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02 08:09: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临床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临床教学论文

篇1

临床学院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身兼多职,不但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完成医疗、科研等工作,这些工作多多少少地都会分散教师的精力,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所以不少教师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报酬多的工作而倦怠教学工作。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很多教师根本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只是片面地认为教学工作报酬低,工作劳累。无论院校还是医院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激励措施太少,导致教师在教学的意识和欲望上不强烈。另外,目前多数高校已经突破了教育部设定的“黄牌”底线(1∶22),扩招造成的生源多样化给现有的师资队伍带来压力,使许多老师身心疲惫,难以招架。

临床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实施:

1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是教学之根本,好的方法是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的重点。改变原有教学方法,实行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方法,改革教学、实习教学、模拟教学等,在教学中除强调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更要强调学生随机应变和评判、决策、解决能力。在实际教学的师生配比方面,尽量满足“质量”的要求,实行定人带教,让学生跟随导师再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另外“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是目前临床教学工作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走出去,在学生掌握足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由导师带领,走出校门进入医院。亦可将医院经验丰富的医师请入学生课堂,或者通过网络与国内外先进机构交流,吸收经验,因人而异地制定教学模式。

篇2

采用目的取样法,选取于2012年9月入我校学习的40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0名,女性270名,年龄:(16±21)岁,平均年龄:(19.2±3.4)岁,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名,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影像专业学生100名,检验专业学生100名。

1.2评价方法

选取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及评判性思维作为评价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实施效果指标。评判性思维包括70个条目,7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1~6分评分法,1分表示非常赞同,6分表示非常不赞同,每个维度得分:10~60分。制定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前后分别测量其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及评判性思维的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成绩及评判性思维均系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比较干预前后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2质量评估体系干预前后医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

2.3质量评估体系干预前后医学生评判性思维的比较。

篇3

生物医学的无国界属性使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具有迫切性和无法回避的必然性,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是国家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及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卓越医生的必然趋势,虽然此教学模式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或者说进展比较缓慢,甚至有不少争议,但随着我国医学领域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英语作为全球性通用语言必然渗透于临床医学教学之中。这一趋势无论人们主观上喜欢与否,都将无法改变。21世纪的大学生如果不能用英语进行学术层面的交流,可以说与传统意义上的文盲无异。

1.2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顺利开展双语教学要求师生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通过对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年级23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85%以上的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4级考试或6级考试,英语基础相对较好;53%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临床部分学科的双语教学,35%的学生愿意尝试双语教学,仅12%的学生不同意尝试双语教学模式;89%的学生认为临床课程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帮助,9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帮助,但也有32%的学生对开展双语教学信心不足。从教师的角度看,目前学校师资队伍学历、学位结构有很大改变,近几年一批高学历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学校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室也是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能满足教师双语授课的需求。

2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

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新乡医学院是省属地方性医学本科院校,虽然每年生源丰盈,录取分数居高不下,但就实际英语水平来讲,学生高分低能的状况依然存在,语言应用能力不高,加之医学课程专业性强,行业术语多,疾风骤雨式的全英语教学效果较差。所以,不能追求全英语的教学形式。在内科学双语教学中,作者因地、因人制宜,尝试了中文和英语同时进行,学生适应以后逐渐加大英语比例的渐进式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某些医学定义、概念、诊断程序时主要使用英语讲解,中间插入汉语解释;插图和表格用双语标注,英语讲解。晦涩的医学术语则用汉语讲,显示英语释义。允许学生拷贝教师使用的双语教学课件,以便课后复习。作者认为,以下基本要素和实施模式决定双语教学的最终效果。

3双语教学实施策略

3.1有的放矢,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

作者认为在内科学部分章节开展的英汉双语教学,如消化道疾病,学生认知程度较高,比较易懂,可以从原版英语教科书中选择相应的章节和图表,经过教师的加工整理,制成课件,加注必要的母语来组织教学,其有利方面在于原版教材语言和内容都有保障,关键在于教师有的放矢的操作和编译能力。如果是自编或翻译过来的英语教材,语言和描述的准确性无法保障,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2提高师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指语言输入和语言产出双向能力,而不是英语应试能力。虽然本校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但医学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相对不足,且英语词汇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第8版全国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中各门学科均附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任课教师应及早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讲解必要的构词规律,如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根、前缀和后缀的释义及发音规律,如英语后缀:-itis(inflammation炎症),-osis(ab-normalcondition,disease不正常状况,疾病),-oma(tumor,mass肿瘤,肿块),这些后缀的倒数第2个元音字母带重音,且发元音字母重读开音节读音。掌握了构词法和读音规则可以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词汇的大量积累能够使学生有信心接受,有激情参与双语教学。当然这对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很高要求,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3.3双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师必须懂得双语教学绝非是全英语教学,教师使用外语的比例也不一定要达到80%以上,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可以从最初的20%~30%,过渡到50%~70%,逐步达到以英语为主授课;课件以英语为主,可以有汉语注释。教师的语速不能太快,力争音正腔圆,绘影绘声,声情并茂;难读的词汇多读几遍,重点内容可以启发学生参与,比如翻译或复述。双语授课不是双语教学竞赛,只有教师的表演,缺乏学生的互动不是完美的课堂教学。授课是师生双向交流,既要讲得好,学生也要听得懂,涉猎知识的效度高。

3.4配套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措施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是教师随意的、基于爱好的个人行为,应置于整个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之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措施,如教师的培训、教材的选用、教学条件的改善等。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双语教学应有配套的倾斜政策,比如工作量的计算、优先提供国外进修机会等。双语教学也必须有教学评价的指标,不定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真实反映,做好教学反馈。

篇4

1.1传统讲授法发蒙解惑传统讲授法具有较好的教学可控性,课堂传授信息量大,系统性强等特点,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替代的优势。学生在临床中药学开课时,对许多中医术语尚不熟悉,专业背景较为薄弱,对中医理论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尚处于蒙昧状态,因此对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其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为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作为获得教学效果的主体,对传统教学法的接受度较高,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教师的专业熏陶,达到中医专业的启蒙效果。

1.2多媒体教学和饮片辨识教学法激发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恰当地融合文字、图像、动画及声音等相关素材,给学生以形象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助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多媒体课程的灵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优势体现到教学过程中。在对一系列药物有理论上的认识前提上,配合饮片实物教学,认药的同时,提示药物形、质、色、味特点与其功效主治之间的联系。有研究亦指出学生普遍对中药实训教学反馈情况良好,满意度较高。

1.3PBL病例教学法践行真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其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置于问题中去,培养其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医学教育中,PBL病例教学可以围绕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完整的临床实践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途径。PBL病例教学法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特点相契合,是符合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篇5

二对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学习效果的评价比较

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对照组162名学生)与2014级(实验组152名学生)生理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组成绩明显提高(P<0.05)。再对实验组学生“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施”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这种基于信息技术多层次、多方位辅助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的提高。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学习模式得到学生认可。

三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网络学习资源是视频、在线测试、电子书等,而对配有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和学习导航不感兴趣。但若将全部课堂授课视频上传网络,既浪费网络资源,又浪费师生宝贵的时间,最好是借鉴MOOC经验,精心录制微课程后展示给学生。此外,部分高职生信息素养及网络学习积极性不高,信息通道有时不畅(网络),网络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师生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滞后等,也是网络学习中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问题。今后需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解决,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篇6

1.1病例设计方面

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应用一些水平较高,难度适中,实用性较强的病例,分批分层次地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

1.2教师素质高

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所培训教材的全部内容,又要不断学习最前沿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以及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更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讨论后及时进行总结,点明要点。

1.3教学资源方面

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材、图书馆、网络等)做后盾。

1.4教学效果的评价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于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仍不完善,也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评价体系。

2启发式教学

(ModelsofHeuristicTeaching,简称MHT)维特罗克(M.C.Wittrock)在《启发式教学模式》(ModelsofHeuristicTeaching)———文中曾指出:启发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倡导者关于问题解决法和学习策略———包括学习和记忆知识方法的教学。该教学方式基本阐述了教学过程中的多效能的等方面,与PBL教学方式不同的是这些效能超出了对学习针对性知识及答案的范围,进而包括怎样学习、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怎样发展、使用学习计划等老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认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用这种方法的学生,在今后离开校园与教师后有利个人继续教育及深造,在终生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病例式教学

(Case—basedlearning/Study,简称CBL/CBS)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较为普遍采用的“三段式教学基本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实践。该模式的缺点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临床实践是基本脱节的。如何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多的理论知识和最实际的知识运用,成为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病例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们目前所面对问题的压力。指教师根据所授课的学习目的不同,以病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从基本理论的知识层面升华到医学实践的真实情境中,其间不断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模拟及发现等讨论问题方式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复杂临床现场的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等综合素质。

4循证医学教育

(Evidencebasedmedicaleduca-tion,简称EBME)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循证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信息时代深入,符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该教育方式则是以病人的问题作为出发点,以学生讨论为中心,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老师以引导的方式作用整个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老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多学科间的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篇7

①临床药学是医学与药学相结合的产物,还涉及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学科,是沟通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发展也取决于药学与医学等相关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②临床实践内容构成临床药学的核心部分,提高临床药物应用质量,唯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实践和检验。因此,除了熟练掌握药学和临床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也是临床药学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掌握丰富临床药学知识的临床药师,活跃在药物治疗一线,在药物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临床药学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丰富的人性关怀,学科内涵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性。社会因素是影响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临床药学实践的重要因素。临床药学的研究工作与临床实践不仅是以人的生物属性为基础,更要考虑人的社会性,关注心理、环境及社会等因素对用药结果的影响。临床药师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建立与患者、医师、护士及医疗管理人员间的良好关系,具有丰富的社会学理论知识和交流沟通技能是成为优秀临床药学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法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也就成为临床药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临床药学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与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相比,起步较晚。受传统药学重生产、重科研,轻临床应用的影响,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医院药学都停留在药品调剂的范畴,进入90年代后,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使用咨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监测与报告等内容才逐渐被纳入医院药学的工作范畴并引起重视。2000年以来,临床药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在就业前景不明确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困扰下,临床药学的学科设立长期受阻,更遑论建立合理规范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

2.1就业问题虽然我国医院药学在逐渐转型,然而进程迟缓。尤其国内医院“重医轻药”的观念由来已久,短期内临床药学并不能在医院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效益等原因,部分医院对投资较高但经济回报较小的临床药学服务望而却步;同时,医院药学从业人员所受过的教育多为传统药学教育,缺乏临床医学知识,主要从事调剂等工作,很难带动医院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全国医院临床药学重点专科仅有北医三院、哈医大二院、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上海交大新华医院、郑州大学附属一院5家医院,数量较少,相关人才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情况无疑限制了临床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成为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阻力因素。

2.2临床药学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经过数年发展,由于各院校的培养目标,学历学位,学制,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实践安排,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不尽相同,所以培养的临床药学人才良莠不齐,教育效果有待提高。临床药学教育实践时间较短。国外临床药学教育学制多为6~7年,时间比较充裕,可安排1~2年甚至更长的临床实践,有些国家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即进入临床参与实践,了解适应临床环境。而国内学制通常为4~5年,相对较短,因此临床实践往往被压缩在最后一年以内,有些学校的临床实践甚至不足半年,学生无法充分了解临床相关工作,这对本专业学生开展未来的临床药学工作相当不利。国内临床药学教育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沟通等临床工作技巧的培养。在美国,临床药师沟通于数十年前就已经引起了充分的重视,进入2000年以后,美国75%的药学院都专门开设了临床药师沟通技巧课程,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国内医药院校,而国内院校即便开设沟通技巧课程往往也是作为考查课、选修课等,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2.3师资力量薄弱临床药学作为新兴专业,由于开设时间较短,没有顶尖级学术领军人物,缺乏一批懂医精药,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深谙临床实践的校内教师和临床药师。所以,梯队建设较慢、整体研究水平较低,国家研究基金中尚没有临床药学专项。这种现状需要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来逐渐改变。

3对我国开展临床药学教育的建议

3.1制定统一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主管部门应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药学人才需求的变化,制定统一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方案,设置临床药学的专业学位,培养以服务患者用药为目标的高层次临床药学人才。

3.2加快课程体系的构建围绕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与药物应用密切相关的药学研究工作,重视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生物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动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课程建设,积极开设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循证药学及医药伦理学等新课程,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并注重引导学生对社会卫生资源、人类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健康等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体现人、疾病、药物、健康的统一。教学内容应该以专业为导向,循序渐进、有机结合、互相融合,构建系统的临床药学知识体系。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编制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工作,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3.3重视实践安排,制定临床实践考核制度临床药师肩负着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重任,需要接受大量具体的临床实践训练。美国6年制的PharmD临床药学教育,实践渗透于PY(PharmacyYear即PharmD教育第3~6年)各学年间,采用早期见习,后期强化的制度。建议借鉴其渗透式的早期见习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最后一年集中临床实践或与考研、找工作时间相冲突而导致实践质量下降的情况,也能够在相关理论教育后进行实践巩固,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灵活。由于国内临床药师制度不健全,学生实习常常按照住院医师的标准进行培训。建议聘请行业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在师资中引进临床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增强教与学中的实践意识,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且使医药兼备的专家参与到教学建设中,共同制定适合临床药师的实践考核制度。

3.4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反对灌输型和封闭式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适当选择一些专题,以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组织小组讨论,再以演讲的方式汇报结果,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向学生普及关怀患者、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注重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篇8

目前培养研究生的大学院校附属医院往往是各地区级别较高的三甲医院,医疗任务重,门诊住院患者较多,医生需要完成大量的临床工作。研究生成为此项工作的主力军,工作负担巨大。另外,医院硬件资源有限,电脑软件操作繁琐复杂,这些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为了完成工作,研究生需要经常加班。导致他们没有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可能使部分研究生身心俱疲,容易出现身心问题。

1.2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陈旧或认识不到位

一些导师最初为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模式陈旧,重科研,轻临床,导致临床实践时间减少,临床技能提高有限。反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也需要毕业论文答辩,他们也需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有部分导师重临床、轻科研,导致他们科研能力低下,偏废一方[1]。

1.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轮转实习落实不到位。

1.3.1按照轮转计划,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至少在其他相关科室轮转1年左右,但目前研究生轮转时间较短,约4-6月。

1.3.2轮转期间,部分同学对轮转不重视,缺乏自觉性,未去轮转科室轮转,或轮转科室要求不严格,轮转流于形式。

1.3.3各轮转科室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流程,缺乏有效管理,导致轮转一团糟。

1.3.4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导师所在科室在分院区,部分科室床位数较少或是病种单一,导师未安排研究生去病种全面的综合科室轮转,限制了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

1.4缺乏专业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培训及理论讲座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须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故培训结束后应该掌握临床上常见的操作技能。部分研究生反映医院或科室没有相关培训,导致他们常见操作技能低下,或难以按照最新的标准操作。医院或教研室没有安排针对研究生的理论讲座或课题汇报讨论,使得研究生缺乏理论学习的动力,而且科研课题进行中遇到的难题无从请教和解决。

1.5实习科室、轮转科室缺乏考核或考核不严谨

临床能力考核是检验临床能力培训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各个医学院校、科室具体情况不同,在临床能力考核工作,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及形式均不统一,存在较大差异。据调查,相当多的科室缺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出科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研究生的评估和管理。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临床能力考核体系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不能完整有效的评价,也不能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必要的反馈。临床能力的提高急需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作为保障,这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急需解决的难点。

1.6部分临床活动缺乏权限

大部分研究生为应届毕业生,无临床工作经验,而我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才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故应届本科毕业生没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后不能从事临床工作,缺乏正规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部分研究生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但却不能在实习医院注册执业,不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没有处方权,难以独立进行临床活动,毕业时临床能力难以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要求相应的临床能力。

1.7缺乏临床工作中沟通能力的培训

部分研究生反映,他们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因为缺乏一定的临床诊治能力,同时也缺乏沟通技巧,往往难以有效的、全面的跟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1.8缺乏对研究生的心理关注度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需兼顾临床及科研,心理压力较大。在目前较差的医疗环境下,研究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也容易成为医闹针对的对象,身心容易受到伤害。所以,预防性心理关注也是有必要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策略教育部于2009年下发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

2我们在把握原则基础上,根据我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革策略

(1)优化临床资源、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临床工作量,给研究生减负;

(2)更新理念,明确学位特点,临床工作及科研并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应按照专业学位的标准,调整培养方案和要求,要注重拓宽知识面,突出应用和强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加强临床能力和考核。医学院应该加强带教医院及导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识和理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理解专业学位特点。

(3)建立并健全轮转、培训、考核制度,规范管理a.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入临床后应该与导师仔细计划好轮转实习计划,医院或教学分管部门应严格按照轮转计划安排研究生实习轮转。b.研究生进入相关临床轮转科室后首先进行登记,向科室负责人进行报道,由科室负责人分配带教老师进行带教,轮转期间需全面了解及熟悉轮转科室业务及疾病特点。在科室轮转期间,科室需安排业务讲座。同时,医院教育科也应定时安排适合专业研究生的讲座。c.出科时建议完善考核制度,不仅需测评思想道德,而且要进行理论考试,同时还建议进行轮转科室相关技能的考试。对于不能达到轮转水平的,应该增加轮转时间。医院按照国家培养要求分阶段、定期进行考试,定时评估,优化培训考核制度。考核体系包含初期的课程考核,计入学分,进入临床之后还有参加学术讲座规定学分考核,轮转科室考核,毕业考核及论文答辩考核。

(4)开拓新的培养思路,事半功倍,培养全面研究生2010年,上海市开展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改革试验,基本思路是医学本科生毕业以后,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住院医师招录,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具有住院医生和研究生双重身份。学生毕业时,合格者可以获得四证,即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执业医师执照。我们也应借鉴上海甚至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思路,力求高质量的培养能力全面的研究生。

篇9

2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临床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我院为此建立了多项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管理委员会职责、教研室工作职责、教研室主任职责、教研室秘书职责、带教老师职责,评教评学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等,加强对教与学各环节的严格管理,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了由医院院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具体负责,科教科为全院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医务科及临床科室协调配合,教学委员会专家参与后期教学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整体性、可行性、发展性原则建立并完善各层面、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后期教学质量标准,作为衡量后期教学质量、约束后期教学过程,加强对教学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与监控。

3保证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为了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由医院集中统筹,纳入医院总体财务预算,用于临床教学工作所需基本设施的建设。经费的投入坚持以“专款专用、节余结转、确保总量、逐年递增”为原则,教学经费只能用于支付与医院教学相关的费用。保证教学资金投入,教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去年我院新建成电子图书馆系统,收录电子图书和期刊60000余册,临床各科室均可通过医院内部网络随时查阅。医院每年都有大批医务人员在职攻读各类学位、参加各种规范化培训以提高自身素质,保证与教学需要相适应。每年还对在教学方面有突出的科室、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授课人员发放讲课费,带教老师给予带教补贴。

4加强岗前培训,促进学生角色转变

临床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学会运用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去认识疾病与防治疾病。学生要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巩固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技能,面对陌生的学习、工作环境,学生往往会感到压力巨大,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医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时间为1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习生管理规定、医院简介、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法律法规、强化防范医疗风险意识、医患沟通技巧、病历书写规范、临床基本技能等。让学生对医院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明白了实习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完成角色转变。

5加强临床教学质量的监控,督促教学工作

教学存在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定期组织教学督导检查,能有力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提高。医院通过定期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工作检查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临床带教实际,将教学工作检查情况通报给各科室,提出整改意见,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做出部署,同时征求各教研室及科室对近期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评议科室实习生实习情况,形成一种有效的以督促管,以督促教,以导促建,以导促学,管教建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证机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中进一步提高我院的临床教学水平。

篇10

1.1.1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思路及方法,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以便获取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法,同时注重医患沟通,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1.2微创外科基础知识学习通过授课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微创外科发展历史与现状,树立微创意识;了解腹腔镜技术的原理,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基本结构、功能、用途以及使用方法;了解腹腔镜手术的辅助设施及其基本功能,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掌握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中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的选择;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步骤及方法;掌握术中并发症的防治、中转开腹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现与处理。通过上述方式,培养学生的微创外科理念,并为腹腔镜技能培训奠定理论基础。

1.1.3腹腔镜模拟器训练使用腔镜模拟训练器进行模拟训练,培养腹腔镜下的空间感及触感,培训腹腔镜下定位、拾物、分离、牵拉、暴露、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为动物实验做准备。

1.1.4动物实验选用猪作为实验对象,让学生在接近于真实手术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熟悉气腹的建立、进一步熟练掌握腹腔镜导航、组织的分离、显露、结扎、电刀切割、电凝止血、缝合、钳夹、取标本、放置引流管、关腹等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器械在活体上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人体外科手术做准备。

1.1.5手术演示经过上述培训后,学生对腹腔镜技术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此时安排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医师进行腹腔镜手术演示,并在培训现场安排教师进行讲解。手术准备阶段由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手术名称、手术方案、手术步骤和背景资料,其中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及相应的鉴别诊断,并依次介绍主刀医师、助手、麻醉、手术器械、戳卡穿刺部位、监护设备等情况。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术室的多媒体腹腔镜手术转播系统,把手术的全过程实时转播到腹腔镜手术培训教室,学生能够通过投影仪大屏幕观看手术,教师全程讲解手术,同时通过双向对讲系统与手术医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学生在观看手术的过程中有何疑问,可随时向现场讲解教师或手术者提出,并能得到当场解答。

1.1.6临床实践由腹腔镜技术熟练的教师负责带教,包括手术器械的准备、机器导线的连接、戳卡穿刺部位、戳卡穿刺方法、气腹的建立以及腹腔镜导航。

1.1.7现场观摩培训结束后,组织学生至亚洲领先的培训中心—柯惠临床培训中心(covidiencentersofinnovation)现场观摩学习,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加深对微创外科的认识,并树立正确的微创观。

1.2培训效果评估

1.2.1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制定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试题,试题考察包括以下4个方面能力:

①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查阅相关文献并找出答案和思路;

②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以获得有价值的病史资料;

③能够对普通外科的常见疾病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

④针对某一症状提出有意义的鉴别诊断。

1.2.2腹腔镜基本技能考核制定腹腔镜培训评估系统,评估学生培训后的腹腔镜导航能力、有效动作能力、器械操作能力、感知能力、电刀使用能力及剪切能力。

1.3统计学分析

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完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后两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

培训后,两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后两组腹腔镜操作能力

培训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腹腔镜在导航能力、有效动作能力、器械操作能力、感知能力及电刀使用能力上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剪切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微创外科(minimallyinvasivesurgery)主张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对机体局部解剖和整体内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创伤、干扰及痛苦,达到在生理和心理上尽快康复的目标。它涵盖了外科理念和技术两个方面,倡导整体治疗观念,并非单纯的腔镜外科。微创理念是现代外科医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任何一名医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同无菌观念一样,应贯穿于临床实践的始终。目前,备受外科学界推崇的精准外科、快速康复外科,更是微创外科理念的集中体现。微创应该是患者和医者的共同追求。因此,微创外科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微创技术的掌握才能为微创理念提供支撑。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作为医学的后备力量,将在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该研究通过对其进行微创外科理念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微创观,同时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大部分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会考虑到微创技术的应用,并能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获取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微创外科领域的认识,同时也启发了他们的科研思维并利于其今后的研究生教育。腹腔镜外科(laparoscopicsurgery)作为微创外科主要内容,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技术的改进及器械的更新,其在普通外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几乎所有的传统手术都可以在腔镜下完成,而国内大多数医院都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尤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最为广泛。由于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大纲不包括腹腔镜手术相关的教学内容,造成本科生腹腔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不便于其迅速把握医学发展的前沿技术,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专业的发展。该研究通过在本科生实习期间加入微创外科教学内容,并以腹腔镜外科技术为代表,对其进行腹腔镜基本技能培训,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腹腔镜导航能力、有效动作能力、器械操作能力、感知能力及电刀使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剪切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与Andreatta等及张伟辉等报道相一致。这表明通过腹腔镜基本技能培训后,学生的腹腔镜操作能力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更加说明腹腔镜技术的掌握存在“学习曲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断的实践累积。

篇11

1.1管理部门首先要探索科学积极向上的管理制度,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临床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健康成长,增强临床教师的向心力及凝聚力,鼓励临床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临床教师的潜能、体会教学带来的乐趣,老专家指导教学成为无法替代的资源。

1.2建立健全有效、公正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用量化客观的指标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积极主动作用,让教师能够充分施展个人的教学魅力并得到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的认可,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

1.3老一辈的专家临床及教学经验都非常丰富

无论对学生而言还是对授课教师而言,临床学院的大部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及实习轮转阶段都是和老一辈的专家勉励关怀分不开的,可以说老一辈专家的言传身教及宝贵的经验是一直贯穿在临床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中的。

1.4临床学院涉及学科及专业非常丰富

临床教师授课内容专业性极强,涉及面极其广泛,如果没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资深专家悉心正确的指导,势必会有意想不到的反面效果,这也是临床学院学生评教工作无法做到的;老一辈专家大都治学严谨规范,谦虚谨慎,不流于教条,很多优良品质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是永远值得年轻人学习的,大多专家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保留着严谨治学的笔记、教案,仍然兢兢业业奋斗在各个需要他们的岗位,相对于在岗的医疗工作者而言,他们能够拿出宝贵的时间对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师资力量的建设进行正确悉心的指导和传经送宝,这是多数在岗的同行评教工作者难以做到的。

2评教专家队伍构成

我院评教专家队伍由教学督导委专家和教学指导委专家组成。教学督导委专家主要成员为离退休的老专家、老教授、部分专家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学骨干。教学指导委专家成员主要由在职资深教授组成。目前评教专家有教学指导委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四名,成员18名;教学督导委组长一名,副组长四名,成员23名;院领导10名。评教专家专业涉及内、外、妇、儿等一级学科,学科分布均匀,专业覆盖全面。通过我院教学督导组专家和教学指导委专家平均每人每月三次以上的听课评教,每位教师在每堂理论授课过程中接受三到四位专家的全程督导及评价,各位专家通过理论课、见习课课堂听课、考试督导等各个教学环节的监控,不断为临床学院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指导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已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

3专家评教内容与方式

我院专家评教要点有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项指标。治学严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表的根本;教案规范、符合大纲、按教学进度实施教学、备课充分、内容充实、讲授精炼、板书规范、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运用专业外语和双语教学是评教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把握的尺度;教学方法选用恰当(问题/讨论/启发/案例式等)合理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是现阶段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调动学生主动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评教专家在教学管理部门合理计划安排下,完成听课任务,对上课教师的教案、讲义、教材、学生名单、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课件、教学任务书这八项内容进行全面系统规范化指导,严格教学纪律,督促教学方法改进,课后将教师授课情况给予客观、公正评价赋分,并将评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及时与相关教研室沟通,严重问题将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到教研室及任课教师本人。

篇12

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典型临床病例,设计难度适中的综合性问题,课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案例问题充分预习教材,通过网络、图书馆、接触病人、请教医生等途径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利用课外时间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每个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相互学习,记录共同的问题,确定要讨论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第二次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相互提问,竞相回答。小组的讨论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了知识传授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路,帮助学生查找问题,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分组讨论完毕,先由各组学生代表对本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和适应。

2实施临床病理实践教学

病理学实践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吉首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丰富的病理资源,实现实践教学的优化调控。按照病理科的工作流程:

①让学生从外科手术中获取病理标本,学生面对的是真实具体的人体器官,调动了学生用肉眼观察器官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能记忆并理解“肉眼观”。

②在病理科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取材到切片染色的一系列过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切片制作,注意石蜡切面和切片的染色问题,为最重要的“镜下观”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可以很好地验证理论所学知识,增强理解,记忆效果远大于死记硬背。

③利用病理科显微镜和大屏幕电视及投影设备,教师和医师可同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病理切片,进行预诊,掌握好病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镜下观”。④开展动物实验,让学生进行动物模型制作以及取材、切片和观察病变。在实验设计、观察、分析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⑤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p thologicl conference,CPC),参观尸体解剖教学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小讲课

小讲课内容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病理学》课程的内容,从70个学时的理论课中安排了4个学时的学生小讲课,每次小讲课2个学时,选取了第七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第八章“大叶性肺炎”等作为学生上讲台讲课的内容。学生小讲课之前,老师提前两周将讲课内容安排给学生,每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参考书和文献、认真准备讲稿、幻灯片和教案。由每个小组选出的学生代表上台讲课,每人讲课约30min,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然后展示教案,最后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每组学生小讲课后老师做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还要指出讲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小讲课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多媒体教学方法

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学科,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技术支持。

①利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采用双向式教学,通过“学生通道”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通过“师生交流”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全体教学”将示范图像传送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应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让教师既清楚描述了病理变化又讲授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②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大量彩色图片、表格、FLASH等,光镜与电镜结合,正常与病理结合,从而增加了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增强学生对病变的认识和理解,并将教学课件挂至网上,供学生查阅、复习、在线测试等。

③CAI课件。为配合实验教学编制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等CAI课件。课件中充分应用三维立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病理学课程的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