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 06:40: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务员自我评价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制定街道年度考核工作方案
、成立街道年度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梁静
副组长:街道副处级组织员王守祥
成员:街道党群科科长郝洛元
街道组织干事潘建新
街道党群科工作人员王彦
二、实施阶段:
、召开动员大会:学习《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法》有关章节,学习南京市考核实施办法及《南京市行政机关及公务员有效投诉的认定办法》;对街道年度考核工作进行动员;公布区下达的街道年度优秀公务员指标数,区先进个人指标数及分配情况。
根据区下达的指标数:街道年度科及科级以下公务员,优秀公务员名;区先进个人名,经街道办公会研究,分配:街道机关事业和其它集体人员名,行政村名,社区名,街道企业名。
、个人述职:个人对全年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自我评价,填写《年度考核登记表》;
形式:科有科以下人员以科室为单位述职;区管领导干部以全体大会形式集中述职。
、集中述职、测评: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区管领导干部述职(现职)集中对区管领导干部(现职)和科及以下人员投票测评;
、(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考核小组群众投票结果,结合被考评人的《考核记实手册》记录情况和下达的优秀公务员指标数、先进个人人数,提出初步考评等次意见和初步人选;
、街道党工委会议,根据考核小组的意见进行审核,确定考核等次和先进人选;
、在区考核委员会对优秀公务员公示后,公布考核结果。发放考核结果通知书给个人。
三、总结阶段:
、填写并上报《年度考核人员名册》、《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根据年的市、区目标及街道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考核记录手册的作用,制定年度全年平时考核方案和计划报人事局备案;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20-03
公务员作为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的效率、效益和效能。在当前信息化、知识化、人本化、全球化的新经济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公共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而在国内,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民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对我国公务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还是满足国内社会的需求,都需要政府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公务员能力的全面提升来实现。培训作为提升公务员能力的主要途径,无疑是迎接挑战的最好工具。情景模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测评和训练手段,在我国各种组织的人才测评选拔、管理者培训中也有采用,但由于流程设计不合理、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培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情景模拟技术在公务员培训中操作流程有针对性、具体化的设计,以切实提高培训效果,真正提升公务员能力。
1 情景模拟技术及其优势
情景模拟技术是根据受训者所担任或拟担任的职位,编制一套与该职位实际情况相似的训练项目,将受训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受训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或完成特定的任务,通过培训师的指导及对其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分析评价,尤其是通过受训者对模拟过程的亲身体验,以培养和开发受训者的心理素质、实际工作能力、潜在能力的方式。这种培训方式中,受训者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行而悟道,更加符合教育学中的“从做中学理论”和“教学相互作用论”原理。传统公务员培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这种填鸭式的讲授方法简单、陈旧、单一,不能满足公务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的要求。而情景模拟技术以其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对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热情和参训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见表1)。
2 情景模拟技术在公务员培训中的操作流程设计
要切实提高情景模拟技术在公务员培训中有效性,必须根据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同时把握情景模拟技术的实施要领。下面结合法官任职培训说明情景模拟技术在公务员培训中的操作流程(见下图)。
情景模拟技术在公务员培训中的操作流程图
2.1 进行以“能力”为指向的培训需求分析――提高有效性的前提
进行以能力为指向的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目的是找到组织要求、职位要求与公务员自身状况的差距,更好地确定培训需求,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确保培训的有效性。以能力为指向的公务员培训的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见表2)。比如,笔者根据对法官的访谈和一些学者的观点,并对当前环境下法院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之后,确定对法官任职培训的五项基本能力:认定(发现)事实的能力、适用法律的能力、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诉讼调解能力。
2.2 个性化培训方案的设计――提高有效性的关键
培训方案直接决定培训的具体过程,影响培训的效果。情景模拟技术强调依据岗位进行个性化、差异化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公务员的情景模拟培训方案时,为各级各类公务员“量体裁衣”,即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职务、不同层次公务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
(1)确定培训方法。前面我们解决了“培训什么”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是“用什么培训”的问题,即采用哪种方法、用什么案例进行培训。不同的能力需要不同的方法,一种能力可能同时适合于两种以上的方法。到底选择哪种,要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特点、实施条件、适用对象等问题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常用的方法有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处理、角色扮演、管理游戏、案例分析等(关于方法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例如,庭审驾驭能力需要法官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概括表达能力等,适合采用角色扮演或管理游戏的培训方法(见表3)。
(2)编制模拟案例。编制模拟训练的案例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烦琐的工作。首先,收集题目素材。收集题目素材的过程就是发现岗位关键事件的过程,最好能在平常的工作中注意积累。如法官就可以对自己遇到的典型案件进行记录,包括案件的背景概况、案件的特殊性、当时处理的难点、突发的情况、自己的体会比如在处理这类案件时需具备的能力等。其次,编制训练案例。从素材中挑选一个难度适中、典型性和现实性结合得比较好的案例事件进行加工整理,对原始资料进行典型化处理,主要包括剔除那些不宜公开的内容或过于琐碎的细节,使之符合培训目标和具体培训方法的要求,根据确定的能力培训需求,进行完整的模拟方案设计,包括任务或问题的设计、情境的设计、角色的设置、时间的分配等,使训练方案真正具备科学性、实用性的特点。最后,方案的检验与修正。方案编制完成后,可以对相似的对象进行测试,检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比如,一个用于法官的培训模拟案例,要能够体现法律的复杂纠纷,展示法律条文争议以及引起受训者意见分歧和争论。
(3)设计指导语。指导语是向受训者说明模拟训练进行的方式以及训练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与注意事项的指导性语言。指导语的详尽程度与模拟方案有直接关系。对于比较简单的指导语,只需向受训者作出说明就可以了。对于比较复杂的指导语,则最好能发放到受训者手中,在训练开始之前,由培训师带领受训者共同学习。
2.3 体验式培训的实施――提高有效性的保证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解决“怎么培训”的问题,即根据培训方法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完成培训的具体过程,包括场景布置、分组和角色分配、演练前的准备、实施演练。
场景布置:场地场景要根据方案设计的具体情境来选择和安排。采用角色扮演法培训时,场景的布置与实际中法庭的格局基本一致。
分组和角色分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模拟案例设计,各小组的人数也不同。一般无领导小组讨论5~7人为宜,一些操作类训练如技能演练则需要逐个进行。参加培训的人数较多时,需分组进行,对于小组成员的构成及每位受训者的角色,以自由组合自行分配为主,培训师可进行适当调整。
演练前的准备:在正式实施情景模拟演练之前,培训师必须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周密细致的考虑和安排,编写演练计划,预测在模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实施演练:课堂演练时,培训师要对自己和受训者的角色合理定位,受训者是“演员”,培训师是“导演”,要把受训者作为模拟活动的主体,培训师只是整个活动的控制者和引导者。培训师给受训者提供必要的资料,说明问题的背景、演练要求,创造与设计情境相符的氛围,激发受训者参与的热情,引导受训者进入角色去表演,去体验,去思考,去争辩,去作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情景模拟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全方位的评价总结――提高有效性的终极因素
正如小劳伦斯•E.列恩所言,最有趣的实施、引语和远见卓识经常是在反馈过程中获得的。可见,训练之后的总结反馈是情景模拟培训活动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总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受训者的自我评价。每个受训者根据自己参加模拟演练的全部过程和细节,认真总结自己的感受,深入分析模拟演练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次,受训者之间互相进行评价。除了互相评价,受训者之间还可以就模拟过程中各位的表现展开讨论、辩论,更有利于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有利于受训者之间的互相学习。最后,培训师点评。培训师的点评应从理论和原理出发,恰如其分地指出受训者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客观公正地分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为确保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形成快速直接的正迁移关系,还需要做好课后的评估和跟进服务。
3 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毋庸置疑,情景模拟式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于公务员能力提升效果明显。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因此,在应用情景模拟技术进行公务员培训时,一定要注意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关于情景模拟案例的编制设计
(1)典型性。情景模拟所模拟的事件必须是典型的,这一方面表现为模拟的事件往往是政府机关事务中的一系列片段,是公务员现在或未来工作中最重要、最经常、最关键性的活动,而不是那些次要的、偶然的事件;另一方面,所模拟的事件不是原原本本地从实际原型中截取,而是把多种情况进行归纳、概括、集中成的一件事,注意扩大它的知识容量和时空跨度,充分体现短期、优质、强化及速成的特点。
(2)现实性。模拟案例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政府当前的工作重点和难点,结合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计。对公务员的培训要尽量反映世界最新公共政策思想、技术和方法。
(3)难度适中。过难,受训者无从下手,模拟活动实施不下去;过易,受训者很轻易就能解决案例中设置的矛盾,培训毫无意义,总之模拟案例过难或过易都会影响培训效果,不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3.2 关于模拟场景的设置
情景模拟训练场地与常规的讲授课堂有所不同,它是情景模拟案例的一部分,它能对应试者起到岗位诱导、心理压力及操作指向的作用。要特别注意模拟情景的“现场感”,做到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使培训者进入训练场地后,能够很快进入其“扮演”的角色,由触景生情,到激发其多方面的才能,去完成特定任务或处理问题。
3.3 对培训师的要求
情景模拟式培训涉及面宽,系统因素复杂,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相对于一般培训活动,情景模拟式培训对培训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一筹。具体包括:了解组织状况及职位要求;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模拟培训经验;掌握情景模拟的各种方法;能有效地面对各类受训者,驾驭整个过程;对模拟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透彻的理解;乐于抛弃不信任,保持谦虚,并能搁置先入之见;耐心;总结或提炼要点的能力等。同时由于公共管理类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与社会实践,这无疑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郗少健,岳修龙,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郑天树.公务员培训的案例教学[J].成人教育,2006(3).
[3]周洁.公务员情景训练的内容和结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中图分类号:D630.3;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3-0067-05
收稿日期:2007-03-12
作者简介:周矩,男,重庆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最高
总理曾经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有了这种心态,就能从工作中发现若干的意义,对工作产生出强大的动力和主观的自觉能动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政府或公共事业的各个部门各种层级的公务员。适度的压力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但是,如果对压力处理不当,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是对心理素质欠佳者,由于主观愿望与客观满足之间出现巨大差距,加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策略来应对,就会引起当事人消沉、行为退缩、逃避责任、工作上听之任之,信仰丧失,甚至出现精神变态、犯罪或自杀。
公务员的压力通常是指当其察觉到环境对他们的要求超过其能对付的能力,或者被迫以某种不喜欢的工作方式在不适应的环境里工作,在环境中失去对工作或人际关系的把握感、控制感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的和心理的状态。这种由环境中产生的紧张性刺激,引起个体的心理和生物反应称为压力反应。职业倦怠就是工作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程度的状态。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 (Job Burnout),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国际上的分类,一般把职业倦怠分为3个方面: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有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二的疾病和绩效降低与不能有效适应压力有关。
但是,如果工作和生活中没有任何压力,人的免疫系统也会出现功能降低,也非常容易导致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留意到有些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压力太小,导致对工作和生活方式改变的不适应,其免疫能力降低,最后得了严重的疾病。所以,要让公务员处于合理的压力水平状态下,调整好生活和工作、个人和组织、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对个人、组织和国家都是大有益处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指出:虽然不同行业之间倦怠发生率有差别,但现在社会所有行业发生倦怠的可能性都很高。事实上,只要与人打交道多的群体,都存在职业倦怠高发的问题。当人们对自己不再充满信心,对工作不再兴致勃勃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是说来就来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职业中,公务员中有高达54.88%的被调查者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而人力资源从业者则是倦怠程度最低的人群,仅为30.53%。 出现工作倦怠的被调查者中有20.9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能获得提升,而未出现工作倦怠的被调查者中只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能获得提升。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工作中能否获得提升与是否出现工作倦怠有着明显的关系。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和工作性质、工作要求有很大关系。公务员则是因为工作性质以执行为主,自主性差,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也要服从上级安排,久而久之其积极性和成就感就会降低。而且,类似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机会只能靠提升,而升迁的职位有限,竞争激烈,导致很多人难以获得升迁,这种一元化发展的途径也导致倦怠。
另据数据显示: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52.0%,专业服务、财会、法律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低的行业,仅为27.2%。
职业倦怠的症状和危害
发生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是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等情绪和行为特征。职业倦怠常常有以下13种典型症状:
1.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恶劣性情绪增加,容易烦躁或喜怒无常;
2.人际关系不融洽,孤独感加重,朋友减少;
3.刻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自闭倾向,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
4.周期性的激动、焦虑、恐惧、沮丧、甚至绝望;
5.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小毛病不断;
6.对工作没有热情,总感到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
7.通过抽烟、酗酒、追逐异性等方式来回避现实;
8.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十分无聊;
9.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得过且过;
10.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下降;
11.发现忘记了许多事情、数字、朋友的名字和通常记得的地方;
12.心力疲惫,丧失信心和自负自大;
13.发现自己很难放松,经常烦躁和坐立不安。
心理压力既来自外部世界的客观现象,也取决于人们看待这些现实问题的态度。一般而言,在压力的持续影响下,人的生理反应是血液从四肢转入肌肉、心脏和大脑,血管收缩因此导致手脚冰冷,消化过程被关闭,没有食欲和肠道紊乱。
职业倦怠不但会直接影响公务员身心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甚至还会厌弃工作,最终会对自己、家庭及单位都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会使其产生情感和家庭问题;也会导致失眠、酗酒、药物依赖和自杀。心理枯竭还会使他们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
第二,公务员出现职业倦怠后,易对领导和同事的行为作消极解释,易产生出不必要的人际关系矛盾,甚至与同事的关系恶化;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质量会明显降低。
第三,职业倦怠状态的公务员对工作的消极影响会导致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进而严重影响组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能。
第四,公务员职业倦怠将会导致公务员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如果压力过大,个体容易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易出错,不想与人沟通,导致工作业绩的下降,反过来,就易形成更大的压力,最后导致恶性循环。
克服职业倦怠的需要组织干预的措施
1.改变产生倦怠的应激源。最近人才网公布首份管理者痛苦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上级总是不信任我,授权不充分”和“预定的工作目标过高”是最痛苦的应激源。因此作为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一味地施压,要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公务员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同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人的成就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公务员的心理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2.工作丰富化。工作丰富化是一种纵向的扩大工作范围,即向工作深度进军的职务设计方法,与向工作的横向扩展的工作扩大化的职务设计方法相比较,此种职务设计方法的扩充范围更为广泛,主要是由于此种方法可以集中改造工作本身的内容,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化,从而使职务设计本身更富有弹性。工作丰富化主要通过增加职务责任、工作自以及自我控制,满足公务员的心理的多层次需要,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3.丰富培训的内容。培训不只是提高公务员的职业技能,还要针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培训。公务员只有真正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后,其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进而表现为工作绩效的提高。通过培训,可以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不同工作作风及习惯的人,和谐地统一在组织之内。
4.关注组织公平。 公平是每个公务员都希望组织具备的基本特点之一。公平可以使他们踏实工作,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公平回报;相信自身价值在组织里能有公正评价。因此,组织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到公平。首先,绩效考核的公平。要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公务员的绩效进行定期考评。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针对公务员职务不同进行职务分析和岗位描述,明确公务员职责范围和责任大小。其次,要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保证考核工作公正和公开。通过对公务员价值的科学评价,使绩效考核成为公务员竞争上岗、人员调整的主要依据。最后,选拔机会的公平。为了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在公务员的选拔使用上既看文凭,又看水平;既考虑专业,又考虑专长;既看现有能力,又看潜在能力。把公务员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去考核,为各类人员提供公平的竞争舞台。
5.用沟通创造和谐舒心的民主氛围。沟通可以达到领导和下级公务员的相互了解,使正确的决策很快被人理解和接受,变成执行决策和服从领导的实际行动。没有沟通就没有统一的意志、观念和行动。对组织而言,应当拥有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以增强公务员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的有效传达。让公务员对此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协商对话、双向交流,使相互之间、上下之间架起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沟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但只要长期坚持、逐步完善,就能实现互信的初衷。沟通的内容很多,包括工作沟通、思想沟通、学习沟通、生活沟通等。这就需要各级领导注意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了解、掌握情况、开展沟通。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针对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面对职业倦怠的行为调适
1.找出造成压力的原因。采取任何形式的行动减轻压力都是大有益处的。为了击中问题的要害,每当自己烦躁不安时,把情况记录下来,然后观察是否有规律。当多次观察自己对人和环境的反应时,当事人有可能发现问题所在。当人们遇到威胁时,不外有下列两种反应:攻击或逃走。身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要减少压力,首先要找出焦虑来源,并采取必要步骤,以重新掌握职业生涯的主动权。
2.设定目标。很少有人了解激励与工作表现互为因果。最好选一个小目标,因为这样成功的机会比较大。目标应明确、可量化,并能在一定期间内完成。目标的达成可使其重拾信心,再朝另一个小目标前进。这时就会发现工作愈来愈有兴致。并使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另外,制定适当的期望值,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令人厌烦的事情上转移到具体的工作上来。
3.设定优先顺序。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个体常常处于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当中,面对压力,既没有行动,又无法回避,压力就会持续地作用于自己。所以,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全部列成清单,然后把这些工作按“比较重要”、“重要”、“较不重要”分级。看看有哪些“较不重要”的工作可以删除不做,或授权给更适合的人来做。再将“比较重要”及“重要”的工作分出优先顺序。接下来就可挑一个喜欢的工作来做,而将后者视为完成第一项工作的奖励。妥善安排时间可以减轻压力,先做计划,不要过度操劳,留出休息时间。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再逐项解决其他的问题。在每一个时间段里每次只面对或解决一个难题。这样面对压力的烦躁心态就慢慢被工作思维所替代。
4.讨论问题。讨论困扰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之道。一旦自己知道烦恼所在,可与朋友或者当事人共同商讨解决。学会用别人思维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用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经验。承认自己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也许令人难堪。但一开始就与人讨论关于自己处境的一些问题,往往会获得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5.积极寻求应付方式。应付方式是指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策略。通常,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水平状态;消极的应付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一是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一味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能动性。 二是要有兴趣。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项工作中,压力重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用行为转移自己的心境,这种轻松的心境通常是找到解决办法的前提。
6.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面对压力,转移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当压力太重承受不了时,那就放下来暂时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转到让自己轻松快乐的事上来。等心态调整平和以后,内心逐渐趋于镇定,思维的效率就可以改善,再面对目前的压力就容易找到一些有效的办法。还有通过体育运动也能使人很好的发泄,运动完之后多数人会感到很轻松,以体力的宣泄达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可以把压力释放出去。
面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调适
情绪常常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公务员处于职业倦怠时,会有许多情绪状态,其中愤怒和焦虑就是常见的情绪表现,人在这样的情绪中,轻则思维质量会大打折扣,重则产生人际关系的冲突、个人行为的退缩和逃避。给工作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1.要学会制怒。心理学家指出,愤怒是人类最不善于控制的情绪。愤怒是最具诱惑性的消极情绪,愤怒的人常会在内心形成一套言之成理的解释,最后发展成发泄怒气的借口。愤怒能带给人一种非理性的力量,其行为的后果常常是不可预测的,甚至是破坏性的。一个人会越来越生气,常常便是“源自一连串的刺激,导致难以消散的愤怒反应。”每一个引发持续怒气的思维或感觉都成为新的刺激,产生推波助澜的效果。第一波怒火尚未平息,第二波趁势兴起,逐渐强烈起来。后来的刺激比最初的怒气强烈得多,怒上加怒,情绪中枢便沸腾起来。这时理智如果无法控制,便可能怒火冲冠,一发不可收拾。
引发愤怒的思考同时也是平息怒火的关键所在。当人们花越长的时间思索引发愤怒的原因,便越能编织出合理的理由。深思使怒火更旺盛,改变思考的角度则可能平息怒气,科学家发现重新以更乐观的心情看事情,是平息怒火的最有效武器。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家继续指出截断怒气的两个主要方法。
其一是审视引发怒气的想法,因为这是促使一连串怒火勃发的起点,以后的思维则只是煽风点火的效果。采取这种方法的时机非常重要,简而言之,时机越早效果越大。事实上,如果能在发作以前投入缓和的因素,是完全可以浇灭怒火的。
其二是谅解。这种缓和的因素可让人重新评估引发怒气的事件,不过这种方式有一定的限度,心理学家戈尔曼发现它对只有轻微程度的愤怒才有效。如果发怒者已是勃然大怒,即使有缓和的因素也会失去效果,也就是说发怒者已无法好好思考,此时其思维完全被强烈的情绪所控制,很难有理性的思维。
另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先冷却一段时间,然后以建设性的平和态度与对方面对面找出解决方案。在冷却期间,发怒者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以免消极的思维继续恶化。心理学家戈尔曼指出,转移注意力非常有助于改变情绪,理由很简单,从事愉快的活动时很难维持怒气。
此外,深呼吸或放松肌肉等方式也很有帮助,可能是因为这样可以使身体从愤怒的高度警戒状态改变过来,也可能是因为注意力可以从愤怒的原因上转移开。
2.善于缓解焦虑。在所有不愉快情绪中,焦虑是另一种重要的消极情绪。过度的焦虑常常导致失眠,感到胃里不舒服,经常冒汗、肌肉僵硬,无法有效地缓解情绪。
当公务员的焦虑情绪出现时,常常会表现下述情形:没有原因地感到烦恼,无法控制,持续不断,不可理喻地隐含对某一事件忧心忡忡;若持续恶化可能出现恐惧症、强迫、惊慌失措等。
焦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认知的,即忧虑的思绪;一种是肉体的,即焦虑的生理,如冒汗、心跳加速等。焦虑者的思绪通常只会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忧虑,他们总是注意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人生和工作困境,甚至假想出许多客观并不存在的可能。让自己的逃避产生充分的理由。而且这种人注意力总在不断感受着潜匿的威胁,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同时思维就在这种的模式里不断地重复。
长期的焦虑当然是有害的,焦虑者不仅不断地重复同样的思绪,脑部也会逐渐僵化,减低未来应付变化的能力。长期焦虑的人常听到一句劝告是“不用担心”或“快乐一点”,这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为忧虑是一种低层次的杏仁体作用,通常是不招自来的,而且一旦来了便很难驱走。
要有效地减缓与克制焦虑,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家托马斯.波克维提出了一些简单而有用的方法:一是要有自我意识。尽早察觉忧虑的产生时机,最好是在引发忧虑的当时便有所意识,让人们注意焦虑的先期征兆,认识引发忧虑的情况、思绪或意象,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理反应。此外他还教导当事者在忧虑入侵时的放松方法,以及平常如何熟练放松的技巧。二是向焦虑挑战:仔细思索一下这些所忧虑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除了任其发生以外有无其他选择?是否可以采取其他的建设性方法?
思绪的克制加上建设性的质疑,对低层次的焦虑可达到阻止效果。一个人越是往这方面努力,就越可能阻断脑部边缘系统的刺激。此外,积极进入放松状态也有助于抵制脑部发给全身的焦虑信号。
一位资深的心理专家指出,如果当事者任由自己一直忧虑下去,会越觉得事情的确值得忧虑。但只要尝试从多种角度去思索,他的忧虑便会开始动摇。事实证明即使忧虑成疾的人都可经由这种方法慢慢走出忧虑。
面对职业倦怠的心态调整
尽管人们无法回避职业压力,但却能调整面对压力的心态。有了好的心态才能够想出各种办法,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解决压力的能力。增强信心是提高对压力承受能力的重要心态,它体现着一个人面对职业压力的自尊心表达。
1.无论压力从何而来,改善职业倦怠的办法首先是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自信心其实就是个体对自己积极的、肯定的、客观的评价,也是一个人面对压力是进攻还是撤退的心理准备。一个人看待自己需要从三个方面获得:一是自我评价、二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三是自己对别人评价的评价。如果自我评价十分脆弱,那么他就会特别依赖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工作稍有一些不顺,他除了感受工作本身的压力外,还要感到自我被外界否定的巨大压力,很快就会达到职业倦怠。所以,减少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还是建立一个强大的自我评价体系,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地。也就是温总理所说的“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2.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努力缩小“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差距。在制定目标时,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这样才有助于“理想我”的最终实现。
3.在竞争中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一个人的需求、兴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实战中注意挖掘,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这样不仅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而且会打下进一步发展和取胜的好基础。当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不要否定自己的整个人生价值,甚至把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评价完全寄托在外界的标准上。
减压还要解开心结。有一则小寓言,说有一种小虫子很喜欢捡东西,在它所爬过的路上,只要是能碰到的东西,它都会捡起来放在背上,最后,小虫子被身上的重物压死了。人不是小虫子,但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又像极了小虫子,只不过背上的东西变成了“名、利、权”。人总是贪求太多,把重负一件一件披挂在自己身上,舍不得扔掉。假如能学会取舍,学会轻装上阵,学会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较劲,甚至学会倾诉发泄释放自己,人就会以对一种环境的控制感代替无助感。
对压力心存感激的心态。无论我们对压力采取什么心态,压力都是客观存在。压力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人生许多重要的阶段都是伴随着压力而度过的。没有压力,我们的心智就不能得以良好的成长。当我们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的时候,都应该对当初让我们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一份感激。
4.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古人曰,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快乐与内心的祥和来自和谐的内心世界。有了内心的真正和谐,就如同建立了强大的自我控制系统,总结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科学办法,加上组织实施减压的若干措施,便能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产生的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旬, 罗晓梅, 罗德刚主编.公共管理案例及分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余世维.领导商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英]杰勒德・哈格里夫斯.压力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但是,如果工作和生活中没有任何压力,人的免疫系统也会出现功能降低,也非常容易导致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留意到有些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压力太小,导致对工作和生活方式改变的不适应,其免疫能力降低,最后得了严重的疾病。所以,要让公务员处于合理的压力水平状态下,调整好生活和工作、个人和组织、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对个人、组织和国家都是大有益处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指出:虽然不同行业之间倦怠发生率有差别,但现在社会所有行业发生倦怠的可能性都很高。事实上,只要与人打交道多的群体,都存在职业倦怠高发的问题。当人们对自己不再充满信心,对工作不再兴致勃勃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是说来就来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职业中,公务员中有高达54.88%的被调查者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而人力资源从业者则是倦怠程度最低的人群,仅为30.53%。出现工作倦怠的被调查者中有20.9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能获得提升,而未出现工作倦怠的被调查者中只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能获得提升。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工作中能否获得提升与是否出现工作倦怠有着明显的关系。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和工作性质、工作要求有很大关系。公务员则是因为工作性质以执行为主,自主性差,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也要服从上级安排,久而久之其积极性和成就感就会降低。而且,类似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机会只能靠提升,而升迁的职位有限,竞争激烈,导致很多人难以获得升迁,这种一元化发展的途径也导致倦怠。
另据数据显示: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52.0%,专业服务、财会、法律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低的行业,仅为27.2%。
职业倦怠的症状和危害
发生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是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等情绪和行为特征。职业倦怠常常有以下13种典型症状:
1.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恶劣性情绪增加,容易烦躁或喜怒无常;
2.人际关系不融洽,孤独感加重,朋友减少;
3.刻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自闭倾向,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
4.周期性的激动、焦虑、恐惧、沮丧、甚至绝望;
5.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小毛病不断;
6.对工作没有热情,总感到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
7.通过抽烟、酗酒、追逐异性等方式来回避现实;
8.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十分无聊;
9.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得过且过;
10.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下降;
11.发现忘记了许多事情、数字、朋友的名字和通常记得的地方;
12.心力疲惫,丧失信心和自负自大;
13.发现自己很难放松,经常烦躁和坐立不安。
心理压力既来自外部世界的客观现象,也取决于人们看待这些现实问题的态度。一般而言,在压力的持续影响下,人的生理反应是血液从四肢转入肌肉、心脏和大脑,血管收缩因此导致手脚冰冷,消化过程被关闭,没有食欲和肠道紊乱。
职业倦怠不但会直接影响公务员身心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甚至还会厌弃工作,最终会对自己、家庭及单位都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会使其产生情感和家庭问题;也会导致失眠、酗酒、药物依赖和自杀。心理枯竭还会使他们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
第二,公务员出现职业倦怠后,易对领导和同事的行为作消极解释,易产生出不必要的人际关系矛盾,甚至与同事的关系恶化;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质量会明显降低。
第三,职业倦怠状态的公务员对工作的消极影响会导致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进而严重影响组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能。
第四,公务员职业倦怠将会导致公务员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如果压力过大,个体容易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易出错,不想与人沟通,导致工作业绩的下降,反过来,就易形成更大的压力,最后导致恶性循环。
克服职业倦怠的需要组织干预的措施
1.改变产生倦怠的应激源。最近人才网公布首份管理者痛苦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上级总是不信任我,授权不充分”和“预定的工作目标过高”是最痛苦的应激源。因此作为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一味地施压,要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公务员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同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人的成就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公务员的心理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2.工作丰富化。工作丰富化是一种纵向的扩大工作范围,即向工作深度进军的职务设计方法,与向工作的横向扩展的工作扩大化的职务设计方法相比较,此种职务设计方法的扩充范围更为广泛,主要是由于此种方法可以集中改造工作本身的内容,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化,从而使职务设计本身更富有弹性。工作丰富化主要通过增加职务责任、工作自以及自我控制,满足公务员的心理的多层次需要,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3.丰富培训的内容。培训不只是提高公务员的职业技能,还要针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培训。公务员只有真正对组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后,其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进而表现为工作绩效的提高。通过培训,可以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不同工作作风及习惯的人,和谐地统一在组织之内。
4.关注组织公平。公平是每个公务员都希望组织具备的基本特点之一。公平可以使他们踏实工作,相信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公平回报;相信自身价值在组织里能有公正评价。因此,组织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到公平。首先,绩效考核的公平。要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公务员的绩效进行定期考评。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针对公务员职务不同进行职务分析和岗位描述,明确公务员职责范围和责任大小。其次,要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保证考核工作公正和公开。通过对公务员价值的科学评价,使绩效考核成为公务员竞争上岗、人员调整的主要依据。最后,选拔机会的公平。为了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在公务员的选拔使用上既看文凭,又看水平;既考虑专业,又考虑专长;既看现有能力,又看潜在能力。把公务员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去考核,为各类人员提供公平的竞争舞台。
5.用沟通创造和谐舒心的民主氛围。沟通可以达到领导和下级公务员的相互了解,使正确的决策很快被人理解和接受,变成执行决策和服从领导的实际行动。没有沟通就没有统一的意志、观念和行动。对组织而言,应当拥有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以增强公务员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的有效传达。让公务员对此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协商对话、双向交流,使相互之间、上下之间架起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沟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但只要长期坚持、逐步完善,就能实现互信的初衷。沟通的内容很多,包括工作沟通、思想沟通、学习沟通、生活沟通等。这就需要各级领导注意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了解、掌握情况、开展沟通。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针对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面对职业倦怠的行为调适
1.找出造成压力的原因。采取任何形式的行动减轻压力都是大有益处的。为了击中问题的要害,每当自己烦躁不安时,把情况记录下来,然后观察是否有规律。当多次观察自己对人和环境的反应时,当事人有可能发现问题所在。当人们遇到威胁时,不外有下列两种反应:攻击或逃走。身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要减少压力,首先要找出焦虑来源,并采取必要步骤,以重新掌握职业生涯的主动权。
2.设定目标。很少有人了解激励与工作表现互为因果。最好选一个小目标,因为这样成功的机会比较大。目标应明确、可量化,并能在一定期间内完成。目标的达成可使其重拾信心,再朝另一个小目标前进。这时就会发现工作愈来愈有兴致。并使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另外,制定适当的期望值,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令人厌烦的事情上转移到具体的工作上来。
3.设定优先顺序。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个体常常处于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当中,面对压力,既没有行动,又无法回避,压力就会持续地作用于自己。所以,把自己的工作内容全部列成清单,然后把这些工作按“比较重要”、“重要”、“较不重要”分级。看看有哪些“较不重要”的工作可以删除不做,或授权给更适合的人来做。再将“比较重要”及“重要”的工作分出优先顺序。接下来就可挑一个喜欢的工作来做,而将后者视为完成第一项工作的奖励。妥善安排时间可以减轻压力,先做计划,不要过度操劳,留出休息时间。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再逐项解决其他的问题。在每一个时间段里每次只面对或解决一个难题。这样面对压力的烦躁心态就慢慢被工作思维所替代。
4.讨论问题。讨论困扰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之道。一旦自己知道烦恼所在,可与朋友或者当事人共同商讨解决。学会用别人思维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用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经验。承认自己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也许令人难堪。但一开始就与人讨论关于自己处境的一些问题,往往会获得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5.积极寻求应付方式。应付方式是指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策略。通常,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水平状态;消极的应付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一是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一味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能动性。二是要有兴趣。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项工作中,压力重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用行为转移自己的心境,这种轻松的心境通常是找到解决办法的前提。
6.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面对压力,转移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当压力太重承受不了时,那就放下来暂时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转到让自己轻松快乐的事上来。等心态调整平和以后,内心逐渐趋于镇定,思维的效率就可以改善,再面对目前的压力就容易找到一些有效的办法。还有通过体育运动也能使人很好的发泄,运动完之后多数人会感到很轻松,以体力的宣泄达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可以把压力释放出去。
面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调适
情绪常常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公务员处于职业倦怠时,会有许多情绪状态,其中愤怒和焦虑就是常见的情绪表现,人在这样的情绪中,轻则思维质量会大打折扣,重则产生人际关系的冲突、个人行为的退缩和逃避。给工作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1.要学会制怒。心理学家指出,愤怒是人类最不善于控制的情绪。愤怒是最具诱惑性的消极情绪,愤怒的人常会在内心形成一套言之成理的解释,最后发展成发泄怒气的借口。愤怒能带给人一种非理性的力量,其行为的后果常常是不可预测的,甚至是破坏性的。一个人会越来越生气,常常便是“源自一连串的刺激,导致难以消散的愤怒反应。”每一个引发持续怒气的思维或感觉都成为新的刺激,产生推波助澜的效果。第一波怒火尚未平息,第二波趁势兴起,逐渐强烈起来。后来的刺激比最初的怒气强烈得多,怒上加怒,情绪中枢便沸腾起来。这时理智如果无法控制,便可能怒火冲冠,一发不可收拾。
引发愤怒的思考同时也是平息怒火的关键所在。当人们花越长的时间思索引发愤怒的原因,便越能编织出合理的理由。深思使怒火更旺盛,改变思考的角度则可能平息怒气,科学家发现重新以更乐观的心情看事情,是平息怒火的最有效武器。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家继续指出截断怒气的两个主要方法。
其一是审视引发怒气的想法,因为这是促使一连串怒火勃发的起点,以后的思维则只是煽风点火的效果。采取这种方法的时机非常重要,简而言之,时机越早效果越大。事实上,如果能在发作以前投入缓和的因素,是完全可以浇灭怒火的。
其二是谅解。这种缓和的因素可让人重新评估引发怒气的事件,不过这种方式有一定的限度,心理学家戈尔曼发现它对只有轻微程度的愤怒才有效。如果发怒者已是勃然大怒,即使有缓和的因素也会失去效果,也就是说发怒者已无法好好思考,此时其思维完全被强烈的情绪所控制,很难有理性的思维。
另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先冷却一段时间,然后以建设性的平和态度与对方面对面找出解决方案。在冷却期间,发怒者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以免消极的思维继续恶化。心理学家戈尔曼指出,转移注意力非常有助于改变情绪,理由很简单,从事愉快的活动时很难维持怒气。
此外,深呼吸或放松肌肉等方式也很有帮助,可能是因为这样可以使身体从愤怒的高度警戒状态改变过来,也可能是因为注意力可以从愤怒的原因上转移开。
2.善于缓解焦虑。在所有不愉快情绪中,焦虑是另一种重要的消极情绪。过度的焦虑常常导致失眠,感到胃里不舒服,经常冒汗、肌肉僵硬,无法有效地缓解情绪。
当公务员的焦虑情绪出现时,常常会表现下述情形:没有原因地感到烦恼,无法控制,持续不断,不可理喻地隐含对某一事件忧心忡忡;若持续恶化可能出现恐惧症、强迫、惊慌失措等。
焦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认知的,即忧虑的思绪;一种是肉体的,即焦虑的生理,如冒汗、心跳加速等。焦虑者的思绪通常只会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忧虑,他们总是注意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人生和工作困境,甚至假想出许多客观并不存在的可能。让自己的逃避产生充分的理由。而且这种人注意力总在不断感受着潜匿的威胁,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同时思维就在这种的模式里不断地重复。
长期的焦虑当然是有害的,焦虑者不仅不断地重复同样的思绪,脑部也会逐渐僵化,减低未来应付变化的能力。长期焦虑的人常听到一句劝告是“不用担心”或“快乐一点”,这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为忧虑是一种低层次的杏仁体作用,通常是不招自来的,而且一旦来了便很难驱走。
要有效地减缓与克制焦虑,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家托马斯.波克维提出了一些简单而有用的方法:一是要有自我意识。尽早察觉忧虑的产生时机,最好是在引发忧虑的当时便有所意识,让人们注意焦虑的先期征兆,认识引发忧虑的情况、思绪或意象,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理反应。此外他还教导当事者在忧虑入侵时的放松方法,以及平常如何熟练放松的技巧。二是向焦虑挑战:仔细思索一下这些所忧虑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除了任其发生以外有无其他选择?是否可以采取其他的建设性方法?
思绪的克制加上建设性的质疑,对低层次的焦虑可达到阻止效果。一个人越是往这方面努力,就越可能阻断脑部边缘系统的刺激。此外,积极进入放松状态也有助于抵制脑部发给全身的焦虑信号。
一位资深的心理专家指出,如果当事者任由自己一直忧虑下去,会越觉得事情的确值得忧虑。但只要尝试从多种角度去思索,他的忧虑便会开始动摇。事实证明即使忧虑成疾的人都可经由这种方法慢慢走出忧虑。
面对职业倦怠的心态调整
尽管人们无法回避职业压力,但却能调整面对压力的心态。有了好的心态才能够想出各种办法,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解决压力的能力。增强信心是提高对压力承受能力的重要心态,它体现着一个人面对职业压力的自尊心表达。
1.无论压力从何而来,改善职业倦怠的办法首先是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自信心其实就是个体对自己积极的、肯定的、客观的评价,也是一个人面对压力是进攻还是撤退的心理准备。一个人看待自己需要从三个方面获得:一是自我评价、二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三是自己对别人评价的评价。如果自我评价十分脆弱,那么他就会特别依赖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工作稍有一些不顺,他除了感受工作本身的压力外,还要感到自我被外界否定的巨大压力,很快就会达到职业倦怠。所以,减少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还是建立一个强大的自我评价体系,达到“胜不骄,败不馁”的境地。也就是温总理所说的“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2.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努力缩小“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差距。在制定目标时,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这样才有助于“理想我”的最终实现。
3.在竞争中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一个人的需求、兴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实战中注意挖掘,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这样不仅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而且会打下进一步发展和取胜的好基础。当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不要否定自己的整个人生价值,甚至把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评价完全寄托在外界的标准上。
减压还要解开心结。有一则小寓言,说有一种小虫子很喜欢捡东西,在它所爬过的路上,只要是能碰到的东西,它都会捡起来放在背上,最后,小虫子被身上的重物压死了。人不是小虫子,但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又像极了小虫子,只不过背上的东西变成了“名、利、权”。人总是贪求太多,把重负一件一件披挂在自己身上,舍不得扔掉。假如能学会取舍,学会轻装上阵,学会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较劲,甚至学会倾诉发泄释放自己,人就会以对一种环境的控制感代替无助感。
对压力心存感激的心态。无论我们对压力采取什么心态,压力都是客观存在。压力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人生许多重要的阶段都是伴随着压力而度过的。没有压力,我们的心智就不能得以良好的成长。当我们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的时候,都应该对当初让我们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一份感激。
4.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古人曰,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快乐与内心的祥和来自和谐的内心世界。有了内心的真正和谐,就如同建立了强大的自我控制系统,总结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科学办法,加上组织实施减压的若干措施,便能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产生的许多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政府或公共事业的各个部门各种层级的公务员。由环境中产生的紧张性刺激,引起个体的心理和生物反应称为压力反应,职业倦怠就是工作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程度的状态。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最高,如果对之不能很好调适,对公务员自己及其家庭和单位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所以,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克服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组织干预;行为调适;情绪调适;心态调整。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压力管理调适
参考文献:
[1]周旬,罗晓梅,罗德刚主编.公共管理案例及分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余世维.领导商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英]杰勒德·哈格里夫斯.压力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易智:我清楚地记得,我是1999年8月6日进的博瑞印务,确切地说,那时博瑞印务正在筹建,虽然刚进公司的实习工作只是捆报纸,但博瑞印务作为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我认为发展机会应该挺多,前景很不错,所以毅然放弃了公务员的工作。
点评:正是因为当初易智坚定地选择了博瑞印务,不在乎眼前利益,将目光放得长远,才取得了今天在博瑞印务的成就。
记者:在博瑞印务,您在哪些岗位工作过?
易智:在这十几年中,公司几乎所有的岗位我都做过,从最基础的捆报,到生产调度,逐渐至高层主管,最后到总经理,这期间,我也彷徨过,但从未放弃,也正是由于这些经历,使我对公司的各个流程都非常了解,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点评:如果说结缘博瑞印务还有一些偶然,那么易智的成功却是必然的。可以看出,脚踏实地是易智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记者:您所带领的博瑞印务已经是全国印刷百强企业,对于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您满意吗?
易智:一般,真是一般。对于博瑞印务,现在管得好,证明不了我们团队的管理水平高,如果100年之后,它仍然这么好,那才证明我们团队的管理水平高。
点评:从易智对管理水平高的界定来看,易智对管理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作为一名管理者,易智更懂得收放自如的智慧。
记者:能用一句话总结您之所以取得今天成就的原因吗?
易智:手不要握紧拳头,要放开,只有放开,才能得到更多。对于企业管理,要懂得有的放矢,对于生活,要阳光、快乐。
点评: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很多内容,这正是易智所提倡的“快乐工作,专心生活”的精髓。
关于检察官自我介绍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
我是泉港区检-察-院的××。××年参加检察工作后,我先是在石狮检-察-院的刑检和起诉部门从事了四年的业务实践。×ד严打”期间曾创下个人年度办案××件的最高纪录,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严打工作先进个人”。离开起诉部门后,我在职攻读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和法律硕士学位,并在兼任检委会委员、办公室主任、民行科负责人的工作岗位上积极推动检察理论和实务创新,较熟练地掌握了多媒体示证的编辑操作。近期还主办了全省首例的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和全国首例的“支持反诉”案。有了这些经历,我更向往重返公诉席,做一名主诉检察官。
我认为,“主诉”的“主”可以解释为“主导追诉程序、主办疑难案件和主持业务管理”,而“诉”则包含了“诉讼的质量、效率和责任”。
主导首先要充当“法官之前的法官”。用庭审的标准,对罪与非罪、此罪彼罪、罪轻罪重进行相对独立的法律判断,把指控的准确率作为办案的生命线;其次,要成为引导侦查的行家,强化提前介入、追捕追诉和补充侦查等配合制约机制,圆满完成举证责任;第三,要为案件的“快侦、快诉、快审”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减少退补和延期审理、用足用好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化审等等;最后,鉴于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主诉检察官还要扮演好“法官之上的法官”,用正义之剑,维护公正的天平
作为公诉部门的业务核心,主诉检察官应该在主办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中展现驾驭各种刑事法律政策问题的才能;在还原案件事实、纠正违法侦查、粉碎伪证翻供、驳斥歪理辩护的较量中树立检察职业的权威;在打防结合和综合治理的协作中实现公诉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检察改革要求淡化行政色彩、增强司法属性,作为公诉部门的业务领导,主诉检察官应当着重在拟定提审提纲、组织案件讨论、签发法律文书、制定庭审预案等关键环节上加强对助手的业务管理,在明辨是非的唇枪舌战和法理思考中把自己培养成专家型的检察人才,在监督、竞争、合作的氛围下打造一批职业公诉人中的精英骨干。
主诉检察官是责、权、利高度统一的法律职务。自由裁量权的运作是一个严守办案规则、严把审批权限的过程。处理好和检察长、检委会、科长的职权关系,关键在增强独立定案的信心,克服担心错案追究的保守心态。当好主诉检察官,缺不了强烈的政治荣誉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离不开刻苦的理论钻研和丰富的实践磨练。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必须象第一公诉人方工那样,“不喜欢交际”,远离诱-惑,甘心寂寞,让“距离产生公正”。
我在设计检察人员分类管理试点方案时,把主诉检察官作为检察官序列中的最具专业含量的精英分子,把主诉检察官办案组作为未来检察权运作的典型模式。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我不悔的执着。
法学界曾经评价主诉检察官制度改革是“对抗和危机的产物”。面对法官手中的法槌,律师身上的法袍,我们用主诉检察官的名号,代表公诉人的威严,并且在仪式化的背后,强调名符其实的素质。因为,他的职称,肩负着社会对司法的信任他的胸前,凝聚着法律和检察职业的尊严。
公务员面试题目一、自我认类题目:
这种题目,一定要注意岗位的匹配性,就是说不论考的是什么职位,尽量做到在展现你自己的时候,标榜出符合这个法官、检察官岗位要求的特点来,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自我介绍具有魅力。比如、法学基础知识、法律运用能力、案件办理经验等等各方面的素质以体现出你就是这个岗位独一无二的合格人选。
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结合法官、检察官的具体工作,谈出你报考法官、检察官的优势和劣势
综合问题:这在设问的方式上,一般会这样问“你认为应当怎样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人民检察官?”在要结合自己的基本素质与政治素养两者结合起来谈最好。
二、综合分析类题目:
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分析类不分职位,考核的内容就是目前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话题。究其思路核心的一个思路就是摆正分析法。只是注意,应试者在备考的时候,要把我国法院、检-察-院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一些重要的审判政策、案件办理的指导意见等有清晰的了解。这样的话可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表现出在自己的基本理论-功底。
名言警句分析,我们给大家总结了一个破题分析---深入阐述----总结拔高的一个基本的思路。比如2021年曲阜法院招录工作人员时候考的一道题:
谁人背后不议人,谁人背后不被议”谈谈你的看法?(2021曲阜法院 8月24日 )
【参考答案】 “谁人背后不议人,谁人背后不被议”,记得《增广贤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后不说人”和这句话是一个意思,这句话揭示的一个道理就是背后说闲话无论于人还是于己都是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
首先,这句话说“谁人背后不议人”,就是说很多人都有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习惯,我们知道背后说人坏话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造成进一步的误会,因此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特别是在一个单位中,如果每个人都在背后议论对方的不是,就会对整个单位的人际关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就我个人而言,我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就绝不会这样做,反而要引以为戒,通过积极地跟同事交流化解矛盾,而不是在背后说人坏话。
第二,“谁人背后不被议”,这句话说明,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别人在背后议论,有人议论说明我们还有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因此对别人的议论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并且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样的话,议论也就自然停止了。
因此这句话给我以有益的启示,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在背后说人,对别人的议论却要泰然处之。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才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联想类试题,关键在于要学会发散信息,看到一个点应当找不同的点来解读。举个例子,
山东省考面试以前考过这样一个题目:在海边养螃蟹的人有这一个经验:用箩筐盛螃蟹时不用盖盖子,因为当一只螃蟹想向上爬时,其它的螃蟹就会跟着它向外爬,从而把上面的螃蟹拉下来,因此不用盖盖子,箩筐里的螃蟹就一只也爬不上来。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这个故事给我很多启发:
首先,作为一个群体,个人能力固然重要,群体间的通力合作更重要。当一只螃蟹想向上爬时,其它的螃蟹就会跟着它向外爬,从而把上面的螃蟹拉下来。这就是缺乏配合导致的结果。试想,如果每只螃蟹都能够相互忍让,协调一致就一定能够一个一个地爬出笼子。但是事与愿违,正是由于他们自身的不团结导致了最后被抓的命运。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也是这样,我们每一位公务员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和不断地历练最终成长起来的,每个人都是人才,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团结一致,那我们的力量将是无穷的;反之如果我们像这些螃蟹一样,就难以做好工作,就是与公务员的职责相背离的。
三、计划组织类问题:
法院、检-察-院招考工作人员一般而言,在计划组织的题型设置上,不会有特别大的区别,就是普通的计划组织题目,比如说做一个调查,组织一个会议、组织一次学习等等;只是有可能会在计划组织的题型中,映射法院、检-察-院工作的内容,比如在你组织单位的干警进行一次学习侵权责任法的活动,但是解答问题的思路是一样的。
解答这类问题,思路仍然坚持从事前、事中、事后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事前充分准备、事中认真实施、事后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了。
四、沟通协调类理题:
初任法官、检察官考试的人际关系题目具有鲜明的特点,应试者要明确立场。首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这也是从事政法工作最基本的。其次,坚持原则性。对待上下级、同级及亲友,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讲人情”。最后,对司法的对象,要坚持以人民内部矛盾出发去进行工作,维护公检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检察官自我介绍的还看了:
1.个人自我介绍展示
2.自我介绍经典句子
3.简历自我介绍亮点
4.1分钟特色自我介绍
当前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合格的师资队伍来实现,而对于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也是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于自身的教学评价以及今后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于此,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以此来提升教师教学的效能感。
一、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重要性
关于教师效能感首先是1976年由兰德研究小组提出的,是指对教师的影响学生发展能力的信任程度。而教师效能感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学生管理效能、教学策略效能以及课堂管理效能。这一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学生在每次的犯错误中,作为具有高效能的老师对学生都是比较宽容的,会一同与学生解决困难;其次,作为高效能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身于教学中,并且对教学目的的达成具有强烈的欲望与动机,并且促使老师能够制定较高的教学计划,通过自己的组织与安排达到相应的目的;最后,高效能感老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作为教师心理的重要组成因素,教师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效能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效能感的老师教学热情比较高涨,能够最大程度的投身于教学工作中,而且对老师的整体素质也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对于发挥老师的主体能动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老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现状分析
1.教师效能感受个性差异的影响
由于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每个老师的性格差异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对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老师的潜能的发挥会影响教学能力的直觉与信念。因此,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教师效能感有一定的影响。而由于不同性格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情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格外向的老师所指导的课堂势必是比较活泼、活跃的,而一些平时就郁郁寡欢的老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往往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因此,教师效能感受到个体性格的差异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因素的影响。
2.教师效能感受职业成功与否的影响
与普通职业的人一样,教师这一行业同样追求着事业的成功。老师在自身的知识能力方面,想要获得一定的肯定,在教学实践中想要获得成功都是对教师效能感提高的基本条件,对于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否对教师的效能感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例如,如果教师的离职比例比较高,会使教师的培养成本提高,从而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3.教师效能感受教师心理状态的影响
当前人们的生活压力都明显加大,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而这种压迫感主要被归结为对生活的满意度。许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对自己本职工作存在一定的幸福感,就能够促进自己的工作进步;反之,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在工作中也收获不到相应的效果。
三、提升中学老师教学效能感的有效措施
1.对教师任用制度合理性的提升
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教育,还需要一定的教师资格的审核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首先就应该积极的改革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层层的选拔,清理掉一些不符合教学以及不合格的人员,使老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反思与自我提升的意识;其次,对教师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这能够保障教师工资的稳定性,也能对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得到保障,在教育中可以先结合国内的现实情况,在一些试点地区进行教师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以此来总结经验从而促进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最后,对教师编制分配原则的重建。教师的编制问题一直是作为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对于编制分配与安排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师人群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于一些不称职的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考核制度,使有能力有才华的教师人才为教育事业更好的服务。
2.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改进
对于评价制度的改进方面,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体系。首先我们就应该了解教师对评价的心理需求,有效的改进评价的目的。通过对教师的整体考察,对于评价原则需要做到科学公正与积极有效,才能使老师在心中真正的认同这个评价标准。因为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能够使老师真正的明确今后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反之,如果考核的科学公正性不够,并且也不够积极严谨,教师在对自己的认识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且对于未来的工作方向也比较迷失。因此,科学公正、积极有效的评价标准才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真正得到满足。
3.教师共同协作平台的搭建
建立良好积极地沟通协作平台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首先,要进行科学激励制度的建立,在集体的团队协作中对老师各项工作的评估学校应该给予积极的奖励,对优秀的团队给予嘉奖,以此来激励所有的老师;其次,对良好沟通机制的建立,例如每周可以举行例行会议,对于本周内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做出相应的汇报,并对于一些不足之处进行适时的改进与调整,而教师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科研小组讨论、电话会议等进行,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有效提升;最后,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不断的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反思自己的缺点,并及时的改正,从而促进自身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于自身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主观的评价。一个具有良好教学效能感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并且不断的反思与改正自己的错误,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也能够积极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而在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对中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凤春,姚松.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J].教育研究,2011,(08):80-82.
首先,收集整理、消化就业信息
1、了解目前全国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
毕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的“精英型”就业向“大众化”就业转变,已经出现农民工、和大学生竞争同一岗位的局面。目前全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市场明显供对于求,西部等偏远地区供小于求;
2、知道外语专业就业情况现状
如某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2006年就业率为95、8%,其中英语师范生一次签约率55%,专节本学生一次签约率为36%,日语专业学生一次签约率为100%,学生考研率为13%。在城市内进入公办学校的的只有4人、其余进入公办学校的均在县城初高中任教。有37%学生进入私立英语培训学校的,有41%的学生进入外企、三资或涉外企业,15%学生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或进武警部队。
3、分析预测外语专业可以拓展的就业空间
私立英语培训学校或培训班,各种大小企业的涉外岗位,考公务员、自主创业、英语口译、同声传译、网页翻译等公司岗位
4、明确可拓展的就业空间所需的知识素质技能
具备一定的商贸英语、广告英语、服装英语、保险英语、时世政治英语等各行业的英语知识,网业制作、多媒体、编程等计算机技能,公文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第二、客观分析自己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习惯养成情况
目前我们外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做事的主动性较差、收集处理消化信息能力很弱、抗压能力弱、合作能力不行、考虑问题深度不够、细节问题注意不到、做事应付现象较多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第三、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确定自己要拓展的职业素质能力内容
无论选择什么职业必须具备职业素质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素(诚信、奉献、较强的责任感)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公文写作能力、相对宽泛的知识面)
能力(公文协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第四、作出书面的实现自己未来职业所需综合素质、能力的训
练实践计划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1.1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始源于英国国家文官(公务员)考核制度,该考核注重表现与实际才能,国家根据考核结果的优劣对公务员实施奖励与升降,这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而后企业也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因此绩效考核也可以说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2 辅导员绩效考核
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我们可以将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机制界定为是对辅导员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作出评价的过程, 是对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系统的描述,“涉及观察、判断、反馈、度量、组织介入以及人们的感情因素”,这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工程。
1.3 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普通艺术类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明确提出:“各艺术类院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即通过绩效考核 ,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把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 、晋级等挂钩,激励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效率与效益的统一。
2 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改进之策
考核只是手段,将考核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改善、并指导今后的工作才是目的。因此,艺术类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也是充分调动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整体工作任务和目标的一种手段。 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绩效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来,并用以激励辅导员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这也正是绩效考核的主要意义所在。辅导员绩效考核应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简单的结果性评价。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应该包括领导考核、自我评价、辅导员日常工作考核、学生评价以及辅导员专项模块评价。
第一,院级领导应该就辅导员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打分。第二,辅导员在学期末针对本人一学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 包括所带班级学生的情况 、 危机处理的案例 、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以及对所负责专项工作的见解等。第三,应该考查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到位, 职责行使是否符合要求。第四,辅导员的工作是同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所有困难,所以在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应当在书面考核的基础上结合以学生满意度为辅助的绩效考核。第五,目前艺术类院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日益重视,各艺术类院校也积极探索最适合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主要就是辅导员的专职化发展。这就要求各艺术类院校在工作中要明确落实辅导员的相关政策。辅导员有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如何进行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影响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和深度、质量和水平。而辅导员的专职化道路是辅导员队伍成长的趋势所在。因此,学校保障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其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的现实选择,同时学校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对辅导员进行细化考核。(1)学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发展,要让辅导员在学生团工作、学生党建、就业指导等专项稳定的工作岗位上发展。此外,也可让辅导员兼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切实提升辅导员思想教育的工作能力、科技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就业指导能力等。根据辅导员所负责的专项工作,各二级学院的直接领导对相应辅导员学年内的表现及作为进行评价,而院级领导(如校学工部)则根据各个分院各专项的常规工作和创新成绩进行横向比较。(2)学校要明确落实职称评定政策,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要切实落实辅导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有关规定,认真解决辅导员的职称、职务、待遇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辅导员工作。而学校也可根据辅导员所选择的职称路线进行相应的考核,当然学校人事等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辅导员的职称考核制度,要将辅导员的考核制度和教师的考核办法区分开来,这样才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3)学校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力度,明确学历进修制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对辅导员进行培训,聘请校外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地与其他艺术类院校组织开展政治、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在学历进修方面,学校应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而学校可以根据辅导员参加培训和工作能力提升等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考核。第六,目前一些艺术类院校已将辅导员编入教学团队,因此该辅导员在团队中是否真正发挥其作用,应该让团队成员作出最直接的评价,包括辅导员在教学团队中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团队协调能力等。
总而言之,绩效考核是艺术类院校激励辅导员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 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实质提升也需要辅导员队伍的专职化建设,从而为辅导员整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目前一些年轻的高职院校而言,只有努力构建好辅导员队伍网络,才能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 袁庆华,王永亮,张龙.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8(6).
〔中图分类号〕 D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1)06-0035-03
〔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四川 成都 610000。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7年来,我国依法行政工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如何从体制机制上找准抓手和平台,是新时期依法行政工作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 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成就与困境
1.建设成就
我国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征程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政府法制工作从无到有,不断规范与完善,尤其是在《纲要》颁布实施以后,法治政府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机制日渐完善;政府立法工作从粗到细,逐步覆盖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逐渐形成;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由弱到强,有力地保证了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有效实施。应该说,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目前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是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2.现实困境
虽然我国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征程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体制机制不成熟、不健全,推进力度不稳定。实际工作中“概念法治”、“形式法治”和“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建设法治政府的推进动力单一,主要依赖于“人”的自觉性,存在以“人治”推动“法治”的特殊现象;法律制度在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相对滞后,立法与改革的关系不够衔接;以人为本和保障民生方面的制度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部门利益的倾向仍然比较突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能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情况仍然突出;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行为不规范的情况仍然突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不理想。有的行政机关对行政执法有畏难情绪,对依法履职底气不足,被动作为的情况比较突出;政府法制工作还比较被动,服务大局的思路和办法还不多,能力还不强。机构建设欠账太多,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很不适应,严重制约了政府法制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样的状况,很难担当起繁重的依法行政的工作任务。
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机制问题
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要实现健康、有序、持续地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从机制抓起。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抓机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侧重于对事物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抓机制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能够把握事物的运动机理,更加能动地、有效地驾驭事物。抓机制不仅有方法学上的意义,更能体现我们对法治政府本质的认识和对建设法治政府过程的认识。
1.建设法治政府的机制保障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机制系统庞大,关系复杂,需要研究和完善的机制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三大机制”,即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研究“三大机制”既是理论指导的需要,也是实践推动的需求。动力机制要解决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问题,建设法治政府能否被推动或取得预期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因此,动力机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机制。评价机制要解决法治政府建设评价的主观性、随意性。评价是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建设法治政府的评价机制,是科学、统一、客观、公正衡量一个地区依法行政法、建设治政府的能力和水平的前提。监督保障机制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和纠正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一切违反法律规定、法律原则的行为,防止和纠正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确保行政管理活动全面依法运行,保障各项评价指标执行到位,推动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实现预定目标。
2.“三大机制”的相互关系
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是有机统一、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动力机制的本质在于调动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以使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评价机制则为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提供价值评判标准和检验依据,使法治政府建设可操作、可评判;监督保障机制目的在于通过遏制行政权力的滥用,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提升行政效能,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不动摇。没有动力机制,法治政府建设将缺乏动力而陷于僵化、停滞状态;没有监督保障机制,行政权力将失去制约,产生权力腐败,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此外,动力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是否有效运转,要依靠评价机制提供一套科学指标体系来判断和考量,从而检验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总之,三者之间是互相配合、互为保障、相辅相成的关系。建设法治政府,不仅需要“三大机制”各自具备良好的性能,还需要它们有机的结合,协调稳定的发挥其总体功能。
3.“三大机制”的运行环境
建设法治政府机制的运行环境是指影响建设法治政府机制运行的各种外在因素和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机制的设计离不开环境的现实;机制的运行必须依赖于环境的协调与保障;机制的运行必然作用于环境,对环境的条件提出改变或者改善的要求;只有机制和环境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建设法治政府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建设法治政府机制的运行环境包括法治环境、政治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等诸多方面。
三、建设法治政府的“三大机制”
1.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关于动力的内部结构和形成机理,动力的形成、发生的原因、各种要素间的关系。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受动因、动能、整合三大要素影响。动因是动力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改革因素、法制因素等因素。动能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或者可能产生动力的各类资源的总称,主要包括人、政府、制度以及规划与计划、领导与指导、教育与培养、监督与考核、褒扬与批评等。整合是动因和动能作为机制系统内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之间的融合、联系。整合是动因与动能结合,并被激活后形成动力的过程,是动因和动能转变为动力的过程;整合也是若干动力叠加、融合,形成更大合力的过程。动力包括单一动力和复合动力。一种动因与一种动能的融合产生单一动力。一种动因与多种动能的融合产生复合动力。比如,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调整政府管理职责作为动因,将制度建设作为动能,就产生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将顺应民主政治发展作为动因,将领导干部作为动能,就会产生转变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恰当调整权力与权利平衡关系,提高领导干部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动力;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动因,将各级各类公务员作为动能,就会在广大公务员中产生转变行政管理理念,保障公权力正确行使的动力;将加强法治建设作为动因,将行政行为作为动能,就会产生规范行政行为、公开行政过程、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执法责任制的动力;将执政党关于加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为动因,可以同时在一系列动能上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融合,可以以法治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理念和能力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制度、制定规划与计划、监察考评等等为动能,产生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的强大动力,使建设法治政府的速度大大提升,收到很好的推进效果。
现行的动力机制主要是“首长”推动型的建设法治政府动力机制和政府主导型动力机制。“首长”推动型和政府主导型的动力机制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特别需要建立其他社会成员参与的动力机制。一是要科学发挥党在建设法治政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二是要扩大公众参与,构建“政府+公众”双引擎动力模式。三是要借助建设法治政府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构建和健全法治政府公信力的内动力机制。四是要发挥非正式制度的动能作用,构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复合动能体系,为法治政府的建设提供高效的、复合型的推动力。
2.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具有导向、尺度和监督功能。在设计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时需要把握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阶段性原则;将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法治政府建设的标准,正确处理好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和上级对下级评价的关系;充分考虑运行成本。考评指标的标准、内容要科学合理、简明扼要、易于操作。
《四川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指标》,是近年来四川在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创新成果。该指标体系既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又具有推进依法行政的实际价值,最大的特点是指标简化,重点突出,贴合四川实际,并十分注意回应社会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期待。一是指向明确。指标的考评对象是市县政府,这样突出了依法行政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了工作的重心和大局。二是方式创新。是“评估”,不是“评价”,用较少的指标来估价总体情况,这既符合工作实际,又体现了客观规律。三是内容创新。突出了依法行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紧围绕行政决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执法等方面设定评估指标。四是建立配套制度。制定了《四川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办法》,与《评估指标》相配套,保证《评估指标》运用得到落实。五是评估方式创新。评估采用上一级人民政府评价、被评估单位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上一级人民政府的评价结果在评估中所占比得自上而下逐级递减,社会评价结果在评估中所占比重自上而下逐级递增。2009年该指标首先被实际运用于四川省6个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市县依法行政工作,发挥了很好的引导和考评作用。《评估指标》应当作为考核、任用、晋升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成为考核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行政工作的“硬指标”、“硬实绩”和“硬约束”。
3.监督保障机制
监督机制是一个庞大的制度体系。建设法治政府的监督既包括政府的层级监督,还包括政党、人大、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既包括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又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监督具有修正、反馈、预防和保障功能。
监督保障机制的运行应当围绕动力机制的实现进行。组织建设是监督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强化考核是监督保障机制的有效抓手,制度机制完备是监督保障机制实现的重要保证。要积极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以权力制约为突破点,进一步完善权力制衡结构,以权制权;科学分解内部权力,合理分权;规范权力运行程序,依法制权;推行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严密监督网络,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注重完善民主监督的机制,进一步推进民主监督制度化建设;逐步实现权力公开透明。监督保障机制要搭建有效平台:关键是行政执法机关内部制约;核心是行政权力的限制;基础是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效能要靠政府信息公开;要进一步创新行政复议机制。
1.建设成就
我国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征程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政府法制工作从无到有,不断规范与完善,尤其是在《纲要》颁布实施以后,法治政府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行政决策机制日渐完善;政府立法工作从粗到细,逐步覆盖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逐渐形成;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由弱到强,有力地保证了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有效实施。应该说,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目前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是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2.现实困境
虽然我国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征程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体制机制不成熟、不健全,推进力度不稳定。实际工作中“概念法治”、“形式法治”和“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建设法治政府的推进动力单一,主要依赖于“人”的自觉性,存在以“人治”推动“法治”的特殊现象;法律制度在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相对滞后,立法与改革的关系不够衔接;以人为本和保障民生方面的制度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部门利益的倾向仍然比较突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能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情况仍然突出;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行为不规范的情况仍然突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不理想。有的行政机关对行政执法有畏难情绪,对依法履职底气不足,被动作为的情况比较突出;政府法制工作还比较被动,服务大局的思路和办法还不多,能力还不强。机构建设欠账太多,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很不适应,严重制约了政府法制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样的状况,很难担当起繁重的依法行政的工作任务。
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机制问题
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要实现健康、有序、持续地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从机制抓起。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抓机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侧重于对事物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抓机制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能够把握事物的运动机理,更加能动地、有效地驾驭事物。抓机制不仅有方法学上的意义,更能体现我们对法治政府本质的认识和对建设法治政府过程的认识。
1.建设法治政府的机制保障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机制系统庞大,关系复杂,需要研究和完善的机制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三大机制”,即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研究“三大机制”既是理论指导的需要,也是实践推动的需求。动力机制要解决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问题,建设法治政府能否被推动或取得预期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因此,动力机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机制。评价机制要解决法治政府建设评价的主观性、随意性。评价是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建设法治政府的评价机制,是科学、统一、客观、公正衡量一个地区依法行政法、建设治政府的能力和水平的前提。监督保障机制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和纠正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一切违反法律规定、法律原则的行为,防止和纠正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确保行政管理活动全面依法运行,保障各项评价指标执行到位,推动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实现预定目标。
2.“三大机制”的相互关系
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是有机统一、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动力机制的本质在于调动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以使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评价机制则为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提供价值评判标准和检验依据,使法治政府建设可操作、可评判;监督保障机制目的在于通过遏制行政权力的滥用,防止权力寻租和腐败,提升行政效能,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不动摇。没有动力机制,法治政府建设将缺乏动力而陷于僵化、停滞状态;没有监督保障机制,行政权力将失去制约,产生权力腐败,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此外,动力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是否有效运转,要依靠评价机制提供一套科学指标体系来判断和考量,从而检验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总之,三者之间是互相配合、互为保障、相辅相成的关系。建设法治政府,不仅需要“三大机制”各自具备良好的性能,还需要它们有机的结合,协调稳定的发挥其总体功能。
3.“三大机制”的运行环境
建设法治政府机制的运行环境是指影响建设法治政府机制运行的各种外在因素和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机制的设计离不开环境的现实;机制的运行必须依赖于环境的协调与保障;机制的运行必然作用于环境,对环境的条件提出改变或者改善的要求;只有机制和环境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建设法治政府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建设法治政府机制的运行环境包括法治环境、政治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等诸多方面。
三、建设法治政府的“三大机制”
1.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关于动力的内部结构和形成机理,动力的形成、发生的原因、各种要素间的关系。建设法治政府的动力受动因、动能、整合三大要素影响。动因是动力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改革因素、法制因素等因素。动能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或者可能产生动力的各类资源的总称,主要包括人、政府、制度以及规划与计划、领导与指导、教育与培养、监督与考核、褒扬与批评等。整合是动因和动能作为机制系统内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之间的融合、联系。整合是动因与动能结合,并被激活后形成动力的过程,是动因和动能转变为动力的过程;整合也是若干动力叠加、融合,形成更大合力的过程。动力包括单一动力和复合动力。一种动因与一种动能的融合产生单一动力。一种动因与多种动能的融合产生复合动力。比如,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调整政府管理职责作为动因,将制度建设作为动能,就产生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将顺应民主政治发展作为动因,将领导干部作为动能,就会产生转变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恰当调整权力与权利平衡关系,提高领导干部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动力;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动因,将各级各类公务员作为动能,就会在广大公务员中产生转变行政管理理念,保障公权力正确行使的动力;将加强法治建设作为动因,将行政行为作为动能,就会产生规范行政行为、公开行政过程、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执法责任制的动力;将执政党关于加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为动因,可以同时在一系列动能上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融合,可以以法治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理念和能力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制度、制定规划与计划、监察考评等等为动能,产生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的强大动力,使建设法治政府的速度大大提升,收到很好的推进效果。
现行的动力机制主要是“首长”推动型的建设法治政府动力机制和政府主导型动力机制。“首长”推动型和政府主导型的动力机制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特别需要建立其他社会成员参与的动力机制。一是要科学发挥党在建设法治政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二是要扩大公众参与,构建“政府+公众”双引擎动力模式。三是要借助建设法治政府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构建和健全法治政府公信力的内动力机制。四是要发挥非正式制度的动能作用,构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复合动能体系,为法治政府的建设提供高效的、复合型的推动力。
2.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具有导向、尺度和监督功能。在设计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时需要把握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阶段性原则;将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法治政府建设的标准,正确处理好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和上级对下级评价的关系;充分考虑运行成本。考评指标的标准、内容要科学合理、简明扼要、易于操作。
《四川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指标》,是近年来四川在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创新成果。该指标体系既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又具有推进依法行政的实际价值,最大的特点是指标简化,重点突出,贴合四川实际,并十分注意回应社会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期待。一是指向明确。指标的考评对象是市县政府,这样突出了依法行政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了工作的重心和大局。二是方式创新。是“评估”,不是“评价”,用较少的指标来估价总体情况,这既符合工作实际,又体现了客观规律。三是内容创新。突出了依法行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紧围绕行政决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执法等方面设定评估指标。四是建立配套制度。制定了《四川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评估办法》,与《评估指标》相配套,保证《评估指标》运用得到落实。五是评估方式创新。评估采用上一级人民政府评价、被评估单位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上一级人民政府的评价结果在评估中所占比得自上而下逐级递减,社会评价结果在评估中所占比重自上而下逐级递增。2009年该指标首先被实际运用于四川省6个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市县依法行政工作,发挥了很好的引导和考评作用。《评估指标》应当作为考核、任用、晋升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成为考核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行政工作的“硬指标”、“硬实绩”和“硬约束”。
3.监督保障机制
监督机制是一个庞大的制度体系。建设法治政府的监督既包括政府的层级监督,还包括政党、人大、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既包括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又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监督具有修正、反馈、预防和保障功能。
监督保障机制的运行应当围绕动力机制的实现进行。组织建设是监督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强化考核是监督保障机制的有效抓手,制度机制完备是监督保障机制实现的重要保证。要积极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以权力制约为突破点,进一步完善权力制衡结构,以权制权;科学分解内部权力,合理分权;规范权力运行程序,依法制权;推行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严密监督网络,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注重完善民主监督的机制,进一步推进民主监督制度化建设;逐步实现权力公开透明。监督保障机制要搭建有效平台:关键是行政执法机关内部制约;核心是行政权力的限制;基础是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效能要靠政府信息公开;要进一步创新行政复议机制。
由于派驻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几年来,绥化市纪委派驻机构管理办公室边实践、边探索、边提高、边完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在新体制下履行职能的方式方法,各项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履职思路日渐清晰,监督职能日益强化,自身建设显著提高,协助驻在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今年,为进一步加强对派驻机构的日常管理,激发派驻(出)机构干部队伍活力,开拓进取,创先争优,提高工作质效,全面客观评价派驻机构履行职责情况,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绥化市纪委监察局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全面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实施3+X工作考评办法(“3”为市纪委监察局对派驻机构全年考评的重点工作,“X”为各派驻机构自主创新工作项目),即围绕派驻机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执行情况、派驻机构有关制度执行情况、市纪委监察局单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派驻机构自主创新工作项目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全市35个派驻(出)机构进行综合考评和量化打分,根据集中考评和民主测评结果,由考评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提出考评建议,提交市纪委常委会审定,重点对考评及量化积分情况在系统内进行通报,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综合排名后两位且考核总分低于70分的派驻(出)机构,将对其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评为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的派驻(出)机构,可作为其派驻人员推荐为本年度优秀公务员或实绩突出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考评工作采取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组织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按考评类别和项目要素计算权重,总分为100分。
一、日常考核。权重占30分。市纪委派驻办对各派驻(出)机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日常工作考核项目来源《2012年对市纪委监察局派驻(出)机构进行“3+X”工作考评项目分解表》。派驻办单独建档立卷,严格考核管理。
二、自我评价。权重占10分。7月初和12月初,各派驻(出)机构经联合工作组组长同意后,分别向派驻办上报一次工作总结,对自身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剖析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