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4 08:27: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命之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首先,要注意脐部的消毒。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二天,就应把脐部包扎的纱布拿掉,换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而且应坚持每天更换一次。如果脐带残端已干缩,就不必再用纱布了,将脐带暴露在外,有利于脐带干燥,也有利于脐带脱落。新生儿脐部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5%聚维酮碘,或75%的酒精溶液消毒脐部一次;消毒时左手食指和母指暴露脐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签自内向外成螺旋形消毒,直径约3cm左右,同时注意脐轮下缘凹陷部分的消毒。
其次,脐带脱落后,要经常注意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和干燥,以免细菌入侵。如果发现脐部常常比较湿润,可撒一些消毒用滑石粉以保持干燥,但不要用消炎粉;如有肉芽形成,可用5%至10%的硝酸银溶液点一下,促其愈合,如果肉芽反复,那么就应该去医院请医生诊治了。如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并伴有异味,且脐部周围发红,属炎症表现,有诱发败血症的可能。
再次,新妈妈每次在护理宝宝的时候都要注意观察脐部的变化,如果出现有脐孔潮湿、渗血、分泌物增多等应加强消毒,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了:
1.脐部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时。
2.脐部潮湿、脐周围腹壁皮肤红肿。
3.脐孔溶血,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4.愈合时间延长,超过半个月。
“在我们家乡有个习惯,那就是宝宝出生后要用艾叶包裹脐部,这样做有科学依据吗?”
答疑:
据我们所知,有些地方的确有用用艾叶或脏布包裹脐部的习俗,这样做非常不科学,一定要彻底摒除。新生儿时期,脐部是细菌侵入的主要门户,如护理不当,细菌繁殖会造成脐部化脓,甚至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前,不要沾湿和污染,如果发现宝宝的脐带残端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见有黄色或白色脓液排出,这就是新生儿脐带感染的征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以免并发败血症和新生儿破伤风。
洗澡时,要尽量避免洗澡水溅入脐孔,洗澡后立即擦干净并用75%酒精擦洗消毒;与脐带残端接触的衣物、尿布等都必须保持洁净、干燥,发现潮湿要及时更换。要特别注意避免大小便污染。换尿布时也要注意尿布不要覆盖于脐部,以防大小便污染脐部。
“宝宝的脐带脱落后脐部有些红红的,会不会有问题啊?”
答疑:
脐带脱落后创面稍有湿红这是属正常现象,可涂1%龙胆紫(即紫药水)帮助济口愈合。脐窝结痂后,务必等它自行脱落,痂皮脱落后,如果脐窝处有少量浆液状分泌物,可以每天用75%酒精擦洗,然后再涂1%龙胆紫,用无窗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灰、滑石粉之类涂敷,以免感染。如果发现脐根部长出肉芽组织,可以先用75%酒精擦洗,再拿10%硝酸银水点灼一下,最后用消毒生理盐水洗掉硝酸银,有助于促进愈合。如果发现脐部纱布有鲜血或脐部周围皮肤发红,脐窝部有脓性分泌物或分泌有异味时,都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我的宝宝出生已经半个月了,脐带还没有脱落,这样是不是不正常啊?”
答疑:
正常情况下,断脐后新生儿的残留脐带在24 至48 小时自然干瘪,3至4 天开始脱落,10 天至半个月自行愈合,但也有不少宝宝超过15 天甚至20 多天还为脱落,最长的达54 天。延迟脱落的脐带给产妇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心理负担,也为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埋下了隐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脐带结扎位置太高、新生儿脐带较粗大、脐带消毒不当、脐部潮湿等等原因,在不清楚是哪一项原因引起的时候,建议你不妨带着宝宝到医院做检查,有备无患。
六大要点防治新生儿脐带受感染
1、脐带未脱落前要保持脐部清洁与干燥,避免尿液弄湿脐部。
2、宝宝出生后24 小时即可打开脐上的消毒纱布,若无感染,以后可不用纱布覆盖,以促使脐带更快干燥脱落。
3、纱布打开后,可用75%的酒精棉球轻轻擦洗脐根部及周围皮肤,以后每次洗完澡均应擦洗1 次,以利脐结端干燥。
4、脐部潮湿或有分泌物时,每天可用75%酒精消毒。
5、勤换内衣,尿布不要盖在脐部,防止粪尿感染,发生脐炎。
蜘蛛的丝不是从嘴里吐出来的,而是用后腿将位于腹端纺器中的黏液抽拉出来形成的。纺器是蜘蛛特有的装备,全身共有前、中、后三套。每个纺器相当于一座工厂,里面有多个类似于车间的丝腺(分泌蛛丝的腺体),丝腺有导管通向体外,输送丝腺分泌的液态蛋白质。不同的丝腺生产不同的丝,以满足不同的用途。
拖丝是蜘蛛的“保险带”,所有蜘蛛都能生产这种坚固、弹性适中的丝。无论蜘蛛走到哪里,都会拖着这条坚韧的“保险带”,将它牢牢地黏在物体的表面。蜘蛛将各纺管产生的单丝织成“丝带”。这根皮带一样的“丝带”能迅速将猎物绑定。不靠网捕猎的蜘蛛则多用这种丝带制作它们露营用的“睡袋”。
此外,还有一种非常专业的丝,叫做匿带,也有叫捕带的。这是一种由z字形单元组合形成的多用途丝,为金蛛和艾蛛所特有。幼年金蛛的匿带多数是转圈的,类似同心圆,而成年金蛛网上的匿带大多数是在从前后4对步足延伸的方向,呈一个大大的“X”。因此,金蛛又被称作“会做代数的蜘蛛”。匿带的作用很多,既能吸引猎物,又能掩护蜘蛛,甚至能警告那些意欲破坏蜘蛛网的鸟类。据说,闻名世界的童话――《夏洛的网》的创作灵感正来源于此;其中,帮助小猪威尔伯转危为安的那些“夏洛的网”,很可能就是金蛛的网。
网络工程师
蜘蛛究竟是怎么吐出丝来的呢?要是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在蜘蛛腹部尾端原来有6个“吐丝器”,每个吐丝器的都有好多细细的小孔眼,在6个吐丝器上总共合计起来约有1000多个孔。当蜘蛛开始结网时,这些小孔内均会分泌喷涌出一种叫丝纤朊的蛋白质液体。一遇上空气之后,它立即变硬成了细丝。这细丝细极了且带有粘性,上千根的细丝才拼粘出了一根白色的蛛丝。尽管如此,这根蛛丝仍然还非常细小,只有人头发的十分之一粗。生物学家说,有的大蜘蛛一次就可吐出100公里长的细丝呢。
织网是一个复杂而高效的工程。完成一个圆网需要多达1200个接点。在一张新网上,只有那些绷紧的经线和框线能传递振动,松弛的丝线则是无功能的“死区”。每纺一根丝,蜘蛛都要计算好这根丝的张力和长度,确保蛛网没有“死区”,而且要在20分钟内一气呵成,时间过长就会有干扰。在材质的选择上,蜘蛛也是“独具匠心”――它用高强度的框架丝支撑蛛网,用弹性好的黏性螺旋丝捕捉小飞虫。拉紧的放射丝能准确地将振动信号传递到蜘蛛的脚上。蛛网的中央是接受振动信号的最佳位置,大多数蜘蛛或者趴在蛛网中央,或者躲在蛛网所附植物叶片之下,用一根信号丝将自己与蛛网中央连接起来。
如果从它们所结的网来衡量,蜘蛛简直就象是个天才的数学家。它们所拉出的那条条幅线,可以把一个圆精确地分成好几等分,而且每二根半径之间的角度又几乎是相等的。尤其是那些善结圆形网的蜘蛛,居然懂得遵循建筑学上的原理,以最少量的蛛丝,结出最大面积的蛛网。
蜘蛛一般夜间结网,它们只依靠触觉结网,即使把它的8只眼都涂黑,它仍能结出一个正常的网!
循环利用与墨守成规
小蜘蛛从附着物上挂下一根丝,利用体重将这根悬挂丝拉长,直到这根丝随风剧烈摇摆,最后在靠近附着点的地方断裂,残留在身上的这段丝就成了蜘蛛可靠的“丝气球”,小蜘蛛就借着这个“丝气球”去闯荡天下。怀特1741年9月21日曾看到天丝整日飘荡在空中,呈硕大的三角形,边长达13公里之远!蜘蛛的这种“殖民扩张”能力是非常惊人的:据达尔文记载,在船离岸146公里可看到蜘蛛从空中落下;麦库克的记录是离岸488公里,萨沃里的记载是离开陆地732公里,可能这就是蜘蛛无所不在的原因吧。
蜘蛛非常讲究节约!大多数圆网蜘蛛能修补破损的网,即使织新网,也会最大限度地回收旧丝,经消化,重新抽丝。有实验表明,用同位素丙氨酸-3H标记旧网,30分钟后,发现原先放射性标记中的80%~90%又出现在了新网上。
为什么蜘蛛不会被自己网上的黏丝黏住?这一问题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蜘蛛天生是“跳房子”的高手,通过跳跃避开黏丝。第二种认为,蜘蛛善于在错误中学习,它们能在一次次小事故中积累经验,因此它们触到黏丝之后能退好地进行自我解救。第三种则认为,蜘蛛平时花费大量时间修饰脚爪,在修饰时,它从嘴中吐出一种油状的液体涂在脚爪上,这就避免了脚爪被黏住。
坚韧有余的生物钢
因蜘蛛丝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显著特点,所以一直倍受人们关注。蜘蛛丝常被用作光学仪器的十字线,比如枪械的瞄准器。在这方面,没有其他材料能出其右,因为蜘蛛丝非常细,而且不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神奇的蜘蛛丝给艺术家也提供了不尽的灵感,最终导致了《蜘蛛侠》电影系列的轰动。在最近热播的电影《蜘蛛侠Ⅱ》中,我们又见到了蜘蛛侠那千变万化的蛛丝武器。不过,照一根直径约2~6微米的蜘蛛丝就可以“悬吊”一只蜘蛛来看,维系蜘蛛侠的蜘蛛丝根本用不着那么粗。就其强度,换句话说,只要有一根铅笔般粗细的蜘蛛丝,就能拖住一架波音747大型客机,让它不能起飞。
记得笔者上世纪50年代在上海念书的时候,《解放日报》能够做到在上班时(早8点)到达读者的案头。《新民晚报》则要求在人们下班的公交车上读到报纸。虽然那时报纸印数少,但偌大个上海,能够做到按时发行确实不易。
笔者到《新疆日报》工作后,尽管汉文报只有4个版,但由于还有其他三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印刷任务艰巨,再加上技术落后,给出报带来诸多困难。争取按时发行,成了报社的一项重要工作。报社提出发行工作“一条龙”的思路,编辑部是龙头,其他各个环节,环环紧扣,务求提早发行时间。领导亲自抓,还选择了一位责任心强的人员,一个个环节催促,尽量保证按时发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报业突飞猛进,特别是进入市场的都市报崛起,印刷发行量猛增,报纸编辑印刷技术大有改进,发行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行体制突破计划经济时期邮局独家发行的局面,形成邮发、自发、邮发自发合一的多渠道发行新格局。由于报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报使出浑身解数,提前发行时间,扩大发行量,为报纸的竞争增添重要砝码。如《广州日报》提出“比太阳更早,比昨天更好”,《楚天都市报》和《今晚报》登楼上门投递,得到读者的青睐。
重视报纸发行,首先需要真正弄清发行的重要性。新闻学家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中说:“一报之销路与其生命大有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报纸发行是“报纸编辑出版后发送给读者的手段”。没有发行,就没有读者。因此,可以说,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
报纸“内容为王”,与“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吸引人的内容,报纸就发行不出去;反之,发行渠道不通畅,送到读者手中的时间太迟,有好的内容也白搭。不要迷信“酒好不怕巷子深”,报纸办得再好,读者不能及时看到,长此以往,他们还会买账吗?
我国报纸的发行工作参差不齐。总的来说,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日本报纸是以上门发行、及早送报打开营销局面的。《读卖新闻》等主要报纸建立了“宅配制度”,保证凌晨5点到6点之间将报纸投进住户家中。《读卖新闻》每逢雨雪天气,发行员还将报纸装进塑料袋送入订户信箱,给读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日本报纸之所以占据世界发行量的榜首,其先进的发行工作功不可没。
在美国,报业发行已经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实行网络化管理,个性化服务,报纸订阅方式十分灵活。《纽约时报》读者订阅方式有多种选择:每周订七天;每周订周一至周五;仅订星期六;仅订星期天;仅订星期六和星期天。而《费城问讯报》的订阅方式则更为灵活,读者甚至可以选择订阅每周中星期一至星期五任何一天的报纸。
我国报纸长期存在“重采编,轻营销”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变化,但问题仍然存在。不少报社的发行部门很小,人才短缺。这与美国等国家差距很大。以《旧金山记事报》和《旧金山观察报》合办的报业公司为例,2500人中,1200多人直接参与报纸发行。
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生态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所谓的“生态课堂”就是在“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全面健康发展。
一、生态课堂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不利因素
(一)教材的编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高中历史教材这种模块式结构基于初中的编年史,章节之间跨度很大,而学生初中的历史基础又十分薄弱,到了高中,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他们出现了厌学情绪,他们薄弱的基础对于实施生态课堂,更为艰难,这可能是课程编制者所始料未及的。
(二)学生的不良习惯、意志品质的缺失不利于生态课堂的成长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孩子,娇生惯养,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勤奋、独立自主精神,不注重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所以学生一次学习失败,便认为自己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产生失落感,无力感,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感”。在这种感觉支配下,不愿再尝试,陷入“造成失败―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这种惰性心理不利于课改。
(三)教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利于生态课堂的推行
自古以来,教师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是教学的绝对支配者,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师“闻道在先”,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知”和“不知”的矛盾,教师在教学中应占主导地位,尽管新课改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但很多历史老师都担心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学生成绩与课程进度而仍沿用传统。因此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不利于课改的推行。
(四)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不利于生态课堂的发展
应试教育的无奈,使学校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评价方法的单一,使大多数孩子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考试练习,难于理解的知识,使孩子望而却步。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笼罩了孩子们的双眼。
二、生态课堂中我的点滴尝试
(一)课前功夫深,课堂才缤纷
生态大课堂倡导的激情永驻、生命鲜活、智慧绽放,并不是放纵课堂,杂乱无章的,它是有章可循的,关键功夫是落实在课前导学案的编制上,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线路图,贯穿课堂的生命线,我们教师如何设计好这张线路图尤为重要。我是本着这样几个原则制作导学案的:①首先确保知识的正确性,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筛选、归纳重难点;②其次定位知识的层次,知识要点分为基础梳理、重难点突破、能力提升等几个层次,让知识形成梯度;③丰富学习的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如设置情境,引用身边案例,故事切入等;④挖掘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所碰撞,情感的脉搏有所共鸣,我们设置的问题必须给学生们留有一定的空间,一定的讨论余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二)民主与和谐,理解与尊重
生态大课堂是一种富有生命气息、宽松和谐的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创设民主与和谐,理解与尊重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会“燃情”,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中来。我认为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激情投入,把微笑送给学生。作为教师,工作压力大,评聘职称难,家庭负担重,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困扰着我们,有时,实在是笑不出来。但是,学生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教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带着一种真爱,怀着一颗感恩,用微笑面对学生时,能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能增强他们自信心。其次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思考,用艺术委婉的手段处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三类学苗,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有,遇到调皮的学生如教育不当会激化矛盾,惹火烧身。反之,我们如用艺术的手段,包容的眼光来对待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学不就没有不和谐的音符了吗? 记得一堂历史课上,正当我讲到雅典民主制时,一个粉笔头从台下飞来,直击在我的眼镜上,顿时教室一片哗然,这下以为老师要大发雷霆了,课堂要转换频道了,然而出乎意料是我笑了,还夸奖他说:“好眼力,神,将来你一定考军校,为国家多杀敌,但是今天你输了,老师的防护措施好,干打不透。”下课后,这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向我承认了错误。所以“忍一下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我们既给予了孩子们的理解与尊重,又不失自己的身份与素养,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所拥有的人格魅力吗?
本文重点写安妮•莎莉文老师与“我”交流的三件事:手指游戏让“我”产生了学习的欲望,亲手试水唤醒了“我”的灵魂;走进自然,让“我”有了亲身的体验;最突出的是对“我”进行爱的教育,不仅让“我”体验到了爱,懂得了爱,更重要的是唤醒了“我”的爱。三件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莎莉文老师不仅爱“我”,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我”的思维、智慧和情感。这些都是透过“我”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致具体地刻画出来的。文章更多的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我”把莎莉文老师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我”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我”是这样描述莎莉文老师到来时“我”的感受的:“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还有“我”最后说:“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此时,“我”已感受到了“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情感──爱。
【积累运用】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搓捻()迁徙()繁yǎn()冥思xiá()想
2.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成语。
(1)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团锦簇”是形容色彩斑斓的意思,你还能写出几个形容色彩丰富的词语吗?(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缕灯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机选择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高职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1份,回收251份,其中有效问卷247份,有效回收率98.41%。男生198人,女生45人,4人未报告,性别比例与学院情况基本对等;电力系73人,机电系93人,信管系78人,3人未报告;独生子女98人,非独生子女142人,7人未报告。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分认识自我、生命态度、价值取向、挫折应对、安全意识5个维度,另对高职生进行生命教育内容需求调查,共14个题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
83.8%的高职生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12.5%对自己当前生活不满意,3.6%的高职生表示对现在生活状况没特别的感觉,既没有满意,又没有不满意。说明大部分高职生对当前的生活较为满意,生活质量总体较高,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被调查的高职生中有11.7%的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43.3%的比较了解自己,35.6%的认为对自己只是一般了解,7.3%的不太清楚,1.6%的表示非常不了解自己。超过一半的高职生自认为对自我的了解程度较高,少部分(不到10%)的高职生对自我了解比较模糊。
对自己的评价上,61.1%的高职生认为自己优缺点共存,34.8%的感觉自己很平凡,觉得自己很优秀的占2.8%,不如别人的占1.2%。表明当今高职生大部分能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能够接纳自我、肯定自我,个别有自卑、不自信的表现。在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上,高职生整体而言有较正确的认识,能够客观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生活满意度较高。少部分自我评价不高、缺乏自信的高职生则需要个别的关怀与辅导。
(二)对生命的态度与认识
对待生命的态度,82.2%的高职生认为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11.7%的认为生命应为自己而活;3.6%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他人的承认;1.2%的高职生表示生命没有意义,0.4%的则无所谓。说明大部分高职生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认识到应当珍惜生命。个别生命态度比较消极、或模糊,对生命的认识可能存在各种程度的偏差,缺乏生命活力。对于社会上常见到的大学生自杀行为,68.4%的高职生认为这是对生命的漠视,不懂得珍惜生命的表现;10.9%的人感到不可思议;8.1%的人认为与己无关;0.4%的人感到害怕,自己有时也想过。说明高职生对自杀行为基本持否定态度,对待生命有比较明确及正确的认识。也有少数高职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可思议、与己无关的态度,觉得自杀离自己很遥远,这类高职生比较缺少对生命的思考,对他人生命缺乏敬畏感,需要对之进行相关的引导教育,增强其同理心,感知生命的价值与力量。
极少高职生有过自杀念头,则需对其加强行为关注与社会支持,引导其学会求助,体验生命的积极情感,增强责任意识,感悟生命的珍贵与广博。人和动植物,哪个生命更重要?高职生中有64.0%的认为生命平等,22.7%的支持人的生命更贵重,13.0%的表示无所谓。数据反映,不少高职生的生命观认为人的生命比动植物贵重,可能是对生命缺乏敬畏意识。在对生命的态度与认识上,相对而言高职生能够较正确地认识生命的珍贵与意义。部分高职生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相应的需要体验式的生命教育,让其切身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的承载,探寻生命的意义,以感悟生命的馈赠,提高生命质量。
(三)对价值的看法与倾向
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被调查者中,64.0%的认为取决于过好个人的每一天,13.8%的认为应该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11.7%的认为取决于金钱和地位。另有不少学生在开放式提及人的价值在于做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由此可见,高职生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并且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33.6%的高职生认为父母及家庭对其生命价值观影响最大,26.3%的认为自己本身的性格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23.9%的认为社会中的各类现象对自己影响最大,5.7%的受朋友和同学影响最大,4.5%的认为学校教育对价值观影响最大。数据显示对高职生个人价值观影响按选择多少排列依次为父母及家庭、自身性格、社会环境、同学朋友,最后才是学校教育。可见家庭环境在个人的成长乃至生命观、价值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生命教育最需要家长在家庭中潜移默化的指引,学校教育更多的是起辅助作用。
在对价值的看法与倾向上,高职生更多地受家庭及自身的影响。价值观总体呈积极、向上之势。虽然学校教育对高职生的价值观影响有限,但也可通过相应的教学与活动培养高职生的价值观,纠正其价值观偏差。
(四)对挫折的应对与处理
当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81.4%的高职生相信自己能力,下次会做得更好;11.7%的感到自己很没用,永远都做不好事情;6.1%的表示无所谓。大部分高职生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少部分需要有效引导,增强自信,应对挫折。
面对压力和挫折,被调查的高职生中,61.5%的会自己想办法解决,19.4%的选择寻求帮助,15.0%的选择发泄,3.2%逃避。可见,高职生遇到困难倾向于依靠自我排解,懂得向外界求助的很少,求助意识有待提高。少部分高职生选择逃避,方式消极,且有可能走极端。
在对挫折的应对与处理上,学会舒缓压力,转化消极情绪,用积极的方式调节,是高职生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尤其需要强化其向外界求助的信念,增强其求助意识,既是应对和处理困难、挫折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责任。挫折教育是高职生比较需要的生命教育的内容之一。
(五)对安全的意识和关注
高职生中,15.8%的会经常关注与逃生、自救有关的知识;76.5%的偶尔关注;7.7%的从不关注,可见高职生普遍对该类信息关注度不够,安全意识不强。
有5.3%的高职生表示非常了解饮食、锻炼等养生保健方法保养身体,27.5%的比较了解,42.9%的对养生之道一般了解,14.6%的不太清楚,6.5%的非常不清楚。数据说明大部分高职生对营养保健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这与高职生当前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也有部分高职生较关注饮食和锻炼,健康意识较强。
在对安全的意识和关注上,高职生表现出较忽视的态度。因为年轻,身体机能处于最黄金的时期,少有人懂得对身体的保养与维护;也因为年轻,普遍缺乏与安全、健康相关的阅历,大部分高职生的安全意识弱,不注重饮食健康与身体锻炼。
(六)对生命教育的需求
从对高职生生命观态度调查角度对上述结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第一,鉴于高职学生安全意识普遍低下的实际状况,提高安全意识是高职生最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第二,基于高职学生自我排解能力较差、向外界求助意识较弱的现实情况,挫折教育是高职生比较欠缺和需要的生命教育内容;第三,由于生命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普遍缺少亲身经验与深切感悟,体验式的教育模式较为适合当前高职生的需求。因此,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重视挫折教育的有效性,尤其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向外界寻求帮助的意识。可结合心理健康、思想政治等课程的教学,或学生会、团委等学生活动,将生命教育内容融于其中,以体验式的方式对高职生进行生命教育活动。
从高职生对生命教育内容的需求角度进行调查,让高职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需求的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结果显示:67.2%的选择逃生技能、62.8%的选择人际交往、53.8%的选择养生保健、51%的选择心理问题、32.8%的选择生命起源、24.7%的选择交通安全。遇到危险时的逃生技能成为高职生选择最多的课程内容。一方面,反映高职生普遍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有提高自我安全防卫的意识。另一方面,反映学校在逃生技能相关课程方面的不足:相关训练活动或学习课程太少,不能满足高职生的需求。人际交往在高职生的生命教育需求中排列第二。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人交往是困扰多数高职生的问题,折射出高职生人际交往水平普遍偏弱的现状,也反映出学校在人际交往课程或活动方面的不足:课程数量少或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高职生提高交往能力的要求。养生保健与心理问题两项内容均有超过半数的高职生选择,意味着起码有一半左右的高职生具备一定的健康意识,珍爱生命,平时能够关注自我的健康状况,有意识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高职生对生命起源和交通安全缺乏兴趣,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高职生感觉二者与自身关系不密切。由此可见,高职生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才能感悟其中的重要与意义。因此,生命教育若能采取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对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优质的服务能吸引更多的客户,给金融机构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反之,劣质的服务则造成客户流失,降低经济效益。服务质量成为农信社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农信社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在服务质量方面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难以与他们相抗衡。比如:营业人员着装不统一,仪表仪容不够整齐规范;文明礼貌不够到位:工作效能有待提高;大堂经理和保安人员缺位;服务内涵不丰富、范围较为狭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科技水平不够超前;有的环境卫生较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竞争实力,给竞争对手留下了可乘之机,严峻的竞争形势迫切要求农信社抓紧提高服务质量。
几年前,竞争力较强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乡镇区域相继撤点,给农信社让出了一块农村阵地,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邮储银行发展成为一支后起之秀,在一些乡镇和油区设立分支机构,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比农信社都略高一筹,给农信社造成直接威胁。城市商业银行设立了县级支行,与县区内的农信社也将平分秋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信社必须奋起直追。
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服务质量的优劣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客户对品牌的综合满意度,将成为竞争力强弱的最大试金石。农信社有些方面尽管难以一步到位,但目前有些状况是可以尽快改变的。比如:员工的仪表仪容、服务规范、文明礼貌、营业环境等,只要下功夫抓,短时间内就有成效。有的员工甚至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危机感不强,责任心弱化,工作慢作为,甚至不作为,贻误了“战机”,还有些机构网点甚至连自己的“脸”都洗不干净,损害了农信社的形象,这难到不是自我毁灭吗?
要赢得客户,仅有笑脸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给客户实实在在的帮助,也就是说服务要更有内涵。就是要把客户当成朋友,提供的服务不仅满足客户的期望,更应“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有吸引客户的服务特色,这才是农信社克敌制胜所要达到的境界。《濮阳市农村信用社优质文明服务标准》已经出台,按照市办的工作思路,抓好培训和落实,服务质量必将提升,新的工作局面必将开启。
1995年2月,曾有过辉煌历史和极佳信誉的巴林银行,由于其“明星”业务员Nick Lesson暴炒日经期货而损失10亿美元最终导致破产。13年后的今天,悲剧再次重演,日前法国兴业银行披露,该行遭遇了银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欺诈案,其31岁的交易员Jerome Keviel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造成71亿美元的损失。法兴银行此前扮演的是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的角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可悲剧发生后,法兴大厦将倾,何去何从尚无定数。在美国次贷危机依旧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法兴事件加剧了业界对金融市场的担忧,触发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更引发全球股市暴跌。这些看似强大的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轰然倒塌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挫败仿佛是瞬间的事。
风险在经济领域是无处不在的,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获得增值是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但实际情况往往与预期产生偏差,企业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美国投资家威廉.欧内儿曾说过:“战胜市场的秘密是你不可能一直都判断正确,关键是在于你每次搞错的时候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风险管理是企业在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寻求有效控制风险的途径,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处置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概括起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风险分析:对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这是确定风险管理范围的重要步骤。
第二步,计算和衡量风险:对风险进行量化,确定风险权重和总风险的大小。
第三步,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对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加以比较,选择适合投资特点和客观情况的工具,从而形成系统风险管理总体方案构架和经济有效的综合管理方式。
第四步,风险管理的实施。根据风险管理方案,从组织结构入手,制定相关策略和原则,确定组织结构、人员和设施配备,明确各环节和人员的职责,设计并运转风险控制的智能化系统程序,通过模拟或实时运作对系统进行检修,并对风险管理的前三个步骤提供反馈,使之动态适应外界变化并始终保持对风险的有效监控。如图1所示。
在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并实行组合,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效果,以风险的预防和规避为主要途径,建立事前的风险控制体系和事后的风险检查与反馈体系,使风险管理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中趋于完善和高效。
历史上一系列的风险案例说明,即使像巴林银行和法兴银行那样拥有先进风险管控技术和经验的机构在风险控制机制和体系上也会存在缺陷和漏洞,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此过滤和化解风险。
法兴事件,无非是一个渴望成名的交易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盗用密码、伪造文件等手段,从事一些特殊交易来制造虚假交易,造成了巨额损失。但法兴银行在授权管理、风险监控、IT管理等内部控制上的漏洞却暴露无遗。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负责任,没有按时检查交易情况。2007年1月,该交易员做空德国股指(DAX)时亏空。但该月法兴银行没有按时检查交易情况,致使这个虚假交易没有被及时发现。
第二,风险麻痹,没有认真检查交易细节。在2007年11月收到欧洲领先衍生品交易所Eurex质疑该交易员异常交易的警报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询问,而没有深入调查。
第三,忽视反常交易细节。当该交易员违规交易时,系统会提示风险,警示越权,于是他赶紧制造虚假交易来掩饰,系统又提示一个相反的信息。这种频繁的反向警示并未引起重视。原因很简单,因为该交易员在赚钱,所以管理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实际上体现了法兴对赢利和风险的一种错误文化理念。
法兴的教训是惨痛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企业也逐渐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把风险管理上升到企业内控生命线的高度。2007年5月,国家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草案)》,广泛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希望以此作为规范和指导企业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应该说,法兴事件是对风险控制重要性的又一有力诠释,并由此引发了我们对风险管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控机制属于预防性控制机制,是防范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内控制度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规避和化解风险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内控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内控的全面性
内控应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内控要体现系统性,在各部门各岗位间形成相互制约、纵横交错的统一整体,以保证各个特定的分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并实现内控的总体目标和功能。
(二)内控的有效性
一是内控制度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要符合经营战略、经营方针和理念并随内部环境的变化而修改完善。二是内控制度要根据企业的组织规模、业务特点、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具体特点和要求合理使用。三是内控制度要有效执行,所有部门、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的权利。
(三)内控的制约性
一是相关资产分离;二是部门和岗位分离;三是物理隔离,在重要部门设立防火墙和门禁制度。在部门间、岗位间建立一种相互验证、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单独的一个部门对业务没有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一个以上部门的查证核对或配合才能完成,以此达到纠错防漏的目的。
(四)内控的成本效益性
内控的目的之一是使企业避免和减少风险,以获取更佳的效益。但内控本身要付出成本,内控越复杂,成本越高。因此,必须在成本与效益间衡量,精选控制点,减少不必要的耗费,尽量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新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法兴事件暴露出其在风险管理内控机制方面的缺陷,虽然法兴的内控制度建设相对而言是比较全面的,在业界也算有口皆碑,但在实际执行中,内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也没有发挥必要的制衡和监督作用,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必然发生。
二、构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高质量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风险管理必须是一个充分依靠于人同时对人的职责加以充分制衡的体系。法兴事件就暴露出其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置方面的缺陷,风险流程控制不够严密。交易员既负责投资决策也负责交易执行,对其个人在体系中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和监督,从而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错误的发生,加大了发生风险的可能。高质量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
其特点是对人在体系中的位置、应完成的任务、应承担的责任有明确的定位,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决策链,防止高风险行为的出现,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
对各类授权进行全面梳理、评估,明确对各类授权管理的同时对各类授权在系统的设定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三)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
核算部门和操作部门相分离。
(四)运行有序的风险决策委员会
专门负责风险管理流程,职责是确保面临的各种风险能够适当地被识别、监视和综合管理,以确保与风险相关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和可预见的范围内。
(五)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合理有效的内部检查制度:加强对各类交易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重点关注制度执行力、业务抽查审计等,研究分析虚假交易、违规交易的风险点,及时对可能的漏洞进行补救,对潜在的隐患进行预防。
(六)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控制
一要明确流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衔接方式和操作标准,将风险控制措施嵌入流程中,使相关岗位在有效完成业务操作的同时也能够准确、规范地执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
二是充分发挥流程各环节、各岗位的相互制衡、风险防范作用;
三要充分发挥流程管理对于各项业务的基础控制作用,并通过优化设计和提高标准化程度,使流程管理成为风险控制和保证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违规问责机制
法兴事件从深层次暴露出了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放松,投机风潮日盛,严控风险往往被视为是过于保守、生怕坐失良机,而那些在投机心理驱使下出现的类似赌博的行为却受到默许,甚至纵容。因此,必须建立正确的业绩观念,一方面通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考核,遏制高风险的投机冲动;另一方面强调违规问责,加大违规成本,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培育风险文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弱化,而风险意识的弱化所导致的监管松懈是风险发生和扩大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风险文化和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是科学有效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是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风险管理最终要通过人来实现,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风险管理专家群体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应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功能,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尽快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二是提高每个员工的风险控制责任感和敏感度。加强培训,尤其是所在业务、岗位和环节的风险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培养端正的风险效益观。
三是大力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防止越权等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五、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强调系统安全管理
法兴银行在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方面的失误告诉人们,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性和数据准确性意义更为重大。
一是要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运行环境和数据的安全,建立信息系统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二是要保证信息系统权限的有效管理,包括合理的权限设置、健全的权限监管、及时的超权限或违规事件发现和报告等;
三是要加强信息系统密码管理,强调密码保密和定期更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伟华,译.风险管理.中信出版社,2002.
所谓学校危机事件,是指由学校内外因素引起的、干扰学校正常运行的、严重损害或可能严重损害学校组织功能及成员利益的突发事件、意外事故或演变趋向。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困惑的时代,是一个多事之秋。一方面,社会经济、政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各种灾难和危机事件又频频发生,给人们带来深重苦难。人们己经感受到学校并不永远是一块平静的港湾,而更像是社会海洋中一叶扁平的小舟,其命运与整个社会紧紧相连。寻常时看似安宁和平的校园,在灾难袭来时也难于平静,甚至也无法幸免。同时,近几年一些学校内部发生的事故也不少见,如校舍倒塌、踩踏事件、食品中毒、校园暴力、学生自杀、交通事故、疾病传染等。这些危机事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突发性伤害事件近年来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给一些活泼天真的孩子带来了肉体和精神伤害,也给一些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教育部《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1]另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心惊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
(二)师生心理危机
2007年5月23日某报报道: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是68起,2005年是116起,2006年是130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有数据显示,自杀己成为中国全国人口第5位、15至34岁青少年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2]济南某高校一名大四学生半年内应聘52次未果,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三次试图自杀。’[3],前不久,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事件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南京,因老师生气地批评了在课堂上开手机的一男生,并找来家长,家长暴怒之下,对孩子拳脚相加,这孩子便从四楼一头跳下;在上海,一初二女生被老师严厉批评之后,回家从11楼一跃而下,瞬间便天人永隔,[4]青春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处于人生的迷惘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期。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中自残、自杀、杀他与其他攻击行为的人数日渐增多,令人担忧。教师心理危机也时有发生。高考压力、教学失败、智能不足、职称难评、婚姻解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子女教育极端不良等对教师的心理都有重大影响,都可能成为危机源。特别是每年中学的高考,每次高考变化都让教师恐慌。“因为不知道会怎么考,因为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高考模式,想到学生的期待和自己对高考模式的迷惘,教师的心理压力实在难以言表,有时甚至夜半难寐。[5]而教师心理问题又总会给学生带来影响。鉴于学校内外危机事件频发的严峻现实,我们深感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并认为加强危机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作为学校领导,应该把关注生命、保障师生的安全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而常抓不懈,应该高度重视对各种可能发生或己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管理。如果不进行危机管理或者放松对危机的管理,这是一种严重的不作为或失职。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我们所说的学校危机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基于对学校内外环境以及相关因素的认识而进行的危机防范和应对活动,它并非等同于危机干预。危机干预的主要职能在于对危机现场的应对与排除,而危机管理不仅指对危机现场的对付,还包括危机未发时在日常生活中对危机的防范及对危机现场处理后对有关人员的持续关心和帮助,并且着重于日常对可能引起危机发生的各种因素的防微杜渐。因此,学校危机管理具有全程性、全员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二、学校危机管理应凸显生命教育的特色
生命教育是学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生命教育是学校危机管理的内在要求。学校危机管理应该把生命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所谓生命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人们认识、理解生命,关心、热爱生命,注重生命质量与发展生命价值的教育。因生命教育有其独特的价值、深邃的涵义、丰富的内容与重要的目的,我校历来重视对全校师生的生命教育,并力图使生命教育成为我校的一种特色教育。同时我们也认为,在广大师生员工中积极地开展生命教育,也应该成为所有学校不同于其他非教育机构进行危机管理的一种特色。
(一)生命教育能更好地体现学校危机管理的本质特征
学校危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然,这与整个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与生命教育主要在于使人们认识生命现象,感悟生命境界,提升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的理念是相通的。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中最重要的,生命不存或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一切都将丧失意义。而要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就必须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一般来说,这种机制的建立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外部环境保障体系,二是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在这里,人是第一位的因素,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自我意识与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应对危机的挑战中,学生是自我保护、自我与危机与灾难抗争的主体。只有通过生命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身力量,培养起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自我保护的技能,并充分调动他们对危机防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危机事件频发的状况,并减少那些可能使我们遭受的巨大灾难与痛苦。同时,生命教育也不是教学生一味地求生避死甚至贪生怕死,而是让学生理解与洞悉生与死的真义与价值,让他们懂得既要热爱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又能在祖国面临危险的关头,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生命教育与学校安全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人格健康、意志坚强、自身强大起来,使他们具备防范与应对危机与灾难的知识、技能、智慧与力量,才能在危机发生时化危险为机遇,在灾难中获得重生与发展。更何况,学校本身就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专门机构,是造就那些勇于与自己的不幸命运抗争,善于操握自己的生命之舵的具有健全人格者的地方,是师生追寻人生意义和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加之一般学校都有着较其他机构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施教条件,加强对学校师生的生命教育,是学校的优势与强项,能收到更好的教育与管理效果。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也能更好地体现学校危机管理的本质特征。
(二)生命教育的要义、内容与目的
1、生命教育的要义
我们认为,人的生命包括两部分内容:生理生命与精神生命。生理生命是精神生命的基础,而精神生命是生理生命的灵魂。人的生理生命消亡了,他的精神生命还可能长存于世;人的生理生命还存在,他的精神生命也可能早已消亡。这正如著名诗人减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己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显然,这里的生理生命与精神生命之说,是赋予了生命更多的哲学睿思与伦理学道义,其“生命教育”的内涵也因此更为丰富与深邃,它不仅包括对人的身体安全教育,而且包括对人的精神生长的促进。因此,生命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使其免遭各种不良因素对身体的器质性伤害。第二要义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生命教育可以而且必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使他们对生与死、利与义、是与非、荣与辱、真善美与假恶丑有正确的认知,这也有利于他们健康的情感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以及树立起坚定的信念与远大的理想,从而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应参与学生生命的成长。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较少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学生对于生命的价值意识多半处于沉睡状态。
2、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在新形势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烦恼,迫切需要通过生命教育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人格”,[6]这可谓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这些内容,学校应开展系列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生与死的意义,从而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这可谓生命教育的基本目的。生命教育不仅要培养人们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要培养人的生存意识与生存能力,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与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关心自然等的品格,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可见生命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于使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避免个体作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社会的行为,而最终目的是使生命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开展生命教育,不仅对学生是适应的,对教师来说也是必要的,事实上,对于生命的认知、理解和如何正确对待,不少教师也是一个盲点。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会受到熏陶和教育。这与学校危机管理的目的在于防范危机发生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并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等是息息相通的。
三、学校危机管理及生命教育的实施
学校危机管理一定要以预防为主,以教育为重。近几年,我校在探索危机管理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达州特大洪灾抗洪抢险、缓解学生心理危机、"5.12”灾后重建与创伤医治、甲型HIM防治等方面受到上级领导与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在甲型HIN1的防治中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并多次受到市领导的表彰。对此我们有以下一些认识:
(一)要重视学校危机管理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
1、在思想建设方面,我们首先要消除几种错误观念:第一,在管理时空上,危机管理仅是一种短期对危机现场的干预,‘在平常无须杞人忧天;第二,在管理对象上,危机管理仅是对涉及严重危机事件的事或人进行管理,对一般有问题的情况不予干预;第三,在管理人员上,危机管理仅是学校领导与少数专业人员的工作职责而与己无关;第四,在管理系统中,学校危机管理仅是学校内部的事,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不大。事实上,这些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模式,与新时期危机发生的普通性、复杂性、严重性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学校领导应帮助学校全体人员树立危机意识,除对已发生的危机要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在平时还要防患未然,加强对危机苗头的及时排查及有关情报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在危机后要对相关人员持续关注。
2、在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要高度重视专业人员的配备与作用。在构成立体化的管理体系中应以专业人员为核心,以他们科学、规范的管理为重点,并采取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构建危机管理体系,以形成高效的管理机制。这个体系应包括危机管理工作系统、危机管理制度系统、危机管理宣教系统三个子系统。危机管理工作系统又由危机管理行政系统及相关支持系统(由校领导、学校中层干部等组成)、危机信号发现与预防系统(由专职人员、学校其他教师、心理委员、班级与宿舍的同学等组成)、危机后修复与支持系统(包括家庭的监护、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的交流、专家对危机学生的辅导和治疗等)三个部分组成。危机管理制度系统主要为危机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如实施“周末晚点名制度”“、学生问题报告制度”、"24小时危机值班制度”、“危机管理责任签订制度”、“学生信息档案及危机管理跟踪日志的建制”等。危机管理宣教系统主要负责学校危机的宣传教育工作。预防是最有效的危机管理。这种预防性的管理应包括培养人们的危机意识、拟定危机预案、构筑危机预警系统。危机预案应包括危机事件预案(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食品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传染病应急预案等)与心理危机预案两部分。
(二)创设安全的校园环境
1、创设安全的校园物理环境
学校人口密度很大,一旦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侵袭,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但是如果能从已有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并积极研究对策,通过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及注重防灾设施的修缮等措施,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例如,在“5.12”地震发生后,同样在强震冲击下的安县桑枣中学的教学楼却依然矗立、庇护学生安全地逃离险境,这是因为这些教学楼并非“豆腐渣”工程。设计者、建设者除了有灼见之外,归根到底是心中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学校领导者在负责修建校舍楼房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事实上,学校物理环境安全的保障,需要非常细致的工作,学校管理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如在用电防火方面,为防止电线的老化和短路,要使用高质量的器材,依托专业人员进行安装、检修;教室和办公室的电脑、充电器和其他电器用品不能长时间持续通电,使用后要随时切断电源。学校对煤气、天然气的使用同样要异常小心,一定要让工作人员受到专业的培训,科学正确地使用各种灶具和厨具。抽烟也可能是火灾的巨大隐患,校车使用时间过长而未检修也存在危险,当雨季到来,房屋倒塌、洪涝、山泥倾泻等危害学生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校舍、教学设备进行排查,如查看学校阳台防护栏的焊接处是否松动,电线是否有的地方,体育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下水道井盖是否破损,楼梯扶手是否光滑,学生上下楼是否排了队,教室内电器是否结实,户外活动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学生饮用水和牛奶是否无毒、清洁或卫生等,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有这样逐一排查,才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创设安全的校园心理环境
学校危机管理除了对学校物理环境的管理外,还包括对人的心理卫生的管理。因此,在保证物理环境安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良好心理环境的构建,其中包括对师生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使每一个学校成员在危机管理中都能成为防微杜渐的主体。对此,管理者首先要有正确的管理观念,要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学生及学校其他成员。每个人都渴求肯定和赞扬,渴望铸就一生自信、自尊的基石。尊重师生是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即使对他们的惩戒也需要爱心与技巧。
(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或生命教育活动
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或生命教育活动,或将这些课或活动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中。通过专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具体地说,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神圣,让他们深刻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关于生命的哲学追问,了解生命的历程,认识生命的独特性、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丰富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二是帮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欣赏生命的美丽与可贵;三是激励学生学会在挫折中选择坚强,立足现实,做最好的自己:四是教导学生牢记祖国人民的恩情与嘱托,高扬生命的风帆,让生命放射光芒。学校领导要和教师一起解决青少年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青少年学生营养摄入过度、生理成熟度明显提高、心理成熟度相对滞后的问题:对生命现象和生命价值认识模糊的问题;面对竞争压力心理素质不强的问题;代际差异日益加大,学生对理解与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消极亚文化和网络虚拟生活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生命和现实世界的问题。[7]学校特别要对那些高危人群,如对劝其退学的学生、家庭特困生、就业特困生、在“5.12”大地震中亲人伤亡的学生、考试多科不及格的学生、身心有较为严重疾病或障碍的学生、情绪与行为异常改变的学生等进行持续关心与帮助。需要强调的是,在专门的生命教育课或生命教育活动中,要让学生掌握危机发生时求生的基本技能,不要形成纯粹的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在危机发生后如何自我拯救和助人自助,学校有必要组织师生开展一些情境模拟演练。如演练火灾发生时如何灵巧地使用身边的消火栓,地震发生时如何在强震的短时间里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从高楼逃生时怎样扎出结实的逃生结,洪水暴发时怎样选择安全的路线逃跑,校园暴力发生时如何应对,在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发生时怎样急救和处理。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如在高恐怖、高焦虑时怎样进行自我放松或脱敏训练,在遭遇重大挫折或失败时怎样正确审视自我,舒解情绪或寻求社会支持。心理学家经过测试证明,一个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必然产生恐惧和.惊慌,是很难逃过一劫的。
算命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睁着眼睛去骗人,这也并不是说明我们有多大的本领,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大批供我们生存的傻瓜.自己主动伸手把钱给你,你说看着钞票送到手谁能不要呢!
我从45岁开始给人算命,到如今大概也有20多年了吧!过了今年我就是67岁的人了。一辈子虽说受了点苦,但吃香的、喝辣的,生活过得比谁都不差呀!因为钱来得容易,只要动动嘴就不缺钱花,这才是最有力、最实际的保障。
20多年来我几乎浪迹了大半个中国的村庄。实实在在说,我靠算命去骗别人的钱也是从被骗开始的。从小父母双亡,在村里我靠给别人打短工挣钱。千般苦、万般难长到20多岁,谁知又没找上一个对象。等到了40多岁后,我彻底失望了,但心里总是不甘呀!也就在我最无奈、最痛苦的时候村里来了个算命先生,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走乡串村的算命先生很多,也特吃香。当时我如遇救世观音般把他接到家里。伸出手让他看了看,他说:“好啊,一双多有福气的手呀1男人手大走四方,命中注定你是个干大事业的人呀……”说真的我对事业并不关心,当时我最想知道的就是何时能找到媳妇!可惜这位先生并不关心。我只好哀求着说:“我想知道我什么时候能找到媳妇。”算命先生又看了看我的手说:“从你的婚姻线上看你44岁要添人进口呀!”“44岁!添人进口!”天知道我听完这句话后心里有多高兴,因为再过3个月我就44岁了!当时我二话没说便把算命先生留在家里整整住了一个月,吃住全部免费,而且每天在村里到处宣传这位算命先生算的如何如何准,每天都有许多村民手握一张张辛辛苦苦挣来的钞票往他口袋里塞。
一个月后村里人算得差不多了,他走了。我为了44岁“添人进口”苦苦去想,去等,结果一年过去了,我依然孤身,我才突然醒悟我是被那算命先生骗了。可村里的张大爷却还每天对那位算命先生感激得要命。他原来是有大病的,特别重,医生诊断说不好治了,可那位算命先生同样看了看他的手说:从你的生命线上看,你明年春暖花开之日就会彻底康复。当时张大爷十分高兴,本来每天心里死死结了个疙瘩被算命先生的一句话给解开了,从此他有了生的希望,精神一天比一天好,第二年真的神奇般地好了。后来我又想到算命先生说自己要“添人进口”后的那股突然增长的精神,才明白原来对一个失意者或绝望者来说,几句安慰的话就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眼前接着一亮,我何不去算命呢?轻轻松松就能赚到钞票,说不定还真会遇到个媳妇呢!从那时我便开始走上了算命骗人之路.也许我说这话你不信,其实真的就这么简单。
刚开始几年,我确确实实吃了点苦,后来经过不断摸索才总结出一整套经验,比如首先要有好口才,也就是能让人一听就高兴的顺口溜,比如说,男人手如绵,身边有闲钱;妇人手如姜,财帛满仓箱等等。再者要懂得观察,每个来算命的人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比如年轻人多是失恋了算婚姻,落榜了求学业,失意了求得势等,中年人大多是求财、求官、求子,不过乡村人与城里人的想法各有不同,总之要善于观察来者的一言一行,从他的每一句话中引导他,让他不知不觉把想法说出来,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尽力往好处说,保证他会眉开眼笑把钱掏给你。这就是算命,就这么简单。尤其是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前三卦必须算准,也就是说必须要观察准,只要名声一扬出去,接下来的日子你只管每天眯着眼睛坐在老百姓家里信口开河,钱一定会大把大把往你兜里送。
察颜观色卦就“灵”
记得前几年在山西,那个村子很大,当天刚好刮着风,下着雨,但不太大,我正准备寻一户人家呆下来呢。这时过来了一个农民.他来到我面前仔细看了看我拿着的行头,不走了.瞪着一双热切的眼睛问:“你是算卦的吧?”我说是,他问灵吗?我说灵不灵自己说不算,先送你两句听听。说真的,当时我也是冒着险去说的。我说:“没错的话,你姓王?”谁知那位中年汉子眼睛立即像射出了两道光似的亮:“你怎么知道的?真是神了。走,俺带你回家去吧,俺孩子病得很厉害,总是睡不实,浑身一抖便哭,媳妇说让俺去找个阴阳先生叫魂呢I没想到你就是位神仙,一眼就看俺姓王。”听听!有些人就这样实在,刚刚相逢便如知己,什么都告诉你,再说我真的一眼就看出他姓“王”吗?现在实话告诉你无防,他手里拿着一把伞,上面用笔写着“王记”两个字,凭我的经验.我知道这是农村人的习惯,用的东西上面总要写上自己的一个姓,就是为丢了之后好找。
到他家后,发现那孩子果然刚睡实,一抖就哭开了,凭我的经验知道这孩子是受惊了,只要到药店花几毛钱买一袋含有琥珀、朱砂等成分的保婴丹,只用服一包准好,可农村人不信,他们说吃多少药都无用,白费钱,并说这是孩子丢魂了。得请阴阳先生来叫魂。过去在算命中我也干过这事.按正常去思考这只不过是游戏哪能治病呢?可在农村都说这很灵验,没办法。记得有一次我给一位医生算命后在一块吃饭.我有意识问他:“你说孩子睡不实吃啥药能好?”医生说:“最简单就是服点朱砂,因为朱砂有镇静安神之功效。”我听后谎说,自己的儿子睡不实,需要点朱砂,那位医生真的很大方给了我不少。其实我连媳妇都没有,哪来的孩子,只是想让以后备用,看!这不刚好派上用场了。在那家姓王的农家我按叫魂法给他全家人表演了“游戏”后。又给孩子服了一点点朱砂,并说这是神仙下的“灵丹”,果然当夜孩子睡得十分香。第二天消息便传遍了整个村庄.甚至十里八乡.都说王家来了个“活神仙”。看!这就是农村的优势,就这样好开拓市场,接着我便东家来.西家去,整整在那个村子呆了两个月,总共赚了3000多元钱。
算命先生听了,并不着急,稍稍想了想,说:“小伙子,知识改变命运啊!”这时,此人才豁然开朗。
这本是一则笑话,但笔者听了却笑不出声来,特别是听了那句意味深长的“知识改变命运”。
君不见,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吗?遥想一百年前的孔乙己,身材魁梧的他假如不是因为学了点“之乎者也”,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那半懂不懂的文言只能在短衣帮面前卖弄,断不至丧失了谋生的能力,为偷书而经常挨打,甚至被丁举人打断了腿,在贫困交加中悲惨地死去。死后,还欠酒店“九文大钱”。如今,一方面,“蚁族”、“蜗居族”的学历已经上移了,北大学生卖肉已不是新闻;大学生与农民工抢饭碗,待遇反不及农民工,这类新闻麻木了人们的神经。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徘徊在就业的门槛之外。另一方面,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工人却存在很大缺口,普遍存在着用工荒问题,技工的工资也水涨船高,每月六七千元乃至上万元,某工厂年薪20多万却找不到熟练的高级技工。
“守着水缸渴死”,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现实啊。
笑话中那位博士,假如不是仅仅具备学历意义上的高级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学者,或许真的能够实现算命先生说的“20岁恋爱,25岁结婚,30岁生子,一生富贵,平安,家庭幸福,晚年无忧”。可惜,他读了太多的书,却没有好好读社会、读人生,而且一头钻进了书堆里,爬不出来。怪不得“穷得只剩下书”,35岁了还没有谈过恋爱。这位算命先生尽管可能没有读过多少书,他的学历或许“最多是一个初中生”,但他能够活学活用,一句“知识改变命运”既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又让博士生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这是一种实打实的学力和过人的智慧,并非仅仅具有学历意义上的博士可比。
丘吉尔说过:“我愿意学习,但不愿意时时受教育。”活学活用,知识的确可以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拥抱幸福;死抠死学,知识不过使人抱残守缺,是一座埋葬幸福的坟墓。我们的教育却往往只重视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别无选择,非接受灌输不可,否则便是与教师过不去、与学校过不去、与家长过不去,这是一种怎样的蛮不讲理呀。学生学,首先应该是他想学,强按的牛头不喝水;其次是有所选择,即便是一头牛,也应该喝上干净的、它想喝的水,否则说不定喝中毒了也不知道。专制、有毒的教育不仅会扼制学生的个人成长、妨害孩子的个人幸福,甚至会扼制一个民族的生机和活力。
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尝试,学会坚持,学会负责。学生可以接受教育,也可以拒绝教育。即便在义务教育这种强制教育的阶段,也至少能拒绝某些教育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学好学差、学多学少主要是学习者对五个“学会”的态度和践行的程度,考与不考、考多考少也主要由学习者自己选择和负责。学校作为教育的服务者,除了给出学业标准外,还能够量体裁衣地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替代学科,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可能。像芬兰的中小学校,每个教师要教15门左右的学科。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学历不打折、学力超级棒,这才是真正有活力的教育。
据有关资料,成功者的成功与学历并不一定成正比。美国福布斯网站的数据显示,在全球1125名亿万富翁当中,至少有73人未完成大学或高中课程便中途辍学创业。著名的例子有微软创办人盖茨、戴尔电脑创办人戴尔、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行政总裁阿德尔森及维珍航空创办人布兰森等。大神探福尔摩斯的知识结构也是不完整的。有一天,他的助手华生对他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却惊人地发现――
文学知识:无。哲学知识:无。天文学知识:无。政治学知识:浅薄。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莨菪制剂和鸦片却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的了解,而对于使用园艺却一无所知。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他在散步回来后,曾把溅在他裤子上的泥点给我看,并且能根据泥点的颜色和坚实程度说明是在伦敦什么地方溅上的。化学知识:精深。解剖学知识:准确,但无系统。惊险文学:很广博,他似乎对于近一些世纪中发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细。提琴拉得很好。善使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关于英国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实用的知识。(见《血字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5-0003-06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探讨自然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建构了独特的生命教育观,其意图在于彰显儿童生命的价值。分析和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观的“合理内核”,对当代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无启迪意义。
一、生命教育观的基本内容之阐释
卢梭认为,生命教育应随儿童生命的诞生而开始,要善待儿童,呵护儿童的生命,因为此时的儿童非常柔弱,生命最容易遭受最大的危险。儿童生下来时,器官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心灵被它们所束缚。“从孩子本身看孩子,就可以看出,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生物比他更柔弱、更可怜,更受周围的一切的摆布,而且是如此需要怜惜、关心和爱护呢?他之所以具有那么一副可爱的面孔和动人的神情,岂不是为了使所有的一切接近他的人都爱惜他柔弱的身体和积极地帮助他吗?”[1]为此,他要求教师在大自然的安排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教师要照料着、观察着、跟随着儿童,“像穆斯林在上弦到来的时候守候月亮上升的时刻那样,他极其留心地守候着他薄弱的智力所显露的第一道光芒”[2]。“大自然之所以造儿童,是为了使他们受到爱护和帮助”[3]。卢梭从不同的维度诠释了生命教育的要义。
(一)让儿童的生命率性发展
自然教育即儿童天性的内在发展,教育应让儿童的生命率性发展。例如,儿童的活动就是由他活泼的天性和现实的需要推动的。“在孩子的心中,活力却极其旺盛,正向外扩张,可以说,他觉得他的生命足以使他周围的一切都活跃起来,不管他是在制作什么东西还是在破坏什么东西,这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他能改变事物的现状就够了,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种活动。如果说在他身上似乎是破坏的倾向较多,其原因也不在于邪恶,而是由于制作东西的活动总是迟缓的,而破坏东西的活动由于是比较地迅速,所以更适合于他的活泼的性情。”[4]“造物主在把这种生命的活力赋予孩子的同时,又小心翼翼地只让孩子们轻轻地去使用这种活力,以免造成危害。”[5]“大自然要求我们的也只是为了保持我们自身所需要的活动。”[6]因此,教育的准则之一,就是给他们帮助的时候,应当只限制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绝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因为,胡乱的想法不是自然的。
再如,儿童对知识的学习也是由好奇的天性推动的。卢梭认为,当身体的活力极度发达的时候,精神的活力也跟着要受到教育。开始,孩子们只不过是好动,后来就变得好奇;这种好奇心只要很好地引导,就能成为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这是一种自然的由同他在目前息息相关的事物引起的好奇心。“一方面他生来就有谋求幸福的欲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充分满足这种欲望,因而他不得不继续不断地寻求满足他的欲望的新的方法。这就是好奇心的第一本原,这个本原是自然而然地在人的心中产生的,但它的发展必然同我们的欲望和知识成比例的。”[7]
由上可知,儿童是从自己的现实利益出发,从自己的生活需要出发,在自己与事物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取知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保存自我的,都是依靠儿童的天性得以实现的。“人们根本不必推动或强迫他学习,因为他的天性正在寻求满足,他将学习所有那些可以实现这些满足的新鲜事物。”[8]“真正的教育只不过是儿童原始本性的发展。”[9]放任儿童本性的发展,就是自然的教育,就是儿童生命的自然发展。
(二)让儿童的生命自由发展
在卢梭看来,自然教育内在地蕴含着自由教育。只有实施自由教育,才能实现自然教育。“真正自由的人,只想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是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10]首先,要解除儿童的束缚,让儿童自由活动。在上流社会中,孩子一生下来就失去了自由,被人用襁褓包裹着,束缚了他的手脚,阻碍了血液的流动和自由的活动,妨碍了孩子们的成长。卢梭主张解除儿童的束缚,让儿童处在自由状态下,不戴帽子,不系带子,不包襁褓,穿上肥大的衣服,这样,儿童就可以自由自在地伸展他的四肢,获得自由的发展。其次,自由源于儿童当下的自然状态,而不是遥远的未来。在卢梭的语境中,当下的自然状态就是自由。他对传统教育着眼于未来而轻视现在提出了批评,认为这种教育使儿童受着各种各样的束缚,使本来欢乐的、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充满悲伤和痛苦。教育者“不断地使我们迷失本性,他们轻视现在,不停地追求那愈追愈追不到的未来,他们硬要我们离开现在的境界,走向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11]。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卢梭要求教师关注儿童当下的生活状态,使儿童尽情地享受童年的快乐和幸福。要听从大自然的教导,大自然最初只赋予儿童生存所必须的欲望和满足这种欲望的足够能力,它把其余的能力储藏在人的心灵深处,在需要的时候才加以发挥。只有在这种原始的状态中,能力和欲望才获得平衡,人才不感到痛苦。因此,要关注儿童现在,不要把眼光盯住遥远的未来,要给儿童活动的自由、探索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唯有如此,儿童才能逐渐“成熟”,“在获得他那样年纪的理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的体质许可他享有的快乐和自由”[12],让儿童的生命得到自由舒展。
(三)培养儿童的生存感觉
因为健全的感觉是培养儿童健全的理智和情感的基础,卢梭主张通过大自然开启儿童的感官。大自然的事物是儿童真正的老师,是儿童描述物体的模特。只有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反复地训练各种感官,才能学会对生命的感受和保存的方法,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把握。因此,触觉对儿童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切感觉中,由于触觉使我们在外界物体接触我们的身体时能获得正确的印象,因此,它使用的时候最多,最能给我们以保存生命所需要的直接知识”[13]。通过触觉,我们可以感知物是对我们的生存是否有益,有益则趋之,有害则避之。
(四)呵护儿童的生命活动
在卢梭看来,活动是儿童的本真状态。儿童是在活动中感受发现世界,体验自我,获得身心自由生长的。“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各部分。”[14]“我们只有在使用过我们的器官以后,才懂得怎样去运用他们。只有从长期的经验中我们才能学会充分发挥我们本身的能力,而我们要真正学习,正是这种经验。”[15]因此,应让儿童多活动,即使是冬天,也要让儿童到户外去,到田野去,到冰雪中去锻炼,让他跑,让他玩,让他做游戏。无论做任何游戏,只要我们能使他们相信那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就会毫无怨言,甚至还会笑嘻嘻地忍受其中的痛苦。“由于人的最初的自然的运动是观测他周围的一切东西,是探查他所见到的每一样东西中有哪些可以感知的性质同他有关系,因此,他最初进行的研究,可以说是用来保持其生存的实验物理学。”[16]由此可见,儿童所有的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存儿童的生存和幸福。
(五)培养儿童生命的意志力
由于“对生活的体验愈少,则保持生命的希望愈小”[17],因此卢梭建议应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儿童的性情,教儿童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要训练他们经得起他们将来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击,要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饿和疲劳。通过各种考验儿童就会获得力量,一到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生命时,生命的本原就会更为坚实。
(六)正确看待儿童合理的欲念
从本源上讲,在我们身上所感觉到的和看见别人所表现的一切欲念,都是大自然赋予的,是保持我们生存的工具。“我们自然的欲念是很有限的,它们是我们达到自由的工具,它们使我们能够达到保持生存的目的。所有那些奴役我们和毁灭我们的欲念,都是从别处得来的;大自然并没有赋予我们这样的欲念,我们擅自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欲念,是违反它的本意的。”[18]而带有本源性的欲念是自爱,“它是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欲念的欲念”[19]。自爱始终是很好的,始终是符合自然的秩序的。自爱彰显着对自己的保存负有特殊的责任,这就是对自己的生命有最大的兴趣,关爱自己的生命,爱自己要胜过爱其他一切东西。由此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我们同时也爱保持我们生存的人。
在处理儿童的欲望与儿童的幸福和痛苦的关系上,卢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卢梭认为,按照自然的秩序和人的天性来处理欲念,人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儿童的聪明智慧或真正的幸福道路,正确地说来,不在于减少儿童的欲望,如果儿童的欲望少于儿童的能力,则儿童的能力就有一部分闲着不能运用,这就辜负了自然的期望,使儿童不能享受儿童的存在。同样,也不在于扩大儿童的能力,如果欲望也按照更大的比例增加,那儿童会更加痛苦不堪。正确的做法是:减少那些超过儿童能力的欲望,使能力和意志之间得到充分的平衡。只有在一切力量都得到运用的时候,心灵才能保持宁静,儿童的生活才能纳入条理。“人愈是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愈小,因而,他达到幸福的路程就没有那样遥远。”[20]衡量儿童幸福的标准是:痛苦少就是幸福。
(七)实施“消极教育”,保障儿童生命的健康发展
“消极教育”是卢梭独创的一个概念。他在1762年11月18日《致博蒙大主教的信》中定义了这个概念:“我把使孩子身体的各个器官臻于健全发育的教育称为‘消极教育’,因为身体的各个器官是我们用来获取知识的工具,先使它们发育完善,然后才用它们去获取知识,并通过感官的训练,培养我们的理智。‘消极教育’并不是无所事事的懒人教育,完全不是的。它虽不教为人的道德,但他能防止人去做恶事;它虽不教人多少真理,但他能防止人产生谬误。”[21]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对“消极教育”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消极教育是在1至12岁的“理智睡眠”期进行的,这时,儿童的心灵还处在蒙t状态,在辽阔的思想原野中,它找不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因为那条道路的痕迹是模糊的,最好的眼睛也难以辨认出来。因此不应当让儿童运用他们的心灵。“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们的心灵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如果你能够采取自己不教也不让别人教的方针,如果你能够把你的学生健壮地带到12岁,这时候,即使他还分不清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但你一去教他,他的智慧的眼睛就会向着理性睁开的;由于他没有染上什么偏见或习惯,因此在他身上不会有什么东西能够抵消你的教育效果。”[22]消极教育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内容之一:锻炼儿童的身体,为理智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要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使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所以,人类的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因此,要发展理智,身体的锻炼是前提,也是关键。
内容之二:倡导1至12岁的儿童对理性保持无知的状态。据卢梭观察,再也没有谁比那些受到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的了。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可以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因此它难以发展,而且发展得最迟。他批评当时的教育做法:大家不愿意把孩子教育成孩子,而要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一种良好教育的优异成绩就是造就一个有理性的人,正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就企图用理性去教育孩子!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把目的当成了手段。”[23]正确的做法是:对孩子讲体力,对成人讲道理,这才是自然的次序。
内容之三:让儿童的“心闲着不用”。卢梭认为,对儿童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不论是骂他、夸他、吓他,改正他的缺点,还是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都做得不是时候。他要求教育者“凡事要做得恰如其分,而且,同你的学生争辩什么理由,特别是不要为了教他赞成他不喜欢的事情而同他讲道理,因为常常在不愉快的事情中谈论道理,只会使他觉得道理是令人讨厌的东西,使他还不能明白道理的心灵从小就对道理表示怀疑。你必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力,但是要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闲多久。”[24]要让大自然先教导很长的时期之后,你才去接替它的工作,以免在教法上同它相冲突。在儿童期,“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25],这是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法则,也是消极教育的精髓之所在,因为“在童年时期牺牲一些时间,到长大的时候会加倍地收回来的”[26]。
内容之四:重要的是防范,而不是灌输。卢梭认为,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是防范社会的偏见和不良习俗的影响,消除一切人为的和不当的限制和束缚。“只有在防止别人对你的学生施加影响的时候,你才能采取行动,我以后还要不断地重复这一点;如果可能的话,就连有益的教育也加以抛弃,以免把有害的教育授予他们。”[27]他提醒教育者“大自然把这个世界造成了人类的第一天堂,你在这个世界上要当心,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28]。在他看来,与周围环境的不良相比,教育的不善带给儿童的危害更大:孩子们固然要受到他们耳濡目染的坏事的败坏,但同他们受你的教育不善的败坏相比,在程度上还是要轻一些的。你为了向他们灌输你所谓的良好的观念,就成天讲道说教,卖弄学问,结果,在灌输你那个思想的同时,又把20个一点价值也没有的观念灌输给他们了。因此应该摒弃只讲道理、一味灌输的教育方式。
内容之五:珍视童年的价值。在卢梭看来,童年是人生极其珍贵的财富,是儿童最美好的时光,应该让天真烂漫的儿童充分享受那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而不应使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他告诫家长和教师,“你们绝不要剥夺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短暂的时间,否则你们将后悔不及的;一到他们能感受生的快乐,就让他们去享受;不管上帝在什么时候召唤他们,你们都不要使他们没有尝到生命的乐趣就死了”[29],而应该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使他们有一个愉快而幸福的童年。
内容之六:创设“消极教育”的环境。“消极教育”并不是说教育者毫无作为,它需要教育者具有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为儿童的自由活动创设良好的安全环境。“在听任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胡闹时,就要把一切值钱的东西拿开,凡是易碎和珍贵的东西都不要放在他们够得着的地方。他们房间中的家具要又简单又结实;不要摆什么镜子、陶器和贵重物品。……不管你多么小心,如果一个小孩子还是捣了一些乱和打碎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就不要因为你的疏忽大意反而去打他或骂他;不要让他听到一句责备他的话,而且最好不要让他觉察到他使你感到痛心;你要作出好像那个家具是自行坏了的样子,最后,你能做到一声不吭的话,我倒认为反而会收到很大的效果。”[30]
二、卢梭生命教育观“合理内核”之探究
在西方,生命教育起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就有生命教育的意蕴。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助产术”帮助学生发现存在于心灵中的真理,使学生的心灵走向光明。柏拉图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使学生的心灵转向,成为至善至美的人。亚里士多德更是从自然教育的视野,强调教育应是人的内在潜能自我展开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然而。由古希腊开创的生命教育到了古罗马和中世纪失落了,被演说教育和宗教教育所取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从自然教育的角度关注了人的生命的尊严和幸福,主张按大自然的规律和儿童的天性实施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而首次给予生命教育以系统探讨的是卢梭。他承继了生命教育的传统,又超越了这个传统,其生命教育观的独特性在于:
其一,强调生命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见解。教育是以人的自然生命为前提的。由于“人的天性是不能改变的,而且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以人的天性为根基为前提的。天性的生成是由生命的进化历史决定的,是经自然选择的,因而是自在的合规律合目的的”,“在人的天性与教育的互动中,应当改变的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教育自身。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应当培育儿童的天性,应当采择符合儿童天性的内容,并用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儿童。教育应当不断改变和调适自己,使自己适合人的天性之表达和成长的需要”[31]。因此,教育应当遵循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尊重和舒展儿童的天性,而不能人为地干扰和阻碍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即生命”。
其二,强调活动是儿童生命的本真状态,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自我,感受生活,培养儿童可爱的本能,这有助于儿童生命的发展。
其三,强调用各种考验锻炼儿童的身体,磨炼儿童的意志,这有助于增强儿童生命的本原。
其四,强调尊重儿童合理的欲念,正确处理欲念与幸福和痛苦的关系,关爱学生的生命,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其五,卢梭对消极教育论述的基本精神是保护儿童先天的善性和理智的发展,避免外在不良影响的干扰,使儿童能度过一个恬静、快乐的童年,以便日后有更好发展、更好的作为。他倡导1至12岁的儿童对理性保持无知的状态;要求教育者着眼于儿童身体的锻炼,为理智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儿童的“心闲着不用”;珍视童年的价值;防范社会偏见和不良习俗的影响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精神。这对我国目前的儿童教育颇有启示。在社会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教育本应为儿童生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使他们能够按照自然的规律及其赋予儿童的天性快乐地成长,充分享受喜笑颜开的童年,然而,我们的教育却背离了卢梭的消极教育理念,过早地使用儿童的理性,过度地开发了儿童的智力,使他们陷入了无休无止的“解题”和“应试”之中,感受不到生命成长的快乐。究其原因,与现代化过程的理智化、体制化的局限息相关:“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世界的不断地被理智化,被除迷魅的过程,不断地被体制化组织起来的过程。我们的教学也在体制化的过程中成了一种机械化的流程,成为一个个有效的模式。置身于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情境中,孩子们的生命被过度敞开,失去了基于儿童自身特点的必要迷魅,儿童生命世界自然而然就被割裂了。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在这个世界过度敞开的背景之中,让孩子们学会做梦,更多留一些梦给孩子,保持他们自我生命成长的必要迷魅”[32]。消极教育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完全消极无为,而是对儿童充满着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要懂得消极教育的法则和艺术,学会等待,这恰恰彰显了教育者对儿童的最大的热爱和最深的关怀。卢梭“力求使得个体生命发展的早期阶段,以消极教育的策略来尽可能地保持在自然状态之中,避免社会化的直接介入,从而让人保持健全、丰沛的生命底色。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学会从社会来认识人,拓展自然人的生命空间。……显然,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绝不是简单的顺其自然,而恰恰是基于对儿童自然的悉心呵护,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作为社会人的教化形式。正是以自然人作为基础,个体既有健全活泼的生命底气,以免于懦弱,也因为没有过早地沾染偏见而内心没有谬见,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天性,并且成为自我”[33]。卢梭的消极教育的实质是寓“积极”于“消极”,以“无为”成就“有为”。
总之,卢梭的生命教育观包含了很多的“合理内核”,彰显了儿童生命的价值,对当代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
[1][2][3][4][5][6][7][10][11][12][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7][28][29][30][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5.43.85.54.54. 55.216.78.70.209.170.11.185.148.69.289-290.290.72.94.87.94-95. 93.95.99.99.70.93.
[8][美]S・E・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吴元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49.
[9][英]威廉・傅伊德,埃德蒙・金.西方教育史[M].任室祥,吴元训,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94.
[21]李平沤.如歌的教育历程――卢梭《爱弥儿》如是说[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36.
[31]刘晓东.论教育与天性[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32]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
[33]刘铁芳.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5.
Value of Children’s Lives and Rousseau’s Life Education Outlook
LIU Li-ming & LI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