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1-23 02:01: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育游戏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体育游戏论文

篇1

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体育游戏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被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重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单调乏味,无论是准备活动还是教学内容,都给学生的感觉是老一套。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使体育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术的兴趣使体育课上得更生动活泼、有实效。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娱乐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同学们在游戏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性的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新的规则,以及不断创造新的游戏,提高体育游戏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完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体育游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体育游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游戏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游戏形式更加大众化、游戏方法更加科学化、游戏设施更加现代化,使游戏的参与性和观赏性大大提高。

为了了解本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借助网络系统搜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我们发现,国外很多国家如美国、日本的研究,他们在教学策略、游戏内容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体育游戏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在我国,体育游戏也是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初期就把它作为教育儿童的一种手段体育游戏教学论文。家长常把自己的生活与劳动经验通过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孩子们。同时,孩子们也自发地对周围环境和成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做各种简单的、象征性的游戏。孩子们在结伴游戏中,还可受到友爱、合群等教育。然而游戏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翻新的,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很大一部分的游戏内容已经不适应如今的体育教学

淘宝精品

要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游戏内容和教学策略必须有所创新体育游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默认。虽然现在已经有些教育工作者或教育专家也在研究游戏的创新等内容,但是作为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的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对研究体育游戏的教学还有着很大的空间。

三、主要研究内容

1:对体育游戏的概念理解

2: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

3:体育游戏的教学原则

4:体育游戏的教学特点与形式

5: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6: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7:结束语

四、实验设计

1:查询有关资料和相关的研究课题

2:实地进行访问、调查、实习获取所需和有关的数据资料

3:对所获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获得结论

4:咨询导师老师、有关老师对结论进一步讨论

5:完成所作论文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进入校园进行观察,直接参与体育教学进行实习,运用多媒体查阅有关的资料和相关的文献。这需要所在学校老师及相关领导的全力支持、广大同学的积极配合。

篇2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随着体育教育的改革和更新,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新课程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初中体育教学为了实现课堂内容的多样化可以借鉴高等院校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授课内容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取决于初中体育教学能否对俱乐部授课方式进行良好的应用。例如在平时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外,可以鼓励男同学自发组织篮球俱乐部、女同学积极组建健美操俱乐部等,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下,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之间交流俱乐部组建成果,沟通俱乐部体育项目训练成果,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体育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还能够增强其身体素质,为文化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体育游戏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排球、兵乓球、足球、篮球以及健美操等体育相关课程。另外,社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体育活动课平台将学生进行组织,不仅有利于整体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整体规划,学生可以接触和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体育教学的规划和发展。

篇3

我们认为,德育的内容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时代的进步向人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综合的要求,这个全面的、综合的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适应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我们传统的德育中似乎很少提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发展,而只是一味要求个人的性格或品德等诸方面都必须符合社会的公德,强调伦理对个体的制约性。

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的观念也已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步的同时,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倾斜,理想信念淡化,过分注重实惠,只重眼前利益,追求物质享受,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把物质待遇的优劣作为衡量一个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从而出现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而把人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置于脑后。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希望藉我国丰富的道德遗产,把传统的道德价值再以原则的形式加给儿童,也不管适应不适应当前的形势,把“忠孝”、“本份”、“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干事”等思想灌输给儿童。诚然,你我们有优良的道德传统,但现在更重要的不是一味地继承,而应该赋予其新的内容、新的涵义,即道德价值的现代化。在这一点上,日本做得比较成功。他们将传统的效忠天皇的精神转化为效忠企业的精神;将武士道精神转化为向科技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合金文化;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转化为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以优取胜,利益共享的新价值观,从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在这方面有比日本更大的优势,应该使之发挥出来,让传统的道德价值为现代化服务。须知,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不是夸夸其谈者,也不是默守成规的“儒夫子”,所以必须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转盘中,幼儿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波及。正如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判断》一书中指出的,儿童的道德形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儿童在6岁前,多是他律,慢慢地才形成自律。儿童正是在观察父母及他人处理日常事务中学会处事的态度和对道德的初步判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幼儿德育任务的确定中存在着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即怎样使幼儿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具备适应下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在幼儿道德教育中如何能使他们免受或少受市场经济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备的能力?

事实表明,在实施幼儿德育的过程中,仍有几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些情况不仅会对幼儿良好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也增加了幼儿德育的难度:

其一,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不够,或认识不深刻。虽然理论上教师都懂得,在教育中要尊重幼儿主体性,但是,具体到实际当中,有不少教师仍然把自己高高地凌架于幼儿之上,动辄对孩子发号施令,长此以往,不但不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使幼儿唯唯诺诺,唯命是从,胆小怕事,无一点闯的精神。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呢?

其二,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在家庭中,由于孩子是独生子,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采取包办代替的办法,理由是,孩子年纪小,应避免出危险;上学的孩子功课重,不能再增加孩子的负担。这样做,似乎是爱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孩子形成懒惰、不爱动脑子、事事依赖他人的习气。另外,还使幼儿形成一种观念,即一切都是现成的,完全可以不费力地得到,使幼儿从小到大毫无竞争意识,如此下去,又如何适应当今和未来的社会?

其三,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少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如,不加选择地滥用奖罚手段,不恰当地使用物质奖励等等。一些家长还把金钱观念直接用在了孩子的身上,如让孩子完成作业给多少钱,帮父母干一件家务给多少钱,考第几名给多少钱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完全混淆了孩子的道德认识,使孩子错误地认为金钱就是一切。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当前社会现状和经济潮流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但是,现阶段,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不妨从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正面地赋予幼儿德育新的观念,改革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从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动手、动脑、合作、公平竞争等能力入手,使儿童的身心发展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为此,幼儿德育可否考虑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培养幼儿参与、竞争的能力

要使儿童将来具备竞争能力,就必须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培养他们自强、自立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勇气。如让他们从小锻炼与伙伴的公平竞争,不轻易放弃目标,以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知难而进的精神。不要将孩子闭塞在小家庭或一个小环境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能培养出呆子、蠢才。

人际关系的指导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结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交往能力,就难以适应未来的生活。因此,教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德育内容。再则,在竞争的社会中,合作的精神愈显可贵,它是关系到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而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在这点上是很薄弱的,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变,家长往往把孩子关在家中,孩子之间从小缺乏合作的机会,合作的精神也就难以培养,孩子所表现出的要么是争强好胜、任性自私,要么是郁郁寡欢、自甘落后,至而随波逐流,因而教给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篇4

体育课堂的开始阶段一般会让学生做热身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进来,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够达到热身的目的,从而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不同,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和专题性准备活动。并且好的准备活动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如果可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让学生投入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也能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一般性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中,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的跑步互动游戏,这种互动游戏能够简单地完成且不枯燥,还能让学生的四肢得到舒展,并且能够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奋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达到热身的目的。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内容相对轻松,活动强度较弱,这时候就可以在活动准备阶段适当增加活动负荷。如让学生尝试蛇形路线跑、飞机路线曲折跑等。在专题教学的准备活动中,互动游戏的设置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热身,还要与体育课堂内容相关,让学生了解体育课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如在跑、蹲类的教学中,准备互动游戏应当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设计,如顺线追拍等;又如在球类的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可以融入有关球类的游戏,如篮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螃蟹行来运球等。

篇5

传统的体育课前热身运动,主要是通过做操和跑步的形式,相对而言比较乏味,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热身过程中通常也会敷衍了事。而让学生进行一些小游戏,则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快的进入上课状态。如体育老师先让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然后让学生进行1到5的循环报数,凡是报数为1的学生指定为马,报数为2的学生指定为羊,以此类推,让每名学生都有相应的动物称号。指定完毕后,体育老师让学生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匀速行走,然后老师可以向任意一名学生提问“前方有陷阱,要派谁去看一看”,该名同学可以回答出除自身以外的其它四种动物名称,如“马”,那么此时称号为“马”的学生要迅速出列追赶前方的“马”,跑一圈后迅速归位,若有同学追赶成功,则被追赶上的同学淘汰,若没有同学追赶成功,则该称号的学生全部淘汰。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提升抓捕技巧、奔跑速度和反应能力。

(二)教学游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课程,制定出相应的游戏。体育老师在游戏前一定要将游戏规则讲解清楚,并在游戏过程中起到裁判的作用。1、足球游戏教学。在传统的足球游戏教学中,体育老师通常是让学生在原地进行颠球训练或短距离带球训练。有时候体育老师也会让学生进行踢球比赛,但学生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和踢球能力,到最后比赛则会出现一片混乱。由于足球场地过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全部场地,则会非常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选中在一个球门附近进行游戏。而足球教学除了规则之外,主要是教学生如何抢球、运球和射门,体育游戏也要结合这些特征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踢球能力。让五六名学生在距离球门20米的地方围成一个圈,并安排六个人站在20米的距离中,这些人按1.5米的距离隔开,并且离球门和圈要有一定的距离。游戏开始时,让围成圈的学生互相传球,圈里面则会有一到两名学生进行抢球,抢到球的学生要迅速带球跑出圈(此时围成圈的同学不可以阻拦),然后带球过杆(站着的六名同学充当杆的作用,也可以进行轻微阻挠),最后进行射门。学生们可以根据游戏时间的长短来决出胜负。2、铅球游戏教学。铅球教学主要是锻炼学生掷球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则会指定一个距离,让学生进行投掷,这样的方式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铅球较重,练习起来较为吃力,而且枯燥的锻炼方式会让学生过早失去兴趣,因此采用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提升锻炼兴趣,并让掷球能力得到提升。让全班同学分成两到三个组,站在统一的起掷线边进行投掷,然后体育老师按照男生和女生的能力指定相应的投掷目标,游戏开始后,第一名学生进行投掷,当铅球超过老师指定的目标时,第一名学生要迅速跑过去将铅球捡回来,交给第二名学生,以此类推,最终完成速度最快的队伍获胜。而若在投掷过程中,铅球没有超过老师指定的目标,则该名学生需要再次投掷,如有三次未超过才可以将铅球传给下一名同学。通过游戏的方式,投掷铅球不再枯燥无聊,而是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投掷能力。

篇6

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体育游戏种类的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能够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进行游戏的设计。例如,本文作者在教学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在掷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以及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一下的体育游戏设计:选择了《我是神炮手》和《抢运炮弹》两个游戏分别训练学生把球抛出的能力和捡球的能力,通过两个游戏的紧密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体育技能。具体的游戏过程如下:让学生站在事先准备好的圆圈上进行炮弹的抛射,根据比赛的口令进行有顺序的抛射。在抢运炮弹游戏过程中,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比赛开始后每个小组的一个队员去抢炮弹,只有在前面的队员回到原来的位置以后下一个队员才能开始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抢的炮弹多的小组为胜利者。具体的游戏规则如下:在炮弹的抛射时,根据学生所抛的距离分成几个不同的档次,分别有不同的得分,设置四个档次,分别为10分、9分、8分和6分,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以后对于得分最少的人做20个仰卧起坐,对于倒数第二名的同学做10个仰卧起坐。在抢运炮弹的时候根据每个小组所抢炮弹的差距让输的一方做俯卧撑。在根据上面的游戏过程和规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及提升了学生动作的熟练性还能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1.2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体育游戏

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具体的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游戏。例如本文作者在耐久跑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异性追逐跑的游戏,具体的游戏方法如下:首先在游戏开始之前根据不同的水平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包含一个女生和男生,可以采用男生追逐女生和女生追逐男生两种不同的游戏方式。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要设置追逐者之间的合理距离,在女生追逐男生时可以设置一米的间距,在男生追逐女生时,可以设置10-15米或者更长的间距,这样就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游戏方式。只有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游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生理上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游戏,例如可以根据男生和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

1.3根据教学的发展规律设计和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很多教学规律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应当根据相应的教学规律,首先应当遵循教学的服务性规律,选择的体育游戏应当能够为教学内容服务,有些教师单纯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没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要求,随意的设计体育游戏,这就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遵循全局性的规律,应当根据教学的全局性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特别是在游戏时间的选择上。例如在分组练习中不能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最后要遵循实效性的规律,运用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能忽视这个教学的根本目标。

1.4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段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所选择的体育游戏应当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应当设置大约六分钟的游戏时间,这些游戏完成的质量会影响后续课程的成功,在进行这一部分体育游戏的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但是一些常用的游戏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因此需要创新,例如可以进行《听数抱团》的游戏,具体的游戏过程如下,让学生在《桃花朵朵开》的音乐背景下排成纵队围着老师进行慢跑,同时学生要问老师开几朵桃花,学生根据老师回答的数字组成相应的团。在课程开始时设置的游戏不要具有太大的活动量,不要有过于激烈的游戏,例如不应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安排折返跑游戏。在课程中间部分的游戏选择时既要考虑到培养学生新的技能,又要对学生以前的内容进行练习,因为这段时间的课程占据了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应当安排提升体育技能方面的体育游戏还要安排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游戏。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游戏,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合理的选择体育游戏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弥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关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在课程结束时选择的游戏应当能够使学生逐渐从一节课的劳累中恢复过来。例如在实心球课的放松过程中,游戏的选择是为了放松学生的手臂,因此本文作者采用了一个《微波阵阵》的游戏,将教师作为中心,四周围上学生,当老师随机的指到一个学生时,该学生需要做单侧的抖手臂的动作,用手臂模拟波浪的形态,在同学不断抖动手臂的过程中就连成了波浪,让学生游戏的同时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来放松学生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结束体育课程,学生就会非常期待下一次的体育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7

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一般的方法是教师先做示范动作,然后学生模仿,最后再进行练习。面对着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学生的潜在兴趣较为充足,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却会让学生觉得体育课索然无味。因此,如果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游戏教学,则会改变这种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娱乐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体育教师在设置游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情,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生较为喜欢的体育游戏。比如在游泳项目的教学中,可以举办游泳比赛等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以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综合素质

小学生喜欢群体活动,喜欢热热闹闹的场面,体育游戏的开展正好迎合了小学生的偏好,因而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游戏中。事实上,体育游戏的过程就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因而也是体育知识传递的过程,所以体育游戏的开展既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明确教学目标,塑造道德品质

体育游戏开展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因为体育游戏所反映的道理就是体育教学目标的体现,所以它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比直接的理论灌输和教师说教更明显。例如关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由于体育游戏开展时往往需要按小组进行,而小组间合作的默契与否对于游戏的结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自觉配合组员行动,以期团队在游戏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小学体育课开展游戏教学方法的探究

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游戏教学其实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体育游戏,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做好组织工作,以确保游戏的有效性。至于体育课中开展游戏教学的方法,应该来说是比较多的,我们这里只简单地介绍下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详细地讲解和演示分解了的体育动作,然后让学生模仿,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评析和修正,进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掌握相关运动技能了。例如:在体育课堂开展“锤子、剪刀、布”的节奏跳游戏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白和掌握游戏的方法,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讲解清楚“锤子、剪刀、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动作的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2.情境教学法

近些年,情境教学法已成为新课改下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了。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开展体育游戏的教学中,创设既定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语言和此情境来优化体育游戏教学。例如在进行“跳单双圈”游戏教学时,可以创设勤劳的小兔踏石过河采蘑菇的故事情境。在场地布置一条宽70厘米、长12厘米的“河”,“河”上有若干“石头”,“河”的对面长满鲜嫩的“蘑菇”,然后,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小兔”踏“石”过“河”采“蘑菇”。

篇8

1.2教育性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游戏环节也同样富有教育意义。首先,游戏的规则能够让学生领悟社会的规范意义;另外,学生在游戏的完成过程中,往往会相互的帮助,这也帮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意义和价值。

1.3趣味味性是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价值。当体育游戏穿插在教学环节中,体育自身的趣味性被放大,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享受体育学习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体质和健康。

2体育游戏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当中的应用准备部分是一个完整的体育课中的基础部分,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状态。所以,在准备部分中借助体育游戏来使学生身体更快的预热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会有本质的提高。在准备部分选择相应的体育游戏,应该根据所教授的课堂内容来进行选择,例如在短跑的教学当中,可以采取喊号抓人、黄河长江等提高学生灵敏性的游戏;而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当中,则应该采取两人争球、巧入营门等游戏来让学生更快的熟悉球性。总而言之,体育教学当中的准备部分是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的环节,所以,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在体育游戏当中提高兴奋性,使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能够充分的预热,则会更好地在基本教学部分有更好地表现。

2.2体育游戏在基本教学环节的运用在体育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正确的使用体育游戏时改变枯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正常情况下,游戏的选择应该以强化动作技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动作的动力定型为主。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应该以一人云两球、活动篮筐等基本的方式来加入相应的体育游戏,不仅能够灵活相应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增加相应的趣味性。而在中长跑的教学当中,由于该项目相对比较苦在,学生重复绕圈跑的练习往往会影响教学效果,则应该进行跑步当中的追逐游戏,或者设定一定的情境和情节,使学生能够在欢乐当中增加学习效果。基本教学环节对于整个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体育技术和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都需要注意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和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形成的额泛化阶段,不建议采取游戏法。只能在学生对于某个动作相对熟练之后来完成动作,在提高动作自动化建立动力定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拓展练习。

2.3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作用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时能够更加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心率能够有效的恢复到相对安静的一种状态之下。在这个环节当中,所进行的游戏应该更多的以舒缓、节奏比较慢的运动为主,运动量要小,动作的时间间隔要相对较长。另外,教师在进行相应的运动过程中,则应该以看、听、说等基本方式为主,使肢体能够更好地进行放松。把音乐、舞蹈融入到练习当众,从而受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2.4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身体素质练习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步骤。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一些单调、枯燥的游戏,要将游戏和身体素质训练相结合来进行。例如,在进行腿部力量的训练时,可以进行双人蹲跳、蛙跳接力等游戏,增加乐趣,起到锻炼效果;而在发展灵敏性的一些联系过程中,则可以采取掷沙包、打活靶等方式来进行练习。在整个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运动负荷过大,而且,要采取安全的措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伤害事故。

篇9

(一)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准备活动是整堂课程能够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尤其是体育课程的准备活动,更加强调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如果能够在准备活动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将会使整堂课程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前准备活动经常会采用慢跑、定位操等形式来热身,这就会呈现出老师单调地发出口令,而学生无奈地重复练习的情境,从而使得整节课程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枯燥乏味,没有参与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在准备活动中运用体育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将常规的慢跑创意性地改编为“跑步造字”“、听号组队”等游戏,这样既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在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体育课堂中存在的一个现实情况就是很多学生喜欢运动,但是不喜欢学习运动。具体来说就是在我们的体育课上,如果老师安排自由活动,将各种体育器材交给学生自行活动,学生们的参与度往往会非常高。但如果老师安排授运动技术,学生们的参与性就不如前者高。这其实反映出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排斥,也反映出学生对“单向灌输式学习”的不自觉的抵触。而游戏教学则在游戏的过程中,消解了学生的这种抵触心理,在无形中实现了运动与快乐的双重目标。比如,我们在跑步训练的课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讲授跑步的要领或者比赛,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一些身体素质本身较差的学生往往表现得不愿意参与。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课程设计为“快递情报”、“移花接木”等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并且以小组形式来比赛,就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又避免了个别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尴尬。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老师如何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设置游戏形式,对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三)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在体育课堂结束时,很多老师并不重视最后的整理活动。也有的老师认为结束的阶段需要学生们安静下来,调整情绪进入下一节文化课的学习,不需要安排游戏。其实,我们所提的体育游戏并不一定是欢快、激动的游戏,也可以安排一些舒缓、轻松的游戏,帮助学生放松肌肉、关节等身体部位,以平缓、愉快的心情结束体育课。学校体育教学本质上与体育竞技训练是有区别的,它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传输基本的运动技术。因此,体育教学在方法上相对于文化课更加需要体育老师在调动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游戏法教学不仅需要贯穿在体育课堂的各个阶段,更需要体现在体育课程从始至终的细节之中。

二、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在中小学教育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一直是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相对于室内教学的文化课来说,体育课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更为紧密。所以,体育课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具有更为灵活的形式。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课程对象———小学生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接受性强、对重复练习容易疲劳的特征,有利于体育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比如对于中学生来说,游戏教学法实施起来最难的地方在于,很多学生对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不一定有兴趣,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游戏教学中,上节课的游戏到下节课略做改变,他们还是有非常大的兴趣参与进来。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老师有很大的空间来运用游戏来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从而极大地丰富课堂的内容。

(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灵活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前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对老师来说既带来了挑战的也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因为老师不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游戏化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设计游戏。一般来说,1-3年级的学生理解力还不够成熟,并且喜欢模仿,所以在备课时应该多考虑富有情节的游戏,并且游戏规则要简单,利于小学生尽快掌握。而4-6年级的高年级学生则更加倾向于比赛类的游戏,通过在游戏中获胜来获得周围人的认同和赞扬。另外,老师在游戏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游戏所需要的场地、道具、人数等各种因素。这些都需要体育老师既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非常清楚,也要对各种客观因素有一定的把握。因此,老师在体育游戏的备课到教学再到总结的整个过程中,其教学水平会不断地自觉或不自觉的得到提升,从而灵活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小学生往往比较活泼,但同时也表现出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容易受外界影响等性格特点。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而将体育游戏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结合小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的特征,设计各种运动型的小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运动之中,这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又在整个环节中,通过对游戏规则、角色以及过程的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各自在游戏中角色责任的担当,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游戏中的互动与竞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游戏在培养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目标。

(四)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锻炼思维方式

体育游戏是一个需要学生身心智全方面参与的活动。在体育课堂中,多样的体育游戏会缓解学生文化课学习中的疲劳,同时也会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因为,在游戏中涉及到角色、规则、要求以及团队协作等因素,小学生参与其中既要身体上完全调动起来,也要在精神和心理上动员起来参与其中,在丰富的游戏体验中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在一些自主性较强的游戏中,小学生需要充分动脑筋,创新自己的方法才能达到目标。而老师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在讲清楚游戏规则和要求后,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能力的空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小学生思维。总之,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其在趣味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同时也对体育课堂、老师和学生等各个主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当然,这些积极影响需要各个方面一起努力才能使其真正发挥出来。

三、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利影响

当前,将体育游戏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堂实践越来越多,但是在这些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存在一些误区,对小学体育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一)为游戏而游戏,忽视教学目标

不可否认体育游戏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但这也容易造成许多老师在课堂中一味地突出游戏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就是一味地追求快乐,为了游戏而游戏,为了兴趣而游戏,从而导致在课堂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体育技能非常少。再就是在游戏中为了追求轻松,运动的强度有所欠缺。小学体育课程虽然并不追求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各种体育竞技技术,但是也并非无所追求。整个教学过程和内容依然需要围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积极勇敢的意志等教学目标来展开。

(二)内容不合理,影响教学质量

不同的阶段,游戏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有所不同。比如在准备阶段,最主要的目标在于热身,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因此游戏应该选择初步活动性的、简单的热身游戏;而在课堂中的游戏则重点在于通过游戏学习和强化运动技能,所以应该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的游戏;而结束时的游戏,目的在于使学生放松肌肉和精神,舒缓情绪,因此应该选择放松性的游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或者在一开始准备阶段在学生还没完全热身的情况下就安排运动强度较大的游戏,或者在过程中安排忽略目的的游戏等等。这些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合理,不仅使体育游戏的优势大打折扣,而且在有的时候甚至会适得其反。

(三)组织不严谨,影响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游戏过程的组织不够严谨。或者是在游戏前的规则和要求的讲解过程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从而造成了学生参与游戏的时间较少;或者是游戏过程中存在很大不连贯的地方,从而不断反复,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临近下课匆匆结束,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诸如此类问题的实质是老师对游戏规则和过程的准备不够充分,对中间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预见及应对不够及时,对临时情况的应对以及对游戏的掌控能力不够,所以呈现出整个教学过程组织的不严谨,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

篇10

我们知道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一大束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联系着,使两半球合为一整体并协调整 体活动。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各有一定的分工,脑和身 体之间的神经联系是相互交叉支配的。左脑支配着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持左半身肢体的活动,人的左手和右 手分别受右脑和左脑的控制,实行分工协作。

大家知道,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通常称为“右利者”。“右利者”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它主要负责 语言、记忆、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分析活动。左半球常被称为“语言脑”。而右脑是负责处理总体形象、空 间概念、几何图形感觉、身体协调等,因而,右半球常被称为“直观脑”,近来也有人称之为“创造脑”。

若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具有意外性,洋 溢着创造性,充满活力类型的人。可见,人脑右半球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据调查,右半脑的开发对发展创 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右脑的形象思维,人可以获得形象和整体的感知,直觉和想象等,这些都是产生创造 性想象的源泉。

学龄前时期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因为儿童在2岁前基本生活在形象的世界中,到了学前末期,儿童的大 脑成熟水平虽然已接近成人,但儿童的言语中枢尚未成熟,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仍以右脑为中心去认识事 物,这个时期如果成人采用正确的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就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从而增强幼儿的创造性 和肌体的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及充分的教学实践发现,恰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及创造力 的形成。

一般来说,那些只顾埋头啃书本,又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都用左脑处理问题,形成左脑思维的方式 。而爱运动的孩子,他们在追逐奔跑欢跳的时候,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体育游戏,则提高了他们的反映力、 判断力,使右脑在“蹦蹦跳跳”中储备了许多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考虑问题的速度也敏捷,一旦知识向深度 广度扩散时,那么这些储备就成了宝贵的基础,同时,肌体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右脑是一块 神秘的新大陆,只要充分挖掘,就能得到丰富的宝藏。那么,如何通过体育开发右脑的潜力呢?通过数年的教 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蹦蹦跳跳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又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接受外界环境不同性质 的物质刺激以后,身体内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保持得更加平衡,同时智力也随之提高了。此外在游戏中,他 们要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如怎样不被别人抓到,如何将球拍得高一些,想什么办法将球踢进球门,捉迷藏如何 辨别方向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幼儿动脑能力,所以,发展动作活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 就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又如“找朋友”游戏,看一看有几个朋友,或者“小朋友顶球”游戏 ,让孩子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再如“拨球”游戏,拨动地上的球往前或往左、右走,或者拨 动小球打击地上事先摆好的玩具,也可以左、右手轮换练习,还可缝个沙袋,做“接沙袋”游戏,可将沙袋向 上掷或幼儿面对面一人掷一人接等等。总之,凡是能开发幼儿大脑功能的都可采用。曾有人把人的大脑皮层比 喻为“智慧的海洋”,因为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 。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联系,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其中控制手的运动的大脑皮层部位的面积很大, 所以手的灵敏运动能够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同时,支配人左手的是右脑领域,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左手 ,就会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脚及左侧方位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对于少数使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所以父母都强行改用右手, 结果右手使用的多,左手使用的少就造成人脑两半球利用的不平衡,因而使管理人的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负担 不足,自然影响它的发展,而左脑负责人抽象思维的左脑半球负担过重容易发生疲劳,人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 影响,尤其现在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状况很普遍,更造成了幼儿左脑的负担过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说让幼儿双手同时发展也是在开发其右脑。当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配合幼儿园训练儿童左手的动作,在婴 幼儿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婴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动作。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 体育游戏如:《锤子、剪子、布》,《筷子夹玻璃球》,《倒口袋》,《搭积木》、《串木珠》等,这些游戏 都可在成人参与下用左手完成。这是开发右脑的较好办法。

在幼儿体操中,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左手手指操,左手前臂操,左手大臂操,也可双手共同活动。可以让幼 儿左手拍球,左手打羽毛球,玩手指造型游戏等等。总之,幼儿双手的动作发展是由大动作到细动作,由不准 确到准确,由把着手模仿成人到听语言指挥而动这样一个过程,对左手的训练使左手逐步灵活,对右脑细胞产 生良好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来帮助幼儿锻炼。例如:1.采用按摩抓拿等方法帮 助宝宝手指运动。2.让幼儿双手并用。3.还可让孩子玩粘土工艺和自由画,这种玩法能为培养形象构思和创造 力形成良好的刺激。4.玩带有图案的扑克游戏。即用画有桔子、鸡蛋、火车和汽车等扑克,让孩子指出“那有 什么”的游戏。此时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全是扑克摆成的图案构并依照扑克在头脑中构成的形象去猜测,对 培养形象构思能力是很适宜的。5.玩七巧板,智力拼图。6.用左手抓握杠杆,提东西,举撑左臂,训练儿童左 手的灵活性。

另外,让孩子做一种“不对称运动”的游戏,开始练习时孩子们可能很不习惯,但这种愉快的气氛会使孩 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第一节: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 作可由慢到快。第二节:指“五官”,拉做孩子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食指放在鼻尖、嘴、眼 睛、耳朵上,但要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第三节: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 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 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还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大脑的其它游戏动作,使刺激传导 到大脑,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篇11

二、把现实生活场景运用于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现实生活场景不仅能使游戏更具趣味性,而且这样别具一格的游戏设计还能使学生融入生活角色,在角色中体味游戏带来的欢乐。如笔者创设游戏《小明的周末》中,创设生活情境,把“去超市选取给爷爷奶奶的礼品”“乘坐交通工具到爷爷奶奶家”“在爷爷奶奶家与小猫咪玩”等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都去当“小明”,看看他们在超市中选的礼物有何不同,都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在爷爷奶奶家小小猫咪怎么玩,等等。这样的教学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以游戏效果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倡导一种游戏多种玩法

小学生往往存在“喜新厌旧”看待事物的特点,就算是一种新奇的游戏,在多次玩后都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根据其可塑性,对事物有新鲜感,教师可以把一个游戏创设出多种玩法来平衡学生心理,保持学生好奇心、积极参与性。如笔者在执教《长江,黄河》这个游戏,原始方法就是学生面对面站两排,一排名为“长江”,一排名为“黄河”,当教师喊“长江”时,则“黄河追长江”反之亦然。然后笔者在执教过程中,通过改编,把《长江、黄河》演变为另外两种玩法:一是受“长江”、“黄河”特点影响,根据“长江”源远流长,“黄河”气势宏博特点,把男生归于“黄河”、女生归于“长江”,黄河追长江需要追两次才算成功,长江追黄河时,把黄河限定在一定狭隘比例范围内;二是根据长江黄河源自青藏高原,以“天上来”这个词语融入游戏当中,当教师喊“天上来”时,长江与黄河身份互换,互换追逐。

四、在教学中发动学生参与编排

篇12

1.体育教学形式单一。部分学校以“教师讲授动作要领、学生单纯模拟动作”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过于注重体育规范化教学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学生学习兴趣、良好习惯的培养。

2.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目前学校安排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往一成不变,并呈现固定化、枯燥化、模式化倾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尚未纳入教学体系中,甚至还有学校并未为学生订阅体育教材,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

3.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学期考试为主,教师主要考查学生体育动作的规范性,一方面忽视了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只以期末考查作为参照标准,忽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监督。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学校不安排体育考试的情况,不能测查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促进身体发展的活动性游戏、与专项体育运动有关的专门性游戏,使教师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认识到体育的本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及技能,从而促进自身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将小学体育教学与游戏融合,通过趣味化、娱乐化、教育性的游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及公平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并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解决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小学体育教学与游戏的融合策略

针对上述提到的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教学的意义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实施体育教学与游戏的融合极具现实性、紧迫性,具体策略如下。

1.根据课堂进程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却必要的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讲解外,还可根据课堂进程的特点选择一些游戏活动作为辅助教材。比如在课堂准备部分选择的游戏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体育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主体部分选择一些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小学体育跳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有利于跳高的起跳、摆腿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舒展。在课堂主体部分,教师讲解完基本跳高知识和跳高技能,可给学生安排一些发展上肢力量的游戏,如“抛实心球比赛”、“推手比赛”等,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平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