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计划范文

时间:2022-07-26 21:33: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曼哈顿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曼哈顿计划

篇1

人类虽然已经征服了太空,却对我们头上重约三斤的神经中枢知之甚少。人脑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其内部构造和运行机制不可能简单地与人类创造出的电脑相比,其功能也远比想象的更加强大。一些怀疑人脑工程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对苍蝇大脑的认识仍不全面,更不用说比其复杂万倍的人脑了。随着科技和理论认识的发展,人类对大脑的认识正逐渐从不可能走向可能。

心理学的发展让科学家发现了探索大脑的科学路径。人脑与电脑最大的差别,在于潜意识、情绪等难以被量化的非理性因素在人脑中占据重要地位,医学、生物学等方法对这些随意性很强的非理性因素办法不多。心理学则在这方面有独到优势。如今的心理学已经与弗洛伊德时期大相径庭,不再简单地将潜意识归结于人类的动物性。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在解释、分析潜意识上已经取得了若干成果,并借助新的脑部探测方法不断完善。

核磁共振、染色蛋白等医学技术使人类能够更加科学、人道地研究大脑。人脑研究的最大障碍并非技术,而是人性。研究人员无法用人体试验的方式研究大脑,只能寻找一些由于天生或后天原因部分丧失脑功能的病人,探究大脑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而这些研究对象实在太少,这导致脑科学进展缓慢,远不如对人类其他器官的研究。如今,依靠经颅磁刺激技术,科学家能够用一种可逆、安全的方式扰乱特定大脑区域的活动,模拟部分脑功能丧失的研究对象。

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显著增强了人类研究脑科学这类复杂问题的能力。脑科学研究的另一大难度是大脑的复杂性,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脑内部有近1000亿个神经元,彼此通讯,形成100万亿个突触,数量之繁密,胜过整个银河系的星辰,这导致研究人脑功能是无法用人力完成的任务。但如今,随着计算机及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经有信心跟踪每个神经元及脑部信息处理的具体过程。

这些因素都是美国在此时启动“人脑工程”计划的主要原因。2013年4月,奥巴马宣布实施该计划,邀请全美顶尖脑科学专家对计划进行前期调研和战略规划。9月,专家组确立了九个研究领域。到2014年4月,美国政府设计出该计划的雄伟蓝图,未来7至12年,美国将试图弄清每个脑细胞的类型及其内在联系。奥巴马政府决定从预算中拿出1.1亿美元支持该计划,将先绘制出一份“人脑地图”,指引后续研究。

计划启动前后,美国在人脑研究上已经出现了若干进展。7月,美国国防部宣布,该部门下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已经开始对人脑的记忆功能进行研究,希望找到能够帮助士兵恢复记忆的办法,实验室中的一位教授称,实验室已经发明出一种设备,可用无线方式传输人脑中的信息。此外,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开发出一种光敏感蛋白,它将能够替代现在脑研究中向脑中植入的传感器,帮助科学家模拟大脑神经细胞变化。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团队对人类胎儿发育过程中的脑部发展进行了基因跟踪,发现了若干可能与脑部疾病有关的基因缺陷。该研究所还了小鼠大脑连接图谱,此图谱是全世界首个哺乳动物全脑神经元连接图谱,对人脑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精神领域的核革命

奥巴马在宣传“人脑工程”时主要提及该技术将用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并将该技术与美国曾经推动的人类基因图谱工程类比。但是,“人脑工程”比基因图谱更有攻击性,并不仅仅被用于医学,而具有更为广泛的战略功用和意义。

首先,“人脑工程”开启了脑科学商业化的大门。美国政府支持该项目,意味着美国社会关于脑科学伦理道德的争论将画上句号。像转基因、干细胞研究一样,美国社会对脑科学也一直存有疑虑,担忧这一技术可能被用作“洗脑”。这种忧虑的消失意味着美国脑科学研究将大踏步向前进,并且将被迅速推入商业市场。美国政府估计,人脑工程将起到类似于曼哈顿计划、星球大战计划或人类基因图谱计划的作用,成为带来一场全方位科技革命的启动器。奥巴马称,每在人类基因图谱方面投入一美元,就能带来140美元的收益,脑科学的倍增效应可能更加明显。如果该计划能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就能为美国每年省下数千亿美元的医疗费用。此外,脑科学研究可以揭开大脑高智能、高效率、低能耗之谜,可能对信息科技带来深远影响。IBM的科学家已开发出一款类似人脑运算“神经突触计算机芯片”,这种高能低耗的芯片将逐渐取代传统的中央处理器。

其次,“人脑工程”在国家安全领域也有巨大潜力。美国推动“人脑工程”的经费将大部分来自国防预算,这项技术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浓重的军事色彩。该工程将辅助美军正在推进的无人机、战场机器人计划,提高这些无人装备遥控作战的精度、反应速度和作战技巧。

此外,“人脑工程”在提升美军士兵作战能力上也会有显著作用,它能帮助作战指挥员和士兵避免认知上的死角,提升应急预判能力,甚至可能开发出相关药物帮助士兵减轻实战的疲劳和紧张感。

“人脑工程”在作战演练上也将大派用场,未来演习可能借助人脑感知系统,在虚拟现实的战场中完成。演习的真实感、实战性将更强,参演士兵的危险性却将明显下降。

在情报领域,“人脑工程”将提升美国情报部门分析、整合情报信息的能力,原先大量需要由情报人员亲自翻译、理解的信息,未来将交由仿真电脑完成。“人脑工程”还将带来一场情报研究的革命。冷战时期,中情局即开始结合人的面部表情、举止研究其性格特征,而如果美国完全搞清了“大脑中的每个细胞”,那么这种针对特定人物的“读心术”将更加科学、准确。该技术甚至可能帮助审讯者提取嫌疑人脑中的记忆或信息。

篇2

Arnold Consengco:中国医药行业主要由药品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组成。从传统角度看,中国医药行业更注重于生产环节和内部管理环节,而不是采购、运输、存储、分类、配送、跟踪等环节。过去主要的弱点在于缺乏有效的跨地区医药配送基础设施,这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的控制难度,严重影响了企业利润。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市场上,我们的医药行业客户皆通过曼哈顿的解决方案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曼哈顿在医药领域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为客户提供最适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订单管理和库存优化方面,我们可以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改善产品的分销渠道,平稳快速进入三、四级城市。

记者:近年来,曼哈顿参与了国药的众多物流中心项目,请介绍具体情况。

Arnold Consengco: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药品经销商,业务遍及中国各地。在国药项目中,最大的挑战在于他们需要一个伸缩自如的解决方案,用以支持随业务增长而不断扩大的配送网络。2006年,经过深入分析和评估,国药控股选择曼哈顿作为其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商,在国药控股上海配送中心率先实施曼哈顿高度集成和先进的仓储管理解决方案(WMS)。该系统通过提高库存透视度,加强供应链综合数据共享,能以更高的效率进行货品流通管理。其特点在于,功能强大、便于配置,能实现复杂供应链中各个流程的自动化,减少误差,提高运作效率,从而帮助国药控股降低了成本。

不仅如此,曼哈顿解决方案的集中采购和配送网络整合能力还帮助国药控股提高了供应链的绩效,增强了公司的核心业务竞争力。同时,也增强了国药控股在中国物流配送领域,以及制药厂、零售商场及其他下游客户中的声誉。

目前,曼哈顿已经成功为国药控股的多个配送中心提供了供应链解决方案,近期国药将其物流系统升级至曼哈顿SCALE及曼哈顿开放式仓储管理系统最新版。可以说,国药受益于功能更全面的曼哈顿解决方案。供应链解决方案已成为国药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素,增强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记者:从专业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度,曼哈顿如何看待现阶段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可以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持?

Arnold Consengco: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已成为关键。为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准确、按时完成订单的同时,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加强质量控制。由于在研发领域投入巨大资源,曼哈顿的基本解决方案都能达到GSP规定的货物追踪和监控要求。此外,曼哈顿在整合不同物料处理设备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医药行业是至关重要的。曼哈顿解决方案还能够在复杂的自动化环境中管理和处理大批量的信息,同时达到政府最新的GSP标准要求。借助该方案,医药企业通过采用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监控和加快医药产品流通,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中心产出率。另外,我们每年都向客户提供重要的系统升级和增强维护服务,可以帮助客户减少软件的总体拥有成本。

记者:曼哈顿一直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其供应链优化的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着手?

Arnold Consengco:在中国,这个情况比较特殊。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物流基础设施还相当不成熟。政府正致力于制定推动一个全面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使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可以享受和大城市同等的医疗服务。由于需要覆盖的地域网络相当庞大,在三、四线城市提供这样的服务面临相当太的挑战。

在此情况下,供应链优化的关键点是在供应链优化中心的周围节点,如药店、医院和配送中心,维持相当的服务水准。医药流通企业在一个多层次的供应链网络中必须非常注重补货优化和交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在中央配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间进行安全库存优化和交通网络优化。此外,如何进行订单管理是关键,如何确定交货的先后次序、地点,以哪个供应商为源头等,都会影响到实际的服务水平。

中央配送中心应该能够在一个多层次的销售网络中进行补货优化,确保交通运输网络得到优化,并减少成本,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空间利用率,进行库存订单优化,以保证订单可以分配到最适合的区域配送中心,择优选取供应商,以一贯的服务水准,准确及时送达医院、诊所、药店等最终交货地点。

篇3

纽约已被视为最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之一,甚至达到了令人瞠目的高度――如果单独计算,其房地产价值甚至会让二十国集团中的一些国家不得不俯首称臣。这就意味着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南非、沙特阿拉伯和印尼,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还不如一个纽约市的房地产价值。根据新浪财经披露,纽约财政专员吉哈(Jacques Jiha)在声明中表示:“今年的税务数据清晰地体现了纽约房地产市场的成长。尤其是在出租公寓领域,占据了纽约建筑活动的36%。”居住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自然也居高不下,哪怕当地经济疲软也不能让其走低――Rent Jungle的数据显示,一间卧室的公寓平均租金每月超过3000美元。这几年,中国企业去曼哈顿投资的案例屡见不鲜。万科、绿地、中建、SOHO这些大型开发商和央企背景的保险公司都持动辄几十亿美金大举进入了曼哈顿,或整栋收购地标大厦,或与当地开发商联合开发商综合体和高端住宅。而对于个人买家,比较活跃的苏富比华人经纪Allen表示,目前,中国买家更喜好相对低总价的小户型,对房价持有成本更加精打细算。

今年的纽约新开发的土地取得将愈来愈少,可开发的土地均价一路在上扬,开发商始终不渝的囤地,所以新建的公寓价格抗跌性强。但是买地的区域已经慢慢扩散到曼哈顿以外较偏远地区,如皇后区、布鲁克林、史丹顿岛以及新泽西的沿岸地区,因此这些新型区域在2016年之后会成为地产快速爆发的增长点。租金涨幅将超越房价涨幅,纽约人的租房成本变得更加难以负担,此外,在2015下半年的空置单位租金报价以两位数速度在增长。先追溯下曼哈顿辉煌的2015房产年。CityRealty报道指出,曼哈顿2015年房屋售价中位数达到110万美元,在这里只有保值优质资产,产权公寓销售中位数达到历史高位160万美元,比2014年高出10万美元。 但是,堪称曼哈顿“帝王”价的是一套9150万美元one57物业 ,将此举“豪掷千金”地收入囊中的便是大名鼎鼎对冲基金老板 Bill Ackman。在其后不久,又催生一桩“金蛋大买卖”是亿万富翁 Len Blavatnick,其创下又一个Co-op记录,他花了7750万美元买下了834 Fifth Ave(这个也是2016年第二高的一笔交易)。

然而,相对于上海楼市,在去库存不断加码的政策刺激下,从不久前千万豪宅瑞虹新城北塔一经推出,352套房源在5小时内被“秒抢”而光,再观察下各区县房产交易中心“人头攒动”景象,这场面瞬间引爆了沪上地产圈。瑞虹新城的地段充其量就是个外来“打拼”一族们的聚集地,治安相对差些。相反,则以同样的价格即可购置到曼哈顿心脏带的稀缺公寓物业。这或许是上海人民的刚性需求,春节过后的“起蓬头”的;还是真正预示着那摇摇欲坠的市场“泡沫”时代将终结。上海人口红利一去不复返,老龄化的社会进程已悄无声息地逼近,每个人手里都攥着多套产能过剩的房屋资产,它会像昨日的日本东京一样,在人口的危机上越走越远。由于深受泡沫经济之苦,自1990年起至今经过了20年的艰难调整,虽然已基本回到了1985年地产泡沫发生前的水平,但是市场依然疲软。如今的上海将会向着昔日的东京的看齐还是依然坚挺地导向纽约,真得可以拭目以待!而纽约却永远都透着活力与自信,投资客的乐园,建筑师的天堂,银行家、金融家的决胜场。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纽约房地产严苛的建造标准和坚如磐石的市场价格。

为什么说新泽西城会成为下一个布鲁克林?

纽约五大区中,布鲁克林超过曼哈顿成为纽约地产上升最快区域,当地房产价格和交易量将持续走高。长期以来,布鲁克林一直以高性价比着称。随着热播美剧《破产姐妹》的轰动,布鲁克林已升级为全球时尚之中心,当地房价扶摇直上。近两年,新泽西的城市规划也在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此居住。原因很简单,房价更低,房间更大,而且通勤时间可以接受。更受到许多海外投资客们的青睐,不仅是房价节节攀升,更拥有较为宽敞的生活空间和安静的居住环境,一下就成为了投资界的黑马。新泽西州是第四小的州,根据不完全统计纽约仍然是全美人口之最,依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新州也是人口密度较高的枢纽地。该州主要产业有房地产、制造、批发贸易、金融保险等。因为纽约的物业昂贵,工薪族们负担不起,但他们来往于纽约上班,却选择这里长居于此。所以造成大量人口不间断地涌动到这,能够促进稳定的租房及置业需求。有权威的地产杂志甚至预言泽西城会成为下一个布鲁克林。很多在纽约市工作的人,家安在新泽西,新泽西州在2013年人均收入全美第二。

新泽西城的哈德逊河畔,可谓是纽约的“第六区”。 绵延18公里的河岸线使得泽西城成为新州人口数仅次于纽瓦克的第二大城市。泽西市发展迅速:如果以区域和环境划分,泽西城可以分为三大块。第一块就是Waterfront:最直接靠近曼哈顿的哈德逊沿岸区域。作为另一个亮点 Newport Centre,它是一个80年代才刚刚开始商业与住宅建设的地区,与曼哈顿市中心与隔河相望,交相辉映。

第二块区域位于城中心的Grove Street一带,是泽西城的历史古迹保护区。在这里可以找到和布鲁克林Park Slope氛围相似的精致小店和咖啡馆。第三块区域是再往内陆的Journal Square一带,现在那里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但已经受到了许多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新建的高楼大厦也正在那里拔地而起,已经预示着下一波的发展势头。

其中,新泽西州博根县哈德逊河滨地区的Edgewater,已经受到了许多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新建的豪华住宅,已经预示着下一波的地产发展势头。正因为泽西市的房产市场发展脚步紧追布鲁克林房产的脚印。Edgewater是博根县的江景豪宅板块,它甚至拥有比曼哈顿更好无敌河景视角,别有一番繁华滋味。这里是金领人士的置业首选,徜徉于Whole Foods或Trader Joe超市里享受有机食物。这里还曾举办过全球F-1大奖赛,赴一场参加赛车比赛,拓展朋友圈子。拥有4个全新水上巴士码头,交通便捷。在Edgewater的学区,均有184所私立学校,另外有多所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始终在全美前列。

推荐新项目:389E 89

389 E 89 公寓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上东区,具置是在圣89街和第一大道的街角处,大家都会称呼这里为yorkville,这里附近临近若干个曼哈顿好学校。除此之外,步行10分钟的范围内,卡耐基公园、博物馆、教堂、购物中心、电影院以及楼下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店和餐厅,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第二大道规划中增添的地铁车站。

设施配套:

389 E 89 公寓拥有安全便捷的居住配套:24小时门卫、健身中心、居民休闲中心、儿童乐园、和33层可360度环视曼哈顿无敌全景的屋顶露台。389 E 89 公寓共33层,共拥有156套公寓,始建于2002年。此次重新翻修(除外墙之外,项目内容全部翻新),由著名的澳大利亚设计师 ParisForino操刀,拥有高标准的装修设计,拥有超大落地窗、实木地板、美诺电器厨房、土耳其大理石地板和台面的浴室等国际化高标准的装修。

价格面积:

项目预计在2016年第三季度完工。虽说曼哈顿的地段寸土寸金,但389 E 89 是曼哈顿的实惠之选,高标准的全新品质下,价格却很有性价比,从$1400美金/平方英尺起。一房户型(使用面积:58.4平方米)在90万~120万美金,2房户型(使用面积:102~130平方米)在160~240万美金,3房户型(使用面积:122~147平方米)在200~300万美金之间,这样的价格在曼哈顿目前的房地产市场270万美金的中位置对比下非常有诱惑力。

推荐新项目:The Pearl

The Pearl位于新泽西州博根县哈德逊河畔Edgewater。凝聚了全美顶尖设计师的精华之作,将现代主义的奢华生活的新风尚体现的淋漓尽致。“全美第一高楼”自由贸易塔的世界著名建筑师设计师斯基德莫尔为他亲自操刀。室内设计由美国顶尖住宅设计师著名的由艾伦坦斯利倾力,全落地玻璃窗设计,最大程度享受河景资源和采光系统。“哈德逊河上的珍珠”因此得名。

设施配套:

The Pearl24小时服务台前台/门卫,健身中心,可俯瞰纽约哈德逊河的室外温水游泳池,社交俱乐部,开放式河景花园,景观屋顶平台,烧烤派对区域,哈德逊河社区私人码头(可饲养宠物,与爱宠共享美景)。The Pearl配备霍尼韦尔智能住宅保安对讲系统、三星入户房卡、美国顶级奢侈厨房电器品牌Sub Zero冰箱等。

价格面积:

The Pearl1房户型(使用面积:88平方米)价格约70万美金,2房户型(使用面积:约130平方米左右),价格在110-130万美金,3房户型(使用面积:167平方米左右),价格在160-170万美金。如此高品质的奢华住宅,价格仅需曼哈顿一半。

搬家押金(会退还) $500-$1000

搬入费(不退还)$350-$1000

豪宅税 1%的购买价当购买价超$1,000,000

购房者律师费 $1500+,请与律师洽谈

权威解读:Q&A

魏勇: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工程学学士、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罗格斯商学院商业管理硕士。自2002年开始涉足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土地,商业及住宅类地产投资项目。目前担任香港维越国际有限公司总裁,专注个人及家族海外资产配置,税务规划,及保险和地产基金设计。

Q:关于纽约典型性地段特征,介绍下房产市场情况?分析下从老牌场长岛到布鲁克林 、皇后区的崛起,当下这些地区是否仍然具有投资价值?

A:第一,我的建议是如果有预算,还是投资在曼哈顿比较保值。纽约的金融区,以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为龙头,被称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曼哈顿主要由一个岛组成,并被东河、哈得孙河以及哈莱姆河畔区域。同时拥有大量的高中和大学,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50的知名学府如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以及洛克斐勒大学,也是热钱投资的主要流向地。

第二,布鲁克林一直是纽约这几年最火的地区,从交通环境等角度来说,布鲁克林很区都非常有潜力:因为布鲁克林很多人被认为是遗忘的区域,交通、环境等在过去都有改观。说明布鲁克林越来越受到关注,它的价格也已经渐渐地靠近曼哈顿,例如在正在建造在Prospect Heights区域上的Barclays Centre,需要花30-45分钟乘坐地铁分钟上下班往来于曼哈顿,其房价已经可以媲美曼哈顿了。

第三,长岛,位于纽约市东部,素来有“富人区”的称号,历史上很多纽约的大富豪,例如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长岛距离曼哈车程一个小时。目前长岛房产特点越来越明显,主要可以分为好学区的和治安安全性。拥有门禁的美国纽约长岛房地产非常受中国买家的钟爱,因为许多中国买家的配偶不在此居住,缺乏安全感。

第四,皇后区,各色各样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能够接触到各种文化。在杰克逊高地 (Jackson Heights)的街道上,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印度纱丽,而西班牙语不绝于耳。例如,在2014年底推出Forest Hills,销售量惊人,这是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

Q:对于纽约城外的开发项目包括新泽西地块,是否将成为人们新的投资热点?在新房开工量等其他条件都不差情况下,为何涨势总是有点吃力?未来会不会超过纽约的一些热点地区?

A:新泽西是值得注意的地区,虽然有重大的新发展,那也是在2008年发生次贷危机之前,很多新的房屋已经在计划中被建造,可是建成后变成了产能过剩。我认为新州的博根县哈德逊河畔将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地区,在地理上非常接近曼哈顿,通勤方便。

篇4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科学家就以爱因斯坦的理论为基础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一种伴随着能量释放的物理现象)。随后,德国开始研制核武器。

在希特勒掌权的德国,许多科学家受到迫害,纷纷外逃。不少科学家逃至美国,并带去了一条重磅消息:德国在研制原子弹。

一千克铀(一种核原料,相当于原子弹的“炸药”)发生核裂变时产生的能量是相同质量的TNT炸药爆炸时产生能量的2000万倍!科学家们深知原子弹的威力,如果纳粹德国拥有了原子弹,世界将被拖入地狱。

一些科学家到处奔走,呼吁美国研制原子弹。起初,美国军方对这些科学家的说法感到不可理喻,他们完全想象不出世上会出现这种恐怖的“超级炸弹”。后来,科学家们找到已经获得诺贝尔奖、名声显赫的爱因斯坦,他们联名向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研制原子弹的建议。

罗斯福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并拨款6000万美元用于原子弹的研发。6000万美元对于研制原子弹来说少得可怜,后来费用不断追加―美国制造出3颗原子弹共花费了25亿美元。

曼哈顿计划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随即向日本宣战。战争促使美国加快了原子弹的研制步伐,1942年6月美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曼哈顿计划正式启动。

美国将分散在各地大学、实验室以及军队中的原子弹研制单位全部联合起来,各单位分工配合,加快研制速度,以便赶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

1942年12月2日,在物理学家费米的指导下,第一座实验型原子反应堆(核原料在反应堆中发生核裂变)在芝加哥大学建成,科学家们可以控制核裂变了。

1943年春天,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被任命为曼哈顿工程的技术总顾问。奥本海默是个出色的领导者,在他的带领下,参与原子弹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像疯狂运转的齿轮,通力配合,使研制工作按照严格的时间表迅猛推进。

菠萝们可能会问,此时德国的原子弹研制进展如何?

德国的原子弹

1938年奥托・汉因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发现核裂变现象后,一位汉堡大学的教授向德国最高统帅部建议研制原子弹。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26日德国制定了原子弹研制计划―“U计划”,诺贝尔奖获得者、与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家海森堡是德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的领导者。

篇5

――受领奖章人之上流奖章之书

于是最终,在那最后的一幕,巴别塔已然耸立于云霄之间,许许多多的强壮之人正在新的期望的激励下为它的完工而努力。当他们完成顶部的时候,统治者(也许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吧)相形之下显得无知愚蠢起来;而人类好似忽然尽察世间万事,最终取得了他们应有的位置,而且马上运用他们全新的洞察力开始了新的生活。。。。

――F.Dostoyevski,《魔鬼》

我们从你那里取得我们需要的,把我们不需要的丢弃在你的脸上。

一砖一瓦,我们将会移走阿尔罕布拉宫,克里姆林宫和卢佛宫,把它们在哈得森河岸边从新建造起来。

――Benjamind.C.《纽约之镜》

天空的边界

曼哈顿的摩天楼是在1900至1910的发展过程中诞生的。它的产生代表着城市发展中的三个迥然相异的突破点的偶然重合:这三点在经过了一段各自独立的发展以后,终于汇聚成一个系统体系。

1.对现实世界的复制

2.塔的合并

3.街区的划分

要明白纽约摩天楼在当时的希望和潜力(和它们现在作为普通形象出现之现实不同),有必要在以上三项建筑学上的突变被曼哈顿的建设者们整合成一“荣耀之整体”之前,对三点分别加以定义。

1.对现实世界的复制

在楼梯的时代,所有两层以上的楼层都被认为是不适用于商业的,而五层以上则难以居住。1870年以后的曼哈顿,电梯最大程度的释放了底层以上的横向平面的扩展。

奥梯斯的装置改进了以往无数欠乏考虑的方案,从而在一个大都市的悖论中展现了它们的过人之处:距离地面的距离越远,和自然的沟通就越紧密(例如光线和空气)。

电梯就是最终实现自我满足暗示的场所:他窜得越高,抛弃在他后面的场景越不值得留恋。它还在重复和建筑质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电梯四周聚集的层的数量越多,它们就更加自发的会聚成一个整体。电梯产生了第一种建立在缺乏清楚联系基础上的审美。

80年代的早期,电梯和钢结构相遇,后者能够在自身不占用大量空间的前提下支撑新近开拓的领域。

在这两项突破的相互增强之共同功能下,现在任何地段都可以无限增加的方式大量繁殖楼层空间-我们称之为摩天楼。

法则

当1909,这个被世界之塔允诺为世间重生之日降临到曼哈顿的时候,在其卡通化的外表下实际描述了摩天楼理想形式的法则:一个瘦长的钢结构体系,支撑起84层平面,每一层都和原有的地段同等大小。

这些人造平面的每一层都被作为一个初原的地域,好似其他任何层都不曾存在,建立起一块严格私蔽的疆土:围绕着一座独立的乡村住宅,旁边还有一些附属设施,牲棚仆人,茅舍小屋等。

84层平台上的所有别墅展现了社会大众对从乡村风格到富丽堂皇的多样性渴求;这些从花园,了望台等诸如此类建筑风格的有意强调出的交换布置,在每一个电梯停处都有一个不同的风格,体现出一种含蓄的理想,全都被构架毫无偏倚的支撑。

同样,建筑内部的生活也是大相迥异:82层边缘有一头驴子在向内部畏缩,而81层则有一对世界主义的夫妇在向一架飞机招手致敬。各层上的偶然事件是如此剧烈的不相连贯,以至于它们难以被作为一整幕情节的各个部分而加以接受。每个空间区域的不相干联看起来似乎和它们整体作为一座单独建筑这一事实相冲突。这张图示强烈的表达出这样一种意向:结构作为整体是建立在其内部平台的独立性被发掘和保持的前提下,其成功和否应以其在支撑平台共存的情况下是否干涉了它们的生活加以衡量。

建筑变成了个体私密的堆栈。84层中只有5层是可以看见的,其他各层隐藏在其下的云层里,被另外各种活动所占据。每一层平台的用处在建造前都无从知晓。别墅盖起来,又塌下去,还可能被其他设施代替,不变的只有结构框架。

从城市学的角度来说,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一块指定地段难以再被赋予任何独立的事先确定的用途。从现在起,每一块都市划地,至少在理论上,能够容纳同时发生之各种活动的难以预见和不稳定的混合,这使得建筑和之前相比更短于深谋远虑,而规划的预见性也受到了限制。

“策划”人们的生活变得不再可能。

熨斗大楼的纯粹的土地增殖缺乏意义;大都会生活大楼有意义,但这种意义却被其表面上的独立和其地段只是同一街区的许多块地(每一块地都拭目以待,期望抢在其之前)之一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所伤害;而麦迪逊广场花园也缺乏足够的金钱以用来证实其铺张奢华的隐喻的合理。

但是当三者放到一起,它们的缺点就便成了强势:高塔赋予土地的增殖以意义,而后者又使得地面层的隐喻在财政上不在成为新问题,对于整个街区的占据也保证了作为整个岛屿的占有者的高塔的独立性。

真正的摩天楼就是这三方面融合的产物。

大教堂

在“定格”之后的四年,第一座建造出来的合并体——Woolworth大楼

——完工于1913年。它的底部向上伸展了27层,支撑着高达30层的塔尖,而且这个嫁接体占据了整整一个街区。但是这个“荣耀之整体,近乎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只实现了摩天楼的部分潜质。它更近乎于一部现实主义的大师手笔:新的建筑类型计划中的突破并没有被挖掘。Woolworth从底部到顶层全都用于商业。塔的部分被分割成办公套间,饰以不相关联的装饰主题——一个帝国风格的房间紧挨着一个混合着佛兰芒人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式风格的会议室——而底层则配备着现代的行政业务:档案,电传,自动收报机,压缩空气管道,打字小组等等。

室内都是商业,而室外却是近乎纯精神性的。

“夜幕降临时,沐浴在灯光中的大楼好似披上了一件明亮的外罩;抑或是在清楚明亮的夏日清晨,它宛若沉浸在圣约翰的注视中的天堂的雉堞般刺入天籁,唤起即使是泪水也无法表达的感情....作者注视着这一奇迹,并称之为‘商业的大教堂。’”

Woolworth大楼实际上并没有为城市的生活作出任何实质上的修改和突破,但它事实上的存在却激发了对于建立奇迹的渴望;一个有史以来从未被建造过的巨大物体,同时被看作是无实体的,反重力的:“粗鲁的原始材料被剥夺了密度,被猛抛到天空中去挑战它的魅力....”

大楼于1913年4月配备了电力系统,“Wilson总统按下了白宫中的小钮,随即80000盏明灯照亮了大楼....”

通过以上一番哗然天下的表演,Woolworth大楼具有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现实的:“14000余人,近乎一个城市的人口”;另一方面是无形的:“通过兑换和交换,人类的精神终于把大家联合为一体,减少了战争和流血的灾难....”

自我纪念

当超过了一个临界的体积之后,结构本身就具有了纪念碑的意义,至少单纯从体形上它能引起人们这方面的期待,即使它所承载的个体活动并不需要纪念性的表现。

这一系列纪念碑展现了一种对于传统的象征主义的根本上的精神伤害:它物质上的表现并不代表一种抽象思想,一系列格外重要之处,一个三维的,清楚可读的社会层级,一个纪念碑;它只是它自己,尽管如此这纯粹的体形仍然无法避免被披上象征意义——一个空白,对于意义来说就像公告板对于广告。它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赞美着它的不合比例的存在和无动于衷的自身创造的过程。

这一座20世纪的纪念碑是一座自我纪念碑,而其最完美的体现就是摩天楼。

为了使自我纪念的摩天楼变得适于居住,发展了一系列辅助的策略以满足两种看上来总是冲突的要求:其一是纪念性,代表着永恒,坚固和平静;而同时还要能提供最大程度的高效率,“改变生活”,这一点,从定义上是反纪念性的。

乌托邦的双重生命:摩天大楼

从地面到星空没有简捷易行之途径。。。。

――受领奖章人之上流奖章之书

于是最终,在那最后的一幕,巴别塔已然耸立于云霄之间,许许多多的强壮之人正在新的期望的激励下为它的完工而努力。当他们完成顶部的时候,统治者(也许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吧)相形之下显得无知愚蠢起来;而人类好似忽然尽察世间万事,最终取得了他们应有的位置,而且马上运用他们全新的洞察力开始了新的生活。。。。

――F.Dostoyevski,《魔鬼》

我们从你那里取得我们需要的,把我们不需要的丢弃在你的脸上。

一砖一瓦,我们将会移走阿尔罕布拉宫,克里姆林宫和卢佛宫,把它们在哈得森河岸边从新建造起来。

――Benjamind.C.《纽约之镜》

天空的边界

曼哈顿的摩天楼是在1900至1910的发展过程中诞生的。它的产生代表着城市发展中的三个迥然相异的突破点的偶然重合:这三点在经过了一段各自独立的发展以后,终于汇聚成一个系统体系。

1.对现实世界的复制

2.塔的合并

3.街区的划分

要明白纽约摩天楼在当时的希望和潜力(和它们现在作为普通形象出现之现实不同),有必要在以上三项建筑学上的突变被曼哈顿的建设者们整合成一“荣耀之整体”之前,对三点分别加以定义。

1.对现实世界的复制

在楼梯的时代,所有两层以上的楼层都被认为是不适用于商业的,而五层以上则难以居住。1870年以后的曼哈顿,电梯最大程度的释放了底层以上的横向平面的扩展。

奥梯斯的装置改进了以往无数欠乏考虑的方案,从而在一个大都市的悖论中展现了它们的过人之处:距离地面的距离越远,和自然的沟通就越紧密(例如光线和空气)。

电梯就是最终实现自我满足暗示的场所:他窜得越高,抛弃在他后面的场景越不值得留恋。它还在重复和建筑质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电梯四周聚集的层的数量越多,它们就更加自发的会聚成一个整体。电梯产生了第一种建立在缺乏清楚联系基础上的审美。

80年代的早期,电梯和钢结构相遇,后者能够在自身不占用大量空间的前提下支撑新近开拓的领域。

在这两项突破的相互增强之共同功能下,现在任何地段都可以无限增加的方式大量繁殖楼层空间-我们称之为摩天楼。

法则

当1909,这个被世界之塔允诺为世间重生之日降临到曼哈顿的时候,在其卡通化的外表下实际描述了摩天楼理想形式的法则:一个瘦长的钢结构体系,支撑起84层平面,每一层都和原有的地段同等大小。

这些人造平面的每一层都被作为一个初原的地域,好似其他任何层都不曾存在,建立起一块严格私蔽的疆土:围绕着一座独立的乡村住宅,旁边还有一些附属设施,牲棚仆人,茅舍小屋等。

84层平台上的所有别墅展现了社会大众对从乡村风格到富丽堂皇的多样性渴求;这些从花园,了望台等诸如此类建筑风格的有意强调出的交换布置,在每一个电梯停处都有一个不同的风格,体现出一种含蓄的理想,全都被构架毫无偏倚的支撑。

同样,建筑内部的生活也是大相迥异:82层边缘有一头驴子在向内部畏缩,而81层则有一对世界主义的夫妇在向一架飞机招手致敬。各层上的偶然事件是如此剧烈的不相连贯,以至于它们难以被作为一整幕情节的各个部分而加以接受。每个空间区域的不相干联看起来似乎和它们整体作为一座单独建筑这一事实相冲突。这张图示强烈的表达出这样一种意向:结构作为整体是建立在其内部平台的独立性被发掘和保持的前提下,其成功和否应以其在支撑平台共存的情况下是否干涉了它们的生活加以衡量。

建筑变成了个体私密的堆栈。84层中只有5层是可以看见的,其他各层隐藏在其下的云层里,被另外各种活动所占据。每一层平台的用处在建造前都无从知晓。别墅盖起来,又塌下去,还可能被其他设施代替,不变的只有结构框架。

从城市学的角度来说,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一块指定地段难以再被赋予任何独立的事先确定的用途。从现在起,每一块都市划地,至少在理论上,能够容纳同时发生之各种活动的难以预见和不稳定的混合,这使得建筑和之前相比更短于深谋远虑,而规划的预见性也受到了限制。

“策划”人们的生活变得不再可能。

1909年的这一方案刊于老的《生活》杂志,一本大众刊物,而且出于一位漫画家之手,而同时代的建筑杂志还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巴黎美术学院派的怀抱中这一事实说明在世纪早期“大众”比曼哈顿的建筑师更为深远的以直觉体察到摩天楼的前途,当时存在的对于新形式的地下性的集体对话当中,官方建筑师是被摒弃在外的。

托辞

1909法则的梗概以其乌托邦式的原则特征为曼哈顿摩天楼在一块单独城市地区上的初原地段的无限复制阐明了基本条件。

由于每一块地段都需要满足其自身独特的企划用途,这一点超出了建筑师的控制,摩天楼成为了一种不可知的城市主义的手段。虽然具有物理上的固定性,摩天楼却是极大的动摇了大都市的稳定性:它承诺着永恒的预先策划的可变性。

摩天楼的颠覆性的本质,即其表现的根本的不可预料,是难以被其制造者所承认的。因此在这些制造者们为把这些新时代的巨人引入都市的奋斗过程中充斥着自我施加的无意识,甚至可以说是掩饰的气息。由于必然性的难以满足的商业上的要求,加上曼哈顿是作为一个岛屿的事实,建设者们构造出一对托辞使得摩天楼的合法性成为必然。

(曼哈顿)金融区的两侧都有河流这一状况使得建筑侧面无法扩展,因此激发了建筑和工程上的技术探索来向高处寻找空间,以此来满足新世界中心的需要的办公空间的巨大喜好。换句话说:除了网格格局本身向空中扩展,曼哈顿别无选择;只有摩天楼能够为商业提供一片辽阔的人造西部蛮荒,一个天空的边界。

伪装

为了给“商业”上的借口提供托辞,奇妙技术的早期传统被伪装成注重实用的技术。那些把自然的科尼岛转变成为一个人工天堂的制造幻境的装备——电力系统,空调,管线,电报,轨道和电梯——在曼哈顿作为把粗犷的空间转变为办公套间的有效装备而从新出现。通过压制它们缺乏理性的潜在资质,使它们主要作为一些平凡变动的手段:例如改进照明,温度,湿度,交流状况,等等。但是好似双面镜的另一面,1909年的摩天楼方案中的84层平台的多样性维持着允诺:当下所有的商业只是一个阶段,一个暂时的用处,它预期着摩天楼甚至可能是逐层的被其他活动的形式所占据。到那个时刻,这个人造疆域的空中边界将被不可抗拒的人造物质所开发,以在任何层上建立可供选择的其他现实。 “我是商业。

“我是盈利和亏损。

“我是一个坠入现实地狱的尤物。”

这就是伪装在实用主义之下的摩天楼吟出的悲歌。

胜利

在这股乌托邦向现实转化的分流中,建筑在这种于开发商绞尽脑汁拼凑起来的地段上不顾一切的向天空扩张的过程中,已不再是一种设计的艺术。

·1902年的熨斗大楼是这种纯粹增殖的一个典范:它的三角形的地段向空中复制了22次,高达300英尺,通过六部电梯可以到达。只有它那最上镜的有如尖利刀锋的正立面揭示了它的奇异之处:地段完全依据外形复制了自身。7年间一直是“世界上最闻名的建筑,”熨斗大楼成为了乌托邦的双重生命的第一个象征。

·位于40西40号大街的世界之塔大楼复制了其地段达30次,“在如此之小的地段上最高的建筑之一。”其作为一个象征的意义在于它是建筑纯粹增殖土地这一革命性特质的证据:它看上去难以实现,但它确实耸立在那里。

·本尼森大楼(城市投资大楼)的建造者们把地段复制了34次。这一地段在平面上是一个不规则形;而他们由此盖起的大楼却更加肆意妄为。这一有缺陷的外形被其完美的室内所弥补:“休息厅....完成于坚固的大理石,30到50英尺宽,40英尺高,在大楼的整个长度方向上伸展,整整一个街区....”

虽然体量上是单独的,摩天楼内外的生活还是卷入到一种相互敌对的关系当中:大厅对抗着街道,以一种线性的方式展示着大楼的自负和诱惑,这种展示被时常出现的上升之处——那些能够把参观者进一步卷入大楼内部的虚幻之中的电梯——所突出。

·1915年平等大楼从地面升起了39层,如它所吹嘘的,“笔直向上”。它的大厅外面是一道奢华的拱廊,里面布满了商店,酒吧等设施,使得周边的街道有如被废弃了一般。

摩天楼生长的越高,它们就越难以压制那潜伏的革命性的野心。当平等大楼完工时它的真实面目甚至令它的制造者们晕眩。“有一段时期我们的那1,200,000平方英尺的出租空间看上去简直像一块新大陆,那些楼层是如此的广大而空旷....”

除却那庞大的层数,平等大楼被进一步形容为“楼中之城,容纳达16,000之众。”

这有如神谕一般的宣言,揭示了曼哈顿主义最为恒久的主题之一:从现在开始每一幢新的突变的建筑都将努力成为一座“城中之城”。这种狂野的雄心使得大都市成为一个建筑上的城邦集合体,相互之间难免日后一场混战。

范例

到了1910年土地增殖的过程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整个华尔街地区的空中扩张近乎达到了一种可笑的饱和状态,“最终,下曼哈顿地区没有被庞大建筑所占据的地方就只有街道了....”这里没有宣言,没有建筑争论,没有学说,没有法律,没有规划,没有意识形态,没有理论;这里只有——摩天楼。

1911年摩天楼到达了其概念上的临界点:100层,“一旦房地产经纪人找到了合适的城市地区....成千上万的人和资金就会预备好....”

一个由T.Starrett领导的绘图业者联合会,其本身是建造集团的一员,而后者负责了一半的曼哈顿摩天楼(而且意欲在其后的土地增殖中保持其领先地位)。这个绘图业者联合会“正在作100层大楼的方案....”“作”形容的很贴切,没有设计,只有对于曼哈顿正在发生的势不可挡的趋向和主题的推测。毫不出人意料的是,这个联合会中没有建筑师。

Starrett显然同样相信大都市明显而不可避免的命运:“我们的文明在飞速前进。在纽约——即指曼哈顿岛——我们必须不停的造,不停的向上造。我们已经一步一步的从木制的茅屋发展到30层的摩天楼....现在我们必须发展出点前所未有的,更大一些的东西来....”

随着100层,这个理论上的高级阶段的实现,依据1909年法则,对于楼层平面有计划的处理终于影响了它自身:把室内全部用于商业是不能接受的。

假如39层的平等大楼称得上“楼中之城”的话,那100层的大楼简直就是一个大都市,“一个庞然大物,塔尖直插云霄,它容纳了一个大都市的文化,商业和工业活动....”仅仅大楼的巨大尺寸就会忽然改变城市正常生活的面貌。“在纽约我们同时通行于地面和天空方向,”Starrett这个未来派的信徒解释道,“在100层的摩天楼里,我们将会以同飞越布鲁克林大桥的电报相同的速度被发射向上。”

这种上升每20层就被公共的广场打断一次,因为需要这些广场来连接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划分:工业在底部,上面依次为商业,居住,顶部还有一个旅馆。

第20层是一个综合市场,第40层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电影院,第60层是商业区,第80层整层都是一所旅馆,而第100层则是“一所娱乐公园,有屋顶花园和游泳池。”

为了实现这些计划中的丰富内容,那些增进效率的工具手段再次承担了作为梦幻工具的功能:“另一个有趣的特征是我们要定制我们需要的天气。当我们的建造状况达到理想时,我们同样应该具有对于大气的完美控制能力,所以将来去佛罗里达过冬或是去加拿大避暑都没有必要了。在我们的曼哈顿的大楼里,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天气变化....”

“总体建筑!”这就是随着Starrett的曼哈顿计划的揭示而提出的反人道主义的倡议:一个图示,表现着“温度和空气调节管”,出现在其结构的伴有壁炉的橡木面板隔墙中。

塔的合并

1853年拉廷观象台使曼哈顿人第一次有机会全面的观察他们的领土;使得曼哈顿人面对岛屿性的孤立这一限制,从而为日后所有的开发提供了理由。

·1876年的费城百年纪念塔是这一过程中的第二位细长状的名角,使得科尼岛在1878年触发了其向人为控制的非理性奇幻科技的投怀送抱。

·从1904年月神公园成为了高塔的温床,在塔之间的抵触和冲突间找到了建筑戏剧的源泉。

·1905年的梦境公园的灯塔尝试引诱天真的过往船只,借以炫耀Reynolds对于所谓的现实的蔑视。

·1906年的Blobe塔显示出塔的潜在能力:在严格的意义上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这50年的过程中,塔成为了多种意义的载体:个人意识的催化剂,技术进步的标志,娱乐场所的符号,对于传统具有颠覆性的送葬者,以及最终自我独立的世界。

而今日塔象征着对于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模式的重大决裂,标志着一种全新文化的四下分散的前哨正在形成。

建筑

曼哈顿的早期高层建筑通常要比那些高塔的高度高,但是它们立方形的外轮廓线却无法唤起人们对于塔的形象的回忆。它们被顽固的称为建筑,而非摩天楼。但是1908年E.Flagg设计了一个高塔,并且把它放置在现存的歌手大楼上,后者有14层高,建于1899年。这个建筑上的二次添加物使得这幢大楼成为“1908至1913年间美国最为闻名的建筑。”

成千上万的旅游者们到纽约来专程参观这座当代的巴别塔,兴高采烈的付50美分到“观测台”上一览风景。作为对大都市黑暗面的回应它也同样成为了第一个“自杀顶峰”——“它似乎对于那些尝近了生活的辛酸痛苦之人有强烈的吸引力....”

大都市生活大楼(1893)位于麦迪逊大街上,以十层的高度成为了早期的“高大体块”。当1902年它被楔形的高达22层的熨斗大楼超过以后,管理层决定向高处扩展这幢大楼。1909年他们扩建了邻接的一小块地段达39层之高。因为地段很小,扩建的结构复制了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钟楼,其楼身考虑到商业的空气流通的需要,周身布满了空洞以吸纳光线。在顶部他们演出了一幕更为新潮的合并:安装了探照灯和其他从灯塔原型直接引来的设备。一个红宝石状的突起安装在结构的顶部,通过事先布置的信号,假想其在向虚构的大西洋上的航海者们传递着时间和天气情况。

通过这些步骤,纯粹的土地增殖的产物却移花接木,使自己成为了塔在过去的50年以来所积累的丰厚含义的化身。

建筑变成了高塔,被陆地围困的灯塔,表面上在向海洋发射着光线,实际却在引诱着大都市的观众的到来。

街区的划分

马展示协会——“其花名册是最早的社会登记的核心”——拥有麦迪逊广场花园,位于麦迪逊大街西部的26和27大街之间的一个街区上。

在1890年他们委托了一幢新的建筑:一个占据了整个街区的70英尺高的矩形盒子。这个盒子的内部是空的,它的当时最大的礼堂能够容纳8000人,被夹在一个1200人的剧场和一个1200人的音乐厅中间,因此整个街区的表面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清楚的演出的界面。竞技场是为了协会的跑马活动而设计的,同时也出租给马戏团,体育或其他活动;在屋顶设计了一个露天剧场和餐厅。

严格的遵循世界展览会的传统,其建筑师S.White通过在大厅屋顶上仿制一个西班牙风格的尖塔,使得这一个方盒子变成了一个有非凡意味的场所。

作为麦迪逊广场花园的提倡者之一White同时负责设计内部的娱乐表演,甚至在建筑在一个永无尽头的建筑设计的形式中完工以后。

但是单独依靠具有品位的表演活动还是难以保证竞技场的良好的财政状况,它的尺寸同其意欲扩展的社会各阶层的领域并不相容。“大楼开张之日就是个财政上的鸡肋。”

为了避开尴尬的情形,White被迫去在有限的室内面积中试验,发明和建立各种不同的广泛的针对普罗大众口味的“情景”。

“在1893年他搭起了一个巨大的芝加哥博览会的全景图,使得纽约人省却了漫长的西行之旅....”之后他又把竞技场变成了“世界剧场,旧纽伦堡,狄更斯的伦敦,在威尼斯城,参观者们漂浮....在贡多拉上,从一个展览到另一个展览。”

White旋入了科尼岛经历过的高雅和大众文化的交叉火力的冲突中:他的“奇观”是如此的“缺乏品味”因而使得社会名流望之却步,但是它们对大众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在真实的贡多拉和和梦境公园的在铁轨上驱动的机械贡多拉的差异之间,White旋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是一个有格调的人,应该吸引更小众的品味。他没有时间来解决这一点:1906年一个疯子在他自己作品的屋顶上射杀了他。

舌状物

1905年Thompson,厌恶了月亮公园,在43和44大街之间的第六道的东部买了一块街区。科尼岛的奇幻技术将第一次被嫁接到曼哈顿的网格上。

一年之内,Thompson造起了他的大竞技场,另一个方盒子,有5200个坐席,顶部有“继万神庙之后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两个从月亮公园的高塔之林中移植过来的电塔,确定了第六大街上的入口,标志着这个街区作为另一个微缩世界,在这里建立了别样的现实。

舞台本身就是Thompson的领域的核心:它打破了传统的舞台形式:向观众席伸出达60英尺,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舌状物。这个“围裙”能够即时的变化:在其他的众多变化中,“它能够把舞台的一部分变成小湾,或是湖泊,甚至是奔腾的山涧....”

相对和月亮公园的意图使人置身于月球之旅的策略,Thompson的第一次的曼哈顿演出被称为“一个美国佬儿的火星马戏团,”布满着使他的整个街区的表面都变成一个宇宙飞行器的雄心壮志。“一个束手无策的马戏团正面临着被市政长官拍卖的命运,但一个火星传来的消息——他们的国王要买下它——拯救了这个马戏团....”一旦到了火星,“火星人要求(这些表演者)永远留下来,成为那个遥远星球上的定居者....”这就是Thompson设计的情节,意图使来到他的剧场的观众同样被放逐到另一个星球。马戏团表演的是一幕抽象且意味深长的舞台舞蹈:64个“潜水女孩儿”8个为一组降下一个楼梯,“似乎一个整体。”舌状的舞台变成一个湖泊,有17英尺深。这些女孩“走向水中,直到她们的头消失在视线中,”再也没有返回到水面(一个倒置的有空气的水下容器被走道连接到后台区域。)。

这是如此富有激情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一个奇观,以至于“男人们整夜整夜地坐在前排,无声的哭泣着....”

控制

在自由经济体制企业的传统中,控制只在个体策划的层面上作。而对于麦迪逊广场花园和Thompson的竞技场,这种控制已经到了如泥潭般进退两难的地步,更不用说整个街区了。

街区被配备了各种附属设备,它们对目前状况的处理和扭曲超越了人们正常的认知,在于其它所有街区的竞争中建立了自己独有的法律甚至是意识形态。街区变成了一个科尼岛传统意义上的“公园”:它提供了一个激进而标新立异的现实,意欲怀疑和取代所有“自然”的现实。

这些室内公园的尺寸永远无法超越一个街区的尺寸:这是一个单独的“计划者”抑或一个单独的“幻想”所能征服的极大值。

由于曼哈顿所有的街区在网格体系未被阐明的前提下被设计成相似的,尤其是平等的,因此某一处的转变以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影响到其它所有的街区:理论上每一街区现在都可以转变成一块具有巨大诱惑力的,综合独立的完整领土。

这种潜力同时暗示着一个根本上的隔裂:城市不再是一个或多或少的同质纹理的组合体,像一个镶嵌着各种辅的都市碎片的马赛克;而现在每个街区都像一个岛屿般独立,本质上自成一体。

曼哈顿变成一个干涸的街区群岛。

定格

1909年,一张明信片展示了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幅定格画面——三个方面的突破共存于麦迪逊广场上:熨斗大楼的土地增殖,大都会的灯塔和麦迪逊广场花园的街区之岛。

篇6

如果刚来纽约,对这里复杂而庞大的地铁网络感到眩晕完全可以理解。诞生于110年前的纽约地铁如今拥有468个车站,呼啸奔向曼哈顿、布鲁克林、布鲁克斯、皇后、斯坦丁岛5个辖区。

1920年。为缓解曼哈顿拥堵的交通问题。工程师丹尼尔·特纳庞大的地铁计划正式出炉,包括6条南北方向,8条穿城方向的线路,首次提及二大道地铁线,并命名为“主干线”(Trunk Line,T线因此得名)。10年后,这项计划被交通管理委员会批准,但不幸正赶上大萧条,8600万美元的项目资金瞬时蒸发。1939年,二战爆发再次搅乱了进程。等到战后194J4年,重新修订的计划提出,这条地铁线在1957年运营。计划再次生变。共计5亿美元整体预算中,大部分资金用于提升其他线路的运营效率,二大道地铁线又成了“弃儿”。

越战后建筑材料价格攀升,1970年代的金融危机令人们搬离城市回到乡村,直到20年后经济转好,城市人口才开始激增。2005年,3.37亿美元的隧道挖掘预算正式批准,历尽世事沧桑,第二大道地铁线终于不再只是一张效果图。

篇7

为培养孩子的社交才能和进入私立精英幼儿园做准备,纽约曼哈顿富有的父母们不惜用时薪400美元,聘玩耍“专家”来给孩子们组织玩耍约会。在曼哈顿区一些最抢手的学校里,争夺一入园名额的竞争非常激烈,想入园必须先通过幼儿园的面试。

Prada 广告片二十年来首次起用黑人模特

自1994年以来,Prada第一次在秋冬13 campaign广告大片里起用黑人模特。肯尼亚出生英国长大的模特Malaika Firth是出演最新广告的七个模特之一,与超级名模克莉丝蒂·杜灵顿(Christy Turlington)和中国模特孙菲菲共同演出。Prada极少使用亚洲和黑人面孔,所以这位19岁的Malaika Firth得以出演也算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2014年Vinexpo将于北京布展

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博览会(Vinexpo)主席Xavier de Eizaguirre和总监Robert Beynat刚刚在波尔多举办的这场盛会上宣布了2014年Vinexpo在亚洲举办展会的新计划:北京和东京加入香港,成为Vinexpo在亚太地区的布展城市。另外,Vinexpo的几个规模相仿的竞争对手德国杜塞尔多夫的Prowein展会和意大利维罗纳的Vinitaly展会都已经于今年了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计划,面对竞争Vinexpo也有所行动。

3500万美元毕加索名作将亮相佳士得

篇8

例如著名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既是原子弹之父,又是高层运作和项目管理的高手,没有他广泛拉关系,著名的“曼哈顿计划”――美国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就不可能从实验室的设想变成美国的国家行动计划,几乎囊括当时世界所有核专家名字的“奥本海默名单”就不会出台,“曼哈顿计划”也不可能最后取得成功。又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交际范围就非常广,不仅出入美国政治圈,推动“曼哈顿计划”,还差点被推为当年刚刚建国的以色列的总统。

为什么关系网会有如此魔力呢?社会学家认为,关系网能够帮助拥有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为他们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他们更容易找到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工作创新。同时,关系网还能促进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因此能帮助拥有者展开更大的事业,实现更大的理想。

关系网里最值钱的东西 既然关系网对每个人或者单位都有益处,说明关系网确实有独特的价值。那么关系网的核心价值――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呢?

社会学家认为,关系网是社会合作和自由竞争的产物,它可以促进人们通过更有效的合作,来提升竞争力,从而成为竞争中的赢家。但在关系网中、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能产生核心价值,而是一种特殊关系才能发挥这个作用,而这种特殊关系就是由“黄金结”连接成的。

篇9

这枚卫星降落在地球上一个被冠名为“曼哈顿”的地区。这名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金星天文学家曼哈顿教授。正是他于两万年前首次用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地方。

这几天来,研究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着,由于良好的天气状况和非常强烈的信号,金星科学家们已通过获取的信息对地球上着陆载人飞行物的可行性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为了向公众通报这些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决定在金星技术中心召开一个新闻会。

会议当天,会场气氛异常热烈,到处人头攒动。记者们为争夺有利的位置都快打起架来了。正在此时,研究小组负责人佐格教授突然出现在主席台上。顿时,台下的注意力全被他吸引住了,安静了不少。佐格教授将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调动了一下。这是他说话前的习惯动作,就像有的人说话前先要清清嗓子一样。他又将旋钮调动了一下,开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在你们提问前,我要先告知你们一件事,那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球上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

这句话刚出口,台下立刻骚动了起来。一名《金星晚报》的自然专栏记者激动地站起来,向佐格教授发问道:“教授先生,您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首先,”佐格教授又调动了一下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似乎他是用眼睛说话,“地球的表面――至少在曼哈顿地区――是由坚固的水泥构成,这种土质是无法生长植物的。其次,我们发现,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诸如一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我想没有生命能在这种空气里幸存吧。”

“那么这对我们的飞碟计划意味着什么呢?”另一名记者问道。

“我们将不得不携带氧气,这将令飞碟重量比计划中增加不少。”

他话音未落,又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向他发问:“除了你刚才所说的外,你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什么危险吗?”

佐格教授微微一笑,按下显示钮,一幅激光全息影像展现在大家眼前:“请看这里,你看到这片环绕在地球上空的黑云了吗?我们称它为‘爱迪生联合带’,我们不清楚它的构成,但它很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在我们把第一个金星生物送到那里之前,我们将会作进一步的研究。请注意这看起来像河的区域,卫星发回的资料显示,它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而且里面的水完全不适宜饮用。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携带饮用水,这又大大增加了飞行器重量。”

这时,一位记者打断他,问道:“对不起,教授,请问照片上这些黑色微粒是些什么东西?”

“关于这点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些沿着固定路线移动的金属微粒,它们放出气体,发出噪音并且不断地互相冲撞。鉴于如此多的路线和金属微粒,简直不可能避免在飞船降落时撞上一两个。”

“那么这些石笋般挺立着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这些是某种夜晚能发光的花岗岩的形成物,格拉姆教授管它们叫‘摩天大楼’,因为它们看起来像要触到天空似的。”

“佐格教授,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那么飞碟计划不是会被迫延迟吗?”

篇10

张胤捷持有FAA颁发的多发飞机飞行商照,在国内飞行圈中赫赫有名。他驱车带我们前往一处名为Essex County的通航机场,在大约20分钟的车程中我们了解到,达索猎鹰公司拥有一个内部飞行俱乐部,该俱乐部拥有一架派珀28单发螺旋桨飞机,目前,公司内部不少员工都在学习飞行,与我们同行的美女Karima便是其中之一,她在客户服务部任职。事实上,达索猎鹰西半球总部就位于著名的公务机机场Teterboro旁,公司在该机场内拥有一座办公楼和一个能够容纳三架“猎鹰”7X的机库。但是,由于该机场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因此用于娱乐和培训的小型私人飞机被“挤”到了Essex County机场。

到达机场后,张胤捷把车停在了停机坪旁,步行10米就是一个磁卡门,我们直接刷卡进入,随后,我们来到镌刻有达索猎鹰飞行俱乐部标识的派珀28飞机旁。在这期间,我们没有接触任何工作人员也没有办理任何手续。一行四人很快就拆掉了飞机外的帆布,并将其折叠好放到机尾的箱子中。随后,张胤捷和Karima开始进行航前检查。张胤捷负责检查飞机的操纵装置,Karima负责检查燃油等飞机系统。大约15分钟后,张胤捷告诉我们准备妥当,我们齐力解开系留装置和轮档准备起飞。

派珀28是一款非常经典的轻型私人飞机,在世界范围内,它和赛斯纳172几乎“瓜分”了初级教练机市场。这款飞机在搭载4名成员时,仍有较大的储物空间。张胤捷和笔者的同事分别坐在飞机前排左右两侧,笔者和Karima则坐在后排左右两侧。系好安全带的同时,张胤捷也启动了飞机发动机,他再次检查了飞机的操纵系统和航电系统,并向塔台通报飞行计划,塔台没有任何迟疑便告知我们可以起飞。

飞机滑向跑道的过程中,张胤捷向笔者的同事简要介绍了飞机的操纵方法,并告诉他起飞时由他操纵。当飞机来到跑道尽头时,恰逢夕阳西下,玫瑰色的光线从地平线铺洒到飞机的机翼上,美不胜收。伴随着轻微的抖动,飞机对准了跑道。我们不做停留,直接加速起飞。轻型飞机的抖动通过起落架直接传递到了客舱之中,少了大型飞机的豪华感,但多了人机一体的真实感。很快,载满4人的飞机就飞离地面。

飞机在爬升过程中仍由笔者的同事操纵,随着飞机高度的升高,刚才玫瑰色的晚霞愈发暗淡,变得犹如黑色的墨彩,颇为肃穆,而飞机舱内的红色指示灯则频频闪烁。此情此景,不免让人心生一丝畏惧。上帝没有赋予人类翅膀,或许我们已经踏入了所谓的。此时此刻,我们正在这片内自由翱翔,虽然带着一丝恐惧,但这种原始的让人难以名状。

透过舷窗眺望,一架大型民航客机“高傲”地仰着机头,从我们10点钟的位置“缓缓”下降。然而,仅仅数秒钟之后,它就从我们头顶呼啸而过,此时我才意识到是天空欺骗了我的眼睛。在这之后,又有几架民航客机和一架公务机从我们身边掠过。与此同时,我也不免感叹当地空管水平之高,在这样繁忙的空域之中,我们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飞机在爬升过程中便转向了曼哈顿方向,此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曼哈顿犹如钻戒上的宝钻,璀璨二字也难以形容它的闪耀。这也不难理解,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允许夜间目视飞行的国家,其灯火辉煌的城市网络足以让飞行员找到各类地标建筑,从而不至于迷航。

经过10分钟左右的飞行,飞机来到了曼哈顿岛的北部,飞机在哈曼哈顿上空,这颗宝钻俨然幻化成为了潘多拉魔盒,各色“金银宝藏”鳞次栉比、流光溢彩。

很快,飞机便飞抵自由女神像的上空,张胤捷熟练地驾驶飞机围绕女神像盘旋。在我们脚下,除了女神像外,还有其他几架直升机悬停在女神像周围。就这样,四五架飞机、直升机如同女神的爱慕者一般,绕行在女神像周围。虽然空域狭小,但是各自飞行,毫无干涉。1987年,美国独立100周年,浪漫的法国人将自由女神当做礼物送至美国。27年过去了,自由女神像见证了美国一轮又一轮的自由主义运动,但无论是贸易自由还是同性婚姻自由,有什么能够比得上自由飞翔更能说明自由的真谛?此时,围绕自由女神像飞行的飞机,仿佛一首对自由的赞歌,而正是对自由的渴望,成就了今日强大的美国。

飞机环绕自由女神像数周后,由南向北沿来途反方向飞行。远处的西太平洋深邃而空洞,眼前的曼

哈顿岛则充盈着暖色的灯光,飞机正下方的纽台公园里还有几名不愿离去的游客。十月底的纽约已是寒风袭人,飞机舱外则刮着凛冽的海风。遥想当年,那些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移民者,乘着货轮,在刺骨的风中苦苦地盯着远方,脑海中构思着属于他们的“美国梦”。如今,他们的后代或许正是眼前万家灯火中的一点,或许他们早已离开这座城市。此情此景,让人唏嘘不已。

遗憾的是,由于我们这架派柏28飞机仅仅配备了三个降噪耳机,而我们共有四人乘机,笔者将耳机让给了正在学习飞行的Karima,因此笔者全程并未佩带耳机,也未能听到张胤捷和空管人员的对话。不过,笔者倒是很享受亲耳聆听发动机轰鸣的声音。身处高空,发动机的震动犹如心脏的跳动,而螺旋桨旋转的噪声,就如同血液在涓涓流动,它们让我感到安宁,仿佛我的身体已经融入了这架飞机。

篇11

当年,他们只是把大楼以浮夸的价格卖给头脑发热的日本人,然后以白菜价从没有得到预期回报又急需资金的日本人手中将大楼买回。一买一卖间,日本人损失而美国人获益――他们从中赚取了超过100亿美元。 他们只是把大楼以浮夸的价格卖给头脑发热的日本人然后以白菜价从没有得到预期回报又急需资金的日本人手中将大楼买回。

现在,中国的投资人正像1988年至1993年间的日本人一样争先恐后地涌入美国购买房地产。这一切都似曾相识。

这些中国投资者的投资多集中在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三个区域,并且只投资一类地产――大型地标商业大楼和地标地块开发。他们在短时间内就将曼哈顿写字楼的价格推到创纪录的高点,均价超过1400美元每平方尺,约每平方米10万元人民币。

中国投资人到底已经在美国房地产领域花了多少钱?确切的数据不得而知。很多中国投资人并非使用正规渠道换来的美元进行投资。据美国顶级的亚洲研究机构亚洲协会(Asia Society)最新调查称,他们估计2010年至2015年间中国投资人至少花费了1350亿美元在美国房地产。另有一些业内专家计算在过去的一年,中国人购买美国商业物业的总额增长超过400%。

中国人去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地产市场――纽约曼哈顿商业物业的最大买家。虽然中国公司的跨境并购一直占据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然而真实情况是,中国人“走出去”的时候,买不动产的花费远超过买公司的支出。

毫无疑问,今年中国人在美国房地产领域的投资金额将会再创新高。中国人寿、中投、绿地、信达都已经公布它们在曼哈顿完成了巨额交易。

无论是中国的机构投资人还是个人,他们相信,人民币会进一步对美元贬值,现在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美国的物业是其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这笔投资最终会随着人民币的贬值而获利。 狂热的中国买家

“中国价格”在美国获得了新的定义。曾经,它意味着中国制造的产品要比本土制造至少便宜三分之一;现在,它意味着本土物业可以至少33%的溢价卖给中国买家。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都陷入了狂热,他们极尽所能地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人。最大的几家地产中介商都在大量招聘会说普通话的人员,并为每个项目准备精美的中文资料,一些大型项目甚至首先展示给中国潜在买家。就像25年前的日本人一样,中国投资人已经获得了出手豪阔的江湖声誉――中国人愿意以超过其他外资买家25%,超过本土买家40%的价格购买任何标志性物业。

18个月以前,在美国几乎没有人知道安邦的名字。现在,他们是所有美国地产商的最理想交易方。去年,安邦保险支付20亿美元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卖方是鼎鼎大名的黑石集团,世界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地产投资机构。在美国投资界有一条金规铁律:如果卖方是黑石,那么买方一定是溢价交易了。

基于安邦的收购价格和华尔道夫目前的盈利水平计算,安邦的回报率极有可能低于2.5%。而美国本土的投资人对项目的回报率要求通常是这个数目的两倍,即超过5%。

安邦的盈利计划是将酒店的部分客房改成高级公寓。在公布了这个改造计划后,安邦不得不为酒店的工会员工支付1.49亿美元的“补偿”以得到他们的批准。这又是一个因不熟悉当地法规和行事惯例而造成额外损失的案例。曼哈顿区域的酒店员工工会是美国势力最强的工会之一。算上这笔费用,安邦本已不高的回报率恐怕又要降低一些了。

今年早些时候,黑石公布将旗下16家酒店打包以6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安邦。黑石在此公告的三个多月前才刚刚以60亿美元的价格将这些资产购入。安邦的董事长吴小晖将黑石的主席Steve Schwarzman――美国投资界最有影响力也是最具传奇的人物之一,称为他的好朋友。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另外一家来自中国的保险公司,阳光保险,以平均200万美元每个房间的创纪录价格收购了曼哈顿的一家叫Baccarat的精品豪华酒店。这目前仍是美国酒店交易史上的最高单房价格。以该价格计算,阳光保险如果要实现4%的回报率,这家酒店的房费需要超过几乎美国任何一家酒店的平均房费。

纽约最著名的酒店,广场酒店(the Plaza),现在也在叫价出售。四年前买下该酒店的印度人正在面临破产危机。毫无疑问,他们也在尽其所能地寻找中国买家,我们已经看过他们的项目资料。在我们看来,大概只有疯子才会接受印度人7亿美元的叫价。 日本人的前车之鉴

美国市场普遍认为,中国人正在价位的高点大举收购。交易价格已经高到了无法用基本经济学原理解释的程度。

目前很多向中国买家展示的大楼的叫价已经是“负杠杆”的非正常价格,即大楼的租金回报率甚至低于抵押贷款的利率。这和上世纪80年代的情况很像――日本人支付了如此高的收购价格,以致除了物业价格持续走强外,没有任何其他获利办法。而当时几乎没有美国本土投资人认为不动产价格会持续走强。这也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本土地产商急切地要把物业脱手给中国买家。

现如今,说服美国卖家公平对待中国买家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不仅仅体现在交易价格的过分提价,关键的交易条款也往往会被卖方精明的律师“精心”设计一番。美国的房地产的法律法规非常复杂,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接了个“烫手山芋”。

如今的中国地产投资人确实貌似25年前的日本投资人,但两者也有很大不同。中国的投资人更理性、更慎重,更职业化地评估美国地产投资机会。同时,他们可以从过往日本投资者的惨痛失败中吸取经验。

25年前,美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大都相信日本投资人蜂拥购买美国标志性物业证明了日本将很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现在看来,无节制收购美国物业正是压垮当年日本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本的本土股票市场和房地产跌幅超过70%,并且至今没有恢复。GDP骤减,工资下降。日本的银行,戴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体系的桂冠,纷纷陷入濒于破产的窘境,损失超过7000亿美元。为了阻止经济的进一步下滑,日本政府采取了大幅举债巨额投资的极端经济政策。日本是今天世界稳定经济体中负债率最高的国家,负债总额接近其GDP的2.5倍。25年来,日本从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受推崇的经济体沦为最病入膏肓的经济体之一。

没有哪个交易比1989年包括12栋商业大厦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换手更能清楚地揭示日本人投资美国房地产时所犯的错误了。

这个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壮观楼群一直是世界最顶级的高端物业之一。1989年,三菱集团的上市地产公司三菱地产从洛克菲勒家族手中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处物业的大多数股权。当时,洛克菲勒家族急需现金,和当时大多数业主一样,去日本寻找报价最高的买家。三菱,当时是如此担心半路杀出程咬金影响交易,急切地向洛克菲勒家族报出了附带优先购买权的超高价格。他们很快就完成了收购,之后又投资了5亿美元升级改造该楼群。日本人当时的判断是: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物业属于稀缺资源,总是在升值。

但是,三菱并没有在曼哈顿管理大型商业物业的经验。他们的预测模型中以从未在曼哈顿发生过的大幅租金上涨为测算基础。另外,吸引很多日本公司入驻的计划也未能如愿发生。洛克菲勒中心开始亏损。到了1995年,已有超过6亿美元的拖欠贷款,洛克菲勒中心申请破产。三菱损失了几乎全部的投资,同时,日本人还要给美国政府支付一笔巨额的税务惩罚金。

最后一个由精明的美国投资人组成的财团买下了申请破产的洛克菲勒中心。今天,如果该楼群要出售的话,市场价格至少为80亿美元。

当年日本人犯下了几个错误:收购价格太高;借款金额太多;特别是因为对市场的不熟悉,财务预测做得过于乐观。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仅作为被动的物业持有者进场,没有积极和聪明的改造计划;另外,他们的投资还大都仅仅局限于收购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的地标建筑,没有平衡的投资组合,风险过于集中。 如何为投资上保险

据亚洲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投资人在美国买入的物业中超过70%局限在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如果加上硅谷和橘郡这两个洛杉矶和旧金山附近的高端社区,这个数字要超过85%。这些被中国人“看上”的区域里的物业的价格现在都达到了其创纪录的高值。但是,中国的投资人可能不清楚的是,这些区域也正是美国地方政府监管最强的区域,很难获得新建批准或更改物业使用用途。这无疑会给不熟悉情况就贸然进入的外来人增加未预料的风险和支出。

完全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到这几个地方购置物业。那里有最多的海外华人,最频繁的中美间航班,最深入地与中国经济的合作等等。当然,那里也是非常适合旅游和居住的地方。

但事实上,这正是当年日本人使用过并使其造成巨大损失的投资逻辑――这几个地方也是美籍日裔的聚居地。快速浏览一下世界的经济发展史,大概没有哪个地方比纽约和加州从冒进的外来投资人手里赚的钱更多了。

现在,美国最大的地产商大都在出售其手中的纽约和加州的物业,然后在美国其他的新兴区域投资,以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如今美国绝大部分的GDP和就业增长来自于南方的几个州,特别是得克萨斯、亚利桑那和佛罗里达。而以风险-回报计算,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地产市场是在南方的几个中小型城市,比如得州的奥斯汀和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

聪明的中国投资人似乎也应该向灵敏狡猾的美国同行学习,从纽约和加州分分心,关注一下这些快速增长的市场。

另外一个为投资上保险的策略是与本土有良好声誉的业内公司合作。日本人当时都是独往独来,从头学着怎么买,怎么租,怎么管理,怎么赢利,结果交了巨额的学费后,饮恨而退。中国的投资人显然灵活多变很多,在最初的单独尝试结果不甚理想后,复星、海航、万科和人寿在其最近完成的曼哈顿项目中都选择了与本土实力地产商合作。

同时,另外一个显著不同是,当时日本在美国地产领域的投资几乎全部来自其本国的银行、保险公司和地产商。而中国人的投资大多来自于个人在美国购买住宅或小型物业。亚洲协会的报告中提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在美国花费总计286亿美元用于购买住宅。这个数字是中国机构投资人同期在美房地产投资总额的两倍多。

篇12

纽约创业:女留学生化身“煎饼侠”

1991年出生的北京妞李菲身材高挑、漂亮时尚,一双大眼睛里透着灵气。她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母亲曾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15岁时,李菲就去美国上中学,继而在纽约读大学,主修市场营销,辅修艺术史。

留学期间,李菲去纽约的一个中国皮影剧场演过皮影戏,到洛杉矶梦工厂做过制片助理,还当过买手。2013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试着创业,卖过服装,还创立过自己的饰品品牌。但因行业经验不足,都失败了。

性格爽利又富有打拼精神的李菲始终没有放弃继续创业的梦想。2014年回国休假时,她跟爸爸聊了一晚上项目和商机。“要不然,闺女你去做餐饮吧。这行最能磨炼人。”李菲听了眼前一亮,自称吃货的她,正好与餐饮“专业对口”!

2014年7月回到美国后,李菲就拉着小伙伴跑遍了纽约的大街小巷,做了大量市场调查。他们发现流动餐车是纽约街头独特一景,每到午餐时间,一些热门餐车前就排起了老长的队伍。餐车里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墨西哥卷饼、韩国烤肉、土耳其炒饭、意大利面条、法国面包等,唯独没有中国的煎饼果子。

作为一个在北京大院长大的孩子,煎饼果子简直就是李菲童年回忆里最香的美食。她特别怀念那种松脆可口、酱香四溢的味道。可是诺大的纽约城竟然没有煎饼果子,这怎么能忍!“老天安排我来美国,一定是为了让我来填补这个空白!”李菲信心满满地想。

苦学+创新,“飞天猪”煎饼走红纽约

正式创业之前,李菲首先得满世界地尝煎饼,她跟小伙伴特地飞回中国,尝遍了山东、北京、天津的煎饼果子,最后在天津“拜师学艺”。

到了出师之日,李菲已经前前后后尝过一百多种煎饼,顺利收获20斤肥肉的同时,她也练就了只要舔一口酱,就知道酱料里都有什么的本领!和面,单手打蛋,熬酱和辣椒油,做薄脆,把这些手艺全学完了,李菲才肯重新飞回美国。

不仅如此,看似简单的煎饼,李菲与小伙伴还花了大量时间去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天津、山东和北京的煎饼,用料和口感有很大区别。“比如和面,天津煎饼豆面偏多,山东煎饼是杂面,而北京煎饼则加入白面。比例不同口感也不一样。”李菲说,他们用的酱料都不是现成的,而是根据秘密配方熬制很久才做出来的,辣椒油也都是自己亲手炸的。

此外,李菲还根据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发明了牛排、火腿、肉松等各种馅料的煎饼。“煎饼很神奇,只要觉得好吃什么材料都可以放。我们的特色是红烧肉和宫保鸡丁煎饼,这是我妈妈做了一辈子的绝活,也是我的拿手菜。”女孩自豪地介绍道。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眼看李菲的中国特色煎饼摊就要开业了,一经打听却发现,还有一道坎儿横亘在她面前――在美国,摆路边摊也要申请各种执照,包括卫生局颁发的许可证等。而且要填很多表,还要上卫生课、考试。忙完这一切,合法出摊的商业车牌却迟迟申请不到,因为数量有限,当地商业车牌2007年就发放完了!“原来美国也有这么不美的一面,也太不合理了!”后来几经周折,李菲才从别人手里租借到了一块商业车牌,并买了一辆二手餐车。

“至于为什么要做餐车而不是开店,从商业角度看,煎饼本来就是个街边小吃,没必要单独租一个店面。从实际角度来讲,其实就是房租太贵,租不起。”李菲坦陈。

喷上明亮的黄漆,七七八八装修完,再给它穿上衣服,一辆崭新的流动餐车闪亮登场。李菲还给它起了个很霸气的名字――飞天猪煎饼车,女孩调皮地透露说,“飞天猪”是她爹的外号。

2015年10月,“飞天猪煎饼”在纽约正式开张,黄色的餐车开始在曼哈顿街头穿梭。纽约的流动餐车没有固定营业地点,李菲他们每天早晨5点就要开始做准备工作,并去占摊位,无论严寒酷暑,一直风雨无阻。

美国虽没有城管,但有更厉害的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如果交警觉得餐车影响了交通,就会甩过来一张罚单。“飞天猪”运营之初,李菲的煎饼摊每天都会缴上65~175美元的罚款。为了合法创业,李菲申请加入“街头商贩”的组织,并多次参加街头商贩们的维权活动,力求从制度上为街边摊生意拓展更大空间。

好在因为是留学生创业,李菲的故事很快引起纽约华文媒体的关注,并见诸报端。从美国中文电视到《星岛日报》《侨报》等,都对这位来自北京的“煎饼妞”进行了采访报道。此后一些北京人和中国留学生常常慕名而来。

“飞天猪”的煎饼车,不仅让美国华人一解乡愁――还让不少在北京、天津长大的华人,专门驱车很远来这儿买煎饼吃,她还让美国人爱上了这种中国街头小吃。

三十多岁的美国人莫莉亚告诉李菲,她就在附近写字楼上班,每天中午都在街头买东西吃。“当时我的一位同事就感叹说,没想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在中国只算小吃,可见你们的大餐得多丰盛啊!”此后,莫莉亚公司的一帮美国同事,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时尚纽约客,都成了“飞天猪煎饼”的“死忠粉丝”。

年赚百万,“煎饼女王”还要拍电影

每天一大清早,李菲的餐车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小小的车窗内。空间不大的餐车里面,李菲熟练地摆弄着工具。摊饼,4秒;刷酱,3秒;夹上一片自制的薄脆,再放上几块自制的红烧肉,裹一裹,切两刀,热腾腾的煎饼果子就出炉了。

当然,李菲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她,还有一个墨西哥徒弟;收银的姑娘来自欧洲;清洁员来自非洲科特迪瓦。除此之外还经常有兼职的白人帅哥、日本萌妹。似乎全世界的人都被汇聚到了这个煎饼摊,李菲骄傲地称她拥有一个“小联合国团队”。

在纽约曼哈顿街头的这辆流动餐车里,李菲和队友们不停煎制着香喷喷的“中国好味道”,有时候排队的人还会把附近的人行道围满。发展到2016年,他们已经从当初的每天卖几十份煎饼果子,做到了一天热销两百多份!

“千万不要做餐饮,如果你爸爸要你做餐饮,那一定不是你的亲爹。”李菲开玩笑地说,做餐饮实在是太累了。不过,收入也是很可观的,一份煎饼果子,配上一杯热豆浆或苹果汁,售价8美元。每天两三百份的销量,就是两千美金左右的营业额,合人民币壹万叁仟多元呢!刨去成本和员工工资等各项开支,李菲可以净赚40%,即每天五六千元人民币。在李菲的努力下,他们在曼哈顿的煎饼摊生意越来越火,流动餐车的售卖窗口,也渐渐从2个发展到5个。

2016年2月,李菲在朋友的怂恿下发起了一次众筹,她不但要继续在纽约卖煎饼果子,还要通过众筹的方式,把自己的经历拍成一部网剧,让国内年轻人看到纽约曼哈顿街头的各种“花式创业”和真实生活。片中既有美国青年的生活写照,也有中国年轻人在国外的打拼故事。到了3月下旬,该众筹项目已经获得200人支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