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统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2-09-05 21:16: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校教育统计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校教育统计总结

篇1

在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中,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依法开展统计工作,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全面。

我校领导班子对统计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把贯彻落实《统计法》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文件以及主管部门关于统计数据要真实、可靠、不能有水分的讲话精神,作为做好学校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做到与教育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强化统计工作制度建设,健全统计工作网络,加强统计人员业务进修。 

学校主要领导一贯重视统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和各级领导讲话精神,切实把统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提到议事日程。

1.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统计工作制度》,为学校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学校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由李文芬校长担任组长,分管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有行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综治办、财务室等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细化到人,责任明晰,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配齐配强统计工作人员。学校通过培训、筛选,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统计工作人员队伍。主要成员有行政办公室主任、人事专员、教务处学籍管理员、安全保卫与总务处资产管理员等。各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分工各司其责,最后由行政办汇总录入。

4.加强统计人员业务进修。学校安排了专人参加每年市教育局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会议和学习,认真参加每年的业务培训,努力保证统计人员的连贯性。

三、强化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在坚持把统计工作摆上学校工作重要位置的同事,十分注重加强对政策与教育发展形势的分析,努力在全校教职工尤其是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认识: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不断层,数据传递不断线,依据准确的统计数据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做好决策。为此,学校要求各部门加强统计资料的过程性积累,统计人员做“有心人”,切实加强统计工作责任心,着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

篇2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战略管理,实现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第二条 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科室主任等为成员,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领导及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并督促和指导规划落实;围绕实验研究进行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和各项管理制度并督办落实;主持重大课题申报、审定和鉴定;筹划科研经费,保证实验条件,对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成绩卓著者报请学校或上级予以奖励等。

第三条 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科研方针,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追求理论的高度与实践力度的统一,确立的项目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与当前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第四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校所确立的校级及其以上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的内容和申报人

每五条 为与区、市、省级项目吻合,校级项目的申请原则上每年9月上旬前组织。

第六条 凡向区、市、省级科研室申报的研究课题未被立项的,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研究。

第七条 课题内容应属于普通基础教育范畴,着重研究本校教育过程中遇见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本校教育改革有指导作用。

第八条 申报人应为课题的主持人或负责人,即该课题的实际指导者,并在课题研究中担负实质性工作,课题的主持人或负责人必须是本校的教职员工。

第九条 凡向区级以上科研室申报的研究课题必须由申报人按规定要求认真填写申报表,经教科室组织专家领导从选题方向、与主课题研究价值、方案制订等方面进行论证评审上送。

课题的过程管理制度

第十条 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管理,避免“两端管理”(即年初写计划,年终写总结)行为,并对各教师教科研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

第十一条 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应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期工作计划,严格执行《申报表》中制定的计划,接受督促检查,应依据阶段性实施计划向教科室汇报进度;教科研室记录结果,作为教师科研工作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在研究工作进行期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研究计划或推迟计划实施,必须由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报经校或上级教科研室批准,予以备案。

第十三条 课题的时限一般为1年,因故未按期完成课题者,允许承担人申请不超过一年的延缓期,在延缓期满未完成者,将中止其承担的课题。

第十四条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可以享受学习培训的待遇,由课题主持人或负责人依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经教科室审核,报校长室批准。

课题结题鉴定制度

第十五条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鉴定的评价,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申报的各级立项课题,必须规范结题。

第十六条 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及时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主件),并认真选编好课题研究相关的科研论文集、教案集、专著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附件)。

第十七条 课题鉴定一般采用专家领导评议方式,包括现场评议或书面评议。鉴定组专家由课题组与教科室共同确定。

成果处理制度

教科室要特别重视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处理。

校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标准:

先进性。成果反映的教育思想端正,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选题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结论具有突破性;研究水平在地区同类研究中具有相对的先进性。

科学性。能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及教育统计测量手段;立论符合教育科学原理;研究过程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研究结论真实可靠。

成果形式符合教育科研基本规范;成果表达论点明确,资料祥实,依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价值。能揭示主课题某一方面的规律,在学术上有新的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实用有效的教改方法和技术措施。

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程序:

课题组向教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并附课题研究成果资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鉴定书)。

教科室组织专家、领导,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

经过鉴定评价,获将的、证明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将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措施在学校内予以大面积交流、推广和应用,或向市、省级推荐评奖。

课题经费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 科研经费是为了满足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一种经常性支出的费用。

第十九条 学校保证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资料、书刊设备及必要的会议、差旅费等支出。

第二十条 学校教科室对校级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可根据范围的大小实行一次性核发或实行实报实销,并对研究经费的使用负有检查、监督责任。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又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十二条 课题组要明确资料职责,加强教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和利用,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

第二十三条 教科研档案主要包括:课题档案、管理档案、综合档案和成果档案等四大类。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校长信息素养的构成、模型构建与发展策略等方面成为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往往专注于管理者教育技术工作规范化专业标准。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从管理技能的层面制定一些专业规划和要求,在学校建设特别是针对校长的信息化建设层面上的研究较少,并没有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领导力的角度形成系统的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也无法探究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和关联。目前有关教育技术领导力的研究,则从管理的角度、面向信息化的知能结构展开,这预示着该领域研究的一种未来取向。但是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校长信息素养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一直少有人进行深人的探究。

中国现行的学校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这就决定了校长的学校决策者、组织者和领导者角色。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校长是关键因素,拥有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与财权,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然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在校长信息素养的欠缺上。因此笔者把研究侧重点放在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互动发展的关联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探究。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与内容

笔者以温州地区中小学校长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校长和在职教师,将城乡中小学、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和一般学校做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探讨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在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校长信息素养和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评价框架。对研究内容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获得反馈意见和建议,依据调查数据得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2.研究工具与实施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开放访谈法,自行设计了《校长信息素养现状与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问卷》,整个问卷的问题有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主要包括事实性和态度性内容,回答问卷内容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设计主要包括校长信息素养模型(假设)、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框架、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将相关的几个表分解成相应的绩效指标,再根据绩效指标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本次研究涉及温州所属各个地区的130所中小学,在样本选取上考虑到了被试对象所归属的地域(县市或乡镇)、学校类别(小学或中学)、学校层次(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或一般类型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并预期各个类型的学校调查比例成等比抽样。本次抽样是在确定抽样构成比例之后,再进行随机调查,属于分层抽样(类型抽样),经过两个阶段的调查,在样本构成上基本接近预期样本比例,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佐证数据的可靠性,本问卷设计了教师卷和校长卷,从多角度进行调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误差抽样带来的影响,而且能使问题分析得更全面。回收问卷118份,1份无效,回收率91%,有效率90%。将117份有效问卷输人到Excel,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图表,进行数据关系分析。

三、数据分析

1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学校发展质性的量化关联分析

本研究重点在于探究对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差异化互动关系。首先需要弄清楚被调查者对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学校发展关系有怎样的倾向性认识,为了更精确地说明问题,需要对他们的具体关联度进行调查。

在质性问题上,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全部校长样本都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有关;仅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无关,77%的教师和61%的校长认为影响比较大,甚至有32%的校长认为起决定性作用在关联性的量化分析中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见表2),仅仅只有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关联度低于3分,高达82%的校长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关联度大于5分,74%的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关联度大于5分,两者高度一致。(以0-10分为关联度标准,0表示关联度最小,10表示关联度最大。)

综合以上两组数据,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认识到了校长本身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

展,而且在总体上校长的认可度要高于教师,这说明与教师相比,校长更强调认可自身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的发展,这将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校长自身的信息素养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同样从这个角度分析现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各个中小学校长在观念上均认同信息素养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实际上校长自身的信息素养却不能达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直接导致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落后这种状况。

2.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互动关系分析

那么,到底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通过两者的数据对比曲线图分析出他们之间的具体存在的互动状态。在问卷中设计了校长信息素养评价表与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表,通过两个表格得出的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具体数据,进而说明两者的发展关系。对得出的数据,笔者将从总体对比、不同区域的学校横向对比、不同层次学校对比这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1)总体对比

虽然校长信息素养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有较大影响,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具体的互动关系呢?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除了与校长信息素养有关外,还受地方特殊政策扶持、地区资金支持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是极大的。所以综合以上因素,在统计数据时除了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之外,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总分与校长基本情况总分相差巧分以上的学校不进行统计,需要说明的是这类学校仅仅是个别数据,对分析结果影响的系数并不大。

笔者按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由低到高排列进行绘图(图1),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校长信息素养曲线是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曲线上升而上升的,可以明显得出校长信息素养同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呈曲线上升的结论。在总体趋势上,校长信息素养越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就越好,校长信息化素养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关系是基本趋同的。这个结论也在校长和教师的相关间卷数据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2)不同区域学校横向对比

对比两种不同区域的中小学我们发现,村镇学校校长的信息素养均值普遍高于其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均值,而县市学校校长的信息素养均值高于其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低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均值两种情况学校的数量比较平均,这是因为县市经济水平普遍高于乡镇经济水平,处于县市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人会高于乡镇地区学校,而且县市里的学校在建设上受当地政府关注的程度要高于乡镇地区。受这些因素影响,反映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上就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程度比较高,所以就产生了县市地区的校长信息素养均值高于其学校信息化建设均值和低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均值两种情况学校的数量比较平均的现象。而乡镇地区的中小学因为缺乏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就完全依靠校长,因此中小学校校长的信息素养均值往往要高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均值。但是从整体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总体上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校长信息素养间呈现出趋

同变化,也就是说校长信息素养越高学校信息化建设越好,反之亦然。如图2,图3所示。

从教师问卷的数据图中我们同样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县市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校长信息素养关系与乡镇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校长信息素养关系类似于校长问卷。总结校长问卷和教师问卷的地区横向对比数据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排除政策扶持、地区资金支持因素,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校长信息素养之间有相对的趋同关系。即校长信息素养越高学校信息

化建设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3)不同层次学校对比(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一般类型学校)

统计中发现,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校长信息素养平均得分为57.00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平均分是59.6分;非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校长信息素养平均得分为49. 3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平均分是47.9分。这说明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与非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相比,校长信息素养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上要高出一个层次。这是因为作为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的前提是要求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可以发现,不管是不是因为教育政策关系,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特殊发展的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和非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校长信息素养水平趋同发展。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校长信息素养的构成、模型构建与发展策略等方面成为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往往专注于管理者教育技术工作规范化专业标准。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从管理技能的层面制定一些专业规划和要求,在学校建设特别是针对校长的信息化建设层面上的研究较少,并没有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领导力的角度形成系统的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也无法探究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和关联。目前有关教育技术领导力的研究,则从管理的角度、面向信息化的知能结构展开,这预示着该领域研究的一种未来取向。但是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校长信息素养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一直少有人进行深人的探究。

    中国现行的学校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这就决定了校长的学校决策者、组织者和领导者角色。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校长是关键因素,拥有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与财权,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然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在校长信息素养的欠缺上。因此笔者把研究侧重点放在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互动发展的关联上,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探究。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与内容

    笔者以温州地区中小学校长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校长和在职教师,将城乡中小学、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和一般学校做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探讨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在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校长信息素养和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评价框架。对研究内容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获得反馈意见和建议,依据调查数据得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2.研究工具与实施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开放访谈法,自行设计了《校长信息素养现状与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问卷》,整个问卷的问题有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主要包括事实性和态度性内容,回答问卷内容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设计主要包括校长信息素养模型(假设)、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框架、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将相关的几个表分解成相应的绩效指标,再根据绩效指标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本次研究涉及温州所属各个地区的130所中小学,在样本选取上考虑到了被试对象所归属的地域(县市或乡镇)、学校类别(小学或中学)、学校层次(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或一般类型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并预期各个类型的学校调查比例成等比抽样。本次抽样是在确定抽样构成比例之后,再进行随机调查,属于分层抽样(类型抽样),经过两个阶段的调查,在样本构成上基本接近预期样本比例,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佐证数据的可靠性,本问卷设计了教师卷和校长卷,从多角度进行调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误差抽样带来的影响,而且能使问题分析得更全面。回收问卷118份,1份无效,回收率91%,有效率90%。将117份有效问卷输人到excel,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图表,进行数据关系分析。

    三、数据分析

    1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学校发展质性的量化关联分析

    本研究重点在于探究对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差异化互动关系。首先需要弄清楚被调查者对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学校发展关系有怎样的倾向性认识,为了更精确地说明问题,需要对他们的具体关联度进行调查。

    在质性问题上,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全部校长样本都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有关;仅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无关,77%的教师和61%的校长认为影响比较大,甚至有32%的校长认为起决定性作用在关联性的量化分析中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见表2),仅仅只有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关联度低于3分,高达82%的校长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关联度大于5分,74%的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关联度大于5分,两者高度一致。(以0-10分为关联度标准,0表示关联度最小,10表示关联度最大。)

    综合以上两组数据,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认识到了校长本身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 

 

展,而且在总体上校长的认可度要高于教师,这说明与教师相比,校长更强调认可自身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的发展,这将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校长自身的信息素养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同样从这个角度分析现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各个中小学校长在观念上均认同信息素养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实际上校长自身的信息素养却不能达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直接导致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落后这种状况。

    2.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互动关系分析

    那么,到底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通过两者的数据对比曲线图分析出他们之间的具体存在的互动状态。在问卷中设计了校长信息素养评价表与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表,通过两个表格得出的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具体数据,进而说明两者的发展关系。对得出的数据,笔者将从总体对比、不同区域的学校横向对比、不同层次学校对比这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1)总体对比

    虽然校长信息素养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有较大影响,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具体的互动关系呢?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除了与校长信息素养有关外,还受地方特殊政策扶持、地区资金支持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是极大的。所以综合以上因素,在统计数据时除了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之外,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总分与校长基本情况总分相差巧分以上的学校不进行统计,需要说明的是这类学校仅仅是个别数据,对分析结果影响的系数并不大。

    笔者按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由低到高排列进行绘图(图1),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校长信息素养曲线是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曲线上升而上升的,可以明显得出校长信息素养同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呈曲线上升的结论。在总体趋势上,校长信息素养越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就越好,校长信息化素养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关系是基本趋同的。这个结论也在校长和教师的相关间卷数据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2)不同区域学校横向对比

    对比两种不同区域的中小学我们发现,村镇学校校长的信息素养均值普遍高于其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均值,而县市学校校长的信息素养均值高于其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低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均值两种情况学校的数量比较平均,这是因为县市经济水平普遍高于乡镇经济水平,处于县市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人会高于乡镇地区学校,而且县市里的学校在建设上受当地政府关注的程度要高于乡镇地区。受这些因素影响,反映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上就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程度比较高,所以就产生了县市地区的校长信息素养均值高于其学校信息化建设均值和低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均值两种情况学校的数量比较平均的现象。而乡镇地区的中小学因为缺乏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就完全依靠校长,因此中小学校校长的信息素养均值往往要高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均值。但是从整体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总体上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校长信息素养间呈现出趋 

同变化,也就是说校长信息素养越高学校信息化建设越好,反之亦然。如图2,图3所示。

    从教师问卷的数据图中我们同样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县市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校长信息素养关系与乡镇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校长信息素养关系类似于校长问卷。总结校长问卷和教师问卷的地区横向对比数据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排除政策扶持、地区资金支持因素,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校长信息素养之间有相对的趋同关系。即校长信息素养越高学校信息

化建设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3)不同层次学校对比(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和一般类型学校)

    统计中发现,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校长信息素养平均得分为57.00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平均分是59.6分;非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校长信息素养平均得分为49. 3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平均分是47.9分。这说明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与非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相比,校长信息素养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上要高出一个层次。这是因为作为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的前提是要求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可以发现,不管是不是因为教育政策关系,学校信息化建设得到特殊发展的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和非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校长信息素养水平趋同发展。

篇5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52-03

学生就业质量是衡量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

关于教育质量,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教育服务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产出不是人,而是学校向教育消费者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由于职业学校是为职业教育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机构,它同时具有教育组织属性和经济组织属性,因而,职业教育质量不仅是对职业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的评价,而且还包括对职业教育的直接对象学生所消费教育服务程度的评价。职业教育质量最终体现为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服务所提升的自身发展程度。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考察应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考察由办学目标所决定的教育质量因素,即通过教育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品行等教育服务以及消费服务后人力资本的增量问题,表现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成绩;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所消费的教育服务是否适应了社会需要,表现为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就是说,权衡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两个标准:一是学生毕业时各方面的成绩;二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前一个标准不需赘述,所有中职学校自办学的第一天起,都在以各种各样的考试、考核、考查方式评价学生的成绩,并以之作为权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后一个标准呢?由于情况复杂,考查起来较麻烦,加之需要较长时间,故至今也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科学的标准。

过去,人们往往以就业率作为评价学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因而在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中总是把学生的就业率放在首位。不可否认,人们希望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获得就业资格和机会,把就业率作为权衡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无可厚非。关键的问题是单纯的就业率并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就业情况,当然就更不能用以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了。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某电子企业建成投产后,便以“一锅端”的方式将某中职学校信息专业的学生全部招聘进厂,但不到两个月,学生们便因企业的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工资待遇等问题纷纷“跳槽”而去。试问,这种百分之百的就业率有什么意义呢?它能说明学生的就业质量吗?它能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吗?回答是否定的。

那么,怎样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就业质量呢?换句话说,评价学生就业质量需要哪些考核指标?如何进行评价呢?

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

就业率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学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标志。不论是学校推荐,还是自谋职业,凡是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和经济收入即为就业。

就业稳定率稳定率是指学生毕业后在一年时间内是否在第一就业单位持续工作。就业稳定率越高,学校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就业服务质量相对越高。稳定率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专业对口率专业对口率是指学生所学大类专业与所从事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口率越高,学校的专业设置同社会需求之间的对应度越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越高。

以上三个指标的评价依据是学生与用人企业签订的协议书或班主任提供的学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学校向学生征询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必须的。向学生发出问卷,测试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实际上是征求学生对学校综合办学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满意度,客观体现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对学生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要做到有针对性,并力求全面。下面是调查问卷及满意度统计的一种设计方式。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在评价学生就业质量时,征求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势在必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直接体现了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评价,也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客观地反映了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这种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来进行。

就业学生的平均工资水平平均工资是指同专业的学生工作之后的起薪水平,学生的平均起薪高,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就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就强。评价依据是班主任提供的学生信息。

就业质量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关键,就是要客观、公正、有效地评价,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方法不当将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会误导职业学校办学,使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下降,不能达到评价目的。

就业质量的六大评价内容可分别用三种评价方法。学生的就业率、就业稳定率、专业对口率使用普通的数据统计;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就业工资水平则采用比较法。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计算办法如下:

就业率计算方法:就业率=已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所有毕业生人数×100%(以一年为评价期限)。根据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当年就业率达90%为A等,当年就业率达70%为C等。

稳定率计算方法:就业稳定率=学生在第一就业单位没有变更工作单位的学生数÷已就业的学生数×100%。根据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当年就业稳定率不少于70%为A等,当年就业稳定率不少于50%为C等。

专业对口率计算方法:专业对口率=专业对口数÷已就业人数×100%(学生毕业后一年内,中间换过单位但专业未换者仍按“专业对口”统计。根据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当年专业对口率达60%为A等,当年专业对口率达50%为C等。

学生满意度统计法学生满意度统计方法如表3。

用人单位满意度统计法用人单位满意度统计方法如表4。

学生平均工资比较法计算方法:就业学生平均工资水平=所有学生月工资收入总和÷学生人数。这个平均起薪工资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相对比较:一是与学生就业企业的平均工资进行比较;二是与当地同等学力学生平均工资水平进行比较;三是与当地农民工平均工资水平进行比较;四是与学生顶岗实习平均工资水平进行比较。

篇6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65-01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更是为人生奠基的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多元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学校工作还应该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端正先进的办学理念,长期持久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真正建立一套健全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社会联动,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网络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科学、顺利、有效开展,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德育教育管理计划

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制定比较详实、可操作的德育教育管理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德育计划是在国家有关德育指导方针的引领下制定的,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

所有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德育目标,缺少了德育目标就像天空中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了归宿和出发点,一切德育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施,还要把总体目标不断分解,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短期和长期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有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就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德育工作内容,首先,要把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情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料号的行为品质和规范。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切勿追求速度,而失去实效。

3.确定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

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直接影响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方法,来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

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过程,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建立健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统一的指挥系统,在德育校长带领下,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协调组织,积极做好德育教育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这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前提。

其次,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教师的引领的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另外,做好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德育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立体的、完整的德育覆盖网络体系。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性,手段不要简单粗暴,仅凭强压硬管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

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是检测德育工作成果的标尺,其应该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制定,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以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等。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非常标准、系统化的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为了便于检查检测评比,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层次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强化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评比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和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内容、德育管理、德育手段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

四、总结创新

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为了惩前毖后,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参照德育目标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另外,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篇7

二、认真抓好常规工作:

财务管理力求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合理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

1、准确做好学校年度预算和收支计划,并严格执行。全面做好年终的决算工作,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2、加强过程管理,及时统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底码清楚,信息准确,每月向学区校长汇报,为领导合理使用资金提供依据。年底向职工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财务监督。

3、积极参加财会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做好财务年审、换证工作。

4、做好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和减免教科书费的工作。

5、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和检查工作。新购物及时上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年终认真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6、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五年发展规划,使学校的发展有章可循。避免重复投资。

7、围绕规划,集中使用资金,打造造亮点学校,使其达到普九标准。

三、抓住重点力求创新: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2、结合新的办学标准,提高各学校后勤管理水平。

3、虚心听取建议,提高各校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4、组织后勤人员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头脑;创造机会,走入课堂,了解现代教育教学,更快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四、其他工作:

1、配合学校搞好人防、技防、物防工作。

2、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完成各项临时性和计划外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

1、 检查开学情况

2、 制定财务工作计划。

3、 完成XX年经费预算编制

三月

1、 配合物价局做好收费检查

2、 春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统计上报

3、 建立学校财会人员档案

4、 固定资产检查

四月

1、 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 学习财务管理办法

五月

1、 校舍安全检查

2、 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六月

1、 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 账外欠款清查统计

七月

1、 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八月

1、 听取各校校长报账员对财务工作意见、建议

九月

1、 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 秋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统计上报

十月

1、 分配取暖费

2、 配合教育局做好义务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检查

十一月

1、 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2、 固定资产检查

十二月

篇8

     严守财务纪律,开源节流,做到财务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财务公开化,打足收入,压缩支出,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全面提升本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打造一流的品牌学校。

 二、认真抓好常规工作

(一)财务工作:

     1、根据开发区教育局年初财务工作计划要求,准确做好学校年度预算和收支计划,并严格执行。全面做好年终的决算工作,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正常发展。

     2、加强过程管理,及时统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做到财务家底清楚,信息准确,每月向校长汇报,为领导合理使用资金提供依据。年底向教职工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财务监督。

     3、支持财会人员的继续培训工作,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做好财务年审。

     4.要求财会人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遵守岗位职责,按时上报各种资料。

     5、认真搞好学校经费收支预算工作,每学期末前将本学期经费收支情况如实填写上报。

     6、加强财产管理,新购物及时上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年终认真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7、继续完善收费管理系统、校内预算管理申报系统、经费网上查询系统等,为师生员工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三、财务工作安排

     1、严格财务制度,加大经费使用透明度,合理使用经费,1000元以上的开支,须以职代会讨论通过,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方可开支,自觉接受教师和职代会的监督。

     2、帐目要做到日清月结,记帐清楚,帐目相符,严禁挪用学校经费。

     3、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完成各项临时性和计划外工作。

4、规范使用电子票据。根据区财政局的票据使用相关规定,按照程序严格使用票据,用标准表格申请购买电子票据,电子票据使用完后,经单位负责人签字、盖单位公章后才可进行票据的核销,网,不能出现乱开、私开票据的现象。

 四、具体措施

     1、财务工作要做到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做到急教育工作之急,需教育工作之需。在服务中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财务工作真正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师生。

     2、认真学习并自觉执行教育收费文件和法规,深入领会各种财务制度精神实质,努力促进校内财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做到依法理财。

     3、有计划性、统筹性地使用资金。严格执行支出预算制度。校内各项支出实行先预算、再审批、后办理制度,坚决杜绝资金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篇9

1.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1)校际间的教育科研工作发展不平衡。我们对本地区7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从“‘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和“教师”两项统计中发现,有些学校平均5.4个教师就有一个课题(含省、市规划课题,教育学会课题和教师专项课题),而有些学校立项课题还是空白;有些学校教师年平均或获奖达1.8篇,有些学校教师年平均或获奖还达不到0.5篇。调查反映出有些学校教科研虽然基础较差,但发展势头好;有些学校教科研基础较好,但发展迟缓;有些学校教科研基础较差,发展也不快。(2)校内教师的教育科研发展不平衡。调查表明,部分教师能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和探索,积极参加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并在研究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而有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素质相对低下。

2.氛围不浓厚。

主要表现为:(1)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比例偏低。调查中发现,近三年中有38.5%教师参加过课题研究(包括规划课题、教师专项课题、校级课题),39.7%教师没有参加课题的研究,但撰写了论文,21.8%教师既没参加课题申报又没撰写论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程度偏低。(2)普遍缺乏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查中发现多达43.6%的教师认为应“组织有能力的教师参加教育研究”,33.3%教师认为应“自愿参加教育研究”,只有23.1%教师认为应“人人参加教育研究”,说明大多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使命感。

3.成效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1)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还没显现。教育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还是两张皮,还没有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2)有影响、有特色、有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还没凸现。反映在精品课题少、高质量论文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少。(3)教育科研的应用推广还没实现。重科研轻推广、重成果轻应用的状况普遍存在,多数学校的教育科研还停留在开题、结题上,不少教育科研课题一结题就束之高阁,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总结、推广和应用。

以上情况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这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教育科研困境形成的原因分析

形成以上困境有多种原因,涉及多个方面,我们运用管理学和批判性思维原理从认知、机制、实践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1.从认识的程度看,对重要性和内涵认识不足制约着教育科研的常态化开展。

(1)领导层面:有些学校和行政部门领导没有真正确立教育科研要先行和科研出质量的观念,把教育科研当作是“锦上添花”,当作嘴上讲的、经验总结里写的口号与成绩,“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往往成为一个口号,缺乏支持教科研发展的环境、措施与行动,不按教育科研规律办事,使教科研成为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现象。(2)教师层面:虽然教师普遍能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目的是为了自身职业的顺利发展,出于对评职称、评先进和经济的需要,功利性强;有些教师把申报课题和论文写作与教育科研画上等号,没有将教育科研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作用、内涵,教科研工作才会有目标、方向、动力,教育科研才能成为一种常态工作。

篇10

一、树立正确服务思想:

根据阳谷县教育局计财科20xx年的工作计划,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加强财产管理,勤俭节约,科学合理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之达到新的办学标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本着求实、创新、到位和科学的原则,全心全意地为学校广大师生服务。

二、认真抓好以下常规工作:

1、根据阳谷县财政局、教育局关于下达的20xx年预算标准的通知,准确做好学校年度预算和收支计划,并严格执行。全面做好年终的决算工作,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确保实现三个增长。

2、加强过程管理,及时统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底码清楚,信息准确,每月向校长汇报,为领导合理使用资金提供依据。学期末向全体教职工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财务监督。

3、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培训工作,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做好财务年审、换证工作。

4、协同转团委搞好贫困寄宿生救助工作。

5、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遵守岗位职责,按时上报各种资料。

6、严格报销手续,各种支出的原始凭证必须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及要求。报销单据必须为合法的、正式的发票。一切单据需经校长、后勤主任及经办人签字后方能验收。

7、及时完成老干科安排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收缴工作。妥善做好退休老教师的照相工作。

8、认真执行《阳谷县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配合财产管理人员加强财产管理,新购物及时上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年终认真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9、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

10、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总之,在新的学期里,我会提高自身业务操作能力,尽力做到财务管理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合理化,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积极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计划,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财务年度工作计划(二)

20xx年即将开始,在上年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细致分析我校以后发展形势,制定财务工作计划如下:

1、进一步巩固会计核算改革工作

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2、进一步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去年年底陆续上了单位工资、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及年初上了单位预算编制系统软件,因此要加强财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3、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核算水平

4、管好、用好各种经费

尤其管好、用好中央下拨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执行,不得用于人员支出、项目支出、以及偿还债务等.

5、做好收费工作

做好两学期的学生收费工作,严格按照一费制收费标准收费,做到收费标准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6、增强学校财务收支的透明度

每季度公示一次,让每一位教职工心里有数。并在教代会上作财务工作报告,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学校财务年度工作计划(三)

一、树立正确服务思想:

根据我学区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加强财务管理,进行实度调控,勤俭节约,科学合理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之达到新的办学标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二、认真抓好常规工作:

财务管理力求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合理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

1、准确做好学校年度预算和收支计划,并严格执行。全面做好年终的决算工作,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2、加强过程管理,及时统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底码清楚,信息准确,每月向学区校长汇报,为领导合理使用资金提供依据。年底向职工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财务监督。

3、积极参加财会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做好财务年审、换证工作。

4、做好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和减免教科书费的工作。

5、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和检查工作。新购物及时上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年终认真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6、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五年发展规划,使学校的发展有章可循。避免重复投资。

7、围绕规划,集中使用资金,打造造亮点学校,使其达到普九标准。

三、抓住重点力求创新: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2、结合新的办学标准,提高各学校后勤管理水平。

3、虚心听取建议,提高各校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4、组织后勤员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头脑;创造机会,走入课堂,了解现代教育教学,更快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四、其他工作

1、配合学校搞好人防、技防、物工作。

2、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完成各项临时性和计划外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

1、 检查开学情况

2、 制定财务工作计划。

3、 完成20xx年经费预算编制

三月

1、 配合物价局做好收费检查

2、 春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统计上报

3、 建立学校财会人员档案

4、 固定资产检查

四月

1、 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 学习财务管理办法

五月

1、 校舍安全检查

2、 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六月

1、 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 账外欠款清查统计

七月

1、 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八月

1、 听取各校校长报账员对财务工作意见、建议

九月

1、 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 秋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统计上报

十月

1、 分配取暖费

2、 配合教育局做好义务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检查

十一月

1、 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2、 固定资产检查

十二月

篇11

以地、县有关布局调整精神为指导,依据县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财经规定,严格执行相关的收费规定,严守财务纪律,开源节流,做到财务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财务公开化,打足收入,压缩支出,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全面提升本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打造一流的品牌幼儿园。

二、认真抓好常规工作

(一)财务工作1、根据中心校行政办年初财务工作计划要求,准确做好学校年度预算和收支计划,并严格执行。全面做好年终的决算工作,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正常发展。

2、加强过程管理,及时统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做到财务底码清楚,信息准确,每月向校长汇报,为领导合理使用资金提供依据。年底向职工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财务监督。

3、支持财会人员的继续培训工作,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做好财务年审。

4.要求出纳人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遵守岗位职责,按时上报各种资料。

5、认真搞好学校经费收支预算工作,每年12月25日前将全年经费收支情况如实填写上报行政办。

6、加强财产管理,新购物及时上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年终认真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二)确实抓好修缮工作,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每学期初对已损坏的桌凳进行修复或报损,清查学校的固定财产并且进行统计。

三、抓住重点力求创新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积极参加保管员的培训。

2、结合新的办学标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定期主动召开教职工会议,虚心听取建议,提高学校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四、财务工作安排

1、严格财务制度,加大经费使用透明度,合理使用经费,1000元以上的开支,须以职代会讨论通过,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方可开支,自觉接受教师和职代会的监督。出纳要按月进行帐目公布,建立财务公开制度。

2、帐目要做到日清月结,记帐清楚,帐目相符,严禁挪用学校经费。对确有困难需要借款的教师,只能借用当月的工资,且当月借用,下月归还。

3、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完成各项临时性和计划外工作。

五、具体措施

1、财务工作要做到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做到急教育工作之急,需教育工作之需。在服务中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财务工作真正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师生。

2、认真学习并自觉执行地区、县教育收费文件和法规,深入领会中心校行政办的各种财务制度精神实质,努力促进校内财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做到依法理财。

3、严格落实县物价局、财政局和教育局的要求规范收费,开出统一票据,决不搭车收费、违规收费。

4、有计划性、统筹性地使用资金。严格执行支出预算制度。校内各项必须支出实行先预算、再审批、后办理制度,坚决杜绝资金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篇12

学校财务出纳年度工作计划(一)

一、树立正确服务思想:

根据我学区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加强财务管理,进行实度调控,勤俭节约,科学合理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之达到新的办学标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二、认真抓好常规工作:

财务管理力求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合理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

1、准确做好学校年度预算和收支计划,并严格执行。全面做好年终的决算工作,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2、加强过程管理,及时统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底码清楚,信息准确,每月向学区校长汇报,为领导合理使用资金提供依据。年底向职工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财务监督。

3、积极参加财会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做好财务年审、换证工作。

4、做好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和减免教科书费的工作。

5、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和检查工作。新购物及时上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年终认真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6、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五年发展规划,使学校的发展有章可循。避免重复投资。

7、围绕规划,集中使用资金,打造造亮点学校,使其达到普九标准。

三、抓住重点力求创新: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2、结合新的办学标准,提高各学校后勤管理水平。

3、虚心听取建议,提高各校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4、组织后勤人员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头脑;创造机会,走入课堂,了解现代教育教学,更快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四、其他工作:

1、配合学校搞好人防、技防、物防工作。

2、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完成各项临时性和计划外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

1、 检查开学情况

2、 制定财务工作计划。

3、 完成20xx年经费预算编制

三月

1、 配合物价局做好收费检查

2、 春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统计上报

3、 建立学校财会人员档案

4、 固定资产检查

四月

1、 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 学习财务管理办法

五月

1、 校舍安全检查

2、 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六月

1、 建立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 账外欠款清查统计

七月

1、 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八月

1、 听取各校校长报账员对财务工作意见、建议

九月

1、 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 秋季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统计上报

十月

1、 分配取暖费

2、 配合教育局做好义务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检查

十一月

1、 积极参加报账员培训

2、 固定资产检查

十二月

1、 编制财务决算年报

2、 财务工作总结

3、 账外欠款清查统计

学校财务出纳年度工作计划(二)

作为学校的财务出纳工作人员,自然是做好本职工作在先,为学校节约每一分成本为己任。为再次出色的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特制定出出纳工作计划 : 财务出纳工作计划对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作出计划 。

一、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

积极参加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认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了解新准则体系框架,掌握和领会新准则内容,要点和精髓。全面按新准则的规范要求,熟练地运用新准则等,进行帐务处理和财务相关账簿的登记。

二、加强规范资金管理。

1、根据新的制度与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

核算,做好财务工作。

2、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处理好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

3、做好正常出纳核算工作。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努力开源结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学校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加强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

4、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

5、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财务管理力求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合理化,强化监督制度,细化工作,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学校发展的步伐。

学校财务出纳年度工作计划(三)

一、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

组织财务人员参加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认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了解新准则体系框架,掌握和领会新准则内容,要点、和精髓。全面按新准则的规范要求,熟练地运用新准则等,进行帐务处理和财务相关报表、表格的编制。

二、进一步做好预算工作探索基层学校预算管理规律

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总结大口径预算工作的规律,提高预算工作的预见性、***性和科学性,做好学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和落实工作。编制好年度预算,并力求切合实际。

三、加强规范资金管理。

1、根据新的制度与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核算,做好财务工作。

2、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处理好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

3、做好正常出纳核算工作。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努力开源结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学校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加强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

4、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

5、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财务管理力求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全理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要严格学校的硬件管理,学校的课桌、凳及教学仪器设备要管好用好,及时修补,严禁外借。确有正常损坏要按照报损程序予以报损。各教室、仪器室、处室要严格管理人员,转换要有手续,损坏丢失要照价赔偿。管好固定资产帐。

五、继续做好收费工作

学校收费工作是高压线,上级部门三令五申,故今年学校仍要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不收学生的任何费用。

1、按照上级要求停收住宿学生住宿费。虽然物价局允许收取,但为了农民利益,立停。

2、教育班主任、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学生的任何费用。

3、教育学生使用正版读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