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7 16:58: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写工程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建设的项目比较多,施工的路线比较长,因此在管理中就可能造成机构不健全或者是管理人员自身出现了管理不当的状况。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容易造成工程机械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产生脱节的现象,使机械管理中责任不明确,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管理的制度中,由于没有相关标准、规定进行约束,使得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不完善。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公路工程机械管理工作的混乱。
(二)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当前在公路施工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项目部制度。但是在建设中由于项目部不能长期的存在,这就造成了在工程机械设备中的责任制度与管理出现了差错。在建设中项目主要注重的是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这就对机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外界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机械设备出现了不合理的使用现象,在工程施工前期的规划以及准备工作出现了漏洞,在工程机械设备在购置、调度以及分配环节中出现了问题。具体为:在机械设备的购置中,由于缺乏对机械功能的全面认识,使得采购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另外在工程机械设备的调度中,由于大多数机械设备都是处于保养缺乏的状态中,其工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使施工工程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三)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不规范
公路工程在施工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机械设备中,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造成机械设备出现大量的故障,由于技术人员的操作不当使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的缩短,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严重的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的进度,造成固定资产在无形中流失。另外由于此类不规范的操作,很有可能造成操作人员自身人生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不仅影响了施工的整体进度,还大大的降低了集体在施工中的竞争力。
(四)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中出现的问题
施工中由于在观念上存在着失误,这就导致了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与维修制度受到了影响,增加了故障的发生率。在公路施工中由于工程量比较大,并且施工的进度长,容易出现机械设备在病态中继续工作,为了加快施工的进度,不能及时的进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这种无形的损失,就使得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受到了影响,并且会提前报废。
二、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调度
公路工程施工中其调度计划主要是针对路面实施的,在设计中采用的结构是: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在路面基层中采用的是水泥稳定碎石。在实行调度计划中,为了增强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保障机械设备的管理,这就需要在技术中加强标准规范,对于施工中遇到了难以保持连续作业的,需要进行流水作业,这样来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减少面层停工的次数,保持在施工中连续作业。在无间断的施工中,施工建设单位可以将人力和机械资源投入到其他的工序中去,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施工建设的成本。
三、改进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注重对机械设备的整体管理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工程方案或者是工程机械设备,由于在功能以及种类中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施工中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严格的按照招投标制度与项目建设制度来逐渐的完善,在施工中成立专门的机械负责单位,保障机械设备的购置与调度,做到集中管理,统一分配,在施工中根据具体的需要合理的分配,这样就使得机械设备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
(二)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机械管理
对机械的操作需要施工操作人员根据操作流程以及机械的使用说明来对照进行,针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具体的分析,及时的辨别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避免出现超负荷运转,影响其使用的寿命。另外在施工中需要对频繁使用或者是故障率高的设备加强维修和保养,做好跟踪管理,减少事后修理,在预防中加强管理。这样就提高了施工的进度。
(三)完善机械设备维修制度
工程机械设备在使用中由于出现了保养以及维修不及时,造成了提早报废的现象,因此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中就需要加强保养工作,在保养维修工作中就需要管理人员记录好设备的使用状况,做好定期的检查,在使用中保持设备的各个部件能够正常的运作,因此就需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加强其使用寿命。
(四)注重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这样就能够大大的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施工的质量。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机械设备工作原理、结构形式以及操作规范等环节的学习,并且针对一些常见的故障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具体的了解。这样就为保证正常的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避免在施工中一些机械出现“带病工作”而影响工程的进度。
1.2旧机械装备落后,盲目购置新机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现有的机械设备过于陈旧,并且已经进入老化阶段,在大型项目投标和施工组织方面,进一步对施工企业构成影响和制约,同时影响了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需要购置一批先进的机械设备,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有些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机械设备发展使用规划和购置方案,进而出现所购设备与实际的施工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
1.3设备的维修手段过于落后,维修不及时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机械设备的维修。通常,机械设备的作业环境较为恶劣,这会增加机械设备的磨损程度。而机械设备在使用后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修理,这就会加剧机械设备的磨损。设备维修不但需要人员配备充足,还需技术水平到位,还要有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精神。当前的维修工作中,为了减轻工作负担,很多维修人员采用以换代修的工作方式,或者互相推卸责任。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未能早期发觉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进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并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筑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实行定岗定人,并根据实际需求,依据法律规定,制定一套操作性强、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好机械设备台帐、技术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对机械设备实行跟踪管理和科学有效的管理。要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与机构,定员定岗,每个人负责一个岗位的任务,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从而使得设备管理体系全面且综合,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能与责任明确,充分调动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这就为完善设备管理机制奠定了组织基础。其次,要加强设备的统筹管理工作,就要从设备统计制度抓起,除了对各个设备详加备案之外,更要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养护。最后,实行相关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制,以检查与监督各岗位的任务完成情况。
2.2落实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特征,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制定年检、半年检、月检制度,对并记录情况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减小机械设备的故障率。为了防止设备出现故障,除了定期检查外,还要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工作。技术人员要按照保养计划和保养说明书执行保养工作,并按制定的制度填写设备保养及运转情况。
2.3加大对设备投入力度,适时更新换代建筑企业应加大对设备的投入力度,不仅要购置一些先进的设备,还要对一些老旧设备进行高科技的改造加工,使机械设备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力量,并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当资金投入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内外融资的手段加强对设备的投入力度。
2.4在合理时间内保养、维修机械设备对于机械设备来说,同样存在生命周期。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的养护,必然会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械设备的应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对机械进行及时地维护和保养。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条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管。对于检修人员来说,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严格遵守设备检修规定和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机械设备稳定运行。
2.5将经济管理与机械资产进行有效结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需要将经济管理与机械资产进行有效结合,对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有效调整资产结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考虑经费的投入规模、使用价值等因素,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相关的法律标准进行出让,回收资金,进而为购置新的机械设备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可以全面改造一些薄弱的机械技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性能。此外,需要采取措施,对工程机械设备做好前期的管控工作,在机械设备选型方面,需要进行科学分析,对工程机械使用方案进行合理配置,创新工程机械设备的管控方式,对工程机械设备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管控效果。
1、忽视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
公路建设项目部为追求工程进度和节约成本,设备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而忽视了对于设备的保养,对于设备的损坏是难以修复的。它直接影响到机械的使用寿命和正常工作的开展。如果因为不注意机械的保养而发生机器故障,往往维修费用是很高的。此外,如果在工程项目结束后,设备不能按规定进行保养、维护和大修,接着又投入到新的工程项目中去的时候,设备往往不堪重负,出现故障的频率会加快甚至报废,这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施工的进展。
2、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生产管理人员如果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知之甚少,或者是操作手法不熟悉,都会导致机器的管理和保养被大大削弱。
3、制度不完善
缺乏制定规范的制度管理,若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故障等问题的时候,就会影响施工的各项进度。
4、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
机械设备的使用不规范往往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一些施工单位在应用机械设备作业的时候,操作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这部分人对于机械设备使用以及保养知识掌握有限,尤其是短期聘用人员的专业素质更低,为赶效率、抢进度,不能合理的选择分配、利用机械设备,使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甚至出现违章操作等状况,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
二、针对公路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提出的优质建议
1、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确保其工作状况良好
设备保养不当是造成设备故障甚至是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现场管理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机务管理者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驾驶员及操作手每天要坚持按“清洁、紧同、、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法等做好此类例行工作。另外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
2、加强对操作机械设备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还要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只有不断加强对广大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才能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机械设备对综合性能技术要求高,在施工中占重要地位的大型重要设备,应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而对综合性能和技术要求不太高,但使用频率较大的设备,则是交由基层部门来管理,由公司统一监督。如果管理人员自身技术不过关就很难保证机械作业的顺利开展。
3、加强施工中的机械管理水平
项目部要周密安排,依据项目大小、工期要求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避免超载、超吨位运作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对缺口机械应进行租赁,保证公路工程如期进行,机械租赁应做好市场调查,努力降低租赁成本。
1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招投标制和项目部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建设市场发展的产物,项目部属非常设机构,因此决定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1施工设备不配套
工程中标后组建项目部,从各项目部抽调的机械设备大多是技术状态较差,投入新的公路工程难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而一些公路工程所需大型或特殊的设备不到位,设备不配套同样是个棘手的问题。
1.2项目部设备管理短期行为严重
项目部所追求的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效益。对机械的使用自然是越快越好,但由于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重管理,轻使用”的行为直接影响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机械,尤其大型机械,项目部都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而仅由一个项目部承担也不尽合理。
1.3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项目部主要以路桥技术人员组成,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或不是项目部重要组成人员,而生产管理人员作为机械使用管理的门外汉,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可想而知,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往往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2设备管理的措施
2.1积极作好设备的组织工作
项目部成立时应立即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有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各机械技术状态,撤换低劣机械,为公路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摘要: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筑路机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及时保养,视情维修,经济核算,以更好的为公路工程建设服务,取得设备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公路工程设备管理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筑路机械设备管理技术措施经济效益
1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招投标制和项目部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建设市场发展的产物,项目部属非常设机构,因此决定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1施工设备不配套
工程中标后组建项目部,从各项目部抽调的机械设备大多是技术状态较差,投入新的公路工程难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而一些公路工程所需大型或特殊的设备不到位,设备不配套同样是个棘手的问题。
1.2项目部设备管理短期行为严重
项目部所追求的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效益。对机械的使用自然是越快越好,但由于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重管理,轻使用”的行为直接影响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机械,尤其大型机械,项目部都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而仅由一个项目部承担也不尽合理。
1.3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项目部主要以路桥技术人员组成,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或不是项目部重要组成人员,而生产管理人员作为机械使用管理的门外汉,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可想而知,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往往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2设备管理的措施
2.1积极作好设备的组织工作
项目部成立时应立即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有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各机械技术状态,撤换低劣机械,为公路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2.2做好所有设备的查验、保养、调试工作
(1)做好预防性维修。对所有到场的运行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启动检查,并组织机械手对机械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包括三滤检查、加注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机械,应编制合理的检修计划,并立即组织实施。
(2)新购机械要选拔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协同厂方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对机械手实行岗前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后方可上机正常工作。
3施工中的机械管理
(1)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
(2)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又要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
(3)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
(4)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
(5)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公路工程施工。
(6)对缺口机械应进行租赁,保证公路工程如期进行。机械租赁应多做好市场调查,努力降低租赁成本。
4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加强机械设备的成本核算
(1)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实行专款专用,能够有效解决项目部的短期行为。机械维修基金可从各项目部提取,比例可根据项目大小或效益的情况而定;
1.2铁路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间的矛盾问题我国铁路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间存在着矛盾,铁路建设中使用的设备都是比较大型的,在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都是很繁琐复杂的,国家也要投入很大的科研经费,我们在大型设备购买的过程当中也会大批量的投入资金,这样一来,我们对机械的使用寿命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大部分的大型设备可以运转使用几十年,在表面上看我们的设备性价比是非常高的,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设备在使用的初期跟生产力能够很好的保持一个平衡,但是随着科技不断的更新进步,渐渐的原有机械设备的能力已经跟不上施工的要求了,这样就使得铁路工程的整体质量跟不上,不利于我国铁路的长期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机械寿命和实际的经济效益紧密的结合,才能使我国铁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3铁路项目目标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间的矛盾问题铁路的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目标,它的管理方向更具全面性,它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的效率,它所要强调的是项目施工的进度,所以在设备的使用中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机械设备。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质量、是进度、是效益,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带来的工作负担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角度来看是行不通的,当前现状普遍的存在机械设备超额负载,使用的次数太多了,这样的现象使机械设备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我们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它处在项目管理的最边沿,不受施工单位的重视,不抓全面的铁路施工一定会导致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从而影响铁路施工的进度,所以要把铁路项目目标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紧密的结合,两者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小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4我国现有的铁路施工当中所存在的机械设备安全问题我国现如今的铁路施工当中所存在一些机械设备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操作人员工作意识不强烈,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在管理的基础环节没引起一定的重视,因为不受重视,所以对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就很容易出现纰漏,这样的纰漏就变相成为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尤其铁路施工的环境是相对有特殊性的,这就为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大了难度,铁路建设的地点选择都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是选择在山间,很少有在平坦马路上建设的,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好,就对设备的保养和管理产生了很多的不利因素。
2我国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的管理对策
想要增强铁路工程的设备管理需要从多方面来入手,从多方面考虑我国当下的铁路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对我国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具体来说,可以利用下面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我国当下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协调统一铁路项目管理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械设备的管理在铁路施工中,根本得不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两者之间得不到一个完美的共存,所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去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更加的规范和科学化。要在铁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负责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尽力去协调机械设备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使它们之间不再有矛盾生成。而且要对安全施工过程当中的机械设备做好管理计划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正确安全并且稳定的使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接卸设备管理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协调统一铁路项目管理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2.2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的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对大型的机械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因为机械设备的陈旧和老化都会在施工当中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这样的问题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铁路工程的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管理人员绝对不能够疏忽大意,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这些机械设备负责,责任下发到个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就要停止使用,尽快的排除安全隐患。铁路机械设备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熟悉它的安装和使用说明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要对设备的质量安全做细致的检查,在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投入到施工当中进行使用。对铁路机械设备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要马上维修,一定要排除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效益是项目部追求的目标,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工程设备的使用往往是越快越好,甚至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尽管有制度,但是制度不能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对人的制约性就比较弱,会造成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常常被忽视。而操作人员往往只注重使用,而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另外,维修机械设备故障时,存在着维修人员应付差事、责任心不强的现状,这样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比较困难。对于出现的问题操作,与维修人员常常相互推诿,结果不仅增加了维修费用,而且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也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不重视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造成市场竞争力下降,施工效率降低。
部分施工企业由于三角债拖欠、资金匮乏等问题,机械设备长期得不到更新换代,导致设备故障及老化现象严重,部分管理人员不从长远考虑,仅仅注重短期经济效益,不能很好考虑设备的整体性能。更有甚者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继续使用破旧机械和报废机械,这样无疑大大增加了设备故障率和安全风险。
(三)不规范使用机械设备,导致机械设备老化严重。
在某些施工企业的项目部中,机械管理人员的地位往往比较低,有些甚至是短期聘用人员,对作业方法和施工条件都不够重视,使得抢进度和赶工期成为唯一行动准则,造成大多数设备带“病”作业,或超负荷作业,这样就容易出现违章操作,也使得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较为严重。
二、做好工程机械管理维护有效途径的思考
在不断发展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大潮中,企业对筑路机械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必须要依靠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与维护。
(一)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
要按照设备运作的原有规律,对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让设备时时处在完好状态,以方便施工使用。在工程建设服务中,应该尽可能发挥每台设备的最大功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施工。在施工前期的筹建过程,应该首先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划分,定人定岗以及机械种类。
(二)严格落实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为了更科学有效的判断设备的整机性能,设备的“病历卡”则显得尤为重要。对每台设备建立技术档案,能够方便管理相关的设备,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就做好预防工作,即使运行时出现故障,也能够做到及时修复。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往往受到保养水平的影响,所以,应该落实好定期保养制度。技术档案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保养计划、保养记录、修理计划、修理记录、交接班记录等,完备的技术档案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驾驭设备的能力。
(三)提升队伍技术素质,加强机械设备技术培训。
为了更科学的使用设备,要求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经过学习、培训,掌握设备的理论知识和维修技能,只有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有效使用机械设备。另外,还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第四,重视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应该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把握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落实好相关的设备报废制度。更新效率低、能耗高、技术落后、磨损严重的机械设备,有助于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第五,加强配件及油料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责任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于设备的管、用、养、修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奖优罚劣。合理制定大、中修前的技术鉴定和各类修理计划,充分应用设备修理的各种先进工序,降低设备修理成本,不断提高修理质量。还应该进一步加强配件及油料管理,设立专门的配件及油料仓库,专人负责管理,合理储备配件及油料,积极实施防火等安全措施。
1.1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机械科技改革趋势下,特种机械产品区域多样化,功能结构多元化,标志着机械行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1.2设备使用现状
特种机械设备在功能方面实现了突破,改变了中小型机械调度作业的规模,扩大了机械设备应用功能范围。现有特种机械设备基本满足了水利水电施工作业要求,为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一体化控制提供了设备保障。同时,特种机械设备用于现场施工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设备故障频发、人为操作失误、管理难度大等,这些都是施工单位调配设备资源的主要问题,未来水利水电改扩建工程中,不仅要利用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操作,还要考虑设备调度管理工作标准。
2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化优点
为了避免早期水电项目施工的不足,工程单位开始结合机械设备对现场进行指导,改变了早期现场施工作业的相关问题。特种机械设备是水利水电施工常用的辅助装置,为现场施工人员创造了优越的施工环境,扩大了水利设施改造的应用范围。水利水电机械化特点包括:
2.1便捷性
机械设备本质上是取代人工劳动的操作设备,能够替代人工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情况分析,特种机械设备具有很大的生产能力,从而能大量节省人力,免除或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例如,水利工程现场开挖与施工中,安排专用机械设备参与作业,节约了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也提升了现场施工的作业效率。
2.2效率性
机械的生产率高,操作管理人员少,提高了生产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按照机械设备型号、规模等参数,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等三种机械,每一种级别用于现场施工均提升了作业效率。根据施工测试,每种起重机的荷载状态不同,大型机械设备可最高提升50%的作业效率,小型机械设备则至少提升20%,说明了水利水电机械化改造的必要性。
2.3安全性
机械化施工最大的优点是能达到很高的施工强度,施工速度快,能保证按期完成任务。建造大型水利水电是我国改造投资主要项目之一,这类工程往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施工人员面临的作业环境也十分险峻。特种机械设备用于工程现场调度,实现了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尤其是特种荷载、超大强度等作业,均由机械设备自动化完成。
3特种机械设备检查要点管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情况,特种机械设备发挥出来的作用更加显著,不仅是事故人员操控作业的工具平台,更是施工单位作业走向机械自动化模式的必备条件。按照不同使用功能,特种机械设备类别形式多样,但主要设备集中在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场内机动车辆等三个方面,这些都是设备管理的重点对象。综合评比特种机械设备的应用优点,以及设备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日常管理做好设备检查与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3.1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是用于垂直提升、水平搬运等操作的设备,很多工程建设都配备起重机作为运转设施。由于起重机搬运重物时承受的荷载较大,面临的风险故障更高,设备检查需注意的几个要点:吊钩、钢丝绳是否有异常(例如:裂纹、断丝等);防脱钩装置是否完好可靠;紧急制动、行程限位、起重量限制器等是否完好可靠;户外起重机的防风装置是否有效(锚定装置、夹轨器等)。
3.2压力容器
压力系统是机械设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机械设备都要借助压力系统完成机械运动,并且保持机械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作为一种承载压力的密封设备,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压力容器设备检查管理包括:压力管道安全阀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安全阀校验周期为1年);压力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压力表检定周期为半年);液位、压力、温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存在介质泄漏现象。
3.3场内机动车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运输大量的物资,施工现场机动车辆也是特种机械设备管理对象之一,严格检查车辆工作状态及运行情况,也是构建安全施工环境的基本保障。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车辆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设备隐患,主要包括:车辆是否张贴安全检验合格证,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是否取得有效牌照;车辆的灯光、喇叭、反光镜等是否正常;车辆转向和制动系统是否灵活可靠。
4现场调试安全技术管理
设备管理要进一步加强起重机械顶升加节过程监管和检查验收,履行验收签字确认手续;对起重机械安拆、顶升加节、维保等过程要实行影像记录并上传监督管理系统。特种机械设备安装完毕,要对组装设备进行模拟调试,确保设备安装无误后才能投入施工应用。
4.1模拟调试
当前,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方案逐渐形成,信息科技融入工程施工调度作业,完成了特种机械设备的信息化改造,为水利部门调度搭建了虚拟化平台。模拟调试是根据特种机械设备指定的安装参数,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验收,判断设备是否存在结构性问题,这种虚拟化模拟可降低现场调试的风险系数,避免直接调试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4.2现场调试
虚拟调试成功之后,技术人员可至施工现场对设备进行调试,现场调试是设备投入应用前的最后流程。现场调试主要是对特种机械设备的结构组合、性能参数、工作状态等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从机械传动系统、机电操控系统等方面,验收机械设备结构的工作状态,为设备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5设备安装施工管理要点
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要求,施工现场要顾及周边环境动态,避免施工作业对周边产生不利影响。特种机械设备管理方案中,对机械设备安装施工需强化管理,及时解决现场安装遇到的操作性问题,维持机械设备运转的稳定性。
5.1设备检测
认真对正在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检测到期或使用年限较长的起重机械,要重新委托检测。临近道路、学校、居民区和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区的工地且塔吊回转吊臂回伸到围墙外的,要通过调整力矩限制器和回转限位器予以限制,尽量不超出围墙。
5.2技术交底
特种设备安装作业之前,组织学习安装/拆卸安全技术方案,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方案交底,每天对分项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安全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单独交底。在安装套架、回转支承座、平衡臂、起重臂等大件吊装作业前,安装单位技术负责人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每次起吊离地面20cm左右时必须停机,检查安全平稳性,确认安全可靠方能继续起吊。
5.3人员考察
针对从事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工、司机、信号司索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再次组织安全技术教训和教育培训,切实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违章指挥和作业。同时,要认真核对人证一致性,对无证上岗作业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对无证作业人员要立即更换。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司机、吊装指挥、电工及检验人员要持证上岗;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冬季、雨季应采取防护措施。
目前,有关协调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Multi-Agent)协调机制和调模型设计等方面[1,2]。张青山和游明忠[3]在基于信息平台的协调管理构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机制、信任机制、群体协商机制构成了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内容体系;卢少华[4]从协商层、协作层和信息层3个层次讨论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同时对信息协调与策略、盟员选择与激励机制及供应链协调和效益优化进行详细研究;李刚,程国平[5]从界面设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虚拟企业界面协调机制。但这些研究都是以供应链和虚拟企业为对象开展的,而对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拟从分析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着手,提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几大机制,并给出协调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以期对工程项目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2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由于工程项目不同于一般的科层结构,具有众多独特性,项目的一次性、参与方的多样性、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一致性、沟通的障碍以及机会主义的存在等因素使得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和摩擦。因此,为了保证各参与方能够有效完成各自的工作以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协调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而协调管理活动的顺畅开展则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予以实现。在管理学中,管理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则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张青山、游明忠,2003)。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是指为了组织与控制项目各参与方达成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而设计或安排的且必须遵循的一定的程序与规则,用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所有手段、方式和方法。
3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机制,它是事先的主动型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另一部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具体运行,可以用于指导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也可以为解决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矛盾与冲突而做出规则的安排,并使之程序化与规则化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不仅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而且还能提高工程项目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敏捷度,降低了由于协调管理困难而导致的诸多风险。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机制、合作与信任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沟通机制等。项目经理圈子
3.1决策机制
决策是人们对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拥有决策权,只是决策的空间不同。合作各方通过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目标,项目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表现为项目参与方决策的分工与协作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决策权在成员之间的分配。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中,决策与决策权可达到有效的统一。一方面,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建设合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核心资源提供出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各参与方拥有相对充分的知识与信息,尤其是与自身所承担任务相关的知识与信息,这就使得决策环境和决策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中的决策权是分散的,但又是在合作中行使的。这种合作基础上的分散决策是一种决策的均衡,也是提升工程项目组织运行效率的基础。
而从工程项目本身的角度看,尽管工程项目的合作各方来自不同的组织,但由于各合作方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了在利益和行动上都不会自动地趋向一致,当涉及到需要协调管理的事务时,合作者需要联合决策。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的分散决策机制是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决策机制,是对传统决策模式的超越,是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知识的分裂以及相应的分散决策重新在工程项目体系内整合到一起,是分散与集中(确切地说是独立与协作)的辩证统一。在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项目所面临的环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决策个体受有限理性的限制,正确决策必须依靠参与者群体的智慧,基于知识分裂的分工业务的分散独立决策以及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能保证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决策机制的科学性。
3.2合作机制
工程项目是由众多不属于同一个企业的参与方共同完成,当这些参与方为了某个工程项目走到一起时,即展开了合作对策过程,各个参与方之间通过合作机制,达到多赢的目标。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不是某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项目目标。但是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合作各方的能力不均衡可能导致合作各方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这种能力的不均衡主要是因为各合作方所拥有的资源不均衡。合作机制是一种调整参与方间行为和资源配置的一种结构性装置,这种机制不仅对参与方的行为产生约束,同时也对能力不均衡提供一种补偿。因此,参与方间的合作机制对于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建立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应该以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为目的,通过协调矛盾,资源共享,最终实现项目目标和各参与方利益的多赢局面。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风险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三部分内容。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首先都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的,而进行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只有合作各方目标一致,信息共享,不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才能实现完善的合作。
3.3沟通机制
沟通是一个过程,在沟通过程中,参与沟通的诸多要素之间在建设项目的环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产生出沟通的结果。沟通结果如何直接受到沟通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影响。有效的沟通是使不协调关系得以协调的关键
沟通机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沟通理念、沟通内容、沟通渠道和沟通反馈等。这些构成要素受到工程项目内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影响。该机制运作是否有效取决于沟通过程中的技术层面要素,它包括各参与者的参与程度,整个工程项目体系内沟通氛围的营造,沟通制度的制定,各沟通主客体沟通策略与技能的应用及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沟通机制的运作是动态的,其运作过程和方式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沟通机制各要素的内涵也需要不断提升和深化。首先,沟通机制必须与工程项目组织相匹配,通过沟通协调管理工程项目内部的运作,从而达成为项目目标服务的目的。第二,沟通机制内部各个部分需要协调一致,使其运作顺畅有效。第三,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必须根据工程项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3.4激励与约束机制项目经理圈子
激励与约束是工程项目实施协调管理活动的手段,而手段发挥作用的载体是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项目各参与方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就需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项目各参与方利益的最大化与项目目标一致。由于项目各参与方承担的任务不一样,因而各专业参与方在自己所承揽的任务内所获得的信息与知识比他方要多,而利用这些富余的信息与知识量就有可能获得更多额外利益,从而就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或导致项目失败。如何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中,合理利用各种激励与约束措施去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非效率损失,最小化协调管理费用,需要积极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功能。因此,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中,只有建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手段才具有了赖以运用的载体,才可能将其作用持续地、良好地发挥出来。根据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激励约束机制就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目标,以项目参与方的需求和动机为基础,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协调管理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制定必要的监控手段及可实施、执行的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相对固定化、规范化的能促使各参与方行为趋向一致、目标一致的激励与约束手段、方式、方法、程序、规章和标准。
4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运行模式
根据上面论述的五种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探讨它们的运行模式,即决策层、执行层、信息层,外加一个无处不在的技术支持平台,以实现各协调管理机制的功能,如图1所示。项目经理圈子
(1)决策层。决策层只要包括决策机制,着重于制定项目目标和任务分解,处理工程项目内外部之间的有关事务。由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构来负责工程项目的整体协调管理,如有关规则的制定、参与方的选择与淘汰、重大冲突与矛盾的消解等活动,其形式是定期或特定的协调管理会议,一般以合同、规章制度、参与方的责权利等方式明确下来,对所有成员具有强制性。项目管理者联盟
图1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运行模式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2)执行层。执行层主要包括合作机制、沟通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最为复杂的部分,由项目协调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些机制去执行具体的协调管理活动,如各参与方的实施进度协调、材料设备供应协调、合同的具体实施协调等。采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即可进行现场协调也可采用会议协调;即可由事务双方协调也可通过第三方进行协调。
(3)信息层。信息层是前面两个层次予以实现的基础,为协调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支持,完成相关信息和资源的集成与优化调度,以更利于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可将协调管理机制产生的效用进行反馈,便于协调管理者判断机制是否适宜以及有无改进完善的之处。
(4)技术支持层。技术支持层在协调管理的任何层次和任何协调管理机制中都发挥重大作用。因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决策是基于并行工程环境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模式,由各参与方按某种方式组成决策群体,通过计算机协同工作环境、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支协调管理功能。由于这些技术支持的保障,工程项目可以实现各参与方之间、人员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形态的协调管理方式。电话、传真、远程文件传输、网页浏览公告版、电子邮件、网络会议可分别实现这几种不同的功能,而且网络安全技术也为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管理提供了安全保障。
5结论
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是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而协调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实现协调管理职能的基础。本文从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内涵出发,探讨了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五大主要机制:决策机制、合作机制、沟通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并由此构建了整合这五种协调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这无疑将有助于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以及项目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成功地实现项目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项目管理论坛
[1]Goldman,StevenL.,Nagel,RogerN.AndPreiss,Ken-neth,AgileCompetitionsandVirtualOrganizations:Strate-giesforEnrichingtheCustomer[M].VanNostrandRein-hold,1995.
[2]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10-107.
[3]张青山,游明忠.企业动态联盟的协调机制[J].中国管理科学,2003(4),第11卷第2期:96-100.
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原因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钢筋混凝土的型号不匹配,各种大型现代化施工机器调配存在问题,施工人员的偷工减料,不能按照图纸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有序合理的施工等等,都会造成工程质量得不到有力保障,并且类似这些环节的质量控制常有发生,在不同的施工工程中都有各自的准则,不能统一而论,这也就是的工程质量的不确定性较多。
1.2工程质量隐蔽性强
因建设工程施工中的产品较多、工序交接较多、隐蔽工程较多,因此工程质量存在很强的隐蔽性。在施工过程中不及时进行各个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质量控制,事后从表面上检查就很难发现质量问题,容易产生错误判断,我们必须加强对过程的监督检查。
1.3质量终检局限性较大
工程完工后进行质量检验与评定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建设工程质量的控制与检验不仅仅在于工程建完后的终检,更重要的是在中间各个环节上的质量控制。因此,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必须是以预控为主的全过程控制过程,重视事中控制,防患于未然。
1.4质量评价方法特殊
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检验批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抽样检验结果直接影响检验批的质量合格与否。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前提下,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确认验收。
1.5投资、进度制约工程质量
施工建设工程质量受投资额度、工程进度影响较大,通常投资额大、工程进度慢、质量相对好些;反之,质量则较差。所以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必须认真分析处理好质量、投入、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平衡统一。
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对建筑工程质量实施控制,不能就单一哪个方面进行控制,也不能针对某一工期进行控制,而是应该从建筑施工的全方位着手,其中包括施工的硬件设施,科学规范的施工管理办法,施工管理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施工地点的自然环境等等,只要可以危急到施工质量的环节要素我们都可以严格管制,必要的部分可以实施不定时的抽查或者阶段性的质量检测,另外还要将各个程序的控制运用到施工的每一个工期每一个环节当中。这样的话,能够在质量安全问题出现之初就开始实施监管控制,及时准确的针对问题症结所在采取补救方法,如此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了。
2.1人员素质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素质控制和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控制。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工作中常常出现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的状况,有时候也会出现缺乏责任心和正确的管理态度的问题,这就要求对相关质量监管人员实施必要的岗前培训,技术资格证件检验,以及质量控制思想意识强化,责任分摊到头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才能使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不发挥其工作职能;另外,近些年来,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求职机遇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许多建筑一线施工人员多由农民工兄弟组成,并且这一特殊人群中有极个别的人员素质不高,常常投机取巧,使得工程质量没有保障。所以应该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工程质量安全意识,从这两类人员素质着手,是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2.2机械设备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主要应用的大型设备有塔吊、混凝土搅拌机、龙门架、脚手架等等,从这些设备的购买租用到进入现场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一套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那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对相关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要求对设备的型号、性能、质量安全保障等问题进行把关,在运输进场的过程中,保证设备不因外界因素而对其性能产生影响。进入现场以后,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也要保证其安装到位,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另外,在投入使用过程中,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精心的保养和维护,以使其正常安全运转,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3建筑材料控制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没有施工材料也就谈不上建筑,在建材市场充分饱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施工的建材呢?答案很简单,根据设计施工要求,对建材进行比对研究,然后经过多方审核,多程序选取的筛选流程,这样可以保证被选用建材的质量符合建筑施工要求,同时又不会产生浪费,在购买以及运输过程中都要对建材本身质量问题加强质量控制,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2.4施工环境控制
环境因素主要分为物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因素,它对工程质量影响的特点具有复杂多变性,包括气象条件温度、气压、湿度、暴雨、酷暑、严寒等都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另外,建筑工程中的前道工序就是后道工序的前提条件,前分项、分部工程就是后分项、分部工程基础环境。因此,根据建设工程特点和具体环境条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外界环境条件严加控制,以便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人文因素主要是指社会和心理方面的环境因素,换句话说,项目工程负责人也应考虑到施工人员的创造性方法和参与建造的机会;人体工作效能是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创造有归属感的和谐工作环境对全员质量团队的效率提高是有益的。
2.5施工方法控制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建筑工程项目都有与之相匹配的施工管理办法,并且应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准确的对施工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与国内外相应的工程施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在生产实践中投入使用,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设备管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及时保养、适时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是对工程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要求,下面我就当前矿山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工程机械管理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不能明确工程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2、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3、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1、在使用方面,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使用中,一是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三是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机械的维修费、燃油费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
2、在保养方面,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3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解决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
据统计,工程机械的故障有一半以上是由不良引起的。由于工程机械各零部件配合的精密性,良好的可以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间隙和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机械故障。正常合理的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是要合理选用剂,要根据机械的种类和应用结构的不同选用正常的剂类别,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剂牌号。二是经常检查剂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不足要及时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三是根据保养周期、设备技术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强制保养计划,到时间必须停机保养。
3、维修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先进的机械设备有着快速高效、工作强度大等特点,可以解决很多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公路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施工环境的差异等。如若不能发挥出机械设备的全部性能,那么也不能确保施工过程快速高效地完成,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是所有工作人员应该思考的重点问题。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机械设备性能的充分发挥,使得公路施工有效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本文以HZQ40-180公路架桥机为例,首先分析了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论述了优化管理工作应实行的举措,最后总结了对机械设备保养和维护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1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根据目前公路工程的普遍情况出发,大概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常出现超负荷施工作业情况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要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修,才能增加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是事实上,很多单位为了赶进度、节约成本,常常超长时间使用机械设备,除非是出现了非常大的机械故障否则不会对其进行检修。这些错误的观点既没有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在出现问题时还降低了工程质量,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名誉,重要的是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
1.2 施工单位不够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在实际的公路施工工程中,人员配置主要由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所组成,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并不在必要的配置范畴中。技术员和施工人员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工程效率,很少会意识到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1.3 相关的施工设备配套率较差
企业在中标一个目标之后,通常会马上组建团队进行施工作业,但是很对和项目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机械设备并没有到位,常常都是利用现有设备就进行工作,使得机械设备和项目实际情况并不配套。
1.4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做得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做好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的工作,会对工程进度和质量产生一系列不好的影响。但是,很多施工单位都不会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也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特别是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更复杂、更先进,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养护,遇到故障的时候普通施工人员无法及时进行维修,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进口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质量。
2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控制工作的改善措施
2.1 施工中必须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各个机械设备的使用都一定要严格遵守它的使用条件、使用标准和操作流程。以HZQ40-180公路架桥机为例,对于它的安装有明确的场地要求:要在桥头路基上拼装,拼装场地要有一定的工作面,架桥机要求最小场地为95mx15m,地基应有足够承载力,场地可设纵坡,但求平顺,纵坡不能超过3%等。
2.2 培养机械设备管理专业人员
只有从思想上转变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机械设备发生机械事故的概率。因此,一定要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要求他们不仅能熟练的操作和使用机械设备,同时也应懂得机械设备常规检查和维修保养的方法,真正的提高他们操作机械的管理水平。例如对于HZQ40-180公路架桥机来说,因为架桥机属桥梁安装大型专用设备、架桥机作业必须明确分工、统一指挥,要设专职指挥员、电工、液压工、起重工和安全检查员等等。不同工种的员工对自己的本职业务都必须熟练,能在工作中迅速排除故障,责任心强。
2.3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的工作
要想达到机械设备一直是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工作的目的,那么就必须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发现问题时应及时进行更换和检修。例如在HZQ40-180公路架桥机过孔结束后,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主纵梁水平度是否满足要求;螺栓、销轴连接是否牢固;电气线路是否正确;电线是否有破损和挤压;液压系统是否正常;以及轨道接头是否平顺;大车、小车限位块联结是否牢固;夹轨器是否处于工作位置;垫木是否平稳和轨距尺寸是否正确等。只有架桥机运转情况正常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
2.4 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
如前所述,如今大部分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的管理都是由项目经理代为监管的状态,在施工现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优劣。因此,必须着重抓好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工作,全方位的进行现场管理,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对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机械设备管理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制止影响正确使用、维护机械设备的各种不利因素,使机械设备从进场到工程结束的各个环节中都符合使用标准,最大程度的保持设备良好运转以满足工程的需要。
3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机械设备在公路建设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管理机械设备已经成为施工中的重点内容。本文针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案,为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我们以HZQ40-180公路架桥机为例,简述了架桥机的使用场地标准以及操作功能,对公路架桥机的施工和保养有了更深的理解,让它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机械设备管理方法,提高我国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为我国的建设事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在施工项目工程工序的建设中,施工项目工程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百年大计和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其实,施工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所以,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施工项目工程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从百年大计的角度,针对建筑管理中的项目控制问题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实施项目控制的必要性
项目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结果可能与预期目标不符,甚至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及时调整人力、时间及其它资源,改变工作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目标。如果这样做仍不能奏效,就不得不调整或修改目标。这个过程就称为项目的控制。我国基本建设中浪费现象十分惊人,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失控、工期失控、质量失控的情况相当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项目管理论文,因此加强项目控制对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干扰因素很多,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这些干扰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材料设备的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环境因素。在国内,一般认为人的因素对实现项目目标的干扰最大,如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用行政手段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项目,使项目失误;或者工人技术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责任心差等。其次是材料、设备因素的干扰,如材料价格上涨,引起成本失控;材料供应跟不上,延误工期;设备制造企业不履行合同,设备质量低劣;设备不能按时到货等。如果我们能设法找到项目干扰因素,试图预先控制中间结果对预期目标的偏差,就可以对项目实行主动控制。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二、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论文怎么写。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近年,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生产实践表明: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起责任,建立健全安全专职机构,加强安全部门的领导,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这是搞好安全生产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责”。每个施工项目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和兼职安全管理员项目管理论文,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同时随着项目的推进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
2、合同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责任。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负责,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如:单方面强调质量,忽视了成本;单方面做到供货及时,但忽视昂贵的价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并确保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上。
3、信息管理
由于施工管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各部门和单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频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纸介质进行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流动。这往往影响到获取工程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各种信息化技术引入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关于进度、合同、材料、预结算、工程资料等的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论文,通过这些软件将项目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变成一个端口,利用Internet将各端口相互连接并汇总到一个终端(项目经理)。即有信息的互通又有集中的管理使项目运行的每一环节符合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4、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动用时间目标的实现。为了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施工,需要制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说,控制是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对于工程进度,项目管理中主要是督促承建单位,在开工前按合同要求,安排整个工程的进度计划,检查其合理性。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承建单位按季、月安排实施计划,检查其执行情况,与此同时对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也给予充分的注意,及时掌握其动态,当发现某一环境脱节时,除在有关的人员参加例会上加以阐明外,同时还应及时向承包单位计划部门及至上级计划部门提出,以便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承建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从最初的报价到项目竣工、验收,应始终抓住计划这个环节,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进度控制,以实现合同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 5、质量控制 项目的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论文,是为了确保实现合同商定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论文怎么写。建设项目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施工质量,而且还取决于勘察、设计质量、材料、设备的质量以及项目投入使用过程的质量。因此,它是由建设全过程中各阶段质量组成的一个整体概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有质量控制的任务。 6、成本控制
在施工阶段,应充分运用企业自身优势尽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取得最大利润。施工阶段资金需求投入量、资金筹措、资金分配等方面应有计划、有措施地协调运作,努力达到合理稳妥地控制投资。项目部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工程单价或总价的构成,掌握施工中的资金流动。施工过程的资金运动不是资金简单地循环和周转。在施工过程中,资金不仅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而且发生价值量的变化。从成品资金的形态最后转变为货币形态—最终结算和支付。在流动资金形态转变中分离出利润,给工程带来生产能力,通过工程运行获取收益。
7、组织与协调
组织协调是指在一个工作系统内,通过信息交换、会议沟通、函件往来、感情联络和研究讨论等方式,消除系统内机构运行产生的矛盾、问题和障碍,确保系统内各个组织机构能够正常运行的手段。利用会议进行协调。工程例会是进行协调的重要方法,参加会议的各方对工作的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除例会之外,专题会议也是协调的方法之一。
项目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管理,也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古今建筑业的结晶,其形象状态从古代人居住的石穴、草房过渡到当今的高楼大厦以及地下建筑。施工管理科学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积累中不断的得到发展,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工程建设管理者应不断积果经验,学习高效的管理技能,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