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6 02:26: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财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认识,大部分都把它作为一门单纯的技能课程,因此,老师们认为,只要教会学生电算化技能就行了,至于认识原始凭证,经济业务的处理,学生不会做与电算化老师无关,那是理论老师的事情。其结果就是,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整合。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传统
因为教师把《会计电算化》课程当成了单一的技能课,所以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就变成了三步法,老师先操作一遍,学生观看,然后照着老师的方法,学生再操作一遍。最后,电脑一关,学生什么都不会了,更不要说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这对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极为不利。
(三)教学过程中任务按模块、岗位布置,具有相对孤立性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技能课,操作任务按工作过程、分模块一个个布置给学生,虽然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岗位针对性,但一个个割裂的会计任务,不利于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会计,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完整的会计任务,阻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教学不足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独特的课程,但往往中职教师只看到其工具的一面,即利用财务软件作为操作平台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企业财务处理的另一面,所以,体现在教学中,就表现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企业财务处理的实训教学不足。不利于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
二、具体解决办法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系统应用,学生在就业岗位运用得非常广泛,《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不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完善学生的整体会计理解力、提高职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科认识,创新思维,把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实训课程的有机整体来认识。
(二)积极培养三维度《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它不但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多个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中小企业财务的实际处理能力。
(三)按项目编写适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教材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长期作为单一的学习财务软件的技能课程,与缺乏适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教材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按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编写与之适合的实训教材或任务单,进行项目教学,就成为其当务之急,这对于打破一个个割裂的任务,提高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会计任务,为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提供了内容保障。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制定课程目标
会计工作过程本身是完整的,应用型的,特别对于中小企业会计,更是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处理工作过程,因此,为了让中职会计毕业生能与中小企业零距离对接,必须制定一个应用性较高的课程目标:
1.技能目标:
(1)能熟练操作中小企业最普遍运用的财务软件(2款及以上)。
2.能力目标:
(1)能够总结中小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规律,具备操作中小企业其他财务软件的学习能力。
(2)能够利用财务软件作为操作平台,独立完成一个中小企业完整的会计财务处理
(二)确定课程内容
传统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征是许多内容的实用性不高,只强调单一技能性,而要达成课程目标,还必须制定一个技能与实训并重的实用性较高的课程内容:
1.技能内容:
(1)用友T3畅捷通财务软件
(2)金蝶中小企业财务软件
2.实训内容:
(1)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中小型制造业一个月的财务处理
(2)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中小型商业企业一个月的财务处理
(3)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中小型服务业一个月的财务处理
(三)建议教学方法
鉴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技能和实训相结合的整体性课程,在会计理论知识的支撑下,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化、综合化的职业能力,更高效的完成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建议分技能单元和实训单元分别实行有区别的项目教学法。
各高职院校均把会计电算化作为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目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毕业生不能完全胜任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尽快缩短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会计电算化应用之间的距离,实现高职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成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以用友财务软件为例,就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做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一、忽略了财务软件启用日期对业务处理的影响
我们知道,企业运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第一次启用时须将手工账各个账户的期初余额录入计算机。如果是期初建账,用户只录入启用日期所有账户的人民币当前余额(即期初余额)、外币当前余额(设置了外币核算的账户)、数量当前余额(设置了数量核算的账户)。而企业大多是在1月份以外的其他月份启用财务软件,这种情况下,初始设置及报表计算的操作有所不同,涉及的问题较多。例如,长江公司10月份启用总账系统,余额初始时除需要录入启用月份期初余额外,还必须录入从年初即1月份到启用总账系统之前月份(即9月份)的累计借、贷方发生额,系统自动计算年初余额。如不输入累计发生额,只输入启用月份10月份的期初余额,在计算会计报表时就会出现2个错误:首先资产负债表中C列、G列计算的数据不是年初数(1月份),而是启用月份10月的期初数;利润表中本年累计数按照系统默认的公式计算的结果也是错误的,这是企业在启用财务软件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一旦启用月份的业务数据输入后,期初数据就不能修改。所以必须将手工账簿1-9月份的累计数据整理后,完整地录入系统,才能计算生成正确的会计报表。
以上问题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应在学生熟练掌握年初启用账套操作的基础上,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对比设计年中启用账套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年中启用账套的相关问题,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完成年中启用账套的初始设置及报表计算,缩短会计电算化教学与应用的距离,实现学习式工作,工作式学习,使学生能够胜任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
二、加强仿真实训力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是掌握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财务会计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应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初中级财会人员、主管会计、财务主管、内部审计人员及会计师事务所财会人员等。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独立操作用友、金蝶等商品化财务软件完成总账、工资、购销存等核算及会计报表计算;能独立解决财务软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根据企业需求编制会计电算化实施计划,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并调试。
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的单项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单一岗位需要的技能,分别完成总账核算、工资核算、会计报表计算等单项工作任务;综合实训培养学生软件操作的综合技能,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将企业一整套真实的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的相关设置,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再利用软件完成从建账、填制凭证、审核记账到计算会计报表整个工作过程。通过两种实训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
在以上单项、综合实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工作岗位进行仿真实训。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牵引,在校内设立虚拟财务部,分岗位进行模拟实训,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岗位职责与岗位分工,切实感受真实工作过程,体验不同的职业角色,学生轮流担任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总账会计、出纳等岗位工作,由系统管理员完成账套建立与财务分工;出纳完成现金、银行存款的业务处理;总账会计完成总账业务核算;账套主管完成凭证审核、记账、报表等工作,整个过程和实际工作完全无缝对接,实现 "教学环境企业化、能力培养岗位化和教学内容职业化"。这是教学过程的延续,也是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胜任电算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已经成为现实。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原有的人工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为计算机所取代,而会计的管理、决策、预测等高层次职能也日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是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的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是摆在会计专业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如何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探索和实践,首先分析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及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从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改革谈一些具体思路。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软件模块操作,与专业课程联系较少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整体流程,不仅需要对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会熟练操作ERP财务软件的基础设置、会计科目设置等,并掌握账务处理方法。课程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大都在大三,学生只能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才接触和使用ERP财务软件。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各个模块集成了会计学各门课程的内容和基本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电算化软件各个部分的功能,与所学会计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仅仅靠会计电算化这一门课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与其他的专业类课程紧密结合。
2.教材内容简单、教学模式单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选用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安全性高、功能强、可靠的大型财务软件,教学过程往往是模拟一个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财务处理系统为出发点,与其他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对接,让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所采用的ERP财务管理软件所包含的模块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体系庞大,仅仅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无法使学生掌握ERP软件中的全部会计功能,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能够学到一些会计操作的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操作。
3.教学方法不合理,单一的实训操作形式与实际工作脱轨
许多学校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分开,课堂上对课程的学习采用分模块学习,没有全盘考虑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训,不能够全方位地模拟会计工作流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一边讲一边操作,然后让学生跟着操作一遍,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是学生容易淡忘所学内容。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学生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没有从企业实际运行的角度让学生模拟会计工作者的做账流程。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主要媒介。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不能只作为一门以操作为主要内容的独立课程,应将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融汇贯通于整个大学教学期间。各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均采用ERP软件,它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应将各专业课程与ERP软件相应的模块操作进行对照练习。完成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后,上机操作完成在ERP软件中的应用。最终达到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并能具备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
2.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训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安排上,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教学贯穿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分配好会计电算化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进度与上机时间,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际动手能力。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争取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掌握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实践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弥补那些在教学环节没有领会的知识点。
3.自编适合学生实训的教材和案例
教材规定了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的取材之源,也是学生求知复习之本。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经济业务在教学中极少见到,高质量的更少,软件文档也仅仅提供了一些非教学内容的说明书。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经济业务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编写的实践教程结合企业实际,模拟真实材料编写案例,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
我院使用的电算化软件是用友U8.72基本财务系统,以往使用的教材都是分模块设置案例,分模块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后无整体概念,到了用人单位后往往无从下手,难以胜任工作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能熟练的对软件进行操作,全面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尽量采用教师自编实训案例和实训教程。运用财务软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处理,并独立完成设定的会计事项。通过会计软件操作,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的方法和程序,了解会计工作如何使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处理。
4.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理解整个账务过程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为了达到其真正目的,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时采用了讲授法、讲练结合、逆向思维等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然后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最终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的方法学习和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要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彼此相互帮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点。
5.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结合,强化技能实训
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课时的分配,都应着眼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实训内容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当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相互融合后,会计电算化相关操作项目分散到各门理论课程中,自身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无法体现。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电脑会计处理流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应将手会计做账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相结合,将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综合化。通过模拟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再通过财务软件,首先是应用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然后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借助两种做账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人认为在今后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电算化分为三个层次,即:与课程相结合的模拟实验、全真模拟实训和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操作方法,充分达到会计电算化学习的要求,为学生日后走上会计电算化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江,等.加强实践教学,突出高职特色[A].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交流论文,2003.
[2]秦少卿,等.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6,4.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财政部早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意见》中就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得到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在各个单位普及,社会需要大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方法,增加职业判断能力,提升自己专业竞争能力,以满足本专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构成的多元性。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通多学科相关理论的课程,包括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会计学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内容。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学生既要掌握会计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都应该是在相关课程开设完毕后才开设,或且至少是在学完基础会计和计算机基础后才开设。
(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实际的上机操作即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两者并重,即理论知识占一半的课时,上机操作占一半的课时,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能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整套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而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是一系列连贯的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各个功能模块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连贯意识、做好各个功能模块训练的备份工作,将一系列工作流程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场所限制,教学设备不足。大部分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一样安排在通用的机房。不能保证一人一机固定使用,尽管每次上课学生都自带软盘备份,但部分学生的文件经常丢失,无法完成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训练。因为会计电算化教学不像其他专业可以每节课完成一个训练,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步数据丢失,下一步就无法继续进行。影响了教学进度。
(二)教学版财务软件有待升级。2007年1月1日财务部颁布了38个新的会计准则,会计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可目前所用的教学版软件大部分是2006年以前制作的,所用的会计科目和会计编码是旧版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软件版本严重滞后,使得实训能力、实训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使用这类软件作为教学软件,造成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已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严重阻碍。
(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会计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积极性较差,依赖性较强,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一旦发现问题。大多会停止训练,抄袭现象严重,个别会向老师求助,一个班通常只有1/2能独立完成练习,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
(四)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效果欠佳。会计电算化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教师既掌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有的原来是学会计专业的,他们会计业务处理较为熟练,但计算机知识水平有限,对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管理、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经常力不从心,有的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整个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较为得心应手,但会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刚从学校毕业的老师可能会计理论功底较扎实,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也熟练,但无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经验及组织教学的能力,以上原因均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四、改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途径
(一)建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数,设计成标准的网络教室,保证每人一台电脑,把教室内的电脑联网,建立一个模拟企业真实经营环境下的网络财务机房,适应高层次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要求。在配备硬件和应用软件系统时,要考虑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大型的管理软件公司合作,让对方给出专业的设计意见。购买正版财务软件,由其提供先进的实训教学所用的财务软件和技术服务与指导,并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升级及时更新;同时,可与其合作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业务。
(二)采用模块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整体的把握。教师以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传递程序作为讲解对象,把理论内容分类成模块形式。如:初始设置、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报表系统等模块,分类讲解,把每一模块所对应的实际操作讲解清楚,使学生弄通弄懂。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会计电算化要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操作水平。如,对工资模块系统的学习,先讲解该模块的操作流程:1、建立工资管理账套,对工资管理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包括工资项目设置、人员类别设置等;2、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包括计算公式设置、工资数据的录入等;3、工资管理系统月末处理:包括工资分配等。其次,按这一步骤实际操作给学生看,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遍,老师在旁边辅导,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规律,让学生熟练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实际操作。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职能岗位等。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可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所完成的会计资料,在指定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软件或金蝶软件)环境下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操作,完成记账凭证的输入、账簿数据的生成、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的查询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打印账簿、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让学生从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模拟实训中体会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不同,感受会计电算化的快捷优势,同时掌握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方法。
(四)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成绩考核方案。目前,学校的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成绩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这对有上机实践操作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不合适。会计电算化考核的是学生掌握财务软件处理实际经济业务的能力,应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结果为主,考核成绩应包括实训操作和理论考试两个方面。具体做法是: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实训操作成绩占60%,实训操作成绩又分为平时实训占30%,期末上机考试占30%。平时实训包括考勤、纪律、上机作业是否按实训要求和进度进行、实训过程操作的正确性等。采取现场打分。期末的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要结合社会职业资格认定,即以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代替本课程的期末考试,实现考试和认证的双重结合。考试时,由财政局负责考务工作,成绩由财政局认可,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得到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他们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和调查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目前,财务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中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学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和社会调查。实习是通过校企合作或由学生自己联系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困难可以向带自己的企业师傅或指导老师请教。巩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在实习同时,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社会需求安排,学生从具体操作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法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了解各个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六)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实训操作技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训能力。教师要获得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第二,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专业进修。随着计算机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及时掌握专业软件的发展动态与内在体系结构;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定期送教师到对口高校进修,对专业的缺陷进行弥补;第三,专业教师应深入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各个单位的实际应用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失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只有加大实训室经费投入,设置专业模拟实训室,配备先进通用的财务软件,开展模块教学、改革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随着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作者单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照军.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赵晓煜.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3]李玲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