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5 18:31: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石潭记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七、教学步骤
导语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七、教学步骤
导语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5.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让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到了偏远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怀恐惧,这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树环会的境界,别人身临其境也许会感幽美宜人,流连忘返;而对他来说则是“凑神寒骨,悄怆幽邃”,认为不可久居。《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感情调子的低沉,原因就在这里。
(二)总结、扩展
总结: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如鱼在水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情态,溪流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很难描绘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八、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青树翠蔓
(3)日光下彻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其境过清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其岸势犬牙差互。
九、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91-01
为了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实习教学质量现状,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实习教学提出科学依据,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对实习教学基本现状分析如下:
生产实习教学,是职业技术的性质决定,是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认识现场生产工艺、设备、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程,认真抓好生产实际教学工作,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一环。
实习教案是实习教师上实习课的具体实施方案。怎样编写好实习教案,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几年来实习工厂对如何编写实习教案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研究。在充分汲取和借鉴理论课教案编写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习教学特点,制定了实习教案规范化标准和要求。
按实习课题编写教案,要掌握实习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即: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进行编写。按照实习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不像理论课那样有统一配套的教科书、内容系统、章节分配合理,实习教师普遍感到合理划分实习课题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实习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突出表现在实习教学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 。根据学生的接受特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教材,是教学大纲具体化。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成功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师工作的研究性和创造性特点。
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案和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通过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本课题的知识结构和科学教学特点,明确课题教学内容体系、目标,逐步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部分,对课题的分析处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全面分析教学大纲为掌握教材打下重要基础,是教师施教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对教材的钻研,既要透彻领会有关知识、观点、重点、难点和关键性内容。又要对基本教材的内容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应该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教学参考书,根据有关材料,结合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应做到"懂"、"透"、"化"。"懂"就是把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观点、理论弄清楚;"透"就是在弄懂的基础上,透彻理解,准确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化"就是将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认真分析重点和难点
1.1突出重点。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有些课程的教学重点在知识方面,有些课程的教学重点在技能、方法方面,还有的课程的教学重点则在应用方面 ,掌握了重点知识,既有助于其它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特别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与学习内容之间 的相互联系。
1.2突破难点。教学中的难点也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而定的。有的内容对一些学生是难点,对另外一些学生则不是。就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言,在多数情况下,重点和难点是相同的。而有时难点不见得是重点,但二者关系密切,只有突破难点方能带来重点的解决。
2.精心组织处理教材,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是完成教学工作的直接前提
处理教材要做到:(1)把握整理;(2)了解对象;(3)分析主次;(4)注意互动;(5)适当调整。
在教学方案设计方面,一般分为设计"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授课计划"和"课时授课计划"三种形式。"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任课程在一学期教学工作中的全面设计和通盘安排,是完成学期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工作范围和教学进度的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表;"教学授课计划"是所任课程课题为基本单位进行设计的实施方案;"课时授课计划"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比较周密、详细地设计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课题学习任务的书面计划。
3.教案的设计,能科学、合理、清晰地反映教师对上课过程的安排和设计形式
最常见的格式有两种,一种是"表格式";另一种是"文字式"。教案虽无统一格式,但是,一份完整的教案通常应包括下属内容:(1)课题名称;(2)课题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4)课型;(5)教学方法;(6)课前准备;(7)教学进程(步骤);(8)板书设计。
教案是教师上课最直接的依据,教案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一次教师讲课比赛中,大部分教师教案编写流程比较完整、规范,能按照"备教材"、"备案例"、"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备课件"、"备重点、难点"、"备组织环节"、"备小结"进行备课,能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的特点,教案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的教师编写教案过于繁杂,内容太多太细,显得杂乱无章,"重点、难点"不突出、不透彻,缺乏条理性,不能很好的采用循序渐进,知识过渡快,衔接性不好,缺乏实践经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有些教师照本宣科,讲授知识内容局限在课本上,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观念的发挥。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案设计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教案设计水平以及业务知识水平,注重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注重教案编写的实效性,提高实践经验,熟悉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提高组织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总之,要想全面、深入、透彻地把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做到变难懂为易学,变抽象为具体,由浅入深,融会贯通,才能真正体现出其潜在的思想要素和智慧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219-01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很多高校纷纷采用数字化网络管理方式,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方方面面,在传统校园信息建设基础上,拓展现实校园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信息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信息的业务功能,达到管理水平、效率的最大化。高校各个职能部门针对信息化管理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而生了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教学信息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年终考核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为日常高校教师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便利,在一定范围内,信息查找快捷高效,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也产生出一些问题。
1 建立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1)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教学档案信息系统、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年终考核档案管理系统等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于校园网络中,由相应职能部门分别管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内容不同,逐步完善各个系统,这就为原本日常教学、科研任务就繁重的高校教师带来了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各个系统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意味着有多少系统,每位教师就要记多少用户名、密码。冗杂繁琐,年长的教师有时还会混淆遗忘,这就大大改变了信息化校园方便快捷的初衷。面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这种困扰,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2)现行的各类档案管理规定的标准仅限于实体管理为主[1],功能不全,内容空洞抽象,提供利用面狭窄,反映本人个性特点,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档案材料极少,缺乏对教师历史价值的评价,不能实现对人的相对全面的衡量与评估。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针对性强,材料精炼,信息量大,可以提供及时、准确、优质的信息,是对现行人事、教学和科研档案的补充,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能够为高校各项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
2 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
(1)教师本人的基本信息材料:包括第一学历、进修深造、培训材料、最后学历、学位、工作履历、职务、职称等情况。
(2)教师本人的教学信息材料:包括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学生评教、课时量、历年授课情况、教学质量及业绩鉴定材料。
(3)教师本人的考核信息材料:包括每学年度的业绩考评材料,考核的量化评估。[2]
(4)教师本人的科研信息材料:包括论文及收录情况、著作、创造发明、科研成果、各类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及科研、教学获奖等材料。
(5)教师本人的社会兼职、参加社会各类学术团体及任职情况的材料。
(6)其他与教师本人业绩有关的材料。
3 建立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的作用
3.1 评价的依据和凭证
建立一个统一的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作用发挥最大[3]。职称评审是激发专业人才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学习技术,钻研业务,努力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名誉,有利于促进教师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利于高校人才的有序培养。由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就要求人事、教学、科研等档案信息的准确性。这里的准确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档案信息自身的准确。档案,作为一种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应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现行的人事、教学、科研等档案管理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片面性、时滞性,信息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现行的人事、教学、科研等档案管理系统都是由各个高校自行建立,缺少统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平。综合以上两方面,结合档案管理自身特点,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统一、全面的衡量与考核档案系统尤为重要,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提供了评价的依据和凭证。
3.2 服务决策作用
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为广大高校教师学习、工作提供方便,还为上级组织全面考察、了解使用干部、人才提供全面的材料。通过利用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全面的了解教师的业绩情况,为高校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等重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 建立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指派专人认真填写每位教师每学期的业绩档案,确保信息准确、合理、公正,积极开发利用教师业绩档案资源,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使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其它系统一样,是个人信息的组合体。作为档案资源,内容具有可识别性,存在形式具有可查询性,其承载的个人信息极易成为价值极高的商品,因而具有相对保密性[4]。因此此系统只对相应级别领导及管理员具有整体调阅权利,其他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调阅整体信息,教师只有维护本人信息的权利。教师业务档案管理部门在提供档案资源,促进信息共享的同时,必须充分保护教师个人信息,确保管理中个人信息的安全。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应对建立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系统这项工作更加重视,不断补充完善,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娜嘉,宋新婵.对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管理的探讨[J].兰台世界,2005,12.
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一般学生也较注意自身的安全。但有些学生在实习中的安全意识却明显降低,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其进入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是空白,社会和家长对此也关心不多;二是学生自身也未意识到实习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因此,每届新生第一天实习时,我们都会对其开展安全讲座教育。讲座的内容从其自身专业中的一些问题讲起,从以前学生在实习中发生问题的事例、工厂中的一些案例并配以安全生产的一些视频,对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安全事故都是由之前的不注意、不小心、不遵章守纪累积而成的。同时结合实习场地的一些场所、设施的特殊性,从图片、案例、视频到现实场地,由听、看、摸,多角度、全方位地讲解安全在钳工实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安全在心中,事事不放松”的安全意识。
二、规范操作,正确引导学生的安全操作
在入门教育中,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文明生产的教育。良好职业习惯是做好安全文明生产的前提和保障,是上好生产实习课和学好操作技能的基础,必须常抓不懈。在介绍认识工量具、设备的同时,教师要讲清使用、维护要求。而且在实习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学生的行为是否规范,正确引导学生的进行安全操作。
三、制度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师生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基于技校学生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情况,仅靠老师和学生的管理是不够的,必须有配套的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四、生生管理,设立安全小组长、小导师制
面对众多学生,我们要善于挖掘出操作能力强、肯做事、负责任的优秀学生,让他成为安全员、小导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来。在安排工位和实习任务时,把学生划分成几块,每块都以这些优秀学生为中心,明确其主管范围和职责权限,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同学。同时,对于这些学生要重点培养,教一般学生不教的额外知识、操作技能,同时帮助他们提高管理能力。这样既减小了老师的压力又加强了实习的安全性,最终形成大家保安全、提质量、促后进、强技能的良好局面。
一、信息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行业在信息化应用和要求方面也在逐步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各重要业务系统相结合,例如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及生产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各种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给我们带来了众多威胁和隐患,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所有工作都无法正常完成,所以信息安全是各行业信息系统运作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人才、管理人才和运营人才有大量的需求。相对于其他信息安全理论,密码学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国内在信息安全方面比较突出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以密码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居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密码学仅仅是信息安全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他信息安全领域,目前各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学形式单一 2、重理论,缺实践3、教学计划不科学4、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5、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总体来讲,当前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相当匮乏,因而导致了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相对落后,且缺乏有效的国内、外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安全理论研究远落后于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应用及开发,在该领域进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立相关行业标准等方面十分不利。
针对上述国内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结合国情及新时期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多样化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文重点着手对信息安全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探寻一种较科学、可行的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模式。
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实训教学模式
1、实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从社会对信息安全类人才的实际需求来看,各个领域均要求该类人才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其实训教学应注重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并设置合理的实训教学内容。实训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是信息安全专业实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起优化、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才能加快人才培养预定目标的实现。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明确专业学科核心实训课程以及专业主干课程外,应紧密围绕信息安全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设大量的实践类课程。因此,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应逐渐建立学生实践能力标准体系。依据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具体原则,专门制定信息安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标准,并形成正式规范。
在实训内容方面应设计四大部分:一是计算机网络NT、Novell、UNIX的网络的连接;二是微机组装及故障排除;三是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及认证模拟训练;四是信息安全实训,主要有加密系统、防火墙技术、病毒的防范、黑客攻击与防范等。
2、实现多元化虚拟实训模式
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并结合各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实训教学分为基础网络实训、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系统安全综合实训、实践基地实训项目以及毕业论文(设计)6个层面内容,搭建这种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和多元化虚拟实训模式。基础网络实训一般应采用课内实训的方式;信息安全综合设计实训和系统安全综合实训多采用集中实训的方式;创新、创业实训应鼓励学生按照兴趣小组的方式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去申报一些科研项目,如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各种大学生竞赛项目,通过这些实训项目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基地实训项目应多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利用假期2~3月的时间到实践基地进行深入、全面的实训锻炼,也可以顶岗锻炼。通过实训锻炼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使其明确了自身的专业定位,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完善实验室建设
基础网络实训、信息安全综合实训等是可以利用课内实训或集中实训的方式在实验室完成的,专用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纽带,因此,需要设计和搭建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实验室,从而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安全实验室与其他基础实验室不同,它需要大量的专用安全设备、服务器、计算机,还需要大量使用各种专用的安全软件,同时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实验教师,才能使信息安全实验室发挥其作用。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实训基地的含义可以有两层,一层含义是为完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而建立的实践场所。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师大多是非“科班”出身的,几乎是相近学科或专业后转型而来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质量不会太高,而且缺少信息安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不能胜任安全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综合性工作。而信息安全专业注重实践的学科特色要求师资队伍既有精湛的学识和理论水平,又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和能力,故建立一个完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实践场所,有利于老师把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从而很好地指导好学生。
另一层含义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地。该专业所学的大量课程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应多方努力,与实训条件好的各高校、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重点选取一些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特征相符且适合大学生实践训练的友好单位作为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到某一实践基地去全面、系统的实训锻炼。
5、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和教学保障
信息安全实训课程必须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训课程完成相关配套的实训,提高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水平。因此成熟完善的实训评价系统十分必要。实训教学的评价工作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及时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解决问题,及时调整实训项目内容,对实训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6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58-02
高校的稳定安全是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的安全教育则是目前我国高校稳定安全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存在经验不熟、对其认识不到位以及内容不完善和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各个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对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效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安全教育取得效果,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依据我国现今高校的教育状况,安全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相关成熟的经验。部分高校有了一些安全教育的意识,但总体而言,安全教育依然处于边缘化的教育地带。而面对更加严格的教育形式,高校必须要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的安全教育,这一方面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构建和谐校园。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全面正确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视度,同时也要明白目前高校安全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以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安全教育进行改进,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安全教育认识不足。安全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更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在实际中,我国高校领导更加重视高校专业教育,而对安全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而不是付出实际行动,如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课,往往都是形式主义,其形式往往大于实质,使得很多的学生对安全问题都缺乏基本的警惕性。因此,高校对安全教育认识不足是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2.教育的内容不完善,欠缺时效性。针对这点,笔者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缺乏安全教育课程,依然有很多高校没有开设安全课程,致使安全教育缺少了主渠道。另外,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安全教育,但是一般都只是通过讲座或者是报告等形式来宣传,也就是说没有将其视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没有取得良好效果。第二,安全课程内容过时,虽然大部分高校开始安全课堂,其教育内容主要是集中于学生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等等,其内容过于成就,没有体现出时代感。现阶段影响教育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且越来越复杂,但是社交安全、就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却并没有被列入教育事业。除此之外,国家安全以及文化安全等新内容也有待完善。
3.过于侧重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传输以及灌输安全理论知识,不能仅依靠简单的纸上谈兵,这样的话,必将导致知行背离,因而减弱了教育效果。当前,除了要向大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其如何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技能以及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技能。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只注重对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将技能忽视。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措施
1.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全面实施的重要前提,更是建立和谐校园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所以,高校必须要有效加强安全教育组织领导工作,建立健全安全教育领导机构,不断扩大教育范围,以进一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要求。不断地在实践过程当中寻求新的教学防范,合理有效完善高校安全教育机制。
2.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从组织机构的建立、配套措施的完善,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组织的实施,以及组织形式多样性、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组织考试以及形式,教材的落实,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教师报酬的落实,教学考核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等,都要形成学校相关部门重点负责,全校师生员工齐抓共管的局面。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想要安全教育可以顺利得以实施,则必须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在校内建立一支以辅导员、保卫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理论教育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的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除此之外,还需要调动一些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及其他各方面的专家加入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确保在岗教师熟练地掌握安全教育的技能和知识。使其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效进行教育工作。另外,高校还要密切关注教学骨干以及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使之可以成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素质安全教育专家。
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校内,我们要学会利用学生组织和参加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可以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醒,相互教育,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主动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各项社团活动,将安全教育同学生的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将安全教育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当中,安全教育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目的。
5.注重建设校园安全环境,努力营造高校安全文化。大学生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的强弱、大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取决于自己对安全知识掌握的多少和能否正确运用。因此,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就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渠道尽可能地多掌握安全知识。这样,在遇到不法侵害或意外伤害时,才能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安全教育除了要注重对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之外,还要更多地关注文化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安全文化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安全观念的形成,促使学生对安全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安全教育当中,要特别注意将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同直接活跃的教育理论相协调,以获取最好教学效果,如高校可以举办一些安全知识竞赛,来提升大学生对安全的重视,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安全文化的营造。
参考文献:
[1]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9).
[2]裴劲松,等.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9,(13).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69-02
《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四门必修课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原理》课理论性较强,如果仅仅重视知识的讲授,不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原理理论的理解不深,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实效。作为新教学手段的案例教学法与《原理》课教学相结合,提高《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在《原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就是源于《原理》课程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能力之间的矛盾,课程的意识形态功能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矛盾。在《原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方法通过“以案说理”的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辩证思考,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实效性。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原理》课程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案例是从当今社会的实践中精选出来的,具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典型性、时代性等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学生对其分析与总结,能够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自觉地运用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
其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成为更重要和更必要的一种学习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通过精选案例的讲授,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思并重,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上,重在讨论过程,寓理论于讨论之中,不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各种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判断的能力。
最后,有助于教与学的双向互动。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深入简出地讲解,吸引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不再是以往课堂消极被动的客体,而是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主体,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
二、提高“案例教学法”在《原理》课程教学中实效性的方法
1.精选案例的重要性。案例的选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得了的案例,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学生能否接受和认同案例,主要看所选案例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提问题是否是其经常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社会或人生的问题,以及通过案例学习是否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原理》课教学来说,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应具有较强时代性、明确针对性和深刻启发性。①针对性。由于一个主题的案例可能涉及多个主题的内容,这就要求在精选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目的性,以达到对相关知识点的融会贯通。②现实性。所选案例应取材于社会实践,与时俱进,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③启发性。所选案例应该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思考,增强案例的借鉴意义。④可读性。案例尽可能有故事性和可读性,以增强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比如让学生思考讨论:网络是拉近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个案例就达到了精选案例的要求,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中必须注重互动式教学方法。传统的“独白”式被动教学强调灌输说教,重以老师主讲为核心的单项注入式教学,轻师生双方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自主性;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能力的提高,课堂上缺少互动与交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取得一定的教学实效。现在大多数《原理》课的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少主动积极的交流。虽然教师课前准备较为充分,上课时理论阐述也很透彻明晰,还补充一些典型有趣的案例,但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普遍存在着学生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很少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而老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授课情绪容易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案例教学法也不能是单纯的案例讲授法,把案例教学理解为案例讲授。应该改革目前的单项式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进行交互作用和影响,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增强《原理》课的教学效果。这要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必须做到真正的“互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彼此交替,相互启发,才能显现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实效。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原理》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因为它可以把抽象深刻的理论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理解,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用矛盾分析法,提高分析并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运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选取恰当的案例,注重教学互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仕伟.试论中的案例教学法[J].高教研究》,2011,(3).
从理论上讲,校内生产性服装流水线,除了生产功能外,在实施过程中还承担着一项很重要的功能――教育教学功能,因此,整个流水线的设计虽然与服装企业的生产性流水线有着很多共性,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应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成项目,按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学习过程,营造一个学习知识、操练技能、提升专业综合素质的真实的生产性学习环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因为服装生产流水线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很多人都认为流水线的指导老师任何教师都可以担任。所以,教研室在排课时,安排一些工作量不足的非服装工程类专业老师作为生产流水线的实习指导教师,主要任务是记录学生的生产数量、到岗情况和劳动纪律情况。
2.由于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生产流水线的熟练工要求相差较远,所以企业往往只让学生重复做生产过程中最简单的几道工序,或把学生安排在修剪线头、修剪样板、烫衬、整理包装等纯属辅的岗位上,把学生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
3.企业希望学生只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不要轮岗;或把学生放在一边,只许观看;或把学生放在模拟实训室,用企业的废料来练习。
为了改变上述现状,让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校内生产流水线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选用、轮岗时间确定等内容的设计对生产流水线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我们设计了几种教学方案并进行了对比性实践,目的是想通过研究,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实习实训指导人员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定性的角度研究如何科学合理性地安排生产内容、岗位轮换,以提高学生实习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项研究,无论对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还是对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1.概念的界定
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案,是指对校内生产性服装流水线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人员的配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局部性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2.教学对象选择
为了使教学方案具有可比性,选择了专业基础相同的08服装1班和08服装2班、07服装1班和07服装2班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需要,利用技能测试(主要是开袋、做领、装拉链、拼缝等)、理论考试和现场答辩等方式对学生按专业综合水平进行分类,根据需要对其中的人员进行抽样组合。
3.教学内容选择
(1)教学内容选择原则
①典型性原则。选择服装专业教学内容中最典型的项目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在学习中能起辐射作用。
②可操作性原则。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可以单独成为一道工序或拆分成几道工序,在评价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
③普适性原则。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适用于每一位参加生产流水线学生的学习需要。
(2)教学内容选择
①男衬衫领,属于立翻领,在男女衬衫、男女风衣、中山装、军装等款式中经常用到,具有典型性和普适性。
②斜插袋,可用于男女上衣、男女西裤和各类裙子,具有典型性和普适性。
③男衬衫袖克夫,可以学习扣烫样板的使用、辑止口、烫净衬、闷缝、压辑缝等工艺,具有可操作性。
(3)教学流程设计
工序分析――工序工艺质量分析――工序人员安排――工序实训――实训情况记录――实训情况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二、实验教学方案实施
1.关于轮岗时间
在07和08两个年级的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服装生产流水线实践中,从已取得顶岗实习资格的学生中各随机抽取学生20人,在流水线上进行顶岗实习,制作的工序主要是男衬衫的烫上领、烫下领、做领、压领止口、装领、做袖克夫、装袖克夫。对他们的实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记录,对在同一工序的数据进行归纳合并,取平均值。
2.不同教学方法选用
(1)本实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在项目设计的基础上,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对学生学习的任务从学习流程、相关技术文件、质量标准、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
操作示范。对某一项学习任务,在工具设备使用、安全操作要点等方面给予演示,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2)教学对象抽样组合
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测试,分别在08服装1班和08服装2班中各挑选20名程度大致相近的学生分成A、B、C三组,然后分别以做男衬衫领、斜插袋、装袖克夫的整个部件的工艺操作作为学习载体,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3)不同教学方法的实施
A组:采用理论讲解为主法。指导教师用先用男衬衫领的成品或半成品给学生观察的同时,把部件的工艺流程详细地讲解一遍,并结合PPT讲解操作的步骤与要领,但不作操作示范,讲解完后由学生自已分头去做,记录学生所做产品的合格率。(斜插袋、装袖克夫的实验过程与男衬衫领同)。
B组:采用操作示范为主法。指导教师将男衬衫领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缝制工艺过程很熟练地做一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自觉作好记录。做完后让学生分头去做,记录学生所做产品的合格率。(斜插袋、装袖克夫的实验过程与男衬衫领同)。
C组:采用讲解与演示交替法。在操作前,指导教师从理论上讲解男衬衫领的操作流程、操作要点和整体质量要求,反复强调该准备的材料和工具,并且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在操作过程中,指导师傅按操作规范进行示范,还对容易出差错的工艺点进行特别强调,提示可能会产生的质量问题。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去练习。记录学生的合格率(斜插袋、装袖克夫的实验过程与男衬衫领同)。
用同样的办法,在07服装1班和07服装2班中各挑选20名程度大致相近的学生分成三组。然后施以上述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将得到的数据与08的同类项目数据合并后取平均值。
3.教学评价方法选择
在08级学生中,我们对15名程度基本相同的学生分三组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对5名学生采取表扬为主的方式,对学生表现得非常关心,经常表扬他们做得好,但对他们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温和地指出而不明确要求立刻纠正到什么程度,结果发现这5位学生的操作热情非常高,缝制速度不断加快,但工艺质量并无多大提高,有质量问题的部位改进不明显;对另外5名学生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很及时地指出他们不正确的操作姿势,并及时演示让学生观摩。最终发现这5名学生不仅速度不断提高,工艺质量也日益改观;对其他5名学生采用严励的态度却不及时给他们讲解工艺技巧,让他们拆了做、做了拆,不停地返工,最后发现这5位学生在质量和速度两方面均无明显进步,对上服装流水线又恐惧又厌恶。
三、实验数据分析
1.轮岗时间
将07和08两个年级的20名学生在流水线上制作男衬衫的烫上领、烫下领、做领、压领止口、装领、做袖克夫、装袖克夫的数据取平均值后绘制成曲线。
根据上面两个图表可以看出,无论是07还是08届的学生,都会出现两头少中间多的现象。原因是第一天对工艺比较生疏,做得普遍较慢,从第二天开始熟练程度增加,所以产量提高了。一周的开始几天相对来说精力比较充沛,积极性较高,在接近周末时,都希望得到休息,所以积极性明显下降。而且学生普遍表示,不愿在同一道工序上做上几周时间。所以,我认为,3天~5天左右轮岗一次效果最好,它符合学生学习心理需求,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倦感。
2.教学手段
服装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并非光埋头练习就能形成的,它必须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逐渐形成。A组学生中,一部分基础较好、领悟力较强的学生能基本按照指导教师讲解的方法去制作,但由于关键部位不懂操作技巧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弊病,从而产生种种质量问题。大多学生只凭自己的习惯和思维定势去操作,不仅制作方法五花八门,而且操作速度慢,效率极低,成品质量与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求相去甚远。少部分学生则不知该如何下手,就去看别人做。B组学生中,由于指导师傅在操作中没有作较好的要点提示,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他们很难把握关键位置的处理要点。有的学生会主动去请教指导师傅,但大部分学生则开始凭想象去做,工艺流程错乱。部分学生大致地按指导师傅讲的做出来,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质量很成问题。工艺越复杂,质量合格率越低。
3.评价方式
通过对3组程度基本相同的学生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后所产生的结果,可以看出,生产流水线上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相对应的评价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因此,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在操作要领上根据企业的质量要求作恰到好处的点拔,只有通过指导师傅的示范与提醒,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该发生的操作性错误,从而大幅度提高技能水平和产品质量。
4.教师素质
不同的评价方式往往与专业教师的素质联系在一起,专业教师自身素质高的,对学生的指导不仅到位且态度和蔼;专业教师自身素质欠缺的,对学生的指导仅流于形式且态度粗暴,以掩盖自己技能上的不足。况且,在生产流水线上,由于企业很注重经济效益,所以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显得不太主动,不是放任自流就是让学生不断返工,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在自身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正确处理生产效率与学生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进步给予积极的鼓励,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流水线就有的作用。
四、结论
1.3天~5天左右轮岗一次效果最好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3天~5天左右轮岗一次效果最好,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周期特点,可以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消除疲倦感。
2.生产流水线的工艺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
通过3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校内生产性流水线上,工艺指导教师的示范与讲解显得相当重要,流水线应配备不仅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的工艺指导教师,即双师素质的教师。要求教师在示范过程中,一方面,从理论上讲工艺要点,使学生明确“之所以然”;另一方面,从技巧上给予指导,做到学有所依。大一学生最好在款式简单、批量较大的单件流生产线上实习,这样有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巩固;大二学生应当在小批量多品种的单件流生产线上实习,这样有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流水线上安排工作量不足的非服装工程类服装专业老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专业成长都是不利的。
3.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典型款式为主
典型款式集中了其它服装的要素,其中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普适性,而且内容容易分解。
4.在评价方式上,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且应激励与纠错并行
服装企业最忌讳当大量成衣下线时才发现质量问题而返工。学生在生产性流水线实习时,也不应当在整个半成品完成时再告诉学生出现了质量问题,而是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给予全程指导,并采用语言激励与纠正操作不规范同步进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徐玉梅.高职教育中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12).
引言
所谓分层教学,[1]就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层次的受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理论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以及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2],即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更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如何在最近发展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分层教学需要研究的内容。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高中生、中职生、民族生、企业青年和复转军人等。调查显示,不同生源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差异非常大。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而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知之甚少,只停留在网络的初步应用上。
基于以上现状,如果还采用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会认为计算机知识简单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但若盲目改革现有教学方式,又可能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适应,跟不上教学进度。这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2.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过程,最后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客观准确的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
2.1 分层考试
分层考试必须由学校统一负责命题并组织考试,采用理论考试和上机操作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将考试成绩作为分层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考试题目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尽可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考试结束后,再根据成绩进行分层。我校将所有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B两种类型针对普高生、艺术生、单独招生学生以及对口单招学生开设,其中,分层考试成绩在前40%的学生划分到A层,其余划分到B层。C层针对民族生、企业青年、复转军人等复杂生源学生开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层次划分的更加细致,比如将成绩在前10%以上的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分为“优秀”层,享受“免修”计算机课程的待遇。
2.2 分层教学目标设置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在教学中取得同样的成功,必须精心制定适合这三个层次的科学的培养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有针对性的发展。
我校对各层次的课程总学时设定都是72学时,但在学时的分配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目标的要求有很大区别。B层学生要求理解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软件(包括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和Access)的基本操作,完成相关实训任务。而A层学生除了以上要求之外,还要加入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如C、VisualBasic、VisualFoxPro、C++语言等),能够自主学习、深入研究问题,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对于C层学生则适当减少理论知识范围,多加练习,要求其学会部分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能用计算机实现简单应用即可。
2.3 分层教学环节
分层施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分层有质,动静结合,全员参与,各得其所[3]。整个教学过程要经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实验及分层考核四个环节。
分层备课。根据以上设定的分层教学目标的要求,备课时需要明确每一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潜心研究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方法,精心备课。
分层授课。教学中采用不同的过程培养方式,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分层进行。如课堂提问,所提问题要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问要有层次性,先易后难[4]。课后练习也要分层进行,可以给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也可以同一练习内容,分层要求。
分层实验。计算机课程中,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以我校为例,实验时A层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再设计一些课外的应用性强的实验项目,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B层次学生精讲精练,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C层次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增加教师辅导的时间。
分层考核。可采用“日常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日常考核主要体现在考勤、练习和作业几个方面,加强过程考核也有助于分层教学的过程的顺利实施。期末考核则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分层次分批设置考试,不同层次的考试内容和难度都不相同。
2.4 分层效果评估
分层效果评估是对以上实施过程的科学性评价,其结果将直接反映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评估工作一般只能纵向进行,与未分层之前比较或者与往届分层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从全校角度或各层次角度进行。如果评估以上指标表明教学效果不理想,则要科学反推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个环节,及时进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3.问题和反思
经过一年的实践,发现分层教学课程建设中仍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层次的划分,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一,造成等级观念。低层次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是差生,学习积极性极大受挫;高层次的学生,则容易满足现状,停滞不前。其二,缺少榜样。学生之间需要互帮互学,没有了榜样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层次较低的学生,找不到引领他们前进的目标,遇到问题也不能得到帮助,不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
3.2 教学管理上有很大难度
分层教学首先需要组织一场分层考试,然后需要将原有的以专业为单位的班级拆解开,再组织学生选课重新组合成新班级,此外,后续的工作还有排课、分配教室、分配实验室、教学监控、考试安排、成绩管理等,这些环节的处理难度和复杂度,与普通教学相比无疑是巨大的。
3.3 教师备课难度加大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打破了统一的教学大纲,一致的教学进度,而改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验方法。如果每个老师都承担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工作强度将是原来的若干倍,备课难度可想而知。
从总体上看,尽管分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它还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值得推广。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中采用,仍需我们不断总结完善,解决各种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昊雅琴,张艳,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践和探索[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显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7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但许多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尽管掌握了较丰富的市场营销理论,但由于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职业要求,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
一、《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市场营销理论是在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基础上,对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缺乏企业实践基础的本科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这一特征。市场营销案例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工商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编写成的对某一市场营销活动的客观描述,因此市场营销案例则可以成为沟通市场营销活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效介质,案例教学则可以成为这种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市场营销案例》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专业方向课,该课程要求通过教师指导和引导学生对市场营销案例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就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加深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竞争和职业能力要求。
二、能力培养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的具体作法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观点,职业能力主要由职业素质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构成,职业素质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人际交往、合作、协同的能力,包括人际关系处理、工作安排、组织协调以及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专业综合能力是指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技术等而获得的。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各种工作方式,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教学过程中要使相关课程真正承担起职业能力培养任务,需要对本课程知识模块和能力分解,使其相互对应。同时建立相对公平合理的考核与奖惩机制,以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具体作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准备课前工作。首先,教师要精选教学案例。按照市场营销学课程体系,把市场营销理论分成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环境、市场研究、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道德等六个模块,对各个模块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进行有效界定后精心选择相关案例。如学习社会责任观念时所选择的“康菲石油公司渤海湾溢油事件”案例,结合所在模块的理论知识点,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有利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学生社会认知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有利于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每一个案例分组讨论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准备。教师要对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必要的介绍,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夯实学生理论基础,要说明理论知识和案例实际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向,还要推荐合适的参考文献供学生查阅,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相关企业,或者聘请相关企业家、营销经理走进课堂,介绍营销实战经验,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证能力。再次,要合理组建、动态调整讨论分组。学生课程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6~8人,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学习成绩甚至宿舍分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合理搭配而建立,并按照对某一个具体案例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小组成员之间能力的差异性、互补性和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应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发挥学习小组活动的积极作用。最后,建立与能力相对应的考评机制。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考评标准既是促进学生认真准备的动力,也是对学生努力所得结果尽可能客观的评价。但是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本身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能力分解为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两个部分,在案例陈述过程中,理论素质部分重点考查学生案例归纳能力和文献回顾能力,实践能力部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总结经验和经验推广能力。在案例讨论、答辩过程中重点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评分标准在第一节课向学生公布,并由各小组推荐一位匿名学生评委参与考评,综合成绩作为该组学生学期考评时平时综合成绩的重要依据。
2.规范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市场营销案例》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引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督促激励学生的有效措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始终秉承“把讲台让给学生”的理念,积极推行“行为引导型”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积累与技能形成的指导者、引路者、合作者、促进者。提供讨论式的教学情境,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自,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可以得到较大提高。1)学生陈述阶段。要求指定小组相关学生在讲台用PPT与其他学生分享课前讨论成果,教师认真倾听并详细记录学生陈述过程中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问题提出(经验揭示)的合理情况、分析问题(经验)的思路、方法、所提对策建议(经验启示)时运用理论和实证知识的能力情况,同时考察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以及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并对照考评标准给予初步的评分。2)讨论答辩阶段。案例本身不存在绝对的标准答案,特别是市场营销教学案例,重要的是在讨论、答辩问题时能够做到遵从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和原理的内在逻辑性、理由充分性和适度创新性,必须对已学理论、实证经验和参考文献应用得当,理由充分,最好有自己一定的、系统的看法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其他小组同学现场提问,答辩小组团队成员协作作答。教师从小组成员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反应敏捷程度、迅速抓住问题要害程度、回答问题的严密程度等方面来评定。鉴于案例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应当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既要作好“裁判员”,也要作好“运动员”,甚至还要作好“教练员”,既要对照标准评定学生表现,更要指导、引导学生回答,必要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问。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言行感受到鼓励和期望,全身心投入,闪现出灵感的火花。3)教师点评阶段。教师对市场营销教学案例的点评不同于讲授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要着重对本案例理论知识的梳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方法、路径的肯定或纠正,对对策建议(经验启示)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的总体评价,指出学生通过该案例学习取得的进步与不足,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课后案例整理。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后进行再思考,规定时间内撰写、上交案例材料,包括具体案例及其补充材料、小组分析内容、提问问题及其回答、Powerpoint课件完善、尚需继续探讨的问题、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以及学习体会等,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与匿名学生评委共同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既对学生给予客观公正评价,也使匿名学生评委的综合技能得以提升。
三、《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体会
1.《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学生是观众,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一个群体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不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因此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营销活动问题的敏锐洞察力、独立的思考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2.《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同于《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市场营销学》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打好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中一般也会采用个别案例教学手段以加强某一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所选择的案例往往比较短小精悍,教学过程也比较简单,是一种“单兵种训练”。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完《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品牌管理》等专业课后开设的专业课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对学生已学专业知识“多兵种合成演练”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的精心准备、密切配合和全方位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3.《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案例教学。《市场营销案例》是根据工商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素材编写的教学案例,而市场营销学虽然是一门科学,但市场营销活动的艺术性要比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强得多,因此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营销实证知识的应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生搬硬套现成的市场营销理论,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综合素质,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应用型高校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应用型本科教学应注重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研究型本科教学的市场营销理论教学评价主要以单一的理论考试为主,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市场营销案例》课程评价应着重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察。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必然引导广大教师、学生由原来的只重视书面考试转到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教学上来。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其各环节作为总体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阚中华.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1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得以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已有一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的研究机构与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雏形,但由于国内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阻碍了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宏观指导下,我国在一些高校已经设置了本科、专科信息安全专业,我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已经拉开序幕。
网络安全基础是一门具有普及性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系统的应用、开发以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该门课程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安排好实验环境、选择合适的实验工具软件对学好这门课程显得十分重要。
2实验环境的建立
通常具备条件的大学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专门用于信息安全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完善和加强理论知识。而无法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学校就要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完成课程实践部分内容的传授和学习。由于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实验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与网络攻击与防范有关,因此为避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不能直接在现有的环境下进行。这就需要以现有的普通计算机实验室为基础,建立专门用于网络安全实验的环境。利用虚拟机软件建立虚拟实验环境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常用的虚拟机软件由Virual PC,Vmware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VMware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是VMware公司的专业虚拟机软件,可以虚拟现有任何操作系统,而且使用简单、容易上手。在现有的实验室人手一机的环境下,利用该软件组建一个小规模的双机实验环境,在课程实验的过程中,由物理机充当攻击主机或客户端,虚拟机充当被攻击主机或服务器端,这样既不会影响现有的实验室配置,又可以完成课程的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VMware Workstation软件的完整安装过程如下:
1.建立一个新的虚拟机,利用软件的安装向导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并选择在该环境下要安装的操作系统;
2.配置安装好的虚拟机:设置虚拟机磁盘容量,内存的大小,网络连接方式等;
3.配置虚拟机的网络,这部分比较重要,是整个安装过程的重点和难点。虚拟机的三种网络连接方式如下:
(1)
Bridged模式(VMnet0):桥接方式,结构如图1所示。
相当于在计算机上搭建一个虚拟网桥,如果物理机上有网卡(IP地址固定),而且位于一个物理网络,可以使用该选项。虚拟机通过虚拟网卡直接和外部局域网相连,有自己的IP地址,和物理机所在的局域网处于同一个网段,在外部看来,虚拟机和物理机地位相等,物理机和虚拟机都使用本地连接。
设置方法:将虚拟机的TCP/IP属性设置为与物理机的TCP/IP属性在同一物理网段即可。
(2)
NAT(VMnet8):网络地址转换方式,结构如图2所示。
虚拟机使用本地连接与物理机的VMnet8之间通信并连接到外部网络,用此方式连网的话可以不必与主机真实网卡的地址在同一个网段中。设置方法:将虚拟机的本地连接为自动获取即可。
(3)Host-Only(VMnet1):仅为主机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这种模式是一种封闭的方式,适合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进行各种网络实验。这种方式下Host主机的“网络连接”中出现了一个虚拟的网卡VMnet1(默认情况下)。和NAT的不同的是:此种方式下,没有地址转换服务。因此这种情况下,虚拟机只能访问到主机,不想和外部网络连接,只与物理机之间搭建一个虚拟专有网络,则使用该项。
设置方法:将虚拟机的IP地址设置为与物理机VMnet1的IP地址为同一网段即可。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的选择虚拟机的网络连接方式来完成实验。
3实验工具的选择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工具。在教学内容中以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为主。课程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框架;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密码技术;计算机扫描技术;网络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及反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WWW安全;E-mail安全等知识。实验工具也是学习课程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选择相应的实验工具,这里根据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分别介绍一下在学习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实验工具。
(1)网络安全基本框架和体系结构部分实验以网络命令和数据包捕获为主。网络命令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一些网络测试基本命令的使用。数据包捕获部分使用工具软件Sniffer让学生了解网络体系结构中网络层与传输层中信息的传输情况。Sniffer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数据报文的一种工具。使用该工具把网络中传输流动的数据报抓下来,然后查看并分析其中的内容,得到有用的信息。
(2)密码技术中除学习基本的密码算法之外,实验工具可以选择PGP软件。PGP加密软件是美国Network Associate Inc.出产的免费软件,可用它对文件、邮件进行加密,该软件采用的是由对称加密算法(IDEA)、非对称加密算法(RSA)、单向散列算法(MD5)以及随机数产生器(从用户击键频率产生伪随机数序列的种子)组成的混合加密算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密码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计算机扫描技术则通过一些常用的端口扫描工具的使用来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端口扫描来收集目标主机的信息、漏洞。工具软件可以选择SuperScan、X-Scan之类的扫描软件。
(4)网络攻击技术部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方法。如木马攻击与防御选择不同类型的比较常见的木马工具如冰河、广外男生、灰鸽子等来进行攻击和防御,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木马程序如何对目标进行攻击以及如何清除木马的方法;DDOS攻击则通过SYN-FLOOD、UPD-FLOOD等工具了解拒绝服务攻击的过程和预防。
(5)入侵检测技术则通过使用Session Wall工具了解入侵检测的基本过程和原理。Session Wall是Computer Associates公司的入侵检测产品。可以自动识别网络使用模式,特殊网络应用,并能够识别各种基于网络的入侵、攻击和滥用活动,可以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监听、对事件进行侦测、提前预警、在侦测出不正常的网络行为时,可自动发出处理动作、记录统计报告等。
(6)计算机病毒及反病毒技术则选择最新的病毒或由学生根据实际体会来对病毒的危害、处理方式进行学习。并选择瑞星杀毒软件来学习防病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7)防火墙技术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选择个人版防火墙如天网防火墙或瑞星防火墙来完成实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防火墙的基本设置。
(8)WWW的安全则主要以Win2000系统的Web服务为例来学习Web服务器和浏览器的安全配置以及如何启动SSL通道获取数字证书来保证站点安全的整个设置过程。
(9)E-Mail安全部分主要通过对Outlook Express客户端编辑软件的设置来对保证邮件的安全。Outlook Express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基于Internet标准的电子邮件和新闻阅读程序。它的邮件接收规则定义、邮件加密和签名等机制可以可以帮助用户发送和接收安全的电子邮件。通过该工具帮助学生学习关于电子邮件安全方面的知识,拒绝垃圾邮件和恶意邮件。
4结束语
信息安全是国家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信息安全人才的要求也是极其迫切的,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更好的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网络安全基础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更好的完成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尽可能的将所学知识有效的结合到实际应用中,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安全问题,是该门课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讨论了信息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环境的建立、实验内容和实验工具的选择。对如何更好的完成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学案主体一般由教师编制,并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完善并改进,使学案更适合学生实际。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不仅有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学案的组成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反馈练习等。
学案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学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学情并有针对性地渗透学法,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好教师的“导”。 学案决不能成为单纯的另一份额外家庭作业,要防止成为练习册。
二、学案应用的基本程序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上课流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分组探究――精讲点拨――巩固训练――反思总结。教师应提前一至两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找出本次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然后,教师在课前收集学案进行批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学习的方向和重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分组探究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简洁的导入之后教师即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情况和主要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导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通过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经小组交流后,一般问题都基本解决了,但有个别难度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根本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采用点拨和探究的方式针对疑难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收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让学生当堂训练,检测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最后每节课上留3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巩固收获。还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一方面迁移形成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学案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案的编制既要体现集体智慧又要适合个体。老师要独立编制完成所有的学案很难,这就需要集体备课,注重教师的合作但又要适合本班学生、符合教师自己的导学风格和习惯。所以,对于集体编制的学案,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身加以调整,做到“量身定做”,不能图省事,拿来就用。
2.在应用学案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能力层次,学生能自主完成的部分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做到教与学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
3.在教学中要注意各个知识环节间的过渡与转换,既可增强知识间的联系贯通,又可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还要及时进行跟踪评价,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4.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所有学生,为所有学生创建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特别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必要时可加强个别辅导,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忽略了。
5.指导学生重视学案的整理和保存。精心设计的学案,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四、学案应用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由于学案经过了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所以有的教师就认为已经“集思广益”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但是各个班级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完全以学案为唯一抓手,搞“一刀切”,把一张学案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使用,怎么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