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时间:2022-04-13 18:10: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环境保护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境保护措施

篇1

为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府和环保局通知,我公司结合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特制订以下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1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我单位的环境保护方针为:

节能降耗,预防污染,常改永新,生活和谐。

(2)环境保护目标

①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达到国家标准;

②控制重要环境因素达标率100%;

③生产及办公共场所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率100%;

④实现施工作业无环境污染事故;

⑤节能降耗保护资源;

⑥提高预防污染意识、塑造绿色施工工地。

(3)环境保护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环境保护主要依据法规和标准(不限于):

招标文件以及施工现场环境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嗓声污染防治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2 环境保护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

(1)环保施工组织机构

按招标文件及相关法规关于环境保护施工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办公效率,精减机构设置,在项目部设置一个安全、文明、环保施工领导小组,同时负责领导项目部的安全监察工作、文明施工工作、环境保护工作。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环境保护施工的各项管理工作。

环保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

本工程设环保领导小组:

组长:先子福 副组长:仁明学 监察员:吴宗州

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组织机构

注:图中虚线表示监督关系,实线表示直接领导关系。

(2)环境保护施工主要职责

本工程环境保护的主责部门为工程技术部,负责整个项目部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对重大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等工作的同时作出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其下设环保监察员,负责环境保护工作日常的巡察,对现场发现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项目部办公室负责生活区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工作;物资装备科负责对机械设备、原材料的采购、使用时,按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提供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机械设备及原材料。

1.3 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

为保证环境运行控制有效实施,依据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标准,制定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在本工程施工期间,项目部将严格按体系文件运行,使本工程的重要环境因素严格处于受控状态。

对本工程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见下图:

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流程图

在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特点还编制了以下程序及管理规定对施工场所的环境进行管理:

(1)《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更新控制程序》

(2)《能源、资源管理规定》

(3)《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品管理规定》

(4)《废水管理规定》

(5)《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

(6)《施工噪声管理规定》

(7)《扬尘、遗撒和水土保持管理规定》

(8)《食堂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9)《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10)《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

(11)《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2)《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13)《记录控制程序》

1.4项目部环境保护一般规定

(1)项目部建立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环境保护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规定的检查、监督。

(2)加强环保教育,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3)遵守国家、行业和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合同规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4)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5)与施工区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受噪声骚扰的居民及团体,在施工作业前予以事前通知,并提供投诉热线电话。

(6)加强水、陆生物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保护岸边水生生物特别是水、陆珍稀物种的宣传教育,若发现珍稀物种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7)加强施工、生活区域的绿化。制定各种有效措施,针对施工和生活废水、施工弃料和生活垃圾、施工粉尘、施工噪音、施工排

放废气污染制定相应处理措施,不向流域内排放污水和污物。

1.5 本工程重要环境因素

根据实际施工环境,确定以下项目为本工程施工的重要环境因素(不限于,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再对其进行完善)。

(1)施工和生活废水

本工程施工废水主要有:混凝土仓位的冲洗、混凝土养护、土石方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钻孔和灌浆施工产生的废水、机械设备的冲洗、其它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生活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产办公、生活污水。

(2)施工粉尘

压力管道、厂房土石方开挖过程钻孔、爆破产生的粉尘,砼拌和楼及分筛系统产生的粉尘,开挖产生的土石料、砼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

(3)废气污染

运输汽车、挖机、装载机、电焊等机械的使用,产生尾气等有害气体。

(4)施工噪音污染

碎石系统、砼拌和楼、钻孔作业、爆破及排渣作业、各类施工机械、运输设备运行产生和其它施工生产的噪声。

(5)弃渣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压力管道、厂房土石方开挖施工中产生的弃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6)水土流失

土石方开挖和植被剥离将产生局部水土流失。

(7)油料滴漏污染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冲洗所产生的废油,施工机械运行时油料滴漏对水源及土地产生的污染。

1.6环境治理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项目施工人员将严格按国家、行业和当地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积极配合工程环保水保综合监理的监督和技术指导,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治理。

(1)废水污染防治处理措施

根据有关要求,本工程施工所产生的污水应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要求,为达到上述标准,在生产、生活区布设相应的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将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利用排水系统收集到各自的污水坑及化粪池中进行处理。

①施工区生产污水处理

(1)废水污染防治处理措施

本工程施工所产生的污水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本工程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水、污水的排放控制指标为: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应控制在70mg/L以下;生活污水的BOD5和CODc5的排放浓度分别达到20mg/L和100mg/L以下;含油废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石油类控制目标为5mg/L以下;基坑废水中SS排放浓度控制在70mg/L以下。

为达到上述标准,在生产、生活区布设相应的排水系统和相应的污水处理池,将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收集到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达标处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将未经处理的超标废水排入任何公共设施、任何水体。

①生活污水处理

在生活区设污水池,生活区产生盥洗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等生活污水通过排水系统汇至污水处理池再进行净化处理,待污水的BOD5和CODc5的排放浓度分别达到20mg/L和100mg/L以下,达到排放标准时,优先用于道路除尘等用途,或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区域进行排放。

生活区的厕所配置化粪池,粪便经化粪池液化、消毒处理后定期运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地点处理。

②施工区污水处理

产生污水的施工厂区主要有:砂石生产系统、砼拌和系统、钢筋加工、模板加工等临时污水,在相应区域施工边界线以外合适的部位布置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生产的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易产生油污染的机修、设备停放场设置油污分离池,对设备维修、清洗产生的污水进行油水分离、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水处理池大小根据估算相应的施工排水量进行设置。

(2)施工粉尘污染处理措施

①施工期间遵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标准,见下表,保证在施工场界及敏感受体附近的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值控制在其标准值内。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限值

②在制定施工计划、施工方法、除尘措施以及进行施工时,充分考虑TSP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委派环保专职人员定期对大气质量监测,监测悬浮颗粒含量项目,发现施工粉尘污染超标,马上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施工场界和敏感受体附近的TSP浓度能达到

国家控制标准。

③拌和站应具有较好密封性和并安装防尘、除尘设备,确保除尘设施与拌和设备同时运行。对拌和楼场地局部进行硬化并经常进行洒水处理,并及时清理,避免产生扬尘。

④用以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敞蓬运输车,其车厢两侧及尾部均配备挡板,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堆放高度不高于挡板。行驶中车速控制在20km/h以内,减少扬尘。

⑤安装冲洗车轮设施(在开挖施工之前准备就绪)并冲洗工地的车辆,确保工地的车辆不把泥土、碎屑及灰尘等类似物体带到公共道路面。在清洗设施和公共道路间修建一段用以过渡的硬地路面。

⑥加强道路维护,经常清扫工地和道路,保持工地和所有场地道路的清洁,配备洒水车,定时向多尘工地和路面洒水,以减少扬尘。

⑦尽量避免将易产尘物料储存或堆放在施工场界和敏感受体(如居民住宅等)附近。布置车辆运行路线和施工工地时尽量远离这些敏感受体。

⑧对处于产尘量较大的现场作业人员,如拌和楼操作人员、砂石料筛分系统操作人员、手风钻操作等人员按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发放防尘用品。

⑨对压力管道土石方爆破易产生粉尘的特点,我公司特制订松动爆破、草莲湿润覆盖和高空喷洒水为一体的施工方法,来降低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3)施工排放废气污染处理措施

①优先选择性能优良、尾气排放指标小的机械设备进场施工。 ②加强对各类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保证发动机在良好状态下工作。

③使用燃烧值高、符合环保要求的燃油,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④定期对项目部施工设备进行检测,如有超标设备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⑤施工场地和居住区应尽量选择使用清洁、少污染的能源,在取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许可前,不任意安装和使用任何对空气可能产生污染的锅炉、炉具等,以及产生烟尘或其它空气污染物的燃料。不随意焚烧废物和垃圾。

(4)施工噪音污染控制措施

①施工期间,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工场界噪音限值》(GB12523-90),对施工场地产生的噪音加以控制

②在制定施工计划、施工方法及降噪措施时,充分考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委派环保专职人员进行监督,发现超标,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使施工场界和敏感受体附近的噪音水平能达到国家噪音控制标准。

③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采用低噪声的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陈旧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对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可安装消声设备、隔音装置,各种动力机械设备暂时不用时关掉或减速运转。

④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在施工时段安排上尽量减少夜间施工,防止干扰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合理分布施工场地的动力机械设备,减少在同一地点集中分布或同时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在施工场界或敏感受体附近同时布置或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且尽可能远离敏感受体。

⑤施工期间,由于砂石生产系统与砼拌和系统产生噪音持续时间较长,噪音强度大,故考虑在施工场地与居民住宅这些敏感受体之间

合理安装声障设施,有效阻隔噪音向施工场地周边和敏感受体的方向传播。采用的声障设施做到设计合理、性能优良、坚固耐用。

⑥按照《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减少接触噪声的时间,改善施工人员作业条件,对一般距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防护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外,适当缩短劳动时间。

(5)施工弃料和生活垃圾污染处理措施

①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善的施工弃渣处理措施,严格按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并采取碾压、挡护或绿化、在其周边修建临时排水沟等保护措施,避免弃渣受径流冲刷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②弃土运输采取防泄漏措施,弃料在运输过程中注意不撒落到道路、桥梁上,保持所经道路、桥梁的清洁。

③保护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现场和生活区设足够的卫生设施,安排人员定时定期清除垃圾和废弃物,垃圾分类后集中运至批准的地点掩埋或焚烧处理。

④进入现场的材料、设备必须置放有序,防止任意堆放器材、杂物阻塞工作场地周围的通道和破坏环境。

(6)水土保持措施

①在永久性建筑物部位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如遇松动和容易跨塌的地方,及时进行支护和做好排水措施,保护好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避免开挖面受到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要防止开挖弃渣冲蚀河床或淤积河道。

②自觉保护施工场地周围的林草、水土保持设施,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避免和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因工

程施工使植被受到破坏的,采取措施恢复表土层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③不任意堆放弃渣,不向河道乱弃渣以免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污染水环境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④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施工方案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或与水土保持有冲突时,积极主动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协商,共同解决好水土保持的问题。

⑤工程完工后,及时拆除并清理施工期内的生产、生活临时设施,并及时恢复植被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7)油料滴漏治理措施

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时,注意对产生的废油进行收集,设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场所,对保养场所浇筑砼地面,设集油池,设专人对集油池定时清理。在临时维修地点作业时,用薄膜对地表进行覆盖,防止漏油进入土体。平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防止机械运行中油料滴漏对水源及土地产生污染。

(8)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根据本工程环保的特点,本着“不达标不排放”的原则,制定一系列具体的环保措施并加以认真贯彻落实。防止任何污染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耕田、河道、水源等。

②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注意保护饮用水源免受施工活动造成的污染。

③在施工期间做到“三个统一” ,即污水统一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排放。教育职工明确生产、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划分明确其职责范围。

④各种施工用的燃料、油料、化学品、酸碱类的材料等要做到严

格管理,特殊保管,材料储存地远离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源,距离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⑤对储存仓库要做特殊性防护,如仓库地面设砼地坪、设防渗较强的集油坑等。

1.7 施工期环境监测

施工期间,项目部按工程实际情况配备部分环境保护监测设备,如噪声监测仪、有害气体浓度监测仪、激光粉尘浓度监测仪等设备,对于检测难度较大的检测项目,将委托当地有资质的环境保护部门对施工区域的环境指标进行监测。

(1)施工期水质监测

施工中定期对各部位的施工污水排放水质进行监测。

主要对处理过的施工污水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PH值、悬浮物、SS、BOD。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计划规定的时间进行监测,施工高峰期增加测次,严格控制排水口水质。

(2)施工期噪声监测,定期由环保督察员进行监测。

(3)施工期大气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总悬浮颗粒TSP、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计划规定的时间进行监测。

1.8 景观与视觉保护措施

(1)对施工临时建筑物和施工场地精密布置、精心施工,尽量减少林地、草地的损失。

(2)对各种临时停放的机械车辆停放整齐有序。

(3)对各种临时施工设施(如临时住房、仓库、厂房等)在设计及建造时考虑其美观和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要求。

1.9 生态保护措施

(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不在工地外砍伐树木。施工场地结束后,及时恢复原来用途或恢复植被。

(2)在施工场地内砍树和清除植被工作前,征求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意见。

(3)教育全体员工严禁打猎、捕猎及扰动野生动物;严禁野外用火;严禁下河捕鱼。若在施工场地内发现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立即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请求指示,并遵照执行。

(4)在施工场地内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妥善保护并立即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请求指示,遵照执行。

(5)在施工场地内标示出有特殊意义的树木以及野生动物生境,并且设置必要的围栏提供的临时保护,临时性保护措施根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而撤消。

1.10 文物保护措施

文物是国家的宝贵财产。响应业主和招标文件的要求,在本标工程施工中,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来保护文物:

在现场发现的所有化石、文物,以及有地质或考古意义的结构物和其他遗迹或物品时,首先划定保护区,派专人保护现场,尽快通知监理工程师;执行监理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并协助文物保护部门和考古人员搞好文物的挖掘、防护及保护工作,确保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对已建具有工程纪念意义的标志物进行保护。

1.11 卫生防疫措施

根据需要在项目部设医务室,设诊疗室和药房,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和常规医疗器械、药品、救护车辆,负责一般疾病的治疗、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意外受伤人员的抢救及紧急处理工作。

(1)对新进入施工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检疫,检疫项目为:(但不限于)肝功能、乙肝五项、胸透、肺结核、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在施工区疟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流行时,服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统一安排,为所属人员提供传染病预防药品或疫苗。

(2)加强施工区卫生宣传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工作。利用讲座、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免疫接种知识,提高施工区人群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保护知识,降低施工人群发病率。

(3)发放常见病的预防药,进行如乙肝疫苗类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4)服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监督检查,做好以下工作:

① 及时将施工区内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及时上报当地卫生离疫部门。

② 所属食堂办理当地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上岗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岗位培训证,上班时间必须穿戴白衣帽及袖套。洗、切、煮、卖、存等环节设置合理,生、熟食品严格分开,餐具用后随即洗刷干净,按规定消毒。

③医护人员全天候值班,对施工人员作定期健康观察和抽样体检,施工班组配备医疗急救箱及常用急救药品。在施工区疟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流行时,服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统一安排,为所有人员提供传染病预防药品或疫苗。

(5)施工现场落实各项除“四害”措施,定期喷洒药物,严格控制“四害”孳生,服从业主灭蚊、灭蝇和灭鼠的统一安排。

(6)制定规章制度,严禁将生活垃圾弃置于江中、排水沟和自然冲沟。在办公生活区设置足够数量的活动垃圾箱(桶)或固定垃圾

收集点,设置专职清洁员,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定期清运至指定地点。

(7)定期对饮用水和食品进行卫生检查;

(8)在施工区、办公生活区设置的公共厕所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5-79)的规定进行设计和修建。指定专人定期对公共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并妥善处理粪便。

1.12 配合环保监理进行监查

积极配合工程环保水保综合监理的监督和技术指导,接受地方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监督,大力协助监理人及其委派人员进行施工场所的环境监察。对于检查中发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1.13 完工清场和撤离

除合同另有规定外,根据按合同规定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在工程完工后的规定期限内,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完成环境恢复。对合同规定由我施工方负责养护的施工道路、永久建筑物以及要求保留的临时设施进行清洁,将损坏部分修整完好。在规定时间将人员和设备撤离。

文明施工措施

2.1文明施工的目标

通过我集团公司在以往工程施工中的实践,充分认识到文明施工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文明施工改变施工现场面貌,改善职工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使施工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二是文明施工不仅可以促质量、保安全,而且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文明施工注重规范,各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严谨,减少了工、料、机无效投入的浪费;文明施工讲究工艺,减少了大量原材料的消耗。三是文

明施工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施工水平提高,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逐步和国际接轨,尽快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项目针对本工程确定的文明施工目标为:创建安全文明工程。

2.2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

2.2.1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工程开工的同时,组建由项目经理直接领导,项目副经理亲自抓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和监督本工程文明施工措施的落实。对现场文明施工的直接管理由工程技术部负责,环境监察小组及质量安全部负责监督检查。各施工工区、作业生产班组安全员同时兼文明施工监督员,负责本工区、班组的文明施工监督。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图。

图2-1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2.2.2 文明施工的实施方案

(1)建立创建安全文明工地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即:施工现场人行道畅通,施工现场排水畅通;施工中无管线高放,施工现场无积水,施工道路平整无坑塘;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必须严格分离,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现场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必须文明。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对文明施工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文明施工意识,使文明施工逐步成为全体施工人员的自觉行为,讲职业道德,扬行业新风

(3)在制定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时,一并考虑文明施工的要求,将文明施工的精神融汇于安全、质量的管理工作中去。

(4)由安全副总经理组织工程管理部、质量安全部、办公室、机电物资部的有关人员制定文明施工的管理实施细则,每周由管理监督机构按实施细则进行检查并把文明施工检查情况在生产会上向各有关单位通报,提出进一步的整改措施。

(5)注重施工现场的整体形象,科学组织施工。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及时整理、清理和保养,保证现场施工的规范化、秩序化。

2.3文明施工实施措施

(1)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成立项目文明施工管理小组。对参与施工的队伍签定文明施工协议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文明施工落到实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创建美好环境。生产生活营地房屋建筑布置应合理紧凑、整洁美观;风、水、电、通讯管线布置整齐有序,尽量不损坏周围树木、植被以及河道,并在生活区进行花木、草坪绿化,创造优美、赏

心悦目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清扫处理;在生活区开辟宣传园地,表扬好人好事,宣传国家政策、施工技术和规程规范等;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如晨练、羽毛球、乒乓球、扑克、象棋等,严禁黄、毒、赌和打架、斗殴事件发生。

(3)施工机械设备以及进场材料停放、堆存整齐划一;对炸药、油料、化学药品等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专门堆放。

(4)生产及生活废水、废料应进行处理,做到“三个统一”即废水统一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排放,经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至规定地点。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全面管理,所有施工人员均要办理暂住证。严禁接受三无盲流人员。落实防范措施,做好防盗工作,及时制止各类违法行为和暴力行为,并报告公安部门,确保施工区域内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尊重当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自觉遵守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和规定,搞好文明共建工作。

(6)正确处理与当地政府和周围群众的关系,并与当地派出所联合开展综合治安管理。

(7)施工过程中搞好“落手清”,对于完工的施工现场及时进行清理、处理;

(8)工区内设置醒目的施工标识牌,炸药雷管及油库设立警示牌;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证明其身份的标识牌,标识牌应标明姓名、职务、身份编号;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意识。

(9)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工序相互干扰,凡下道工序对上道

工序会产生损伤或污染的,要对上道工序采取保护或覆盖措施。

(10)现场材料分类堆放整齐,并做好标志,废旧器材及时回收。现场的的钢材、水泥等能入库的尽量入库,不能入库的进行上遮下垫、防雨淋、防日晒等处理措施。

(11)重要施工场地应设有操作规程、值班制度和安全标志。

(12)遵守当地政府的各种规定,与当地政府和居民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13)与其他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关系,服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协调。

项目部文明施工考核标准

公司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进行安全与环保的管理。

以上文明施工考核标准将对项目部及施工班组进行不定时检查,并建立评分档案。当各大项分数扣完时,将对班组进行再教育,其他单项仍在总分里扣,并要求限期整改,如在规定的期限内未整改完成,将实行500~1000元的经济处罚,如一次性检查评分不及格的,将实行1000~2000元的经济处罚,并进行再教育和限期整改,如在规定的期限内未整改完成的,将停工整顿或解除劳动合同。造成重大事故或经济损失的将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水电站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日

**水电站压力管道工程

厂房土建工程

编制单位:

环 境 保 护 与 保 证 措 施

****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丹巴县南街水电

篇2

2市政施工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2.1废弃物污染。市政工程在施工时涉及了多个领域,难免会产生废弃物,如果不能够对这些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那么将会对自然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污染。例如,建筑材料这一类废弃物,如果没有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将其随意堆放在施工现场,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便会出现难闻的臭味,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甚至还会对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施工产生不良影响[2]。另外,废弃物还根据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可将其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无毒的废弃物在处理上相对较为简单,而且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小,而对于有毒的废弃物来说,不仅在处理上变得更加麻烦,而且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也较大,如果没有经过处理便将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将会威胁到城市居民的人身健康。由此能够看出废弃物污染对于环境所产生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需要采取措施对废弃物进行处理。2.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市政工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污染类型之一,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最为直接的污染问题。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非常多的扬尘,而且很多设备的使用也会产生大量尾气,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将会对其周围产生严重污染。而且施工中所使用的涂料等也会产生废气,从而对大气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空气本身是没有任何颜色和形状的,人类的生存十分依赖氧气,也是人类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但是市政工程将会对空气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当大气遭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时,那么人类在呼吸时便会将这些废气吸收到身体中,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3]。大气污染是市政工程环境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对人体产生影响最为直接和严重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市政工程中的大气污染,为人们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气环境。2.3噪音污染。市政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十分容易产生噪声污染,而且引发噪音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噪音大小和层次也不相同。从对噪音来源所进行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噪音最主要的来源便是施工过程中各类设备使用所发出的声音,如挖掘机、切割机等,这些设备所产生的噪音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另外,市政工程开展焊接工作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噪声污染[4]。不论市政工程产生噪音的原因和噪音程度的大小,都属于噪音污染,严重的将会使周围居民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相类似,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是人们无法通过个人采取措施所能够避免,所以需要施工企业能够在市政工程采取措施来避免噪音污染的出现,从而降低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3市政施工中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废弃物污染防治。在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和防治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认真辨别和检查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并对其来源进行详细分析,以便能够从源头上处理掉废弃物。其次,对这些废弃物进行详细勘察,针对于能够二次利用的废弃物,需要将其和其他废弃物进行分离,单独放置在某一地方,如此一来相关工作人员便能够对这些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如果在废弃物上的安排不够妥当,对其进行随意堆放,那么不仅不利于废弃物的二次利用,而且还会对施工工作产生阻碍。而对于无法再次利用的物质,此时则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规律对其进行划分和处理,例如是否为化学物质,当废弃物为化学产品时,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再排放到自然界中,从而降低降低废弃物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3.2大气污染防治。空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于市政工程施工中所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应当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首先,针对机械设备在施工时所产生的废气和灰尘,应当在正式挖掘之前向地面喷洒适量的水,如此便能够有效降低所产生的扬尘量。其次,如果市政工程在施工时需要先设置相应的通风管道,需要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设置,利用通风管道排除出去。例如,在进行地铁建设时,由于其都是在地下进行施工建设,此时则需要设置通风管道将地下瓦斯等气体排出出去,从而降低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概率。另外,针对于含有污染废气的材料,采购人员在采取时应当选择绿色环保材料,或是选择正规厂家所生产的材料,如此便能够降低市政工程施工对大气所产生的污染[5]。3.3噪音污染防治。要想对市政工程中的噪音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第一,降低噪音的出现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对机械设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设备所发出来的声音。例如,在混凝土的选择上可以使用商品混凝土来代替传统混凝土,如此便能够有效降低和避免搅拌机在搅拌混凝土时所产生的噪音,而对于切割机所产生的噪音,可以在切割之间对需要切割的材料进行调整和整理,然后再对这些材料进行统一切割,切割时应当在隔音棚中进行,这对于噪音的降低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第二,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如果检查时发现了问题,那么则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更换,这对于避免因机械故障而产生的噪音污染有着积极作用。第三,在市政工程还会使用大量的运输工具,这些工具在启动和鸣笛时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所以施工单位应当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有效处理措施(如可以采取隔音板将施工现场包围起来),从而有效控制噪音污染的产生和出现。

4结论

总之,在现代城市发展当中,市政工程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工程,通过观察一个城市市政工程能够了解到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但是,市政工程的施工将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市政工程施工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文章就针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重视市政工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减少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促使我国市政工程行业能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非.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论述[J].门窗,2015(12):212.

[2]徐啸龙,于秋波.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6(5):234.

[3]陆晨源,陈龙.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259.

篇3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场地主要在城市内部进行,若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不得当,会严重影响城市内部的居住环境,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施工纠纷,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各项措施保护完善施工现场环境,避免由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水、弃渣造成环境污染,以及避免施工中机械设备作业产生的噪音及振动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重视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保护施工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减少施工干扰纠纷事件发生,促进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1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不利影响

1.1噪音污染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车辆运输、挖掘机装载机土石方作业以及各种安装拆除作业等,均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噪音。噪音严重时,会影响施工现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引起居民对施工作业的反感,甚至造成施工作业的中断。

1.2 粉尘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是工程现场堆积大量的砂石材料,而且施工材料的运输、现场土石方开挖回填、临建设施的安装拆除,均会造成施工现场的粉尘污染。对施工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以及周边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1.3 施工废弃物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残渣、废料以及作业人员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

1.4 施工作业水土破坏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部分会涉及到填挖作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改变,如果设计方案或者施工组织计划的不合理,极易造成施工过程中对水土环境的破坏,影响城市原有的景观。

1.5 水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作业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处理措施不当,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则会导致周边水源环境的污染。

2 市政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2.1 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在居民小区、学校或者是医院附近的施工作业场地,应该尽可能的采取隔音措施降低机械设备施工噪音。噪音比较大的施工作业应组织白天施工,特殊要求需要晚上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取得当地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许可,采取一定的隔音措施后方可施工作业。在市政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与周边居民做好协商沟通工作,施工作业车辆的进入应减速慢行同时避免鸣笛。

2.2 施工粉尘污染防治措施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渣土、砂石材料的运输车辆,应采取全封闭的运输方式,严禁车辆超载。并在周边建筑密集的施工作业场地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做到运输车辆净车出场,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材料的泄露。同时对于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土方,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计划,合理的设置取土场以及弃土堆,避免出现乱堆乱放的现象,以尽可能的降低施工粉尘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3 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作业场地应尽可能的远离水源地,临近水源地的施工作业应设置好隔离措施,防止施工作业废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对于市政桥梁桩基施工中的泥浆废水等,应沉淀处理后排放到指定区域。部分废水可以用于施工场地的喷洒,减轻施工现场的扬尘。施工作业人员生活区的污水应经由市政污水管道排放,对于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2.4 水土保护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作业场地由于主要在城市内部进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紧密协调,避免由于水土破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作业准备阶段,应完善地质勘查,并对软弱基础及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在路堑开挖或者路基填筑施工作业中,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及坡面防护措施。对于施工征地范围内的具有水土保持功用的树木绿地,如需破坏必须采取人工防护等必要的替代措施。

2.5合理的布置固定施工场地,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恢复。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预制场、拌合站、砂石料场以及员工生活区等固定场地,科学、合理、规范的布置可以提高施工场地利用效率,加快施工作业进度,同时还可以减少施工作业中的各种污染。

施工场地合理布置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确保施工可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空旷场地以及荒地;尽可能的减少非必要临建设施的搭建;充分利用施工作业区域原有的供水排水管线,减小安装拆除作业活动量;在场地周围设置隔音设施或者完善周边防尘降噪绿化。对于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垃圾、废渣等,应及时清理,避免长期堆积。

运输车辆应采用篷布覆盖,以免砂石料或者外运垃圾的泄落或流溢。此外,生活区、拌合站、砂石料场等场地在施工结束后,如需拆除应彻底的清除各类临建设施以及固体废弃垃圾,并及时恢复周边绿化设施。

3市政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制定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明确施工组织机构中针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责任分工,建立针对各项可能导致各项环境污染的潜在因素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完善施工作业中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市政施工组织计划中,应了解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对与此相关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使其明确我国针对建设项目中对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

3.2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管理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针对不同阶段的施工工序特点及时调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内容,制定相关的环境污染处理预案,并不断提高施工过程环保管理工作水平。定期开展施工作业环境影响调查,对于施工阶段可能造成的污染状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并以此为据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3.3 完善环境污染发生后的处理机制

对于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应及时按照环境保护与污染处理预案采取措施,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污染事故的现况及发展趋势,以便于主管部门制定应急处理措施避免污染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应仔细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造成污染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针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漏洞进行整改,不断完善施工作业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4 结语

环境保护作为市政工程施工作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合理的市政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对于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施工过程中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结合环境保护各项技术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机构及制度,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作业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是促进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熊士斌. 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 2008,(11) .

[2]林新发. 浅谈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及建议[J]. 科技咨询导报 , 2007,(29)

篇4

在市政建设的过程中,施工现场多在城市内部,若是没有采取合适的环境管理措施,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可能引发比较激烈的施工纠纷,进而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进度。所以,市政工程施工期间要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完善的保护,避免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噪声和振动对周围居民造成过大影响。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加强环境保护也是为了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减少纠纷,保证施工进度,合理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不利影响因素分析

(一)噪音污染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会需要众多大型设备,在进行施工时会产生严重的噪音,对周边人们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另外,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为赶超工期,不顾文明施工要求,在规定外时间段进行施工,长久持续的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扬尘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扬尘问题会引发大气污染,具体指的是施工现场因为施工操作、车辆行驶、地面风蚀等原因引起的粉尘向空气中扩散现象。扬尘现象可以分成三种,道路扬尘,施工现场由于车辆设备进进出出而直接扬起道路上的粉尘,在所有的扬尘问题中,所占比重最大;施工工艺扬尘,这种扬尘现象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而引发的扬尘现象,例如:装卸材料或是土方、清理施工现场、回填土方、筛选建筑材料、拌和配料等等;风蚀扬尘,这种扬尘现象指的是,有些容易产生扬尘问题的建筑材料或是施工开挖导致的地面,在风力作用下产生的扬尘问题。

(三)施工废弃物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涉及各个领域,施工中难免会产生大量废弃物,例如废弃的建筑材料、生活垃圾等,若是没有对这些施工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就在施工现场随意堆放,就容易产生恶臭味,进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也会对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阻碍。

(四)大气污染

每项市政建设,从前期规划到设计再到测量施工,最后竣工,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施工过程中,大量人员集中居住,大型机械同时运行等问题,免不了会对现场周围的大气造成一定污染。例如:一些施工机械需要以柴油作为燃油,由于柴油燃烧的不充分会产生废气,对大气造成污染;施工过程中挖土、装卸、拆除、回填、运输、夯实等施工过程和露天堆场、开挖面等区域会产生大量扬尘,也会破坏周围环境。

(五)水域污染

在市政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排放的废机油、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等均是可能对城市的水体造成污染。由于市政建设的施工现场小,没有足够的空间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往往是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这往往对周围的水域产生了破坏。城市中人口多,居住拥挤,绿化面积小,如果施工现场周围的水域被污染,往往对附近植物以及人体造成重大的危害。

二、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对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一)噪音的防治措施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防治施工作业时产生的噪音要从多方便进行分析。如果市政工程施工是在居民小区、学校、医院附近作业的施工现场,要尽量采取隔音措施,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晚上进行作业,则需要取得当地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许可,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是要尽可能地利用适宜的设备来降低噪音。同时在车辆进出施工现场时应减速慢行避免鸣笛这样就能不影响周边的安静环境。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空气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大气污染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若是市政工程需要设置通风管道,则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合理的设置,将产生的废气从通风管道中排除。第二,对于施工机械设备作业产生的扬尘,例如挖土机开挖土方产生的扬尘,应事先将开挖土方或周边地面喷洒适量的水,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产生的扬尘量。第三,市政工程施工必定需要大量的运输车辆,这些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因此,应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设置专用运输道路,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并在运输道路上进行洒水防尘工作。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其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如砂、石类可作混凝土骨料,碎砖头可作回填料等;对没有回收价值的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必须集中收集,及时清运。

(四)水土保护措施

篇5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205-02

1工程概况

省道107环山公路太乙宫至马召段是玉山至马召新建公路的两段部分,为陕西省规划的“一纵、两环、三横”的次骨架关中环线公路,本项目属省道107线环山公路太乙宫至马召段第一段,呈东西走向,全长12.34km。跨康峪沟,西甘沟,经西甘村南、留村北,跨镐河桥至团结村北,再跨天子河继续向西延伸,途经曹村南、子午镇北。

2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生活环境保护对策

本工程路线地处渭河断陷盆地南缘,南为秦岭山地,北为渭河断陷盆地,路线区分秦岭北坡山前冲洪集裙,渭河支流及其阶地,沿线总体由东南向总体方向倾斜,局部由南西向北东或由南向北缓倾斜。沿线植被较少,水系发育,农田较多,居民较多,受水系植被影响,地形较为破碎,沟坎、陡崖发育。该区域环境保护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因此,在施工中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思想,坚持“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并举”的方针,对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全过程控制,尝试推行建设项目的清洁化生产,坚持文明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填筑施工

2.1.1工程影响

路基填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破坏植被生态;,隔断地表径流;空中扬尘增多。

2.1.2防治对策

2.1.2.1清除草皮,回填素土,压实再填筑砂砾料,草皮土转运至路基两旁绿化带,日后种草,即美观,又避免远距离运输弃土,节约了成本。

2.1.2.2认真做好路基临时排水工程,分散排水与集中排水相结合,保证地表径流畅通,避免在路基迎水面积而形成洼地,下游缺水造成农作物干旱

2.1.2.3路基填筑车辆运输导致便道上尘土飞扬,每天定时出动洒水车沿道洒水,保持道路湿润,以减少灰尘。

2.1.2.4路基坡面用C20砼预制六边桶或菱形骨架拼装进行骨架防护,防止边坡填料因洪水冲塌而造成水土流失边坡塌陷。

2.1.2.5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2.2路堑开挖

2.2.1工程影响

路堑开挖施工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二个方面:破坏植被;隔断地表及地下径流。

2.2.2防治对策

2.2.2.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2.2.2选择旱季开挖,争取大面积一次性开挖,并尽量缩短开挖面暴露时间,开挖后马上回填砂砾,并保证排水畅通,以防止雨水浸泡时间过长,素土成为淤泥,影响填筑施工和通行。

2.2.2.3路堑开挖前,将熟土及草皮异地保存,以被后用。

2.2.2.4在堑顶开挖截水沟或修建挡水埝,将地表水有组织性的引走,防止冲刷坡面造成水土流失;路床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沟,及时疏通被切断的地下径流;某些地方为保证农地灌溉需要,设置倒虹吸。

2.2.2.5开挖后对边坡进行防护,修筑拱形骨架或护面墙,在边坡底部设置2m碎落台,防止因雨水冲刷边坡使泥土石直接进入路基。

2.3排水工程

2.3.1详细观察研究现场,确保桥涵位置设置得当,防止局部地段积水而引起黄土湿陷。

2.3.2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在施工场地埋设承插管或做盲沟,保证地表水畅通,以防止农田灌溉被切断而造成农作物干旱枯竭。

2.3.3及时清理桩基及基坑弃土,及时清运钻孔泥浆,防止水土流失。

2.3.4加强机械检修,防止油料跑、冒、滴、漏对水质造成污染。

2.4取土场及砂石料场

2.4.1工程影响

取土场及砂石料场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破坏植被,造成山体坍塌。

2.4.2防治对策

2.4.2.1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2.4.2.2取土前将表层熟土保存以备完工后场地复垦用土,草皮异地“假植”。

2.4.2.3按设计面积开挖,同时注意取土深度;在松土区域注意取土坡度,防止山体塌方。

2.4.2.4做好取土场四周的临时排水设施,如临时排水沟或挡水埝,防止雨水冲刷面积过大而造成水土流失,并在洪水来时造成泥石流等严重灾害。

2.4.2.5严禁在河漫滩、河谷取料,保证河道疏通,防止产生次生灾害。

2.4.2.6完工后,对高山地带的砂砾取料场,用挖掘机将坡度刷顺,刷缓,并植草皮和植树,防止坡度过陡,洪水冲击造成泥石流,为害居民的生活安全。

2.5大临工程

2.5.1工程影响

大临工程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二个方面:破坏植被;产生“三废”。

2.5.2防治对策

2.5.2.1尽量少设纵向便道,利用原环山公路来运输填料,以减少对耕地和草地的占用。

2.5.2.2横向便道尽量避开耕地、森林、选择荒地或植被稀疏处,基本按规定的4m宽,采用素土或砂砾填筑,同时便道两侧用标志界定,防止行车“越轨”,以保证周围耕地和果园植被不受破坏。

2.5.2.3生活营地尽可能利用已废弃的场地或道班,并划定用地数量。

2.5.2.4桥梁预制场设在化龙沟桥尾靠西,即留村北的路基上以及两侧荒地以免占用耕地,影响居民生活,完工后复耕。

2.5.2.5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陡设沉淀池,池底做防渗层,污水经静置沉淀后,用于场地降尘,绿化。

2.5.2.6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降解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附近取土坑掩埋;不可降解垃圾及含石油类固体废弃物按设计规定或要求,运送至指定处理。

2.6机械影响

2.6.1工程影响

工程机械工作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反面:产生噪声;污染水质。

2.6.2防治对策

2.6.2.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6.2.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2.6.2.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音量;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

2.7其他相关措施

2.7.1坚决禁止偷猎、恐吓、袭击野生动物,在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置宣传牌,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

2.7.2加强对施工道路沿线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尊重当地居民的和生活习惯。

2.7.3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做到文明施工。

2.7.4发现文物墓坑及时向文化部门报告。

3结束语

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工程的重点之一,已引起各界关注。因此,加强环境伦理道德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防患未然,未雨绸缪,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方针。在施工中推行清洁化生产工艺,改变传统的污染“末端治理”的被动处理方式,采取“全过程控制”的主动管理模式,文明施工,尽量避免自然生态破坏,消减环境污染,补偿自然资源损失,使工程施工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达到环境损失最小,费用最少,生态功能最佳的效果,保证环山公路的建设,推动西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矿区采矿;环境保护;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xcessiv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has brought a series of question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ome very important aspect, the mining area of the inappropriate mining may cause damage to the la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 damage and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erefore, to reasonable developing mineral resources, pay attention to the mining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in the mining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are analyzed.

Keywords: mine min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矿产资源很丰富,但是,随着矿产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广,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做到文明采矿,做好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矿区采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矿区采矿在给国家带来丰富的矿产资源、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显著地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

采矿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露天采矿以及地下采矿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

第一,露天采矿带来的土地破坏。据统计,当前,我国的大大小小的露天矿山大约有1500个,而且这些露天矿山占据很大的面积,一座大型露的天矿山可以占据18~20万平方米的土地,而小型的矿山也占据几万的土地。进行露天采矿时,必须要对地表土进行剥离,这种情况下,就破坏了土地上的原来的土壤以及植被,后果是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形成岩石以及土地荒芜的现象,甚至是出现土地荒漠化的现象。

第二,地下采矿。地下采矿带来的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会引起地表的塌陷。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当前,我国很多矿区的地面塌陷已经很严重,其中有25%的地区因为地表塌陷而引起的常年积水使得该地区已经不能耕种,有的地方虽然可以耕种,但是却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减产现象。地下采矿还可以引起地表的变形以及裂缝,这样可以起引起地表的大面积的沉降,对土地资源造成很严重的破坏。

2、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破坏

在进行地下采矿时,为了保证矿体可以处于地下水位的上面,从而有利于矿区的采矿,通常会利用矿床疏干。但是,矿床疏干会造成矿区地下水位的下降,从而导致采矿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干涸,造成了对地下水资源的严重的破坏。比如在煤炭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山西,存在很多的地下采矿,这使得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严重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甚至是人们的正常生活。

3、“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三废”主要是指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首先是废水的污染,在采矿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废水的排出,这些废水主要包括矿坑水、尾矿池废水以及废石场淋水等等。矿山废水因为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酸碱以及各种药剂,甚至还会有各种放射性的物质,因此,严重危急人体以及动植物的安全,造成很大的破坏。其次是废气的污染,在矿山的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炸药以及各种设备的使用等,会排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也就构成了对大气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采矿中产生的粉尘以及有毒气体,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再次是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对土地的破坏上。矿山的固体废弃物中多含有有毒以及有害的物质,如果长期堆放,不仅易于分解,而且会渗透到土壤以及水源中,造成很大的破坏。

二、矿区采矿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前面已经介绍了在矿区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下面就如何做好矿区采矿中的环境保护进行分析。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专门的关于矿区采矿的环境保护条款,也没有哪些法律中涉及到相关的条款,这也为当前的采矿中出现大量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埋下了隐患,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完善现有的采矿许可证制度,并在采矿许可证中增加关于采矿的过程必须要满足生态保护以及矿产开发的双重目的。其次,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遵守法律规定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违法生态保护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惩罚,从而保证矿区采矿中的生态保护;再次,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保证矿区生态环境可以尽快的恢复。

2、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露天采矿以及地下采矿很容易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要在采矿过程中建立相应的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首先,可以采用增加耕地的措施,对矿区内实行的土地复垦是使矿山的环境得到恢复的有效地手段,因为,矿山开采后,可能会形成大范围的采坑,可以通过覆土与回填的方式保证土地的恢复,这样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其次,还可以针对地表变形以及出现的塌馅情况,非出现的坑、洞以及陷台等及时的进行修复填平,并且可以因地制宜形成新的林地、阶田以及草地等,可以恢复植被,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再次,对由于采矿而引起的地表塌陷,主要是采用预防为主的原则,对未塌陷的区域及时的进行危险评价,从而为保护土地资源做好基础。

3、对矿区“三废”的治理

在矿区采矿的过程中,要积极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不断的更新设备,从而可以减少采矿中的“三废”污染。首先,是对废水的处理,可以采用自流的方式,使其流向矿井水处理站,在经过矿井水处理站的处理后,还可以会用到注浆站进行灌浆用水,用于井下的消防洒水以及选煤厂的补充水等等,这样不仅处理了废水,还可以提高其使用效率。其次,是各种粉尘的处理,粉尘主要是来源于储煤场、筛分间以及破碎间等的场所,对这些粉尘比较集中地场所可以利用集尘器以及除尘器等设备,同时,还可以使用喷淋洒水来抑制粉尘,可以选用高效的灭尘喷枪,并进行定时的喷水。再次,对于那些固体废弃物,可以采用种植

绿篱、灌木和草坪等的树丛,从而可以有效地减低风速、阻隔固体废弃物。

结语: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矿产资源要合理有序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还要做到依据法律、文明开发,做到预防为主,并对破坏的生态环境及时的进行恢复,从而做好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篇7

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不断涌现。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前的简单绿化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对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公路工程中的环境保护

1、公路工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指公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公路工程建设势必影响到自然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很严重。而公路建设中最常见环境问题是:①选线不当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破坏。②工程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③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的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④公路施工过程会污染当地环境。⑤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过往车辆及行人都会对公路沿线造成污染。

2、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1996年,在交通部颁布的《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对公路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做了一系列规定。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其实并不矛盾,只要遵循应有的原则,就既能保证公路工程顺利进行,也能保证环境不被污染,例如公路的走向、线位如果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各种构造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必然会构成新的人造景点,而公路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改善环境,公路发达了,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居民的出行方便,但是切记不要盲目施工,应该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多多考虑环境问题。

在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切不可忽视线路的走向及线位对环境的影响,线位布设应当绕避环境敏感区或敏感点。公路工程建设期间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对于工程方案,充分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进而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等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才能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才能有效保护施工地段的生态环境,减少噪声污染,加大大气污染防护力度,对当地水源的污染进行防治。

二、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拟建期环境保护工作

由于公路建设对周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需要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宣传通知沿线居民或通过见面会进行面对面交流,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尽可能不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线位、桥型、技术方案比选等各方面都会对环保工作有影响,所以在工程项目决策前,必须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提交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根据报告书由专业技术单位负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制作出详细的环境保护设计,确保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预测,提出优化方案和解决对策,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协调人们的短期行为和长远利益,力争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要切实加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与统一,营造出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优美景观,将人工构造物与自然融为一体,即用人工设计的方法产生自然的效果,通过“借景、引景、造景、遮景”等手段,使公路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以“生态、环保、旅游、景观”为建设目标,将驾驶者观景与自然景观综合考虑,力图为行车者提供赏心悦目的行车环境。

2、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

为保证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参建方首先必须统一认识、充分理解、具体落实,强化工程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和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在施工中加强环境管理工作,引入环境保护监理体制,使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配合工程进度,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并针对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声环境质量提交监测报告,对施工全过程中的环保进行全面监测、检查。除了实施环境监理外,还应加强与当地的联系,鼓励社会监督,凡是举报施工中污染环境情况的,一经查实,及时予以处理和纠正,确保工程项目环境保护各项措施的落实。

公路路基施工时,很多工程行为将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砍伐果树及林木、铲除或压盖地表植被及农作物,破坏动物栖息地与植物生活环境,同时也改变原地面的坡度和坡长,增加土地的面积,且由于工程与植物防护措施均在该工序之后,从而人为增加了水土流失量,造成受纳水体悬浮物的增加和水质污染,也会暂时性或永久性地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流形态。当路面基层或底基层采用石灰、水泥等稳定时,灰土在运输和搅拌过程中,均会产生粉尘,对空气造成污染。……这些工程的实施对原来的自然景观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破坏。为恢复植被,再造景观,保持水土,必然在地面进行工程防护或植物工程防护。施工人员集中驻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结语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若不及早采取措施,势必会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污染,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一旦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后果将是很难想像的。在整个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是永远不能避免的话题,只有在各个阶段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措施,到了公路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控制。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是全世界的共同呼声,公路工程亦不能独善其身,而且其意义更为深远,只有及早重视并采取预先防治的措施,才能保证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子孙后代造福。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X-0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生态受到破坏,我们的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因此,及时发现这些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对策,对妥善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保障城市建设走上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针对目前的环境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调整人类生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此外,环境保护也是人类自主探索与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过程,以减少资源利用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更为合适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对已被污染的自然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各种手段或渠道加以改造与恢复已污染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活、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其不仅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还能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促进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环境保护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进程加快,政府部门根据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诸多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我们每个社会公民来来说,虽然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入手,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

由此可见,环保意识是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与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所以有关部门如果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那么就应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公民自觉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括对动植物以及森林的保护,还包括对大气和水的保护以及防治,既包括各类大型的污染源的预防和治理,还包括各类细节的处理。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利用为前提的,是对资源的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所以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可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人们也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三、园林种植与保护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由于园林生态环境的复杂多变,植物来源的较为繁多,导致园林的病害虫大量繁殖。就当前得知的园林病害虫就有上千种,其不仅危害着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引起较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我国主要通过施放化学农药来防止害虫,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在不同程度上也污染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早在七十年代之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除草剂来防治害虫,如666在那时曾是最佳的灭虫剂。[2]但后来经研究显示,这种灭虫剂若有不慎进入人体,将导致中毒,甚至借助食物链的传播,通过母体传播胎儿,影响后代的生存发展。此外,为保护园林植物而施放大量的化学农药,既污染了植物的生长土壤,也污染了空气与水源。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地下水源已发生严重污染。如云南省因施放的农药过多,导致多个湖泊的水质受到污染,各种生物种群逐渐消亡,进而致使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体系严重失衡。由此可见,为确保园林生态环境的长期发展,我们应适当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与此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

四、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4.1利用园林植物净化大气污染

园林植物能对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吸收、累积、降解以及排放等,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但因植物种类及其生态功能的不同,似的其对环境的保护功能也有所差别。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特点,选取相对应的园林植物实行综合治理。比如,城市街道的污染物多是粉尘类物质或者汽车排放的尾气,因而可选取樟树、国槐、桂花、楝树以及银杏等乔木,或大叶黄杨、海桐等灌木种植,以很好净化城市街道的污染环境。至于在工厂污染气体比较集中的地区,可选取种植能净化多种污染气体的抗污染树种,例如白桦、大叶黄杨、国槐及枣树等。这些树种不仅能有效吸收大气中的SO2,还能很好净化空气中的HF,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4.2农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据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得知,对植物喷洒农药,是人为干预生态环境的表现。利用农药杀灭害虫,起效快,作用强,应用普遍。因而,通过化学防治措施清除园林病害虫,有助于保护园林植物。但过分使用化学农药,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其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导致有益生物或害虫的天敌死亡,最后反而造成害虫更加猖狂。可见,合理安全的利用化学农药非常必要。首先,针对城市人口众多,园林植物群类多样,气候变化复杂等特征,可选取较新的无毒、无气味且无污染的高效化学农药。其次,按照防治对象的不同,选取针对性的化学农药。再者,在施放农药时应选择有益于天敌生存、防治害虫效果较好的时机。最后,最好混合或交替使用农药,以有效抑制病害虫的抗药性,延长农药的药性,从而实现以最少农药来更好保护园林植物,减少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合理掌握正确的农药施放方法与技术,尽可能的通过浇灌或根部等方式进行喷洒农药。或者在绿地施放农药时,应选取静电喷雾或者低容量的施放技术,以减少天敌的死亡,减少环境的污染,从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4.3利用园林植物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及水源

据有关的实验研究表明,部分园林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可将重金属吸收并转运至地表,并有效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有利于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美人蕉、构树等园林植物,其能高效清除土壤中的铜、铅等重金属,因而可作为修复和重建环境污染区的首选植物。而对已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少数草坪植被比如高羊茅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其能彻底去除土壤中的芘或菲等有机的污染物。另外,通过最新研究的人工浮床工艺,也能有效促进园林植物修复水体污染的进程。比如睡莲、黄菖蒲、黑麦草、绿萝等各种植物,均适合用来治理生活中已污染的水体,且均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五、结语

总之,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居民得以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如果我们逐步实现了思想的转变、意识提高、观念更新、理论深化、标准统一,就有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再通过实施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协调监控、推进市场、公众参与、营造风尚、城区合作等有力措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将会稳健有序的进行。

篇9

2降噪

2.1机械设备改良。机械设备运作时自身与外部的器件之间的摩擦碰撞是煤矿场产生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机械设备的改良是环境保护的重点对象,因此要将噪音大小作为设备选取的标准之一,并通过在设备的移动过程中减少与轨道的摩擦,如在主副井口出选用直流拖动方式来减少绞车运动时发出的噪音,改用链传动井口翻车机,运用流体没有固定体积的特点采用液动力系统减少设备间的撞击噪音,风口处安装消音器等方式都能有效控制噪音。

2.2设备材料更新。机械振动产生声音,而设备的振动一方面和使用过程有关,一方面和自身的材料有关,因此,使用新型高分子减振材料也是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调查结果看来,场内生产时大量环节存在矿体在交换时与载体的碰撞,将载体面更新为减振材料后能有效将噪音减少至正常范围,并且相对于传统工艺能加快碰撞后各部件的正常运作。

2.3机械布置设计。部分噪音比较大的设备,即使改革工艺材料后仍有较大噪音,只有从传播途径下手,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才能将噪音的传播减少到极致。(1)内井机械布置:以扇风机为例,整个设备分为风道口与机房两个部分,将风道口作为除尘过程中的定向风源,并将机房安装在地下,在其机械运转产生噪音较大的部分四周安装消音板,并修建噪音扩散塔,重重消音的设计,成功使得机房1m处的噪音分贝降低到合理范围之内。这种灵活的布局方式既节省了建设投入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又保证了噪音无法传播到外部。(2)外井机械布置:副井仓库口大型机械流动最为频繁,多为将矸石与次品煤进行输送。吸取副井封闭式的优秀经验,将各运输器械设备放置在封闭环境里是控制外井噪音的核心思想。在出口运输处,通过设计环形的传动运输路线,在一定的空间里保证了物料流动有序不堆积,相比于以往机械操作者在副井仓出口处排队等候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在设计改良后,仅需3人就能承担出口运送的全部任务。改良后的噪音来源也缩小在传动线的接收处,与此同时采用新型环保的矸石翻车机,并在接收碰撞处配合使用减振材料,同时整个流水线都处于封闭的带隔音装置的建筑中,既有效减小并控制噪音,又节省了人力物力,极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经济效应凸显。

3综合治理

开采后使用的废水和开采过程中矿床里的井下水若不进行妥当处理也将会是一项污染源,对水进行合格处理后,再次运用到除尘过程中,水中过滤后的固体颗粒整合后用于建筑修建,保证场内一定范围内无大型公共场所,周围建立林区治理空气环境,和社会强强联手,共同建设相应的行政联体建筑,采矿后的地下空间可用于修建地下停车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绿化率。

4培养环保意识

定期把环保的相关知识、法规在煤矿场内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对于煤矿设计人员,还应组织其定期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参观访问优秀的绿色化煤矿场,学习先进环保技术,并对场内已有的生产模式进行分析改进。设计人员还应在新的设计项目里从整体到细节都以环境保护为核心,重点控制噪音、粉尘污染,坚持技术创新,设计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产模式。

篇10

关键词: 湿地;管道穿越;Nya河;环境保护

Key words: wetland;pipeline crossing;Nya river;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25-03

0 引言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水区,是地球上三类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人类摇篮”,尽管其只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为地球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在稳定水源供给,改变洪涝和干旱状况,净化水质,保护水土和调节地下水水位等方面,湿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输油气管线相续投入建设,不可避免的要穿越湿地,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管道穿越湿地工程中,如何有效的保护湿地环境,将管道穿越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关于管道穿越湿地的环境保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郭俊[2]通过对西北油气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当地湿地的特点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油气管网穿越湿地时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付宽[3]以国内青海地区草原湿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油气管道穿越草原湿地的保护措施。

综合上述观点,学者对油气管道穿越高原、草原、湖泊、河流以及水网地带的湿地环境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分析了管道穿越对湿地的影响,提出了管道穿越Nya河湿地的环境保护措施。

1 管道穿越对湿地的影响

管道穿越对湿地水质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设备漏油、施工场区地表径流水;对湿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是管道穿越破坏了植被和天然土体的稳定性,可能导致湿地抗灾减灾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并且水土流失向湿地输入了大量泥沙和氮、磷等物质,造成泥沙淤积和水体污染。管道穿越造成的大气污染对湿地植物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扬尘和施工设备尾气等。管道在穿越湿地时,会扰乱据湿地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使其不能取食,幼体不能发育,切断水源造成水生动物种类减少。此外,噪声对鸟类和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产生影响。

2 Nya河湿地简介

Nya河湿地位于非洲乍得人民共和国Doba市境内,Nya河自西向东穿过整个湿地。湿地穿越场地地势较平坦,两侧为热带稀树草原。Nya河湿地是当地的重要水源,在灌溉两岸农田,为当地居民和其他动植物提供水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影响。

Nya河湿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候划分为雨季(6月~10月)和旱季(11月~来年5月)。Nya河湿地在雨季时,平均水深为1m;在旱季时,湿地北部为草原,南部为10-40cm的沼泽地。根据当地文献记载和有关调查,湿地区域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各种动植物200种。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Nya河湿地在保持当地生态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水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管道穿越Nya河时必须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3 管道工程穿越Nya河湿地保护措施

3.1 施工前的保护措施

3.1.1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实现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在管道穿越湿地时推行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制度尤为重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区域规划、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科学分析、预测和评估,指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管道穿越活动对湿地除了自然环境的污染外,还会对的湿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管道在穿越湿地时重点考虑非污染环境评价,也就是说,从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入手,预测其环境功能的变化,并寻求保障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

为此,管道在穿越Nya河湿地前,业主、EPC和PMC委托中石油华东设计院对管道穿越Nya河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了当地政府的审批,评价的结果为Ⅴ级,影响程度较低。

3.1.2 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制定应急预案 运用PMP中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头脑风暴法对管道穿越Nya河的环境影响进行风险分析,包括水质风险、土质风险、生态风险、社会经济风险等,并根据风险影响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公式R=■a■b■,(i=1,2,3,4)得出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

3.2 施工中的保护措施

3.2.1 水源的保护

①Nya河流为当地的重要水源,管道穿越时为旱季,Nya处于枯水季节,为了保证河流不断流,同时保证管道穿越正常进行,采取开挖导流渠围堰施工法。导流渠入口与穿越段河岸的内夹角选择180°,导流渠长468m,见示意图1。

②湿地内存有约10-40cm的积水,施工前在作业带两侧开挖集水沟,将作业带内水排出,通过排水导流沟将作业带隔离,并且有利于排净作业带内明水保持作业带范围内干燥,干燥的作业带有利于降低施工作业对湿地环境的破坏。

③每天施工前对所有施工设备进行检查,杜绝设备在施工现场漏油的现象。如不可避免设备在现场进行维修、加油,作业面铺好吸油棉,水面上布置好拦油绳。主河道水泵在抽水时需要在运转的情况下加注柴油,容易导致柴油飞溅污染水体。为此,施工人员参照2012年LOGONE河穿越时防止柴油飞溅的方式,能够严格控制柴油污染水体,又能够保证水泵能够连续作业。所有防腐类的化学品,全部进行回收送到项目驻地,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3.2.2 水土保护措施

①主河道水土保护。穿越区Nya主河道水深1.5-2.2m,河道下淤泥丰富,用挖掘机将陈年淤泥从河道倒运到河岸上,并将淤泥分层在河岸上进行晾晒,并利用挖掘机对板结成块的淤泥进行碾压粉碎平整。待管道焊接、下沟后,分层进行回填。

工程河岸保护采用水泥土进行堤岸保护,设计规定的河岸保护的工程量为128立方米。水泥土具体施工方法为水泥和土均与搅拌和铺撒,其中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占总量的30%,纯土占总量的70%,粒径大于2厘米的土的比例不应超过20%,并分层回填夯实。

边坡位置的基础处理,管沟底部边坡点向河道前延伸2米位置,进行基槽开挖,开挖完成后利用水泥土对基槽进行分层夯实回填。基槽回填应从管沟基础开始进行水泥土分层回填,并利用打夯机进行夯实,分层施工,并回填至设计规定的河道标高。

堤坡保护,施工范围是从边坡点到堤坡原始地表。首先利用素土进行回填,回填应从管沟底部开始,然后进行分层夯实。回填到距离地表0.4米的位置,利用水泥土进行回填,回填至地表位置,堤坡恢复的边坡比为1:1。

河槽及河堤恢复完毕后进行围堰拆除,围堰拆除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作业。围堰拆除要彻底、干净,使拆除围堰后的河床平坦,无杂物。先拆除下游围堰,并将围堰用土方推到河岸边缘,最后拆除上游围堰,上游围堰宜用挖掘机采用后退方法进行拆除。将围堰土回填河岸,并恢复原有地表高度及河床原貌。

导流渠开挖时已将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完成后,进行开挖,开挖土应与表土回填分开放置。回填及恢复时,按照施工反顺序,将开挖土分层回填,最后将开挖的表层土分散至导流施工区域并恢复原地貌。

②湿地水土保护。北岸汇水区域,地质条件好,承载力较好,施工时已经将作业带范围内的地面植被和表土进行剥离。开挖作业时,已将开挖区域的开挖土与表土分开放置,回填时按照开挖施工作业反顺序将开挖土分层回填,回填到地面高度后,根据设计要求,在管沟范围上方修筑300mm高的管堤。最后将开挖的表层植被土分散至施工作业区域。

南岸作业带里程189.322km~190.382km区间1.06km有10cm-40cm的水,该区间为湿地。开挖时使用挖掘机进行表土剥离作业,挖掘机表土剥离作业完成后再进行后续开挖作业,后续开挖土与表层土分开放置。进行回填作业时,按照管沟开挖作业施工反顺序,将开挖土依次分层回填,回填至地面标高时,将回填土平整,最后将均匀表土分散到施工作业区域。最后利用挖掘机将设备移动区域的表面进行松动和平整。

3.2.3 大气污染的防止 在进行管道穿越湿地时,施工便道和乡村土路经常洒水修护,保持路面湿润平整,车辆驶过不扬尘。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加遮盖物,允许时可适当将材料加湿。穿越中水泥运输使用遮盖物,加强密封保护,确保不扬尘。在搅拌水泥土时,尽量选择在无风时段进行,避免粉尘随风扩散至周围湿地,对于未使用完的水泥及时覆盖。施工设备产生的尾气是大气污染因素,故在机械选用上应尽量使用那些高效率低能耗低排量的设备。

3.2.4 动植物的保护 对于湿地两侧的树木严禁砍伐,对于作业带内的树木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在管道焊接时,湿地中间预留20m的断点,便于其他野生动物通过。在傍晚时,尽量停止作业,防止噪音影响鸟类栖息。在进行Nya河主河道施工时,用铁筛将河流中鱼类隔离,开挖导流渠,保持河水的流动性,鱼类通过导流渠能够顺利到下游产卵、发育。

3.3 施工后保护措施

3.3.1 建立环境保护档案 管道穿越Nya河湿地完毕后,项目部建立Nya河湿地环境保护档案,详细记录了管道穿越过程中的技术方案、施工方法和环境保护措施。同时记录了穿越过程中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等进行跟踪监测,实时观测湿地恢复的状态和过程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对照湿地恢复目标和系统健康标准,对湿地恢复效果进行评价。

3.3.2 环境保护后评价 湿地恢复实施后要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恢复效果后评价,以确定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检验管道穿越的湿地是否已经恢复到或接近于退化前的自然状态。《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检测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标准参考书,当穿越工程项目完成时,要对该项目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以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进行评价,对实际产生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析,主要涉及对项目决策中涵盖环境指标的,诸如对决策、规定、规范、参数的可靠性和实际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4 结束语

湿地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极易受到外界影响。Nya河湿地穿越工程在施工前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价,在施工中采取剥离表层、逐步回填方式,施工后进在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式,使整个湿地的扰动最小,环境影响程度最低,同时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完成,营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公路路面等级得到较大提高的同时,对养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其中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机动车运输量的大幅增加,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同时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公路养护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1 公路环境保护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2 公路养护的主要内容

按性质、规模及技术难易程度,公路养护工程可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和改善工程。其主要任务:一是保持公路及其设施的完好,对损坏部分及时修复;二是防治结合、治理存在的公路病害和隐患,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三是改善和增加原技术标准低的路段和构造以及沿线设施,逐步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

1.3 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公路养护必然影响环境,公路养护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养护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公路养护废料处理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养护作业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1.4 公路养护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养护作业过程中,因工程需要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对沿线周围环境的诸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使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为改善不适应交通量和载重需要的部分线形或拓宽路基,新铺筑路面,提高通行能力而实施的养护工程,施工中常要砍伐树木、占用土地,弃置土方、石方、改变天然排水系统和水域面积等,都会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施工中为方便施工,往往沿线形就地取土,随意取两侧边坡土以培路肩,而导致边坡植树被破坏,使雨季边坡溜、坍、失稳,造成水毁现象。

1.5 加热沥青对环境的污染

油路无论大、中修工程、都要耗用大量沥青。在沥青加热过程中,温度一般达到130℃~160℃其产生的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尤其是某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临路燃烧煤炭进行沥青加热,其产生的有害气体,直接散发到空气中,无任何防设施,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危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主要是汽车便道上的砂砾在路面行车辗压作用,部分颗粒被碾压作用下,部分颗粒被碾成粉末,随着汽车行驶的搅动飞散到周边环境及沿线居民区造成污染。二是运输过程中相当多车辆散装材料运输,尤其是没有防护包裹的不易自然分解的化工产品、由于车辆的震动,不时掉落路面而影响周围自然环境、特别是公路两侧的工程施工,大量的土石在运输中散落地面,经行车辗压和快速带动,所形成的大量粉尘飘散到空中,也对环境造成污染。

2 针对公路养护中环境污染采取的保护措施

公路养护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水平提高,必须列入议事日程、逐步进行解决。首先,应着眼于建设、养护与环境的整体效益,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的原则;其次,从沿线公路绿化入手,提高养护职工的整体素质,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铲除污染源。相关的措施如下:

2.1 加强公路绿化、防止水土流失。路边植树绿化。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2.2 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阳离子乳化沥青已在全国养路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整套理论知识、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从而避免热沥青加热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以代替部分热沥青的使用,减少污染。同时要增加养护机械的投入,推行养路机械化。在养护沥青搅拌料的生产过程中,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再增加净空气设备,通过采用电机加热和集中拌和,消除随处拌炒沥青混合料的现象,尽可能减少加热沥青对环境的污染。

2.3 加强路政管理、减少路面污染。公路通过养护和大修、中修、提高路线形,提高了路面等级和通行能力、但也增加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散落物对环境不良影响。因此,加强路政管理,当属必要措施。对造成污染的运输汽车,可收取一定的赔偿费、专用于路面保洁;加强装载机土石方汽车行驶路段的管养,及时清除散落的土料、石料、避免对周围环境及空气的二次污染。

篇12

关键词:国际环境措施世贸规则协调

一、环境保护:从gatt到wto

20世纪中叶,环境问题席卷全球,成为全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人们认识到:不保护环境,人类可能会毁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于是各国在将环境保护作为国内立法重点的同时,也通过缔结国际条约的途径保护环境,并将环境保护渗透于一切可能影响环境质量的领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绿化gatt(《关税贸易总协定》)或者说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就被提了出来。1971年,gatt专门设立了“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小组,反映了gatt开始将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并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来对待。“东京回合”达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表明,各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已经对贸易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并形成贸易壁垒,因而,消除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成了gatt法律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以及wto的产生,使协调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乌拉圭回合”在“环境小组”和理事会工作的基础上,最后通过了《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根据该决定,wto设立了一个对所有成员国开放的“环境与贸易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工作宗旨就是在不违背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前提下,负责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工作,协调贸易与环境两个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持续增长相互促进的目标。可见,在“乌拉圭回合”中达成的多个协定如《服务贸易总协定》、《农业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①都涉及到了环境保护问题。这表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保护对贸易的影响并不限于环境保护理念渗入世界贸易规则,国际社会早就开始缔结专门的国际公约对各种危害环境的自由贸易进行限制。如针对象牙贸易造成对大象的大量捕杀而使其濒危,硬木贸易导致东南亚地区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甚至对一些国家的生物资源和林木资源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危险废物贸易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巨大危害问题等。国际社会为此已经缔结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等环境保护公约,这些公约的宗旨就是通过限制贸易达到环保的目的,限制或禁止成员国的贸易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二、环境保护同自由贸易的冲突与解决

环境保护渗入国际贸易规则,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状况和经济实力上存在巨大差异,导致这两大阵营在对待贸易相关国际环境保护措施和世贸规则这两种不同的规则体系的态度上完全不同。发达国家鉴于自身环境优势和经济技术优势,一方面有意规避或者不遵守有关的限制贸易的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企图进一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废物;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用世贸规则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求保护本国经济。而发展中国家则恰好相反,来自发达国家的生态侵略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怀有警惕的心理,他们特别重视这些发达国家是否能够遵守那些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保护规则。

由于发展中国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者,这就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使用世贸自由贸易规则来抑制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一致努力,现有国际法和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约定,已经包含着大量考虑发展中国家弱势地位的条款。但是,发达国家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双重优势地位却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为此,国际环境法把“发达国家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大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以求达到在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实质的平等。在世界贸易组织体系内,wto规则也十分注意防止环境保护措施成为世界自由贸易的障碍,特别是防止其成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口实。然而,在国际交往特别是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往往凭借自身的优势地位,设置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也正是由于这些活动,常常引起国际讼争。所以,在当前国际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讼争,往往表现为环境保护措施与自由贸易规则之间的冲突。这就使探索如何协调环境保护措施与贸易规则之间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关于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取得了积极 进展。

为了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成员方制定、采用和实施技术性措施,除应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外,还应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必要性原则。成员方只能采取为实现合法目标所必需的技术性措施。这些合法目标包括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

2、采用国际标准原则。成员方如需制定技术法规,而有关国际标准已经存在或即将拟就,则各成员方应使用这些国际标准或其中的相关部分作为其技术法规的基础,除非这些国际标准或其中的相关部分对达到其追求的合法目标无效或不适当。

3、协调与等效接受原则。各成员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充分参与有关国际标准化机构,就各自采用或准备采用的技术法规涵盖的产品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并鼓励各成员方积极考虑将其他成员的技术法规作为等效法规加以接受。

4、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成员方不应期望发展中成员方采用不适合其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的国际标准作为发展中成员方制定技术性措施的依据。即使存在“国际标准”、“指南”或“建议”,发展中成员方仍可按照特定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采用某些技术性措施,以保护与其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本国技术、生产方法和工艺。鼓励发达成员方对发展中成员方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性措施方面提供技术援助。

除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之外,《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简称sps)在避免成员方利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设置贸易壁垒方面做出了进一步规定。根据sps,制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除了需要遵守tbt所规定的前述四项原则外,还需要遵守“以科学为依据”原则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

按照“以科学为依据”原则,成员方应确保任何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都以科学为依据,不能实施或停止实施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如果在科学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采取某种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只能是临时性的,并应在合理的期限内做出科学评估。从美国与欧洲共同体之间有关牛肉激素问题的争端的解决来看,《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的“以科学为依据”原则发挥了积极作用。欧洲共同体以在牛饲料中添加激素会危害人体健康为由,禁止从美国进口牛肉,而美国则认为欧洲共同体这样做没有科学依据,将欧洲共同体诉诸世界贸易组织,结果欧洲共同体败诉。②

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成员方在制定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时应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基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指进口方对进口产品可能带入的病虫害的定居、传播、危害和经济影响,或者对进口食品、饮料、饲料中可能存在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或致病有机体可能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做出的科学分析报告。③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与进口方确定“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④有直接关系。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果认为风险比较高,进口方确定的“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就比较高,采取的保护措施就相对严格一些;如果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果认为风险比较低,进口方确定的保护水平就比较低,采取的保护措施就相对宽松一些。但是,sps规定,无论进口方确定的措施是严还是松,都应考虑将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对贸易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目标。”⑤

从tbt和sps的规定可以看出,为了保护环境,成员方可以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但是wto规则对于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规定了限制原则,即:一旦成员方采取的保护措施违背了不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等,就构成贸易歧视或贸易壁垒。在1990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金枪鱼案中,就可以看到这些原则的价值。美国以保护海豚为由禁止进口金枪鱼,世贸组织则认为,美国的做法违反国民待遇原则和自由贸易原则,结果美国败诉。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是认为美国不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动物,而是美国保护动物的做法违反了wto的自由贸易原则。换言之,如果美国对本国渔民也采取相同的措施,那么美国的做法就是恰当的了。正因为美国采用了差别待遇的做法,可以看出美国的真实意图不在于保护动物,而是以保护动物之名行保护本国渔民利益之实。

三、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与世贸规则的适用与协调

由上述可见,wto一系列规则实际上在努力协调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关系,其具体表现在:它既明确规定为保护人类、动物、植物、自然资源,成员方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又规定这些措施不应成为歧视和变相限制自由贸易的手段。因此,wto既要扩大货物和服务的贸易,同时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寻求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查字典 网

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保护措施的初衷在于通过控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的产品以及产品生产设备和工艺的贸易来减轻对进口国的环境压力,本质上也是为了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wto规则与环境保护国际规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这种一致性丝毫也不能掩盖两者的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它所规范的贸易通常明显地影响环境与自然资源,而wto规则主要是以贸易自由为目的的,贸易所涉及的产品本身并不明显有害于环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