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7-30 12:08: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医学习计划

篇1

一、要善于观察,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化学

化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科学。这些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变化,离子变化,原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化学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化学现象,要学好化学,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化学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化学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化学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化学现象和化学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化学现象。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化学原因、化学规律。

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化学是不利的。其实,化学上许多物质性质的发现和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观察的基础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化学家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波以耳,因为有一回不小心将盐酸洒到紫罗兰花上,使花变红色,而引起他的注意,因而发明了石蕊试纸呢。揭开燃烧之谜的拉瓦锡,律师儿子的他原本要继承衣钵,但却被化学深深地吸引住,且他特别重视准确测量,实验数据化分析,因而了燃素说,发现氧气,而提出质量守恒定律,所以人称拉瓦锡为化学之父等等。过去一些同学进入中学后往往觉得化学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困于书本之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恐怕不无关系。

二、要重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化学规律

化学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化学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中学阶段,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老师将演示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将做许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化学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化学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不依据实验,只凭主观臆断去学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学们必然觉得这些化学概念与化学知识非常空洞与抽象,必然会觉得化学难学。

三、要勤于思考,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化学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种物质,要力图弄清:这种物质的什么性质?如何制取?有何结构特点?有什么和要用途?……每学过一类物质,要力图搞清:这类物质有何通性?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类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差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做作业“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化学。

四、要善于总结,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化学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模糊不清

各种化学变化总是伴有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形形的化学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化学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又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鱼网一样,收的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化学知识必然既然有序,条理分明。

化学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一切都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变成了一锅粥糊。遇到题目,觉得是这个知识点的,又觉得是那个知识点的,分不清楚,左右为难。现在有些同学觉得拿起题目无从下手,我想大概就在于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缘故吧。

篇2

化学知识比较零散, 所以在学习中,需要进行有效的记忆,不仅要对知识内容理解透,还需要将其牢固地记忆在大脑里。作为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记忆也是我们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手段。要想学好化学知识,就要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在我的化学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记忆不好化学知识,在记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混淆的现象。因此,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对化学学习中记忆的重要性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重视化学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多个感官投入到学习中

大脑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途径方式输入信心。如果大脑仅仅从一个器官获得信息,途径过于单一,往往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通过各种器官获得信息,综合各种信息,大脑通过各种途径、中枢将各种信息联系起来,将信息牢固的记忆在X海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激发我们的兴趣,可以使我们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加以更好的理解,使已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因此,在记忆化学知识的时候,可以调动自己多个感官,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例如,在学习乙酸乙酯的时候,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记忆知识,要比单纯教师的口述记忆好的多。因此,化学的教师,必须要重视实验的教学,让我们学生自己动手,作为学生有目的强化自己的观察与记忆能力,有效的观察知识,强化自己的记忆能力,提升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深入思考,加深理解,防止机械记忆的现象发生

在化学学习中,大部分同学对化学知识都是机械记忆,不管理解与不理解,都是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记忆之后也更加容易遗忘,也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知识的规律性,让学生理解自己记忆到的知识,记住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加深记忆的效果。在学习中,自己要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将机械记忆变为理解记忆。这种记忆方法,不仅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更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学习电解质概念中“能导电的化合物理解成”,“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加深了自己对记忆的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也被区分出来,更好地进行记忆。

三、比较分类的记忆方法,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在化学的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在记忆中为了防止出现其他知识干扰的状态,掌握实质的内容,加深自己的记忆,需要分类比较各种知识。例如,化学学习中的概念,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粗盐提出总需要用到四次玻璃棒,四次的用途都是什么,都可以分析比较异同点,加深自己的记忆,让自己学习知识的时候更加的牢固,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效果。

四、抓住重点与难点进行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到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时候,要有目的的采取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动用缩略的形式,将知识与内容简单化,记住要点与难点,然后以这个点为支撑,扩大记忆的范围。例如在学习过滤操作相关知识的时候,将整个过程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六个字,概括整个操作过程与注意事项,便于自己的记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记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五、按照规律特征进行记忆

化学知识是有自己的特征与规律的,对于有规律的知识,我们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到规律,进行记忆。例如我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就是从元素周期表中同期、同主族元素电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出发,然后与原子变径的变化规律相互结合,接下来记忆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按照规律记忆,可以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在类似知识的学习中,都可以运用这种记忆方法进行记忆,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六、知识迁移法进行记忆

学习与记忆的目的就是要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与生活中。因此,在记忆的时候需要运用知识迁移。只有记忆的牢固,才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

七、要重视复习,防止出现遗忘的现象

没有人会过目不忘,没有人会记一遍就会记住,假如没有重视复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再次记忆或者错误的记忆,就不会牢固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知道遗忘的过程并不是均衡的,在最初的时候,记忆速度非常的快,以后逐渐的减慢。因此,为了防止遗忘现象的出现,需要及时的进行分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以旧的知识导出新的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相互渗透,及时的巩固复习,加深理解与记忆,提升记忆的有效性。因此,在化学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及时的复习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及时的巩固总结,让自己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在化学的学习中,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需要自己总结规律,总结经验、根据化学知识的特征出发,抓住重点与难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加强复习活动,提升记忆的深刻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篇3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祝”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三、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才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四、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五、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六、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七、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八、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篇4

一、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住”,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二、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三、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就要结合溶解度曲线,理解记忆。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四、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如教师在每堂课前对学生的课前提问便是对以往知识的复习,做到巩固记忆。

五、利用联想,提高记忆。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如学生在记忆元素符号硫“S”时,可理解为蛇怕硫磺,所以硫元素如蛇一样。

六、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氧气的制取》实验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如是高锰酸钾,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点(点燃酒精灯)、收(收集气体)、离(将导管移出水面)、熄(最后熄灭酒精灯)”这七步记忆时,可让学生联想记忆成“茶庄定点收利息”

七、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记忆元素化合价时,可编成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氧硫通常负二价;正三铝、正四硅;二、三铁;二、四碳;铜、汞正二最常见。

八、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篇5

我班孩子喜欢唱歌、跳舞,能用自然、正确的声音唱出自己熟悉的歌曲,还能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能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孩子们认识简单的乐器,如碰铃、铃鼓,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进行演奏,但大部分孩子不能集中看指挥,按指挥进行演奏。

美术方面:

孩子们能认真欣赏哥哥姐姐作品,能在欣赏过程中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大部分能认识和区分颜色,能画出圆形以及圆形图画,但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持续的时间不长,还有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不能很好的区分颜色,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

二、教学目标:

音乐目标:

(1)唱歌:学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形象、内容与情感,感受和表现二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感觉,学会在歌唱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出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学习自然地与他人接唱和对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

(2)舞蹈和音乐游戏: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上、下肢联合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力度和难度;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动作、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创造新的动作;在不按规定队形运动的情况下,注意与他人的协调、交流与合作。

(3)音乐欣赏和表现: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使用肢体动作,感受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音乐的不同情趣;在初步掌握前奏、间奏、尾奏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乐句、乐段的开始和结束,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中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体验倾听和观赏活动的快乐。

(4)打击乐器:使用固定节奏型,随熟悉的歌曲或乐器演奏,在集体中学会保持与音乐、他人协调一致,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色,进一步养成集中注意看指挥,并对指挥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的习惯,体验创造性参与演奏活动的快乐。

美术目标:

(1)绘画:能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喜欢欣赏美的事物;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发展审美和创造能力;在小班的基础上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多种方法,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2)手工:尝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初步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表现自我和事物的变化;尝试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环境或开展游戏活动。

(3)美术欣赏:①欣赏一些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学习欣赏画面的色彩对比和造型规律。②欣赏幼儿能理解的节日装饰、日用工艺品,欣赏及评价同伴的作品。

三、具体措施:

音乐方面:

(1)唱歌: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内容与文字有趣,歌词内容能用动作表现,且有重复、发展余地的歌曲;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音域范围的歌曲,选择一些带有前奏、间奏、切分节奏及附点音符的歌曲;选择一些不同题材、不同性质、适应多种演唱形式的歌曲。

(2)舞蹈和音乐游戏:选择一些简单的、易被幼儿模仿的内容,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合拍的做动作;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动作;多让幼儿进行其他的节奏活动,如拍出唱过的简单歌曲的节奏、拍出语言的节奏感。

(3)音乐欣赏:选择一些幼儿喜欢听的歌曲;选择一些有标题的、性质鲜明、结构适中,且有一定内容和情节的器乐曲供幼儿欣赏;多让幼儿欣赏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以及结合生活专门创编的乐曲与歌曲,供幼儿感知音的高低、节奏与速度,音的强弱及音色等。

(4)打击乐:选择一些中国民间乐曲和简单的世界演奏乐曲,分析这些乐曲的内容、形象和情感;提供多样化的乐器,让幼儿喜欢参与打击乐活动。

美术方面:

(1)对幼儿的指导适时恰当,让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按照自主愿望加以肯定和分析,并给予创作上的提示和帮助,并及时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让每个幼儿的表现都能如愿以偿。

(2)积极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注重美术形象知识的积累,让幼儿在美术练习中,不断地培养其毅力,促使艺术思维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篇6

化学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几乎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属于理工科范畴,然而与数学、物理等其他理工科学科不同的是,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充斥着大量需要硬性记忆的内容。如果不能让学生充分记忆这些基础性的内容,那就谈不上让学生理解隐藏在这些内容下的知识。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效记忆就成了化学教学中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记忆问题很早就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早在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已经对如何减少遗忘提高记忆进行了长期实验研究,其研究的理论结果,即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已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验证。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图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上图是针对英语单词记忆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可以发现,学习到的新知识在1天后,如果不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33.7%。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降低,遗忘的数量也就不再增加。这个结论不失其一般性规律,也就是说在化学学习中的记忆问题,同样遵循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然而化学毕竟是理科,其记忆特点有别于文科记忆。化学记忆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知识太多。化学中有很多实验类型、实验现象等等,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需要硬性记忆的。

2.知识点分散。与数学学习中的层层深入不同,化学每一章知识可能是没有关联或关联不大的,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并不能自然地复习巩固就知识。

3.内容相似。化学中不同实验的反应现象可能只有略微的区别,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增加了记忆的难度。

所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并结合化学记忆的特点,我们可以分别从加强理解和反复温习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效果。

一、加强理解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看出,遗忘总是先快后慢,最后逐渐稳定的一个过程。然而在不同的场合,遗忘的速度并不是相同的,也有快慢之分。如果遗忘速度整体较慢,那么即使没有任何复习,最后的记忆效果也是优于遗忘速度较快的情况的。

图2不同遗忘速率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如图2所示,遗忘速率较慢的情况获得了较好的记忆效果。所以如果能够加强理解,从而减缓遗忘速率,就等于提高了记忆效果。化学记忆不同于单词记忆的地方在于,化学知识点的背后是存在原理知识的,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加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背后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现象是有规律的,这些知识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学生不再死记硬背,就可以减缓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遗忘速率,从而提高记忆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全,而且要讲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自主探索其中原理,最后确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彻底领会隐藏在实验现象之下的理论知识。

改善记忆效果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反复温习,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图3经过复习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类似于单词记忆需要反复温习,化学记忆也需要反复温习。然而不同于英语温习方式的单调,化学反复温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讲解本堂课知识点的同时略微对上一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对所布置作业的讲解,一次随堂小考等等,这些都是化学学习中的温习方式。不过这里需要讲究温习的间隔,如果间隔不合适不仅可能事倍功半,更会引起学生的厌恶情绪,甚至抵制学习。现在的研究一般认为,在学习后,6小时,一天,三天,一周,一个月各复习一次效果最好。如果粗略的分,那么就是近期(6小时),短期(一天到三天),中期(一周),长期(一个月)这四个时期。针对这四个时间段,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案:

篇7

学习中学化学有很多内容需要记忆,而且有些内容又比较琐碎, 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是化学入门的关键。而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需牢记,否则无法应用。死记硬背比较困难,虽然有些学生很努力的去记,但很快又忘记了,为学生提供或者创造一种氛围,提高记忆效率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强记忆,减少遗忘,我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记忆的方法。

一 简化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精炼的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对某一问题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如:用六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大大简化了记忆量。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时,同学们可把所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得出如下记忆要点:(1)燃烧是否有火或火焰。(2)是燃烧的产物是如何确定的:看到、嗅到或通过其它辅助实验。(3)所有燃烧 实验均放热。抓住这几点就大大简化了记忆量。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新奇又陌生,不易掌握,可分几个步骤简化记忆:(1)原理:用什么药品制取该气体;(2)装置;(3)收集方法;(4)如何鉴别。如此记忆,既简单明了,又对以后学习其它气体制取又有帮助。

二 谐音编顺口溜记忆

用谐音法来加以记忆,对必须熟记的知识,如能浓缩成歌诀,朗朗上口,则十分好记。例如: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可以编成这样的谐音:一个姓杨(氧)的姑(硅)娘,买了一个(铝)(铁)合金的锅盖(钙),拿(钠)回家(钾),又美(镁)又轻(氢);

对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铝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价上有氮磷,铁二三来碳二四,铜汞一二价上寻” 。也可编这样的顺口溜: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氧、硫-2价;铝+3价;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点可编成:先通氢,后点灯,停止加热再停氢;刚开始学元素符号时可这样记忆: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银;氦、氖、氩、氟、铂和金。

三 关键字词记忆

在理解基础上,对记忆材料,要准确地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抓住要领,写出提纲,便于记忆。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的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字来记忆。

四 对比记忆

用表格或图示进行归纳、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结成网络。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区分。对于易混淆的化学概念、理论、定义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比较,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抓住其内在属性。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分子与原子:相同:微粒,不同:物质;混合物与纯净物:相同:物质,不同:组成;单质与化合物:相同:纯净物,不同:元素等等。通过列表形式进行比较,学生对比分析,学会了比较,对任何易混淆的概念都能得到清晰认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知识掌握得也比较准确。

五 重复记忆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跟遗忘作斗争。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反反复复的记忆。任何知识的巩固都离不开反复,但反复决不是机械的重复,而应当时有变化的反复。

六 实验记忆法

全面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综合操作以增强记忆。在实验过程中,直观、明了,使多种感官几乎都被调动起来,一致协调的完成限定实验内容,知识的通路几乎全部打开,把许多关系一带而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将得到成倍的增强。

七 做题记忆法

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对不同的内容和对象编制不同的习题。例如内容简单的,学生容易产生“轻敌”思想,题目难度要有意识地提高一些;内容多关系复杂、难度高、易产生畏惧心理的题目便要简易明白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对新授课后的助记型习题尽可能具体而浅易;随着知识的扩充和深入,逐步提高联系的深广度;复习阶段的助记习题则需要更多的考虑知识的归纳和综合,以及知识的迁移。总之利用习题帮助记忆有一个由单一到综合、由孤立到联系、由相对静止到变动的深化过程。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正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逐步打破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1、优化演示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些装置和操作较复杂、有毒且不易控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易造成伤害、易出错误的实验,如氯气的实验室制备、稀释浓硫酸等,让学生在进行真实实验操作之前观察模拟演示,熟习实验操作步骤和规范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能有效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化学实验中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发生意外事故,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恐惧心理。这些错误操作,如果只靠教师讲解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难免空洞和没有实感。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将错误分解,放慢动作,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使学生直接目睹错误操作以及产生的严重后果,学生看后印象深刻,更能深刻理解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学生实验时错误操作的发生。

2、模拟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化学教学中,抽象的理论原理、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复杂的分子结构,化学键的断裂和建立的过程、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的概念等,比较抽象,无法观察,语言也难以完善描述,学生难以领会,是化学教学中的难题。若使用多媒体图形图像模拟技术,可使微观粒子运动宏观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3、优化复习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单项复习和高三总复习均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大复习容量,提高复习效果。

化学实验是复习课的中一个重要内容,若利用电脑模拟,可快速再现实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动画、图片、录像演示等多种方式,重温实验内容及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规则,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同时,特别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验比较、类型归纳,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虽然给中学化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优势,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上课节奏加快,信息量过大。由于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就可以不用写板书,这直接导致课堂上教师单纯说课的时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每节课所带来的信息容量,加快课程进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让他们接受大量的信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2、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的手会一直按在鼠标上,一直在进行着下一步的操作。教师这种思维的连贯性导致其很容易忽略对学生情绪、认知以及思维的观察和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少。

3、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直接影响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决策实施和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在重视教育技术的同时忽略了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没有把多媒体技术和化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

三、解决多媒体化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1、合理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每次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课堂习题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加强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适当地减慢了课程的进度。由于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各种公式和定理上的一门课程,通过对课堂习题的讲解也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此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对前面课程的复习与总结,使学生更好的建立起课程的前后联系。

篇9

1. 引言

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规定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应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有效地设计、开发、使用、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最大的限度实现教学效果与理论实践的优化。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时刻牢记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坚持先进教学理论和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地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为中学生学习化学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培养他们终身化学学习的习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2. 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2.1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的改变工作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单调的教科书以及多媒体来表达基础知识的方式存在着线序性,很容易让学生进行知识存储和思维方式上产生差异,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计算机多媒体中的超链接功能是采用网状结构,来实现非线性的组织和管理信息,全程都严格地模仿人脑的思维方式来按照教学目的,将课文、习题、实验、测验等方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创造和展示各种相似于现实的学习情境。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增强对抽象知识、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2.2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相对于中学的学习科目中,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任课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采取多媒体技术模拟、图表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体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心、眼、手、耳等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进行结晶概念和过程知识的讲授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玻璃片上滴加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然后将再将它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硝酸钾的晶体析出和扩伸现象。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与记忆晶体的形成过程,并且产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采取多媒体动画的模拟实验来替代实际的操作实验,这样虽然丰富了课堂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是却在无形之中抹杀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致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降低学生科学实验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也应该结合演示实验的实际操作。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中如果一味地注重生动性和趣味性特点,不将多媒体技术只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辅助服务的宗旨进行强化,失去化学学科科学性的意义,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理解和接受,产生相反的作用。

4. 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对策

4.1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创设出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达到充分的认知,有效地激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探究,在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化学规律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进行苯酚性质的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向让学生观看苯分子结构的动画演示,在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回顾来分析类比,挖掘苯分子中所蕴含的其他分子结构以及性质,最后再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在经过同学之间的探讨与交流后进行实物的动画演示实验,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4.2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创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环境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虚拟实验的操作,充分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作用。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结束后再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实验记录内容发送给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探讨。相对于实际的实验室操作来说,虚拟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实现所有实验的演示,不受实验材料的限制,并且还能避免危险实验带来的意外以及实验仪器的损坏。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的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归纳总结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世界观。

5. 结语

综上诉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优化,还能极大地的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0

无机化学是中医药学校中药、中医、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为后续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奠定基础,提供必备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还肩负着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医药学校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重要任务。因此无机化学的教学在中医药学校的整个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学校培养适用型人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中医药学校无机化学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对学生的分析

目前,我国中医药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升学无望的初、高中毕业生,且录取时几乎没有分数线。在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对化学不感兴趣,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且学习方法不当,造成有些学生是想学学不会;而有些学生是根本不想学,认为上中职学校毕业后用不到化学,学不学化学无所谓,于是中职学校的化学教学中出现了“教”与“学”不适应的问题,已没有那种“我要学”的现象,使化学教学难上加难。

(二)对教材的分析

目前,大多数中医药学校的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不适应,内容繁多、抽象、枯燥、乏味,专业性过强,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学生难以理解。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与专业课内容脱节,这与满足教育转轨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实际需求 。

(三)对教师及教法的分析

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专业知识的严密性,使教师教学受到制约,对枯燥难记的概念、化学反应必须按教材讲授,以保证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化学教学缺乏直观的教学用具,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动态表述化学结构的变化特点和化学反应过程,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制作课件存在困难,时间不够、水平受限,制作的课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对无机化学在中医药学校中的地位分析

中医药学校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这种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为了抓住专业技能这根中职教育的生命线,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失去平衡,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使化学课缺乏分量,得不到学生重视。

二、中医药学校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构建适合中医药学校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中医药学校要根据生源状况、职业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要注重遵循专业培养目标,淡化化学学科的独立完整性和系统性意识,尽量与本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紧密联系、互相呼应,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要防止重要内容的疏漏;严格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侧重点,突出应用型、技能型教育内容;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教育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倾向;注重将中医药领域近年成熟的新理论,以及普遍推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根据需要吸收到教材中来,体现新的时代风貌。

(二)摆正“专业课”与“化学课”之间的关系。

中职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改革、完善化学课教学,提高对化学课教学的认识。化学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培养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应用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要将化学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化学课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三)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无机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繁杂,有人戏称无机化学为“无理化学”。如果教师不注意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一支粉笔、面无表情地教,那么学生也只会死气沉沉,按部就班,心不在焉地学。在无机化学的整个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改革,更新观念,树立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的思想。。根据中医药学校的特色、学生的实际情况、听课状态、学习方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可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加强课堂教学的双向交流,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四)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于具有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可以刺激学生感观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展示传统教学难以描述的动态变化过程或微观结构。例如:在教授原子的构成、电子云、电子得失、晶体的微观结构时,借助多媒体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形象直观,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不能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凭借嘴、粉笔、黑板,灵活地把握教学进度、充满强烈的感彩、及时的反馈与亲切的交流,这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可见,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两者各有所长、相互完善。教学中应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中医药学校无机化学的教学改革,应适合学生的特点,突出中医药学校的特色,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法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中医药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 《化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4.

2铁步荣等主编《无机化学》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6.6.

3中国教育科学探索2005(6).

4伍棠棣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版.

作者简介

姓名:裴存芝(1967.01.20)

性别:女

篇11

教师若想教好学生,首先必须先更新自己的观念,教师不仅是在“教书”。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如何更好地做到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到现在的“授之以渔”。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但我觉得它所强调的记忆在当今的学习中,仍有很大的必要性。但需强调的是我所赞成的“记忆”不是以前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记忆、科学性记忆、趣味性记忆。

化学在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和老师为了减轻学习负担,已不再去记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了。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错误的:①因为缺乏记忆,初三学生经常会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如NaCl写成NaCl,不知H、O的化合价,不会写元素符号……②在中考中,理化合考,学生用来答化学试题的时间只有50分钟左右,若考生全靠翻书来答题的话,很难完成所有的试题,再者大多试题在书本上都找不到,需要学生发挥解题能力;③自从开卷以来,很多高一教师觉得现在的化学比以前难教了,因为许多高一新生缺乏最基本的化学常识,这会让他们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记忆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高效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呢?

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因势利导。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提高其记忆能力。具体措施:①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我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实验及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②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如在讲“电解质的电离”时,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图像。这样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象深刻。③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现出记忆效果不佳。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就要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完整的概念。如:在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中,我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④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而且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这样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那么在初中哪些知识学生是有必要进行记忆的呢?

(1)基本概念。如: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置换反应等,这些基本概念在平时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很有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清晰的记忆。

(2)元素符号。H、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Hg、I元素符号的掌握是书写化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前提,没有掌握好它们,化学的学习将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期要求学生分批地、准确地记忆它们。

(3)常用化学式。如:H、O、N、HO、CO、HO、HCl、HNO、HSO、NaOH、Ca(OH)、NaCl、NaCO、NaHCO、CaCO、KClO、KMnO…

(4)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略)。老师可以教学生用化合价口诀来轻松记忆。

(5)常见化学式的式量或分子量。如HO(18)、CO(44)、CaCO(100)、NaOH(40)……这些在计算中经常用到的式量或分子量若能记忆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错误率。

篇12

学生不仅需要从感官获得知识,而且也需要通过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保持直接地联系,以检验感知的可靠性,否则,感知量不足,学习者则会对已有的感知产生怀疑,动摇甚至进入在感知上的迷茫混乱状态,所以,通过开设化学实验课或利用家庭小实验,多媒体课件等,丰富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感知,形成清晰明确的表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对化学问题的恐慌心理,畏难情绪以及思维混乱等,从而使学生更爱,更容易学习化学,提高化学学习的主动性。

调查表明,很多的学生认为,他们需要对实验,教具等教学媒体进行观察分析,因为这样所获得的化学知识,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开设化学实验课或利用家庭小实验,多媒体课件或其他直观素材等,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去思维,丰富的感知,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鲜活,完整,正确的表象,为轻松愉快而积极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满足学生思维自由与创新的需要,调动师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要想较为完全的调动师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必须突破传统评价方式和标准答案,社会和学校必须给老师教学一定的自由度,老师可以创造性地教学,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学习。特别是对于师生中的自由思考或创新的需要给予足够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出来。

三、满足学生把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联系恰里的需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志趣

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主动性高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志趣是比兴趣更为持久稳定的心理倾向,它蕴涵了更多理智上的考虑,不是停留在一般的乐趣方面,也不是一时兴起。志趣,它蕴涵了更多理智上的考虑,不是停留在一般的乐趣方面,也不是一时兴起。志趣源于学习者试图将所学化学知识联系甚至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心理需要,源于化学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的诸多利益,是建立在对化学科学的现实需要的理解之上的。因此,把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

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有自信,自强和振奋的感觉,因而更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学生进步,优点,或成绩并及时地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表扬和点拨。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则要多采取单独辅导的方式给学生指出,给学生适当留一些自尊。

五、满足学生趣味学习的需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