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课程教案范文

时间:2022-03-22 00:18: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教案课程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教案课程教案

篇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变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在这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的主要武器――教案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案头。那么,何谓教案?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在课堂教学之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既包括写在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板书设计及教学媒体等显性的教案,也把它称为“狭义教案”。它还包括无法写在教案本上的但却无时无刻不渗透在课堂中的执教者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情感态度、个性风采等隐藏起来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隐性教案”。或是“广义教案”。n堂之前的教学方案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也直接反映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其意义的重大,这里再不赘言。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设计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案呢?我认为既要写好狭义的“显性教案”,也要设计好广义的“隐性教案”。在“显性教案”的设计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设计教案时的角色要转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而这种定位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教案设计。在教案设计时,教师就不能再是课堂权威的发言者,不能再是标准和自我经验的灌输者。而应该成为节目主持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除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设计外,更要设计学生的课堂上的“可能”。也就是说要跳出自己地阅读感受,尽可能地把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到教案中。变固定目标为开发目标,教师要开创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人人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师要设身处地的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感受,尽可能地营造氛围,使语文课堂“学生常有惊喜”、“学生常有闪光点”、“教师经常被难住”。

其次,设计目标时应由单一目标改为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掌握者,而应该在能力、方法、情感和价值观方面都要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设计对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设计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与个人感悟的情景,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学知识,还要学方法;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不仅强调语文学科的学习,还要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学习。变统一目标为多元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有所收获。

最后,描术教学目标的术语要有所改变。

传统的教学大纳较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表达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对能力和教学要求往往采用“初步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抽象的方式,对教师要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缺乏明确的要求,而新课程标准却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不仅结合知识点明确了具体的结果性目标 ,而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更加具体、明确、操作性更强。如在“了解”一词下,就具体到如下一系列的行为动词“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写下、熟记”,对“理解”一词具体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等行为动词。当然在“应用”“技能”和“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行为动词进行具体的描述,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应该改变以往抽象的、模糊的描述,而应该改为具体的 、明确的描述。

写在白纸上的教案设计需我们精心设计。当然,我觉得隐藏在教师思想意识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同样起着主要作用。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同一份教案,在不同的执者者手中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在于执教者的心中是否还有一份“隐性教案”存在。我觉和要想设计好自己的隐性教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沉淀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储备扎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不断的沉淀。试想一下,教师在教案设计时,给学生“教什么,就读什么”,想给学生“一碗水”,而自己却仅有“一碗水”。这样,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适应不了新课程改革。如在学习的《沁园春・长沙》而教师只了解毛诗中的这一首。

第二,设计教案时要渗透进去自己的情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和积极到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样就提醒语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设计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也要设计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光环中解脱出来,从高不可攀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随着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随着学生的忧而愁眉不展,随着学生的激动而手舞足蹈。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

篇2

“关注危险”课程简介

由美国家庭安全委员会(HSC)提供资金支持,美国消防协会(NFPA)开发研制的“关注危险”课程(RiskWatch)是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综合性伤害预防课程,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将伤害预防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中小学的课程之中,并提供完整的课程指导资料,使课程容易实施且便于推广。“关注危险”课程将学校、社区、家长和安全专家联系起来组成技术同盟,教会青少年分析各种突况、权衡行为后果,学习怎样做出安全的决定和判断环境,增加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技能,并不断向青少年灌输自尊自爱和正面价值观。目前已在美国50个州和加拿大部分地方推广该课程,是影响力最大的安全教育课程之一,得到了学校、青少年、家长的广泛认可。

据美国消防协会的报告,威胁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安全的意外事故主要有:交通意外、溺水、火灾、烫伤、中毒、高处跌落等,所以“关注危险”课程主要围绕这些意外伤害进行,其课程内容具体分为类:交通工具安全、远离火灾和烫伤、窒息防范、中毒防范、高处跌落防范、武器伤害防范、自行车和行走安全、溺水防范。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飓风、龙卷风、森林大火、暴风雪等),所以,“关注危险”课程也将自然灾害伤害防治纳入到安全综合课程中。教师要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且要教会学生对环境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安全评估和安全抉择,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关注危险”课程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将安全教育课程分为5个教学单元[3]:幼儿园、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八年级。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快乐而有趣,“关注危险”课程为每一年龄阶段学生都设定了一个角色形象供他们去扮演和体验。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以上八类潜在危险,但是不同阶段侧重点和教学方式有所不同,详见表1。

“关注危险”丰富的“课程资源包”对课程的推广起了极大的作用,课程资源包提供了教师教学所学的一切资料,如包含课堂教学背景资料的课堂卡片,在每张卡片背后都有详细的课程计划、行动目标;为增强课堂活力,还有详细的步骤,比如撰写日志,在学习过程中向家人、社区成员提供咨询建议等。

(1)课堂卡片。为了使“关注危险”课程更具推广性和操作性,每一堂课在设计时都制作了“课堂卡片”,“课堂卡片”会告诉教师为什么这个教学内容如此重要和怎样开展这堂课,每个卡片都包含了课堂教学目标、可整合的课程、教学所需材料、具体的教学步骤这四个方面的内容[4]。

(2)课程资料共享平台。资源的免费共享是“关注危险”课程的另一特点,美国消防协会主办的网站www.riskwatch.org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来帮助“关注危险”课程在学校顺利实施。教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下载和共享课程计划、各种课程游戏、技术信息、不同的课程标准等,使用者还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传到网站上与其他人分享经验。免费、快捷的互联网使得“关注危险”的实施和推广更为容易和高效。除了这些可以免费获取的资源外,美国防火协会还联合来自消防部门、医疗机构等其他专业组织联合开发了一系列的补充资源,如网络游戏、CD、歌曲、书本等,通过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方便购得,且价格低廉。

(3)课程评估手册。评估“关注危险”课程到底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需要使用一套评估手册。课程设计者为教师准备了整套的评估工具,包括课程开始前和课程实施后对学生的测评等,通过安全知识考试来检验学生安全知识的技能的掌握、安全意识的培养等。“关注危险优胜者管理团队”非常重视搜集安全教育实施的实例,鼓励教师搜集学生在经过课程学习和培训后,在经历危险情境中是怎样应用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得自己和他人免于意外事故伤害的事例。如一个小男孩在学习过家庭逃跑计划后成功地在一次火灾中逃生,教师可以将这些成功的案例编辑成新闻报道发给国家消防协会。协会将给这个案例的主人公颁发奖章以表彰他的勇敢和智慧,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此外,课程资源包里还包括“关注危险———给监护人的信”[5],向家长描述安全课程、提醒家长实施家庭演习等;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课程开发小组还设计了精美的学生手册发放给学生和家长使用,共有幼儿园、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八年级五套学生手册,指导学生和家长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教育无处不在,其本身就和多种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能正视这些关系并开发出其间的着力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干课程知识的学习,还使课程知识有了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关注危险”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玩游戏、看录像、学唱歌、绘画、开办安全集市、创办报纸、表演小喜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传授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技能。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教学过程轻松,同时还有良好的教学效果。5.师资培训教师是“关注危险”课程团队里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课程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关注危险”课程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参与教师、学校管理者、社区工作人员等的培训,拥有一个完善的培训计划。在培训开始之前,组织者提前同部分教师和校长会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期望,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和帮助,并依此设计培训计划。培训的目的是向教师和管理者展示“关注危险”课程在对青少年进行安全教育时的优越性和教会教师使用这套课程,所以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向教师展示安全教育课程的一些成功案例、课程目标、教师在课程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完成的任务、教师在培训中会得到的支持和帮助、怎样使用“关注危险”课程的官方网站等。

“关注危险”课程成功的因素

“关注危险”课程目前在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推广,让无数的中小学生和家长受益,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安全教育课程之一。究其成功原因,技术同盟的成立、来自社会各界的拥护者、完善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设计、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根据、权威专家的支持、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具有创造性的课程推广计划、所有参与者的友善和奉献,缺一不可,这些努力使得“关注危险”课程得以顺利实施。

“关注危险”课程在开发之初就集合了学校、警察局、消防局、卫生系统等部门顶级专家的参与,其设计的课程一方面有专业科学的知识理论基调,另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得课程本身妙趣横生,深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其次,“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知识和安全实践演练巧妙地融合到学校的其他课程中,在数学、美术、音乐、语言等课程中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的“根”植入学科课程中;第三,课程资料的获得便捷性促进安全教育实施,每堂课、每个知识点、每个教学活动游戏,甚至于每个教学活动用具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免费下载,或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并有专门的网站供教师学习、交流和共享;第四,“关注危险”课程以标准化的模式进行实施和推广,使得课程实施有参照标准,更简便易行。

很多课程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忽视对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培训,所以“关注危险”课程实施的开篇就是对参与教师、校长的培训。对在课程实施中校长、教师的责任、义务做了明确规定,并指导教师怎么开展安全教育,怎样获得和使用课程资料,怎么进行课程评价和分享课程经验等,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见的困难都罗列出来并提供解决方法。使得教师能轻松掌握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乐于接受这些新的知识。而且,这种培训是系统持续的,为安全教育课程的顺利进行解决了后顾之忧。

安全教育事关青少年的生命、成长和社会的稳定,所以怎样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应当包括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手段进行,需要哪些部门的配合等都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所以“关注危险”课程得到了来自美国儿科学会、美国中毒控制中心协会、美国汽车协会、美国红十字会、儿童疾病预防服务中心、家庭安全委员会、国家伤害防治和控制中心、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美国全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美国国家儿童安全运动协会、美国消费品安全协会、美国消防管理局、威斯康星大学等机构的支持。来自这些组织的顶级专家组成了技术同盟,对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保证了课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注危险”安全教育的启示

安全事故是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所以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我国自1996年始,规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每年定一个主题开展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6]但是安全教育在施行过程中却面临种种问题,尽管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可是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引介美国先进的安全教育模式,在安全教育的理念上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是由美国家庭安全委员会提供资金支持,国家防火协会组织开发设计的,充足的资金支持是课程开发、实施和推广的后盾。我国的安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很多地方的安全教育有始无终,无论是教材、师资还是教学效果都差强人意,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有力的财政支持,所以寻找充足而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保障安全教育的首要条件。

篇3

“广告文案”是一般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必修的专业教学课程,是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迅速培养基本的广告文案写作能力,系统了解广告文案知识体系,基本掌握广告文案写作的实际操作流程,培养基本的广告文案写作能力。

因此如何打好理论基础、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点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成为本课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人以“广告文案”课程为试点展开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实践,并希望通过对这一学年课程教学的梳理,对“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理念

本人通过相关课程观摩并结合自身教学体会,针对“广告文案”课程的特殊性提出了新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课堂实训和小组研讨三方面。理论教学环节主要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讲解“广告文案”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提出该课程的学习要求;课堂实训环节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结合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相关实训,主要锻炼学生在广告文案写作各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形成自己的广告作品集;在分班讨论环节,主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规定的项目,在课程上进行相应的展示,老师给予相应的评判和讲解。

2、“三位一体”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设计

“广告文案”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能力就是广告文案的撰写能力,这一能力的打造需要有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目标制定与定位能力、创意策略表现能力、提案表达能力等具体能力的支撑。实训教学内容设计主要围绕上述目标的达成进行设计,课程安排了七次实训项目,包括广告文案人员事业规划、文案写作策略思考、动脑游戏发想创意、广告文案视觉化审美能力实训、文案利益点描述练习、系列广告文案写作以及不同媒介形式广告文案写作。在实训方法上,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各有侧重。

专业发展能力主要指广告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了提高上述能力,课程安排了研讨教学内容。项目研讨将所有同学分成三个讨论班级,每个讨论班级由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下设若干个讨论小组,共安排了四次研讨教学课程,分别穿插在理论教学课前后。每次讨论课之前,主讲教师将讨论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告知学生,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资料的收集和调研、讨论,最后形成PPT 在讨论课上进行讲解和阐述。

3、“三位一体”教学实践效果

3.1、学习积极性提高,内在性激励强化

通过“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广告文案课程学习中学生所具有的勤奋与认真、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主要由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几个方面组成。

“广告文案”课程在课程理论内容的安排上,遵循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舍弃了传统的广告文案教材,而以广告文案一线工作人员教材为依据,以生动的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内容安排为主,结合国内成功文案撰稿人的一手经验,强化了课程的现场感,许多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同身受。在课程的实训内容设计方面,也主要以学生关注的话题作为选题,例如以“幸福”作为发想原点绘制脑地图,不少学生能够结合切身感受,将这一题目发挥淋漓尽致。在研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企业广告口号评析、传统文化在广告文案中的体现、杂志中的广告文案等话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点,将其融合进讨论题目设置中去,让课程不枯燥。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强烈的学习乐趣和强大的学习动力。

3.2、通识能力提高,文案知识面拓展

在理论教学环节,除了讲授文案写作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之外,还有一些内容是关于文案与广告其他元素的关系。例如,关于文案的视觉化思考的议题,在这一章中,教师将文案写作与广告审美结合起来,分别从字体、版式、图像三方面内容扩展开去,强调好文案也必须是一个准美术指导。学生在课后的交流过程中表示自己深有体会,明白作为广告文案,除了要有好文笔之外,在排版设计和摄影方面,也应该有自己的独门心得。对于作品的综合审美能力,会帮助自己更好掌控整个广告的最终表现。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3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案教学应结合语文科实际,着眼于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教师对学情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学案”教学应运而生。语文“学案”是一种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为一体的辅助学习方案。语文“学案”的实施与运用对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有现实而远大的意义。。笔者发现,小学语文“学案”教学,在课堂中对学生学力的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本文分为五大部分。首先解释有关学案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现状;分析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之现状,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方法研究。本论文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即学案与做中学理论,学案与建构主义理论,学案与元认知理论,学案与最近发展区理论,学案与教学最优化理论。

一、“学案”导学的内涵

“学案”是指在授课前一句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发挥过程,精心设计的一种以学定教、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位一体的学习活动方案。它的本质是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案,启动学生的自学,扩大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形式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新机制。

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构建

“学案”导学主要落实在教学过程前和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教师备学案―分发学案―学生做学案―回收学案―批改学案―课上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迁移应用

教师根据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资料课前备好学案,然后分发至学生,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高效预习,学生预习后的学案教师进行批改,批改后课上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批改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点拨。

第二种:教师备学案提炼问题(学生自学提炼问题)分发学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对比归纳获得结论拓展迁移

背包种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进行,教师备学案,学生也提炼问题,课上教师将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且将自己提炼的问题与教师的学案进行对比获得最优结论。

第三种:学生自学师生共备明确重点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迁移应

学生先进行自学,然后与教师共同备学案,明确学习重点并且在课上依据学案进行交流探究,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

三、“学案”如何编制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二)编写方法

1、确定目标,立足实效

编写高质量的学案是学案导学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案的编制要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师在编制学案时时,必须立足参考书和教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质疑、答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案才是学案导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尽管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全班共同发展。

2、抓住问题,立足创新

“学案”设计的重要抓手是立足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获取新知。所以学案要以连贯而又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整理归纳。同时学案的设计还应该有相应的练习以达到检测与评估的目的。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成功的开端。

3、合理布局、立足实际

“学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陶行知曾经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善问、巧问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技能之一。教师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要立学生的实际,明确哪些是学生能够领会的,哪些是必须引导的,这样就避免了面面俱到的浪费时间式教学,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难点。

三、实施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关于学案导学的反思

(一)、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学案将课程的重点难点主要问题全部提前展示给学生,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和主动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备学案的同时及时抓住课堂上生成的有益问题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运用良好的教育机制引导启发学生,增加课堂的灵活性。

(二)、“学案”与练习的矛盾。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一站式”的教学方式明显减少,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不断增多。实施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种想法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过分的依赖学案,过分依赖反而会成为教学的掣肘。因为学案的强大功能有些时候会把“学案”导学课上成“学案”练习课”。而此时学生获得的只是解题技巧。显然这不是学案导学的最终目的。那这就需要在设计学案时,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高效而又针对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非答题技巧。

(三)、“学案”与教学个性的矛盾。学案是个性化的教学工具。不能毫无个性的一刀切,这样就会扼杀教师教学的独特个性与学生的学习特性。所以在运用学案的时候要突出学案辅助教学的共性同时也要注意体现班级的个性和教师的教学个性。

语文学案教学目前具有很强的尝试性,尝试的结果也证明是值得的。学案的教学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学案导学会创造中国教育的另一个辉煌。

篇5

初中语文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一、学案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语文能力为重,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案的意义在于:课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预习,这样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比以前好;学案的设计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中的拓展延伸环节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学案还是学生复习的重要资料。

二、当前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案“习题化”。一些教师认为语文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在设计学案时把学案变为教案的翻版,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织成一个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也有些教师把学案变为试卷,收集与罗列大量的试题,大搞题海战术,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试题,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教学的优势。

2.学案“教材化”。一些教师上课连语文课本也不带,只拿一张学案走进课堂,课堂上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教学,把学案变成“教材”,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学习,完全是讲解学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教“学案”。语文课本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课文一般都文质兼美,是学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语文教学必须要进行文本细读,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语文学案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生本、生生、师生多重对话。语文学案要让学生拿起书本进行阅读、感悟、发现,并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与文本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放下书本,拿起学案,这是本末倒置。不要把语文学案“教材化”,语文学案只是语文学习的素材之一,一种语文课堂学习资源,一个凭借,只是进行文本细读的方法指导或操作流程。

3.学案“问题化”。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浅、过多,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一张学案的文本解读都是一些问题的系列化,实际上这是“满堂问”的变式,学案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化。当然我们认为问题是导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笔者认为,教学中一是要把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提,由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二是在学案中一定要多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主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的导学价值。

三、解决当前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就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学案的设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设计《羚羊木雕》学案时,我安排了“学生讨论”这一环节,学生就父母的做法是否正确进行了讨论,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说,所以,课堂气氛很热烈,同时学生也学到了正确处理与父母关系的方法。

2.探索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次备课时我都注意到课文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把它们找出来,然后以“问题探究”的形式设计在学案上,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通过讨论等形式自己探索答案,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3.启发性原则。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课文的深层主旨。

4.灵活性原则。由于各个学科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学案的设计不一定所有学科都一样,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每节课学案的设计也不一定都相同,再者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使学案形式上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如语文学案的设计可以先从字词预习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进而深入把握课文中心,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篇6

基金项目: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度教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为:2009127。

随着档案管理内容的丰富和档案管理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档案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可或缺的《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如何应对这种要求,调整教学方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档案人才,是值得每一位高校档案学教师探讨和思考的问题。目前,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灌输而轻视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课程结束,学生什么都不会。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和适应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该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突出“应用”、“实践”教学,强调对学生档案应该知识的传授和档案职业技能的培养,使之获得利用档案知识和技能谋取职业的能力,提高步入社会的适应性。

1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

目前,《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主要有观摩、实验、实习三种形式。

1.1 现场集中观摩

除了常规的课堂实例教学,档案专业课程老师往往会把学生带到校内档案室、办公室,校外档案馆等实习实训基地现场观摩,了解文书处理流程、档案整理方法,以增强学生对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直观认识。

1.2 档案模拟实验

无论是文书工作还是档案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光靠讲解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毫无档案工作直观认识的学生来说,掌握档案整理、鉴定、分类等业务工作内容都有较大的难度。档案模拟实验可以直观地运用大量、系统、真实的材料,让学生模仿具体的实际工作,进行操作练习。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文秘专业都建立了综合实训室,引进了多功能的办公室软件系统,以对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学生模拟操作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不知不觉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1.3 档案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实践性教学中的主体,也是高等职业院校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教学环节,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2+1”的教学模式,实习环节占很大比重。实习和课堂教学互为补充,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实习则是侧重于现实问题的处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实习实际是一次综合能力、综合的全面检验。每个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其他素养的储备在处理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全部得到体现。通过这一环节中的技能训练和提高,可以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具体的统一。

2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虽然采用观摩、实验、实习多种形式进行实践,但由于缺乏真实的情境与实在的操作,往往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档案管理技能。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践流于形式

目前,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文档整理模拟室,课堂教学中也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文秘专业学生也通过模拟情境材料和企业信息进行了实践训练,但由于档案实训室或实践基地建设没有跟上,缺乏实践场所和实践环境,也有实践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化、简单化,并没有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践。

2.2 实训过于简单

各高校都会把校内档案室、办公室以及当地的档案馆作为档案实训场所,但在档案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实训项目并不能如期进行。一方面由于文书档案工作本身的专业性、保密性,让这些地方不可能容纳太多的学生进行实训;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档案实际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频繁更替实训学生会给文书工作人员和档案工作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基于此,所谓的实训往往局限于集中观摩,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即便是少量学生参与进去,也只是让其从事琐碎的具体事务,而并非真正的文书档案处理工作。

2.3 实习陷于被动

档案专业实习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但学生在实习时,大多数并没有到对应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文书处理岗位上去实习,而是接受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或者自己随便找个地方实习。不论是就学校而言还是就学生自身而言,实习都只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这种被动的实习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然就谈不上实习的内容和效果了。

3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保证理论知识实用够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档案实践环节的教学。

3.1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尽量做到理论讲解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单一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门课程涉及到的许多概念、原理,对于毫无档案工作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但如果将这些概念、原理与档案实物或具体操作联系起来,对于概念、原理的理解就容易多了。实践教学虽然是教学中相对独立的环节,但更是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一种方法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理论讲解与实践练习相结合,采取灵活生动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与档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比如,根据教学需要,挑选一些典型的案卷带到课堂上,边讲解边演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档案实物认识什么是案卷、档案盒、备考表等,让学生现场把材料整理成单独“件”,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一方面可以验证所学的档案知识、原理,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从事档案工作必要的职业技能,更快地适应将来岗位工作的需要。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档案管理实践教学能力

在影响实践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中,教师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操作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教学分析,在实训中还要进行示范操作及巡回指导,对学生操作中不当之处和遇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解答,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还要有实际的操作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方面的专业教师,往往是由其他教师兼任,他们虽然从事档案管理教学,但自身缺乏档案工作的经历和背景,缺乏档案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让《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授课教师深入学校档案馆(室)实习。可以脱产在学校档案馆(室)工作一段时间,最好半年以上,没有条件脱产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去校档案馆(室)实习或是在课余时间去校档案馆(室)兼职实习。只有在档案管理实践中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其二是聘请有经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做兼职教师。主要聘请那些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员或档案管理行家进行实践示范,一方面可以弥补专任教师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便于和这些档案馆(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请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档案工作人员结合他们工作实际为学生开设讲座,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专兼职教师通过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档案管理的实战演练

要使学生掌握档案工作技能,加快由书本知识到实际能力的转化,必须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档案管理的实战演练中来。《档案管理学》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建立广泛而稳定的档案实习基地是一项重要的前提性工作。[1]虽然各个学校都在校外建立了相应的实习基地,便基于教学任务需要建立的这种实习基地并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反观校园内容,可利用的实践资源比比皆是,高校的机构设置就是学生进行档案管理实战演练的最好场所。

学校各个部门、教学系部都会有相应的文书档案需要进行整理归档,可以与文书档案资料相对多的部门建立长期培养“协议”,把文秘专业的学生分组,经勤工助学的形式分配到这些部门,如办公室、档案室、组织人事部、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等,协助这些部门处理文书,整理档案,并且让部门有经验的兼职档案员手把手地进行操作指导。可以利用高校档案每年上半年整理移交上一年度档案的工作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档案整理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中来,在这个实战演练的过程中,学生虽然辛苦,可能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但经过一次这样的实战演练,学生档案工作的职业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

3.4 加强档案实习管理,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职业能力

加强档案专业实习,从培养学生的角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2]档案专业实习的成功开展与实施,不仅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也能使学生、学校、教师、实习单位多方加强合作,获得收益。因此,学校要重视对整个实习过程的监管,应该统筹安排、统一部署。[3]

其一是做好实习前的准备。要认真编制实习计划和实纲。明确规定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实习内容与方法、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实习带队老师要与实习单位进行细致交流,在充分满足实习单位要求的情况下,保证学生的实习教学要求能够得到落实。

其二是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虽然每个实习单位业务部门都会指派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但作为实习带队老师,不是把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就完事,而是要加强过程追踪和管理。要多下实习点,多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制定相关的实习工作制度,全面提高实习管理水平,对实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工作纪律、操作规程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完善的实习信息反馈、实习检查、实习考核和档案管理制度。

其三是完善实习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实习学生评价考核机制,将实习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纳入学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档案管理实践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这个主线,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就能不断把档案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素质、高技能文书档案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对档案教学实习基地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03,(5)

[2]孙爱萍.加强档案专业学习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J].档案学通讯,2006,(2)

篇7

作者简介:计洁灵(1986-),女,江西鄱阳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教研究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职人文教育;汤广全(1967-),男,安徽无为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教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教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6-0066-03

近年来,尽管研究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及课程设置的研究成果不少,但鲜有以某一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系统地审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及其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认识问题。

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

本文以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以呈现其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

(一)通识课与专业课

按照知识的普适性与专业性来划分,或者说按照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划分,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通识课主要有8门,具体是:毛邓与三个代表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高职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高职语文。该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有26门(含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必修课15门: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中国旅游资源概况、中外礼仪、导游英语、饭店英语、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运行与管理、餐饮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专项实践(工学交替);专业选修课11门,分为两部分,一为专业限选课,主要有语音训练、形体训练、公共关系学、旅游心理学,一为专业任选课,主要有旅游历史与文化、旅游规划、中外旅游业经营、中外饭店比较、旅游会计、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二)必修课与选修课

按专业要求与学生个性化选择的视角,与一般高职院校一般专业一样,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也有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分。其中,必修课是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必修课(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部分,共37学分)。选修课是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志趣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在规定范围内自愿选读的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专业限选课共5门(15学分),专业任选课共6门(8学分),具体内容如前所示,兹不赘述;公共选修课没有具体列出选课范围,但4个选修学分列出了,并且暗示性地列出了公共选修课的数目是2门,分别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

(三)理论课与实践课

按知识教学与具体实践,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这里存在两个维度的划分。一方面,按照某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含校内外实训、毕业实习)的教学总课时数达到4:6。也就是说,按培养方案的要求,课堂的知识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与纯粹的实习实训课程共同构成实践课。另一方面,三年课堂教学的学分为120左右,实践课计20学分(含军训1分、社会实践1分、实训4分、实习8分、毕业论文4分、第二课堂――如社团活动成绩、公开发表文艺作品、科技制作获奖、省以上各类竞赛获奖、等级考试通过等)2分。上述两个维度的划分在具体的操作上是如何衔接、协调的,某高职院校没有具体的说明。

综观上文,可以发现,就自然科学、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分类的视角而言,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历史与文化等少数课程能够与人文学科直接沾上联系外,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不是非常明确,姑且只能说,仅零星地散见于通识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之中。

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认识误区

虽然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看起来较为细致、全面,专业性较强,能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起到专业化的教育与训练,但在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及其思想认识上还存在5个有待辨析的问题。

(一)人文教育就是设置一些专业以外的课程

高职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是为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服务的,但人文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专业以外的课程设置。原因有三:一是专业以外的课程并非等同于人文教育课程;二是即便设置了人文教育课程,其形式不能等同于人文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三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限于专业以外的课程与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还涉及到相关的配套措施,诸如校园人文环境的布局、学校人性化的管理、广大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等内容。

弄清人文教育与人文教育课程的内涵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通常,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他(她)人与社会多一份关怀,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与理想追寻。

而且,人文教育课程不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还涉及文化氛围与学生体验;学科上也不限于人文学科,且包括人类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所积累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与认识自我的精华,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与心灵的触动。就学科而言,进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是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尽管人文学科涉及人类文化的广泛知识领域,实施途径也多种多样。

反观上文,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通识课与选修课中专业以外的通识课与选修课在数量上并不少,人文精神的内容可能也有所涉及,但相对纯粹的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相关课程的设置,是少之又少的,不足以体现真正的人文教育。

(二)人文教育就是开设一些通识课与选修课

如前所述,人文教育涉及的知识面极其广阔,但其核心课程就是文学、历史学、哲学与艺术学等。理论上,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开设的通识课与选修课展开的。而事实上,高职院校开列的通识课与选修课往往不能反映文学、历史学、哲学与艺术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在精神。反观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通识课与选修课,可以说,它们不能充分体现真正的人文学科精神。

首先,毛邓与三个代表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虽有人文关怀的成分,但偏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它们虽渗透文学、历史学、哲学与艺术学等方面的内容,但因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缺失思想政治以外的纯粹的人文知识内容,不足以充分陶养高职生的性灵,难以积淀足够的人文关怀意识。

其次,高职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高职语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虽难免不散发诸如智慧启迪与心灵触动的精神火花,但主要是基于“工具”应用层面的技能考量,缺失人文学科“发散性思维”的广阔视野,更不能展示人文教育中文学、历史学、哲学与艺术学的潜移默化的精神陶养功能。

再次,无论是专业选修中的限选课语音训练、形体训练、客源国概况、公共关系学,还是专业任修中的旅游历史与文化、旅游规划、中外旅游业经营、中外饭店比较、旅游会计、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等课程,仍然主要停留在应用、工具类知识技能的训练上,缺乏广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富有想象力与价值观陶养的精神内涵。虽有两门课4学分的公选课,但没有列出具体的课程内容。据笔者的调研,一些高职的公选课仅限于英语、体育类的课程设置,有的以讲座形式出现。

(三)人文教育就是人文知识的教育

人文教育固然离不开人文知识的教育,但人文教育的范围更为开阔,如人文知识的教育是与教育者、管理者的举手投足与言谈举止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分不开的,也与校园人文环境――比如干净、整洁、明亮的基础设施,花草树木的协调搭配,报栏、宣传栏内容的及时更新,教室、办公楼、宿舍楼、食堂等建筑物人性化的管理与设计。就是说,人文教育本应是立体的、综合作用的“组合拳”,而不是碎片式的“一厢情愿”的“单打独斗”。

同时,当下的高职人文教育往往把重点放在人文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个体的人文价值理念的陶养,忽视对学生生话的个性化的引导。因为一个人拥有了相关知识,掌握了适当的方法,我们只能说他(她)人文知识渊博。评价一个人人文素质高低的根木恰恰不是知识和方法本身,而是透过知识和方法之后,个人所拥有的人文价值理念以及他(她)在生话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人文修养[1]。

所以,人文知识的学习是提高人文素质的一个方面,但人文知识的学习不完全等同人文教育。比如,在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人文知识极其丰富,每门学科产生的历史文化,重大的思想产生、变革和科学家的奉献精神等,特别是科学的理性给人以创造性的思维,带来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这些都是人文知识教育的内容。人文知识不能仅指来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同样蕴涵丰富的人文知识,对它的学习是提高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2]。

(四)人文教育就是通识教育

虽然人文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把二者等同却是极不妥当的。这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二者的内涵不一样。如前所述,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它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陶养,又突出个体的自我体悟。

而通识教育原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译为“普通教育”、“通才教育”等。自19世纪初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讨,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的表述。一般来说,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源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人们创造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2.二者分类标准不一样。人文教育相对于科学教育而言的,当然二者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因为广泛的科学教育中也或多或少渗透着人文教育的内容,人文教育中也弥散着科学教育的火花。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通识教育重在“养成”教育,因为它没有专业教育的硬性划分,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选择,能够得到自由的、自然的成长。

3.二者的培养目标各有偏重。人文教育旨在促进学生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关于世界、人类社会生活、想象世界与理想王国的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对于意义和价值的意识[3]。虽然二者在培养目标上有交叉、重叠之处,但人文教育偏重精神境界的提升,而通识教育偏重整体上的完人教育。

(五)人文教育就是理论教育

人文教育固然需要通过大量的人文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精神与情感的渗透,但不能说人文教育就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这是因为:

1.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文教育不是简单地开设一些人文理论课程就能奏效的。就高职院校而言,如前所述,人文知识的教育既与教育者、管理者的举手投足与言谈举止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分不开的,又与校园人文环境密不可分――比如干净、整洁、明亮的基础设施,花草树木的协调搭配,报栏、宣传栏内容的及时更新,教室、办公楼、宿舍楼、食堂等建筑物人性化的管理与设计,也与日常生活中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等密切相关。

同时,人文教育本身也是一个知、情、意的心理活动与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目标协同作用,立体地、纵横交错地多维度产生的教育效果。

2.理论与实践彼此相融。理论与实践不是截然相分的,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知识与技能学习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实训与实习中既有具体的行为操作又有抽象的知识指导;即便是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及运用,也丝毫割断不了二者之间内在的联系。其他诸如理论学习中的问题探索、课堂互动以及课外文化讲座中的学术氛围等,莫不与生活实践丝丝相扣。

3.人文教育需要社会政治大环境的密切配合。人文教育不限于课堂纯理论的传道、解惑,还要牵涉到课堂外的立体的学校生活实践,更与校外广阔的社会政治环境紧密相连,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就高职而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拓展第二课堂空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全球市场的利诱,已使人人都将科技技能视为最重要的能力,而人文学科和艺术则越来越被看作无用的装饰[4]。至于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消解”作用,不在此讨论之列,兹不赘述。

三、结语

本文选取的某高职院校是某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通过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分析,旨在揭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并非刻意评判该某高职办学水平的高下优劣,而仅是以它为个案――它是中国众多高职的缩影,甚至是中国普通高校的典型代表,尝试性地阐释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中带有普遍性的认识误区及其认识根源。

参考文献:

[1]何杨勇.走出高中人文教育的误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7):52-55.

篇8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类被快速卷入了一场微潮流,各种专业学科的信息咨询都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来丰富人们的闲碎时间,微课程更加以其更新速度快,简单方便,及时传播等优良特性迅速俘获民众的喜爱。对于公安课程的学习安排应该顺应微时代的信息潮流,迅速选取大家感兴趣的点以主动迎合知识信息的变革需求。

一、公安教育的微课程分析

微课程是在线学习的重要教学形式,以其时间短,速度快,内容精等多种优势占据大众视野,在个性化的学习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育公平性的满足。

(1)资源运用的最大化

公安教育的微课程应当给予受训学员的适应性与实验性的需求动机,在碎片化的知识传递中采用多样化的载体形式,形成多维度,系统化的教学文件展示。这样的微课设置不仅仅能够满足受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帮助学生迅速了解教学体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在及时高效的教学传递中实现资源运用的最大化。

(2)短小精悍的学科设置

短小精悍的学科设置能够帮助学习成员在碎片化的学习参与中迅速捕捉学习重点,内容设置基本上采取一课一主题,一事一陈述,论断准确,语言简洁,在碎片化的知识建构中学习成员不必担心学习压力,只需要在片段化的学习模式中迅速了解知识重点,实现了学习资源与个人时间的最大化运用,在一课一主题的模式展示中,学习人员可以最终实现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3)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体系

由于微课程主要利用学习成员的碎片时间参与学习,所以,该课程的学习机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需要学员在积极主动的自我暗示中参与课程的吸收。自行开展对已有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体系梳理,在潜移默化的行为暗示中建立学员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模式。与此同时,微课程在智能终端可以实现随时共享,为多层次,多样化的知识全体分配中,学习成员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任意课程的学习,并且管理人员为学习者提供了线上学员与老师及时互动,线下主动讨论的沟通平台,在信息的及时共享中解答成员的疑难问题,为课程的深度答疑建立可供实施的平台。

二、微课程在公安教育课程的应用表达

对于微课程在公安教育课程的实际应用众说纷纭,传统教学学者所持有的观点是快餐式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于规范化的学科体系,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局限于表面,难以深层次的理解内容结构。但是现代性的学者普遍认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丰富教学手段的有效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民众需求,在微课程的模式学习中之间强化知识的内容难点,集中解决大家面临的障碍,既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运用,又能够保证学生在主动性的行为模式中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为课程的教学主要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层次,自主学习,协作探讨学习与应用实践性提升,只有熟练掌握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规律才能够保证微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发挥。自主学习的层次为协同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探讨学习又为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方案指导,最后的实践应用则是为前两个层次的学习进行深入的实践总结,两者之间互为表里。需要学员借助微课程的视频教学提炼知识结论,形成思维模式的转型与自我重组,在自我的实践应用中实现最终的理论转化。微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公安课程的学习需要教学人员合理的优化教学内容,实现高结构化,高自主选择的课题延伸,在知识转化与实践应用的操作中搭建桥梁,所以,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有利补充与提升。

对于微课程在公安教育课程的熟练运用需要结合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特性,构建不同层次的学科教学体系。比如说建立基础性的学科模式,在课程内容的开展中注重关键知识点的讲解,以经典案例的解读与视频文件的播放吸引学员的关注度,在潜移默化的行为转变中融入课程讲解的实用性与人文性。其次,加强公共专业课程的讲解,将基础课程的常规知识点交由学员自己解决,对课程内容的疑难问题以及知识重点交由教学人员解决,在两者的有效分工中实现知识体系的具体建立,在教学实践角色的自我变动中增强课程的灵活性。最后,需要针对专业课程的讲解突出程序演练,实践展示的模拟化操作,在视屏的具体表现中实现公安教学课程的适宜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视频教学的过程中将模拟操作熟练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拓展实战化的应急思维与操作技巧,真正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突破难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指导性作用。

三、结束语

公安教育的微课程教学可以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警民培训,是推行公安民警参与实战化教育训练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适应于陕节奏,碎片化生活趋势的都市选择。需要在日常的信息获取中形成具有主动性的参与意识,注重在多层次,多选择的课程选择中建立个人的信息体系与逻辑联系,并且锻炼个人将媒介上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直接的应用技能,实现公安教育微课程学习的终极教学目的与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

篇9

在高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绩单,都要提交一份自己的毕业论文(少数专业学生没有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是反映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档案资料,两类档案资料的显著共性特征是学生身份信息唯一和明确具体,体现在每位学生的学号具有唯一性。在教学进程中,这两类档案资料的时间属性也很明确,学生课程成绩每学期都有记载,毕业论文在本科学制最后一学期提交归档。此外,学生课程成绩具有私密性、调用频率高等特性;毕业论文属于学生科研成果,成果归属权清晰,学校有对成果进行使用的权利,除保密论文外,一般毕业论文均具有开放性,可供其他人和机构查询。毕业论文还具有页码多、图表字数多等特点,纸质档案占据较大的保存空间。归纳和理解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是开展档案管理和编研工作的基础。

二、以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

传统的常用的成绩档案和毕业论文档案组卷方法是采用入学年度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如组卷方法,或者采用以毕业年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的组卷方法。例如:××学校××级××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学校××届××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由于受到院系、专业调整和更名的影响,受到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影响,受到学分制和学籍异动等影响,这种组卷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4]。

就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实际而言,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一般都采用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但这种双重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学生成绩电子档案一般依托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档案馆无权调阅;学生成绩电子档案虽然采用了学号查询入口,系统也具有一般的统计汇总功能,但对学生课程成绩的统计分析功能开发的软件还远远不够,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的较高级需求;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一般是做成光盘,或者简单存贮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者计算机硬盘中,不利于长期保存、扩充内容和查询浏览。这说明,目前的所谓教学档案双重管理还仅仅是初步的、分离的档案保存,不能充分体现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各自的优势,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用户服务需求。

因此,建立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值得深入探索。朱惠钰,刘美娟(2001)提出,在新生入学时候,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学号姓名及身份证号对应的数据库,实现使用学号或身份证二选一的查询方式。以学号为支点组织成绩档案,形成的案卷题名为:××学校学生成绩总册(学号范围),把学号与档号一起贴在案卷脊背上排架,一目了然,有利于快速准确调档[4]。同时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以学号或身份证入口的查询界面,在主字段学号目录后面,添加更多的其他信息子目录,例如:姓名、院系、专业、学期、班级、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授课教师等,充分实现多维学生课程成绩数据分析的功能,为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打下基础。谭玲玲等(2009)把整个学生成绩档案信息化管理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即成绩录入、成绩查询、成绩修改、成绩分析、成绩输出,每一个功能模块下面又设立若干子模块,共计11个子模块[5]。在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杨焕海(2007)提出了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论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分析与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进行了论述,提出的系统具有录入、修改、查询、浏览、编审、检索和汇总等功能[6],该毕业论文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基于学生学号关键身份识别信息而建立起来。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可以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应联系起来,实现双重管理。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强大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档案的价值。

三、学生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的编研要点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它是一种主动提供或报道档案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形式。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开发档案信息的有效手段。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立足于服务学校,做好选题规划,体现学校特色[7],对于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学校和院系档案管理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电子档案,选择一些关键选题,开展教学档案编研工作,供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参考,便于了解教学质量状态,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加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例如:对于学生课程成绩,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全校公共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一次性考试通过率;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班级大面积不及格课程分析;学生学籍异动警示分析等。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结合教师科研和生产实际题目的比例;历年选题的重复情况分析;不同职称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情况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等。

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档案资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记载。对其开展科学管理和编研工作,不仅有利于实现一般的快速查询功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的电子档案优势互补,弥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挖掘和利用该类档案的价值,便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为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含卓,欧雪梅.加快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427-428.

[2]钱爱华.高校教学档案分类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2):100-103.

[3]王玉武.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1,(5):52.

[4]朱惠钰,刘美娟.浅谈高校学生成绩档案组卷方法[J].浙江档案,2001,(12):25.

篇10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习

目标

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想象的趣味。

3.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重点

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看看“我”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学生听讲

开门见山

讲授新课

一.

想象感悟

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画出来,和大家交流。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你认为那些词句有趣?

“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请读出好玩惊奇的感情。

指名读,齐读。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哪些形状鸟窝的树?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

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等

“我”会请谁住在里面?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你认为这句话想象奇特的地方在哪里?

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居然爬到树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鸟儿。最神奇的是,妈妈居然也来到了树上,还住在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到来,还带来了好吃和大家一起分享。而“我”这棵大树,有何反应?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为什么“我”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正是该吃饭的时候,我很饿了。

口水流下来了,从哪里看出来?

“唉,变成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本文想象大胆,语言生动、有趣,让我们再来读读吧!

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太阳,小鸟等等。

二.

拓展提高

如何提高想象力?

要想保持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家长应有意识地从生活中的小事,从小对孩子进行训练。

让孩子做生活的主人,手和脚动起来。研究表明,勤于动手的孩子更富创造性和想象力。生活中,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让他自己收拾文具、床铺、卧室,自己洗袜子。

让孩子尽量体验各种感觉。孩子每天更多地生活在视觉的世界里,对其他感觉缺乏体验和锻炼,不妨让孩子戴上眼罩,依靠听觉、触觉等感觉世界。

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想象力拓展的游戏。可由生活中一件具体的物品来展开。

阅读与想象。阅读是由连续的、富有形象性和逻辑性意义的组合,可以促使大脑主动去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

引导孩子多看一些童话、神话、科学幻想,孩子稍大后可以看科学发明等图书和文章,在阅读中培养想象力。

三.

课堂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tánɡ

pái

ɡǔ

xínɡ

zhuàng

选一选,填一填。

()丽

()倒  形()

一()

香()  经()

饿

()鱼

饥()

凶()

继续

秘密

糖醋排骨

形状

(壮)丽

(撞)倒  形(状)

一(场)

香(肠)

经(常)

(鳄)鱼

饥(饿)

凶(恶)

四.

作业布置

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持续

我们()上课。

大雨(

)下了三天三夜,庄稼都烂了。

战斗胜利了,我们还要()清扫战场。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走进去。

阅读练习。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找出上文中,你认为想象有趣的词语,说说理由。

“呀,我变成了一棵树!”拟声词和感叹号,表达了“我”(

之情。

A.

快乐

B.惊喜

C.难过

文段中的省略号,起到(

)作用,还可能有(

)等形状。

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继续 连续

继续

陆续

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B

省略

心形

、星形

梯形

六角星……

我想变眨眼的星星,给走夜路的人们,带来光明,指引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学生分析朗读

学生理解

拓展提高

学生练习

思考理解

师生合作,老师指点

开阔视野

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品赏感悟了课文,体会到了想象的乐趣。

板书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痒痒的

篇11

0 引言

为了顺利地开展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工作,必须要明确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科特点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教学体系建构的出发点,也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标准。会计专业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定义,反映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两个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国际社会文化知识、懂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和商业惯例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通过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他们适应对外交流的能力,直接了解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掌握国际会计实务和惯例。

具体来讲,专业课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一个有差别的、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在实践中要有一定的渐进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能大致听懂双语专业课程,能用常用英文词汇和句型进行简短的课堂发言,能借助字典看懂指定的专业英文教材,能正确使用英文完成作业;第二层次,能基本听懂专业双语课程,能用英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快速浏览教材并按要求查询重点,能用英语撰写简短专题文章;第三层次,能听懂双语课程,能用英文流利地表述观点、进行讨论,能熟练查阅国外专业期刊,能用英文撰写专题报告或论文。

根据上述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会计学的学科特点及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实践反馈,笔者对下列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应否采用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进行探讨。

1 《基础会计学》课程

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课程在选择上应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按教学目标层次逐步递进。会计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学》是比较适合作为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的,其原因主要在于:从内容上看,这门课程比较容易,用英语授课学生容易理解,符合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先易后难这一规律。基础会计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在对这门课进行双语授课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性,比较容易找到适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但由于这是会计学的专业入门课,而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差,所以在实施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不要过分在意授课中英语的使用比例,要保证学生基本能掌握所讲授的知识,以免学生在一开始就丧失对会计学的学习兴趣,这将是得不偿失的。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核心并不是英语,而是专业核心知识。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对于重点、难点部分可以先以中文讲授为主,等到学生逐步适应后,再加大英语授课的比重,以保证专业第一、语言第二。

同时,这门双语课的专业名词当中中英文出入比较大的,应重点讲解,提示学生注意,如我国的“权责发生制”与英文的“accrued basis”字面含义相差甚远;再如资产负债表(英文为“balance sheet”,其实应翻译为“余额表”更为科学)等专业名词,若不进行中英文对照,很可能会在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形成误解。即通过双语的学习,学生应同时对中英文的会计专业术语都有很好的理解。

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

笔者认为该课程不宜作为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是非常实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门专业课。它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所有基本账户的使用方法,对基本会计业务做出正确处理,并能编制出三大会计报表。正是由于这门课的实用性非常强,在具体操作中必然与实务、与一个国家具体的会计规范、相关法规(税法、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等)紧密相连,即这门课必然会体现出国家特色。所以如果对这门课程采用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了解我国的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会与我国的实际会计工作脱节。

所以,笔者认为这门课必须采用我国的教材,进行中文讲授,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我国的会计体系及相关法

规。

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所没有接触过或没有详细展开的一些业务的处理,如所得税会计、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等。由于内容难度较大,所以笔者建议以中文开设。

篇12

一、语文导学案编制的现状

在大量收集网络和兄弟学校的语文导学案材料的过程中,我校语文老师认为:目前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存在以下问题:

1.许多导学案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忽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语言文字的必要训练。

2.导学案显示的内容繁杂,文字众多。教师每天要查找资料,编写、校对、排版、印刷、发放、收取导学案,费时费事费纸。导学案不仅没有能够为教学减负,而且大量增负。

3.导学案有“练习题”倾向。有的导学案全部是填空题、问答题。导学案成了习题集,导学案课堂成了练习课。

4.许多导学案“预设”过多,没有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目前编写的导学案多是把课堂教学的环节详尽地出示在导学案上,学生只能跟着走,没有时间深入思考、质疑问难,导学案成了禁锢学生和教师头脑的桎梏。

5.一页一页印制发放的导学案容易损坏、丢失,不利于复习提升、留存资料。

二、“生成性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那么,有没有一种导学案,它既让学生有章可循,又能够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才智呢?有没有一种导学案,既能够引导师生的教与学,又能够促成学习过程中的精彩生成呢?有没有一种导学案,既可以关照到不同学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又能够兼顾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呢?我校语文教研组的教师在编制“生成性语文导学案”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简单性原则:导学案要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操作。

2.基础性原则:导学案一定要全面夯实基础,落实双基训练。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要具有指导学生自学、引导课堂教学的功能。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的内容应该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导学案要关照到不同学力学生的学习需求。

5.生成性原则:导学案要有利于促使课堂的有效生成,要设计学生探究、发挥的留白版块。

三、“生成性语文导学案”的结构

我校编制的“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非常简单明了,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起了趣味性的板块名称:1.我的生字朋友;2.我的词语朋友;3.我的句子朋友;4.课文内容与中心;5.通过自学我知道了;6.通过自学我有问题;7.哈哈,我的考题考焦你。

“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里面仅仅有五六十个字是提纲挈领的预设,而大面积的留白需要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深入思考才能够完成。

四、“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

第一步,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独学。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通过自学我有问题”板块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疑。

第二步,教师认真批改导学案,二次备课,了解学情,收集错例,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定教” 、有的放矢。对于学生“导学案”上的精彩生成教师要用红笔标出,并予以简短的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第三步,课堂上,学生依据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团团围坐,“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进行小组群学,梳理小组学习所得,解决学习困惑。教师巡视指导,答疑解惑。

第四步,在组长组织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给全班展示学习成果或者质疑问难。教师要对小组发言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点拨、讲解、补充或评价。

第五步,完成第七板块“哈哈,我的考题考焦你”,学生互批互改,及时反馈;教师或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课堂达标测评。

五、“生成性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改以往的对个人的评价为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在小组评价的机制下,那些学习认真、有上进心的孩子就会主动成为教师的助手,会督促组里其他孩子进步。

2.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盖模式以学定教,注重课堂生成,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课堂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也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只有对所要进行教学的知识做到胸有成竹,对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把握好课堂生成。

3.导学案课堂有时候是教师讲授,但更多时候是学生互教、交流、展示、质疑、争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