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8 12:44: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变压器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变电设备智能运维的一大亮点,设备重症监护及远程控制系统,对需要监护的设备加装各类传感器,通过外网或专网,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可以通过移动端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也可通过远程控制对数据进行分析,甚至实现远程做局放。在部分没有信号的地区,也可以就地构筑小型局域网。
变压器局部放电测量技术,分为电量检测法和非电量检测法,电量检测法:高脉冲电流法、无线电干扰电压法(RIV)、特高频电磁波法;非电量检测法:测声、测光、测气体。其中提到了声成像测量的新技术,通过声音多点定位,软件计算时间差,从而实现声成像。对局放试验中干扰大的问题,可以通过硬件以及软件两个方面来降低干扰,同时也给我们讲了一些降低干扰的小技巧:阻抗盒接末屏尽量用短一些的线,尽量采用并联单点接地。
变压器局放试验中,外部干扰信号经常会影响试验判定。常见的干扰有:
一、空间干扰
(1)试验线路中采用滤波器、隔离变、阻波器;
(2)滤波通带
(3)平衡输入方法;
(4)天线噪声门控
对变压器周围进行干扰信号测量,当外部干扰信号与局放仪中干扰信号同步时,可以消除掉该干扰信号。在以后的局放试验中可以尝试使用看现场实际效果。
二、电源干扰
(1)阻断
(2)滤波
三、地电流干扰
(1)测量回路与试验回路最好分开;
电抗、分压器的接地要区分出来,便于加压时测电流,不受其他设备的干扰。
(2)采用并联单点接地;
多设备并联接地,最好不使用多点接地,各个接地线汇于一点后接地。
(3)缩短接地线长度和降低接地高度;避免产生对地电容。
(4)接入滤波模块。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10-01
一、案例呈现
教材《PLC技术基础》任务:电动机连续与点动单向运转继电器控制线路改造为PLC控制。
1.案例背景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PLC技术基础》为任务驱动式理实一体化教材,该教材将PLC编程的指令运用、编程方法、编程思路与问题解决方法都融汇在每一个实训任务中,做到边做边学、边学边提高。
学生前期已经学过《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掌握了电气控制中的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符号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对电气控制的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也熟练掌握,并通过实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2.基于工作任务的PLC实训教学
以PLC课程中的一个实训任务为例,说明应如何开展工作任务式的实训教学。
(1)改造要点:
1)明确控制元件(如按钮、开关等)。
2)明确执行元件(如线圈、指示灯、蜂鸣器等)及工作电压。
3)通过对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进行分析,明确设备的工作过程,列出控制要点,建立编程的思路。
(2)详细分析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3)改造后与PLC I/O端相接的控制元件与执行元件
1)接PLC输入端的控制元件。
常闭按钮SB1停止控制; 常开按钮SB2连续运行启动控制;
常开按钮SB3点动运行控制。
2)接PLC输出端的执行元件。
交流接触器线圈KM1电动机主电路运行触点控制。线圈额定工作电压:DC36V。
(4)控制要点
1)能实现连续和点动两种运行方式。
2)连续运行用常开按钮SB2控制,点动运行用常开按钮SB3控制;停止用常闭按钮SB1控制。
(5)电路安全要求
1)保证控制电路与主电路的电隔离。
2)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6)将电路改造为PLC控制的工作步骤
1)PLC的I/O分配与接线。
2)电路的安全设置
①PLC输出负载电源由变压器低压端供电,变压器一次侧加装断路器,作电源控制与变压器漏电、短路保护;变压器二次侧装熔断器,作输出负载短路保护。
②电动机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触点FR,可以接到PLC输入端,通过PLC程序来实现过载动作,一般称为“软保护”。也可以直接与线圈KM1串接,在发生过载时切断线圈电源,一般称为“硬保护”。
3)PLC程序的编写与传送
对继电器电路进行PLC改造时,不能简单地将继电器电路直接翻译成PLC梯形图。如果梯形图程序,完全是由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直接翻译的,在程序执行时不能实现点动控制。直接翻译的梯形图程序逻辑是正确的,问题出在PLC的工作方式上,所以还是需要根据控制要点建立编程思路。用辅助继电器常开M和一个点动触点X并联来分别实现自锁和点动功能,将两个功能分开实现,且点动时不用停止控制,显得更为合理。
4)程序的执行与调试
请用实训装置的指示灯HL1代替线圈KM1,接在PLC输出端Y0上,并接上DC 36V电源,按编写好的PLC梯形图程序,传送到PLC,并进行调试。
(7)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后由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小组间互评,再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8)总结交流。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者状况以及自己能力的表现发表心得,与其他同学进行总结交流。
二、案例分析
1.本课注重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逐层推进,自始至终,并未直接介绍PLC指令和梯形图,而是把功夫放在继电器符号与PLC梯形图符号的对应关系上,当学生掌握继电器控制电路所用到的元器件符号对应PLC梯形图符号时,并且理解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PLC梯形图程序设计自然迎刃而解。
2.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就不去干预。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迁移知识,为迁移而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我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互助和交流能力。
三、案例反思
所谓的“授之以渔”,教师工作的重心从“教会知识”转向了“教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开展工作任务式的实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今后的职业特性和职业要求,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今后的就业充满信心,为学生在今后激烈竞争的职业生涯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继电保护测试实训改革的必要性
在参考借鉴德国、瑞士、英国等国职业教育中采用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描绘出简要框架图,并在全国各地开展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现代学徒制对实训的实施过程,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继电保护测试实训改革迫在眉睫。按照行业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向,针对高职学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强调技能培养,注重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二、继电保护测试实训改革
1.继电保护测试实训教材的编写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和电力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电力行业》和相关课程标准的规定,并结合供用电生产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继电保护测试实训指导书》。本教材以简明扼要的形式,从实际需要出发,全面、精炼地阐述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在职业技能鉴定、岗位技能培训等工作中使用,达到增强操作技能和提高技术素质的目的。
结合学院现有的微机继电保护实训环境,本书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UT-9934C变压器非电量保护装置功能测试;第二部分UT-9931A变压器主保护装置功能测试;第三部分UT-9932变压器后备保护功能测试;第四部分UT-611高压输电线路保护装置功能测试。
由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及内蒙古北方蒙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共同编写,继电保护测试实训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本课程的设置为学生获得“继电保护工”、“变电站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电气运行工”、“变电运行工”等职业技能资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继电保护测试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目前教学团队中请来蒙古北方联合电力乌海热电厂、内蒙古北方蒙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工程师,在电厂从事该专业检修和运行工作十几年,经验丰富,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来自企业的师傅在教学中引入来自工程实际的案例,通过讲解案例、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提供生产实际中发生的事故或缺陷,描述事故发生过程的现象,组织学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讨论,提出预防、处理事故的方法,然后在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机上进行验证,学会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种方式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了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来自企业的师傅在教学过程中以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为载体,模拟发电企业的真实场景和工作任务,学生4―5人分为一小组,每一小组为一个班组,按照电厂的实际岗位,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班长、技术员、主检、辅检等,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任务。针对各项任务,完成相应的继电保护功能测试,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角色扮演法”使学生体验了电厂的真实岗位和生产任务,在学校学到了企业的工作方法,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
3.继电保护测试实训考评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并重的课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系统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等。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企业师傅,评价的方式有自评、他评、过程评价、口试、笔试、实际操作考核、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注重完成学习的过程,强调过程评价;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注重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4.实训室的建设更新
加强微机保护实训室建设,由于微机保护的接线少,信号质量相对较高,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可以设计内容不同、形式多样的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保护测试技能,对滤波及保护算法进行初步的设计,甚至对自己设计的保护方案调试等。
三、继电保护测试实训改革的预期效果
发电企业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操作事故带来的后果严重,因此对生产安全的要求极高,学生在电厂实习阶段不能对实际机组进行操作,为培养学习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的优势,积极运用在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现场教学。在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对线路微机保护装置、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进行操作、故障模拟与处理,获得从事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继电保护检修、调试、故障处理的能力及管理的岗位技能。微机继电保护实训室与企业现场实现全范围模拟,具有真实的现场氛围,在线路微机保护装置、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上的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学提供了多次重复训练的机会并能进行过程评价。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24-03
一、现状分析
《变压器与整流柜》是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以下简称为“我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对该专业其他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学好本门课程,不管是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就业,都非常重要。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课程内容设计领域广泛、概念抽象、理论性较强;生源素质整体下降,学生基础不牢,对上理论课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方法不当。在这种情况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成了一纸空谈。鉴于此,笔者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现状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充分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
二、课程内容改革
我校城轨交通供电专业的学生,都是围绕“培养合格的地铁运、维、检人才”这一宗旨而进行的订单式培养,经过多次的企业调研发现,很多对于学生来说太难懂、不好掌握的知识,在现场用处不大,或者基本用不上。为了更好地与就业市场接轨,我们对课程内容作了优化和整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删减了变压器空载、负载运行方程式的推导过程,转而通过空载和短路试验使学生理解典型运行参数,进而加深对铁损耗、铜损耗的理解;删除了标幺值计算和不对称运行分析,只需理解概念;删减了暂态过程分析,只需了解暂态的概念和表现方式;简化了连接组别内容,重点加强了现场需要的同名端判别方法的教学;增加了整流变压器的24脉波整流及延边三角形移相内容;增加了地铁干式变压器、整流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事故与故障检测,地铁典型整流柜技术要求、日常检修与故障处理等,使知识更完整,更连贯,更适合就业需求。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尝试了现今备受推崇的模块化、项目式教学,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训室、实验场所等,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应知应会内容按照模块划分,每个模块都和实践相结合,而且包括解决实际问题会用到的必备的基本知识,表1为改革后的课程设置。
三、教学方法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黑板、粉笔加教材”的教学,形式单一,不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我们大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尝试各种新教法,从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学习兴趣。
1. 任务驱动法。以模块1为例,知识目标是掌握油浸式、干式变压器的结构,掌握分接开关调压作用,理解铁芯一点接地原因。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快速找出各部件位置,为变压器的检修打下基础。这里采用任务驱动法。
(1)创设情境,引起注意。为创设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提前感受职业环境,教学场所选在有变压器实物的变配电实训室(一台油浸式变压器,两台干式变压器)。该实训室仿照地铁变电所高压室建立,有相同的设备和布局。
(2)提出目标任务:制作小型油浸式和干式变压器模型。
(3)合理分组,分析与分解任务。分组以“好、中、差”结合为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每组约七八个人,选举一人为组长,带领大家讨论分工并在实施过程中记录每个组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4)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可下发任务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使其更快进入任务。表2为模块1的任务单。
(5)成果展示。各小组将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材料制作变压器模型。
(6)检查与评价。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大,教师要勤于检查,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并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时,先由各组学生自己总结、交流经验,并进行互评;再由教师对目标任务进行评分。
任务的完成出乎笔者意料之外: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用瓶盖叠在一起做绝缘套管,高压侧数量多,用大瓶盖;低压侧数量少,用小瓶盖;直观地表现了高低压绝缘的不同。用插片做硅钢片来组成铁芯,有效表现了硅钢片的叠装特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是对照教材示意图讲解,学生看不到实物,再加上自制力差,上课精神不集中。使用这种方法后,学生的“有荣誉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积极性。自己动手可使知识点记忆更牢固。
2. 角色互换法。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过一把“老师瘾”,给学生以新鲜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前期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互感、自感、电磁感应定律等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鉴于此,在模块2的“变压器工作原理及运行分析”中,让学生充当老师进行讲解。由于课时关系,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单独确定自己的授课方式。
(1)确定方案。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确定授课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帮助,给学生提供图书资料、试验器材等。正式实施前,方案要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对其进行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并提出建议,修改后,确定最终方案。
(2)正式授课。每组选派一个代表讲述基本原理。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代表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指派本组其他成员代为回答。
(3)综合点评。学生根据表3给每个“老师”打分,再由教师做综合点评,两项成绩之和即为最终成绩。
为了能成为合格的小老师,学生积极备战,图书馆、网络、师哥师姐都成了他们求助的目标。为了成为知识渊博、不被学生考倒的老师,他们甚至查阅了每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表现也很让人满意。有的组板书合理、规范,书写工整;有的组制作了精美的PPT,甚至穿插了动画视频;还有一组别出心裁,利用实验室里的小型变压器,开发了演示实验。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3. 张贴版教学法。地铁采用的是24脉波整流,利用的是基本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在模块5的教学中使用了张贴版教学法。这一方法是在张贴版面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纸片,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具体过程如下:
(1)开题。教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将题目写在纸片上,可采用特殊形状与学生的纸片区别开来,并粘贴在黑板顶端。
(2)收集意见。将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及整流变压器的理解,将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并粘贴。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铺垫,学生有一定的整流概念,但各种整流电路的区别和具体作用不是很清楚,这就造成学生意见杂、乱、多,如单相桥、三相桥、半波、全波。
(3)加工整理。教师将板上所有信息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分类,将同类观点放一起,并按照观点的主次分位置粘贴。出现新问题时,可再次粘贴卡片。
(4)得出结论。多次加工整理后,教师总结最后结果,并由学生记录。
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主持人的作用,所有工作由学生完成。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明显。
4. 其他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还采用了其他教学方法,如模块2的运行分析。通过做实验让学生测量参数,接法正确、美观、用时短的额外加分。模块4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现场环境等。
四、考核方式改革
有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课程考核成绩=学生自评(10%)+小组互评(30%)+教师评价(60%);教师评价=出勤5%+学习态度15%+形成性考核25%+书面材料15%。形成性考核包括在小组担任的职务、承担工作的难度、完成情况等;书面材料包括准备过程中的知识储备、形成思路等。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教师评价给出小组整体成绩,由组内成员按照每个人完成任务的情况、参与积极度等成比例分配。决定权交给学生,既避免教师“一言堂”考察的片面性,又有效避免部分边缘学生“浑水摸鱼”。其他模块,如多媒体创设情境法中,学生自主学习性不强,则采用另外评价方式:课程考核成绩=出勤(5%)+课堂表现(20%)+课堂提问(35%)+开放型作业(40%)。此种评价打破了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模式,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强弱环节,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因为学习过程分值加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可以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改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很多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主动学习新知识,求知欲很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对教材建设、课堂组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进,龙瑜.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0,(3).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基础差、起步低、理解能力弱,实验的直观性和新奇性能让学生亲身地体验和感受到电学知识的神奇,在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到对理论的理解,使课堂中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轻松而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觉到知识的乐趣。
一、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生独立进行或者合作进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合作精神,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质疑、搜集信息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但是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十分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比如在电动机正反转实训时,短路现象和实验台的报警声常常出现,以至于实训不能顺利进行下去,个别学生甚至于不敢打开电源,运行电路。针对此类现象, 在漏电保护器和实验台保险装置的保护下,我们要求学生大胆动手,尽量完成实训任务。
二、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错误和缺陷
实训教学过程中,在不违反实验室安全条例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存在某些错误和缺陷。当错误和缺陷出现时,往往能促使学生继续思考或探讨,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或全面思考自己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提醒。实训指导老师,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学生的不足,一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会马上提醒学生急刹车,或者阻止学生进一步动手,这样会失去很多真正挖掘学生才能的机会,也会慢慢养成学生懒惰的习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让电工电子实验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如何在电工电子实验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做功率因数测试这部分内容时,可要求学生在实验室接一个日光灯电路,并以日光灯这个感性负载电路为例,观察并联电容后功率因数的变化,并让学生去电子市场了解电容的种类、型号、价格及电容参数的有关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功率因数概念的理解以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又如可要求学生自制小型变压器,教师给出变压器的参数要求,学生制作完成后自行检测变压器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再进行改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的理论课也更有兴趣。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积极性。
四、实训步骤及实训指导方法
实训过程可以分为指导教师示范操作、分配实训任务和学生实操训练展开三个步骤。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清讲授晰,动作准确。分配实训任务:针对每班学生情况进行分组,一般三人一组,指定小组长。按小组给学生分配实训任务,并分配实训所需的工具、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等,要求由组长负责进行全面检查,做好实训的准备。实操训练展开:一切准备就绪,检查完毕之后,实操训练开始。
在对课题讲解和示范的基础上,实操训练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实训教学的指导方法有集中指导法、巡视指导法、个别指导法和总结指导法四种。
集中指导法:教师对全班或全组的学生,将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工作态度,使大家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
巡视指导法:在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巡视指导中要注意发现学生中能应用理论指导实践,构思独特,有创意、学得快、操作好、注重安全等各方面的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以点带面,激发大家的实训热情。
个别指导法:是指在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需准确地发现、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根据实际状况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鼓励个性化发展,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总结指导法:是指实训课题结束后,教师对实训小组及学生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肯定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反馈信息,综合提炼感性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加深认识理解。帮助学生把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五、实训成绩考核
考核方式一般主要依据预习和实验报告,但由于这两项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只能做参考,而且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实验报告中,我们发现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平时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记录应成为考核的主要环节。如果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不好,实验报告写得再好也不能得到高分。每次实训,我们都需要记录每个学生对待实训的态度、实际的操作水平、实训任务完成后仪器设备的整理等。平时成绩占到了实验总成绩的70%,其余的30%用最后的一次考核来评定。考核命题的范围是本学期学生已完成的实验及相关知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命题内容能反应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及应变能力,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先祥,邝小磊,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2004,24
1 电路设计背景和目的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的调研情况来看,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对文化课、理论课不感兴趣,但是大部分中职学生对实训课程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能够尝试动手去做一些实验,有的甚至能独立完成一些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例如,简单的门铃电路,流水灯电路等。因此,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学院电气工程系的学生学习情况,今年,我系领导决定对学生的课程安排进行了大胆改革,去掉纯粹的理论课,所有专业课程都变为一体化课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尝试了将所担任学科《电子技术基础》这门理论课程融入到《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这门实训课程中去,变理论课实训课程为一体化课程。依托这样的改革前提,我尝试对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进行了以下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电气工程系的改革实践,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深刻理解相应的电子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电子专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技能,一技在手,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尽快地适应社会。
2 电路设计实验设备及器件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电路设计同样需要必要的实验设施和工具,而实验条件的好坏和选择工具的正确与否是设计的关键和前提。下面我来具体阐释我的设计思路中所需要的实验条件、实验工具和必要的原材料:
2.1 电路所需实验设施和工具
本次设计的完成需要在专业的电子试验台上进行,需要的工具如下:示波器、万用表、变压器(12v)、电烙铁、钳子和镊子等,另外需要必要的焊锡和连接线。
2.2 电路所需元器件清单
元器件清单如下:
1A二极管IN4007,V1、V2、V3、V4,4只;发光二极管V5,1只;熔断丝FU 参数为1A1只;100uF 50 V电容C1,1只;10uF25V电容C2,1只;500uF 16V电容C3,1只;2200uF电容C4,1只;开关SW,1只;2.7KΩ电阻R1,1只;190Ω电阻R2,1只;280Ω电阻R3,1只;1KΩ电位器R4,1只;三端集成稳器CW7812 U(可调范围1.25V~12V),一只;可调电阻RW,1只。
3 电路设计思路
直流稳压电源又称为直流稳压器,其作用就是将交流电转化成相应用电器所需要的稳定电压的直流电。其关键是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性,所以我们设计电路的着眼点就是电路转化的稳定性。
3.1 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组成,其组成框图如图1:
直流稳压电源各部分的作用
(1)电源变压器:主要是降压器,用于把220V的交流电转换成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Ui。(2)整流电路:利用整流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把交流电U2转变为脉动的直流电。(3)滤波电路:利用滤波电容将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电压成分过滤掉,滤波电路主要有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和全波整流滤波电感滤波电路。(4)稳压电路:利用稳压管两端的电压稍有变化,会引起其电流有较大变化这一特点,通过调节与稳压管串联的限流电阻上的压降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用于将不稳定的直流电压转换成较稳定的直流电压。
3.2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是根据其输出电压UO、输出电流IO等性能指标的要求,确定出变压器、集成稳压器、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路中所用元器件的相关性能参数,选择出这些元器件。
具体设计方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根据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O、最大输出电流IOMAX,确定出稳压器的型号及电路形式。第二步:根据稳压器的输入电压Ui,确定出电源变压器二次侧电压U2;根据稳压电源的最大输出电流IOMAX,确定出流过电源变压器二次线圈的电流I2和电源变压器二次线圈的功率P2;再根据P2,确定出电源变压器一次线圈的功率P1。然后根据所确定的参数,选择合适的电源变压器,一般为12v。第三步:确定整流二极管的正向平均电流ID、整流二极管的最大反向电压URM和滤波电容的容量值以及耐压值。根据所确定的参数,选择合适的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
4 电路设计步骤
电路设计思路想出后,考虑实际电路具体设计步骤,完整的设计步骤是整个电路的核心部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实际设计步骤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步骤为以下几步:
4.1 电路图设计方法
电路图设计使用PCB制图软件制作
4.2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电路原理设计使用Protel2000制图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如图2。
4.3 直流稳压电源实物设计
如图3所示安装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前半部分整流滤波电路,然后从稳压器的输入端加入直流电压UI?燮12V,调节RW,如果输出电压也跟着发生变化,说明稳压电路工作正常。用万用表测量整流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正确判断出二极管的极性后,先在变压器的二次测线圈接上额定电流为1A的保险丝,然后安装整流滤波电路。安装时要注意,二极管和电解电容的极性不能接反。经检查无误后,才将电源变压器与整流滤波电路连接,通电后,用示波器或万用表检查整流后输出电压UI的极性,若UI的极性为正,则说明整流电路连接正确,然后断开电源,将整流滤波电路与稳压电路连接起来。然后接通电源,调节RW的值,如果输出电压满足设计指标,说明稳压电源中各级电路都能正常工作。
5 电路设计总结
通过论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过程,强化了本人所教学科《电子技术基础》中模拟电路部分知识和《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实验部分知识。所设计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广泛运用于生活中,例如手机的充电电源、冰箱的稳压电源等。同时,也通过查阅参考书,网上资料等拓宽了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面。论述过程中,通过边教学边调研边实践的方式使本人对直流稳压电源电路设计过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特别是强化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了所教专业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其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来看,我所教授专业的学生对学院的此种教学改革适应快,容易接受,对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模块感兴趣,并且激发了继续探究这一教学模块的动力,这也充分证明了学院提出的此种教学改革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郭S.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目前,电工实训课程中普遍采用“任务驱动”课程开发方法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其特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学习,将相关知识分为多项学习性工作任务,将学员应知应会的知识融入到这些任务中。同时,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任务中牵涉什么知识就重点讲解这些知识,和任务无关或关系较小的内容放在知识拓展中,让学员自学。通过任务的完成可以使学员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然而内容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往往因教员或多或少的存在旧的理论教学的理念,教学环节与实施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体现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笔者根据学校近几年电工实训课程改革过程研究成果,总结出我校电工实训课程的组织环节和实施过程中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是电工实训课程的实施大纲,是课程实施过程的总体指导,所有任务都要按照这一整体要求来设计,我校电工实训课程的组织主要有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任务提出。任务提出主要是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需要制作的电路所具备的功能。对任务制作的基本步骤、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提出要求。
第二环节:任务分析。任务分析环节首先将任务进行分解,即将课程具体任务细分为不同的单元模块,也就是将一个复杂的大任务分解为几个不同的简单的小任务,具体地说就是将一个复杂的整体电路分解为几个不同功能的模块。然后根据各个模块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学习,最后对整个任务进行整体分析,分析任务最终现象,实现的相关要素以及对可能存在的电路故障进行理论分析及调试方法的学习。
第三环节:任务制作。任务制作环节主要在实验室进行任务制作与调试,这一部分主要以学员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伴随过程性实训考核。任务完成后,根据每个任务的具体特点,要求学员利用开放式实验室完成任务电路的改进或者进行创新性研究,学员以小组为单位,从制订计划到功能实现,全部由学员完成,教员只在学员有需要时进行启发或答疑。
二、教学方法设计
主体环节设计完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每一个任务科目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任务一:简单直流电路的连接与测量。这一任务含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及物理量的测量、简单电路的组装及调试两个实训科目。这两个科目重点培养学员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以及直流电路基本参数测量方法的掌握。由于学员大多对仪器仪表的使用不熟练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较慢,可主要采用趣味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员的引导,能够调动学员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即小组一起进行学习讨论。
任务二:复杂电路的组装与调试,这一任务主要由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叠加原理的验证及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验证三个验证性实验组成。这一部分主要在进一步培养学员仪器仪表的使用、直流电路参数测量的基础上,培养学员分析复杂电路能力。这一部分,学员有上一任务做铺垫,有一定的基础。可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形式展开。自主学习式教学。主要是用于实训课,包括“教员引导、分组实践、适时集中、共享交流、实训提高”几个环节。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员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员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2)职业院校因生源因素的影响,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职业院校生源学科参差不齐,文理基础差异较大,稍难的理论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厌学情绪,学习中缺少积极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差。
(3)考核制度不能够充分体现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4)职业类院校学生自身职业规划和就业导引有待加强,自身定位和学习目标的模糊性和片面性,最终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应对及改革措施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也涌现了很多成功的方法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⑥⑦⑧⑨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与时俱进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应对和改革措施的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整合课程内容,制定项目教学的模式
根据专业的需求,打破现有教材内容的束缚,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验实训之中,用汽车电子电路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将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迅速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首先以实用为原则,将课程中与汽车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一些繁琐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进行适度删减,减轻学生负担,避免学生厌学现象,比如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理论计算很强,但对汽车专业用处不大,直接进行删减,同时强化并注重电子电路集成的应用环节,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其次针对不同内容,在讲授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比如二极管如何形成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教育可以简略,对于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以及如何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则应侧重讲解并强化实训,对于铁磁材料的内容作为常识性了解就足够了,压缩学时,重点介绍变压器、汽车上的点火线圈等知识,同时考虑到生活用电问题,增加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再次对于实训项目的设计,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多增加一些现象性实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可以看到现象,用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最后,要突出专业特色,多引入一些与汽车专业结合紧密的实例,比如讲到直流电动机的使用时看一些汽车空调的风扇电机等一些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学习更具有倾向性和目的性;另外,在课程相关内容中增加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新技术,既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又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倡导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获得知识,根据具体知识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注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在介绍磁场的一些基本知识时,采用学生讲授,教师点评的方式互动教学,实现角色互换,督促学生学习;在讲授变压器是采用讨论式的方法,让学生先总结变压器的作用教师补充教学;对于二极管的检测采用图片和演示操作结合的方式教学,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演示操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教师给出具体实训任务,让学生自己测试连接线路,最后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做出评定,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给学生一些探索的欲望和空间,做出一些具体的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3运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于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的抽象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教学视频,直观的实物模型,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答疑,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出一些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检验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4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制度
课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在于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考核方案应本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原则,建立注重综合素质测试为中心的考核制度,既要测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考核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考核,以此来督促和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考核成绩总评采用百分制,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平时成绩,理论成绩采用试卷考核方式,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实操成绩采用实训项目和实训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做出的实训作品、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加强平时实训实验课的考核,实训考试给出具体的实训要求,采用学生单人完成实操的方式进行考核,最后综合评定给出实操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侧重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等情况。
2.5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优质就业指导
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做积极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铺垫;宏观加微观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正确指引未来的就业领域及岗位,明确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并为之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和积淀。通过自身定位和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自身的转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职业教育里,专业课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一直以来,深受学生的青睐,专业实训课更是重中之重,倍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是动手操作课,其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也是衡量学生是否学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所以,每到专业实训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高。就拿我们电子专业来说吧,我个人觉得彩电的实习显得格外的重要,因为,从彩电的电路结构看,它基本上包含了各类普通家用电器的电路,如收录机的功放电路,与彩电的伴音功放电路基本一样;黑白电视机的行场扫描电路,与彩电的行场扫描电路的结构和原理也基本相同;空调器、全自动洗衣机等的控制电路即CPU电路,与彩电的CPU控制电路一样等等,可以这样讲:学会了彩电电路,就等于学会了其它家用电器的电路,换句话说:“会修彩电,就会修其它家用电器了。”因而彩电实训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技术水平。
怎样才能上好彩电实训课?一直以来,我曾为这件事去努力探讨与尝试。我在十多年的彩电实训教学中,我认为,彩电的实训必须经过以下三个环节,才能更快、更易地教会学生掌握彩电维修技术。其一、是做好动手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其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其三、是写好实训总结。
1动手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实训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如果准备工作做得不好、不到位,在后面教师设故障实训时,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天了,只是盲目地去乱测、乱焊,到处碰壁,非但不能把机子修好,反而在无意中增设了故障,问题越来越多,这样会导致越修越乱,损坏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达不到实训维修的目的。那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应该包含哪些呢?
11 能够看懂每一种彩色电视机的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是整台电视机的组成的依据,每台成品彩电是根据电路原理图配装元件而成的。因而,想掌握彩电维修技术,会看原理图是关键。要想真正读懂电路原理图,得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整机方框图。整机方框,其实是彩电的框架结构,利用这个框架结构去分析工作原理,明确原理图中各单元电路的功能及其单元电路所包含的元器件等。(2)理清各种信号流程。我们知道,彩电能够接收电视节目,其实是电视机接收发射台发射的电视信号,因而,信号的有无直接影响图像的显示或光栅的形成。如果电视信号在彩电中不够畅通或者在某些部位被除断开了,那么信号走不到终点,最终表现出故障现象来——不能够正常收看电视节目。所以,信号流程的流向,是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在彩电里面,有多种信号,其一是电视伴音信号流程。伴音信号起源于高频头接收发射台的全电视信号,然后加到中放电路进行放大,到予视放电路将其分开为第二伴音信号,最后加到伴音电路将其放大,由扬声器还原声音。其二,是图像信号流程。电与伴音信号一样,都要通过公共通道电路,所不同的是,在视频检波、予视放分离后,经过亮度信号处理电路放大,最后经过矩阵电路(末级视放)放大处理,由彩色显像管显示彩色的图像。其三,色度信号流程。也是先经过公共通道放大分离。然后由色度解码电路分离基色差信号或者是三基色信号,与图像信号一起加到了矩阵电路进行着色处理,由彩色显像管还原彩色。其四,是行场扫描信号。这两种信号是形成光栅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它们的前级电路(振荡电路)一般在集成块里面形成,场的信号部分经过场激励、场输出,到场偏转线圈。行的信号部分经过行激励、行输出,再到行偏转线圈等,这些都是彩电里面主要信号处理电路。(3)理清供电系统。供电系统是彩电里各电路正常工作时,不可缺少的能源电路。它相当于一个人每天都需要“粮食”一样,没有了它,彩电就不能进入正常工作,就会表现出各种的故障现象来。一般彩电的供电电路是由两个地方提供给整机:①由整机的核心能源供电——开关电源。这部分电路主要形成110-145v的主电源,25V左右的场电源(有的由行输出变压器提供),5到12V的低压,180V的矩阵电压(有的由行输出变压器提供)等,这些电压提供给行扫描、微处理、中放、伴音、矩阵等电路。②是由行输出变压器供电。它又被称为“电视机中的变电站”,显像管各电极所需的电压基本上由它来提拱的。如:二万多伏的阳极高压,八千多伏的聚焦电压、6.8V的灯丝电压、180V的矩阵电压等,都是由行输出变压器提供。因而,作为维修人员,必须掌握供电的系统的流程,才能确保彩电各部分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4)理顺系统控制电路。系统控制电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PU”电路,或称“电脑芯片”电路。它在彩电里相当于人的大脑,指挥着彩电各部分电路的工作,是核心电路,因而,我们一定要理顺其控制原理及控制的方法,才能保证电视机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首先要懂得CPU正常工作的条件,CPU要正常工作:①+5V的电压要供到CPU;②复位电压要正常;③晶体振荡电路正常起振;④板面控制键不能出现短路漏电;⑤采用I2C控制总线的时钟线、数据线不能短路与开路。在这五个条件里,缺一不可,缺乏其中一个, 都会使CPU电路失控,使彩电不能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其次,要理顺各个被控制电路的控制过程。彩电要正常工作,首先受CPU的控制,CPU不能控制电路或控制不正常,可想而知,彩电就会处在“瘫痪”或混乱状态 。那么,彩电里CPU电路是如何去控制电路的?先由人触发按键(摇控手柄),发出一个相应的指令信号,经过接收头接收处理,再经过CPU电路识别后输出一个相应的控制信号(其实是一个控制电压),然后送到接口电路或译码电路进行转换,最后把转变后的电压去控制被控制电路按照原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工作。总的来说,要求学生弄懂彩电的各种工作原理,为动手操作铺平道路。
12 将原理图上的元件符号与印刷电路板上元件相对照
这是由图纸向实际电路转换的关键环节,原理图与实际电路板上元件的分布相差很大,原理图上的元件一个接一个,比较顺直,很容易看懂;然而印刷电路板上元件与元件之间有些连接得很近,有些则相差甚远,远的距离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按照图纸上面元件与元件之间相隔很近,但是到了实际电路却大不一样了,有可能会一个(元件)在东,另一个(元件)在西了,因而刚学习看图与电路板对照找元件时,很多学生都觉得很困难。一般的方法是先找到核心元器件,如;高压包、开关管、输出管、高频头、集成块等的位置,再根据图纸上的元件与电路板上铜泊的连接,最终会找到图纸上的相应元器件来。
13 教会使用各种仪器、仪表及各种检修方法
我们都知道。要修好一台彩电,不是依靠维修者的肉眼找元件的(故障点),而是通过仪器、仪表的度数、信号的波形……,维修人员根据测量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造成故障的原因,判断故障的部位,有效地找到故障点。所以,作为一名维修工作者(家用电器方面),必需的仪器、仪表一定要会使用,这也是维修人员必备的条件之一。同样各种维修方法的使用与选择也不能忽略,它也是衡量维修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之一,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可根据彩电的故障现象,选取恰当的维修方法,运用仪器、仪表,进行测量,根据仪器、仪表上的数据反映,综合分析,最终找到故障点,很快就把彩电修好。相反,如果选择的方法不对,盲目乱拆乱焊或根本不懂得维修方法,这样的维修人员,他的技术水平有多高,我们就可想而知了。因而熟练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其各种维修方法的选择,作为维修技术人员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
2动手操作实践
动手操作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体现,是理论的必然结果。操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维修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如果只有理论知识,没有操作经验,往往是夸夸其谈的,不管用;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是获得真知的途径。对于彩电的操作实践,应该怎样进行呢?依我看,也要遵守由易到难的步骤。第一,教会学生测量彩电正常工作时各部分电路的关键点的电压 值、电阻值、信号的形波值、CPU的控制方法、途径等。这样做目的在于今后教师设故障维修时,可作为正常工作的条件依据,通过对比测量,就很容易找到故障点,避免了乱测乱拆乱接的不良习惯。第二、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彩电里埋设各种故障,让学生去检修。这个阶段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是掌握技术的最关键点。教师所设的故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比较系统的安排的,是根据原理图上电路特点来搞“破坏”的。一般破坏的地方有:①对信号系统开路或对地短路。这样是模仿了信号受阻,使得信号到不了目的地,最终表现出故障现象来。例如:在公共通道上设图像中放信号到不了后级,就会出现“有光栅无图像无伴音”的故障现象。②设各部分电路供电系统方面的故障。供电系统是能源所在,等于彩电的“粮食”,如果某部分供电出现了问题,或者一部分电路得不到正常的电压,那么这些电路就处在瘫痪状态,电视机就不能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最终表现出相应的故障来。例如:高频头的供电12V或5V的电压加不到,高频头就不能正常工作,最终表现为“有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来;再如:灯丝的限流电阻开路了,显像管灯丝得不到电压,就会出现“无光栅无图像有伴音”的故障来。如果你懂得这样的工作原理,通过测量电压就很快找到故障点。③设系统控制电路方面的故障。CPU系统控制电路是彩电正常工作时的“指挥者”。如果指挥系统出了问题,彩电就会“瘫痪”。如:不能选台、不能调台、不能控制声音大小、不能调色度、亮度、对比度甚至不能开机……等,一系列控制方面的问题。例如:破坏CPU正常工作时任意一个工作条件:晶振开路或短路、+5V的供电加不到集成电路、复位电压不正常、或者按键短路或漏电等,都会使微处理电路不能工作。④设光栅方面的故障。电视机的显像管是还原图像的地方,也是发光的主要部件,如果显像管不能正常发光,那么,就会影响到图像的重现,因而,教师很有必要在这方面设故障给学生去检修。可以设行振荡信号加不到行激励级或行管损坏等使高压不能够形成,最终不能形成光栅也就无法还原图像了。⑤在彩色解码电路设故障。这一部分是显示色彩的,当这部分电路出现问提时,会表现为“黑白图像正常无彩色”等一系列的故障来。⑥在伴音方面也适当设些故障。如:图像正常,无伴音;图像正常,伴音轻或有蜂音等故障;这些都要求教师精心的设计,同时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特点,设不同故障、不同的电路部位,让学生在检修中得到收获,得到快乐。第三、学生检修故障的过程。教师设好故障后,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运用学到的原理知识、判断引起故障的大致原因,选取恰当的维修方法、维修技能找出故障的部位,清除故障点,这样就可以把机子修好了。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最终达到了实训维修的目的。
3写好实训总结
写实训总结是为了提高,为了查漏补缺,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我们都知道,同是一种故障现象,出现的电路不相同,故障点也就不相同,故障的元件更加不相同。这样,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去总结,只是凭现有的经验或感觉去检修,往往要走很多弯路。因而,通过好好地总结、归纳、分类,把它当作资料,为今后的维修积累了自己的一份经验。
经过上面几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后,复杂多变,内容繁多的彩电实训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 《电视机维修实训》主编:牛金生.
[2] 《遥控彩色电视机电路分析及维修》主编:叶航伟.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部门、各行业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讯速增长,其中尤以中青年电工居多,他们急需学习实用电工技术。技工荒,特别是高级技师荒已经有几年了,有的企业年薪十万、二十万都找不到技术精湛、技能全面、职业道德高尚的技师。这说明技术断档、技工断档这一严重事实已经危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加速企业的发展,我校近几年办了几期企业电工培训班,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浅谈一下关于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几点思考。
1、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基础和前提。
1.1企业电工技能培训教材开发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企业电工培训教材以满足企业岗位工作需要、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为目标,专业知识要同生产相结合。(2)针对性原则。教材要从企业的实际生产出发,具有职业岗位的定向性,以提高综合技术能力为教材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实用性原则。教材应尽量减少理性分析和公式推导,多增加技术参数、经验公式、事故案例、岗位生产实际经验总结,把实际经验中的谚语口诀编入教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4)可操作性原则。教材要突出工作程序、步骤和岗位操作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5)综合性原则。教材要对本工作岗位中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6)时效性、先进性原则。教材内容应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1.2企业电工技能培训教材的内容
(1)电工常识。包括常用电工设备图形符号、计算公式、安全用电常识、电气防火、防爆、防雷措施。(2)变压器。包含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结构,各种变压器的用途及维护。(3)三相异步电动机。内容有电动机的结构,产品型号,技术数据,电动机的维护、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4)电器。内容有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型号、用途、常见故障及修理。(5)常用机械电气控制。包含电气控制线路中常用环节,常用机械控制线路,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6)室内配线安装。内容有导线的选择,配线的方法及工艺,常用照明灯具的安装与维修(7)动力配电线路。包括厂房车间动力配线的技术要求,配电方式,低压配电柜的安装与检查(8)电工常用仪表。包含常用仪表的结构、使用与维护。(9)电子线路与焊接。内容有各种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测试,焊接工艺及技术,电子线路识图。
2、合格的电工技能师资队伍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保证。
教师肩负着培养高质量、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验实践能力,掌握各方面的信息,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成为应用先进科技和设备的先行者。而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的教师比较年轻,虽然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和经验短缺,使电工培训不能高效、顺利地进行。针对技能培训师资的现状,一是要对现任教师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组织教师下现场、下实习工厂、下实验室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发挥他们传邦接代的作用,加速“专门技术”“技术绝活”的推广普及,这样才能使电工技能培训卓有成效地开展。
3、采用工作任务导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手段
学员在技能培训前由指导教师发工作任务引导文,指明本次培训的任务、目的、要求,学员根据引导文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收集所需的信息,拟定出工作计划,交给指导教师审核,最终决定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采取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他们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下面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为例介绍一下此教学过程。
工作任务引导文:思考设计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的工作计划,绘制出控制线路的安装位置图和安装接线图,安装完毕后检查电气线路的可靠性。最后评估所完成的工作。
教师根据以上要求分几个阶段进行教学。
(1)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实训设备的数量对学员进行分组,分发工作任务引导文。(2)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展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在机床电路中应用的视频,激发学员对工作任务的兴趣,使学员在开始工作前对工作任务有一个直观生动的了解。(3)学员根据引导文的要求独立收集所需的信息,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图,选择出相关的电器、导线、工具和仪表,(4)进行小组讨论,绘制出电器安装位置图和接线图。(5)小组讨论拟定出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检查步骤。(6)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方案,教师和学员共同讨论,对原方案进一步修订,形成工作过程的决策。(7)实施阶段。小组成员根据决策方案进一步分工,要求每个学员能够独立或共同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并做好工作记录。(8)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应根据工作记录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总结评估,合理填写评估表。(9)向教师展示评估的结果,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
在此项培训中,教师在现场亲自操作演示,让学员了解实际操作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做到“口到手到动作规范,技术标准一丝不苟,操作程序有条有理,重点难点反复强调,安全常识及时提醒。”教师在现场仔细观察,及时纠正错误,使学员逐步掌握要领,最终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平。
【关键词】《电机与电气控制》 工作过程 教学改革
一、《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历史沿革
我校于1997年为了拓宽仪表自动化专业在强电专业的知识面而开设此课程,本课程从设置到建设较成熟共经历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97至2002年,为初始时期。我校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还主要是黑板加粉笔加少量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只能局限于理论知识讲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验条件比较差,学生的动手机会少,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工作后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为课程的建设阶段。随着我校升格为高职院校,这期间我校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省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通过广泛社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请用人企业对相关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出应达到的目标,结合走访毕业生与汲取同类院校的先进经验,细化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上进行大的调整,课堂教学开始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实验设备的台数,并注意联系实际应用,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2.《电机及电气控制》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电机及电气控制》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教授顺序安排不合理。
原课程名称为《电机与拖动》,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机及拖动、变压器、交流电机及拖动、控制微电机、电气控制。因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例如:变压器空载运行、负载运行中电压平衡方程、磁动势平衡方程的推导,并由此得到的相量图和等效电路等内容理论性就很强,由于学生电工知识不扎实、电路分析能力较弱,每次在进行此内容的教学时,学生都如坠入云雾之中,学生的感觉就像是听“天书”。因此教学效果较差。考虑到异步电机控制较多且应用广,我们将变压器、异步电机提前讲。
该课程实际上是《电机与拖动》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二门课的综合。一般的同类教材就是将它们机械的叠加,为前电机后控制,将电机与控制截然分开。我们以前讲授基本按照教材顺序,经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如先讲解电机原理、运行分析、拖动特性等生涩难董的理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消磨殆尽,等讲到控制时前面的拖动知识已水过地皮干。所以在做起动、调速、制动等拖动实训时,放在电机部分做会用到电气控制的知识,而此时学生对电气元件和控制知识一窍不通,做起来效果较差,放在控制部分做前面知识已忘记,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将这二部分内容有机融合。
原来的课程实训和课程设计内容有重复,都包含了电动机的基本拖动控制内容,且主要针对中级电工技能考核标准而定。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来看,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显得单调、过于偏向技能性的训练,而缺少设计性、创新性。
传统的职业教育以使学生掌握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为目标,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人们的职业能力构成也必将有大的改变,社会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继承性应用,而是应通过自身努力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能够形成新方案、新产品、新创意,能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应用。因而我们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我校原为国家级重点中专校,以前的教学对象主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因而在实践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有着中专的影子,难以满足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样在《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实训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教学主体的认识问题。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是“带”实验而不是“指导实验”,即实践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多采用注入式,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拟定内容,其实践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组织准备等概由教师进行。实践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且在执行过程中,完全听从教师安排,全班统一进度和要求,不利于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手段的问题。因内容过分偏重于基础训练,所以在方法和手段上很单调,主要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操作示范,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只需“依样画葫芦”。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硬件接线,熟能生巧,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应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思维的主动性、创新。
二、《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教学内容方面,我们与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要求相融通,理论达到“维修电工”高级工应知要求,技能部分达到“维修电工”中级工应会要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在大部分内容中尝试了项目化教学,全课程共引入了12个工程实例项目,通过布置资料收集任务提出工程实例项目讲解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方案讨论总结经验等环节组织教学,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另外还配套安排了1周的电机及电气控制实训和2周的电工考工实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高职高专教养的目标,我们在进行《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时,主要基于这样几个原则:一是应由技能性向技术性发展。即由原来的偏向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工具仪表的使用、电器元件的认识和使用、基本控制线路的连接和调试等。向培养专业技术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二是应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如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电工技术、电机拖动、电气控制、PLC控制、计算机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三是应进一步加强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借助各种软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四是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一定程度的自由选题、制定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锻炼学生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重新建设了电机及电气控制专业教室,内有专用实验设备、投影仪和教学电脑,运用专业教室边讲边练,全程采用多媒体手段和电子课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结合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形象化、直观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始终以现念为纲,突出高职的办学特色,为更大范围的教学改革作出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转贴于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我们对该课程教学的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想的改革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始终处于主置,而实践教师则处于为实践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作为实践教学主体的学生,必须在继承传统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作为主导的实践教师,必须在其搞好实践教学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和教学方法科学而实用的要求。
2.教学内容和顺序的改革
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各专业的整体教学时数大幅度降低,该课程的课时也压缩到76课时左右,而高职高专教学要兼顾理论和实践,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既不能简单删、减理论内容,也不能随便删减实践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做如下调整。
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原则,分散、删减课程难点。如交流绕组磁势是时间、空间的变化函数,牵涉到分布和短矩系数可与变压器集中绕组对比讲解定性引出。
将本课程知识分解为变压器技术、电动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三大模块,突出了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
变压器技术模块是相对独立的内容,是静止电器,电磁感应原理比较好讲,放在最前面,减少理论分析,突出实际应用知识的讲解,如:电力变压器、自耦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原理、结构、使用注意事项的讲解。可带学生参观学校配电室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电动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两个模块融合在一起,以具体项目的实施为载体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打破原来的先讲结构、原理、运行分析、能量转换分析,再讲机械特性、拖动性能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主置得不到体现,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创造思维得不到激发,分层次教学)。
电气控制技术模块,对于简单的控制电路侧重工作过程和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创新能力,对于典型电路侧重其安装及检修,注重电气控制的工程案例分析,如车床、钻床的电气控制及故障分析。实际操作、维修、维护工艺方面的知识和新技术。
本部分内容抓住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个重点,其他电机都是在此基础上,为节约课时,在讲解有些内容时,所采用的方法,既要结合本章的需要,又要考虑到讲授其它章节能被应用,这样做到有效利用,前呼后应,节约教学时数,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学习交流绕组的磁势时,三相绕组的旋转磁势是重点是基础,应讲解透彻,而在讲单相电动机时,侧重分析单相绕组产生脉振磁势、脉振磁势可分解为两个旋转磁势,其结果是没有启动转矩,如何产生像三相电动机一样的旋转磁势是关键,从而引出几种启动方法。讲同步电动机是只讲与异步的不同之处。
3.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结合企业生产操作任务,选定若干典型任务,如吊车的操作、加工设备(车床、磨床等)的典型操作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新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以“教师引导性学习、学生自主性练习、师生共同研习”为主的“学、练、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到企业参观实习,创造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实施职业资格考试。将与中高级电工联系紧密的电气控制技能、低压电器使用、电机性能测试、仪表使用等内容用“以证代考”的形式实施教学。
将实践任务分“基础+提高”两部分,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都有所得。
改变过去因内容过分偏重于基础训练,所以在方法和手段上很单调,主要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操作示范,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只需“依样画葫芦”。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硬件接线,熟能生巧,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
在方法手段上,首先应增强课程实验的开放性。但该课程以强电实验为主,实验安全要求较高,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
4.实施讲、做、练、问、考、测等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依据多元化考核思想,制定了理论、实验、设计、实习考核标准及细则,注重过程考核,形成平时、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性考核。并将理论考核、网络在线考核、作业、课堂提问、教学考勤等因素考虑进去,因材施考,最终形成综合成绩。实践考核改革了大锅饭思想,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制定了以“普通+激励”为主的实践考核方案。同时,技能考核借用社会考核,以证代考,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践证明,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措施后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新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
作者简介:何山(1974-),男,江苏金坛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强(1976-),男,新疆和静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211A0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66-02
电机学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及自动化两个专业学生的骨干必修基础课程,也是传统的“三电”课程(电路理论、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之一,属于典型的“拦路虎”课程。课程中的电磁场概念繁杂,电机的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电磁场不可见,十分抽象。同时课程理论结合实际紧密,既有丰富的理论,又有大量实验,课后作业计算公式较多,多数学生对电机磁场的产生以及分析时的非线性、电机众多部件的旋转、电磁场的交变或者旋转,缺乏想象思维,难以理解,而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1]课后学生独立学习时难度也较大。为克服这一困扰师生的老大难问题,教学之余,课程教学实验团队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新同志,专门针对这一专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讲授的同时,总结了课堂外大家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分类得出了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共享。[2]
一、电机厂(变压器厂)参观实习
教师带领学生去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电机厂)参观实习,现场观察电机、变压器的生产过程以及全套工艺流程。学生看到了套裁冲剪硅钢片(小型电机的定、转子铁芯冲片可一次冲出),之后工人叠装铁芯,压紧,制成定子铁芯半成品;之后,熔融铝水浇注笼形转子,或者绕制绕线型电机的转子绕组;最后,装配轴承、端盖等,完成电机定、转子的装配。在加电测试前,还需使用兆欧表测量电机的绝缘性能,加电测试电机的电气性能(转速、电流和转矩等),一台台电机就在工人师傅的手中诞生并旋转起来了。变压器绕制绕组,总装及加电测试等系列过程和电机类似,只是高压测试与常规的电机有所不同(一般电机的电压较变压器高压侧低很多);学生参观了体型庞大的大型电力变压器,认识到铁芯和绕组是电机和变压器的主要共同结构,还目睹了干式变压器、电弧炉专用变压器、巨大的变压器绝缘子串等,经过现场参观,学生对于电机和变压器的结构以及附件等知识有了现场的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二、使用透明教具教学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些电机的flash课件可以动态展示电机的结构,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电机在运转,还是不够逼真。所以,在电机课程建设过程中,购买了四种主要电机的透明教具模型(见图1)。教具体积小,便于携带,在课堂及实验室,教师结合课程进行演示操作,透明教具使电机的结构一目了然,方便深刻认识电机复杂结构以及众多部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电机的各部分结构以及运行原理,而后学生观看教具模型,对照授课内容认识电机的各个部件,理解运行原理;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给电机模型通电,电动机可以旋转,发电机可以发出电能,变压器可以变换电压正常运行,点亮灯泡,这时有同学发问:这样的电机模型为何不能够带动负载?教师抓住这一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因为教具使用的铁芯材料很少,外壳等很多结构是有机玻璃材料,铁芯用量少,磁通量低,绕组导线也很细(电流较小)。大家立刻意识到了电机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始终是最重要的内容。相比钢铁制成的沉重电机和变压器实物而言,使用透明教具学习,过程直观明了,学习知识直接方便,印象深刻,学生反映这种方式很好。
三、开展电机相关实践
电机课程里讲授了电机降压起动这一知识点,而课程实验里的电动机起动是依靠变压器变压实现的,没有实践实际工业现场的情况。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学期末的实践环节,开设了异步电机低压启动柜的安装实训,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情况选择制作安装Y/Δ电机低压起动柜(见图2),电机正反转等电路,并连接电动机进行调试运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结合学习按钮、断路器、时间继电器和互感器等具体器件的原理以及使用,熟悉检测控制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进行了实际操作。能够分清主电路和控制回路,按照电工布线的规则标准接线,认真布线,使用绑扎带绑扎,基本做到布线横平竖直,熟悉各个器件的安装、调试和运行。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明确了电机今后的实际使用场合和控制柜的原理以及设计制作过程,增强了动手能力,贴近实际,看着自己接线并调试好的起动柜带动电动机正常运行,学生也颇有成就感。[3]
四、进行电机下线实习
针对民族班同学开展异步电动机下线实习,实习过程大致分为:绕组设计计算、绕组绕线、电机下线、总装及测试等几个步骤。首先是对于电机的绕组进行设计计算。先据极对数、电机槽数等概念计算极相槽数、节距等数据;熟悉相带划分、绕组单层和双层的概念、相绕组的连接关系。第二步制作绕线模,主要是使用绕线机绕制绕组;第三步,使用下线板、压脚,在槽底和槽口分别放置绝缘纸,双层绕组还需放置层间绝缘。然后后下线,槽楔塞在绕组上面,起固定作用。最后连接并检查绕组连接顺序是否正确。第四,上好端盖以及轴承,使用兆欧表测量电机绝缘是否满足,转动正常与否,加电测试。若电动机下线较满,槽满率高,则电机旋转正常,转矩(功率)较大,反之,电机转动缓慢,带负载能力很低。当电机通电转动起来时,同学们会十分兴奋,并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发电厂现场学习
火电厂和风电场每年都会有发电机需大修和小修,其他类型的电机也偶有故障发生,教师利用新疆大学距离发电厂很近(学校附近两公里就是红雁池发电厂)的便利条件,深入大修现场,带领学生在往届老校友的指导下学习认识拆解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的各个部件,分清励磁绕组、阻尼绕组,结构复杂的转子及其附属部件;深刻了解励磁(电压)调节和转速(频率)调节的重要性,同时还顺便了解了发电厂的锅炉运行以及汽轮机运行等相关知识,扩展了知识面以及课程内容,有助于学习“微机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学生感到受益匪浅。著名的达坂城风电场距离市区四十公里,利用节假日,学生在风电场学习风力发电知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共同扩展了电机在书本上的内容和使用范围,饱览了风电场风光,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结合电厂各种电机的运行状况和操作岗位,一些同学深刻学习了电机及其相关知识,也熟悉和喜爱上了电厂这一工作环境,毕业后顺利进入各类型电厂 ,活跃在新疆自治区以及全国其他省区的电力行业部门。
六、教师科研融入教学
电磁场不可见,抽象难理解,教师充分利用与变压器厂及风电场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利用ANSYS、ANSOFT等软件仿真电磁场、温度场及部件的受力(见图3),把结果制成PPT或动画文件,让学生直观看到磁力线穿越气隙、铁芯等材料的路径,电机绕组、铁芯中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讲解达坂城风电场使用的各种风力发电机。[4]列举风电场的大量发电机是异步发电机,结合课本,精讲异步电机的回馈制动:发电机长期运行于回馈制动,发电的同时,从电网吸取无功电流励磁,向电网输出有功功率,因而需要增加电容器等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发电机的功率因数。还有一些电机是永磁同步发电机,需要永磁体(钕铁硼材料)提供励磁磁场。我国是稀土原料的最大供应地,开发稀土也需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等。通过讲座,学生豁然开朗,明白了电机、电路等课程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今后还可使用MATLAB搭建电路,模拟仿真计算电机复杂的暂态过程,[5]了解了从事科研的基本过程,更加信心十足地学习电机知识。
七、搜集利用课外知识
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对工作细心加耐心也是不可少的。比如教师注意从网上下载收集最新的关于电机的小知识,例如三峡电厂的大型发电机,“嫦娥三号”上使用的特殊电机等,大家了解到三峡电厂使用的发电机还不是完全独立设计生产的,而是与其他国家联合设计生产,就认识到我国大型发电机的设计生产还有一些不足,电机的设计生产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向他国学习,开拓创新。最近新闻报道了东莞一家玩具厂生产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直升机玩具,教师就启发学生搜集玩具飞机所用电机的相关知识,还有军事用途的其他电机等,学生很感兴趣,反应积极、踊跃,有的还专门就此内容撰写了调查报告;教师还带领学生使用摄像机拍摄电机的拆装过程,自制成录像,上传课程网站,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开展科技制作
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的很多内容涉及到电机的控制应用。为活跃学生课外生活,拓展思维,提高动手能力,课程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循迹电动小车制作,DSP电机控制实验,PLC对生产线的控制实验及其他电机相关的科技制作,并开发了本课程的变频器调速实验。部分学生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西北赛区第二名的成绩。
九、结语
以上几方面,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出发点在于尽可能减小同学的学习难度和强度,力求深刻全面理解掌握课程的知识点。经过长期实践,同学们反映:以上做法十分有利于帮助大家理解和体会难点,能明显缩短学习时间,改善学习效果。总之,只要教师多用心开拓思路,多付出,把工作做细,从学生处着眼,俯下身子,踏实做事,就一定能够想出许多实用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发挥良师益友的角色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玮,潘再平.电机学课程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的探讨[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 33(4):78-80.
[2] 王振华,张金霞.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