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8 23:42: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一学一做交流发言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落实专责,力促支部党建人人有责
始终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压实责任作为加强支部建设的“牛鼻子”来抓,推动形成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的党建工作格局。一是把党建责任明确到人头。制定并严格落实支部书记、副书记、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党建责任清单,构建支部书记牵头抓、副书记具体抓、其他支委分头抓的党建责任体系。明确专人抓支部日常工作,着力在支部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见成效。二是把党建任务细化为项目。加强对支部工作的总体谋划,201X年我们确定了X项富有特色的党建工作举措,被机关党委评为“A+”等次。实行党建任务项目化,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对党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办,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各项党建任务落到实处。三是把党建要求落实在日常。坚持周一例行的室务会前支部会制度,坚持在月度、季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中强化党建工作,做到党建业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推行支委述职述责和业绩登记制度,通过集中晾、晒、评、议,倒逼支委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支委委员的表率作用,形成支委委员带头抓党建的浓厚氛围。
二、发挥专长,力促支部党建、业务相得益彰
始终坚持发挥X职能优势,发挥党员专长,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实现党建、业务“两促进”“两提高”。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融合。实行“三分三合”实战型文稿点评工作法,对重要文稿实行分头思考集中讨论、分头写作集中统稿、分头总结集中点评的工作模式,帮助党员尽快提升文字能力。去年以来,共开展文稿点评X次。制定《X干部应知应会手册》,并进行测试,促进入脑入心。创建《每周摘要》电子简报,明确专人对每周省内外主流媒体的新思想新观点等进行压缩提炼,供党员学习借鉴。开通支部微信学xxx台,推荐优秀文章,随时互动交流。二是坚持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融合。坚持每周例行学习制度,对中央的新精神第一时间学习,对省委、省纪委的重要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对新党规和重要文件第一时间研读。注重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增强集中学习效果。去年以来,支部集中学习X次。同时,督促支部党员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三是坚持以学促用与以知促行相融合。坚持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运用到领导讲话和决策服务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文稿。去年以来,累计起草了各类重要文稿X多篇,在《X》《X》发表X署名文章X篇。
一、化远为近,让学生在平等中练说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当学生处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时,就能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就能善于思维,善于表达,这一点特别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为突出。学生从幼儿园升到低年级,环境发生改变,学习任务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也随着加重了,如果教师没有沉下去与学生融在一起,没有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就不可能将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例如,新学年我校李老师在一年级的第一节课,师生见面时,李老师和风细雨,笑容满面的走近学生,热情洋溢地向学生介绍自己:"小朋友,我姓李,木子'李',(板书'李'),和你们在一起,老师真开心。孩子们,你们能叫老师一声吗?"同学们甜甜地大声叫"李老师,您好!","多有礼貌的孩子啊!你们能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吗?""李老师,我叫林雨,双木林,下雨的雨"; "我叫谢晨,是谢谢您的谢,早晨的晨";"我叫章宇辉" ……短短的几句话拉近了孩子们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与老师交流的欲望,为今后口语交际教学敢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消除障碍,让学生在合作中练说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点燃敢说的火花。当学生说话出差错时,教师要用宽容的心对待他们,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他们敢于发表意见的优点。同时一步步引导学生怎样把一句话说完整,尤其对平时不肯发言的同学,要分析其原因,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障碍,鼓励他们大胆说,积极说。例如二年级的张同学,课间时说说笑笑,性格开朗,一旦上课,就不肯举手发言。我找他交谈,发现他挺爱面子,怕说错了,同学会笑他。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说。国庆前夕,我布置一道作业,让同学利用国庆长假去找秋天。口语交际时,我发现张同学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得特别好:"国庆黄金周在妈妈带我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到了金黄的稻谷,飘落的树叶……"我便让他在班级中与全班同学交流,同学们给他热烈的掌声,我微笑着请他坐下,他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三、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发现中练说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同桌同学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一节语文综合课上,黄老师要求学生观察校园后,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小宇说:"我发现学校建了新校门,漂亮极了。"小明说:"我发现今年学校荷花长得特别美,在一片片绿叶丛中长出一朵朵粉红的花。"冬冬说:"我发现学校操场上的树叶长了许多毛毛虫,一条条毛毛虫从树上飘下来,像降落伞似的。"黄老师总结说:"同学们发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冬冬发现的树叶长毛毛虫一事,老师也看到了,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来消灭这些毛毛虫?看看谁的主意好。"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小红说:"小虫落下来时,请保安叔叔及时清理。"凯凯说"请许许多多的小鸟来吃虫子。"最后立立说:"我听奶奶说,菜园里的菜长虫时,可用农药杀虫,学校树叶长虫,也可以用农药灭虫。"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同学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说出了自己的发现。
四、情动辞发,让学生在感慨中练说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教学二年级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汶川大地震的场面,学生看到山崩地裂,房屋倒塌,许多人被埋在废墟中,许多孩子失去亲人……,让学生感受到天灾无情。看完录相我让学生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为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做些什么?同学们倡议将零用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这次倡议收到学生捐款四百多元,被分成四个爱心包全部捐献给灾区的小朋友。学生不仅学会交流,还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五、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练说
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的课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例如在《我们的小制作》口语交际训练时,我出示用易拉罐制成的花篮,摆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老师借此导入新课:"同学们,橡皮泥可以捏出一个猪八戒,纸片可以叠成一只天鹅……请你们找到合适的材料,再认真想一想,动手做一做,下节口语交际课,请大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然后请同学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得清楚,明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85-01
教师对学困生的帮助,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切实地“动”起来,勇敢地“站”起来。
一、让学困生“说”出来
1、语言诱导 模仿开始
教师充满鼓励性的语言对学困生来说非常重要。如:“刚才这位同学讲得真好,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同时给学困生送去充满期待的眼神。“像他这样说一说”是一个模仿发言的要求,并不难,对不敢发言的学困生是表达的最好机会。教师可以分别请几个学困生说说,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如:“你说得也很棒!”、“说得好,声音很好听,下次发言能让最后一个同学也听清楚,就更好了!”鼓励中隐含着期望,令学困生感到振奋。
二年级,我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先请学生自己分析,同桌相互听一听。交流时,请说得好的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再请学困生站起来说给大家听,一次又一次感受老师同学的鼓励,一次又一次得到认可,逐步激发学困生发言的积极性。
2、享受机会 暴露思维
学困生经历几次模仿发言,享受多次被认可的体验,会慢慢适应班级学习环境,逐渐像其他学生那样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困生第一次跟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不管想法对不对,教师都应该非常珍惜,给予肯定。可以这样说:“你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不错。”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对智力学困生的“宠爱”是明显的。只要学困生举手了,就让他们先说,答对了老师和同学给以肯定,答错了,老师和同学善意的进行纠正、补充。我在课堂上总是问学生:还有谁没听懂?学困生会在课堂里主动说出:“老师,这里我不懂”的话语,他们完全抛开“面子”的问题,形成“不懂就问”的学习品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困生“动”起来
1、变抽象为直观
我从三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学困生看线段图列式的能力,并能组织语言描述线段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碰到不知如何解决的应用题时,教会学困生把文字转换成线段图或其他图形的形式,通过画一画图理解,再列式。
2、从直观到抽象
在上《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时,课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做一做模型,课上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立方体特征。由于有直观的材料作依托,学困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了,他们在课上显得更自信和开心。在教学《移多补少问题》时,让学生准备材料自己摆一摆,移一移,想一想,帮助理解应用题。
3、鼓励学困生走上讲台展示
如果学困生能自如走上讲台板演,面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对他来说是一次跨越。
四年级一次数学课上,班级中一位学困生害羞地走上讲台,在同学老师的注视下围绕她写的板书说了想法。第一次上台发言她满脸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地。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她后来到台上的表现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如。数学课上她也听得越来越专注,成绩也一天比一天进步。由60几分到80几分。在五下年级的期末考试中考了83分。
总之,课堂中,给足机会鼓励学困生“动”起来,是促进学困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让学困生“站”起来
人的最高需要为被尊重的需要。学困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同学尊重,渴望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应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进步的喜悦,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进步成长。
1、小练习,快反馈
教学中,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小练笔。教师适当把握题量,使学困生能和其他学生一起做完,控制难度或分层布置,使学困生能做对一定量的题目,并保障反馈能在课堂里进行。小练习,快反馈,让学困生体会竞争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以少积多,逐步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重计算,促成绩
从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入手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是一个见成效的办法。平时踏踏实实把好学困生计算关,让他们熟练掌握各种计算。进行混合计算教学时,多设计开放性习题,重视课堂经验交流,让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起,经历方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培养、发展学困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
3.6 × 1.3 + 3.2 × 3.6 + 4.5 × 6.4
=3.6×(1. 3 + 3.2) + 4.5 × 6.4
=3.6×4.5 + 4.5 × 6.4
=4.5×(3. 6+ 6. 4)
=4.5×10
=45
五下年级,学生第一次做这样一道课外习题。此题第一步局部进行简算,第三步二次进行简算。教师没有任何提示,学生独立尝试。小杰(曾经是学困生)第五个做好交给我批阅,方法合理(如上)。经常进行这样的计算练习,学生做题前先观察的习惯会慢慢养成,并促进思维发展。纵观这几年学困生的数学试卷,数学成绩明显提高的学困生或已经转优的学困生计算得分率都非常高。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学生自学是教师为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之后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学生独立阅读数学课本,进行学具操作,实验,演算,演示等。这个过程是学生在独立思考下探索、尝试,不只是原来“先教后学”教学顺序的改变,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而是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加强。他们必须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去自学,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内容更广,强度更大,促使小组交流更充实、丰富。
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是保证学生合作探究和自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设计自学提纲,一要容量要适当。根据学生的自学水平和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自学一般一个例题,有时高年级比较简单、易学的可以两个例题。如果难、易不同的两个例题一起自学,效果反而不好,会影响学生自学的情绪和信心。二是要求要适当。教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自学要求不能偏高或偏低,要正确把握“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等行为动词的含义,确定恰当的自学目标。三要抓住重点、关键处。让学生把思考的精力花在刀刃上。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自学提纲:+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怎么办?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必要的迂回曲折。四要富有启发性。要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便于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对于有些数学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联系不够紧密,设计的问题指向要明确。例如,在教学“认识倒数”时,可以明示学生计算几组两个乘数的积,发现了什么?从而去探究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五要有自学检测题。自学检测题是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及时掌握学情的手段。检测的内容是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的题,一般是书本上的“做一做”“试一试”。如果“试一试”是例题的延伸,要求高于例题,就不作为检测题。总之,自学提纲的设计,必须能让绝大多数同学能学、会学。如果多数学生经过自学达不到自学要求,反而会影响学生自学的情绪与兴趣。
二、小组交流求理解
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是展示自学成果、进行互帮互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有效形式。这个过程有时与全班展示合并在一起进行。
合作小组一般为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组成,这是在安排座位的时候就考虑了小组合作的因素,其中学习水平较高一点的学生为组长。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打破自学提纲的顺序,谈自学中的感受、想法,谈自学检测题的思路、方法,谈自己的疑惑。小组成员在按序交流的过程中,要做到表达有序、有条理、有层次,让同伴听清楚想表达的内容。听者要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轮到自己发言时,有雷同的内容不再重复,以节省时间。对同伴交流的内容要进行分析、比较:一是在同一问题上进行正误分析比较,如果有错要查出错误的地方及原因,并予以纠正;二是对同一问题看法的完整度、深度的分析比较;三是学习方法、策略上优劣的分析比较,促进自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交流过程中有不同的想法或有疑难是常有的事,需要通过同伴的释疑或争辩得到解决。这是将自学与小组合作引向深入的契机,是不可缺少的过程,应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达到心服口服、真正理解为止。如果小组里的不同意见没有得到统一,疑惑没有完全明白,由组长提交全班展示,在互动中解决。
三、全班展示互动找提升
学生的个人自学、小组交流,从数学知识理解的层面上来说,是初步的、浅层次的。全班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完善认知结构的关键性环节。
全班展示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各小组汇报本组在自学中的收获和疑难问题,二是展示学生自学中的检测题。这些题是教师在巡视中选择出来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让学生说清思路和方法,说清每一步的意义,以弄清算理、算法。对其中的一题多解或有独特见解的给予鼓励,为同伴起示范、引领的作用。对其中的错题让学生自己分析、纠正,这是补差的绝好机会。各小组展示的成果或疑问注意三个突出,即突出学习方法和经验,突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突出疑难问题的主要方面。在学生释疑争辩的过程中,要以理服人,讲清“为什么”。例如,三年级“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的横线上是否有必要引起了学生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大家认为开始学习时为了保证正确有必要,熟练后应逐步放弃,培养快速记忆力。这种争论,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彰显了数学的理性精神。教师讲评时则应在“精”字上下工夫,精在学生会的、理解的不讲,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说得不清楚、不完整、遗漏的甚至错的,教师一定要讲,而且要讲好、讲透;精在对学习内容、方法的疏理、总结、归纳和提升;精在引导学生看到数学材料和事实的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看到数学知识纵向、横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将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精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提升,变“教会”为“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