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2-06-20 20:44: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文化工作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化工作交流材料

篇1

坚持规划引导、科学组织,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为抓手,着眼于“三个推进”,优化群众参与健身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阵地设施环境,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建设(新农村)专项资金的带动作用,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健全。注重科学组织,推进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作为杭州市唯一的试点区(县),于年9月基本完成《江干区文化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到2010年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明确了设施建设的数量、规模、档次等,使今后一段时期我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了科学依据。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区今后3年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及保障措施。注重辐射带动,推进重点文体项目建设科学化。庆春广场二期区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并启用开放。区体育中心网球场按期全面竣工,体育场和运河(江干段)一期健身休闲带序时推进,区级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注重功能提升,推进公共文化体育阵地网络化。全年新建文化示范达标工程7个、文化信息资源二级中心8个,创建省级“东海明珠”1个、市级“东海明珠”3个、市级文化示范单位6家。街道新建面积4000平方米左右的文体中心,全区108个社区基本达到“四个一”要求(1个多功能的文体活动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阅报栏或宣传橱窗、1个室外休闲公园)。新建健身苑(点)64个、篮球场26处、乒乓球场30个、羽毛球场共10个,目前全区共有健身苑(点)292个,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

二、以活动惠民为主线,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坚持活动惠民、文化为民,着眼于抓好“三项活动”,注重群众参与,活动组织水平全面提升,各项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让文化体育活动真正走进农村、惠及农民。文化活动方面,亮点精彩纷呈。以深化“广场文化年”活动为主线,成功举办元宵灯会、团队展示月、第八届社区艺术节等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向基层群众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健身器材、送体质健康测试的“五送文化”活动。深入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一线,开展“文化共建共享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713场,放映电影1248场,确保每个社区、村每月1场文体活动、1场电影。体育活动方面,层次不断提高。主办、承办全省迎春杯青少年游泳比赛、世界女子壁球精英赛、省青少年拳击冠军赛、市青少年跆拳道冠军赛、外来创业者(新江干人)体育竞赛、区第十四届运动会、天堂武会苏杭太极比赛、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杭州站活动等20余项国际、省、市级体育竞赛与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赛活动方面,水平不断超越。扎实开展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积极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体育苗子8人。建立青少年单项运动队,全年参加市各单项比赛20余项。积极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省市体育竞赛活动30余项,获得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第二、中学组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

三、以培育特色为核心,品牌建设持续深化

篇2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完善延伸文化市场监管手臂,成为我区继2011年全省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现场会以来积极探索实践的新课题。下面,就我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实施重心下移,派驻组团乡镇文化市场监管中队的做法,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具体做法

余杭区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由于我区东西向距离长,区政府所在地又处在全区最东则这一地理特殊性,容易产生鞭长莫及的情况。为适应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需要,2011年1月,经区编委批准,我局调整了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内设机构,在原有22名人员编制不增的情况下,改为设“二科三中队”(综合科、审理科和组建了三个执法中队)。

(一)定模式。我们重新合理配置大队的行政执法资源,

下移管理重心,分块缩小监管跨度,将全区监管区域分成3片,除临平城区5个镇(街道)由一中队管辖外,分别在古镇余杭片5个乡镇和良渚片8个镇各派驻一个中队。每个执法中队配备执法人员3至4名,执法专用车一辆,实现以组团中心乡镇为据点,就近监管、辐射周边、全面覆盖的我区农村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监管新模式。中队所在地中心乡镇政府为执法中队提供了固定的办公用房,大队调配添置了必要的工作和生活设备。2011年10月,余杭片中队已先期进驻余杭镇。

(二)定原则。在派驻执法中队的过程中,我们确定3项原则:一是坚持属地管理,处罚统一原则。中队要积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争取有力支持,明确乡镇(街道)属地协助监管事项不变。中队实行垂直管理,隶属区大队的派出机构,在行政处罚主体统一的基础上相应增加中队执法工作权限,鼓励中队创新执法手段和方式。二是坚持精简高效,整体运作原则。派驻执法中队,改变了区大队一级监管运行模式,实行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查处权与裁量权分离,科室与中队整体运作、同步联动,提高了综合行政执法效率。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协调推进原则。派驻执法中队涉及人员、经费、住所、装备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诸多问题。我们将推进派驻中队与贯彻《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浙江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和创新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实事求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逐步细化,积极稳妥开展推进工作,保持了人心稳定、管理有序。

  1  

(三)定制度。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准绳,也是一种集体的承诺。在新模式运行过程中,我们明确大队原有的内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监督评议这三方面制度要根据新情况修订、补充和完善。目前,新增订和正在修订的有《执法中队工作职责》、《中队办案经费开支使用制度》、《值班工作制度》、《承办案件审理复核制度》等,使派驻中队工作规范推进。

(四)定机制。工作机制是工作程序、规则实现有机联系、有效运转,较为固定的一种工作方法。在多年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十分有效的工作机制。在推进派驻中队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强调坚持有效的机制不放弃,新的机制要创新。目前,正在酝酿和推行的有“中队执法区域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中队执法区域各乡镇(街道)文化市场管理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中的重要情况,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扫黄打非等文化市场集中治理行动方案,协调解决派驻中队执法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文化市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主要是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办事窗口的审批工作数据信息与大队科室、各中队执法检查信息定期通过网络或纸质载体互相反馈,必要时召开会议沟通反馈;并要求有关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在局门户网上公布,供相关行政机关调阅、市民查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案件审理复核机制”:派驻执法中队其查获的违法行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按“案件审理复核机制”规定程序报大队审理科复核和报批,对立案调查、调查终结、告知执行三个阶段每一步骤如何操作规定了明确的程序和时限,确保案件承办工作顺利进行。

“中队执法监督机制”:主要设置了大队对中队的内部层级监督措施,如对多次举报却查而不获的案件、上级交办的重大案件组织督查的运作规则;中队管辖区域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局行政监察办和大队还分别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网上信箱,负责受理人民群众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行为的投诉,对执法中队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过错责任追究。

“内部绩效管理工作机制”: 将实行办案数量、类别、案件质量和规范执法等一系列量化指标考核,任务到人、指标量化并和上级案卷评选、技术比武等各类获奖挂钩,对不能完成基本任务的科室和中队人员年度不能参评优秀档次和先进工作者,改变执法人员工作考核“大锅饭”、评先按票数的粗放管理模式。

二、存在困难

我区派驻中心乡镇执法中队工作才刚刚开始,在筹划和运行过程中,我们感到存在以下困难:

(一)人员明显不足。自XX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以来,我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编制人数由原来的7名,增加至现在的22名(实际在岗18名)。但随着监管内涵和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以及派驻中队执法模式的需要,我们感到人员明显不足。

(二)生活遇到难题。我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中层干部和执法人员家庭均在临平城区,下派到中队工作,距离城区都有1小时左右的车程,加上由于文化市场是晚上相对活跃的特殊性,不可能天天早出晚归。安居才能乐业,就需要解决队员宿舍、就餐等生活问题, (2)

(三)协管需要磨合。派驻中队执法后也容易使个别乡镇文体中心(综合文化站)人员产生推卸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及监督工作的责任,原有的发挥乡镇(街道)文体中心属地协管的工作容易淡化,需要解决统一思想认识问题。派驻中队是文化市场专业执法运行机制的调整,通过下移管理重心,分块缩小监管跨度,解决镇乡街道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资格缺位问题,不是取代当地人民政府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属地监管的职责。

三、继续推进

在中心乡镇派驻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队,就近监管、策应周边,也给行政相对人就近履行法定义务带来了便利,其管理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推进,不断完善,初步思路如下:

(一)争取增添人员。积极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人员不足问题,落实在中队部所在地招聘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协管员办法。对大队新录用和交流调入的公务员实行先安排在中队锻炼的措施,以保障中心乡镇派驻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队工作深入推进。

篇3

所到10个乡镇文化站都是与乡镇事业综合楼打捆建设,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已经建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有8个:清溪、晒经、大树、河西、河南、小堡、料林、富林;二是正在建设中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有2个:双溪、坭美,所以文化站办公设施还在完善中。但不管是建好还是没有建好的乡镇,看得出,乡镇对文化工作还是比较重视,所有的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文化工作,文化工作中有很多做得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也突显出很多特点、亮点,值得借鉴。

二、取得的成效

1、考核工作得到了乡镇的肯定。局考核组对照考核项目,量化考核,共同商量,当场打分,公开、公平、公正,做到扣分有据、加分有理,乡镇心服口服,整改工作方向明确。

2、明确了文化专干的工作职责、范围。通过工作督导与业务指导相结合,解决了文化专干“干什么”和“怎么干”两个主要问题。

3.取得了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河南乡在工作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实实在在开展群众文化,加强外宣工作,重视五里牌标语和万安桥的保护。河西乡党委政府为了宣传“河西溶洞群”,制作了画册、光碟。料林乡党委政府听取检查汇报后,决定调整文化专干工作,不再兼职乡办公室工作,集中精力抓文化,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开展活动,充实资料,规范档案,“打硬仗,补欠账”,工作要有新起色、要打开文化工作新局面。富林镇党委表示,文化工作“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开展活动,完善档案。11月13日,小堡乡党委政府反映原来配发的音响笨重、不便搬动,而跳广场舞的群众需要一套便携式音响和拍摄舞蹈活动需要一部摄像机,还有2个村委活动室缺少50英寸大彩电,带队局领导戴伟现场办公,雷厉风行,当即表示将尽心竭力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4、规范了文化档案资料。通过指导,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对基本的档案资料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开展工作有的有的放矢,收集资料明确方向,注意工作方法,苦干加巧干,如坭美开展彝族火把节,信息既可以报送县委政府信息科、也可以同时报送县民宗局、县体育局、县文新广局、电视台等,“一条牛剥几张牛皮”,一炷香敬多位菩萨。

5、促进了文化工作的发展。乡镇党委政府引起重视,文化专干工作得法,对2015年乡镇文化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和目标,必将促进乡镇公共文化工作健康持续、规范有序地发展。

三、文化工作中突显的亮点

1、有的乡虽然办公楼还在建设中,但是活动开展不中止。如双溪乡,开展桃花节;坭美乡,举办彝族火把节,在全县都有较大的影响。

2、有的乡镇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如清溪镇开展车厘子花摄影大赛、双溪乡开展桃花节、坭美乡举办彝族火把节、小堡乡举办藏族环山鸡节、富林镇举办广场舞比赛,在全县都有较大的影响。

3、农家书屋的免费开放管理做得比较好的,如小堡乡丁家村等,标识标牌、意见簿、借阅簿、开放时间和管理员姓名、手机号等的公示,制度上墙,免费开放工作就做得相当到位。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乡镇的文化设备存在借用现象,如大树镇文化站的电脑借作其它用途、麻将桌借与山羊坪社区,但没有发现丢失情况。

2、因专干压力大,有辞职的。如清溪镇重视文化设施建设,是省级文化示范乡镇,配有文化专干,据了解因为安排其他工作多,与文化业务不挂钩,导致专干不专,不堪重负,一走了之。

3、部分乡镇党委、政府正在开展移民、搬迁工作,中心工作任务重大,无足够的精力顾及文化工作,以致对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大树镇。

4、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专干的业务不了解,各乡镇均有安排专干兼任乡政府办公室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文化工作,导致文化活动开展少。

5、工作中不留心资源共享,平时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虽然平时做了大量工作,但检查时缺乏作证材料,档案不完善,不能完整、确凿地反映文化工作开展情况,如坭美乡开展了彝族火把节、“唱响”选拔赛、古碉楼文物保护等活动,得到县级相关部门和群众认可,但专干没有收集资料、档案记载。如河西乡群众反应的未成年人进网吧、小堡乡群众反映的跳广场舞需配备便携式音箱等意见、建议等,当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向县有关部门积极反映解决,却没有相关档案记载。

五、对以后文化工作的建议

1、建议每年至少召开一至两次全县文化工作会,乡镇分管领导和文化专干应该参加,向基层宣传一些文化政策、理论等,进一步引起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

2、针对文化专干新手多、兼职多、流动性大等情况,建议每年开展两次文化专干培训会,向文化专干宣讲文化工作政策法规、业务交流研讨等。

篇4

今天召开的全市文化局长座谈会,主要任务就是认真总结去年文化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各项任务。刚才,听取了各县区文化局长的工作汇报,深感大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呈现出许多好的做法和新的亮点,给人以深刻启示;少华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2009年度文化工作,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文化工作作了全面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组织开展工作,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确把握当前文化工作形势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突破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文化设施投入大幅度增长。市文化艺术建成投入使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年度总投资突破了4000多万元,是我市历年来文化建设投入最大、增长最快的一年。二是文艺创作势头强劲。文艺精品政府奖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白河、旬阳、汉阴、宁陕等县政府设立了当地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催生出了报告文学《安康精神》、电视《郎在对门唱山歌》等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全市文艺创作整体实力挤入了全省前列。三是文化活动亮点纷呈。成功举办了汉阴第四届油菜电视节、平利第三届“茶之旅”文化节、第九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开展了“西康高速通车”、“建国60周年”、“政协成立60周年”等系列庆典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文化全方位服务旅游发展。中央电视台精品栏目《欢乐中国行》成功在安康举办,旅游文艺专场《山水安康》、《兰草花儿开》进入舞台创排阶段,安康旅游文化蓬勃发展。五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野调查顺利完成,安康文庙大成殿、旬阳黄州馆、紫阳北五省会馆、汉阴菩萨泉、岚皋周氏武学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全面完工,全市四家博物馆(纪念馆)被国家批准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代表作名录申报、公布工作力度加大,重点项目传承活动方兴未艾,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六是文化市场稳定规范。多部门合作机制基本建立,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焦点、热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文物市场布局和秩序日逐合理和规范。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容易,弥足珍贵,凝聚着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抢抓机遇、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源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化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建设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参与区域竞争、培育人文精神的特殊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我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艺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文化产业尚未破冰、文化产品供给较低、文化影响力和综合拉动力不强,但从安康自身来讲,发展文化事业机遇十分难得。一是中省加大了文化建设投入,相继启动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村级文化室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下乡工程,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支持。二是安康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全市品牌文化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以安康青年作家群为代表的大批有影响的文艺家十分活跃,提升了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文艺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形式多样的传统民间文艺演艺深受群众喜爱,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五是市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安康博物馆、安康图书馆、安康大剧院迁建即将全面启动,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因此,我们只有站在实现安康突破发展的高度,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发展,才能努力开创我市文化事业的新局面,为推进安康突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突出重点,切实做好今年各项文化工作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全市经济工作思路已经明确、突破发展已迈出坚实步伐的情况下,文化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明晰思路,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安康突破发展。

一是编好文化“十二五”规划。各县区和各级文化部门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高质量编制文化“十二五”规划。要谋划基本思路,总结“十一五”文化发展的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十二五”影响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文化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要研究重点问题,对文化艺术、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创意设计、旅游休闲、电视网游、人才培训等文化及相关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及趋势进行研究,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文艺精品生产等文化事业开展前瞻性研究。要策划重大项目,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策划论证,形成“十二五”文化及其相关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库,并与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库对接。

二是加强文化重点项目争取力度。项目是欠发达地区争取资金投入、加快突破发展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受国家经济宏观政策的影响,今年信贷规模压缩,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项目争取将比往更具难度。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奋发有为,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谋划项目要快,上报项目要早,争取项目要跑,直到项目落地开花,真正依靠项目建设拉动文化事业发展。今年全市要确保市文化大厦建成投用,力促安康图书馆、安康博物馆、安康大剧院尽早开工,继续加强安康文庙复原、汉江古会馆群保护等项目的包装、策划和争取工作,力争一批项目列入中、省投资计划盘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三是加快文化民生工程实施步伐。文化民生工程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由于配套资金限制,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难度大、进度慢、效果差。今年全市要在措施上求实,坚持信息上报、督查通报、情况反映三管齐下,向各级政府做好专题汇报和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加大项目建设指导、评比和督办力度,确保立得了项、开得了工、建设得好。要在行动上求快,优化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时间安排,加强施工环境协调和保障力度,保证全年建设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要在机制上求新,不断创新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管理、使用机制和方法,提升文化民生工程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要在监管上求严,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工程组织实施规范、资金使用安全、工程质量达标,营造风清气正的建设环境。

四是扩大文化对外宣传交流活动。文化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区域对外宣传、展示形象、争取支持、聚集人气的名片。我们要继续做好“汉水文化看安康”这块金字招牌,充分利用安康友好城市、区域合作重大活动、全国性文艺赛事、国际性博览会等平台,加强文化对外宣传交流活动,全面展示安康地域文化特色,拉动招商引资和生态旅游发展。重点做好世博会、国际旅游日、川陕甘旅游年会、汉江龙舟节的文艺演出和安康文化电视行、安康对台文化交流等活动,争取一批节目拿得出、立得住、叫得响,产生广泛的影响。

五是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前,要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为契机,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业为突破,重视支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适应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演出中介机构和音像批发企业、网吧连锁超市、图书出版集团等文化经营机构,打造一批展示现代风貌、体现时代特色、在全省及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和优秀剧节目,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催生新型消费,增强安康文化发展活力。

六是强化文化工作保障措施。近年来,中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各级文化部门要以当好政府“文化参谋”和“文化大使”的角度,对中省市各类文化政策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对“硬性”政策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确保落实到位;对不能落实到位的要及时向上级文化部门及相关部门沟通和汇报,争取得到重视和支持,保持文化项目和资金正常投入,把文化工作做实做好。

篇5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60-01

一、乡镇群文艺术档案工作的存在问题

1.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普遍存在质量差。由于乡镇文化站受到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的制抑,乡镇群文艺档无法按要求收集、整理和存放,同时,乡镇文化站一般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专用档案设施,因而,档案管理质量差。

2. 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的归档不够规范。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各站的档案工作发展条件也很不平衡。加上档案人员对收集材料的范围与内容在认识上存在的偏差,造成归档范围不准确,立卷不合理,反映到案卷上,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就简单地把它和这些文件混放在一起,定为综合类,云云。

3.艺术类声、像档案残缺不全。一些乡镇文化站的声像和荣誉档案,根本没有按要求保管。如声像档案,有些单位,照片与底片各归东西,因此流失现象也在所难免。

二、原因分析

1.客观上说,乡镇文化站受人员、经费限制,无法具备艺术档案规范管理的客观条件。一是乡镇艺术档案人员少,精力顾及不到。一般档案人员常常是身兼多职。没有专人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是文化站档案立卷少的因素之一。二是经费投入少。档案工作与群文活动相比来说,一时不易看出它的社会效应,加上政府拨款有限,故在经费投入方面,往往偏重于群众文化活动者居多,而对档案的经费投入几乎微乎甚微。致使一些文化站档案室的硬件设施落后,极大地影响了艺术档案的长期保护和开发利用。

2.主观上说,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重文化活动,轻艺术档案的规范管理,档案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严,保护措施不力,加上多年沿袭下来的艺术档案分散保存,造成艺术档案收集困难,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更难以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基层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尚未发挥作用,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中缺少应有的重视,考核中也没有相应位置。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艺档工作人员对档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根本不知道档案的收集范围和整理要求,他们自以为只要把材料装订在一起就是档案了,缺少对艺术档案的形成、整理等自身特点的认知。二是部分工作人员因缺乏全局观念,常常把群众文化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档案视之为个人行为。有的为贪图工作方便,不愿把材料及时移交档案室,造成档案材料的严重散失。

三、乡镇群文艺术档案的建设管理对策

(一)市文化馆要重视乡镇群文艺术档案工作

市文化馆要重视乡镇群文艺档案工作,落实专人指导、辅导和监管乡镇艺术档案工作。

首先,加强培训指导。针对文化站档案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和档案工作专业性强这一特点,市文化馆应加强培训工作,对管理员从分类、编目、保管、组卷等方面进行培训,然后再行上岗。其次,加强检查督促。除了加强培训指导外,笔者以为每年定期对艺术档案进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在检查时,应对分类、组卷、编目、保管等加以认真查看,然后将发现问题通报文化站,提出改正意见,督促其及时纠正。第三,加强交流研讨。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管理还是项新工作,就其所涉及的众多内容而言,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因此应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研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取长补短。

(二)乡镇文站应把艺术档案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

首先,各站要配备好一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兼职管理员,文化站要将兼职的艺术档案人员的工作纳入到年终的目标考核的内容中去。其次,要加强全站人员的档案意识,要使大家认识到搞好档案工作是全站人的共同责职。对于平时活动开展时形成的资料,一定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上交到档案管理人员手中,决不私留。第三,要从财力上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档案工作要上档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投入一定的财力是十分必要的,文化站应申请经费为档案工作添置必需的设备、工具。对于已建卷的档案,文化站应在站内腾出条件较好的房舍,改建成专门或兼用的档案室,使艺术档案资料得到最妥善的保管。

(三)不断提高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篇6

一、近年来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彝族文化为主打,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组合艺术生产要素,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我县传统民族文化。

我县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结晶,涵盖在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和工艺技能等方方面面。为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庐文艺”精品,我县曾组建了彝族“羊头鼓舞”大型广场文艺表演队、壮族“虫茧巴乌”演奏队和“洞经音乐”演奏团,成立了“城子古村”开发领导小组。同时,以“阿庐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成立了“阿庐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研究并编辑出版了《阿庐文化》刊物;并以省、州、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契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排练演出,邀请省、州专家进行指导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根据《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县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并报请州政府审批,将“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汉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四类17个项目公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其中,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3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7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6个。今年还争取资金2.1万元对7个文化传承人进行了补助。在17个项目中,重点对向阳乡阿乌族的“古代兵器舞”和“泸西木雕”进行了深挖。其中,把《泸西木雕》的制作技艺和工艺制成光碟,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文化厅,申报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年,我县投资70余万元修复了西寺,投资90余万元对逸圃、石洞村汉代文化进行考古发掘,使我县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保护。

在开展“泸西县民族文化普查”和“阿庐文化”重点片区调查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和编辑了《泸西县文化艺术志》、《民歌集成》、《民舞集成》、《民间器乐集成》和民间传说《飞鹤集》等书册。编纂保存了一些民间歌曲、故事、谚语、歌谣、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器乐等文化形式,同时,编辑出版了近16万字的《泸西阿庐文化调查》一书,以及40万余字的《阿庐文化》系列从书,投资17万元出版了《菊谱新诗》、5万元出版了《石洞•逸圃考古发掘》,创作了《阿庐文化》杂志,完成了13万字的《话说红河•泸西篇》编撰工作。这些资料全面反映了阿庐风光、风情、传说、工艺和饮食,以及阿庐由来、阿庐方言、阿庐文物等9个方面的内容,并在县文化馆建立了保护名录档案。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今年县文体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针对土地开展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文艺队下乡演出,宣传相关政策。此外,为推进烟农文化学校建设,我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文艺进村演出活动,并创作了四口快板《说说烟农学校》、小品《烟嫂烟哥哥》等文艺节目,将烤烟生产和烟农文化学校建设的互惠互利,用文艺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在午街铺镇凤舞村和山林哨建盖了民族文化培训室、活动室和陈列室,投资90万元即将开工建设永宁、旧城、三河文化站,投资40万元建设旧城村民族文化广场,投资26.4万元在午街铺镇11个村委会建设了11个篮球场。县文化馆还充分利用阿庐文化中心、秀山休闲广场等条件较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娱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了县文化体育局的工作汇报和走访了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之后,一致认为:当前我县的民族文化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之下,紧紧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我县民族文化工作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县本身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较难平衡,建设和吃饭的予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对民族文化 建设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下,也千方百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进行了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文化建设大项目,大资金无法落户我县,使我县缺少建设民族文化的大手笔,给文化工作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和困扰。再者由于各级财政尚有不少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都无法解决,根本不可能充分顾及到看似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文化事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工谈不爱投的局面。

(二)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困难。

许多乡镇由于工作格局的实际情况和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基层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基层文化工作仅限于乡镇机关内打场球,搞场文娱表演。全盘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文化工作在基层服务发展,传承文明,更新观念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

(三)民族文化产业化启动困难。

一个与泸西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形式或实体的挖掘整理、宣传打造、直至市场化运作将是提升泸西城市品位、宣传泸西旅游形象,甚至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省我州都有许多成功先例,社会各界的期望值也较高,大家都在讨论以文化提升gdp的可能性,然而以目前的条件来看,民族文化产业化产展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充裕的资金投入,容易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鲜明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及非常专业的艺术人员、策划人员目前我县都不具备或不成熟,结果只能是谈的多、动的少,也给文化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三、工作建议

(一)建议县人民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二是各级政府应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应采取有效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三是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作、研究、传播人员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四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大力提倡社会投资办文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

(二)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民俗、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中,充分整合、利用泸西现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开展有价值的群众性文娱活动,使广大老百姓在吃饱穿暖之余玩得潇洒、过得愉快,远离一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我县民族文化形象。

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影视剧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炒作我县历史、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方面一些较有特色的东西,促使外界关注泸县、对泸西感兴趣、想到泸西走一走、看一看,提升泸县人气、汇拢四方宾客,从而达到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为此,建议县人民政府重启《黑虎将军》、《马缨花》两部本土影视剧的拍摄筹备工作。

篇7

一、近年来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彝族文化为主打,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组合艺术生产要素,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我县传统民族文化。

我县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结晶,涵盖在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和工艺技能等方方面面。为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庐文艺”精品,我县曾组建了彝族“羊头鼓舞”大型广场文艺表演队、壮族“虫茧巴乌”演奏队和“洞经音乐”演奏团,成立了“城子古村”开发领导小组。同时,以“阿庐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成立了“阿庐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研究并编辑出版了《阿庐文化》刊物;并以省、州、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契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排练演出,邀请省、州专家进行指导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根据《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县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并报请州政府审批,将“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汉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四类17个项目公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其中,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3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7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6个。今年还争取资金2.1万元对7个文化传承人进行了补助。在17个项目中,重点对向阳乡阿乌族的“古代兵器舞”和“泸西木雕”进行了深挖。其中,把《泸西木雕》的制作技艺和工艺制成光碟,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文化厅,申报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项目。20xx年,我县投资70余万元修复了西寺,投资90余万元对逸圃、石洞村汉代文化进行考古发掘,使我县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保护。

在开展“泸西县民族文化普查”和“阿庐文化”重点片区调查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和编辑了《泸西县文化艺术志》、《民歌集成》、《民舞集成》、《民间器乐集成》和民间传说《飞鹤集》等书册。编纂保存了一些民间歌曲、故事、谚语、歌谣、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器乐等文化形式,同时,编辑出版了近16万字的《泸西阿庐文化调查》一书,以及40万余字的《阿庐文化》系列从书,投资17万元出版了《菊谱新诗》、5万元出版了《石洞•逸圃考古发掘》,创作了《阿庐文化》杂志,完成了13万字的《话说红河•泸西篇》编撰工作。这些资料全面反映了阿庐风光、风情、传说、工艺和饮食,以及阿庐由来、阿庐方言、阿庐文物等9个方面的内容,并在县文化馆建立了保护名录档案。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今年县文体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针对土地开展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文艺队下乡演出,宣传相关政策。此外,为推进烟农文化学校建设,我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文艺进村演出活动,并创作了四口快板《说说烟农学校》、小品《烟嫂烟哥哥》等文艺节目,将烤烟生产和烟农文化学校建设的互惠互利,用文艺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在午街铺镇凤舞村和山林哨建盖了民族文化培训室、活动室和陈列室,投资90万元即将开工建设永宁、旧城、三河文化站,投资40万元建设旧城村民族文化广场,投资26.4万元在午街铺镇11个村委会建设了11个篮球场。县文化馆还充分利用阿庐文化中心、秀山休闲广场等条件较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娱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了县文化体育局的工作汇报和走访了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之后,一致认为:当前我县的民族文化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之下,紧紧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我县民族文化工作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县本身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较难平衡,建设和吃饭的予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对民族文化 建设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下,也千方百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进行了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文化建设大项目,大资金无法落户我县,使我县缺少建设民族文化的大手笔,给文化工作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和困扰。再者由于各级财政尚有不少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都无法解决,根本不可能充分顾及到看似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文化事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工谈不爱投的局面。

(二)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困难。

许多乡镇由于工作格局的实际情况和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基层文化工作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基层文化工作仅限于乡镇机关内打场球,搞场文娱表演。全盘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文化工作在基层服务发展,传承文明,更新观念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

(三)民族文化产业化启动困难。

一个与泸西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形式或实体的挖掘整理、宣传打造、直至市场化运作将是提升泸西城市品位、宣传泸西旅游形象,甚至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省我州都有许多成功先例,社会各界的期望值也较高,大家都在讨论以文化提升gdp的可能性,然而以目前的条件来看,民族文化产业化产展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充裕的资金投入,容易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鲜明的民族文化形式以及非常专业的艺术人员、策划人员目前我县都不具备或不成熟,结果只能是谈的多、动的少,也给文化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三、工作建议

(一)建议县人民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二是各级政府应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专项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应采取有效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三是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作、研究、传播人员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四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大力提倡社会投资办文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

(二)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民俗、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中,充分整合、利用泸西现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开展有价值的群众性文娱活动,使广大老百姓在吃饱穿暖之余玩得潇洒、过得愉快,远离一些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我县民族文化形象。

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影视剧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宣传、打造、炒作我县历史、人文地理、民族文化方面一些较有特色的东西,促使外界关注泸县、对泸西感兴趣、想到泸西走一走、看一看,提升泸县人气、汇拢四方宾客,从而达到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目的、为此,建议县人民政府重启《黑虎将军》、《马缨花》两部本土影视剧的拍摄筹备工作。

篇8

20**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市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辛勤付出、团结拼搏的一年,更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奋发有为、成绩斐然的一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上级宣传部门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各级关于宣传文化思想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按照“瞄准一个目标,突出两大战略,建设‘四基地一中心’”的总体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各项工作在整体推进中实现了新突破。

(一)紧密联系实际,理论武装工作实现了新突破。20**年,理论武装工作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宣传、一个服务、四大调研”。“一个宣传”就是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在全省县级市率先举办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会,省委讲师团孙春山教授应邀为市五大班子领导及机关干部、企业负责人作了精彩的辅导和讲解。“一个服务”就是为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服务。制定了学习安排意见,收集整理各级主要领导重要讲话并汇编成册,作为市委中心组和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内容。《山东宣传工作》为此专门介绍了我市加强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经验做法,并获得山东省县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四大调研”就是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党员干部“学风”建设、和谐企业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年”和“企业创新年”两大主题年建设调研活动。其中,围绕我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成功实践,确定的调研课题被确定为**三市一区唯一社科研究课题。此外,我市理论研究和宣传信息工作也实现新突破。有2件作品获**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宣传信息工作综合考核名列**三市一区第一名,同时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调研和部刊工作联系点先进单位,《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荣获全省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二)紧紧围绕中心,舆论宣传工作实现了新突破。20**年,全市共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8000多篇,其中,中央级媒体52篇、《大众日报》36篇,市委宣传部新闻科被大众日报评为新闻报道先进集体。主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宣传,一是全市重大会议精神的宣传报道。组织市内新闻媒体对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慈善月”动员会议等进行了及时准确的宣传报道,先后开设各类新闻专栏20多个,并通过刊(播)系列解读、评论员文章、记者感言等形式,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二是“两大战略”的宣传报道。围绕“工业立市”战略,在对五大主导产业进行集中宣传报道的基础上,开展了“走齐鲁、看亮点”新闻采风活动,深度报道了我省“五区一县”各区(县)的发展亮点和成功经验。围绕“旅游兴市”战略,重点做好借青兴乳的宣传,抓住20**年青岛奥帆赛举办的有利时机,在青岛市区显要路段、主要公交线路、主流新闻媒体分别设立高炮广告、车体广告和投放电视宣传片,加大宣传力度和密度。同时邀请青岛九大主流媒体参加了乳山—青岛经济合作交流会的宣传报道。组织开展了乳山首届旅游纪念品评选及宣传活动。三是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的宣传报道。大力加强新型环保能源的宣传,继“核电宣传周”宣传后,又组织开展了“走进秦山、感受海盐”系列采访活动,市内新闻媒体分别开设了“核电城里看和谐”专栏,增进市民对核电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四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成功组织举办了乳山首届“采茶节”,开展了乳山茶业发展研讨会、“采茶节”摄影展等系列活动。广电局在全省县级电视台率先开播了农村频道。市报社创新报道形式,突出产业特点,刊发了“关注农业富民产业”的系列报道,效果显著。

篇9

群众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教育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当今就是要培养现代人、教化现代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因此,了解群众文化,策划好群众文化,对推进基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群众文化的基本内涵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相对专业文化而言的,其服务主体是群众,由群众自己创造,群众自己参与,并在群众自愿基础上,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形态总和;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特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它同时符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等一系列功能。

要准确理解群众文化的定位,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政治、物质、精神等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出新的走向,人们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我们应认清当前形势,策划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如何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

一是要改变原有工作模式,实现角色转变。首先,要加强信息工作。要注重调研,及时总结交流与农牧民群众文化活动经验和研究成果,掌握活动发展动态,适时有效地对分散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引导分散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强典型示范。发挥示范作用,实行合理的目标导向,带动分散活动上台阶、上档次。再次,要加强培训。要有针对性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向其传授文化活动知识和技能,大力培养各种人才,进一步拓展分散活动层面。第四,要加强配套服务。依据自身条件,为其提供业务咨询,编写印发活动材料,提供所需的各种器材工具等等。

二是要想方设法提高阵地活动的质量档次,增强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因此,应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容于一体的品味较高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社会扩散程度强的项目纳入日程,并随着项目不断革新、设备不断更新带动活动形式的不断更新,从而使馆、站办阵地活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目标趋势导向性,发展进程先进性,流动形态超前性等特点。

三是对于新内容和新形,率先推广,组织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予以推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农村文化管理机制。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要把为基层街道、乡镇农村培训文化业务骨干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列入计划之中,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发组建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并加强业务指导。要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帮助基层搞好文化队伍建设和业务交流,以建立群众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是要区分差异性由于群众文化参与者的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心理需求的不同,民族民间风俗喜好的差异,以及老、中、青年龄的差异,文化活动的管理与引导显然也要区别进行,既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放任自流。对合理的有利于参与者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文化管理者要进行相应地组织和管理。文化管理者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符合当地受众群体的审美习惯,以方便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原则,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文化组织者可以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开办各类文化、知识技能培训班等等,为社会提供知识技能服务。总之,文化活动本身存在着差异和层次之别,管理者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管理。

三、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篇10

招商引资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年初,区委、区*下达了招商引资目标。根据目标责任,制定了我局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为响应区委、区*“大干一百天,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号召,在全局上下做到思想再解放、目标再加码,凝心聚力,一心一意招商引资。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百日会战”领导小组并担任主要负责人,将工作主要精力和主要人员集中到招商引资工作上来。其次,层层分解落实指标,做到项目定人、责任到人、跟踪服务、逐个过堂。同时进一步扩大信息收集,拓宽信息渠道,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一手抓现有项目跟踪落实,一手抓新客商源、信息源、项目源,为今后的项目建设作好准备。先后接待了上海天辰股份公司等5家大集团来扬考察、洽谈。第三,加强考核,进一步明确目标、明确责任,专门下发局“百日会战活动”方案,落实奖励制度和考核办法。经过奋力冲刺,提前完成区委区*下达的引进民资1000万元(注册资金)的目标任务,实际引进民资1054.8万元(注册资金),总投资1716万元。其中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6家,新增文化经营户66家,引进文化新项目5个。

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充实四望亭商品城。根据市场需求,对四望亭商品城的经营格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进一步扩大经营摊位,增加经营品种,扩充经营门类,提高经营档次,逐步创立具有特色的经营品牌。目前,四望亭商品城400平方米近70个摊位重新全部招满,运势良好。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搞好东区古运河旅游资源的考察、利用,制定出与古城、湾头古镇相适宜的旅游方案,为我区东部规划与发展献计出力。

二、以强化特色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将“强化特色、贴进群众、倡导健康”作为群众文化工作思路,力图把先进文化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今年10月顺利地通过省群众文化先进区的复查。

1、精心组织,多方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争奇斗妍。深入开展全区性群众文化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全区艺术骨干为区人大、政协“两会”开展送节目、送春联慰问演出和现场展示活动。4月份,配合市“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在瘦西湖风景区,组织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扬州清曲等节目。同月,参与筹备了建区二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从策划、组织到辅导排练,历时一个多月,其中辅导区十几个单位新编、新创了16个节目。虽然在临演出前一天,因防治“非典”暂停演出,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在全区上下营造了健康、文明、祥和的文化氛围,推动了企业、校园、广场、乡镇文化的开展。10月,策划并组织了我局和机关工委、汤汪乡联合举办的“广陵区机关干部汤汪•爱心杯才艺大赛”。全区6个街道、乡镇和21个系统部门派出27支代表队参加角逐,充分展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多才多艺。此外配合“二分明月文化节”、市社区艺术节,组织在冶春、文昌等广场举办广场演出多次。全年共策划或组织大型文艺演出10场,利用现有场地、举办少儿国际、民族舞蹈等培训班26期。

在工作中,十分注重对群众文化专业干部的使用,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文艺骨干。今年,先后几次召开全区文艺骨干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了文艺创作,组织了全区新作调演。在此基础上,选调节目参加了市第三届文艺新作调演,我区创作的11个节目荣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优秀创作奖和1个创作奖。在全市7个县市区中,我们参赛的节目最多,获奖总分也名列前茅。少儿芭蕾舞蹈《雁归来》获选参加省“五星工程奖”一、二等奖的比赛。在全市农民歌手大赛中,我区选送的农民歌手高慧通过角逐,入选参加全省农民歌手大赛的复、决赛。

年初,根据省文化厅“资源共享工程”要求,派专人深入到社区调查、制订方案,在琼花社区首先建立了“资源共享”网点。着力建立与完善文化馆、站、室为一体的社区文化工作网络,加强对社区文艺骨干的培养,使市民成为社区文化的活动主体。全年组织或协助各社区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典”期间,在社区开展“远离非典、倡导健康”活动。在第七届广陵区社区文艺节上,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发动全区34个社区共举办了近60场文艺活动,使曾经一度因非典影响而沉寂的广陵区社区文化舞台又变得热闹起来,为城市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活跃的文化环境。

2、立足实际,强化特色,地方文化呈现勃勃生机。挖掘弘扬地方文化,创出地方特色是我区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一。一年来,将扬州清曲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加快了扬州清曲申报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工作进度,积极筹备数十万字的《扬州清曲大观》一书的组稿、编辑出版。配合大学古典文学的教学,组织将昆曲这个高雅艺术送进大学校园。注重对外交流,扩大广陵地方文化影响。首先抓好《扬州曲讯》、《扬州曲艺之友》、《扬州清曲研究》三个刊物的编辑,扩大交流范围,提高编辑质量。全年共编发18期,对外交流约4000份。其次是加强艺术交流,多次接待美国、捷克、台湾学者来扬进行文化交流,共同探讨昆曲音乐与扬州清曲、评话等艺术。邀请了北京、南京等地8位昆曲专家担任昆曲工作室研究顾问,推动了昆曲研究的发展。11月中旬,还专门组团参加苏州举办的第四届虎丘曲会。组织了“扬州民俗研讨会”,并就市民提出如何抢救“扬州清曲”的几点建议进行探讨,从解决经费、培养新人、挖掘整理曲目,建立载体等几个方面拿出具体措施。第三是加强媒体宣传工作,多次接待国家、省、市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我区地方文化发展的动态,如新华日报《关注扬州清曲申报“世遗”》、《扬州唱热昆腔雅韵》、解放日报《拯救清曲、拯救绝唱》;北京卫视、河北卫视分别录制、播放了扬州清曲《清和天气》、《八段景》。九月份,接受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邀请,组织我区6名清曲演艺人员赴京拍摄了《扬州清曲“茉莉花”》[鲜花调]。该台十二频道“魅力12”栏目又专程来我区拍摄了《千姿百态茉莉花》,并对全国播放。这对宣传我区,打造文化广陵,提升我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形象和城区文化档次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区曲艺之友社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特色文化团队”。

三、以转变职能为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繁荣是根本,服务是关键,管理是手段,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繁荣市场和服务上。按照“放心、放手、放开、放活、放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尊商、亲商、安商、扩商、富商”的要求,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部门的职责就是服务的意识。开展了向社会承诺“为文化经营活动提供优质服务,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宽松环境”活动,快速办理文化经营许可证,为经营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在工作中注意用正确的政策引导和发展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我区音像、歌舞娱乐、书刊、印刷、演出等市场发展壮大,逐步建立各类市场主体良性竞争、运行规范、健康文明的文化市场环境。有目的扶持、培育有市场、有发展前景、有效益的文化经营项目,着力培植“浪漫之都”、“金鹰”等有经济实力的场所,帮助他们引进文化项目,扩大规模、提高档次,从而使他们成为我区文化市场的“领头羊”。

在抓好服务的同时,对管理也不放松。一方面是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实行每周严格的会议、学习制度,通报工作情况、检查情况、案件处理情况。在平时执法中,要求稽查人员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按程序执法,注意执法态度、执法艺术,用实际行动重塑新形象。11月份组织执法人员述职述廉,每个执法人员对照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廉洁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促进了我局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经营队伍建设与管理,重点抓好准入关、培训关、引导关。今年对85名经营业主进行了培训。积极组织广场法律咨询、送法下乡活动。全年共接待法律咨询人员132名,散发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材料2500份,努力使经营户提高守法意识。对于不能自觉守法经营的,实施重拳打击。根据省、市统一部署,以整顿音像市场和书刊市场为重点,首先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治理,并加大处罚力度。其次对音像市场中盗版、违法违规现象坚决打击。今年4月,组织执法人员会同公安部门联合捣毁在曲江小商品市场进行非法地下批销盗版音像制品的窝点。下半年,根据省、市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要求,组织对本区域音像书刊市场正版率进行检查,确保了辖区内音像制品正版率达75%以上。全年组织突击检查100多次,收缴盗版光盘35000多张,非法出版物1215册。

“防治非典”是今年上半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重点之一。5月下旬成立了局“防非”工作领导小组,自己任组长。根据“防非”工作要求,对辖区260家经营户进行宣传、培训,共散发“防非”宣传材料500多份。同时要求稽查人员落实行业包干、责任到人,每天逐户就通风、消毒等方面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文化娱乐场所“非典”防治工作检查记录》,做到每户一日一报,急事即报。一个多月来,放弃休息时间,夜以继日,确保文化市场“防非”工作万无一失,为扬州成为“无役区”、“零病例”作出贡献。我局文化市场稽查队被区委、区*命名为先进集体。通过“防非”,进一步完善了文化经营单位的管理制度,改善了文化娱乐环境。

篇11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1、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物质文化主要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保护职工身心健康与安全的工具、设施、材料、工艺、仪器仪表、护品护具等安全器物。

2、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企业安全制度文化主要指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经营活动中人、物和环境的安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和完善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其它涉及安全的厂规、厂纪等。

3、企业安全精神文化建设。企业安全精神文化主要指安全意识、思维和心理素质,安全技术、管理理念及管理机制,安全文学、艺术、安全文明氛围等。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1、重点辅导、普及推广。6月上旬,镇安监所组织召开各村、重点企事业单位安全负责人会议,布置落实安全文化工作。

2、培训交流,共同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很少,各单位要组织企业培训交流,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共同提高。

3、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全镇将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好的单位予以授牌表彰,对贡献较突出的个人予以奖励;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伍的单位给予批评,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处理。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计划

篇12

社区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迫切需要。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基层生活文化,是一定区域内聚居的人群的精神生活现象,表现在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社会教育等健康身心、娱乐身心的文教体卫活动。同时也是社情民意、社会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建设好社区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区,引导和支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涨。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居民能够就近就便享受文化服务和参加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对文化的强烈愿望。

第二,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组织社区各种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居民参与,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到社区之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社区文明程度。许多社区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普法讲座等活动,组建了社区艺术团、健身团等活动团体。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起到了教育社区居民、强化社区精神、培养道德情操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区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协调各单位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交往,得到相互了解,互相协作与配合,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感情交流。人们参加社区文化活动越多,越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自觉维护社区利益,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第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区文化活动越多越有吸引力,会使本社区居民更加心态健康和积极向上,也会使家庭和谐,邻里和谐,并进而减少家暴、邻里纠纷等不良行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文化自主能力差

一是社区自治能力不强导致社区文化建设严重滞后。自1999年民政部进行社区建设实验开始,到现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工作还是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没有真正实现社区自治,还是停留在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据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各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通过政府落实到社区执行,使得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上,自治组织作用被行政化覆盖,无法做好社会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等工作。特别是多少年来我们的文化建设以文化行政部门主办和政府投入为主,到了基层由于缺少文化行政部门的 投入,基层文化本身就很萎缩,到了社区,由于社区的功能严重行政化,文化不是一个硬指标,所以社区文化建设滞后于社区其他工作。

二是社区服务不够到位导致基层社区文化建设难有吸引力。

一方面社区服务内容不全面。各社区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另外,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发展不平衡,社区文化建设等内容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尤其是其层次太低,专业人员太少,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同时文化服务设施缺乏。很多社区的院落、楼栋没有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动的需要等等,都使社区文化服务水平大打折扣,远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筹措渠道不畅

一是社区经费主要开支用于日常办公。作为基层的一级组织,财政对于社区都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但这些资金仅仅能维持社区日常办公所需。社区文化建设与服务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撑。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政对社区的经费支持仅仅只能解决社区水费、电费、采暖费、通讯费、交通费、网费及制作有关制度上墙的费用。有些社区工作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账等文件资料所需要的开支都无法解决,而文化建设和服务所需经费只能排在最后,这已是常态了。

二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少。当前形势下社区要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环境等工作需要必要的经费保障,否则难以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而目前社区普遍存在便民利民性质的文体娱乐设施规模小、条件差、水平低的现状,由于经费制约,使得社区文化显低水平、应付性、或自娱自乐性质,进而导致吸引力减弱,而自生自灭状况使社区文化建设成了社区建设乃至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板。

(三)社区文化干部队伍素质较弱

目前,社区文化工作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主要靠一些爱好文艺、体育的热心居民,大多情况是离退休的老同志在维持。社区文化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人才匮乏,缺乏懂文艺、有经验的社会文化工作者。同时,社区干部的待遇偏低,工作繁杂,稍有专长或能力较强的干部都会跳槽到更好的部门,特别是一些有文艺专长的年轻社区干部,工作不久会通过各种渠道离开社区工作岗位,导致社区文化缺乏新鲜血液,难以创新,难以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区文化建设管理队伍的不稳定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对待

政府及各部门要在责、权、利统一的前提下,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不能将社区作为部门的“腿”和“筐”,该由社区管理的事项坚决交由社区管理,部门不应该过多干预,努力为社区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条件。如果减轻了社区行政管理的担子,减少了上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各种行政指令,社区松了绑就会激发创造力,而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力,社区的创造力也会在文化建设上找到一个突破口,这样主客观的遇合必然会使社区文化建设走向一种良性发展,特别是文化如同水,水是自然而然流淌的,只有提供了渠道,文化的水才能畅通。所以提高认识减少社区行政指标,把文化作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区文化才能发展繁荣,社区工作也才能充满活力、富有吸引力。

(二)建立健全社区文化资金保障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无论是文化设备购置、开展活动、场地建设,还是各类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社区文艺人才引入、培养以及工资待遇都需要资金来支撑。而且随着社区居民对文化需要的日益强烈,社区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因此,要整合社区资源,建立起社区共享、共建机制,拓宽社区文化资金的来源渠道是解决社区文化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

作为政府层面而言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社区文化工作对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给予必要资金、引导先进文艺在社区发展壮大并占据社区生活的主旋律,只有这样也才能使那些落后不健康的生活远离人们。所以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资主渠道绝不能变,也应随建设发展,逐年增加,同时我们要鼓励支持社区通过自主创业、场地租赁、与企业联合经营等方式拓宽收入来源,不断增强社区文化服务居民的能力。建立社区财富积累机制,通过财政支持、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多元化措施筹措社区文化建设资金。

友情链接