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09:51: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跨栏跑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教学片段:
我让学生在课前把各小组收集的跨栏跑优秀运动员的图片、技术动作展示在同学面前,讲讲跨栏跑动作、比赛场面,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事迹等(从情感上获得我要学跨栏跑渴望,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跨栏跑)。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害怕”。针对“害怕”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害怕”?然后师解释“害怕”即“恐惧”,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危机的逃避情绪。
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跨栏跑练习确有危险,不小心碰在栏上要摔跤的,所以不敢在跑动中跨栏,而采用逃避的方法,停下来跨过去。这样安全,不会受伤(老师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摆脱恐惧情绪)。接着让学生讨论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学习跨栏的动作,大家集思广益。他们想出了降低栏架的高度、找替代物作栏架、用体操棒放在地上进行模仿练习,用橡皮筋两人两边拉直进行跨越练习(开动脑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选择想出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按思--练--思的程序反复练习,练完后再找出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特别是用橡皮筋作跨栏练习(不怕摔跤),两人一组拉直橡皮筋作“跨栏架”,排头同学依次跨过一道道橡皮筋,跨到最后作“跨栏架”。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提高高度,真是越跨越有劲(通过实践从理性上认识跨栏跑,体验运动乐)。
三、反思
通过跨栏跑的教与学,我认为: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跨栏跑”。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技术动作的方法(替代物法、降低难度法等),拓宽学生学习动作的思路,为学习其他技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科学家都强调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常常会有这么一现象,有的体育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过几十节课,似乎觉的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育模式。但要问他的体育教学特点有哪些,又很难说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里的创造性主要指
(1)在教材处理上,体育教师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例如在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喜欢球星和喜欢看比赛的心理,讲解篮球投篮的发展史及单手肩上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材艺术处理可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篮球。
(2)在优化教法上,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如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3)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师在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设计一堂课,并在教师指导下,担当课中一半时间的教学。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将设计出来的教案交教师批改,教师批发后交还给学生备课,上课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一个学期后,每个学生都担任过一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也在相互的配合中知道了应如何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教学角度上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进行高一的跨栏跑教学中,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总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体育教学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一、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课的首要目的,是在于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出每一项教学内容所特有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体育的兴趣。如在进行初二学生练习跨栏跑教学时,教学单位的前部分教学可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的障碍物,让学生充分体验跨越障碍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目标挑战,体验运动的乐趣,在教学单元后部分,教师可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让各小组学生自定比赛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教学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二、“主动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主动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掌握体育技能为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扬弃以往的那种被动的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情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通常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体育能力。由于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途径和手法较多,因此“主动体育”教学模式过程也较多,但他们的共同点是有一个可以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教学环节。有的是让学生概括教学内容,讲准备活动的方法作用,有的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选学习方法和进度,有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地相互评价等等。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这些环节取长补短,形式也可灵活多样,采用的方法有小组学习,自练等形式。如:在初二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两人一组设计教案并在老师指导下担当20分钟的分组形式教学,教师要提出设计教案要求,并作批改,作必要指导。使学生在相互配合中主动去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与动作要领比较接近的概念是动作要点(有称技术要点)。它是对动作要领的简洁描述。在体育课的教案中,对复习教材的技术描述多用动作要点的概念,这种描述比较简单,它常常用技术口诀的形式表达。
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
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助跑速度不好(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是不一致的),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等。总之,教材的难点是因人、因时而异的。
一般性练习 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
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体育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栏教学中,素质好、跨栏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跨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跨栏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栏架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栏架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三、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
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从目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特别是大学阶段,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体育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大学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各高校在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同时,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和专业,在体育项目的配置上,作些灵活而有效的安排。就我校而言,作为一所林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林业工作,免不了要翻山越岭。因此,可多安排些越野跑、登山等内容;再则,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进入社交场合,如门球、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壁球、飞标等,都是目前在社交场合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学生不仅兴趣比较高,而且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不无禅益。
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实际,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现生活活泼的局面。另外可根据大学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可采用竞赛性、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
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朗、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有强的吸引力。
五、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大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成单调划
(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尽管教师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运动特长等有所不同,但要上好课,都必须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内容和要求,应根据学生、教材和教师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了解情况
学生人数(包括男、女人数)、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思想状况、组织纪律以及班级体育骨干情况和个别学生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学校班级多,人数多,场地较狭小,再加上气候的原因,尘土飞扬,影响师生健康,建议购置水管,及时洒水,保证体育课活动的正常进行。
2、钻研教材、教法
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教学新课标和教材,根据学期体育教学进度,深入钻研每次课教材和教法。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应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
3、编写教案
在了解情况和钻研教材教法的基础上编写教案,是体育课课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
4、培养体育骨干(包括体育委员和小组长)
有计划地培养与使用体育骨干,是上好体育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应经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在进行一些较困难或复杂的练习前,必要时先让他们体会一下,使其掌握有关保护与帮助方法。
二、统筹合理安排学期体育教学进度
由于气候、场地、季节、器材、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再加上同时有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的五至六个班同时上课,就无法全面主动地考虑和系统地安排整个教学工作,处理好教材和课次之间的关系。
1、统一安排学期教材内容和时数
例如初中可安排速度跑、游戏、跳绳、飞盘、掷实心球、打沙包、400米跑等活动量小、密度大、趣味性强的项目,以适应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高一年级同时有三个班上跨栏(50)米或跳高,进度上就必须错开,调整顺序,高二教材内容也安排跨栏(50)米,高二和高一以及高一之间更要调整顺序和时数,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做到统筹兼顾,使体育课教学有序进行。
2、做好教学分组和分组教学
首先应按性别分组,然后再根据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2-4组)。或根椐教学需要和本校实际条件,把同年级同时上课的几个班合起来再按男女生编班上课。在男女生班中分别按不同条件进行分组。这样,也有利于根据男女生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分组教学有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两种形式。在老师统一指导和体育小组长协助下,按教材安排顺序和不同性质教材,合理安排教材顺序和运动负荷,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实行场地轮换《分块》制教学
由于场地小、班额大、同时上课班级多等因素制约,事先应分块。尤其在集合和做准备活动时,要统一顺序,做到互不干扰 。在教材内容错不开情况下,要新旧教材搭配,进行场地分块轮换教学。例如高一学生下午五、六节上同一内容 ,高二学生七、八节上相同内容。以化解冲突,完成教学任务。
四、资源共享,增强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凝聚性
由于器材限制,再加上班额较大,对球类课的开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缓解压力,可以把例如高一同时上课几个班的球聚到一起(或不上球类课的班),几个教师负责一个班(或一个组),最好一个组上篮球、足球、排球课,下次课换另一班或另一组,以增加密度、次数、负荷,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完成课的任务,增强凝聚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通过教学评价,可获取关于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真实材料。这些资料对教师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分析自己教学优缺点,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学习中长处与不足,从而改进学习;对学校来说,可以从中了解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对家长来说,可以了解子女学习情况及其变化,以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例如,对好胜心强的学生,在作出肯定评价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在作出否定评价同时要肯定他的长处,鼓励他进步。
障碍跑是在田径赛场上跑越一定障碍的竞赛项目,其将长跑和跨越障碍相结合,可以锻炼人的身体灵活性,使人能够自由灵活地运用跑、跨、爬、绕等一系列技能,并且可以训练人的速度、肌肉力量、身体平衡以及协调能力。在小学体育课中引入这一项目,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每位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如果不根据学生的承受能力盲目地进行训练,只会让学生对其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障碍跑教学中必须要渗透“以学为本”的思想,遵循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适合每一位学生承受能力的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障碍跑教学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练习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始然,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喜欢学,才愿意学,才会认真学,教学效率才会提高,教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而“以学为本”的观念就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特点,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而这些所有的前提,都是要学生喜欢,因此,老师在进行障碍跑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障碍跑的乐趣,体验进行障碍跑获得的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学生的身体灵敏性和平衡性。例如,小学生处于多动、喜欢玩的年纪,老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障碍跑教学中引入游戏的因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障碍跑的兴趣。老师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想三个进行障碍跑的方案,最后,抽取一个作为学生进行游戏的方案,由想出这个方案的学生告诉其他学生游戏规则,老师在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及时进行鼓励、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将障碍跑当成是在做游戏,学生兴趣自然就会提高,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障碍跑练习。并且,笔者在课堂上进行障碍跑游戏之后,发现学生也将这一游戏带到了课下。
二、进一步理解“教材是载体的含义”,发挥障碍跑的多功能作用
老师一定要充分理解“教材是载体”的含义,了解课前教材设计对课程的巨大作用,并且做好教材工作,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奔跑、跨栏、攀爬、绕过障碍物等活动与奔跑完美地整合在一起。老师的教材要素包括很多方面,不能只是练习的规则和过障碍的方法,还应该提前设计好跑的距离应该设多远,障K物应该隔多长的距离比较合理;设计小组如何分组,如何合作。老师课前设计好这些,会节省很多课堂时间,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在进行完准备工作之后,老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尝试每个要素,并且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产生的一些问题、矛盾,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并且在课堂中,老师不能只让学生进行障碍跑训练,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场地布置、人员分工安排的工作。经过提前设计、整合的课堂,能更好地应对突况,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共同合作进行障碍物的搭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通过在障碍物中奔跑可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通过提前设计的课堂,能够充分挖掘出障碍跑教学的作用,不仅训练了学生跑、跨、爬、绕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心理素质。
障碍跑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强制性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障碍跑谈之色变。为了使学生改变这种状况,在障碍跑教学中渗透“以学为本”的思想成为必要途径,将课堂完全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障碍跑这项运动,能够自主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掌握跨、跑、绕、爬等技能,训练学生的身体灵敏度和平衡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1-0078-02
近日,江苏省常州、南通两地的三家体育名师工作室齐聚美丽的龙城常州,开展“基于SPARK理念优化技能教学”的研讨活动。常州市新北区教师培训中心何林主任、常州市孙建顺名师工作室、南通市托罗普斯名师工作室、新北区优秀体育教师培育室以及常州市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1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教学研讨精彩纷呈
教学研讨板块中,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初级中学的王艳老师和新北区实验中学的张小瑜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双手前抛实心球”和“跨越式跳高”两节研讨课。两位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和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独特的内在趣味因素和育人资源。王艳老师巧妙借助于软式排球,有效解决了由于器材重量导致动作变形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先体验投掷的成功感,同时也降低了投掷课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张小瑜老师的课选材新颖,利用体操棒、跨栏架、橡皮筋以及巧妙的场地布置让学生眼前一亮。课堂伊始,张老师将教学动作技术融入学生的热身活动之中,可谓独具匠心。针对跳高两腿依次过杆的教学重点,张老师组织学生学玩“不倒翁”游戏,即将体操棒竖立,两腿快速依次摆过,同时两手扶棒使其不倒。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体验了两腿依次快速摆动过杆,巧妙地突出了重点。接着,又将枯燥的跨越式跳高练习创编成学生喜爱的过关挑战游戏,同时还兼顾到学生差异,分层分类挑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款,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之后的评课议课,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来自常州市花园中学的李伟老师,在充分肯定王艳老师教学优点的同时,就如何进行具体化评价谈了她的意见。李伟老师说,“实施具体化评价,需要教师课中讲清动作要求与评价要点,这是评价的重要前提,然后对照动作标准评价后,组织生生互评,有利于同伴间相互促进与纠错。”南通市托罗普斯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潘雪峰老师在评价张小瑜老师的教学时,赞扬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如何优化课课练设计,潘老师指出可以借鉴美国SPARK课程理念,运用“音乐+游戏+体能练习”的形式,将体能练习目的蕴含于游戏形式之中。这样的改进建议,顿时让我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二、专题讲座互动高效
专题讲座板块中,南通市托罗普斯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潘雪峰老师作了“体育课教案编写的相关建议”的讲座。潘老师从教案编写的现状、体育教案的构成和如何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等三个方面阐述。在谈到教学重难点突破时,潘老师邀请在座的所有老师共同参与,互动体验在耐久跑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潘老师指出,“教学设计需要追求,将练习目的蕴含在形式之中”,就体育教案编写如何体现“求新、求变、求异”的思想进行了细致阐述。同时他还对教学目标如何撰写,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区别与确定,如何根据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内容设计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举例与剖析。
南通市托罗普斯名师工作室成员、南通市体育学科带头人张烨老师结合现场的两节课例就“学生乐学的动力机制与激发策略”讲述了她在乐学内涵、动力机制、激发策略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张老师认为,“不管什么内容,时间久了,学生就失去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同时她就王艳老师实心球练习组织形式、练习队形变化与学习挑战层次分层提出了优化建议。
常州市孙建顺体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处主任孙建顺老师做了“基于SPARK理念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乐趣”的讲座。孙老师认为,激发学生运动乐趣的方式手段有很多,就如何运用音乐控制游戏、器材多变组合、游戏动态趣味、目标分层挑战等手段,结合两节课例进行了梳理与提炼,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谈了改进意见。孙老师指出,SPARK理念注重全纳性,强调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并就两节课例中如何进一步重视与落实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了他的思考。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开设讲座,向学生讲述参加中长跑训练对身体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中长跑训练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作用。通过中长跑,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中长跑训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辛苦,切不可“三天打鱼,四天晒网”,训练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训练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中长跑对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为训练作充分准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中长跑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今的学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长跑中会出现的生理、心理现象和应对的方法要重点讲解。比如中长跑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现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中长跑运动的一种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从而消除心理疑虑。
“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中长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极点”是能够克服的,当“极点”出现后,要勇于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又重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都会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极点”的出现会延迟,不适的症状渐渐会减轻和较快消除。在训练时,还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与吸入冷空气等而引发腹痛情况,此时,不要紧张,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性腹痛的现象会很少出现。
正确认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的生理、心理现象,消除心理疑虑,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中长跑训练。
三、改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中长跑常规的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如果强迫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会产生不情愿的情绪,从而对中长跑训练更加讨厌。只有通过变换“跑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中长跑”练习,才能够明显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1、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运用游戏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
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广泛地运用游戏跑的手段组织教学。如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传递手绢接力跑,负轻物接力跑等。由于学生大部分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团队意识很强,谁都不想扯团队“后腿”,于是人人奋勇争先,就会把劳累感抛诸脑后,进而积极参与教学训练项目。
2、利用“超人”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学生按照男女性别,体质强弱分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每位同学都力争领跑一段距离,当一人领先时,他不能减速,后面的同学不能泄气,也要力争超过他人,然后领跑。让同学们始终在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跑步,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同学们的耐力水平。
3、利用障碍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增强学生练习的情趣。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中有障碍跑教案,教师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练习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越障碍计时比赛,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难度;教师还可以发动同学利用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径场中间,由同学自己创编图形路线进行障碍跑,以此激发他们跑步的热情。
4、利用图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使学生感到有新意,以此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5、利用变速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
这里所讲的变速跑与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变速跑有所区别,一般变速跑常常是固定化、程式化的,如50M快跑+50M慢跑;100M快跑+100M慢跑等,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会很快地感到枯燥。而我们将此形式变化为不等距变速跑,如:50M快跑+50M慢跑;60M快跑+60M慢跑;70M快跑+70M慢跑……这样,在练习中会因距离的改变而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同时也可使学生体验到跑不同距离的练习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利用“校园铁人三项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
笔者从“铁人三项赛”受到启发,把它引入中长跑教学,设计成校园铁人三项赛:400M跑+150个单摇跳绳+上下5层楼梯跑。“校园铁人三项赛”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绳就不轻松了,两个项目完成后跑5楼上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力,许多学生会停下休息片刻,上下楼梯速度很慢,但绝大多数都能坚持下来。这个练习虽然艰苦,但是多数学生还是表示喜欢,它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身体是疲劳的,而精神却是愉悦的。
二、优化体育活动器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确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器材,在幼儿园现有的器材中选择适当的、有层次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并在运用幼儿园现有的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制适用的体育器材。教师在选择的体育器材时要避免盲目性,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锻炼目的并完成目标来优化选择。如周目标的一项内容为练习幼儿的平衡性,教师选择内容有走跑区的跨栏、乌龟鞋、过平衡木、绕障碍跑、赶小猪等等。在材料特征选择方面,幼儿会习惯选择轻便、灵巧、既能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多样需要的材料,教师要尽量满足幼儿的自主选择。当然,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以免发生争抢的现象。
三、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
在设计体育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小班体育活动内容要简单,规则单一,活动角色要少。中班设计体育活动时,活动内容要多样化,加强限制性,增加竞赛因素。因为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在不断地加强,知识经验变得更加丰富,带有情节的游戏占很大的比重,游戏中的角色不断在增加,每个角色都可以有自己的动作和任务,游戏的规则数量大大增加,限制性也更强了一些,因此,大班体育游戏的内容也更加体现多样化,除了跑跳、追捕外,还要通过一定的障碍物,利用一些小型器械进行游戏。如果说将中大班的游戏方案放在小班幼儿来进行游戏活动,幼儿就有了难度从而就退缩;如果说将小班的游戏特点放在中大班幼儿中进行游戏活动,对幼儿来说缺少了挑战性,各项动作发展也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年龄幼儿的个体差异。比如,某大班平时体育游戏活动有基础,班内幼儿又都是从小中班升上来的,这时可根据他们学过的各项动作和体力情况选择一些较复杂、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还要明确选编体育游戏的目的。课的基本部分前半部分是练习投掷动作,后半部分选用的游戏应该是流动量大的带有跑、跳动作的,结束部分则应选用活动量小的游戏。正是因为体育活动的各部分对游戏量和动作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选编体育活动时,必须要考虑一节课的各部分任务。因为游戏能激发幼儿园的情绪,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还有,在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时,如果上午进行的是音乐课,则应选用活动量小一些的较安静的体育游戏;如果上午进行安静的语言课、计算课或是美工课等,户外体育活动时选编的应该是活动量较大的集体体育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和精力,如带有跑、跳动作的体育游戏。四、优化体育活动教学方法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增加幼儿的求知欲,增强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能很好地学会简单的体育常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实际效果,适应身体能力的发展。比如,当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圈套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练习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又如,练习双脚向前跳时,如果前面放置一条红带,或画一个圆圈,要求幼儿往这人标志物上跳,效果就更好。为了引起幼儿兴趣,可以适当加入竞赛性。如玩“看谁跑得快”“看谁先追上球”“哪一队站得快”等游戏,这种方法在大班使用的较多。
四、优化体育活动形式
幼儿体育活动要不拘一格,要将“体育活动”与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生动、丰富的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能大大激发幼儿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分享着运动的快乐,使得传统文化在家庭、幼儿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如小班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形成旧游戏、新玩法,一物多玩、旧物新玩、多物一玩、多物合玩,可以进行老鹰捉小鸡、熊和石头人等游戏;中班幼儿则选择翻饼、烙饼、打沙包、攻城、传电等游戏;大班幼儿可开展跳竹竿舞、编花篮、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等。当然,大自然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的远足活动,既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增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又能达到陶冶性情,锻炼毅力和意志品质的目的。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将自己的孩子带入大自然,让孩子感知春夏秋冬,感受自然本色,感受家乡之美,与大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指导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初一年级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2018年10月
教材
足球脚内侧传接球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参与到足球锻炼中,体验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了解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2、运动技能目标:使85%以上的学生掌握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动作并且能击准球将球传出。
3、身体健康目标:充分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增强学生的体能。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
课次
教学内容
重点与难点
主要教学手段
1
初步了解足球脚内侧传接球
技术要领
重点:
传:支撑脚站位和摆腿
停:停球脚前迎和后撤
难点:
传:击球脚外展
停:停球脚后撤时机
1、示范并引导球性练习
2、示范讲解传、停球技术
3、学生练习并展示,教师纠错指正
4、分组练习
5、拓展与游戏
2
摆腿动作、击球脚的脚型和击球脚的部位、击球的位置以及接球动作的进一步学习
重点:脚提膝外展,踝关节固定
难点:发力方法和全身协调用力
1、示范讲解摆腿动作、脚型、脚的位置、球的位置
2、摆腿触球练习
3、摆腿传接练习
4、分小组练习
5、通过脚内侧推门游戏,进行完善,教师并且总结
3
掌握击球位置并且击准球将球踢出
重点:
击球的位置
难点:
脚型固定且传球方向准确
1、示范讲解脚内侧踢球完整动作
2、示范讲解踢球腿的连贯发力
3、练习准确、小力量踢球
4、分小组练习并纠错指正
5、学生展示,教师纠错指正
4
熟悉掌握足球脚内侧踢球的完整动作
重点:膝关节的上提,小腿加速前摆
难点:控制踢球出去的方向
1、示范讲解足球脚内侧踢球细节动作
2、踢定位球练习
3、踢地滚球练习
4、学生展示,教师纠错指正
5
熟悉掌握足球脚内侧接球的完整动作
重点:膝关节上提,脚外展,勾脚尖保持与地面平行。
难点:眼睛看球与身体动作的相互协调
1、示范讲解脚内侧接球动作
2、分小组练习脚内侧接球练习
3、与脚内侧踢球相结合练习
4、学生展示,教师纠错指正
6
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展示、考评、拓展
重点:理清所学内容框架,抓住要点、难点
难点: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东西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充分掌握、理解
1、通过设置关于脚内侧传球的游戏环节
2、再次提醒动作要点、难点
3、师生之间相互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拓展练习,分小组脚内侧打门游戏
初一年级(水平四)足球单元计划——脚内侧传接球
初一年级(水平四)足球
《脚内侧传接球》课的教学设计
石室初中
陈志涛
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对足球基本技术的掌握与实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骨干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愉快、团结的学练氛围中对足球产生强烈兴趣,感受练习比赛的快乐,在班内形成一个个强而用力的学习团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协作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对象与教材
对象:初一年级
教材:足球脚内侧传接球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足球的脚内侧踢、停球技术。脚内侧踢、停球技术是足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初中足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课着重解决学生对传接球的控制能力,巩固脚内侧踢、停球技术的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比赛打下良好基础。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这一阶段学生已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发育差异较大,学生体质基础不同,虽对足球运动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足球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上存在着很大差异,我在本次课的安排中以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练习为主,并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顺利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以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支撑脚站位和摆腿;停球脚前迎和后撤
难点:击球脚外展;停球脚后撤时机
六、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在比赛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确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大部分的学生初步掌握脚内侧传、停地滚球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与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按“导学、点拨、讨论、练习、评价”的教学步骤进行,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准备部分,通过热身运动、徒手操和熟悉球性练习,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形成人球和谐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使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2、在基本部分,首先通过观察教师讲解示范,让学生明确脚内侧传球的触球部位,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概念。再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练习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传球动作,在学生的学练过程中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脚内侧传球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技巧和注意点。在巩固提高阶段,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相互合作、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感受团队协作和成功的快乐。
3、结束部分,让学生自己我评价在练习中的收获与不足之处。同时教师通过小结本课学练情况给予肯定与表扬,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在课后通过自评和互评,加深对本课学练的印象,为课后反思做基础。
八、学法的设计
在学法的选择上,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自主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比赛法等,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预定目标。
九、教学程序
(一)开始热身部分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练习。
2、慢跑热身:“S”行慢跑——开口螺旋跑——闭口螺旋跑——成圆
3、准备活动、球性练习
(二)学习提高部分
1、原地做脚内侧传停球技术模仿练习
2、原地练习踢固定球(一人踩球,一人踢球,每人5次轮换)
3、两人一组,相距4-5米进行脚内侧传停球练习,体会动作,控制力量,控制方向
4、踢准射门练习
5、游戏:脚内侧传球接力赛
6、素质拓展练习
(三)整理恢复部分
伴随音乐做人球合一的放松练习、教师总结评价、布置课外作业、回收器材。
十、预计运动负荷
安静心率80次/分、最高心率140-160次/分、平均心率120次/分、练习密度40%-50%
十一、场地器材
足球场、足球41个、小标志桶8个、训练跨栏20个
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学时计划
班级:初一年级(水平四)
人数:40人
时间:2018年11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在比赛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确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大部分的学生初步掌握脚内侧传、停地滚球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与团队合作精神。
教材内容
1、足球脚内侧传接球;2、拓展游戏:脚内侧传接球接力赛
课序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组织要求
运动负荷
开始部分
1
分钟
一、课堂常规
一、
1、
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
2、向教师报告师生互为好
3、宣布课的内容、目标及要求
4、检查服装及安排见习生,提示学生注意学练安全
组织:四列横队
×××××
×××××
×××××
×××××
要求:集合快静齐
小
热身部分
10分钟
一、慢跑热身:“S”行慢跑——开口螺旋跑
——闭口螺旋跑——成圆
二、准备活动
1、上肢运动
2、体转运动
3、腹背运动
4、跳跃运动
5、踝腕关节运动
三、球性、课课练练习
1、原地左右脚拨球练习
2、脚底交替踏球练习
3、踢腿练习(侧、前)
4、抱球收腹跳练习
一、
1、
教师讲解慢跑方法及要求,
并带领同学慢跑,口令指挥;
2、学生成一路纵队跟随教师慢跑,
学生前后相距一米。
二、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徒手操;
3、教师口令指挥;
4、教师语言激励启示、提高动作质量。
三、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2、学生集体跟随教师练习
一、组织:如图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要求:
慢跑有序,整齐
二、组织:如图
要求:
动作有力到位
三、
组织:同上
要求:动作协调到位
中
小
4
x
8
拍
小
课序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组织要求
运动负荷
学习提高部分
28分
一、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教学
动作要领:
1、脚内侧传球: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15cm左右,踢球脚的脚内侧正对出球方向,小腿急速前摆,脚尖稍翘起,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内侧部位踢球的后中部。
重点:支撑脚站位和摆腿
难点:击球脚外展
2、脚内侧停球:停球时,身体重心应放在支撑脚上,稍屈膝,停球腿屈膝外展并前迎。当脚与球接触前的刹那开始后撤,在后撤时用脚内侧触球,把球停下来。
重点:停球脚前迎和后撤
难点:停球脚后撤时机
二、拓展练习:
1、游戏:脚内侧传球接力
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路纵队,每个队员两腿自然分开,前后队员相接,后面的队员扶住前面队员的腰部。第1名队员用脚内侧传球的方法,将球从队友的胯下传到最后一名同学手中,传完后在排头站好,最后一名同学将球抱起,迅速跑到排头,继续用脚内侧方法传球,传完后在排头站好,以此类推,最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2、身体素质拓展练习:行进间收腹跳+15米加速跑
一、
1、教师讲脚内侧传停球技术动作要领并示范动作;
2、学生仔细听讲,注意看示范,形成表象,掌握练习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脚内侧传停球尝试练习,体会动作方法;
(1)原地做脚内侧传停球技术模仿练习;
(2)上3步练习踢固定球(一人踩球,一人踢球,每人5次轮换)。
(3)两人一组,相距4-5米进行脚内侧传停球练习,体会动作,控制力量;
4、踢准(脚内侧击球射门)练习。
5、学生互相讨论,互相纠正,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能及时纠正,发挥优生骨干作用,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6、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
7、请1-2组同学示范,同学进行互评教师进行讲评。
二、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2、
学生认真听讲,各小组由组长带领积极参与游戏;
3、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互评、总结,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动作准确性;
4、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讲评,作出合理的评价,评出最佳团队,按成绩评出冠亚军。
5、
教师示范讲解练习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6、学生积极参与,真正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一、
1、组织:如图
×××××
×××××
x
×××××
×××××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正确领会动作要领。
3、组织:如图
(1)
(2)
四列体操横队
×××××
×××××
×××××
×××××
(3)如图
要求:认真领会动作要领,团结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如图
要求:动作协调到位
二、
1、组织:分成人数相等四组如图
要求:遵守规则
注意安全
积极参与游戏
如图
中
|
|
大
1-2次
3-4次
4-5次
2-3次
1次
1-2次
恢复整理部分
3
分钟
1、整理放松
2、学练总结
3、宣布下次课内容
4、安排值日生
1、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练习;
2、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听讲找出不足;
3、布置课外作业,宣布下次课学习内容;
4、值日生整理场地,收拾器材。
1、组织:四列横队
×××××
×××××
×××××
×××××
要求:尽量做到身心放松
小
场地
器材
足球场
足球41个
小标志桶8个
训练跨栏20副
运动
心率
120一160次/分
练习
密度
40%一50%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着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德育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从其所拥有的项目看可以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民族体育(包括武术)、韵律活动,等等;从运用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比速度的、比力量的、比灵敏的、比技巧的、比难度的,等等。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优势。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多,如跑、跳、球类、掷、基本体操、游戏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重点德育渗透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如一年级时要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有关叔叔遵守纪律的小故事,激励学生向叔叔学习,让站好队,做到既快又静。又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这个游戏在进行之前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个白求恩大夫火线救伤员的事迹。要求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
2游戏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生爱玩是天性,因此游戏是他们在体育课中最喜爱的活动。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或进行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道德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举行“勇敢之路”的游戏,让学生亲自动手设置一条“勇敢之路”,在跑道上设置各种障碍,如跳马、跨栏、双杆、体操垫等,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跨越障碍,到达终点。在比赛完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例如比赛中跨越障碍时的技巧,小组合作的重要性等,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体合作精神等。
3通过技术训练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技术训练,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要靠平时不断的磨练和有意识地熏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贯穿于走、跑、跳、投、武术、体操等项教学与训练中。首先体育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如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或寒风凛冽的隆冬,教师始终能做到从容、精神饱满地给学生讲解、示范、教学,这对于学生起着无声的优良意志品质的熏陶;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的诱导教育,如在跳远中,有的学生怕沙土脏了鞋袜,练习不认真,动作不到家,这时教师应以身示教,同时指出不正确的姿势,不但不能掌握和提高正确的跳远技能,而且还会给腰、腿部带来损伤,并教育学生要克服怕苦、怕累、怕脏等思想,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
4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田径课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如何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5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的时候,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老师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四、体育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同样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作用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再加上教师规范的动作示范、行走坐卧、外在仪表和丰富的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得到全面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酷暑中,教师所站的位置时面对炎炎夏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促进师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判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这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要注意把德育教育同体育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不要只是体现在教案中,更要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使抽象、模糊的概念变成直观、清晰的可操作的实际内容,进而使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体育生的体育训练是为了提高个人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的,是为了能在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从而取得报考体育院校的资格。这些都决定了体育生的训练过程和目的,因此体育生训练的密度和强度都大大超过了普通锻炼者。如果在体育训练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会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形成和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教师体育教学和体育生日常运动训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三体育生最常见的运动损伤
1.1、损伤之一:肌肉拉伤。体育生在高强度的训练中非常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如短跑训练时大腿肌肉非常容易拉伤 。
1.2、损伤之二:关节扭伤。体育生在做急转急停时就容易造成关节扭伤,然而训练中这类活动却又特别多。
1.3、损伤之三:骨膜炎。在训练中如果突然对体育生加大训练量,体育生技术要领发挥不好,动作又不正确时,再加上在过硬的运动场地活动时间过长,小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肉不断牵扯,使小腿胫腓骨膜撕裂损伤,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体育生得骨膜炎。
1.4、损伤之四:肌腱炎。大重量训练过频常会使肌肉等组织发生轻微创伤,若大重量训练过频,韧带、肌腱得不到充分的恢复,就会发生肌腱炎。
1.5、损伤之五:被动损伤。例如在铅球和标枪等训练中如果没有安全意识,那么就很容易造成误伤。
二、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2.1.加强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不少体育生对受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防预观念,在训练中不能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甚至有的体育生,既缺乏训练经验,又麻痹大意,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训练,这些都是造成受伤的重要原因。因此平时要加强教育,使体育生克服麻痹思想,认真对待训练。
2.2.合理安排体育生的训练内容、强度和密度
教师要根据体育生的年龄、性别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安排训练,要有计划和教案,从而加强全面训练。在高三体育训练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体育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提高体育生的技术水平。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尤其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密度,避免单一的、高强度的、高密度的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过度疲劳,从而受伤。对于多数体育生,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训练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循环交替、个别对待等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
2.3.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
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训练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针对项目的特点,要对训练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外界温度和教学训练情况而定。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训练中若间歇时间过长,要就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2.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防止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
2.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体育生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各种办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自己快要摔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切忌直臂撑地从而造成脱臼或骨折;在推铅球、掷标枪铁饼等投掷项目中,切记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要防着伤到别人,二要防着别人伤到自己。
2.6.训练后的放松也可取得预防的作用
2.6.1、生理放松(肌肉疲劳的放松)。整理活动,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效果良好的放松活动,它能够消除身体疲劳,一般是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即刻进行。放松整理活动方式要与具体训练内容和刚刚结束的练习相衔接。从事不同项目练习时,引起肌肉疲劳的部位各不相同,必须依据其练习项目的特点,设计各自的牵拉方法。一般说来,从事径赛项目练习,主要是引起下肢肌肉疲劳;从事投掷练习时,主要是引起上肢肌肉疲劳。根据上述特点,在训练课后,可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一些缓和性身体放松练习,这样可避免在运动后因肌肉突然停止活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内容有以下四部分:
A、慢跑和呼吸体操。它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下肢血液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消除。
B、肌肉、韧带拉伸练习。此方法对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促进肌肉中乳酸的清除有良好作用,拉伸则以主要活动肌肉和韧带为主,常采用静力性拉伸方式。主要包括前臂肌的屈伸牵拉、肘关节的牵拉、肩关节内收牵拉、肩关节上举牵拉、腰背肌、腹肌牵位、大腿屈伸肌的牵拉。上述几种牵拉方法,可根据参与活动的肌肉疲劳感做不同的练习。
C、按摩。能够起到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可让体育生两人一组互相按摩,用按摩使肌肉得到放松,避免肌肉劳损
D、温水浴。有条件的体育生,可以洗温水浴进行放松。
2.6.2、心理放松。
每位体育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运动中出现的肌肉疲劳容易通过放松练习、休息而得到缓解和消除,但出现的心理疲劳、心理紧张、心理恐惧,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影响还特别大,特别是一些对体育生心理承受能力要求高的项目。譬如:跳高、跨栏、单双杠等。在练习过程中,动作不能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同学,常会产生畏惧、羞怯的心理,以致于越怕越不敢练越不会。教师在练习中或整理放松时,要根据体育生学习动机不稳定,易受各种因素干扰的特点,注重锻炼体育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发挥体育生的“热劲”,培养其“韧劲”,尽量依靠其内心的自觉性来坚持完成练习。要多采用正面引导、鼓舞性的语言,主动关心、帮助体育生,让体育生看到自己的能力,提高练习自信心,消除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对运动激烈、紧张的练习,除了对体育生进行肌肉放松,也可采用逗趣法。通过逗趣法使体育生在情不自禁的笑声中调节和放松紧张精神,转移他们的肌肉疲劳感,消除心理疲劳。例如:小幽默、小笑话和滑稽动作等。
三、结论
综上,易得知,在高三体育生日常训练中,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训练,积极预防运动损伤,使体育生既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训练任务又能最大可能地较少运动损伤。只要我们做到科学安排,认真对待,互相帮助等原则,预防或杜绝运动损伤是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学术论文,陆峰,浅谈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