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9-12 15:08: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英语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英语学习计划

篇1

另外还有一种提高听力的途径就是看美剧英剧,这个方法既能娱乐放松,同时又锻炼了耳朵的敏感度,学习到新鲜实用的口语表达。像经典的情景喜剧《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生活大爆炸》等等,如果对喜剧感觉一般般的话,可以选择剧情类的(美剧在这方面提供的选择超多的,校园、科幻、司法、医务等等),你可以去伊甸园和美剧迷这样的网站论坛上多去看看别人的推荐和分享。

2.阅读和写作。其实中国大部分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是对付考试的,所以这种文章都有套路,词汇运用也有限。阅读是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和信息量的最佳途径。推荐大学生多看看外刊(Newsweek新闻周刊、Time时代周刊、Economist经济学家、Times泰晤士报、Guardian卫报等等),从这些报纸杂志的文章里,你能涉猎到西方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各个层面,而且熟悉西方人的逻辑和思辨。这些外刊都有其官方网站,可以定期上去浏览,并保存一些视角新颖、文风犀利的文章,做做翻译练习。

英语强调积累,所以要在每天的生活里贯穿英语的学习,而不是集中一两个月应付一下考试然后将其抛之脑后的那种学习。如果你觉得缺乏学习方向和动力的话,也可以参加培训充充电。苏州的译阁乐是我很想推荐的机构,专门培训上海中高级口译,对于想提高英语的同学还是很不错的选择。其实学英语最重要是能对英语产生兴趣,另外就是可以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好了,即使有很多单词不认识,都可以在语境中猜出来,否则枯燥的背诵只好导致更快的忘记,可以去青岛韦氏英语学校看看,韦氏专职教师全来自美国和加拿大,教授纯正的北美英语,随时更新的原文教材,更体现原汁原味的北美文化,在韦氏只能讲英语,相信只要你用心学,可以学得很地道。

1.多听 多看 多说 多练

2.平时多积累一些词汇 这样用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

3.多跟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多研究

4.最好是看一些资料和光碟。属于日常口语方面的 ,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5.记忆词汇的时候要掌握内在规律,比如 发音方面的 词形方面的 意义方面的等等

6.可以多看一些英语类的节目,英语类的书籍。

7.可以多写写小短文。从简单句入手。逐步提高。

8.可以听听英语歌。看看英语短剧等等。

总之,只要记住 听说读写译 几方面的步骤 灵活运用。穿插.进行。多积累,多练,专心致志,日积月累,就会有所成就。

针对学习目的不同列出两种英语学习方法:

1、为过4、6级而学英语;

——做真题 寻找弱项逐个单项突破

2、为真正学习一门语言而学习外语(任何一门外语);

——环境最重要,为此列如下方法:

1)每天跟外教学习英语,多接触外国人,使你的学习语言的生活成为和外国人在一起的生活学习;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6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各国各地区教育联系的日益密切,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加强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1]。而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一、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使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基本共同语言,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使熟练掌握英语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如何使学习者快速高效地掌握英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者和研究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目前传统的外语教学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要求,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不可避免的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培养具有独立创新能力人才的目标相抵触。创新型人才的标志就是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自主学习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的源动力,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只有解决了知识的无限性与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这个矛盾,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才能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因此,高等教育中的自主学习是国际化所要求的,前者是后者的必然结果。

二、自主学习及其内涵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又称自我指导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或自我调控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Holec(1981)认为:学习者管理自己的学习包括要为自己的学习各方面作出决定负责,例如:定义学习目标,选择教材,评估学习进展[2]。Little(1991)从心理维度对Holec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的诠释,他认为自主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即一种超越、批判性的思考、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3]。Cohen(1990)精辟地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4]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三、大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

(一)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学英语教学仍延续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已形成了英语学习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等观念。在此影响下,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思维受到局限,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实践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实现,自主学习的意识非常薄弱,更不具备独立承担一切学习责任的能力。

(二)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策略意识,学习缺乏计划性,一些认真的学生也只是一味地跟随老师的课程进度开展学习。很多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实际投入精力和时间很少,学习效率低下,缺乏整个阶段学习的规划和各个阶段学习的计划,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导致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更不用说综合能力的提高了。

(三)缺乏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学习过程。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途径主要依赖于试卷的分数和教师的评价,很少有学生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即便有检查,也大多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查,很少会检查学习计划是否科学,学习方法是否得当。

四、探究英语教学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式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角色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引导学生为主,成为学生建构思想的帮助者、指导者,赋予学生灵感和个性。

1、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有关科研结果表明:能否自觉、正确地运用学习策略是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有助于语言习得。学习策略有着较强的个性化成分,教师应在课程开始前就帮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言及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教师应开展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任务型教学是近几年研究的重要课题,很多院校都将任务型教学法融入了大学英语课堂。其特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际”。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只是把教学内容作为微观计划,然后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师在设定任务目标和任务活动后,应设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师应借助网络,引导学生拓展英语学习空间。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仅靠课堂和教材中有限的语言输入远远不够,学生必须学会在课外去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寻找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5]。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学习资源随处可见,它能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的作用是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习资源。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潜能

1、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人物,在教学活动中,需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1)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并丰富文化底蕴。好教师的素质除了师徳、师能外,还包括师魂,它是老师人格魅力所在。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2)教师应不断潜心学习,拓宽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更新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位对知识,科学和生活充满积极态度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敬佩,激发起他们追求知识的精神。

2、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当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培养社会大量需求并与国际化接轨的大批量新型人力资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当下中国社会的高等教育就是一种直面就业的教育。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也必须更突出实用性与职业性,要加强英语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实用化,贴近学生所学专业。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补充一些外贸谈判类的对话,合同条款翻译等内容。需要是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最基本的动机因素,只有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英语在今后工作中的价值,才能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思考问题的深度,并带动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尽量避免使用灌输的教学方式,彻底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在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经典的外文歌曲、电影片断、名人名言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所展示的语言材料更真实、更具情感化和情景化,它能激发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

4、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合作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并非指完全独立的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协商能极大地促进个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尝试。据此,可把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课堂上相互合作,课外也可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互相启发,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更好地组织、引导学生,比如给予学生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搭配,客观评价等方面的指导。

(三)引入过程性评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持续潜能

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指出:“教学评估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终结性评估虽然是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努力程度等影响学习的因素。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自主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估在英语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形成性评估中,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估,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逐渐养成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的习惯,能为学生在未来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以及进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形成性评估更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形成性评估来引导、监督和管理。一方面,教师可以在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汲取知识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及活动任务,并在教学过程的评价方式上,坚持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学习过程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学习英语需要课堂内外的努力,开展课外英语学习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加强了语言信息的刺激力度,营造了自主创新的“浸泡式”英语教学氛围。课外的过程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与方法,学习计划,参与英语活动,课外阅读量等。课外活动以小组评价为主,各小组对相关内容进行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陈述自己的学习情况,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等由小组对被评价者进行综合评定。

不像终结性评估那样,过程性评估贯穿于学习的始终,随着评估理念的逐步树立和对评估方法的逐步掌握,学生将建立学习档案袋,将评估作为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从而加强自我学习的责任感,保障自主学习的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理念和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的适应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效坤,宋明武,邵广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23-26.

\[2\]Holec,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篇3

文化是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语言则要在文化学习过程中掌握,这就表示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含了富有传统习俗的文化,不管是在科技、历史还是艺术、建筑中都能够体现出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是有人出现的地方就有文化的产生。语言准确来说是一套知识系统,以人先天会说话的优势作为基础,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形成的。语言是文化最好的载体,也是反映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没有语言的出现就没有文化的存在,二者共生共灭。不同的语言会衍生不同的文化,当然英语也不例外。在我们现在所读的英语文章中,大部分都是从英美文章中直接摘抄下来的,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将他与读者放在了一个文化背景下。所以在英语的教学中,缺少对英美文化的教学,必然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障碍。

2英美文化无法全面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原因

一个国家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然而语言与文化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不同的背景所产生的文化氛围有所差异,通过掌握文化背景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语言的交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英美文化的教授并不全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基于语言结构的影响,使文化与语言区分明显。当前很多大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多倾向于对教材内容的教导,在实际教学时并没有结合文化背景,只是单纯的进行语言教学。而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都是从句型的学习上进行的,例如课本中随处可见的“what are you doing?”的句型,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是学习了英语的基本对话和句型,并忽视了英语的背景文化,也不了解“Howol dare you?”对于外国人的禁忌。

(2)只注重表面形式,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以往教育教学中教师所追求的是学生对英语会说、会写、能简单交流即可,根本没有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不同语言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随着英语在社会上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仅仅是具备英语的交流能力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能顺利地进行,有很多错误都是由于与文化背景不相符而造成的。例如在接打电话时,常常会问:“Whoisit,please?”并不是说:“Whoare you?”这说就说明了文化背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忽视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教导。结合实践英语教学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母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会采用强制学生背单词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法规则,这种局势下学生往往不能再实际的生活中顺利地运用英语。有的学者认识到这种情况,就提出:在不了解英美文化上学习的英语,仅仅是学习的事是英语单词而已,而文化背景,将这些单词连成了句子,这才是真正对英语的学习。

3英美文化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分析

在英语的教学中,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为根本,在此基础之上综合提高语言能力,融入英美文化,对英语进行传播和教授。

(1)通过英语教材挖掘文化背景,重视对文化知识的传授。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都能体现出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这些文化内容深入讲解,让学生有深刻体会后才能够懂得如何运用英语,并且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更深层次的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例如,在讲授英国的见面打招呼习惯时,要充分讲解他们在见面时通常怎么进行打招呼,以什么样的方式打招呼等等。

(2)英语听力练习中融入英美文化。一般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都能够快速且标准的理解,可是英语最为一种外语,很多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吃力,英语听力水平也一直没有提升。这都是因为学生所掌握的词汇很少,且发音不标准及英语基础差,最关键的原因是由于他们不理解英美的文化,造成只对表面意思略懂一二,不能明白其真正含义。

篇4

一、学习风格概述

从学科角度来看,学习风格理论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通过对研究对象学习风格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将有效地提升教育活动的现实效用,进而确保教育活动信度与效度的实现。学术界对学习风格给出了不同的内涵解读。如研究者谭顶良认为,所谓的学习风格是指主体借由其在以往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同时,此种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能够在主体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导向性效用。此外,主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主体在学习风格方面亦会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对于主体学习风格形成的影响性因素包括主体所处的学习环境、周边人群对其的影响、主体从事学习的内在动因以及主体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等。

二、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风格特征分析

1.感知偏好

先前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属于动手操作型,大部分教师的教具是黑板及练习讲义,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听讲、记笔记和做讲义。而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深入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多数情况下,学生是通过视觉、听觉或视听混合的渠道获取信息。与纸质教材和传统的课堂相比,学生更容易接受生动的图画,清晰的表格,视频、音频、影像等形式的输入。

2.人格特质

当今大学生反应迅速,喜好从交流中获取信息,并通过团队合作与竞争习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家人甚至陌生人保持联系。他们更能包容差异并善于分享。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为大学生提供了无限可能。

3.思维方式

科技加速了生活节奏,信息瞬息万变。因此,与前辈相比,大学生更加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多数采用直觉型信息加工方式以及综合型的思维方式,喜欢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多数学生采用闭合型信息接收方式,这虽然说明他们“勤奋、好学”,但是这一特点是我国应试教育传统的结果,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这种严格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基于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1.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微n或者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慕课开展英语教学,这些教学条件为视觉型学习风格、听觉型学习风格和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创新信息加工的方式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良好学习风格的养成同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到: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讲解投入度不高,而当教师赋予其实践操作的学习契机时,其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这部分学生习惯于通过反复演练习题帮助自身实现知识的巩固;而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则希望在课上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学生表现出的学习风格,是源自其外部信息感知和内在信息加工,因此,英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便使学生感知到教师所传递的正向信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

3.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

在信息时代,教师有了更多、更全面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水平。例如,对于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更多地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让这部分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或倾听来实现知识的内化。现在大学生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等设备,教师可以将英语资料通过网络传送给学生,让学生保存下来反复听,从而使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能够加深印象,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结语

时代已变迁,一场信息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在校大学生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他们的学习风格必将会呈现特点鲜明的时代特征。教师应尊重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情况,为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由此看出,语言的教育必须扎根于文化才能达到真正的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实际英语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一、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所以,把跨文化交际纳入英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英语教学的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在国际沟通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跨文化的了解,可能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交流。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强化跨文化知识教学是实现英语应用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和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

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原因在于:其一,人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其二,认为跨文化教育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跨文化交际应融入英语教学。

多年来在英美流行的“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和“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等外语教学流派的实施,在英语国家的语言培训中颇为成功。然而,当英美外语教育专家们把这种方法带到中国的英语课堂上时,效果却不如人意。这是和我国没有语言习得的实践环境和考试指挥棒的遏制相联系的。所以作为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探讨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和途径是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责任。

1.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

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因特网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电视录像,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2.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文化的桥梁达到真正地体会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成为语言的主人。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如何利用这些手段调动学生去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3.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在教材中,对话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语境:一个小孩问How o1d are you? 时,老太太用幽默的语调回答“Ah,it’s a secret.”。借此可将英美文化中的隐私和禁忌语的使用问题补充教给学生。课文中出现朋友之间的招呼很普遍,这时候把同学们常用的中式英语问候方式拿出来分析对比,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直接把“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等问句当作问候语来打招呼等常见错误,并从文化的角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4.通过阶段性专题介绍,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各国文化差异

阶段性专题介绍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的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有:颜色用法差异、动物寓意的差异、体态语言的差别、节日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专讲,问候语专讲等。每次专题讲座前,可先请学生课前准备,根据主题,选择分组回答问题、急智题抢答、话剧演出、找错误、看原版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5.改变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困难,影响交际效果,造成一些误解。如You looks great today.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为表示谦虚而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英美人士的思维方式确实在很多方面和我们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留意这种差异,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6.注意增加背景知识

如在教到Christmas Day时,将圣诞节与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同时,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特别是对“Santa Clause,Christmas trees,gifts”的历史渊源的理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则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

结束语

“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1)”。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的加强,世界沟通的增多对我国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跨文化交际的魅力,深入语言的精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饭社,2001.

[2]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Larsen-Freeman,Diane.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篇6

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英语知识的及时内化,变成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这样英语知识才能够为我所用。因此,知识内化是学生知识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化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英语知识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鼓励、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将外部的客观的知识转化为主观的内部知识。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根据以往的认知基础进行消化。本文主要从英语知识内化的条件以及英语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这两个方面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内化机制的问题。

二、英语知识内化的条件

1.学习材料方面应该满足的条件

学习材料的逻辑性是英语知识内化的客观条件和基础。学习材料是知识学习的基础,学习材料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知识学习的效率和结果。而学习材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逻辑性,也就是说承载新知识的学习材料能够建立知识的内部联系。同时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材料要有一定的联系。所谓的逻辑意义就是指学生范围内的有关概念与学习材料本身具有某种一致性,也就是说学习材料能够比较容易的被学生所理解。

2.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方面应该满足的条件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应具有适当的基础结构是知识内化的主观条件。即使有了有逻辑意义的学习材料,许多学生也不能够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应该具有适当的基础结构。只有当学生认知结构具有一定的基础,当学习材料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时,学生才能够及时轻而易举地吸收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融为一体,变成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3.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必须处于主体地位,具有主动性

如果学习材料具备了逻辑性,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也具有了适当的基础结构,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那么知识内化也很难进行下去。只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将学习材料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结合起来,旧知识才能够辅助学生更容易的吸收新知识。学生的主动性是知识内化成功的关键。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有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具有了学习动机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会自觉地建立学习材料与认知结构的联系。

(2)要掌握一定的加工信息的策略。掌握一定的加工信息的策略有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某种密切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更节省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英语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

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化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英语知识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传统的英语教学促使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理解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盲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最终只能使得学生用来应付考试,对于能力的提高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知识并不完全是能力和素质,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许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能够通过英语四、六级或者是为了考研。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应该从片面的强调考试而转向强调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教师应该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意志是不能够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教师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应该强调学生的职责。学生在享有一些权力的同时,相应的也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职业价值观。教师的基本职业理念应该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要时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2.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具有消极的影响。因此,若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该转变课堂进行的模式,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预习―展示―反馈。在课前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促进他们自己先了解一下新知识。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进行点拨和引导。而在反馈阶段对学生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应该坚持一个理念:学生是主角。无论是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是在展示和反馈过程中,学生都应该是主体,是主角。

3.向学生提供有序化、整合化的教材内容

知识的内化还取决于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顺序呈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因此,适宜的有意义的教材知识结构是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在准备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然后,教师应该在不改变教材内容实质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改造,使得教材内容更加具有概括性、包容性。最后,教师再有序地呈现教材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统一起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目标。教师一定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篇7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的实际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就是教学的中心,拥有对课堂的绝对支配权,单方面地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外语教育理论表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干扰,其中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方法、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各种情感变化等等。所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点是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的动机。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中,都要为学生营造一定的语言交际氛围,为学生创建能够使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各种证书,而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为学生今后能够自主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估的指导、制约和标准。高校中文理科专业兼有,我们将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作为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要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也要体现出这几个方面的考核内容。

2.教学模式立体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建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下相互协作和相互沟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了解到的教学信息进行意义建构,然后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积极练习自己掌握的技能。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运用者和主动建构者,而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最后掌握的知识不是由老师直接传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老师创建的情境必须对学生意义建构有帮助,协作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中。学生要开展小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通过会话和协商来一起完成学习目标。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呈现教学信息,促进老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解决各种困难的工具。开设校园网还能够提供全面的互动、沟通环境和工具,如内部留言,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沟通、资源共享。为了创建有效的使用过程和良好的语言环境,使用电子教案和电子教材让原本静态的知识活动起来。比如可以使用蓝鸽多媒体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学功能。通过这个系统能够进行现代化的授课,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参与到学习当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体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根本上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合作。

篇8

二、基于社交化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社交化教学平台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功能类型,以满足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首先,针对大学英语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要求,社交化教学平台里设置了微博互动功能。在学习中,学生可以每隔几天在该模块里发表自己的原创文章,文章的主题自己选择,可以是对课堂所学的感悟,也可以是对身边人、事、物的叙述。对于学生发表的文章,教师可以定期对其内容进行检查,并从中挑选较高质量的文章在课堂上展示,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中间形成竞争的学习氛围。另外,为了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留言,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相比传统的作文教学来说,基于社交化平台的英语教学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微博互动中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消除了用英语表达想法的紧张感,并且通过不断表达获得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

其次,社交教学平台还可以开设阅读版块,鼓励学生加强英语阅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比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每个月在教学平台上推荐喜欢的文章,并针对学生的推荐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推荐理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督促学生主动阅读英语文章。另外,教师还可以依照学生的阅读需要,定期组织阅读座谈会,让学生对自己推荐的文章进行整理总结,并评选出优秀的文章。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大都是由教师制定阅读材料,学生被动地去阅读,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产生抵触情绪,实际的教学效果不佳。但是这种基于社交教学平台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阅读材料为教学依据,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最后,社交教学平台中设置的听说模块可以允许学生上传自己拍摄的音频、视频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传自己感兴趣的演讲、情景剧等等,并在每次的视频或者音频结束后都提出一两个问题供其他同学思考回答,同学之间的互动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视频、音频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听力材料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基于社交化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

(一)传统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不足

学习策略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文化背景、学习条件、教学环境等都会对学习策略进产生影响。就大学英语学习策略来说,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以工具型为主,也就是说学生的英语学习并不是自我主动的行为,而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这当中的学习动机直接限制了大学生采用学习策略的方式。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过分强调语言的形式,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并在学习中受母语的影响严重,经常会出现借用汉语习惯表达的问题,认知策略单一,缺乏复杂的学习策略,最终直接降低了英语学习成效。

(二)基于社交化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不同的学习策略对于不同的学习情境、学习对象和学习任务而言具有不同的作用,但是,学习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越灵活、越多样,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越好。社交化教学平台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模式,它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更开放的学习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种学习任务的达成过程中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形成清醒的认识,学会多种学习策略的运用,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一定的策略意识。

首先,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所谓元认知策略主要是指认识过程的信念和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对这类过程的监控。在社交化教学平台中,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任务完成手段都是他们自主进行设计,学生不但需要自主进行计划制定、决策选择,而且还需及时发现、处理和分析这一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对自身的表现进行回顾和反思。学生积极、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整个过程,基本反映了元认知策略的主要内容,那就是“选择注意――集中注意――事先练习――自我监控――延迟表达――自我思考”。很明显,学生通过社交化教学平台的有效运用,可以对元认知策略形成清醒的认识,增强对该策略的运用意识,让他们明白如何在微观和宏观意义上解决相应的任务,进而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规范。

其次,认知策略的运用。社交化教学平台在元认知策略层面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步骤,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管,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但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最明显、最重要的策略却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元策略相比对语言信息处理的作用更为直接,它基于学习任务的不同会选用不同的具体学习方法,因而,认识策略的效果不一,形式较多。例如,认知策略会根据听说读写记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像内容预测策略、角色扮演策略、语感策略、语境单词策略、速读策略等学习策略。它的应用是一个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动态过程。在学习中,灵活、合理地进行策略利用能够实现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大幅提升,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习效果,在社交化教学平台的适应过程中,学生积极、频繁地使用机动灵活、形式不一的认知策略,能够在形成自觉使用策略习惯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

篇9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其数量约占全国本科院校的80%以上,占全国高等院校的1/3以上。地方本科院校的数量非常庞大,远远地超过了重点类本科院校的数量。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能也与重点本科院校是有所不同的,它们主要服务于当地的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的社会发展,并担负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重任,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类本科院校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处于地级市,相对于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来说要偏远。它们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就业率和社会影响度等方面都比重点本科院校和省会城市的其他本科院校要落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心态和积极性必然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一的新生在这方面就更为明显。随着全球的国际合作和发展,英语在当今社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英语已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大学英语这门基础必修课程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主要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大学英语的现状是“费时低效”,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较差,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它明确指出:“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个要求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80年代初由Holec提出。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主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社会情感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五个学习过程:?(1)确定学习目标;(2)确定内容进度;(3)选择方法技巧;(4)监控学习过程;(5)评估学习进程。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动力。Littlewood认为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和主要驱动力。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社会情感指社会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接触语言的机会。

二、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的新生大多是高中毕业生,这类学生已习惯于中学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上主要依靠老师,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能力非常差。进入到大学后,失去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理,内心比较迷茫,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一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更是如此,对英语的学习没有信心,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境都不太好,能读大学已经是他们读书的最终目标。只有少数学生打算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因此,大部分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内心很迷茫,没有新的英语学习目标。

(二)英语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不强。

对于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前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和升学,很少有学生是真正想把英语学好,来满足未来职业中的英语需要。然而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他们就没有了新的学习目标。再加上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束,自我约束的能力又差,思想一放松,学业就开始荒废。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远远不足,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英语自主学习的信心不足。

很多新生觉得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不好和学校名气小,容易出现不自信和自暴自弃的现象。而且又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认为自己英语基础不太好,所以一般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进行英语学习。甚至有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几乎要放弃英语学习,平常课堂上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他们认为考英语四、六级是根本不可能的,就干脆直接放弃,在整个大学期间,他们都不报名参加任何英语相关的考试,更别提英语的自主学习了。

(四)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缺乏。

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具备一些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但是大部分新生习惯于中学老师指导下学习的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后,他们只是在上课时机械地跟着老师的进度,被动地学习,课后几乎没有英语自主学习的学习计划。而大学英语不管是从难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远远高于中学英语水平,但他们课后很少自觉地操练英语,更不会去阅读英语报纸和杂志,通过网络和其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来扩展自己的知识,也不知道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即使有部分新生有一些学习计划,但他们没有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来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导致有时目标定得太高,最后实现不了。再加上手机和网络的影响,新生经常边玩手机边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无法自控,学习策略比较缺乏,英语自主学习较难进行。

三、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存在很多原因和问题。而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一新生的,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影响整个四年大学英语学习。因此,通过对大一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以此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索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一)调整《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职业岗位群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进行调整,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突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所需要的英语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更明确,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鼓励新生树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意识到大学英语学习和中学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老师“手把手教”、“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模式,而是在英语老师传授的方法的指导下,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学习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只有按照具体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才能不断地向学习目标前进,也才能不断地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了自主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兴趣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和网络上的英语资源,让新生真正地喜欢英语学习,以此来提高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灵活利用互动式、任务型、以学生为中心、PBL(基于问题的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话题展示、口头播报、团队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多鼓励学生进行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增加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信心。在课后可进行英语歌唱比赛、英语电影赏析、英语口语协会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发自内心地想要学好英语,为整个大学的英语学习和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四)帮助新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激励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针对有些新生对地方本科院校不满而产生不自信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优势和文化底蕴,使他们能够对学校做出正确的评价。而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没有信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需保持耐心,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对其表现多进行鼓励性评价,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引导他们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客观的认识,激励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

(五)指导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

事实上有很多新生已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因为自己英语基础比较差,又不懂如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在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对新生进行指导,不仅要帮助指导学生树立适合的英语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英语学习计划,而且要引导学生监控和正确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同时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听力、阅读和口语训练等,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并鼓励学生观赏经典的英文电影和学唱英文歌曲,给他们提供一些英语学习网站,达到提高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自己知识面和扩展视野的目的。

作者:习鸿燕 付娜 单位:宜春学院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2]何基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

篇10

一、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对话中的隐喻

1.名词喻 (noun metaphors)

名词喻在英语应用中更容易辨认,理解性更丰富。正如韩礼德在谈论语法隐喻时指出的那样,“隐喻表达方式是所有成人语篇的特点”,而“名词喻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利的方式”。名词喻是由名词构成的隐喻,用A事物来形容B事物,但过程中不会出现like或as的比喻词。例2014年12月六级听力对话Conversation Two第12题中的strings,及例2015年6月六级听力对话Section A第一题中的tongue.

2.动词喻(Verbal metaphor)

顾名思义,动词喻是由动词词义的转义而形成的,主要表现在句子中的主语或宾语与动词之间的逻辑错位。例2014年12月第(三)套六级听力对话Section A第2道题中的dropping。

3.形容词喻(Adjective metaphor)

形容词性的隐喻体现了思维的隐喻性,人们将A类事物的特征表现在B类事物上,因此获得对B类事物的认识。例2014年12月第(二)套六级听力对话Section A第二道题中的asleep。

4.谚语型隐喻(Proverb type metaphor)

在谚语型隐喻中,本体为谚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喻体为谚语的语境意义,喻底为由谚语本体意义和语境意义抽象而来的意义。例2014年6月第(三)套六级听力对话Section A第六道题中的East,west,home’s best。

二、隐喻对英语六级听力理解的作用

学生想要熟练掌握英语六级中出现的隐喻,需要平时积累大量的隐喻现象。在积累隐喻的同时,我们会接触到大量英美人民的文化、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在英语听力过程中会出现大量英语学习者不熟悉的隐喻,但这些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说已经根深蒂固,因为隐喻能力和自己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环境有关系。好比当我们向英美人民说“你像林黛玉一样”,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就会知道这句话含有什么意思,是说你娇弱,体弱多病,多愁善感。但对于没接触过这个隐喻的人来说就并不了解其中的深意。在2014年6月的真题中:

M:Er,so what did you do?

W:Well,I didn’t drink any alcohol or coffee,and I didn’t eat any meat or rich food.I drank a lot of water,and fruit juice,and I ate the meals on the well-being menu.

Q: What did the women do to follow the well-being menu.

A.Took balanced meals with champagne.

B.Ate vegetables and fruit only.

C.Refrained from fish or meat.

D.Avoided eating rich food.

对话中出现了rich food 一词,这是一个形容词隐喻,直译过来是丰富的食物,隐喻意义是油腻的食物。对话中女士说自己不喝酒和咖啡,还不吃油腻的食物,因此我们判断答案为D。在美国,当地人喜欢在饮食上会摄取许多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品,它们将这些食品称之为rich good,即油腻的食品,而不是丰富的食品。

隐喻的关键是理解整个话语的含义。因此,要想真正理解隐喻的含义,就必须把隐喻的理解与应用建立在说话者和听者之间共享要领的基础上。每个人对隐喻的理解因为不同的经历及不同的文化而造成意义的偏差。对隐喻的学习在字典里是找不到的,它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传统习俗中。靠平时积累考试当中的隐喻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应试的需求,平时我们在观看美剧或者电影的时候,可多留意其中运用到的隐喻,并理解隐喻表达的含义。多和英美人民交流,了解国外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当然少不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多讲解一些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无意之间学习到隐喻现象(陈卫娟,2012:75-77)。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研究和讨论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可以给学生多观看一些具有隐喻性代表的电影或电视剧。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对隐喻的理解是否透彻直接影响学生在考试当中对听力理解程度的高低。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当中有着重要地位,我们应该在接触英语的一开始就注意隐喻的重要性,不断地在听力、阅读和写作中积累隐喻,克服对隐喻的恐惧(姚毓琦,2013:179-180)。今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新颖的隐喻,提高隐喻能力,更准确地理解考试中的隐喻意义。

三、结语

隐喻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英语六级的考试当中隐喻不可缺少,在英语听力中出现隐喻,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听力理解的难度,但是在学习隐喻的过程中扩大了学生英语文化视野。隐喻的应用作为英语六级考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见隐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隐喻知识提高隐喻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困惑,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和应试水平。

参考文献:

篇11

一、调研背景

江苏大学大学生创业基地正式开放,让许多大学生创业梦想得以变成现实。学校不仅向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还配了办公桌、电脑,此外还定期请专家提供创业指导。消息传出后吸引了一大批创业团队报名,经过专家对“创业申报书、现场问辩、公司运营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创业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最终确定了王磊杰同学创建的“思远科技有限公司”等14个项目首批成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

目前,江苏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第二批申请入驻工作已经全面启动,除在校园内人流密集处摆放展板宣传外,校团委网站上也登有相关信息,江苏大学还发动各个学院组建、推荐创业团队入驻。

有创业基地的一步步扩大,可以看出学校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视,同时也给江大的学生,不管是想创业的还是不想创业的,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项目就是着眼于江大学生感觉到的创业孵化基地带来的影响所做的研究。

二、调研方法

项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为指导,在江苏大学范围内,对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展开抽样调查(随机抽样为主,典型抽样为辅),以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实践进行调查、收集信息(主要是已经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学生和未入驻的大学生两个群体提供的信息);获得足够有效信息后,采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并且建立相应的模型,探求数据背后的规律与启示。

1技术路线:

2实验方案:

与技术路线所展示的一样,显示设计问卷,然后组织人员进行问卷,两次调查之后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整组人员完成调查报告。

三、创业孵化基地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实际操作中对调查人数进行了修改,选取了200份江大学生所做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江大学生对于进军创业孵化基地所需要基本的能力素养有一定的见解。对于最重要的素养,认为是有责任感的占356%,认为是敬业精神的占158%,认为是开拓精神的占314%,认为是好奇心的占75%,认为是冒险进取的占97%。

在学生认为进军创业孵化基地的最大困难的问题上,有516%的学生认为缺乏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有170%的学生认为缺乏环境氛围,有78%的学生认为缺乏创新实践活动。学生们对于创业障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概念的认识,根据调查:有527%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就是开创一份事业;有185%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就是开办一个企业(公司);有150%调查对象认为创业是开发一项前沿科技。

很多的同学选择毕业后继续创业,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热情。在孵化基地的创业经验也给他们很大的信心,他们都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创业创造属于他们的一片天。

创业孵化基地的成功建设,也让很多的同学跃跃欲试,他们都有一颗创业的梦。正好我们发现学校对于创业孵化项目很支持,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零负担”的创业平台——创业孵化基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享受到“四免”:免费场地、免费办公设施、免费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免费创业培训。这就很大的节省了成本和时间。并且江苏大学正在和京口区高创中心、第一楼街步行街管委会进行协商,把逐渐成熟的团队从学校推向地方继续孵化,等到孵化成熟后可以成功地走向市场,这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大的契机。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我们得到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第一:对于学校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重要的是加紧学生创业基本素养的培养。而这其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这四个字也许是最平常最易懂的管理概念了,但由于大学生这一特定创业群体,一般为年龄在25岁以下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会与人生经验都不足,而且处于热血沸腾的感情阶段,个性化、自信力等都较强,所以在团队组建、团队分工、团队规则制度等诸多体现“人与人合作”的工作中,大学生创业者往往会出现“一人是龙、二人是虫”的情形。纵观当前时展趋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任何创业者想依靠单打独斗而胜利的可能性已降得很低。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以已为主、刚愎自用等不利于合作创业的情形。所以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学校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概念的学习。只有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创业,才会知道如何正确的进行创业计划。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创业者在企业定位、战略策划、产权关系、市场营销、生产组织、团队组建、财务体系等一系列领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学生有了好的项目或想法,只是代表“创业的路”刚跨出了一步,而在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者中,认为凭一个好的想法与创意就代表一定能创业成功观念的人也不少,而在创业准备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不充分或根本就没有思考对策与设计好退出机制,对来自各方面的反面因素浑然不知,而导致一开始便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使创业者还没有走出多远,即以失败告终。所以创业者不是全才,但要着眼于全才。

第三:作为创业者,要充分利用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人脉,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为自己的创业梦插上翅膀。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自己能力强比自己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希望每一位有创业梦的同学都可以把握住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继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英语学习;多媒体

Key word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English learning;multi-media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175-03

0 引言

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欧美近几十年的热门研究课题。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最富有成果的是Kress & van Leeuwen(2001)的著作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在此书中,他们不仅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还探讨了多种模态有规则地表达意义的现象,而且提出了多模态环境下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设计方案和应用原则(Kress et al.,2001)[1]。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1996)开辟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先河,且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y)和多模态意义是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此后,有关多模态与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3]。

而国内学者在引进国外的理论后,最早研究多模态与外语教学关系的是顾曰国和胡壮麟,顾曰国(2007)区分了多媒体学习和多模态学习两个概念,设想通过多媒体实现多模态学习的论断,并构建了角色建模语言(Agent-based Modeling Language,AML)来剖析两种学习模型[4];胡壮麟(2007)通过对PPT演示竞赛的23个参赛作品进行分析,认为PPT是当今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5];朱永生(2007)对多模态话语的产生、多模态话语的定义、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性质和理论基础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述[6];同时朱永生(2008)还探讨了多模态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7];张德禄(2009a)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研究提供理论框架[8]。

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是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结合了社会符号学和话语分析,因而也被称为批评性社会符号学(critical social semiotics)[10],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20世纪90年代,该理论由Kress 和 Van Leeuwen (2001)提出,他们接受了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势的观点,认为语言之外的其它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不同的符号模态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20世纪末开始,国际语言学界兴起了多模态话语研究(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的浪潮[11]。”自此,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运而生,指的是应用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知通道辅之以声音、图片、动作等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随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深入研究,学者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研究。而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学习情况反映出的学习模式是否应该改变?

②传统教学模式是否应该向多模态化教学方式转变?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云南师范大学2013、2014、2015、2016级本科生和2014、2015、2016级研究生。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针对多模态化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

2.2 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即采用问卷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自身学习的需求来促成对多模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一,设计问卷。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在当今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及目标需求的问卷,问卷设计基于Kress 和 Van Leeuwen(2001)提出话语分析理论。问卷采取半封闭式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共涉及四个方面: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方式、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其中,第一部分为学习者基本信息,即1-5题。第二部分多选题1-12涉及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方式。第三部分量表题中,1-15题为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动机,16-20为学习者的学习模式。问题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5份,回收率为95%。第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研究者采用SPSS18.0对文件调查数进行分析,得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朝着多模态化教学方式转变。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大学英语学习情况和学习模式调查研究。

从表1可知,英语学习态度方面,只有近50%的学生明确喜欢学习英语,而近30%的人则是模棱两可的,原因可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未完全融入课堂氛围。改进的措施有,在多模态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多融入网络、PPT和多媒体等技术,创造属于自己独有的符号资源,为学生的思考留足空间,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响应教师的课堂活动,督促自己去理解教师的符号用语,促进整个课堂的良性互动。

表2阐明了学生课后使用英语交流的情况都超过50%,情况较好,但研究生所占57.4%>53%(本科生)说明课后研究生使用英语的情况较本科生多,原因可能是研究生对教师课堂符号资源的理解较为透彻,而本科生则有可能还局限于应付各类的英语考试。因此,在多模态教学观下,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学生也应该紧跟教师步伐,在课堂对符号资源的识解过程中,尽量去创设自己的符号资源,最终促进个人语言的学习。

表3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超过30%的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可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对其影响之大,另外研究生在为工作或深造方面所占40.5%>32.7%(本科生所占比重),说明研究生在工作或深造的意向方面较本科生更强烈。但仍然存在问题,多模态化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观念都应该有所变化,教师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资源,学生应该善于利用,促进自身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由表4可知,在大学英语三级、四级;英语专业四级方面相差不是很大。相差^大的是雅思、托福和托业这三个考试,其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且三种考试,需要学生不仅仅学习课堂上的语言知识,且还要注重提高整体英语能力,并充分利用多模态化教学给予的途径和方式。

本科生和研究生日常生活中有遇到的困难,大都相似,最主要的还是词汇贫言组织和胆怯心理,究其原因,可能是课堂上学生练习口语及用英语交流的时间较少,没能够真正的锻炼自交际能力,交际技巧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学生在多模态化教学的指引下,去锻炼交际能力和多元识读能力,最终让自己能够在日常交际中游刃有余。

4 结语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处理,总结出以下两点:第一,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因而需要通过教师的多模态化教学来改变学生的认知,充分意识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模态化教学模式间的差异,能够让教师在设计课堂时选择多种模态,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各种模态的理解过程。因而多模态化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也会受益于多模态化教学,因此学习模式的改变就必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Kress, G.&T.van Leeuwen.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London:Arnold,2001.

[2]Kress, G., C.Jewitt, J. Osborne & C. Tsatsarelis.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 Rhetorics of the Science Classroom[M].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2001.

[3]新伦敦小组.多元读写教学:设计社会未来[J].哈佛教育评论,1996(66):60-92.

[4]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2.

[5]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6]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7]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9]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