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休闲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0 23:40: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休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休闲论文

篇1

本量表根据黄仲凌和高俊雄(2005)[8]的《休闲动机量表》改编,原量表参考了Baldwin和Caldwell(2003)[9]青少年闲暇时间动机量表的研制,Pelletier,Vallerand和Green-Demers(1996)做的休闲动机量表构建效度的研究以及Ntoumanis(2002)[10]动机分类的研究。根据本文研究目的,把“休闲动机量表”改为“休闲体育动机量表”(如题项“参与某些休闲活动”改为“参与某些休闲体育活动”)形成了初始问卷,量表由18个题项5个维度构成:外在规范(WZGF)包括威胁、被迫、尊重他人;投入规范(TLGF)包括关注、欢迎;认同规范(RT-GF)包括技术、生活技能、期望;内在动机(NZDJ)包括愉悦感、自主性;无动机(WDJ)包括无助感、无胜任感。休闲体育动机的影响因素量表包含20个题项:学生用Likert五点量表回答,(从“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初始问卷形成后,然后选取常州纺织学院1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为了整体问卷题项的精炼性,通过对回收的问卷用下面3条标准来筛选题目[11]:(1)题目部分相关法(Correcteditem-totalcorrelation),即删除鉴别度较低的题项;(2)内部一致性效标法(Inter-nalconsistencycriterionmethod),亦即极端组检验法;(3)因素负荷量判断法,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效果,经删去因子负荷小于0.4的题项和在多个因子上负荷大于0.4的题项;然后对余下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检验量表是否能进行因子分析。经检验,休闲体育动机影响因素的问卷KMO=0.814,Bartlett球体检验=1500.21,sig.=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萃取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进行因子提取,并进行斜交旋转(考虑到因子间的相关性),而转轴收敛于5个迭代。最终得到影响休闲体育动机问卷的因子数为5个,这5个因子累计解释59.287%的方差(表1)。由碎石图显示,第五个因素以后,坡度明显下滑(图1)。并对公因子进行命名,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影响休闲体育动机问卷中的“在体育课中我能学到与休闲体育相关的内容”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影响不大”等共4个题项,剩余题项构成了影响休闲体育动机的最终问卷,包括5个维度16个题项以及每个题项在5个因子上的负载值(表2)。量表的信度检验构成了最终问卷,首先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休闲体育动机”的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分别为无动机α=0.638,外在规范α=0.749,投入规范α=0.613,认同规范α=0.721,内在动机α=0.722;“休闲体育动机影响因素”问卷的一致性信度检验分别为认知态度α=0.809,制约因素α=0.634,体育氛围α=0.612,兴趣与爱好α=0.712,习惯与方法α=0.645,均符合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统计要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篇2

关键词 高校 乒乓球 大学生 休闲

21世纪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休闲时间,那些习惯了工业时代忙碌的人们却表现出“消极休闲”和“在休闲时间里的放任自流”[1]。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体育休闲方式的健康与否关系到未来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休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也是人们身心健康的保证。休闲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幸福感和身心、智力的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休闲竟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活动[2]。体育休闲作为一种休闲的形式,已在校园悄然兴起。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极强的吸收借鉴能力以及善于创造的能力,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领导社会潮流的特殊群体,代表着未来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开发大学生休闲生活的新内容,新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己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作为走在时代前例的大学生,不仅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更是未来社会精英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作为高校大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具有大学生的所有特征,更有体育人的特殊身份,正因为特殊,他们业余休闲活动也就体现了较大的独特性,他们的业余休闲与娱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建设[4]。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活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业余休闲方式更是受到同学们和老师们的重视,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对自身和其他同学都将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本课题调查与研究为新疆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自身约束和教练员日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新疆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的乒乓球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含二级)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收集有关硕士论文和期刊。

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32份,回收3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0份。

3.数理统计分析法.将所调查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业余休闲活动内容的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业余休闲活动内容选择整体是积极向上的,那些负面的休闲活动较少。但是,睡觉、看录像、闲逛、拍拖等消遣性休闲活动比例较高。追求自我完善的业余休闲活动比例偏少,如图书馆阅读,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等(其比例之和仅20%)。

(二)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课外阅读内容与差异性

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的课外阅读内容,体育专业学生阅读前三名是娱乐消遣类,专业体育类、人文社科类,后三名是实用技术类书籍、教育类书籍、科普类书籍。说明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对休闲类书籍选择的比较较高,其次是专业体育类,而对于科技类、教育类、实用技术类书籍选择比较较低,说明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的知识面较窄,有待于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三)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上网内容与差异性

从表3可以看到,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上网主要内容是看电影、聊天,男女生由于性别的不同也存在一些差异性:男生比较喜欢玩游戏(33.3%),女生喜欢网上购物(40%)和聊天(40%)。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与沟通途径,应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一些重要信息资源的同时,也要进行一些适度的健康的娱乐,比如看新闻。而要防止的是过于沉迷网络游戏等一些不良网络行为。

(四)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主要休闲场所的差异性

表4可以看出,男生选择前三项的休闲场所是寝室、校内运动场、校外运动场(40%、26.7%、20%);女生选择前三项的休闲场所是寝室、校内运动场和茶吧(40%、33.3%、20%),说明寝室是主要的休闲场所,差异不大。男生愿意运动(校内外之和高于女学生),而女生更愿意户外休闲(占到20%)。

三、讨论与分析

纳什[5]认为按照人们在休闲时间内所从事活动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可把休闲分为六个水平层次。层次价值特征描述:第一层次违法行为或不道德行为(负价值),第二层次纯官能享受性活动(零价值),第三层次被动消极观看活动(价值为1),第四层次情感投入观看活动(价值为2),第五层次积极地参与活动本身(价值为3),第六层次创造性地参与活动(价值为4)。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休闲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自主性,同时也存在男女性别的差异性,休闲内容比较健康,但休闲层次较低。

2.休闲知识和技能都较为匮乏。

3.在休闲主体上,以个人休闲活动主,主动休闲意识不高,休闲盲目性较强。

4.在休闲内容上,娱乐为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娱乐性,突出的特征是对教育专业类和科普类书籍兴趣不高。

5.在休闲场所的选择方面,学生喜欢校内运动场和寝室,男女生也存在差异性。

(二)建议

1.建立新疆高校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休闲活动管理组织体系专门负责大学生休闲活动。并进行定期的抽查与评估。

2.构建新疆大学生乒乓球远动员休闲活动参考内容与目标。认识休闲活动的各种类型、了解各种休闲活动的方式、过程和发展方向。加深休闲理论知识的认知。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以达到增强休闲意识。

3.积极引导大学生投入健康的运动休闲活动。结合自己专项特点,鼓励学生进入社区进行休闲活动,带动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健身休闲,提高自身的休闲意识和层次。

参考文献:

[1] 黄聚云.对体育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24-25.

[2] 潘卫红.岳阳市大学生体育休闲方式及休闲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云梦学刊.2012.33(5).

篇3

休闲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动力源。美国学者预计,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社会”,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体育的休闲化、娱乐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体育观念和运动行为发生深刻的变化。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观念伴随大批原本不属于体育领域的活动如旅游、极限运动、塑身等迅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它不仅可以促进人类的文化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端正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而且可以充实人类的文化生活、提高人类的文化水准、改善生活,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1.1研究对象

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在中国知网收索有关休闲、休闲体育价值、高校休闲体育现状等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机男生500名、女生5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收男生问卷476份,回收率为95.2%,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收率为97.1%;回收女生问卷480份,回收率为96.0%,有效问卷466份,有效率为97.1%。

1.2.3.1问卷的效度检验

专家评判法:请10位体育专家对设计的问卷内容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问卷设计能基本反映问卷的主题。

1.2.3.2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检验运用测量—再测量方法对学生和教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两次的间隔时间为30天。对学生问卷再测量发放100份,教师问卷再测量发放20份,结果得出:相关系数均R>0.80,P<0.01(见表1),证明问卷具备进行研究所需的信度。

1.2.3数据统计法

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用Excel和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休闲方式的选择

表2显示,52.32%的男大学生和63.43%的女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用于看电视。68.67%的男大学生和55.33%的女大学生在闲暇时间主要是上网。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世界。调查还发现,女大学生在闲暇时间看电视的比男大学生多,女大学生更喜欢通过电视观看娱乐节目,而男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视观看体育赛事。男大学生在闲暇时间上网的比例比女大学生高,女大学生上网主要是通过网络打发时间,而男大学生主要是玩网络游戏,而通过网络来学习的大学生占少部分。这表明,大学生在信息化发达的时代,休闲方式整体呈现一种灰色休闲状态。43.11%的男大学生和46.67%的女大学生在闲暇时间会选择睡觉来度过,这部分学生主要是有时因不知道要干什么,通过睡觉打发时间。54.19%的男生和33.29%的女生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男女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大学生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还是积极的,具备一定的锻炼意识,但是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形式并不乐观,男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大学生。11.16%的男大学生和57.18%的女大学生在闲暇时会选择去逛街,男女比例差异明显,这反映出男、女大学生在兴趣爱好上的明显差异。可见,在双休日、寒暑假等闲暇时光里,大学生的休闲方式主要还是上网、看电视这些长时间静坐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十分不利于健康。这一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迫切需要加强休闲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休闲方式。

2.2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

参加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与动机是人们对体育活动各种客观要求心理上的反映,它是一切体育实践活动产生的主要心理动力基础。

表3表明,福建省高职高专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是多样化的,认为参与休闲体育是为了强身健体的男大学生占62.59%,女大学生占58.80%,从这里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以强身健体为休闲体育的动机相差不大。以增进交往为休闲体育动机的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分别占54.68%和32.89%,从这里可以看出,男大学生以增进交往为休闲体育的动机比女大学生更多,说明男大学生更加重视休闲体育给他们带来的社会交往。以消遣娱乐为休闲体育动机的男大学生占72.9%,而女大学生只占36.61%,说明男大学生通过休闲体育来比消遣娱乐比女大学生多。而以形体健美为动机的男大学生占26.38%,而女大学生占79.29%,说明女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主要是为了形体健美,说明福建省高职高专男大学生更加注视自身的身体健康,而女大学生更加注视自身的形体美。

2.3学生参与休闲体育项目的对比分析

篇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7-0074-05

一、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综述

(一)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关于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开展研究,学界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休闲道德状况令人堪忧,对大学生这一群体实施休闲道德教育是必要的。

1.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调查分析。

不少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前随着大学生休闲时间的增加,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愈加丰富,但也存在不容乐观的方面:一是大学生对休闲生活认识水平不高,休闲生活观念狭隘,对休闲的内涵、价值、功能,以及休闲与工作学习的正确关系尚缺乏常识;二是大学生较为普遍地缺少休闲生活规划,日常计划也甚少,课余之外的休闲活动基本上是随机和零散的,甚至是盲从参与的;三是休闲活动的层次不高、色彩单调,总体质量不高,“从目前大学生所花时间最多的与最少的休闲活动来看,大学生所花的最大量的时间集中在纯粹为了消磨时间而花掉时间这个层次;”[1]四是个体休闲居多,集体休闲活动偏少,网络休闲成为相当数量大学生课余消遣的重要方式,旨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的课外载体缺少;五是存在不少休闲道德失范问题,出现休闲时不计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的个人主义举动,出现只图感官刺激、忘我消遣的享乐主义倾向,出现盲目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消费主义倾向,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伤害自我型’或‘型’活动,如酗酒、打架、赌博等活动”。[2]

2.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的成因,笔者曾专门撰文分析,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造成:(1)社会因素。权威失范、社会主导价值混乱、角色失范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有关的三方面失范状态,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同样归咎于这三种失范状态。(2)高校因素。在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工具理性的驱使下,高校人文精神的培养渐行渐远,即使是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地出现了功利化和商品化的倾向,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以职业培训为主的雇佣机构,成为制造社会文化工具和技术工具的“加工厂”。教育在人文关怀上的不够,使得高校的休闲教育存在着先天不足。(3)家庭因素。因家长在对子女、对高等教育、对休闲认识的偏差,以及不当的家庭休闲方式,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和正确地开展休闲活动。(4)大学生主观因素。社会转型期的“震荡”和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此外,休闲观念也是导致休闲道德失范的决定性因素。[3]

3.有关高校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分析。

一些学者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的大学生休闲教育道德状况更令人堪忧。徐智辉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只有四川师范大学开设了休闲学课程。我国高职生休闲期间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数处于自发状态,根本没有列入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围,领导无休闲教育观念,学校无休闲教育计划,教师无休闲教育任务。许多高职教育工作者只负责高职生在校上课时间的管理和教育,对学生休闲时间放任自流。过去,学校实行六天工作制,休闲时间少,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单休日改成双休日,高职教师和学生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而高职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者却很少考虑休闲教育。高职生从中学到大学后,还不完全适应,对节假日不会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在大量休闲时间里无所事事,有的学生不分白天黑夜,没完没了地上网、玩游戏机,甚至出入不适合学生的休闲场所,致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道德受到严重影响。”[4]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总体状况,徐智辉分析认为:休闲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淡薄;休闲思想道德教育组织涣散;休闲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呆板;休闲思想道德教育投入不足。[5]

4.有关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分析。

对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学界一是从休闲的本质出发,对休闲与道德及与休闲道德教育的关系进行阐述,基本结论认为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休闲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他们认为休闲的本质是自由,其本身内蕴的道德属性和对追求人性真善美的要求,休闲生活应是道德的生活。闲暇生活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无拘束或无视一个人在闲暇中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负的责任。二是从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对其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心理断乳期”,期间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道德能力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受西方思潮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渴望成为有个性的社会人,但行为的自我控制较弱,遇事容易冲动;渴望社会交往,但待人接物的水平不高,容易紧跟没有道德高度的时尚;渴望休闲的生活,但“玩”的基本技能不高,容易随波逐流。

总之,学界从大学生休闲道德现状出发,归纳了大学生休闲道德问题,分析了导致问题的原因,而对应的休闲道德教育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

1.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

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学界总体上是按照“什么是休闲或闲暇——什么是休闲道德——什么是大学生休闲——什么是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轨迹予以分析并概括。其中对于大学生休闲(或闲暇)的界定,可以概括为:除去学习包括实习、生理需要和课外作业等之外自由时间里由大学生自行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对休闲道德(闲暇道德)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个人在休闲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是发展人的心智和兴趣,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对高等学校休闲道德教育,学界总体上是从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范畴、目的等六个层面加以概括。

由此,本文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指以高校师生实施为主,社会、家庭实施为辅,面向在校大学生,以休闲价值观、休闲道德能力、休闲生活习惯为主要内容,依托校内外多种德育载体而开展的自主性德育活动,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休闲这一特定场域的具体展开。

2.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特点。

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总体上有三层表述:一是基于教育的方式;二是基于教育的要素;三是基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比较。

基于教育方式,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导性、渗透性、差异性、实践性、发展性。[6]基于教育要素,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具有教育时空的变化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等特点”[7]。“在时间上,是在学生完成功课的闲暇时间进行;在方式上,表现为在体育、音乐、舞蹈、美术、写作、旅游、武术、集邮等闲暇活动中进行;在内容上,依然坚持的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点的时代精神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8]

基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比较,邓清华认为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新模式,与传统高校道德教育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从时空维度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适用时空更广、更为复杂、更符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道德教育的实际,而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主要适用于大学这一特定时期和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空间;从载体或形式来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体验型道德教育活动,而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则主要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活动和自我修养为辅的认知型道德教育模式;从自主性、主体性程度来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一种自主性道德教育,传统高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尚不是很明显。[9]

3.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价值。

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价值的描述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可适应时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可以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二是个体价值——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休闲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专业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文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

(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内容

目前学界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很少,系统阐述的则更少,其中黎海燕认为:“作为当今学术界讨论较多的一种新的学校德育模式,闲暇德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体系。具体而言,大学生的闲暇德育包括以下内容:闲暇学习活动,闲暇文化活动,闲暇心理教育,闲暇道德实践,闲暇生活自律”。[10]陈红媛认为:“高职生的闲暇德育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教给学生最核心的内容——阐释休闲的自由、创造理念。高职院校的闲暇德育作为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内容体系。高职院校实施闲暇道德教育应从正确的闲暇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健康文明闲暇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的闲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闲暇道德实践、立志成才的闲暇生活道德自律五方面展开”。[11]

(四)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施

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施问题,学界总体论述较多,角度也较广。

1.有关实施原则的分析。

陈红媛认为,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针对高职生闲暇生活而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遵循导向性、整合性、自主性和指导性、渗透性、前瞻性、科学性等六条原则。[12]杨双、祝国超认为,实施休闲道德教育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前瞻性原则。[13]邓清华则将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原则概括为:自主性、与课堂道德教育相结合和科学性。[14]

2.有关实施策略的分析。

杨双、祝国超建议在实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找准三个支点”——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点,以学生闲暇形式为切入点,以公民闲暇道德教育为助推点;“要坚持三个突出”——闲暇道德教育活动要突出一个“稳”字,闲暇道德教育载体突出一个“广”字,闲暇道德教育方法突出一个“重”字;要做好“三个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家庭的结合,做好闲暇道德教育与课堂行为相结合。[15]

3.有关实施途径的分析。

要切实保障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成效,学界着眼于高校的看法包括:一是要加强“三观”教育和休闲观教育;二是要营造健康的休闲道德氛围;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四是要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休闲场所;五是要发挥同辈群体的功能;六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激励监督机制。

着眼于实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多主体,邓清华认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保障其实施。作为与大学生闲暇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社会组织和机构,都有义务来保障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高校作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在家庭方面,父母的管教方式与家庭的生活经验会影响到子女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社会在保障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应发挥“净”、“建”、“导”的作用。[16]

4.有关教育保障的分析。

杨双、祝国超认为要把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这一教育举措落到实处,保障出成效,则应依据大学生闲暇活动的主要方式、活动时空以及活动的特点,构建起以“三化”为主要内容的闲暇道德教育有效机制,一是课程化,二是活动化,三是环境化。要保证“三化”的实现,就必须有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舆论保障。[17]还有其他学者提出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包括政府在内的有关主体要加大对这项教育的投入,努力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具体措施如培训专门师资,实施课程开发,加大后勤保障,加大研究力度等。

二、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现状评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一方面,起步虽很晚,但已有所突破,也取得一些成果,这为深化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还很不够深入,缺少系统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专项研究成果少,研究缺乏系统性

专题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闲暇道德)教育问题的论文仅19篇,专著尚未问世。研究的问题如上所述,主要是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必要性,教育的内容、实施原则、机制和方法进行探讨。总体上,目前学界研究点零散,不成体系。

此外,研究点专注度不够,有泛化倾向,如有学者把课余德育活动等同于休闲道德教育活动,有学者把德育的渗透教育等同于这项应该有更多形式的专项教育。

(二)基础研究底子薄,理论说服力不够

鉴于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同时国内有关休闲研究、休闲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还不是很厚,这使得起步很晚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的根基较薄,对问题的理论说服力显然不够,一些结论尚待廓清。如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界定,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在课余大学生自由支配时间里开展的德育活动,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它是结合课内外一切德育活动所进行的德育形式;一些学者在强调教育的“自主性”问题时,并没有阐述高校及其教师与大学生在这一教育中是如何“和谐共处”的;一些学者承认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特色应如何呈现并没有做深入论述;还如有关教学的内容,其排序问题并没有给予合理的理论解释;有关高校的教育义务,到底如何落实,谁来具体落实,没有合理阐述等。

(三)实证研究稀缺,操作性成果少

尽管不少学者对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做了社会调查,但从目前可查的文献资料看,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仍缺少实证研究,基本上没有从教育实践(实验)出发来加以总结归纳或验证的成果。就是在已有的成果当中,原则性描述较多,大多不具有可操作性,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内容,几篇论文基本上只是对其作了概括和重要性的阐述,而具体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没有充分展开;又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途径之休闲文化氛围的营造,到底如何营造,应该营造什么氛围,论文当中都没有涉及到;再如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保障机制之激励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如何激励与监督,这种激励与监督是否与这项教育的“自主性”发生冲突等,这些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释。

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的趋势

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项针对休闲这一特定场域的德育实践的研究。因此,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人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要增强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切实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加以突破。

(一)理论维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化问题研究

一是要加强学理研究,应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全面分析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涵义、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核心问题;应加强比较研究,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一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研究当代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休闲道德教育的关系及可发扬处,研究基于中国高校文化特征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国外此类教育的差别和可借鉴处;应基于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着重研究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与普通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及之间如何实现融通。

二是要加强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项全新的研究领域,当前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以及中国高校文化与西方国家高校文化的差异,使得这项研究既充满机会也具更多挑战。所以,应继续加大对有关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教育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给予充分调查研究,既调查分析现实问题,也调查分析预期问题;应积极开展教育实验工作,注意在实践中佐证假设、积累经验和总结规律。

三是加强个案研究,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应用的实效性。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离不开高校所在地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各类条件,离不开高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条件,离不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专业实际、家庭实际、性别实际等,所以,应针对这些实际开展个案研究,形成针对一所学校、一个区域、一类大学生、一类休闲活动等方面个性化的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研究成果。

(二)实践维度:把研究工作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研究人员应结合研究工作,面向学校师生积极宣传讲解有关大学生休闲及其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鼓动学校向休闲服务行政管理部门和提供休闲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宣传有关大学生休闲及其道德教育的理念、意义,促进高校和社会等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主体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验工作,努力形成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体系;二是高校的研究人员应积极开展大学生休闲道德教育的实验活动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活动,在实践活动的牵引下,努力改善大学生的休闲道德状况。积极开展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更新大学生的休闲观念,提高大学生休闲道德能力,改善大学生的休闲行为习惯;三是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并以自身的休闲方式方法为案例,示范学生们如何注意休闲德行、享用休闲生活、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唯有如此,休闲道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高校研究工作人员,才能发现具体问题,激发研究动力,延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才能通过实验、验证,在实践中掌握一手资料,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钟霞.大学生休闲生活德育渗透探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周莉.论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道德引领[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3]钱结海.大学生休闲道德失范现象及成因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4][5]徐智辉.论高职生休闲时间的思想道德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8).

[6][13]杨双、祝国超.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08(5).

[7][15][17]杨双、祝国超.构建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8]向从武.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的价值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

[9][14][16]邓清华.大学生闲暇道德教育探析[J].教育评论,2008(4).

[10]黎海燕.浅析高校闲暇德育的主要内容[J].南方论刊,2007(12).

[11]陈红媛.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的内容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7).

[12]陈红媛.论高职生闲暇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

Research Commentary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eisure Moral Education

QIAN Jie-hai

篇5

中图分类号:F12;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3-0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休闲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存在,更是一种作为精神状态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它的本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特点是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勇于尝试、拥有丰富的休闲消费方式。大学生休闲消费是除了上课、完成课程作业以外的时间和个人时间的活动,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学教育的引导,致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休闲消费认知差、休闲消费道德失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发展。所以,关于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文教育的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一、休闲消费的概述

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时,人们的休闲消费习惯心理也悄然发生了的变化,这就更加促进了“休闲消费”的产生。

休闲消费是什么?休闲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活动{1}。休闲消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例如为了休闲,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满足健康娱乐的消费,例如体育健身、户外旅游、个人喜好、家庭娱乐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务体验等支出;第三,满足消费发展水平的需要,如图书、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爱和其他慈善活动,以及礼品等情感消费领域。

二、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是一个多样化的问题,首先是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动机是对个人的休闲消费活动进行刺激和引导,使休闲活动向着一定的消费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2}。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直接影响到休闲发展、休闲健身、休闲学习、休闲时间等不同的休闲消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行为。

休闲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安排相比高中阶段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各种假期,每年大约是170天休息时间,可以提供大学生们在一段时间条件内以实现休闲消费。

1.有理性,重发展,讲实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像有的人说的是主观的,没有计划,缺乏理性。因此,不应该把个别学生的消费或学生的个人消费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学生。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更为理性,同时也注重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休闲消费。传统的“廉价”消费观念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中仍然认同,休闲消费时应考虑到实际使用,当代大学生是讲究实惠的。据调查,67.8%的大学生购物,将与商家讨价还价;96.5%的大学生在假期旅游期间有节约、环保意识{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费感受,讲舒适享受。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爱攀比,通过个别访谈认为:例如,一些学生为了流行的手机,或获得一双时尚的靴子,节省其他必要开支,或通过其他金融渠道来消费。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主要体现在交际费用和爱情支出方面。针对这些情况,他们更注重休闲消费的感觉。据调查,在通信消费中学生每月手机费高于100元的占43.3%,这说明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不合理支出是相当严重的,每个月花费100~200元左右的比例达16.2%。他们承认,恋爱和情感需要的投入,会使消费增加{4}。

3.科学理财观念淡薄,经济缺乏独立意识,休闲消费倾向追逐前卫。大学生虽然给校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学生的消费要适度。据调查,做辅导或其他兼职学生,53.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为了获得独立,23.2%的学生是工作学习计划;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持闲置态度,和23.6%的学生没有做任何支出计划{5}。由此,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薄弱。

三、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

由于休闲消费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导致大学生们不懂休闲消费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适当的休闲消费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高休闲消费现象趋势化。所谓高消费是相对于低消费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费水平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们的购买力消费{6}。休闲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父母的供给一直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追求奢侈消费和高消费是不可取的。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总额不到30%的真实成本,日常人际交往、买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恋爱、旅行等支出都是开销在他们的侧重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学习消费外,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也越来越多:一年的移动电话、电脑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达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贫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够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户!”这些顺口溜,是对大学生活的网络评价,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经济的负担。

2.盲目从众型休闲消费现象普遍化。当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识的,对休闲消费,他们喜欢时尚,但是相对盲目:不断“攻击”的电视广告,使一些学生不能忍受诱惑,在商家消费中,折扣销售,赠送消费等不必要的消费行为之前,“事后感到遗憾”,这种情况普遍存在{8}。大学生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些休闲消费行为与休闲消费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种休闲消费伦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闲消费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坏事。如:与其他人的工作表现相比,要赶上其他人的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闲消费问题上,比较,炫耀消费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从高中时期就努力奋斗,通过独木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学后发现,由于激烈竞争,自己在高中成绩一流,到大学并不突出,成绩平常和专业技能一般,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差距和损失感。他们认为通过购买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从而提高自我价值,从周围学生的羡慕中,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学生甚至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为了不自卑,不在别人面前“羞耻”,看到周围的同学消费,自己也要不顾“囊中羞涩”,倾其所有,进行攀比。在他们看来,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产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满足人们的展示、比较心理。他们通过炫耀、比较休闲消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获得了一些同学的钦佩和尊敬,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对家庭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4.浪费型休闲消费在扩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节俭的大学生应该提倡和发扬。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却是愈演愈烈,节俭的理念已经不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了,甚至有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小气”,浪费的体现就是“慷慨”、“时尚”。高校学生的浪费现象正随着发展潜力而在扩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是令人震惊的:只吃一口的米饭,剩下就被倒掉;一条鱼没有吃完,就扔进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个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铅笔只用几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度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学生消费支出惊人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谈恋爱的男女生的消费也很昂贵;恋人之间的交流礼物,有的高达数百到上千元。当然,这种休闲消费是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但人际交往的成本很高,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这种现象不仅使人际关系变味,而且与“双型社会”时代的建设相违背。

5.休闲消费观念及动机狭隘。休闲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花费时间,而是应该被理解为“成为人”的过程{10}。大学生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动机的性质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休闲消费动机是消极的,他们沉迷于网络,通过浪费时间,使他们的学校生活过得宽松。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休闲消费是一种误解,认为消费是打发闲暇时间,是很宽松的,无尽的游戏;而休闲消费是在线游戏,购物等;存在休闲消费和“丧志”、“游手好闲”的困惑。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就是互联网、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的狭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消费,更多地意识到休闲消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质。

6.休闲消费能力不高。大学生们虽然普遍“爱好广泛”,可是却谈不上多才多艺。因此许多学生的休闲生活是游戏,购物,看电影,听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技能是很低的。大学生在思维、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们是一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其休闲消费行为对其自身发展、社会变革和进步,以及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休闲消费问题,是学生自身与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共同的问题。

四、大学生构建正确休闲消费方式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休闲消费内容的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闲消费模式,也应重视休闲消费的问题,开展有效的休闲消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1.构建休闲消费教育的内容。

(1)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认真细致地跟进大学生的实际动态调查,科学决策研究和引导有效教育。没有科学的调查,是没有根据的说消费,也没有实施教育和决策的指导。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倾向,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大学生全年有1/2的休闲时间,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构建休闲教育体系。通过运用合理的规划方法和各种休闲消费活动的休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时间和观念,自觉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高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获得休闲消费技能,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优雅的休闲消费环境和氛围。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念,合理的休闲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缓解压力,调试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回归生活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活动。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灵活、合理的休闲活动规模,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参与休闲消费观念,掌握活动的技能,体验休闲带来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学校不仅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低消费场所的价格,为大学生提供娱乐的机会。让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活动不仅丰富,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开展休闲消费教育的途径。

(1)根据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开展专题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学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缺少了很多约束和控制。对于时间概念管理不善的许多学生们开展专项教育。专项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绍给大学生们时间管理模式和指导理论,科学制定符合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计划。传统的系列讲座并不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参加专项教育人数应该是合理的,规模要适中,便于学生们的互动。进行这种专项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休闲技能,审美文化和休闲消费方式,便于他们在当前及未来可以利用好休闲时间,以达到休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用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考虑个人消费,不要忘记科学的休闲消费计划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合理的休闲消费。但是,如果不考虑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费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消费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休闲消费心理和行动。

3.营造休闲消费的环境。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培养大学生消费观念。高校应该承担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的互动,注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的课程培养良好的理财能力。

(2)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个好的家庭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学校、社会影响更大。消费环境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载体,高校应促进学业成绩。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科学消费活动的输出。社(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会是一个大环境,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用正确的正面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引导学生走“健康与美”之路。

总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大学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现象也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者心理学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休闲作研究和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在各个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与科学的休闲消费观。

注释:

{1}田晖.休闲消费简论.太原大学学报,2006,7(3):28~33

{2}刘小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伦理问题及原因探索.消费经济,2013,(17):119~122

{3}翟丽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解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报,2011,(4):37~440

{4}李一男.简论大学生休闲消费.消费经济,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对策分析――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学报,2011,12(2):69~74

{7}郝风龙.大学生休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013,9(2):92~96

{9}邓阳.“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特点的调查与思考.校园心理,009,3(3):166~168

{10}马秀峰,温利华.大学生休闲行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7(2):160~162

参考文献:

[1] 耿富云.硕士研究生休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中国电子教育,2009(6)

[2] 谢丽丽(导师:王桂林).我国直辖市市民休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篇6

1相关研究

1.1音乐的生理及心理功能

音乐与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近代的科学研究早已证实,音乐对人的血液、血压、脉搏、心脏以及呼吸等生理功能的运作有着重要影响。例如,人体内部的生理节奏会随着音乐规律性的震动频率产生共鸣反应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共鸣反应可以带给人体生理有益的反应,常用于心理咨询。其原理在于:1/f波谱。1/f波谱是由复音构成序列形成的。1/f波谱工作的原理是:声波通过听觉中枢传至大脑的神经系统,刺激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进而调节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乙酞胆碱等化学物质,使人体机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

音乐的心理效能与生理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息息相关的。这是由于人的情绪、认知运动与人的生理结构中的各器官的活动是相互作用的。音乐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主管情绪的神经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调节。

1.2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虽然近年来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整体而言,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为: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该由心理老师负责,与音乐欣赏教学课程没有任何关系。音乐欣赏课程的任务只在于音乐专业知识的传授,不包括完善大学生心理结构。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分离,从而丧失了一块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

1.3 休闲动机相关研究

休闲动机指引起、引导和整合个人休闲活动,并导致该休闲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它是产生休闲活动的主观原因。近年来,对休闲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分类和特点上。例如陈文长(1996)研究德国大学生休闲运动参与动机的特点时发现,被试在休闲运动的参与动机方面受到年龄以及参与兴趣的影响最大。谢秀芳(1996)在对中国台湾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休闲参与动机分类进行研究时发现:学生的休闲活动参与动机通过因素分析可以归纳为追求健康、充实自我、及成就需求三个维度,其中不同性别学生在后两个因素上差异性显著,也就是说自我充实以及成就需求因素受性别的影响更大。此外,在休闲动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休闲动机与休闲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并且是显著正相关。Deci和Ryan(1987)也指出:个体了解自我内在需求的程度与个体休闲满意度呈线性关系。即越是了解自我内在需求,个体选择的休闲活动能满足自身需求程度越高,进而获得更高的休闲满意度。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休闲满意度。休闲满意度越高,主观幸福感也就越高。因此探讨音乐欣赏课对大学生休闲动机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正式施测样本由569名大学生组成。被试来自内江师范学院大一到大四选修中外音乐欣赏课的学生。发放问卷569份,回收问卷569份,剔除无效问卷30份,剩余有效问卷539份。表2-1为样本分布表。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采用的研究工具为黄仲凌、高俊雄(2005)改编休闲动机量表。该量表计分方式为李克特7点计分法。量表设计如下:一共包含20个项目,共有5个维度,分别是:无动机、外在规范、投入规范、认同规范以及内在动机。 整个量表的α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属于高信度。

3 研究结果

3.1 未上选修课前大学生休闲动机特点

3.1.1大学生休闲动机的性别差异

以休闲动机五个维度为因变量,性别为自变量,对大学生的休闲动机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自变量性别一项仅在休闲动机上呈显著差异性的维度只有一项:投入规范,且从平均数上看男生的投入规范显著高于女生。(见表3-1)

3.1.2大学生休闲动机的年级差异

以休闲动机五个维度为因变量,年级为自变量,对大一、大二、大三及大四学生的休闲动机分别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年级这个自变量在其中三个维度上呈显著差异性,分别是无动机、外在规范与内在动机,且从平均数来看:大学二年级学生在无动机和外在规范方面显著高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和大学四年级学生;而内在动机方面,大学四年级学生内在动机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见表3-2)

3.1.3 大学生休闲动机的生源地差异

以休闲动机的五个维度为因变量,生源地为自变量,对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休闲动机进行T检验发现,生源地一项仅在认同规范维度上呈显著差异性,且从平均数来看: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认同规范维度上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见表3-3)

3.2 选修课完结后,大学生休闲动机特点

以休闲动机五个维度为因变量,对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学科大学生的休闲动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同一批选修音乐欣赏课的大学生,其休闲动机仅在性别上受到影响的维度有所变化。

3.2.1大学生休闲动机的性别差异

以休闲动机五个维度为因变量,性别为自变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休闲动机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音乐欣赏选修课程结束后,自变量性别在休闲动机的两个维度上呈显著差异性,分别是规范维度及内在动机,从平均数来看:男生的投入规范显著高于女生,且男生的内在动机显著低于女生。(见表3-4)

4 研究结论

4.1女性学生比男性学生在休闲动机上有较低的外在动机。说明男性学生更希望通过休闲活动的参与获得外界的肯定,探索未知的生活,培养更多生活技能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等目的。Weissinger(1995)研究发现,大学男生休闲外在动机程度在趋势上略高于女生,这是由于外界对于两性角色的期待不同造成的;而Biddle和Bailey(1985)在其研究中也指出,以体育活动为例,男生参加体育活动更倾向于竞争和角逐,女生更注重健康。这也说明了,男女生在休闲动机上的不同侧重点。

4.2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参与休闲活动有更高的外在动机。也就是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希望通过休闲活动的参与达到获得外界的肯定,探索未知的生活,培养更多生活技能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等目的。这种差异可能跟家庭经济状况有关。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层次从低到高可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低一级需要满足后才可能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生活更简朴花钱也更为节约,以前能够接触到的休闲活动种类更少,因此进入大学生活以后,参加休闲活动的目的只是想放松,或者是尝试新鲜的休闲活动,暂时无暇期待从休闲活动中获得其他的回馈;而城市学生因为经济条件更宽裕一些,对于大多数的休闲活动早已参与过,并不陌生,因而有条件考虑参加可以获得外在肯定、正面回馈的休闲活动。

4.3 大学二年级学生在参与休闲活动时的目标更模糊,表现为:不知道为什么参与休闲活动,或者被动参与休闲活动,总之,参与活动目的不明确。相反大学四年级学生有更明确的休闲活动参与目标,如:希望通过休闲活动能满足内在需求、或是获取身心释放,进而得到快乐。有研究显示:情感投入型、休息型活动更多被大学二年级学生偏好;而大四学生则对参与型、交往型活动具有偏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上述结果相符。

4.4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到音乐欣赏课的影响,将休闲动机内化,把参与休闲活动的动机来源从外部转移到个体内部,从而身心投入的进行休闲活动。

5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5.1 详细的将音乐欣赏课程课上所选音乐分类,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个体的休闲动机的影响。本次研究采用的是自然情景法,并未对音乐欣赏课进行编排,选取固定类型的音乐。因此,场景不够标准化,数据不够完善,结论也不能深入。

5.2 缩短研究的时间,本次研究跨度为一学年两个学期,测研在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末进行,839名被试分为了两批,共进行了4次测验。时间跨度过大,不可控因素增多。

大学的休闲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的休闲动机直接影响其休闲行为以及休闲活动中情感体验,进而影响自身的幸福感。音乐是大学生活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通高校将音乐欣赏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仅仅只有几年的时间,但却是每个大学生必修的。它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小毋庸置疑。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音乐欣赏课程对于男女的休闲动机影响是不一致的。什么类型的音乐会对个体休闲动机的什么维度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今后可以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彦宏.大学生休闲动机、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3.

[2]Deci, E. L., & 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3]陈文长.德国慕尼黑大学学生运动休闲参与行为. 参与兴趣及参与动机之研究. 嘉南学报,1999(22):123-134.

篇7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ack specificity and physical exercise of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they are located in the women's social status and the future important Cosplay demands our attention the sports participation attitudes, habits and ability.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expert interview,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of Hunan province college femal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status quo, orienta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levels of current and ideal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ports of Colle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unan province is not up to the level of 0.01.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countermeasures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教育,由于其鲜明的办学特点与定位,决定了高校体育教育不能忽视高职高专体育;而高职高专女生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和体育锻炼的缺失,以及他们在女性群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将来扮演的重要角色,要求我们高度关注其体育参与态度、习惯与能力。近年来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研究已卓有成效,但从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的主观需求取向(价值取向)出发对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的锻炼习惯与行为进行研究的文章几乎还没有过,因此高职高专教育的女大学生发展的特性及体育锻炼缺失的现状提出对策就显得至关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女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三大数据库系统以“体育锻炼”、“体育健身”、“身体锻炼”、“身体消费”等关键词进行了多重检索,共检索到了1994――2013年5月发表相关论文400多篇,硕士论文50多篇。另外,在中国大众体育网、湖南体育网搜索到了大量对本研究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依据社会学和统计学基本要求设计《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现状与取向调查问卷》,采用结构型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南省16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810份,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709份,有效率83.4%。

1.2.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 13.0 for windows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

1.2.4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逻辑分析的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的认知

通过对被调查者参与体育的态度结果发现有 12.6%的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认为参与体育“非常重要”,有44.7%的认为“重要”,两者合计达到57.3%,说明湖南省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2.2 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分析

体育功能指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高职高专院校有59%的女大学生对“体育是增进健康、造福社会的有效手段”表示“十分赞成”和“赞成”。

2.3 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现状的特征分析

2.3.1 休闲体育方式

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生休闲活动内容纷繁多样,五花八门,呈多元化趋势,排在前三位的是上网、玩电脑游戏(占61%),逛街(占55.1%)和课余学习(占50.6%);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占42.5%。

2.3.2 频率特征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条指出,“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可见,学生参与体育频率是权衡其参与体育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而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能达到体育人口的比例只有16.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3.3持续时间特征

相关研究表明,每次运动必要的运动时间是 20min-60min,少于或超过锻炼效果都不好。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生体育锻炼时间基本合理。

2.3.4动机特征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有68.9%的女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这与女大学生文化基础较好,视野开阔,爱好广泛,猎奇心理强,追求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关。

2.4 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取向特征分析

2.4.1 休闲体育方式取向特征

在现实生活里,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生主要参加的是像上网玩游戏、逛街、看电影、电视、录像、聊天、打牌等娱乐消遣性质的休闲活动,但是他们认为理想的休闲活动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希望参与发展性的、高层次、高雅的、与社会互动性的休闲活动,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达59.1%,排在第二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在倡导积极健康的休闲体育方式这一领域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2.4.2 参与体育活动或身体锻炼频率取向特征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运动的频度(即每周锻炼的次数)与锻炼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最合适的运动频度应该这样掌握,即在前一次锻炼的效果尚未消失之前进行第二次运动。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生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次数对锻炼效果的影响,具有非常高的体育锻炼热情,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达到理想中的锻炼次数。

2.4.3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取向特征

众所周知, 为了获得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需有适宜的运动强度、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和锻炼频度。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生如果不受现有条件的限制,有 53%选择30min-60min 的体育锻炼时间,28.6%选择 60-90min锻炼时间,有14%选择90min以上,选择30min以下的仅占4.4%。表明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生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次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上”这一标准。

2.5 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生参与体育现状特征与取向特征的对比分析

2.5.1 休闲体育方式对比

为了研究实际与理想的休闲体育活动方式之间的密切程度,本次调查问卷在休闲活动方式维度设计了单选与多选选项,分别是“你经常参加的一种休闲活动”和“你最希望参加的一种休闲活动”,然后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了单相关分析。

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的实际休闲体育活动方式与理想的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相关程度很弱,相关系数仅为0.0967,且显著性水平也达不到0.01的水平P=0.259。由此,如何有效开发与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存量资源,积极争取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加强休闲体育教育至关重要。

2.5.2 参与体育锻炼频率对比

湖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女生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理想锻炼次数的相关程度较弱,相关系数为0.116,且显著性水平也达不到0.01的水平,P=0.735。现实情况是超过70%的女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在1次及以下,现实与理想差距甚远。

3 建议

3.1 坚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体育文化节和课外体育为主要抓手,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态度、习惯和能力。为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塑造大学生的“健康观”,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具体来讲,依据高校女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大胆改革教材内容,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淡化竞技性,删除和缩短一些女生不感兴趣的并与将来工作、生活关系不大的以及在将来不易坚持下来的教材内容和时数,精选和增补一些大多女生感兴趣,时代感强的项目。

3.2把“阳光体育工程”落在实处,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的同时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使其发挥最大效率。

3.3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和现代传媒工具,加大对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知识讲座与竞赛、观摩体育竞赛的宣传与组织力度,丰富与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涉及内容广泛,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成型并非一朝一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构成了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1)修缮或美化现有体育设施、提高其使用率。高中实施模块教学以后学校的一些体育器材闲置浪费现象严格,如跳箱、单杠、双杠等,通过增加高一学生体操类项目的普修课教学提高使用率;(2)通过精心设计、合理现有体育器材,创设教学情境等,使其更加具有文化教育的价值;(3)加大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添置体育器材、建设体育场地,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满足体育选项教学的需要。

3.4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与定位和学生需求,整合与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构建其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的,易学、易练、易用,能终身受益的体育实践教材体系。

3.5构建与实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 “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淡化竞技教学内容,突出终身健身能力;注重“应用性、差异性、自主性”、“基本健身知识、基本休闲健身技能、基本终身健身能力”和“终身体育兴趣、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能力”的落实,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3.6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标准》促锻炼,以锻炼成绩检验《标准》的实施。定期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以不断调整锻炼计划,制定合理的锻炼处方,使学生的体质在愉快的体育锻炼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司琦.锻炼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3-24.

[2]季浏.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金玉华.上海市部分高校女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4]张勇.新时期重庆市女大学生体育行为特征分析及促动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7.

[5]黄嘉轶.成都市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取向特征的调查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6]王秀霞.山东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

[7]张中江.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9).

[8]陈善平,李树茁,目振龙.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坚持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6(12):48-55.

[9]杨鹰.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

[10]马申,马云霞,朱伟.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分阶段干预效果的动态观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2):1106-1108.

[11]刘珊珊. 女大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分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2]舒宗礼,夏贵霞,石岩.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4).

[13]杨娜.山东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篇8

一、理论依据

市场经济环境中,一切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只有真正了解消费群体,挖掘其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才能开发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设计出有效的市场营销计划与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占据优势地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其消费行为仍遵循普遍的消费行为规律。消费者理论是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在该理论框架下,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消费者出于理性的考虑,消费行为转化为在预算约束下谋求效用最大化(也可以说是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权衡与选择。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功能的一种主观评价。而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当某种物品的消费成本既定时,消费者从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效用越大,或者是消费者对消费的效用评价既定,而消费成本较低时,消费欲望较强。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成本和所得效用的对比,即边际效用原理。要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效用,一方面要增加其享受服务的效用,一方面要减少其使用的不便利因素。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要使产品拥有更加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度,就要分析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其偏好,并善于把握消费发展趋势。提高服务质量和层次,减少消费不便利因素,开发新的服务领域,也有助于产品的营销。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探究

1.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大学生是商家的重要消费客户,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消费者群体市场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消费观念鲜明、时尚。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对新鲜事物充满敏感与好奇。

(2)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并在构成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消费支出水平高。当前,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大学生每月的支出额400元~500元的占35.5%,处于第一位,支出额为500元~600元的占28.9%,这两部分占的比例高达64.4%。600元以上、300元以下分别占12%、6.2%。

(4)消费的个性和从众性并存。大学生希望展现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风格。

(5)消费的冲动性和情绪化。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性格气质还未完全定型,重感情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情绪左右,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喜欢尝试新品牌,受促销的影响较大。购买前,缺乏明确购买目标;购物时,被商品的新奇所吸引,缺乏必要的考虑和比较就冲动购买,随意性较强。

2.大学生消费发展趋势

(1)教育培训消费异军突起,将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的一大亮点。由于高校的扩招,就业竞争加剧,大量的毕业生被推向人才市场。为了自身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培训。

(2)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特点。当代大学生追求多元化的价值目标,并受时尚前沿的影响,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 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旺盛的需求。他们追求新颖、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日渐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主流方式。进入新世纪, 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并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 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3)电子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索取,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为了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大学生对信息的消费将大大增长。可以预见,电子产品市场必将随着信息化的潮流而不断发展。而大学生会成为这个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4)追求新颖、追求时尚的心理日趋明显。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尤其是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蛊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奂的商品的吸引,也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越来越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在消费市场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但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易于接受新的消费理念。大学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有利于商家更好的开拓大学生市场。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C9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88-01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

经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呈多样化趋势,但仍以家庭为主,统计显示选择家庭为主要消费来源的学生占70%。统计同时也显示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越来越强,调查中20%的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或兼职来获取生活费。

(二)大学生主要消费结构

1、基础消费

主要包括:(1)生活消费,这种消费在大学生所有消费中占的比例最高。调查中大学生月伙食费支出占月总消费支出近50%,月购买衣物费用支出占近10%。(2)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打印复印等费用。

2、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消费

主要包括:(1)交际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调查中月交际费50-100元占23%,100-200元占27%,200元以上占11%。(2)网络消费。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内容。因校园网资费较低,本科生和研究生上网的费用不是很高,月上网费用30元以下占62%,30元以上占28%。(3)通讯消费。随着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上网功能的出现,大学生的通讯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月消费30元以下占6%,30元-50元占55%,50元-100元占32%,100元以上占7%。(4)休闲娱乐消费。其中KTV是大学生最热衷的休闲娱乐活动,月花费在30元左右的占65%。

3、发展消费

(1)考证消费。随着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各种考试证书成为找工作的“敲门砖”。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学期考证的费用在50-200元的高达48%的比例。(2)发论文消费。这是发展消费中兴起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29%的本科生和90%的研究生。在这90%研究生中,每学期费用800-1000元占32%;1000-1500元占6%;1500元以上占15%。(3)找工作消费。大学生为了找工作参加各地大型招聘会和各种考试所花费的报名费、交通住宿费等占据了大学生消费中很大的比例。

(三)大学生消费水平分析

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以中低消费为主。调查中42%的同学的消费方式是“能省则省”,40%的同学是“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500元以下占24%, 500-800 元占47%。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大部分消费是现实、合理的。“就整体情况而言,你是如何看待周边同学当前的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没有人认为过高,20%的同学认为比较高,74%的同学认为比较符合实际,5%的同学认为比较节俭。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引导

(一) 大学生消费特点

(1) 大学生在消费商品时,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即性价比)。调查显示购买商品时首要考虑因素是价格、质量的同学占83%,注重外形美观的占12%,注重品牌的仅占5%。这是因为上文提到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即使是20%的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兼职获取生活来源的同学,他们每月可以支配的钱是有限和固定的。时尚(即外形美观)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是位于为大学生消费的第二因素,这说明大学生消费还是理性的,盲目的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他们用在购买学习资料上花费的比例和用在上网的花费上的比例严重失衡。

(3)没有合理的理财观念,储蓄意识淡薄。调查中18%的同学的消费方式是“毫不在乎,想花就花”。在“当你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你基本会有怎样的安排”的问题上,选择“没什么安排,想到用什么就用什么”占40%;5%的同学选择“马上去买或马上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你所热衷的方面,你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36%的同学选择“会”。在“你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如何”,14%大学生认为较差,无计划;78%的大学生认为很一般;仅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篇10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对整个社会以及自身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关注休闲体育在高校里的发展近况十分必要。

休闲体育目前还没有权威统一的概念,“休闲体育”是对英文“leisure sport”的翻译。本文认为,,休闲体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自愿选择某种身体活动以达到身心愉快的积极生活方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将对平顶山市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67份,有效问卷594份,回收率为95.34%,有效回收率为89.1%,其中男生为236人,女生为364人,男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8%和52%。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数据库中《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有关休闲体育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2.1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空闲时间每天至少有一小时。大学一年级同学的空闲时间较多,原因是刚进入大学,不知道如何去充实自己的生活;二年级的同学会找一些社会兼职来充实生活;三年级的同学面临找工作、实习或专升本空余时间较少。

有空闲时间是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前提,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空闲时间的合理利用程度不高,总体来看选择上网、睡觉、看书报所占的比例较大,上网占据第一位,虽然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50%以上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上网上,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参加体育活动在男女生所占的比率较低,都不到男女生人数的一半,尤其是女生更低。总之,大学生空闲时间的利用率不高,还需要积极的引导。

2.2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目的

所谓目的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有意识的活动结果,是人的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整合后并产生存在于人们观念之中的一种预期结果,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内在规律[1]。

目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目的大致有以下几类:A培养体育兴趣;B预防疾病增进健康;C保持良好体型;D娱乐、排忧解闷;E提高竞争、合作意识F丰富生活情趣G享受运动后快乐的感觉等。增进健康和消遣娱乐占据着第一和第二名,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72.8%和58.3%,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视,已经有“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选择“享受运动后快乐的感觉”的频数是男生远高于女生。这是男生从小喜欢运动的原因。而在“保持体型”的选项上,女生却明显高于男生。这也和女生爱美的天性有较大关系。由男女生选择活动的目的可见,对体育活动的热爱有利于休闲体育的保持和延续。女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仍停留在生理层次,应该向心理层次转换。学生尚未认清休闲体育的内涵。

2.3休闲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从个人最喜欢的项目来看,排在前五名的依次为:羽毛球、游泳、台球、登山、健美操。而从个人实践项目来说,排在前面的项目依次为跑步、乒乓球、排球,排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表明大学生喜爱的项目的实施度较低,学生还得考虑实际情况才能进行休闲体育。

男女生在各自喜爱的休闲体育项目选择上也有一定的不同,男生所选的休闲体育项目排名靠前的有篮球、台球和足球;女生则为羽毛球、健美操和舞蹈。这说明,男生喜欢选择具有对抗性强、爆发力大、动作灵活等特点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选择柔韧性强、对力量要求不是很高、有健美、健身效果的项目。

2.4休闲体育选择场所现状分析

学校免费场馆、场地和空地是其的主要运动场所,接下来的是校外收费场馆、俱乐部和校内收费场馆。可以看出,学校免费的场馆和空地是大学生运动的首选场所。校外收费的场馆的频数比校内要高,是因为学生的空闲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学校的收费场馆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加上设施不齐全,收费不低,服务没有校外好。总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经济水平不高,倾向于选择免费的场地设施。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延长收费场馆的免费使用时间、建设更多的运动场地设施等,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

2.5休闲体育活动形式现状分析

休闲体育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自愿结合成小的团队是最主要的运动形,比率达到了84%,这说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协作和社会交往意识。参加体育俱乐部和社团的占27%,位居第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俱乐部和社团为大学生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开展体育活动,为相互交流与学习提供了平台,有利于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人际关系的交往;但是由于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运作经费缺乏等诸多原因,导致选择加入社团和俱乐部的人数有限。17%的大学生选择自己一个人运动,这主要集中在一些单人体育运动项目上。

2.6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大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和劳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它可以用实物数量表示,也可以用价值(货币)单位表示”[2]。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平均每月的体育经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59.4%;在50-100元的有25.8%。100-200元之间的有11.9%。200元以上的只有3.8%。学生的经费支出主要用于购买体育服装和体育器材。其次,男女生在体育消费支出有着较明显差异。男生平均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于女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生对于休闲体育的认识和参与情况。男生多热爱参加体育运动,因此在体育上的消费可能都高于女生。另外,城市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上要高于乡镇和农村的学生。可能是体育消费观不同;城市家庭的经济状况优于乡镇、农村家庭。

三、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

3.1体育环境

49.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45.4%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也是其制约因素。这说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大,在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社会就业需求理念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参加培训,以便获得更多的证书,增加在将来的就业中获胜的筹码。可见,来自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抑制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对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来帮助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这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又一原因。调查还发现,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大学校园是一个具有感染力的大群体,校园的休闲体育文化以及参与群体的态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发展。如果学校注重营造休闲体育氛围,扩大学生的视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而促进休闲体育在校园的健康发展的。

3. 2与休闲体育活动相关知识技能因素

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技术支持和思想引导同样重要。如果缺乏相应的休闲体育指导,学生就可能就会望而却步,浅尝辄止,从而中断休闲体育的进行。在对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技能教育时,要先让学生对休闲体育项目有正确的认识,再传授硬技能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一些特殊的休闲项目的技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积极开发休闲体育项目。

3.3场馆设施因素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场馆设施不太满意的占40.12%。场馆的设施、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次数、时间,从而影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兴趣和连续性。场馆设施如果充足、完备、收费低廉甚至免费给学生开放,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概率就高,反之,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机会就越小。

3.4经济条件因素

休闲体育消费是涵盖了人们闲暇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竞赛对体育服务产品、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直接消费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间接消费的行为[3]。相关调查分析显示,当前我国休闲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参与体育运动、观赏体育这几个方面。大学生来的消费范围只是集中在体育用品的消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消费和观赏体育消费的比例较少。这可能和他们的经济基础有一定的联系。

四、建议

4.1积极营造良好的休闲体育氛围,加强指导,增强学生正确的体育健身观,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空闲时间。

4.2学校要加强校内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管理,要照顾到学生的经济水平,免费的场馆服务范围应加大,保证大多数学生休闲体育正常进行。

4.3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高校教育出版社,2005:5

[2]关金永.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J],河南大学生硕士论文2006:5.

篇11

一、永川高校基本情况概述

重庆永川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带,是重庆市政府公布的职教名城,拥有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等十余所高校,高校学生覆盖率占全区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本文特别对永川各高校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本次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97份,回收率为97%。经过分析,呈现出许多的特点:

1.生活费区间分析

生活费是指“以月均消费支出为计量单位的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支付的货币总量”,不包括学费、住宿费、往返家乡与学校间的交通费方面。目前大学生月消费在500元及以下的学生的比例为22%;月消费在500~1000元的比例为43%;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5%。可见,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水平呈上升态势,且以相对中等的500~1000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表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状况。

2.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生活必需品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根据对永川高校学生的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认识还不够,他们对生活必需品的认识仅仅表现在:只要自己有吃有住就行,而盲目的最求享乐主义。把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转移到享乐上,比如说恋爱、旅游、购物等等方面。他们认为精神消费才是最重要的,物质消费是次要的。可见,大学生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呈现出一种认识缺陷的现象。

3.对品牌消费的意识度。21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趋于对潮流、时尚和品牌的向往。在调查中,有56%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喜欢品牌商品,44%热衷于与其他人一起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品牌。与追求时尚消费产生的就是攀比消费,有些大学生虚荣心较强,同处在一个屋檐下的同学都不想自己“矮人一等”。但是由于家庭间经济实力不同,追求时尚和盲目攀比的消费理念使得有些大学生过度的高消费与实际经济现状矛盾深化,导致部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

4.业余时间分配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业余时间是相当多的。不少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消费、购物,以此来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据问卷统计资料来看,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分配是不合理的,表现在:盲目利用业余时间去消费、购物、旅游等方面。他们的盲目消费导致每月他们的生活费都超出基本的开支,这使得许多的家长认为大学生活没有真正的体现其价值意义。可见,大学生业余时间分配对消费观念呈现出趋向于盲目的认识。

三、永川高校学生消费构成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人际交往和购物费用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住宿和餐饮消费比较趋于稳定。大学生的日常休闲娱乐名目繁多,如上网、唱歌、看电影、茶楼休闲等。据统计,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调查中有48.5%的学生选的是娱乐。知识拓展费用、旅游成为大学生消费的新增长点。首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趋向于考证或者考研,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月均支出为300元以上的学生占了54.6%。其次,旅游似乎成了当前大学生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修养身心的必修课,调查中发现每学期中进行旅游的大学生高达58%。

四、永川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据问卷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消费动机大部分是出自于对生理需求的消费,占总消费的65%,相对生理需求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所占比重大。这说明高校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出自于对生理需求的满足,既吃、住、行、游、购、娱。但是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消费,我们应该将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从当代大学生的各方面消费动机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

五、合理平衡和规划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建议

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消费教育理念的缺位。因此应该把消费教育理念列入不同级别高校的教学计划,从幼儿教育一直延伸到高等教育。本文以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结构消费与消费行为为例展开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合乎平衡和规划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建议:(1)在各高校发放合理消费指南,寻找一些适合学生的工作,让学生周末参加社会实践、做兼职或在校勤工俭学,体验挣钱之艰辛,从而降低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高校健康消费的活动专题。(3)各校建立理财咨询服务,邀请高校知名教授讲授理财和消费意见。(4)高校举办各项体育运动比赛,既利于学生康体健身,还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学习。(5)组织学生参加政府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考研交流活动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增加其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消费。(6)各景区实行永川景区通票制,开发适合学生消费水平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刺激学生旅游消费需求。(7)各校及景区内可增加适当的休闲娱乐功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从而减少学生对网络和购物需求。(8)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尽量减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总之,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是高校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讨论的一个话题。各高校的学生构成各不相同,其消费观念也有差异,但呈现出的特点却大致相同,即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认识到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误区,致力于改变不合理消费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300

[3]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4]赵祥禄.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4

篇12

休闲,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拥有闲暇,从无休止的劳作中摆脱出来;随心所欲,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随遇而安;独立于自然和他人的束缚;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地生存,一直是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梦想。所幸,当代科学技术、社会的极大发展,使我们正在逐步进入这样一个“普遍有闲”的社会,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休闲时代也悄然而至。由此,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个时代,我们需要详细地了解休闲,更好地学会休闲。成长中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注他们的休闲状态,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更大的意义。

一、关于休闲的理论研究

(一)休闲的定义和特征。

“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人倚木而休”。“闲”,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法度。《论语・子张》曰:“大德不逾闲。”此外,还有限制、约束之意,《易・家人》曰:“闲有家。”“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词意的组合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因而,它不同于“闲暇”、“空闲”、“消闲”。这个颇具哲学意味的象喻,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又喻示着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在英文词义学的考证中同样可以看到相似的暗喻。英文“Leisure”一词来源于法语,法语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休闲”,在希腊语为“Skole”,拉丁语为“Scola”,意为休闲和教育,发展娱乐,从中得益,并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

通过上述字义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休闲的一些主要特征:其一,从状态上来说,休闲是自由的、从容的、宁静的、和谐的、优雅的。休闲是人在没有了工作与生活的紧张压力后获得的一种自由、自主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从容地体验生命的和谐与愉悦,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安适,并且可以优雅地展现自我、塑造自我。其二,从方式上来说,休闲具有层次性。有为缓解疲劳而不得不进行的休息,其目的是为了恢复体力,更好地工作;还有一种有意识有准备的,追求一定质量的有意休闲;真正的休闲是与工作相对而言的,把休闲本身当做直接目标,去体验、去享受。其三,从心理感受上来说,休闲也是有层次性的。不同的休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休闲主体对同一种休闲方式产生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休闲主体对同一种休闲方式的心理感受还会因休闲目的和休闲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别。比如同是赏花,文人赋予花无限寓意,而俗人则只是赏心悦目。其四,从效应上来说,休闲具有两面性。积极健康的休闲,如各种娱乐性活动、健身性活动、交际性活动、开放式社会化的学习活动等,具有调剂生活、消除疲劳、培养情趣、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和谐人际关系、增进知识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良;而那些不健康的、消极的、腐朽落后的休闲,则只会危害生态,使人堕落、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犯罪,最终阻碍社会进步。

(二)大学生的休闲。

休闲主要通过休闲活动来体现。休闲活动是指人类除吃饭、睡觉、学习、工作等必要的社会活动以外,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以调节自己身心为目的的活动。美国学者凡勃伦说:“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休闲生活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休闲生活的教育显得日益重要。成长中的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其休闲的状态、方式和效应直接关系着其校园生活的质量和身心的良好发展。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要面对论文和毕业等问题,因此我们的调查对象为普通高校里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大一到大三的学生。

二、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和问题

此次调查我们共抽取了南京市某高校大一到大三的全日制本科生240名,其中各年级人数相等,并且男女生各半。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休闲存在一些问题。

(一)休闲状态的知识匮乏。

目前我国大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休闲相关知识的教育机会很少,对休闲的理解较主观肤浅,许多学生认为休闲就是玩,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休闲学这一学科名称闻所未闻,休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强,基本上处于盲目、自发、随意、放任自流的状态,缺乏相关知识、技巧和心理准备,有的出现消极的休闲活动,还停留在消磨时间的层面上。我国最早提出休闲学研究的学者是于光远先生,他早在1983年就批评“在中国高校中没有一门研究玩的课程”,没有把休闲教育与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休闲现状联系起来。

(二)休闲方式的层次不高。

调查显示,有31.2%的大学生把大部分闲暇时间用于上网聊天、游戏或看影视作品等,有17.7%的学生主要用于谈恋爱,另有23.8%的同学将不少时间用于逛街、闲聊、打牌等低层次休闲活动。而在“你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中”,依次是听音乐(29.3%)、玩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20.3%)、做运动(15.6%)、逛街(12.1%)。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休闲方式是低层次的,以娱乐、寻求刺激、摆脱单调、消磨时间居多。

(三)休闲生活的满意度偏低。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自身和周围同学休闲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在被问到“你对自己休闲生活的满意度”时,只有4.5%的同学回答“很满意”,19.1%的同学“较满意”,而评价“一般”的同学达到57.3%,“较不满意”达10.5%,“很不满意”的比例也有8.6%。另外,对主观题“用一句话来概括目前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情况”,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填的是“无聊”、“乏味枯燥”、“闷死了”等字眼,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休闲生活的自我评价是比较低的,他们对自己的休闲生活的满意度偏低。

三、良好休闲的对策

(一)开设专门的休闲教育课程,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念。

在休闲教育的研究领域中,国外已取得了不少成就。美国联邦教育局早在1918年就将休闲教育列为高中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强调休闲教育的目的是传播普及休闲知识,培养科学的休闲理念,规范休闲行为,建立科学的休闲方式。当前,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也已经认识到进行中国休闲学研究的必要性,并且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已经展开。2003年,中国国内第一家以休闲经济与休闲文化研究为宗旨的专业网站――中国休闲研究网站建立。同样,我们在高校里也应该开展相应的课程,促使学生改变休闲观念,进而落实到行动上。

(二)重视图书馆休闲功能的发挥。

194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起“公共图书馆调查”,调研结果表明,人们使用图书馆的主要动机不是教育,而是休闲消遣。从这以后,美国图书馆协会不再顽固坚持图书馆的教育、教化功能,转而关注图书馆功能的多元化,尤其是休闲娱乐功能。时代的发展要求图书馆正确定位自身的文化休闲功能,创建发挥文化休闲功能的环境,以艺术休闲、文体休闲、旅游休闲和休闲阅读等文化娱乐内容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吸引力,从而引导大众休闲。我国图书馆界对于图书馆休闲功能的研究成果较少,对图书馆休闲功能开发的意义及措施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构建和实际应用的深度研究尚在探索中。但是对于在校求学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研究还是娱乐消遣,校图书馆都应该是大学生休闲的首选,引导大学生自由、积极地利用闲暇时间,使他们全面、完整、健康地发展自己。这对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藏书的丰富性、设施的人性化、管理的合理化等是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拓展利用体育课这一休闲形式。

体育活动对于身体的放松作用不用多说,大家都是清楚的。对中小学学生“你最喜欢的课程”的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选的是体育课,大学体育课堂因为有更专业的老师,以及根据男女生特点所安排的篮球、溜冰、健美操等选修课,对大多数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但是锻炼器材、场地的使用和开放存在问题,因为涉及维护费用的问题,大部分学校不是免费给学生使用的,甚至一些学校在体育课结束之后,体育场馆基本上就不再开放了。先不说其中造成的浪费,对学生来说也不利于他们保持对体育课的长久的兴趣。因此,如何发挥好高校体育课的休闲娱乐功能,也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惠娣.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历史・文化・哲学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