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3 07:00: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童装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自1998年“邮电分营”之后,中国电信经历了“政企分开、移动剥离、寻呼独立、南北拆分”等一系列的改革重组,2000年该公司成立。
1994年,实现了县城电话交换自动化的目标,结束了我县电话交换的摇把子历史。
1998年,本地电话网建设成功。
2001年,宽带业务开通,互联网开始接入我县百姓的生活,随着宽带日渐普及,网络游戏、视频点播、实时通讯、资源共享等互联网应用得以长足发展、
2003年,全县主要乡镇全面开展小灵通业务,绿色、环保、经济、时尚的小灵通赢得群众青睐。
2008年,中国电信成功收购联通c网,同年末,天翼189全面上市,实现全业务经营。
2009年4月,全面承接“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国家战略,实施“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智慧业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三大工程,15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布局建设智慧城市。
在2015年,将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的高速宽带网络,提供无处不在、无缝覆盖的宽带服务。
截止2011年底,城区宽带20m能力覆盖率提升85%,农村4m能力提升到8m。2012年建设“天翼宽带数字精品小区”6个,为全县群众家庭带来了数字化、高质量的生活体验。
在2013年,通宽带38个行政村,通电话103个行政村。
(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县分公司
1999年中国移动县分公司成立,分营时只有基站2处,县城1处,镇一处,无传输光缆。
2013年3月启动“天堂”移动通信工程,总投资近2个亿,自建光缆1631公里,110个基站。
截止至今2012年底,县分公司共建成村通基站及其他基站220个,建成通信光缆,并最终实现全县行政村覆盖达到100%。
营业厅规模:现有县城和大两个自办营业厅,另外拥有5个一级合作营业厅及旗下几乎遍布整个县城的二级代办点营业厅数十余个。
(三)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分公司县分公司
中国联通县分公司建于2003年7月,通过无线寻呼,中国网通的两次重组,现有员工216人,部门5个。
10年来,联通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营理念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建设资源的投入,加快通信基站设施的建设,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003年,由于县通信基础设施规模小,市场份额低,县被省公司划归绵阳联通公司代管,投资建设相对滞后,没有自己的传输通信网络,通过租赁电信传输网,县和沟口gsm移动通信基站2个。
在2004年至2008年间,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新建传输网络210波长公里,建成开展了cdma移动通信基站13个,gsm移动通信基站15个。全县联通基站总数达17个,县城、景区得到有效覆盖。
2008年,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公司通信设施受到严重的损坏,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在上一级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公司全体干部员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新建本地网光缆330波长公里。新建gsm基站33个。随着灾后通信的恢复和重建项目的实施,县实现了公路沿线,景区内部,所有乡镇所在地的gsm网络的无缝覆盖。
2010年,新增wcdma3g基站28个,同时实现从九黄机场至景区的3g信号无缝覆盖,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3g网络建设覆盖精品示范线路。截止2010年底,传输网络建设完成,投资460.98万元,新建,重建光缆127.47杆长公里,本地网光缆总长度达到800波长公里。
截止2011年底,宽带数建设完成投资54.6万元,建成县老城区gpon网络,建设端口1800条线。顺利开通3g,cs域和ps域业务,基于hsdpa无线数据的手机高速上网和基于w网和cs域的可视电话效果良好。新建3g基站22个,3g基站累计达到48个。
2012年,通信能力继续增强实现了弓杆岭至县城3g网络的连续覆盖和景区的优质覆盖,开通了室内分布系统12个,新建wlan无线接入点4个,建成开通传输网北环1600g波分系统13套,为传统tdm传输网向分组传送网的升级和公司未来运营4g网络提供了坚实基础。
截至2013年9月已完成马尔康至,至平武的分组传送网络建设,口带宽扩客10倍,为即将投入建设的光纤物理网及4g移动网络打下坚实基础。实现景区内的wifi无线网覆盖,县漳扎镇建成4座wlan无线基站,漳扎镇基本实现无线宽带接入覆盖,县双河乡建成1座wlan无线基站,解决双河乡中心城镇的宽带接入问题。
2013年上半年在城区增加3g站点3个,优化了城区的3g信号覆盖中心城区3g基站全部升级的hspa+,实现了21m优化无限网络的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投入资金压力巨大
县地广人稀,点多、线长、面广,每年州公司下达的建设资金十分有限,只能按照计划逐步解决。
(二)通信建设协调力度大
在农村通信建设,无论是建设用地、电源接入、建设赔偿等方面,部分村民要价过高,企业很难承受。
(三)在4g基站建设、城区管网建设、无线城市的推进和小区宽带建设等后期网络通信建设工作和住房建设存在一些阻碍。
三、对策思路
(一)加强通信市场的监管。规模市场秩序,既能促进运营商合法有序竞争,同时要兼顾城市和农村市场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缩小数字鸿沟。
(二)加大对通信企业政策支持力度。通信建设是惠及民生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引擎,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
1、保障通信用地和优惠赔偿费用。简化用地、建设等审批手续,加快审批进度。依法依规给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费用优惠。
2、将通信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中,按照“政府统筹推动,企业主体实施”的方式推动通信基础设施与其他规划的有效街接和同步实施。政府做好选点协调工作,允许在机关及事业单位、体育场馆、新建小区、学校、医院、大型公共设施场所建设通信设施。县内主要交通路线、隧道、及政府投资的大型公用设施等项目在设计规划前应书面征求通信企业投资同步建设需求,建设单位及业主单位应向营运商无偿提供线缆布放通道和电力接入。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xx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xx镇xx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儿童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十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让人值得深思。
(四)、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陈姓村民时我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镇江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莲~山课件 ]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结 语
一是生活极度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占70%,任何经济来源,只能靠政府、乡亲或亲戚接济生活占20%,因寄养家庭条件尚可、孩子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的仅占10%。
二是就学就业形势严峻。或在外飘泊流浪,或在本地依赖乡亲临时施舍勉强度日,绝大部分由亲属抚养,其中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监护总数的68%。监护人本身年迈体弱,贫病交加,由于贫困所导致的生存压力以及各种因素影响,即使国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杂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不去上学或中途辍学的比率仍然很高。在我们调查走访的12名孤儿中,小学学历的有2名,初中学历的有8名,最高学历为职高,仅占总人数的20%。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导致了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生活状况仍处于社会底层,仅能勉强维持温饱。
三是心理障碍凸显。在调研走访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孤儿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孤身”而是“孤心”。 很多孤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他们对生活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对学习和人际交往缺乏热情。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个别存在行为偏差,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多年来,区政府及统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学习、宣传、落实《统计法》,围绕区委工作中心,科学有效地开展统计工作,及时提供相关统计资料,为区委决策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争当全市“三个发展”的排头兵,建设“副城、液晶光谷、智慧新区、和谐家园”贡献了力量。
(一)“两多一强化”学习宣传《统计法》效果明显。区政府及统计部门把对《统计法》的宣传列入“五五”普法的活动中,通过“两多一强化”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宣传渠道多”:充分利用电视台、《简报》、社区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渠道,开展公共场所大型宣传活动,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基层;“学习形式多”:通过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学法、各级统计人员全面学法,举办了多场统计相关业务知识专题学习培训班(活动),有力提高各级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的意识和统计工作水平,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为《统计法》的贯彻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切实强化统计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基层统计工作指导,一方面努力完善统计规章制度。按照《统计法》的要求,深入到相关部门、街道、企业帮助修订和完善统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统计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基层统计力量配备。指导辖区街道、厂企等基层单位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建立统计机构,实现了“区—街道—村(社区)—企业”四级网络,切实提高基层统计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调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近年来,区政府及统计部门组织全区力量圆满完成了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等大型调查活动,目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区统计部门坚持围绕区委工作中心,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及时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杜绝搞“数字政绩”攀比浮夸,做到数据真实并且“来之有据,据之可查,查之可信”,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同时注重统计调查成果的分析和运用,进一步拓宽统计服务的领域,尤其是围绕金融危机和经济运行热点,重点加强了对工业、投资、贸易等重要领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跟踪调查,其相关的信息工作也得到市统计局和区委区政府的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信息调研先进集体。
(三)遵循统计执法“三不怕”精神,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严肃有力。为全面贯彻落实《统计法》,在开展普法宣传的基础上,区政府及统计部门切实增强对《统计法》的敬畏意识与执行《统计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挺起腰板,擦亮眼睛,以“不怕挨板子、不怕挪位子、不怕丢帽子”的“三不怕”精神,勇于“亮剑”,敢于斗争,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坚决维护统计结果的尊严。年以来,共对辖区内的15家企业进行了全面统计监审工作,对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给予了相应处罚,有效地维护了《统计法》的严肃性。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统计法》宣传面需要进一步拓宽。从调研情况看,《统计法》颁布以来,宣传层面主要针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不少法人思想上还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依法履行统计义务的法律意识淡薄。同时由于群众对统计抽样方法的认知差距,导致普遍对统计得出的数据真实性持有怀疑态度。二是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目前区内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均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但统计专业性人才依旧匮乏,不少统计人员大都局限在数字统计上,对统计数字的分析、利用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另外由于部分企业法人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企业专职、专业统计人员缺失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统计执法检查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调研中发现,少数单位出于利益等因素,迟报、漏报、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统计资料等行为还时有发生,难执法、难处罚的问题还一定程度上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家庭生活困难。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他们主要靠政府救济,大多收入微薄,有的由有关部门救济,有的由亲戚朋友接济,他们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生活都是粗茶淡饭,只能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2、居住环境较差。困境儿童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困境儿童,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陈旧、低矮的老房子里,房屋面积小,常常与父母睡在同一个房间,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家中的日常用品、学习场所简陋,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室内陈设。
3、文化教育缺失。多数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只满足孩子的温饱和物质渴求,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缺失,导致孩子厌学心理。再加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的家长认为考不上一流的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读完初中能算帐识字就可以了,早找工作早挣钱,因此只读到初中,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打工了。
4、亲情关爱缺失。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也存在心理状态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儿童缺乏父母的关慰,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押服刑人员家庭的儿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靠祖父母辈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只重视吃饱穿暖,往往忽视对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二、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处于困境中的儿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帮助和保护。近年来,妇联牢牢把握作为全国实施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的契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急党政所急、想儿童所想、尽妇联所能,把关爱儿童和儿童救助工作做为一项品牌工作来抓,大胆创新,不断拓宽关爱救助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妇儿工委、妇联多次获省政府、省妇儿工委表彰的“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获省妇联、省教育厅表彰的“全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涌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典型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王直老人。
1、积极争取,营造关爱儿童的社会大格局
一是健全完善各类关爱组织。及时调整县乡妇儿工委、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110家暴报警中心”和各级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建设,完善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少年法庭和人民陪审员工作,发挥各类志愿者、“爱心妈妈”、关工小组的作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关爱组织网络。二是县委县政府“五个纳入”,重视儿童工作。将《儿纲》纳入全县国民经济规划、纳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文明创建规划、纳入家庭教育规划、儿童教育卫生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三是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形成关爱儿童的大格局。县委县政府经常听取儿童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儿纲》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更是积极努力给予解决。县人大、政协加强对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实施《儿童纲要》工作的监督,定期进行视察、检查。县教育、卫生、公安、法院、司法、民政、残联等部门把儿童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县上下形成了“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2、立足民生,推进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资金救助。通过开展“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栋梁工程”、“两免一补”、残疾救助、大病救助、低保救助、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双女户独女户结对帮扶等形式,对生活贫困的家庭和儿童直接给予资金救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和解决必要的生活物品,使贫困的儿童得以完成学业。二是技能培训。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工程开展对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成员的就业技能,达到脱贫致富,减少贫困儿童数量;通过实施连环脱贫、整村推进等项目,发展地方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从而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三是亲情关爱。对心理缺失的儿童的关爱工作,一直是我县儿童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近10%,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家教缺失问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我县儿童工作的一大品牌。自2006年县妇联实施“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以来,通过调研走访,分析“留守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呵护、学校监管、亲属监护“五大关系”网络,留守儿童学业上有人辅导、生活中有人指导、心理上有人疏导。我县稼祥中学的“留守儿童”托教中心和王直老人创办“留守儿童助教中心”获得国家、省、市领导的赞扬肯定和媒体的高度评价。
3、着力难点,不断改善儿童生存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县通过调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重视关心,先后被联合国儿基会确定为NPA、CRC社会动员项目县,是全国“母亲安全”活动项目县、“降消”项目县、儿纲后续培训项目县,在全省带头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项目、“婚前医学免费检查”项目、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干预项目、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干预项目,创办“希望小学”、“春蕾小学”和“春蕾女童班”,关爱关注了数万名儿童,对于帮助困境中的儿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极大的改善了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
三、几点思考
困境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困境儿童的生存、保护与发展不仅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也要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给予特别的关爱。作为妇联组织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履职尽责,不断创新载体、提升品牌,使关爱困境儿童工作成为落实《儿童发展纲要》的基础;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载体;成为弘扬文明新风、建设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公益平台。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和谐理念
强化宣传,引导人们由传统扶贫观念向现代帮扶观念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做好救助弱势群体工作,注重培养挖掘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精心设计富有时代特色和实际效益的“亮点”活动,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理念,不断扩大妇联救助工作的影响面和美誉度。
2、积极参与协同,促进成果共享
积极发挥妇联联系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的促使决策层更加关注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家庭保护和素质教育,结合劳动、农业、扶贫和群团等部门实施的各类培训、救助等活动,积极发挥公检法司的维权作用,保障和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更好的帮助弱势妇女儿童摆脱贫穷,多角度、全方位的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
3、创新活动载体,转变救助重点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衣、食、住、行,是社会人正常生存首先要得到保证的内容,大学生和学校教职工“行” 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学校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出行质量及其工作学习质量。如何改善校园交通,为学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加强和改善校园安全工作的首要工作,更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题中之义,本次调查也正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思考而展开的。
江苏大学校园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地形发杂,校园交通压力很大,时日性、时段性的交通繁忙对校内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根据调查前的经验分析,江苏大学显性的交通压力主要体现在:中、东门及校内主要路口的时段性的车流人流集中,校内的不文明行车现象,及其交通硬件设施的不足。本次调查旨在通过科学的调查法对江苏大学的校园交通状况进行系统性的了解,并对师生的交通意识水准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江苏大学交通状况最终结果并提出改善交通的可行性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和改善交通现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查的总体、样本和资料收集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江苏大学所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及学校全部的教师职工。本次调查的样本规模为150份,其中有效样本143份,调查对象师生比为4:1,与江大师生总数比相适宜。本次调查的分析单位为个人,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为自填式问卷的个别发送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和文献调查法等。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以“江苏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状况”为主题,重点了解师生对学校交通环境的评价与认识和主要路口、 路段的车流量及违规状况两个方面的内容,得到了比较详细的结果,以下就重点涉及的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展开分析。
(一)师生对学校交通环境的评价与认识
统计问卷所得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我校交通安全整体状况持乐观态度,但仍有三成表示不满。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校园内选择使用交通工具,正如绝大多数受访者反应,校园交通较为拥挤,尤其是某些时段和路段,并且存在车辆乱停现象,进而影响交通。
近60%的受访者认为我校交通标识、设施有待完善。
但是,仅以现有的完善程度来看,师生对交通标识的注意度还很低,更不用说去遵守。例如,在问卷中,近一半的受访者没有注意到五棵松的环形交叉标识或者不予理会,仅仅只有5%的受访者注意到求是路汽车实验楼路口禁止一切车辆驶入的路标。
校园内的减速带随处可见,确实也对降低车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不乏有自行车通过时为了避免颠簸,利用减速带两旁的小口或是缺口处通过。就此现象,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校园减速带是为了使所有车辆减速,而不仅仅是机动车。但对清华大学在减速带中间留一个供自行车通过的小口的做法,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可行。
此外,在软性的制度方面。我校曾经出台了“校园交通管理规定”,但据调查显示,几乎没有受访者清楚了解该规定,自然,近80%的受访者也就不知道在我校校园内机动车速度不得超过20km/h,并且优先让行人通行等一系列要求。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与我校地形类似,该校禁止校内骑车。有人提出,我校也可仿照类似做法以避免交通安全问题,但大多数受访者并不认可这一建议。
问卷的最后,56名受访者给出了对我校交通安全状况的意见及建议,高达有效问卷总数的39%,由此可见我校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这一话题关注甚高。
(二)主要路口、路段的车流量及违章状况
所谓主要路段, 是指江苏大学校园内车流量人流量相对集中和频繁的地段, 主要路口指江苏大学的中门、五棵松环形交叉路口及求是路汽车实验楼等易违章路口。这些路口和路段都是经常性或者时段性、时日性人流量车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选择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能抓住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
1、江苏大学中门车流量
通过观察记录,一个小时内校中门共通过:私家轿车146辆,电动车、摩托车130辆,自行车240辆,以及外来车辆146辆,共计468辆次。其中私家轿车占总数的26%,外来车辆占总数的9%,可见外来车辆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
2、求是路汽车实验楼路口
汽车实验楼也许是刚建工完成,相应的交通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但此禁止驶入标志比较明显,可在一个小时内仍有近六成的车辆违规行驶。据观测,进入路口后的道路比较蜿蜒,有小山头遮挡视线,稍有不注意,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不得不说,与其他路线相比,此路非常便捷,也许这就是很多车辆宁愿违规的原因。但是安全与时间孰轻孰重?
3、五棵松环形交叉路口
五棵松路口是环形交叉路口,正确的行驶方式是逆时针行驶。记录数据显示,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通过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有1074辆,其中违规行驶307辆。由此可见,五棵松路口是车流量相对较大的路段,并且也是违规行驶最严重的路段,存在安全隐患,无可置疑。
四、结语
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对江苏大学的交通状况做出如下总结:
(一)关于校园的交通安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1、校园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校外车辆(黑车)进出频繁, 是造成校内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2、交通指示系统不完善或者不合理,交通干道上的路灯不够明亮。
3、凯源旅游超市附近、新一区门口、江大附属学校路段乱停车现象严重。
4、学生上下课时段是交通压力最大的时间,江大附属学校工作日每天早中晚接送孩子的车辆对交通造成了时段性压力。
5、我校师生在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不了解“江苏大学校园交通管理规定”,以致经常性违章行驶,这也是引起交通混乱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针对江大交通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各大门进出车辆的管理,减少校外无关车辆的随意进入(入发放管理牌、适当收费等),缓解校内交通压力。
2、在对进入校园大型机动车辆进行限速的基础上,还必须明确对校园内的电动车和摩托车进行速度控制,并监督执行,超速车辆给予扣分并罚款。
3、尝试开通校内公交路线,主要为教师服务,这样可以使得领导老师尽量不在校内开私家车。
4、撤销不合理的减速带,部分路段需要增加减速带,某些减速带可以考虑中间开小口,避免自行车从路边缺口行驶,而和行人抢道的尴尬。
5、增设、改换校内干道上的路灯,增加照明度,在关键路口设置、更新交通警示牌。
6、在江大附属学校附近设置临时交通管理小组,在上下课时段进行交通疏导。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一、基本情况
**区卫生局共有下属单位9个,其中: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区医院4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会兴、**、磁钟、高庙4个乡级卫生院;车站街道卫生所。现有正式职工178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职称情况(按本人档案所在单位)见附表。
二、存在问题
(一)卫生人员严重不足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单位普遍存在卫生人才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
1、临时人员偏多,单位负担重。目前,系统有临时人员36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2%,人员工资全部由聘用单位承担,加之,今年修改后的《劳动法》已开始实施,要求临时人员与正式人员同工同酬,单位还要为临时人员缴纳“三金”。
2、在岗职工少,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4个乡级卫生院原有编制72人,因正常的退休、死亡和调出,现只有职工60名,而真正在卫生院岗位工作的仅有41人,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区医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临时和外聘人员高达18名;**乡卫生院有正式职工13人,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用8名专业技术人员。
3、人员关系不顺。目前,卫生系统内部干部职工中属于借用的有26人之多,占正式职工的14.6%,既给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便,制约了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也给借用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压力,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高、中级人才比例普遍偏低
1、学历方面:4个乡级卫生院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只有2人,仅占卫生院总人数的3%。
2、职称方面:全系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7%;中级职称56人,占34.5%;初级职称69人,占42.6%;无职称人员31人,占19.2%。这些表明,区属8家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比例偏低,引进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迫在眉睫。
(三)现有业务骨干年龄偏大
1、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6名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有4人将在5年内退休。另一方面,4个卫生院4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人,其中1人已到退休年龄、2人即将退休,35至45岁的有35人,35岁以下的有15人,其比例为1:7:3,而45和55岁之间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断档现象严重。
2、新进人员专业大多不对口。区疾控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这些年新调入的人员,大多与专业不对口,现有的工作也主要靠原先的“老人手”承担,再过三、四年,若这些“老人手”到了退休年龄,“新人手”由于自身素质,不能承担重要工作,将影响到我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医疗设备陈旧,科室设置不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区医院、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诊断疾病还主要靠解放初期的“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人员、设备缺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科学合理设置,目前区医院没有设置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设置不规范;4个卫生院的急诊室、供应室没有按要求设置;会兴、磁钟卫生院的急诊室、妇产科设置也不规范,与“三室一科”建设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如再不加大投入,将影响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发展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和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重视人才工作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为推进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强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培训卫生业务骨干
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自学、带薪学习,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学术交流,加速知识更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大胆使用年轻业务骨干的同时,又要注意引进和培养单位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政策支持,努力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对口毕业生。加强区内医疗卫生单位与省级、市级同类机构的业务合作和交流,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内培、外引,逐步解决人才断层现象。目前,区医院急需人员12人,其中,临床人员5人(妇科2人、内科1人、外科1人、麻醉1人),化验1人、放射1人、护理5人。卫生院急需人员19人,其中,大专以上西医临床专业人员5名、儿科2名、妇科4名、外科4名、护理4名。区疾控中心急需人员2人,其中,检验1人、流行病调查1人。
(三)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和激励专业人员奋发向上
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也要体现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之间。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有效竞争,才能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奋发有为的精神。各个技术岗位也要采用竞聘上岗的办法,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多作贡献。通过竞争,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留住人才,开发人才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发现并解决卫生队伍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元月中旬以来,我局对下属医疗卫生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开展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卫生局共有下属单位9个,其中: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区医院4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会兴、**、磁钟、高庙4个乡级卫生院;车站街道卫生所。现有正式职工178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职称情况(按本人档案所在单位)见附表。
二、存在问题
(一)卫生人员严重不足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单位普遍存在卫生人才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
1、临时人员偏多,单位负担重。目前,系统有临时人员36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2%,人员工资全部由聘用单位承担,加之,今年修改后的《劳动法》已开始实施,要求临时人员与正式人员同工同酬,单位还要为临时人员缴纳“三金”。
2、在岗职工少,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4个乡级卫生院原有编制72人,因正常的退休、死亡和调出,现只有职工60名,而真正在卫生院岗位工作的仅有41人,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区医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临时和外聘人员高达18名;**乡卫生院有正式职工13人,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用8名专业技术人员。
3、人员关系不顺。目前,卫生系统内部干部职工中属于借用的有26人之多,占正式职工的14.6%,既给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便,制约了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也给借用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压力,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高、中级人才比例普遍偏低
1、学历方面:4个乡级卫生院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只有2人,仅占卫生院总人数的3%。
2、职称方面:全系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7%;中级职称56人,占34.5%;初级职称69人,占42.6%;无职称人员31人,占19.2%。这些表明,区属8家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比例偏低,引进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迫在眉睫。
(三)现有业务骨干年龄偏大
1、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6名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有4人将在5年内退休。另一方面,4个卫生院4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人,其中1人已到退休年龄、2人即将退休,35至45岁的有35人,35岁以下的有15人,其比例为1:7:3,而45和55岁之间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断档现象严重。
2、新进人员专业大多不对口。区疾控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这些年新调入的人员,大多与专业不对口,现有的工作也主要靠原先的“老人手”承担,再过三、四年,若这些“老人手”到了退休年龄,“新人手”由于自身素质,不能承担重要工作,将影响到我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医疗设备陈旧,科室设置不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区医院、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诊断疾病还主要靠解放初期的“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人员、设备缺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科学合理设置,目前区医院没有设置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设置不规范;4个卫生院的急诊室、供应室没有按要求设置;会兴、磁钟卫生院的急诊室、妇产科设置也不规范,与“三室一科”建设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如再不加大投入,将影响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发展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和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重视人才工作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为推进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强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培训卫生业务骨干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1-055-01
一、青工队伍结构
一矿通修区下设七个队:通风队、防突队、放炮队、维修队、监测队、地测队和保安队。全区担负着我矿井下通风保障、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治理、地质测量、掘进工作面的向前延展、巷道维护及管道铺设等工作,为我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通修区现有职工1114人,青工(35岁以下)329人,占全区比例的29.5%,其中党员62人,团员37人,党团员占青工人数的30%;本科以上学历61人,专科学历83人,本科专科人数占青工人数的38%;中级职称43人,初级职称23人,有技术职称的人数占青工人数的20%;技术员及管理人员22人,班组长12人,管理人员占青工人数的10%;正科级2人,副科级11人,特聘技师1人,工程专家2人。
二、青工队伍现状
当前,煤炭市场持续处于低位状态,对煤矿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挑战。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煤矿开采(特别是井工开采矿井)受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制约,矿井存在冲击地压、地下水和地面水、冒顶片帮、煤尘、瓦斯、火等自然灾害,其工作环境与其他行业的工作环境相差较大。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青年矿工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煤矿生产的主力军,他们基本上都在“糖水”里泡大的,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吃过苦、受过罪,生活上还没有压力,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煤矿,通过对通修区35岁以下青年的摸底调查,我们总结出通修区青工以下特点:
1.具备以下优点: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时尚前卫,接受新生事物快,头脑机智灵活,学习能力强,个性突出,不肯服输。
2.存在不足之处:享乐主义严重,缺少奉献精神,勤俭节约意识不足,有较强的叛逆心理,思想承受力差,学习不够勤奋刻苦,存在浮躁心理,团结协作意识不强,容易走极端。
3.工作中主要表现:1)由于煤矿工作环境较差,收入不高,大多数年轻人从心理上不愿意从事煤矿工作。2)从独立解决问题和技术攻关中可以看出,在岗青工学技术的积极性不高。3)培训工作始终是老一套,缺少针对性、创新性、实用性,无法满足青工的培训要求,使青工对学技术不感兴趣。
三、对青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
(一)激发青工的工作热情,发现人才
1.明确他们的工作目的要让他们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工作。为了理想,为了让自己活得有实实在在、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了被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和认可,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份薪水,这样工作就会给他们带来快乐,就会越来越有激情。
2.树立他们的奋斗目标要让他们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升华思想意识、提高技术技能,增加岗位薪酬,要让他们总是觉得有方向、有动力、有奔头,有助于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近年来,通修区涌现出各种优秀青年:张文闯2011.09被评为首届“青春杯”优秀青年人才、2012.04被评为“平顶山市一线技术英杰”等;曾平磊2013年荣获矿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青年的工作热情,实践证明:基层团支部必须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勇于奉献。
(二)锻炼青工的实践能力,培养人才
人才成长重在培养。没有培养,就没有人才的成长,青年人才的成长更是如此。要想在在煤矿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进程中造就青年人才大军,就必须强化培养意识,在人才的培养上下真功夫,特别要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
1.通修区团总支积极组织青工参加矿、集团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放炮队青工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013爆破技能大赛包揽第一、三、五名;监测队谷许辉2013年获得全国安全仪器监测工技术比武第二名;实践证明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方式,但其基本环节还在实践,通修区团总支重视在实践中培育青年、锻炼青年,对青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2.通修区开展青年科技创新活动中,青年们围绕本岗位的生产实际,在实践中开动脑筋,积极创新,提出了大量创新创效点子、五小成果、技术革新、科研论文和合理化建议,通修区防突队青工张亚楠2012年获得矿(集团)科技项目一、二等奖;地测队青工王秋锋、沈文龙2013年获得矿技术成果三等奖和2014矿技术成果二等奖,马新举有两项成果获得矿三等奖。这些青年工作者在积极工作的同时,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说明,实践培养青年成才的有效性。
手机普及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1998年前购买手机,40.9%在1998年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可以看出,近几年中,1998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2000万。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手机消费群体特性及其趋势。就1999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自身特性而言,从性别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别占55%和45%左右;从年龄看,以18—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为主,分别占43%左右;从学历看,以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大学以上学历为主;从收入看,则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与1998年购机者相比,1999年购机者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1)虽然女性购机者仍处于少数,但女性购机者越来越多,从36.5%增至45.1%。(2)购机者年龄分布趋向于分散,从集中于3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岁青年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3)购机人群继续集中于高学历人群,但趋势已不很明显,这可能与北京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有关。(4)由于手机各种价格的持续下调,手机消费日益大众化,使手机能够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购买,表现为1999年购机者进一步趋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个收入阶层,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购机比重反而下降。
消费者运营商及手机品牌选择。调查显示,与1998年相似,1999年购机者的运营商选择基本状况仍是移动通信公司多于中国联通。电信长城CDMA选择比重仍很低,但与1998年相比,1999年消费者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选择略有下降(约2个百分点)。中国联通则略有上升(约3个百分点),电信长城CDMA稳中略降。中国联通的缓慢上升,显露出移动通信市场正缓慢发生着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竞争态势。从消费者的手机选择看,除传统三强仍居主导地位,且摩托罗拉有进一步加强之势外,手机选择进一步多元化,处于第二集团的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为1—4个百分点不等,而国产品牌则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选择很少。
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早期的手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更换手机(保留原号)或者新购手机重新入网,淘汰原有手机。1999年新购手机中,这两种情形比较明显。调查表明,1999年内平均每售出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新购手机入网,淘汰原有手机(包括原号),一部是新购手机,替换原有手机,其余4部是首次购买手机入网。其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用户而言,淘汰原有手机而入网和替换手机的比例分别为9.1%和18.2%,首次入网者占72.7%,中国联通用户首次入网占58.8%,淘汰和替换原有手机分别占23.5%和17.7%。均为新入网或淘汰原有手机入网,而无替换手机的情形。
购买价格。调查显示,1999年手机市场裸机价格在进一步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别很大,有的高达6000元以上,有的则低至1000元左右,这与手机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产品/服务功能逐渐拉开档次密切相关。裸机平均价格则降至2000元左右,这也是手机购买者逐渐向中低收入阶层过滤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网费,1999年内两次下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分别下调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为920;中国联通则分别下调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为580元左右。总体而言,调查表明最低为300元(电信长城CDMA手机除外),最高亦不过1250元,平均水平约为780元。
1999移动通信市场主要事件消费者认知
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热点不断,内容涉及资费政策、运营商服务、手机终端以及中美WTO电信协议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被访者认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83.4%),其次是中美WTO有关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74.2%),再次是双频手机进入市场(64.7%)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51.9%)。被访者认知较高的还有上网手机(41.7%)和联通手机直拨IP电话(38.3%)。电信长城CDMA手机话费降价一半(34.9%),预付费SIM卡手机的推出(32.2%),网上拍卖手机(31.9%),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26.4%)和联通手机免费邮寄话费清单(26.1%)等认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纵观以上热点问题,可以看出,被访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有关移动通信的产业政策问题,特别是资费政策,显示消费者对手机资费政策的关注。电信长城CDMA手机由于用户规模小,其热点政策影响小,故认知度不高。其次是对各类手机产品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初就已成为热点的双频手机的推出,年内大肆广告宣传的国产手机的推出等。对于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服务项目如预付费SIM卡手机,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及交费服务等认知不是很高,一方面显示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关注,同时亦显示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宣传不够或目标受众有限。至于被访者对上述热点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结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与被访者的认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70.8%)和中美WTO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39.2%),其次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34.7%),双频手机进入市场(22.3%)和国产手机进入市场(22.0%)等,蓁各项排序基本与认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响手机购买的原因及消费者对市场现状的评价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08-04收稿日期:2016-04-04
作者简介:刘倩(1980―),女,云南宣威人,西南林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助教,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留守儿童一词,于1994年首次由上官子木提出。少数学者认为,父母有一方在家的儿童不能算是留守儿童。但是,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无论缺失了哪一方的教育孩子都会出现问题。为此,本文把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农村的,不能跟随父母一起生活,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祖辈、亲戚、老师、朋友等)代为监护的6~16周岁正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选取居住在坝区、半山区、山区等共计12所中小学作为调查点,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1300份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24份。样本的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469%,女孩占4531%。隔代监护比例为4570%,父母单方监护比例为4688%;在父母单方监护中,母亲单方监护的比例为3633%,父亲单方监护的比例为1055%,亲戚监护的比例为742%。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在父母单方监护中,以母亲在家监护为主,大多数家庭都是父亲外出打工。
2调查内容
编制针对老师、针对学生及针对成人的三套调查问卷,对宣威市的老师、留守儿童以及社会上的知识分子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收回调查问卷后,对各项调查指标数据整理,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宣威市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
(一)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首先需要了解外出务工父母的打工状况。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父母在外地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的,所以本文主要从父母与儿童的联系时间间隔、联系方式、谈话的内容等方面来了解在外务工父母对于留守儿童进行的远程家庭教育,这些基本情况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对家庭教育问题分析提供有效数据。
1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时间频率
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时间间隔1~3天的占1328%,联系时间间隔为4~7天的占3242%,半个月左右联系的占3398%,所占比例比较高,一个月左右联系的占1211%,有少数的外出父母要一个月以上才联系,所占比例为430%,也有极少数的家长从来都不联系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所占比例为391%。总体,大多数外出打工的父母会7天至半个月左右联系孩子一次(详见表1)。
2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方式
从表2可以看出,外出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主要的联系方式为电话,高达9688%,其次是去看望,所占比例为156%。很少有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方式用写信和其他方式。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无法与自己的子女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时,电话是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但是,电话只能通过声音进行交流,无法进行感情的交流,使得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现今处于高科技飞速发展的阶段,本可以通过网络(例如QQ、微信等视频)来弥补电话联系的不足,可是,由于宣威市的生活水平、
居住条件等原因,农村能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家庭少之又少,再加上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隔代老人监护,他们用手机只限于接听和拨打电话,因此家庭的远程教育也不能落到实处。
3父母与孩子的联系内容
从表3可以看出,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第一内容是孩子的学习情况,占4180%,第二是听监护人或老师的话,占3047%,第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占1602%。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最关心,而对孩子的其他方面(安全、饮食、健康等)不太关心,每次谈话都是谈学习问题和要听老师的话,长时间下来,孩子会对父母的谈话有抵触心理,甚至适得其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正常发展。由于父母在沟通过程中忽视对孩子安全问题的教育和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交流,使得孩子平时不注意自身安全,且也不利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当前遇到的问题。
4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期待
从表4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父母希望留守儿童的文化程度达到大学以上,占7695%,有一部分父母也只希望孩子的文化程度达到高中,占2149%。现代中国大学教育的普及,促使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望普遍比较高,只有少数的父母期待较低。
5儿童在家的学习辅导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在家没人对留守儿童进行功课辅导的比例最高,为6250%,妈妈辅导功课所占比例为1875%,爸爸辅导功课所占比例为078%,其他监护人辅导留守儿童功课的占1797%。如果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妈妈辅导功课要高于爸爸对孩子的功课辅导,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辅导功课的任务转移到了现有的监护人身上,但是辅导的比例不高。
(二)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
对于学龄儿童来讲,学校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给儿童传授文化知识,还包括对所有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从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和评价也能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状况。
1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
从表6可以看出,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的只占到469%,有4023%的留守儿童会偶尔被老师找去谈心,有4297%的留守儿童要犯错误的时候才会被老师找去谈心。
表7显示,5625%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很关心自己,有3164%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有时关心自己。老师从来没有与留守儿童谈过心或者认为老师从来不关心自己的占1211%。表7数据表明,老师很少会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状况,对留守儿童并不关注,只有犯错误的时候才会受到老师的关心或关注。
2老师对留守儿童的评价
“教师问卷调查”显示(详见表8),6129%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较差,并且留守儿童违反校纪的相对较多,9677%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多,6874%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较多,839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无法保证。646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零花钱比非留守儿童多,同时,有655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更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关注。总之,留守儿童总体上问题较多,老师对留守儿童的评价比较偏向于消极的一面。
(三)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基本心理现状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儿童很长的时间是需要在他人的保护下进行的。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他们不仅生活上需要依赖于他人,心理上也很依赖于父母和他人。本论文从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遇到挫折时的反应与和同龄群体的关系来查看留守儿童最基础的心理状况。
1对父母的情感依赖状况
从表9可以看出,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的比例为274%,有898%的留守儿童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生活。无所谓和谁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占859%。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占7891%,数据说明留守儿童非常希望爸爸妈妈都在自己的身旁,而且对母亲更加依恋与信任。
2遇到挫折时的反应
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向最信任的人求助,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当留守儿童有困难时没法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按理他们应该向老师求助。可表10显示,当留守儿童有困难时,向同学求助的比例最高,为5117%;其次是向父母求助,比例为1953%,有的留守儿童谁也不说,占到1524%;向老师求助的少之又少,只有156%。表10数据表明,留守儿童与老师之间存在很大的代沟,教师需要提高相应的沟通技巧。
3和同辈的关系状况
从表11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好,占5000%,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好的只占352%,4648%的留守儿童与同学关系一般。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与同学能够很好地在一起相处,还比较信任同学。
三、讨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历史性问题,它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的形成,既包括制度性因素,也包括政策性因素;既包括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个体自身的因素。
首先,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及户籍制度对外出打工农民的束缚,使得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不得不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然而留在原户籍地的孩子,由于当地政府对这部分孩子重视不够,他们没有将外出打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协调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相互沟通,齐抓共管的机制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状态。自2006年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以来,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这只针对孩子本人以及其户口都在农村的儿童,如果农村儿童一旦离开原户籍所在地,他本应该享受的教育经费并不会跟随他的离开而转移。宣威市的现状也是如此,如果外出打工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由于没有当地户口,在流入地政府的财政支出里面,就不会有教育经费的相关补贴,学校自然就不愿意接收这些儿童,因此,义务教育经费需求与财政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义务教育的质量难以保障。
其次,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因素:监护人监护不力,监护人本身文化素质不高以及监护人观念落后。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隔代监护占很高的比例,监护人大多数又是孩子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数的知识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没法辅导,对孩子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沟通。他们大多数对孩子都存在溺爱倾向,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而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缺少应有的引导和监管。
再次,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教育经费投入有限,近几年,宣威市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国家拨款,可是这笔资金是有限的,难以顾及所有学校的建设。鉴于经费的限制,宣威市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宣威市农村有大半处于半山区、山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条件艰苦,教师的发展机会较少,一些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考虑到自身发展受限,通常不愿到农村任教,就连曾经在农村任教稍有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都向城镇地区流动,导致农村教师严重流失。因此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匮乏,是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瓶颈。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上,以升学率为主要教学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有的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所认识,但并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连最基本的留守儿童数量统计都没有,也没有相应的档案,更谈不上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或者是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道德素质及安全法制等课程,因此,农村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最后,留守儿童自我发展方面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是同学,只有少数的留守儿童选择求助父母和老师。但是,这一时期的留守儿童因自身的阅历不足和经验缺乏,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得不到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其意志力薄弱,不能分辨出事情的是非好坏,很容易造成交友不慎,受到社会不良成员的诱惑和侵害,从而形成不良群体,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与监护人发生矛盾时,很多孩子采取的措施是闷不吭声,更多的孩子采取某种行为发泄的方式,这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和性格方面的发展会出现不成熟、不健康的可能性,行为更容易发生偏离。由于长期缺乏父母有效监督,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自律意识不强,从而在学习上比较散漫,在学校更加容易出现各种违纪现象。可见,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特点也是引起其受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神州学人,1994,(6): 39.
[2] 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河南教育,2006,(5):10―11.
手机普及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下同)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1998年前购买手机,40.9%在1998年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可以看出,近几年中,1998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XX万。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手机消费群体特性及其趋势。就1999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自身特性而言,从性别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别占55%和45%左右;从年龄看,以18—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为主,分别占43%左右;从学历看,以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大学以上学历为主;从收入看,则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与1998年购机者相比,1999年购机者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1)虽然女性购机者仍处于少数,但女性购机者越来越多,从36.5%增至45.1%。(2)购机者年龄分布趋向于分散,从集中于3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岁青年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3)购机人群继续集中于高学历人群,但趋势已不很明显,这可能与北京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有关。(4)由于手机各种价格的持续下调,手机消费日益大众化,使手机能够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购买,表现为1999年购机者进一步趋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个收入阶层,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购机比重反而下降。
消费者运营商及手机品牌选择。调查显示,与1998年相似,1999年购机者的运营商选择基本状况仍是移动通信公司多于中国联通。电信长城cdma选择比重仍很低,但与1998年相比,1999年消费者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选择略有下降(约2个百分点)。中国联通则略有上升(约3个百分点),电信长城cdma稳中略降。中国联通的缓慢上升,显露出移动通信市场正缓慢发生着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竞争态势。从消费者的手机选择看,除传统三强仍居主导地位,且摩托罗拉有进一步加强之势外,手机选择进一步多元化,处于第二集团的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为1—4个百分点不等,而国产品牌则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选择很少。
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早期的手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更换手机(保留原号)或者新购手机重新入网,淘汰原有手机。1999年新购手机中,这两种情形比较明显。调查表明,1999年内平均每售出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新购手机入网,淘汰原有手机(包括原号),一部是新购手机,替换原有手机,其余4部是首次购买手机入网。其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用户而言,淘汰原有手机而入网和替换手机的比例分别为9.1%和18.2%,首次入网者占72.7%,中国联通用户首次入网占58.8%,淘汰和替换原有手机分别占23.5%和17.7%。均为新入网或淘汰原有手机入网,而无替换手机的情形。
购买价格。调查显示,1999年手机市场裸机价格在进一步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别很大,有的高达6000元以上,有的则低至1000元左右,这与手机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产品/服务功能逐渐拉开档次密切相关。裸机平均价格则降至XX元左右,这也是手机购买者逐渐向中低收入阶层过滤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网费,1999年内两次下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分别下调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为920;中国联通则分别下调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为580元左右。总体而言,调查表明最低为300元(电信长城cdma手机除外),最高亦不过1250元,平均水平约为780元。
1999移动通信市场主要事件消费者认知
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热点不断,内容涉及资费政策、运营商服务、手机终端以及中美wto电信协议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被访者认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83.4%),其次是中美wto有关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74.2%),再次是双频手机进入市场(64.7%)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51.9%)。被访者认知较高的还有上网手机(41.7%)和联通手机直拨ip电话(38.3%)。电信长城cdma手机话费降价一半(34.9%),预付费sim卡手机的推出(32.2%),网上拍卖手机(31.9%),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26.4%)和联通手机免费邮寄话费清单(26.1%)等认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纵观以上热点问题,可以看出,被访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有关移动通信的产业政策问题,特别是资费政策,显示消费者对手机资费政策的关注。电信长城cdma手机由于用户规模小,其热点政策影响小,故认知度不高。其次是对各类手机产品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初就已成为热点的双频手机的推出,年内大肆广告宣传的国产手机的推出等。对于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服务项目如预付费sim卡手机,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及交费服务等认知不是很高,一方面显示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关注,同时亦显示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宣传不够或目标受众有限。至于被访者对上述热点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结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与被访者的认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70.8%)和中美wto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39.2%),其次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34.7%),双频手机进入市场(22.3%)和国产手机进入市场(22.0%)等,蓁各项排序基本与认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响手机购买的原因及消费者对市场现状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