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范文

时间:2022-07-23 11:59: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励志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励志教育

篇1

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励志教育之“励”,主要意思指激发和唤醒,“志”主要指志气、志向、意志。那么学生心目中的励志教育是什么样的?对于学校开设励志教育课又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对此,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对励志教育有一定的认识,70%的学生认为励志教育是“让人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获得自信”,认为学校开设励志教育课是很有必要的;49%的学生选择励志教育“帮助解决心理困惑,减轻学习压力”,31%的学生认为励志教育是为了“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这说明学生对励志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狭隘,并没有认识到励志教育的核心。另外,有10%的学生认为励志教育是“专门为学习中迷失方向的人开设的”,有8%的学生对励志教育不了解,还有3%的学生认为励志教育是“无意义的说教”。这说明部分中学生对励志教育的理解存在偏见,甚至是误解,教师需要高度注意并加以正确引导。

追问二:中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励志教育?

学生想在励志教育课上“获得什么”,这是每一个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1。

从表1中分析可知,75%的学生想知道“如何鼓励自己、走向成功”,58%的学生希望获得“磨砺意志”的方法,41%的学生想了解“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总之,学生们渴望通过励志教育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如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极少部分学生对励志教育课存在认知偏差、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其实,励志教育课不在于传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心理教育工作者应综合考虑励志教育工作的性质和学生的期望,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品质、改变生活态度、激发奋斗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勤奋学习。

第一,激励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励志教育要以信念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激励。在励志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告别浑浑噩噩的生活现状,唤醒、激励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志向。

第二,让学生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拿破仑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成就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励志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被困难所吓倒,乐观处世,从而激发学生奋斗的热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决定一个学生能否专心致志学习且学有所成的关键。

第三,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众所周知,学生的成长、成功往往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对于每一个障碍的克服,所依靠的是自己内心的力量。励志教育就是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苦难情境,以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力。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永不言败的信念、坚持到底的勇气、改变不良习惯的信心,就一定能够逐步走向胜利。

追问三:学校应该给学生怎样的励志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很容易被激励和感动。励志教育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而且能够焕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必须经常反思学校励志教育应该做些什么?励志教育课堂应该给予学生什么?

1.科学构建励志教育校本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

目前,国内很多中小学采用了励志教育“三大步育人模式”。主要做法是:以“集体朗读励志信”为主的“学生励志每日三大步”,以“批阅成长记录”为主的“导师每月三大步”,以“主题班会”为主的“班级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践摸索,我们试图从“认知调整、情感激励、方法导向”三个维度出发,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和养成优良习惯入手,进行励志教育(如表2)。

2.强化励志课程的实践性和生活化,优化心理课程设计

励志教育课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并有实施的活动课程,是学校开展励志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来确定课程内容,并将励志教育课程目标具体化、目标化、连续化。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活动内容来激发学生励志动机,传授励志方略,提升励志能力,最后成功地塑造他们的个性。

篇2

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4、教养决定一切。桃子从前本是一种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学教育的黄芽罢了。——马克·吐温

5、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6、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杰斐逊

7、家庭教育的另一个内容是培养子女的服从性,服从性的培养可以使子女产生长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果不注意子女服从性的培养,他会变得唐突孟浪,傲慢无礼。——黑格尔

8、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格林西安

9、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培根

1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12、年轻人把受教育求进步的责任和对恩人及支持者所负的义务联结起来,是最适宜不过的事,我对我的双亲做到了这一点。——贝多芬

13、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4、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15、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16、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17、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18、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19、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1、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

22、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

23、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24、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5、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车尔尼雪夫斯基

26、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27、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28、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29、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30、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苏霍姆林斯基

31、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

32、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33、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苏霍姆林斯基

34、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富兰克林

35、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36、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37、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齐

38、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39、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40、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41、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42、警察最不怕的人是被判了死刑的人,最害怕的是内人。警察最哭笑不得的事是,他刚刚批评教育释放的小偷把他的自行车给偷走了。——墨白

43、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44、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45、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46、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47、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48、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9、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50、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陶行知

51、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5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53、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54、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巴尔扎克

5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56、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57、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詹·马修斯

58、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59、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

60、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马克思

61、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伏尔泰()

62、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篇3

中职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中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而中职学生又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巨变时期,引导教育好了,可以走上正路;引导教育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品德和行为的偏差,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说在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中职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进行励志教育的方法。

一、中职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独生子女时代,“教育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赞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聪明了”;有人慨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有人哀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学生了”。80%以上的教师、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拖拉、磨蹭……具体来说中职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职学生违法现象迅速攀升。近年来,青少年违法行为呈漫延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学生之间经常因为言语不和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并且往往会演变成冤冤相报的打群架事件。在学生中使用管制刀具等暴力工具的现象也日渐增多,因此而导致重伤害事故的发生;因上网等消费需求造成的敲诈勒索同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根据对部分学生调查和观察,有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或者根本就不考虑未来,他们整日无精打采,上课不是睡觉就是交头接耳,甚至偷听MP3,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工作日也整夜在网吧里,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有些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来骗学校哄家长以便能逃学或直接旷课,自由散漫,毫无约束。

3、中职学生思想空虚现象漫延。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社会上的什么“行话”、俚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只追求物质享受,只追赶时尚潮流,读书只看漫画书,电视只瞧肥皂剧,歌曲只听爱和恨;没有人生的追求,没有人生的规划,行为缺乏控制、不计后果。

二、中职学生开展励志教育的方法

1、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能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如何应用。如果能让学生看到目标实现的情形,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就会有好的效果,反之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长期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激励作用,但是一味强调长期的目标,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是因为长期目标实现后是怎么样的情形,学生没有办法预见。而对学生进行长期目标教育时,学生的目标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的,或许起初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比较新鲜,对他们具有吸引力,但是至于目标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学生只是停留于教师描述的基础之上,并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时间久了,他们自然对长期目标的说教就失去了兴趣,也就是说,要想在长期目标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得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目标实现后的成功与喜悦。怎么做呢?教师在现实中无法为学生模拟出取得成功后的场景,但是教师可以在学生意识当中呈现出学生取得成功后的场景,通过内在来激励他们。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找一些与这个目标相关的成功场景,反复地在学生眼前展现,再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场景中的一员,并反复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于成功时的场景变得非常熟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意识当中感受到成功时的喜悦。通过长期这样的暗示,学生的心态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下,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利用自己的名字进行励志教育。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爱听赞美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面刺激,而不喜欢负面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扬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但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别人会对你一直称赞,而在现实当中,一个人的短处或者是一些被别人知道的隐私却常被他人当做是打压的利器,因而被人讽刺的频率要远远高于被人表扬的频率。其实,我们可以变一种方式表达,让别人时时处处都在称赞我们,怎么做呢?就是利用自己的姓名来进行自我激励。例如新加坡的著名企业家李家柱在介绍自己时说:“我是李家的顶梁柱。”别人会感觉这个人的介绍很容易记得住,同时给人一种安全感。他也说,每次这样介绍自己时都感觉很自信。其实我们中国的每个汉字都可以用一句很有意义的话表示出来,同样学生的名字也可以拆分成一句押韵而且很有气势的话表述出来,并让学生每天都大喊几次,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便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4

追溯“励志”一词的本源,“励”即激励、鼓励之意,“志”,一指志向,抱负,亦即理想,励志,指集中心智致力于某种事业。新时代的“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激发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青少年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地培养青少年的成功品质,激发青少年潜能的教育。励志教育的本质,是帮助青少年树立志向,激发青少年的动力,磨砺青少年的意志,并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质修养,从而走向人生成功。

二、传统思想教育下的家庭励志教育

古时候,励志传统教育理念提倡精神层面上的成功,不管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要实现了原先的既定目标,就是一种成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人对成功的理解发生了曲解,对于目前各方面压力的增大,家庭励志教育引起了普遍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带着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及综合竞争力的初衷接受励志教育,这无可指责。家长往往要求孩子们阅读各类励志图书,参加各种励志类的培训班,这已经成为一种培训模式,很多人都对此趋之若鹜。但是,这种不正确的家庭励志模式,让孩子只是盲目地参加所谓培训班,而忽视了励志教育的真正内涵。很明显,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真正的家庭励志教育是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激发孩子在困境中的潜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不畏艰难,为了理想努力奋斗拼搏。家长能够在对孩子的励志教育中真正认识这一点,并且努力改变现状,是家庭励志教育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三、家庭教育中的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实现家庭教育科学化必须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家长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努力。

1.家长首先要正确的理解励志教育

(1)励志教育不等于吃苦教育。教育界有一种误读,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励志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家喻户晓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一个近乎残忍的励志,勾践固然是复国成功了,但这是以扭曲人性、变态人格为代价的。不可否认,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鼓励能够使人改变现状。但是,过于艰苦的环境,又容易使人产生自卑心理,损害人的人格健康,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励志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无论是励志教育,还是挫折教育,都是为了激发青少年成功的志向和成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者相辅相成。但是,这不是二者相等的原因。青少年的励志教育,从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勉励青少年树立志向,并为孩子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所以,挫折教育是励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挫折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篇5

1 感恩励志教育涵义解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名言。而所谓的感恩,就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个体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①感恩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为人处事最起码的修养。如果人们缺乏感恩之心、感恩之情、感恩之行,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甚至出现社会危机。然而,感恩作为一项道德内容,并非人人生而知之,而是需要通过感恩教育塑造个体具有感恩的品行。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②通过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方能使个体形成感恩意识,进而外化为道德行为。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感恩的态度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个体的行为习惯,成为个性品格的组成部分。感恩教育要教会学生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力所能及和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做到“知恩图报”,也要教给学生“施恩不图报”的思想,而不能因为别人的冷漠而失去感恩的心。然而,感恩教育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宗旨,培养学生具有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爱心和善意,能够给他人以帮助,给社会以回报,而并不是要求他们一味地感恩。

励志,《辞海》中的解释是“激励心志,集中心力干某种事业”。也就是奋发志气,振作精神,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远大目标。励志与心理学讲的激励有相同之处,也有所不同。心理学中的激励是通过各种强化刺激,激发学习动机。励志则强调的是树立目标与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全面地培养成功的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通俗地讲,就是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③

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感恩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识恩、知恩、感恩,还要能够报恩、施恩。一个人懂得感恩,内含着要将感恩之心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感恩不是简单的感激,而是一种责任、自尊、自立,也是一种追求美好人生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学会感恩、努力报恩也是励志的一个重要途径与组成部分,因感恩于他人,感恩于世界而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奋斗,会更持久,更有利于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实现。因此,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此外,感恩教育可以弥补单纯进行励志教育容易走向功利主义的不足,励志教育可以完善单纯的感恩教育因其向他性而实效性不强的弊端。感恩励志教育作为二者的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谓感恩励志教育,就是教育者兼顾地进行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自主意识,以更好的成人、成才。感恩励志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比如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的形式,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2 实行感恩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2.1 感恩教育需要加强

当前社会中,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缺乏感恩之心的现象十分普遍。目前我国家庭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很大,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大多十分溺爱孩子,凡事替孩子包办,无条件地给予孩子太多的东西,并且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养成了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知道珍惜的态度,只顾一味索取,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把他人的给予和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去想回报的问题,怎么会具有感恩之心呢?再加上应试教育之下,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学生只会埋头读书,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晓得尊敬父母、感恩师长;只知被爱,不思责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健康成长。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青少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体系中,感恩教育被边缘化了。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学校教育往往以文化课为主要导向,而对德育不够重视,学校德育又往往是“空、大、远”的说理灌输,这些都不利于感恩意识在学生情感世界中的发展。学生没有形成感恩情感,甚至存在感恩认知障碍,感恩行为的缺乏也就在所难免了。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因此,感恩教育必须得到加强。

2.2 励志教育不可缺失

在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享乐主义盛行,贪图安逸、不愿劳动、不愿奋斗以及厌学逃学,生活无所追求,人生没有目标,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缺乏责任感等等现象的出现。这些严重扭曲了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发展、人的生活和发展,压迫、限制了人的旺盛精力和创造的精神与能力。④现实中,有不少学生因贪玩或丧失学习兴趣,而出现厌学、辍学,有的流浪街头,有的沉迷网络或游戏。此外,现代生产与生活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给人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青少年学生因此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况也层出不穷。现代教育,包括德育,教人学会生存、消费、享受,其中就内在地包含着教人奋斗,奋斗是享受的前提,也是享受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⑤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祖国的未来在年轻一代,我们的教育也必须努力培养能够担当起历史使命,胸怀大志,努力奋斗,报效祖国的新一代。这些都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

2.3 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相互补充,应协同起来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前面已经讨论过,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要想收到更好的效果,需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并且,现行的感恩教育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在学校中,感恩的情感被唤起,然而一旦离开校园,容易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学生在权衡利他还是利己时,本能地倾向于选择功利主义,而不容易树立起感恩的信念。第二,学校中培养的具有感恩意识的学生大多过于理想化,过于脆弱,一旦踏入社会,开始工作,面对残酷竞争的社会现实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要弥补感恩教育的这些不足,需要结合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自强自立。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说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恩之情。”所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不仅可以防止励志教育过于功利化,其本身也可以成为励志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和组成部分。

教育一方面要教人成人,培养德性,另一方面要育人成才,获得成功。综上所述,将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更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注释

①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

篇6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祖国的希望。幼儿的成长关系到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的兴衰都与幼儿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幼儿正处于懵懂时期,心理和生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时候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教师向幼儿传授积极向上的内容,幼儿就可以走上正道;教师向幼儿教授消极的内容,幼儿就很容易出现品德的偏差,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在幼儿成长阶段进行励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多数幼儿觉得教育的意义是帮助其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掌握好基本生活所需的文化知识以后才能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提高社会竞争力;还有一些幼儿对学习不积极,甚至对所学知识感到迷茫;有的幼儿不主动学习,反而厌学,对待生活也是消极的,一到课堂就打瞌睡,甚至和别的小朋友聊天;有的幼儿对教学活动不感兴趣,甚至不积极参加;有的幼儿甚至一看到课本就不想阅读。

2.耐挫力差,丧失学习信心,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条件的好转,父母对幼儿更是过多的关爱,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都养成了不良习惯。由于父母的溺爱,幼儿经历磨炼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不愉快的事、被老师批评、和同学闹得不愉快,都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严重一点甚至会导致厌学。现在的幼儿脾气往往很差,在生活中交不到知心的朋友,以至于感到失落,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推动幼儿开展励志教育的方法

1.对幼儿进行目标教育

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就要好好应用目标教育。如果能让幼儿明白实现目标以后会出现好的场景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幼儿不能明白其中含义,就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长期目标对幼儿来说有着激励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强调长期的话,幼儿就会对这个目标失去兴趣。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不难看出,对一件事物感兴趣的时间不会持续很久。幼儿不能预见以后会发生的事情,自然就失去了兴趣。教师刚引导幼儿进行目标教育的时候,幼儿会因为新鲜感,树立目标,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兴趣。所以,要想使幼儿在长期目标教育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让幼儿体会到实现目标的乐趣与喜悦。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但是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意识中中呈现出学生取得成功后的场景,通过内在来激励他们。

教师可以模拟实现目标以后的场景,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意识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利用自己的名字进行励志教育

由于心理作用的原因,人们都希望被人称赞,人本质中都渴望被人肯定。人都喜欢赞美性鼓励,不喜欢批评性激励。人际交往中学会称赞他人,欣赏他人的优势,在对他人发自内心赞赏的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你够优秀,免不了被人一直称赞,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优秀的人总会被人抓到一些隐私之类的,然后被人议论的时候,你的所有优点就会缩小,反之,你的缺点被放大,与此同时被人嘲讽的热度要大于被人称赞。然而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变换一种思路,让其他人记住你的姓名,远远比记住你这个人效果要好很多。例如,中国首富李嘉诚,当人们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会联想到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中国首富李嘉诚。人们会很容易记起这个名字和这个人对业界的影响力。想要让人很快记住你,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姓名拆开组成一句押韵的话语并有气势地表达出来,这种方式能激励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励志起到积极的作用。

3.形象暗示法

在与有成就的人士交往中,往往这些人会有一些自己的光环,沉醉于自我的成就感中,并且非常自信。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成功之后,这些成功人士都有一个沉淀的过程,承受着一般人都接受不了的痛苦。一些人在成功之前,立下的誓言是多么豪壮,然而在成功的过程中,一些人败下阵来,而坚持最初的理想和信仰成为成功的关键。在整个奋斗的过程中,没有非一般的自信和耐力,寻求自我欣赏的阶段,成功谈何容易?而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实用的,具体的做法大同小异。在自己心里暗喻自己以后的成就,牢记自己的奋斗格言和座右铭,对学生日常起到激励作用的格言,并打印出悬挂在学生生活学习比较醒目的位置,以达到自我鞭策、自我鼓励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励志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

对幼儿进行励志教育的方法还有絮叨,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要引导幼儿长期坚持下去,要将外在力量转变为幼儿的内在力量,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推动励志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篇7

2、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巴尔扎克

3、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4、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5、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6、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车尔尼雪夫斯基

7、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8、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9、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齐

10、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

11、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培根

12、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15、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16、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17、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18、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

19、教养决定一切。桃子从前本是一种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学教育的黄芽罢了。——马克·吐温

20、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富兰克林

21、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22、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2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苏霍姆林斯基

24、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25、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26、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27、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28、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9、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30、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31、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詹·马修斯

32、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33、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34、年轻人把受教育求进步的责任和对恩人及支持者所负的义务联结起来,是最适宜不过的事,我对我的双亲做到了这一点。——贝多芬

35、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36、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37、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38、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陶行知()

39、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40、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篇8

XX年4月8日晚7:30,在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次有关大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讲座,本次活动由院学生与励梦海演讲社共同承办,主讲老师是lyce(李阳疯狂英语)全国十大讲师之一的孙景瑞老师。

这次活动我们成立社团以来举办的第一次活动,所有成员表现的都非常不错,活动的前期准备与现场的活动布置与安排都展现了整体团队的组织能力与协调性,人员的安排与活动进行,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但是在开场签到的时候出现了一会人员混乱的现象,这一点我们注意并改正。

对于孙老师的讲座,现场的互动性很强。孙老师主要介绍了他个人的英语学习成长经历,以此来激发大家自我拼搏,自我激励。其中,尤其是孙老师在英语角的经历,这种疯狂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渴望成功的意志,深深的震撼了大家!讲座的最后一次互动,主题是坚持,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互动。而我们要做的,只是伸开双臂,坚持,坚持,在坚持。大家都从中体验到了坚持的痛苦与快乐,一场精神的洗礼,由此展开。

希望大家从这次的活动开始,开启自己的心灵成长之旅,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发扬“疯狂”精神,c(confidence自信)r(reading阅读)a(action行动)z(zero归零)y(yelling呐喊),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对于这次活动,我们总结了十六个字,那就是增强自信、完善自我、选定目标、坚持到底!而且我相信,大家都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发展,因为想是不行的,做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下去!

我们团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的不光是思想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好的我们将继续保持并且不断努力,不好的希望大家可以及时提出,帮助我们社团更好的成长,我们将感激不尽。

篇9

一、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涵义和意义

励志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励志教育是关注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复杂系统, 是关心人类励志生活的一种现念, 是关照人类现代人性的一种新型教育, 是关怀人类精神生命的一种崇高事业。心理学上也指出, 励志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以心理教育学体系为框架, 研究的视野较为宽阔, 涵盖面广, 把励志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结合起来。

有教育专家指出,现代社会的励志教育主要是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学、成功学和自我效能理论, 最终通过系统的科学教育,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动机以及成功欲望, 培养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 并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成功品质。从这一点上看,励志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很好地规划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大学新生励志教育的内容

(一)培养“三自”能力

近几年在各高校迎接新生的时候,出现的“甩手新生”现象进一步暴露了当代大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差。这些新生身边跟着四五个家长,行李都是由他们来提,寝室也由他们来打扫,试问,连自己最基本的小事都不做,如何成就大事。

新生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点,在大一的时候开展励志教育,开展以“自理、 自立、自强”的三自教育,就能给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90%。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这些名言都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自理自立,自强不息,艰苦勤奋,终能有所成就。

大学对于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求学,因此,在新生的励志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改掉他们的依赖心理,先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

(二)树立理想,学会坚持

大学生励志教育,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与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没有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最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是我们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一部分大学生无所事事,在大学里得过且过;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很多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有些甚至导致留级、退学;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些大学生触犯了法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马加爵的在临刑前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没有理想信念,是我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有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这番话有种直指内心,那也是他二十多年生命历程所作的最后感悟,每一字都是格外的沉重。

对于新生的教育,不但要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他们学会坚持追逐自己的理想。不能因为一些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要立常志,而不是常立志。

(三)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励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挖掘心理潜能、培养心理素质、发展个性、提升人格,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对于新生,要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些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由于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屡屡在人际关系中碰壁,甚至连寝室的同学都不愿意和其交往。因此,大学新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增加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

三、新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一)创设校园励志文化氛围

励志教育,不是听一次讲座就可以完成,看一场励志电影就可以解决,我们要努力营造励志的文化氛围。如校友会可以充分挖掘优秀校友的资源,邀请他们回校讲座,现身说法;就业中心可以要求社会的知名人士传经送宝,通过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励学生成长;团委学生会也可以设立类似的励志社团,招纳会员,定期搞些活动,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励志教育氛围。

(二)建立和完善朋辈教育体系

大学新生,刚刚从高中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引入了班主任助理的制度,通过选聘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从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对新生进行全面的辅导。这一制度的实行,克服了现有专职思政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也有效地利用了在校的优秀学生群体,对新生起到一个正面的激励作用。

(三)构建长效的激励模式

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一切充满着好奇。我们要利用新生的求知欲,构建长效的激励机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领。如在开学初可以让学生组织一个团队(可以寝室为单位),制定各自在本学期的目标,相互监督,并进行中期进行检查,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及时地修正和赶超。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励志教育不仅仅停留在面上,而且能够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程刚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2-15.

篇10

一、学困生产生原因

“学困生”言意之下就是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4.依赖心理强。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整天应付作业,从而影响整体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

二、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采取相应教育对策

1.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我们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找一些与这个目标相关的成功场景,反复地在学生眼前来展现,然后让学生自己来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场景其中的一员,并反复地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于成功时的场景变得非常的熟悉。这样以来,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意识当中感受到自己成功时的喜悦,通过长期的暗示,学生的心态会处于一种积极状之下,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利用自己的名字进行励志教育。新加坡的著名企业家李家柱在介绍自己时说:“我是李家的顶梁柱。”别人一听感觉这个人的介绍一方面很容易记得住,同时给人一种安全感。据他自己说,每次这样介绍自己时都感觉很自信。其实我们中国的汉字每一字都可以用一很有意义的话来表示出来,同样学生的名字也可以拆分成一句押韵而且很有气势的话表述出来,并让学生每天都大喊几次,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便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

3.形象暗示法。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漫长而且痛苦的折磨人的过程,许多人都可以在开始做得好,但是坚持下来的却非常的少,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的的原因,如果在奋斗的过程当中,没有非凡的自信,不自我欣赏,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这种方法,同样我们可以运用于对学生教育过程当中,那么怎么做呢?其实做起来也不难,就是征得家长的同意,给学生拍一张造型比较好,能显示出学生自信的照片,并放大,在照片是打印上学生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冠之以学生感觉到能激励自己的话;再将照片悬挂于学生的房间内,而在教室当中可以开辟一个专栏来悬挂学生的照片,教师和同学在进行活动时就以照片上的称谓来称呼,学生自己就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效果也很不错的。

篇11

在校园中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励志意识,使学生变得更富有情感、有责任心、有爱心,并且在学习及生活中学会珍惜生活、生命,热心助人,孝敬父母,做到知恩图报。这是教育事业的教育之本,也是教育事业的一个大目标。

一、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感恩励志教育开展的思想多元化给学子们带来疑惑,这是目前职校学子在思想政治面貌情况上表现出的新状况。而不同学生在鉴别信息和事物的能力都会出现差异,造成一部分学生对于“满堂灌”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以及日常思想政治老师的教育方式没有认同感,从而表现出逆反心理。而随着网络信息化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负面影响,互联网上的信息有好,也有不良的,而控制和管理大量信息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使某些不良信息进入互联网。这些不良信息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抵御能力,使学生道德意识被弱化。市场以功利主义为主的思想使学生情绪变得浮躁不稳,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漠视班集体、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利益等不良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教育是实行感恩励志教育的前提,同志也曾强调提出:落实加强及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积极寻找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新方法。国务院也出台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件,并在相关文件中指出: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教学方面需不断加强有关研究工作,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科研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感染力。

二、开展感恩励志教学的活动方式

1.以“忠心于祖国”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设形式与政治课以及通过展示各种爱国图片等多种不同方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国化的相关新成果,不断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时代精神,逐渐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还有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报效国家。

2.以“为社会奉献爱心”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积极开展“心系灾区,爱心救助”“节约用水,保护生态”“义务服务”等其他公益活动。旨在激发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使学子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感受为社会奉献、热心帮助他人的幸福及喜悦之情。

3.开展“孝敬父母”孝心活动。开展给父母书写感恩书信、寄发感恩贺卡、帮助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表述学子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使父母感受到学子们的感恩之情,并从中收获幸福和温暖。

4.开展以“热心帮助他人”作为主题的公益活动。通过进行热心帮助他人,积极为集体做贡献,感谢师恩等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感恩他人以及理解他人,做到知恩图报、团结友爱,学会真诚对待周围人,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

三、感恩励志教育的关键活动

感恩励志课是通过从内向外不断延伸的思想教育活动,其出发点为人性本善,并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真求真,用善发扬善。挖掘人性中真善的原动力,唤醒人们的良知及麻木心灵,并以此点燃学生内心激情,不断激发潜能,树立良好的成功信念。感恩励志教学开展可以将其分成两个部分即:“激励并引导”和“真情表述”两个部分。其中“激励并引导”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专家采用富有震撼力及感染力的言语,通过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引导学生重温过去,感恩父母、师长、他人恩情。通过回忆往事及梦想,重新树立理想、信心和勇气,并分析当今内心想法及处境,使学生顿时领悟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帮助学生找回迷失的自我。

四、学校开设感恩教育的支持对策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粮食。借助学校宣传资源积极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例子、先进优秀学生事迹,从而激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在学校建设专业队伍,派送有效教育工作者从事共青团工作、从事党政方面工作,确保学校团组织相关机构的合理设置以及人员合理配置。不断加强学校感恩励志工作队伍的建设,增强学生道德修养,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应增加感恩励志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段优化教学环境条件,使学生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成长。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育人成人,培养学生品行和德性;目的之二是教人成才,使学生成为国家栋梁。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应将励志和感恩教育相互结合,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祖国培养德育智兼备的优秀人才。

篇12

为了强化目标的引导作用,我们将小学阶段应该养成的各种好习惯按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细化,制定出低、中、高3个年级段的“习惯养成目标教育体系”,学校编辑了《目标激励我成长实践手册》,在目标的实践中探索励志教育的途径。

自我分析制定目标。学期初,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对照目标教育体系,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制定出个人本学期的目标达成小计划和特长发展小目标,记录在《实践手册》上,作为自己一学期的奋斗方向。

完善品格达成目标。教师关注学生的目标,将目标引导与活动联系起来,常态的活动有“每日精彩两分钟”“每周目标一小结”,月度活动有目标评价课,学期末有“感动班级成功人物”评选。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达成目标,自觉自愿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反思评价体验成功。我们在《实践手册》中设计了评价促成长的环节。要求教师每月上好一节评价课,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目标评价中来,通过这样的反思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文化建设中展现励志教育的精髓

环境文化建设重在“化”。学校将环境划分为励志区、厚德区、康体区。走廊、楼道分层次设计,一层一主题,以故事、古诗文、名言、成语等经典为内容,对自信、合作、勤奋、厚德四大励志教育主题进行阐释;以名家书法、绘画作为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内容中受到启迪,从高格调的文化形式中得到美的熏陶。

教育文化建设重在“浸”。只有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生才能将认知和体悟默化为行为。因此,我们提出学校每月有主题、班内每周有活动,要求班主任结合德育校本教材认真上好主题教育课。学校教育活动与班内教育活动形成多元互补格局,为学生提供极具内涵的精神营养套餐。

课余文化建设重在“习”。学生只有在本领的习得中,其潜能才会得到深度的开发,兴趣爱好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自主意识才会逐渐觉醒,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张扬。因此,我们重视学生的课余文化建设,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

尽量收集全校学生的个体信息,建立学生特长档案,将学生特长培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将课余活动的开展作为学生特长培养的主阵地,进行全方位的建设。挖掘教师自身资源,发挥教师的优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建设与特长培养课程开发。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设立了音乐、美术、体育、电脑、足球、诵读、写作等30多个学生社团,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1-2项社团活动,给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采用组织学生走出去、将专家请进来的形式,充分利用好“画家村”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特长、发展特长。

在多元评价中关注励志教育的落实

评价主体多元化。我们充分利用《目标实践手册》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将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学生的自主性评价、生生间的合作性评价、家长的激励性评价有机地相结合起来,努力建构起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