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7 19:50: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河道治理工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改善水质是其重要内容,由于河道治理和周边城市建设息息相关,所以治理河道对城市品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河道水质改善工程具体内容包括初期雨水截流工程、旱季污水截流转输工程以及补水工程等。3.1.1截污治污一般情况下,旱季污水截流是通过河道河口对泵站予以提升,而初期雨水截流是通过河道两侧对截流箱涵进行敷设。截流初期雨水与旱季污水最终均为至河道干流截流系统,应该创建三个雨水处理池,以实现初期雨水处理,并将其设置于河道左岸,17.56m3左右的总调蓄容积。新创建的截流系统应该有效衔接大量污水及雨水排放口,采用限流井与截流井等措施,有效处理污水。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污水处理厂的科学、合理建设,使区域内大量污水及雨水处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强水保工作,对河道垃圾予以及时性清除,对乱排错接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尽可能减少河道污水排放量。
1.1.2排水泄洪很多河道都属于暴落暴涨型河流,所以在河道治理中,汛期泄洪排洪仍旧是其第一要素,保证河道能够安全泄洪排洪,此为治理河道的前提条件。截流处理初期雨水能够使排洪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然而,河道治理还应该对一些极端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应该将泄洪排洪视为关键性指标来处理。
1.2河岸治理绿色方案
通过绿色生态法治理河岸,改造硬质河岸,运用柔性材料在土坡上种植绿化,所种植的绿色植物包括黄金叶、小叶榄仁、四季桂花以及木棉等乔灌木。河岸保护工程需要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应该和河道岸边生态景观保持协调一致。通过梯形断面,将人行道设置在堤顶处,将亲水平台设置在堤下。通过斜坡衔接堤顶和亲水平台,依照平面范围对坡度予以确定,通过草皮护坡。采用砼植草对亲水平台与护岸进行护坡。
1.3改造河道景观优化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重点规划了河岸景观改造,种植植物具体将其绿化本质体现出来,重视河道生态效益,通过丰富的植物群对人工群落景观予以构造,和河水形成一种映衬,保证生态景观的融合性与一致性。道旁树、园路、亲水平台、人行道以及草坪等设计均错落有致,可谓“绿水映清流,两岸百花香”。此外,河道河岸景观设计还重点体现区域文化因素。在挖掘河道文化内涵中,重视主流文化精神的体现,构建一种和谐统一的生态文化景观,确保河涌文化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2治理生态河道的前景展望
治理生态河道,应该确保生态指标得以实现,并将开发和整治并重原则充分体现出来。在城市建设中,河道水域是其重要生存资源,生态治理河道水域,对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使得城市居民也不断提升其环境要求,生态型河道的建设逐渐成为人们的统一愿望,尤其是城市周边河道,对其实施生态建设,是我国河道周边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创建最佳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与现代人的共同追求。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生态型河道治理基本上已初有成效,城市得到优质水资源的滋润,完善水域生态体系,河道景观建设与绿化美化,将更多优秀旅游资源提供给城市居民[3]。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建设事业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级政府对城市防洪、河道治理工作更加重视,明白了河道治理与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是相对应的。但由于河道管理工作在日益凸显的社会稳定中仍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必须要在整体质量控制上进行相应的调控,搞好河道工程建设。
一、建设程序
按照水利建设程序进行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河道管理过程中应在不违背法规的情况下对当地有关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进行有效的管理,改善工程的实施方式,并加强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项目建议书阶段
为了简化一定的建设程序,主要是在原河道的整治上进行治理,这样可以依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不用编制项目建议书,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申请立项。
2.可行性研究阶段
把好项目的投资规模。编制一定的可行性的报告时,编制单位除了对勘测地点充分熟悉外,还应向了解现状的河道控制上进行两岸交通的灌溉、排涝等情况,严禁出现漏项、缺项或者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再增加一定的投资项目。
(1)简化审批手续
根据新规范的要求以及新开项目的通知工作进行有效地调控,这样在改善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来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在审批的基础上必须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的预审和环境的影响评价的审批过程的手续控制。
根据《关于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手续办理意见的函》的解释,由于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大部分河段都是在规划基础上实施的,这样在免于办理质量控制上进行调控的,也不需要办理一定的用地预审工作。
(2)提前组建项目法人
按规定,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明确项目法人的组建方案,但为了更进一步地贯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让项目法人对整个工程建设有个充分的了解,并能更好地管理工程建设。建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就组建项目法人。
3.初步设计阶段
(1)调整项目前期组织者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施工图设计可由项目法人组织编制或设计招标。
(2)设计招标、限额设计
通过设计招标选择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报告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初设概算上报部门批复。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批复概算进行限额设计,否则,财政审核中心不予接件审核投标最高控制价,必将导致无法进行招投标工作。
(3)调整设计阶段工作内容
根据市有关建设程序、招投标管理规定以及施工合同通常采用固定合同价款的形式签定,这就要求在施工招标前必须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而不是按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图的出图计划。
4.施工准备阶段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河道治理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开工审批制度。开工报告必须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时必须向工程质量监督站提出质量监督申请。
施工准备阶段关键在于落实水利工程建设“三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
(1)项目法人制(代建制)
建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前就组建项目法人,并引入代建机制,减少项目筹备组的组建手续。由具有代建资格的代建单位作为项目法人。
(2)监理招标制
监理单位的选择最好通过监理招标选定。监理招标可根据监理内容(设计阶段监理或施工阶段监理等)适时进行监理招标。
(3)施工招标制
施工单位的确定根据投资规模进行施工招投标。规定,投资规模小于等于1000万元的招投标,采用经审核合理低价随机抽取中标办法。投资规模大于1000万元的招投标,采用经评审最低投标价中标办法。
二、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应考虑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管理规划模式,并且在符合一定的防洪规划建设中提高防洪工程的综合规划,这样在综合性的控制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善,在治理河道防洪安全实施上一定要以安全为主要的目标,兼顾生态治河的理念,而后再考虑综合治理的方式。
1.综合考虑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城市规划建设上逐渐吃力,因此,不仅要在河道治理上进行工程防洪标准的控制,还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河道防洪建设规模进行有效地调控,并依据城市财政建设的发展步伐进行建设,综合考虑近期的防洪标准与远期标准相结合。
2.严格执行防洪规划与流域综合规划审批制度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福建省水工程建设项目流域综合规划同意书、防洪规划同意书审批办法》要求,项目法人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签署规划同意书。
3.以防洪安全为首要目标
治理河道是为了修建堤防、稳定河势,确保防洪安全,因此必须严格依据《防洪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的要求,确定河道防洪标准以及确定建筑物安全等级。
河道治理工程建设需要维系周边人民以及环境建设和生命财产安全,并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河道控制上需要以河道的安全防洪建设为主。
4.融入生态治河的理念
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步完善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内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的城市防洪控制上主要是在确保各个工程的综合性质量调控上进行相应的管理,这样在整体性能的质量控制上提供一处“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场所,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工程设计总体思路
根据老虎山的河道特点,主要对挤占河道严重河段进行行洪区整治,主要措施为河道清障,栽植护岸带,淤塞河段进行河道疏浚;农村段及兑岸严重河段以护岸治理为主。本文重点探讨老虎山河周台子—大平房段,治理工程总长度12.8km,其中北沟门段长5.83km,贾家店段长3.37km,李家湾段长1.14km,大平房段长2.46km。大平房河道设计底坡i=3.3‰,其余河段河道设计底坡i=6‰,糙率n=0.022,采用石笼护岸结构与生态模式。
3工程设计内容
工程设计内容包括3个部分:疏浚工程、生态绿化工程设计和生态护岸工程。
3.1疏浚工程老虎山河地处辽西,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泥沙淤塞河道。通过主槽疏浚,滩地平整,使河道滩槽分明、岸线清晰,并可利用疏浚土方回填砂坑,填筑植树台,亦可堆在河道两岸。另外,规划河段内有弃碴、生产生活垃圾弃于河道内,缩窄了行洪断面,造成河道弯曲,河床不稳定,影响正常行洪,威胁两岸防洪安全,同时也对河道造成很大污染。因此对弃碴、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除外运至4km外的业主指定倾倒地点。大平房段河道平均宽度300m,漫滩较发育,泥沙淤积,阻碍行洪。大平房入河口段设计河底比降3.3‰,设计疏浚底宽130m。
3.2生态绿化工程设计生态绿化工程设计包括护堤林和护岸带。
3.2.1护堤林护堤林均布置在堤防迎水侧,种植耐涝的乔木,洪水时,护堤林地可减缓洪水流速,防风防浪,抢险时又可就地取材[5]。林带距堤脚线3m,株距2m×4m。大平房段护堤林总计10408株,左、右岸各5204株。
3.2.2护岸带护岸带除了能稳固河滩,抵制洪水兑岸和侵蚀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外,还能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经过护岸带的缓冲,通过林带的洪水流速大幅下降,减轻了因水流冲刷产生的破坏,降低洪水灾害损失。另外,护岸带也是确定河道主行洪区的外沿控制线,明确河道主行洪区范围,便于今后管理。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老虎山河上、下游不同河段河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在主行洪区边界补植一定宽度的护岸带,树种以灌木带为主,护岸带宽度10m,大平房段共种植棉槐147660株。从防洪安全、生态安全角度出发,河道内除保护堤防、护岸等工程的护堤林、护岸带外不得新植树木,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将河道内已有的林木逐渐清除。老虎山河行洪区整治典型断面见图2。
3.3生态护岸工程李家湾段新建护岸工程704m,位于右岸桩号Y2+594~Y3+302,采用石笼护岸网格,并采用生态网格工艺。所用生态网格为机编五铰六边形,材质是热镀锌丝,网孔为100×120mm,丝径为Φ2.7mm。石笼坝断面图详见图3。结构特性:1)透水性好:有利于山坡和岸滩的稳定。2)柔性好:无结构缝,整体结构有延展性。3)耐腐蚀:镀锌材料不怕水。4)抗冲刷:适用于河流岸滩和护坡工程。5)整体性:有其它材料难以替代的连贯性。大面积组装不设缝。6)施工方便:不用水泥和模板,不要电力供应。7)组合性好:加工运输方便,可按设计要求捆扎成各种形状,适应山坡,岸滩和堤防的形状。8)经济:使用当地石材,不用水泥。9)保护生态环境:石块之间的缝可被土充填(人为或自然),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石块之间的土深深扎入边坡,从而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柔性整体护面,满足水土保护和绿化美化环境的需要。
1 流域及工程概况
大沙河为鸭绿江一级支流,河道起点位置为五龙山的陶家沟,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五龙背、蛤蟆塘等,终点汇入鸭绿江干流[1 ]。大沙河径流面积220 .94km2 ,河道长度30 .32km,河道平均比降3 .17 ‰。本次河道治理位于振安区楼房镇,楼房镇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300h~2530h,镇内山脉隶属长白山系,与五龙背镇交界处的五龙山海拔669 .4m,系楼房镇也是振安区最高峰。治理范围是老古沟大桥下游至武营桥上游之间的左岸,武营桥以上大沙河集水面积188km2 ,河道长度26 .70km,平均比降4 .33 ‰。大沙河流域水系图见图1 。
2 水文基本资料
2 .1 测站分布及基本资料
根据水文资料调查,大沙河流域附近现有2 个水文站,分别为汤山城水文站和梨树沟水文站。汤山城水文站,集水面积199km2 ,该站于1967 年6 月设立,1993 年停测。梨树沟水文站位于爱河下游,距河口27km,集水面积5629km2 ,该站于1955 年6 月由水位站改为水文站[2 ],观测至今,水文资料相对较全。
2 .2 历史洪水调查
1979 年为编辑“辽宁省历史洪水汇编”,辽宁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与辽宁省水文总站共同在爱河流域的梨树沟站附近进行了洪水调查,调查到1888 年以来的6 场大洪水,调查成果均较可靠。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资料分析,爱河干流梨树沟站1888 年洪水是1988 年~2010 年123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1960 年是仅次于1888 年的第二位洪水,爱河梨树沟站特大洪水顺位和洪峰流量值见表1 [3 ]。丹东市水文站曾与1980 年9 月对汤山城河段进行了历史洪水调查,调查到1960 年大洪水,调查成果较可靠,未调查到1888 年及1937 年洪水。汤山城站已调查到的特大顺位洪水和洪峰流量值见表2 。
2 .3 洪水资料的延长与插补
(1)梨树沟站梨树沟站现有1955 年~2018 年共64a实测连续洪峰系列,另有1937 年~1945 、1950 年~1954 年年最高水位资料。在以前的工作中,水文工作者对1937 年~1945 和1950 年~1954 年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进行过插补,本次设计依然采用原成果。插补后,梨树沟站具有1937 年~1945 年、1950 年~2010 年共70a最大洪峰流量系列。(2)汤山城站汤山城站现有1967 年~1992 年共26a实测连续洪峰系列,采用回归方程计算法利用同流域内其他各站的资料来延长汤山城站的资料系列。经计算,汤山城站与梨树沟站的Qm相关系数γ=0 .46 <0 .85 ,与草河站的Qm相关系数γ=0 .36 <0 .85 ,与龙湾站的Qm相关系数γ=0 .09 <0 .85 ,相关关系均不好,故历史洪水仅推算至1960 年。
2 .4 洪水
2 .4 .1 暴雨洪水特征丹东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28mm左右,根据流域内雨量站统计分析,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大部分降雨量集中在6 月~9 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以上,暴雨多发生在7 月~8 月两月中,大沙河为山区性河流,强烈而集中的暴雨形成陡涨陡落的的洪水过程暴雨历时一般1d~3d,且大暴雨有70%的雨量集中于一天。2 .4 .2 设计洪峰计算(图表法)工程起点以上集雨面积188 .00km2 ,采用辽宁省水文资源勘测局1998 年8 月出版的《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计算设计洪水。由于大沙河流域暴雨和相应的变差系数较其等值线图查询数值偏大,因此采用丹东雨量站降雨资料对其进行修正,丹东雨量站最大1h、6h、一日、三日降雨量分别见表3 ,丹东站最大1h、6h、一日、三日及年降雨量不同频率分析见表4 。工程起点以上(武营桥)集水面积188km2 ,采用图表法计算设计洪水,以P=10%设计洪峰计算。2 .4 .3 设计洪峰计算(实测资料频率分析法)(1)历史洪水重现期的确定汤山城站未调查到1888 年历史洪水,按1960 年洪水为1960 年以来最大值,则其洪水考证期为51a,按1888 年以来第二大值,则其洪水重现期为62a。考虑到1960 年洪水较大,有些地区甚至出现较1888 年洪水大的情况,因此,本次设计按62a计算。(2)洪水频率分析汤山城水文站1967 年~1992 年共26a实测洪水资料统计,饮马河洪水多呈单峰型,涨洪时间较短,从开始起涨到峰顶一般经历2d左右,但退水时间较长[4 ],其水量主要集中于3d时间内。本次设计采用《三湾水利枢纽及输水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成果,对汤山城站洪水进行分析和计算。将实测洪水与历史洪水一起组成一个不连续的系列,采用统一处理法计算[5 ],其中为首的a项特大洪水采用频率次序统计量的数学期望公式如下:根据以上对洪水重现期的确定,对汤山城站洪峰Qm频率计算。统计结果表明,汤山城站洪峰CS参数取2 .5CV较合适,线形按P-Ⅲ型曲线[6 ]。汤山城站CV参数根据适线情况,并考虑区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汤山城站频率曲线图见图2 ,洪峰频率分析成果及采用成果见表6 。目前大沙河流域水资源还未有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产生各年洪水的流域和河道的产流和汇流条件没有明显改变,实测洪水资料具有较好一致性。在汤山城站上游实测资料系列年份未发生决口、溃堤、改道等致使流域的洪水形成条件发生明显改变的情况。因此,洪水资料系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不作修正。为提高资料系列的代表性,汤山城站洪峰流量资料加入调查历史洪水,并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使汤山城站的实测资料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大沙河洪峰流量采用汤山城站设计洪峰流量乘以面积比的2/3 次方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7 。
3 成果合理性分析及采用
3 .1 成果合理性
(1)点绘大沙河邻近的爱河流域各站设计峰、量与面积关系,可以看出设计洪水成果符合地区分布规律,见图3 。图3 爱河流域各站设计峰、量、面积关系(2)汤山城站位于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饮马河上,距离较近,集水面积与工程处以上集水面积相差较小。因此工程采用与汤山城站面积比法比较合适。
3 .2 成果采用
本堤防工程位于流域上游河段,河道比降大,洪水过程更加集中,偏安全考虑,采用(图表法)成果是合理的。另外,1998 年版《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是在1964 年《辽宁省无资料地区中小河流设计洪水计算方法》,1975 年出版的《辽宁省水文图集》《辽宁省水文手册》,1982 年出版的《辽宁省暴雨洪水查算图表》等的基础上,总结辽南地区的“81 .7 ”洪水,辽浑太河的“85 .8 ”“86 .8 ”洪水,辽西地区的“94 .7 ”洪水,辽浑太地区的“95 .7 ”洪水,及鸭绿江的特大暴雨洪水编制出版的。这一成果考虑了面上的平衡,在辽宁省无资料地区被广泛采用,均取得了满意的成果,本设计采用图表法计算成果,干流洪峰流量为1070m3/s。
3 .3 设计洪水过程线
根据《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中洪水过程线为强烈而集中的暴雨形成陡涨陡落的单峰过程线,峰现时间为第30h。不同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见表8 和图4 。
4 结论与建议
根据近年来对丹东地区水利工程水文分析的经验,对中小流域山区河流,采用辽宁省无资料方法水文分析成果与已建工程实际观测吻合较好,在观测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为安全起见,采用无资料计算方法可以满足工程需要,该成果将为大沙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中治导线划分及堤防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工程于2017 年开工,2018 年完建,河道治理后提高了沿河两岸的防洪标准,保证了两岸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大沙河(老古沟桥-武营桥左岸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丹东市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2017 .
[2 ]郑东.干、支流洪水遭遇问题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5 .
[3 ]凤城市草河城东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丹东市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