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2-09-09 05:05: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协作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协作工作方案

篇1

认真贯彻省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和优质服务新体制的要求,以“三同”(即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联管服务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构建流动人口“无盲区”、“一体化”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格局,有力促进全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目标任务

(一)建立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机制。在认真调查摸底,掌握流出人口、流入人口集中地点,通过县、乡(镇)发函,签订县、乡(镇)两级《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服务管理协议书》,明确界定流出地与流入地服务管理工作职责,做到常态化服务管理。2016年10月份前,签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议,县级层面不少于50家,乡镇不少于250家,形成县乡互织的双向服务管理协作网络。

(二)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加强沟通和配合,定期交流流动人口协查反馈信息,协查反馈及时率达到100%,实现异地查询、跟踪监测、动态管理,形成区域协作信息共享机制。

(三)建立流出人口、流入人口计生协会。搭建流动人口与县乡政府、村居沟通联系桥梁,更好地做好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卫计服务和便民维权。同时,充分发挥“四自”作用,加强自我服务管理。2016年10月份前,创建流出人口计生协会不少于30家,流入人口10家。

(四)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从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小孩入托入学、奖励优待和就业保障等方面,保证流动人口享有“市民化”待遇,流出人口、流入人口享有均等化服务。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6年3—4月)

起草工作计划方案、“双向”服务管理合同文本和相关制度,并组织乡村干部进行讨论,使之更加完善和利于工作推动和开展;召开动员会议,统一思想,精心部署和安排,并就相关业务进行培训。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9月)

1.清理登记流动人口。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居、工厂、居民小区、各类市场,全面普查登记流出、流入人口,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账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签订“双向”管理协议。制定出台流动人口区域协作的政策性规定,以协议书形式明确界定双方责权利,便于互相督促和检查。以县卫计委或乡镇卫计服务中心名义,向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外县、乡(镇)发去公函和协议书,分别与他们签订《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服务管理协议书》,建立区域双向协作关系,明确双方工作职责和具体人员,形成县乡“立体交叉”的“双向”服务管理协作网络,促进常态化服务管理。

3.组建计生协会网络。建立健全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所在地计生协会建设,做到流动人口协会进企业、进商贸市场、进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使之成为沟通联系政府、村居的“桥梁”和“纽带”,更好地开展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卫计服务和便民维权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四自”作用,加强自我约束和服务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加强信息化建设。配齐配强乡村流管员,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他们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将网络延伸到村级,提高流动人口管理系统普及和应用程度,为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提供信息化支撑。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加强沟通和配合,定期交流互馈流动人口协查信息,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

5.开展均等化服务。开展流动人口“三同”服务,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优先落实好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健康档案、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6类基本卫生计生公共服务,让流动人口享有“市民化”服务管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10—11月)

通过查阅基础台账、签订的协议书、信息系统和其他相关服务管理资料,听取汇报,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综合评定工作完成情况,并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考评范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委成立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朱绍中同志任组长,石辉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计生服务科,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规定时限要求,强化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稳步实施,抓好落实。

(二)抓好信息核查。各乡镇要认真做好全员流动人口清理登记,相关部门共享信息的比对和系统调整完善工作。依托国家PADIS系统和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及时上传或反馈协查信息,为区域协作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实现流动人口信息互联互通。

篇2

国企的可行性报告

本人曾经阅读过几份来自国企的可行性报告,但发现其目的和内容都与外企的可行性报告有很大差别。先说其目的,国企的可行性报告是为了说服上级领导并得到相应的批准和支持,并假定上级领导比他们自己更了解情况。而报告一旦被批准,上级领导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目的上的差别自然导致内容上的差别。这里有几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强调为什么要,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上这个项目,但忽视如何进行这个项目,似乎要等项目批准之后才去考虑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二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中宏观的、模糊的数据多,而微观的、具体的数据和信息少,如果上级领导不了解相应的市场和用户的状况,很难作出判断,只能闭着眼睛签字;

三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没有或很少有具体的、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和责任分配,这为以后出现大的偏差和问题打好了伏笔,便于“过关”;

四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对今后几年的市场预测偏于乐观,似乎不这样乐观就得不到批准,对可能发生的各方面的“不测风云”认识不足,甚至有认识也不写上去,这样出现偏差时就可以强调客观原因,归结到不可预测性上;

五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对市场、用户、竞争和风险的评估太粗、太少,没有考虑到自己企业投资一个热门项目的同时,其他企业也可能在准备上类似的项目,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就不谈市场份额的问题,把市场总规模当成了决策的主要参考标准,自然也就没有“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这样一些概念。

·外企的可行性报告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外企是如何来写他的可行性报告。

首先外企的可行性报告从目的上讲是写给自己企业看的,是为了说服自己而不是说服别人,尽管一些大项目也要上级批准,但其目的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达成共识,对机会、挑战、困难和风险有详细的分析。

从内容上讲,外企的可行性报告有几个特点:一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同样的或类似的报告格式,便于统一标准,统一分析方法,便于他人理解,同时也便于企业去搜集信息、整理数据、准备报告。

二是宏观和微观的数据并存,有量化的数据和信息以及其“出处(信息来源),对结果做出最差情况下、通常情况下和最佳情况下的三种预测;

三是将今后几年如何实施这个项目写得很具体,从人员、资金、设备、组织结构等方面做出全盘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和预算,以保证项目能按规划顺利实施并完成,同时由于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都有明确的“里程碑”式的分阶段目标和检查方法,就便于及时调整和修正,以达到最终目标;

篇3

在社会变革和进步中,农村和农民相对其它社会和群体而言,处于弱势和落后的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旧的农耕文化历史沉积的负面因素影响。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少干部群众只注重村级经济、村容村貌等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普遍忽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进步的根本性作用,忽视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形态对建设和谐农村的巨大内动力。为此,建议应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自觉性。

1、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小康社会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而当前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比,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更为滞后。这不仅制约着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以和谐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为灵魂,塑造新型农民群体,转变农村发展模式,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2、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的农村文化,可以更好地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理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建立和巩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和精神文化基础;建设和谐的农村文化,可以更好地引导和谐理念与和谐发展的思维成为农村社会的共识,营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氛围;建设和谐的农村文化,可以更好地有助于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和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社会风尚,有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培育新型农民。只有形成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新型农民群体,才能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大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力度,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先进文化的滋养,是努力培养农民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参与市场竞争和自主创业等一系列文化意识和素质,改变思想封闭、安贫乐道、求稳怕变、缺乏竞争和冒险精神的小农文化传统,树立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使其跟上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有效途径。

二、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和巩固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思想基础

篇4

第二章 指导思想的原则

第二条 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坚持工资增长幅度不超过本公司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实际收入增长幅度不超过本公司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摿讲怀瑪原则。

第三条 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特点,建立起公司规范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

第四条 以员工岗位责任、劳动绩效、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指标综合考核员工报酬,适当向经营风险大、责任重大、技术含量高、有定量工作指标的岗位倾斜。

第五条 构造适当工资档次落差,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第三章 年薪制

第六条 适用范围。

1.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 下属法人企业总经理;

3. 董事、副总经理是否适用,由董事会决定。

第七条 工资模式。

公司经营者与其业绩挂钩,其工资与年经营利润成正比。

年薪=基薪+提成薪水(经营利润×提成比例)

2. 提成薪水,在公司财务年度经营报表经审计后核算。

第八条 实行年薪制职员须支付抵押金,若经营业绩不良,则用抵押金充抵。

第九条 年薪制考核指标还可与资产增值幅度、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环保、安全等指标挂钩,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条 年薪制须由董事会专门作出实施细则。

第四章 正式员工工资制

第十一条 适用范围。

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员工。

第十二条 工资模式。采用结构工资制。

员工工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奖金+津贴

1. 基础工资。

参照当地职工平均生活水平、最低生活标准、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各类政策性补贴确定,在工资总额中占 %(如40%~50%)。

2. 岗位工资。

(1) 根据职务高低、岗位责任繁简轻重、工作条件确定;

3. 工龄工资。

(1) 按员工为企业服务年限长短确定,鼓励员工长期、稳定地为企业工作;

(2) 年功工资根据工龄长短,分段制定标准,区分社会工龄、公司工龄;

(3) 年功工资标准见正式员工工资标准表。

4. 奖金(效益工资)。

(1) 根据各部门工作任务、经营指标、员工职责履行状况、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立;

(2) 绩效考评由人事部统一进行,与经营利润、销售额、特殊业绩、贡献相联系;

(3) 奖金在工资总额中占 %(如30%)左右,也可上不封顶;

(4) 奖金考核标准见正式员工工资标准表;

(5) 奖金通过隐密形式发放。

5. 津贴。

(1) 包括有交通津贴、伙食津贴、工种津贴、住房津贴、夜班津贴、加班补贴等;

(2) 各类津贴见公司补贴津贴标准。

第十三条 关于岗位工资。

1. 岗位工资标准的确立、变更。

(1) 公司岗位工资标准经董事会批准;

(2) 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变化,可以变更岗位工资标准。

2. 员工岗位工资核定。

员工根据聘用的岗位和级别,核定岗位工资等级,初步确定岗位在同类岗位的下限一级,经1年考核,再调整等级;

3. 员工岗位工资变更。

根据变岗变薪原则,晋升增薪,降级减薪。工资变更从岗位变动的后1个月起调整。

第十四条 关于奖金。

1. 奖金的核定程序。

(1) 由财务部向人事部提供各部门、子公司、分公司完成利润的经济指标数据;

(2) 由行政部向人事部提供各部门员工的出勤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记录;

(3) 人事部依据汇总资料,测算考核出各部门员工定量或定性的工作绩效,确定每个员工效益工资的计算数额;

(4) 考核结果和奖金计划经公司领导审批后,发放奖金。

2. 奖金的发放,与岗位工资一同或分开发放。

第十五条 关于工龄工资。

1. 员工1年内实际出勤不满半年的,不计当年工龄,不计发当年工龄工资;

2. 试用期不计工龄工资,工龄计算从试用期起算。

第十六条 其他注意事项。

1. 各类假期依据公司请假管理办法,决定工资的扣除;

2. 各类培训教育依据公司培训教育管理办法,决定工资的扣除;

3. 员工加班、值班费用,按月统计,计入工资总额;

4. 各类补贴、津贴依据公司各类补贴管理办法,计入工资总额;

6. 在工作中表现杰出、成绩卓著的特殊贡献者,因故能晋升职务的,可提高其工资待遇,晋升岗位工资等级。

第五章 非正式员工工资制

第十七条 适用范围: 订立非正式员工劳动合同的临时工、离退休返聘人员。

第十八条 工资模式: 简单等级工资制。见非正式员工工资标准表。

第十九条 人事部需会同行政部、财务部对非正式员工的工作业绩、经营成果、出勤、各种假期、加班值班情况汇总,确定在其标准工资基础上的实发工资总额。

第二十条 非合同工享有的各种补贴、津贴一并在月工资中支付。

第六章 退休工资制

第二十一条 公司员工在退休后根据公司退休退职管理办法发放员工退休工资。

第二十二条 公司考虑物体上涨因素,定期或不定期调整物价补助金。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公司每月支薪日为 日。

第二十四条 公司派驻下属企业人员工资由本公司支付。

第二十五条 公司短期借调人员工资由借用单位支付。

篇5

全省公共图书馆协调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富有开拓性的改革措施。为使之健康地发展并日臻完善,本刊特将方案全文刊出,恳请方家和热心人士多提建议。

收藏本地区的地方文献,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其藏书特点的主要体现。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经有关馆共同协商,决定建立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协调组织,并制定本方案。

一、收藏范围

1、各馆应重点收藏有关或涉及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民族、人物传记、风土民情、物产资源、天文地质、名胜古迹等方面内容的不论载体形式和出版方式的地方资料。

2、同时也应注意收藏本地区的出版物和原籍本地区及曾在本地区活动过的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的地方著者的著述,特别注意收藏他们的手稿。

3、上述收藏范围的时间界限,都是从古至今。

二、省、市、县级馆收藏的原则分工

各级公共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财力及其他因素,制定本馆收藏地方文献的范围,但各级馆应达到下列收藏标准:

1、县级馆:①本地区及省和上属市地志书、年鉴、概况等综合性资料;②有关本地区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资料;③有关本地区的其他有价值的资料;④本地区的重要地方出版物;⑤本地区的重要著者著述。

2、市馆:①本市级及所属县和省的志书、年鉴、概况等综合性资料;②有关本市的机关、企业、事业(包括省、中央驻在本市的)单位的资料;③有关本市的其他有价值的资料;④本市的重要地方出版物;④本市的重要著者著述。

3、省馆:①全省县级以上的志书、年鉴、概况等综合性资料;②市级以上的机关、企业、事业(包括中央驻在本省的)单位的资料:③有关本省的其他有价值的资料;④县级以上的重要地方出版物;⑤本省的重要著者著述。

4、各级馆应根据上述原则分工,开展搜集工作,逐渐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满足社会对我省地方文献的需求。

三、藏书组织与目录

1、省、市级馆应逐步建立地方文献专库,县级馆可设专架。地方文献的专库(架)的具体组织管理办法,由各馆自定。

2、各级馆都应建立地方文献目录,包括地方资料的分类目录、书名目录、地方出版物目录、地方著者目录等。目录的具体组织管理办法,由各馆自定。

四、成立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协调委员会

1、本省的省、市、县(区)公共图书馆都是本委员会的成员。

2、本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由省馆馆长担任,设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由各市馆馆长担任,领导布署协调工作。

3、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省馆特藏部,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4、各市是否设市级协调组织,各市自定。

5、本委员会必要时举行工作会议和学术会议,解决和讨论工作问题和学术问题。

6、各成员馆必须互相支持,互相协作,在本方案涉及的范围内尽应尽的义务并享受权利,不尽义务的,权利将受到限制。

7、本委员会按年度对协调工作成绩优异的成员馆和工作人员,予以必要的表彰奖励。

五、协调办法

1、征集工作

①公开出版物原则上各馆自行征集、采购。

②非公开发行的书刊资料,各馆之间可互相代为征集、采购。根据上述三级馆收藏范围,县馆代市馆、省馆征集、采购本县的出版物;市馆代县馆、省馆征集、采购本市的市级出版物;省馆代县馆、市馆征集、采购省级出版物。超出上述范围者,发生关系的各馆之间可再协商。

③为了做好征集、采购及补充工作,三级馆必须做好县级、市级、省级内部发行出版物的调查工作,填写调查表。县馆将调查表送省馆及上属市馆各二份,市馆将调查表送省馆及所属县馆各二份,省馆将调查表送县馆、市馆各二份。均一年一次。

2、汇编年度目录工作

县馆将年度收藏的地方文献(地方资料部分,下同)目录于次年二月送省馆及上属市馆各二份;市馆将年度收藏的地方文献目录于次年二月送省馆二份;省馆应于次年第二季度编出上年度全省收藏(含省馆收藏的)的地方文献目录,分送市、县馆各一份。

3、调剂和补充缺藏工作

①各馆的地方文献多余复本,可互相交换调剂;

②本馆必须收藏而缺藏的资料,可到本委员会内收藏该资料的其他成员馆复制,除特殊珍贵的版本外,收藏馆皆应满足要求,而且只收复印费,不收资料费。

4、彼此经济关系

  ①复本调剂、复制及代购等项的业务往来,各馆之间各自按价格结算;

 ②在彼此经济关系中,本着省馆让利于市、县馆,市馆让利于县馆的原则,具体问题两馆可进行协商。

5、服务工作

①各馆均应利用所藏的地方文献资料为本地区党政军及社会上广大读者服务。服务过程中因资料缺乏等原因遇到困难,有权利要求其他馆帮助解决,其他馆有义务帮助解决。项目承担馆如收取被服务单位的费用,应按协作馆的实际工作量合理地给予报酬;

②各馆在服务工作中应注意积累方法和经验,逐渐建立起我省的地方文献服务工作的协作关系和网络。

六、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上述诸项的落实,各馆均应采取下列措施:

1、把地方文献列为采访的重点之一,尽可能地保证经费。

2、争取同级党政部门下发有效的文件。

3、为地方文献工作配备足以完成任务的人力,省市馆至少应设专职人员,注意地方文献工作队伍的建设。

七、附则

篇6

“连心桥”工程以“访民情、表民意、聚民智、借民力、为民生、化民怨”为主题,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紧紧围绕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以关注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动员和组织全体政协委员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企事业单位,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倾听群众意见,收集群众最关心、最盼望解决、涉及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二、活动步骤

1、学习动员(3月)

分层动员,学习文件,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连心桥”工程的重大意义。3月下旬,召开各联络组组长会议,全面进行安排布署。会后,各联络组召开会议,传达精神,开展讨论,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活动方案,于3月下旬上报市政协办公室。

2、集中活动(4-5月)

一是开展走访。以联络组为单位采取视察、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到实地、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面对面与群众接触,心贴心与群众交流,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根据界别特点,市直联络组委员重点到社区、企事业单位走访居民和职工。乡镇联络组委员重点到农户进行走访,特别要深入到边远地区,反映问题多的地方进行走访。二是兴办实事。对于走访中发现的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要组织政协委员站在全市发展和改革的在大局,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困境,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3、情况反馈(6月)

召开各联络组组长碰头会,汇报集中开展“连心桥”活动的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向主席会议汇报。对于群众反映的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通过政协渠道上报引起领导重视并得到批示,正在解决和已经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群众反馈,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解释清楚。

4、总结阶段(6月下旬)

召开各联络组组长会议,对集中开展的“连心桥”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5、经常性走访

从下半年开始,转入经常性走访阶段。各联络组要组织政协委员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开展走访、座谈,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的反映和呼声,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及时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带给组织,及时化解基层的矛盾和纠纷,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浓厚的氛围。

三、加强督导

篇7

确保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于2014年7月底完工。

二、工程实施的范围及重点

实施范围: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自镇村至110千伏变电站,工程线路走径涉及镇所辖的5个行政村。

实施重点:解决好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杆塔的征占地、临时占用耕地的协调补偿等工作。

三、职责分工

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市政府决定成立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同志任组长,供电局局长同志任副组长,市公安局、安监局、规划局、国土局主管副职,镇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供电局,办公室主任由供电局副局长同志担任,主要负责工程项目征收占地、建设的指导、协调、政策的宣传解释等工作。

职责分工:市公安局负责维护施工现场的正常秩序,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非法阻挠工程施工等突发事件,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正常施工秩序的违法行为;市国土局负责为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杆塔占地提供补偿依据,对项目工程临时占地复耕进行监督;市供电局负责做好工程建设占地的征迁、补偿及项目各项建设工作,同时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确保工程保质按期完成;市安监局负责抓好项目的安全监管工作;各相关乡镇负责配合市供电局做好工程占地的征迁、补偿工作,积极向被征地群众宣传电力工程项目政策,协助供电局解决项目实施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各相关乡镇要通过入户等方式大力宣传电网建设的重要意义,讲解电力设施占地补偿的政策规定,为工程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建立协调机制。工程协调领导小组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程项目征占地、补偿等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协调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篇8

(一)执行农贸市场巡查任务。对辖区内农贸市场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巡查,督促违法经营者改正违法行为。

(二)执行辖区内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私屠滥宰等的排查。协助执法部门对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私屠滥宰行为进行取缔。

(三)协助执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教任务。协助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发放有关宣传资料。

(四)做好协查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统计、汇总,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报告。

(五)执行有关食品安全的突击性工作任务。

协管员协管食品安全的工作内容必要时可进行调整。

二、服务社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对应关系

(一)行政管理由区工商分局负责领导和管理,服务社性质、经费来源、管理模式不变。

(二)业务上受区工商分局、区质量技监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培训。

(三)业务对应关系

1、服务社日常业务工作对应工商所、食品药品监督所、食品生产监督所;在特殊情况下,接受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调遣;

2、各市场协管分社的对应划分为:石化、*卫、山阳、张堰等四个分社对应食品药品监督所石化分所;朱泾、枫泾、亭林、吕巷等四个分社对应食品药品监督所朱泾分所;

3、必要时,可通过工商所接受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指派的突击性任务。

市场协管分社协查的情况,按规定通报相关部门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有重要信息时应及时通报。

三、部署实施

(一)方案的论证协调: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牵头,区工商分局、区质量技监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区进行协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月上旬完成。

(二)动员和培训:动员部署,*月下旬;培训:由食品药品监督所和食品生产监督所对协管食品安全的细化的工作内容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测验,20*年内完成。

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贯彻实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扎实开展农机安全检验行动,确保农业机械安全作业,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深化农机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技术状态。加强农业机械源头管理,扩大农机安全检验范围,实行纯农田作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四种农业机械定期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努力提高纯农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纯农田作业拖拉机上牌发证率、年检率和驾驶人持证率达到75%、85%、90%;联合收割机上牌发证率达到90%;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检验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职责

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实施各镇(街道、开发区)开展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定期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工作,承担农田作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定期安全检验,上述四种农业机械每年检验一次。各镇(街道、开发区)负责上述四种农业机械的调查摸底,并进行登记、建档;同时,要积极配合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对纯农田作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的定期安全检验,协助县农机总站、县农机化培训学校对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证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下旬)。制定下发《县开展农业机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机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营造良好的安全检验氛围。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组织对镇(街道、开发区)农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使其掌握农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四种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安全检验技术和能力,配合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参与检验工作。

(二)调查准备阶段(7月上旬至7月中旬)。各街道、开发区要全面做好对纯农田作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四种农业机械拥有量及分布情况的普查,按照要求填写好相关调查表格,以镇、村为单位建立台账。

(三)实地检验阶段(7月下旬至10月底)。按照省规定的农业机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项目、内容和要求,结合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时季节,针对不同农业机械的特点,采取在乡村设立检验点、入户检验等灵活方式实施实地安全检验。建立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管理档案。

检验中对未办理注册上牌的农田作业拖拉机补办注册登记,农户提供购机发票(如遗失需村镇权属证明)、整车合格证(如遗失可不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或单位代码证复印件。对无驾驶证的操作人员按驾驶证申领规定要求办理。

五、工作措施与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定期免费实地安全检验,是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各镇(街道、开发区)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把农业机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与农机隐患排查治理、安全

篇10

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方针,深入开展机械行业防止“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事故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易造成触电、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事故的各类机械安全设施、设备及场所的安全设施、设备齐全、可靠,进一步改善企业安全保障条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触电、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事故明显下降。

三、专项整治对象及整治检查内容

专项整治的对象为全区范围内各类机械制造企业(包括船舶修造企业)。通过组织企业开展检查,进一步辨识造成触电、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事故的成因及存在的隐患(缺陷),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加强职工培训教育。预防触电方面重点检查企业用电设施的安全管理,企业用电线路、用电设备、接线闸刀、漏电和触电保护装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施工人员在作业时是否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预防高处坠落方面重点检查企业高处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高处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预防物体打击方面重点检查工、卡、刃具、工件摆放是否合理、牢固,工件、材料堆放是否稳定,作业人员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为方便各街道、乡镇工作开展,特将《机械企业防止触电、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事故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对照检查表》附后。

四、实施步骤

(一)工作部署阶段(2011年5月底前):各街道、乡镇要完成辖区内机械行业防止“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事故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部署发动工作,制定工作方案,落实相关工作措施。

(二)企业自查自纠阶段(2011年9月底前):各街道、乡镇要组织辖区内各机械制造企业按照专项整治方案的有关要求,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完成本单位自查自纠,及时整治隐患和问题,确保整改到位。对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原则上在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的情况下进行治理。

(三)检查总结阶段(2011年11月底前):各街道、乡镇组织力量对企业开展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检查近三年内发生过死亡事故的机械企业;各街道、乡镇公共安全监督所应将辖区内企业开展专项整治的情况根据《区机械行业防止“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事故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总表》(见附件4)予以汇总,并与本辖区内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一并于10月10日前报区安监局;区安委办要对全区开展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并对上报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工作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机械行业是省委88号文件中要求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六大重点领域之一,其事故死亡人数在工矿商贸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各街道、乡镇要切实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保证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并抓出成效。

篇11

二、参与调研内容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二)对近几年来开展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评估

(三)当前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1)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体系

社区治安防范组织情况。社区有哪些治安防范组织,各类组织的人数、人员待遇、经费来源情况;

各类治安防范组织如何开展治安防范;

社区警务情况。

(2)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式

创建平安社区的情况;

有效组织开展群防群治的情况;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内容。

(3)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内容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情况;

吸毒人员管理教育情况;

对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视居住人员的管理安置情况;

对组织的防治、打击情况;

帮教组织设立情况;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情况;

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出租房屋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四)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经验

(五)目前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对今后加强城市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参与调研方式

在调研组的统一调度和计划安排下展开调研。总的要求,调查面要广;挖掘资料要深;掌握的数据、经验、主要问题要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新。

1、深入群众、街道了解情况;

篇12

1 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以转移、查封、注销等形式的司法协助行为,在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多,也日趋复杂。而且目前我市的房产司法协助工作仍不规范,也缺乏可操作的依据,因此房产司法协助工作是我市房产档案管理亟待解决的难点工作之一。

2 房地产司法协助行为的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是房产司法协助行为具有强制性。房地产管理部门是具有法定义务的司法协助单位,必须进行司法协助。第二是房产司法协助的依据是已生效的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需要查取证据或在基本事实认定的情况下进行最终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在要求房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时,都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并按照规定的执行程序进行。因此房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的依据是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第三是房产司法协助执行的对象是提供准确的房产档案资料。只有已进行房屋所有权登记的、有确切产权归属、坐落位置的房产,并且该房产有相应明确的主体。第四是房产司法协助因其标的物价值大,因而房产管理部门所承担经济赔偿的责任就大,风险也就大。因为它往往对司法案件当事人的利益带来直接的重大影响。因此提供的房产资料必须做到可靠、合法,否则会遭到行政诉讼。

3 房产档案在司法协助中的作用

3.1 产权证明的作用

这是房产档案在司法协助中最基本的功能。房地产档案是指房地产行政管理部在房地产发证登记、房地产交易买卖、房屋动拆迁、建设用地及批租用地活动中,经过收集、整理、鉴定,按一定的手段形成的放映产权人、房屋自然状况及使用土地状况,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它能提供房产的归属、数量、历史价值、变迁过程等情况。在有涉及到房产案件的争议中,可为司法部门提供准确、详实的房产资料,作为重要的审判证据。

3.2 协助司法部门实施财产保全的作用

法院在处理涉及房产的财产纠纷案件中,有些案件需要在未审判或未作出判决结论之前,需要及时对争议标的物房产进行财产保全。房地产的产权是一对一的,有一份房产就该有一份档案,在执法中不允许搞错。而有些房产案件诉讼当事人因某些原因不一定能准确提供财产的位置。法院要想及时查封和冻结该房产而不能出错,就必须依据房产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房产的档案第一手资料,以防相关房产被非法提前转移和破坏事件发生。这就要求房产档案管理负责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不做泄露房产信息的人,造成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侵犯。

4 目前房产司法协助存在的问题

4.1 工作不规范,业务不熟悉

目前,各个房管部门在司法协助中主要是协助执行人民法院办理房产查封、预查封、解封及房产信息确认、查询。但由于市房管部门并没有完善房产司法协助工作规范规条,形成可操作的文件,同时,相关负责司法协助的都是档案员兼职负责,导致房产司法协助存在许多隐患。如房产存在抵押、已转移过户并出证、转移过户中、已有查封、查封到期需要过户、轮候查封等情况存在并没有及时告知人民法院执行人员,造成损失。也有相关业务人员并没有核对实物档案,没有查核实物底册、产权人的情况、按揭合同终止、办证及转移、查封情况就随便告知执法人员。

4.2 房产强制转移

在受理房产案件时,作为法院并未及时跟进、查阅房管部门的相关档案,没能弄清转移的房产的房产证是否合法、所有者是否符合实际,仓促做了判断,导致在房产转移时房产登记相关部门无法协助司法顺利执行。也有法院没能提出相关的要求责令被执行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相关的房产登记手续,使得当事人本来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领取房产证被执行强制转移。而事后当事人又将法律文书提供出来,要求房产机关办理房产证相关手续,导致房产登记机关陷入两难

窘境。

4.3 法律文书问题

对于法律文书的送达,应有相关司法部门亲自送达。存在个别法官将法律文书交给当事人,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纠纷。还有就是超过协助执行期的问题。很多当事人认为,只要有法院判决书在手就高枕无忧了,未能按时到房管部门办理相关产权证明,导致当事人合法利益无法顺利完成。再有履行要约协助执行的问题。例如有些拍卖,需要房屋过户的问题。

5 房产档案在司法协助工作中的相应对策

5.1 必须加强房产档案管理,确保房产档案重要证件作用

房地产的买卖、交换、继承、赠与等权属变更不断发生,房屋的拆迁、改造、扩建、注销等现状处于不断的转移和变更中,房产档案也必须及时更新,如实做好变更和注销登记,才确保房地档案的真实性和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做好房产档案的司法协助功能。这对于减少房产民事纠纷的发生和避免对房产管理部门的行政诉讼,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如何能使房产档案能真实第放映房产的变更情况,还需要产权人和社会相关部门的主动配合。房产管理部门要注意及时做好档案的跟踪记录。

5.2 房产强制转移的协助执行

在房产强制转移或做出查封决定需要协助执行的时候,法院必须先对事情做出详细的、准确的跟踪调查,对于不符合登记相关条件的房产,不能简单地执行。对于具有合法的、有效的房产权属证明,法院应要求当事人先提供相关手续申领房产证之后,再办理房产转移。而对于当事人一方不愿意提交房产证的,应建议注销房产证。

5.3 法律文书的协助执行

凡属法院出具的法律文书,应严格按照法定送达方式送达房产登记机关,避免协助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在裁定书、调解书上,要约中设定了债权债务履行的时间设定。建议司法部门先到房产管理部门核实需要查封的房产状况,登记受理确认后在系统和档案上做好明确标识和限制处理。实现登记机构与司法部门的无缝

对接。

5.4 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完善相关操作法规

要对相关司法协助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熟悉相关的业务。完善相关协助人民法院办理房产查封、预查封及解封的规定,详细列明查询查封解封的工作流程、操作程序、收取资料。同时要标明拒不履行协助义务或未按要求履行协助义务的法律责任。

6 结语

总之,房产档案的协助工作是法律所赋予的房产管理部门应尽的义务,要坚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需要房产档案管理部门尽职尽责,依法办事,把工作做细,使房产档案真正起到十分重要的证据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立法部门、法院部门以及广大居民密切配合,为以后的房产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蕾 .《探析房产档案管理中的司法保护》.《民营科技》2012年第6期

[2]刘敏艳 .《谈房产档案管理中的法治观念》.《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7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