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18:39: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黄帝内经食疗养生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 调节七情以养神。心藏神,为一身之主。《黄帝内经》把保养心神作为养生要义。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和环境的变化,必然产生心理和情志的改变。如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角色的转变,存在心里落差,而产生的自卑与消沉;子女长大离家后,产生的孤独与寂寞;亲人朋友病丧,产生的焦虑与悲伤。诸如此类,这些不良精神情志的变化,任凭其发展,会导致“内生七情”(《素问》)而得病。所以,注重七情调节,勿使太过,保持心态的平衡与情志的稳定,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素问》)的境界。这是养生防病的前提。
1.2 心胸坦荡,恬淡虚无以守神。神是人体生命的根本,《黄帝内经》中指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认为保养心神,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而老年人最大的精神隐患莫过于心胸狭隘,私心欲念太多,以致于精神散失。所以只有保持心胸坦荡、心境安闲清静,精神守持于内而不外耗,才能充实和畅真气,远离疾患,而健康长寿。君不见古今长寿者,大都心胸开阔、性情温和、遇事乐观、勤劳知足、顺应自然、安于现状、品行仁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这是延年益寿的宝贵经验。
1.3 积极进取,舒心宁神。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多用脑,勤用手,可以保持思维的敏捷和动作的协调,以延缓衰老。故老年人要精神振作,积极进取,生活要有目标,要不服老、不畏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如种花、养鸟;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如读书看报、写字画画。中医有“书画养生”之说,通过勤练书法、画画和一些有趣的活动,可使人清心静气,舒心宁神,延年益寿。
2 饮食调节
养生学十分重视饮食的调摄,《黄帝内经》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五味能化生,而为生命的本源之一。老年人脾胃运化、吸纳功能减弱,饮食调节尤为重要。
2.1 饮食五味要调和,忌饮食不洁,五味偏嗜。“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饮食五味过偏或偏嗜,都可以造成营养失衡、阴阳失调而致病。故老年人饮食配伍,品种要多样化,色味合理化,五味平和,辛甘酸苦咸得当,肉蛋鱼蔬果调匀。且食宜熟软,宜食易于消化与吸收之食物。
2.2 饮食有节,食量适宜,适时有规律,忌饥饱失常,暴饮暴食。历代养生家总结“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并讲究“早食尚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所以,饮食适时、适量有规律对健康是很重要的。老年人饮食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合理及时调整饮食,如对糖尿病患者提倡少食多餐,作为食疗。老年人脾胃虚弱,饮食冷热尤要适宜,因“热食伤骨,冷食伤肺”(《千金翼方》),故饮食以“热无灼唇,冷无冰齿”(《千金翼方》)为宜。
3 生活起居调节
3.1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活要有规律,合理安排一天的饮食、起居和运动。生活节奏适宜,不松不紧,张弛有度。“少寐乃老年人大患”(《老老恒言》),老年人多少寐易醒。故良好的睡眠状态,能解除疲劳,储存能量,协调阴阳。但并不是越多睡越好,忌贪睡,以致“久卧伤气”(《素问》),提倡早睡早起,忌睡前精神刺激。
3.2讲究卫生,衣着适时。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的重要因素。俗话说:“病从口入”。应讲究饮食卫生,衣着整洁,预防疾病。同时,老年人生机减退,气亏血弱,对冷热适应差,易感四时之邪气。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做到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
4 运动养生
重视运动,勿使过度。“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形”乃养生保健的经验总结。老年人适当的运动与劳作,可以强筋健骨,使生命更有活力。所谓:“动而生阳”(《黄帝内经》)。名医华佗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气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可见运动对养生的重要。
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不当使极”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老年人体质差,选择的运动当以轻柔为主,或刚柔结合。散步、五禽戏、太极拳、气功均适宜。不宜进行速度快、强度大的运动,运动过极,则“劳则气耗”(《素问》)。老年人运动,应强度适宜、动静结合、以柔为主、动静平衡。
5 适应与营造环境养生
5.1 生活环境。老年人要适应生活环境,有条件的可选择较好的居住环境。“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千金翼方》)这都是老年人居住的好去处。最适宜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生活环境是:空气清新、无污染,环境安静,饮水清洁,阳光充足。山区气候凉爽,景色秀丽,氧气充足,正具备这些条件,最是宜人。百岁长寿老人多出自山区农村。
5.2 家庭环境。老年人的家庭环境要和睦,与子孙、邻里相处融洽,应与邻为善,与人为善。
其实,人们早已明确:饮食不当在癌症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大概占到了35%~45%。今天临床的常见癌症,其发生往往有食物因素参与其间。另一方面,自古以来,中医学就主张药食同源,很多药品就是从食品中衍生出来的。而作为食品的最大特点,就是适合机体需求,无毒无害,可大剂量重复使用。鲍林所创的“调整分子营养学”,就是希冀能从食药同源的食物中,提取一些功能因子,对人的机体起到有效的调整作用,从而帮助治愈疾病,保持健康。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疾病也可看作是种“矛盾”),主要不应靠对抗来解决,而应主张调整与协调。即便是某些药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的毒副反应也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强调:“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至少,我们近二十年的肿瘤治疗经验表明,从菌类等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配合中药辨证论治,可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有句中医俗语叫“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一年四季养脾胃。”之所以要在夏季养心,是因为夏季是一个消耗的季节,俗话说冬储夏耗。那么,夏天消耗的正是我们的心阳和心阴。
一方面夏季人体皮肤毛孔疏松,散热较多,这就消耗了体内的阳气。这个阳气主要指的是心阳。
另一方面,由于夏季炎热,为了散热,心脏需要把血液不停泵向体表散热,而要把热量带走,需要把心阴变成汗水。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所以一旦汗腺像是打开了的“水龙头”,出汗过多自然易消耗心脏阴液。我们经常讲呕心沥血,出汗算不算呕心沥血呢?算,流汗太多,等于把自己那点心血都熬干了,长期出汗过多者自然会出现心阴不足或心阳不振。
所以《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也就是说,夏天不注意养心,不注意顺着夏天的自然规律去生活,就会出现“心气内洞”的现象。洞是什么,洞谓中空也。所以“心气内洞”就是说心气已经出现了一个窟窿眼了,得赶紧把它补上。不补上会怎么样呢,《黄帝内经》说:“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冬至重病”。冬季抑郁症和心脏病高发,正是“心气内洞”所致。
逆夏气行为危害多
很多人在夏天猛吹空调和贪食冷饮,这样的行为就算是“逆夏气”了。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此时若给身体强烈的寒凉刺激,会给心脏发出错误信号,使其忽然停止散热,减慢工作。大家都知道变速跑步比匀速跑要累很多,忽凉忽热的结果就是逼迫心脏进行变速跑,总是如此,心脏能不累么?这就是“心气内洞”的原因,所以夏季贪凉并不可取,一方面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冰棍、凉菜等寒凉食品,二是不要过多使用空调,使用空调时,最好在另外一间屋子使用,把门敞开有点微凉即可。
另外,过于劳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心主神明,当一个人的念头比较多、比较繁杂时,耗费的心血就会比较多。过度劳神,能使心神受损;心神受损,最终会伤及人的生命。所以心脏病患者和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应注意少思寡欲,别把自己心累坏了。
另外,流汗太多会损害阳气,所以同样是非常耗损心气的行为,因此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不适合心脏病患者,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和其他情志病的患者而言,汗如雨下的锻炼方式并不可取。夏天的时候,最好采用静养的方式来养护心脏,所谓静养就是静静地坐着,闭上眼睛,把舌头顶到上颚上,什么都不想,但也不能睡着,即为静养。这不仅仅是中医的养生方法,道家、佛家对这种方法也极为推崇。
养心汤:人参当归猪心汤
入夏后的饮食,可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苦入心,苦味的东西它是往心经上走的,苦瓜、苦茶、稍苦一点的绿茶等苦性食物都可以多吃一点。
如果心气不足的患者,可多吃点人参、黄芪。如果是心阴不足的患者,可以吃一点桂圆、大枣、莲子等。另外还可吃些羊肉,补益我们的心气和心血。
推荐药膳:人参当归猪心汤
【用 料】 猪心1个,当归15克,人参3克,味精、食盐各适量。
【做法】 先将猪心剖开两半,切去筋膜,用清水洗去血污成片状,备用。人参、当归分别切成片状,用清水洗干净。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烫至水沸,然后放入以上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煲3小时左右,加入盐调味即可。
【食用方法】 去当归,只吃猪心,嚼人参和喝猪心汤。
这款药膳的主药是人参,像人参、西洋参这类药物,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实际上心脏病患者每天吃上一支或者两支生脉饮,也是春夏养阳的好办法。这款药膳用人参的用意也正是如此。药膳中另外一味药是当归,也是大补气血的良药。这道药膳不仅仅是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只要具有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自汗盗汗,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气短懒言的患者,均可食用本药膳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需要注意的是,阴虚型患者不宜食用本膳。
穴位养心,远离心脏疾病
出练前一定要选择好天气,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原地慢跑、擦面、浴鼻、叩齿、转腰、揉肾等健肾活动。尤其是冬泳下水前更应做好按摩拍打全身的充分准备,调动机体各部分的机能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反应能力。
在冬三月里增强肾功能,也可以从室外练功改为室内练功,这样可以避免严寒,保持温暖不致伤肾。冬三月应闭藏阳精,节制房欲之事,常盘膝正坐,面朝北,肢体放松,掌心按抚膝盖,以鼻徐徐吸气,以口缓缓呼出念“吹”字。《祛病延年六字诀》中说:“吹字气诀,肾为水病主生门,有疾旭羸气色昏,眉蹙耳鸣兼黑瘦,吹之邪妄立逃奔……”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诀曰:“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季呵心火自闲;秋nN定致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入冬之后,当益肺金养肾水以利掺湿,应养肾水,益肝木,以利疏泄。因而,养生须善择食,摄食待宜,方益于养生。冬月寒冷闭藏,宜驱寒生热,补肺养肾。肾得其养,以生肝木,则冬藏春发应乎四时。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春天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民间谚语说:“今年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是有道理的。
进补有食补、药补之分。养生学家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因此,年轻体壮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所谓“无虚滥补”反而有害。饮食疗法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谈到人体患病要使用药物祛病邪,还必须配合饮食疗养,如能将米面、肉食、水果、蔬菜等食品调配得当,就能补精益气,使人体营养充足,增强抗病能力。
老年人是冬季进补的最大人群。在冬季适当辅以滋补药物,对于治疗疾病、延缓衰老是有一定帮助的。民间习惯在冬至日到立春日这段时间用一些补晶。中医认为, 进补主要针对虚症者,进补前要通过望、闻、问、切分析脏腑虚实的本质,明确其属气虚还是血虚、阴虚还是阳虚,再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对症施补。
益气老年人脾胃气虚,消化力弱,常出现气短懒言、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脉搏无力等症,可用党参、黄芪、山药、大枣、羊肉、莲子等;
养血 老年人血虚常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手足发麻、脉搏无力等症,可用熟地、当归、阿胶、龙眼肉、羊肝、葡萄、黑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