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加工设备范文

时间:2022-10-17 07:01: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机械制造加工设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

篇1

1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业化水平在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也在增大,加工设备的优化管理和多元化整合十分关键,需要相关部门对机械产品展开深度分析和统筹处理,从而满足应用需求。但是,在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项目中,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1]。

1.1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制度不完善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本身局域复杂性特征,且整体价格较高。因此,多数设备在出厂时就会对其使用说明以及保护机制进行集中的标准,企业在引进设备后,要建立健全完整的设备处理和管控措施,确保保护机制能在约束人员操作行为的基础上,为设备的优化应用和有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在实际管理结构建立后,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应用较为随意,甚至会留存质量和安全隐患。由于相关制度并不健全,就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后并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和管控,这也就大大缩减了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由于设备使用过程的规范性较为缺失,就导致设备的整体运行性能受到了影响,相关单位没有给予重视,就会使得安全隐患逐渐增大。

1.2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方法不恰当

多数问题都是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方法不正确形成的,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导致设备管控处理机制和应用方法并不适用,常规化安全管理工作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就会使得设备使用方法受到影响。另外,一部分企业的维修队是农民务工人员,往往只是凭借经验进行设备处理,对于一些复杂的设备并没有维修经验,故障处理过程并不符合实际需求,就会严重影响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效果,使得故障不能得到全面解除,设备无法有序运行,对其整体性能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2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的优化措施

在践行控制措施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稳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维护制度。按照标准化制度约束相关操作行为,从根本上提高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团队的整体素质,确保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实现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提升。

2.1优化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的整体质量,要积极落实更加健全完整的管理制度,按照标准化流程约束管理和设备维护人员的相关行为,积极提高设备使用效果,确保机械制造加工设备设置层级和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并且,要保证标准化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的规范性,从使用说明、检测结果到操作机制都要进行全面约束,并且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处理。并且,设备维修人员要按照检测结果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给予深度剖析,从而进一步判定设备的运行状态。除此之外,对于监督管理制度要进行全面管理,并且结合奖惩机制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的行为展开全面约束,制定针对性较强且实际管理效果较好的处理措施[2]。

2.2优化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方法

除了要践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设备管理维护制度外,也要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的方法进行全面整合。对于设备运行来说,预防永远是最有效的处理措施,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一方面,定期结合使用说明对设备予以全面分析和系统化检测,对于隐患问题及时排查,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故障处理机制,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不定期抽查机制,确保管理结构和管控措施的完整性。检测人员要对临时性检测结构和设备维护项目进行及时的登记,从而建构有效的数据对比,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果。另外,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要聘请专业的设备维护团队,能在保证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操作流程的完整性,为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发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维护和管控,从而保证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企业要针对维护人员开展有效的业务培训工作,确保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升,也能顺利完成具体的管理工作,为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项目的全面运行提供保障[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项目中,要对维护管理制度、设备使用机制、维护管理措施等给予高度重视,保证设备使用性能的同时,生产符合标准要求的机械产品,并且有效提高点检管理的综合水平,加强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强化维护管理水平,为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秋莲.机械加工系统能量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5.

篇2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对于煤炭这种能源的需求量也持续上涨,而这也使得煤炭这一行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带动了有关产业的发展,如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设备作为煤矿生产开采中必备的一种物质基础,对于煤矿的开采和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加大,社会市场对于产品要求也逐步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确保煤矿开采与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就必须要加强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设备的改造,从而提高设备生产效率以及利用率。下面笔者就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设备改造原则进行简单地阐述,基于现有设备,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和管理措施。

1.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设备改造原则

第一,满足设备制造生产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煤矿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中,所采用的设备都开始倾向于老化,为满足当前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生产的要求,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当前所有的这些设备,加强设备改造,通过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第二,提升产品质量,确保其满足市场需求。改造设备的主要目标就在于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在当前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要提升产品自身的内外在质量,同时还要确保所生产的这一产品适应市场需求。

第三,合理性与科学性。在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设备改造过程中,要确保其改造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应基于原有设备自身的特点,结合企业发展情况来实施改造。

2.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设备改造

2.1.目前我国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现状

从目前我国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发展情况来看,设备自动化与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大型的成套设备,煤矿生产的基础较为薄弱,其中有很大部分矿井所采用的生产设备已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并处于一种超期服役的状态,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煤矿企业,因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运营成本比较有限,很难及时进行机械设备的更新,再加上保养与维修的不到位,使得设备经常出现故障,严重时还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这种形势下,就会使得煤矿开采效率下降,煤矿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最终制约并影响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

2.2.常见设备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两种设备为磁选机和螺旋分级机,磁选机作为磁分离技术中一种重要的设备,目前在煤矿生产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磁选机为永磁筒式的磁选机,该设备主要用在磁铁矿分选或者非金属矿提纯等,该设备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便于操作、安全环保且其结构也相对较为简单。此外,该设备所占空间相对比较小,自身处理能力相对较强,适用于煤矿的生产。螺旋分级机作为煤矿基础设备之一,其一般用在洗矿、矿回路分级以及脱泥等相关作业中,该设备借助于离心力或者重力,基于颗粒在流体中沉降规律来实施物料分级的一种设备,该设备所具优点为便于操作、设备简单以及工作可靠等,其中在构造上,可将该设备分为两种,即沉没式与高堰式,其中沉没式主要用于细粒的分级,而高堰式则主要用于粗粒的分级。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需求,提升设备质量,在进行煤矿机械加工设备的改造时,除了要注重其内外在质量,同时还应结合市场实际需求来实施改造,下面笔者就液压支架、机械焊接、特大型箱形井架、铣床的改造进行详细地阐述。

2.3.设备改造

第一,液压支架的改造。首先实施数控切割机改造,恢复以往废弃的这一切割机,通过切割下料,这种方式成形好,且效率也较高,有效减少了机械加工余量、消磨、人工划线以及刀检等,大大提升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将普通的车床改造成为数控车床,扩建并改造退火炉。其次,系统的改造,延长主轴生活轴承设备使用寿命。对双孔镗设计实施改造,在镗床的横向以及纵向进行放大镜以及坐标系的设计,缓解镗孔内整体压力。此外,加工板件类,通过快进快出的方式,缩短构件在加工时间。

第二,机械焊接的改造。当结构件底部或者顶部局部出现隆起现象,可借助于点状加热这一方式来实施纠正,这种点状加热方式又称之为蜂窝加热,简而言之就是火焰加热的点通过一定排列规律来实施加热。对槽形结构局部所出现的变形情况,在实施矫正时,可在腹板两侧位置沿着同一方向来实施线状摆动,其中加热宽度可根据构件变形情况,结合钢板自身的厚度来明确,线状加热的方式为沿直线来移动火焰,并进行循环摆动或者横向摆动。

第三,特大型箱形井架的改造。通过焊接工艺、坡口形式以及焊接变形等对于箱形井架质量所造影响的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焊接变形以及坡口形式等因素实施了工艺试验,研发了一种新箱形井架,且制定出了更为合理且科学的改造工艺流程。

第四,普通的卧式铣床与龙门铣床的改造。针对以往所采用的普通卧式类型的铣床不可超负荷运行这一问题,可通过工作台面的加长与加大,或者铣床刀盘尺寸的增大,来进行加厚且加长工件铣床削加工,将其改造成为一种专用型的铣边机,以此提升设备生产效率。在改造龙门铣床时,可通过数控设备或者动力头的增加,以此使其适应整体铣床的加工需求,这样不仅能够使平行度得到保持,同时还可使同轴度得到保障,继而进一步使工件加工精度得到提升。

2.4.设备管理

在煤矿机械加工设备中,一般包含磨床、车床、插床、铣床、落地镗床、刨床等,这些设备均为煤矿机械加工作业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自身性能、运行状态好坏和煤矿机械加工质量有着非常大关系,对此,企业在生产和改造设备的的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在日常保养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清洁、安全、整齐以及等要求来实施保养,采取三管制来实施管理,即在班前,由设备操作人员来对设备实施感官检查,将松动螺丝拧紧,对于设备零件的运行情况进行仔细地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的正常;在班中则应严格按照设备的具体操作规程与要求来应用设备,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停车处理;在班后,其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持设备的整洁以及整齐,定期对设备实施清洗和擦拭,并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

此外,车间设备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实施设备大检查,制定相应的计划保养措施,可根据设备实际应用情况,采取一级保养与二级保养的方式,其中在一级保养中,主要由设备操作人员来实施该项工作,维修人员在一旁辅助,通过设备局部的检查以及解剖,将设备规定部位清洗干净,并及时进行滤油器、油线以及油毡等的更换或者清洗,调整好该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将设备各部位紧固。在二级保养上,则主要由维修人员来实施操作,设备操作人员在一旁辅助。除了上述这些内容以外,在设备管理过程中,还应制定相应的采购制度、维护制度、验收制度以及修理制度,做好设备的管理记录工作,加大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免因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误操作而使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只有企业正确认识到煤矿机械加工设备在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管理工作与保养工作的重要性,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实施的管理作业才可顺利且正常地实施,继而更好地带动煤矿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煤矿机械加工职制造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要想提高煤矿开采效率与质量,就必须要加大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设备的改造,基于原有设备,采取合理且科学的改造方式来实施该项工作,以此确保设备满足当前煤矿开采的需求。此外,还应加大设备的管理,使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提高其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设备所具功能,继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矿事业发展,为煤矿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印通.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设备改造与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17):51-51,52.

篇3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机械制造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的象征,对于国计民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机械制造企业由于机械产品的重要性和相似性较低,因此,难以采用流水线进行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管理内容复杂、风险度高及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1、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组成部分。安全管理是运用安全的组织、制度、方法手段对企业生产进行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工作等一系列管理。安全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需要实施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同时, 需要设立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也是社会系统工程,还需国家有关部门合作,进行有效的安排、指挥、控制、和谐作业,乃至需求发动全社会的力气才能做好。

2、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随着新《安全生产法》、新《环境保护法》的出台和实施,国家从法律方面对企业安全环保主体责任更加明确,违法追责和处罚力度更大,这就要求企业要强化安全管理,利用安全管理体系,从总目标的需求上出发,不断剖析处理各种具体问题,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劳动力等多种要素同时相对密集的产业。其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工艺流程繁简不一,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较多,既有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又有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交通运输安全技术等。在机械企业生产中,事故隐患存在于企业的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设备维修等各个环节,运用安全系统的认识观点,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归结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体系上的缺陷等三个方面。

1、物的不安全状态

除了机械加工制造业缺乏完善的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制度外,同时对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人员也未制定相应的设备操作规范制度。 同样,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在没有制度的约束下经常是不按设备使用规范进行操作,误操问题严重,使得机械加工设备在错误的操作指令下高负荷运转,加速了机械加工设备的磨损及零配件的老化程度,降低了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寿命。

2、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也是事故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安全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不了解所使用设备设施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程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均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大量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例如: 东西或量具顺手乱放、丈量工件不停机、跳过工作刀具取送物料等。机械制造企业职工以操作工人为主体,相对比而言,劳作用工密集、全体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漠,这也是形成安全出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3、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缺失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领导的安全意识水平,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配备,对设备(特种设备、危险设备等)的监管方法,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安全管理意识淡漠、制度缺失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它对企业安全生产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4、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意识薄弱,制度落实不到位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多数的机械制造业领导阶层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价值,一味地抓生产、抓效益,往往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工作不够重视。在意识形态对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存在被动性,存在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制度不健全问题,相应地机械加工设备安全人员及维修人员在没有制度的约束下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规范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和维护,一旦机械加工设备出现故障,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外,部分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维修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设备故障问题存在侥幸心理,未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处理,扩大了设备故障的严重性。

三、新形势下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机械制造单位需要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下,树立健全各项规章准则以及岗位操作规程,把职工的作业进行细化、具体化以及程序化,使得实际操作能够在可控范围内,把不安全行为有效的控制住,消除各项安全隐患。树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标准,依照班组生产的不同性质,拟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准则,比如能够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准则,安全自检、互检和定检准则。树立职工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

安全生产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消除隐患、强化责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许可规范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实施,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做好各项工作,才能使得安全生产工作可以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可以得到更好地保障。

2、加强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点检管理

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是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按照设备点检的规程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在机械加工设备为运转前发现潜在的故障或者已经发生的故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排除故障,保证机械加工设备运转时安全可靠。 比如铣床上的刀具磨损程度的点检,避免因刀具磨损严重而未及时更换刀具影响加工的制造零件的精度。 造成机械零件尺寸偏差不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进而降低机械零件质量。所以,机械制造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设备点检制度,加强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点检管理,要求设备点检人员严格点检制度及规范规程对各种设备进行检测、检查。 同时机械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人员应根据设备点检数据资料,及时对设备部件的更换及维修制定合理化方案,提高机械加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推行“三定”管理制度

“三定”指的是定机、定人、定岗制度。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在上岗前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设备规范化操作培训,让每一位设备操作人员都能够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运行原理掌握,对机械设备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对机械设备操作流程能够透彻的掌握;并实行岗前考核制度,考核合格后方可根据操作人员的工种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那些新购买的设备或者经过大修的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试运,尽可能地增加机械加工设备的试运时间,待机械加工设备运行稳定后投入才能投入生产加工。除此之外,对于新购置的机械加工设备在投入使用前,相关的机械加工设备技术人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操作人员能熟练地掌握新设备的操作要领,避免因误操引起人为性的机械故障。

4、加强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培训

只有对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才能使企业树立并运转好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要加强对岗位员工所需知识的针对性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继续推动机械制造出产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造。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企业要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要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到首位,加强员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识,保证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1.1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原则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主要原则是故障维护与预防同时进行,预防为主、维护为辅。其次,还要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测,禁止设备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降低故障发生率,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益。

1.2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任务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首要任务是在生产企业内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行业标准以及设备生产厂家的说明制定针对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制度,建立综合安全管理与维修体系,对设备使用流程、操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其次,加强设备使用人员的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责任意识,进行在岗教育与培训,教授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知识、技能,帮助工人养成爱护设备、定期检查、注意使用规范的好习惯。最终实现减少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故障发生率和故障修复时间、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提升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完善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策略

2.1加强设备管理,落实设备点检管理制度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重在预防,所以在工作中首先应加强设备的点检管理。点检管理是指故障检测工人或者操作工凭借自己的感觉或者利用一些专业的检测设备对设备上规定的一些重要点进行故障检测,及时发现还未发生的故障,防患于未然。比如,很多企业都会用到机床,机床上一般都要用到各种刀具,虽然刀具的质量很好,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也会产生磨损,对机床上生产的零件精度产生影响,降低产品质量。此时,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就可以对机床刀具进行点监测,由于机床生产要求精度很高,肉眼一般看不出来,所以可以采用专业检测器具对机床刀具进行检测,对于存在的制造误差进行调整。

2.2及时维修,落实设备“三定”管理“三定”即定机、定人、定岗,为了完善机制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就需要生产企业切实落实“三定”管理制度,明确每台机器的操作人员范围,确定每个操作岗位的具体规范和标准。生产企业对机器操作工人要进行上岗前的教育培训工作,从设备的理论知识、操作规范、生产标准入手进行全面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让员工上岗工作;生产企业一般采用轮班倒生产制度,一台机器会被多个工人操作使用,因此就需要生产企业制定严格的设备操作规范和操作标准,即使设备换人使用,也相当于“定人”,因为只有一套标准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如果生产企业由于生产需要购买了新的机械制造加工设备,该设备不能立即投入生产使用,而是应该进行前期保养,首先进行试生产、试运转,当设备内部已经磨合完成,才投入大规模生产使用。

2.3加强设备使用管理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使用管理是对设备最直接的安全管理和维护,为了做好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除了制定各种制度,真正需要关注的还是设备的真正使用过程。设备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看板管理,在每台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旁设置明显的目视看板,标明设备的操作规范、上次检测时间、检测人、检测结果、下次检测时间等,确保有人定期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有人负责机器的维修工作,进行真正的定制化安全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另外,企业生产调度人员应该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使用现有的机械制造加工设备,避免某些设备超负荷运行现象的出现。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操作人应马上停止使用设备,并上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部门,由专业人员进行设备检测与维修工作,切忌让有问题的设备继续工作。

篇5

1.机械加工设备管理和维修现状

1.1机械加工设备管理缺失

在通常情况下,机械制造企业追求的首选是经济效益,对于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工作并不重视,缺乏管理工作。一方面,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在管理的时候无从下手;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企业缺乏专业性和专门性的管理人员,让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年限损耗,不利于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1.2机械加工设备使用不合理

在机械加工设备的生产过程当中,一些生产人员由于缺少相应的机械知识,没有将机械加工设备用在最适合的地方,造成了不匹配的现象。同时,一些生产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机械加工设备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相关的生产工作,增加了机械加工设备故障的概率。目前,由于企业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专业素质都不高;或者培训的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在实际工作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运用在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这样就会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故障层出不穷。

1.3机械加工设备缺乏保养

由于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很多时候并不重视机械加工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对于机械加工设备盲目追求成本低和效益高,形成了不良的机械加工使用理念:一方面,绝大多数员工认为机械加工设备的保养工作可有可无,不出现故障就行;另一方面,有时候即使知道设备需要进行保养,但是为了追求进度,让机械加工设备超时限超负荷运行。另外,企业很多时候不能够及时处理出现故障的机械加工设备,不能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2.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措施

2.1加强机械设备预防性维护

2.1.1预防性维护的重点

预防性维护主要用于保持设备清洁、整齐、安全、正常,从而让设备正常运转和修理间隔期限延长得到保证。具体措施有:保持设备清洁,维护人员需严格执行不同设备的清洁SOP,让设备的整齐、有序和清洁得到保证;防泄漏,设备维护人员应认真处理和防止设备滴、跑、漏、冒等故障问题;设备管理,根据企业设备保养计划与油管理标准,维护人员需积极贯彻的定量、定点、定期、定质管理政策,正确开展设备处理,让设备运行的摩擦阻力和磨损降低,避免出现金属表面锈蚀和损伤等问题,让设备的运行正常得到保证。

2.1.2日常维护与检查内容

日常维护内容包括:设备保养,依据计划开展设备清洁与易损件更换等;定期检修,依据检修计划定期进行停产检修,包含设备小修、中修及大修等;运行维修,指进行的对设备运行影响程度较低或不影响设备工作的检修,如对设备信号指示灯更换;临时停工检修,在设备出现意外事故和故障时开展的针对性检修;设备调整,细微调整机械设备行的局部零部件,如电机传动皮带的张力调整以及机械传动的配合调整等等。

常检查内容包括:检查设备是否能够保证完成生产定额,是否能让额定技术性能要求得到满足;是否存在温升过快、振动、冒烟、气味与噪声异常、漏油等异常问题;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气设备、传动机构以及机械零件等是否含有不安全因素;检测设备是否符合产品生产质量标准。

(1)提升操作人员综合素素质

企业要定期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让他们能够学习最新的技术,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开始培训工作之前,要先制定好对应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从根本上让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升,选拔和培养一批技术拔尖的专业人员,让机械加工设备故障问题能够及时地解决。

(2)设备使用的科学化管理

企业的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加工设备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对应的规定,降低机械的磨损度,让机械设备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延长使用寿命,控制企业成本。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机械工程量和生产进度进行计算,采用分析、统筹以及预测等方法,制定好科学的用机计划;第二,做好机械加工设备的配套选择工作。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容量、生产率要和设备实际情况和生产工作量相符合。根据具体的要求来对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配,对机械加工设备的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保持好机械设备和生产任务之间的平衡。

(3)建立设备维修保养体系

首先,要建立维修保养制度,根据机械设备的生产实际需要和机械自身的状况,做到最大限度的延长机械加工设备的寿命,让维修作业和机械生产达到平衡。进行合理的调整,编制机械保养维修进度计划,对生产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再确定合理的修理和保养日期;对于生产的旺季,保养工作应该穿行,可适当提前或滞后。

其次,要设立机械设备组,对相关维修力量进行配备。配件的采购会对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进度和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配件的使用也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后确定;由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的人来负责配件的采购和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4)设备的更新

机械设备的寿命会随着企业对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时间和次数增多而增多。因此,必须要做好陈旧设备的淘汰工作以及新设备的采购工作,让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确保企业的生产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加工设备的故障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为了促进生产的发展,机械制造企业对于机械加工设备的观念必须要摆正,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制定好合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方案,让机械加工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篇6

中图分类号: TH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34-01

1 引言

机械制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加工设备、夹具、刀具、检测设备、加工对象及工艺操作控制人员等。论文将机械制造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产品可靠性的保障能力,因此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分析内容都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普通产品,因而相关的可靠性概念不能简单地采用通常的系统可靠性定义,而需要根据对其规定的功能来加以定义。论文参考可靠性的通用定义,结合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将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定义为:机械制造过程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保证加工出来的产品具有规定的可靠性水平的能力。这里,机械制造过程就是产品的机械加工阶段,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设计与实现。

2 机械制造的外部条件

机械制造的外部条件是指机械制造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所处的预先规定的全部外部条件,包括人员、设备、材料、工艺、测量、生产环境等条件。人员条件是对与制造过程相关的所有人员的要求,主要包括工艺设计人员、操作员、检验员等应具备的条件。设备条件是指对实现制造任务所需的所有设备的要求,主要包括对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生产、工具等所必需达到的要求。材料条件是指对构成产品(工件)实体的主要材料和在制造中起辅助作用而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材料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工艺条件是指完成制造任务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相关工艺文件的要求,包括对工艺技术、工艺方案、工艺流程、工艺规程、工艺细则、工艺标准、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等具体的要求。测量条件是指对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环保监测等过程所需具备条件的要求。生产环境条件是指生产(包括设计、加工、处理、装配、检测、计量、调整、试验等)的空间或厂房的大小、高低、通风、照明、温度、湿度、振动、噪声、洁净度、电磁辐射、静电、动力供应以及现场生产管理等环境条件要求。

3 评价机械制造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反应机械制造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工艺故障发生率。在机械制造过程的工艺故障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机械制造过程丧失保障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这一规定功能的现象。一旦制造过程发生了工艺故障,无论是加工完成后产品的可靠性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软故障”还是制造设备自身出现的影响其完成加工任务的“硬故障”,势必影响加工任务的顺利完成,为生产商带来损失。因此,制造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工艺故障的发生。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工艺故障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一个工艺可靠性水平令人满意的机械制造过程来讲,工艺故障的发生必然较少,所以这里提出了工艺故障发生率这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制造过程发生工艺故障的频度。第二,工艺故障平均维修时间。对于复杂系统来讲,高可靠性本身不足以保证系统在需要时是可用的,还需要确保它能够快速地修复,特别是对机械制造过程来讲,只有及时地排除工艺故障,才能尽量减低制造过程工艺故障造成的损失。因此,需要通过工艺故障平均维修时间来衡量制造过程针对工艺故障的修复能力。第三,工艺稳定性。机械制造过程保障产品孔位特征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产品孔位特征的加工过程是否稳定以及产品是否具有足够的加工精度。工艺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机械制造过程加工的产品的孔位特征值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具备要求的精度和偏差。论文通过机械制造过程的工序能力来衡量工艺稳定性。机械制造过程的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时,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能力,通常通过产品孔位特征值的变异或波动来表示。工序能力取决于机械制造过程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决定于影响加工过程的因素(人、机、料、法、测、环等),并非决定于孔位特征的公差,但是为了通过机械制造过程的数据来评价其工序能力,需要通过与孔位特征相关的综合工序能力指数来进行评价。第四,工艺自修正性。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机械制造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加工误差。因此,对产品孔位特征的控制主要是确保加工误差在工艺文件允许的范围内。产品一般都需要按照规定的工艺路线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完成,在每道工序的加工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加工误差,而最终决定产品孔位特征的往往是位于工艺路线中靠后的工序,因为在前面工序中产生的加工误差有可能在后续的工序中予以修正。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一个具体的加工过程,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工艺可靠性水平,这就要求在理解机械制造过程功能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制造过程保障产品可靠性能力的定量指标。由于产品可靠性的保障涉及多方面因素,因此不可能用单个的指标来评定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评定指标才能全面的刻画其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评定指标构成了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的指标体系。

4 工艺可靠性指标体系的选择标准

为了合理准确的评价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将其评定指标体系的选择标准归纳为以下几点:

4.1完备性: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地描述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要求的各个方面;

4.2适用性:指标体系应能够与机械制造过程的运行机制相适应,即与制造过程功能失效的各种模式相对应;

4.3可计算性:能在实际机械制造过程中进行定量计算,这样才能定量评价制造过程保障产品可靠性的效果;

4.4可达性:指标应对机械制造过程完成其规定的功能起指导作用,只有制定出制造过程能够达到的功能要求,才能够对制造过程的能力提出合理的定量要求;

4.5可组合性:指标体系应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制造过程,并根据具体的制造过程选取其中部分指标评价其工艺可靠性水平。

5 工艺可靠性指标体系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指标体系的确定应依据工艺可靠性的定义,对定义中规定功能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分解描述,然后再进行综合。在指标体系的确定中要考虑到机械制造过程的多加工设备和多工序的特点,同时注意到指标体系的完整性、适用性、可计算性等要求。由于产品的加工数据主要来自产品的孔位特征测量值,因此对机械制造过程的能力评价主要建立在对产品孔位特征测量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前面的分析,在人员、材料、测量、生产环境等条件都能够充分保障的条件下,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主要受加工设备和工艺的影响。我们用工艺可靠度、工艺故障发生率、工艺故障平均维修时间、工艺稳定性、工艺自修正性几个概念一起作为评价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指标体系。

篇7

机械制造需要必要的加工设备,但是一般的机械制造厂中的金属切削机床工作量很大,它的工作量大约是机械工程量总量的50%.机械加工设备的性能会直接关系到机械制品的质量,而机械制品又与国民经济和物质文化成正比,所以必须对机械加工设备予以重视。

1机械加工设备管理常见的问题

1.1管理环节薄弱

一般而言,机械制作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所以,机械制造企业并不重视加工机械的维修和管理。不但相关管理方面的制度有所欠缺,而且,机械制造企业中缺少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人员,使得相关机械的寿命大大降低,开展维护管理比较难,且对企业的效益非常不利。

1.2没有合理地使用机械加工设备

在机械的实际生产中,因为生产管理人员机械知识欠缺,将一些机械加工设备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一些机械之间并不匹配,最终影响了机械的正常工作。并且很多机械生产人员在生产操作时没有按照相关的机械加工规范标准进行,使得加工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大提高。就目前而言,机械加工企业中的很多人员都没有参加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专业素质比较低,其中一些人员虽然参加了培训,但是因为所培训的内容并不适用,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情况都使机械加工设备不能顺利、正常地开展工作,最终出现了较多的故障。

1.3没有保养好机械加工设备

因为机械加工企业都侧重抓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使得企业员工在使用机械时也忽视了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企业中的很多员工都觉得机械加工设备保不保养都无所谓,只要不出现很大的问题就行。在某些时候就算知道设备需要维护保养,但是因为想赶工,还是出现了机械设备超负荷工作的现象。

2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对策分析

2.1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要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平时的维护与检查包括:①做好设备的保养,结合维修计划清理设备,并及时更换已破损的零件设备;②注意每隔一段时间对相关机械进行检修,要制订一个科学而合理的检修计划,并在实际开展检修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确保定期实施设备停产和检修;③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开展维修,即在设备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检修,比方说在设备正常工作时将信号指示灯进行更换等;④临时性的停机检修,即当机械设备发生突发故障时,必须停机对其进行检修,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⑤对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就是指微调设备中的部分零件,比方说调整电机传动皮带的张力等。除了做好平时的检修工作以外,还要重视常规检查工作,例如,检查机械设备是不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生产数量,能不能满足相关的额定技术性能;检查机械有没有出现升温过快、振动或者漏油等非正常的情况,确保机械加工设备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

2.2构建完善的维修保养体系

2.2.1制订健全的机械保养和维修制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机械设备实际状况和生产需要,尽量确保机械加工设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使得维修机械在生产与作业上可以实现平衡。通过科学的调整措施,确保编制出完善而合理的维修进度计划。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生产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必要的保养,制订科学合、理的修理计划。如果是生产旺季,一定要将保养工作穿插在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后或者提前。2.2.2成立相关的机械设备组成立相关的机械设备组,并确保配套足够的维修人员。所采购的配件会直接关系到维修成本以及工作进度等,所以在选择配件时,一定要充分结合具体情况,指派专业技术过硬、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人员进行相关的配件采购与机械维修。

2.3提高维护修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必须组建高素质的机械加工设备维护修理队伍,并将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吸引进来,最终保证企业设备维修工作得以顺利、快速地开展,确保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满足相关的标准规范。2.3.1对维修人员的要求首先,维修人员必须热爱机械设备的修理工作,对修理工作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其次,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车、钳、铣设备操作经历,而且,其中需要一项工种技能要达到至少高级工水平。再次,必须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最后,相关人员必须对企业生产产品的性质及工作流程有深刻的认识,还要熟知装配工艺方面的知识。2.3.2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各车间生产设备的性质、规模要求,选择一定数量、年龄结构合理的人员配制,建立适合本企业生产设备维护所需的培训机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多年设备维修经验的专家授课。建立稳定的培训机制,实行严格的管理,制订严谨的授课教学程序、完善的考评制度以及科学、灵活的激励制度。从企业对设备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生产车间的具体情况,实行一定的奖励办法,使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展开。

2.4做好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

应该完善车间设备的管理机构。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针对各设备的工作条件和性质使用正确的方式,确保剂量适当,并结合工作实际,定期修改补充。相关的技术人员的现场经验必须丰富,专业知识必须扎实,且要经过相关的知识培训。做好维护工作,预防设备发生漏油事故。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进行作业,并控制好入库、发放与加油等环节,切实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治漏技术攻关,最大限度地避免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以确保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环境。综上所述,要将机械加工设备的性能发挥到最好,就一定要做好相关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不但要落实好相关的使用维修管理规定,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优化管理制度,提升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并做好平时的维修管理工作,借助先进的诊断技术将机械的病损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施工企业在工作的时候,应用的技术是值得信赖的,但是技术相对来说较为虚拟,必须通过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来实现应有的效果。机械制造业综合应用数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机械制造加工中,提高了机械制造产品的精度。在机械制造加工中,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产品制造的生产效率、减少设备的磨损、减少原材料的消耗等,则需要在机械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定期的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与检测维护工作。

一、当前影响机械设备安全的因素

(一)施工环境因素

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施工会在一些高温或者严寒的天气中进行,加上地质条件限制,甚至是在比较恶劣的野外进行施工,交通环境复杂,加上恶劣气候就会使得施工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从而出现安全事故。

(二)机械设备自身因素

机械设备自身材料质量、安全装置等都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当前,一部分企业受技术水平或者自身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在选择施工机械时没有选择正规大厂家生产设备,可能导致些设备质量不达标,甚至有的使用劣质油料,这就会相应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长时间使用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除此之外,重使用轻保养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经常带着小毛病作业,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进行大范围修理,导致安全事故出现。

(三)人为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设备操作人员缺少可预见能力是导致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问题的因素之一。就当前情况来看,一些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操作队伍缺少纪律性,责任心也有待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检查和保养的力度不够,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不高,加上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就上岗,就会使得机械设备使用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出现一边开车一边抽烟的状况,还有穿着拖鞋开车。注意力稍微有偏差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尽管在机械操作方面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在主观预见能力方面仍旧存在不足,导致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发生。

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设备调运频繁

由于各个单位对施工项目的划分不够明确,在施工当中,使得每个项目对机械设备的需求时间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使得机械设备在一个项目还没有施工完成就被投入到下个项目的使用当中。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都是因为施工单位没有指定一个明确的计划,使得施工单位内部的机械设备存在调运频繁的问题,从而导致机械设备无法得到很好的保养。

(二)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

在施工当中,一些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上岗培训,使得他们对机械设备的操作并不熟悉,造成他们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三)预见能力的局限性

在施工中,普遍存在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较差,没有纪律性,一些机械设备的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不够仔细。在机械操作的时候,一些操作人员边开车边打手机,甚至有些操作人员还穿拖鞋进行机械操作,这些情况都会带来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

(四)设备配件质量不合格

由于一台机械设备是需要许多的零配件所组成的,这难免会发生个别的不合格的零件被装配在机械设备里面,这些都会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三、工程中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防范与管理措施[2]

积极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施工机械设备正常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构建的安全管理体系要体现出“安全第一”的理念和原则,要层层落实到位,做到安全生产不留死角。

(一)强化机械设备使用环境的管理

对于机械设备使用环境的管理,主要是一些设备使用环境要符合相关规定。比如,机械设备的停车场地,机械设备的停放位置等,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关键。机械设备停放场地要平坦坚实,保证机械设备能够顺利进出,而且出现了紧急状况也能更好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疏散。在夜间进行加班施工时,要有合适的照明措施,合理布置消防器材,在机械设备进出的地方防止一些警示标志等。

(二)加强机械加工设备点检管理

设备的点检管理主要是利用人的五感或利用一些检测设备,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机械设备进行规定点是否有故障的检测,可以较好的将设备的故障消除在萌芽阶段,做好早发现,早解决,例如:机床上刀具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磨损,这将会对加工的机械零件的精度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机械零件产生很大的尺寸误差。设备的点检测与机械加工设备的预防为主的政策相一致,它是设备故障预防的主要策略。同时,利用设备点检测的数据资料,可以指定优化合理的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零件更换与设备维修的计划方案。此外,设备的点检测可以提高设备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工作可靠性,也大大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时间,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确保机械设备自身的安全

要制定出机械使用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与保养,更快尽早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就要及时整改。要严格按照“三检”制度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做好使用前、使用中以及使用后的检查。在使用之前常规检查就是为了更好防范机械设备安全故障的出现;在机械设备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查主要是为了更好发现故障;在工作之后检查主要是为了处理故障。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机械设备的每一个部位都能正常运转,不能使用那些缺少相应安全装置的机械设备,也不能使用安全装置已经失效的机械设备,不能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我控制结构。比如,紧急停机的开关,力矩限制器等。也不能拆除指示器、监测器、报警器等装置。

施工企业要根据机械设备具体使用状况制定相应的报废计划,禁止再次使用那些已经报废的机械设备。申请报废设备条件:(1)设备使用年限已到,已经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的机械设备;(2)因为事故等原因导致设备结构性能受到损坏,没有办法再次修复,修复费用已经严重超标的机械设备;(3)能耗比较高、功率比较低、污染比较严重、经济效益不好的机械设备;(4)自制非标准专用设备,没有继续使用价值的机械设备。

(四)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加大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上岗之前要开展岗前安全知识教育,持证上岗,制定科学定人定岗制度。操作人员要具备基本的职业观念,要有安全意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施工企业也要严格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经过双方的沟通与协商,签订正规的安全保障合同,跟工程施工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这样更好地提高操作人员的设备安全防范意识,尽可能地减少因为违规操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管理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规定,并定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确保设备维修人员做好设备的正常的维修工作,做好设备的大、小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的工作。同时,车间主任应该按照生产任务,合理的规划人员。此外,设备维修人员应该做好设备的维修记录。[1]

四、结束语

总之,在工程施工中工程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它的发展与创新主要依赖多学科的综合,交叉与渗透。为了减少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需要在设备的使用中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检测、维护等工作,并提高设备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此外,还要根据工作任务的实际特点,制定规范合理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篇9

(1)上世纪七十年代,原粮食部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碾米设备选定型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得我国的碾米机械水平大为提高,当时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东南亚已处领先地位。我国的砻谷机技术至今仍不失为世界同类产品中的先进技术。

(2)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引进了数百套国外先进的面粉、碾米、饲料等成套加工设备和技术,通过长达近十年的消化吸收攻关工作,全面提高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水平,缩短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受当时体制和条件的制约,粮食加工机械设备的消化吸收工作主要是山原生产厂家承担,力量分散,缺乏国产设备成套化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考虑,使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失掉了一次产业整合、规模化发展的好机会。可喜的是,饲料加工机械制造、碾米加工机械领域也出现了成套设备和技术生产厂家一汀苏牧羊集团、江苏正昌集团、湖南郴州粮机厂、浙江诸暨粮机厂一等,成为首批掌握成套设备和技术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这些成套化、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向全国同行展示了技术水平、设备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3)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如同其它机械行业一样逐步走向市场。特别是自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使粮食加工管理放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国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厂因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系,纷纷陷入困境。经过国有企业改制浪潮,大部分通过管理层承包或整体出售,成了集体、个体及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工厂。他们凭借老厂几十年的人才资源、技术力量和品牌优势的积累,加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一些有胆识的民营厂领导注重科研与科研院所合作,花费重金引进先进机械加工设备,提高了粮食加上机械制造质量,逐步向成套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例如:

1998年,原安陆粮机厂的十多名骨十,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湖北永祥粮机公司,公司迅速壮大。到2005年,水祥公司资产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上交税金500万元,远远超过原厂的业绩。水祥粮机公司的崛起引发了群起效应,现在安陆的民营粮机企业已发展到近三十家,粮机产业总资产已近3亿元,从业人员近3000人。粮机产品已拓展到碾米、榨油、面粉、仓储运输、膨化、脱粒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粮机的销售额超过4亿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行业界限,一些国防工业体系的企业,借助民的优惠和企业加工装备方而的优势,投人很大的力量开发生产粮食机械,如天津核理化院、哈飞公司等。这些企业目标大都瞄准技术难度高的设备,如:面粉加工设备中的磨粉机、高方筛、清粉机和大米色选机等。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份最新资料显示,开前,中国粮油和农业机械工业企业约为8000余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1470家,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487家,民营企业916家,三资企业67家,分属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畜牧机械、机械化农具等。截止同前,粮油和农业机械企业资产669.6亿元,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资产为358亿元,占总计的53.5%;民营企业资产为274.6亿元,占总计的41%;三资企业资产为36.8亿元,占总计的5.5%。行业从业人数为41万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企业纷纷采取合资、独资的方式走入国门。瑞士布勒公司在向我国销售了几百套面粉、大米加工设备后,在无锡、深圳投资创办了独资粮食加工机械、电子设备制造厂,最近又收购了“陕西粮机”等企业,占据我国粮食加工机械高端市场的意图显而易见。日本佐竹公司借日本进口我国东北大米,成功向我同推销了数十套碾米机械设备,并于1998年在苏州建立了粮食加工机械生产基地,2004年在厦门建立第二工场,先后成立了北京、哈尔滨、沈阳、成都、厦门等多家事务所,同时利用其收购的英国西蒙公司技术在我国推销剥皮制粉设备和技术意大利GBS公司在我国也有70多条面粉生产线的成套设备,2004年该公司进军北京,成立了吉必圣粮食机械公司。美国皇冠公司1997年在北京建立办事处,2001年与武汉友谊成立合资公司,成为国内最有竞争力的油脂加工设备生产厂商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粮机制造领域已经汇聚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跨国公司,我国粮机企业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正努力奋斗,进行行业内的技术升级和组织整合,一些龙头企业已拥有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和喷涂流水线等先进设备和加工手段,粮机制造业已有了值得客户信任的名牌产品。

二、国外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国外拥有先进粮机制造技术的企业大都有儿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米,国际上粮机制造业发生了一系列大的企业兼并活动,完成了产业整合,出现了全球性跨国公司。1972年,布勒公司通过收购德国的米亚格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粮机制造供应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生产面粉加工机械但更以饲料加工机械见长的贝尔加公司收购本国知名的面粉加工机械企业圣加蒂,再于2000年兼并另一家同样知名的面粉加工机械企业圣高尔菲特公司,形成最大的面粉加工机械生产商GBS集团。原英国的西蒙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另一老牌粮机生产商罗宾逊公司合并,不到十年就被以生产碾米机械闻名于世的日本佐竹制造所收购。

如今这些世界级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公司都在我国落了户,并建立起了完整的粮食加工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体系,设立销售公司,有计划地逐步收购我国粮机制造行业内的强势企业,以求垄断国内市场。我国粮机制造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国内粮机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3.1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国粮机制造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外著名粮机制造公司的差距显著,拥有的

技术力量和先进制造装备数量、档次相去甚远,机械产品在设计水平与制造工艺方面还达不到国外先进水平。在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能力上更是无法与其相比,自主创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仿制产品多。不少民营企业自己没有加工能力,采取外协加工再进行组装来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自1998年来,由于缺乏行业管理,大多数产品没有统一标准可依,设备造型落后,外观粗糙,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工艺性能低、能耗高,无故障时间短,使用寿命短。

国内制造企业只能生产一两个品种,厂与厂之间互相恶性竞争。这在国内面粉加工机械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单机生产堪称全球之冠,但却没有一个具有能完整生产面粉生产线能力的食业,甚至没一家能同时提供磨粉机、清粉机、高方筛三大主机的厂家。使用国产设备配套新建的面粉厂,试车时,有多达一、二十个厂家的技术人员参加调试,众多厂家参加调试人员沟通协商不畅,调试工作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国际跨国公司提供的是包括工艺设计的完整配套生产线,设备质量有保障,车间整齐有序,工艺成熟可靠。试车时,技术人员配合默契,不扯皮,调试工作效率高。

3.2品牌意识薄弱

国内粮机制造行业目前有数以千计的生产厂家,大都未形成规模优势,产品类同严重,如去石机,振动筛这样的单机设备,据中华面粉网的统计,生产企业超过40家以上;就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磨粉机,在国内也有超过10家以上的厂生产。

然而国内粮机制造业除了几个知名企业比较注重创建和保护自己的品牌外,不少中小型粮机制造厂家为了迫求眼前利益一味仿造;为争订单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只把主要精力放在人际关系的拓展和公关上,没有品牌效应意识。由于销售价格低,利润低薄,又形成企业无力负担售后服务工作,售后服务的欠缺使得国内的粮机产品在用户心日中一直摆脱不了低档货的地位,不能和国外品牌同等产品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导致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下降,技术水平难于提高,逐步丧失市场竞争力。

牧羊集团是集饲料、仓储、粮食机械等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制造、安装与服务为一体的著名企业集团。公司现有总资产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亿多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其中山口1200万美元,目前是最人的国内粮食加上机械制造企业。但与瑞士布勒、日本佐竹这样的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规模实力相差就太人了,国内粮机制造业企业已经感受到来自国际品牌强人的压力。树立现代国际市场的竞争观念,在竞争的同时加强合作,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效率更高,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创建自己的品牌,是组建航母型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

3.3经营观念有待提高

瑞士布勒进军中国粮机市场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占领中国面粉加工机械的高端市场。为实现这个目标,布勒公司制定了一套市场发展的战略。自1982年,布勒公司进入中国,在北京成立办事处。至2006年1月,布勒控股与汀苏保龙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合资创建了第四家生产基地、专业饲料机械制造商一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布勒公刊在经营策略上始终坚持:注重品牌,设备制造质量第一,以用户为本。根据中国的国情,推出层次不同的产品,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加强同客户的沟通,大力宣传品牌。

二十多年来,布勒公司根据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情况,对其在中国的企业进行了战略整合,同时兼并国内行业的骨干企业,既消灭了高端的竞争对手,又拓展了市场,减少了投资风险,大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逐步实现了其对中国面粉加工机械的高端产品和技术垄断的目标。

在市场的争夺上,国内有些企业不是以产品质量取胜,而是靠拉关系促销。而国际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是提供上百页内容详尽的合同,首先赢得客户的信任;再以高质量产品利可靠的技术、完善的售后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的竞争结果必然是我国企业将丧失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面粉设备加工厂失去竞争力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四、我国粮机制造业发展思路

根据统计资料,2002年底全国大米加工企业8991个,年生产能力7324万t,年生产大米1878万t,开工率25.65%。1998年底我国已拥有生产能力为50t/24h-1200t/24h设备的大、中、小各类面粉加工企业近千个,其中采用50t/24h以下的小型机组约4万个。面粉全行业目前的年加工能力已达3.5亿t左右,而整个行业的年加工量不到1.3亿t,面粉行业的开机率已不足40%。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粮食加工能力已达饱和状态,粮食加工厂的大规模建厂提升技术水平工作已告一段落,国内粮机制造业面临产业整合阶段。

挑战和机遇总是共存的。近年来,国外设备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挤压了国内粮机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但是也促进机械制造工业开拓新市场,寻求出口,走向世界。据海关统计,2006年1-4月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及零件出口1578万美元;畜禽饲养机械出口2274万美元。

篇10

制造业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机械制造工艺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深远。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处于发展阶段,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已经有些先进的工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下面将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地阐述。

1、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1.1 机械制造工艺中激光技术的应用

激光具备单色性较好、亮度高以及方向好等显著特征,因此,激光在社会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激光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其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快速切割成型。激光技术在制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为快速切割,该技术主要是充分利用激光技术中的CAD模块的准确定型以及快速切割,从而快速地完成对材料的切割成型。快速切割成型的对象主要包括复杂的零件以及零件的模型,由于快速切割成型具备独特的优势, 所以其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是激光热处理技术。激光热处理技术主要运用在零件加工过程中, 采用激光热处理技术有助于减少零件的磨损,提高机器的使用性能,也有助于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一般在零件的表面涂抹耐磨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能。零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使用激光技术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采用激光技术能够修复模具,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1.2 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第一,自动化制造工厂。自动化制造工厂的技术含量较高,能够实现从材料到产品的自动化完成,其属于一种综合性非常高的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制造工厂是由自动化制造系统构成的,在高自动化物料运输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结合的条件下, 由于自动化制造工厂具备生产成本较高、科技含量高等特征,因此自动化制造工厂还没有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二,自动化制造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指自动化加工流水线, 目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比较广泛。这种自动化系统在较少的人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干预下,将原材料加工成零件或者是将零件组装成产品,在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实现了工艺过程或者是管理过程的自动化。计算机通常控制着多台加工设备,这些加工设备就是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自动化制造单元。自动化制造单元属于一种小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这种自动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自动化制造单元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任务,并且其体型较小,因此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自动化制造单元能够是多台设备或者是一台设备,在组合加工设备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加工产品来决定,比如,数控机床、物料输送机等。

1.3 高精度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精密加工是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精密加工主要涉及到复合加工技术、研磨加工技术、超精密切削技术以及微型机械等方面。现阶段,纳米技术在纳米材料以及纳米电子等方面得到了推广与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着机械科学、光科学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因此,微型机械以及纳米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发展成为未来的关键技术,一些智能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也正朝着高精度、高速率的方向发展。

2、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

2.1 集成化

集成化是微机设备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代表着现代微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代表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各种不同功能由以往的分割状态逐渐向融合状态转变,集成化的工作原理是将各个独立的部件与功能,经过一定的整个之后形成的整体性作业功效高于零散的、部分的作业功效的总和,这一特征也是促使集成化能够彻底改善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关键所在。由于新时代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比较复杂,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对待计算机的功能时需要同时进行,这一因素是保证集成化存在和使用的关键。因此,在改革制造机械化运用时,需要充分地考虑该技术的独特优势。

2.2 智能化

目前,智能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智能化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非简单化机械的程序运行,智能化技术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大脑的一些思维方式与逻辑性运行方式。这种机械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也是机械化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标之一。在没有运用智能化技术之前,在使用机械设备时,人们经常会抱怨机械设备的速度以及精度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并且对机械的逻辑性能力以及分析综合性的能力没有抱有任何的期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只是根据一个固定的程序发挥作用的,是无法与人们的操作产生任何的互动,机械所能做到的是被动地接受指令,但是智能化技术却改变了这一现象,人们对智能化技术感到惊奇与欣喜。同时人们把智能化技术广泛地应用在社会各个不同领域以及各个不同行业中去,用智能化技术替代一部分人工作用。目前,我国对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阶段,许多具备智能化人工效能的机械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种不同行业以及各种不同领域中,并且正在慢慢地改变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促使人们逐渐体验到了智能化机械技术运用的人性化,以及“以人为本”的设置理念。

3、小结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是人类生活与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其扮演着新时代工作中的重要身份,通过机械设备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机械制造对人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生产环节。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机械制造的工艺技术,提高机械设备的质量与效率,促使机械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经济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84-01

在现代机械生产制造中,通过控制技术、数字技术及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制造产品的精度不断提高。在机械加工制造中,为有效改善产品加工质量、提升产品制造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损耗及原材料消耗,则必须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机械加工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修与维护。因此,加强有关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探讨,对于改善机械设备维修维护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机械加工设备维修与管理现状

(1)设备使用缺乏规范性,因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前,未有效掌握设备的操作规范及要领,或在设备操作过程中未按设备操作标准进行操作,使得机械加工设备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或带病运行状态,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及磨损程度增大,影响设备运行及使用;[1]

(2)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足,部分机械加工制造企业缺乏相应的设备安全维修管理制度,使得设备管理、运行及使用混乱,导致设备损坏速度加快;在大部分的机械制造加工企业中,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管理不重视,相关管理部门也缺乏设备保养意识,机械设备台账与技术资料档案建立难以开展;

(3)设备检修滞后,且存在大量浪费问题,当前大量企业在设备管理中仍未能有效实施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常处于事后维修状态,对于预防性保护维修缺乏相应的关注,导致部分设备老化及故障劣化现象无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与修理;部分维修人员在检修中贪图方便,将具有较大修复价值的部件废弃使用,或在未准确了解设备故障问题时便根据检修经验胡乱开展设备维修,最终造成维修资源大量浪费。

二、 机械加工设备维修与管理措施

1、加强机械设备预防性维护

(1)预防性维护的重点

预防性维护主要用于保持设备清洁、整齐、安全、正常,从而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延长修理间隔期限。具体措施有:防泄漏,设备维护人员应认真处理和防止设备滴、跑、漏、冒等故障问题;保持设备清洁,维护人员需严格执行不同设备的清洁SOP,确保设备有序、整齐、清洁;设备管理,根据企业设备保养计划与油管理标准,维护人员需积极贯彻的定量、定点、定期、定质管理政策,正确开展设备处理,以降低设备运行的磨损及摩擦阻力,避免设备金属表面损伤及锈蚀问题,从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2]

(2) 日常维护与检查内容

日常维护内容包括:定期检修,依据检修计划定期进行停产检修,包含设备小修、中修及大修等;设备保养,依据计划开展设备清洁与易损件更换等;临时停工检修,在设备出现意外事故和故障时开展的针对性检修;运行维修,指进行的对设备运行影响程度较低或不影响设备工作的检修,如对设备信号指示灯更换;设备调整,对机械设备上的局部零部件开展细微调整,如机械传动的配合调整、电机传动皮带的张力调整等。

常检查内容包括:检查在设备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温升过快、振动、冒烟、气味与噪声异常、漏油等异常问题;检查设备是否能保证完成生产定额,是否能满足额定技术性能要求;检查设备是否存在降低设备寿命的隐患;检测设备是否符合产品生产质量标准;检查在设备运行及操作过程中是否可靠安全,传动机构、电气设备、机械零件等是否含有隐藏不安全因素。

2、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保证各操作人员能全面了解设备运行条件、运行性能等内容,从而保障设备使用安全;严格实行“三定”制度,关键设备要开展定人、定机、定岗位制,各台设备的专业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考试与培训,在获取生产操作资格证后才能上岗工作;对于完成大修或新采购设备要执行规定的试运转试验,以避免部件早期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年限;当采用岗制度时,对于多人操作的设备应做好交接班处理;在机械设备检修前应避免带病运行,若维修设备及条件不齐全,应避免强行拆修,以免影响设备修理质量;设备拆装过程中应按照固定检修程序与设备说明书进行,采用专用工具进行拆卸,且在拆装前后应将零部件排放整齐,避免日晒雨淋或磕碰。

3、 开展机械设备点检管理

设备点检是指为保证设备的基本性能,采用简单工具及仪器按照计划设定的方法及周期,对设备固定部位开展有无异常的预防性细致检查过程。点检计划包括点检计划与点检标准的制定、依据点检标准与计划开展点检与修理、点检效果评析与审核、结果反馈与相应处理措施改进等环节。[3]

当前企业在设备点检时通常由固定点检人员到车间对设备各定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需通过输入设备传输至点检记录表格,而记录表格再由设备管理单位审核留档,此种手工填报点检结果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很容易出现失误及漏项。而借助于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可有效促进设备点检工作效率,降低人工调表工作量,简化点检流程。通过系统的PDA手持巡检终端可自动对项目合格状况进行采集,且能自行拍照留证,点检结束后利用巡检终端的同步功能即可将检查结果传输数据库生成设备点检记录汇总报表。

4、 优化设备时使用与维修管理

为改善机械加工设备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设备管理成本,应加大操作、保养与维修人员间的信息反馈能力,并将设备保养归入到机械预防性维修体系中;工程施工中,应纠正“重生产、轻维修”的管理理念,重点将预防性维修放在机械设备维修的首要地位,保证从总体上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可靠性与安全性;加强培养维修人员应急修理与抢修任务的能力,促进人员综合化技术发展,通过对人员及设备操作的优化管理来提升机械加工设备管理效果。

结束语:

设备维修与管理质量将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设备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相关技术与维修人员应加强有关机械加工设备维修管理研究,总结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及重要技术管理对策,以逐步提高设备维修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制造企业的管理者盲目追求利润,为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将工作重点全部集中到生产和效益,忽视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缺乏主动性,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设备管理方面,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进行统一、规范化的操作,无法正确开展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造成设备运行存在隐患。另外,部分设备管理人员没有端正态度,责任意识较弱,心存侥幸,检修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增加了设备出现问题的机率。

1.2缺乏完善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制度

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人员来说,没有健全的制度和规范指导操作,导致部分一线操作人员操作随意,失误操作时有发生,使机械设备不正规、不正常的运转,加快设备老化,缩短其使用周期。

2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基本原则

尊重技术,依靠技术,以技术促生产。重视预防功效,坚持维护和检修相结合的原则,以维修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重视专业管理,实现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人员,要端正态度,树立管理和维修的观念,注重预防,实现维修与预防的有效统一。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进行处理,排除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3机械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核心任务

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要重视国家和行业相关方针政策的落实,形成健全、严谨的制度。充分利用经济、技术、科学等领域的先进理念,为企业提供设备维修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使企业获得最佳的技术和设备,保证机械加工设备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同时,要不断改善技术装备的品质。在进行设备选购时,要保证配制合理、使用得当,重视维护保养,在维修过程中实现创新。同时,重视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思想,树立正确的管理和维修观念。

4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对策

4.1重视对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管理

机械加工设备的日常点检是对设备进行的全方位的检查,主要由设备相关管理人员操作,严格遵循点检流程。其目的是在设备运行前,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故障,并对潜在问题进行排除,保证机械加工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能够稳定、安全、可靠。例如,对于铣床刀具磨损程度的点检,目的是避免磨损过于严重、更换太迟而影响产品的精度,导致产品的规格不符合标准,质量不达标。同时,设备安全管理和维修的人员要规定点检的参考数值,形成维修计划,制定维修方案,强化设备管理,确保高效运行。

4.2加大“三定”制度的推行

“三定”制度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固定、人员进行专门规定以及岗位制度固定不变。对机械加工设备的从业人员,要进行规范、严格的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机器设备工作的原理,从而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及时统计和上报;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使其掌握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在上岗之间要对培训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只有考核达标,才能入职上岗。要根据从业人员的自身优势,安排至熟练的岗位。另外,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学习新购置设备的使用规范,掌握其操作手法,避免盲目使用,杜绝事故发生。

4.3强化和重视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工作

在设备的日常使用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同时,要严格管理操作人员,提高设备操作的准确率,杜绝不规范操作行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