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6 09:52: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听力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学生学习英语首先就应当从听入手,英语听力对学习英语至关重要。“听力” 英文为Listeningcomprehension,即听有声语言,并对 其理解的能力。正如RiversTemperty所说:“听,是人们根据 自己所了解的语言知识、语义和语法三方面的潜力,从语流中获得信息的积极活 动。”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将听力理解为:获得有声信息的活动能力,也可以说是 一种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强与弱,除了决定人们对语言知识本身的了解外,还 决定人们对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占有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对语言背景文化一无所 知的人,能够具备良好的听力。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把听说教学放在教学法的首 位,强调听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从语言角度来看,语言本身首先是有声语言。没有听,就没有说,语言的交流也 就无从谈起。因而,听力在语言学当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听,是语言的基础;听 力,是语言学习的前提。
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在相等时间内,听到的信息量比读到的信息量要大得多; 而听到的信息转化为感性知识比读到的信息转化为感性知识的速度要快得多;听 到的信息往往比读到的信息更生动,印入脑海的烙印更深刻,不易遗忘;同时, 还能有效地培养语感。
从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看,中学生年少好胜,善于模仿,听觉灵敏,活泼 喜动。如果能注意培养他们的听力,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加强听力训练,必将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力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即迅速正确地辨音解义的能力、理解语言内涵的能力, 亦称“文化悟力”。这两种能力表现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即为识记教师发出的语 音形式,准确地辨析词义,然后从词义、句义到文章中心大意,迅速辨析、思索、 组合、归纳,并从中悟出讲话内容的中心所在。这种能力除指对语言知识本身的 理解能力外,还应包含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占有能力,包括经济、文化、天 文、地理、历史以及简单的科普知识等等。对这些知识的占有与理解无疑会提高 对所听到信息的理解程度,从而使悟出的语义更深刻,更准确。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听力呢?
培养听力,首先要突破听力障碍,掌握“听”的基本技能。学生或一般英语学习 者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存在的听力障碍主要有四个:①语音障碍②语义障碍③心理 障碍④文化悟力障碍。听力的语音障碍,为这四种障碍之首。英语学习者应下决 心攻破它,然后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突破语音障碍,掌握听力基本技能
掌握听力基本技能,首先应突破语音知识关。英语语音知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 内容:不完全爆破、意群、连续、音的同化与失音、句子重音及语调。其次还应 掌握英音与美音的差别。
突破语音知识关的办法是:认真听,注意模仿,用心记忆,并跟老师或录音机进 行纠正,坚持反复训练和检测。请看下面各项检测题:
1.请朗读下面每组词,注意失去爆破的现象:
①talk,dare,don't
②conductor,strict,shortcoming,progr amme,picture,thankful
③makemodelplane
2.朗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失去爆破的现象:
①Goandlookforitinyourownroom.
②Katedoesn'tsingwel,butshedanceswel.
③Shehaslunchatthefactory.
④Goodmorning,boysandgirls!
⑤Hecougheddayandnight.
3.朗读下列句子,注意意群间的停顿:
①Everyoneinthetown,knewhim/sowehadn otroubleinfindinghishouse.
②Butthemostinterestingthing/aboutt hisre-markableplan/iswhatpeopledow ithit/afteritiscutdown.
③ThefolowingistakenfromDr.Manete'sa c-countofhismeetingwiththeboy/ando fwhattheboytoldhim.
④Histheorywassoadvanced/thatfewpeo plecouldunderstandit/atthattime/an devenfewer/wouldacceptit.
二、听力障碍学生经验的特点
听力障碍学生的经验与普通学生的经验有着诸多差别:
1.个人社会生活经验不同
从生活经历来看,绝大多数听力障碍学生在学龄前就丧失了听力,家长对其往往会产生内疚和怜悯之心,从而对其倍加保护,让其平时尽量减少与普通小孩子的接触,生怕其受到歧视和欺侮。到了受教育的年龄,家长就把他们送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而目前在听力障碍学生的早期教育中,几乎所有特殊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不准他们随便进出校门。虽然这种做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听力障碍学生的安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地阻碍了听力障碍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交流,造成他们缺少个人社会生活的经验。在普通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事,可能对他们来说是新生的事物。
2.前备知识不同听力障碍
学生幼小失聪后,由于语言交流存在困难,家长很少对其进行家庭教育,教育主要由特殊学校来实施。而对各个特殊学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听力障碍学生的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普通学生。有一项报告发现:20岁的听力障碍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的测验结果相当于小学五年级水平,其平均花三年时间才能取得普通学生一年的进步;就学业来说,听力障碍学生与同龄普通学生相差5年左右。
3.知识表达方式
解读不同与听力障碍学生交流主要是通过手语,而手语的地域性差异大、词汇量少、过于简单,不像书面语那样稳定,特别是对一些抽象概念的表述,手语常常会使接受者产生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错误。
三、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与提升听力障碍学生经验的策略
由于教师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理解能力等方面与学生有明显的差异,学生对许多知识的理解往往会与教师的理解有偏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以自身的经验为出发点,而要以学生经验为标准。对于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把握学生经验,笔者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的体会是: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经验,然后找出其经验特征。
1.听力障碍学生经验的获取途径
其一,从平时的课堂中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学生的经验特征。教师在课堂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听力障碍学生的表情,他们往往不会对不懂的问题马上主动地提出疑问,但是一旦被疑问卡住了,接下来就很难专注地继续听讲,他们对问题的自我消化能力很弱。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装饰画的内容时,在说到“点缀的作用”时,听力障碍学生就不知道“点缀”这个词的意思,所以对后面的讲解内容不感兴趣。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普通学生的课堂上,根本不会对普通学生学习产生阻碍,因为普通学生会通过后面教师讲课的内容自己领悟“点缀”这个词语的意思。在听力障碍学生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掌握他们现有的经验水平。
其二,从作业或练习中分析研究听力障碍学生的经验特征。听力障碍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些知识点表面上看似已经掌握了,当教师问大家有没有掌握时,他们都会点头示意会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还处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如果教师给他们布置作业或者练习,就会发现许多在课堂上没有发现的问题。因为教师对于听力障碍学生是采用手语进行教学的,但手语有一些局限性,如它的语法跟书面语有明显的区别,导致听力障碍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中对问题的解答往往漏洞百出,有的是语法书写错误,有的是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对于上述情况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对听力障碍学生的各类错误经验作系统归纳,并且进一步搞清他们所犯的错误是由于怎样的经验特征造成的,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其三,从日常谈话中细心察觉听力障碍学生的经验特征。教师与听力障碍学生的交流沟通主要是靠手语,多数情况下是一对一地交流,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很多时间花在与听力障碍学生的沟通上,所以平时课余时间就要多与他们交谈。如,笔者与他们在谈论吃什么水果时,发现他们不知道樱桃是什么样子的,当时笔者想是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吃过一些不常见的水果。果然,笔者细问后得知他们对很多当地不常见的水果与蔬菜都不认识。知道了这些情况后,笔者在美术史的作品欣赏中有意挑选一些果蔬类绘画作品,并进行必要的介绍。这样做对他们以后在美术高考中的色彩考试有很大帮助,让他们不至于对色彩题目中的果蔬名称产生疑问。
2.增加听力障碍学生经验的策略
其一,要让听力障碍学生从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对听力障碍学生来说,视觉是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他们认识事物有特点:听不见,所以不懂;看见过,就知道了;做过了,就会记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尽量要使他们能亲身得到体验。如,课堂上在讲解到有关色彩内容时,为了让他们知道不同材质、不同肌理产生的色彩差异,教师可以拿一块红色的绸缎和一块红色毛料作对比,也可以将红色丝巾和红色棉布作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的红色效果,再通过举一反三,告诉他们生活中有很多种红色。只有这样不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他们在感知和触摸中,才能更好地体会色彩的微妙变化,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其二,根据听力障碍学生经验的差异性,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听力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个体间的差异更大。每位听力障碍学生的听力等级不同,听力缺损的时间与后期参加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间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甚至父母的关注程度不同,等等,都对他们的语言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对各学科的学习。教师在问题设置上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尽量让每位听力障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针对多种形式美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完成不同难度的绘画作业,有能力的多画几种形式,能力弱的少画几种,还可以选择简单点的形式来画。不同难度的任务能充分激发每位听力障碍学生的自信心,有效提升他们的经验知识。
其三,对教材进行研究,找到教材与听力障碍学生当下经验的连接点。目前,听力障碍学生的教材基本上还是参照普通学校的教材,虽然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二者的要求差不多,但是听力障碍学生的经验与普通学生的经验相比有悬殊。所以,在针对听力障碍学生的教材理解上,教师要花较多的精力仔细分析研究,特别要从听力障碍学生现有的经验知识出发,找到其与教材中知识的连接点。如,在讲解原始社会的陶塑作品时,听力障碍学生看到那些丰乳肥臀的女性塑像时,很难理解为什么原始人要雕这么难看的塑像,他们总是认为美术就应该欣赏美的东西,这些难看的女性塑像毫无美感可言。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就从他们自己与爷爷奶奶辈的人的不同审美观出发,讲透这个道理。如此讲解,这个知识点就不会那么抽象,他们也就容易理解。
一、听力教学的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就是:教师放音——学生答题——教师公布答案并讲解其中的语言点,这种教学的重心在于成果(product),即教学的重点是练习的正误和最终对听力文字材料进行的讲解分析,学生获得的仍是与精读课差不多的语言知识点,而听力理解能力却提高不大,学生学习较被动,这样听力课纯粹就成了听力测试,起不到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BlendedLearning教学模式
第一,多媒体语音室教学环境。多媒体语音室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在现代听力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它将原有复杂、抽象的静态教学转变为简单、直观的动态教学,化难为易,通过变化多样的媒体演示功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学习兴趣。基于环境舒适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目前的听力教学也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听力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模式就是如今比较人性化的一种。
第二,BlendedLearning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混合学习/融合性学习)是一种从企业领域发展过渡到教育领域,实用性强,灵活性高且成本较低的新的、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因此BlendedLearning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在听力教学领域获得了极高的重视。
二、影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因素及科学应对措施
(一)知识因素(主要是指语音、语义、文化三方面)
第一,听音辨音是听力教学中的首要基本功训练,学生语音的标准与否及其对语音知识体系掌握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其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有些学生地方口音重,发音欠标准,在听力理解时易受方言影响造成理解上的“负迁移”。另外,在正常语速下,缺乏对一些语音现象如连读、失去爆破、弱化等的认识,也会造成学生分不清自己到底听到的是单词还是词组,从而导致对听力材料的误解。因此,教师对语音体系应作系统、详尽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突破语音关。
第二,词汇量小(尤其缺乏对同一词汇不同词性用法及搭配意义的掌握),句法分析练习不足。听力中很多句子都为复合句,若搞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分不出主、次信息,即使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也未必能正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更好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在听说应用中增强词汇、语法,培养语感,使学习极富趣味性和实用性。
第三,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不够。学生做题时,往往只能理解字面含义,回答字面意义的问题,而回答不出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推断性问题。
(二)情感心理因素
人的情感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非智力因素。它对学习效果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第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产生的动力效应远比来自于外界压力(如:就业升学、家长的奖惩)等因素的影响更为持久。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应当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如:听英文歌、看外文电影、英语新闻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焦虑:来源于不安、沮丧、自我怀疑、恐惧和紧张等负面情感,如考试、竞争、他人的评价等压力都会激起学生心底的焦虑感。过度焦虑会使人的神经处于高度紧绷状态,引起思维混乱,对学习不利;适度焦虑能维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警觉,对学习有利,因此,教师应提倡进行“合作学习”(BlendedLearning的一个精髓部分),一方面,教师不妨将好、中、差等不同水平的学生混合搭配,发扬团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友好、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相互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能一味坐在主控台前自我陶醉,而应根据需要,走到学生中去展开讨论交流,多微笑、勤幽默,拉进师生距离,尽量帮助学生降低其焦虑感。
杨慧:科学指导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第三,自尊:自尊是学习者自我肯定的一种心理态度,是学习者确立自信心的前提。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为有效。因此,教师课上应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多启发的正面评价方式,不能过分看重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要多看看学生的长处,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不断增强自信,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第四,性格差异:人的性格通常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类。内向型的人给人的感觉较沉默寡言,外向型的人却活泼健谈。因此,表现在课堂上就为:内向型的学生由于自我约束过多而较少参加课堂活动,外向型的学生喜与外界接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偏爱外向型学生而忽视内向型学生,应根据二者的性格特点,一方面充分给予外向型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搞活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内向型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不强迫他们发言(采取自愿原则),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第五,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能力在听力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记起刚才听完的内容是学生选择正确答案的前提。因此,教师应传授和训练学生相关技能-如何在听的过程中记笔记。此外,还可利用画简图等方法来辅助记忆。
(三)认知策略因素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听力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能通过考虑如何储存和检索信息来解决问题,如捕捉关键词、推理等。在英语教学中通常使用自上而下(top-down)、自下而上(bottom-up)、并行(即同时运用top-down和bottom-up)这三种认知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认知法进行听力理解操练,如:对于猜测情景或说话者身份的题型就很适合用bottom-up认知法,而回答文章大意或主要情节则用top-down认知法等。
三、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及课堂组织
(一)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主要应有以下六个角色:组织者(organizer)、控制者(controller)、检测者(assessor)、启发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信息源(sourceofinformation)。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教师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二)课堂组织
第一,听前阶段(Pre-listeningStage):听前教师应综合考虑听力材料的特征(如它的语速、所涉及的词汇的难易、句法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学生对材料所涉及内容的熟悉度等因素。从两方面着手为学生即将进行的听力理解做好准备:一是开展读标题、看插图、学习新单词、浏览听力题目等活动,对即将听的内容作个预测,教师可提一些启发性问题,或让学生讨论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等。二是介绍一种听力技巧,并告诉学生在即将开始的听力理解过程中该如何操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力求听出每个词、每句话的心理状态,应指导他们根据听力材料的类型、需要训练的听力技巧,去有选择地听。
第二,听时阶段(While-listeningStage):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听力理解习惯,即:学生根据要求应用某种听力技巧来理解所听到的内容,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会自己根据材料自动选择正确有效的听力技巧,从而达到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坐姿的问题,在多媒体语音室中,教师主要是利用主控台通过耳机与学生进行单向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很少,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加上语音室环境舒适,有些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坐姿不端、懒散,或趴在桌子上,或双手托着头,嘴里咬着笔头等,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因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坐姿端正,边听边写,眼、耳、口、手、心等多种感官并用。
第三,听后阶段(After-listeningStage):检查学生答案,掌握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另外,安排一些简短的讨论、跟读、背诵等口语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听力理解与说的能力紧密相连,是读、写、译等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听说结合能及时有效地巩固(consolidated)和内化(internalized)学生对所听内容中出现的新信息(如语音、语义、文化层面的新知识点),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听力教学过程才算完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格把握好尺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对模式生搬硬套,在遵循总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好听力教学。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影响听力教学的多方因素着手,来探寻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最一般规律,以便科学指导教学实践。在当下,多媒体语音室环境下的听力教学绝非易事,它需要广大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考虑知识、情感、心理、认知策略、教学参与者等各方因素,因此,教师应充分做好“四研”:既要研究好教材和教法,又要研究好自己和学生,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共同创建和谐、友好的教学新环境,从而使教师更敬业,学生更爱学。
参考文献: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都是衡量你英语学习的重要标准,在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国内所有英语考试中,听力都设有专门的考题,分值一般来说都是15分,在考试中如果这15分失分过多,会对整个考试非常的不利!我本人在英文考试中听力一般可以拿到12分以上,在学习中也积累了一点点自己的听力练习的方法,现在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出来。
首先,听力练习的选材
对于听力中低级同学来说,目前比较好的练习听力的选材是美国之音(VOA--voice of American),这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共识。VOA设有专门的听力练习的Special English,这是个2/3正常语速的栏目,里面包含了15000常用词汇,并且是正规美语发音,现在国内的英语听力考试都是使用的美语朗读,这对我们来说非常的有利:)
如果你已经有了初级的听力,那么现在李扬的疯狂英语(Crazy English)也是一个快速提高英语听力的好方法,当然,这里我指的不是他提供的磁带,而是他的那种学习方法。那种疯狂的学习方法:)当然,磁带也很有用,里面对于实用类型的英语很多!
如果你已经是中级以上听力了,那么最好的材料就是中央国际频道的英文节目了,由于是电视节目,并且时事性比较强,对我们的英语学习更是有利,央视英语栏目实用的是正常语速,对我们日后与老外交流能听懂对方的说话是很有利的。
选材完了,说一下具体的学习方法吧:
在我的经验中,将写和听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我一般选择VOA作为听写练习的材料,主要是因为手写不了那么的快。
听与写结合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1。能够集中思想;
2。能将词汇更加牢固的记住;
3。能加快手写速度,对现在听力中经常出现的填空体是很好的练习;
我记得当时我有个老师亲自试验了这种方法,通过这种练习一年的学生和没有通过这种练习的学生比,听力能力提高非常明显!
1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语音分辨能力中的运用
语音是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首要接受到的信息,掌握准确、有效的信息是辨别单词、理解听力内容的关键。不少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陷于这样尴尬的境地:在听的过程中对于对话的内容一知半解,而将文字稿看一遍,其中大意基本都能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语音分辨能力差,特别是对连读、弱读等英语朗读特殊现象缺乏了解。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弱项,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听力教学,帮助学生矫正语音以及加强他们对单词的辨别能力。
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先由词组再到句子,逐一进行巩固。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发音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进行分类,如常用的弱读、连读等,以及感叹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的语调。然后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个个击破,使学生熟悉英语发音,提高对英语的敏感度。
如在“连读”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足够的(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定)存在连读现象的听力材料;然后将电影Big Fish中巨人Carl所说的“Go away”一句进行反复播放(由于巨人说话又慢又重,适合学生模仿),要求学生模仿发音,并谈一谈发音的特点。不难发现,在发音过程中,“Go away”实际上发为。
2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对照注释能力中的运用
所谓对照注释就是将所接收到的声波信息与贮存在大脑的知识进行汉英语法对照、汉英词汇意义对照,然后经过翻译、润色等一系列步骤后,转化为学生已知的、熟悉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的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知识是确保学生对照注释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闪光点,以增强学生的词汇量以及语法结构知识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对照注释能力和英语理解能力。
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可以将不常见或学生没有学习过的单词进行汉语意义的注释,当然注释内容需要在鼠标点击之后才能够看见。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字幕人员的工作,如将一些比较经典的英美电影或电视剧去除字幕,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写台词以及翻译的任务。在这过程中,具有画面性的电影、连续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翻译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强化多媒体培养学生对照注释能力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播放器的一些特殊功能,调节听力材料的语速,从慢到快再到非常快,三个层次逐一推进,加快学生由英语信息到汉语信息的转换,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反应能力[2]。
3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领会记忆能力中的运用
领会记忆能力在听力过程中尤为关键,特别是在比较长的听力材料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且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细节,如常见的有数字、地点等。那么如何领会文章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并将其牢牢记住呢?笔者认为理解西方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对于领会语境、语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声波的接受过程中,不排除存在听不懂的语音,那么有效信息便以跳跃性的一个一个单词的形式进行呈现。而包括文化背景等在内的经验知识可以将这些只言片语以联想的方式进行连贯、补充,另外其对于深化记忆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
教师在平时的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渗透西方的历史、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如寻求妇女平等是西方一直所关注的话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寻一些“反对妇女歧视、寻求妇女平等”的图片、文字、影像资料,使学生大致了解妇女解放的历史历程。然后,搜集有关于这一类话题的听力材料以供学生训练,并要求学生摘录、记忆在这一话题中经常性出现的单词或词组。
4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猜测推理能力中的运用
生词是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一旦陷入生词的困境中便束手无策。在这一种窘境中,大胆猜测词义是寻找突破口的唯一途径。另外,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分心或没有听清个别的单词,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大意自动弥补句子的大致意义,不仅能够解决生词的难题,还有助于推测将要听到的文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生词,要求学生大胆地推测。如“The most popular tent sold in Britain is the frame tent with 2 bedrooms and sleeping accommodation for 4 people”一句中,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单词“accommodation”的意思,但是根据“bedroom”“sleeping”两个单词的意义,也大致能猜测出其与“睡觉”“房间”等有关。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意义相近但用途特别的词汇或句子,通过让学生分辨、推测,来提高他们的猜测推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或关键成分省略掉,让学生根据猜测进行自动弥补。
5 结束语 [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本科毕业 论文以及服 务,欢迎光临DYlw.nET]
显然,在信息技术高度渗透于现代生产与生活的现实环境下,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人机互动的操作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进入学生和语言环境,参与语言活动,这对于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其能够针对学生在词汇量、语音语调、语法以及语速等方面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难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有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的感情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再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审美教育和文化生活指导、卫生保健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一致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拓宽家长学校办学的路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等。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就此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学生蔡某,独生子,学习动力不足,懒散,经了解,其父母曾经言及已想方设法解决其毕业升学问题,致使该生自以为是,抱有坐享其成心理,不求上进。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高考招生制度不允许父母包办这种做法的存在,同时也直言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考上成人专科院校。
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杨某,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事件,被校记小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共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学生麦某,学习刻苦,个性内向,成绩一度滑坡,我及时发现并在其低落时期第一时间到其亲友处了解个中原因,加以正确引导,让其道出心声“父母不在身旁,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经常思念美好的过去”,对此我首先肯定其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重点指出“人不应停留在过去,更应面对现实”,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正是把握了这一有利时机,使其既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又唤起了斗志,成绩明显回升。
谈话讲究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曾某,个性倔强,自尊心强,少与人沟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业,家长的教育效果较差。初期,针对其特点,主动与其及家长沟通,直指缺点,效果不理想,陷入僵局。中期,改变策略,尊重该生意愿,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鼓励为主,开始形成良好情感,且能讲出真心话,形势开始好转。后期,直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效果明显,该生的自主性增强,消除对视局面,实现理解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发奋图强考入成人专科学校。
学生在场原则。
所谓学生在场原则是指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学生钟某父母在外,因表现差,被定为后进生,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父母甚为担心,各方教育的效果不佳。我于是专门约其父母回来交换意见,让学生在场,将其表现细加分析,指出改正可行方案,鼓励其进步。经“三方对话”后效果有所好转,加强了平时的教导,终取得成效,该生思想品德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学生麦某,家庭情况与钟某相似,但表现不同。该生品学兼优,其母专门从外地回来了解该生表现,征询教师意见。我予以正确评价,使该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发展方向,戒骄戒躁,更上新的台阶,又使其母满意,该生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大学。
保证教育的延续性,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可以通过电访、或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去镇、村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虽然有的教师尝试将英语听力教学纳入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是由于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的影响下,英语听力教学并没有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反映:一听英语就困。甚至还有的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名义下,组织学生看电影。这种看似非常有效的英语听力训练由于缺乏专业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走入一个听力学习的误区,不利于学生听力的系统训练和提高。
2听力材料过于单一
在日常的英语听力训练中,笔者发现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的主要材料来源是教科书后所附带的英语听力材料。虽然这些材料在逻辑结构上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可是,由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局限性,听力材料相比而言也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学生对这些听力材料的兴趣并不高。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是指在一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相关学习问题或者学习难点,进行任务的设计与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安排。这种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任务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任务型教学是建立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生习得,特别是对第二语言的习得的特点和规律的总结的基础上的。这一教学方法的创始人是在英语教学法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教育专家Krashen(1998)。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学习的习得也就是对语言主动地掌握与吸收是语言学习的唯一有效的渠道。我们通过幼儿的语言学习可以得到这一方面的论证。这种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的内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任务型教学法一般采用的是小班型,人数不超过15人,或者将大班进行分组教学。这种教学组织模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与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其次,强调了学生的自动自发的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要求中,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习得。也就是说,对于任务型教学目标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输入与记诵,而是在任务的引导下,通过思考与训练来实现自我在认知能力、认知体验以及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了解、理解字词句篇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听是语文学习与交际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听的要求是:“能理解内容,抓住主要意思。听话要耐心,要讲究文明礼貌。“不听莫说,不说莫读,不读莫写”这是英国教育家亚历山大的教学原则。然而,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都忽视对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往往将“说、读、写”当成语文教学的全部。有的学生认为听懂大体的内容很简单,但当他们面临真正的听力测试时就会觉得:听懂绝非那么容易。其中原因很多,笔者就从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所遇的一些主要问题入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听”能力的培养。那么影响听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要消除焦虑,化被动为主动。语文教学研究者普遍认为焦虑是语文学习中最关键的心理变量之一。焦虑指的是学生在用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如果学生不能降低自己的焦虑,无论老师教得多好,学生多么渴望学好,学习环境多么适合,学生都无法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且焦虑在语文学习的听、说过程中影响最大。焦虑可能导致学生错过重要的信息,从而导致理解的偏差,所以接触焦虑在“听”的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紧张、忧虑、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会妨碍学生的正常思维和理解能力,听辨能力下降,记忆困难,严重影响听力效果。这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是语速的原因。大多数同学认为听力材料速度过快灰度自己的听力产生重要影响。要解决此难点,在初期,关键在于老师,上课时要适当地放慢语速,给学生一个过渡时期自然适应。也可采用快慢结合的方法,用慢的语速让学生听明白,然后使用正常的语调再重复一遍,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适应听力材料里的正常语速,更加真切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加他们的信心,降低产生焦虑的可能性。
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方式,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老师在听力的教学上,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不能让自己的某些不自觉的行为让学生产生焦虑。要多采用鼓励、赞成的言行来帮助学生克服焦虑,而不能用挑剔的眼光、批评的态度使学生产生焦虑。另外,教学方式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如果老师总是让学生只听一次录音,又总是提出较长较难的问题,让一个学生回答,而学生又很难答出来的话,学生势必会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焦虑,觉得自己的水平很低,甚至开始厌学。所以,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又能学到新知识,这才能让学习继续下去,让学生有动力去不断地超越自己。
另外,语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更要注重夯实基础,有的放矢。听能力教学和训练不是单纯接受,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需要有较强的语言知识基础才能在听力时占据主动。为了使学生在听的训练中从被动的不利地位转向主动的有利地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听是综合技能的体现,特别在初始阶段重视听力理解,能使我们以更自然的方式学习语言,而不是将“说”放在“听”之前那样本末倒置。众所周知,学生许多听力困难源于他们掌握的生字词量偏少,所以在进行听力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好多学生有“有些字词半懂不懂”,“因顾虑这些字词而错过了其他的内容”等现象。因此,扩大学生的生字词积累迫在眉睫。
语文教学中听力的训练,要根据学生在听力理解中所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教学工作。笔者认为,除了扩大学生生字词量外,教师还应有计划地揉合进听力技巧和策略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何种情况下如何使用适当的技巧和策略,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听力理解。人的记忆包括三个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听懂只是感觉记忆阶段。如果不能把感觉记忆的信息及时转入短时记忆进而进人长时记忆,这些信息就会被遗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边听边记,这也是学习、工作的需要。听力技能和策略的获得主要依赖于教师教学中大量的实践和积累,教师如能在这方面有意识、有步骤地加以训练和开发,那么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会迅速提高。
以上是对听力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性地总结出了一些提高听力技能的方法。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不断地积累语言知识,反复练习,大量实践,培养所学语言的语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柏步芳.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2009(32)
[3]语言学百科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4]W.F.麦基[加:语言教学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学出版社,1990
[5]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出版社,1996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因幸福家庭的破灭,使学生失去原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内心孤独无助,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人格形成上极易产生“缺陷”,很容易出现心理封闭、自卑、忧郁、怯懦、冷漠,逃避与他人接触等倾向。但在自尊心的作用下,他们产生了极强的反抗性,即使是善意的提醒、正确的建议他们也不会顺畅执行,表现出较强的嫉妒、猜疑、主观偏见等心态。
(2)学生智力发展受到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认知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态度上都有所改变,这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学习成绩的下降对智力发展来讲,只能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互相恶性影响的严重情形,对单亲家庭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而又难以完全弥补。
(3)学生性格容易发生扭曲
单亲家庭所遭遇的危机,会给子女不良的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造成子女相互适应和包容性严重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大大影响子女行为的发展,以及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单亲家庭学生中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如不及时矫正,定会在学生群体内蔓延,既妨碍了学校的教育管理秩序,又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1)过度保护和溺爱
单亲家庭的父母通常认为自己未能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庭,亏欠子女,总是希望给子女以爱的补偿,尽可能在吃、穿、用、玩或者是零用钱方面满足子女的需要,这就使得家庭教育走上了一个误区,结果造成了学生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容易使子女养成好吃懒做、任性放纵、自私蛮横等不良品质,使子女缺乏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方法及生活自理能力。
(2)要求过高,过于严厉
单亲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还要高,希望子女从各方面都超过自己达到优秀、完美。他们对子女要求严格,但缺少温暖和关爱,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时还会激化矛盾,造成子女与父母间的隔阂,子女形成偏执孤僻、脾气暴躁、情绪自卑、等不完全性格。失去家庭温暖的学生,多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并且主动寻求异性的关心,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学生交友不良、离家出走的原因,甚至一旦受到别有用心人的诱惑,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放任自流,疏于管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多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父母一人为了生活要努力工作,因此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这是造成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另一种情况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托管隔代监护。这种监护很容易出现“隔代亲”现象,往往对学生纵容而不利于其成长;同时祖孙两代思想上的鸿沟和文化知识上的时代差异,势必造成了监护人不能从思想上引导教育学生,要求他们对学生在学习上作有益的指导更是天方夜谭的事。
3.学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教师责任心不强
一是个别教师中仍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二是教师管理工作不到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就事论事的弊端。尽管很多教师都充分认识到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问题,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却只是停留在思想的认识上,而在实践教育工作中则缺乏可行的方案和具体的措施,也不可能从学生的家庭背景及心理特质上追根挖源。三是教师工作方法简单。个别教师因不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在教育上操之过急,严厉训斥、态度粗暴,一旦未能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个别教师还会对他们不信任,甚至丧失教育和管理的信心,更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以至于屡教不改。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2005)-10-047-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听力的较高要求是能听懂语速每分钟140词的题材熟悉、“基本无生词”的材料。为了实现这一要求,我院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听力技能培养上狠下功夫,每周安排了两个学时的听力课。而且,本科生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能阅读一般的文章。他们能够较轻松地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话,对于听力课上的材料也可基本听懂。但一旦遇到真实的听力材料,听英语本族语人之间的对话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很不适应。即便是一个人名的发音、打招呼用语,或很简单的措辞和表达方法都构成学习者在语音上的听力困难。
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很多大学生(特别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上遇到这一问题,说明这是一个普遍问题,解决它必须从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上寻找出路。
二、原因分析
笔者根据对听力教学的实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接触自然语言的环境。
虽然本科生除了听力课,还有精读课、英语广播等途径接触英语,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听英语还是只局限在语音室。而我们的课堂英语及其听力材料都只注重教授规范英语,而不注重教授生活中存在的并不一定规范的语言,不注重发展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所谓规范语言,是加以控制的英语,使符合语法的、纯正的、理想的语言形式。这在英语教学中当然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惯以常用词及短语、短句、简单句或省去主语、助动词、动词、冠词和代词的省略句来传递信息意义。说话者更多注重的是内容,而常常忽略语法的正确性。我们会遇到各种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出现语言变异。对于同一个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读法,使用不同的方言、语调、节奏等,甚至会有一些错误的发音。所有这些对于只接触过规范英语的人来说都将造成极大的听力障碍。
另外,课堂方言也是造成听力障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国目前的外语学习的环境中,学习的语言材料主要来自教材,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听懂或跟着朗读,教师总是尽可能地把每个单词甚至每个音节读得十分清楚,语速放慢,从而使语流失去了正常的节奏。这种在课堂上教师特别使用的英语和正常情况下言语活动事实中实际的非课堂英语,在发音和节奏上有很大差别。我们称其为“课堂英语”。学生在这种语言的长期熏陶下,必然会对自然语言感到很不适应,茫然不知所云。
三、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有必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接触自然的非正规的英语,认识到“听”和“说”一样是积极主动的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运用听力理解策略。
1.连读(Liaison)
在一个意群中,如前一个词以辅音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或前一单词的尾音和后一单词的头音为同一辅音,要进行自然的连读。
e.g.atanairport
︶︶
abrotherandasister
︶︶
Pleaseputupanoticeaboutthelecture.
︶︶︶
2.不完全爆破(IncompletePlosion)
语流中,爆破音和爆破音或者爆破音和其它辅音相邻很常见。因为受到后面的音的影响,发第一个爆破音时只摆出相应的口型,形成阻碍,却不发生爆破,稍作停顿,便马上发后面的爆破音或辅音,这第一个爆破爆破音叫做不完全爆破音,这一发音现象叫不完全爆破。
e.g.aredbike
abigmountain
That’sagoodgirl.
3.口语的简略形式(ShortFormsinOralEnglish)
我们常发现“we’re”、“we’ve”等连用形式,类似的还有:
Let’s=letushe’s=heis/hehas
Shan’t=shallnotwon’t=willnot
Aren’t=arenotisn’t=isnot
Shouldn’t=shouldnotwouldn’t=wouldnot
这些是英语口语发音的习惯,应让学生尽可能适应。
4.单词的弱读(WeakFormsofCertainWords)
英语中功能词一般不重读,有时甚至一些实义词也不需重读。这些单词在句子中将失去其重读的发音。如he、his、her、him等单词中,/h/不发音;再如for、to、can、them作为孤立的单词元音各不相同,但放于句中几乎都发同样的元音/9/.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的听力教材无论形式如何,基本上都提到了策略。特别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全新版)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的最新成果,提供了策略指导和训练。
但是我们的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教材基本上都是按话题组织编写,而不是围绕策略去构筑教材框架布局。这使得书中即使出现了策略指导的内容,也显得很松散、杂乱无章、任意性强。
(二)教材中应增加自然语言的分量。
我们所用的教材所选内容一般比较规范,即使是口语教材,其情景对话中各方的问答方式也是十分流利顺畅的,很少像生活中人们说话那样有很多重复、停顿、口头禅等。但有研究表明,在自然语言中,30%-50%的言语时间里可能包含着停顿和犹豫。这种停顿可能是无声式停顿(silentpause),也可能是填补式停顿(filledpause),比如常用的well,say,Imean等级表示言语者正在寻找合适的词语。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自然语言的机会,首先应该在教材中增加自然语言的分量,让学生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学更多实用的言语表达形式。
同时还应在听力课上提供充足的机会使学习者见识多种多样的语言。让学生听到和习惯各种不同的语音语调,包括男女老幼、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各式各样的话语声音。此外,还有必要在听力材料中增加各种背景声音,增强学生在复杂的背景声音中准确分辨出语言信息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语言传递信息常常伴有各种干扰因素,比如各种噪音,因此听力课上应该适当安排学生听有杂音的材料。
(三)实现教材多样化。
我们的教材既要为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供最佳的语料和实践活动,又要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具有“可教性”。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教材的编排绝不能等同于汉语语文编排,不能太规范,太标准,材料不能太陈旧,太文学化。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运用”,既要获取信息,还要交流信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这个信息应以“新”为主。因此,听力教材要尽量反映快速变化的时代。全国大学外语教材应多样化,具有多层次性,每套教材的使用周期要缩短,要有开放性;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方法、教育思想。
(四)听与说联系起来。
学生平时说英语时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发音特点,可以加深对这些特点的理解,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与他人的交谈中也可以见识到各种各样的语言,有利于他们全方位、多层次地接触语言材料。
当然,综上几点建议,并不能说明懂得这些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听懂英语了。其它因素对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也很必要。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及语法结构知识,才会听懂和理解声音的意思。总之,通过使学生逐渐习惯于受训的英语发音,一定能将他们引导到通往有效听懂英语的坦途。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论丛》[C]。(1999年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7。
[2]《英语教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3]《英语语言艺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2。.
1引言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外语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了研究学生的“学”。在对学习者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成功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很快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他们发现成功的外语学习者无论是在心理特征,还是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都具备了一些共同的特点——使用相似的外语学习者策略,由此,对外语学习者个体特征的研究很快发展成为语言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同时,我们发现在如今的外语教学中,听力教学成为一个薄弱的环节,而同时听力学习者策略的研究训练及在教学中的运用都远远滞后于外语学习中其他方面策略的研究和运用。
2学习者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英语学习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而做出的各种选择和采取的各种措施,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包括其具体行动。有效的学习者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学习者策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R.M.加涅等人将学习者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理解监控策略和情感策略。文秋芳将学习者策略分为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和母语策略,而王立非根据学习者策略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正确策略和错误策略。目前在认知心理学文献中普遍采用的分类法则是将学习者策略分为三类,即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strategy)、认知策略(eongnitivestrategy)和社会情感策略(soeio-affectivestrategy)。
3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国内的相关研究
作为学习者策略训练的组成部分,听力学习者策略训练的有效性研究从一开始就受到较大的关注,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Rubin、Quinn、和Enos首先对听力策略教法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此实验,国外对于听力学习者策略训练的有效性大多持肯定态度。研究的对象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其中,既有高中生,也有大学生;既有大学生中水平较低的,也有水平相对较高的:既有以西班牙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又有以其他语种如法语、俄语等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同时,研究者们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包含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国外有关听力学习策略的实证性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所有这些都为国内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国内的相关研究
国内有关听力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始于90年代,最初多以介绍性的文章以及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而开展的描述性研究为主。从2001年至今,国内在听力学习者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吕长竑在两个非英语专业的自然班中,根据成绩随即挑选了20名学生,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了一学期的听力策略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听力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策略训练对优等生效果不显著,但对于中、差生的帮助比较显著。苏远连在对169名外语职业中学的一年级学生做了学习策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其中66名作为被试,就15项听力学习策略对实验组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训练。结果表明: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被试的听力成绩、策略使用意识以及学习自信心:同时,策略训练对普通学生的影响比对优秀学习者的影响大。杨坚定对某高校非英语专业83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5周的听力策略训练,得出的结论与苏远连的研究很接近:此外,该研究考察了性别影响,认为女生由于学习更努力的缘故,在训练中较男生进步得快。
从上述试验中可以看出,国内有关听力学习策略的实证性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较国外研究有进一步的提高。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对于听力学习策略训练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还有上升的空间。
4教学中听力策略的应用
在教学中策略的训练确实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确实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另一方面也发现学生策略使用水平不高、频率低,学习比较被动。英语听力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切入培养学生的听力学习者策略。
1)教师在进行策略训练时要对听力理解策略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积极主动地拓宽自己对于策略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使自己胜任培训者、协调者、监督者、诊断研究者等多种角色。
2)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有差距,要使训练成功,真正使学生受益,通过策略的训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教师在策略训练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指导学生的策略训练之前,一定要通过问卷调查、面谈和观察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给学生提供策略的指导。
3)教师应把学习者策略的培养纳入到自己的教学范畴中去,这一前提是教师要领会策略的重要性,认可策略的可教性。在她的一本如何训练策略的专著中指出,教授学习策略是为了使学习者“具有一双更加实际的眼睛,一对接受能力更强的耳朵,一条更加灵活饿舌头,一颗更加专注的心和一个反应更加灵敏的头脑。”
4)提高教师的学习者策略水平。学生使用意识的观念不强也反映出教师的策略水平意识不高。当先生先得当学生,外语师资培训应增加学习策略作为培训内容,以加强教师策略方面的修养这样才能有资格和水平去指导和训练学生。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应该主动了解和学习有关策略研究的最新成果,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
5)策略指导和训练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常关注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机和信心。
6)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应该注重差异性和阶段性。学生经常使用的策略因人而异,学习风格的不同、语言知识水平的高低、学习的动机等都影响着学生对于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使用策略的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的根本区别不是使用策略的数量和频率,而是使用策略的适当性,即善学者懂得何时、何地、完成何种任务、使用何种策略最合适”。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个体的策略使用及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教授合适的策略,提高他们使用学习策略的质量。其次,对于策略培训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7)尽管策略训练对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有相当的帮助,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策略终究是补偿性的,它不可能代替语言知识,建立在丰富的语言知识基础上的策略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
1.学生来源广、层次多、基础差,积极性低,自信心不足。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学校的生源一般较为广泛,学生的层次水平基本上是高低不齐,英语基础总体来看也非常薄弱,这是目前此类院校大多存在的现实状况。中学时期,英语听力仅占15分(满分100分),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因不想学习或学习困难而放弃听力这一部分,致使学生的听力基础知识非常差,对于相关听力技巧的掌握和课堂习惯的培养也是一片空白。现阶段,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听力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更是将来步入社会寻求工作必备的一项技能。可见,从以考试为目的到以能力为目的,从根本不重视到高度重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缺乏自信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而学生的此类表现给正常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2.英语听力课程的专业教材选用困难,课时安排稍显不足。
按照高职高专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我校在考察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先后选用了《英语听力》《听力教程》等听力教材。经过不断调试,我们最终选定了适合我校的两本教材,即:A类学生采用《致用英语》;B类学生采用《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尽管我校选用了这两本教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材内容缺少针对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无法体现新的语言现象和变化,而且目前还没有可供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选用的专门教材。另外,课时安排太少,时间太短,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我校根据入学时不同的学习水平,按层次将学生分为A类(初中毕业起点)和B类(高中毕业起点),A类学生在校5年,听力课程设置为9个学期,每周2课时;B类学生在校3年,听力课程设置为5个学期,每周2课时。按照现阶段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和学习方法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每周2个课时的安排会稍显不足。
3.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层次差异较大,能够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接触也较少,因而教师们仍旧采用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会死板地接受教师设定好的各项学习内容,不会自我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通常情况下,在几个学期的听力课教学之后,会有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缺乏,也不能够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是不愿意听课、昏昏欲睡,这些不良现象充分说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听力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都非常低,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
二、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在英语专业的基础学习阶段,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凭借听觉获取语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如今,课堂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我校的听力教师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结合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新时期我们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转向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为阵地、交际为目的的全新的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
1.重视培养学生标准规范的语音面貌,加强对英美文化的深度了解。
我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恰恰就是英语听力这座高楼建起之前的那片平地。教学实践中,语音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对于近音词的辨别非常困难,而且是时常混淆,对于语句中的语音变化也不能够正确辨别,想要听懂整篇文章也就无从谈起。有句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入学的初始阶段,我校严格要求全体英语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句型、句法等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音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语音面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英美文化知识储备数量和能力。在日常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通过文化短片、英文小故事等方式,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教育思想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英美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随着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增加和学习兴趣的增强,听力课堂的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会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动力也会越来越强,最终形成教师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双提高的良好局面。
2.努力转变听力课堂教学理念,切实加强听力策略与技巧培养。
现阶段,要努力转变听力课堂教学理念,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认真学习与听力课程改革、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等相关的课改理论知识,并加以理解运用;二是坚持准确把握所教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上课;三是坚持注重听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衔接,在运用听力理论知识指导语言实践活动的同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认真检验听力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四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的听力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参与者、体验者、交流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学习,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地与师生进行交流,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在加强学生听力技巧培养方面,着重于四种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定位能力,引导学生根据材料中的一些重要线索,快速找准听力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二是培养学生的捕捉信息能力,在听力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力排除各种多余信息的干扰,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信息点,提高听力理解效率。三是培养学生的联想预测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已获取材料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点进行联想,逐步预测出听力材料内容的下文。四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鉴于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材料中讲话者的语气语调进行讲话,从中感受和体会材料中讲话者的态度,结合已捕捉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点,把握材料整体的主旨大意,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听力材料描述的主要事情、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最终过程及讲话者的身份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快速地把握整篇听力材料的全部内容。
3.合理选用听力题材与教学手段,增强听力教学的丰富性、真实性与实用性。
(1)选用丰富、真实且具有普遍性的听力题材,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能紧跟时代步伐。如选用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影视时尚和社会热点等相关的听力材料,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现实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丰富课外知识,积累听力素材,消除听力过程中对听力题材和听力内容的陌生感,便于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听力状态。
(2)坚持课上与课下、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学习与语言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少部分时间对听力策略与技巧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其余时间交予学生,由学生对已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或者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若遇到难点与问题,教师可以当堂解答,并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对该难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加强学习、深入理解。在课堂外,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类似于英文讲座、英文演讲比赛、英文辩论赛等各种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竞争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听力课程及其他与英语相关课程的浓厚兴趣。
(3)采用生动活泼、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开展教学,要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语言点与学生兴趣、所学专业、就业方向相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应用听力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注重音乐、诗歌等艺术的调节作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适应风格各异的语言表达形式,也能够得到全方位、多层面的英语听力技能训练。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自我技能测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听力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听力学习的渠道。
4.帮助学生突破听力学习障碍,树立自信,提高听力水平。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英语听力的学习也不例外。据了解,有很多学生在刚开始面对听力材料的时候,就给予自身一些消极不利的心理暗示,总是认为自己对眼前的听力材料没有把握,只能让自己处于缺乏信心、过度紧张的状态,想听懂的欲望很强烈,但是听不懂的挫败感更为强烈,结果就是处于得过且过、永远落后的状态。面对此种情况,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稳定心态,告诉学生材料的细节部分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每个细节都重要,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注意每一个语言和细节,而是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和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在听力过程中,有些过于执着的学生总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已听过的那部分材料,却忽视了正在播放的这部分材料,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正在播放的材料内容。另外,要注意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身边环境、未来就业等密切相关且难易适当的听力题材,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听力课程简单易学,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听力课程的学习欲望,逐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