态和形式,不断更新园所得教育理念和模式,其次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教育教学工作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实现。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灵活多变,效果逼真等特点,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等。但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运用这种手段进行教学,不能照搬教材或照搬教案,应该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合理设计幼儿活动的教学资源,提供活动资料,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动手实验地去发现知识,去领会知识。切不可盲目的不分适宜的用起信息技术到活动中,使得幼儿活动后还清楚到底学的是什么!

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主导作用的启动和激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有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不管是“健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还是“艺术教育”,都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教育方式。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有利于促进幼儿参与游戏和各类活动,并能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和活动中思考和学习。就此而言,我认为,信息技术整合于幼儿园科学启蒙活动中,应努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儿童生活,游戏,活动(和学习)中的“玩具”,让幼儿在课余时间中尽情玩乐,在玩乐中探索。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科学实验活动。一些科学小实验必须靠幼儿亲手尝试才能培养他们在实验中经受的思维、操作,分析和观察能力的锻炼。目前的多媒体课件只能提供视觉和听觉的信息,根本无法达到的活动的目的,不算课件设计得多好,这样做就完全失去了实验“过程”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能够让幼儿观察,体验,尝试的小实验,不适宜选用课件来替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在很多的院校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可能已经比较健全、完善了,而在幼儿园中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所需要的条件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要想很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需要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两方面的条件:

(一)硬件设施

设备和技术问题直接影响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在园内要安装宽带设施、幻灯、投影、录音机、音响、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网络。同时,实现园内教师的教案、课件、经验、活动反思等资料的共享;也为教学管理提供有利的帮助。当然要想应用多媒体上好一节课,教师的备课就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在多媒体教材上有一定要求,首先教材要满足教学性要求,选题是否恰当;内容是否满足教学需要;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深、难易是否适中。其次满足科学性要求,内容要正确,符合逻辑;模拟仿真要合情合理、准确真实。三是满足技术方面的要求,即图象、声音、文字设计十分合理;画面、色彩、声音是否清晰、醒目、适当、声音和图象是否同步;交互设计、页面跳转是否正确。四是满足艺术性要求,课件是否创意新颖、构思巧妙;多媒体选用十分恰当、画面是否悦目、声音是否悦耳;是否有较强的感染力。另外,为了能够更加完善的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室里也应有提供一些必备的条件。如计算机投影仪等,以便教师在上课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系统选用自己合适的多媒体设施来配合自己的讲解。

篇12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14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65-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学前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能进行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开发幼儿潜能,做有发展后劲的教师。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我校以“多方向、模块化、重实践、强技能”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形成了注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育类课程内容

结合幼儿园实际需求,高专院校应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优化,特别要把专业核心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五大领域课程整合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把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和疏理,形成整体融合的课程体系。做到横向结合、纵向贯穿、多方渗透、全面拓展。为实现“课程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科教材进行增减、调整、合并,使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结合。

针对领域教法课程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评价单一的情况,应确定以“写、上、说、评’’为课程核心能力目标。“写”即会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上”即会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说”即会说课;“评”即学会教育教学活动评价。从而优化了课程内容,确立“总一分一总”的课程内容体系,即“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其他类型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样,就将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五大领域”分为三大模块:

模块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体系、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途径、教学方法、教育活动设计程序及教案编写、教育活动评价等内容。这一部分将教法课程重复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模块二,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包括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学前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学习特点、发展规律的内容。二是各领域典型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如艺术领域的歌唱、律动、打击乐活动,科学领域的观察、实验、技术操作活动,健康领域的心理健康、体育、身体保健、安全自护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是教法课程的核心内容。模块三,综合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包括幼儿园综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和主题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二部分内容的综合运用。在学生掌握了各领域教育特点和规律后,学习将各领域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目前,我校确立了以教育技能考核为重点的新的考试模式,制订了相应的教育技能评价标准:如,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要求学生会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制作课件进行说课;教师口语:要求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掌握朗读、朗诵、演讲等口语表达方式,会精讲5个故事,会根据不同情境使用幼儿教师教育口语与教学口语;舞蹈:要求学生掌握汉族、藏族、蒙族、维吾尔族等五大民族民间舞的传统组合及儿童舞蹈创编方法;美术:要求学生掌握造型、构图、色彩、装饰画、水墨画、构成基础等基本技能,掌握简笔画、纸工、泥工、儿童水墨画、废旧材料利用、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实用技能。学校每学年都举办语言艺术大赛(汉语、英语)、英语儿歌抽查、视唱抽查、儿歌弹唱抽查、简笔画比赛、儿童舞创编比赛、幼儿操创编比赛、服饰艺术比赛、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比赛、幼儿园环境创设比赛、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比赛、钢笔字书写比赛、学生课件说课等活动,以文化引领,活动育人,强化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保证培养的学生“学做合一,即出即用”。

三、密切关注用人单位需求,积极进行分方向培养探索

为了突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我校尝试将学前教育专业方向不断细化,在原来一个标准的培养基础上,开展了分方向培养的尝试,师生双向选择进行培养,使得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人才培养模式也更加科学。在深入调研幼儿园师资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学前教育这一核心专业,拓展了幼儿园英语方向、科学教育方向、早期教育方向、体育教育方向、幼儿园环创方向、音乐教育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方向、舞蹈教育方向、儿童绘本方向等十个培养方向。在方向课的课程设置上,做到理论知识专题化,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体现“精品+实用”的原则。方向生的确定为双向选择,学生具有选择权,教师具有淘汰权。学生自由选报方向之后,教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建议其选择其他方向。分方向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把知识点的学习转化为具体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思考、行动融为一体,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每个方向在课程结束时,均举办成果汇报,集中展示学生特长,以体现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凸显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优势。同时,又遵循幼儿师范教育要求,将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

分方向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每个方向在课程结束时均举办成果汇报会,集中展示学生特长。在近几年的毕业生素质教育成果汇报中,各个方向的学生均受到了幼儿园、早教机构、亲子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一致青睐,主管部门及领导也对我校分方向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分方向人才培养的实施,使得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就自己。我校的分方向培养模式,在郑州地区乃至河南省都引起了较大的关注,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各专业宣传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科学教育方向采用“理论+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为依据,全方位渗透幼儿科学教育的理念,强化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形成自学求知的意识、习惯以及多元获取信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理念是“玩中学,做中学”,根据这一独特的学习理念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设计、讲解、改进,通过综合主题创作和单一主题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等,帮助他们从容应对未来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与幼儿园的无缝对接。学生依据生活性和适宜性原则,制作幼儿科学玩教具,体现常用科学教育方法一实验法、游戏法;科学内容涉及力学、声学、光学、能量、平衡和科学模型等。自制关于幼儿数概念、集合、对应、图形、时间、空间等概念的玩教具,寓教于游戏,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熟知儿童学习的特点,以正确的儿童观作支撑,又要具备实用美术的版式设计与手工制作能力。位于中原地带的河南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开封的汴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登封的嵩山木雕、禹州的钧窑、南阳的汉画像石、方城的石猴、淮阳的泥泥狗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环境创设方向的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纸箱、废旧报纸、饮料瓶,树皮、树枝、石块,将这些废旧材料作为他们环创的最好材料。环境创设的方向生专业能力深受幼儿园园长的赞扬,特别好就业。授课教师本着应知应会的原则,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模拟案例中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这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会使幼儿在感知、欣赏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逐步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通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十个方向课程体系的系统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稳步向前发展,幼儿园更加信任学校,愿意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实习和就业岗位;学校通过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强化教学管理,为幼儿园提供适合幼儿园实际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校、园双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分方向培养是我校专业教学的尝试与探索,通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中,方向课授课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

四、结论与建议

1.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修订和完善各项专业课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养和业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办等处室职能作用,确保教育质量。要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师转变工作观念、作风,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进程。加大师资队伍培养经费的投入,用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培养,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

2.扩大资金投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