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7 21:13: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中计算机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强酸溶液,如HnA。设c(HnA)=cmol·L-1,则[H+]=ncmol·L-1,pH=-lg[H+]=-lgnc。
例1 c(H2SO4)=0.05mol·L-1,则[H+]=0.1mol·L-1,pH=-lg[H+]=-lg0.1=1。
(2)强碱溶液,如B(OH)n。设c[B(OH)n]=cmol·L-1,则[OH-]=ncmol·L-1,则[H+]=1×10-14/ncmol·L-1,pH=-lg[H+]=-lg1×10-14/nc=14+lgnc。
例2 c[Ba(OH)2]=0.005mol·L-1,则[OH-]=0.01mol·L-1,则[H+]=1×10-14/0.01mol·L-1=10-12,pH=-lg[H+]=-lg10-12=12。
二、强酸溶液的稀释
H+是守恒的,对于强酸溶液,稀释的是H+,H+是守恒的,每稀释为10倍体积,pH增大1个单位。无论稀释多少倍,酸稀释的pH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只能趋近于7。这是因为pH接近6的时候,再加水稀释,由水电离提供的H+不能再忽略。
例3 25℃时,pH=2的稀硫酸溶液稀释100倍,则pH=4。
三、强碱溶液的稀释
OH-是守恒的,对于强碱溶液,稀释的是OH-,OH-是守恒的,每稀释为10倍体积,pH减小1个单位。无论稀释多少倍,碱稀释的pH不可能等于或小于7,只能趋近于7。这是因为pH接近8的时候,再加水稀释,由水电离提供的OH-不能再忽略。
例4 25℃时,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100倍,则pH=10。
四、强酸溶液与强酸溶液的混合
先求出混合后的[H+]混,根据公式pH=-lg[H+]求pH。
若两强酸溶液的pH之差≥2,且以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的方法,混合后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较小值加0.3。
例5 pH=3和pH=5的两种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后的盐酸pH=3.3。
五、强碱溶液与强碱溶液的混合
先求出混合后的[OH-]混,再通过KW求出[H+],根据公式pH=
-lg[H+]求pH。
若两强碱溶液的pH之差≥2,且以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的方法,混合后的pH等于混合前溶液pH较大值减0.3。
例6 pH=8的NaOH溶液和pH=1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后溶液的pH=10.7。
六、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的混合
这里的混合,实为中和,要发生反应H++OH-=H2O,中和后溶液的pH,有以下三种情况。
七、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的混合显中性的计算
V酸∶V碱=10[(pH酸+pH碱)-14]∶1
若有弱酸或弱碱,则应先按强的算,再考虑弱的。
例7 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等于7的是()
A.pH=3的硝酸和pH=11的Ba(OH)2溶液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
【关键词】心力衰竭; 胱抑素C;血尿酸
【中图分类号】R27.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76-02
心肾综合征目前分为5类。第1类是心功能急剧恶化引起急性肾脏损害,主要与肾血液灌注减少有关。第2类是指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进行性慢性肾脏疾病,主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第3类是急性肾功能恶化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使水钠潴留有关。第4类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心功能不全,主要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有关。第5类是某些病理因素引起心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其中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进行性慢性肾脏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高尿酸血症,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0例中老年CHF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血清胱抑素C的测定,结合文献探讨CHF合并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对指导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心肾综合征的诊治预防具有临床意义。
1 病例选择
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52~90岁,平均(72.0±8.0)岁。心功能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2〕,其中Ⅰ级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2~89岁,平均(73.0±8.0)岁;Ⅱ级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2~84岁,平均(72.0±7.0)岁;Ⅲ级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55~90岁,平均(74.0±8.0)岁;Ⅳ级25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54~85岁,平均(73.0±11.0)。病因:冠心病7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6例。临床上排除可以引起血清尿酸含量增高的原发性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脏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其他疾病,4级心功能性别、年龄及心衰程度具有可比性。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1次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酸水平、及血清胱抑素C。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变量的相关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两比较用Bonferron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4 结果
4.1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部分血液指标测定结果心功能Ⅰ~Ⅳ级血尿酸逐渐上升的趋势, Ⅲ级、Ⅳ级均高于Ⅱ级、Ⅰ级组(P
5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存在低氧血症,无氧代谢增加,糖原酵解增加,三磷酸腺苷生成减少。三磷酸腺苷的耗竭促使腺嘌呤降解为肌苷、黄嘌呤、次黄嘌呤和尿酸,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酸明显升高。研究表明尿酸与心功能分级显著相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相关;更有学者提到尿酸≥565umol/L,则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3],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它由黄嘌呤和次黄嘌呤通过黄嘌呤氧化酶作用合成。心力衰竭时一方面缺氧可激活黄嘌呤氧化酶[5],另一方面局部组织缺氧使乳酸生成增多,乳酸对血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最终导致血尿酸潴留,血尿酸水平升高[5],而后者又通过增加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水潴留,加重心衰[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减少等因素导致肾血流减少,对尿酸盐的排泄能力下降。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及肾间质所致。尿酸性肾病不仅损害肾小管间质还可导致肾小球的损害。尿酸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可仅有蛋白尿和镜下血尿,且呈间歇出现,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转为持续性,肾浓缩功能受损,进一步进展,可由慢性氮质血症期发展到尿毒症症群。研究证实,尿酸盐沉积于肾小管细胞,通过经典途径或替代途径激活补体;激活血小板、巨噬细胞;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引起细胞因子、自身有效物质、生长因子、活性氧的表达增多;刺激纤维母细胞转化为肌纤维细胞;激活胶原交联,最终导致肾纤维化、肾衰竭[6]。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13 559 D的小分子蛋白质,是半胱氨酸酶抑制剂(CPIs)家族中的一员,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内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转录与表达,无组织特异性,故可在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即使在炎症状态下产生也不会影响,合成不受肌肉量和急性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各组织生存率几乎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影响[7]。由于其分子量大于肌酐,带正电荷,且肾脏是其清除的唯一脏器,它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并完全降解,肾小管不分泌CyC,故其血清浓度主要由GFR决定[8], Cystatin C比肌酐和肌酐清除率对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替代肌酐清除率和肌酐作为GFR变化的指标[9] CyC是近年来发现能较为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项新指标[10] CysC的水平很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且在肾功能减退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发生改变,因此,作为早期肾功能减退的生化指标已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本研究显示:血清尿酸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递增而递增,胱抑素C 水平也随着血清尿酸随着心功能分级递增而递增,(P
表1 心功能分级组间各项指标比较
注: 与Ⅰ级相比P
参考文献
[1] 王为群,邱祖红,李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2):96-97.〔1, 6〕
[2] 陈灏珠・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1.
[3] Anker SD,Doehner W,Rauchhaus M,et al.Uric acid and survival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3,107(4):1991~1997.
[4] 顾水明,魏盟,张允平.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 2004, 19(5): 359-362
[5] Cappuccio FP, Strazzullo P. Uric acid metabolism and tubular sodium handing[J]. JAMA, 1993, 270: 354-359.
[6] 向少伟,赖申昌,蒙宇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47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8):731-732
[7] Randers E,Erlandsen EJ.Serum CystatinC as an endogerous marker of the renal function[J].Clin Chem Lab Med,1999,37:389-395.
一、引言
计算机教学,是素质教育中明确要求的一门课程,也是为了适应当代智能化和信息化社会所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
计算机教学在生活工作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才能够应对当前的社会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高中计算机教学,其地位远没有想象中重要,计算机的教学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
本文结合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地位和在高中教学中的处境这种矛盾,浅谈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促进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二、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安排少甚至缺失
素质教育是当前国家重点推行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
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在学习压力极重的高中教学里,对计算机开设的课程相对较少。大多数高中仍然以高考为主要出发点,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其中包括压缩计算机等课程的手段。
学校为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将国家明确规定的计算机课程通过变相调整的手段给削减,将其变为传统的文化课,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学校,直接取消了计算机课程。
(二)上机操作不够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学生很难通过书本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上机课的安排明显偏少或者没有开设,其中主要涉及两个原因,第一如上文提到的将其变换为文化课来提高学生的成绩,第二是学校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来完成上机教学。
无论其中的哪一种原因,对于学生的直接影响是不能够将书本上的计算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学是实践脱节,是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内容枯燥晦涩
计算机科学,其本质是一种科学性极高的学科,其中大部分内容枯燥晦涩。这一点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极高,其晦涩的内容让教师难以阐述和讲解,也让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
三、促进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推进素质教育增设计算机课程
要促进高中计算机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增设计算机课程,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是国家倡导和要求的,需要各个高中积极履行。
转变高中学校的观念,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将传统应试教育的落后观念清除,从而使学校正确认识增设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与实践结合
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晦涩和枯燥性,这让学生很难从字面上理解相关知识,要促进教学是实践相结合,利用实践的手段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其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上机课程。
教师可以通过上机与书本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详细讲解后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从而完成教学内容。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除了开设上机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能够将晦涩枯燥的书本内容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生动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课件的使用,是现代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教学内容通过使用影视、音乐和背景等方法实现其生动形象化,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营造出趣味性的气氛,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注意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学的直接载体,教材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当前高中的计算机教材,存在一定的深奥性,对原本学习压力极大的高中生而言是一种负担。要明确高中计算机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相关背景和基础。
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中,首先要考虑其中的教学内容,尽量的浅显易懂,其中涉及的深奥内容可以通过课堂引申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次,教材应该注重现实,能够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从生活中的计算机使用方面渗透。
(五)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提升教学质量,最主要针对的应该是教师,将书本的知识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极高,应该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活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情景引导、设疑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互联网非常普及的社会,高中生在课余时间对电脑的接触很多,可以根据这个背景,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余时间来增强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束语
高中计算机教学不仅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只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够更好的胜任各项工作。
我国当前的高中计算机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学校开设的课程较少,同时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提升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要从学校、教师和教材等多个因素全面考虑,这就需要广大的计算机教学工作者通过实际工作不断总结经验,通过交流和探讨得到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在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关的计算机操作,学生缺少独立完成计算机学习的机会,违背了高中计算机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教学核心,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高中计算机教师与学生也缺少必要的交流,极少数的交流也是教师教学命令,学生只能机械性地完成和回答,这些都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二、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对策与方法
1.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高中计算机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尊重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中计算机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应该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决策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多媒体的发展应用”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独自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有计划地掌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概念、多媒体技术的历史回顾等相关内容,遇到学生不能独立掌握的内容教师就应?给予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独立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更好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高中计算机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减少命令式的交流,将沟通的模式转变为平等的,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让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教师在对“信息的编辑加工”这一教学内容实施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讲解信息编辑的主要过程,之后让学生了解信息编程的内在机制,教师与学生针对编程的内容以及相关方法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构建高效的高中计算机教学课堂。
3.对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