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12:09: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拿来主义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别人的教案、课件,可以拿来、可以借鉴,这是传、帮、带年轻教员,是提高教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拿来之后怎么办?是照抄照搬、死记硬背,看着别人的课件上课,还是有所选择、有所改革、积极创新?这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其实却不容忽视。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因而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认真查找问题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1课堂教学中简单“拿来主义”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进行了较好的诠释,他认为“拿来主义”不是一味模仿、全盘西化的拿来主义,“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如对如何拿西方的东西说得很透彻,讲得很明白,“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就是说拿别人的好东西,要有辨别地去选择、去吸收,而不能全盘接受、囫囵吞枣,完全按照别的设计的路线前进。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员尤其是年轻教员却有不同的表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一些教员认为,老教授或优秀教员的教案、课件,经过多年的教学检验,已经相当成熟、相当完善,没必要再进行改动;还有可能改不好,出现问题,岂不是自找麻烦,不如不改。于是乎,背一背教案,熟悉熟悉课件,就踌躇满志地走上课台,俨然当起了别人的“传声筒”和“录间机”。更有甚者,连“传声筒”和“录间机”都当不好,误解了“原版”的意思,偏离了原本科学的教学设计。再譬如对于“拿来”的教案、课件,不少教员也觉得不能照搬照抄,不能全盘接受,但由于自身能力素质所限,不知道怎么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进行修改;也有的教员,怕改了之后得不到及时认可而不敢改,于是只能消极应付,依葫芦画瓢,简单处理一下,做一些改头换面的工作,但实质没变,还是在念“别人的经”,体现不出自己的思想和风格。
上述表现不是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是不具备扬弃与创新的“拿来主义”。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能力素质欠缺,不会创新。少部分教员有干好事业的愿望,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也很重视,认为现实教学中某些教学内容已经陈旧过时,需要改革,但又不知道怎么改才好,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不知道怎么创新,一切在固化的轨迹中运行。另一方面是评价激励不足,不敢创新。有的教员认为教 学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是有风险的。改得好,成功即罢;改不好,得不到领导、专家、同事及学员的认可,反遭非议,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声誉,现实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就得不到高分,倒不如不改为佳。
2对策
要防止和克服课堂教学中各种简单的“拿来主义”,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理清思路,抓住关键,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实际展开教学设计优化活动,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适合度。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多元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多元互动感知,构建个性语文学习认知体系。语文教学离不开形象和情感,如何进行艺术性创设,成功激活学生内驱动力,为语文教师教学设计创新提出新课题。
一、问题情境,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预先设计思考问题,这是语文教学最常见教法运用。即使在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中,利用问题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也是普遍做法。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如何做到精巧,还需要教师做出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是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入探究,教材文本大多属于经典著作,其艺术价值毋庸置疑,从什么样的角度展开思维切入,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探究。其次是对学生个性学习情况进行学情调查。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学力实际进行调查,这样才能针对学生思维实际进行科学设计。再就是问题投放时机需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学生思维启动过程之中、学生课堂训练遇到困难之时,都是比较关键的节点,如果此时给出问题设计,对学生一定可以形成重要帮助。
高中学生有一定思维能力,教师设计问题时,需要切准学生思维脉搏。在学习《拿来主义》时,教师先让学生分析课题,然后给出问题设计:本文课题属于议论文标题的哪种类型?看过这个标题,你感觉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学生快速介入自主阅读学习之中,急于要找到问题答案。经过一番阅读分析,很多学生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具体讨论反馈时,学生个性观点很多。有学生说:文本题目是“拿来主义”,这是引出了议论的对象。鲁迅先生给出的^点是:要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而不是照搬照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化传承。也有学生认为:“拿来主义”是一种继承意识,对文化精华需要不折不扣地继承,对文化糟粕也要采取剔除的方法,不能全盘接受。当然,也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拿来主义”就是照搬照抄,不然怎么叫“拿来主义”呢?鲁迅提出这个问题,其着眼点是批评文化传承中的教条主义,对那些不正确的传承意识进行抨击。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大讨论。学生开始争辩,教师及时介入,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析,促使学生很快形成了学习共识。
教师针对课题展开设问,有效启动学生学习思维。“拿来主义”这个课题非常有创意,如果不认真阅读文本是难以准确把握其要义的,教师针对性给出问题设计,抓住了学生关注点,具有很强的激发效果。学生快速介入自主阅读学习之中,并自发展开相关讨论,形成了个性认知。教师问题设计带有启发性,其运用价值是极高的,这说明教师问题设计具有较强艺术性。
二、媒体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所谓媒体情境,是指教师借助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实物、挂图、多媒体等,都属于媒体范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媒体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介入,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教学常态。多媒体具有强大展示和联网功能,教师将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以声光电形式传递到学生面前,对学生感官造成重要冲击,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多媒体运用中,教师要注意追求实用性,而不是搞“花架子”,更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甚至患上多媒体依赖症。
多媒体应用要适时适度,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掌握好尺度。如《宝玉挨打》学习,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学生观看热情很高,教师发动学生讲述《红楼梦》相关认知,特别是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展开评价。学生大多对这个内容有一定了解,发言比较积极。有学生说:《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贾母、史湘云等,这些人物性格个性鲜明。如贾宝玉,他性格表现为叛逆,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不愿意走向仕途,比较清高。林黛玉则表现比较柔弱、善良,给人的感觉是凄美、可怜,体弱多病,注定其悲惨遭遇……也有学生说:要说个性,我说王熙凤最为典型,她精明、干练、灵动、泼辣,当然也有见风使舵、两面三刀、尖酸刻薄的一面,这个人物性格刻画最为成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跟进引导:《红楼梦》人物众多,咱们单说这贾宝玉,他因为叛逆,自然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所以他才会“挨打”,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被谁打了呢?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什么呢?学生快速进入文本阅读之中,教师巡视,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启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成功激活了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红楼梦》相关情节有了一定认知,也为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人物性格讨论创造条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顺势引导,将学生关注视线慢慢牵引到贾宝玉身上,学生为获得相关认知,只有展开自主阅读学习,课堂教学引导进入正轨。多媒体运用有其独特魅力,学生被相关情节所感染,学习关注点被集中,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互动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课堂互动情境创设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互动情境,就是合作学习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学习活动,不仅能够集合学生集体智慧,还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质。集体学习活动时,要体现集体、协作精神,每一个成员都需要主动参与交互活动,这对提升学生交际能力也有一定帮助。在互动情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互动形式的创新和优化,用丰富的合作学习形式性,调动学生参与交互学习的主动性。小组辩论、小组竞赛、小组对话、小组演绎、小组展示、小组调查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形式,教师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给出适当设计,自然可以激活课堂学习气氛。
《阿Q正传》全文共分九章,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每一个小组挑选一个章节展开赏析教学设计,并将相关教案计划提交班级评价。学生拿到任务后,小组组长进行相关分工,阅读文本、搜集信息、展开设计、讨论取舍,各个小组行动有序,学习研究气氛正浓。在成果展示时,很多小组都有创造性发挥。有小组赏析第一章:序――介绍阿Q身份、地位。教学目标:自主阅读文本,扫清文字障碍;理解文本基本意义,熟悉铺垫写法;初步了解阿Q身世。教学过程:首先是自主阅读文本,疏通文意;其次是提出阅读思考问题,引导思维逐渐渗透;设计合作学习,讨论相关议题;给出课堂训练,巩固学习认知。教师对这个小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设计思路比较明晰,具有可操作性,但不够细致,切入点交代不够。有学习小组选择第五章节: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再写阿Q
畏强凌弱。这个小组赏析设计主要是围绕课堂演绎展开的:首先是阅读文本相关内容,理清人物关系,进行角色分配;其次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设计相关台词;最后是展开多重排练活动,磨合演出效果。教师同样给出评价:设计创意无限,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感官参与到文本赏析活动之中,但人物性格分析、台词设计等环节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赏析设计,为学生提供重要锻炼机会。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一般是难以参与其中的,这里放手让学生操作这个任务,给人以新鲜感,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集体设计教案,需要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因为教学设计包括众多内容,需要每一个成员都给出支持,才能顺利完成相关操作,所以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互动交流品质。
四、演绎情境,丰富学生学习感知
高中学生大多对课堂演绎活动往往持排斥态度,这是虚荣心在作祟,但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还是充满期待的。因此,教师在演绎情境创设时,需要关注不同群体学生实际需要。班级活跃分子,对演绎活动是比较欢迎的,而部分学生不愿主动参与演绎,却对观看课堂演绎有敏感性。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课堂演绎是对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解读,为学生提供更为鲜活、立体的学习感知机会,对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也有一定积极作用,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堂演绎教法,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拿来主义”成为了习惯.网络资源的共享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简单的鼠标点击就能将所需的课件或电子教案下载.另一方面也滋长了部分教师“拿来主义”的懒惰心理.事实上,就电子教案或课件而言,针对普通高中的素材非常丰富、但针对职业高中的素材少之甚少.相当一部分教师甚至连内容都没细看,就将章节条目、作者姓名等内容一修改就变成自己的,用到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上课时,教师甚至自己对课件内容都不熟悉,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在这种情形下,教学效果何以提高.
2.原创作品制作水平有待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常用工具包括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等.即便是利用PowerPoint这一工具制作课件也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并不是简单的几次培训会插几张幻灯片就算掌握了这一技能.如PowerPoint(简称PPT)中音频、视频的插入、几何画板软件的调用、数学公式编辑器的插入、PPT中色彩搭配等都需要在日常制作使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制作出美观、大方、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3.主观认识存在偏岐.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制作耗时耗力,不如“一支粉笔、一本书”来得容易;有的教师尽管比较认可,但是只想坐享其成使用现成的课件,不愿意制作;有的教师制作课件仅限于公开课、评优课时使用,常态课中多媒体使用率不高.
二、整合过程中应该走出的几点误区
在学校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做到了人人都有计算机,人人会用计算机.但是将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还处于探索阶段.
1.多媒体课件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应走出主观认识上“作秀”、“可有可无”的误区.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师,首先,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以满足新时代合格教师的需求、.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仅仅是几个年轻教师亦或骨干教师的事,需要全员参与、团结协作、静心研究、共同提高.其次,应摆脱教学内容本身的枷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放眼学生的未来.一方面,通过数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借助于多媒体解决课堂问题,更重要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解决更为普遍的实际问题及专业课程学习的工具,如,利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利用计算机作图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等;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以来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是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甚至于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
2.多媒体课件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应走出为“有课件”而“做课件”的误区.首先,要想清楚“是否需要课件”的问题.诚然,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有“是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栏目.但是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以课件的形式反映出来.一般来说,课件呈现的应该是教师用言语无法完全表达透彻、亦或能够表达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如,数与代数问题、空间与图形问题、概率与统计问题,等.都可以考虑与多媒体课件的整合;其次,要想清楚“能不能制作”的问题.如果课件中仅仅是文字、符号的堆砌,想必学生也不会感兴趣,还不如不做.
3.多媒体课件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应走出课件至上的误区.简单的说,并不是课前准备好课件就大功告成.课件的制作只能是教学准备的一小部分,课前准备更重要的应该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
首先,教材内容与课件内容的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现在中职类学校使用的都是新教材.新教材中有很多亦或经典亦或新颖的例子值得教师课堂中借鉴并使用.因此,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应注意课件呈现内容与教材内容的相互补充,使两者相得益彰.避免出现教材内容与课件呈现内容完全脱节的现象.
其次,课件内容与学生的关系.课件呈现的内容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但是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得出现在课件内容上.一堂多媒体课件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好课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讨论,从而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避免出现课堂反映热烈而目标达成度不高的状况.
综上所述,推动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关键力量还在于教师.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还需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控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促进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让中职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薛春玲.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魏书生说过:“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语文开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导入方式,下面就把我经常运用的几种导入方法公布于此,与广大同仁分享。
1 温故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我给《我的空中楼阁》所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初中时,我们学过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这间‘陋室’在作者眼里是怎样的呢?(学生回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磬。’‘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破旧的陋室,在刘禹锡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一间山涧小屋,去欣赏李乐蔚笔下‘陋室’的意境。”简单的一个问题就引起了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
2 故事导入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例如,教《拿来主义》这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立即问“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于是我便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由于导入语的故事已引起了学生对“拿来主义”的兴趣,这节课当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悬念导入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种导入法,也很适用于通讯报道、报告文学、小说、戏曲等课文。总的来说,设置的悬念要做到三个字,即“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学生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具体而言,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可以浓缩全文,也可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能引人入胜。
一位教师在讲授《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这篇说明文时,说道:“据说,德国柏林图书馆大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板书):‘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了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这里所说的‘钥匙’是一个比喻,人们把书目看成‘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板书标题)。那么,什么是书目?现代书目有哪几种?为什么书目能够像钥匙一样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呢?请仔细阅读课文。”
这一连串的设问,造成了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细心钻研课文。
4 歌曲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老师的导入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中学生大多爱听歌曲,许多学生都随身携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听歌,有时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听。鉴于此,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歌曲《丁香花》入手,使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传达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如此下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司马迁之《鸿门宴》。”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
5 应变导入
日常教学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使课堂气氛变得严肃、凝重,影响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灵活多变的引导方法。特级教师钱梦龙有一次在武汉给近千名语文老师上示范课,学生和听课老师早就在静静地等着,看上去课堂是那样严肃、紧张,这时,只见钱老师一脸轻松地走上讲台,亲切地对学生们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学生先是全都一愣,随即又都同意了钱老师的提议。“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同学们认识的人。”偌大的课堂静得出奇,不一会,一位大胆的同学举手示意,信心十足地回答:“钱梦龙。”顿时,全场欢笑,紧张气氛一扫而空。接下来,教学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
首先,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使会计学科专业教学形式和内容得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首要特征是丰富性。会计网络教学资源将大量教学资源以网络的形式展现,改变了传统“纸质教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状况,使学习者可以更多地浏览、观看、下载各种专业教学课件、视频和图文资料,教学形式多样化;另外,网络教学资源及时地将最新的信息以最便捷的途径呈现在使用者面前,使会计专业学生迅速获得最新、最前沿的专业信息资源,使会计专业课堂内容不再局限于已出版的教材之上,而是将教师和学生的目光转向对界内最新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大大丰富且更具有前瞻性。其次,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增强。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即促使学生从“应付学习任务”向“怀有愉快期望主动学习”转变。网络是当前学生最感兴趣的媒介,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激发学生探究专业知识的欲望,通过网上讨论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摆脱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刺激了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增强。再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增强。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课堂学习仅从理论上解决了专业知识的讲授,对学生实践知识的运用却未能很好地予以指导。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实践指导”模块的丰富和讨论模拟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环境,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2、会计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相关问题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比较幸运的,xx年毕业随之考上特岗,然后被分配到了xx希望小学,因为离家比较远,一直也是想着能够调到离家近的学校,其实当时就想着如果复兴学校今年招老师的话,我一定要来参加招聘。半年后偶然得知复兴学校需要一名语文教师,当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面试,心里想着总归要来,如果当时就算不过也当是一次锻炼,不行的话就今年暑假再战一次。我万万没想到自己有如此幸运,我竟然通过了,所以复兴之路开始得比我计划中提前了至少半年的时间。我感谢在xx希望小学度过的半年,让我体会到了当前农村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比也体会到了咱们学校的工作环境有多么的优越。最重要的是,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在这里可以学以致用。
来到之后,忙碌并快乐着,一开始田校长和几位主任经常会问我,感觉怎么样习不习惯,让我觉得非常亲切,田主任甚至叮嘱孙晶老师要对我多加帮助,不要让我感觉无助,这让我感觉特别温暖。各位同事对我也非常照顾,我们组尹老师,刘芳老师、罗磊老师一直以来对我也是各种帮助各种指导,让我在复兴这块沃土迅速成长,所以在这里要感谢你们。
一次,我到一所重点小学听课,教师讲的是古诗。有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学习的古诗都是五言七言诗,怎么没有四言六言的?这个问题提得多好,但教师的回答却让你感到失望,教师说,等着你去写呢。这种敷衍学生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如果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又认真地备了课,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律诗的发展形成,学生会惊喜地得到意外的收获。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退一步,和学生共同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
还有一次下去听课,教师讲的是《麻雀》一课。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课文中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而不是爱的力量?这个学生提的问题有多么深刻,然而教师始终在那儿讲母爱教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最后不了了之。如果教师在备课时,了解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此作品的历史背景,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弱小力量奋起反抗的思想,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怎样备课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首先是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应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有许多教师反映课程标准制定的笼统、不具体。我们在备课时,可以把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进行细化,具体落实到备课中。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在备课工作上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与实验,积累了一些做法,有效地推进了课程改革的进程。一些新的教案运行模式应运而生,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
第一种模式:把教学思路形成简要的教学步骤写在书上或教参上,有关重点内容就直接批注在课本上。称为批注式教案或零教案。
第二种模式:分工协作写教案方式。称为资源共享式教案。
第三种模式:学校推荐一套自认为比较理想的教案,教师以这套教案为蓝本,然后再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改在教学设计的“边”上。成为“舶来”式教案。
第四种模式:教师自己设计的教案。称为个性化教案。
第一种模式需要教师端正的态度做基础,要求教师要自觉地进行备课,需要“管”出来,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也难以进行监控;第二种模式能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原则,但不能完全突出教师的教学个性;第三种模式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备课针对性不够强,依赖性强,不利于教师成长;唯有第四种模式是值得提倡的。
当然,这几种教案各有利弊,但有一点原则是必须把握住:学校和教师必须选择适合自己教案运行模式,才能有效促进教学,决不能照抄照搬或盲目效仿。在这里,我倡导规模较小的学校要坚持个性化的教案运行模式,其他几种教案模式的运行要慎重。
一、决策从实际出发。
教案记录着教师备课过程,记录着课堂教学思路、步骤,是备课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有的教案模式不能完全体现教师的备课过程,不利于学校调控、检查、了解教师是否进行真正的备课。
资源共享式教案只适合规模比较大的学校,现在部分学校学生数急剧下降,平行班少,甚至只有一个,同学科的教师也大多是一名任课教师,有的还要跨科,跨年级,集体备课很难实施,资源难以整和、处理、加工,是不可能推行这种教案模式的。而规模大的学校要推行这种方式,也要有一定的人力、财力做基础。
二、组织工作落实,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小学校由于教学领导少,不能完全深入到每个教研组,即使有领导,还有一个领导的组织、专业水平、指导能力的问题,而学科组长能否担当得起应有的责任,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学科同年段教师少,任课教师之间的能力差距使能力稍强的教师逐渐失去积极性,只好以我为主;能力稍差的教师逐渐产生依赖性,索性拿来主义,资源之间产生了“抵消”,容易失去合作,所以只好“分田到户”。
要处理好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个人备课是基础,集体备课是升华。要鼓励教师将个人备课中遇到的难题或疑惑敢于在集体备课中提出来,寻求帮助,得以解决。集体备课要避免无“备”而来,避免一个人唱“读角戏”,避免集体备课就是集体写教案的现象,避免只见文本不见人。
三、体现备课的真实性。不能排除任课教师赞同这种教案运行方式理由是自我减负和应付领导检查的“嫌疑”。写教案确实是一个费心费力的工作,这样做毕竟使书写教案的任务减轻了许多,而二次备课部分的工作量大大减少,领导检查又不能说什么,领导也不能做到天天、堂堂去听一个人的课,这可能成为教师乐此不疲的真正原因。何谓“集体备课”?是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或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相对统一定教学计划和方案。所谓“资源共享”,是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进行了个性化处理,充分发挥其他人或各种媒介的作用,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实际,增删修补,适当调整,必须使“资源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
每次下班后,走在回家的途中,总能见她和学生有说有笑地推车而行。对此,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和思考,或许因为我要急着回家做饭,或许因为我和学生年龄相差太多,缺少共同语言,产生了“代沟”。
当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课程已经满足不了幼儿园教学发展的需要,当更新的教育观念与实际教学行为不相符合时,“课程改革”,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进入我们的视野,其将眼光聚焦于幼儿发展,赋予幼儿园教学更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与现象:
1.“拿来主义”,忽略孩子实际需要
外出观摩教学活动后,教师通常会在班级中再次加以尝试实施,这样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移植课”,有利于帮助教师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积累教育经验。但是,我们也发现教师的教学过于“照本宣读”,孩子会因为老师的一系列指示要求而犹豫,他们要参与必须在老师的首肯下才能进行,主动性被大大削弱。
2.追求形式多样化,忽视孩子可接受水平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教师的设计非常地巧妙,也很有层次感,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一步一步加大挑战的空间,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但是,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照流程教学的情况,也就是我们说的背教案,孩子们对第一环节的知识点还没有很好的进行消化、吸收,就已经进行到第二环节的教学中去,接着就是出现场面混乱的局面,孩子们无法与老师进行互动,活动效果也就大大降低。
3.操作材料不恰当,一定程度上干扰孩子发展
小班教学活动《虫儿爬爬》中,教师为每个孩子精心准备了一个大袋子,让孩子们钻进大袋子里,扮演虫宝宝,的确是非常的形象与可爱。但是,15分钟的教学下来,教师与孩子们始终维持着同样的跪姿,开始的律动环节与最后的放松活动,孩子们的动作只能局限于在地面上的情况进行。爬的过程中由于袋子的使用,教师也不便于观察孩子爬的过程中实际动作的掌握情况。
4.教师讲评为主,忽视孩子主体性发挥
传承以往的习惯经验,教师往往会在活动的最后集中孩子,自己充当主角,对孩子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诸如谁的画面最漂亮,谁的想法最有新意,等等。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孩子们在被老师的评价过程中是非常被动的,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创意往往会在老师的评价中被覆盖,被埋没。也就看到教师说的不厌其烦,孩子在下面玩的不亦乐乎的现象了。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存在着共性问题,即忽视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的发展。面对今日有着丰富见识与智慧的孩子,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中,应本着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尽可能通俗易懂的去引导孩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具体措施如下:
1.关注孩子兴趣,变“拿来主义”为“适用主义”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变“拿来主义”为“适用主义”,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
为使教育更贴近孩子,我们与孩子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采用PPT循序渐进展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青花瓷盘周边花纹的绘画方法,如先画上面花边,再转动盘子,画下面花边,再两旁画上一样的花边,由一到二到四到八,这样的辅助教学方式将复杂的青花瓷盘花纹艺术简单化,孩子们能直观感受青花瓷盘的花纹设计过程,创造热情被激发,产生了“我要设计与他人不一样的青花瓷盘”的愿望,从而帮助孩子顺利掌握绘画花边的技能。
2.运用孩子经验巧设情景,变“无效引导”为“有效引导”
教师要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理解、洞察幼儿的想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表象的提示和支持。
在艺术活动《青花瓷盘》中,由孩子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青花瓷盘的图案、颜色与花纹,丰富孩子们对于青花瓷盘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在教师示范操作环节,我们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幼儿观看的方式,而是考虑到大班孩子比较喜欢竞争好胜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三位设计师互相比赛设计青花瓷盘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调动孩子设计瓷盘的积极性。
可见,有效地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相一致,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以幼儿需要为依据提供操作材料,变“阻碍”为“动力”
首要,教师要考虑材料所蕴含的对本教学活动的价值,即能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而绝不能随便信手捏来,不能让幼儿动手就了事,它们的呈现与使用都是需要经过思考后才确定的。
其次,选用什么样的学习操作材料,要与本活动的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相贴切。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就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幼儿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或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学习操作材料的选用,要考虑到其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切不要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寄托在操作材料上,而花不必要的精力去“精心”准备既繁琐又无效的操作材料。
一、说课利于督促完善课堂教学
说课能厘清本人上这节课的意图,更好地考查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熟悉与理解程度以及对教法、学法的运用能力,也可以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在说课中预设,起到未雨绸缪,不打败仗的功用。可以查漏补缺问题,使课堂教学具体化,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起到引领作用。
二、说课利于安全问题的预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说课就得说体育课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教师在说讲过程中必须提到可能发生伤害的时段,环节,对此要额外提醒、并要有应对方案。否则课上的再精彩,如果出现了安全事故,也是令人遗憾的课。说课时要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对安全教育不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重视安全第一的原则。
三、说课利于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1、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多以技能为主的体育教师常以身示范,语言叙述相对较少,说课则能提升老师语言的表达能力。
2、提高教师缜密的思维能力
现在是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体育教师都应以理论为支撑点,强抓强修,用智慧的头脑开启体育教师的新天地,改变过去体育教师带给人们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
3、提高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
面对众多评委,不免紧张、惊慌,要尽可能把他们当作我们上课的学生,有条不紊地说好自己的观点,遇到脱稿时忘记台词,这时就要巧妙分身、随机应变。
4、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心理是三维健康观念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每名体育教师在说课时要平抚心态、处惊不乱,尤其是“危险”时刻,尽可能地保持良好心理素质,让紧张快速过渡到平静状态。
5、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深度
体育教师重实践轻理论者,通过说课可让更多体育教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大量翻阅资料,整理文字,客观上给说课的老师增加了理论学习的机会,从而丰富自己的头脑,加强理论素养。
四、说课利于教师展示风采
体育教师的精、气、神在说课过程中绝对给评判者一个直观的印象,干练的语言,利落的举止,端装的仪表,良好的教态会让听者耳目一新,同时教师的教学、知识、理论水平以及缜密的思维都会在说课过程给评说者深刻的印象。
五、说课应该注意的几方面
1、忌照本宣科
说课毕竟不是备课也不是背课,所以不能照教案去说,更不能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一字不漏的背下去。笔者曾参加过基本功、优质课的说课评选,除本人脱稿外,其他参赛选手尽在照读自己“优美”的稿子,形成了一种朗读比赛。放弃了吃透教材的绝佳机会,也忽视了说课的意义,“说唱”再好也不如做得好。
2、忌“马谡”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表现为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这种做法,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既丢了“街亭”——学生主体;又丢了“性命”——学生兴趣。因此,说课时刻紧抓“课”完成说的过程,在5--8分钟内说出教学的各个环节,说教材,说学生,说思路,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得有根有据,既要体现学生主体又维护学生兴趣。
3、忌照葫芦画瓢
有的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说好课,干脆“拿来主义”,没有自己的特点,亦没有自己的风格。这种现象在毕业生招教面试中常会用到,因无教学经验,不了解教材、学生、教法,就照网上的说课稿,稍加修改便拿去用。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核,也是拿来主义。为了形式、结果而不去思考,所以要全面理解教材、学生,认真研究教法、学法,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
4、忌自以为是
听说课的对象大多是评委,领导、同事等成年人,注意说课语气、表情,站在学生立场考虑,同时说课要听取同行、领导的中肯意见,不能用自我感觉良好,而忽略大家的良好建议,好的说课要多磨。凝心聚力谋发展,集思广益促前行。
5、忌面面俱到
一、电子备课的优势
1.利于保存和交流
优秀的电子备课是教学中的重要财富,传统的纸和笔形成的备课资料很难长期保存和相互交流。利用计算机把电子备课分类存入硬盘并进行必要的备份,可以使备课资料长期保存。利用网络,依托资源管理平台,可以上传到互联网上,与他人共享,同时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下载、收集他人最新的电子备课,从而拓宽教师信息来源的渠道,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实备课资源库,为今后的检索和再现提供条件。
2.利于创建习题库
选择典型的练习题和编制合适的试题也是电子备课的一部分。利用计算机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和处理信息速度快的特点,建立学科习题库可以较好地满足教师在教学中的需求。习题库的建立可以按照时间、知识点、考核难度层次等指标进行分类存储,在备课时可以快速浏览和选择,从而方便地获取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习题库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建,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校建资源库或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习题来补充。
3.利于教学资源的动态管理与完善
传统的纸质教案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师很难把平时获取的各种各样的备课资源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采用电子备课,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教学中获取的相应资源通过拷贝和输入保存到相应的教学单元中去,整个系统就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和升级的动态系统,经过多年的积累后,就是一个十分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可扩展性,当一次建库后,再次进行维护时,只需要把原有的电子备课资源进行修订就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这从根本上减轻了所有教师的备课负担。
4.利于加强集体备课,促进教师成长
电子备课中的集体备课将师师互动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作为前导性因素进行系统运用,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系统的外延,丰富了教学的内涵,这是一种创新。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针对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电子集体备课将合作、竞争和个人单干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和利用,符合课程备课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课程备课的单一“竞争”情境的一大变革,能较好地促进学校学术氛围的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
二、电子备课的弊端
1.电子备课给“拿来主义”提供了条件
有个别教师很懒,用传统的备课时,抄别人的,用电子备课时,直接拷贝别人的,自己不下工夫思考,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课堂教学水平可想而知。有的教师看到别人的课件好,拿来就用,有时与自己的授课内容不一致,纯粹是牵强附会。
2.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
有个别教师逢课必用多媒体课件,至少也放映几张幻灯片,没用就觉着不时髦、不高效,恰恰相反,如果用得不恰当,还不如不用,用了反而会导致缺少与学生的肢体语言表达和现场板书设计等,学生忙于欣赏精美的课件,忙于解答那些教师预定的和课件上展示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被课件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性,根本谈不上发挥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3.有些电子备课的通用性不好
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水平不一样,使用的软件也不同,如处理文本,有的用Word,有的用wps;处理声音,保存了不同的格式,如.wav,.aif,.snd,.voc和.mp3等格式;字体有的用宋体,有的用楷体,有的用仿宋等;标点符号有的用全角,有的用半角等;标题有的用拼音,有的用汉字,有的用数字,表述不一致,表达不清等。这给交流带来了很多弊端。
4.电子备课教学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
电子备课教学必须有计算机、投影机等硬件的支撑,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方法,而且必须有电,缺一不可,受限较大。
如果教室内的计算机缺少某个软件,有些素材就无法打开;如果计算机感染病毒,不能短时间内清除,就会影响上课……
三、采取的措施
1.制定电子备课的操作流程
(1)分配任务:利用假期由备课组长把下一学期的教学课时分配给每一位备课成员。备课教师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然后将电子备课发到大家能共享的文件夹中,进行初步讨论分析。
(2)集体备课:各学科利用每周四或五的集体备课时间,组织大家进行讨论,首先由主讲人谈谈所备课的教学设想及教学思路,然后每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对教案、学案和课件进行讨论、修改、评价、补充、完善。
(3)修改完善:主讲人针对讨论时大家提出的意见重新进行修改、完善,使备出来的课更能符合各人的“胃口”,把修改稿上传学校资源库。
(4)个人备课:各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个性与本班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习题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补充,以便因材施教,这样就使教学设计个性与共性相统一,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5)教学反思:前面的一切工作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有的设计并不一定十分科学,课件也并一定准确无误,这就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大家发现某一处有问题就马上在该资源下的讨论栏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反馈给大家。
2.明确电子备课的备课要求
电子备课包括教案、学案、课件、试题等,对每个项目要有统一要求,如对电子教案首先制作一个固定的表格,把相应的内容填上即可,这样既明白又规范。电子备课命名要统一,标题要体现电子备课的类别、内容、版本、学年和一些其他的信息。如:“2010~2011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必修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2011届新课标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学案”等。文件格式尽量做到:课件用.ppt,文本用.doc,声音用.mp3,图像用.jpg,视频用.mpeg等。
3.正确对待电子备课
无论是电子备课还是手工备课,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才是关键和根本,应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电子备课的质量。这其中影响备课质量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境界。手写备课和电子备课只是形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备课前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把握、考试方向的判断,这些才是最关键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手写完美地结合后才能产生有效的备课。其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定位应该是:适时、适当、适度运用,千万别出现牵强附会、主辅颠倒的现象。
4.采取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措施
我们要鼓励教师主动参与电子备课,乐于献出智慧,愿意分享智慧,教师为建设学科资源库所做出的努力我们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些构想可以通过考评和激励来实现。具体措施有:
(1)开展评比活动。即学校针对课件、教案等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对获奖者颁发证书,把优秀的作品上传教学资源库,作为免费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2)周考核与月考核结合,由分管领导深入备课组参加电子集体备课,每周定期对备课小组进行考核评价。每月召开备课组长会,小结电子备课开展情况。分管领导深入随堂课,监控备课质量,每月评出优质随堂课。
(3)通过完善资源库管理系统评价功能,由学科站长进行审核,每个电子备课按点数进行等级划分,上传和下载都有相应的点数,然后通过点数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库建设。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