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7 18:43: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机械加工实训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实习期间,通过操作数控十二轴铣,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我了解了产品的加工的工艺品,数控十二轴铣,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的操作我都能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加工工件;最辛苦的是操作数控十二轴铣和加工中心,数控十二轴铣的危险性最高,先要掌握开数控十二轴铣床的基本要领,然后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期间要对工件的放置进行检查,确保工件完全放到位,一天下来虽然感到浑身酸痛,但是看到自己在工厂中做出的成品,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次机械加工实习期实习给我的体会是:
①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件的编程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②在产品的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的机床操作能力,使我的技术更上一层楼。
④培养和锻炼了我的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车间纪律、遵守安全操作规则,提高了我的整体综合素质。
机械加工实习对我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训练的作用,使我不但要掌握各工种的应知应会要求,还要建立起较完整的系统概念,既要要求我学习各工种的基本工艺知识、了解设备原理和工作过程,又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并具有运用所学工艺知识,初步分析解决简单工艺问题的能力。
⑤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公司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安全规则,同时加强对实习日记、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我们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⑥在实际操作中工程担当,技术员将我加工不良的产品的错误分析给我看并帮我改正,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明确认识,对于提高我的质量意识观念有一定作用。
课程教学的特点是,采用实践与现场教学形式,运用讲解、示范、指导和讲评等教学环节,贯彻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机械加工实训使学生达到如下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机械加工基本操作相应的安全知识。
2.掌握机械零件常用加工方法及所用设备的结构原理,工卡量具的操作,具有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能力。
3.系统地掌握机械加工各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结合生产实践逐步提高加工精度,熟练操作程度。
4.学会对工艺过程的分析能力,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和应用。
5.为后继课程积累必要的实践知识。
6.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经济观点。
二、使用仪器、材料
圆形塑料柱,车床,刀具,游标卡尺,直尺
三、内容、原理与过程,实训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主要内容:
1、掌握车床的基本原理、构造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2、掌握了解拆装刀、操作车床、制作工件等基本技能;
3、掌握錾削基本功操作;
4、车工手动工具、机床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通过车工实训掌握车床基本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各种刀具、熟练掌握量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老师先跟大家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实际操作给同学们看。车工不是由数控来完成的,它要求较高的手工操作能力。首先老师叫我们边看书边看车床熟悉车床的各个组成部分,车床主要由变速箱、主轴箱、挂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座、床身、丝杠、光杠和操纵杆组成。车床是通过各个手柄来进行操作的,老师又向我们讲解了各个手柄的作用,然后就让我们加工一个主轴两个小轮和两个大轮。老师先初步示范了一下操作方法,并加工了一部分,然后就让我们开始加工。先是将三爪卡盘装夹工件时为了保证工件刚度要注意:1、工件不宜伸出过长,一般为工作总长+5~10mm并不能起过4倍直径,否则就要采用一夹一顶的方法装夹;2、为了能夹正,在将要夹紧时一边用手转动工件一边拧动卡盘板手进行夹紧,然后再用加力杆拧紧。重点一是要夹正,二是牢固,防止工件在切削过程中产生振动和松动。
四、结果及分析(心得体会)
1课程设置
1.1课程的性质。《普通铣床加工》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是在学习《机械图纸的识读与绘制》、《机械工程基础》、《普通车床加工》等课程,具备了单一的或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技能训练和相关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机械加工操作实践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系统装调岗位群,培养通用机械设备-普通铣床操作、零件加工和工艺设计能力,为《机械系统制造》、《将组件和部件组装成机械和系统》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1.2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机械制造加工工作岗位设置的,其总体思路是,参照德国的职业标准,以中德合作项目工业机械工AHK考试平台为基础,以机械零件加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锁定通用机械设备-普通铣床操作、维护和维修能力培养,培养机械设备操作、维护和维修、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人员。紧贴产业需求,选取典型机械零件的铣削加工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课堂与车间、实训与生产”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机械设备操作、安全文明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
2课程的目标
本课程完成以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①能力目标;②知识目标;③素质目标。通过课程的设计每一个阶段融入目标。
3课程内容及要求
课程具体内容及教育教学要求如表2所示。
4课程实施建议
4.1对象分析。铣工教学是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对象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学生学习了《机械工程基础》、《机械识读与绘制》、《普通车削加工实训》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机械识图、零件的公差与测量等知识的储备。通过实践操作完成从理论知识的转变。4.2教学引导。本课程从职业角度和岗位特点来看主要涉及机械制造与设备管理方面,岗位特点角度来看分析涉及零件图纸分析、加工、测量、“6S”等方面,从实施过程来看有“分析、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环节,实践性强,针对不同知识面、任务、环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工作任务。4.3教学方法应用。本课程根据职业特点,我们以任务书的形式,把加工元素置放在模块中,授课时示范讲解和理论分析相结合,边学边做。把“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实际的任务场景进行角色的转换。时而是管理者(厂长),时而是“工程师”,时而是“师傅”。用真实的工作场景来引导学生进入职业环境。用真实的案例来驱动教学,提高学生判断和解决加工问题的能力。4.4教学实施与设计。结合课程内容,突出岗位特点,涉及岗位要求(安全文明生产、图纸分析、工艺制定、加工、测量、移交)的个个方面。学生在实训前由老师下达工作任务单,学生在资讯、计划、工艺制定(以小组为单位)阶段,利用课本、网络和多媒体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做好安全文明教育。引入企业文化,为学生创造企业环境。加工(实施)阶段,基础训练中教师以师傅的角色传授动作要领。理论知识的穿插在动作要领中。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演示反思自己的计划和工艺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测量训练是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在这时教师以“检验员”的角色。学生进行自测和互测,从而提高检测能力。教师可通过此环节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诚信力进行锻炼。同时针对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做重复讲解,使学生收获更大。移交环节形式有很多,选取典型的企业产品移交的形式。注重学生对产品的认可度培养,用比较法让学生对自己产品的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5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学生对这门课知识点、技能点掌握情况的反馈,在这环节我们采用素质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过程,学生在实训期间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个人能力、社会能力进行评价。①重过程评估。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如资料检索、小组讨论、制定工艺、加工过程、报告编写。②学生的产品是学生能力的表现,展示学生的产品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方法,课程考核采用等级,同时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③强调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对评价标准及任务进行讨论和决定(小组和班级的形式),教师起引导作用,考察学生的素质能力。
6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
机械制造技术中心实训基地:配备X5030立式数显铣床及相关的机床附件,多媒体教室1间,同时可以容纳30名学生进行铣削加工实训,可以满足了本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该实训基地也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使实训教学与企业产品生产相互融合,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增强了责任意识。
7结束语
好的铣工课程是,决定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学们通过此次实训已经能掌握较多的机械加工技能。能胜任机械加工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拓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从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的岗位能力来看,课程是比较成功的,为后续的提升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李茹明主编.金工实训[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一、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三难”:招生难、教管难、就业难。招生难导致教管难与就业难,就业难反过来又影响招生与教管,形成恶性循环。面对如此困境,我认为,广大职校师生都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共同探讨解决困境的对策,使学校教育,特别是专业课教育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及其家长更关注就业问题,就业问题解决了,其余三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当前中职学生机械加工实习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高考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没有培养好。他们在遇到一门新功课的时候,总有畏难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当前技工学校的技能培养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各类中职学校生机勃勃,发展势头良好。机械加工实习老师要抓住机遇,在学生技能培养上下功夫,让他们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找回自信,让他们通过熟练的技术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课堂缺少活力,学生缺少兴趣。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学生良好课堂氛围。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型功课,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重实践、轻理论。在遇到操作方面的问题,老师应该及时引导,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次课堂。
三、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加工实习教学效果的策略
1、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我们学院采用项目教学法,采用自编的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效果很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把每个目标分成各个项目进行推进。大家围绕这个目标,去解决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完成项目,来完成教学计划。另外,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教师的操作,使得课堂效果高效。教师还可以通过优秀的作品展示,来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通过作品之间的比较,使得每个同学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课堂互动。车工实习也是一门课程,它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性的课堂互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举动,注意自己的言行,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学生才会敢讲。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利用我们的体态语言,注视,倾听,微笑,点头,一举一动都是在向学生传递着正面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教师应当摆正心态,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我们的课堂就可以更加的和谐,高效。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实习课堂和理论课堂是同一老师,所以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老师非常了解学生的水平,互动是有很好的基础。
3、通过优秀的实习作品展示,激励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考虑到每个同学参与的可能性,活化合作小组的结构。如:一个活动小组中可以有记录员,检查员,裁判员,报告员等,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人尽其才,保证每个人都有工作可做,都可以参与发言。比如讲到轴的加工,那我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要出来一个加工方案,最后评比出最优的设计,并要讨论为什么这是最优的设计,其它小组不足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每个同学都有参与到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每个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4、要求企业专家把生产一线的工艺带到学校。学校的课堂知识毕竟有其局限性,我们的学生是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安排企业一线的技师到学院来授课,把企业所急需的知识带到学校来,让学生有效地与市场接轨,为学生就业服务。学校和企业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地安排编写一体化的教材,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
5、学校开展技能运动会,通过技能大比拼,选拔优秀的学生。普通车床实习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操作,它对数控实习的影响较为深远。学校可以通过技能运动会来选拔优秀的学生,一方面为参加市、省和国家的比赛储备人才,另外一方面通过技能运动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得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6、加强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师进行培训。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老师的专业技能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老师的专业素质如何,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他们要有较强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学校要加强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培训,也可以多组织他们去工厂参加培训,只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了,才能在教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平常的实训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7、实习教师要强化操作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学生在实际操作这一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具体操作极为重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习环境和讲课形式与中职学校有根本的区别,中职学校重点突出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为了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尽量让学生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规律使学生进入到听一听,看一看,练一练的教学形式中去,让他们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观察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这时老师一定要巡回指导。由于学生的悟性不同,在实验实训课中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个别悟性差的学生要采取手把手地教,达到既培养尖子又共同提高,因材施教、各有所得,不让每个学生掉队。
8、强化实训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训课考核是检测实训教学质量和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必要手段,为理论考核所不能代替。对实实训课考核我校采用的方法是:一方面在上实验实训课时利用40分钟的时间,安排考核,采用随机抽查,内容包括实验实训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分析试验实训结果,根据人数,每次抽查4名学生。这样,一学期实验实训课结束,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都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每次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下次实验实训课补考,直到达标为止。学期结束,每位学生的实训成绩按50%计入学科成绩,使学科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生的实际能力。通过这种的考核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以往学生只重理论、轻实验实训的倾向得到了明显好转。
四、小结
作为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习教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针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鼓励同学们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发现他们的潜能。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机械加工实习教学
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教育实践,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下面仅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做些初步探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数控技术应用知识,能够从事模具加工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压铸模与锻模设计等工作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毕业生既要掌握专科层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能够在毕业后立即上岗工作。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交叉、渗透、补充、促进,并贯穿专业教学的始终。此外,实践教学应遵循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从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
应当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来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由五种类型的实践环节构成,分别是:基本技能实践、实验、专业技术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
(一)基本技能实践
基本技能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基本技能实践,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动手能力;(2)掌握本专业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3)为理论教学建立感性认识,打下良好基础。
基本技能实践包括机械加工实训、钳工实训、信息处理实训及热加工实训等项目。其中,机械加工、钳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生产现场常用量具的使用,常用刀具的使用,常用机械拆装工具的使用,常用设备的操作等。信息处理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本实训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水平。热加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了解热加工(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
实验是配合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对理论教学有感性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消化、理解理论知识;(2)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所用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性能;(3)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其中,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设备控制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设备》、《冷冲压模具及设备》、《模具CAD/CAM》、《塑料模具及设备》等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验类型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
综合性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探索问题的规律,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新问题。
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步骤。此类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在这一实践环节中,应当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一般来说,应将实验与理论教学结合进行,个别实验可以单独设课或以专用周的形式进行。
(三)专业技术实践
专业技术实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能力训练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独立工作能力。专业技术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及实践专用周等。
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相关内容设计的能力。
实践专用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是教学过程最终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践,学生应树立现场生产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经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迎接挑战、努力进取的勇气,从而完成就业前的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践包括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岗位实训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这是全部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所规定的设计任务,收集资料、思考研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有关模具设计、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使学生受到技术员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设计计算、分析问题、查阅资料、绘图、文字表达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及身心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奋斗方向;只有具备良好的劳动素质,才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为将来从事艰苦工作做好思想准备;只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在竞争中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挫折,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发扬协作精神,激发创作精神。
社会实践包括军训、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谋生训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可理解为三个阶段和四个方面的实践能力,共同构成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块。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如信息处理实训、钳工实训、热加工实训及机械加工实训等;第二阶段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如冷冲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模具CAD/CAM技术与应用实训,模具数控加工实训等,要求学生最终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第三阶段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既打下较好的文化基础,又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真正成为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体系四个方面的实践能力
设计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绘图、计算、查阅资料和文字表达能力,由计算机绘图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冷冲压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组成。
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上的应用能力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传统生产设备的安装、调整、运用维护与检测的能力,由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岗位实训等组成。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在模具加工上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机械制造设备的安装、调整、运用及维护的能力,由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模具CAD/CAM实训等组成。
关键素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由军训、公益劳动、勤工俭学、社会调查、谋生训练(暑期打工)等环节组成。
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总周数126周,实践教学周数为57周,占总周数的46%。在实践教学周的57周中,基本技能实践13周,占23%,专业技术实践20周,占35%,综合实践12周,占21%,社会实践12周,占21%。此外,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各门课程实验共计154学时,约折合成5个实践周,未计入实践教学总周数。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抓好“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在岗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下厂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产品开发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既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全面开放实验室、实训室改革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体制,相关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权下放到教研室,实行系、教研室二级管理,课余时间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和开展实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思考、理解和总结的能力,进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侧重平时考查,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实习日记、设计图纸、说明书等进行综合考查。考核可采用口试、答辩和现场操作等方式。在信息处理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机械CAD/CAM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践教学环节成绩一般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
1 概述
《零件的数控加工》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实用性。课程前期学生已学习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加工工艺编制、钳工实训、普通车床铣床实训,后期还将学习复杂零件数控编程、机械加工质量控制及数控实训课程。课程的核心工作岗位:数控编程员、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实施人员。
课程教学主要内容:(1)学会正确设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2)学会数控机床加工的编程指令与零件加工程序编制;(3)学会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与程序输入加工出合格零件。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托岗位职业要求,注重岗位化能力培养,选取实际典型加工案例,依据学生学习规律进行了教学化改造。按照有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设计典型工作项目,以工作任务承载教学内容。课程设置4个典型工作项目培养学生数控加工能力。
2 项目驱动信息化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以工作项目4-综合轴类零件加工的子任务-带内孔轴类零件(图1)的加工为例。[1][2][3][4][5]
2.1 本次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简单固定循环指令的格式;(2)熟练运用G70、G71、G72编写零件的加工程序;(3)掌握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流程;(2)会阶梯轴零件的数控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刀具的选用。(3)会数控车床的操作。
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关键能力。
2.2 教学方法
教学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加工任务的实施按照数控加工工作流程,运用六步法组织教学。数控加工的工作流程通常为:分析加工零件图纸;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输入程序操作加工;合格零件的加工完成。与数控加工过程相对应,设计教学流程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最后进行学习评价。
本次课程教学的重点是:(1)G70、G71、G72固定循环指令的格式;(2)运用G71等固定循环指令的程序编写;(3)数控模拟系统的操作方法;(4)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
教学难点是:(1)G70、G71、G72固定循环指令的程序编写;(2)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3)走刀路径规划。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1)充分利用采用网络教室、虚拟仿真软件、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教学;(2)加强教学中的辅导和答疑;(3)按照岗位要求,学生团队合作。组内讨论、组间互学,取长补短。(4)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评价总结工作过程和成果,提高综合能力;(5)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巩固难点和重点;(6)利用数控实训进行实作与论证,加深理解。
2.3 教学过程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采用六步法组织实施。
(1)资讯阶段:借助网络教学软件(图2),运用网络化的传输方式下发零件图纸、加工任务书(图3)等资料。学生根据下发的图纸等资料,查阅分析相关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分析相关加工资料,达到该阶段的教学目标。
(2)计划阶段:利用多媒体CAD/CAM信息化实训室,结合零件加工实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资讯信息,下发工艺卡(图4)、工序卡(图5)、车削加工项目报告书(图6)、刀具卡等电子文档及样本,合理组织信息化课堂(图7),引导学生制定加工工艺及加工操作方案。
(3)决策阶段;学生通过网络提交小组的工序卡、工步卡、刀具卡等机械加工工艺资料(图8)以及编制的数控加工程序(图9),提高学生的加工分析水平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
(4)实施阶段:
运用信息化虚拟加工平台-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图10)进行零件加工。该仿真系统可进行程序的编辑和虚拟加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工前的准备,了解实际操作加工规范,学会数控车床对刀操作,同时可了解不同数控设备及编程要求。
仿真演示数控加工仿真符合工程实际,仿真从毛坯的选择装夹、刀具量具的选择、程序的编写与输入、数控机床的正确操作。如在加工中发生加工故障,会有故障信息提示。学生通过检查加工程序和操作,分析故障。学生通过故障的处理,加深理编程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依托网络教学实训室,虚拟仿真软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难点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学习。主要有编程手册、图形图片资料、G71、G72动画,数控车床对刀视频等。
(5)检测阶段:以加工零件为依据,运用软件测量工具进行质量检查,填写质量分析报告(图11)、机床操作故障单(图12),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提高数控车床设备操作水平。
(6)学习评价阶段:依据整个学习过程及加工零件,进行成果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学习评价表(图13),总结学习过程,进行成果展示。为便于知识的学习、巩固,课后学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平台依据专业分类,核心课程提高了习题集、视频库、企业案例集、技术资源网站(图14)等资源。
2.4 教学效果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通过一体化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凸显,操作技能明显增强,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后续的数控实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次参加北京市的数控大赛都取得了好成绩。
3 结语
课程教学环节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助学生完成加工任务。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一体化的信息教学实训室;虚拟仿真加工设备教学软件;课后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技术网站;各种文字手册、图片、动画、视频资料。信息化技术在课程中的综合应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雄伟.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培训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蒋建强.数控加工技术与实训.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据上学期对本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调查统计发现有30%的同学不愿意学钳工,50%的同学认为可学可不学,只有20%的同学觉得有必要学。大部分学生认为随着先进的机械设备的不断涌现,现代化机械加工技术冲击着钳工的手工操作,机械加工则可以完成钳工某些基本操作,靠手工作业不但花费时间,而且消耗体力,又脏又累,钳工的前途受到质疑,因而在科技不断发展,钳工技能要求精益求精的时代,势必要加强钳工实训教学,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下就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提几点看法。
一、改变思想认识
机械设备的半自动化、自动化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误以为钳工操作是落后的手工加工方法,将会被现代化技术取代,学了也没有用武之地, 对钳工专业片面认识从而产生消极心理,造成思想偏见。所以钳工实训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先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
首先,明确地告诉学生虽然先进制造设备及工艺在不断改进,钳工的某些基本操作确实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完成,但是目前市场对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者采用机械加工不能提高效益的操作,更应该依靠钳工完成,而且对钳工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钳工的各项操作技能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提高。
其次,在新技术不断更新,要制造出更先进的机械设备时,就凸显了钳工技能操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机械设备测量、装配、修理都必须用到画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套螺纹、刮削、研磨、测量等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机械设备制造离不开从事先进的工、量、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的技术工人;离不开高技能的装配工人;也离不开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机械维修人员,即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
最后,让学生深入了解钳工,在思想上有充分的认识。在钳工实训刚开始教学时,指导教师不要急于进行项目教学,多花一些精力和时间讲好入门知识,向学生阐述学习钳工的目的、意义、社会价值,组织学生参观本专业的设备、工作环境、工作程序及所制造的产品等,使学生理解钳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钳工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钳工的过去与未来的发展,引导学生进入钳工的大门,看到钳工的面貌,看到钳工的劳动价值,逐步加深对钳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从事钳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学习钳工技能产生兴趣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更新教学理念
现有的教学理念虽然是将课堂与车间一体化进行实际的教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状况,且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基本功训练模块。第二模块为综合训练模块,第三模块为考证强化训练模块。教师顺着固定模式,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生在固定模式教学中会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而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现有的教学理念。
首先,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实训教学的实效。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全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训活动中。一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用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操作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为学生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达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二是留有充分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根据实训内容的需要,确定参与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同时要防止教师唱主角、满堂灌,尽可能多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操练、多实践。三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全程参与实训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根据学生年龄与性别、兴趣与爱好、知识与技能、设施与工位的状况,组建若干学习小组,在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广泛交流,引导学生向对方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收到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在观摩中长见识、在讨论中增长技能的良好效果。四是巧设任务,使学生都参与。根据实训内容及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实训任务,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实训任务;中等生要求完成略为综合的、略有变化的实训任务;优等生可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训任务。这样,既让中等生、学困生“吃好”,又让优等生“吃饱”,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实训过程,都有任务可做,有新技能可学。
其次, 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可以在钳工实训教学中,适当穿插讲述本工种的前景、老一辈钳工的先进事迹,介绍本校历届钳工毕业生在生产岗位上发挥的骨干作用、在生产中的发明创新及锻炼成长的情况,等等,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事例,从正面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对钳工工种的热爱,鼓舞学生奋发努力,刻苦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文明生产,热心帮助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操作姿势,娴熟、优美的錾、锯、锉等动作演示,以及以物说理的生动讲解和广博的文化素养,在学生的心目中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自觉由欣赏到模仿至对钳工的热爱。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通过优化实训内容,精心设计实训课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训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掌握技巧的进程出发,结合项目课题计划,逐步实施。只有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感到学有所得,才能使学生对钳工产生追求心理。最终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
三、改革评价制度
学校对教学效果的评判通常采用结果评价方式,对技能教学的评价大多采用专业技能等级证的获取率是否达到规定的比例来作为评价的参数。这种重理论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制度造成教师过于注重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课质量的提高。同时实训课堂评价制度不健全,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实训课特点不相符合,学校以理论课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师所上实训课的好坏,误导了实训教学。改革实训教学评价办法完善实训教学评价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促进学生技能提高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实训教学过程优化,提高实训课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师生平时怎么想、怎么学、怎么教、怎么练的导向问题。一是建立实训课评价制度。从实训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教法、效果等方面入手,制定实训课量化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采取推门听课、随机听课、片段式听课等方法,对实训课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评价,促使教师上好每一节实训课。二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以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为重点的考试改革。强调考试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考试形式应随着考试内容的改革发生相应的变化,采取笔试、动手实操、产品制作、作品设计、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问题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建立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半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相结合,课堂考试与现场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答辩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考试评价制度,引导师生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训质量。
总之,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职业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从影响教学质量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的教学理念、实训课管理与评价等因素入手,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与探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书第,刘圣德.技工教育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2]杨彩虹.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内江科技,2006.02.
实习期间,通过学习车工。我们做出了自己设计的工艺品,铣工、车工、刨工的实习每人都能按照图纸要求做出一个工件;最辛苦的要数车工和钳工,车工的危险性最高,在一天中同学们先要掌握开车床的要领,然后按照图纸要求车出锤子柄。一个下午下来虽然很多同学浑身酸痛,但是看到自己平生第一次在工厂中做出的成品,大家都喜不自禁,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次金工实习给我的体会是:
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② 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 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 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金工实习对我们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训练的作用,使我们不但要掌握各工种的应知应会要求,还要建立起较完整的系统概念,既要要求我们学习各工种的基本工艺知识、了解设备原理和工作过程,又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并具有运用所学工艺知识,初步分析解决简单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中,学校将各工种的实习内容如:结合制作榔头,将下料、车工、铣工、刨工、等串联起来,使我们对机械产品的各个加工环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我们了解了各工种的先后顺序和作用。
⑤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安全规则,同时加强对实习日记、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⑥ 实训中心教师将我们加工产品的打分标准公布给我们,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的得分有明确认识,对于提高我们的质量意识观念有一定作用。对我们的金工实习成绩,实行综
合考评制度,实行平时成绩+产品质量成绩+综合考试成绩=总成绩,使我们能认真对待每个工种和每个实习环节。
在各个工种的实习中,都安排了一定灵活时间和实习内容,使得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发挥的余地。
在实习期间我有很深的感触,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个实习的机会,让我们提前体验到学工科的不易,获得了课堂里边得不到也想不到的知识,也许将来不会走上这个岗位,但是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感受却是终生难忘。虽然脏点累点,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收获、也有了成果。
我认为在数铣和数线这些科技含量相当高的实习项目中,应多分配点时间,让我们能够真正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乐趣。
另外,我觉得我校的金工实习课应该再减少一些讲解时间,增加一些动手时间。还可以将一些理论搬到学生动手操作时间时讲解,这样更有利于达到我们的目的。
实习期间,许多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也让我们敬佩。老师能不耐其烦地帮我们查找程序中的错误,一遍又一遍。有的程序特别长,可老师才不计较这些,只要有一点毛病,就一定要把它揪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同学们的作品修整得更为完美一点。有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觉得金工实习对我自己来说非常有意义,非常实在.它给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它让我更贴近技术工人的生活,让我增长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准,通过两星期的金工实习,我了解到很多工作常识,也得到意志上锻炼,有辛酸也有快乐,这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很多。两年后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一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车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另外像铸工和看似简单的拆装,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反复实践,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培养了我们一种挫折感等等。13周的金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暑假实习报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句流行口号,在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层面上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的局面。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提高,职业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所以,在国家教育部的统一指导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制度出现,开拓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革新之路。
笔者所在学院的机电专业包括了高职和中职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机电教学团队以技能竞赛为引导,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验实训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作。
1 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与机电专业相关的高职项目有: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械手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等;与机电专业相关的中职项目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车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电气安装与维修、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根据这些竞赛项目及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我们对高职和中职教学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修订。
1.1 高职机电专业的课程整合
我院2006年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工程制图、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机械加工及设备、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电机与拖动基础、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传感器及其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原理及应用、C语言编程、数控机床、电子CAD等。由课程设置可看出,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上按“既懂机又会电”来定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学生系统地掌握两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现实,往往造成“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的尴尬局面。而且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是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充分考虑与中职教学内容的很好衔接。
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我系立足以技能竞赛引导专业建设以及学院教学资源特色,根据“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专业定位在“以电为主、机为辅,机、电、计算机相互融合”,专门化方向定位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门化方向,重点专业课程为电机及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EDA控制技术。因此,我们将一些课程重新整合:例如:机械加工及设备与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整合为机械加工与设备;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整合为机械基础与液压传动;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等课程整合为机械材料与公差;电机与拖动基础、工厂电气控制、传感器检测技术三门课程整合为电机及控制技术;原有电工基础加入传统电器控制基础内容,整合成电工技术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整合为应用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结合学院的实验实训资源整合为PLC应用技术。课程按照“知识归类,科学组合,优化内容,精简学时,加强实践”的原则,以机电控制技术的应用为核心,理论方面以够用为度,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1.2 中职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改变
从历届中职技能比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电气安装与维修、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等项目的试题要求可以看出,比赛要完成的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它们各自集成了制图CAD技术、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知识以及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电路的焊接、组装、调试等技能。选手仅孤立地掌握其中一门或几门的知识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必须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由于近年来中职学生生源质量滑坡的严峻现状,以往的课程体系不仅容易造成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困难,而且使理论与实践脱节。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我院对现有中职机电专业按知识相互关联程度整合成一系列的一体化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体系,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无缝对接”。如表1所示,是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安排。
2 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1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
职业技能大赛突出实用性,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机电教学团队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合理编排教材,这些教材有:“项目-任务”模式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工技术应用》、“工作过程导向”新理念教材《应用电子技术》、“工作过程导向”新理念教材《电机及控制技术》、高职高专实用规划教材《PLC应用技术》等。
以《PLC应用技术》教材为例:教材改变了以往传统教材内容以章节划分的布局。新教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模块化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共分为4大模块共18个任务。模块一用PLC实现两地开关控制一盏灯和电机点动及连续运行的2个任务学习和掌握PLC基础知识、学会编程软件的使用;模块二通过电机正反转控制,星三角换接启动控制等4个任务掌握基本控制指令的应用;模块三通过如PLC在灯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十字路通灯的控制、LED数码显示的控制等8个任务,掌握高级指令的应用;模块四通过冲床冲压设备控制,钻床钻孔控制,到较复杂的技能竞赛设备中的光机电一体化设备中机械手、传送带上的物料分拣、变频器控制电机调速等4个任务掌握工业现场典型的顺序控制。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也与以往不同,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每个任务的时候,一般都按以下流程进行:首先是任务的引入和任务的分析,其次是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任务的实施,最后是拓展提高及思考练习。
2.2 加强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机电专业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另外一项举措就是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2009年在院级优质课程电工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了电工技术应用网络教学资源,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系部再次完成了PLC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工作,该课程也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这两门精品课程给本校及同类院校的学生和专业教师提供了教学和学习的丰富网络资源。此外,应用电子技术已经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其他专业核心课程也正在推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知识讲授型为主,转变为知识应用型为主;从理论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从以知识、概念、逻辑推导为载体,变为以完成任务为载体;从学生被动听讲,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探索创新为主;从教师讲解为主,变为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为主;把课程评价从教师讲好为主,变为以学生学好为主。主要专业核心课程电工技术应用、应用电子技术、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EDA技术及电子设计的考核,改变了以往的“纸上作答”为主的考试形式,转变为技能考核为主。技能操作考核占60%,上课表现、课堂测验、课外作业、实验报告占40%。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突出专业特色
学院逐步引进机电专业人才,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得到稳步提升,2010年评为“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机电专业也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新、以赛促用”为指导思路,教师不仅能讲授技术理论,还能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与任务,参与指导学生的技能竞赛。强化教师理念更新,促进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近年来系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机电职业技能竞赛。指导老师采用模块化任务训练法,参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完成指导老师制定的任务,反复的强化训练。历届参赛学生也取得过国赛优胜奖,省赛一、二、三等奖的成绩,多名指导老师也获得过省级优秀指导老师奖的荣誉称号。
根据竞赛训练和教学改革的需求,机电教学团队更加重视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新增加的实训场所和设备为广大学生和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与技能竞赛培训环境。教学团队不再严格区分实验指导老师和理论课老师,要求授课教师能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践性操作环节的任务以及技能竞赛的指导工作;不再区分教室、实验室、实习室,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合理选择授课场所,以方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推进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并且让我们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竞赛项目的内涵建设,建设一批重点竞赛项目,拓展校企合作的新平台,增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技能竞赛引导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XJG-11-50-7
参考文献
[1] 于德顺.关于技能大赛引导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2.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制造业基础,龙头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强化,同时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制造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我校模具数控专业学制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实训车间接受实训。我校模具数控专业特开设了《钳工》 《车工加工工艺学 》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 《CAD》《UG》《Mastercam》等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编程理论及有关方面的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周六进行全天的实训操作,掌握数控加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每个学期要进行三个月的实训,为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做准备,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为企业输送“血液”,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更好的就业。为了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本人将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步骤,也做实训五步教学法。
1 钳工实训课:基础性技能
随着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位的凸显,机械制造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愈显紧缺,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我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各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19世纪以后,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虽然逐步使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术。
钳工的主要任务是使用钳工工具,钻床等,按技木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等工作。钳工主要用在机械加工方法不适宜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性强,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工件的加工质量。国民经济建设中,钳工工种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装配、调式、安装、维修、工具 制造等都离开钳。
钳工基本内容划线、錾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研磨、技术测量、简单的热处理、并能部件机械进行配调试等。
钳工实训课的开设使学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设备,了解钳工安全操作技术及所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车间(实训室)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熟悉钳工的基本知识,了解钳工工艺范围,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工具的结构、用途及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方法。熟悉钳工常用量具的基本知识,掌握钳工常用量具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掌握钳工常用刃具的使用和刃磨方法。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按图样独立加工工件,达到中级钳工考核标准。培养勤学苦练精神,养成遵纪守规、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并能使学生合理选择主轴转速切削用量、刀具的装夹方式等,能够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编制加工工艺。通过钳工 的实训使学生理解尺寸连接的概念,常用尺寸连接的基本方法,掌握尺寸定位、装夹的概念方法,和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过程,并懂得机床的维修常识。
2 普车实训课:苦练基本功
普车加工是模具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只有苦练好车工技术,才能为将来的数控车加工扫平困难。
磨刀是车工基础当中的基础,只要刀具能够磨对磨好,加工就能很顺畅的进行,如果刀具磨不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外圆车削不光滑,车削不动铁,并出现很大的响声;切断刀磨不好,就会出现崩刀和车不了槽的现象等等。
一个合格的车工必须学会磨刀,装刀,熟练操作机床,他们掌握工件的端面车削、内外外圆车削、槽车削、内外螺纹车削,以及更加复杂的细长轴车削、蜗杆蜗轮车削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摸索出各种切削用量的最佳选择,并且制定出最好的机械加工工艺,为后面的数控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从各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组成结构来看,具有年龄小、个头低、农村学生多,这就给普车实训课安全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从心理上对车床操作具有畏惧感,经常表现出不敢大胆上车床操作的情绪,就是勉强上去,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出现事故,因而造成心理的过度紧张或焦虑。当一旦发生小事故时,他们就惊慌失措,不是果断地压下安全按钮或采取停车等措施,而是手足无措大喊大叫,或者逃离操作平台,头脑迷蒙误操作,往往将一个小事故演变为一个大事故。这就要求实训指导老师要多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因人施教,进行差别化指导,除了多对他们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能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训练与指导,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镇静和有必胜的意志品质。
3 数控仿真课:模拟数控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普通加工设备难以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多元化的要求,而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现在制造技术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制造技术是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 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于一身的多学科高新制造技术。数 控技术水平的高低、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 标 志。
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开实践,就谈不上素质,实践是知识转化并升华为素质的根本条件。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仅在课堂上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但是大部分农村中职学校设备不足,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机床跟着教师操作练习很困难,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既能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实习时间少的问题,又能加强学生对数控系统操作及控制面板的熟悉度,还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及对加工工艺安排的能力。
数控仿真是对数控加工零件的走刀路线的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练习,可以验证程序 编写的准确程度,防止试加工时撞刀,及时对加工程序给予修正。仿真练习中使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掌握建立工件坐标系,选择刀具集合度,设置刀偏、刀位的方法。正确灵活地选用切削指令,制定加工程序加工出符合要求 的零件。
4 数控实训课:增强综合素质
近年来,数控机床以其加工精度高、柔性好、适应中批量生产而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数 控机床是通过数控程序完成加工循环的,无需人工操作,调试方便,适应灵活多变的产品,使得中小批生产自动化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市场需要大批数控人才,急需大批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的一线工人,所以中职学校加强数控实训,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 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基予数控仿真的练习,同学把仿真后的程 序输 数控机床上进行实操练习。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按键功能,车削的方法,刀具的 选择等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学生短时间内可以熟练操作机床。数控机床练习时,除了严格按操作规执行外,遇到具体问题,能够正确解决,具体在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操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选择刀具及切削参数,工件的材质不同,所用的刀具几何角度不同。
(2)数控加工之前,要根据工件的图形编制好程序。模拟加工,确认无误后把程序传送到数控机床上。
(3)进行数控机床的对刀工作,这一项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工件的好坏。
(4)精加工前使用MO0指令使机床暂停测量后,重新检查是否需要调整刀补,再继续精车,要保质保量地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5)加工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进行加工。加工之前对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装夹方法、切削用量等,做到万无一失,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
(6)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加工出来的零件互评、自评。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选出优秀的零件放到展柜里展览,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中职学校 实训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掌握加工常用工件的工艺分析方法,编程方法和机床的实际操 作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这一行业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5 探究提高:优化实训效果“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相互总结提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数控实训的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明确实训目的,安排数控实训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基本手工编程方法,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机床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和维护技能。
(2)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实习教学。在零件车削的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训的教学内容,机床的种类,合理的安排加工工艺和准确的编写加工程序,实践中优化实训效果,在 数控专业的实训课中,钳工―― 普车加工―― 数控仿真―― 数控加工,充分的利用了教 学资源,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机床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3)实训教学取得的成果实训是职业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在实训课程之后,绝大多数学基本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 兴趣,并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今后自身的就业及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现在学校一直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和生产相结合,教学效果会更好。
(4)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①我校数控设备不足,影响学生的正常实训,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②大部分年轻专业教师实际操作水平较低,需要多进行培训和下厂实践,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能力。
③以后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l]王锦亚.数控加工技术【M1.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
[2]孙建东,袁锋.数控机床加工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718?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82-02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课程是从生产一线和职业教育的需要出发,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机械类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和开发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机械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和教材不适应。目前机械类课程的教学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涉及的检测技术、机械维修、零件加工质量控制等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严重限制了机械类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再之,目前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在针对性和实用性方面不能适应对中职生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因此需要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制。
2.评价体系不合理。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依赖于固定的百分比——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过于片面,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的表现不能客观、灵活、全面地给出科学的评价。建立全面、有效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二、机械类课程体系的开发
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课程建设需求,结合职业学校实际情况,笔者提出机械类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系列新思路: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及融合;根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整合;构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加工课程结构。结合学校具体教学环境及机械加工企业工作过程,将课程转化为五个工作任务进行实践教学。例如:在“常用测量工具的知识和使用”中,要求学生掌握几何测量的基本概念,计量器具基本技术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的分类,量块、游标尺、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机械比较仪的工作原理及项目报告填写和记录方法。在“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中,要求学生知道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标注方法和评定参数;能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掌握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加工、使用性能的影响的知识等等。改革方案还要求达到理论课内容与相应任务项目的紧密对应和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看实验、记结果”,转变“做实验、重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到工作任务实施的相关准备、工作任务进行、任务分析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并灵活运用,从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力争做到知识的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针对当前机械类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考试评价重视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把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其评价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明确其份额。通过任务项目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工作任务项目单项评价+工作过程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评价结果、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综合评价相结合,完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考核。
三、机械专业课程理论体系的实践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由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能力培养课程类构成。文化课程类包括政治、数学和体育等课程。文化课程是机械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学习专业和提高文化素质的需要。工具课程类包括英语和计算机课程。随着科技发展的信息化、国际化,外语和计算机作为一种必不一可少的工具已日益突出。外语应全面加强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我校在教学管理中已明确要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需获得全国计算机操作者等级证书。能力培养课程类包括法律基础、职业道德、经济管理、公文写作等课程,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选修其中的若干门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理论课的设置应以“适度和适应”为标尺,既不能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搏,也不能片面追求单一职业技能的精深,应尽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发挥课程学习的最大效益。机械类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模块、机械制造模块、机电测控模块和数控技术模块、基本技能模块。
3.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理论课的课内实验、基本技能课、专业技能课、集中实践、毕业设计与实训等。各实践教学环节应达到的技能要求:钳工技能实训要求学生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金工实习要求学生掌握热加工的基本方法、特点和作用;机加工技能(车或铣)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车床(铣床)操作;机床精度检测要求学生掌握普通机床精度检测方法及仪表使用;数控编程与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数控编程方法及数控机床操作;生产实习要求学生了解生产现场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典型零件制造的全过程;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基本设计和计算方法,会使用手册查阅参数;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典型设计、数控编程、机床调整及维修技术,得到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四、机械专业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践
将每门机械课程的实训分为认识性实训、验证实训、设计性实训三大模块,基础性实训构成逐次递进的关系,实训教学时数为占总教学时数的65%,实训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化:实训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由“能做”转为“会做”,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置。
1.增难减易。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训,使学生通过做机械装配、维修等基础性实训,掌握常用仪器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训,例如:设计、组装、调试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2.鼓励引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成的实训内容、步骤、要求等质疑问难;鼓励、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和解题途径;并能从中优选最佳方案和途径:鼓励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深入思考其本质,激发灵感,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培养纳入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更重要的是贯穿渗透到实训教学环节中去。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训课教学要精讲多练,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教师则要重视兴趣激发、思路开发、方法引导、安全教育、作风培养等,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而实训方案的制定、具体实训操作,直到实训结果的处理和总结等,凡是能够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的问题,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
4.开放教学。培养选拔责任心强、学习基础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尽快掌握训教学的基本目的、要求、规律、特点和方法,担任实训课“小教员”,从而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兴趣与特长,一方面,实训室对学生开放,不论自习、业余时间,学生愿到实训室做实训,搞小设计、小发明、小革新、小制作等,都要予以热情接待、指导,并提供保障条件;另一方面,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乃至社会课堂结合起来,组织课外参观见习、技术创新、实训课学习方法交流、创新成果评奖等活动,拓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空间。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知识的生硬重组,而是对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塑和完善。只有学校、企业多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和合作,从整个课程体系着手,在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才能实现改革目的,而改革的成果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具备相应的机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摘要:以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例,阐述了实训基地的功能,探索了保证实训基地良好运作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介绍了学校适应时展的实训教学改革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过程。
关键词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生产需求;引企入校;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 02-0121-03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新乡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数控项目建设价值360万元的设备投入,加上原有实训设备,机械专业将拥有价值近500万元的实训设施。
新乡市职业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在实训基地建设之初,我校领导对机械专业部提出了“以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来建设高水准的实训基地”的要求,并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为宗旨,要求部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认真考察、调研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内容。我校还对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机电职业学院等实训基地建设先进学校进行了考察,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建设成教学、培训、竞赛、鉴定、生产等多功能的实训基地。
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
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建好后的实训基地,已经用于车工、数车、数铣、钳工、焊工等实习教学。原有的设备能保证机械专业二年级学生理论课和实训课两周交替轮换进行。新建的实训基地,让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就接触实训操作,能很好地满足专业实训要求,加快人才培养。
满足对外培训的需要除满足我校机械类各专业学生的正常实习教学外,我校还利用充足的设备资源,对外进行技能培训,如对新乡市的复转军人、相魁学校学生和新乡市义祥职业培训学校学生等进行了机械专业的技能培训。
满足学生技能竞赛的需要新乡市教育局举办的学生技能竞赛机械类项目每年都在学校实习场地进行。数控设备的增加促使新乡市参加省机械类的竞赛项目增多。2013年市内参加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学生技能竞赛的数车和数铣项目训练就在新建的实训基地进行。
满足技能鉴定的需要我校机械类和电类专业的学生技能鉴定工作就在学校实习场地进行。建好后的实训基地设备更先进,能满足更多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
具有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国家投入的机械数控设备都是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建好后的实训基地具备了引厂入校的基本条件。通过多方考察调研,学校已经与市内多家机械加工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保证实训基地良好运行
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是2008年七校合一组建成的,整合后机械类专业教师师资力量雄厚,有“双师型”教师十多名。但是中央财政数控项目建设的设备到位后,学校实训规模扩大,这使兼具理论、技能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出现较大缺口。为了使新设备能尽快投入教学和培训,学校从2011年获得财政款项起,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培训,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主要措施有: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201 1年12月,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选派机械部专业教师到学校的关系单位(新乡市新航集团某军品车间)进行为期半年的数控加工技术顶岗实践。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教师们收获都很大。他们在总结中提到:“对数控技术的各种关键岗位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技能训练,增加了我们的生产实践经验。真正了解到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岗位规范、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也学到了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目前,这些教师都成为实训基地的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的实训骨干教师。专业教师通过进企业顶岗生产实践,既丰富了实践经验,又提高了教学、生产、实习的指导能力。
充分利用实训设备的厂家培训提高专业教师能力数控实训设备是2012年6月到位的,设备的生产厂家安排的设备使用相关培训也多在假期进行。机械部相关专业课教师十分珍惜生产厂家和软件公司举办的这些培训,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参与学习,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培训内容,大大提高了操作水平,也使数控实训设备到位后很快就投入了使用。为了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每次培训过后,机械部都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考核,并要求教师写培训报告和心得体会,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引进企业技师,利用学校实训基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自2008年合并后,文化课教师过剩,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训技能欠缺,专业实训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学校和机械部领导从2010年开始就利用学校实习场地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师进行相关的实践技能培训。(1)选派基础课教师到实习车间,学习基本专业操作技能。对基础课教师培养目的:了解相关专业技能要求,利于基础课和专业教学的对接:通过专业技能学习,促进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更好地服务学生,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2)督促专业理论课教师到实习车间,学习相应专业的操作技能,达到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目的,加快“双师型”教师成长。(3)注重从企业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补充到师资队伍中来。在招聘专业教师的过程中,学校聘用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带动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近两年有多名实习教师取得机修钳工、车工等技师资格。
利用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机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通知》的要求,近几年来,学校机械部派出了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培训,使机械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的各级各类培训,有了很大收获,并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优异。
以企业需求为主线,大胆进行课程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中说:“职业教育只有学会了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才有出路。”
自2011年初开始,学校机械部就进行了大量的企业调研活动,走访了多家大中小型制造业的企业,对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了考察,包括企业对职校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要求以及对职业学校的教育要求都做了调查。通过企业调研发现,职业学校要重视和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导学生要守纪敬业,吃苦耐劳,踏实好学,责任感强,有进取心,敢于实践和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等。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与企业接轨,将企业的管理模式纳入课堂或实训教学中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将企业的岗位规范和标准纳入教学中: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做讲座。
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功训练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而实训设备的增加也为增加实训教学时间提供了可能。近几年,我校机械部各专业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组合课程体系,大胆实施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在教学方式上,突出“灵活”: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突出基础课的“实用”价值、桥梁作用。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为此,语文教学要突出实用性,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生活打下一定基础:数学教学要增加“应用数学”,即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应用数学”的内容,使学生学好“公差配合”、“数控编程”等课程中的计算:政治理论课实行案例教学,抓住精髓,突出重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要精心设计,精讲多练。职校学生多数不擅长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学、公差与测量、机械工艺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比比皆是。每学期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大多写:听不懂、不感兴趣、不知学有何用等。针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机器设备,再结合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专业教学部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任务,利用多媒体和实训设备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对专业课教师的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化、项目化。以企业标准来设计整个项目,基本功的训练还是以原来的模块或项目教学进行。例如,在设计数控加工的培训项目时,把产品分成表面加工,轮廓加工、型腔加工、孔加工、螺纹加工等:引企入校以后,学校实训课就可以以企业加工零件为标准来设计项目。
引企入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指出:“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政府、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的共同责任。”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学校机械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之初,部主任就带领相关专业教师团队到河南省机电职业学院和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等实训基地建设先进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专业实训项目开况、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和实训基地功能利用等情况,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经验。其中,引厂入校、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学校主导式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主导式是强调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学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办学资源,足够规模的实训场地和先进的教学设施,独立筹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训,承接企业产品原料加工业务。这种模式对学校的实力要求很高,落后地区的中职学校目前还不具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