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本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22 17:32: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闻本科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闻本科论文

篇1

目前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的一个必备条件,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介绍说,随着大学教育作用的转变,本科论文已成鸡肋。“按说,论文要求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可是你想想,要一个本科生在新闻学研究或新闻学史论上有什么突破或是真知灼见,可能么?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大量复制、粘贴,而导师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对论文写作进行一一指导。因此,毕业论文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棘手,社会又指责论文太水,可以说是‘人神共怒’。”

张小元表示,取消毕业论文后,将以与业界接触的毕业设计代替。“比如在课程上往这方面倾斜,加大新闻采写、评论的课时量;加大和业界的对接,每门课程尽量往实践上偏。比如《外国新闻史》,就可以讲《今日美国》是如何成功的——不单纯地把它当成死记硬背的知识。”据《成都商报》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04-03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泛在网络等新型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使得这个时代的本科生几乎与大学课堂的教师同步地接触来自国内外最新的新闻和咨询。与此相比,大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新换代较慢,四年的本科学习,学生基本上接受的是本专业最基本且已形成共识的专业知识,或者说学了一些本专业领域最基础的知识,而对本专业科技前沿的知识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甚少。这就造成理工科学生进实验室做毕业论文开题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选题时不知道查阅哪些资料,不知道选择什么内容或者具体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撰写开题报告时不会进行分析和归纳等等[1-2]。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大学教育在课堂教育阶段过于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注入,造成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已有知识的理解上,忽视了对学生归纳、整理、分析并输出知识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输出毕业论文的质和量取决于其对专业知识输入的质和量,缺乏对本专业科技前沿研究现状的了解,就不能发现比较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现就各个阶段学生需要认真对待的内容及指导老师应给予的专业引导浅谈几点看法。

一、确定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确定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的第一步,研究方向应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个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好的研究方向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该学科科学前沿和发展前景的机会,也是学生能够窥探本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窗口。由于一个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与本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非常繁多冗杂,让毫无科研经验的学生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本专业的、难度适中的研究课题,无异于大海捞针,毫无头绪。

绝大多数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课题基于本学科现有老师研究方向基础上的,是由本学院老师所指定的,是指导老师已有研究的深入和创新。本学院老师从事的科学研究大都与本学科相关联,这些研究方向中有些属于本学科已有基础知识的延伸,有些属于本学科新兴的边缘学科,有些属于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运用本学科已有的基本知识理论去解决其他学科存在的问题或者运用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去解决本学科当前存在的问题。有经验的指导老师所指定的研究方向大都是自己在本学科多年科研探索和积淀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些比较偏基础理论,有些比较偏实际应用,有些属于比较成熟、前期研究较多的,有些属于科学前沿、带有探索性质的等,需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个性化选题指导。对于学有余力,有志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安排与前沿科学有关、比较基础性地研究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研究生阶段地学习打下基础,也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地质量。对准备参加工作的学生,选择更接近生产实际的或者与就业方向密切相关的课题,将毕业论文课题与将来就业要应用到的知识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关联,切实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论文的积极性[3-4]。学生需在明确自己兴趣的基础上,经过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深刻理解该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二、熟悉研究现状

任何研究过程都是本学科知识探索领域中的一个环节,所有的研究方向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的,确定研究方向后,学生就需要熟悉本方向的研究现状,梳理前人的成果并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围绕研究方向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来自互联网上本专业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如化学专业常用的有中国知网(CNKI)、美国化学学会全文数据库(ACS)、Elsevier/SCIRUS、John Wiley、Springer Link、Sciencedirect、RSC和Beilstein等数据库,也有部分资料来自图书馆、阅览室和专业资料室。要想透彻地了解本方向的研究现状,必须尽可能全面地查阅中英文文献,全面的资料搜集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研究现状。

其次需要学生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分类,并认真阅读。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浩如烟海,一一梳理总结难度太高,可以找指导老师找一些该方向具有代表性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论文进行精读,挑选一些本方向做得比较好的课题组或者牛人写的综述进行通读,其余关联性不大的论文可以泛读全文或者仅仅读取摘要即可,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对于英文不怎么好的同学,英文文献的阅读是必须要克服的一道障碍,理工科现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大都刊载在英文期刊上,包括国内大牛也都在英文期刊发表自己比较重要的近期研究结果。阅读过程中要写好笔记,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的理解和想法,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提高阅读水平,便于梳理归纳。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对本方向的研究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在研究内容上有了初步的知识积淀,结合自身已有专业知识能够初步了解本专业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点上,现在研究到什么程度,未来比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哪些,还有研究人员是为了何种原因而展开科学研究工作的,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等等。

再者需要学生对本课题组前期所做的研究有透彻的了解,主要包括实验室有哪些实验条件,主要开展哪方面的研究,前期研究生和往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主要通过哪些实验手段做了哪些相关研究,过程中有哪些比较有意义的发现,哪些发现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将近3―5年内自己所做的研究比较大概地讲解给学生,明确其中比较有意义的内容,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与学生交流沟通。

三、选择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理工科的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第一步。在学生有初步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梳理本方向已有研究问题,要求学生理清研究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清晰揭示研究问题的演进,支持学生批判性地看待本研究方向已有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提出独特新颖且有价值的问题,选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问题,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并理出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路。理工科科研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一个问题所涉及的影响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对可能影响研究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找出该影响因素与实验现象之间已经存在的关联,从而对已有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或者改进与批判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以不落俗套的思维尝试性地解决问题,避免毕业论文中低水平的重复或者模仿,思考未来研究中是否可找到更有意义或者更有价值的结果。在这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问题不能提的太大,必须是有限时间内自己独立或在指导老师协助下相对独立完成的问题[5]。

四、撰写开题报告

理工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包括选题的意义,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具体的研究方案,主要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一个好的毕业论文必须要明确清晰地阐明选题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而不做其他课题,这个课题让你感兴趣的关键点在哪里,比如或是前期研究出现相互矛盾的研究结论,或是性能更好的新化合物,或者是新的概念,或是新的能够大大地提高现有生产效率的工艺路线。而目前本科生所做的开题报告中,普遍存在选题不明确或者选题不合适,根本原因在于对选题内容的认识不足,本科生对很多科学前沿的了解来自于报纸、杂志或者网页等一些科普性的新闻,这些新闻为了吸引眼球,通常会夸大或者歪曲一些基本研究科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结果。实际上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新闻都有对应的更专业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表达相对来说更客观,也是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更应该关注的东西。摒弃偏见和成见,从更加客观的角度看待研究课题的意义是做毕业论文过程中应该具有的态度。选题过程中另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或者难度太大,不切合实际。如有的学生提出“丝素蛋白在固液界面的有序结晶及其应用”,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影响丝素蛋白结晶的因素太多,实现起来难度也很大,后具体细化为“流动剪切力对丝素蛋白有序结晶的影响”,将影响丝素蛋白结晶的因素缩减为单一的流动剪切力的影响,研究内容明确,范围进一步缩小,就具备了可实现性。明确选题意义后,就需要对所选题进行系统的思考,围绕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分析总结以往研究人员大都是从哪些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运用了哪些理论和方法,对这些理论和方法存在的优点长处及其缺点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指出自己相对于其他研究者的长处,理出自己围绕关键问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并制定更加具体的研究方案。

大学及后续的研究生学习均是为了培养某一方向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毕业生在开题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切记要运用专业术语进行更准备的表达。对于理工科学术性的论文,富有主观色彩或浓郁个人感情的语句,是开题报告撰写过程中必须要避免掉的。开题报告内容属于专业的、学术性的论文,要求学生用专业的态度和专业的词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客观的描述,在相对合理范围内对已有实验现象进行推断。另外,思维和逻辑的连贯性也是开题报告撰写时要注意的要点,开题报告中引用他人的文字及说法要标明出处,所引用的论文和专利等都是要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密切相关的,不能为了凑字数或者凑内容而加些与研究问题无关的东西进来。

五、开题答辩

开题答辩就是要求毕业生详细地口头阐述毕业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就是该课题的研究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案,研究意义等。对老师和学校来说,组织开题答辩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研究课题的认识程度,所选课题难易程度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是否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参与开题答辩可以深化对研究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地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接下来的实验研究和毕业论文答辩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开题答辩通常包括学生口述、问题答辩和建议评价等环节。学生口述阶段需要学生事先做比较充足的准备,深入透彻理解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本专业知识,用简单的图表或文字展示本学科前沿的其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问题答辩环节答辩老师可以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如针锋相对的观点或完全不同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研究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针对老师提出的不同观点,学生应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理论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证明自己的理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评价环节答辩老师要给予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明确其缺点与不足,并给予改正的建议和方向。毕业生应根据开题答辩中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加以补充完善,是自己更加透彻地理解课题,力争取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开题答辩的过程是学生和老师就接下来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的学术思想交流过程。开题答辩一方面为老师提供了了解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对研究课题理解程度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术思想,展现自己自信心的平台,能够锻炼学生理论概括、语言文字、口述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

本文从培养具有初步创新能力人才的角度出发,围绕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的五个阶段,浅谈各个阶段学生需要认真对待的内容及指导老师应给予的专业引导,为学生和老师的毕业论文开题工作提供建议,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奠定基础。总之,毕业论文开题阶段是学生和老师就研究课题和研究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阶段,好的开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站在前人的肩上”进而“看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83-86.

[2]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203-205.

[3]路辉,宁焕生.“以人为本”促进本科毕业设计开题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9,(4):55-57.

[4]周仕东.论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J].化学教育,2005,(8):15-17.

[5]罗海鸥,包国庆.学位论文答辩:一堂智慧升华的课程[J].学园,2008,(2):34-38.

To Improve the Specific Ideas of Innovativ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Thesi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JIANG Yan-ke,GAO Xue

篇3

中文封面

英文封面

原创性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正文:第一章,第二章.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二、格式要求

页面要求:每一节从奇数页开始

页眉要求:每一节的首页没有页眉;

每一节的单双页页眉不同即:每一节的双数页码的页页眉相同,为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而单数页的页眉为第..章章标题

页码要求:摘要之前没有页码,摘要至正文之前页码为罗马数字。i , ii或I,II,..

正文页码为1,2,3,4

致谢及之后的所有页码和正文不同,重新从1开始,格式不限

篇4

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以演示教学为主。教师按照教学进程,对每一项急救护理实训项目先讲解示教,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最后学生回示、老师点评纠错。学生13~16人一组,每组1个指导老师。(1)实验组:采用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方法,对急救护理单项实训项目进行综合性模拟多人配合训练。学生4~5人1组,每3组1个指导老师。①设置情景:教师团队编写急救情景,情景包含心肺复苏术、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吸氧、吸痰、口咽通气管的使用、呼吸气囊的使用、静脉输液、生命体征监测等12项实训项目中3~4项抢救技术。②分组讨论:上课前一周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案例构思剧情,编写剧本,自己设置场景,组内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护生、家属、病人等,自行在课外进行演练。③多人情景表演:实验课时,各组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案例在模拟病房进行病人、护士、家属的扮演,进行综合性模拟多人配合训练,各小组演习时间20~30min,演习过程要求体现“急病人之所急”、“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调各小组成员间的协调配合,最后各组间进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纠错。

3.评价方法:(1)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CIRN),由刘明等[3]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质性研究框架基础上编制而成。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专业发展能力、教育与咨询能力),58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0=没有能力;1=有一点能力;2=有一些能力;3=有足够的能力;4=很有能力),总分为0~232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强。量表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的范围分布在0.79~0.86,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9,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维度条目均分>3分,或总分>174分,可认为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在2~3分之间,或总分在116~173分之间,可认为处于中等能力水平;而维度条目均分<2分,或总分<116分,可认为处于较低能力水平。(2)期末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课程结束后,两组均进行理论与技能考核。理论考试采取出题小组组卷,闭卷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均考核徒手心肺复苏和外伤急救技术。每项操作按百分制计分,将2项操作考核的成绩计算平均分作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组学生核心能力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核心能力的比较:两组学生核心能力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实验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教育与咨询及核心能力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专业发展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学生考核成绩的比较:学生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总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有利于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护理本科生的核心能力总分(160.26±5.35)分,对照组的核心能力总分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实验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教育与咨询及核心能力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急救护理实验教学中运用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教师根据不同的急救项目,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情境,并提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实施急救之前,首先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明确患者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然后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护理能力。在模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模拟假想的急救情景,并配合画面和声音的刺激,为学生营造一种紧张的急救氛围,学生成员之间需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同时在模拟练习过程中还引入患者家属的角色,对医护人员进行刁难与质疑,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律与伦理意识及教育咨询能力。最后教师根据不同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掌握同一急救项目在不同患者身上实施的异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掌握和融会贯通,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保持和迁移。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有利于护理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来看,实验组学生在理论考核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和总评成绩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这说明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景式模拟实验教学方式灵活,为了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应用不同学科知识,对答案进行归纳、整理;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和合作,寻找问题的答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情景模拟练习时,由于每个案例的具体情况不同,学生需根据案例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以及应采取哪些急救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急救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5

2教学为基础

学生必须在学好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实践和创新。教学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现过程,而科学研究则是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说,科研以教学为其基础,教学以应用和科研为其目标。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不应忽视教学,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研究或实践操作。医学检验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我校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验证性实验是主要内容,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教条式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对于试验中会碰到的问题老师都会在试验前或是实验进行中加以提醒,并说明解决方案及解决要点,实验所用的材料和仪器也是由老师提前准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为满足教学需要,注重教学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学校加强教学设备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条件和设施,实验室建设也加大投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如:据不同教学内容需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室开设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3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指标和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选题来完成培养的目标,早期注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题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争出创新成果。具体过程包括选题、面试、开题、立项、中期检查、分配导师、开展实验、结题等几部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引导的原则,从文献的查找,实验方案的设计,到问题的处理,结论的分析,要求学生自己大量查阅文献,复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是基础,注重细节是关键,从而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篇6

我国高校推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纵观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来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从规章制度到具体运作及管理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完备。不过,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本科教学普遍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挑战,特别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因为存在着教师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论文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历着废除与存续的舆论煎熬。对此,本文认为首先应该对高校现行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展开演绎分析,然后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展开调查研究,如此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探讨毕业论文的“弃存”或“改革”问题。

(一)管理主体及架构

综合来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监督和管理的主体大致可分成三类:第一,省(市)教育厅及其相关部门。作为浙江省属重点高校之一,浙江工业大学的主管单位是浙江省教育厅,其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及其质量评估等各项工作由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具体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具体包括编写《普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下发通知、抽查各校各专业的毕业论文等。第二,高校教务处(科)。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教务处一般都设立教学科具体负责毕业论文的指导、监督工作,包括制定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论文进程安排与考核等。从毕业论文题目申报、中期检查、答辩督导到论文抽查等每个环节上来规范和监督各个学院的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第三,学院教学主管机构。如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教学院长为组长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制定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规范、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在这三大监管主体的指导下,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则是:毕业论文教学年度工作计划及组织实施由系负责,包括参照导师制确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和动员指导教师、毕业班学生认真学习毕业论文有关制度规定;组织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审题工作;审核签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组织答辩委员会,确定答辩程序,组织答辩工作;做好毕业论文总结工作;由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毕业论文具体工作的安排,包括统计和整理各类表格、安排论文评阅教师、发放通知、收集论文等;由论文导师负责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包括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论文初稿及其修改、答辩等。

(二)管理机制和流程

根据现行制度框架,毕业论文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监管主体比较清晰、管理制度规范程度较高,大致的运行机制可以用图1来表示:图1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制从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上来看,以导师与学生为主的毕业论文教学主要包括选导师、选题目、开题、论文写作、答辩等几个主要环节。结合以上两部分内容来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除了受到教学监管层的影响之外,关键还是在执行层的论文导师与学生。下面就以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为观察对象,分析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探索优化毕业论文教学的可行路径。

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实施及问题

教学改革是基于现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等方面的完善和创新。因而,要进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必须先要清楚高校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毕业论文导师双向选择

论文导师双向选择制度是政管学院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教学管理创新举措,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大三第一学期的时候开始实施论文导师的双向选择工作: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学习课程等情况,结合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填写“论文导师选择志愿表”,每个学生可以填写三个志愿;另一方面,论文导师通过阅读学生简历、面试等方式,选择自己愿意指导的学生名单。最后由学院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情况确定最后的名单,并进行公示。这一制度实施近五年来,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所选择的导师是第一志愿的比例达到62.07%,学生对导师选择结果“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总和达到了98.85%。这说明:第一,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尊重,对该制度的认可度高。第二,论文导师的选择过程及程序透明、公正,体现了学院教学管理过程的民主化。第三,此项制度扩大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这为整个毕业论文教学的开展和完成奠定了良好地基础。但是,我们把学生的评价与毕业论文导师的评价情况进行对比,则反映出论文导师对该项制度的认同度比较低。为此,课题组专门对政管学院长期担任论文导师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综合来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其中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学习认真的学生日益减少。这种情况导致指导教师一方面对选择自己的学生不满意,另一方面选不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因而一些导师认为这种“没得选择”的选择不如随机分配。第二,部分学生滥用选择权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就存在一种情况,即不少学生在填写志愿前同时给好几个教师打电话,希望导师选择自己,而指导教师对这种情况往往是无法掌握的,所以导致指导教师在自己选择的学生名单里(一般是五个左右)选择了该学生,而该学生的第一志愿却是其他指导教师。简言之,对整个教学工作来说,作为第一个环节的“选导师”,其重要性则不用多说。不过,从调研结果来看,该制度在设计、执行、监管等各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选题分析

结合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的毕业论文题目统计表来看,有几个情况比较明显:第一,从选题来源来看,从高到低分别是“学生自定(45.98%)”、“导师课题(33.33%)”及“导师建议(12.64%)”;在选题上花的时间比较多的学生人数占到62.79%,而且大多学生选择的是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选题,选择这两个选项的人数比分别为80.42%和76.47%。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兴趣,教学的效果也比较好,这为较好地完成最后的毕业论了一个铺垫;另一方面则说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作为评价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第二,论文题目体现了专业特色。2011届本科毕业生共提交113篇论文,大约有20篇论文题目是教育管理方面的,27篇论文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选题,其余66篇则集中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方面。这与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模块课程设置基本一致,明显反映出学校公共管理的特色。从近几年学生论文题目分析来看,问题集中表现在:第一,宏观理论研究较多、选题偏空泛。以2009届行政管理专业为例,40篇论文中就有10多篇论文选题明显空泛,不适合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第二,实证研究的偏少,研究方法运用不当。从本届毕业论文的题目来看,尽管有35个选题是对研究对象做实证分析的,但从其论文终稿来看,案例说明主要以网络、政府文件、已有研究数据为主,真正自己去做实证的调研数据、访谈资料少之又少。第三,热点问题关注多,理论知识运用则明显缺乏。本届毕业论文讨论主题涉及“菜价最后一公里”,“以房养老”、“廉租房政策”、“居家养老”、“民间慈善基金会”,“用工荒”,“房屋拆迁”等非常热点的社会公共事件和政策。不过,这些论文均没有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其中最大缘由则是理论知识运用的欠缺。

(三)开题报告分析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受到教学管理机构、毕业生、论文导师的重视。有36.84%和47.37%的论文导师认为开题报告对论文写作“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对应地,学生中有19.77%和53.49%的人选择“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不过,尽管有53.49%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和答辩,但在开题报告上所花时间比较多的人数比例只有45.35%,同时对于整个论文教学中“哪个环节最重要”的问题选择时,只有5.81%的人认为“开题”最重要。结合师生的访谈情况,发现开题环节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真正体现开题对论文写作的意义。目前,在开题报告教学时间安排上,学院考虑到学生考公、考研和就业的压力,适应地做了调整,即把开题报告的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学第一周。这一教学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开题,更好地完成报告的写作。对于这一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的问题中,有61.79%的学生选择“合理”,但是,仍有42.11%的教师反映学生在开题前才和教师联系。同时,仍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承认自己花在开题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基于上述问题,在本次调研中,课题组专门设计了“是否把开题报告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的调查。对此,论文导师中有47.37%的人认为对毕业论文的阶段性量化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26.32%的人则认为基本上没有影响,另外还有21.05%的人选择了“不清楚”。结合前面的数据来看,如何真正地发挥“开题报告”的作用,加强对这一环节的考核或许是可以尝试的一项改革。

(四)论文写作环节分析

论文写作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过程。课题组从动机、写作时间、师生互动情况、论文质量情况等几方面来评价这一环节的教学情况。从写作动机来看,有55.81%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40.7%的学生是出于兴趣,仅有3.49%的学生是为了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成绩;从论文写作的时间上来看,76.74%的学生到5月份才完成初稿写作,仅有23.26%的人在4月下旬之前完成初稿;从论文写作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都经过导师3次以上的修改,人数比例达到75.58%,而且没有一位学生的论文是未经导师修改直接提交的;从师生互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选择“有事情才联系”,这说明师生之间在选题、开题、初稿、定稿这些重要的“事情”上才会交流;从互动方式来看,现在师生间的交流主要以电子邮件和电话为主,传统的面对面或小组式讨论日趋减少。从毕业论文教学监管单位、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机构和论文导师的多方评价来看,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以浙江省教育厅对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2005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抽查分析的结果来看,与省内其他高校相比,论文总成绩处于中等偏下的层次,特别在“选题”、“教师指导”、“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学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力”这几大方面,得分明显落后于其他高校。其次,根据政管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办公室的统计来看,近几年本科毕业生的成绩分布大致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所谓两头小,即“优秀”和“不及格”的论文少,大部分论文都处在“及格”和“中等”之间。调查显示,“及格”和“中等”的论文比例占到64%。同时,与前几年相比,“良好”的论文比例则有所上升。最后,从对论文导师的调查来看,仍有16.67%的导师认为本届毕业生论文抄袭情况“非常严重”,22.22%的导师认为“比较严重”,而认为“基本没有抄袭”的比例是零。也就是说,如何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优化毕业论文教学效果,仍旧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面临的严峻问题。

(五)答辩环节分析

毕业论文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学校教务处组织专门的督导组对下属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从学院层面上看,非常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包括事先成立答辩委员会,制定了毕业生答辩工作规范并及时公布答辩信息等。从相关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学院的答辩工作程序比较完善,师生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学生对答辩工作满意程度非常满意的占23.26%,比较满意的占61.63%。此外,浙江省教育厅也开始加大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要求2011届本科毕业生提交论文文献相似性检测报告。对此,政管学院在答辩资格审核中增加了文献相似性检测报告的环节,即文献相似性检测超过20%的学生不能参加首轮答辩,而与为首轮答辩没有通过者提供第二次答辩机会的大组一起答辩。对该项规定,有73.68%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可以防止严重抄袭的现象;26.74%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可以保证论文质量”;68.6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但不够完善”。至于相似性检测的结果是否合理,60.47%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有15.12%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

三、优化毕业论文教学效果的改革路径设计

从政管学院的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发现:第一,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的实施主体是学院和系。省教育厅、学校教务处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主导、监督的作用,具体的规范要求和实施责任主要落实在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头上。据此,要提高毕业论文教学的质量,则需要各学院、系(所)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改革措施。第二,毕业论文教学的核心是导师和学生。毕业论文好不好关键在于导师“导得好不好”,更在于学生“写得好不好”。这就要求一方面毕业论文导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把写好毕业论文作为自身内在的要求,增加对学术研究和写作的兴趣。第三,优化毕业论文教学的成效需要从改善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出发。毕业论文教学是个周期漫长,场地分散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突出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监督和考核。课题组认为要优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可以探索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主体应该进一步完善毕

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机制,特别是导师双向选择制度、论文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就管理过程来看,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主体,尤其是学院这一层级,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调控功能。在此,仅选择导师双向选择制度、论文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为对象展开讨论。首先,就政管学院实施的导师双向选择制度来看,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该制度的认同度较高,而论文导师的认同度则相对较低。因而,导师双向选择制度的优化方案要做到既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也尊重导师的选择权,具体改革可尝试:第一,把大三第一学期(第五学期)前两个月作为师生沟通月,鼓励师生在选择之前做充分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第二,每个学生只能限填一个志愿,如未被该导师选中,则服从调配。第三,为提升学生选题与教师研究方向的匹配性,设置导师与学生的流动、协调机制,包括交换、共带等。第四,适度考虑学生所学模块课程与导师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比如需调配的师生,则可以充分考虑这一点。其次,鉴于导师在整个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的重要角色和功能,参考其他高校的相关制度,可以考虑建立论文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为此,课题组专门设计了关于开展这项制度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认可度较高,而指导教师的态度则比较模糊。因此,应立足本院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院校的经验来设立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先研究讨论评价指标项,然后征求导师的意见,进行修改、试行。从内容上来看,导师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导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小组评价等。

(二)推行实证研究论文的教学改革

从学生选题和监管部门的评价情况来看,公共管理系的学生选题偏大、空泛的问题比较突出。选题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对纯理论、重大问题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导师对此类论文写作的指导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论文教学中对选题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论文教学改革中尤为值得探索的一项工作。鉴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修过社会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课程,结合学院目前正在推行的“五个一工程”等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优化方案的核心可以放在推行实证研究性本科毕业论文。所谓实证研究论文是指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以公共管理领域的某一现实问题为关注点,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展开分析研究,并得出一定结论。实证研究论文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学习如何从某一社会公共事件出发,运用合适的理论去分析、解释,探索更好的公共管理策略。从这一内涵出发,推行实证研究论文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做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既避免学生做大而空、无意义的理论研究,又会激发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度、责任感,提升写论文的积极性。其次,以现实问题为基础的研究,凸显了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这一点正好能弥补目前学生对论文意义的虚无看法。再次,从现实来看,实证研究论文的训练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职业,为胜任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一方案的实施细化,需要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诸多环节的配套改革,例如需要毕业论文监管主体的配套性制度支持,包括教育厅、学校对改革试点的支持、学院毕业论文规范的改革、学生从事实证研究的相关费用保障、论文导师教学方式的改革等。

(三)构建过程考核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

篇7

在这四年本科学习接近尾声时才能深刻体会到时间的飞逝,在家乡四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经历大半年时间的磨砺,本科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回首大半年来收集、整理、思索、停滞、修改直至最终完成的过程,我得到了许多的关怀和帮助,现在要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胡毅夫教授,胡老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认真勤奋、不知疲倦的工作作风,思维敏捷、锐意创新的研究风格以及对科研的执着追求都将使我终生难忘,时时鞭策我努力工作。

衷心感谢彭述权老师、樊玲老师,彭老师学问扎实、思维开阔、治学严谨且具有创新精神,在试验研究上的认真和细致让我肃然起敬,在理论分析上的高屋建瓴让我钦佩;樊老师在试验方案和现场给我们的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让我们的试验柳暗花明,让试验顺利开展。

感谢和我一起做试验的塔里木大学的王强、马光诚同学,感谢所有在我科研和生活中给我关怀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

感谢我的家人,一路走来,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包容和激励。是你们热切的期盼和温馨的鼓舞让我有了不竭的动力,勇往直前。

感谢我的同门师兄弟马元军、乌青松、马莉、谢小明等。难忘四年与大家的朝夕相处,那些曾有过的争执与欢笑,并肩奋斗与酣畅对饮以及汗洒疆场的意志与酒入愁肠的情谊,都是一生中最美的回忆。同学志四海,天涯犹比邻。分别的日子里,青春永不散场。

纸短情长,想要说的太多太多。

这一次转身过后,我们又踏上了新的航程。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重逢只为了不期而遇或相约而至。前路漫漫,大家且行且珍重!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感谢信范文【二】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地理信息服务演绎推理研究对本研究工作的资助,该基金课题由苗立志老师负责,研究期限为XX 年1 月-2XX年12 月。本文研究工作是在苗立志老师耐心指导下完成的,苗立志老师总能给我提出建议,使我把握住方向,非常感谢苗立志老师在我本科四年学习生涯中,对我生活方面的帮助、学习能力方面的提高、科研工作方面的关心,并指导我沿着正确的研究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感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的领导,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陪伴我四年的本科同学:陈金群、徐亮、蒋志远、潘多,感谢他们四年来对我生活上、学习上的帮助,祝愿他们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感谢我父母的支持,感谢父母无私的帮助,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和教授!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感谢信范文【三】

时光飞逝,转眼四年紧张充实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多,不论学习还是生活上。现在即将结束这一切,我的心里虽满是不舍但也充满感激。在论文完成的此刻,特向所有关心过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及所有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这短暂的四年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齐雁冰老师,在我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得遇恩师是我的幸运。无论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齐老师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并以其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宽以待人的作风影响着我。每当我在学习上倦怠的时候,齐老师都会督促和鼓励我;在我遇到困难时,齐老师会悉心为我答疑解惑。我的论文是在齐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实验设计、论文开题、发表期刊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都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齐老师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感谢常庆瑞老师,常老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感染着我,让我怀着无限的激情面对我的科研生活!

感谢师弟楚万林、师妹蒲洁在我生活和实验中给予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论文实验开展过程中,实验室各位老师在实验仪器和测试过程中给予我的方便和指导!

感谢刘梦云老师在我的导师出国学习的这一年里给我的帮助与支持!

篇8

论文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以下就是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本科经济法论文格式。

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本科经济法论文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法学论文。

篇9

2000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校本课程就是一种学校拥有课程权力,主要由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应该说,学校拥有一定的课程自;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

目前的现状是,与之相配套的试验教材缺乏,编制成书的试验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实际脱节,在我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由于师资力量欠缺,很多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均是由其它科目的教师代兼。当务之急,急需结合所选用的试验教材开发出符合本校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根据近年下乡调研的情况,谈谈自己就如何搞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人有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诲无边,我们即找不到两个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法,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学生,研究他们的个性差异、兴趣及认知差异,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究,实施因材施教,层次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例如:小学《漂亮的小花伞》一节中,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就要充分抓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的特点,教师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水平也高低不一、个性更是多样化,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以重要感和成就感。

二、以学校的实际为依托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软件、硬件资源)下才能生存和发展,言下,就是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设计开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必需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大限度的整合、开发、运用资源环境,同时学校领导也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营造良性环境,把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逐步形成健全的教材体系

现行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编排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师如何“教”而开展,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实践操作练习的设计还是以理论知识的巩固为目的,教、学、练三者脱节。因此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小学生也应当纳入其中,成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等的师生对话,形成师生互动,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健全的教材建设体系。

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一些基本的原则:

首先,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体验意义。

其次,打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自由探究创造空间。教科书应倡导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际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要提供答案,那也只能是一种参考。

最后,教科书要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知、情、意、行整体性推进的,那么教科书也要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融合在一起,不能流于单纯的知识灌输。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迟早是会纳入中考和高考,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要突出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充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灵活化、多样化、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应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封闭体系,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建构新的教材体系。

四、创造浓厚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浓厚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是开发和完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思考、探究……。近年,据我下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区的中小学至今尚无一家成立专门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经常深入其他学科的课堂,却很少参加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无外乎这样的说法,自己不懂信息技术,听了也提不出什么意见,因此,基本上都采取回避的态度来对待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活动,造成教研气氛不浓厚。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现学现卖,根本不从事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仍然沿用计算机课的原始教法,而绝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都兼有学校的教务、打字、档案等辅助工作,往往顾此失彼,轻重难分,无暇从事教学教研工作,造成一种混沌状态,“教而不研则盲,研而不教则空“,所以,我认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新纲要,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实践,努力走进新课改的行列。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时期,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吃透“新纲要”,“众人划浆开大船,团队的威力不可估量”,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大家一起共同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教学设计”替代原先的传统教案。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陈旧、单调或者不合实际,严重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在于适当教法方法的运用,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文档的修辞》一节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闯关的心理特点,设计文字关、字体关、颜色关等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闯过各道关卡,就达到了学习本节的教学目的。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大胆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实现师生互动,大家共同探究,讨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保障,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漂亮的不花伞》一节中,教师应充分在生活中寻找体裁,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让每一步水到渠成,这样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想法使得学生学会如何不断学习新事物,特别是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方法,例如学习从信息系统中寻求帮助的方法比学会某一软件的某一操作细节,要重要得多,这样,他们就可以不再一有问题就找老师,而是先找信息系统帮助,同样重要的例子还有,需要设法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懂得不要怕犯错误,而是要从错误中学习,并且能够解决问题,即掌握自我评价与自我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成为“会学”。讲授法、谈话法、自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联系法、专题研究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仔细推揣,认真选择。

五、采用操作评价与作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机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靠一张试卷完成理论知识的评价,靠一个具体的操作完成技能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形式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甚至容易让学生“临时抱拂脚”,靠突出记忆和高强度操作练习的方法,完成“过关式”考核,对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掌握很不扎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对任何事物的评价决不仅仅是给出事物的价值,更重要的应是促进事物的提高和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也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不仅仅是判断一下学生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检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最终达到全面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对学生可以起到检查的作用,巩固的作用和发展的作用,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很难找到一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合适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借鉴课改实验区的成功体验,我非常认同将操作评价和作品评价两种模式相结合,操作评价通过局域网进行无纸化考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要求编入题库,随机出卷,激励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作品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全面衡量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小学生的作品评价,我认为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完成作品上,一幅画,一份小报,几张幻灯片都应成为评价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依据,教师所看重的不再是学生得分高低,而在于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努力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全面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形成教师对教学的良好反馈模式。

篇10

2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及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专业认证为导向,我们构建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将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型人才的培养与专业认证相结合,使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人才与产业需求相适应。

2.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以任务驱动,构建以项目为主导的知识、能力和创新培养一体化的教学体系。CDIO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工程实践训练,强化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学校应依据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潮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与地方的特点,我们确立“2+1+1”的分段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认知模块、综合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专业认知与专业基础能力等;第3年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专业应用模块、专业专长模块、校内实践模块的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以及专业方向相关内容的学习;最后1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项目开发,完成企业课程模块、素质拓展模块、毕业设计等。通过“产学研”深度联动,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教、学、需”一致。通过“做中学”,将“知识、能力、探索兴趣、解决问题毅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CDIO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急需的有责任感的实践能力强的、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型人才。

2.2优化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技术基础,拥有善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网络产品或系统的能力,能够适应网络行业发展的网络工程师。课程体系建设要对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以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大多强调各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本课程知识的运用与知识点的深、专、独。如果弱化了专业课程综合体系的整体关系,会导致相关课程间内容重复较多,课程培养目的分散,各门课程授课内容之间缺乏连贯性,学生不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整体优化原则,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适当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群、专业专长课程群的优化与重组,形成以培养网络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3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据专业认证的标准要求,师资队伍建设要突破现有体制,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组建由企业工程师、外聘教授、学院专业带头人、实验师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企业工程的人才优势,用好外聘教师,推行“双师授课法”,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我们要本着“引聘、培养、合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优惠政策,引进或聘用具有工程背景的高水平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加强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部分教师到重点工科高校、科研单位进修,鼓励并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此外,还要切实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采用“带头人+团队”的人才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带头作用,确定“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关系。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系级教学督导制、听课与评课制等制度,开展青年教师成长沙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2.4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要对照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企业,整合校内实验资源,构建“两大平台、4个模块”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平台即学校教学实训平台与企业工程实训平台,4个模块即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构成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

2.5探索多元的评价方案

我们建立“评价主体多方、评价内容多种、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实现由对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转为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学校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切实构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篇11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人生的道路有许多的坎坷,不是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有痛苦,有伤心,有无助,也有面对一切所不能忍受的,这就是生活。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不会看到它的本身的色彩,如果你用这一种方式感受不到的话,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感受,也许它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千万不要放弃生活,你放弃了它,生活也就放弃了你,人生贵在的是感受,会感受才会有幸福,在生活中如果你感受的多了,那你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你才会知道你在前世所选择的是今生的最正确的人生路。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信二: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热情帮助。

我首先要感谢xxx老师,是他将我领入了信息安全的大门,并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

在这近二年的时间里,他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教育。

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同时,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还要再次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篇12

一、利科尔的文本理论内涵

文本理论是利科尔研究的中心,与其他的解释学家相比,利科尔解释学分析的重点在于文本,他认为文本才是解释学关注的中心问题,对他来说,文本世界不是纯粹的符号或象征的世界,而是一种可能的世界,或者说是一种可能的存在模式。文本的距离性包含了,a话语与新表达的事件之间的距离,b 文本与其作者之间的距离,c文本与日常指指之间。文本是任何书写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通过文本向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二、独特的“文本中心论”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西方解释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解释学家们对此展开了探讨,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采取了“作者中心论”的立场,认为“文本的意义在于表达作者的原意,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就是要去把握作者的原意,也就是说,读者理解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把握文本所传达的作者原意,因此,在读者,文本和作者的关系中作者的原意是整个理解活动的核心,文本成了作者表达自己意图并由读者去把握的一个媒介”[2]根据这种观点,为了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原意,读者们必须以作者的立场去理解,把握,把自己融入到作者的立场去理解作者如何的喜怒哀乐,而完全没有从文中找到共鸣,没有自我,个性,只是不带任何个人观点的复制了作者的原意。这样,在“作者中心论”的视野中,读者自身的个体性和历史性“成了读者正确理解文本的障碍,成了理解活动中的消极因素,成了必须克服的东西,由此可见,这一主张几乎完全消解了读者的个性,读者实际上成了”无个性的“,“无差别”的抽象存在物。“[3]海德格尔完成了从方法论道本体论的转向,他不在把理解看做是一种认识的方法,而是看做存在的方式,甚至理解”主要与追求文本中隐含的作者原意无关,而是与读者自身的生存状态相关。伴随着方法论到本体论的转向,海德格尔对解释过程关注的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即由对作者原意的关注转向了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理解,理解不再意味着读者要通过文本把握作者的原意,而是意味着读者要通过自己的历史性去理解和想象来参与文本意义的创造。“[4]对此,伽达默尔认为,”海德格尔再把此在的历史性作为对它的认知可能性的限制以及对科学客观性理想的威胁,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方法把它纳入他的本体论疑难之中。“[5]通过海德格尔的影响,伽达默尔从他的”作者中心论“转向”读者转向轮“他认为理解活动的中心不是作者了而是,读者,理解应该是从读者自己出发去解读文本,并在文本中能理解出新的意义,也就是说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产生出新的意义的过程。在伽达默尔看来,任何文本都是向着读者的理解开放的,所以文本自身的意义才能被不断创造和更新。正如他所说的:”文本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重复的行为,而是一创造性的行为。“[6]这样,在斯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哪里被认为阻碍读者理解文本的”时间距离“,”读者的历史性“和”先见之见“等要素,都存在于理解过程中,并成为决定文本意义的关键因素。

利科尔认为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传统解释学把理解的目标限定为最寻作者原意,这种认识趋向是有片面性的,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虽然强调了理解者的历史性,使之成为理解和解释的重心,但完全切断了理解,解释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利科尔认为“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弃绝方法论也是不妥当的,它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7]

在他那里,正如彭启福老师所说,”文本与理解,解释一起成为解释学的核心概念,而理解和解释都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作者和读者只有通过文本才能彼此关联起来并形成思想的交流,因此,在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中,文本必然成为重要的中介点。“[8]利科尔认为,借助于对文本的关注可以克服”作者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这两种路向的弊端。

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看法不同,利科尔认为解释学应该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那么,如何把这三者统一起来呢?他认为,应走“一条从语义学出发,借助于反思来切入理解的本体论的诠释学之路”[9]一种迂回的方式把理解问题上的方法论与本体论统一起来的特殊路径。这样就不能轻易忽略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他既不能仅仅关注文本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也不能仅仅关注文本域读者之间的联系,而必须在作者,文本和作者之间达成一种协调:一方面不能放弃追求作者的原意,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读者在文本解读中参与创造的意义“[10]这样,不仅真正属于文本自身的客观性得到了尊重,读者的主观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利科尔把解释学和文本理论联系起来,王岳川先生指出,这样做“是有目的地限制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予以解释学的那种广阔性和普遍性,从而达到把本体论的解释学和方法论,认识论的解释学融合为一的目的。这样,文本理论起着沟通本体论解释学与方法论,认识论解释学的中介作用,文本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然而同过对文本和文本世界的分析和解释,人们重新看到了这个世界,开始自我反思,自我认同与自我理解的过程。“这样以来,在狄尔泰那里分裂的解释和理解,在文本解释中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作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解释学和作为本体论的解释学在文本解释的过程中有可能统一起来。

利科尔的文本中心论建立在对西方解释学发展的历史反思这一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对克服以往解释学的弊端具有启迪作用,为推进解释学的发展做出了建设性的尝试,因此在西方解释学的发展进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法】蒙甘:《从文本到行动——保尔利科传》刘自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