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17:46: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实习教师意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强化教育教学实践。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要围绕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教育规律,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各地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
三、精心组织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高师院校要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加强教育见习,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使学生基本具备从教能力;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要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支教的指导教师,在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体现积极的政策导向,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并深入中小学第一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实习支教师范生的全程指导和跟踪管理。
四、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高师院校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下,会同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一批条件适中、集中连片的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区,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和咨询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实习基地学校要密切配合高师院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实习支教师范生的管理、指导和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选配骨干教师与高师院校教师组成联合实习指导小组,加强实习指导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12-03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1]。教学实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2]。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分为甲1、甲2、乙1和乙2四个层次;食工专业的为甲,食安专业的为乙;1为认知实习,2为生产实习;甲1为1学分,甲2为4.5学分,乙1为0.5学分,乙2为2学分。学院目前实行的是甲1和乙1实习均去企业参观,甲2和乙2在学院中试车间生产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个专业的实习时间均集中在学期末,认知实习的学生人数高达280人左右,生产实习的学生数食安为130人左右,食工为160人左右。不管是去企业参观还是在学院车间实习,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人数太多,场地非常有限,实习场面十分拥挤,生产设备有限,很多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实习效果不甚理想,迫切需要对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进行改革,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现状
目前,国内外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几乎都开设了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且都是专业主干课程,为必修专业课。同时,绝大多数食品院系开设了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不同层次要求的实践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实习过程中掌握各类食品的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设备操作技能等[3]。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华中农大食品学院、南京大学食品学院、华南农大食品学院均开设了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和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实践课程。国外高校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食品科学与技术系开设了侧重啤酒发酵的食品工艺教学与生产实习,在实习车间和生产企业进行实习训练;康奈尔大学食品系开设了本科生、研究生食品工艺学实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在不同导师的实验室或不同企业不同工段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实习,虽然具体实习内容各不相同,但食品加工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实训效果十分突出[4]。
国外高校食品专业开设的工艺学实习基本上都能达到学生亲自设计产品方案、自己动手操作设备生产产品,并了解和掌握品质控制措施,是真正意义上的工艺学实习。国内高校由于自身多不具备生产加工场地与条件,基本上采取的是参观形式,由教师带队,联系到相关的食品企业去参观,属于走马观花式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动手实习机会,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学院或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食品加工实验室或实习车间,只能让学生走出去;二是学生人数太多,走出去也很难联系到相应的能接纳大量学生的食品企业;三是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实习多在企业生产旺季进行,企业从效益考虑,不愿打乱或中断自己的正常生产来接待学生的实习,从而导致很难联系到企业愿意接收实习生的现实。这也是目前国内高校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5]。鉴于此,为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所面临的难题,实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6],课程组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二、完善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的对策
(一)加强基地建设,调整实习时间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顺利开展,达到实习效果的首要条件[7]。首先对学院现有的43个校企合作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详细调研,了解其生产规模、主要产品种类及生产淡旺季节,并与愿意接收实习学生的企业商定具体能接纳的学生人数,建立了12个不同类型的食品企业作为食品工艺学实习基地。这12家食品企业包括学院所在地杨凌示范区内的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本香农业产业集团、来富油脂有限公司(中粮集团)、万盛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雨润集团)、黑牛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圣妃乳业有限公司、杨凌奇异果酒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西安市的陕西华圣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2家企业,及宝鸡地区的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麦郎集团、红果果业集团3家企业。上述企业涵盖了粮油食品(面粉、油脂)、畜产食品(冷鲜肉)、园艺产品(苹果、猕猴桃贮运)、饮料(果蔬汁、白酒、豆奶)等绝大多数食品种类的加工与贮藏工艺,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需求。同时,将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课程开设的时间调整为两个时间段。一是集中在学院中试车间实习的时间按照正常的课程设置时间进行,二是分散到上述实习基地进行,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利用寒、暑假时间完成实习。这一措施以学生为纽带,建立了企业―学生―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为实习效果提供了保证。
(二)因材施教,分散实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生产实习中试车间,包括果蔬加工与饮料车间、肉制品加工车间、乳制品加工与发酵车间、粮油食品加工车间、膨化食品加工车间及果蔬贮藏保鲜库和12个企业实习基地等资源,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实习前两周,学生根据专业兴趣提交实习地点申请,学院统筹安排,先确定企业的技术人员或学院教师为其指导教师,将学生分流到不同企业或学院中试车间。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安排实习内容,学生撰写实习计划,修改完善后准备实习。实习期间实行导师负责制,学生在指导教师或技术工人的指导下,全程参与原辅料选购、配方设计、设备操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分析检测等生产过程,真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产品开发、工艺设计、质量管控、市场营销能力,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凸显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8-9]。在2008级、2009级食品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中,12个实习基地分别接纳了51人、70人,分别占各年级人数的34.9%、46.3%,极大地减轻了学院中试车间的实习压力,同时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了企业实际生产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建立实习导师制度
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一直以来都是5个班约160名学生集中在学院中试车间实习,分为果蔬饮料加工、畜产食品加工与粮油食品加工3个方向,分别在3个车间实习,场地相当拥挤。而且每个车间由两名教师指导50多名学生,由于场地限制和仪器设备数量限制,很多学生没有动手机会,两名教师也管理不到每一个学生,从而导致实习效果欠佳,学生意见也很大。课程组根据这一现状,与实习基地合作建立了实习导师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去相应的校外企业或是留在学院车间进行实习,企业指派生产线上不同工段的技术人员与学生建立一一对应的师傅与学徒关系,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学院的教师负责车间的学生,一个教师负责5名左右学生的实习,这极大地改变了以前大锅饭式的实习局面,显著提高了实习效果,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四)创新实习评价机制
研究形成了能如实反映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机制,改变了以往由学院教师进行成绩评定的一贯做法。从学生开始撰写实习计划,到进入企业或学院实习车间,以及实习期间直至实习结束,要求学生每天实习结束必须向导师汇报当天的实习进展及实习收获,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主、导师为辅的全程跟踪体系;实习效果考核以导师的评价为主,根据实习期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研能力、日常表现,结合实习报告,由导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成绩评定和实习效果评价[10]。学生对这样的评价机制极为赞同,因为这样的实习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实用技术,这样的评价机制也更客观、公正。实习结束后,召开全体指导教师及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和学生代表会议,对实习进行全面总结,对在实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形成整改措施,防止下一届实习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对在实习过程中比较好的方法和经验,则加以推进和改善。同时对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完善。
通过对该课程两年来的改革和实践,其理论意义在于形成了具有食品加工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分流机制和导师制度。通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生产技能的思维和能力。实践价值在于:(1)搭建了产、学、研共舞的平台。以学生实习为桥梁,建立了学院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学院可以为企业提供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等科研成果以及技术人才的支持;企业可以为学院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并能为实习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从而真正实现产学研共舞。(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进入企业后,能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生产理念以及产品开发、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及市场营销等知识,了解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变化,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企业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为企业招贤纳士以及学生选择就业拓宽渠道,增加机会。
参考文献:
[1]谢梅,苗青.中国高校创新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5).
[2]李美成,石飞飞.教育创新形势下研究型大学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
[3]李志成等.食品工艺学课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
[4]杨华,戚向阳,朱秋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
[5]张晓云,顾香玉.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改革食品专业实践教学[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
[6]吴跃.科学发展视角的大学食品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
[7]蔡健等.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学理论,2009,(26).
[8]陈文伟等.食品工艺学课程群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
[9]车振明,马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
[10]朱定和,钟瑞敏,彭珊珊.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体制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合作,以及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留学费用,参加我国医学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医学留学生教育也对提高医学院校国际交流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的学科[1],临床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临床实习是对理论课程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急危重症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留学生而言,因为存在国籍、语言、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留学生急诊医学临床实习面临更多困难,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具有10余年留学生教学经验,结合多年留学生带教经验,对留学生急诊医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和进一步探讨。
一、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带教老师资格准入制度
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对带教老师的英文水平有较高要求,由于急诊教学临床情景多样化、疾病谱复杂、突发状况多,熟练应用专业英语与留学生零障碍沟通并达到让学生充分理解,是急诊留学生临床带教中面临的最大难点和首要问题[2]。这就要求临床实习带教老师不仅能够熟练阅读及撰写英文文章,还应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以保证与留学生的无障碍交流,确保留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1.加强教师培训。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及英语培训,建立起专业及语言过硬的教师队伍。医院及科室与国外相关学校及实验室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定期选派青年骨干出国学习,鼓励带教老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出国进修以及国内相关留学生教学学习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教师梯队。形成“老带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从带教模式、专业知识以及英语交流技能等多方面对新任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带教老师教学水平尽可能统一标准化。2.实施带教资格准入制度。首次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后进行试讲,由教研室联合我校教学督导共同进行量化评估,涵盖专业知识讲授、语言表达、教学方法、课件设计等方面,考核合格者准予承担留学生教学资格。未合格者由教研室专家及教学督导提出问题所在及整改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下一学期经改进后再重新审核评估,直至评估合格方可具备留学生带教资格。3.提供教学培训机会,培养专业特长。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多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虽然相对较少,但乐于尝试和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留学生年龄差距小,容易调动实习课课堂气氛,因此加强对这些年轻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学相长,有助于显著提升实习课程质量。每学期固定为实习带教老师提供参加校级教学比赛的机会,鼓励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及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将急诊教学临床实习常见内容,如心肺复苏、中毒等进行内容拆分,每部分由固定教师带教,要求带教老师熟悉并跟进相关技术、指南更新,充分查阅相关文献,及时补充并更新教学内容。
(二)规范留学生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留学生教学尚缺乏规范化的英文教材,很多教研室通过组织带教老师编写相关教材,但因参考资料以及教师水平的限制,这种教材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灵活性,很难满足临床见习教学需求。我校急诊教研室为带教老师提供2—3种国外全英文教材,并与国内教材联合使用,便于带教老师迅速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部分教学内容与国内、国际指南更新关系密切,如心肺复苏,基本间隔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会进行更新,而中毒部分,国内中毒流行病学与国外有所不同,仍以农药中毒为主,因此针对心肺复苏部分及时补充最新原版英文指南,而对于中毒教学,则补充国内相关中毒如有机磷、百草枯等指南意见。进一步强化理论课教学内容,同时扩展、更新相关教学内容。
二、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开展临床实习课程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理论课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的临床学科,在有限的理论课教学时间内很难做到全面细化地逐一学习,临床实习则是进一步培养留学生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培养临床思维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阶段。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问,传统的“填鸭式”显然不适合留学生实习课教学,因此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对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尤为关键。本教研室经过长期留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形成多种教学方式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自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医学院首先试行后,逐步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PBL教学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线,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解答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习隐含于问题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已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3,4]。留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考和提问,喜欢自己实践和探索,临床实习课程时间充裕,较理论课灵活性强,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讨论提供了可能。通过这种问题导向的讨论,可以有效提高留学生对急诊临床实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师诱导的问题讨论,有效加深留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主动查阅文献、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扩展理论课程内容,进而达到临床实习课与理论课互为补充、逐步深入并强化的作用。在急诊实习课教学实践中笔者观察到留学生普遍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总结相关知识点,在培养留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处理问题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病例导入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临床案例导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5]。通过典型病例的讨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使学生将理论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对疾病的诊治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但实际工作中急诊病例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缺乏可控的临床病例,也是急诊实习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另外,留学生与患者沟通障碍也是留学生临床实习的重要障碍。因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重总结典型病例显得尤为重要,如心肺脑复苏、中毒、热射病、创伤救治等疾病。总结并建立急诊医学典型病例库,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如果没有相应的临床病例,可导入病例库中的典型病例,结合PBL教学方法,使学生切身体会临床诊疗过程,提高学生对病史采集、查体、诊疗思路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能力。
(三)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
医学模拟教学是通过正常人模仿的“标准化病人”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提供模拟病人,从而模拟真实临床情景的一种教学方法。急救技能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最能体现急诊医学学科特色和水平,但在我国现阶段医疗环境下,对于需要紧急处理或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让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尤其是存在一定语言沟通障碍的留学生进行实际诊疗操作,是不现实也是不合乎医学伦理道德的。因此仿真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模拟临床情景、锻炼急救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已成为我院留学生急诊实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校临床技能中心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Patient,SP),经过反复培训与磨合,能够在临床实习中模拟相关疾病就诊及诊疗过程,具有反复性和可控性等优势,有效弥补了实习课中临床病人不足的缺陷。此外,针对心肺复苏见习,采用我院临床技能中心引进的挪威诺度公司SimMan模拟人进行仿真模拟教学,真实再现临床各种救治场景如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等[6]。留学生可组成3—5人抢救团队,模拟练习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等最为重要的急救技术,模拟人连接监护仪可显示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实现临床真实场景下的诊疗及抢救过程,弥补临床缺乏实践操作机会的不足,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及临床决策能力。
三、加强教学质量控制及改进
(一)使用实时反馈设备保证教学效果
在心肺复苏实习课中,初始操作练习者常常按压深度、频率参差不齐,此外由于胸外按压非常耗费操作者体力,随着按压时间延长,按压深度和频率不达标是初学者培训中的常见问题。为保证留学生培训的效果和均一性,我们将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应用于急诊实习课堂,该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操作者的按压频率、深度、回弹、中断计时等重要监测指标,便于留学生随时自我调整动作达标,教师实时量化监测和评估学生操作,及时做出纠正和指导,确保胸外按压标准深度和频率,有效提升心肺复苏的培训效果。这种反馈装置的使用,在2015年最新心肺复苏指南中也得到推荐,并已经开始应用于心肺复苏培训,证实有助于达到实时优化的心肺复苏效果。
总之,由于高等师范教育实习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对高等师范教育实习应进一步进行改革。
2 对高师数学教育实习改革的建议
2.1 教育实习要全程化
本科实践教学无疑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环节链,但对于教育实习来说,重要的是在设计各教学环节时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统筹设计,相互贯通,使教育实习全程化。全程化,即时间上的全程化和过程的全程化。前者指将教育实习分散贯穿于教师教育的整个周期之中,按年级安排不同层次要求的实践内容;后者指实践过程的全程化,即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2 延长教育实习时间,采用系列化的教育实习模式
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时间平均在15周左右,而我国多数为毕业前一年的6周左右。针对师范类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把教育实习的时间延长到10周甚至是一个学期,采取系列化的实习模式。具体可采用如下系列教育实习模式:
(1)教育见习[1]。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进行职业感受教育活动,即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使学生一入学就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师使命的神圣感。通过观摩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课堂结构、常规训练,以及详细观察中小学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上(放)学、课堂教学、班队活动、课间活动、个别教育等,使学生以未来教师的角度初步接触中小学教育教学,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领会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初步具有热爱中小学教育、热爱中小学生、热爱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崇高思想情感;增强职业意识,提高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最好每学期有一周的见习,而且要有专任教师指导,并有具体任务,布置作业,制定见习考核办法。
(2)模拟实习。学生大二、大三可进行模拟实习,主要采取微格教学方法,播放一些观摩课,主要是一些特级教师的优质课,充分利用声像技术,对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方法进行模拟、演练、讲评和分析讨论,进而进行反思和改进,培训和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微格教学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明确的方向和指标,并可将试讲全过程对照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
(3)规范性试讲。学生进入大四可在校内实习,进行规范性试讲。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课,然后分小组在本组同学面前“试上一节课”,再由学生评价,教师总结。“试上一节课”关键要在“试”上做文章,让学生在学习了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并掌握了一定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后,“试”着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写教案、课堂导入、组织教学、提问启思、课堂应变、结束授课、批改作业等环节,体察上好一节课的各个环节的酸甜苦辣。
(4)规范性实习[1]。规范性实习分为两段:前段为见习期,实习生必须在实习学校统一安排下熟悉实习学校和学生,观摩实习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后段为实习期,每位实习生要上6-9节数学课,每堂课必须先进行试讲,教案需经指导老师签字认可后,方可给学生授课。且每位实习生必须互相听不少于6节课,并做好听课记录,互相交流,通过“镜像效应”提高实习生的教学技能。每位实习生都必须认真批改作业,进行课外辅导。
每项实习结束后,实习生要对自己的教育实习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做出书面实习小结。
2.3 建立稳定、高效的实习基地
为了切实提高师范类学生的数学教育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实习基地搞好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打破高校与中小学彼此隔绝的藩篱,架起沟通的桥梁,建立优化组合的合作指导小组,及时对实习生进行指导,保证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这样不仅使中小学教学中的问题与人才需求能及时反映到大学及其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培养计划中,同时,也能把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带给学校,促进双方课程与教学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大力加强与中小学和基础教育机构的联系,从各个方面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委托培养、课程进修、咨询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与教育实习共建单位通力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和广泛的联系,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教育实习基地学校为师范生提供教育实习机会的同时,也为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基地学校的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引领,实现互惠双赢。
2.4 加强教育实习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