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2-11-25 13:03: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湿地公园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篇1

(一)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的南段,占地1100公顷,分为海珠湖、湿地一期、湿地二期三个部分,建设前为海珠公园,2012年3月广州市政府耗资约50亿元采用“只征不转”方式从农民手中将万亩果园及周边土地征收,开始保护湿地,2012年9月湿地一期1000亩建设完成,建设投资约2亿元,2012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共投入建设资金约6亿元,2015年9月完成国家湿地公园专家组的验收。海珠湿地公园建设投资全部为政府投资,建成后海珠湖实行免费开放,湿地部分实行收费门票参观,每天限流3000人。现由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湿地办)运营管理。区湿地办为海珠区政府工作部门,编制32人,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并组织实施湿地范围内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等职责。区湿地办内设综合科、规划建设科、经营管理科;下属三个事业单位:海珠湿地维护中心、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海珠湿地运营中心。现湿地公园年均运行维护费用约1.2亿元,由海珠区财政预算解决,公园年运营收入约5000万元,按收支两条线交区财政。

(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公园总面积为11.64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总投资88.4亿元,分三期建设, 2003年8月一期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启动,2005年5月1日建成开放,二期建设2006年5月启动,2007年10月建成开放,三期工程2007年1月详规批复,2009年5月建成开园。共拆迁2600户,安置18000余人。由全资国有公司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营,自三期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000多万人次,年均旅游总收入2.75亿元,年均维护费用约1.7亿元,其收益主要体现在周边土地增值,据评估报告显示,西溪湿地对提升周边土地价值的贡献最大,达到46.61%。西溪是公认的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市场化建设运营,实现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最成功的案例,获得多项荣誉。

(三)江苏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常熟市南隅,规划占地面积414公顷,属于太湖沼泽型湖网地区的永久性淡水沼泽地。在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前已是5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公园隶属于江苏省常熟沙家浜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该管委会为常熟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正科级建制,编制9人,与沙家浜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管委会内设机构2办3科:党政办公室、规划建设科、旅游招商科、经济和社会事业科、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下设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沙家浜风景区和常熟沙家浜国际写作中心3个社会团体单位以及苏州沙家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市沙家浜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常熟市沙家浜芦荡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常熟市沙家浜旅行社有限公司、常熟市沙家浜风景区游乐服务有限公司5个集体性质的企业。湿地办实际仅一人在岗,湿地公园实际由苏州沙家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管理,并承担科研(采取服务外包)、宣教等职责,2009年以来投资近4亿元,其中房屋拆迁约3亿元,由沙家浜镇政府出资,工程建设约9000万元,年均旅游收入1.5亿元,年运营管理费用约1亿元。

二、考察感受

通过参观学习,考察组深切感受到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体现了规划上的大气魄、建设上的大手笔、品质上的大提升、经营上的大赢家四大特色。

(一)规划上实现大气魄。一是广州市政府注重打造城市绿核,将湿地公园置于广州市区新中轴,不计成本投入资金建设湿地公园,海珠湿地东起珠江后航道,西至广州大道南,北起黄埔涌,南至珠江后航道;规划利用各类专项工程全面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乡土物种和地域文化,打造出城市内湖湿地与果林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成为广州市城区重要的生态隔离带,被誉为广州“南肾”。二是杭州市严格按照“积极保护”理念,在西溪湿地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六大原则,规划设计中定位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成功探索形成了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模式”。三是沙家浜湿地公园以“生态绿肺、栖息天堂、芦荡火种、田园风光、水乡记忆”为主题,打造集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二)建设上实施大手笔。规模大、投入大、影响大是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显著特点。一是海珠湿地公园包括万亩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40条,总用地面积约800公顷,水域面积达377公顷,利用水域的“潮起潮落”,构成河涌水网为一体的三角洲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二是西溪湿地公园横跨西湖区与余杭两区,目前总投资已达120亿元,建设内河道总长100多公里,水体库容量约500万立方米。三是沙家浜湿地公园于1999年,政府统一搬迁周边工业企业,扩种芦苇,2009年东扩80公顷、北扩266.7公顷,目前公园总面积达345公顷。

(三)品质上得到大提升。一是海珠湿地公园将岭南水乡的本土文化特色融入湿地美景,海珠湖与广州塔、花城广场、中信广场形成广州新中轴上的生态焦点。二是西溪湿地公园内设置有景观,留有大批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诗文词章,每年如期举办龙舟盛会,建设初期就注重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以人为本原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三是沙家浜湿地公园以“原生态、纯绿色”为主导,形成了水上游览生态观光线、湿地观光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和垂钓区、采莲区、休闲区等功能区,现已成为华东地区较大的生态湿地公园之一。

(四)经营上获得大赢家。一是海珠湿地主要以公益性质为主,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投入,通过近年的经营,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科普宣教模式和宣教平台,即“海珠模式”和“五个一监测研究平台”,成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典范。二是西溪湿地公园在保护的基础上,坚持“产品、节庆、营销、宣传”四管齐下,构筑了“旅游服务、酒店住宿、休闲娱乐、康体养生、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6大类经营业态,实现旅游经营年收入2.75亿元。三是沙家浜湿地公园建立以红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金色美食游和演艺文化游为主基调的旅游环境,通过室内室外、传统现代等多种展示方式,向游客呈现一个全方位的沙家浜,实现旅游经营年收入1.5亿元。

三、关于对我县湿地公园建设的考虑和建议

通过学习对比,我县湿地公园建设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方面:一是我们的水质和原生态自然风光是三个国家湿地公园无法比拟的。二是岩鹰湖是相互贯通又相对独立的三个人工库区,各具生态特色。三是岩鹰湖远离城区,尽显青山绿水,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少,湿地的生态功能更加凸显。劣势方面:一是岩鹰湖离贵阳市区、修文县城相对较远,周边缺少必要的景观带,不具备吸引游客的功能。二是湿地公园开发建设上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撑,必须通过招商引资给予投资人一定回报。三是岩鹰湖是饮用水源,必须进行严格的保护,不能在水面上建设相关设施及使用船舶,很难产生经济效益,运营负担重。综上所述,岩鹰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不能局限于建设三个库区,必须通过延伸范围,将周边崇恩温泉、森林公园、小箐兰花岩峡谷一带全盘纳入,合理在湿地公园外围布局相应业态,找准赢利点,才有足够资金建设和负担每年的运营成本。

通过学习,考察组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重视,有力推进湿地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示范创建工程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的具体举措,是我县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考察了解,广东省在十召开前就考虑将海珠公园建设为国家湿地公园。我县成功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来之不易,建设运营湿地公园还需要得到贵阳市、修文县及相关部门的上下联动和高度关注,落实好建设资金,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保障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

篇2

2、加快推进明珠湖污水处理厂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

3、完成了申办20__第八届园博会规划编制和申报材料的准备;

4、将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5、前卫村等五个景点3a级景区创建初评结束;

6、完成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西沙湿地公园沙盘模型制作;

7、启动了西沙湿地二期改造工程规划;

8、完成我县旅游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和“关于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运营情况的考察报告”;

9、积极推动“规范设置我县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工作;

10、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景点三维展示、内部办公系统正有序推进之中。

(二)旅游节庆活动

1、策划起草了20__年稻香节活动方案、北沿公路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策划方案、首届崇明尝鲜节活动方案、20__年长三角旅游宣传促销方案、20__年上海崇明柑桔节方案;

2、形成20__年崇明森林旅游节总体方案(讨论稿)。

(三)旅游宣传促销

1、起草了20__年崇明生态岛建设和旅游业宣传促销总体方案;

2、组团参加了5个旅交会,其中包括:南京长三角旅游交易会、南京路五省市旅游交易会,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大连全国旅游交会、20__浙江(上海)旅交会,并赴启东、海门、南通等地进行宣传促销;

3、《崇明旅游指南》再版小样已完成,正在进行小样修改工作;

4、设计制作了旅游促销用环保袋并启用;

5、联系分众传媒和框架传媒宣传国际女子自行车赛和崇明农产品;

6、策划并启动了20__年度上海社区宣传促销。

(四)旅游行业管理

1、完成了旅行社和导游年审工作;

2、布置了三个小黄金周的旅游安全工作,并在春节前和五一前分别对景点进行了检查;

3、与县文化执法大队联合举办新版《旅行社条例》培训;

4、办理了新开办的东文旅行社以及两家二星级宾馆申报的相关审批手续;

5、新评定了两家“规范达标”社会旅馆;

6、召开了绿色饭店创建协调会;

7、重新聘请了10名旅游行风监督员。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旅游项目建设

1、完成3a级景区创建及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标志牌规范工作。

2、年底前基本完成花桥主体工程、明珠__大门停车场及道路一期工程等。

3、明珠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争取年底之前完成30%。

4、启动地质公园08年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总结及申报09年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等工作。

5、完成西沙湿地二期改造规划,启动并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6、旅游信息平台年底前进行部分试运行。

(二)旅游节庆

1、进一步做好20__年上海崇明森林旅游节庆活动方案的调整、完善、推进等相关工作;

2、配合做好20__上海崇明柑桔节举办的相关工作。

(三)旅游宣传促销

1、全面完成上海社区促销、大众媒体、户外广告、分众传媒和框架传媒的宣传工作;

2、组团参加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

3、做好《崇明旅游画册》、《崇明旅游指南》、《崇明旅游》宣传折页等宣传资料的设计、拍摄、校对、出版等相关工作;

4、做好旅游5号线与隧桥同步开通工作;

5、启动旅游纪念小礼品的设计、制作工作。

(四)旅游行业管理

1、继续抓好农家乐接待户再

教育培训、星级饭店管理人员培训及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导游培训工作;

2、在做好日常安全监管的同时,认真做好“十一”黄金周和森林旅游节期间的安全工作,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安全执法大检查;

3、完成102户农家乐接待户星级复查、84名导游年审、11家达标旅馆年审、12家星级饭店的年审工作;

4、继续加强世博宣传力度,营造氛围,特别要开展好旅游环境整治和每月5日的迎世博主题活动;

5、组织旅游政风行风监督员开展2次检查活动;

6、抓好50家旅游企业统计工作;

篇3

1水生态环境现状

天堂湖位于湖北省罗田县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东至河西畈桥,西至天堂湖主坝,南至徐凤冲村野鸡冲,北至韩婆岭村庙儿咀,地理坐标介于E115°36′47″~115°40′57″和N31°04′48″~31°07′31″之间,水域面积673km2,承雨面积220km2。天堂湖生物多样性丰富,种类繁多,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湖泊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主要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调蓄洪涝、保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11水文气象

天堂湖上游有僧塔寺河、龙井河、花油畈河、叶家湾河、降风殿河、周家河、黄石河、天堂河、徐家河等9条河流,下泄的湖水通过天堂河汇入巴水。天堂河一般宽30m,最宽处120m,河道穿行在高山峡谷之中,地势陡峭,自然落差1602m,年平均径流深6786 mm,径流量281亿m3。

天堂湖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日照时数为20471h,日照率462%,年平均辐射量11059 kCal/cm2,年平均气温 117~167℃。年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146℃,无霜期214~229d,年平均降水量为1230~1600mm,多年平均量13559mm,年平均蒸发量14696mm。

12植被和土壤

天堂湖周边植被丰茂,有3万余亩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高达859%,低海拔杉木、柳杉、马尾松等人工林成片分布,浑厚辽阔,林相整齐,层次分明。

天堂湖湖区周边土壤共有4个土类、9个亚类、16个土属、72个土种,其中:林业土壤3个土类、5个亚类、7个土属、32个土种。其主要土壤类型有黄棕壤、棕壤、潮土和水稻土,土壤大多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5~65之间。从东北到西南,依次为棕壤、山地黄棕壤、黄棕壤和潮土 [1]。

13水环境质量

天堂湖水质清澈,水生态环境良好,经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黄冈分中心多次检测,其pH值在72~73之间,属中性偏碱性水,透明度在06~15m之间,矿化度为1984mg/L,总硬度变化范围为250~290mg/L,属软水或中等软水。氮的含量在0410~0620mg/L之间,其中铵盐氮的含量在0010~0020mg/L之间,达到地表水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据黄冈市水文局调查,流域范围内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源,主要污染源是居民生活废水及农村施用农药化肥,由地表径流携带,其污染程度较小。

14野生动植物资源

天堂湖生物多样性丰富,种类繁多,2013年7月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调查采集的动物资源有:鱼类34种,分隶于4目8科,其中鲤形目26种,占总种数的7647%;其次为鲇形目4种,鲈形目3种,合鳃目1种。浮游动物4纲33种,其中原生动物8种,轮虫9种,枝角类11种,桡足类6种。底栖动物26种,主要有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三大类。两栖动物10种,爬行动物14种。已知各类植物资源:高等水生植物34种;浮游植物共检出30种,其中绿藻门9种,硅藻门13种,蓝藻门5种,裸藻门1种[2]。

15水资源开发利用

天堂河自1970年一级电站1号机组投产以来,先后于1978年、1980年、1992年建成了二、三级、四级、五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7350kW。梯级电站的建成,充分利用了水资源;从建站至2013年,年平均发电量6589万kW・h,累计发电2244亿kW・h。2001年利用已建天堂梯级电站上游的一级电站水库作上库,二级电站水库作下库建成天堂抽水蓄能电站,装设两台35MW的水轮发电机组,年设计抽水电量15996万kW・h,年发电量12506 万kW・h,在湖北电网中主要担负调峰填谷任务;天堂抽水蓄能电站的建成运行提高了天堂湖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水库弃水[3]。

16自然景观

天堂湖是一个集生态旅游、水上垂钓、休闲观光、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综合型观光游览区域,水域宽广,水质纯洁,湖岸线曲折,湖湾、库汊、岛屿众多,形成多种自然山水景观。骆驼卸宝、龙虎斗、狮子岩等景点形象逼真;嫦娥峡狭长幽深,水势回环,月亮岛则与嫦娥峡互相呼应,天堂渔村风景宜人,民风淳朴,四季景色各异,湖边还有历史悠久的青潭古寺,香火旺盛。

2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湖区周边居民点散而多,水体安全受到威胁

天堂湖周边散落着许多居民点,将湖岸林地切割成很多斑块。而且居民点离湖体很近,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易间接地排入天堂湖,威胁着天堂湖水体安全。

22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

地方政府由于财力有限,资金匮乏,科学研究、能力建设、恢复保育等必要的基础工作也相对滞后。湖区目前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不足,还不能满足目前湖区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保护的需要。

23生态支撑功能有削弱趋势

天堂湖现有丰富的鱼类、浮游植物等物种,但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鱼类种类、水生高等植物种数、群丛数量、生物量均呈减少趋势。其天堂湖的生态支撑功能有削弱趋势;主要原因是目前湖区人口密集,湖区的渔业利用强度较高,渔业产品主要是营养级较低而产量较高的经济鱼类。

24科研监测设施不完善

天堂湖具有较高的生态脆弱性,如不加以保护,生态的典型性、多样性将容易遭到破坏。由于水生态监测技术和设备不够完善,湖区内开展的相关科学研究次数较少,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数据掌握还不够清晰,没有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

25旅游开发的影响凸现

九资河镇镇区距离天堂湖东北不足1km,是大别山旅游文化的集散中心,总人口超过3万人。随着天堂湖湿地公园、天堂寨风景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和九资河旅游名镇的不断开发,游客密度不断增加,上游水源水质状况势必受到威胁,污染物一旦排入天堂湖,必然导致湖水水质下降,影响天堂湖的水生态安全。

3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讨

31强化机构建设,形成保护合力

建议设立天堂湖水生态资源保护专门机构,协调水利、水产、林业、农业等多个部门,形成保护合力,制订湖区管理条例,完成湖区的综合整治,有效遏止人为因素对自然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协调好湖区周边群众关系,提高群众对湖区水生态保护的认识,使群众积极支持湖区的建设;同时,培养综合素质高、有专业知识的职工队伍,以实现湖区科学、有效的管理。

32生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

旅游开发建设应该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优先保护湖区的自然生态特征、自然景观和生物栖息地,防止沿湖湿地及生物多样性衰退,保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控制湖边农田区污染源,严禁居民、游客等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湖。对于水生态生境遭受破坏的局部区域,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水生态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天堂湖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进行科学修复。

33自然演替为主,避免过度开发

天堂湖的规划开发要在保护和巩固现有景观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其生态系统实施人为干扰,避免过度开发;只有在大力控制人类活动强度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体现出天堂湖生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34物种保护与生物资源养护

加强湖区渔业资源重点保护,实行严格的捕捞管理,保存种质资源。尽快立项建立水生动植物研究救护中心,对误捕、受伤、搁浅、罚没的水生野生动物及时进行救治、暂养和放生;人工增殖放流是保护鱼类种质资源和物种的重要手段,可在湖区定期开展四大家鱼及其他珍稀鱼类人工增殖放流。

35加大监督与监测力度

加强对湖区现有水域、已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的监督检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水质监测机构(实验室),对湖区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定期调查湖区污染源或潜在污染的可能性,及时发出警示。同时要重视对周边环境与其他物种的保护情况的监测,有效遏制保护区内各类盗捕和对相关环境的破坏行为。

4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天堂湖周围植被良好,湖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质良好,保持了良好的生境,适合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繁衍,是长江中下游生物多样性保护较好的水体之一,其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区水生态系统也受到了旅游开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破坏等威胁,因此,做好天堂湖水生态保护,维护湖区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篇4

葛洲坝及长江上游江面水鸟考察报告 胡鸿兴,潘明清,卢卫民,戴小羊,唐兆子,肖化忠

刺槐林下菌根真菌资源的调查、分离及回接 田春杰,何兴元,韩桂云,吴清风

苇田养分生物循环的研究 朱清海,曲向荣,李秀珍

三峡库首秭归县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经营对策研究 吴钢,李静,孔红梅,赵景柱

遥感判图植被类型的研究 王宝荣,杨树华,王崇云,朱翔,李卓卿,朱云燕

云南西北部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 王崇云,欧晓昆,和兆荣,朱维明,张志明,苏文华,陆树刚

云南独龙江流域植被概况 王崇云,和兆荣,朱维明

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植被研究 李红旮,崔伟宏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遥感植被制图 王宝荣,朱翔,杨树华

梅里雪山地区植被概况 和兆荣,王崇云,朱维明,欧晓昆,张志明

昆明西山景观格局研究 彭明春,彭芳,蒋德盛

掌鸠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研究 代雪梅,李卓卿

GIS支持下不同温度带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杨存建,王思远,张增祥,赵晓丽

基于数字平台下的耕地及其背景的分析_以重庆市为例 杨存建,王思远,张增祥,赵晓丽,周全斌

云南的生物资源特点和管理 闫海忠,陆树刚,张光飞

云南古树名木分布研究 闫海忠,张光飞,陆树刚

云南主要植被类型中的蕨类植物 陆树刚

多疣壁虎的雌性繁殖及孵化温度对孵化期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 许雪峰,计翔

东北高寒地区麦田枯枝落叶分解的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苏永春,勾影波

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种分析 刘向辉,戈峰,丁岩钦,潘卫东

不同施肥条件下旱田养分淋溶规律实验研究 宋玉芳,任丽萍,许华夏

土壤生物学性质对毛竹粗生长影响的研究 姜培坤,徐秋芳

杭州西溪河浮游动物生态研究 李共国,胡天云,吴洁

村镇土地资源利用优化结构模式研究 张玉峰,白志明,杨武德,周乃键

抗UV-B辐射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李祺福,黄胤怡,黄汝多

珊瑚礁生态系的一般特点 王丽荣,赵焕庭

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分析中国东部样带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格局 钱峻屏,李岩,廖其芳,廖圣东

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刘鸿雁

啮齿类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 鲁长虎

绿道及其生态意义 李团胜,王萍

玉米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的分布特点 赵小蓉,林启美,孙焱鑫,张有山,张美庆

浑善达克沙地小毛足鼠的生物学习性 王广和,钟文勤,宛新荣

高寒草甸矮嵩草种群繁殖对策的研究 邓自发,谢晓玲,周兴民

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评价初探 杨传平

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葛承轩,杨琴,刘晓强

生态学的新进展评《人类生态学》 周纪纶

我国热带亚热带几种人工林体内营养结构特征 李志安,彭少麟

锌厂Pb污染农田小麦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常学秀,文传浩,沈其荣,王焕校

广州地区森林景观多样性分析 管东生,钟晓燕,郑淑颖

温度、溶解氧对暗纹东方鲀幼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沈旭明,赵清良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研究 丁克强,郑昭佩,孙铁珩,张海荣

东湖围隔(栏)中的植被恢复对水中氮的影响 马剑敏,严国安,李益健,张甲耀

缙云山森林土壤速效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杨万勤,钟章成,陶建平

西双版纳大卡老寨农地景观格局变化 付永能,陈爱国,郭辉军,崔景云

乌鸫繁殖生态的研究 周立志,宋榆钧,马勇

阔叶红松林树种间竞争关系及其营林意义 邹春静,韩士杰,张军辉

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重建的制度措施 段汉明,李传斌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曼旦村傣族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和变化 刘林云,吴兆录,许海龙

流域水质管理系统构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林秋奇,段舜山,韩博平

小型食草动物的结肠分离机制及其食粪行为 裴艳新,王德华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 汪殿蓓,暨淑仪,陈飞鹏

基因的功能冗余 蔡昆争,段舜山

濒危植物矮牡丹的生态位研究 王琳,张金屯

红鳍原鲌鳃部寄生单殖吸虫生态位分析 姚卫建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黑线仓鼠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 鲍伟东,王德华,王祖望

青弋江芜湖市段水环境质量的蚕豆根尖微核检测 王友保,刘登义

布氏田鼠非取食性牧草消耗量的测定 宛新荣,王广和,钟文勤

70年代以来柑桔灾害性天气综述及防御措施 张名福

湿地土壤CO2通量研究进展 李兆富,吕宪国,杨青

亲缘关系与啮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 于晓东,房继明,孙儒泳

根系分泌物生态学研究 陈龙池,廖利平,汪思龙,肖复明

布氏田鼠洞群贮草面积与栖息地植被条件的关系 宛新荣,刘伟,王广和,王梦军,钟文勤

斗门地区养殖水源细菌数量的变化动态 晏荣军,林小涛,许忠能,梁郁强,朱建洪

两种还田模式下玉米秸秆分解速率的比较 马永良,宇振荣,江永红,罗维

不同施肥与耕作处理对黑土POM-C的影响研究 史奕,鲁彩艳,郑靖,陈欣

应用于贝类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生物沉积法 周毅,杨红生

福建沿海地区的景观生态建设途径探讨 柯美红,黄义雄

福建红树林湿地鸟类区系研究 宋晓军,林鹏

绿色巴夫藻和四列藻种间竞争机制研究 郭羽丰,段舜山,陈洁,张亚楠

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模式案例研究 林彰平,刘湘南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林冠截留动态过程研究 赵鸿雁,吴钦孝

沈阳市建成区行道树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金莹杉,何兴元,陈玮,徐文铎,宁祝华,马润国

散放条件下春季梅花鹿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刘振生,吴建平,滕丽微

北方农牧过渡带农户农业生产系统模式的生态评价和改良研究 樊江文,梁飚

湿地土壤及其生态功能 田应兵,宋光煜,艾天成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光合细菌生长的抑制效应 周茂洪,赵肖为,周峙苗

岷山山系黑熊的种群数量及分析 鲁庆彬,胡锦矗

布氏田鼠摄食量、累积摄食量与日龄的关系 宛新荣,刘伟,王广和,王梦军,钟文勤

湖州主要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蒋文伟,俞益武,姜培坤,姜志林

峡谷暖区柑桔气候生态的定量研究 罗宏

塔里木沙漠公路灌木固沙带的防护效应 何兴东,赵爱国,段争虎,董治宝,李志刚,陈珩

不测土条件下半定量施肥原理和模型评述 侯彦林,郭喆,任军

啮齿动物巢区研究进展 刘伟,钟文勤,宛新荣

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功能 吴玉环,高谦,程国栋

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进展 陶颖,周集体,王竞,严滨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 夏汉平

神山森林文化传统的生态伦理学意义 周鸿,赵德光,吕汇慧

桃儿七不同器官中营养成分分布状况及其生态学意义 马绍宾,杨桂英,赵念玺

广东和巴西玉米气候生态条件比较分析 钟克友,梁秀兰

次生林区斑块形状动态与森林恢复过程分析 张丽珍,张芸香,郭晋平

冷季型草坪杂草的季节性发生与演替 崔延堂,李智选,任毅,岳明,张亚军

红头长尾山雀繁殖生态的研究 周立志,,宋榆钧

天台山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商值(qMB,qCO2) 张崇邦,金则新,施时迪

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宋进喜,李怀恩,李琦

资源竞争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南春容,董双林

GMO生物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聂呈荣,骆世明,王建武,冯远娇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及性能改进分析 梁继东,周启星,孙铁珩

生态系统健康与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 肖风劲,欧阳华,牛海山

林火迹地森林恢复研究进展 孔繁花,李秀珍,王绪高,赵善伦,石秉路,高振岭

土壤各组分呼吸区分方法研究进展 易志刚,蚁伟民,周丽霞

高榕隐头果内寄生蜂种类及生态学特征初步观察 谷海燕,杨大荣,张光明,彭艳琼,宋启示

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林缘不同热力作用面热力特征 张一平,马友鑫,刘玉洪,郭萍,窦军霞

蒙古冰草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与生境间的相关性 解新明,云锦凤,卢小良,李秉滔

Ca2+对铬胁迫下木麻黄种子萌发的生态效应 周希琴,李裕红

植被(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评述 张继义,赵哈林

污水污泥土地投放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朱广伟,陈英旭,田光明

城市森林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 李锋,刘旭升,王如松

动物的性选择 张建军,张知彬

海洋浮游桡足类滞育的研究进展 吴荔生,王桂忠,李少菁

以种子为繁殖体的植物更新模型研揪 肖治术,张知彬,王玉山

非Allee哺乳种群系统的最大持续生产量 林振山,刘冒松,Lary Li

性诱剂监测吉林省水稻二化螟成虫动态及发生世代研究 盛承发,宣维健,伊伯仁,陈日曌,齐晓宁

鸭类摄食对海三棱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赵雨云,马志军,李博,陈家宽

播种时间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戈峰,门兴元,苏建伟,刘向辉,丁岩钦

不同氮水平对春小麦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冯兆忠,王效科,段晓男,冯宗炜

安徽皇甫山野生太子参生态环境分析 王晓鹏,刘胜祥,代东进

划分土壤类型的一种新方法--以功能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尹光彩,A S Kerzhentcef,V V Bugrovskiy,周国逸,温达志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的遥感分类与制图 李俊祥,宋永昌

长春市人口综合调控对策研究 曹勇宏,王德利,金明川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余久华,吴丽芳

干旱区内陆流域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以阜康三工河流域为例 陈鹏,潘晓玲

人居环境建设的景观生态学途径--以西安市为例 李团胜,刘哲民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王兵,崔向慧,杨锋伟

遥感技术支持下的植被生产力与生物量研究进展 戴小华,余世孝

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章家恩,饶卫民

珊瑚礁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 王丽荣,赵焕庭

应用遥感技术评价植被生化物质含量的研究进展 丁圣彦,李昊民,钱乐祥

持久性有毒物污染底泥修复技术进展 籍国东,倪晋仁,孙铁珩

苔藓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张晗,沙伟,高永超

产业生态学的新思路 彭少麟,陆宏芳

亚洲象与竹/蕉分布隔离的生态效果及其保护对策探讨 许再富

根分泌物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郜红建,蒋新,常江,王代长,赵振华,卞永荣

水体污染物"三致"效应的生物监测研究进展 郑相宇,张太平,刘志强,潘伟斌

我国湿地评价研究综述 杨波

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李振鹏,刘黎明,张虹波,帅文波

植物竞争研究综述 杜峰,梁宗锁,胡莉娟

河北省临城小天池森林区被子植物区系 李瑞国,李海燕

黄连山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现状和生存威胁因素 向左甫,霍晟,马晓峰,马世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