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统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09-11 01:31: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粮食统计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粮食统计工作计划

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两个跃升,一个崛起”的奋斗目标,通过集中整治和加大监管力度,大力深化我市质量兴市活动,争取一年内制假售假、违法广告、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抽查合格率显著提高,食品市场抽样检测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优质产品市场比重明显上升,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要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在规范、提高上下功夫。要突出抓好食品市场准入、日常规范监管、专项检查和长效监管机制建设,积极推进食品质量和食品交易市场分类监管,深化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工作,加快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大力推进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食品市场准入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市场监管执法体系、经营者自律体系、责任保障体系和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切实保障市场消费安全。

(二)深入开展打击“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执法行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反仿冒行为的执法工作和经验,研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严厉打击利用境外登记的企业名称并以合同、协议、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的行为。打击假冒仿冒、虚假宣传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欺诈行为。

(三)严厉查处无照经营和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要研究制定无照经营查处、规范工作机制,列入目标管理责任考评。切实加大食品经营、网吧、车站、学校周边等重点行业和地区无照经营的取缔力度。加强对从事粮食、棉花、农资、日用消费品、汽车及零部件、成品油、钢材、装潢装饰材料等重要物资的无照经营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优化市场经济秩序。

(四)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坚持每年安排四次以上商品质量检测,并将检测场所由城市的大中型市场、超市向质量问题相对较多的农村市场倾斜,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完善流通环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健全数据直报点制度。

(五)加强商标行政保护工作。在保证注册商标申请质量的基础上加快证照商标、续展商标审查工作。实施商标战略,继续开展“一所多标”工作,积极做好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推荐工作。进一步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涉外商标保护等工作。研究定牌加工企业商标监管机制,推广和完善商标授权经营制度。以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为重点,遏制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商标行政执法区域协作,加大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商标专用权。

(六)加大整顿规范广告市场秩序力度。要继续把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违法问题易发多发的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等广告作为整治重点,进一步加大广告监测力度,强化对广告环节的监管,有效遏制和查处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广告。对违法率居高不下或影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等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违法广告的媒体,要依法及时采取警示告诫、限期整改、暂停广告业务、取消广告经营许可等行政监管和处罚措施。加强对广告业的指导,促进广告行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推动广告业健康发展。

(七)建立质量监管长效机制。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建立以打假责任制、预警监控机制、快速反应机制、质量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为主要内容,专项行动与日常打假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重点整治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使质量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明显遏制。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篇2

(二)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

今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的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35元、138元、155元。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经印发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省是执行预案的五个省之一。我们要把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打击无证收购、压级压价、不执行质量标准、不及时支付农民售粮款行为,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防止坑农事件发生。

(三)认真做好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

今年有616公斤地方储备粮需要轮换,其中省级储备235万公斤、县级储备粮381公斤。要及时库点、仓号、品质、数量、质量等信息,准确把握市场行情,适时将粮食轮换出去。确保轮换任务完成,确保轮换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认真做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逐一抓好工作落实,保证质量,把握进度,确保10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篇3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马钢某特钢厂两座高50m (有效高度, 即内存最低水位)容积500m3钢筋砼倒锥壳水塔。水塔水柜外表为花瓣图案,配上细长的筒身,造型美观、结构合理。每座水塔采用现浇施工工艺,倒锥壳水塔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基础,筒身和水柜三大部分组成。

(1)基础:基础为整板钢筋混凝土和灌注孔桩结构,孔桩深约34米,用C30砼灌注,基础深4米,底板外缘半径7.2米,砼标号C30。

(2)筒身为等截面筒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为4.99m,壁厚为250mm,筒身纵向两侧每隔10米设有椭圆形窗一个,内设有平台、爬梯等。砼标号C35。

(3)水柜为倒锥壳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柜外部由气窗顶盖、上环梁、正锥壳(水柜上壳)、中环梁、倒锥壳壳体(水柜下壳)及下环梁组合而成。水柜上面外缘直径为16150mm,上壳厚100mm,下壳厚250mm。下壳壳体角度为45度。上壳壳体矢跨比为1:3,顶盖厚80mm,壳体矢跨比为1:5,水柜混凝土标号为S8C30

二、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

2、1钢筋加工与安装

钢筋在现场加工,以便安装,钢筋加工方法如下:

a.支筒采用螺旋箍筋,设在纵向钢筋外侧,与纵向钢筋逐根绑扎,并逐根点焊,以便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

b.兼做避雷导线用的钢筋的接头必须采用焊接接头,焊接长度≥100,从上到下形成闭合回路。施工是用红漆在兼做避雷导线用的钢筋做记号以便查找。

c、 钢筋绑扎:根据放线位置逐根将按图纸尺寸加工成型的主、箍筋放入其绑扎位。水平插入基础环壁的筒壁纵向钢筋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分组插入,并与基础钢筋绑扎或焊接牢固,为防止纵向钢筋的位移,在基础环壁钢筋的顶面和插筋中上部分别绑扎一道环形钢筋。

2、2模板工程

筒身模板为定型钢模,筒身模板提升采用4个3吨穿芯式液压千斤顶,门型提升钢架,型钢工作平台。水箱模板为钢模及木模板。为保证砼外观质量,钢模中间缝用海绵条堵塞,以防止漏浆。

2、3混凝土浇筑

水柜贮水部分的砼应连续浇土,不得有施工缝,只允许于水环梁的顶端设置一道施工缝,在施工缝处继续浇捣砼前,应将表面清理和冲刷干净,铺一层1:2水泥砂浆,然后灌注砼。

2、4支筒主体

筒体采用液压式滑模施工:在水搭施工现场,设置壹座钢结构井架,井架作用是作为液压模板时作砼的运输用,设吊重2T的卷扬机1台,附设有吊篮。井架每节长2.5m,井架安装时每1 2米高设置缆风绳一道以确保井架稳定。支筒滑模模板采用轻型槽钢其长度为1 2 0 0mm宽度120mm组合而成,滑模模板弧宽为2.748度,(即内外模板分成131块),上、中、下各设一道8 0×8槽钢箍焊接而成,操作平台采用2 4榀钢桁架,支承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和模板等设备重量为7.5 0吨,8个施工人员重约0.6吨,作业材料等重约0.5吨,模板与砼的摩擦力重约1.8 5吨,合计总重约为1 0.4 5吨)提升模板时采用12个油压千斤顶,并配置液压操作箱壹个使模板均匀上升,以防扭曲,每提升一次都由专人查看一下中心线是否对正中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详见支筒滑模附图)。每次提升的高度为3 0 cm左右,混凝土出模强度为0.2―0.3Mpa(气温在2 8℃左右需3 0分钟,2 0℃左右需4 0分钟,1 2℃左右需8 0分钟才能达到此强度,4℃以下应掺防冻剂、早强剂施工或不准施工,滑升成型的支筒砼,采用砼养生液涂刷在表面进行自身养护或每小时洒水不少于1-2次,最好保持混凝上表面湿润为宜,加强养护不得少于7昼夜。

2、5水柜施工

支筒施工完后,将钢箍和支筒顶的预埋件用2 4根Φl 6的元钢连结固定,然后将悬架和挂架连结,挂架外悬端用拉索和人井相连,利用挂架作径向龙骨,再加上环向拉杆和支撑,就构成了一个锥形的施工操作平台(施工操作平台重4.5吨,活荷载重约1吨,总重约5.5吨),利用它来组装水箱底模,水箱底模承力构件和挂架类似,主要是径、环向两种构件,模板采用钢模,根据下锥壳内外尺寸和弧度分割成梯形状,相互拼接组成,钢模板采用3mm厚的钢板加焊L4 0×4mm角钢框,中间加焊一5 0×5mm的扁钢做横肋,支模前,先将模板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一层,将下环梁支模位置找平,保证水柜的中心位置在基础和支筒重心的同一直线上,然后按模板的序号依次拼装,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和倾斜度。

水柜下壳使用C 3 0普通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 8,其最大水灰比不宜超过0.5,一般按小于0.5 2,塌落度以3―5cm为好,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厘米,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必须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与平板振动器配合使用并仔细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欠振。水柜浇筑时混凝土要连续施工,浇筑砼时,必须在水柜的两边沿对称方向下料,以防模板变形,水柜顶盖模板支撑要可靠,保证混凝土在浇灌时,模板不下垂变形,要求预先起拱2―3cm左右。内表面抹灰按五遍防水做法,严格控制质量。

三、滑升模板的组装

(1)组装顺序:环梁顶面放线竖立提升架绑扎钢筋调节钢管内、檩内、外模板安装滑模柔性平台平台格栅及面板液压系统试车插入支承杆全面检查试滑升正式滑升吊脚手架及安全网继续滑升。

(2)将提升架就位,应径向对准中心、等距离布置,下横梁上表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使千斤顶同时起步),提升架之间用短钢管互相联成一体。

(3)绑扎模板范围内的竖向、水平钢筋,按图纸要求错开。

(4)柔性平台的提升架及下横梁间均采用刚性连接(焊接连接),平台板采用11合胶合板。

(5)组装外挑平台、提升架和液压设备,内、外吊脚手架待滑升一定高度时再组装。

四、滑模施工 具体见附图: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水塔施工工艺图

4、1施工要点

(一)操作平台安装

1、安装提升架时应插入千斤顶及支承杆,以便稳固。2、提升架间距应均匀。3、组装时控制板中心应与筒体中心吻合。4、悬索杆用Ф14钢筋制作。用法兰螺丝对称旋紧压焊接牢固。焊缝大于14CM,双面焊接。5、扣件应卡牢固。6、环梁用Ф48钢管制以及角铁制,内外各设三道。

(二)液压系统安装

1、液压控制放置位量应比走道稍宽,并加固靠。2、管路布置长度尽可能均等。3、油污及时清除,并不得污染砼。4、对千斤顶按其布置位置编号,并与控制台编号相对应。以便对千斤顶进行调整。

(三)钢筋及预埋件

1、每层砼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表面应至少有一道绑扎好的横向钢筋。2、竖向钢筋采用搭接联接,应防止倾斜歪倒。

(四)停滑时

一般情况下滑模施工是连续进行,如因施工需要或其他原因(如遇雷雨、六级和六级以上大风)不能连续施工时,应采取停滑措施。停滑时混凝土应浇筑到同一水平面。模板每隔0.5~1小时滑升一个行程,直至混凝土与模板不粘结为止。人员撤离前,应对设备、工具、零散材料等进行整理,固定并作好防护。全部人员撤离后立即切断通向操作平台的供电电源。

4、2滑模施工

滑升速度的计算,按照混凝土的出模强度计算,混凝土强度出模所需要的贯入阻力植0.3-1.05KN/cm2(相当于3.0-10.5MPa),正常温度约为5-7小时,按照最慢7个小时计算:

V=(H-h-a)/t=(1.3-0.3-0.05)/7=0.12米/小时

即每小时浇筑30cm所需要的时间为0.3/0.12=2.5小时,则滑升速度每浇筑一层(30cm)2.5小时之内,当无条件无法满足时,根据气温条件情况掺入是来年感的早强剂和缓凝剂。

初升

模板的初次滑升,应在浇筑高度900mm左右及第一层浇筑的砼贯入阻力值达到0.3~1.05KN/cm2的时间进行。开始滑升前,必须先进行试滑升。试滑升时,应将全部千斤顶同时升起5~10cm,观察砼出模强度,符合要求即可将模板滑升到30cm高,对所有提升设备和模板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修整后,可转入正常滑升。

正常滑升

当初滑以后,即可按计划的正常班次和流水分段,分层浇筑砼,分层滑升。正常滑升时,两次滑升之间的时间间隔,以泵站提供的砼强度达到0.1~0.3MPa的时间来确定。一般控制在1.5h左右,每个浇筑层高度控制为30cm。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水平,千斤顶的相对高差不得大于80mm,相邻两个千斤顶的升差不得大于25mm。如果超过允许值,应及时检查各系统的工作情况以及砼出模强度,并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

末升

当模板滑升到距顶1m左右时,应放慢滑升速度,并进行准确的抄平和找正工作。整个模板的抄平、找正应在滑升到距顶标高最后一皮以前做好,以便顶部砼均匀地交圈,保证顶部标高及位置的正确。砼全部浇筑结束后,应及时卸去平台上所有能卸去的荷载,并按正常滑升时间继续提升模板,支撑杆之间用钢管连结加固,模板下口滑至顶时停止滑升。

五、小结

通过马钢某特钢厂两座高50m容积500m3钢筋砼倒锥壳水塔滑模施工实践,得出了必须透彻掌握滑模工艺、质量缺陷的防治等滑模施工措施,才能根本解决诸如像钢筋凝土倒锥壳水塔之类高危构筑物质量问题的结论。

六、附录

1、JGJ65-1989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篇4

2011年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引人注目的变化是:考试将使用2010年版的《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为帮助棉花检验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考试报名相关情况,现将2011年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对象及条件、考试方式及考试范围、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报名办法等8个考生关注的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一、报考对象及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考试或申请参加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考试中的其中一部分考试:1、取得棉花检验及相关专业(棉花种植与加工、纺织、仪器仪表等,下同)中专学历,从事棉花质量检验工作满7年:2、取得棉花检验及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棉花质量检验工作满5年:3、取得棉花检验及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棉花质量检验工作满3年:4、取得硕士以上学位,从事棉花质量检验工作满1年:5、按国家有关规定评聘为助理工程师后,从事棉花质量检验工作满4年:6、按国家有关规定评聘为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7、2010年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理论考试或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的其中一部分考试合格者。

(二)根据《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关于向台湾居民开放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人发[2007]78号)文件规定,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具备本通知上述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考试或申请参加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考试的其中一部分考试。

二、考试方式及考试范围

(一)理论考试:1、棉花质量检验基础知识闭卷笔试:2、棉花质量检验专业知识闭卷笔试。

(二)实际操作考试:1、棉花品级检验:2、棉花长度检验(手扯尺量法):3、棉纤维马克隆值检验(175型或MC型便携式马克隆值仪)。

考试范围详见《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2010年版)。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2011年5月29日至6月3日

2011年5月29日:棉花质量检验理论考试。上午9:30~11:30:棉花质量检验基础知识考试:下午14:00~16:00:棉花质量检验专业知识考试。5月30日至6月3日:棉花质量检验实际操作考试。考生凭身份证、准考证参加考试。

四、考试地点

全国共设7个各考点,分别是:河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根据考生的分布情况及考点承担考试的能力,分别确定其中若干考点承担此次考试工作。考生参加考试的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五、报名办法

(一)报名时间: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新疆地域较大,交通、通信时间相对较长,为确保广大棉花检验人员能有充分的时间报名,报名时间可适当提前)。

(二)报名地点:报考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三)报名时按规定交纳考试费,理论考试收费100元/人,实际操作考试收费900元/人。

(四)报名时填写《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报名表》(下载地址http://),并提供以下材料:1、身份证、学历证明、学位证书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2、香港、澳门居民在报名时应向当地考试报名机构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相应专业机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年限的证明:3、台湾居民在报名时应向当地考试报名机构提交《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本人工作单位出具的从事相应专业工作年限的证明:4、2010年理论考试合格报名参加实际操作考试者或实际操作考试合格报名参加理论考试者,仅提供全国棉师办2010年核发的理论考试合格证或实际操作考试合格证原件即可:5.28毫米×35毫米(2寸)免冠正面彩色近照2张。

六、考前培训

坚持自愿的原则。考生自愿决定参加培训、选择培训点和购买培训教材。坚持考培分开的原则。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不参与其他所有与考试有关的工作(包括命题和组织管理)。

七、阅卷及考试结果的查询

各科考试成绩均实行百分制。阅卷工作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专家集中进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确定考试合格标准。

阅卷复核结束后,将在中国纤维检验局网站(http://)考试成绩。

篇5

(一)分工负责制度。由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按照“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做好本单位的业务统计调查工作。

(二)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区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召集各乡镇(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第一产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二、主要内容

(一)第一产业统计范围、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第一产业包括以下5个门类:(1)农业;(2)林业;(3)牧业;(4)渔业;(5)农、林、牧、渔服务业。

农业、牧业报表实行定期报送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2月15日前上报乡镇基本情况表、行政村基本情况表(每5年报送一次),3月5日前上报一季度畜牧业报表、第一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5月8日前上报春季作物估产报表,6月8日前上报农作物夏播面积报表、春季作物实产报表、上半年畜牧业报表、第二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8月5日前上报农作物秋播面积报表、夏季作物实产报表,9月5日前上报前三季度畜牧业报表、第三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10月15日前上报全年农作物预计报表、全年畜牧业生产预计报表以及第四季度抽样畜禽规模户报表,12月20日前上报年报。

畜禽监测调查实行月报与季报相结合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每月(季)的20日前。

粮食生产监测调查实行季报制度。乡镇(街道)报送时间分别为2月5日、6月5日、8月5日、10月15日前。

农村住户调查实行月报与季报相结合制度。《现金收支日记账》、《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台账》实行月报制度,乡镇(街道)每月10日前上报数据;《农村住户劳动力就业情况季度调查表》实行季报制度,乡镇(街道)每季上旬(3月10日前、6月10日前、9月10日前)上报数据;《年报一次性调查一套表》乡镇(街道)12月15日前上报。

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社保局等相关部门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区统计局。

(二)组织实施。

区统计局负责指导开展第一产业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第一产业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第一产业统计报表。

各乡镇(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第一产业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区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科技局等作为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分别要负责做好农业、林业、渔业、耕地面积、食用菌季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及年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加强考核。

按照《关于印发区2012年度统计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严格考核制度,落实考核责任,确保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

三、工作要求

第一产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第一产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第一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第一产业统计工作。

篇6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前言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致力于城镇化的建设,在进行城市的建设的同时,关注农村的建设现状,政府在进行农村的建设中,对于农业的发展状况给予很大的关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只要关注农业的发展,做好农业的统计工作,才能更好的进行农村的经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社会上对农业统计数据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但现有的农业统计机制不健全,农业统计存在问题,文章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研究,希望能改善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农业统计的概论

1.农业统计的内涵

在大数据的时代,数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行农业统计就是需要将农业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运用。“统计”一词的意思各种现象的状态和状况,彭祖植的《统计学》将统计定为:记述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数量关系的总称。统计发展到现代,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理论),所以进行类比,农业统计的含义就是:农业生产部门为研究对象,研究该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统计工作。

2.农业统计的作用

农业统计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阐述:数据认识和数据服务。其中对于农业统计的基本认识才能为各种工作的进行提供指导作用。农业统计在我国发挥着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业发展的重要的作用。农业统计中认识和服务的作用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表现,农业信息的获得、根据农业的信息进行的分析、对于农业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行监督。

二、农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中需要农业统计服务的范围逐渐扩大,统计需求增大的同时,统计的难度也在日益严重,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统计上存着较大的问题。

1.农业统计机构运行的效率低

首先就是农业统计机构运行的效率较低,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地方的工作不协调,地方统计局的业务与行政工作的管理是分开的,容易导致国家统计局对于地方的统计管理乏力,并且地方的统计局不仅在进行地方的各种统计工作,还为国家的统计局提供服务。在管理上,国家进行的农业统计经常会与地方统计局的统计工作产生冲突。国家统计局外派调查队,因为经费、编制等问题,与地方的统计局的联系较密切,所以在进行管理时容易受到地方管理局的影响,这种体制在管理上会出现难度,造成统计数据的质量没有保障。

2.统计数据的透明度较差

统计数据的质量在统计工作中是最重要的,是进行一切分析的重要的指标。数据是为大众的经济活动服务的,公众作为数据的使用者,必须对数据有较为详细的了解。长期以来,在中国的统计工作中存在着数据的公信力差,透明度低的问题。数据在向外界进行公示时,所展示的数据的质量一般较差,近年来国家在进行展示工作时,尽管进行相关的改革,但在进行运作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重要的统计数据、核算的方法的公开的程度不够,,重要的数据仍存在误差,对于数据的可靠分析、评价的研究仍然不完善,导致社会各界对于统计工作的具体实行的程序存在这疑问,对于数据的实际应用存在着误解。

3.农业统计管理工作较混乱

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我国的农业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各级政府在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时,很难看到我国农业统计的整体的目标,统计工作人员的分配、调动的实际情况相关的工作计划也很难看到。由于管理不力,致使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较为混乱,浪费人力、物力资源,难以保障数据的质量。

三、完善农业统计机制的策略

1.规范农业统计基础工作

在进行农业统计时,首先要对基层的状况进行了解,搞好基层的工作状况,再根据实际要求,确立具体的统计项目实施细则,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认真记录。比如在进行粮食的实际收入时,就必须先对农作物的成本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在展开分析。

2.强化农业统计的调查工作

农业统计的内容在近几年来得到充实,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基本情况的统计,还包括对于生产的过程中的损耗、农村的经济利益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统计,加强调查工作。在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明确分工,将管理人员的职责落实到位,同时要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进行统计是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最大化的进行合作,减少统计的成本支出,节约人力、物力。

3.健全农业统计法律法规

健全农业统计的法律法规是开展农业统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不断的健全法律法规,才能使农业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进行法律法规的建设时,不仅要建设统计工作开展的规章制度,还要对相关配套的法规进行建设,同时还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4.促进农业统计信息化

现代信息化进程加快,在开展农业统计工作时,要加强现代化的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统计,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管理,高效管理。在开展统计工作时,尽可能的利用现代技术减少中间干扰环节,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农业统计的方式,推动农业统计方法的创新。

5.扩大农业统计信息的服务范围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统计信息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在进行信息的公布时,由简单的信息供给转变为信息分析、监督,服务的对象有单独为政府和党的经济建设服务变为为社会、公众、企业等服务,帮助农村的经济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数据支持。

6.增强农业统计的透明度

在进行数据公示时,首先要将政府农业统计的流程进行公示,帮助信息使用者能更好的利用信息,减少疑问。同时政府在进行统计数据的公示时,应高提高数据的可靠度,对于可以进行公示的重要信息进行管理,尽可能地将统计的指标、方法进行公示,推动农业统计的透明化、公正化的进程。

四、结语

只有将农业统计的工作具体落实,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才可以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提高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认真搞好协调服务工作,协助区财政局、区林业局及各乡镇搞好“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现金发放工作。

(二)抓好我区粮食应急加工生产,确保市场粮食供应,现已加工销售粮食500吨。由于政府要求购销企业停止加工销售储备粮,加上企业QS标志一直未办妥,致使购销企业加工生产停滞不前。

二、职能工作

(一)粮食安全及宏观调控。

1、粮食收购及销售。截止6月19日,完成粮食收购2100吨、粮食销售2040吨、食用油销售26吨,完成军粮供应3.2万斤。

2、储备粮管理。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适时推陈储新,确保了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藏安全,“四无”粮油比例达到96%以上,粮油帐实相符率达到98%以上。。

3、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建立了和完善了粮食应急预案,落实了粮食应急网络和单位,加强了粮食预警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完善了粮食预警机制。

4、按规定及时上报全年价格周报、日报,做到无差错。

(二)粮油产业化经营。

完成市粮食局下达的“订单粮油”任务,其中:粮油订单面积1万亩;优质、专用粮油订单面积1万亩;订单收购粮食30万公斤。

(三)粮食流通管理。

1、建立辖区内粮油经营户电子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动态管理。

2、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本单位职工和辖区内全社会粮食经营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及时宣传新法规,并按要求报送有关材料和情况。

3、建立健全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机构、制度;配备行政执法应有的各项设备,确保行政执法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认真完成市粮食局安排的各项专项检查工作;建立粮食最低、最高库存检查工作制度;积极开展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按要求抽检样品3个,确保辖区内粮食流通秩序正常。

(四)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盈亏。

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未发生亏损。

(五)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认真处理好企业转制后的遗留问题,保护下岗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六)粮油仓储管理及科学储粮工程。

1、加强仓储管理,“四无”粮油比例达到96%以上,粮油帐实相符率达到98%以上。

2、积极向农户推广科学储粮工程,发放《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手册》2000本;完成“小粮仓”示范户5户的选定工作,现暂确定在吉星乡柏香村;推广科学储粮联系户100户的确定工作现正在进行中。

(七)行业管理

1、组织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技能、技术培训,培训面达到全部从业人员20%。

2、搞好行业统计工作,完成粮油业务统计、粮油工业统计、全社会粮食调查统计、仓储设施统计等统计工作。

3、行业协会。

成立以全区粮食企业和经营户组成的粮食行业协会工作正在抓紧筹备中。

(八)便民店建设。

便民店建设工作正在抓紧筹建中。

三、今后的打算

(一)抓紧我区粮食应急加工生产工作。努力做好QS标志的办证工作,争取早日通过认证,扩大加工销售量。

(二)抓好区级储备粮的轮换工作。今年我局下属企业代政府保管的1000吨区级储备粮已进入轮换期,我局将严格按照《金口河区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金府[2005]1号文件)的相关规定,监督承储企业进行轮换,确保轮换及时、质量可靠、数量真实。:

(三)继续搞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四川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开展好“五五”普法及“法律六进”活动。

(四)进一步加强粮食行政执法检查工作,确保全区粮油食品安全。

(五)进一步抓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的推广,做好全区100户科学储粮推广联系户的选定和建设工作。

篇8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篇9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篇10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篇11

作为文体,计划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作出预想、设计、安排的一类文书。

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专项工作,要想得以顺利完成,必须前有计划、后有总结。计划能够建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明确工作的目标,是领导指导、检查,群众监督、审察工作成绩的依据。计划也是一段时间过后本单位总结工作时的基本标准,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说明工作成绩是突出的;相反没有完成工作计划,除非不可抗拒因素外,则说明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计划是一类文体的总称,在实践中,又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名称,如:“安排”、“要点”、“设想”、“方案”、规划”、“打算”等。

2.计划的特点

(1)预见性

计划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预见性。计划不是对已经形成的事实和状况的描述,而是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预见性确认。但这种预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级部门的规定和指示为指导,以本单位的实际条件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和问题为依据,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之后作出的。可以说,预见是否准确,决定了计划写作的成败。

(2)针对性

计划总是针对具体的工作制定的。计划的内容,一是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而确定,二是要针对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主客观条件和相应能力而确定。总之,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计划,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计划。

(3)可行性

一份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也是衡量其成功失败的一个标准。可行性是和预见性、针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预见准确、针对性强的计划,在现实中才真正可行。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措施无力实施,这个计划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说,目标定得过低,措施方法都没有创见性,实现虽然很容易,并不能因而取得有价值的成就,那也算不上有可行性。

(4)约束性

计划一经通过、批准或认定,在其所指向的范围内就具有了约束作用,在这一范围内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必须按计划的内容开展工作和活动,不得违背和拖延。

3.计划的基本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划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其所指向的工作、活动的领域来分,可分为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生产计划、教学计划、销售计划、采购计划、分配计划、财务计划等等。

按适用范围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国家计划、地区计划、单位计划、班组计划等等。

按适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三类,具体还可以称为十年计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等。

按指挥性的强弱不同,可分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按涉及面大小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计划、专题性计划。

(二)计划的写法

1.计划的标题

计划的标题的常规写法是由单位名称、适用时间、指向事务、文种四个要素组成的。如《××建筑工程安装公司20__年工作计划》、《××大学××学院20__~20__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除常规写法外,还有一些变通的写法。变通一方面表现在要素的省略上,一方面表现的文体名称的变化上。

先说要素的省略。有些计划,省略单位名称,由适用时间、指向事务和文种组成,如《1999年度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工作计划》。有的计划,省略适用时间,这在专题计划中较常见,如《××大学第二期教师安居工程工作计划》。有的计划,省略单位名称和适用时间两个要素,由指向事务和文种组成,如《科研工作计划》。也有只用文种做

标题的,不过这种写法因太不正规不值得提倡。省略要素时要注意,越是基层单位的计划,省略要素的情况越普遍,因为涉及范围小,有些要素不说大家也明白。越是大单位的正规计划,要素越不可省略。 再说文种名称的变化。由于每一份计划所强调的重心各有侧重,其指挥性、约束性的强弱程度也有较大不同,计划不一定都用本名做标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变换名称,如《××大学党委宣传部1999年度工作要点》、《党委中心学习组1999年理论学习安排》。

2.计划的正文

(1)前言

前言是计划的开头部分,简明扼要表达出制定计划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等,一般一两个自然段即可。如《深圳市20__年改革计划》的前言:

20__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深圳市第三次党代会的部署,我市20__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统揽全局,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综合配套、规范完善的要求,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重点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几项重大改革,大力推进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中介组织、信息管理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改革,增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前言有时可以更短小一些,如:

根据省委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会议上具体部署意见,结合我县粮食工作实际情况,为全面完成20××年粮食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前言的详略长短,要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内容的多少来确定,总体上以精练简洁为原则。

(2)主体

主体部分要一一列出准备开展的工作、任务,并提出步骤、方法、措施、要求。这是计划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篇幅最大的一部分。通常主体部分由于内容繁多,需要分层、分条撰写。常见的结构形式为:用“一、二、三……”的序码分层次,用“(一)、(二)、(三)……”加“1.2.3.……”的序码分条款。具体如何分层递进,依内容的多少及其内在的逻辑性而定,可参考后附例文。

(3)结尾

结尾可以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前景、明确执行要求等,也可以在条款之后就结束全文,不写专门的结尾部分。

计划在结尾之后,还要署明单位名称和制定计划的具体时间,如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还要加盖公章。

【例 文】

20__年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计划安排

为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20__年,各级统计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和考试工作。要按照“完善制度、依法检查、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稳定和扩大规模”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经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工作。

一、培训对象

现在统计岗位上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中,不具备中专以上统计专业学历、未取得统计员(初级)以上技术资格又未参加过统计上岗培训的人员。

二、培训内容

统计上岗培训开设:

1.统计法

2.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实务

3.地方统计法规

总学时为120学时。

凡参加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统计“三五”普法培训,并取得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颁发的《结业证书》者,统计上岗培训考试中可免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课程。

统计上岗培训采取业余自学为主与集中面授辅导(每周占用工作时间三个半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三、培训教材

按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由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编写的《统计法》和《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两本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相关的培训辅导材料。地方统计法规培训教材,广东省地方统计法规由广东省统计局政策法规处编写,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法规由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法规处编写。

四、统计上岗培训的组织实施

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工作,由市统计信息局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为了使《暂行规定》能按时实施,上岗培训纳入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上岗培训工作分下列三个阶段进行。

1.组织发动阶段。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认识开展统计持证上岗工作对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稳定统计队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各级统计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要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使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深入到基层,使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普遍认识、了解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的重要意义和内容,强化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的意识。

其次,各级统

计教育部门要与统计法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在今年的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中,要把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贯彻执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工作情况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要加强督促和检查。 再次,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统计教育培训组织网络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要认真做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生源的组织、学员的报名及编班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行业特点,统筹兼顾,安排好培训班次和培训时间,确保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工作有序地进行。

宣传发动和组织报名工作于5月31日以前完成。

2. 报名培训阶段。20__年4月27日─5月31日为报名阶段,20__年6月起至8月份期间开展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的教学工作。

(1)凡符合参加统计上岗培训要求的人员,应填写《统计上岗证书申请表》,并提交大一寸彩色正面近照两张。

(2)收费标准:三科学费400元;教材费、资料费90元;报名费10元,合共500元。

(3)由各区统计部门组织辖区内单位报名,汇总后上报市统计信息局培训中心。

各区报名地点 联系电话 联系人:

福田区:福田区政府大楼计统科 2718333-407 李 军

罗湖区:罗湖区管理中心大厦1810室 5400715

曾建斌

南山区:南山区政府大楼计统科 6569003 严晓辉

宝安区:宝安区政府二楼204室 7783152

张敏敬

龙岗区:龙岗区政府大楼1305室 8904285

彭亚林

盐田区:盐田区委大楼626室 5361613

谢彦洪

市统计信息培训中心: 2101248、2102333-1032

办公地址:同心路1号统计信息局b座二楼培训部

3.考试、发证阶段。

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结束后,按照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的统一安排组织考试。考试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命题(统计法的地方统计法规部分占30分,其中广东省地方统计法规占15%,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法规占15%,由省统计局法规处与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法规处共同命题),根据各地要求,并请示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有关部门同意,今年我省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考试安排如下:

按全国统一的考试时间,在9月15日进行,具体安排是:

上午:8:30~11:00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下午:2:30~5:00统计法基础知识(含地方法规)。

考场设在区(镇)一级。

全市统计人员上岗培训的考试、阅卷和成绩登记造册由市统计信息培训中心和法规处共同负责组织。

统计人员参加上岗培训,经考试成绩合格,并经审核符合发证规定的其他条件者,由市统计信息局统一颁发经省统计局核审的全国统一式样和内容的统计上岗证书。

五、统计上岗培训的教学安排

1.市统计信息局培训中心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每期上岗培训安排在四周内完成。

2.由培训中心统一安排教师到各教学点上课。

篇12

20__年,我局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gdp核算为龙头,采取五项措施,加强统计工作,强化审核评估,准确、及时地完成了20__年年报和20__年定期报表任务,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一是强化组织实施。为及时、高质量完成20__年年报和20__年定报任务,局专门成立统计年报、定期报表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年报、定期报表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总体思路和实施原则,明确年报、定期报表工作的组织方式、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及总结考核等各环节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年报、定期报表工作组织领导。二是明确目标责任。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各专业人员工作目标责任,并具体落实到人。三是落实规范标准。认真落实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度,要求每个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严把报表质量关。四是加强沟通协调。加大专业股室的协调力度,及时准确收集专业基础数据;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沟通、衔接,掌握第一手部门基础资料,切实加强全县统计工作。五是完善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以gdp核算为龙头、专业联动”的数据质量评估机制,确保各项经济指标符合时序进度,客观反映我县经济运行情况。

二、积极开展各项专项调查和统计监测

20__年,我局在高质量完成年报和定期报表任务的基础上,克服任务重,人手紧等困难,有序开展了城镇住户、农村住户、服务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贸易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景气调查、人口变动与劳动力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等11项专项调查,开展了科技、粮食产量、妇女儿童统计监测城乡划分和劳动力抽样框整理等工作,为上级政府、业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数据。并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开展了60户城镇住户换户工作。我局在认真做好换户资料收集、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深入记帐户家中,做好记账户的思想工作,与记账户交心、联心,取得记账户对调查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使新换60户城镇住户的正式记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圆满完成我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20__年,扎实开展了农业普查登记、审核、数据录入及审核纠错工作,并着手进行农普资料开发前期工作。

1、积极筹措经费,确保农普工作顺利进行。全县共落实了农业普查经费__万元,其中乡镇农业普查经费投入了__万元。

2、循序渐进,圆满完成入户调查登记。一是普遍开展了业务再培训;二是精心编写参考资料,如农业用地时间参考表,农作物每亩使用化肥农药参考表等资料;三是“先慢后快”开展登记。在普查登记全面铺开前,采取放慢速度步步为营的方法;四是加强检查指导力度。在登记不同阶段及时组织人员深入乡镇进行质量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据实纠正。

3、从严要求,把好普查抄录关。切实强化四项措施,把好抄录关。一是严格做到“先审后抄”,抄录前必须先进行审核,合格后才能抄录。二是严选抄录人员,从乡、镇农普业务骨干中选调58名抄录员,集中在县农普办进行抄录。三是对抄录人员强化业务培训。四是认真审核验收,对抄录好的普查表由县农普办业务骨干进行认真仔细验收,确保质量。普查表顺利地通过了市农普办光电录入。

4、集中精力,如期完成第一阶段农普手工数据录入、汇总。按照市农普办的工作要求,及时组织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农业普查乡表、村表和省增表进行录入审核,对审核中发现问题,据实纠正。如期完成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和乡表、村表的审核、录入、汇总、上报工作。初步产生了农业普查的主要数据成果,为下阶段的资料开发提供了资料。

四、全面落实统计新任务

1、积极主动,全面推进了能源统计工作

节能降耗统计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局从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完善制度着手,重点开展了规模上工业和重点行业的能源统计工作。一是加强业务骨干培训,适时召开了全县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业务培训会。培训会对能源统计报表的填报范围、指标涵义、审核关系逐一作了详细讲解,从而为进一步统准、统实全县能源统计数据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认真演算,反复核实。以科学翔实的数据,核算能源消耗指数,正确反映我县能源消耗及节能降耗工作情况。

2、克服困难,顺利开展了服务业统计工作

20__年,我局把推进服务业统计作为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为保证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制订了《__*县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组织实施,以此确保我县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并适时召开全县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对服务业统计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业务培训,顺利地完成了全县服务业统计单位服务业统计年报工作。

3、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完成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

五、夯实基础,深化改革,创新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结合工作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全局上下不折不扣深入实施3个“三分之一”工作方法(即花三分之一时间完成报表,三分之一时间开展调研,三分之一时间撰写统计分析),强化统计服务宗旨。

2、调研入手,强化考 核。我局将专业人员下基层开展调研活动纳入本局20__年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大调研考核比重,并细化调研考核细则。要求各专业着重了解掌握源头数据是否准确,基层统计工作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同时写出基层调研报告,有的放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并落实具体指导措施,最终达到夯实基层统计基础的实效。

3、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局领导多次带领有关股室深入乡镇、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现场业务指导,帮助其建立健全统计台帐,为基层统计创造必要的条件。

4、有的放矢,加强业务指导。20__年,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统计基础工作和规范化建设比较薄弱,我局多次召开乡镇、部门及企业统计工作会议,就调查指标、调查表式及调查方法进行培训,强化统计调查业务指导。

六、普法教育与执法巡查相结合,促依法统计

1、完善制度,加强依法统计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本局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本局依法行政工作进程。二是印发《__*县统计局行政执法职权及其法律依据》,进一步深化完善和全面推进我局行政执法责任制。三是制定《__*县统计局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更好地履行统计行政执法职能。

2、巡查形式多样、查处力度加大。年初我局专门制定20__年统计法制工作要点,明确20__年全县统计法制工作思路,并及时印发了统计巡查工作方案。我局以专业划分、分成三个检查组,以统计巡查和统计回访两种形式,分时段推进式开展统计执法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巡查基层统计单位26家,其中:1家单位被处以通报批评,1家单位被处罚1000元,并对20__年统计违法单位实施了统计巡查回访,大力促进我县统计执法工作开展,进一步提高基层单位统计业务工作的配合度。

3、强化教育培训。20__年,我局通过文件、网络和新闻媒体及开通咨询热线电话,等形式认真组织了统计从业资格换证、统计从业资格及职称考试考前培训工作。20__年,全县通过统计继续教育换证取得从业资格证人数达179人。19名统计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证考试报名,3名统计人员参加了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报名。统计从业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依法行政打下坚实基础。

4、精心组织,积极配合区统计部门组织的统计巡查。领导高度重视,专业人员认真准备,积极迎接省统计的巡查。经区巡查组的认真检查,我县统计工作得到区统计局巡查组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

七、开发信息,拓展业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1、增强了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我局在最新的数据资料公布之后,及时向县领导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统计专报和数据资料,增强了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

2、强化了精品意识。改变了以往简单做法,在提供统计信息的同时,撰写__*县经济发展统计材料,并制作__*县经济发展统计图表,为全县干部大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提供优质统计服务,受到与会人员好评。

八、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促进机关和谐稳定

20__年,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本局实际,开展了以“树统计新形象、创统计新业绩”为主题的“机关干部作风效能建设”专项活动。我局通过作风建设活动,扎实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通过深刻查摆问题和强力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机关党风、政风、作风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实行“周一安排、周五检查”例会制度,细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绩效与奖惩挂钩,财务政务公开,内部管理均置于阳光下运作。并以“作风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强化对十七大精神、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关读本等有关精神的学习。与此同时,以普查和各项统计工作为动力,自我加压,大兴学习业务知识之风。以学习促活动,以活动促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通过活动的开展,我局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细化考核办法,提升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全局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更好、工作干劲更足,班子战斗力更强,整体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统计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

九、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宣传十七大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

一是精心组织,坚持早抓。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个学习贯彻活动的组织、指导、督促和落实。

二是突出重点,坚持抓实。局领导带头做学习的标兵,坚持学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带头深入企业一线,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作好统计基础工作。

三是精心策划,坚持抓深。办公室及时梳理、整理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相关学习资料,做到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

十、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

严格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和进行明确分工。定期认真学习领会廉政建设文件精神,并结合统计工作的特点,狠抓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使局领导班子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全局大兴廉洁之风,摒除陋习,勤政爱岗,勤俭节约,形成了积极上进的良好风气。干部、职工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十一、完成县委、县政府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

1、积极参与“城乡清洁工程”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卫生责任制度。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一名副局长具体抓城乡清洁工作。

(2)加大宣传。利用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群众逐步养成“人人讲卫生、个个爱环境”的习惯。

(3)向沿街个体户、居住群众发放卫生整改通知,对门前的卫生实行“三包”,要求每户门前放置垃圾桶,做到不乱扔垃圾。

(4)积极筹集资金完善卫生设备,搞好卫生基础建设。

2、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选派优秀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__村委、__村委蹲点,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机关干部到农村开展“送温暖、办实事、促发展”活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教育两基达标迎国检”主题活动,捐资助学__元,捐赠图书__余本,到挂点的__小学进行调研,捐赠办公室桌椅__套。

十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20__年,我县统计工作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统计工作量与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矛盾。20__年,除开展日常统计工作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以及劳动力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等十数项调查任务之外,同时还新增能源、能耗和服务业统计两大“重头戏”,现有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统计力量和统计工作量严重失衡。

二是统计工作经费存在较大缺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