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范文

时间:2022-10-06 05:22: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篇1

数控机床编程操作是集数控加工、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于一体的新型课程。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校开设了这门课程。根据数控加工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知识结构,本课程在理论要求方面难度较高,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在教学方法上,展开互动式教学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有一般又有特殊,既有新授又有复习,既有理论又有实训,既有工作原理又有编程方法,既有典型零件程序又有复杂实用案例,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本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及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我们教师还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广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上多下功夫。

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上,尤其是数控指令及应用、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上,最适宜于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大胆引入“行为引导学”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出一个可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的环境和气氛,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双边互动式教学。不仅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编程方法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给出的任务书,从各方面获取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完成任务书的同时,不自觉地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介绍了一些基本指令后,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讨论这些指令能解决的基本问题,并动手画有关的图形,有兴趣的加工出实物,供学生参观他们所做的成果。

二、在选择课题上,合理地改革教材

我们知道,用于教学的数控编程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编者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书,教师实施教学时,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这是教材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基本应用,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在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到基本应用的学习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

为此,我在数控编程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重新自编教学内容。搜集了上百个数控编程应用实例,并通过筛选、整合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几个同类实例组成。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由几个应用同类指令的实例课题组合成为一个教学单元,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教学单元。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数控编程原理、FANUC系统的编程与操作、广数系统的编程与操作、SIEMENS系统的编程与操作和中级职业技能综合例题分析。这样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又要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

三、在实习过程中,教学方法更新

目前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实践教学上,由于我们教师所编写的实训指导书详尽有余,明明白白,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只需要进行程序输入、对刀等简单操作即可顺利完成。这种实习实训教学方法,目前已被我们教师广泛认可和采用,但至少我认为:没有问题的、不需学生动脑的实习实训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数控编程方法亲自编程操作,在实习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从本质上学好这门课程。

首先在编写实习实训指导书时,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设备情况,针对本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实习实训教学同样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所有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做完基本的实习实训项目外,还要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验项目和研究性课题,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大型的实训项目,如减速箱传动件等,还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由教师明确各小组在实训中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培养广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四、在巩固教学成果时,吸引学生的兴趣

㈠ 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有保证。

每个课题以实例为重点,这些实例都是来自我们身边的生活、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认识到所学的东西有用,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热情是自然地高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结合教材特点,把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从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跟着提高。教师积极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逐渐地由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㈡ 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实例来自生产、生活、要处理及注意的有关问题我们都向学生交待清楚,引导学生具体的处理办法、解决方法步骤、方向。通过多个实例的学习、实践与积累,学生能逐渐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01-02

人的一生是在“做题、做事、做人”中度过的,有成就者大多好学习、善做事、能为人。机械学科的应用人才一般是在做事中学习和为人的,较为严谨,因此,数控专业课程的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做事。做事是一个行动过程,因此,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核心课程的学习,放在行动过程中进行,工学结合是最佳选择。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构建学习领域,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就可完成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老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教授知识的老师,更成为工厂中传授技艺的师父。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环境既要适合于理论教学、又要适合于技能实践,老师现场指导学生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是工作,工作过程是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能让基础文化偏弱的中职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准确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的课程特征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解构原来学科化的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基于工作过程来重构学习情境。学习领域课程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更要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零件工艺分析、程序编程和零件加工的专业技术能力,获得职业岗位的就业能力。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就可完成一个典型的综合性工作任务。该课程主要特征如下:

1、注重培养学生的零件工艺分析、编程和机床操作的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性、能力性和职业性;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设置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3、学时安排相对灵活,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易于面对面地进行沟通,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每一位学生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

4、教学情景更接近于生产实际,学生通过对工作过程的亲身体验,能够真正理解学科内容,懂得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养成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是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与身心修养共同作用的过程,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数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中尤具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的课程学习目标与授课对象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应服务于机类工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此,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目标设计上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其核心是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过程学习,让学生体验干数控的“苦”(主要是知识与能力的难度、要求的苛刻等)与“乐(产品加工与创新的快乐)”,体验机械人的特有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培养干机械应有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工期意识、合作意识等)和人格特质(诚实、守信、认真、执着、不怕苦、抗挫折、探究与创新等性格特征);培养机械人特有的“价值观”(通过干机械造福他人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关实用价值理念、零件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工件装夹、加工方法机床操作、策略方法的知识与技能;有关社会需求及任务识别、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知识与技能;有关人际沟通、人际互动的知识与技能;有关数控专业初、中、高级不同职业技能水平的知识与技能。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让学生抽象概括出产品加工的一般过程(即整个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对象、时空、手段、方法等),理解整个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各阶段的先后关系、因果关系、辩证关系)和一般特征(系统性、计划性、行动性、逻辑性、跳跃性、回旋性等),理解职业岗位的需求(吃苦耐劳、灵活性、突发性、顿悟与灵感等)。

4、本课程授课对象:中、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学生、数控培训班学生和企业。

三、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教材

1、《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师必须实现“理实一体、学科综合”的特质。一般来说,从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研究经验,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个性特征,并能恰如其分的加以引导。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教师既有其出色之处,也会有其不足之处,上述特质集于一身并都表现出色的教师十分罕见。因此,实施《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应该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及其教学需要,聘请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及特长的教师或企业技术骨干组成教学指导团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

2、教学过程中使用教材是根据学院现有场地、设备以及各种教学资源按照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思路进行编写的,将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可实施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紧密结合的项目,即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选取来自工厂生产一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相关的操作技能,也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培养的学生到了工厂以后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

四、《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过程体现完整行动模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要坚持科学与人文,学习、做事与做人相统一的原则,做中学的原则,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反思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群体激励原则和资源整合原则。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在进程上应该坚持“工作过程导向原则”, 其教学形式也应体现完整行动模式的六个方面,即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任务拓展。

1、任务描述:介绍任务的环境、用途、要求与目的。

2、任务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思路、技能点和知识点。

3、相关知识:完成任务需要的一些背景知识,为实施任务做理论和技能知识铺垫;以及一些任务不可能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4、任务实施:介绍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并要求叙述完成任务的详细操作步骤(前面任务中涉及与讲过的操作步骤可简单叙述),对每一操作,一定要有该操作对应效果的描述或具体工艺效果、原理的叙述说明;对于程序设计,这里是代码的具体实现,对于一些重点的语句或代码模块,还要有适当的注释说明。

5、任务检查与评价:通过应用工量具检查任务结果,讲述完成任务的重要思想、方法、知识点、技能点、不便于在操作步骤中描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完成任务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使学生加深此类相关技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任务拓展:主要介绍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或者任务难度相比前一任务较大的内容,是为了弥补项目实施步骤中没有介绍的,或者不方便介绍的内容,使学生根据所学技能知识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既可以理解为制作的一个物品,也可以理解为排除的一个故障,还可以理解为所提供的一项服务。 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培养学生主要职业能力有:

五、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的职业教育贯彻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仅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理论指导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改革,坚持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需要为根本依据,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仅上课教师自己说了算,还必须让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评价重在过程,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情况,期末按企业标准产品进行零件加工测试,请企业技术人员评价,专业理论知识考核评价等几部分,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操零件加工考核占30%,专业理论知识占40%,得出学生最终的总成绩,这样,平时教学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待学习与工作的态度。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实用性,尽可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作为专业教师还应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到企业跟班实习,及时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同时,将企业的工作形式与发展趋势,渗入到学校课堂当中,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与企业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我们的班主任还要时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这样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我们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六、结束语

以‘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开展《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为上好机械专业的相关课程带来了诸多的好处,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我校也已经被广为接受,但具体实施起来在一些方面还不是很到位,比如项目化的课程在真实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教师的教学理念、技能水平、教学方法和对企业生产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等。我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为培养企业适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数控技术及其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其相应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且对数控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数控技术职业能力培养及其培养模式是近年来一直被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以下简称数控技术方向)职业能力培养及其教学模式,其中主要对数控机床编程及其操作控制职业能力培养作些探讨。

一、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依据,确定学生数控技术方向能力结构

随着数控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社会对数控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在不断变化,不仅是需求种类,而且对数控人才的质量要求都在不断变化。根据各种市场需求信息,数控技术方向相关就业类型有:数控机床设计制造,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数控设备的调试与维护,数控工艺人员及数控程序调试员,数控设备及其零部件的生产管理与营销等。同时,数控技术方向相关各类人才十分短缺,大型数控设备和特种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等方面的人才尤为缺乏。据2008年有关部门统计,未来5年上海市全市的“灰领”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次。

学生通过在校的四年学习之后,将一一步入社会,因此,学生能力结构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作为数控技术方向职业能力,主要有:数控机床设计能力、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控制能力、机械识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能力、计算机辅助编程与制造能力、PLC控制编程及其机床维护能力、数控技术方向相关生产管理及营销能力等。其中,数控机床编程及其操作控制能力,主要又可分为:识图能力、工艺设计能力、数控编程能力、数控机床操作使用能力和零件数控加工质量控制能力。

二、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建设

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教学非常重要。在建立课程体系和进行技能培养模式探讨时,应该尊重教育规律,重视技术应用。首先,必须强调实践环节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注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在安排课程上采用逆向手法,即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能力模块和与能力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确定主要专业课,然后以专业课为主线,科学地设置相关专业基础课及其他相关课程,其中每门课的设置都应该符合能力模块的需要。同时在课程设置时,应注意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积累,应处理好每门课之间的内在关系,避免重复教学。表1为数控技术方向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能力分解与开设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1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能力分解及其相关课程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能力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重要能力之一,其技术含量高,核心课程内容包括: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机床与编程等。主要就业方向如表1所示。表中还列出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控制作能力及其相关证书、主要课程等。

由上可见,数控技术方向学生培养目标应该是既懂数控机床操作,又能识图绘图,又能根据工艺要求编写零件数控加工程序乃至进行数控加工和质量控制,又对数控设备的维护有所了解的“灰领”人才。下面主要围绕数控技术方向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讨论。

三、促进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能力提高的教学改革

在数控技术方向的多个能力模块中,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控制能力是重点能力之一。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控制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做了各方面的举措和尝试。

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控制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识图能力、工艺设计能力、数控编程能力和零件数控加工质量控制能力等的提高来实现。为把学科发展和职业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技术应用挂钩,将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考试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

1.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能力

机械识图绘图能力培养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机械制图及其CAD教学,安排CAD实训,通过让学生读解和绘制各种零件图、装配图,不只是能让学生掌握AutoCAD操作系统的使用,更重要的可以提高学生机械识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的能力。

为了提高机械读图或识图能力,在识图绘图能力培养相关课程的学习期间,安排1~2周的车工、钳工等内容的认识性传统金工实习,由此将零件图与加工联系在一起,非常有助于识图绘图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安排实训和适当的培训,组织学生参加CAD认证考试,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技能的认知度。

2.加强数控工艺教学,提高学生加工工艺编制能力

实现数控加工,编程是关键。然而在编程前,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工件、刀具、切削机床和夹具工艺系统四要素,同时编制出数控工艺。工艺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极其长期的任务。

通过开设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装备、数控加工工艺等课程,使学生学习到有关工艺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开设金工实习和专门的工艺系统设计训练课,培养学生的工艺系统设计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图样分析,加工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规程编制,刀具或刀具系统的设计或选择,工艺装备的设计,等等。

学生在校期间,开始进入相关工艺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各种工艺编制实践环节的学习,不断得到工艺设计能力的培养。随着数控工艺教学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按照数控工艺师考试的要求,针对典型案例进行数控工艺编制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数控工艺师认证考试。

3.改革数控编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数控机床编程能力

与机械识图能力和工艺编制能力息息相关的数控机床编程能力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职业技能中另一重要能力之一。要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就需要编制出可行的数控加工程序。而学生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能力的培养则有其独特的地方。数控机床编程课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是不可分割的。

以往的授课形式,理论课和实训课相互独立,实训课一般安排在理论课完全结束之后进行。然而,这样做,学生对课堂内容难以理解和接受,理论学的枯燥无味,进入实训课时能想起的寥寥无几,导致重复教学过多,课时浪费较多,教学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编程教学效果,改变以往理论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形式,把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动手紧密结合起来。编程能力的提高,最终离不开操作使用数控机床。然而,由于数控机床的昂贵和操作使用上的安全性,学习编程理论初期,不便直接在数控机床上进行。为此,我们引进实验课,即在理论课教学中安排实验教学。这样做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教学惯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所谓实验课就是利用数控编程软件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各个数控指令,并运用各种数控指令编写数控程序。数控实验以作业或课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完成,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在编制某种零件的加工程序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同学需要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这种方法,教、学、练交叉进行,学一学练一练,效果很好。

四、围绕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职业技能教育,切实搞好实践基地建设

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般机床的操作使用方法。再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能力培养,学生已具有基本编制典型形状特征零件程序的能力。但由于还停留在模拟阶段,所以必须实际上数控机床进行实战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控制能力训练。在掌握数控操作技能的同时,进行零件分析,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调试,最后加工出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等都合格的零件。

同时,为了检验学生数控机床编程及其操作控制能力是否能适应市场,在学生综合学习理论与实际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大量典型零件的编程练习,安排统一的课题进行实战编程与操作训练,最后组织学生参加数控机床工职业技能认证考试。

然而,要全面提高数控机床编程及其操作控制能力,进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职业能力培养,就离不开数控技术实践教学,离不开有效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实战训练,因此就必须充分重视实训室建设。数控机床技术含量高,实训室建设应作为一个关键项目立项来抓,从实践教学内容、投资的经济合理性、设备的市场通用性、实用性和发展的前瞻性出发,配置中、高档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等硬件设备,同时配备相关的软件设备,形成一个较好的数控技术职业技能教学的软、硬件环境。

按照这一要求,配备高层次的齐全的CAD/CAM机房电脑设备及软件系统。不仅满足数控编程实验和上机实训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能自由上机练习提供方便的场所。

同时,为了大案例教学的需要,购置一台综合性强的数控机床,以方便学生拆装数控设备和开展数控设备相关课程教学的需要。

五、结语

本文以就业方向、市场需求为切入点,讨论数控技术方向职业能力内涵,探讨解决学生各方面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的途径,摸索教学模式新思路。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从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互补关系出发,将其有效结合,穿行,使其融为一体,同时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相关数控技能考证要求为能力目标,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保证。

2.将考证内容作为技能培养的参考,目标明确。

3.在数控编程理论教学中引进实验课,使教、学、练交叉进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控制职业能力分成各个不同职业能力模块,按能力模块的互补关系有层次地开展教学,取得了能力培养的综合效果,提高学生综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京.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8(11).

篇4

一、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职学校的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背景

1.学校发展需要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需要建立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教与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我校课改教改情况看,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主要难点。传统“高中模式”的教学理念始终围绕书本内容进行教与学,与企业需求人才脱节,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制约着目前的课堂教学,突破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2.地区经济发展需要

佛山市职业技术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佛山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要求树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对接,以需求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的意识。以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佛山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市的职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如何构建以实践为主导?怎样培养技能型人才来满足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呢?因而我们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

3.中职学生学习的需要

定制教与学调查资料,提取在校数控模具专业学生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可得出以下几点:

(1)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较少,学生渴望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较高,如图1-1-1、图1-1-4示;

(2)学生偏喜欢有任务式的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如图1-1-2示;

(3)学生对现课堂教学不太满意,课改教改要求较强烈,如图1-1-3示;

(4)学生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较大的追求,如图1-1-4示。

根据调查汇总得出中职学生对教与学有个性化需求,在信息化的时代里需要新的教学和新学法。教与学创新模式更需要教师思考与研究。那么,在教与学方面如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企业实用型技能人才呢?因此,教与学研究意义深远。

二、翻转课堂的教与学创新模式研究

(一)设预习作业推进中职学生学习模式转变,提升翻转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设计,整个过程突出任务导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解决问题、提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在课前设预习作业,让学生先预习、先讨论、先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的习惯。

(二)教与学评价模式改革,渗透企业文化、融合企业生产模式的教与学

1.中职学校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传统的教与学分析

目前中职学校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过程多数学校还是传统模式教与学,从容易到复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讲授和实践,在整个过程都由教师指导完成。例如图2-1-1中职学校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传统任务学习过程。学校常用评价体系是以零件尺寸分项得分,总分大于或等于60分为合格,小于60分的即为不合格的评价体系,而学习者侧重于拿多少分,在企业只有产品的合格与不合格之分,因此,传统的教与学则脱离了企业实际情况,与企业没有贴合度,不能适应企业用人需要。

2.企业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的工作过程分析

企业数控操作技工(蓝领人才) 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需要精通机械加工工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处理现场出现的不确定问题;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如图2-1-2企业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工作过程分析。企业员工接收任务后,图纸技术分析――工艺分析――程序的编写――工件装夹――对刀――自动加工――质量自检――质量反馈与总结合等过程。产品质量及员工职业素质由企业质检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监督和评价。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突出了操作者能够合格完成工作任务,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生产技术与管理)的能力。

3.中职学校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按工作岗位要求的教与学研究

(1)按企业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培养中职学生具有企业一线生产工人水平,需对接企业生产模式推动学生成长。例如中职专业课程与企业对岗位人才需求特点相对接,以企业工人工作过程为学习思路,让学生以生产过程提高技能水平。教学过程以产品形式展示,让学生透过任务,找出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技术,对接企业工人具备的生产技能,如表2数车岗位工作任务与质量评价标准。

(2)教与学需培养学生具有企业素养的职业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优先录用的人才,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更谈不上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与效益。因而,教与学更应注重融入企业的培养,培养具有良好职业人,图2-1-3数车岗位工作任务的教与学分析。

(3)教与学需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型的企业人。传统教学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技能人才培养,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法培养中职学生善于思考、沟通和研究的能力。用企业产品让学生加工促进散发思维,创新夹具、刀具、工艺等,提升创新能力。

(4)校企合作共谋教与学,推动校本教材研究,提升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学质量。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构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教学课程框架,根据企业的要求动态地设置课程,不断地调整课程计划和大纲,课程内容也不再是完全固定、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根据客观需要和新知识、新技术及职业岗位要求予以调整和修正。引入企业进入校园共谋教与学,利用生产模式带动教与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校本教材开发等,如图4-4-1校企联动教与学。在校本教材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规范实训的要求,把文明生产、安全第一、质量保证、工艺严谨、动作规范贯穿教学的始终,把企业的产品融合到日常教学中,结合信息化平台开展校内工厂进行教与学,推动校本教材研究,提升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