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20:33: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基础理论课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01-01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须系统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酒店基础理论课程对以“酒店认知模块———酒店岗位服务与管理能力阶段模块———拓展能力训练阶段模块”为框架的渐进式专业课程体系起到铺垫作用,对实现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具有深远意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须以行业职业要求为纲,以学生特点为本,以学生反馈意见为切入口,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新,利用实用性、国际化、年轻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实现课程目标。
一、酒店职业认知类课程
酒店职业认知类课程旨在使学生对酒店职业建立正确、全面、直观的印象和认识,拓展酒店视野,鼓励其勤于涉猎酒店知识和规划自身酒店职业生涯,为其在日后开设的以日常具体工作岗位为背景的课程学习起到良好铺垫作用。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安排上应摒弃纯粹的课堂理论灌输,可结合酒店一线指导教师开设讲座、酒店实地调研、资源搜集等方式开展课程,具体可按如下板块实施:(一)邀请合作酒店高管赴校做“酒店的企业文化、经营特色及机构设置”讲座。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直面酒店从业者并展开互动交流,能够容易把握酒店企业文化(如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形象文化、企业教育文化、企业礼仪文化、企业生活文化等)及酒店机构设置(如前厅部、宴会部、餐饮部、客房部等对客服务部门,公关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等后台部门的设置)等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从而从宏观意义上初步建立对酒店行业、企业相对系统、正确的认识;(二)邀请合作酒店高管赴校做“酒店主要部门岗位设置、工作任务及技能要求”主题讲座,使学生从微观意义上树立酒店职业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工作规范的感性认知;(三)安排学生参观业内大型知名酒店,使学生实地感受参观酒店的企业文化,形象了解其所从属的类型酒店在选址、客源、建筑、设施、服务项目、服务水平、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熟悉一般酒店主要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各主要部门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加深知识理解和记忆;(四)要求学生回顾课程所学,并查阅相关书籍、期刊杂志和网络百科全书、酒店网站等网络资源,制定酒店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为题创作论文。
二、酒店英语课程
酒店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酒店英语进行交际、完成工作任务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专业教学必须贯穿“场景真实”、“交流实用”、“用语纯正”的原则,教师应积极改进目前市面相关教材工作场景设置失实、用语刻板等方面的不足,融合自身相关生活工作经历和英语学习应用的经验,制定、采用适合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具体可参考如下安排:(一)课程内容依据酒店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场景划分为不同单元,并于每个单元设立新词释放、常用单句、常用对话及情景短剧扮演教学环节,从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角度介绍、练习酒店英语表达;(二)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介绍西方文化和英语语言知识,夯实学生涉外交流基础知识;(三)在保证教学内容用语准确、纯正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和训练学生不拘泥于例句的束缚,灵活构思符合情景表达需要的用语,真正实现交流应用的课程教学目的。
三、世界酒店行业概况课程
世界酒店概况课程要使学生能够激发起学习酒店的兴趣、日后投身酒店工作的热情,能够搭建起整个世界酒店行业框架,学会分析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有效地在今后指导酒店在企业拓展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为实现课程目标,可就学生特点做如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一)设置实用性教学内容。摒弃依照以“酒店含义、酒店业的产生与发展、酒店的特点和分类、酒店等级制度、现代酒店发展趋势”为线索的传统课程知识介绍方式,将课程知识重心放置于更适应岗位工作知识要求的世界著名酒店集团介绍上,并采用任课教师引领和学生展示的方式,立体认知当今世界知名酒店集团,使学生养成独立分析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有效掌握专业重点知识;(二)积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明确每节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重难点和相应解决方案,在此指导下在教材相关章节内容基础上,广泛融入中英文书籍、世界权威酒店组织网站、酒店行业权威中英文杂志(及网站)、酒店网站、网络百科全书等形式多样的拓展资料制作教案及教学课件(PPT);(三)充分运用各式资源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网罗酒店图像(如真实的住店照片)、实物(如酒店宣传手册、会员申请表格、菜单、节日活动推介贺卡等)、酒店背景音乐、视频等各式各类材料,穿插当地酒店、西方文化、真实住店经历的介绍和讲述,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讲授内容更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四)“师生互动,以学施教,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可设立学生展示单元,即每节课正式教学内容讲授前,邀请若干同学上台做小演讲,话题可涵盖酒店及酒店业的各方面,如可讲述关于酒店的新闻、见闻,或是对酒店职业、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教学的见解、意见和建议。
四、旅游知识课程
旅游业助推酒店业发展,因此要学好酒店管理专业,需从宏观了解旅游行业。旅游知识课程须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理解旅游基础知识对其专业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其对旅游事业的热爱,提高其旅游素养,积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基础。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包括旅游地分布、相关情况和风土人情知识,导游基本知识和工作概况,以及酒店、旅游企业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等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内外两个阵地,开展各式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主导,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延伸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一)采访调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于课外赴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访谈;(二)导游词设计和模拟导游大赛。学生在课前预先搜集关于指定景点的材料,依据相关导游词设计知识创作导游词,在课上按抽签顺序面向班级同学进行模拟导游,并于全体同学表演结束后以投票方式分别评选出最佳导游词设计和模拟导游奖项;(三)旅游基础知识问答竞赛。教师设置并公布旅游基础知识题库,学生事先通过复习教材、课堂笔记和搜集相关网络、书籍资源进行准备,于课堂相互竞赛答题,迅速巩固课程知识。综上所述,酒店基础理论课程是酒店从业者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石,是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实现的首要环节。在专业四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剖析课程目标,发掘学生主动性,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方能产生良好的教学反响,奠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
一、教学改革的思路
目前作为综合类大学中设置的影视制作方向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重心应放在影视作品的创意与制作上。影视教育家周传基认为:“电影艺术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而是要经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综合类大学的影视制作方向课程更应注重脚踏实地的做,将复杂的影视理论融合在更多的实践操作中去认识、去体会。[1]在艺术创作道路中,我们不停地研究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但制作型艺术,没有技术就谈不上艺术。而技术是要日积月累才能实现的,不是简单地背理论就可掌握的。在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中,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转变教师与学生传统的教学定位。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存储学习向自主探索学习转变。
二、出现的问题和具体的改革方法
(一)强调学生创作思维的过程
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上交的是阶段练习作业或是影视短片作品,其中的思维过程是不容易被教师发现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一个班的学生上交的作业往往容易出现相似创意点或者是表现手法雷同。[2]究其原因大体出现在相似的创意材料来源、资料的共享、创作思维过程不严谨等问题。在其他设计课程中也常会出现类似问题,一个班级上交的作业中有一部分相似的作业出现。这已成为了诸多院校目前设计课程的一个通病。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就要强调创作思维过程这个设计的重要阶段,将设计过程与设计结果同样重视起来。
具体改革方法如下:在课堂中着重将创作思维过程融入到理论讲解中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提供作品创意来源、相关资料、创作过程计划及说明文字等,将不易显现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但可扭转以往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且方便教师对学生独特创意思维习惯的长期观察和培养。让学生在结束课程的同时能够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维创作过程,进而使创作能力不断地成长与完善。拥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思维对于目前设计类学生特别是综合类院校中的设计类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将实践(器材)操作带入理论课堂
目前的影视课程设置大体上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是课堂理论讲授、影片观摩、课下实践。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在之前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衔接不畅的问题。究其根源,问题出在分别进行课上讲授、课下实践的局限性,教师无法适时地按照课程理论内容进行指导。对于课上讲授的复杂理论以及拍摄问题,学生仅是通过课上影片观摩研究,课下实践的学习方式还是得不到完全的消化和吸收,对实践也就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并且,在课下实践中,刚接触到实际拍摄的学生往往容易对器材产生畏惧心理,其结果就是对实践产生距离感,在小组创作过程中主观减少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
具体改革方法如下:综合类院校影视方向课程中实践课程课时量相对较少,专业拍摄器材数量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将实践(器材)带入理论课堂成为拉近心理距离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论讲授过程中,针对某些不易理解的基础理论或是拍摄问题可将学生平时所熟悉的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带入课堂中进行实践拍摄与编辑。面对熟悉的器材可轻易地化解学生学习初期对拍摄器材的恐惧心理,并且激发其对相关制作软件的操作热情。在理论课程中克服枯燥的理论讲解与影片观摩,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观实践操作。利用理论课中某个环节的教学手段变化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实践成果讨论
学生作品的讲评和讨论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配合实践操作带入理论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进行成果对比展示和分组分析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讨论的主要形式包括:自我评论、相互评论和教师评论。将传统理论学习中学生被动的存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将课堂讨论融入到理论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考。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将课程中相关的影视资料名单提前公布,利用课堂实践讨论环节对实践成果与相关影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将课堂上学生分组的实践操作成果进行初步剪辑,针对完成的不同效果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的过程及结果将为课下实践提供较好的指导作用。新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将实践操作统统放到课下完成,而是在课堂上就某一复杂理论部分直接进行操作实践。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学生把课上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滞留到课下,直接影响课下实践效果的问题。
三、考试改革的提出与完善
采用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进行了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式改革。成绩评定不再是依照单一的试卷成绩,而是结合了课堂实践与课下作品的综合评定。其改变了“一张试卷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模式。理论课程不再是被动存储与枯燥概念的死记硬背。从考试成绩分析,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成绩会有显著提高,对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掌握得比较扎实,对实践操作会有极大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学生座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其学习主动性,促进其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感到满意。
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理论讲授、思维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同时也带动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使教学形式和手段更加丰富多样,根据不同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进行尝试与创新,为影视艺术教学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当今的音乐课程教学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多媒体技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音乐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和潮流,特别是针对于技术性强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实现数字化多媒体教学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内容丰富,可充分利用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手段,将可视化、临场感、交互、引导结合到一起,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在动态环境的引导下,通过参与和感受,更加方便、正确地理解和熟悉所涉及到的学习内容。音乐基础理论教学,其逻辑性与可变性很强,如果只简单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课件,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音乐基础理论课程讲授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可变性与拓展性的不足;其二,制作更为复杂,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要真正解决这两个问题,怎样去做呢?笔者通过教学与制作实践总结出了实现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的一套方案,应从制作课件的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
一、音乐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1.多媒体的平台特性。此平台可以插入文字格式、图片及音乐等文件,并能播放演示。
2.具有乐谱等图片的特征。这一点是音乐理论课件所特有和必备的,乐谱可以直接使学生看到所讲授的例子及技术的关键点。
3.具有软件直接操作的特征。对于所要做的课堂练习,教师所讲的范例,由于可变性和拓展性的空间很大,和学生的互动性很强,因此必须要在音乐软件里完成。这也是音乐基础理论课件有别于其他多媒体音乐课程的主要方面之一。如和声学的作题范例的实际配制讲解等,就必须要运用功能强大的专业乐谱软件。
4.声音文件的制作与处理特性。在实际的课件制作过程当中,音乐中必须要有声音。真实地让学生听到所学作品或创作编曲声音,这也是音乐基础理论多媒体课程的一大特点。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熟练掌握所讲授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并形成自己的理论教学体系;熟练掌握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熟练操控音乐制作软件、乐谱制作软件和多媒体播放器。
有了以上几种能力,数字化多媒体音乐基础理论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完成才能够得以实现。音乐基础理论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不能将课件制成“傻瓜式”的,那样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课件应该由授课教师自己独立完成,因为每一位教师的理论体系都是个性化的。
三、课件制作所应用的软件
多媒体平台制作,主要交由PowerPoint来完成,运用这个大众化的制作平台可以实现文本、图片、声音等文件的插入与连接及多媒体的播放。
乐谱的制作主要交由Sibelius或者Finale来完成,这些制谱软件可以实现各种谱例的制作,也可以实现乐谱的播放,这对于音乐基础理论中的技术理论课程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可以结合PowerPoint软件,实现展示旋律发展或声部连接的各种变化,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解放,使教师的讲授更加灵活、自如。
图片的制作主要交由Snagit来完成,此软件可以实现各种规格的图片制作,包括捕捉图片和视频,可谓功能强大。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多数用它捕捉乐谱图片。
音乐的制作主要交由Nuendo来完成,此音乐制作软件可以实现各种音乐,包括MIDI、音频的制作。这对于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中的配器课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将配器写法及编曲想法随时通过音乐制作软件反映给学生,可以实现编曲的直接性及音响的实时性。如果只是编辑或剪辑现有的音频,包括音频格式的转换等,可以用sound Forge软件直接处理。
四、具体课程的软件应用方案
基本乐理课程以PowerPoint为主要平台,结合Finale软件的操作来制作谱例及音程、和弦调式等;和声学、复调课程以PowerPoint为主要平台,结合Finale软件的操作来制作谱例及和声学、复调课程的例题及练习;音乐欣赏、音乐史课程以PowerPoint为主要平台,结合Snagit 软件做图片的处理,用Sound Forge软件来对现有的CD、MP3等音频文件进行编辑处理;配器课程及作曲课程以PowerPoint为主要平台,用Finale软件制作谱例,由Nuendo软件来完成制作;作品分析课程以PowerPoint为主要平台,谱例由Finale软件完成。
当然,音乐的专业制谱、制作软件还有很多,如Sibelius、Encore、Sonar、Photoshop 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但目的是唯一的——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制作出适合自己的音乐基础理论教学的课件,最终来实现教学目的。
五、制作设计与实例流程
这里笔者以和声课为例,文字的讲授部分在PowerPoint软件中完成,乐谱部分由Finale软件完成,再用Snagit软件按图像缩放比300%、图像分辨率300 来捕捉乐谱图片,然后插入到需要播放的幻灯片中。如果想实时操控乐谱软件,可以按电脑键盘上ALT+TAB键进行幻灯片的页面与Finale乐谱页面进行切换。这样教师可以直接控制软件,直接进行交互来授课;另外也可以在软件中实时播放谱例。这样技术处理就很直观,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直接反映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味正确与错误及技术的艺术性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作欲望,课堂效果会更好。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意义的过程,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结果、学习方法,而且还是了解世界的方式。这一理论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知识、学生和教学,给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根据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因为经过筛选与提炼的知识不可能把现实具体而复杂的背景涵盖进去。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习者共同体中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 军事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困境
军事基础理论课程是军事院校的主干课程,课程开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军官的素质,即军官专业化的水平。但军事院校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1.教员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员学习的主体性
目前,许多教员基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念,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员组织、监控和管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便于师生面对面的认知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军事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由于课堂完全由教员来主导和控制,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被忽视,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制,学习能力、创造精神的培养受到限制,导致学员无法利用已有的经验去建构军事理论与实践知识。
2.学员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些学员缺乏对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理解,因而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学习动力不足。因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学习目标不是从外部由他人制定的,而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的内部,由学习者自己制定的。如果学员缺乏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学员应在教员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在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员没有意识到指导学员明确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导致学员学习动力不足。
3.课程体系僵化陈旧,缺乏生成性
建构在知识客观主义基础上的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课程体系陈旧僵化,过分强调间接经验的学习和掌握。课程的设置是封闭式的,缺少发散性和开放性,并且过分注重基本理论的介绍,把知识看成是纯客观的、一成不变的,忽视知识的生成性,因而使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缺乏启发性、可读性,没有生长点,没有提供多种学习可能性供学员选择,因而无法激发学员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4.教学过程情境缺失,教育资源单一
目前在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员是在情境缺失的状况下学习,他们没有更多的对战争环境、军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军事实践的了解,缺少实践机会,学习过程中缺乏“认知冲突”,只能是机械记忆书本上的理论,而无法进行知识建构。学员如果能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就会对军事基础理论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探究的动力。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军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首先要使学员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给予学员解决问题的自。学员不仅应确定所要学的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拥有自,教员应该刺激学员的思维,使他们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习目标,但学员通常并不接受这些目标,而只是关心能否通过考试。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员学习的目标相符合。我们可以从学员那里获得问题,并用这些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教员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员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从而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结合军事理论或实践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因此,结合学员的兴趣让他们选择当代社会中的军事问题进行探究,才会有利于他们军事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积极建构。
再次,教员应成为学员学习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指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单纯的教授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主体理念发生变化,即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建构主义注重知识的生成性,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员就应当特别注意引导学员通过交流,自己来解决军事理论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军事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范式
目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模式、认知学徒(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模式、随机访取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模式等。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种教学要求创设有趣的、真实的情境以鼓励学习者积极地进行知识建构。学徒式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这种置于真实情境中的任务,提供了学习的有组织的和统一的作用和目的。“认知学徒制”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教学。随机访取教学使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随机访取教学。
这些模式都强调教学的情境性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军事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目前比较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员质疑、调查、实践和参与,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让学员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性教学主要是以问题为载体设计实施,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和经验的过程;研究性教学在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注重情境性和实践性,较充分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这种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员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员在意义建构中的主动性,因而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发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变学员被动学习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