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秋天的图画范文

时间:2022-12-09 12:54: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二年级秋天的图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年级秋天的图画

篇1

面对单幅图或多幅图,能写上几句话或一段话,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如何写好看图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训练:

一、看

看图是写话的基础,但是二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学写话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工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是这样做的:(1)整体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2)细致观察,合理想象,叙述图意。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然后,再根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整体,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以二年级上册练习2里的写话《秋天来了》为例。教师先让小朋友仔细观察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稻子、苹果、大雁),再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图画上的景物学生基本认识,他们会产生亲切感,说起来也争先恐后。

二、想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重视了“想想”这一环节。

“想想”,一是指想一想老师提出的问题该怎样回答;二是指想象,想象是重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启迪、开拓思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1.看图想象,即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形象、直观的图画,启发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

2.看图编童话故事。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看图编故事要从“异”字着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说话时,要力避“鹦鹉学舌”,要鼓励学生与他人想得不同、说得不同。

以《秋天来了》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第二次看图,说一说看到这些景物想起了哪些词语?学生便可以想到:金黄、红彤彤、五颜六色、成群结队等有关秋天景物的词语。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不要局限于单一的词语,让孩子畅所欲言。

三、说

低年级学生好奇、天真,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好提问题,喜爱表达,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或重复啰嗦,有时还带有语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三点:(1)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2)要有基本内容,不要丢掉重点。(3)鼓励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表扬他们说得细、说得好。在说写训练中,要求学生准确、有中心、有条理地看图,启发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发言(表达),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每次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兴趣盎然,劲头越来越高。在说话课上,我经常这样对他们说:“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哪个同学比刚才那个同学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些?”以此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说话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表达,心情愉快。有时看单幅图说话,学生可以说出十多个不相同的开头,有的学生还有自己的创见。在说的基础上再指导写,就容易多了。

二年级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且跳跃性很大,因此,他们表达事物时常常杂乱无章,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要教会他们按顺序、分层次,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教他们看“细”、看“全”、看“深”。在观察中除了训练他们有序地看,还要训练他们有根据地想,有条理地说。

总之,说话训练要有层次地进行,要大面积练习,图意清楚的先让班里语文成绩、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说,随后大面积展开。这时,还要重点指导和帮助中、差等生,最后安排同桌对说,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语句来表达图意。

以《秋天来了》为例:教师指导学生第三次看图,说一说,把句子变长。

秋天,树上挂满了(什么)。

秋天,树上挂满了(什么样的)苹果。

秋天,(什么样的)树上挂满了( )。

秋天,(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树上挂满了( )。

然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同桌之间像这样也来玩一玩一句话的游戏。这样,学生就把各种景物描述得很生动了。

四、写

1.写具体

低年级写话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基础的。因此,在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中,就要教学生把握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景物的特点和景物之间的联系,把话写具体。

2.写生动

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具备了写完整话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发展提高。这时,就要在写具体如下工夫指导学生重点写景物的特点和事情的主要情节,写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要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说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使画面上的景物和人物活起来。

3.提醒写话格式与坐姿

篇2

近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深感低年级孩子写话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二年级这一关键时期,教师的有效指导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和各位老师商榷。

一、要培养小学生的的看图写话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因此唤起学生的说话兴趣,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激发学生的写话欲望,使他们产生如梗在咽,一吐为快的感情冲动,使写话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在训练学生观察图画《大课间活动》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每天在大课间活动中你们都干些什么?和谁一起玩的?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当时的心情怎样?于是同学们纷纷举手,大胆发言,不但说出游戏的名称,还说出自己是怎么玩的。这时我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并展开想象,变“静图”为“动图”, 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培养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所以孩子们优化可说,教师引导下将生动的场景写内容顺利的书写出来。

二、要引导小学生认真看图仔细观察

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看图说话之前只有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有深厚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首先应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使孩子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在组织教学《摘花》时,由于孩子们有了原先的找秋天活动,结合自己的感受连同图意,你会发现小女孩的手有点往回缩这一细节,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妈妈的话语,小女孩的举动,而这也正是这幅图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在引导孩子看图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图画的细节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果孩子们写作时根据教师的引导把画面表达清楚明了。

篇3

雀儿山路二小二年级(3)班,梁婧琳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啊!我很爱秋天的果实。

看,苹果像害羞的女孩,香蕉像弯弯的月亮,桔子穿着橙色的外套,甘蔗换上了紫色的旗袍,啊!真美啊!

篇4

雀儿山路二小二年级(3)班,梁婧琳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啊!我很爱秋天的果实。

看,苹果像害羞的女孩,香蕉像弯弯的月亮,桔子穿着橙色的外套,甘蔗换上了紫色的旗袍,啊!真美啊!

篇5

聋校低年级课文多数以看图学文为主,所采用的图一般都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对聋生进行说、写能力训练的好材料。尽管“图”是静止的画面,但美丽多彩的图画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于低年级的聋生来说,“看图”是他们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他们喜欢看课文中的图,但对课文是如何表达图意的却不在意。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从图入手,指导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客观事物。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和具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图意。在引导学生仔细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心地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有层次地描写图意的,哪些内容图上有,哪些内容图上没有。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反复复述课文内容,同时对图上没有的内容可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经常反复训练,学生逐渐知道写图意不但要把图观察仔细,还要根据画面进行合理想象:想象人物的语言,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图上没有画出来的内容,把一个静止的画面动态化、具体化。如,《秋天到了》一课的课文插图,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秋景图,可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在学生弄清图上的景物后,要求学生具体观察天空、云朵、树叶、庄稼的颜色、样子及大雁的动作,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意。对看图学文的课文,经常反复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和进步。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看图写话及语言训练、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插图,精心设计练习,对聋生进行说、写能力的训练

聋校的低年级教材(特别是语言训练)中,编写了丰富的看图说写、看图说话的练习内容,这些图画内容画面简单明了,简洁生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所以,在对聋生进行说、写能力训练时,教师应不怕麻烦,重视每一幅图画,并以此作为聋生语言训练的素材,精心设计每一次说、写训练的环节,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先让学生充分地说,在说好、会说的基础上完成看图写话作业,做到每训练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使学生的说、写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自己动手,拼贴图画设计练习,提高聋生的说、写能力

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是阶段性和规律性的。儿童在学完拼音后,语言思维有了一个飞跃。教师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结合聋生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图画,根据自己的思维拼贴在写话本上。然后指导学生看图说图。看图说图时要有顺序地把图看细、说细,还要把图看活、说活。最后指导学生把看图说话的内容用一句完整的话写下来。二年级时,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说写动手能力更强了,我开始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剪下来贴在本子上,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在说的基础上用几句完整通顺的话写出图意。二年级下半学期,我让学生把几幅顺序错乱的图剪下来,按顺序排列好后,贴在自己的写话本上,并练习把每幅图用一句话说、写出来,最后连句成段。坚持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反复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到三年级时基本会写一段通顺的话了,也能和健全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了,这样做也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四、图文结合,反复朗读,反复复述对聋生进行说、写能力的训练

在聋校的语文课文中,每一册都安排了看图学文的课文,这些课文图文结合,情景交融,教学中可充分发挥朗读的优势组织教学,在朗读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内容,并脱离图文复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法练习写话。如,学习完《秋天到了》一课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先播放有关“春、夏、秋、冬”景色的视频,再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写下来,结果学生兴趣很高,写得比较好。

总之,低年级聋生年龄小,说话写话能力处于启蒙解读阶段,正确的引导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说话、写话的过程中,要多表扬、多鼓励,经常给写得好的小朋友一点惊喜,使聋生对写话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语文、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雀儿山路小学 二年级 (1)班:文乐怡

秋天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群大雁排着八字往南飞了。

走进田野,看那一望无边的稻浪,丰满的稻粒压弯稻杆,农民伯伯正在兴高采烈地在收割呢!小鸟叽叽喳喳的捡着掉在地上的稻粒,好像在说:“看看,地上有很多呢!快捡干净,可别浪费粮食了。今年的粮食大丰收了。”

走进果园,看见苹果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柑子像穿着一件黄色的衣服。你看,桔子也不甘落后,高高兴兴穿着黄色外套。啊!秋天真美呀!

篇7

二、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昨天和大家一起去秋游,好开心哟!你们呢?

生:太有意思了!

师:哦?是什么让大家觉得这么有意思?想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争先恐后举起手)

师:大家都想说。那就一个一个大胆地站起来,说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

生:一路上,我看见田里的稻谷金黄金黄的,可漂亮了!

(板书:稻子金黄)

生:我看见房子后面的柿子树了,那些柿子都黄了。

师:你觉得像什么?像不像红灯笼?

(展示“红灯笼”。)

生:像!

(板书:柿子像红灯笼)

师:想一想,这个时候还有哪些果子也成熟了?

生:橙子。

生:柚子。

生:橘子。

师:对呀,秋天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板书:橙子柚子橘子收获的季节)

生:老师,我们去的儿童乐园门口种的也开了。有好多颜色呢!有红的、黄的、白的。

(板书:开了)

师:秋天到了,你们还发现哪些变化?

生:街道两边的树都落叶了。树上的叶子有黄有绿。

生:我也发现了。我还发现树下的草也是有黄有绿。

(板书:树落叶草变黄)

……

师:是呀!秋天真美呀!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大家想画下来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把你最想画的景物画下来。可以参考板书来画。

(学习小组合作画秋天,大家分工合作,画自己最想画的画。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

生1:我画蓝蓝的天,再画几朵白云。

生2:云不能画太多,我看见天上的云特别少。我画树下的小草。

生3:草应该涂黄色和绿色。

……

师:同学们,看着你们的作品,我真想画一画。看,真美!

(展示学生作品)

师:如果给这些美丽的图画写上几句话,那真是锦上添花呀!谁来试试!

(展示其中一幅学生作品)

生:秋天到了,蓝蓝的天上有几朵白云。

师:说得真好!

生:柿子红了,像一个个美丽的红灯笼!

师:真棒!你学会用打比方的句子了。老师要为你精彩的发言鼓掌。(老师带头鼓掌。)

师:谁也能像他一样棒!

生:稻子熟了,田野好象铺了一张黄色的地毯。

生:树上的黄叶落下来,好象黄蝴蝶在飞。

师:我真佩服你们,想象这么丰富!现在,大家就像刚才这些同学一样,都给自己小组的画写上几句话吧!看看谁的句子最美!老师再给大家提个建议,好吗?

生:好!

师出示:(1)可以按顺序写。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把你最喜欢的景物写详细,其它的可以简单写。

(3)看一看板书,可能对你有启发。

(学生写话,然后读给学习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互相纠正,补充。)

三、教学反思

这次写话训练,改变了一直以来学生觉得无话可说的情况。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优化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指导,让学生有章可循,才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

(一)选择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切入点。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最喜欢的秋游活动为切入点,让他们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大家的兴趣越来越浓,要写下来的欲望自然越来越强,到写话时,真是水到渠成了!

(二)让画笔进入课堂。

平时,我觉得学生都特别喜欢画画,都非常喜欢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画自己最想画的东西,引导学生更深一层去感受秋天、感受秋天的美丽,更加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篇8

小鱼的家在清澈见底的湖水里、马儿的家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老鼠的家在黑漆漆的老鼠洞里。而我的家在美丽的城市-杭州。杭州风景优美,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我爱我的家-杭州。

一说到杭州我们就想到了西湖,西湖的景色可美了,一年四季都不样。春天,西湖边的柳树抽出一条条的“长辫子”,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在照镜子。西湖边的小花五彩缤纷的:有红的、蓝的、粉的……把西湖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草也没闲着把自己的小脑袋从地底下钻了出来,用绿色装点着美丽的西湖。夏天,也很迷人,荷花像一位位仙女,在西湖上跳舞。秋天的西湖也很漂亮,树叶全部黄了都从树上掉下来,这时,秋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冬天的西湖,也不赖,一片片雪花落在断桥上看起来断桥真的好像断了。

这就是西湖,这就是杭州!我爱我的家!

浙江杭州萧山区蓝天小学二年级:蓝希靖

篇9

识字是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来看,集中识字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改变集中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掌握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近年来,笔者以课例为载体,探寻有趣、有效的集中识字教学策略。

策略一:创设情境,感受汉字的意境美、音韵美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独有的一种识字类型,它常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几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排列成行,再配以相应的图画。教学时可将目标定位在“借助词串、图画所营造的语境,唤醒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了解词义,识记汉字的同时,感受汉字的意境美、音韵美。”

如,执教二年级上册的《识字1》,笔者依托“秋游水乡”的情境,用随韵文识字的方式,将识字的趣味与金秋水乡的美景有效融合,让学生“识”之有味,乐在其中!

【课堂呈现】

第一环节为“回味春夏,走入秋天”,课堂上教师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引领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关于夏天的词串,再过渡到秋天,引出“秋”和“金秋”的教学。

第二环节为“读词成串,走入水乡”,这是本课的主体。四组词串,四段描述性的语言创设了一个“秋游水乡”的情境。如“金秋时节,老师去水乡游玩了一番。我们金坛就是水乡。这天,我起了个大早,来到湖边,哇,我忍不住按响了照相机的快门……”学生就这样跟着老师在游水乡的情境中看图、说话、学字、读词。

课尾的“总结回味”环节,教师紧抓韵文特点,让孩子们填字成诗。孩子们兴致盎然,一首《秋游水乡》的小诗应运而生“金秋烟波游水乡,芦苇菱藕满荷塘,夕阳归舟飘渔歌,枫叶灯火洒月光。”

策略二:追溯字源,汲取汉字的源头活水

“看图会意识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集中识字的又一大表现形式,这里的会意是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来让学生体会字义,领会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教学此类识字教材,侧重引导学生追本溯源,让识字浸润文化气息,指导学生结合象形、会意造字规律识记生字,形成此类识字的方法结构,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如,执教二年级下册《识字7》,笔者从“趣”字入手,注重了识字过程中“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对“礻”字源的追溯以及对“神、福、祖”等字义的理解层层推进。

【课堂精彩片段】

师:上课开始我们来做个游戏,看图片猜故事。(出示后羿射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图片)

我们把这些跟神仙有关的故事都叫做――神话。

(指名读词。)

师:注意,“神”是前鼻音。“神话”故事里自然少不了神仙。你都知道哪些神?要求,名字里必须要有“神”字。

生:二郎神、土地神、财神、门神、灶神……

师:这些神都是几千年来人类想象出来的。远古时期的人们眼里的神又是什么呢?听一段关于神的小知识吧。

师:看,这就是原始人供拜的石头。像哪个字?(示)示跟神仙有关,作为部首,便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礻”,你看连神仙脸上的五官都想象成了“示”的样子。可见“礻”和什么有关?

生:“礻”跟神仙有关。

师:让我们一起来书空“礻”。不管什么神,在人们心中都具有巨大的力量,我们就用“神”来表示高超的、非同一般的,具有超人的能力。如,力气不是一般的大,叫――神力;医术特别高超,叫――神医……

师:其实从同学们认真上课的表现中,也让老师看到了跟神有关的词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我们上课听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策略三:执简御繁,走进识字的自由空间

据统计,形声字在汉字中占80%以上,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也是识字教学中的一种“执简御繁”之法。教学此类识字教材,重在让学生明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来自主识字。

二年级上册《识字8》就是典型的“形声字归类识字”,在“包”字形声字的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到图中和儿歌中去找带有“包”的朋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例如:“饱”一字的教学。

师:(出示“饱”认读)饱字是什么偏旁?

生:食字旁。

师:为什么是这个偏旁?

生:因为这个字跟食物有关,吃食物吃饱了。

师:“饱”字就藏在书上的这幅图中。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1:我从小鱼上找出来,小鱼吃饱了,肚子鼓鼓的。

师:是呀,吃得饱饱的。这就叫一饱口福。小鱼吃饱了又到池塘里玩了一圈,看到很多美丽的景色,这就叫一饱――眼福。

生2:我从荷花上也找到了“饱”,花朵开得很饱满。

师:真了不起,看,这是豆荚(出示图片)你看到什么了?

生:豆荚鼓鼓的。

生:第二个很饱满。

篇10

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所教授的课文,有很多可以激发我们想象力的地方,只要我们的老师独具慧眼,利用文章中的一个可以产生想象力的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便可发现其中无穷的奥秘。记得我在上二年级《黄山奇石》这一课时,读课文之前我问他们: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石头会走路吗?会说话吗?我说,应该不会吧。他们接着说石头会变颜色吧?要不会变形状,是孙悟空变得吧?我看过《西游记》孙悟空可厉害了,肯定是孙悟空变的。我被孩子们的想象力所折服,谁又能否认十几年后我们的孩子会是曹雪芹?他们也许会有一部旷世的《石头记》呢?在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最后的一句话是“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轻轻摇晃……”这个地方,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上所写的这些景物外,还有什么能表现出民族小学的美丽。因为三年级是小学生刚写作文的时期,所以不必要求孩子们用词多么准确,形容得多么恰当。在提出问题之初只要提出各种意象即可。然后让同学们根据各自的意象去描写形容。这个过程当然需要老师的参与,但老师只能提出合理的构思与恰当的描写词语,征求他们的意见,直到描写出同学们当时想象的意境即可。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知识资料的提供者,绝对不能替孩子去决定什么。孩子头脑中产生的意象更需要他从小在脑海中积累的事物,需要他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所做的只是需要一只点石成金的手,可以让他们的意象更上一层楼!

二.意象再造法

小学生有无限的想象能力,在想到很多问题的时候,他们会经常问很多个为什么,这些问题经常会令你啼笑皆非,并且还会让你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例如一个孩子问我:老师,太阳大,还是地球大?我告诉他:太阳大。他接着问:我为什么?我茫然地看了他一会儿说:孩子,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会自己知道答案。我当时很想说,太阳每天不停地运动,所以总会强壮一些。但是这些毕竟是成人世界的答案,孩子会这么认为吗?如果我真的用这样一个理由来回答孩子的话,孩子会认可吗?万一真的认可了,这个世界本来没有答案的道理给了他一个成人世界的答案,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又在哪里?

还有一个孩子突然问我:老师,骗子的骗为什么是马字旁?我难以回答,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深奥的哲理问题。我反问他:你认为会是什么原因呢?他很认真地说:老师,骗子一般都是生活很困难的,要不然为什么出来骗人呢?这个骗子肯定是骗了一匹马,然后越喂越瘦,都瘦扁了,所以这个字就是这样写了。我惊奇于孩子的想象力,高兴地摸摸他的头说,虽然老师不知道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但是也许就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吧。他对自己想象和我的回答很满意,跳着离开了。

三.用联想的手法再造想象的空间

篇11

万物复苏的春天,冰雪融化了,柳树绿了,花儿红了,欢快的鸟儿“叽叽喳喳”不停地向人们汇报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沉睡了一冬天的柳树醒来了。“轰隆隆”的春雷跟柳树说“小柳树呀,快醒醒吧!”“沙沙沙”的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柳树的枝条绿了,软了。啊!多么美丽的春天呀!

我非常喜欢北京的春天,但我不喜欢北京的夏天。因为北京夏天非常的炎热。虽然在夏天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雪糕,但是我还是盼望着夏天赶快过去吧。我最喜欢的还是北京的秋天。

北京的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鎏金,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看!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麦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篇1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94-0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的小手就举得老高抢着要发言,但回答时却文不对题;有时一个学生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我来!我来”的声音此起彼伏,却没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以致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出现这样的课堂教学状况,说明学生还没有学会倾听。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表现欲,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以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学识方面,还包括言行举止等。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在具体教学中,笔者注意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运用评价性语言,使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倾听的力量。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笔者出示课文范读段落“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范读课文后请几个学生站起来读,看看哪位学生能听出笔者在读中强调了哪些词语或句子。这样,每个学生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听教师范读。

二、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

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课堂教学训练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如一二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倾听能力,但是耐心不足,往往静不下心来学习知识。因此,倾听训练的难度不宜太大。教师要以教材为本,选取意思浅显的简短句子对学生进行听写训练。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课时,笔者将所要听写的内容按数量分组,听写单个字的有:秋、图、梨、颊、稻、燃;听写词语的有:苹果、波浪、高粱、勤劳;听写三个字的有:美丽的、金黄的、红红的、金色的;听写一句简短的话有:美丽的图画、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浪……教师每次只读一遍听写训练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听记过程中想象词语之间的联系,加强记忆,如“梨”“苹果”“高粱”“稻谷”都是秋天特有的产物,“金黄的”“红红的”“金色的”描绘了秋天时各类植物成熟的景象。学生在听写这些词语时就能联想秋天丰收的画面,记忆起来也轻松,有助于学生养成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

三四年级学生由于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法、活动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笔者安排“故事复述”课,把《一千零一夜》《闵希豪森奇遇记》《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等故事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完故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接龙”的复述性游戏: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头,第一个学生接着复述故事,第二个学生再接上第一个学生继续复述,以此类推。笔者对学生的复述设立星级评价机制: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复述完整的评为三星级;能记住故事标题、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加上自己想法的评为四星级;能把故事内容丰富起来,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生动描述的评为五星级。在复述游戏中学生既要认真听故事,又要集中注意力回想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实现了听得专注、准确表达的倾听要求。

五六年级学生已形成倾听的能力,笔者尝试布置让学生用耳朵听、用脑子记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倾听。比如每周抽一节早读课让学生听诗朗诵、讲故事或演讲等,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词句、哪些故事,听故事有什么感受等,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倾听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从倾听中获得成就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