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范文

时间:2022-06-08 16:42: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归纳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归纳总结

篇1

1、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前。2、用在序数词、形容词的最高级前。3、用于上文已经提到过的人或事物。4、用在表示方位、乐器和影剧院的名词前。

扩展资料

5、用在江河、湖泊、海洋、山脉、群岛、沙漠和海湾等的`名称前。6、用在阶级、党派、朝代、报刊和机关等专有名词前。7、the后加诸如young和wounded等形容词,表示一类人或事物。8、用在姓氏复数前,表示“某某一家人”或“某某夫妇”。9、用在双方都知道的事物前。10、表示“击打”的动词常用于“动词+宾语+介词+the+被击打的部位”结构中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对糖代谢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异生,增长糖原贮存,同时又抑制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因此使血糖升高。其机制为:①促进糖原异生;②减慢葡萄糖分解,利用丙酮酸和乳酸等在肝和肾再合成葡萄糖,增加血糖的来源;③减少集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对蛋白质代谢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分解。分泌过多时,常引起生长停滞,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中蛋白质减少。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能抑制蛋白质合成。

对脂肪代谢主要是促进四肢部位脂肪分解,产生脂肪向心性分布。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脂质代谢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增高血浆胆固醇,激活四肢皮下的酯酶,促使皮下脂肪分解而重新分布在面部、上胸部、颈背部、腹部和臀部,形成向心肥胖。

对水和电解质代谢有较弱的保钠排钾作用,长期大量应用时,作用较明显,其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2、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抗休克作用:

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4、其它作用

1) 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

2)中枢神经系统(CNS):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

[体内过程]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药物 蛋白结合率 BPCR达90%,药物在肝中代谢,主要为C4-5双键还原为单键和C3酮基还原为羟基。而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泄。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进行氢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后方能生效。故肝功低下时宜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另外,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GCS的代谢而减弱其作用。

临床应用:

1、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

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

1)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配伍GCS,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相对而言),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

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

3、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

2) 过敏性疾病:GCS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

4、治疗休克: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

5、血液系统疾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

6、皮肤病: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

7、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

不良反应

1、 长期大量应引起的不良反应。

1) 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为GCS使代谢紊乱所致。

2) 诱发或加重感染。

3) 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 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5)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6) 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2、 停药反应

1)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长期用药者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当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突然停药后,如遇到应激状态,可因体内缺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发生。

2) 反跳现象。

禁忌症

抗生素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等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角膜溃疡、骨质疏松、孕妇(致畸?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的肾上腺功能不全?)、创伤或手术修复期、骨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的精神病和癫痫、心或肾功能不全者。

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可加强糖皮质激素的致溃疡作用。

2. 可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

3. 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能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加速地米松的代谢,使其半哀期缩短2倍。

4. 与两性霉素B或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时,可加重低钾血症,应注意血钾和心脏功能变化.长期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易发生低血钙和骨质疏松。

5. 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可增加水肿的发生率,使痤疮加重。

6. 与制酸药合用,可减少强的松或地米松的吸收。

7. 与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长期合用,可致眼压增高。

8.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

9. 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应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

10. 甲状腺激素可使糖皮质激素的代谢清除率增加,故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应适当调整后者的剂量。

11. 与避孕药或雌激素制剂合用,可加强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12. 与强心苷合用,可增加洋地黄毒性及心律紊乱的发生。

13. 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致严重低血钾,并由于水钠潴留而减弱利尿药的排钠利尿作用。

14. 与麻黄碱合用,可增强糖皮质激素的代谢清除。

15. 与免疫抑制剂合用,可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并可能诱发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16. 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强的松龙可增加异烟肼在肝脏代谢和排泄,降低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和疗效。

17.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美西律在体内代谢,降低血药浓度。

18. 与水杨酸盐合用,可减少血浆水杨酸盐的浓度。

篇3

初中物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比较分散,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有限的时间讲解和学生看教材,知识点很容易分散且掌握不牢,更不能灵活运用。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结构掌握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用于实际学习中,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实用于初中学生生理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学生阅读能力差,不会看教材,只求过程,不注意知识中所包涵的物理理论。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各部分知识点按一定规律重新梳理,完整地系统化。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还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弄懂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归纳的知识范围应该有多大和怎样才能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小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大些。相对独立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少些;相互联系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多些。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在归纳复习中我们选择按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各章为主进行复习。

下面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运用为例,谈谈该方法在复习中的运用:

(1)集中通读,全面掌握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全章的知识框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照课堂笔记和习题所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对于有些内容需要补充时,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也可让学生独立编写知识要点,交给教师审阅,编写合理完整的学生可以让上讲台讲解或互相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向别人讲述的过程又是自己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

教师也可采用设问,把一章或一节的各知识点系统地编写成若干知识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哪位学生回答得正确;提问时可采用抽签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好的与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兼顾进行,鼓励或加分应有所不同,这样可以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和鼓励好生帮助差生学习。也可将学生按不同的知识层次编排学习小组,互相展开竞赛,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2)编写提纲,整体记忆

教师在学生归纳复习的基础上,自己应编写一套相应知识的完整体系,打印后,学生人手一份,对照自己所编体系,找出不足,提高编排体系的能力。为方便学生记忆,减少记忆理解难度,可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写成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并规定每节课所要完成的内容,化整为零,让同桌互相提问。指导学生意义记忆和机械识记并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每章节复习后,再要求学生对相应的习题作答,教师批改后,进行相应的总结评估,力求人人过关,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师生在复习中节约时间,减少盲目性,提高复习效果。

(3)查漏补缺,避免混淆

归纳体系中没有包括的知识(如阅读材料)要单独列出,并指导学生理解或掌握所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专门讲解,再作记忆。

篇4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实用于初中学生生理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学生阅读能力差,不会看教材,只求过程,不注意知识中所包涵的物理理论。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能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各部分知识点按一定规律重新梳理,完整地系统化。归纳总结复习方法还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弄懂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归纳总结复习方法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归纳的知识范围应该有多大和怎样才能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小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归纳范围要大些。相对独立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少些;相互联系的知识整体包括的内容多些。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在归纳复习中我们选择按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各章为主进行复习。

        下面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运用为例,谈谈该方法在复习中的运用:

        (1)集中通读,全面掌握 

        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全章的知识框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照课堂笔记和习题所包含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对于有些内容需要补充时,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也可让学生独立编写知识要点,交给教师审阅,编写合理完整的学生可以让上讲台讲解或互相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向别人讲述的过程又是自己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 

教师也可采用设问,把一章或一节的各知识点系统地编写成若干知识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哪位学生回答得正确;提问时可采用抽签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好的与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兼顾进行,鼓励或加分应有所不同,这样可以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和鼓励好生帮助差生学习。也可将学生按不同的知识层次编排学习小组,互相展开竞赛,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2)编写提纲,整体记忆 

        教师在学生归纳复习的基础上,自己应编写一套相应知识的完整体系,打印后,学生人手一份,对照自己所编体系,找出不足,提高编排体系的能力。为方便学生记忆,减少记忆理解难度,可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写成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并规定每节课所要完成的内容,化整为零,让同桌互相提问。指导学生意义记忆和机械识记并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每章节复习后,再要求学生对相应的习题作答,教师批改后,进行相应的总结评估,力求人人过关,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师生在复习中节约时间,减少盲目性,提高复习效果。

        (3)查漏补缺,避免混淆 

        归纳体系中没有包括的知识(如阅读材料)要单独列出,并指导学生理解或掌握所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专门讲解,再作记忆。

篇5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有时往往只讲解物理教材上的内容,而有些题目很繁杂,有些题目难度较大,有些题目很抽象,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如果我们能够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把繁杂的问题简单化,困难的问题容易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而且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例题1:在下图的杠杆A点画出动力。

错误的画法:很多同学方向画反了。

错误的原因:根据动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与阻力绕支点转动的方向相反来画图,但很多同学对绕支点转动怎么转不是很清楚。

针对错误的原因,我采用了归纳总结的方法。在黑板上画四幅图,两幅图的动力、阻力在支点的同侧,两幅图的动力、阻力在支点的两侧。学生总结出:当动力、阻力在支点同侧时,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当动力阻力在支点的两侧时,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反思:通过归纳总结,学生遇到这类题目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方向,化难为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知识的简单,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题2:在下面两个图的A点画出最小动力。

错误的画法:部分同学在A点沿竖直方向画,部分学生在A点沿水平方向画。

错误的原因:(1)不知道最小动力的力臂是最长的。(2)不知道最小动力与力臂垂直。

针对错误的原因,我采用了归纳总结的方法。在黑板上画两幅图,问:要画出最小动力,动力臂怎样?应该怎么画?通过这两幅图让学生总结出:第一步,连接OA。第二步,过A点作OA的垂线。第三步,判断动力的方向。

反思: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很快掌握了画最小动力的方法,达到攻克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例题3:1.在左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的规格相同,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以及0~15V)。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 )。

A. 1:5 B. 5:1 C. 1:4 D. 4:1

部分同学选择A,B,部分同学选择了D。

错误的原因:(1)不清楚串联电路的关系R1/R2=U1/U2。(2)不清楚两只电压表测量的是什么。

针对错误的原因,让学生通过推理归纳总结得出公式,再引导学生得出解题的方法:第一步,写出公式R1/R2=U1/U2。第二步,看清两只电压表分别测出的是什么电压。第三步,知道R1、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在上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 6A以及0~3A)。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 )。

A. 1:5 B. 5:1 C. 1:4 D. 4:1

部分同学选择了A,B,部分同学选择了C。

错误的原因:(1)不清楚并联电路的关系R1/R2=I2/I1。(2)不清楚电压表测量的是什么。

篇6

1.初一学生学习了book、look、good、food、room、cook、foot等。我给学生归纳了“oo”的发音,一般情况有三种:[U:] [U] [Q]。尤其是[U:]和 [U]在很多单词里极易混淆,因此我给学生介绍了“oo”字母组合歌: k,d之前都发短, foot,food恰相反,血与水灾特殊看,屋子后面寻短见,面条太长扯不断,其他长音最常见。第一句,英语中d,k之前的“oo”组合都发[U],如good,book,look, cook,wood等;第二句,foot与food中“oo”的发音恰好与第一句的规则相反,food发[U:],而foot发[U];第三句,flood与blood特殊,都发[Q];第四句, room如果作为单词后缀,要发[U],如bedroom, diningroom, bathroom等;第五句,除去以上几种情况以外的“oo”组合都发[U:]。如:boot、noon、room、tool、tooth、pool等。2.初二上学期学生接触ly副词,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等,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y结尾的不全是副词,有些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daily、motherly等,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通过归纳,学生扩展了词汇量,掌握了母亲般的、姐妹般的、日常的、每周的等。

3.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了归纳。

(1)Let's do 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句式,直接提出建议,有时,在后面加入“shall we?”,是语气更加委婉 Let's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shall we?).

(2)Shall we...?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

(3)What about/How about (doing) sth? “……怎么样?”

(4)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可译作 “何不…呢?”

篇7

2012年浙江理综化学考试说明中,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部分要求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常见金属(如Na、Mg、AI、Fe、cu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可将Na、Mg、AI、Fe、cu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

再如,复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可归纳总结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及非金属形成的酸(亚硫酸、硫酸、硝酸、盐酸)和非金属形成的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归纳总结在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中的平衡有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可将四种平衡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平衡移动的掌握及应用,深刻理解几种不同的平衡常数。再对比四种常数及影响四种平衡和常数的因素:

1 对某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2 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3 水的离子积:水或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

4 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相应的离子之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

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外因都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常数也不变。

三、归纳总结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如果能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生才能在学习、练习、考试中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避免混淆。其中:1、能使KMnO4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2、能使Br2水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3、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有机物:醇、酚、羧酸、氨基酸、葡萄糖;4、具有酸性(能与NaOH、Na2CO3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氨基酸;5、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6、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机物:醛、烯烃、炔烃;7、能发生颜色(显色)反应的有机物:苯酚遇FeCI3显紫色、淀粉遇I2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葡萄糖遇Cu(OH)2显绛蓝。

此外,还可以归纳总结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需要加热的有机反应,加热所需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的反应;物质制备时的实验操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四、归纳总结在实验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通过对实验化学的归纳总结和整合,掌握基础知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达到对知识和能力的真正掌握。如终点的判断:1、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食醋溶液时,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标准溶液,溶液的颜色变为粉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2、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锌镀层与l:4稀硫酸反应终点的判断依据:产生气泡的速率突然减小变得极慢。3、在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实验以Na2S2O3和H2SO4两溶液相混合时开始计时,到溶液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十”字完全遮盖时结束。4、摩尔盐制备时,将(NH4)2SO4饱和溶液倒入FeSO4溶液中,搅拌,小火加热,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将溶液静置,自然冷却……

再如,固体的干燥方法:阿司匹林的在空气中风干;锌镀层厚度的测定中,铁片的用酒精灯小火烘干;摩尔盐的用干净的滤纸吸干;还可以有冻干和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

篇8

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总是困惑于以下的现象:教师埋首于大量的备课、批改、授课等工作中,付出艰辛的劳动,但学生的成绩未见起色;我们的课堂模式、计划内容已经尽量采用市区所提倡的方式,教研工作趋于完善,校与校、区与区之间的交流学习也越发密切,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更多的指引,可是我们的成绩与我们的期望相差甚远;我们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可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却越来越少,甚至部分学生从以往对数学的恐惧发展到了对数学不闻不问的麻木与放弃状态。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以上的问题,认为要彻底改变现状,就必须寻找一种合适于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由此,笔者参考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各种取得实效的模式,但各种授课模式利弊何在?为此,有必要先对当前所采用的课堂模式进行分析,然后从新的教学理念的角度剖析现有模式的弊端。

一、从新课程的教学观来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学观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该核心的指引下,课堂教学强调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应该以学生是否真正有所收获为根据,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表演。然而,遗憾的是,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年来,我们都只看到数学的教学依然停留在以下的模式中。

模式一:按部就班型。教师以讲为主,先是介绍知识点,然后进行例题的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讲解。

模式二:问题引导型。教师对本堂课要回顾的内容做了精心安排,同时例题的讲解不会按部就班展开,而是通过设立问题等手段让学生逐步展开,最后一样是通过练习和讲解结尾。

模式三:以练带讲型。课堂上首先是学生进行演练,然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课堂的大多数时间以学生的做为主。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前两种模式与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主要是教师作为主导,即使在课堂教学中偶尔引入一些问题,但也只是对表演的点缀,且其问题的设置往往不能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以练带讲型是近年来在对数学的教学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较为新的模式,特点是大部分时间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到对关键问题进行点拨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是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在对三种模式的分析中,笔者认为,以练带讲型的确比之前两种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依然未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仍旧不见提升?由此,本人经过一段时间思考认为,我们当前课堂上采用的这种以练带讲的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模式貌似以学生为主体,但后面的讲又依旧回到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上;(2)该模式让教师处于出题者的地位,而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真实接受能力;(3)该模式不能兼顾全体学生,往往是少数优等生与教师之间的表演。

思考:我们应当构建怎样的高三数学课堂教学?

二、“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高三数学课堂模式的建构尝试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1)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2)相对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言,学习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于:这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也即是认知框架的不断变革或重组,而后者又正是新的学习活动与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3)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在于:这主要是在课堂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并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可见,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理解数学、学会数学。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那么前两种模式必须予以舍弃,以练带讲的模式虽然存在一定的毛病,但毕竟是体现了新课程下对教师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因而,在以练带讲的模式框架中改良,寻求一种新的授课模式就成为必然。笔者认为,新的模式理应体现以下几个内容:

1.我们的课堂应该面向广大的学生

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最为基本的原则,由此我们必须面对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全体。

2.我们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本

郭思乐先生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应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三、我们应该推崇“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的教学理念

在参考借鉴其他课堂教学的模式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

1.“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倡导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网络的主动建构者

以往的备课总是习惯于在历年高考题或模拟题中寻找本节课所涉及的题目,然后汇集成为学生的学案,教师是作为出题者的角色,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以及班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新的模式首先必须避免出现以上情况。为此,应该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且为每个层次学生准备对应的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决定训练的题目。换句话说,也就是“目标分层、能力分层”。

在实践中,笔者把班中学生按照知识掌握水平的高低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基础掌握较差,B为中等水平,C为掌握知识较好),并且为每个层次的学生确定针对本节内容所应掌握的知识程度,并且在课堂上的训练中必须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有充分的训练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一节中,我们可以定下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

A层:掌握指数与对数图象,并会根据图象作出基本的大小比较;掌握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及最为基础的运算。

B层:掌握指数与对数的运算,会利用换底公式和对数恒等式进行求解不等式。

C层:探讨指数、对数与二次函数构成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问题。

在对三种层次的学生设立目标之后,围绕该目标设定题组,但必须强调,即使是很优秀的学生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时候也可能会有错误,同时由于实际条件限制,想实行根据学生水平的分层是有难度的,因此,本人在实践中要求:对于全体的学生都应该解决A组题,在固定时间内能够完成A组题的学生才可以申请B组题,依此类推,在课内完成B组题的学生才可以申请C组题。课堂内的教学建立在逐层推进、循环向前的基础上。

针对以上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所做的定性,其三组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分组(内容节选):

A层次目标:掌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象,并会根据图象做出基本的大小比较;掌握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及最为基础的运算

题组:①log3■=_______;log■2=_______

②大小比较:log32_______log23;log■3______log■2

B层次目标:掌握指数与对数的运算,会换底公式和对数恒等式进行求解不等式

题组:①■=_______;2x×4x=8,则x=_______

②log2(x2+x)>1,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C层次目标:探讨指数、对数函数与二次函数构成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问题

题组:①y=log2(x2+2x)的单调区间是_______

②若y=log2(x2+2x+2a)的值域是R,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分层纠错”强调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因此要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要有充分的训练与学习机会。而我们的课堂也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授课模式应该以学生演练为主,教师讲解和讨论为辅的策略,而且在课堂过程中更应该关注A、B两个层次的学生。根据上面对层次的划分与题组的设计,每堂课的内容理应采用学案模式印发给每位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应该是沉默地做答与动手解决问题,而教师则从讲台上解放出来。但此时的教师不应该是无所事事或做与学生无关的事情,而应该更加主动去关注学生的解答情况,因此建议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解答情况,甚至可以批改他们的学案,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进行个别的提点,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3.“归纳总结”提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以往的课堂教学常常以教师的形式上的小结收尾,师生不能产生共鸣;或是干脆忽视这个复习课重要的环节。在新的课堂模式下,不同层次学生在亲身经历了问题解决过程中回忆相关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反思纠错等环节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总结,使高中的数学知识网络更加明晰,数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4.“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操作流程如图:

5.问题引导 练中体悟 分层纠错”课堂模式的实践――以《导数及其运用》(高三二轮复习)为例

导数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组学生: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导运算;会用导数解决一些函数(特别是三次函数)的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问题。

B组学生:在以上目标基础上增加会解决较为复杂的函数(如对数函数等)的单调区间与极值、最值问题;掌握利用导数图象讨论原函数的极值;最值思想的基本运用。

C组学生:在以上基础上增加最值思想的高级运用,包括如何利用单调区间求系数范围,如何证明不等式等;尝试接触较为新颖的导数题型。

学案设计:

A组知识回顾:

①导数的几何意义:_________

②公式:(f(x)・g(x))′=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lnx)′=_______;(logax)′=_______;(sinx)′=_______;(cosx)′=_______

课堂练习:

1.y=x2+1在x=1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

2.y=x3+ax2+3x-9在x=-3处取得极值,则a=_______

B组课堂练习:

1.若曲线y=x4的一条切线l与直线x+4y-8=0垂直,则l的方程是_______

2.若f(x)=■x3+x2-3x+a在[0,2]内恒小于0,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C组课堂练习:

1.若f(x)=■x3+x2+cx在[1,+∞]上为增函数,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若函数h(x)=2x-■+■在[1,+∞]上为增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教学过程设计:

1.发放A组题。强调任何同学都必须要先完成A组题才可以申请B组题。

2.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对于A组题中的知识回顾部分的掌握程度。

3.7分钟后对于所掌握的学生回答情况作出对回顾部分的评讲。

4.教师巡视A组题解答情况。特别要注意第三题不但要巡视答案,还要观察是否有按照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5.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答案有误的,应该个别指导,对于由于计算失误或审题错误的可以要求其注意。若是因为不懂方法,则可以简单给出解答思路,要求其重新完成。另外,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且最好给出相关的其他题目,要求学生先去解决。

6.若有学生申请B组题,可以检查解答情况,若没有错误可以给出B组题。若有问题则可以要求其先行解决问题。

7.25分钟后针对巡视所掌握的情况给出A组题的答案,同时应对某些地方加以注意。例如,第三题中求最值必须对单调性进行分析,最好是写出表格。

8.要求学生对A组题中仍然存有疑问的题目进行思考和解答,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进行巡视,主要是针对解答B组题的学生。

9.能够完成B组题的学生,可以给出C组题,同时可以进行巡视,而C组题主要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课堂进行训练。

10.归纳小结本节课要点。(学生交流发言,教师适当完善)

11.安排布置课后训练。对于B组题视巡视情况,可以收上来检查。但必须在当天发还学生。

四、对“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根本

采用本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以往高三数学课堂常常只关注中上层次学生的弊端,同时可以积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即使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也得到合乎其能力的锻炼。

2.依照课标考纲要求,精心选编练习题是前提

本模式强调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而实现对学生的分层,使身处课堂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因此首先必须研习课标考纲,认真组题,这样可避免以往对于“好题好卷”顺手粘来的坏习惯。

3.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适时点拨、及时纠错是关键

本模式很强调对课堂上时间的利用,主要通过教师巡视且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引导、点拨、纠错展开教学,因此,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教师全面及时掌握,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帮助,有所收获。

4.归纳总结,提升能力,构建知识网络是目标

高三数学复习不只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回顾一遍,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搞清楚,把以往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整体把握数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模式中,学生在老师精心选编的习题引导下,通过老师的启发、点拨纠错,一方面重温了高中所学过的数学课程,另一方面,“做”过以后的归纳总结,可促使知识网络的构建,促成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工作的舞台,课堂教学研究理应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有助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问题引导―练中体悟―分层纠错―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时间尚短,尚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在课堂上的巡视和点拨如何才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的能力及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对应知识点。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数学学习心理学的现代研究[M].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陈琼,翁凯庆.试论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是什么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同后异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点击查看: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点后面

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忌讳一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它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

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

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

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复习忌讳二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4.当老师要你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你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

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只知接受,不会挑选,只知记忆,不会总结。你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你不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复习忌讳三

三忌“好高骛远,忽视双基”

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就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词,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骛远。

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学成绩不怎么样,也瞧不起基础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好高骛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论,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而大多数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来自基础,回归基础”的道理的关键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双基,千万别好高务远。

四忌“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以下是对某校2020届高三300名同学关于作业问题的两项调查:(数值为人数比例:做到的/总人数)

你做作业是为了什么?

检测自己究竟学会了没有占91/30.33%

因为老师要检查占143/47.67%

怕被家长、老师批评的占38/12.67%

说不清什么原因占28/9.33%

你的作业是怎样完成的?

复习,再联系课上内容独立完成占55/18.33%

高中高三数学的知识点归纳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

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 轴相交的直线 ,如果把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 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 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 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且90,则斜率k=tan.

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 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

斜率为 ,则直线方程为 ,

⑵斜截式: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 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

,① ∥ , ; ② .

直线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

(1)平行 A1/A2=B1/B2 注意检验(2)垂直 A1A2+B1B2=0

5、点

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 ;

两条平行线 与 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

.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

相离② 相切③ 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

①方程 (a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 ③ e= 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b2+c2 ;

2、双曲线:①方程

(a,b0) 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 ③e= ;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 c2=a2+b2

3、抛物线

: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 ②定义:|PF|=d焦点F( ,0),准线x=- ;③焦半径 ;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

.(1) ;(2) .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则数量|a||b|cos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篇10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1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2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3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①--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

②--理论及其主题

--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4探究世界的本质

1、理解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把握思维的奥妙

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篇11

近些几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管理和制定了一些住宅设计规范及标准,这些规范及标准与以前的住宅规范及标准有很大变化,按《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等规范为依据进行归纳和总结。下面是笔者在学习以上这些规范后归纳总结出。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与电气有关的条款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条款对比有不同之处如下: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8.7章是电气部分,这章节全部是电气的要求,下面就对比一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两本规范中有关住宅电气设计的区别和统一,并提出一些个人关点供大家参考-。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8.7.1条: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应根据套内建筑面积和用电负荷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kW。

而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第6.5.1条:每套住宅应设电度表。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标准及电度表规格,不应小于表6.5.1的规定。一类(使用面积≥34m2)、二类(使用面积≥45m2):2.5 kW,5(20)A电度表;三类(使用面积≥56m2)、四类(使用面积≥68m2): 4.0kW,10(40)A电度表。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第3.3.1条: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和电能表的选择不宜低于表3.3.1的规定:建筑面积S≤60m2:3.0kW,5(20)A电度表。

建筑面积60m2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第3.3.2条:当每套住宅建筑面积大于150m2时,超出的建筑面积可按40W/m2~50W/m2计算用电负荷。

这三个规范只规定了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最低值为2.5kW,而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已经废止,新《住宅设计规范》给出每套面积的最低值是22m2的住宅,同时还是应根据各地区供电部门的要求确定每户用电负荷,如哈尔滨市供电部门要求: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每户按6kW设计;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及以下,每户按4kW设计。各地区供电部门要求不一样电气设计也应按当地供电部门提出的要求设计。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8.7.2条: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第10.2.1条:同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

规范中明确说明住宅建筑必须做总等电位联接,且装有沐浴或浴盆的卫生间必须做局部等电位联接。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8.7.2.2条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第6.4.1条,规范限制了用户总断路器规格,干线规格和电表规格,并适当留出了发展余地。但《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中提出的进户线不应小于6mm2,照明回路支线不应小于1.5mm2的规定不满足住宅规范的规定,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行业规范,应满足国家规范《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而且1.5mm2的导线也太细,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8.7.2.3条五个回路;而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第6.5.2.3条也是五个回路;但《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第8.4.2条要求五个回路,除厨房、卫生间外,其他功能房应设置至少一个电源插座回路,每一回路插座数量不宜超过10个(组)。

新规范明确指出厨房和卫生间插座各自为独立回路,而旧规范只是说宜设置独立回路。《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还明确了插座回路不宜超过10个(组),这是指大户型的住宅或别墅,以前大户型的住宅或别墅插座超过10个时也用一个回路,现在按规范就可以设两个插座回路了。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8.7.2.4条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第8.4.4条。新规范均明确了都什么回路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8.7.2.5条、第8.7.2.6条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第10.2.1条、第6.3.1条略去。

新规范指出总进户线设报警装置,住宅都是无人值班的,因此对于无人值班的住宅做动作跳闸比较容易实现。

篇12

第一步,分类梳理史实。

这是归纳的基础。因为史实浩如烟海,只有依据学习目的将具体史实进行归类整理,才可能进行第一步的研究。在总结历史阶段性特征时,归类整理的方法是,把同一时期、相同性质的重要史实排列在一起,或者按史实的基本分类(如政治类、经济类、思想文化类等)将同类重要史实排列在一起。例如,在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时,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等史实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变法运动等史实归于政治类;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经济的发展等史实归于经济类;把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史实归于思想文化类。

第二步,分析得出每一类史实的本质特点。

任何一类史实或一个史实都有若干特点,为了最终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就要找出其本质的内容,分析得出其本质特点。仍以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为例,在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的瓦解,私田的出现,各国通过变法将封建土地私有制合法化进而推动经济繁荣发展等史实,总结出这一时期的经济特征: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了井田制,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以根据政治上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等史实,总结出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奴隶制瓦解,封建统治确立,上层建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的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变化和政治上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密切相关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