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8 19:40: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营销思想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申报》并不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纸,但它却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为当时上海首屈一指的影响和销量最大的报纸,其经营策略和活动很值得我们探究。综观《申报》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活动,可以发现:虽然创立于19世界70年代,《申报》经营者在经营报纸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营销思想的萌芽,这些现代营销思想的萌芽极大地促进了《申报》的发展,促使其影响和销售量不断扩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下《申报》的现代营销思想雏形。
一.《申报》的市场定位思想萌芽
市场定位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资深广告专家阿尔。赖斯(AlRies)和杰克。特鲁塔(JackTront)提出的新概念,随后又在他们所著的《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1981年出版)一书中得到全面论述。市场定位这一新概念及其战略思想提出后,很快被世界各地的营销学者和管理者所接受,成为企业营销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定位,主要指企业为其产品即品牌确定市场地位,即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塑造特定品牌形象,使其产品具有一定特色,适合一定顾客的需要和偏好,并与竞争者的产品有所区别。
《申报》作为一种媒介,同样也是一种产品,也要塑造特定的品牌形象,以区别于竞争者,也存在一个市场和产品定位的问题,即报纸的办报方针,报纸针对什么样的读者和受众。
《申报》创刊前,上海有三种报纸:外文报,中文报,“邸报”。当时的外文报多旨在宣传西方宗教思想或介绍西学,读者多为在华洋人和一些洋买办;中文报不过是外文报的中文版,象《华字日报》就是《德臣西报》的中文版,内容多为译自外报,再加上一些洋行广告和船期消息等。读者仅限于买办阶级和少数“高等华人”。“邸报”或“京报”虽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报纸,但它们属于官方文件汇编,系由宫门之内传抄出来的政令谕旨,读者限于官僚士绅,与普通商贾和百姓无缘。而上海自19世纪50年代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中外商人大量云集上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不仅广大市民百姓渴望了解时政,众多商贾也希望从报纸上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而当时上海恰恰缺少一份针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商业报纸。正是基于对形势的正确分析,美查以商人的敏锐眼光看到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为《申报》找到了准确的定位:针对中国人的雅俗共赏的大众化商业报纸。他在创刊号上的话体现了其对《申报》的定位思想及办报方针“但其(中国古籍)内容荒诞无稽,只可作文人清淡之材,未能雅俗共赏。只有现今报纸上所刊登之文章,叙述简而能祥,文字通俗,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
为了贯彻《申报》的办报思想,美查在人事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他特意聘请中国人做主笔,以发挥中国特色。先后受聘的有著名文人蒋芷湘,钱昕伯,黄协埙等,他们都擅长吟诗作词,文字质朴而不俚俗,所做文章饱涵儒家思想,适合中国的读者。在内容上,《申报》一改外文报和其他中文报纸侧重宣传基督教思想的惯例,注意迎合上海市民的口味,注重刊登议论时政的论说文,新闻报道注重猎奇性和趣味性,内容编排和文字风格都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闻和论说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报道兴办女学,阔人虐待婢女,监狱黑暗等情形,反映禁止缠足之类的舆论”,一开始就立足为一般市民服务。
为了进一步做到雅俗共赏,《申报》在1876年3月30日出版通俗报纸《民报》,并为此报刊登启事说:“此报非文人雅士而设,只为妇孺佣工粗涉文字者也。务使措词宁质而无文,论事宜显而勿晦。俾女流童稚贩夫工匠辈,皆得随时循览而增见闻。”
从以上的史实可以看出,虽然离现代市场定位理论的诞生还有一个世纪的时间,但《申报》创刊初期的经营活动在办报宗旨,人事聘用原则,内容等方面无不体现着朴素的市场定位理念的萌芽。
二.《申报》的定价策略
现代营销学的核心理论是4P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其中价格策略是较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后续的其他环节。营销学价格理论强调要以自身的产品成本为基准,同时要考虑竞争者的价格因素。
在报纸的定价上,《申报》经营者走的是低价的路线。《申报》问世前,《上海新报》是当时上海影响和销量最大的中文商业报纸,也是《申报》主要的强劲竞争对手。《上海新报》采用进口的白报纸印刷,成本较高,零售价为每份30文铜钱。《申报》一开始就定位为大众报纸,读者多为市井平民和商贾,所以它从创刊起就制定了低位定价的策略。美查曾在《申报》上刊登题为《本馆自叙》的文章说:“窃思新闻纸一事欲其行之广远,必先求其法之简,价之廉,而后买者以其偿无多,定必争先快睹。”根据经营者的定价原则,《申报》不用进口白报纸作为材料,而是采用廉价的毛太纸,大大降低了成本。《申报》最初定价为每份8文铜钱,仅为《上海新报》的1/4,从而在价格上占据了绝大优势。在《申报》价格强势的逼迫下,《上海新报》不得不把零售价降到和《申报》一样,亏损与日俱增,终因不堪重负而倒闭。
《申报》在定价方面另一个策略是针对不同的市场核定不同的价格,根据市场进行价格区隔。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起,《申报》每月售价为四角五分。到1907年规定:外埠全年大洋五元四角。日本全年八元四角,其他外国全年售洋十元八角。后从1908年9月起规定:本埠每份售大洋二分,本国境内全年九元六角,日本与本国境内相同,外国全年十四元。
《申报》的定价策略还体现在它的广告定价上。创刊初期,《申报》的广告量不大,特别是华商很少在报纸上刊登广告。针对这种情况,经营者把广告的收费价格定得非常便宜;为了吸引华商登广告,经营者将华商登广告的价格定为西人价格的四分之一。随着销路扩大,华商逐渐意识到广告的作用,他们在《申报》上刊登的广告日渐增多。这时,经营者及时调整了广告价格,华商和西商价格基本持平。1905年大改革后,中外广告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广告费的计算也分为论前,后幅,长行三种。“论前(社论前面)广告一百字起码,多则以五十字递加。每字取洋一分,较前增加一倍。后副长行二百字起码,多则以十字递加,刊费照旧。”(《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这种根据广告的版面位置不同而区别定价的做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page_break]
三.《申报》的分销渠道策略
分销渠道是4P营销组合理论里的第三个环节,是指某种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或用户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一切取得所有权(或协助所有权转移)的组织和个人。即产品所有权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的通道。分销渠道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或用户,中间环节包括各种批发商,零售商,商业中介机构(交易所,经纪人等)。
《申报》创办初期,美查就在上海广泛寻求代销店,代销店早上拿报,晚上结帐,卖不完的还可以退还报馆,以这种方法来调动代销店的积极性,从而扩大销售。因此,一时间上海大街小巷的杂货店,书坊,刻字店,信局,打包铺,酒店,烟膏铺等,都有《申报》寄卖。《申报》经营者还把销售从城市深入到乡镇,从本埠拓展到外埠。为了增加销售,更好地与对手竞争,《申报》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负责杭州的报纸销售工作。之后又在宁波,苏州,南京,扬州等地设立分销处。到1881年,外埠的分销处有北京,天津等17处。每天销售的份数也从600份左右扩大到2000份左右。到1887年又增加了15处分销处,前后总共32处。到1907年,《申报》在西南地区的桂林,东北地区的哈尔滨,被俄国占领的海参崴以及国外如日本,英国,法国等地也先后设立了分销处,每天销量从1897年的7000-8000份增加到万余份。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大多数产品不是由生产者直接供给消费者或用户,而是要经过或多或少的中间环节即通常所说的中间商来实现。所以现代营销学里强调分销渠道的畅通。《申报》创刊及经营的年代,中国的经济尚未进入市场经济,手工作坊式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申报》的经营者能意识到销售渠道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其朴素的营销理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四.《申报》的促销策略
现代营销学给促销下的定义是,营销者将有关企业及产品(品牌)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消费者和用户,促进其了解,信赖并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促销的实质是营销者与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之间的信息沟通。
为了有效地与购买者沟通信息,可以通过广告来传播有关企业及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营业推广方式(如优惠,奖券,让利,赠品等)来增加顾客对产品的兴趣,进而促使其购买产品;通过各种公共关系手段来改善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可派遣推销员面对面地说服顾客购买产品。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加强与顾客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产品的销售。
虽然《申报》和现代普通意义上的企业和产品的概念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媒介,其发行的报纸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产品,具有一般产品的本质特征,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扩大发行量和销售量。事实上,《申报》经营者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销售。
《申报》在发刊的头三天,每号印600份。为了扩大影响,特在上海南北两市所有商号沿门赠阅,之后又招聘报贩,挨户劝订,甚至实行先看报后收钱的办法方便订户。1909年,《申报》改用白报纸印刷,同时改进版面,随报纸赠送画张。为此,该报特刊登启事“本报开设已有四十年,现为益求完备起见,特改用白报纸印刷外,并广搜材料,扩充内容,延请画师,将各处风景择有趣味者,绘成图画一大张,按日石附送。”此举既为自己的报纸做了广告,又开了《申报》附赠的先河。
作为媒介,《申报》充分发挥了自己广告版面的长处,不仅经常将报纸的各种变动以告白和启事的形式通告读者,还采取措施推销其广告版面。该报创刊的时候,就特意在报上说明,外地广告由卖报人,苏杭等地有想在《申报》上刊登广告的,就与“卖报店”私人接洽,“另加一半为卖报人饭资”。这里的“卖报人”就是报馆广告人,饭资就是广告费。经营者就是通过“饭资”这种手段激励“卖报人”为其销售广告版面。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申报》的早期经营活动在自身定位,定价,分销渠道和促销方面已经体现出其经营者的朴素的市场营销思想萌芽。之所以称其为市场营销思想萌芽是因为,《申报》早期的经营活动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经营者的决策也不是基于对各种经济因素的科学分析,而是出于经验式的直觉。但是,早在现代营销理论产生之前的一个世纪,《申报》的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就能体现出朴素的营销理念,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尽管该报纸的经营理念并不全是首创,其中一些是创刊前美查派钱昕伯向香港的报纸学习先进经验所得,但是能将香港办报的经验与自身的创新相结合,并在定位,定价,分销和促销方面体现朴素的营销理念的,无疑非《申报》莫属了。而这也正是《申报》由创刊时的600份发展成为销量最大,影响最深远,经营时间最长的近代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原因之一。时至今日,其中的许多宝贵经验还值得现代的媒介学习和借鉴。
参考书目:
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新华出版社,1988年
陈彤旭:《出奇制胜---旧中国的民间报业经营》,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36-02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宋代《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立轴,高182厘米,宽127厘米,于甘肃敦煌千佛洞出土。画中心绘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并坐说法,上部绘“七佛”、“七宝”及仙山楼阁等。下部有十弟子、十二菩萨分列两侧供养。画轴绢地敷彩,绘佛、菩萨和僧俗人众等110多人。人物形象生动,经变故事分列在说法图两侧,以经变画常用的连环画形式展开,一个情节一幅图,共有15幅图。它们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用山石分隔,每幅画的右侧或左侧都有墨书榜题,说明所画内容。《报父母恩重经变》是国内现存幅面较大且有纪年的一帧绢本佛教故事画,由敦煌《父母恩重经》经文演变而来。其内容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其一,父母哺乳养育之恩深重,子女仅以无怨心报之是不够的; 其二,子女报父母之恩,就是要让他们去除愚昧、悭贪,增长智慧和乐善好施的佛性,使父母得到善报和解脱; 其三,一切信众,僧徒诸子,都应奉行这种法教,造作福田。
佛教认为,父母对儿女有十大恩德,分别为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推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尽恩、为造恶业恩、运行忆念恩和究竟怜悯恩。通过讲说父母的这些大恩大德,倡导众生牢记父母养育之恩、恪尽孝道。内容多有佛教色彩,但却有一定的现实教化意义。
儒家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前提。儒家经典《孝经》中有一句话:“孝乃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从理论上肯定了孝是人伦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仁是孔子强调为圣人的必要准则,而孝作为仁的内核,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传统中,孝道思想不仅体现出一种家庭伦理观念,也体现出人类对于自身生命的关怀,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人类追求生命永恒的一种体现。祭祀祖先是对生命的追思意识,孝养父母是对生命的爱敬意识,生儿育女、以期传宗接代是对生命的延伸意识,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识正是通过这三个层面展示出来,这也是儒家孝道文化独特魅力所在。
儒家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父子之道,天性。”而且,儒家的孝道思想,最终是要为政治服务的:“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故不孝是绝对不能为中国统治者所容的。为了消解人们对佛教缺乏孝道的攻击,佛教僧徒便努力在佛教经典里挖掘阐述孝道的思想资源,如西晋时期的《盂兰盆经》,就极力宣扬应该全力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但是,佛教毕竟没有系统论述孝道的经典,中土僧人只好通过伪造经典来阐释孝道学说,以向世人表明佛教也重人伦、讲孝道。《父母恩重经》就是佛教自身努力调和儒、佛思想,特别是自觉与儒家孝道思想融合的产物。其中“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父母之恩,昊天罔极”的思想,显然与儒家的孝道达到了一致。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并没有很快获得迅速传播。到了魏晋时期,开始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直至南北朝、隋唐时期,才真正获得迅速的传播和发展。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面临着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和调适结果,关系到其在中国的生死存亡。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佛教僧人,对这一矛盾冲突具有明确的认识,于是开始变通,结合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自觉改造佛教学说,尽力争取统治者的支持和认可。
佛教要真正生存并取得发展,首先要取得皇权的支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刚开始对佛教的传播保持警惕态度,如北魏初期的统治者就对佛教传播的影响每每心存顾虑:“魏氏之王天下也,每疑沙门为贼。”面对如此现实的强硬政治阻力,佛教高僧总以佛法和儒学具有内在统一性来极力说服最高统治者。史载:“孙皓即政,法令苛虐,废弃祀,乃及佛寺,并欲毁坏。皓曰:‘此由何而兴? 若其教真正与圣典相应者,当存奉其道。如其无实,皆悉焚之。’”意即如果佛教宣扬的道义和儒家思想不一致,就要焚毁佛经、取缔佛教。在这危急时刻,康僧会对曰:“夫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老人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出。善既有瑞,恶亦如之。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为恶于显,人得而诛之。《易》称积善余庆,《诗》咏求福不回。虽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这才去除了孙皓对佛教的顾虑,从而使佛教获得合法生存地位。
《父母恩重经》的出现,与当时的文化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唐朝前期帝王对《孝经》的提倡直接关联。唐朝前期,统治者大体上执行儒、释、道三教并举,佛、道二教并行提倡的宗教政策,但不同皇帝在位时期,对佛、道二教的态度又存在一些轻微的差异。唐太宗对佛、道二教基本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既提倡佛教,也尊崇老子和道教。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佛教开始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而佛教徒也通过伪造《大云经》神化武则天而受到赏识,于是,武则天极力提倡佛教。唐玄宗时期,对儒、释、道三教都加强了提倡力度,其中最突出的则是对儒学和道教的偏重,对《孝经》一书的提倡,更成为唐玄宗时期文化政策方面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无我、无常,认为人生是充满痛苦的,为了抛掉这种痛苦,就必须放弃世俗生活,进行修行。中国的儒家思想虽然也重天命,但更多的是“敬天命而尽人事”。在道德理想方面,佛教追求精神解脱,这是以放弃现实生活为代价的。儒家所追求的是成为圣贤君子,而圣贤君子的道德修养是与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的。
当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了冲突,就不得不做一些调整,以适应当时的统治需要。《父母恩重经》宣扬的子女应该践行孝道、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论语》、《孝经》所提倡的孝和孝道伦理是一致的。《父母恩重经》的出现,也是佛教自觉调和与儒学思想的矛盾、努力融入中国文化的产物。《父母恩重经》是对佛的信仰,是虔诚而纯洁的,它的内容是庄严的,表现的墨痕是心灵轨迹的流露。佛理禅法主张破除妄想, 遗荡一切诸相,罪福并舍,空有兼忘,众生们神游于佛的神圣、冲虚幻的境界中,《父母恩重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它也反映了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种趋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总之,《父母恩重经》的产生过程及其基本精神,值得深入研究和解读。它在中国佛教史乃至思想史上的有着重要地位。这是一部沟通儒、释的佛教经典,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产物。它见证了佛教一步步融入中国、为更广大民众所接受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传军,金霞.《父母恩重经》与唐代孝文化――兼谈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通儒”与“济俗”现象[J].孔子研究,2008,(3).
[2]杨国枢.中国人的蜕变[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8.
[3]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4]庞卫花.从甘博藏《报父母恩重经变》看唐宋出行风俗[J].鸡西大学学报,2010,(6).
[5]公维军.大英博物馆藏北宋时期父母恩重经变相画绢画研究[J].大江周刊,2013,(8).
[6]胡发强,刘再聪.从甘博藏《报父母恩重经变》看唐、宋洗儿风俗[J].大学学报,2008,(2).
项目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将项目管理转化为一种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安排组织中的各项活动,借助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实现对企业市场营销的有效管理,以实现对组织中的各项活动的计划、协调、组织和控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企业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管理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大部分企业营销管理组织结构基本上是根据职能专业化设置的,这种营销管理组织结构往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部门各自为政,容易滋生本位主义,而且有时严重脱离市场实际,导致市场营销管理效率低下。同时,各个部门的职员长时间呆在该部门中,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虽然信息相对比较集中,但是信息容量有限,传递速度非常慢,致使办事程序复杂化。此外,营销管理组织结构中由于职能的重叠,也会出现工作责任的相互推诿,影响营销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气氛,不利于营销项目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二)传统市场营销管理模式缺乏强有力支持。大部分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策略都是采用最传统的模式,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经验和多年的感觉来开展市场营销,没有科学的依据支撑,不能保证自身市场营销的可信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会导致企业逐渐失去市场,失去客户,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不先进,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于市场的判断,会不断浪费企业的自身资源,企业总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市场营销活动,这样的没有科学理论支持的市场营销策略,往往很难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同时,在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也缺乏国家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导致一些工作的开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影响了市场营销管理的整体效果。(三)市场营销结构不完善,人员责任不明确。当前,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说,由于自身的市场营销策略存在一定的问题,市场营销管理模式的不先进直接导致了企业市场营销结构不健全,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整个市场营销团队内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内部人员分工合作不到位,不能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导致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自身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导致了营销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不高,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不能确保尽心尽力地进行营销工作,预先制定的营销目标无法按期完成,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四)缺乏市场信息的深入调研与研究。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工作时,工作的重点都有所偏差,由于受陈旧的市场营销管理思路的影响,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上过度重视项目的完成,拘泥在项目本身的要求中,导致了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缺乏市场信息的深入调查,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和市场研究。其实,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来说,市场的调研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才能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带来有利的信息,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提供足够的依据。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营销中,都缺乏足够的耐心去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研究工作。
三、市场营销项目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一)有明确的市场营销目标作为指导。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引,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来说,引入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更加有目标,这样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完美结合起来,确保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工作时不会偏离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要求。企业根据这样的发展战略来进行市场营销的项目化管理,可以让企业在发展中灵活选取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二)能够明确市场营销内部人员的职责。在企业的市场营销项目组中,会分成许多小的项目管理部门,这样分散的部门会影响市场营销的管理工作,造成一些内部员工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内部人员工作的混乱,浪费有限的工作资源。在采用项目化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后,可以很好地使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度,在每一个项目部门安排必要的责任负责人,确保每一个项目管理部门都能做到具体工作的落实,确保市场营销工作的正常推进。
1对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误解
不少英语教师并不能全面理解交际法教学思想,因而产生许多误解,如:(1)交际法教学中不包含语法和词汇,只是教英语口语;(2)在交际法教学的课堂上看似很热闹,但是学不到多少东西;(3)交际法只是小组活动、角色扮演、两人对话而已。
由于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在课堂操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交际法教学在某些地方实行的效果不好,表现在:(1)由于活动形式缺乏,学生逐渐失去兴趣;(2)由于语言和语法知识教得少,学生担心考试考不好;(3)由于学生缺少语法知识,他们在交际过程中缺乏勇气,不是怕说错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说。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误解及不良效果的因素有多个,如教师本身的素质、考试的方式等等,但主要是对交际法的片面理解。因此,要想正确恰当地运用交际法,必须对它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2全面理解交际法
要理解什么是交际法,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交际能力。根据语言学家Littlewood的说法,人的交际能力可被概括为四个较大的方面:
(1)Thelearnermustattainashighadegreeaspossibleoflinguisticcompetence;(2)Thelearnermustdistinguishbetweentheformswhichhehasmasteredaspartofhislinguisticcompetence,andthecommunicativefunctionsthattheyperform;
(3)Thelearnermustdevelopskillsandstrategiesforusinglanguagetocommunicatemeaningsaseffectivelyaspossibleinconcretesituations;
(4)Thelearnermustbecomeawareofthesocialmeaningoflanguageforms.
对交际法的片面理解主要是由于把交际法仅仅当作一种教学法,而实际上它是一种建立在一系列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教学理念:
(1)交际法最大的特点是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它改变了学生学习上的被动状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练习上的主体地位,感到他们是在通过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
(2)交际法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
通过实践来学习语言,在交际中提高语言水平,而传统的教学法忽视语言实践,往往是学生学习了许多语法却不会张嘴说英语,因而被称为“聋哑英语”。
(3)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换。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助学者。
3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
3.1教师的角色
在交际法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他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学生开展交际活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
(1)组织者。
交际法教学中,任何课堂交际活动都由教师组织发起。因此,在每次课堂活动开始前,教师要设计出引起学生兴趣的各种交际活动。同时在英语课堂上又要具备教学机智,随时处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料的情况;既要组织全班和小组活动,也要关照个人需要;既要想方设法鼓励内向的和胆怯的学生投入交际,又要巧妙地避免少数学生主宰交际活动同时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信其师而亲其道”,从而让课堂交际活动良好地开展下去。
(2)语言支持者。
开展课堂交际活动时,由于受已有知识、语言能力限制,学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述困难,甚至有无法进行表述的时候。这时,教师及时给与语言支持,或是直接给出表述内容,或是引导学生换种角度进行表述思维。否则,教师一旦不能做到这点,课堂活动很可能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从而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还应具备丰富的英语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背景知识,才能做好语言支持者的角色。
(3)鼓励者与参与者。
在交际教学法里教师有两个重要角色,一是在课堂上促进所有参加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二是在学习教学小组中扮演一个相互依赖的参加者的角色。
教师积极鼓励、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地参加教师所设计出的交际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机会进行表述。同时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各小组讨论或模拟活动或角色扮演中去,作为一个在活动中与学生相互依赖的参加者的角色,这样,教师此时就起到一个“模范学生”的作用,能很好地带动所有学生积极投入交际活动中。
3.2学生的角色
对教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学生的角色正反映出交际法英语教学的特色优势。
(1)主人。
在传统教学法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交际教学法中,教师的“教”成为一种补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不论是何种课堂交际活动,学生的行为都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
(2)合作者。
在交际活动进行过程中,各成员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说,外语学习是以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依赖的方式进行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相互依赖的行为,学习者应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期望、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既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与引导,也可能会给别人产生影响;每个学生所做的贡献——解释、表达和争辩,既可能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启发与鼓励,也可能启发或刺激别人。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团队合作的过程,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与协商、互帮互助,使每个人都在参与合作中感受齐头并进的集体力量和共同向上的集体荣誉感,也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
3.3课堂互动
(1)英语教师深知交际法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
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的客体。教师作为组织者,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交际过程,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互动交流空间。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从课堂活动开始就坚持说英语,师生、学生与学生间用英语交流、表达思想。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中指导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甚至做会话游戏。没有做值日报告的学生以合作者的角色认真听讲,然后就报告的内容轮流提问或者发表看法,教师此时以语言支持者的角色从旁指导,帮助学生表达一些他们较难表达以及无法表达的思想,这样,从一上课开始,课堂上就很好地形成了一种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活跃氛围,为下一步课堂活动热身。
(2)在课堂互动中,要多确立合作性目标学习任务而不是竞争性目标学习任务。
合作性学习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合作学习可以采取配对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在集体自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学生与学生互动频繁,学生以课堂主人角色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教师也以研究者与学习者的角色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并且能针对作为信息反馈者角色的学生学习方面的弱点,有的放矢地重点给与语言支持。
(3)在交际法英语教学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也可以采取以合作者的角色来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
提问互动不仅是教师问学生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问学生、学生问教师的形式。互动的提问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获取语言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差异,尽量设置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对于不同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才不会轻易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学生回答结束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评点,多用鼓励性言语,使每个学生皆有展现其优点的机会。
(4)良好的课堂互动建立在师生课堂角色的灵活转换中。
这种转换不是单一的,而是融合的统一体。它推动着课堂互动高效地展开,师生、生生为着同一教学目标,互相配合,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活动。
摘要:交际法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其效果怎样?广大教师怎样看待和评价它?目的就是要分析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澄清部分误解,分析产生误解的原因,并想阐明“与其说交际法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它是一种教学思想”。探讨如何恰当运用交际法来为英语教学服务。
关键词:交际法;运用
1对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误解
不少英语教师并不能全面理解交际法教学思想,因而产生许多误解,如:(1)交际法教学中不包含语法和词汇,只是教英语口语;(2)在交际法教学的课堂上看似很热闹,但是学不到多少东西;(3)交际法只是小组活动、角色扮演、两人对话而已。
由于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在课堂操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交际法教学在某些地方实行的效果不好,表现在:(1)由于活动形式缺乏,学生逐渐失去兴趣;(2)由于语言和语法知识教得少,学生担心考试考不好;(3)由于学生缺少语法知识,他们在交际过程中缺乏勇气,不是怕说错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说。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误解及不良效果的因素有多个,如教师本身的素质、考试的方式等等,但主要是对交际法的片面理解。因此,要想正确恰当地运用交际法,必须对它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2全面理解交际法
要理解什么是交际法,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交际能力。根据语言学家Littlewood的说法,人的交际能力可被概括为四个较大的方面:
(1)Thelearnermustattainashighadegreeaspossibleoflinguisticcompetence;(2)Thelearnermustdistinguishbetweentheformswhichhehasmasteredaspartofhislinguisticcompetence,andthecommunicativefunctionsthattheyperform;
(3)Thelearnermustdevelopskillsandstrategiesforusinglanguagetocommunicatemeaningsaseffectivelyaspossibleinconcretesituations;
(4)Thelearnermustbecomeawareofthesocialmeaningoflanguageforms.
对交际法的片面理解主要是由于把交际法仅仅当作一种教学法,而实际上它是一种建立在一系列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教学理念:
(1)交际法最大的特点是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它改变了学生学习上的被动状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练习上的主体地位,感到他们是在通过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
(2)交际法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
通过实践来学习语言,在交际中提高语言水平,而传统的教学法忽视语言实践,往往是学生学习了许多语法却不会张嘴说英语,因而被称为“聋哑英语”。
(3)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换。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助学者。
3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
3.1教师的角色
在交际法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他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学生开展交际活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
(1)组织者。
交际法教学中,任何课堂交际活动都由教师组织发起。因此,在每次课堂活动开始前,教师要设计出引起学生兴趣的各种交际活动。同时在英语课堂上又要具备教学机智,随时处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料的情况;既要组织全班和小组活动,也要关照个人需要;既要想方设法鼓励内向的和胆怯的学生投入交际,又要巧妙地避免少数学生主宰交际活动同时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信其师而亲其道”,从而让课堂交际活动良好地开展下去。
(2)语言支持者。
开展课堂交际活动时,由于受已有知识、语言能力限制,学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述困难,甚至有无法进行表述的时候。这时,教师及时给与语言支持,或是直接给出表述内容,或是引导学生换种角度进行表述思维。否则,教师一旦不能做到这点,课堂活动很可能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从而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还应具备丰富的英语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背景知识,才能做好语言支持者的角色。
(3)鼓励者与参与者。
在交际教学法里教师有两个重要角色,一是在课堂上促进所有参加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二是在学习教学小组中扮演一个相互依赖的参加者的角色。
教师积极鼓励、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地参加教师所设计出的交际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机会进行表述。同时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各小组讨论或模拟活动或角色扮演中去,作为一个在活动中与学生相互依赖的参加者的角色,这样,教师此时就起到一个“模范学生”的作用,能很好地带动所有学生积极投入交际活动中。
3.2学生的角色
对教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学生的角色正反映出交际法英语教学的特色优势。
(1)主人。
在传统教学法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交际教学法中,教师的“教”成为一种补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不论是何种课堂交际活动,学生的行为都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
(2)合作者。
在交际活动进行过程中,各成员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说,外语学习是以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依赖的方式进行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相互依赖的行为,学习者应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期望、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既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与引导,也可能会给别人产生影响;每个学生所做的贡献——解释、表达和争辩,既可能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启发与鼓励,也可能启发或刺激别人。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团队合作的过程,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与协商、互帮互助,使每个人都在参与合作中感受齐头并进的集体力量和共同向上的集体荣誉感,也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
3.3课堂互动
(1)英语教师深知交际法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
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的客体。教师作为组织者,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交际过程,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互动交流空间。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从课堂活动开始就坚持说英语,师生、学生与学生间用英语交流、表达思想。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中指导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甚至做会话游戏。没有做值日报告的学生以合作者的角色认真听讲,然后就报告的内容轮流提问或者发表看法,教师此时以语言支持者的角色从旁指导,帮助学生表达一些他们较难表达以及无法表达的思想,这样,从一上课开始,课堂上就很好地形成了一种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活跃氛围,为下一步课堂活动热身。
(2)在课堂互动中,要多确立合作性目标学习任务而不是竞争性目标学习任务。
合作性学习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合作学习可以采取配对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在集体自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学生与学生互动频繁,学生以课堂主人角色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教师也以研究者与学习者的角色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并且能针对作为信息反馈者角色的学生学习方面的弱点,有的放矢地重点给与语言支持。
(3)在交际法英语教学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也可以采取以合作者的角色来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
提问互动不仅是教师问学生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问学生、学生问教师的形式。互动的提问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获取语言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差异,尽量设置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对于不同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才不会轻易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学生回答结束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评点,多用鼓励性言语,使每个学生皆有展现其优点的机会。
(4)良好的课堂互动建立在师生课堂角色的灵活转换中。
这种转换不是单一的,而是融合的统一体。它推动着课堂互动高效地展开,师生、生生为着同一教学目标,互相配合,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活动。
4结语
笔者认为,进行交际法教学,要紧紧抓住语言基础知识、交际技能、文化背景知识和创设真实与半真实的语言环境等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教学技能和教学魅力,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交际法教学产生在西方,有它很深的环境特点和很浓的文化色彩,它是语言教学变革的产物,是许多语言学家努力的成果。它的引进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界已经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对它进行全面理解和深入研究,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加以运用和发展,创设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既注意语言学习的规律,又注意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语言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法教学思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的应用,达到促进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municativeSyllabusDesig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2]DianeLarsen—Freeman.TechniqueandPrinciplesinLanguageTeaching,OxfordUniversityPress,1980.
[3]H.G.Widdowson.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4]JeremyHarmer.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AddisonWesleyLongmanLimited,1991.
[5]municativeMethodologyin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6]C.J.Brunfit&K.Johnson.TheCommunicative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一、怀海特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怀海特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方式、思想,不得不说是一种新流。该教育思想认为现代教学方式中有很多毫无活力的部分,这种没有活力的教育模块把人类很多的能力都束缚住了,现在很多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促进人类的进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限制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就以其中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例:高校内很多相近学科存在互不相联系的现状。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单一学科已经被探索的几乎饱和了,再想创造出新的内容、新的发现是非常难的,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交叉学科”的概念,它的意思也就是说找出一些相近的学科或者有关联的学科内容重合的那部分知识,以这部分内容为联系这两种或者多种学科的桥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这些学科重合的这部分内容为突破口,进行创新,这样才更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够降低研究过程中的难度。同时,怀特海教育思想还认为,任何时代都不能死板地重复祖先的情况。
过去祖先留给我们的知识的作用是有限的,更确切地说那些知识的作用就是通过武装我们对付现在。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一些知识的活力并且防止知识的僵化,那些让知识保持永久活力的思想其实是造成我们现在教育体系出现问题的最重要原因。当然,这种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也有体系。比如,传统的影视艺术教育教学方法仅仅能够满足于学生过于被动地吸收一些知识,而大大忽略了学生真正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以及实际运用的过程;同时,还指出只要学生课堂纪律好,授课教师总是能够将具有一定分量的“没有活力”的僵化知识“填鸭式”地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去。
但是从真正意义上来讲,这种食而不化、味同嚼蜡的僵化知识对他们现在,以及未来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怀特海教育思想还指出,对现在的教育体系提出两条非常重要的戒律:第一条,不要教授学生过多的学科;第二条,凡是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教得足够透彻。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将这些知识活学活用,不能将知识向学生讲授完以后就甩手不管了,而是要在后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就以其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为例,很多教师似乎忽视了影视艺术教育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影视艺术教育本应该注重对实践性表演方式加以讨论,并且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创作、自由发挥即可。但是在现实的影视教学中,教师过于参与到学生创作的过程当中,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所走的弯路,但是与此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同时,也规范了现代教学的价值观,并且根据怀特海当时生活的实际背景,对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了论述,对形势教育以及实质教育进行了论述。怀特海对当时高校内教育过于专门化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他认为,专人专职的方式在过去的社会背景下可能是一种很有优势的做法,但是对未来世界带来的影响却是负面的。现代知识体系过于专业化的趋势使得这些方面一些专家的思想始终局限于固定的一小块区域。但是,并不是说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截然相对的,相反,实际上它们两者之间时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的。这是因为,首先,不存在任何只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或者向学生教授专门知识的学科。为了普通教育的目的而学习的学科,称之为专门学科。学生在对这些普通教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形成某些特殊的兴趣中心;而他们在对专门化学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科之间存在一些外来联系,就可能促使学生的思想向外延伸,进而对这部分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以及热情。其次,就教学方法而已,培养一般智力活动实质上就是培养他们一种专门的爱好。
二、怀特海教育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是一门更加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我们能够将怀特海教育思想融入到高校影艺术教育当中,就能够最大化地实现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的价值等。怀特海教育思想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更注重实际应用方面,强调实用的价值,对形式主义予以否定,所以这种思想更符合现代高效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将怀特海教育思想应用到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当中,就必然能够促进高校影视艺术教育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获得更多具有实用性的知识。
(一)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帮助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学生更好地发展
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其实是怀特海教育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应用方面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为了能够真正意义上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首先要在影视艺术教育中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对影视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享受这个快乐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过程是没有太大效果的,同样也不会有多大的进步。享受快乐的过程不仅是唤醒这群鲜活的个体去适应自我发展的最好方式,而且也是有机体产生生命冲动又不失健康的刺激力量。当然,相关人士也应该对影视艺术教学过程中的智慧训练过程予以重视。这种做法能够帮助教师克服单纯教授理论知识的错误倾向和毫无意义的形式上的训练,使这些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都能获得“具有积极性的智慧”。
(二)怀特海教育思想扩展了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方式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很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方式似乎与实际脱节了,很多时候教师培养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方式仍然是沿袭很多年的“老掉牙的套路”。时代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口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与人们所处于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现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模式应该做出整改,让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怀特海教育思想就为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正如这种思想所提到的那样,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重实际,不能仅仅为了教育而教育,要明白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向社会各界输送有用的人才,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帮助高校打破现有的影视艺术教育思想,让教师改变自己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潜力最大化地挖掘出来,让他们在以后进行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找准方向,将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成功地融入到作品中,同时为我国的影视行业做出力所能的贡献。
三、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使得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更加符合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打破形式主义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促进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学生自我的发展,进一步向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的目标迈进;同样,也扩展了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方式,更加促进整个影视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由此可知,《怀海特教育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项仲平.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探索与影视艺术教学模式的建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随着我国加人WTO,反倾销司法审查问题日益突出,既因为WTO(义反倾销协议》对司法审查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在中国加人协议定书等法律文件中,我国政府也明确承诺将提供上述类型的司法审查审i:},又因为在反倾销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加人司法审查制度,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确保反倾销措施的公正实施,进而树立我国法治国家的国际形象。尽管我国于2001年10月31日专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第53条的规定使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有了法律依据,但总体上说,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还处于初创阶段,《条例》的规定尚不具体、不完善,实践中也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参照WTO(反倾销协议》并借鉴国外的立法例,完善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实属当务之急。
一、WTO又反倾销协议)关干司法审查的规定
WTO以反倾销协议》第13条规定了“司法审查”的内容,即:“为了能够迅速对最终裁决和本协议第11条规定的有关行政复审决定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每个在国内立法中规定了反倾销措施的成员国,都应当设有司法的、仲裁的或行政的机构或者程序。该机构或者程序应当独立于对有争议的裁决或者复审负责的主管机构。”
从上述的条文规定来看,WTO反倾销司法审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司法审查的主体包括司法、仲裁和行政机构。目前,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都拥有最终的司法审查权,WTO(反倾销协议》之所以如此规定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在某些WTO成员国的体制下,法院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拥有司法审查权。只要在这些国家内,享有司法审查权的机构只要能够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供客观和公正的审查,也是允许的。这种拥有司法审查权的机构或许是仲裁机构或许是行政机构;二是为了尊重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中的“行政救济用尽”的原则。在英美普通法系国家,法律界人士对WTO(反倾销协议)中的司法审查主体不作并列的理解,而是分层次的关系。涉及到反倾销的当事人可以先寻求行政法庭的救济,即“行政救济用尽”;在当事人表示不服的情况下,还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审查川。第二,司法审查的对象应包括征收反倾销税的最终裁决和对反倾销税作出的行政复审决定。第三,司法审查的目的是对反倾销行政机构的执法活动是否符合反倾销法的实体和程序性规定作出判断,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确保反倾销措施的公正实施。
二、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2001年l0月31日我国专门颁布的(条例)第53条明确规定:“对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作出的终裁决定不服的,对依照本条例第四章作出的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以及追溯征收、退税、对新出口经营者征税的决定不服的,或者对依照本条例第五章作出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这一规定为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从内容上看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笔者认为,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至少应在以下方而作进一步完善:
(一)机构设置
按照WTO(反倾销守则》第13条的规定,WTO成员应设立独立于政府部门的机构,该机构须迅速从事对终裁和复审决定的审议工作。综观各国的立法与实践,凡是由法院进行反倾销司法审查的,其机构设置有两种类型:一是专门法院,如美国的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前者审查对商务部或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决不服的,后者审查对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不服而提起的上诉;二是普通法院,如欧盟的初审法院和欧洲法院,分别负责审查因不服欧盟反倾销措施而提起的诉讼和不服初审法院裁判的上诉。我国应当采取何种模式,<条例》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主张仿效美国设立专门法院,即国际贸易法院来处理反倾销案件的诉讼,该国际贸易法院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可为其上诉法院;另一种则主张根据(行政诉讼法》第l4条的规定,由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等反倾销调查机构所在地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反倾销诉讼案件的一审法院,而二审终审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对我国均不适宜。就第一种观点而言,其不合理性有两点:首先,我国各级地方人民法院很少审理国际经贸案件,缺乏这方而的专门人才,由高级人民法院作为上诉法院恐怕难以胜任;其次,由于反倾销措施是一种介于国家行为与行政行为之间的行为,而且反倾销措施的制裁范围有一定的非特定性,若由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对其进行二审,将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符。第二种观点的不合理性有三点:第一,由北京市的两级人民法院对反倾销案件作出初审和终审,其权威性、实际操作性不强,司法审查的效果难以预料;第二,所有的反倾销司法审查案件都由这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将加重法院审案的负担,难免会影响司法效率;第三,与上述第一种观点相同,由地方人民法院进行司法审查,会与《行政诉讼法》发生冲突。
因此,较为合理的做法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专门设立几个国际经济贸易法院,并在北京设立一个国际经济贸易上诉法院。由国际经济贸易法院管辖包括反倾销诉讼案在内的一审国际经济贸易案件,当事人对国际经济贸易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向国际经济贸易上诉法院上诉,由其作出终审判决。这样设置既不会与现有法院组织体系发生任何冲突,又能集中专业法官审理技术性强、影响力大且数量日益繁多的反倾销诉讼案件,更加体现我国司法审查的效率与公正。
(二)诉讼主体资格
我国(条例)第53条的规定比较粗泛,没有对反倾销案件的诉讼主体资格作具体的限定。这样做的好处是,法院在决定是否予以立案时可以灵活处理,综合考虑反倾销司法审查对各方而的影响,如考虑国内生产者竞争条件的改善、中央有关部委权威上的损害、法院审理案件的负担等。但是,这种规定极易导致法院在受理反倾销诉讼案件的申请时出现立案标准不统一的情况,甚至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建议从如下两个方而对反倾销诉讼的主体资格作出明确规定:
1.原告资格。对反倾销案件进行司法审查,只能由该案的利害关系方提出。各国法律关于“利害关系方”的规定并不相同。在美国,“利害关系方”包括:u)外国制造商、生产商、出口商、美国进口商和工商业同业公会,其中大部分会员是被调查产品的进口商;(2)生产或制造该产品所在国家的政府;(3)美国同类产品的制造商、生产商或批发商;(4)合法成立的工会或工人团体,其在产销同类产品的美国产业中具有代表性;(5)工商业同业公会而且多数会员是同类产品的制造商、生产商和批发商①。欧盟反倾销法规定只有出口商、申诉方以及与出口商有联系的进口商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讼,至于那些与出口商没有联系的独立的进口商无权向法院提出司法审查要求Lsl。就我国而言,不宜像欧盟那样严格限制进口商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原告资格,因为进口商往往是反倾销税的直接支付者,主管机构的裁决会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它应当有权提起司法审查。美国的做法较为可取,即与案件有关的进口商、出口商、同类产品的制造商以及有关商会、行业协会等均有权提起反倾销司法审查。这样宽松的规定有利于真正尊重和维护有关各方的利益。
2.被告资格。一般情况下,反倾销司法审查的被告应为反倾销主管机构。按照《条例》规定,我国的反倾销主竹机构有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海关、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等。因此,它们均可作为被告。但问题是,《条例)中规定一个机关“经商”、“会同”或者“建议”另一个机关作出决定的,应当认定为.’共同被告”还是“单一被告”?例如,外经贸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后,经商国家经贸委再决定是否立案调查;涉及农产品的反倾销国内产业损害调查,由国家经贸委会同农业部进行;对于征收反倾销税进行复审的结果,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外经贸部的建议作出决定等等。。对此,笔者认为,理想的办法是:取消“经商”、“会同”或者“建议”之类的规定,明确各主管机构在反倾销调查中的职责,以便于确定合格的诉讼被告。在目前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以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则是一条可行途径。
(三)受案范围
按照我国(条例》第53条的规定,反倾销司法详查的范围包括: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作出的终裁挤定;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追溯征税、退税、对彩出口经营者征税的决定;对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复审决定。从这些规定来看,我国反倾销司法审劝的受案范围显然高于WTO(义反倾销守则)第13条砂规定的“终裁和复审决定”。对司法审查的范围作挂如此严格和广泛的规定,反映了我国履行WTO咸员国义务,提高反倾销执法透明度和公正性的态度和决心,必将受到各国的欢迎和赞许。
然而,笔者认为,从提升我国法治水平的角度及欧美等国的实践来看,(条例》的上述规定是欠全而的,对反倾销案的司法审查还应当包括主管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否定性的初裁决定、调查中止或者终止决定等行为。因为不予立案的决定意味着拒绝发起反倾销调查,否定性的初裁决定将导致反倾销设查的结束,都使申请人无法获得反倾销措施的救济,申请人理应有权;对出口方作出价格承诺后中止调查的,申请人可能认为出口方承诺的价格不足以消除倾销的损害,也应有权提讼;对主管机关决定终止调查的情形③,申请人也有可能认为确实存在倾销、损害,终止调查是不妥当的。至于肯定性的初裁决定及临时反倾销措施,一则由于其本身效力未定,二则有对最终裁定的司法审查,不必要被提起司法审查,大多数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也都不允许对其提起司法审查。我国也应采取这种做法,以免增加讼累,影响司法审查的效率。:
(四)法律适用
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形态对人才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发展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美育可以很好地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宗旨,可以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平衡地发展。席勒就讲过,美育的目的不是单独地促进某一种心理功能的发展,而是通过在内心中达到审美状态而使各种心理功能达到和谐。他认为美育虽然不能对认识和道德带来直接现实的成果,但是,它却为一切能力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基础。它可以促进个体平衡健康地成长和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我们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个意义上来讲,美育为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和平衡协调提供了基础。因此,美育对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德育是培养人性和提高道德境界的教育,中国传统的德育教育是通过审美来替代宗教,从而建立这种人生最高境界的。美育是一种可以完善人格,提升人性的教育;它可以促使学生的人格趋于完美。它通过感性化的、富有趣味性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超道德的审美境界中,不自觉地储备了能跨越生死、不计利害的道德实现的可能性,最终达到健全人格的目的。先生就极力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他在《美学原理序》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期能够将这种爱美之心因势利导之,小之可以怡性悦情,进德养身,大之可以治国平天下。何以见得呢?我们试反躬自省,当读画吟诗、搜奇探幽之际,在心头每每感到一种莫可名言的怡适。即此境界,平日那种是非利害的念头,人我差别的执著,都—概泯灭了,心中只有一片光明,一片天机。这样我们还不怡性悦情么?心旷则神逸,心广则体胖,我们还不能养身么?人我之别、利害之念既已泯灭,我们还不能进德么?人人如此,家家如此,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么?”[3]143蔡先生在这里告诉我们,人们通过审美活动可以达到一种自由超越的境界,审美也可以成为主体心灵的依托。这样,美育便对道德的形成具有了促进的作用。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道德观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如果能够通过美育引导他们经常经历审美体验,就会让他们逐渐形成一种审美的人生观。一方面可以把道德由他律变为自律,另一方面能有效地补充学生人生信仰的缺失,使学生的心理结构不断趣于完善。21世纪,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欲求和伦理道德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通过美育可以较好地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美育对培养大学生道德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美育对智育的互补作用
人的思维一般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美育的思维方式多侧重于形象思维,智育的思维方式则侧重于逻辑思维。通常情况下,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主要使用形象思维,科学家在发明创造时主要使用逻辑思维。无数事实证明,如果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只侧重于形象思维的运用,而没有逻辑思维的参与,没有理性思维对作品整体的指导和把握,也很难将作品组织得完美。同样,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时,也离不开形象思维在科学发现和创造中的联想和启发。李政道先生就讲到他的科学研究工作和他对音乐的爱好有很大关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说他的科学工作与从事音乐工作的夫人有很密切的关系。这样看来,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并列起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偏废任何一方,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可以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对他们的科学思维、智育思维的很好补充。
此外,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感观对主体的顿悟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形式美的规律是贯穿各种形态的基本因素。就像在技术工艺里,形式美的规律可以得到自由运用一样,在科学研究中常常由形式美而渗入到对宇宙终极结构的关注中。这不仅符合客观规律,而且也包含了人们对主观和目的性的追求。它也是科学技术里的审美要素,是科学美。以美启真就是通过感性、直观、领悟、灵感等非逻辑形式的思维来引导和启迪,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直观感悟能力,使学生心理结构中理性成分通过审美活动达到内化。所以,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不要偏废对他们的美育教育,否则既有损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
新时期高校美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第一,开设美育理论选修课程。美育理论课程主要包括美学、艺术史、艺术评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美学、美育、艺术基本知识,使大学生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如何审美”等有关美育的基本问题,为学生的审美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第二,开设艺术鉴赏选修课程。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如果没有艺术教育,也就没有审美教育,因为艺术是审美的集中体现,艺术鉴赏又是学生了解艺术的重要渠道。大学艺术鉴赏课的目的是把美学从“象牙塔”里请出来,使它走进具体的艺术鉴赏活动中来。通过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帮助、指导学生感受其中“美”的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鉴赏课程可以包括文学欣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要保证高校美育的实施,开设切合大学生实际的艺术选修课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三,开设美育实践课程。美育实践课程是理论课程、鉴赏课程的继续和深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修一至两门艺术实践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化其知识学习和技法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艺术。丰子恺在《丰子恺论艺术》中讲到:“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是则事事皆可成艺术,而人人也皆得为艺术家。对稚子而教之习艺,执途人而与之论美,谈言微中,亦足以启发其生知之本能,而归复其人生之常情。”[4]26其大意:艺术是属于全民的,每个人都可以谈论美,都可以学习艺术。美育实践课程就是将审美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美育成为具有很大延伸性的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里的美育实践课程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它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美育实践课是不同的。
【中图分类号】G6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式。高校在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实践教学
很多高校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只是开展理论教学课堂,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2、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活动内容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即兴组织实践活动,没有实践教学大纲的指导,具有很强的随意性[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差。
3、实践教学活动组织难度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主要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在组织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存在着场地的选择、活动经费、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等[3]多方面的问题。
4、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性
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在假期完成实践活动,但是对于学生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在社会上随便找个单位盖上章就向学校交差了。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应对措施
1、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高校的领导和教师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给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来指导现实生活实践活动,能够用有效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更好地去发展和生活。高校不能仅仅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保证在校内有足够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时,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实际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向课外进行延伸。
2、教育部门规范实践教学大纲
教育部门要规范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仔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多个细节。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实践活动,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有针对性,关注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重点话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另外,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参与的学生比较多,组织和管理起来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教育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切实可行性,保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1)校内实践教学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在学校各院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校园思想文明活动、思想政治辩论大赛、班级思想政治主题活动等,在活动中,教师积极地进行思想政治指导和教育,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2)校外实践教学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动员学生在假期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大学生最终都会走向社会,寒暑假是他们接触社会最好的机会,教师可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制定多个有意思的实践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实践主题,保证他们可以完成实践活动。另外,学校还可以集体组织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活动,在假期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实践,例如,学校的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支教活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指导,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
4、加强监管实践教学的过程
学校要加强监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活动,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和实践活动过程,教师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将学生的完成情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一部分,最后都要记入总成绩中,提高学生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实践主动性和积极性。
5、学校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入
学校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主要包括学校要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经费,为多种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场地,和校外的一些企业建立校企联盟,可以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职业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模范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在职培训和岗前教育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活动,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和指导水平。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晓静,黄方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1).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印象不佳,对这门课的认同程度不高。“选而不来,来而不听,听而不专”仍旧是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一种常态,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这门课对其成长所蕴含的重要意义。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历史和社会层面的原因外,教学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关键的原因。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要想改善这门课的教学,改善其备课是首要的环节。而高校思想政治课之所以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与备课环节存在着的问题也有莫大的关系。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众所周知,备课主要是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
一、学情的分析
之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具有正确的政治理念、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成为既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充分发展自我的人。而这些观念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所能成的,而是其主动接受、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受教育者才是关键因素。必须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这里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心理需求等各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我们所要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对自己没有用处,不是自己所需要的,而是觉得自己被迫上这门课。很显然,出现这种状况,不是因为这门课对学生没有用,而是当前大多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号准学生的脉,没弄清楚学生需要什么,没有搞好学情分析。正是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状况、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研究不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并不合学生的胃口,这才会出现“老师讲的费劲,学生听得没劲”的情况,老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学生想听的。
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首先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其次,就需要教师做好以信息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等工作为核心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学生政治思想的实际状况和时事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或调整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现实的思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和提高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而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没有走入学生中间来,与学生很少有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基本上是老师上完课就走,课上课下都没有交流的机会,甚至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老师的姓名,老师和学生之间都难以相互了解和沟通。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往往忽视甚至根本看不到对来自学生的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的搜集和统计分析工作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前提性、基础性地位。这些都导致了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不了解,自然也就难以摸清学生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它要求教师能够摸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弄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要搞好教学,既要深蕴的基本原理,又要对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并能够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这个教材的权威性、理论性和思想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个教材并不能全面反映各个地方发展的具体情况,它更像一个教学大纲。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时事形势发展的情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仍存在着这样几种不好的状况:有的老师只是空洞地宣讲教材上的理论,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有的老师则只是一味地批判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有的任务,使学生对这门课更加反感;有的老师则是泛泛而谈,仅列举一些数据,缺少有血有肉的情节,教学上缺少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些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笔者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可以把宏大的理论和细小的生活情节结合起来,每个人生活的变化都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则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选取身边的典型事例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可以引入更多的学理分析。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修养。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事情的描述和浅层次的分析,更希望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为学生提供有一定深度的分析既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也有利于加深对这门课的认识和感情。第三,要以开放的姿态宣传,要有理论自信。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而每一种思想之所以能够传播、流行,显然都有其合理、科学之处,当然也有其片面之处。不应该片面封杀或者是一味地批判、否定,而是应该加以引导,增强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既看到其科学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合理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批判。不应把与其他思想流派对立起来,唯我独尊,过于自大的姿态只能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学生对于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第四,既不回避现实问题,又要加以正确引导。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方面仍旧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加剧、弥漫着全社会的腐败风气、政治上的不够民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导致民众对党和政府不满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而这些问题又是民众高度关注的,也是广大青年学子极为关心的,针对这些问题,课堂不能回避,不能一味地宣扬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好的一面,而是要直面这些问题。当然直面这些问题并不是说一味地批判党和政府,而是要分析出产生的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让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是在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的,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是社会主义带来的,不是带来的,而是与我国的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等有极大关系。
正如前面所言,要想处理好教学内容,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这需要教师要深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所谓“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教师首先能深刻认识和理解的科学性,才能增强自己教学的说服力。其次,需要教师能对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有许多教师对于基本理论研究不深,难以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体验和感受也比较缺乏,比如,就连很多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的教师,也很少到过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并且也很少有教师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等去参观考察过。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不能给学生一种现场的感受,不能使自己的课堂注入一种个人亲身体验的情感性的因素,只能使课堂教学成为纯粹的知识性教学,而不是富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进行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我们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课堂讨论法、问题教学法、练习法和读书指导法等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而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等,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都是采用大课的方式,一起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甚至几百人在一起上课,这让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余地比较小,不太适合除讲授法以外的其他教学方法。讲授法有其优点,但同时因为这种方法难以实现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也难以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因而缺少思想的碰撞,灌输意味很浓。当然,老师们也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着改进,但是这种改进更多地体现在制作精美的课件等方面,力度有限。我们看到的更多的上课场景就是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旧面临着认同程度不高的问题,对我们每一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来说这仍是一个严峻的事实,这涉及到我们工作的意义和成效的问题,因而扭转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极为迫切,这需要我们每位从业者认真对待,不断提高和改善我们的教学质量。所谓“功夫在课外”,改善我们的教学,就需要我们从备好每堂课做起,注重每一个环节,扎实而有序地推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志荣,薛忠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9):171-174.
1.1 厌学心理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不愿意接受教学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课程教学感到厌烦,总想逃避,即使人在课堂也无心听老师的讲解,或是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如问题调查中,有65.1%的学生认为“学习这些课程常常提不起精神”,60.4%的学生“觉得枯燥”,32.8%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50.1%的同学“课后学习的时间很少”。
造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急功近利思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现实,使90后的大学生养成了急于求成和独立自我的个性,更关注个人经济和名誉绩效,在意的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自我需要的满足,对思想境界、精神食粮、崇高理想的追求往往放在其次。(2)教学改革不得力。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改革的进程较慢,力度还很不够,如仍存在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方法呆板过于形式化,途径狭窄过于保守化,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仍处于主导地位,对不了学生的口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难以受到学生的爱戴。
1.2 逆反心理
这是学生不接受教师的观点和意见,漠视或是公然反对教师的言论和行为的心理表现。主要反映在学生对教学中正确的思想观点及教师所肯定赞美的事物,不仅不能理智冷静地去分析和接受,反而非常固执地加以否定和抵制。调查发现,有65.1%的学生不赞同“大学开设这些课程很有必要”,61.3%的学生不觉得“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感到受益匪浅”,48.2%的学生不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很有用处”,66.2%的学生承认“我不逃课、旷课但不一定在听课”。
造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固化。因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解读不够,又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少,缺乏有效的心理体验。(2)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没有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仍然一厢情愿地坚持灌输,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致、表达观点的欲望很难得到满足,从而滋生对课程教学和教师的对立情绪。(3)社会消极因素的感染。市场经济改革所引起的负面效应,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别是社会中少数群体的个别现象,极易使大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和偏激的思想,以致对所学的理论产生质疑,对教师学科化教学产生逆反。
1.3 轻视心理
这是学生认为课程学习不重要或自以为能够把握而不认真对待的一种心理。往往表现为不重视的应付状况,如敷衍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考试等。在调查中,有70.3%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不太重要,不会认真去学;52.8%的学生坚持课程学习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74.6%的学生只关注课程考试的内容。
大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因有两点值得关注:(1)实用主义思想。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使部分学生陷入了读书就是为了就业的误区,用人单位重视什么就准备什么,放松了作为人才最本质的东西——德性的培养,所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没用的课程或没必要开设的课程。(2)学科认识上的误区。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大学生否认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习惯性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成是专业课以外的可有可无的说教,认为可以从生活中得以学习和锻炼,没必要作为课程设置,甚至有的学生把人生指导课看作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和对其能力的否定。
1.4 依赖心理
主要是指有的大学生甘愿把自己置身于从属地位,听从或指望着教师安排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没有主动钻研和创造的精神,缺乏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总是期望老师分门别类地讲述,有时连总结和问题的答案也希望老师表达出来。调查中,有81.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学习就是认真听老师讲解;75.0%的学生觉得老师课讲得好思政课的学习就有意义。
产生大学生依赖心理的因素主要有:(1)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观念在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中依然存在,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学生以教师讲解为主,评价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以致一些大学生养成了“你讲我听,你说我做,你安排我服从”的学习方式。(2)传统教育理念的固着。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通常认为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应听从于教师的教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种教育理念在当前的一些教师和大学生的潜意识里仍然存在,以至于教学中教师经常将学生置于从属地位,一些大学生也习惯被安排和被支配。
2 学生心理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发挥产生极大的影响。
2.1 影响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兴趣,就会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显现。但因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厌学等心理,注意力没用在教学上,对老师讲授的原理、观点产生不了感悟,学习成了一种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应对考试。如果学生对课程教学不感兴趣,再丰富的教学内容、再新颖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影响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
尽管国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各高校也确保了课程体系的实施,但仍有不少大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把课程学习当作是外在的政治任务,不能将其与个人的成长成才联系起来,以致对课程的学习存在着逆反、轻视等心理问题,根本听不进去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也难以从学习中体会到课程的价值和益处,更不用说提升其素养,教学的实效性自 然难以实现。
2.3 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接受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掌握问题,关键是要产生思想上的熏陶和影响,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能力和人格魅力等因素的影响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厌学、轻视、逆反的心理,所以对教学内容缺乏专注力,或是一知半解,或不能融会贯通,没有在思想和情感上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也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投入
“态度决定一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是教学实效性发挥的前提。然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不能深刻认识到课程学习的意义,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知识的掌握也是为了考试,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和重视课程的学习,更没能在行为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没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刻苦钻研和努力创新的精神,即使国家发再多的文件、学校再开设多的课堂、教师再怎么努力,教学效果也是不会提高的。
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心理问题研究[2012Z026],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
参考文献
姓 名: 年 级: 班 级: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指导老师: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实施的步骤
1、2、3、4、5、6、7、
表1—1 开题报告(表格形式)
主题: 课题题目:
导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班组: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实地调查:
上网:
查书面资料:
总结论文:
发倡议:
2)阶段步骤: 分阶段实施
阶段 时间(周)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周 二 周 三 周
3)计划访问的专家:校内 老师等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综述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具体如下: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 班级xxxx班 学号
题 目品牌核心力营销策略探究——以青岛海尔公司为例
一、研究背景、概况及意义
1.背景及概况:
市场营销是指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所进行的有关产品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市场营销作为一种计划及执行活动,其过程包括对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一种思想的开发制作、定价、促销和流通等活动,其目的是经由交换及交易的过程达到满足组织或个人的需求目标。.市场营销是一种企业活动,是企业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满足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中心。 企业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正确的反应,以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包括现在的需求,还包括未来潜在的需求。现在的需求表现为对已有产品的购买倾向,潜在需求则表现为对尚未问世产品的某种功能的愿望。企业应通过开发产品并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刺激和引导消费者产生新的需求。
随着政府监管趋严,市场逐步规范,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依靠不规范营销保持生存,将会越来越难。海尔家电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品牌战略,现在,海尔集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了适合企业发展的销售渠道。但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连锁商业的迅速扩张和电子商务是迅速发展,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营销渠道创新势在必行。而与其他家电企业的博弈中,海尔集团只有创新营销观念,进行渠道创新,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实现自身的进一步的发展。
2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在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大部分营销模式是比较传统的营销方式,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和社会,在现阶段,营销理念和标准有4c营销理论,营销的策略和手段有4p即研究适合网络时代下的广告传播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营销方式的是企业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但如果继续借用传统的营销模式来会导致产品销售的不善,严重的会使企业的资金链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必须研究适合新时代的合理营销的模式,提升品牌在受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并且能综合开发利用广告信息资源,为企业产品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主要内容
1.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1) 通过文献阅读与资料查找,明确 “营销”概念,知道营销的相关理论,比如“传播的策略”,“营销的分类”及前人关于“营销模式”做了哪些研究;(2) 明确“核心力”概念,知道核心力营销的相关理论。(3)结合青岛海尔公司个案,提出核心力营销的运用。
2.具体结构如下
一、绪论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营销学理论概述
1 营销的概念和特征
2 营销要素
3 营销的分类
4 营销模式发展概述
(二)核心力营销理论的概述
1 核心力营销的定义
2 核心力营销的功能
3 核心力营销成要素分析
4 核心力营销基本流程
5核心力营销理论发展概述
三、青岛海尔公司现行营销策略及核心力营销的可行性
(一)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介绍
(二)上海回力鞋业营销策略分析
(三)上海回力鞋业核心力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四、核心力营销在青岛海尔公司的模拟运用
(一)青岛海尔公司核心力营销运作图
(二)青岛海尔公司整合核心力营销实施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理论逻辑分析、实证分析三种方法。
1. 文献研究:先对己有的营销学理论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学习和阅读。归纳整理营销学的相关理论,重点整理前人关于“营销模式”与“核心力营销模式”的研究。
2. 理论逻辑分析:通过对传统的营销模式的详细解读,提出每一个模式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循环广结合时展的新特点,提出了适合新时代模式。
3 实证分析:
(1) 分析青岛海尔公司背景及营销策略
(2) 分析青岛海尔公司目前营销模式的特点及可以借鉴之处。
(3)提出青岛海尔公司对该模式的假想运用。
四、研究进度计划
1.XX年10月16日,师生面谈,探索选题方向及思路;
2.XX年10月16日至XX年11月10日,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在不断修正中形成较为具体的研究方法,形成开题报告初稿;
3.XX年11月10日至XX年11月20日,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材料收集和整理,修改开题报告初稿,最终形成开题报告;
4.XX年11月20日至XX年5月13日,收集资料形成写作思路,撰写初稿;
5. XX年5月14日至5月26日,初稿修改并撰写论文第二稿
6. XX年5月27日至6月2日,第二稿修改并撰写第三稿。
7. XX年6月3日,最后定稿,完成论文。
五、参考文献
1、托尼,普罗克特(英).营销调研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XX,(8)
2、西顿,班尼特(美).旅游产品营销.高等教育出版社.XX,(10)
3、john quelch(美).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2)
4、卢子,佩而顿.营销渠道_一种关系管理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XX,(7)
5、詹姆斯.伯克,巴里.雷斯尼克.旅游商品的营销与推销.电子工业出版社.XX,(1)
6、郭英之,张丽.旅游市场营销.湖南大学出版社.XX,(8)
7、韦明体,杨晨晖.旅行社市场营销.旅游教育出版社.XX,(5)
8、陈锋仪,王莉霞,库瑞.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XX,(7)
9、历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的理论与发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12)
10、李国振,胡巍.旅游营销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XX,(5)
学生签名: 徐晓 20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