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2-12-03 07:00: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童装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童装调查报告

篇1

调查内容:调查了解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影响,了解留守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现状。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

具体调查结果及分析建议:

满城县刘家台乡位于保定市西部山区,现有1.2万人口,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流动,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

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一、 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座谈、问卷、家访等形式进行。在龙居山村被调查的27名留守儿童,年龄都在7-14岁之间。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19名,占70.4%,一方在外打的8名,占29.6%。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刘家台学校的二年级和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取了3个班100名学生中,

留守学生82名,占82%。

留守儿童对父母在外打工持矛盾态度。

在刘家台学校与留守儿童交谈时,当问到“你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什么?你能理解吗”时,大部分回答:“能理解,他们外出打工是为我们过上好日子”。但当问到“你想让父母出去打工吗”问题时,大多数孩子又回答:不想。问其原因,大部分回答“想他们”。这说明孩子渴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想得到父母的关怀与温暖。

留守儿童学习单调,生活贫乏。

留守儿童日程安排基本不变,上学、写作业、看电视、睡觉…非常单调。如在回答“你节假日有什么活动吗”时,大部分回答“没有”,而“你在节假日会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吗”问题时:“不安排”的仅占9.6%;“只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占51.9%;“安排时间写作业,还学习其他知识”的占38.5%。

附: 父母外出对留守孩子的影响(表中数字都是百分比)

二、存在问题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等,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心理人格问题。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调查,有20%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38%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

学习问题。

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只有9.8%的留守孩子成绩优良,大多数孩子成绩处于中等偏下,少部分孩子有逃学辍学现象。

三、思考和建议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积极关注与协调合作。

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因此,我们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篇2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二: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xx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儿童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十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让人值得深思。

(四)、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陈姓村民时我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镇江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莲~山课件 ]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结 语

篇3

一是生活极度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占70%,任何经济来源,只能靠政府、乡亲或亲戚接济生活占20%,因寄养家庭条件尚可、孩子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的仅占10%。

二是就学就业形势严峻。或在外飘泊流浪,或在本地依赖乡亲临时施舍勉强度日,绝大部分由亲属抚养,其中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监护总数的68%。监护人本身年迈体弱,贫病交加,由于贫困所导致的生存压力以及各种因素影响,即使国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杂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不去上学或中途辍学的比率仍然很高。在我们调查走访的12名孤儿中,小学学历的有2名,初中学历的有8名,最高学历为职高,仅占总人数的20%。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导致了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生活状况仍处于社会底层,仅能勉强维持温饱。

三是心理障碍凸显。在调研走访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孤儿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孤身”而是“孤心”。 很多孤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他们对生活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对学习和人际交往缺乏热情。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个别存在行为偏差,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篇4

多年来,区政府及统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学习、宣传、落实《统计法》,围绕区委工作中心,科学有效地开展统计工作,及时提供相关统计资料,为区委决策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争当全市“三个发展”的排头兵,建设“副城、液晶光谷、智慧新区、和谐家园”贡献了力量。

(一)“两多一强化”学习宣传《统计法》效果明显。区政府及统计部门把对《统计法》的宣传列入“五五”普法的活动中,通过“两多一强化”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宣传渠道多”:充分利用电视台、《简报》、社区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渠道,开展公共场所大型宣传活动,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基层;“学习形式多”:通过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学法、各级统计人员全面学法,举办了多场统计相关业务知识专题学习培训班(活动),有力提高各级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的意识和统计工作水平,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为《统计法》的贯彻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切实强化统计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基层统计工作指导,一方面努力完善统计规章制度。按照《统计法》的要求,深入到相关部门、街道、企业帮助修订和完善统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统计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基层统计力量配备。指导辖区街道、厂企等基层单位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建立统计机构,实现了“区—街道—村(社区)—企业”四级网络,切实提高基层统计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调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近年来,区政府及统计部门组织全区力量圆满完成了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等大型调查活动,目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区统计部门坚持围绕区委工作中心,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及时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杜绝搞“数字政绩”攀比浮夸,做到数据真实并且“来之有据,据之可查,查之可信”,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同时注重统计调查成果的分析和运用,进一步拓宽统计服务的领域,尤其是围绕金融危机和经济运行热点,重点加强了对工业、投资、贸易等重要领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跟踪调查,其相关的信息工作也得到市统计局和区委区政府的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信息调研先进集体。

(三)遵循统计执法“三不怕”精神,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严肃有力。为全面贯彻落实《统计法》,在开展普法宣传的基础上,区政府及统计部门切实增强对《统计法》的敬畏意识与执行《统计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挺起腰板,擦亮眼睛,以“不怕挨板子、不怕挪位子、不怕丢帽子”的“三不怕”精神,勇于“亮剑”,敢于斗争,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坚决维护统计结果的尊严。年以来,共对辖区内的15家企业进行了全面统计监审工作,对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给予了相应处罚,有效地维护了《统计法》的严肃性。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统计法》宣传面需要进一步拓宽。从调研情况看,《统计法》颁布以来,宣传层面主要针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不少法人思想上还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依法履行统计义务的法律意识淡薄。同时由于群众对统计抽样方法的认知差距,导致普遍对统计得出的数据真实性持有怀疑态度。二是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目前区内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均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但统计专业性人才依旧匮乏,不少统计人员大都局限在数字统计上,对统计数字的分析、利用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另外由于部分企业法人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企业专职、专业统计人员缺失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统计执法检查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调研中发现,少数单位出于利益等因素,迟报、漏报、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统计资料等行为还时有发生,难执法、难处罚的问题还一定程度上存在。

三、几点建议

篇5

静宁县是陇东地区的贫困县,静宁的农民除农业收入外,还有好多人依靠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以至于在静宁的农村有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关于静宁县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

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静宁除城区以外的乡镇进行编码,然后抽签,选出了原安、三合、灵芝、红寺、四河、司桥、古城、曹务、甘沟、威戎、双岘、治平、雷大、深沟、李店、余湾、仁大、贾河等18个乡镇,并在每个乡镇随机选取2到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区域。这样就保证了样本选取上的科学性。

选取小学阶段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由于是平均发放,有些村子留守儿童少,问卷没有用完,最后有效回收302份。

二.调查结果

1.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

在我们调查的302名留守儿童中,年龄和性别分布如下表1:

表1:302名留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表

年龄(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男(人) ― 3 13 15 30 21 21 43 4 1

女(人) 1 ― 15 19 25 34 28 23 6 ―

可以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的年龄主要分布在7―12岁小学学龄段,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儿童的入学不再有性别歧视。

但从不同年龄的留守儿童人数比较看,呈现出年龄越大人数越多、年龄越小人数越少的特点,这与以下几个以有关:

(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分布倒金字塔的缘故;

(2)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外出打工人员减少,留守儿童人数也就随之下降;

(3)教育资源不均的影响,由于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较好,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从农村中学到城区的学生人数逐年自增,以至于出现这种结果。

但不管怎么样,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入学方面没有性别歧视,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2.留守儿童在不同片区的分布状况

静宁县农民大产业布局不平衡,北片乡镇的农民以种粮为主,南片乡镇农民以种植果树为主,种植果树的价值密度远远高于种粮的价值密度,果农收入要远高于粮农的收入,在这种收入差距的影响下,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较多,南片乡镇那么外出打工者很少,所以北片乡镇的留守率高于南片乡镇的留守率。具体留守率情况如表2。

表2:静宁县不同片区留守率比较表[ 数据来自于这几个村庄:原安乡齐埂村、坷老村,灵芝乡俊丰村,三合乡段渠村、古岔村、硷滩村,仁大乡王马村、高沟村,贾河乡高窑村、王坪村,治平乡刘河村、大庄村。]

片区 北片 南片

乡镇名称 原安 三合 灵芝 仁大 贾河 治平

留守率 40.7% 73% 50% 5.5% 5.4% 10%

说明:数据只是来源于个别村庄,不应定是每个乡镇的真实值,但也有很好的代表性

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南北差异很大。

3.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1)留守儿童在读书期间由父母亲当中的一方看护的较多,占留守儿童的52.8%,他们在儿童的教育当中只给了孩子母爱或父爱但反面的爱,使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占43%,他们缺少父母亲的照顾,在性格上比较独立并表现出调皮,甚至于有些孩子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少年有一定来往;还有4.2%的留守儿童有其他的亲戚看护,他们在思想上感到很压抑,有自卑感觉,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成长。

(2)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情况是:在302个被试当中,有149个孩子认为看护人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97个认为比较关心,45个认为不太关心,还有11个认为不关心。可见,绝大多数的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负责任的,只是他们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当中71.5%的人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3)留守儿童中有74.8%的人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家庭劳动,还有11.9%的人每天都有2小时以上的家庭劳动,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在家的学习时间不是很充足。

(4)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72%。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往往比较成熟,对自己的学习比较负责,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

(5)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并不是十分关心,9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没有给予他们特别的心理辅导,学校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来关心留守儿童,只有8.9%的学校举办过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活动。不过,在受访者中,他们有75.6%的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这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他们的学业状况和非留守儿童的相当,好、中、差的比重呈橄榄形,并没有表现出留守对学业成绩的明显影响。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给他们的学业影响不是很大,留守的影响主要在心理方面,自卑、偏激是他们的普遍特点,除此而外,他们性格当中的坚强、独立又是他们的特点。在教育当中,家庭给他们没有太多的帮助,他们的学习只要靠自觉,在学校,虽然老师对他们很关心,但从学校对他们没有特别的照顾,国家制度也没有对他们的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关怀。所以,我们更希望学校能给留守儿童教育能有一定的重视,国家制度能考虑对留守儿童教育有应对的帮扶。

篇6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衣、食、住、行,是社会人正常生存首先要得到保证的内容,大学生和学校教职工“行” 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学校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出行质量及其工作学习质量。如何改善校园交通,为学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加强和改善校园安全工作的首要工作,更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题中之义,本次调查也正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思考而展开的。

江苏大学校园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地形发杂,校园交通压力很大,时日性、时段性的交通繁忙对校内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根据调查前的经验分析,江苏大学显性的交通压力主要体现在:中、东门及校内主要路口的时段性的车流人流集中,校内的不文明行车现象,及其交通硬件设施的不足。本次调查旨在通过科学的调查法对江苏大学的校园交通状况进行系统性的了解,并对师生的交通意识水准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江苏大学交通状况最终结果并提出改善交通的可行性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和改善交通现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查的总体、样本和资料收集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江苏大学所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及学校全部的教师职工。本次调查的样本规模为150份,其中有效样本143份,调查对象师生比为4:1,与江大师生总数比相适宜。本次调查的分析单位为个人,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为自填式问卷的个别发送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和文献调查法等。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以“江苏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状况”为主题,重点了解师生对学校交通环境的评价与认识和主要路口、 路段的车流量及违规状况两个方面的内容,得到了比较详细的结果,以下就重点涉及的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展开分析。

(一)师生对学校交通环境的评价与认识

统计问卷所得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我校交通安全整体状况持乐观态度,但仍有三成表示不满。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校园内选择使用交通工具,正如绝大多数受访者反应,校园交通较为拥挤,尤其是某些时段和路段,并且存在车辆乱停现象,进而影响交通。

近60%的受访者认为我校交通标识、设施有待完善。

但是,仅以现有的完善程度来看,师生对交通标识的注意度还很低,更不用说去遵守。例如,在问卷中,近一半的受访者没有注意到五棵松的环形交叉标识或者不予理会,仅仅只有5%的受访者注意到求是路汽车实验楼路口禁止一切车辆驶入的路标。

校园内的减速带随处可见,确实也对降低车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不乏有自行车通过时为了避免颠簸,利用减速带两旁的小口或是缺口处通过。就此现象,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校园减速带是为了使所有车辆减速,而不仅仅是机动车。但对清华大学在减速带中间留一个供自行车通过的小口的做法,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可行。

此外,在软性的制度方面。我校曾经出台了“校园交通管理规定”,但据调查显示,几乎没有受访者清楚了解该规定,自然,近80%的受访者也就不知道在我校校园内机动车速度不得超过20km/h,并且优先让行人通行等一系列要求。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与我校地形类似,该校禁止校内骑车。有人提出,我校也可仿照类似做法以避免交通安全问题,但大多数受访者并不认可这一建议。

问卷的最后,56名受访者给出了对我校交通安全状况的意见及建议,高达有效问卷总数的39%,由此可见我校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这一话题关注甚高。

(二)主要路口、路段的车流量及违章状况

所谓主要路段, 是指江苏大学校园内车流量人流量相对集中和频繁的地段, 主要路口指江苏大学的中门、五棵松环形交叉路口及求是路汽车实验楼等易违章路口。这些路口和路段都是经常性或者时段性、时日性人流量车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选择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能抓住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

1、江苏大学中门车流量

通过观察记录,一个小时内校中门共通过:私家轿车146辆,电动车、摩托车130辆,自行车240辆,以及外来车辆146辆,共计468辆次。其中私家轿车占总数的26%,外来车辆占总数的9%,可见外来车辆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

2、求是路汽车实验楼路口

汽车实验楼也许是刚建工完成,相应的交通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但此禁止驶入标志比较明显,可在一个小时内仍有近六成的车辆违规行驶。据观测,进入路口后的道路比较蜿蜒,有小山头遮挡视线,稍有不注意,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不得不说,与其他路线相比,此路非常便捷,也许这就是很多车辆宁愿违规的原因。但是安全与时间孰轻孰重?

3、五棵松环形交叉路口

五棵松路口是环形交叉路口,正确的行驶方式是逆时针行驶。记录数据显示,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通过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有1074辆,其中违规行驶307辆。由此可见,五棵松路口是车流量相对较大的路段,并且也是违规行驶最严重的路段,存在安全隐患,无可置疑。

四、结语

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对江苏大学的交通状况做出如下总结:

(一)关于校园的交通安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1、校园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校外车辆(黑车)进出频繁, 是造成校内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2、交通指示系统不完善或者不合理,交通干道上的路灯不够明亮。

3、凯源旅游超市附近、新一区门口、江大附属学校路段乱停车现象严重。

4、学生上下课时段是交通压力最大的时间,江大附属学校工作日每天早中晚接送孩子的车辆对交通造成了时段性压力。

5、我校师生在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不了解“江苏大学校园交通管理规定”,以致经常性违章行驶,这也是引起交通混乱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针对江大交通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各大门进出车辆的管理,减少校外无关车辆的随意进入(入发放管理牌、适当收费等),缓解校内交通压力。

2、在对进入校园大型机动车辆进行限速的基础上,还必须明确对校园内的电动车和摩托车进行速度控制,并监督执行,超速车辆给予扣分并罚款。

3、尝试开通校内公交路线,主要为教师服务,这样可以使得领导老师尽量不在校内开私家车。

4、撤销不合理的减速带,部分路段需要增加减速带,某些减速带可以考虑中间开小口,避免自行车从路边缺口行驶,而和行人抢道的尴尬。

5、增设、改换校内干道上的路灯,增加照明度,在关键路口设置、更新交通警示牌。

6、在江大附属学校附近设置临时交通管理小组,在上下课时段进行交通疏导。

篇7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篇8

一、基本情况

**区卫生局共有下属单位9个,其中: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区医院4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会兴、**、磁钟、高庙4个乡级卫生院;车站街道卫生所。现有正式职工178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职称情况(按本人档案所在单位)见附表。

二、存在问题

(一)卫生人员严重不足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单位普遍存在卫生人才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

1、临时人员偏多,单位负担重。目前,系统有临时人员36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2%,人员工资全部由聘用单位承担,加之,今年修改后的《劳动法》已开始实施,要求临时人员与正式人员同工同酬,单位还要为临时人员缴纳“三金”。

2、在岗职工少,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4个乡级卫生院原有编制72人,因正常的退休、死亡和调出,现只有职工60名,而真正在卫生院岗位工作的仅有41人,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区医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临时和外聘人员高达18名;**乡卫生院有正式职工13人,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用8名专业技术人员。

3、人员关系不顺。目前,卫生系统内部干部职工中属于借用的有26人之多,占正式职工的14.6%,既给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便,制约了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也给借用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压力,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高、中级人才比例普遍偏低

1、学历方面:4个乡级卫生院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只有2人,仅占卫生院总人数的3%。

2、职称方面:全系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7%;中级职称56人,占34.5%;初级职称69人,占42.6%;无职称人员31人,占19.2%。这些表明,区属8家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比例偏低,引进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迫在眉睫。

(三)现有业务骨干年龄偏大

1、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6名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有4人将在5年内退休。另一方面,4个卫生院4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人,其中1人已到退休年龄、2人即将退休,35至45岁的有35人,35岁以下的有15人,其比例为1:7:3,而45和55岁之间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断档现象严重。

2、新进人员专业大多不对口。区疾控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这些年新调入的人员,大多与专业不对口,现有的工作也主要靠原先的“老人手”承担,再过三、四年,若这些“老人手”到了退休年龄,“新人手”由于自身素质,不能承担重要工作,将影响到我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医疗设备陈旧,科室设置不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区医院、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诊断疾病还主要靠解放初期的“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人员、设备缺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科学合理设置,目前区医院没有设置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设置不规范;4个卫生院的急诊室、供应室没有按要求设置;会兴、磁钟卫生院的急诊室、妇产科设置也不规范,与“三室一科”建设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如再不加大投入,将影响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发展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和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重视人才工作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为推进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强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培训卫生业务骨干

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自学、带薪学习,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学术交流,加速知识更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大胆使用年轻业务骨干的同时,又要注意引进和培养单位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政策支持,努力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对口毕业生。加强区内医疗卫生单位与省级、市级同类机构的业务合作和交流,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内培、外引,逐步解决人才断层现象。目前,区医院急需人员12人,其中,临床人员5人(妇科2人、内科1人、外科1人、麻醉1人),化验1人、放射1人、护理5人。卫生院急需人员19人,其中,大专以上西医临床专业人员5名、儿科2名、妇科4名、外科4名、护理4名。区疾控中心急需人员2人,其中,检验1人、流行病调查1人。

(三)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和激励专业人员奋发向上

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也要体现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之间。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有效竞争,才能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奋发有为的精神。各个技术岗位也要采用竞聘上岗的办法,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多作贡献。通过竞争,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留住人才,开发人才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发现并解决卫生队伍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元月中旬以来,我局对下属医疗卫生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开展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卫生局共有下属单位9个,其中: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区医院4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会兴、**、磁钟、高庙4个乡级卫生院;车站街道卫生所。现有正式职工178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职称情况(按本人档案所在单位)见附表。

二、存在问题

(一)卫生人员严重不足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单位普遍存在卫生人才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

1、临时人员偏多,单位负担重。目前,系统有临时人员36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2%,人员工资全部由聘用单位承担,加之,今年修改后的《劳动法》已开始实施,要求临时人员与正式人员同工同酬,单位还要为临时人员缴纳“三金”。

2、在岗职工少,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4个乡级卫生院原有编制72人,因正常的退休、死亡和调出,现只有职工60名,而真正在卫生院岗位工作的仅有41人,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区医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临时和外聘人员高达18名;**乡卫生院有正式职工13人,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用8名专业技术人员。

3、人员关系不顺。目前,卫生系统内部干部职工中属于借用的有26人之多,占正式职工的14.6%,既给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便,制约了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也给借用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压力,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高、中级人才比例普遍偏低

1、学历方面:4个乡级卫生院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只有2人,仅占卫生院总人数的3%。

2、职称方面:全系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7%;中级职称56人,占34.5%;初级职称69人,占42.6%;无职称人员31人,占19.2%。这些表明,区属8家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比例偏低,引进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迫在眉睫。

(三)现有业务骨干年龄偏大

1、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6名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有4人将在5年内退休。另一方面,4个卫生院4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人,其中1人已到退休年龄、2人即将退休,35至45岁的有35人,35岁以下的有15人,其比例为1:7:3,而45和55岁之间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断档现象严重。

2、新进人员专业大多不对口。区疾控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这些年新调入的人员,大多与专业不对口,现有的工作也主要靠原先的“老人手”承担,再过三、四年,若这些“老人手”到了退休年龄,“新人手”由于自身素质,不能承担重要工作,将影响到我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医疗设备陈旧,科室设置不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区医院、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诊断疾病还主要靠解放初期的“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人员、设备缺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科学合理设置,目前区医院没有设置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设置不规范;4个卫生院的急诊室、供应室没有按要求设置;会兴、磁钟卫生院的急诊室、妇产科设置也不规范,与“三室一科”建设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如再不加大投入,将影响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发展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和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重视人才工作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为推进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强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培训卫生业务骨干

篇9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1-055-01

一、青工队伍结构

一矿通修区下设七个队:通风队、防突队、放炮队、维修队、监测队、地测队和保安队。全区担负着我矿井下通风保障、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治理、地质测量、掘进工作面的向前延展、巷道维护及管道铺设等工作,为我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通修区现有职工1114人,青工(35岁以下)329人,占全区比例的29.5%,其中党员62人,团员37人,党团员占青工人数的30%;本科以上学历61人,专科学历83人,本科专科人数占青工人数的38%;中级职称43人,初级职称23人,有技术职称的人数占青工人数的20%;技术员及管理人员22人,班组长12人,管理人员占青工人数的10%;正科级2人,副科级11人,特聘技师1人,工程专家2人。

二、青工队伍现状

当前,煤炭市场持续处于低位状态,对煤矿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挑战。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煤矿开采(特别是井工开采矿井)受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制约,矿井存在冲击地压、地下水和地面水、冒顶片帮、煤尘、瓦斯、火等自然灾害,其工作环境与其他行业的工作环境相差较大。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青年矿工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煤矿生产的主力军,他们基本上都在“糖水”里泡大的,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吃过苦、受过罪,生活上还没有压力,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煤矿,通过对通修区35岁以下青年的摸底调查,我们总结出通修区青工以下特点:

1.具备以下优点: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时尚前卫,接受新生事物快,头脑机智灵活,学习能力强,个性突出,不肯服输。

2.存在不足之处:享乐主义严重,缺少奉献精神,勤俭节约意识不足,有较强的叛逆心理,思想承受力差,学习不够勤奋刻苦,存在浮躁心理,团结协作意识不强,容易走极端。

3.工作中主要表现:1)由于煤矿工作环境较差,收入不高,大多数年轻人从心理上不愿意从事煤矿工作。2)从独立解决问题和技术攻关中可以看出,在岗青工学技术的积极性不高。3)培训工作始终是老一套,缺少针对性、创新性、实用性,无法满足青工的培训要求,使青工对学技术不感兴趣。

三、对青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

(一)激发青工的工作热情,发现人才

1.明确他们的工作目的要让他们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工作。为了理想,为了让自己活得有实实在在、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了被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和认可,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份薪水,这样工作就会给他们带来快乐,就会越来越有激情。

2.树立他们的奋斗目标要让他们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升华思想意识、提高技术技能,增加岗位薪酬,要让他们总是觉得有方向、有动力、有奔头,有助于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近年来,通修区涌现出各种优秀青年:张文闯2011.09被评为首届“青春杯”优秀青年人才、2012.04被评为“平顶山市一线技术英杰”等;曾平磊2013年荣获矿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青年的工作热情,实践证明:基层团支部必须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勇于奉献。

(二)锻炼青工的实践能力,培养人才

人才成长重在培养。没有培养,就没有人才的成长,青年人才的成长更是如此。要想在在煤矿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进程中造就青年人才大军,就必须强化培养意识,在人才的培养上下真功夫,特别要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

1.通修区团总支积极组织青工参加矿、集团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放炮队青工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2013爆破技能大赛包揽第一、三、五名;监测队谷许辉2013年获得全国安全仪器监测工技术比武第二名;实践证明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方式,但其基本环节还在实践,通修区团总支重视在实践中培育青年、锻炼青年,对青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2.通修区开展青年科技创新活动中,青年们围绕本岗位的生产实际,在实践中开动脑筋,积极创新,提出了大量创新创效点子、五小成果、技术革新、科研论文和合理化建议,通修区防突队青工张亚楠2012年获得矿(集团)科技项目一、二等奖;地测队青工王秋锋、沈文龙2013年获得矿技术成果三等奖和2014矿技术成果二等奖,马新举有两项成果获得矿三等奖。这些青年工作者在积极工作的同时,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说明,实践培养青年成才的有效性。

篇10

手机普及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1998年前购买手机,40.9%在1998年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可以看出,近几年中,1998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2000万。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手机消费群体特性及其趋势。就1999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自身特性而言,从性别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别占55%和45%左右;从年龄看,以18—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为主,分别占43%左右;从学历看,以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大学以上学历为主;从收入看,则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与1998年购机者相比,1999年购机者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1)虽然女性购机者仍处于少数,但女性购机者越来越多,从36.5%增至45.1%。(2)购机者年龄分布趋向于分散,从集中于3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岁青年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3)购机人群继续集中于高学历人群,但趋势已不很明显,这可能与北京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有关。(4)由于手机各种价格的持续下调,手机消费日益大众化,使手机能够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购买,表现为1999年购机者进一步趋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个收入阶层,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购机比重反而下降。

消费者运营商及手机品牌选择。调查显示,与1998年相似,1999年购机者的运营商选择基本状况仍是移动通信公司多于中国联通。电信长城CDMA选择比重仍很低,但与1998年相比,1999年消费者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选择略有下降(约2个百分点)。中国联通则略有上升(约3个百分点),电信长城CDMA稳中略降。中国联通的缓慢上升,显露出移动通信市场正缓慢发生着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竞争态势。从消费者的手机选择看,除传统三强仍居主导地位,且摩托罗拉有进一步加强之势外,手机选择进一步多元化,处于第二集团的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为1—4个百分点不等,而国产品牌则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选择很少。

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早期的手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更换手机(保留原号)或者新购手机重新入网,淘汰原有手机。1999年新购手机中,这两种情形比较明显。调查表明,1999年内平均每售出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新购手机入网,淘汰原有手机(包括原号),一部是新购手机,替换原有手机,其余4部是首次购买手机入网。其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用户而言,淘汰原有手机而入网和替换手机的比例分别为9.1%和18.2%,首次入网者占72.7%,中国联通用户首次入网占58.8%,淘汰和替换原有手机分别占23.5%和17.7%。均为新入网或淘汰原有手机入网,而无替换手机的情形。

购买价格。调查显示,1999年手机市场裸机价格在进一步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别很大,有的高达6000元以上,有的则低至1000元左右,这与手机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产品/服务功能逐渐拉开档次密切相关。裸机平均价格则降至2000元左右,这也是手机购买者逐渐向中低收入阶层过滤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网费,1999年内两次下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分别下调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为920;中国联通则分别下调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为580元左右。总体而言,调查表明最低为300元(电信长城CDMA手机除外),最高亦不过1250元,平均水平约为780元。

1999移动通信市场主要事件消费者认知

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热点不断,内容涉及资费政策、运营商服务、手机终端以及中美WTO电信协议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被访者认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83.4%),其次是中美WTO有关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74.2%),再次是双频手机进入市场(64.7%)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51.9%)。被访者认知较高的还有上网手机(41.7%)和联通手机直拨IP电话(38.3%)。电信长城CDMA手机话费降价一半(34.9%),预付费SIM卡手机的推出(32.2%),网上拍卖手机(31.9%),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26.4%)和联通手机免费邮寄话费清单(26.1%)等认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纵观以上热点问题,可以看出,被访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有关移动通信的产业政策问题,特别是资费政策,显示消费者对手机资费政策的关注。电信长城CDMA手机由于用户规模小,其热点政策影响小,故认知度不高。其次是对各类手机产品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初就已成为热点的双频手机的推出,年内大肆广告宣传的国产手机的推出等。对于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服务项目如预付费SIM卡手机,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及交费服务等认知不是很高,一方面显示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关注,同时亦显示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宣传不够或目标受众有限。至于被访者对上述热点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结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与被访者的认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70.8%)和中美WTO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39.2%),其次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34.7%),双频手机进入市场(22.3%)和国产手机进入市场(22.0%)等,蓁各项排序基本与认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响手机购买的原因及消费者对市场现状的评价

篇11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123名,留守儿童33人,女童13人,受义务教育学生100人,留守儿童25人,女童5人,学前教育现有学生23人,留守儿童25人,女童18人。123名学生中父母一年回来一次的有27人。

课题之前的的一些案例:

甲同学,男、性格内向、三年级曾随父母在外省就读,四年级重转回我校,父母均常年外省打工,导致该生成绩很差,在家中爷爷奶奶管不住。

乙同学,男、性格外向,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省打工,该生多次从我校转出转入,导致成绩很差,父母与之较难沟通。

课题之后的的一些案例:

丙同学、女、聪明伶俐,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母亲长期外出外省打工,父亲长期在市内打工,很少回家。孩子缺少父母关爱,从一年级开始养成小偷小摸习惯。自确定课题后,在班主任及其他老师帮助下,基本纠正了偷盗习惯,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

丁同学,男、性格外向、聪明能干、接受能力强,但倔强、对父母有极强的抵触情绪。父母在他3岁时就外出打工,直到他读三年级时才返乡回家,父母与他之间很难沟通。三年级下期,由于父母教育,该同学曾离家出走2个月在贵定与街上小混混流浪。五年级时又外出流浪1周。后经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帮助,成绩进步较大,思想、心理较稳定。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服务及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基本能够解决本地区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寄宿条件。

近几年来,教育局斥资数几万元,用于寄宿制学校改善寄宿条件:学生公寓修缮、床铺桌凳更新、厕所维修改造,寄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二)加强寄宿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我校寄宿制高度重视寄宿管理,教育局要求各寄宿制学校必须遵循寄宿管理“三原则”,即:安全第一的原则;服务至上的原则;教育跟进的原则。

1、所有寄宿制学校都建立了寄宿安全系列管理制度,学校与寄宿管理人员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全面实行了安全目标责任管理。为保证制度严格和全面落实,还建立了领导值班制和定期检查制,经常对寄宿部所属的食堂、学生作息状况、留宿离宿情况进行检查调研,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了寄宿学生的人身安全。

2、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的理念,切实加强寄宿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三热服务”即:热水、热饭、热心。创设了良好的住宿环境和生活条件。

3、在寄宿学校,德育跟进的重点是亲情教育、理想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跟进的重点是课前温习、课后补习和结对帮扶。

三、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一)调查摸底,掌握信息。

为了准确及时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信息,便于找准每一个“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利于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同时为了防止“留守儿童”辍学,我们建立“留守儿童”管理体系。具体做法一是每学期初,我们要求所有班级都要对本班内的所有“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情况登记表,对没有上学的适龄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多对一”劝学责任包保制。二是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家长姓名、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监护人情况等。三是对“留守儿童”身份发生转变的学生进行统计造册,对新增的“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批注。四是要求所有信息表格及时上报。

(二)精细管理,落实重点教育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我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健康课教学和学科渗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同时接受心理咨询,循序渐进的策略进行疏导,矫正。

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我校长期坚持的教育内容。为了促使“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我们在原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责任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思想上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安全和自护自救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护自救能力差的特点,我们采取营造氛围、强化知识、重视技能的策略有序推进。一是在校园内,广泛运用文化橱窗、校园广播等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安全知识宣传。二是利用主题班(队)会、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安全和自护自救教育。

(三)完善制度,筑起爱心助学桥梁。

为了给“留守儿童”创设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让他们享受与其他孩子一样接受同等教育和共同成长的权利,教师就必须付出比教育其他孩子更多的、更艰辛的劳动。而这些付出仅仅靠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建立促进工作落实到位的相关制度。

1、“三包”制度。执行市局关于对“留守儿童”实行的“三包”制度,即: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班主任能够做到“四个到位”即:信息摸底统计到位、关心学习生活到位、教育服务到位、帮教扶助到位。

2、“一对一”帮教制度。我校都建立了“一对一”“多对一”制度,成立了多个学生、教师帮教团队,帮教活动进展顺利,效果较好。

四、校内校外相结合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情况:

(一)多方联动,合力打造学生成长平台。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适时开展家庭教育、爱心教育、伦理教育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父母远去,爱心却无处不在,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聚力聚焦,同心构筑学生安全屏障。

学校要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为少年儿童营造文明、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对留守儿童提供优惠和免费服务。

(三)建立“留守儿童”社会教育与管理体系,确定管理目标,划分责任范围,并对各政府部门进行目标责任管理。

(四)社会、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社会问题研究,研究制定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

篇12

手机普及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下同)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1998年前购买手机,40.9%在1998年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可以看出,近几年中,1998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XX万。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手机消费群体特性及其趋势。就1999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自身特性而言,从性别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别占55%和45%左右;从年龄看,以18—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为主,分别占43%左右;从学历看,以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大学以上学历为主;从收入看,则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与1998年购机者相比,1999年购机者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1)虽然女性购机者仍处于少数,但女性购机者越来越多,从36.5%增至45.1%。(2)购机者年龄分布趋向于分散,从集中于3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岁青年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3)购机人群继续集中于高学历人群,但趋势已不很明显,这可能与北京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有关。(4)由于手机各种价格的持续下调,手机消费日益大众化,使手机能够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购买,表现为1999年购机者进一步趋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个收入阶层,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购机比重反而下降。

消费者运营商及手机品牌选择。调查显示,与1998年相似,1999年购机者的运营商选择基本状况仍是移动通信公司多于中国联通。电信长城cdma选择比重仍很低,但与1998年相比,1999年消费者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选择略有下降(约2个百分点)。中国联通则略有上升(约3个百分点),电信长城cdma稳中略降。中国联通的缓慢上升,显露出移动通信市场正缓慢发生着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竞争态势。从消费者的手机选择看,除传统三强仍居主导地位,且摩托罗拉有进一步加强之势外,手机选择进一步多元化,处于第二集团的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为1—4个百分点不等,而国产品牌则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选择很少。

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早期的手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更换手机(保留原号)或者新购手机重新入网,淘汰原有手机。1999年新购手机中,这两种情形比较明显。调查表明,1999年内平均每售出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新购手机入网,淘汰原有手机(包括原号),一部是新购手机,替换原有手机,其余4部是首次购买手机入网。其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用户而言,淘汰原有手机而入网和替换手机的比例分别为9.1%和18.2%,首次入网者占72.7%,中国联通用户首次入网占58.8%,淘汰和替换原有手机分别占23.5%和17.7%。均为新入网或淘汰原有手机入网,而无替换手机的情形。

购买价格。调查显示,1999年手机市场裸机价格在进一步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别很大,有的高达6000元以上,有的则低至1000元左右,这与手机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产品/服务功能逐渐拉开档次密切相关。裸机平均价格则降至XX元左右,这也是手机购买者逐渐向中低收入阶层过滤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网费,1999年内两次下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分别下调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为920;中国联通则分别下调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为580元左右。总体而言,调查表明最低为300元(电信长城cdma手机除外),最高亦不过1250元,平均水平约为780元。

1999移动通信市场主要事件消费者认知

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热点不断,内容涉及资费政策、运营商服务、手机终端以及中美wto电信协议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被访者认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83.4%),其次是中美wto有关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74.2%),再次是双频手机进入市场(64.7%)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51.9%)。被访者认知较高的还有上网手机(41.7%)和联通手机直拨ip电话(38.3%)。电信长城cdma手机话费降价一半(34.9%),预付费sim卡手机的推出(32.2%),网上拍卖手机(31.9%),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26.4%)和联通手机免费邮寄话费清单(26.1%)等认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纵观以上热点问题,可以看出,被访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有关移动通信的产业政策问题,特别是资费政策,显示消费者对手机资费政策的关注。电信长城cdma手机由于用户规模小,其热点政策影响小,故认知度不高。其次是对各类手机产品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初就已成为热点的双频手机的推出,年内大肆广告宣传的国产手机的推出等。对于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服务项目如预付费sim卡手机,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及交费服务等认知不是很高,一方面显示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关注,同时亦显示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宣传不够或目标受众有限。至于被访者对上述热点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结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与被访者的认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70.8%)和中美wto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39.2%),其次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34.7%),双频手机进入市场(22.3%)和国产手机进入市场(22.0%)等,蓁各项排序基本与认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响手机购买的原因及消费者对市场现状的评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