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文

时间:2023-01-10 18:47: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篇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制造人员的缺口也越来越严重,根据汽车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汽车产量达2211.68万辆,与12年相比增长率为13.9%。就湖南省来讲,2013年1-11月,湖南省共生产汽车36.1万辆,同比增长128.44%,近五年湖南省内汽车制造与装配人才缺口约2万人,目前湖南省内开办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有9所,年招生1500左右,但是这个数量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专业定位

高职院校里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方向大多是希望培养从事装配、检测和生产加工、现场工艺以及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各个岗位。基本上是希望全才,但是实际上毕业后大多还是去了装配一线,从而导致读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都有一种被骗的感觉,不是汽车制造与装配吗?怎么到最后都变成了装配?

改革设想:应增加制造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模式的更改、授课方式的改变、评价制度的完善。

二、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职业院校,不管是高职还是中职,培养模式基本上都采用了校企联合、订单培养,这样的模式好吗?当然好,否则不会那么受欢迎,毕业即就业,零距离上岗,当然是很好的保证就业的方式。但是问题是毕业生没有达到我们的希望,原因是什么呢?没有与企业真正的融合。

改革设想:与企业深度融合,不仅仅要与企业共定确定招生规模、共定人才需求、共定就业岗位,还需要与企业共定课程标准,共定考核评价,只有真正实现了这“五共”,才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

三、课程体系设置

图1 课程体系设置

传统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基本上是按照下列的课程进行教学,见图1,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这些课程跟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课程是那么的相似,没有突出汽车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本身的特点,导致学生们认为学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跟学汽运专业的区别模糊。甚至于很多老师也会灌输汽车制造与装配向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靠拢即可这样的思想,这是很可怕的,是不是先是靠拢,最终干脆被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合并了呢?其实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是汽车前市场,汽车运用技术是汽车后市场,怎么能靠拢呢?

改革设想:突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制造和装配特点。强化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CAD应用基础、整车拆装实训等内容。

(一)课程衔接

从课程设置上来讲,我们高职的课程与中职和职业本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是讲解深浅不同。比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总装技术、CAD应用基础等课程都是重复的课程。那么怎么样更好的衔接高职、中职和职业本科呢?

改革设想:对于基础课程中的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等课程的讲解,衔接中职,对于专业课程中的汽车总装技术、汽车检测技术等课程的讲解,衔接职业本科。

(二)课程体系改革

从课程体系上来看,大多数高职采用的都是相似的课程教学,但是要真正突出高职的特点,突出汽车制造的特点,我们就应该花些功夫了。

1.授课内容改革。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适应企业岗位能力需求,需要把制造这块强化,增加机械制图、CAD应用基础、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等课程的课时,并适当增加设计内容。

2.授课方式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应增加课堂互动、视频教学、企业现场授课、利用数字化资源建设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管理与评价

常规的教学管理一般采用教务管理系统、实训与顶岗、实习OA系统等,常规的教学评价方式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相结合。

改革设想:(1)教学管理方面还应增加大学城空间管理系统和学生自我管理模式;(2)教学评价评价方式除了常规的,还应增加社会评价和职业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篇2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45-02

世界十大汽车制造商全部落户中国,中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汽车生产大国,汽车产业需要靠人才拉动,汽车产品持续的“消费热”也拉动了对汽车人才的“需求热”,根据《汽车人才供需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将在2015年突破500万大关,到2020年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在未来15年内,我国汽车人才需求面临极大的缺口,特别是汽车工程技术类人员。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和汽车制造装配行业发展需求,以该专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的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适应市场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依据企业行业调研报告,通过岗位及对应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构建“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立足新疆、服务南北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较高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技能,能胜任汽车制造、汽车改装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要求,汽车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构建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以“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

在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根据“订单”的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企业用人,学校育人,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根据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与能力培养的特点,以“一条主线、两元结合、四种能力、三个平台”素质教育全程贯穿教学全过程为特色的“工学结合,德能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成企业认可的并与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条主线(能力主线)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以两元结合(校企)为途径,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与有效实施,重点抓好“三个”平台(学习领域平台、校内实训平台、校外顶岗平台)建设,学习领域平台主要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校内实训平台主要进行“热爱行业、忠于职守、依法管理、团结协作”的汽车制造行业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汽车制造基本技能实训和生产环境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训平台主要进行“行业规范、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就业理念”教育,进行生产性顶岗实训,学习企业文化,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最终使学生具备四种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从而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和社会要求。

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尤为重视加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程贯穿式教育,从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到毕业,利用各种方式与形式始终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教师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涵盖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过程性课程的实施,形成汽车工程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特色。

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情境的设计,校企的深度结合,促进“工学结合”的持续发展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汽车市场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类汽车服务企业专家的建议,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阶次递进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编制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标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的平台。

图1 “工学结合,德能并重”“1243”人才培养模式

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汽车制造企业调研,进行基于汽车制造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进行归纳,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紧密围绕该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任务来安排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对应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的各行动领域,按照学习认知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拓展模块共三个模块。工学模块课程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又要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对行业、企业专家(企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管理的人员)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如表2:

(二)课程体系构建

由校企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项目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开发项目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按照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突出实践技能养成,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突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根据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序,构建了由基本能力课程模块、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和拓展能力课程模块组成的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图2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三、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照职业能力本位,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能力,确保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建立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确定实践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来确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国家或行业的标准为依据,将实践教学的内容组成不同的模块,确定专业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时间。

(二)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实践教学应注意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尽可能多地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包括理论知识、技能、经验、协作等;在评价形式方面,以口头与书面回答、技能测试、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为主要形式。

(三)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建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按照一个专业背靠一个企业群,建设一批实训、就业“双基地”的专业建设思路,实训基地建设既要具备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功能,又具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功能,使实训基地正真能实现与校内外紧密结合,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32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 Examination Mode

LIN Fenggong, CHEN Zhen

(Dept.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Shiyan, Hubei 442000)

Abstract The course exa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which has a strong guiding role. In the paper, we have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urse examination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xplored and practiced course examination mode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with some succes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 examination mod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reform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应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社会能力。高职专业课程的考核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它引导、督促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①我院已有“过程性考核和水平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大框架,但因专业不同、课程不同,课程考核模式也应不尽相同。探索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模式,使之更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掌握情况,才更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使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更加贴近企业和符合社会的需求。现结合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的历程,谈谈本专业的做法。

1 原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原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分析,认为原考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高职教育的目的,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②③④⑤

(1)课程考核模式单一,不够多样化。大部分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采用以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考勤等)按比例构成的课程考核模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无法合理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导致学生及格率低下、教师登录成绩时的“痛苦和困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课程考核内容片面,不够系统化。因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考核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情况的考核,忽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并且一张试卷很难涵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此外,教师在试题设计时只根据课程知识的重要性和自己主观意愿,未能与行业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进行有效沟通,所考查的知识、内容是否符合行业企业实际需要不得而知。这助长学生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甚至考试时搞“小动作”,不仅不利于考查学生知识结构,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考风端正、考纪严肃,更甚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有悖于高职教育的真正目标。

(3)课程考核主体单一,不够多元化。除了认知实习、生产见习和顶岗实习以外,课程考核主体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教师,未能将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引入课程考核中来,并且学生很少参与评价,或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这导致任课教师成了教、考、评的主体,课程成绩由教师自我把关,成绩由教师“说了算”,很难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4)考核对象层次不一,不够差异化。虽然目前专业学生普遍层次较低,但是矮子里也能拔将军。实施面向全体专业学生设计的统一命题的标准化考核,未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也未给学生弹性化、人性化的能力发展空间。

2 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1)转变教师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调动教师进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课程的负责人、实施者,通过教研室组织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理解国家相关文件和重要讲话的精神,把握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新常态,通过外出考察、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了解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考核观。总结和反思从事职业教育以来的做法、面对的问题和困惑(如课程纪律不好、及格率低下等),充分认识到传统考核方法的弊病,坚定课程考核改革的信念,树立以“素质养成、能力提升和技能掌握”为中心的考核观念,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2)深入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确定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邀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与专业教研室教师一起深入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就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入手,融入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确定各专业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

(3)将专业课程分门别类,顶层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和集中实习实训,其中课程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归属公共课部,其余归属专业教研室。专业课程考核框架模式为“过程性考核+水平性考核”。 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设置过程性考核和水平性考核的权重。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五五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七三开”,素质拓展课程“七三开”,集中实习实训“八二开”。过程性考核贯穿学生的整个工作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训练提升。职业素养考核涵盖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如出勤、作业练习、答问等)、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职业能力考核涵盖工作方法和步骤、工作的规范和严谨、工作结果的合理与正确性等方面。水平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满足“必须、够用”原则,并适当兼顾学生职业提升和取证的需要,以期末卷面测试(闭卷、开卷、半开卷)、实践操作考试、成果性考试(课程设计、论文、总结报告等)、现场模拟考试、以证(职业资格证书)代考等考核方式进行,教师可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水平性考核方式。

(4)鼓励教师深化课程整体设计与开发,细化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案。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对照课程标准,教师与企业人员一起进行课程研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与开发,划分学习项目或学习情境,细化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给每个学习任务赋予不同权重。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的过程性考核方案,包括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式、考核主体、成绩评定等,给每个考核内容赋予不同分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需要,将企业人员、学生纳入考核主体,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长评价、企业人员点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组合来考核评价学生。

(5)针对学生的差异化,创新考试内容,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一是拓宽考试内容覆盖面,丰富考试题型,创新考试内容,平衡好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核,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二是丰富考试题库,有针对性地设计标准题和选做题,并各占一定比例。标准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主要是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选做题是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的,分三种层次:较难题目、一般题目和较易题目,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也便于考核不同层次学生。

3 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实践成效

通过深化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索构建出“考核模式多样化、考核内容系统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对象差异化、考核实施易操作化”的课程考核模式,充分发挥了考核环节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了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凸显端倪,职业技能的掌握日益熟练,考试成绩明显好转;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完善和提升;教学秩序更加稳定,教学效果更加良好,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更受企业认可和欢迎。

4 结语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技术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企业有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课程和课程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动,因此,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应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跟踪、反馈、总结、探索、研究、改进以提高实效。

注释

① 张明芳.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1):293-294.

② 曲滨.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09(5):41-42.

篇4

1 关于再制造技术的内涵及其研究范围

产品的再制造是相对于制造而言。再制造就是把使用过并达到使用寿命的产品进行重新的加工制造过程。具体来讲,再制造生产首先要把经过回收的达到使用寿命的产品进行拆卸分解、清洗等步骤。然后,利用特定的加工技术或高新表面工程技术对部分零部件进行翻新和再装配处理。这样,才能恢复这些零件的尺寸、形状、性能,使其能被重新利用。再制造生产技术是一项统筹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再制造利用方法。它把资源和环境作为中心理念,着重考虑到相关产品的种种环境属性,如它的可回收性、可拆卸性、可维护性、可再制造性等。从而确保生产产品能达到优质、高效、绿色、节能、环保等目标。

广义上来讲,再制造所包含的对象范围很广,涵盖了系统、设备、设施、零件等,即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再制造工程一般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再制造加工,二是过时产品性能升级。再制造加工所针对的对象都是报废产品。针对这类产品,首先要进行失败分析及相关的寿命评估,然后,挑选出还有使用寿命的废旧零件当做再制造的毛坯。最后,利用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加工,让其恢复原有性能,或者超过新产品性能。过时产品性能升级技术主要针对那些技术寿命已尽或者部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然后利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其进行改造、更新处理。这样,极大提高产品的相关技术性能,同时增长它们的使用周期,降低环境污染。

2 汽车零配件再制造概念及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2.1汽车零配件再制造的概念

汽车零配件再制造工艺顾名思义就是把废旧汽车零部件经过拆卸、清洗、检测、分类后,通过一系列的再制造加工技术后,让这些零部件恢复原有的品质和技术性能的制造过程。在此制造过程中,要利用到多种表面修复技术,如激光加工、高速电弧喷涂、纳米刷镀等技术。因此,经过再制造的零部件在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氧化等性能甚至超过新产品。汽车零配件再制造分为零配件的再制造加工和相关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

汽车再制造零配件种类繁多,有发动机、水泵、变速器、油泵、离合器、空调压缩机、制动总泵、分泵、转向器、刮水器电机、起动机、发电机、轮胎、电动机等。再制造汽车零配件用途广泛,被大力应用到汽车维修行业当中,其市场份额几乎为100%。比如,经过再制造的汽车起动机及发电机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至少在90%以上。再制造的发动机及自动变速器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至少在70%以上。特别是欧美及北美地区,它们经过几十年的行业发展,汽车零配件再制造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运作机制和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

2.2国外汽车零配件再制造的研究现状

美军从再制造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再制造工作。隶属于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2010年后国防制造工业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当年国防工业制造技术框架,把武器系统的再制造工作上升到国防工业的重要公关研究领域。欧洲是通过汽车生产企业来引导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北美则直接通过市场调节来引导再制造行业的发展。总的来说,欧洲、英国、德国、法国关于再制造行业的发展最为完善、成熟。它们的重要特征就是基本都是通过汽车制造企业级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控制来发展再制造业。

再制造行业在国外发展到如今已有50多年的时间。各个环节都十分配套、成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链条。同时,长期的实践也使他们积聚了丰富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现在,再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一定规模、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也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一个产业。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转向机、起动机、离合器、闸瓦、变速器、化油器、空调压缩机、水泵、油泵、雨刮器马达、制动总泵、分泵、轮胎及减振器等。这些零部件的技术理论和研究起步早,因此,其投入和应用再制造相较而言比较成熟、配套。他们关于再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深入研究分析其零部件老化以及其机械、物理等方面性能所产生的变化;

(2)利用模拟工况、失效分析、有限元分析等手段,仔细分析并判断相关产品的结构、材料、几何尺寸等,正确评估产品的老化机制;

(3)再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所需的相关技术,积极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且绿色环保的相关技术。比如,检测、表面清洗与修复、寿命评估等技术,这些先进技术都被广泛运用于再制造业中;

(4)为了精准评估、预测出产品的余下使用寿命,深入研究能够评估其零部件性能的相关设备和工具;

(5)关于再制造的可持续设计研究。

2.3国内汽车零配件再制造的发展现状

国内对此的技术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再制造的相关理论研究和相关单项技术的研究上面。诸如再制造的部分关键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品质控制技术、再制造工程基础理论等,极少深入到汽车再制造的生产实践过程。从国内外来看,目前我国汽车零配件再制造技术不论在技术研发还是在具体的应用领域都还有很多的不足:(1)相关理论研究底子薄,尤其是全寿命周期的相关理论以及专题研究都有不足,缺乏系统性的相关理论支撑;(2)在核心技术方面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工程技术,并且其应用范围有限;(3)企业作为再制造设计的主体,往往只重视经济利益,忽视长远规划,真正参与相关设计的非常少;(4)缺少一定的法律支撑,如需要进一步健全有关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产品认证体系等;(5)相关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

3 结论

(1)再制造业是通过把废旧产品经过高新技术的修复、改造而形成的新产业。再制造产品在质量和性能方面都不逊色于新品,甚至还会超过新品。但是所需要的成本仅为新品的一半,实现节约材料70%,节约能源60%。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循环经济。

(2)我国再制造业发展迅速,当前关于再制造的问题已经纳入国家法律体系,并且还在基础研究领域及产业化实践过程中都获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我国已上升为国际再制造中心之一,今后会在全球再制造业显现出更重要的作用。

(3)为了更好地促进再制造的发展,今后应着重加强关于再制造的科学基础、积极创新相关的核心技术、建立健全相关的行业标准等工作。

再制造领域还有许多急需攻关、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毛坯再制造成型技术、综合诊断、工艺时变性、寿命评估等。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更具柔性的工艺方法。比如,可以认真探寻怎样从传统的制造系统向集制造与再制造于一体的系统方法。毫无疑问,今后再制造技术会对我国的机械加工工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不能仅仅按照经济评价来进行判断决策,更应采取客观的方法,还要综合环境因素,通过探寻人、社会、技术三者的和谐发展、综合利用制造资源、形成绿色制造,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此来积极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篇5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06.19万辆和1826.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37%和32.44%。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为915.60万辆、932.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35%。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再次突破纪录,增速都超过了4%,蝉联世界第一。如此惊人的数字奠定了汽车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汽车品牌与类别的增加、汽车结构与装配制造技术的更新、汽车维修技术的飞速发展等,使用人部门对汽车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与国内汽车生产行业的发展速度相比,各高校对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如:教学场地、设备欠缺、教学内容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等。那么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制定出全面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汽车装配与制造人才现状分析

1.1 汽车装配与制造人才需求量较大

当前,我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品持续的“消费热”也拉动了对汽车人才的“需求热”,根据《汽车人才供需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将在2015年突破500万大关,到2020年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在未来15年内,我国汽车人才需求面临极大的缺口,特别是汽车工程技术类人员。

1.2 汽车装配与制造人才综合能力较弱

由于汽车电子应用技术在汽车业中的飞速发展,使得汽车业用人单位对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如:熟练识图、会阅读汽车技术资料(包括英文资料)、了解汽车构造、能自行编写加工工艺、甚至能使用CAD画图,以及驾驶技能、钳工技能、焊工技能、电子应用技能和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等等。同时,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也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团对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2 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和汽车制造装配行业发展需求,应以该专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应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适应市场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校企共同制定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依托汽车市场,寻求与更多的企业密切合作。逐步形成以能力为主线,借助学校和企业两大力量,在学习领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平台上,锻炼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将素质教育全程贯穿为特色的具有“工学结合,校中厂、厂中校、德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与适用教学内容的设计,促进“工学结合”的内涵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强化实践教学,是各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者、专家所思索的关键问题。“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育部16号文件),为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实习、岗位实训是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是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汽车制造工艺与装配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等一系列要素的重要手段。

“1.5+1+0.5”教学模式是指将高职教育分为四部分进行,即前三个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及进行校内实训,第四、五学期到与我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汽车制造厂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实训,在企业中设立厂中校,一边参加实践,一边学习专业技能及培养企业各部门衔接、合作所需的管理才能。具体事宜包括:(1)企业培训。半工半读学生于7月底到奇瑞汽车公司芜湖总部报道,参加奇瑞大学军训、企业规章制度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应培训合格证书(为与学院学分制挂钩,可将其作为学生学分),为期一个月。(2)专业课程学习。根据学院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半工半读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3)专业课程学习及评定成绩依照学院校历及周数,专业课程采用同步教学和模块教学的方式,专业考查课成绩评定由学生上课出勤、作业、理论测验三部分组成。专业考试课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上课出勤、作业、技能考核三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评定由学生参加学院期末统一考试,考试地点安排在奇瑞大学,并由任课教师完成试卷批改及成绩登统。第六个学期为全实习期,学生以一名合格的准员工为汽车制造企业服务,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负责评定。如果学生在这期间表现良好,企业可以颁发助学金以资鼓励。毕业后,通过学生与汽车制造企业协商进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直接实现就业,就业率较高。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汽车消费市场和汽车制造业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系统多层次、多规格教育办学模式的要求,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实行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1.5+1+0.5”模式教学的改革方案势在必行。

3 结语

本文通过汽车装配与制造专业“1.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成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企业认可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及汽车制造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篇6

引言:

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主要应用于大批量、多品种、多车型、多颜色混线生产的汽车装配。因为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具有自动化强、装配多样化、质量控制严格化的特点,这使得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有效的应用于汽车生产活动中,可以合理的、规范的进行汽车装配,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性能、功能、美观,为使所制造的汽车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创造条件。所以,汽车制造企业有效的应用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是非常有意义的。

1 国内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水平的概述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25年以后世界汽车工业的产销将大规模向亚洲市场转移,中国的汽车销量将占全国销量的3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汽车销量将持续增长,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而要想保证我国汽车生产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则要求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不断创新和优化汽车生产线,以便制造出更好的汽车来供人们使用。从当前我国汽车生产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国内汽车制造中所应用的生产线主要为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主要由要由车身存储、内饰装配、底盘装配、轮胎储运、座椅储运、车门分装、动力总成分装、发动机前桥分装、仪表板分装、整车装配、下线检测及各线上和线间相互转挂的机器人等模块组成。这使得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可以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具有生产管理调度、柔性装配控制、合理进行质量安全管理等功能,可以高质高效的进行汽车装配,提高汽车的应用性。当然,即便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优势,我国一些汽车制造企业也没有选择应用,而是依旧采用刚性生产线,原因就在于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的设置难度较大,如若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将会导致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的设置存在偏差,这将导致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应用效果不佳,影响汽车生产质量。所以,我国还应当持续研究和开发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成套设备,以便其设置简便、合理,应用高效,为汽车制造企业创造更多安全、良好的汽车,促使我国汽车远销各个国家。总体来说,国内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技术人员持续致力于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成套设备的研发和创新,以便其真正意义上做到有效应用于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提升企业的汽车生产水平[2]。

2 汽车制造企业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应用

综合以上对国内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概述,可以确定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将其有效的应用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生产活动中,可以在汽车装配环节中充分发挥作用,为提高汽车性能、功能、安全性、美观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要想使汽车制造企业中有效应用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

对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应用进行总体布局

因为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是由车身存储、内饰装配、底盘装配、轮胎座椅装配、最终装配、整车检测、车门分装等组成的,这使得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具有复杂性。因此,要想使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可以在企业的汽车生产活动中有效的应用,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进行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总体布局。以此为依据,对汽车装配柔性生产线的自动加工、物流系统、信息系统、软件系统等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促使各个系统可以支撑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各个组成部分有效应用[3]。

2.1 加强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智能化水平

因为提高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是促使此生产线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应用的关键,所以在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设置的过程中注意强化其智能化水平。而要想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智能化水平提高,要求技术人员在按照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总体布局规划设计,合理构建计算机数据网络系统、PLC总线网络及无线LAN网络系统等,使以上系统可以支撑整个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的运行,并对其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另外,由于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运行需要有电力系统支持,所以为保证智能化的运行此生产线,还要强化设置电力系统。也就是合理调试和优化电力系统的监控层、控制层、设备层,保证每个层次的网络结构完好、软硬件应用合理,使其可以支撑整个电力系统长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为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可以智能应用创造条件[4]。

2.2 合理设置自动化执行系统

因为自动化执行系统是支配整个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应用符合企业汽车制造要求,就需要合理设置自动化执行系统,使其按照汽车制造要求,有序的、有步骤的支配生产线运行。那么,如何合理的设置自动化执行系统?首先就是合理配置智能感知系统,保证其可以实时、准确的获取汽车生产相关信息;其次,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合理构建滑板系统、摩擦系统、自动单轨系统等,使所各个系统可以依据汽车生产信息发挥相应的指令,传送给自动化执行系统。最后,自动化执行系统在接受到指令的情况下,规范、合理、标准的进行任务执行,从而使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可以有效的应用[5]。

2.3 合理选用控制系统运行方式

集中管理系统通过管理计算机、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冗余光纤环网连接现场分系统PLC,收取现场所有信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柔性管理。但要想使集中管理系统可以长期有效的应用,就要保证控制系统选用适合的控制方式来控制集中管理系统,使其规范运行。而设置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往往是困扰设计者的难题。因为一旦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选用不合理,将会导致控制系统的操作不到位,不利于集中管理系统可以长期安全、有效运行。所以,规划设计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应用的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6]。

结束语:

在国内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应用日益广泛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依旧采用刚性生产线。原因就在于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应用的技术要求高、系统设置复杂。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有效应用,需要规范合理的进行总体布局、提高智能化水平、合理设置自动化执行系统、合理选用控制系统运行方式等。所以,我国相关技术人员应当持续致力于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研究与创新,使其可以更加方便的规划设置和应用,为提升我国汽车生产水平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高长利.论汽车制造企业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应用[J].华章,2012,(36):351

[2] 高长利.汽车制造企业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发展现状及经济效益[J].中国经贸,2012,(20):17.

[3]卫东.大规模定制生产装配生产线平衡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

篇7

1996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硕士毕业。毕业后在大连交通运输集团汽车修配厂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等职位,在亚洲(日、韩等)车系的电控系统故障诊断领域经验丰富。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兼任辽宁省汽车维修行业质量仲裁鉴定委员会鉴定员、大连市劳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汽车修理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该行业的用工缺口也越来越大。作为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汽车制造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局面,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纷纷根据本地区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办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汽车装配专业),并配套开发了实训教学项目,力求在技能培养方面满足汽车制造企业的要求。笔者通过调研汇总发现,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近乎相同,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职业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汽车制造厂岗位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求较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汽车装配专业实训l教学项目。

一、任务分析

现代化的汽车整车生产通常由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构成。汽车制造厂的岗位设置及任务分工也都分布其中,据此就能够明确汽车装配专业所应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

作为汽车整车生产的第一道主要工艺流程,冲压工艺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通常分为冲裁、弯曲、拉伸、局部成型等四个基本工序。无论哪道冲压工序,都离不开模具这一关键性设备。模具的形状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产品质量,因此,模具的维修也是冲压工序中一个工作重点。为此,在冲压工段除了要用到大量的模具操作钳工之外,维修钳工也必不可少,从几年来汽车装配专业学生在汽车制造厂的岗位分配来看,已有一部分学生从事模具维修工作。

焊接工艺的作业内容更偏重于机械工程专业,从其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工焊接正逐步被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机器人焊接所取代。因此,这—工段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十分有限。

在涂装工艺阶段,由于油漆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而且人工喷漆效率低、浪费油漆,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厂都采用了全自动涂装设备,免去了人工涂装的操作内容。这一工艺流程的主要工作是在电泳防锈处理完毕后进行车身表面清理,检查是否存在缺陷,为即将进行的喷漆操作做准备,因此对工人掌握汽车装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高。

与汽车装配专业最密切相关的是汽车总装工艺。汽车总装环节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车桥、仪表台、车门等总成的组装,总装线上的整车线束装配、总成部件与车身之间的装配、内外附件的装配、各种管路的连接和线束端子的插接、各种液体的加注以及车辆整体性能检测等多个工序。无论其中的哪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装配人员,并且均与高职汽车装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因此,以汽车总装工艺流程为重点岗位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是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制定实训教学计划的准确定位。

二、项目设置

上述分析为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按照汽车制造厂四大工艺流程对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学生的不同技能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实训条件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将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设置为如下几个方面。

1.汽车认知实训

汽车认知实训是汽车类专业的首个实训项目,是学生从事后续实训项目的基础。该实训要求学生对汽车的整体构成、备系统功用及各部分之间的装配关系形成直观的认识。

2.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汽车钳工实训、汽车装配常用工具使用训练、汽车检测工具使用训练。

(1)汽车钳工

汽车钳工实训的目的是要让本专业学生了解钳工工艺在汽车装配专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懂得钳工常用的设备构造,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测量、划线、凿削、锯割、钻孔、攻丝和套丝、偶件研磨及装配工艺等基本操作技能。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汽车制造厂冲压工段的模具修复作业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准备。

(2)汽车装配常用工具使用

在汽车装配线上,会用到各种类型的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因此,认识和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汽车装配线上顺利顶岗意义十分重大,这也是设置该实训项目的目的所在。因学校实训设备有限,不可能配置齐全汽车装配线上的各类设备工具,特别是那些昂贵的专用工具(一般在顶岗实习阶段和上岗后才会培训使用),因此,在对该实训项目的内容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通用型工具使用训练和扭力工具使用训练两方面的训练内容。其中,通用型工具使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钳子、锤子、螺丝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扭力工具使用训练的内容则主要包括各类套筒、手柄一扭力扳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活扳、内六角扳手、电动及气动工具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该项目训练时,还融入了螺丝、螺母拆装训练,使学生掌握螺丝、螺栓、螺母等紧固零件的功用和拆装要领。

(3)汽车检测工具使用训练

在汽车分装线和检测环节以及总装线后期的整车性能检测工序都要大量使用到各种汽车检测工具和设备仪器,因此,对本专业学生设置该领域的技能训练很有必要。按项目设置内容,该实训包括两个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万用表等在内的测量工具使用训练;二是诊断工具(包括通用诊断工具和与车型对应的专用诊断仪器)的使用训练。

(4)汽车总成装调实训

汽车总成装调实训项目是针对汽车制造厂中的各条汽车总成分装线的工作内容而设置的。其设置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对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发动机和变速器)、车桥、仪表板、空调系统、车门等的拆装调试。

(5)汽车内饰件拆装实训

这里所指的“内饰”是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汽车驾驶室和乘员室,也涉及到发动机舱和行李箱。该实训项目主要是针对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的内饰工段进行开发的,主要包括穿绳绕绳训练、线束插接器拆装训练和卡扣拆装训练等几项内容。

(6)汽车总装实训

汽车总装实训是汽车装配专业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也是最接近汽车制造厂实际工作岗位的训练项目,它包括了内饰、外饰、底盘等汽车各部分的作业项目。通过该实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识读装配工艺卡片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汽车装配的工艺流程,了解汽车装配工艺流程的多样性,使学生明确岗位任务,强化其在不同岗位的动手能力。

(7)职业技能弩试

尽管不同高职院校汽车装配专业的教学计划有所不同,但根据国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常都要考取与专业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如汽车装配工、汽车装调工、汽车维修工等的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因地域和学校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就必须要增加职业技能考证训练,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要求开展必要的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等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8)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常都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为未来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在汽车制造厂的制造加工、装配员、调试员、试车员、车间技术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等实习岗位上从事汽车设计制造与装配方面的总成组装、调试、操作、管理等工作。通过该实习来了解主要汽车制造设备的名称、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所实习工厂的生产工艺过程;了解企业组织构成、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安全技术、环境保护等基本情况;通过现场动手实践使理论结合实际,学习现场经验及工作方法,掌握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

与校内实训项目不同,由于顶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主要靠实习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在教学组织方面,由企业指定的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组织和指导;教学方法方面,企业兼职教师主要用现场指导法,学校专业教师主要用远程通讯指导法。

三、进度安排

按照汽车装配专业的课程设置并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上述分析并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进行了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表1仅是对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安排的一个初步探索和尝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定论。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设置和选择上,在实训教学项目的安排顺序和课时多少的设定上,在具体操作内容的设计上,各校都应按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建议

高职汽车装配专业目前还是一个发展较晚的专业,部分学校实训条件相对较好,基本能够实现上述各项实训教学内容,但仍有很多学校的实训条件十分有限,除了常规的汽车总成拆装实训外,没有能力开展汽车总装实训项目,很难让学生真正熟悉和了解汽车装配线的工艺流程和岗位任务。此类学校都将该实训内容安排在顶岗实习计划当中,但汽车制造厂对顶岗学生的安排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因此,每个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其工作岗位就基本固定了,学校计划的汽车总装实训的项目内容名存实亡。鉴于这种情况,为有效弥补实训教学方面的不足,建议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如果条件允许,汽车装配专业还是应该积极搞好校内的汽车装配实训室建设,力求在校内就能够模拟完成汽车总装线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

篇8

1.影响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的装配质量

在汽车制造业中,螺栓连接的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的稳定性。所以一般对螺栓国家利益的装配质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1对螺栓连接质量的考虑

对于汽车本身来说,螺栓连接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汽车内部零部件的相互配合和灵活工作的能力。所以在螺栓连接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零部件与零件直接的吻合程度和螺杆与螺母的配合程度保证螺栓连接的质量。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故障,影响螺栓的连接。当遇到螺母滑丝和螺杆的断裂都会影响螺栓的连接效果,还有零部件之间型号不不匹配也会导致螺栓在连接时出现问题。所以要在完全检查无误的基础上进行螺栓的连接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装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对于螺栓是否拧紧装配质量考虑

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螺栓是否拧紧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一般都会采用模拟的动态设备对螺栓的拧紧程度进行检测和校准。但是在这种测量方式下,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并不能准确的说明问题。所以这样的设备并不能满足汽车制造业的具体需求。从过去的实物检测到现在的工艺过程的检测都是为了提高螺的拧紧度,从而保证汽车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对于螺栓质量的检测,一般采用在线测量仪器,通过仪器获得实际数据,并且根据多个样本的测量分析出平均值和标准值。通过一些指数的对比来反映设备自身具有满足产品质量的能力。

2.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螺栓的连接时很重要的环节,很多企业都对螺栓过剩质量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规定。只有对螺栓的连接设定合理的规范才能保证螺栓连接的质量。比如说:螺栓的拧紧指数必须达到1.67,而这个数据是经过严格的设备验证的;而且在螺栓拧紧的角度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角度应该尽量小,最大也不能超过十度。由于在螺栓的连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摩擦,所以会有一定的误差,这些都必须是经营精准计算得到的。在先进的汽车制造业过程中,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螺栓装配部位都采用转角控制法,如何精确的控制转角的跨度,一般采用设置监控窗口的方法实现对螺栓转角的测量。因为螺栓也是有其最大的限度的,超过该限度可能会造出无法进行螺栓的连接工作,所以在工作开始之前,要先确定螺栓的最大限度值,然后再连接的过程中设置的监测窗口会实时的监测螺栓在连接过程中所达到的限度值,而这个限度值应该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同时也不能超过螺栓自身的最大限度值,否则会造成连接出现问题或者无法正常连接。同时对于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确定数据范围。在连接过程中,还应该合理的控制起始点的角度,在旋转的同时计算角度,直到顺利连接为止。所以在作保一个连接工序中都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定严格约束工作方法,保证汽车制造业中螺栓连接的质量。

3.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存在的故障和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3.1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存在故障的原因

(1)在螺栓连接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将螺栓连接部位的零件错装,乱装,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的型号和大小进行连接,使得由于型号和大小的不匹配导致连接的不紧密和松动。结构不紧凑不贴合,因为对于螺栓的连接来说,合理的接口和扭转角度是最重要的,角度和力度也是要掌握的恰到好处,才能保证螺栓连接的高质量,并且提高汽车自身的性能和质量。

(2)由于螺栓本身的材质劣质。螺栓制造材质的好坏决定了螺栓自身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好的材质不仅可以保证螺栓质量的稳定性还可以保证在连接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和其他的零部件进行接合。而质量劣质的螺栓不能和其他的零部件进行很好的兼容,导致在连接的时候出现故障和问题,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

(3)在连接过程中拧力过大,用力不均匀,主要是因为在螺栓连接的过程中错误的认为螺栓越紧越好,而忽略了螺栓自身的承受能力。在使用一些设备的时候忘记了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在加上不均匀的力导致螺栓出现形变和断裂,最终无法让螺栓 的连接。

3.2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的预防措施

对汽车螺栓的连接处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要定期的对螺栓进行检修和维护,对那些有质量问题的螺母和螺杆进行及时的更换。对那些有裂缝的螺栓进行维修。由于生锈等原因导致零件之间无法灵活扭转的部件进行保养。对于有可能出现严重问题的零部件可以让专业的维修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坚决避免出现问题,影响到螺栓的连接工作和汽车制造的质量。

在选择螺栓时,尽可能选择配套的零件。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为了零部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尽可能的选择同一厂家生产的配套零件,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零件之间的排斥性所造成在螺栓连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还可以保证配件质量的稳定,同时也可以保证螺栓连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4.结语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螺栓连接装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良好的螺栓连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也可以提高汽车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保证汽车性能的稳定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汽车制造在螺栓连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故障,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措施,保证螺栓连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了螺栓连接的配置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U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011-01

1 模块化装配生产的含义

1.1 模块化含义

模块也属于产品,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并且还拥有一些几何连接口以及输入、输出端口。同一属性的模块能够在众多的产品中进行互换和协调,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是独立性特征,即能够使用单独的某个模块进行生产、制造、设计、修改等环节,使得不同生产目标的专业性项目能够独立实施。第二是互换性,根据模块的不同接口部分的尺寸以及结构数据等实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互换,从而将模块运用到更大数目的生产过程中,满足更多产品的需要。第三是通用性,模块的通用型是指模块在横竖系列的各个层面够可以发挥其功能,在跨系列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通用。由此可见,模块的三种特征与传统的零部件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2 汽车总装生产中的模块化含义

从20世纪初汽车生产工艺的流水化生产模式到现代社会的精益化生产工艺,汽车生产一直围绕的主题是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制造出结构简单性能安全的汽车。近几年来,很多大型的汽车生产制造公司通过改进汽车的标准化配件,将不同车型的汽车公用一种配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削减了投入成本,又促进了多种车型的同步生产,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在汽车生产中逐渐引入数字化技术,汽车制造工艺逐渐趋向于集约化、数字化和系统化,汽车中的总装过程也逐渐走向模块化的装配生产。

模块化生产工艺主要内容是将汽车的独立配件通过整合形成一个综合的单元系统。目前的汽车制造业领域内出现了两种生产理念,一种是以日系汽车为代表的电子控制系统集约化生产理念,还有一种是以德系汽车为代表的产品多功能结构与各种零配件相互联系的复杂体系。这两种理念筑造了汽车的模块化生产工艺。以丰田企业为例,日系汽车推崇的理念是希望按照各种模块的不同功能将电子装置系统进行整合,能够涵盖更大的模块范围。比如汽车的制动设置、车身的控制、安全系统控制以及多媒体系统等等多个模块的共同开发。而对于德系车来说,他的主要生产模块是:动力构成总模块、车门总系统模块、仪表构成模块以及车前系统模块。通过对这些汽车系统模块的总装配生产,缩短了生产时间,改善了生产工艺。

2 模块化装配生产的具体运用

在传统的汽车生产制造领域内,汽车装配中的使用零件都是通过叠加的形式来完成装配过程,整条生产线路比较长,配置的效率也相对较低。而模块化的装配生产工艺彻底突破了传统的生产工艺缺陷,将串型的叠加式生产流程改变为并行式的生产流程。具体而言就是不同功能的模块装配技术同时在一条生产线上工作,然后通过将所有模块整合在一条总线路上共同运作来制造一辆车,这样的模块化装配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模块化装配生产工艺不仅能够在总装区域内进行,还能够在独立的生产车间完成,供应商也可以按照模块的形式来供应生产原材料。在以往的汽车总装工艺中,总装生产线路上需要配备有两万多个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引用了模块化的装配生产技术后,总装线路上一共只需要两千多个零部件,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汽车生产的集约化管理水平。因为模块化的装配工艺将一些主要任务通过总装线路转移到了模块化生产线路上,所以能够大大缩短总装线,也可以减少在主线上操作的工人,生产一辆车所使用的装配时间也可以有效缩短。例如某汽车生产企业将前端、前悬挂部位、变速箱以及发动机全部都集中在一个系统模块上进行装配,而不是以往的装配生产中将发动机直接装入整车。这就是模块化装配生产的简单应用。

然而从装配的投入成本来看,模块化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的资金与传统的工艺不相上下。但是模块化装配生产工艺却能够带来许多传统工艺无法企及的优点。例如,独立生产的模块装配线路不会受到汽车总装生产车间的尺寸以及环境限制;模块装配生产线有利于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扩展,快速适应生产新的车型以及新的产量要求;进行缩短后的汽车总装线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假设传统的汽车总装线总共有130个工位,引入模块化的装配工艺后,将总装线上的30个工作位置的装配内容转移到新设置的模块装配线上,在总装线上就可以减少30个工位,生产的130辆车也就减少了30辆。如果每辆车所使用的流动资金假定为5万元,那么总装线路上的原有资金为650万元,而转移到装配线上之后,就会降低150万元的成本资金。由此可见,在汽车总装生产工艺中,使用模块化生产能够为汽车制造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汽车装配生产中的模块化装配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车生产的风险。如果制造出的新车型在市场上比较畅销,那么就能够利用模块化的装配生产线进行扩大生产;如果新的车型不受市场欢迎,模块生产线就能够及时满足其他车型的生产需要。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各大汽车生产企业纷纷实现了模块化供应的生产要求,利用新技术开发汽车零部件主要依靠于零部件生产企业,整个企业行业的竞争主要趋向于品牌之间的竞争。模块化装配生产模式使得汽车制造商可以在全球的汽车制造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装配工艺以及各类零部件,设计汽车制造方案时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有利于扩大和提高各类汽车零部件的种类、智能化水平以及生产质量。

3 结束语

在我国,传统型的装配工艺还没有引入模块化这个新型概念。而以上的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模块化的新型生产工艺在现代化的装配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特征,在我国的汽车制造领域内值得普遍推广,提高国产汽车的装配质量,增强品牌效应以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36-02

一、前言

当今,模块化的概念不仅是经济学、经营学专家之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且它还有可能改变现存产业、企业的结构,对现行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模块化是以数码化为前提,以设计活动为核心来展开。正是模块化的这一特点,使得目前有关模块化的理论和现象研究大多集中在信息产业领域内。近几年来,汽车这个兼具传统与现代特征的产业部门正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受到模块化的影响。

二、汽车的模块化生产

1.模块化的概念

模块化是指汽车整车厂以模块为采购单元的一种配套供应体系,也就是指将多种不同的元件,按一定的空间位置组织装配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便于主机厂直接在总装线上安装,从而大大减少了汽车的零部件的装配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模块化产品的种类

模块化产品的特点是既可分解又可集中,因此从分解和集中的层次看,模块存在程度问题。可分解和集中层次多的模块,即所谓的大模块,反之就是小模块。另外,模块的大小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技术进步和分工深化将可能发生改变。

三、两种模块化生产方式

在模块化的概念上,欧洲式与日本式有着相同的地方,彼此都要以外购组合件为基础,不同之处是前者把焦点放在“装配”上,因此,欧洲式的模块化也被称为“装配型的模块化生产”,而后者则把重点放在“研发”上。日本的汽车模块化生产的全面实施是从2000年才开始的,比欧洲大约迟3~4年,所以在模块化生产方面与欧洲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一般认为,日本的汽车制造商有着比欧洲汽车制造商更为先进的供给系统。

1.欧洲式的模块化生产

汽车制造商把子装配的程序转交给模块供应商,并让它们承担着研发制造的责任,所以模块供应商的组装厂一般都建立在汽车制造商总装配厂的内部或地区(以总装配厂为中心的20~30千米范围内),在那里负责把零部件/组件组装成模块,然后通过“just-in-time”(及时生产)将这些模块供给汽车制造商的总装配厂进行最后的装配工作,这样就可以令汽车制造商的传统装配工作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大部分的组装工作均由模块供应商所完成,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劳动成 本。

2.日本式的模块化生产

还没有引进模块化之前,日本的汽车零部件都是从二级和三级的供应商中获得的,然后由一级供应商组装成较大的组件,最后再将这些组件送到汽车制造商的总装配线上进行最后的装配。在模块化产生之后,日本汽车制造商要求一级供应商不仅供应组件,而且要将这些组件组装成模块(模块子装配的工作是在一级供应商的同一个工厂里所进行的),然后通过“just-in-time”供给汽车制造商的最终装配厂。这与欧洲式所不同的是,在欧洲,模块的子装配都是由汽车制造商内部或的组装厂所完成 的。

四、在两种模块化生产方式下模块供应商的类型

欧洲式的模块组装厂只是负责模块的组装工作,所有的比如研发、制造零部件的工作是由模块供应商旗下的制造厂所完成的,因此在这些组装厂里面只需配备一般的小型设备和少数的操作人员即可完成组装的工作,所以对于欧洲式的模块供应商来说,模块的组装和零部件/组件的生产是在不同的工厂里所进行的。相反,在日本,模块的组装和零部件/组件的生产均由一级模块供应商旗下的工厂所完成。

五、模块化生产对我国汽车业的影响

模块化生产对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要想抓住这样的机遇来进一步的发展,就要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汽车业的模块化生产方式。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通过引进外资、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使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取得了一些显著进步,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存在着巨大差距,总体发展滞后于主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开发能力严重不足、无序竞争和效益低下等方面。当今,模块化是一个决定性的市场机遇,它能够“化繁为简、聚零为整”,并且它可降低整车生产的成本,节约原材料,减少组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系统的质量,这对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都是极为有利的,以至于得到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的一致好评,可以推测谁掌握了这项技术,谁将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因此,面对国际的竞争,我国的汽车行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引入模块化,不能照抄照搬欧洲或日本的模式,但可以从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吸取经验,借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 力。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Processes

2011,372p

Hardcover

ISBN9780470976333

M·A·奥马尔著

汽车是如今市场上最复杂的消费品,它对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都产生影响。汽车生产要求相当多的知识、资本及人力投资。汽车工厂是工业界最大的财富生产者。

这是一本有关汽车生产线的专用指南,它论述了从冲压工序到装配活动在内的汽车车身工艺流程。本书开头,作者讨论了金属成形实践,包括冲压工艺技术、模具的开发、尺寸确认、金属成形的创新,例如基于折叠的成形、超塑性及液压成形技术。作者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解释了汽车点焊 (焊接范围)、电弧焊以及附着焊接。除了灵活紧固系统和焊接机器人加工单元以外,本书带领读者体验了汽车喷漆流程的每一步,包括根据机动车的尺寸计算所需敷料工的人数及油漆消耗,以及最后装配和汽车机械紧固策略。本书第2部分内容集中在汽车生产线的布局策略上。有关汽车总体规划和重要生产进度表的讨论,确保读者熟悉汽车制造的运行知识。本书还对汽车生产工艺过程的能源排放及消耗作了研究,并且提出了降低环境影响的新技术解决方案。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有关汽车生产成本以及零件供应者选择过程的完整信息;从运行的角度描述了成套设备和主要的生产规划;详尽地介绍了灵活汽车制造生产线的技术;讨论包括结构性要素的汽车制造系统布局和定位策略;读者可以在/go/omar网站上找到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及答案。

本书共分4个部分,8章。第1部分含第1章:1.绪论,内容包括:机动车、机动车的功能性和部件解剖、机动车制造综述、结论。第2部分,含第2-6章:2.冲压及金属成形工序; 3.汽车连接; 4.汽车喷漆; 5.总装配; 6.汽车制造业生态学。第3部分含第7章:7.汽车制造工序的静态层面。第4部分含第8章:8.汽车制造工序的运作。

本书作者来自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汽车研究国际中心,他具有在各种汽车制造环境中工作的丰富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和所开发的创新课程带到了该研究中心。可以说这本书是十多年来工业、研究及教学努力的结晶。它可供汽车制造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师阅读、参考。

胡光华,退休高工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40-03

收稿日期:2015-02-14

作者简介:谢彩英(1963-),女,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教师,机械高级讲师,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教学部主任。(广东 广州/510405)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开设于1995年,时值以广州标致为代表的广州汽车制造业处在举步维艰的时期。1998年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广州汽车制造业开启了中外合资的转型阶段。随后,2004年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投产、2006年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投产,广州的汽车制造业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至今,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广州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区域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不断改革和发展,2011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至今是我校国家示范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一、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的背景

近十年来,职业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如火如荼,成果成效显著。但是,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现实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毕业生为例,由于课程设置、师资素质、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等,与区域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差距较大。

(一)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合理

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是由“汽车配件制造专业”转变过来的。它原有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受当时广州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和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约束,该课程体系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1)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明确;(2)课程体系与工作实践脱节;(3)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脱离;(4)缺乏适用的专业教学的教材。其结果是: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差距甚大。显然,该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汽车制造业生产发展的实际。

图1 原有课程体系架构图

(二)现有的师资队伍专业技能欠缺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本科院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有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欠缺在企业一线实践的实际经验,对行业、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岗位所需的技能缺乏认知,难以实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环境脱离了企业真实环境

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短缺,不可能把现代汽车生产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引进职业学校,学校不能做到真岗位、真训练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另一方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热情度不高。没有产教融合和校企的深度合作,学校要借鉴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及引入现代汽车生产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构建教学环境,难以实现。

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思路

2011年7月,我校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根据广州市支柱产业的布局,我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列为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因此,我校具备了该专业改革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在创建国家示范校期间,我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获得广东省财政、广州市财政专项资金共511万元的建设资金,它使我们有条件在校内建设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近的专业实训基地。

软件是:我们探索到“产教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改革途经。一方面,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参加企业培训和实践,提升专业技术实践能力,锻造“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工学交替”、成立“订单班”等形式,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拓宽专业内涵,促进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育人标准和用人标准相结合,促进校企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一)建立师资培训基地,打造出色的师资队伍

多年以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广州汽车生产企业培养大批优秀企业员工,与各大汽车生产企业一直有着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2011年8月,我校与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12年6月,与广州汽车集团客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2013年5月,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共建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协议;2014年1月和2014年6月,分别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通过成立“广汽丰田订单班”、“广汽传祺班”,为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提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我校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各汽车生产企业参加企业培训和实践,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教师在企业培训中得到锻炼,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教师自信心增强,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开发的《整车装配基本技能训练》等6本校本教材在使用中得到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深入广州地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及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开展调研的同时,分别向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2009级、2010级、2011级学生发出就业意向调查表。从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需要大批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意向是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在此基础上,我们邀请了来自广州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发动机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15名企业实践专家以及职业教育专家,进行课程改革实践专家访谈会。我们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确定工学结合课程名称、职业行动领域与课程学习目标描述、确定学习内容、教师要求和教学条件等。之后,我们还组织了多次校企专家研讨会、论证会,制定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新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新课程体系框架图

新构建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导向,注重了教学中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对应,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教学过程中“做中学,做中教”,形成了《整车装配基本技能训练》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注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

(三)创设一流的教学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是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工艺流程的主线。对广州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冲压、焊装、涂装自动化程度在80%左右,总装的自动化程度在70%左右。总装线的员工数量占工艺流程四个环节一线员工总数的40%,是企业人员需求较多,而且作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内涵最丰富的环节。因此,我们以建设总装实训室为突破口,把现代汽车生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培训的理念、培训标准和培训要求引进学校,建设了涵盖汽车整车装配基本技能、部件装配、整车装配等总装关键环节的《整车装配基本技能实训室》《整车底盘系装配实训室》《整车电气系统装配实训室》所构成的总装实训室,为新构建课程体系实施一体化教学创设了教学环境。

三、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成果与成效

(一)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得到用人企业的认可

近几年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等汽车生产企业最受欢迎毕业生。其中,2014届76%毕业生在这些企业就业;2015届毕业班学生的85%,已经被这些企业提前预定。专业改革的成果得到企业的检验与认可。

(二)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受到专家和同行的肯定

2012年5月,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搭建了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的桥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在参观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实训中心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实训中心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属首创、融入了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广汽丰田订单班”、“广汽传祺班”落户我校,也证明该专业建设得到企业认可。

(三)开发教材专业特色鲜明

配套开发的涵盖了总装主要工艺的《整车基本技能训练》《整车底盘系装配与检修》《整车电气系统装配与检修》三门课程的校本教材,即将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教材中融入了现代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先进理念、作业标准及工艺流程,开创汽车总装课程教学的先例。

四、结束语

我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的实践证明: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能够为企业的需求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毕业生;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改革,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就业环境,职业教育就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