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0 18:02: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后进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于学科的基础与工具性,及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可见,研究数学后进生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常抓不懈的大课题。
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六年多了,尽管《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数学后进生并没有减少。我所在的学校,近几年来数学成绩60分以下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很多教师都抱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要想改变这种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后进生的转化是关键性问题。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异质性给学困生的鉴别、诊断、干预带来很大的模糊性。为了对诺大的学困生异质群体进行准确诊断和干预,使研究更具科学性,我们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划分成若干同质的四类亚群体。同时,由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复杂性,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许多工作是教师无能为力的、爱莫能助的,如父母离异,应试教育等等,但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起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应着重从教师教育方面来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聘请几位实验教师建立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他们的工作范围
(二)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指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差,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作业常常完不成或出错较多,数学测验成绩经常处于落后地位的智力正常的学生。(有智力障碍的学生不在研究范围内)
(三)确定被研究对象
确定我校实验中学,乡镇农村中学冲脉中学,东泉二中三所学校共70名数学学困生、及其家长和部分老师作为研究对象,也包括小学的30位数学老师。
(四)理论学习与研究
我们小组认真学习了布卢姆动态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既承认由于差异而出现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又相信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的互相补偿性。充分认识学习困难学生与其他同龄学生一样所具有的人格的独立性和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脱困。这些理论对实验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潜能起到了积极的用。另外,课题组成员采取分工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了《新课程下数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何小亚著),《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张丽丽主编),《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王晓春著),柳城县《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研究论文集》(1997年),以及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学困生的研究问题。通过学习和研究,实验教师对数学学困生可以转化的观点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识,研究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五)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的方法
(1)本课题采取同伴合作式的行动研究。参与研究的主体是本校初中数学教师,他们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的对象。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
①文献法:学习有关理论和文献。课题组成员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工查阅国内外数学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有关文献,学习有关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著作。
②访谈法:抽取几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后进生谈话,收集信息。
③实物分析法:如抽查后进生各个阶段的数学试卷和作业进行分析。
④问卷调查。
⑤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
(六)对数学学困生的分类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上海市教课所《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经验,对数学学困生这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以能力和个性特征两个维度表征个体的心理特点,划分成若干同质的四类亚群体,使每一类别最大限度地同质化,最低限度地异质化。
类型 能力与个性特点
Ⅰ.暂时性困难 能力没有偏常,观察力中上水平;个性特征指标均在中上水平
Ⅱ.能力型困难 思维、言语、数理、空间能力低;个性特征指标为中等水平,坚持性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Ⅲ.动力型困难 能力基本没有偏常;个性特征指标水平基本偏低(包括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焦虑水平偏高
Ⅳ.整体型困难 思维、言语、数理能力低;动机、意志等水平低
1、暂时性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能力和个性特征没有偏常,但他们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他们的学习困难往往由于个人得了疾病、家庭的变故(如父母闹离婚、生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社会不良影响(如网瘾),交友出现问题(早恋或哥们义气)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是: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缺乏主动、兴奋的感情投入。疲劳、懒散,有的表现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心理状态不稳,闹情绪或消沉。这部分学困生比较复杂,在学习困难方面表现为阶段性或局部性的较多,还需教师作进一步亚类分析,根据不同亚类特点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相对地说,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工作做得及时比较容易转变,如果错失时机,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继续加重,而成为稳定性学习困难。
2、能力型困难学生
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表现为:理解慢,学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的迁移题、综合运用题就难以应付,缺乏去粗取精,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运用知识。但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如果教育者对这些学生嫌弃或一味训斥惩罚,不去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和技能障碍,不去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甚至把他们的学习困难归之为学习态度、动机,效果会适得其反。
3、动力型困难学生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教育上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其学习动机是对这类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4、整体型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的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水平低,大多是由于小学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类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但这类学生学习困难程度比较严重,教育上,除了改善课堂教学,还必须摸清他们的知识起点和障碍点,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和目标,针对其知识与技能薄弱之处予以强化训练,这类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常规的教学计划,内容与他们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个别补救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教学策略。
以上四种类型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变化的。类型内部的同质和类与类之间的异质只具有相对意义。在一定条件下,暂时性困难会变为稳定性困难,局部型困难会变成整体型困难,反之亦然,就整体型困难学生来说,追溯他们的学习历史不是一下子什么都差的,而是有一个变化的起点和过程。
一、引言
当前,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应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只有初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才能达到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学生也才能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地进行化学实验。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技能有助于贯彻与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考查。初中化学的教学在实验方面作为了主要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理解和体验化学理论与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探究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二、加强初中生化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措施
首先,提高师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增强其创新能力与操作技能。初中的化学实验要依据当地的教学资源与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并且提高师生对化学实验的关注与重视,尽可能地按照化学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整个过程,教师要进行规范地演示操作,而学生也要进行亲手操作,增强化学实验的切身体会。对于一些学生操作技能差,不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的问题,化学教师要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以提高个别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与科学性,纠正不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比如: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正确方法进行一定浓度溶液的配置、过滤操作、容量瓶的正确读数等。要让学生看到,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后,学生的化学成绩有了明显的上升,真正地使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有了提高,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的操作。初中的化学实验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演示操作上面,而要鼓励学生都要参与化学实验的操作,这样能够增强对化学实验的体验,真正理解对化学药品与仪器操作的规范,而不是通过记忆来学习化学实验。另外,在教师指导操作化学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课堂教学组织秩序,要对学生实验小组进行合理分工,让学生之间进行实验操作配合,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地操作实验,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教学,及时发现学生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与解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让学生增强实验操作的自信心与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地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过程中。
最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不能仅仅对教师示范性操作的模仿,还应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教师要对化学实验进行严谨地准备,清晰地展示化学实验流程,对实验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方法,使用仪器和药品的技能,在药品的使用方面,应该懂得根据试剂的状态、性质以及用量的不同,采取不同取用方法和不同倾倒试剂的规则,要求达熟练的程度。同时,对于化学实验达不到预期结果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推断,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加以改进和设计实验操作,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是个挑战与考验,但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规范性与创新性。
三、加强教师对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初中应组织化学实验考查小组,通过随机抽取的方法,并制定实验报告评定要求和操作技能考查细则,学生要进行独立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学生化学实验的考查设置评定考核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操作技能是否达到教学标准与合格标准。对于化学实验考核中反映出的学生实验操作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以便改进化学实验教学。通过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能够促进初中加大对化学实验的投入,完善实验设备,提高师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方式。这种化学实验的考查,有助于改进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技能考查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个体差异,要通过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考查,加强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的能力、化学实验仪器的识别和使用、操作原理,能进行简单实验装置的组装等方面的考查与指导,提高初中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实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化学实验操作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结论
通过对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得出初中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加强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与精神。初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实验环节与技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探讨,并能够设计实验,为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化学教师应重视化学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思考化学实验设计中的程序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以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能够很好实现新课程教学理论的要求,提高了初中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以主体身份进行化学学习与实验,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谈丽明.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学苑教育
[2]刘静.浅谈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
能力、实验能力等,是学生在实验复习之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学生应做到三
个“必须”。
一、必须掌握初中化学基本实验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是验证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探究常见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的重要手段。这些实验,不
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基本知识,而且在一系列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
力和实验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会一般的实验方法。特别是中考所考查的实验内容,无论是实验方法,还
是实验手段,或实验过程,经过对迁移而来的实验要素进行组织加工,就可实现实验考题的解答。因此,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十分重要,在复习中必须认真对待。
在复习时,可采取以下方法:(1)学生对基本实验进行阅读,读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
用品(名称)及实验装置(图),争取有所发现,有所收获。(2)学生通过回忆当时的实验情景和根据自己
对有关实验的认识,对每个实验的现象及结果进行再表述,条件允许的话,要让学生重做一些重要的演示
实验和学生实验,保证学生对每个实验现象都能正确地描述,对每个实验结果都有一个正确的结论。(3
)在复习后期,可对有关的基本实验加以组合,进行综合实验。在组合时,要让学生明确各装置间的连接
方式,实验开始和实验结束时的注意事项等。(4)对每个学生实验,都要让学生再写一次实验报告,特
别要注意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和对问题与讨论的解答。
二、必须强化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必备的化学基本素质之一。在实验复习时,必须对以下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进行强
化训练:(1)了解各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2)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二氧化碳、氢
气与水,碳酸盐与铵盐,会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3)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
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并会写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做好其他化学实验的基础,同时又是中
考化学的必考热点。因此,复习时必须抽出时间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
在复习时,学生应采取如下方法:(1)对常见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及操作原理认真复习,特别要将
仪器图形与实物对照加深印象。(2)要创造条件,结合有关实验对每个实验仪器都要过使用关。(3)可
在临考前观看有关基本技能操作录像,进行巩固。
三、必须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1.注意观察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观察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能力,它是学生观察事物、观察世界的开始。(1)观察课本中的图
表、实验装置图,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2)结合反应原理观察实验现象,不仅要注意实验中最明显的
刺激信号,还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生成物的变化,并通过分析、质疑去认识最本质、最全面的实验现象。
(3)要善于从实验观察中走出来,观察自然、科学、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通过初步的加工思考
,获取最基本的化学知识。
2.注意把握仪器的特征,培养应用能力
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到有些仪器在具体实验中的使用,换一个场合便不知有何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
能把握有关仪器的特征。例如,玻璃棒的特征有:(1)搅拌,使有关物质均匀。(2)引流,防止液体洒
漏。(3)承载溶液,蘸取少量液体。把握了这些特征,就能很好地理解玻璃棒在配制溶液、溶液蒸发、
过滤、测定溶液酸碱性等实验中的应用。
3.以教材为本,培养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
(1)练好基本功,认真复习实验原理迁移的信息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2)
进行实验原理迁移的尝试,即让学生有选择地做一些实验题,学会迁移的方法,积累迁移经验。(3)在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中,要以物质性质的验证为目的,进行实验原理,特别是基本操作原理的训练。
4.扎实复习,注重实效,培养实验选择能力
(1)复习到位。无论是实验基本技能,还是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
药品使用到实验注意事项,包括装置连接、气流方向,都要复习到位,明确道理。(2)要让学生多思多
想,多问为什么。这样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提高实验选择能力。(3)安排学生做一定量的以训
练实验选择能力为目的的实验题,通过训练,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早补差补缺。
总之,化学实验复习是中考化学复习的重要过程。教师要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使其适应将
关键词: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素养指的是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当中包括很多方面内容,我们将那些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内容称之为核心素养。作为实验素养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最终教学的成败。初三阶段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实验题在中考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显得更为艰巨。
一、化学实验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素养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它具有一定的先天性,比如男生和女生在思维方式上明显存在差异,但是更多时候,素养是通过后天训练和培养出来的。正所谓“笨鸟先飞”,即便是一个操作能力非常差的学生,经过一百次训练,他的动作操作能力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只不过因为先天认识习惯和接受能力差异,每个学生这种提高的程度存在一些差异。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实验核心素养的培养大致可以通过三个基本步骤形成: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这三个部分侧重点各有不同,接下来,就以九年级上册“燃烧的条件”实验为例,具体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二、培养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实验计划: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往往学生遭遇的问题在于“万事开头难”。计划是实验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是化学实验核心素养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众所周知,新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入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经验,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理所应当尝试自主探究活动。这至少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验题目是什么,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实验需要哪些化学仪器。例如“燃烧的条件”一节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计划阶段应当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准备酒精灯、蜡烛、火柴、小水桶、镊子、铁架台、小石块、纸条、木条、玻璃杯等实验仪器。
虽然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加上化学又是一门刚刚接触的学科,因此,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他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出现问题,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帮助学生解决,谈何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者,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让学生掌握多种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例如,上网查询资料、图书馆查询资料、翻阅教材等,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提示,否则培养核心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自主探究能力也不会提高。
(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操作是实验教学的精华所在,动手实践能力是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关键词。在开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五官,按照实验流程一步步进行操作。有时,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最终实验的失败。学生动手安装仪器、取用化学药品、推进实验进程,会发现很多化学现象。例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沉淀物的产生、气泡的产生、温度计水银柱的变化等。如果实验操作不规范,比如操作失误、气密性不严、线路接错、数据偏差等,都不会产生相应实验现象。为了保证成功完成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必然会仔细参与每一过程,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细心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去动手。而不是一味地演示实验,让学生“隔岸观火”。“燃烧的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在用酒精灯加热空纸盒环节没有控制好水量,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流程,再试一次,第二次果然成功。这一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加深对“燃烧”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操作
能力。
(三)实验报告: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实验报告是实验计划、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用化学术语进行表达的文本形式,这一阶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非常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基本情况有条不紊地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同时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逻辑顺畅,让人一目了然。
有关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属于一个新课题,各位化学教学工作者都积极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但是教师应当注意,鉴于这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在达成共识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争议。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理论行之有效地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课堂,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抉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83-02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大量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化学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把人类已有的化学知识,通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认识过程,并进一步转化为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节成功的实验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由于化学实验变化多端,既能出人意料,又能引人入胜,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急功近利,只追求学生考试中的高分数,这些教师觉得做实验费时又费力,所以忽略实验,随意把学生实验变成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干脆照着课本讲实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样使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的启蒙阶段,就失去了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机会,从而觉得化学枯燥难学、化学课单调乏味,这也是学生不爱学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教出的学生,考试成绩也可能不低,但是他们失去了探究化学的兴趣,更没有终身从事化学研究的动机,其负面作用是很大的。
一、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实验,尤其是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操作中来,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化学实验,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以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做中求知,在做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化学学习,培养化学科学素养。
二、化学实验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相互讨论分析,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方法。初中化学实验课,特别重视学生的合作互助过程,许多实验仅靠个别学生单枪匹马是完不成的,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验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调节,特别是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要作适当的评价。教师可综合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煤气中毒、温室效应等),运用刚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经过讨论,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了所学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调控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精神。
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因为大多数的实验都需要学生自己亲手去操作,这种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化学实验课给学生创造了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而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他们主动的通过查阅课本、询问老师、与同学探讨甚至借助互联网等手段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通过自我学习顺利完成实验后,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是强烈的,这种强烈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讨、去实验。这样潜移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四、实验课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利于学生发现新的自然现象,探索或验证新的自然规律,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通过教师在教学中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学生会循序渐进的学习到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这就要求在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时,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有所创造。每次实验结束,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整洁,可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实验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以实验为契机激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演示实验,以鲜明的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充分发挥好实验课的作用,促进学生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选好、做好实验,借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索研究的功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化学实验可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初中学生都喜动、好看、接受新生事物快等特点,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就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化学教学,这是培养初中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态度、规范操作(这包括遵守实验室规则、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能力。以此来保证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生探究实验的动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演示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而且可以培养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用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时,笔者先是让学生熟悉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过程,结合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作用。当然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要不时的对学生动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激励性的评价语,以此来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探究兴趣。要注意教学的主题是学生,所以在化学实验中要尽量让学生尽量多的参与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迸发出学习激情,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二、化学实验适当增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学生兴趣得以发展到思维的能动性的开发,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一些实验来进行教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课时,笔者认为这个实验原材料易得,实验过程简单易做,并且反应的现看得见、摸得着,不但能让学生懂得能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而且利于随时想到实验的过程而掌握规律,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脑中形成更系统化深刻化的印象。三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借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兴趣来带动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探究。
三、化学实验过程适当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1.引言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素质,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但是,许多初中学校只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且这些化学知识大多是课程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或技能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知识都是预设的,都是绝对正确且不变的,都是需要强制性记忆的。师生们重视的是实验的结果或结论,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在于获得并记住这些结论,而对实验过程的探索,反而不太引起注意,至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的教学和培养,在实验中则更少涉及。所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2.1经费和硬件设备不足。调查显示,无论城镇中学还是农村中学,虽然实验教学的外部条件已有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经费的投入和硬件建设还远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有些学校(甚至城镇中学)实验教学的外部条件还较差,缺少相应的仪器设备,很少进行实验。
2.2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差。首先,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在抱有强烈好奇心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如果这时引导不当,分组实验时学生进入实验室就不敢做实验,并逃避实验。其次,如果学生掌握不好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做实验时操作不规范,实验现象就不明显且容易发生危险。现在高中生甚至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做实验的能力偏差,这跟初中没有打好基础不无关系。
2.3化学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调查统计显示,初中化学教师学历结构偏低,年龄结构欠合理,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其具体情况有三,其一,有些化学老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其二,不少化学老师和实验员实验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动作不协调,对实验整体驾驭不够。其三,一些化学老师对化学分组实验指导不力,心中无数,顾此失彼。
2.4学生对实验缺乏良好的科学态度。有些学生在做实验遇到“异常”现象时,不是本着科学的老老实实的态度去查寻复合异常的原因,而是以先入为主的知识经验或机械地以书中给出的结论为依据来处理;有的学生在实验遇到挫折时就慌了神;有的做实验时间长了就浮躁,有不耐烦的举动;有的学生不珍惜药品和实验仪器,对损坏仪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实验结束也不整理实验台……以上种种对实验的不良态度较为普遍。
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改革策略
3.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假如学生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肯定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利用情景教学,使学生把“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例如,在介绍CO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录像:桂林的七星岩和芦笛岩的岩洞。学生肯定会被这人间仙境所吸引。然后问学生,这位雕琢美景的能工巧匠是谁?学生一定浮想联翩。最后揭开谜底:原来是二氧化碳。学生可能不相信,这时再引出实验:Ca(OH)―CaCO―Ca(HCO)的相互转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会高涨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激发创造性思维。
3.2拓宽经费来源,建好实验室。在发挥政府办学主渠道的基础上,各部门和学校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办学。经济效益较好的厂、矿企业及单位、个人捐资助学、主动投资,学校也应自己动手、勤工俭学、积累资金,用各种方法积极筹措,以弥补教育经费的紧缺,建好所需的实验室。
3.3搞好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使初中化学老师和实验人员更好地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修技能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议市教委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在思想认识上切实提高在职人员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和操作、指导能力,并且通过考试、考核、发证、持证上岗或竞争上岗等办法以确保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
3.4精心设计实验。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无论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为主体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的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我们应在赞叹司马光砸缸的思维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而且要创造情景让学生设计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能从外部的实验操作转化为对化学知识的内化。由情景的精心设置达到对学习目标的实现。如:在稀盐酸中存在HO、Cl、H,请设计实验来证明:在稀盐酸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的是哪种粒子?类似的还有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你能设计几种实验鉴别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等等。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利用已有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潜力得到开发。
3.5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自主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新课标以“通过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术语对实验提出要求,强调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性。但新课标没有界定哪些是演示实验,哪些是学生实验,这样处理可让实验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为科学探究活动的选择提供宽松的条件。教师要认真掌握新课标思想,精心设计教材中的有关实验,以学生发展为本,尽可能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严防流于形式的“看实验”或“黑板上做实验”。例如,讲授钠的化学性质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我引导学生设计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并自主完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铁钉表面覆盖有红色的物质?这红色物质是什么?”讨论探究得出结论之后,我又设疑:“钠比铁更活泼,如果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是否一样呢?”让学生带着疑惑和好奇自己动手做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通过观察,学生惊奇地发现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不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1)钠浮在硫酸铜溶液的液面上,熔化成小球不断向四周运动,并发出响声,小球逐渐变小,直至消失;2)溶液中出现淡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铜析出;3)反应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有烫热的感觉。学生通过设疑―实验―观察―得出结论,体验了实验的探究过程,产生了认知冲突,建构了知识结构。
3.6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留出3分钟―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7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激活创造性思维。传统的化学实验是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需“照章行事”,这样学生往往会失去对实验的“神秘感”和探究欲望,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积极创设情境,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究,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立性。
4.结语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教师明确实验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化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春萍,丁建强.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内蒙古石油化,2009,(14).
[2]李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VOL1,(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190-01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选好、做好实验,借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索研究的功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化学实验可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的动力
初中学生都喜动、好看、接受新生事物快等特点,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就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化学教学,这是培养初中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态度、规范操作(这包括遵守实验室规则、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能力。以此来保证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生探究实验的动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演示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而且可以培养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用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时,笔者先是让学生熟悉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过程,结合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作用。当然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要不时的对学生动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激励性的评价语,以此来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探究兴趣。要注意教学的主题是学生,所以在化学实验中要尽量让学生尽量多的参与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迸发出学习激情,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二、化学实验适当增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学生兴趣得以发展到思维的能动性的开发,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一些实验来进行教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课时,笔者认为这个实验原材料易得,实验过程简单易做,并且反应的现看得见、摸得着,不但能让学生懂得能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而且利于随时想到实验的过程而掌握规律,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脑中形成更系统化深刻化的印象。三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借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兴趣来带动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探究。
三、化学实验过程适当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2011年9月,本课题被立为虹口区区级课题。从课题批准立项到现在历时一年,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探究“初中思想品德基于学案的问题化学习的实施与研究,从总体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都有所提高”为目标,全力投入了这一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指导、实施等工作。2012年9月,本课题顺利结题,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探究出有针对性的、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教学的创新者的相关策略。现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成果等报告如下。
一、研究目标
第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态度能够进行有效地矫正,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第二,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一支能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三,通过本课题研究,达成师生共同承担教学的任务。两者和谐合作、互利双赢、相得益彰。
第四,形成校本教材。
二、研究方法
1.情报研究法
资料查阅、整理。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
了解目前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3.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
4.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再通过座谈、听课、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
5.案例研究法
一是研究教师个人教学行为案例,二是研究一些能够体现师生协作的教学行为改进的课例,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
三、研究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11.9~2011.10)
(1)收集、准备相关文献资料,加强教科研的学习,参加相关的课题培训会。
(2)了解学生的状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构建课题目标与确立课题内容,确立了《初中思想品德基于学案的问题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的设计、论证,制定了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11~2011.12)
本阶段实施课题研究。在研究中,阅读相关的教学论著,并把相关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与课改实践结合起来,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注意经验积累,撰写有价值的文章;经常交流探讨实际问题;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认真提炼,完善课题方案,将课题研究理论系统化,操作规范化,初步形成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总结阶段(2012.1~2012.8)
(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实验数据,汇编研究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内容
1.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
我们以问卷形式,对本校13个班级、400个学生做了调查,以“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喜好”一题为例:选择“老师讲,学生听”(31%);“学生讲,老师听”(2%);“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讨论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分析”(9%);“老师从不说教,而是围绕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在探讨中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15%);“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允许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老师面对学生的困惑不是含糊其辞,而是能够从正面解答学生的问题”(18%),“老师知识丰富,讲述从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能够结合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和生活中的相关事例,有趣地讲述分析,把道理分析得通俗易懂”(25%)。
从中不难看到:学生一方面对目前的教学有较大意见,另一方面又留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性,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离开老师不知怎么学习,无所适从。
2.通过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初中化学具有课时多、任务重和时间紧的特点,实验教学又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浅谈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探讨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探讨了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一、探讨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通过给学生提供能够体验实践与感悟问题的真实情境,以任务为中心进行学习,以完成任务的结果来检验与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从而改善学生学习状态,促使其自主构建集探究、思考、解决等为一体的学习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
2.原则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驱动教学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趣味性的原则,也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的根本原则。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确保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就当前来看,初中生主要是“95后”甚至“00后”,不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因而,在任务教学法应用时,需要创设的情境必须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及认知特点相结合,尽可能地安排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促使其在学习方面形成自驱力,从而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常情况下,通过任务教学法的应用将整个教学任务分为若干个小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一项小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更好地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与实验教学内容相符的原则,即任务学习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相符,在注重学生掌握一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尽可能确保其行之有效的原则,这是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加上敏锐的洞察力,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案,在制订方案时应从浅到深、由表及里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任务教学法应用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提升,从而使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二、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除了应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将任务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之中,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因而,必须以完成任务作为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2)始终坚持新课改发展理念,将教师从传统的主体地位转移到主导地位上来,做好实验过程中的引导者,确保整个教学过程不偏离“任务”这条主线,将传统应试教育下的直接传递知识变成间接地传递知识,经过驱动任务的设计、设计策略的实施、任务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从而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内在力,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困境中解脱出来,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得出的答案极大地体现了驱动教学的重要性。(3)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地位转换到主体地位上来,将实验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其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下认真学习,全面投入任务解决的过程之中,加上学生结合问题自觉地分析和解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自主学习的过程,又是知识不断迁移的过程,在遇到难题时,还可与教师、同学探讨,这一过程又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笔者曾进行“粗盐提纯”这一实验,就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趣味性的引入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主线,并将此项教学任务分成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了解氯化钠的来源与主要成分,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完成任务。
子任务二: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杂质的实验操作,笔者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过滤、蒸发等相关步骤的操作。
子任务三:除去粗盐内可溶性杂质,这个过程涉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介绍,所以细心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154-0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方式,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化学实验一样非常重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既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初中阶段化学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对于新时期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充分利用实验的本身优势,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化学教学重在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可以把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很直观的表现在同学面前,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实,初中阶段化学课程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各种化学反应,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欲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比如学习酸碱滴定反应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无色的氢氧化钠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朵小花。然后喷上无色的酚酞试液,就能看到一朵红色的小花跃然纸上。又比如学习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这部分知识前,教师可以先设计实验。魔棒点灯;在学习酒精与水相关内容前,先设计。烧不坏的手帕等神奇的实验。实验做完后,所有学生的眼里充满了好奇。然后教师再引出下面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都会被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看到如此神奇的反应,自然也会产生动手操作的兴趣。然后教师通过演示和学生动手相结合,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在给学生讲解一下在时间生产中的用途,学生就会进一步的感觉知识在生活中有了平台,学习兴趣会进一步提高。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主动地实验,去探索,去获得成功。
2 合理开展化学实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不容否认,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新时期,作为初中阶段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实验课堂契机,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强调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往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逐步走上正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实现初中化学实验的高效教学,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亲自动手实践,并大胆探究,而不是教师演示,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或者干脆用多媒体体实验那些不负责任的做法就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践踏,剥夺了学生的自,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变成缺乏动手能力的高分低能儿。自主为主合作为辅共同开展教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协作、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在实验课上遵照自主、自觉、自律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协作。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协助的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验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是指在开放的化学问题情境下,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尝试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即使有再多的创新意识也不能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化学探究活动。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实验兴趣,不断的发展探究精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