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4 08:27: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生命之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首先,要注意脐部的消毒。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二天,就应把脐部包扎的纱布拿掉,换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而且应坚持每天更换一次。如果脐带残端已干缩,就不必再用纱布了,将脐带暴露在外,有利于脐带干燥,也有利于脐带脱落。新生儿脐部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5%聚维酮碘,或75%的酒精溶液消毒脐部一次;消毒时左手食指和母指暴露脐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签自内向外成螺旋形消毒,直径约3cm左右,同时注意脐轮下缘凹陷部分的消毒。
其次,脐带脱落后,要经常注意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和干燥,以免细菌入侵。如果发现脐部常常比较湿润,可撒一些消毒用滑石粉以保持干燥,但不要用消炎粉;如有肉芽形成,可用5%至10%的硝酸银溶液点一下,促其愈合,如果肉芽反复,那么就应该去医院请医生诊治了。如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并伴有异味,且脐部周围发红,属炎症表现,有诱发败血症的可能。
再次,新妈妈每次在护理宝宝的时候都要注意观察脐部的变化,如果出现有脐孔潮湿、渗血、分泌物增多等应加强消毒,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了:
1.脐部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时。
2.脐部潮湿、脐周围腹壁皮肤红肿。
3.脐孔溶血,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4.愈合时间延长,超过半个月。
“在我们家乡有个习惯,那就是宝宝出生后要用艾叶包裹脐部,这样做有科学依据吗?”
答疑:
据我们所知,有些地方的确有用用艾叶或脏布包裹脐部的习俗,这样做非常不科学,一定要彻底摒除。新生儿时期,脐部是细菌侵入的主要门户,如护理不当,细菌繁殖会造成脐部化脓,甚至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前,不要沾湿和污染,如果发现宝宝的脐带残端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见有黄色或白色脓液排出,这就是新生儿脐带感染的征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以免并发败血症和新生儿破伤风。
洗澡时,要尽量避免洗澡水溅入脐孔,洗澡后立即擦干净并用75%酒精擦洗消毒;与脐带残端接触的衣物、尿布等都必须保持洁净、干燥,发现潮湿要及时更换。要特别注意避免大小便污染。换尿布时也要注意尿布不要覆盖于脐部,以防大小便污染脐部。
“宝宝的脐带脱落后脐部有些红红的,会不会有问题啊?”
答疑:
脐带脱落后创面稍有湿红这是属正常现象,可涂1%龙胆紫(即紫药水)帮助济口愈合。脐窝结痂后,务必等它自行脱落,痂皮脱落后,如果脐窝处有少量浆液状分泌物,可以每天用75%酒精擦洗,然后再涂1%龙胆紫,用无窗纱布覆盖,切忌用棉花灰、滑石粉之类涂敷,以免感染。如果发现脐根部长出肉芽组织,可以先用75%酒精擦洗,再拿10%硝酸银水点灼一下,最后用消毒生理盐水洗掉硝酸银,有助于促进愈合。如果发现脐部纱布有鲜血或脐部周围皮肤发红,脐窝部有脓性分泌物或分泌有异味时,都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我的宝宝出生已经半个月了,脐带还没有脱落,这样是不是不正常啊?”
答疑:
正常情况下,断脐后新生儿的残留脐带在24 至48 小时自然干瘪,3至4 天开始脱落,10 天至半个月自行愈合,但也有不少宝宝超过15 天甚至20 多天还为脱落,最长的达54 天。延迟脱落的脐带给产妇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心理负担,也为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埋下了隐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脐带结扎位置太高、新生儿脐带较粗大、脐带消毒不当、脐部潮湿等等原因,在不清楚是哪一项原因引起的时候,建议你不妨带着宝宝到医院做检查,有备无患。
六大要点防治新生儿脐带受感染
1、脐带未脱落前要保持脐部清洁与干燥,避免尿液弄湿脐部。
2、宝宝出生后24 小时即可打开脐上的消毒纱布,若无感染,以后可不用纱布覆盖,以促使脐带更快干燥脱落。
3、纱布打开后,可用75%的酒精棉球轻轻擦洗脐根部及周围皮肤,以后每次洗完澡均应擦洗1 次,以利脐结端干燥。
4、脐部潮湿或有分泌物时,每天可用75%酒精消毒。
5、勤换内衣,尿布不要盖在脐部,防止粪尿感染,发生脐炎。
蜘蛛的丝不是从嘴里吐出来的,而是用后腿将位于腹端纺器中的黏液抽拉出来形成的。纺器是蜘蛛特有的装备,全身共有前、中、后三套。每个纺器相当于一座工厂,里面有多个类似于车间的丝腺(分泌蛛丝的腺体),丝腺有导管通向体外,输送丝腺分泌的液态蛋白质。不同的丝腺生产不同的丝,以满足不同的用途。
拖丝是蜘蛛的“保险带”,所有蜘蛛都能生产这种坚固、弹性适中的丝。无论蜘蛛走到哪里,都会拖着这条坚韧的“保险带”,将它牢牢地黏在物体的表面。蜘蛛将各纺管产生的单丝织成“丝带”。这根皮带一样的“丝带”能迅速将猎物绑定。不靠网捕猎的蜘蛛则多用这种丝带制作它们露营用的“睡袋”。
此外,还有一种非常专业的丝,叫做匿带,也有叫捕带的。这是一种由z字形单元组合形成的多用途丝,为金蛛和艾蛛所特有。幼年金蛛的匿带多数是转圈的,类似同心圆,而成年金蛛网上的匿带大多数是在从前后4对步足延伸的方向,呈一个大大的“X”。因此,金蛛又被称作“会做代数的蜘蛛”。匿带的作用很多,既能吸引猎物,又能掩护蜘蛛,甚至能警告那些意欲破坏蜘蛛网的鸟类。据说,闻名世界的童话――《夏洛的网》的创作灵感正来源于此;其中,帮助小猪威尔伯转危为安的那些“夏洛的网”,很可能就是金蛛的网。
网络工程师
蜘蛛究竟是怎么吐出丝来的呢?要是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在蜘蛛腹部尾端原来有6个“吐丝器”,每个吐丝器的都有好多细细的小孔眼,在6个吐丝器上总共合计起来约有1000多个孔。当蜘蛛开始结网时,这些小孔内均会分泌喷涌出一种叫丝纤朊的蛋白质液体。一遇上空气之后,它立即变硬成了细丝。这细丝细极了且带有粘性,上千根的细丝才拼粘出了一根白色的蛛丝。尽管如此,这根蛛丝仍然还非常细小,只有人头发的十分之一粗。生物学家说,有的大蜘蛛一次就可吐出100公里长的细丝呢。
织网是一个复杂而高效的工程。完成一个圆网需要多达1200个接点。在一张新网上,只有那些绷紧的经线和框线能传递振动,松弛的丝线则是无功能的“死区”。每纺一根丝,蜘蛛都要计算好这根丝的张力和长度,确保蛛网没有“死区”,而且要在20分钟内一气呵成,时间过长就会有干扰。在材质的选择上,蜘蛛也是“独具匠心”――它用高强度的框架丝支撑蛛网,用弹性好的黏性螺旋丝捕捉小飞虫。拉紧的放射丝能准确地将振动信号传递到蜘蛛的脚上。蛛网的中央是接受振动信号的最佳位置,大多数蜘蛛或者趴在蛛网中央,或者躲在蛛网所附植物叶片之下,用一根信号丝将自己与蛛网中央连接起来。
如果从它们所结的网来衡量,蜘蛛简直就象是个天才的数学家。它们所拉出的那条条幅线,可以把一个圆精确地分成好几等分,而且每二根半径之间的角度又几乎是相等的。尤其是那些善结圆形网的蜘蛛,居然懂得遵循建筑学上的原理,以最少量的蛛丝,结出最大面积的蛛网。
蜘蛛一般夜间结网,它们只依靠触觉结网,即使把它的8只眼都涂黑,它仍能结出一个正常的网!
循环利用与墨守成规
小蜘蛛从附着物上挂下一根丝,利用体重将这根悬挂丝拉长,直到这根丝随风剧烈摇摆,最后在靠近附着点的地方断裂,残留在身上的这段丝就成了蜘蛛可靠的“丝气球”,小蜘蛛就借着这个“丝气球”去闯荡天下。怀特1741年9月21日曾看到天丝整日飘荡在空中,呈硕大的三角形,边长达13公里之远!蜘蛛的这种“殖民扩张”能力是非常惊人的:据达尔文记载,在船离岸146公里可看到蜘蛛从空中落下;麦库克的记录是离岸488公里,萨沃里的记载是离开陆地732公里,可能这就是蜘蛛无所不在的原因吧。
蜘蛛非常讲究节约!大多数圆网蜘蛛能修补破损的网,即使织新网,也会最大限度地回收旧丝,经消化,重新抽丝。有实验表明,用同位素丙氨酸-3H标记旧网,30分钟后,发现原先放射性标记中的80%~90%又出现在了新网上。
为什么蜘蛛不会被自己网上的黏丝黏住?这一问题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蜘蛛天生是“跳房子”的高手,通过跳跃避开黏丝。第二种认为,蜘蛛善于在错误中学习,它们能在一次次小事故中积累经验,因此它们触到黏丝之后能退好地进行自我解救。第三种则认为,蜘蛛平时花费大量时间修饰脚爪,在修饰时,它从嘴中吐出一种油状的液体涂在脚爪上,这就避免了脚爪被黏住。
坚韧有余的生物钢
因蜘蛛丝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显著特点,所以一直倍受人们关注。蜘蛛丝常被用作光学仪器的十字线,比如枪械的瞄准器。在这方面,没有其他材料能出其右,因为蜘蛛丝非常细,而且不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神奇的蜘蛛丝给艺术家也提供了不尽的灵感,最终导致了《蜘蛛侠》电影系列的轰动。在最近热播的电影《蜘蛛侠Ⅱ》中,我们又见到了蜘蛛侠那千变万化的蛛丝武器。不过,照一根直径约2~6微米的蜘蛛丝就可以“悬吊”一只蜘蛛来看,维系蜘蛛侠的蜘蛛丝根本用不着那么粗。就其强度,换句话说,只要有一根铅笔般粗细的蜘蛛丝,就能拖住一架波音747大型客机,让它不能起飞。
记得笔者上世纪50年代在上海念书的时候,《解放日报》能够做到在上班时(早8点)到达读者的案头。《新民晚报》则要求在人们下班的公交车上读到报纸。虽然那时报纸印数少,但偌大个上海,能够做到按时发行确实不易。
笔者到《新疆日报》工作后,尽管汉文报只有4个版,但由于还有其他三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印刷任务艰巨,再加上技术落后,给出报带来诸多困难。争取按时发行,成了报社的一项重要工作。报社提出发行工作“一条龙”的思路,编辑部是龙头,其他各个环节,环环紧扣,务求提早发行时间。领导亲自抓,还选择了一位责任心强的人员,一个个环节催促,尽量保证按时发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报业突飞猛进,特别是进入市场的都市报崛起,印刷发行量猛增,报纸编辑印刷技术大有改进,发行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行体制突破计划经济时期邮局独家发行的局面,形成邮发、自发、邮发自发合一的多渠道发行新格局。由于报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报使出浑身解数,提前发行时间,扩大发行量,为报纸的竞争增添重要砝码。如《广州日报》提出“比太阳更早,比昨天更好”,《楚天都市报》和《今晚报》登楼上门投递,得到读者的青睐。
重视报纸发行,首先需要真正弄清发行的重要性。新闻学家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中说:“一报之销路与其生命大有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报纸发行是“报纸编辑出版后发送给读者的手段”。没有发行,就没有读者。因此,可以说,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
报纸“内容为王”,与“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吸引人的内容,报纸就发行不出去;反之,发行渠道不通畅,送到读者手中的时间太迟,有好的内容也白搭。不要迷信“酒好不怕巷子深”,报纸办得再好,读者不能及时看到,长此以往,他们还会买账吗?
我国报纸的发行工作参差不齐。总的来说,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日本报纸是以上门发行、及早送报打开营销局面的。《读卖新闻》等主要报纸建立了“宅配制度”,保证凌晨5点到6点之间将报纸投进住户家中。《读卖新闻》每逢雨雪天气,发行员还将报纸装进塑料袋送入订户信箱,给读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日本报纸之所以占据世界发行量的榜首,其先进的发行工作功不可没。
在美国,报业发行已经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实行网络化管理,个性化服务,报纸订阅方式十分灵活。《纽约时报》读者订阅方式有多种选择:每周订七天;每周订周一至周五;仅订星期六;仅订星期天;仅订星期六和星期天。而《费城问讯报》的订阅方式则更为灵活,读者甚至可以选择订阅每周中星期一至星期五任何一天的报纸。
我国报纸长期存在“重采编,轻营销”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变化,但问题仍然存在。不少报社的发行部门很小,人才短缺。这与美国等国家差距很大。以《旧金山记事报》和《旧金山观察报》合办的报业公司为例,2500人中,1200多人直接参与报纸发行。
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生态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所谓的“生态课堂”就是在“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全面健康发展。
一、生态课堂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不利因素
(一)教材的编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高中历史教材这种模块式结构基于初中的编年史,章节之间跨度很大,而学生初中的历史基础又十分薄弱,到了高中,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他们出现了厌学情绪,他们薄弱的基础对于实施生态课堂,更为艰难,这可能是课程编制者所始料未及的。
(二)学生的不良习惯、意志品质的缺失不利于生态课堂的成长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孩子,娇生惯养,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勤奋、独立自主精神,不注重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所以学生一次学习失败,便认为自己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产生失落感,无力感,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感”。在这种感觉支配下,不愿再尝试,陷入“造成失败―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这种惰性心理不利于课改。
(三)教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利于生态课堂的推行
自古以来,教师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是教学的绝对支配者,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师“闻道在先”,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知”和“不知”的矛盾,教师在教学中应占主导地位,尽管新课改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但很多历史老师都担心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学生成绩与课程进度而仍沿用传统。因此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不利于课改的推行。
(四)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不利于生态课堂的发展
应试教育的无奈,使学校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评价方法的单一,使大多数孩子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考试练习,难于理解的知识,使孩子望而却步。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笼罩了孩子们的双眼。
二、生态课堂中我的点滴尝试
(一)课前功夫深,课堂才缤纷
生态大课堂倡导的激情永驻、生命鲜活、智慧绽放,并不是放纵课堂,杂乱无章的,它是有章可循的,关键功夫是落实在课前导学案的编制上,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线路图,贯穿课堂的生命线,我们教师如何设计好这张线路图尤为重要。我是本着这样几个原则制作导学案的:①首先确保知识的正确性,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筛选、归纳重难点;②其次定位知识的层次,知识要点分为基础梳理、重难点突破、能力提升等几个层次,让知识形成梯度;③丰富学习的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如设置情境,引用身边案例,故事切入等;④挖掘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所碰撞,情感的脉搏有所共鸣,我们设置的问题必须给学生们留有一定的空间,一定的讨论余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二)民主与和谐,理解与尊重
生态大课堂是一种富有生命气息、宽松和谐的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创设民主与和谐,理解与尊重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会“燃情”,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中来。我认为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激情投入,把微笑送给学生。作为教师,工作压力大,评聘职称难,家庭负担重,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困扰着我们,有时,实在是笑不出来。但是,学生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教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带着一种真爱,怀着一颗感恩,用微笑面对学生时,能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能增强他们自信心。其次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思考,用艺术委婉的手段处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三类学苗,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有,遇到调皮的学生如教育不当会激化矛盾,惹火烧身。反之,我们如用艺术的手段,包容的眼光来对待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学不就没有不和谐的音符了吗? 记得一堂历史课上,正当我讲到雅典民主制时,一个粉笔头从台下飞来,直击在我的眼镜上,顿时教室一片哗然,这下以为老师要大发雷霆了,课堂要转换频道了,然而出乎意料是我笑了,还夸奖他说:“好眼力,神,将来你一定考军校,为国家多杀敌,但是今天你输了,老师的防护措施好,干打不透。”下课后,这个学生不好意思地向我承认了错误。所以“忍一下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我们既给予了孩子们的理解与尊重,又不失自己的身份与素养,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所拥有的人格魅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